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中学作文 > 导航

观察兔子的日记

发表时间:2025-02-25

观察兔子的日记(推荐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活动教案:可爱的兔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察兔子的日记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兔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萌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素质,掌握简单的科学方法。

活动准备:

小兔3只、食物(鱼、肉、草、菜、萝卜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活动主题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很特别的宝宝赖和大家上课,想知道是谁吗?我们请一位好孩子上来摸一摸、猜一猜。

(教师出示兔子,请1-2名幼儿上前来初步感知兔子)

2、来和大家说一说,刚刚你摸到的这个宝宝是什么感觉?(毛茸茸的、软软的、热乎乎的……)

3、大家来数1、2、3,我们把这个宝宝请出来。

二、观察兔子外形

1、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兔子一段时间。

2、提问:

①小兔子的毛是什么样子的啊?

(白色。补充还有灰色的兔子)

教师哦那个白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兔子轮廓。

②小兔子的耳朵是什么样的啊?

(长长的。说明兔耳朵又长又大,可四面转动,向幼儿介绍兔耳朵听觉灵敏,会很快发现危险而飞快逃走。)

教师在轮廓的基础之上添画出“长耳朵”。

③a小兔子的退是什么样子的呀?

(前长后短。说明兔后腿长前腿短,所以只能跳,跳起来又机灵又快。)

b我们一起来学学小兔子走路的样子。

继续在原有基础上添画出四肢。

④小兔子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继续添画出“红眼睛”。

⑤小兔子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瓣嘴。与幼儿巩固“三瓣嘴”的概念。)

教师最后画出三瓣嘴,兔子的形象完成了。

3、你们看,老师画出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儿说出兔子的特点:三瓣嘴、毛、红眼睛、长耳朵尾、腿)

三、幼儿自行观察。

1、你们想不想和兔子宝宝玩一会儿?老师还准备了好多好吃的,有鱼、肉、草、菜、萝卜……,马上我们可以给兔子宝宝吃一吃,看看兔子宝宝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2、提出观察要求:不可以伤害兔宝宝;不可以强行逼迫兔宝宝吃东西;不能争抢兔宝宝,放在中间,大家一起看。

3、分配兔子,每小组一只兔子。

4、幼儿观察,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的观察,注意提醒幼儿观察的注意点。

四、观察经验交流

1、谁来说一说,你的兔宝宝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2、你看到的兔宝宝眼睛(嘴、毛、耳朵、尾、腿)是什么样子的?

(再次加强幼儿对兔子特征的记忆。)

五、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草地是兔宝宝的家,让我们送它们回家好不好?学一学它们在草地上一蹦一跳的样子。( 带领幼儿来到草地。)

观察兔子的日记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兔子的外形特征,知道兔子有多种的毛色。

2.使幼儿知道兔子吃什么以及兔子与人们的关系,使幼儿学会爱护小兔子的情感。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小兔子一只,喂兔子的饲料与兔子不吃的饲料各一种。

2.幼儿用书画面“小兔子”。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兔子的外形特征。

“它叫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看看摸摸,讲述兔子头、身体、四肢特征和自己的感觉)“兔子是怎样走路的?我们来学学兔子跳。”“遇到危险时兔子会怎样?为什么兔子只会跳?”(引导幼儿观察兔耳朵又长又大,可四面转动,向幼儿介绍兔耳朵听觉灵敏,会很快发现危险而飞快逃走。兔后腿长前腿短,所以只能跳,跳起来又机灵又快)“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兔子?”(让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画画知道兔子有多种的毛色)

2.引导幼儿观察兔子吃什么了解兔子与人们的关系。

“人为什么要喂养许多兔子?”(介绍兔子和人们的关系)“你知道兔子喜欢吃什么?我们来喂喂它。”(通过让幼儿喂兔子,发现兔子吃什么,不吃什么)“你知道兔子生活在哪里吗?”(向幼儿介绍兔子喜欢吃草,生活在草地上)“你喜欢小兔子吗?为什么?你怎样喜欢它呢?”

3.小结。(WWw.36gH.cOM 合同范本网)

“小兔子很可爱,对我们又有很多用处,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你们喜欢吗?怎样喜欢它的?”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观察兔子的日记 篇3

活动目标:

1、大胆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小兔子的认识。

2、能使用形与线、形与形的组合来画出小兔子的形态特点。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

是画出小兔子的各种形态。

难点:

在于引导幼儿画出小兔子的细节特征。

经验准备:

幼儿有饲养小兔子的经验,对小兔子的形态、生活习惯等有所了解。

物质准备:

画纸、水彩画、油画棒、动态各异的小兔子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看看猜猜小朋友们,大屏幕里藏了一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猜猜它是谁?——小兔子。

你们从哪里看出它是小兔子的?

2、基本部分

(1)欣赏课件,观察小兔子的细节特征。

小兔子的耳朵、眼睛、嘴、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总结:小兔子的耳朵是尖尖的弧形,嘴巴像两个弧形组合在一起的钩子,眼睛是圆圆的,好像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宝石,引导幼儿感知小兔子的细节。

(2)观看《动物世界之小兔子》,感知欣赏小兔子的各种形态。

在茂密的大森林里生活着许多的兔宝宝,他们跟随兔妈妈快乐的嬉戏玩耍。小朋友们要仔细看,兔宝宝们在做什么?它长什么样子?观看视频。提问:你看到了兔宝宝都做了什么事情。幼儿答。

(3)欣赏课件。

这个小兔子在做什么?

他的身体在头的什么位置?

总结:小兔子在做不同的动作时它的身体是绕着头儿转的。

小兔子的身体不动时,头部也可以绕着身体动。

进一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小兔子在做不同的动作时,它的前肢后肢都在什么位置。

(4)观察作品。

(5)组织幼儿进行绘画。

生活中,你与小兔子之间,都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喂小兔子吃东西、与小兔子一起跑等),那请你们把跟小兔子一起玩耍的趣事画下来吧。

(6)评价。

请幼儿之间互相说一说,你认为谁画的好,好在哪里?

教学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主要通过谈话导入,主要是引导幼儿了解小兔的主要特征。激发兴趣,在说小兔主要特征的同时,请幼儿拼摆小兔打招呼的动作。不仅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紧接着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幼儿在了解小兔的主要特征之后,想象小兔的各种有趣的动作,在反复拼摆的过程中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知道只要改变小兔的四肢就会做出许多有趣的动作。既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又让孩子全方位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激发了幼儿探究新知的兴趣,还使幼儿体会到有趣的兔子来源于生活,感知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让幼儿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的主动探索来加深对小兔的认识,并能准确地摆出小兔的各种有趣动作。此环节不仅让幼儿准确的认识小兔,同时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整节活动幼儿都表现得兴趣盎然。

(一)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正好结合我们今年领的课题《美术与五大领域整合运用的研究》,活动中涉及了此方面的知识。如在在开始的部分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猜是谁来了?通过动物的主要特征来猜这个动物是谁。渗入了科学方面的知识。第二个环节通过拼摆,表现小兔的有趣动态。渗入了健康方面的知识。紧接着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孩子画你觉得兔子会做出一个什么有趣的动作,当然整节课主要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孩子画出自己觉得小兔会做出什么有趣的动作,然后添画相关的背景。不仅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也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给幼儿创造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的理念。

(二)提供机会,搭建动手操作的舞台

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索、交流中共同发现小兔是由哪些动作变来的。主要是给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幼儿在认识兔子的同时,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活动中每一次的发展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一次的'前进既是上一步的发展,又是下一步的准备,为此我们必须要由易到难。在设计活动时,我把重点放在表现小兔的特征。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活动难点定位为引导幼儿通过拼摆,表现小兔的各种有趣动态。环环相扣,有效地将健康与美术联系起来,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价值。

(三)教师指导,评价、交流。

此环节的设置主要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讨论的空间,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和大量的机会介绍作品,能有效地与家长、同伴交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展示并获得成功的价值体验,也为家长打开一扇窗:原来美术与健康的整合,可以产生如此奇妙的作品!

总之,在整节课中我力求把课堂变为活动的课堂,把各知识点的教学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串联在一起,如:游戏“看一看、说一说”中,使幼儿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幼儿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认识有趣的兔子。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努力传递各项知识;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将健康与艺术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价值;更好的达到教育目标。

观察兔子的日记 篇4

活动目标:

1、能观察了解兔子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丰富词汇:毛茸茸、三瓣唇、蹦蹦跳跳。

3、产生喜欢兔子、关心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小兔1只,白菜、胡罗卜若干,几种不同颜色的小兔图片。

活动过程:

1、激发观察的兴趣。以小客人来做客的形式引出小兔。

师:今天,我们欢迎小兔子到我们这里做客!

2、观察兔子。大胆描述兔子的外形特征。

(1)师:你们喜欢兔子吗?小兔是什么样子的?

边观察边引导幼儿:兔子的'头上有什么?耳朵是什么样的?兔子的嘴巴是什么样的?(三瓣唇、嘴巴长胡须)兔子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的?摸摸看,感觉怎样?(毛茸茸)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兔子?(出示图片)

(2)师:看看兔子是怎样行走的?模仿小兔跳。

(3)师生共同小结兔子的外形特征。

3、喂小兔。

(1)幼儿选择白菜、胡罗卜等,给兔子喂食。

(2)师:看看兔子爱吃什么?吃东西时嘴巴是怎样动的?

4、以模仿小兔蹦蹦跳跳结束活动。

观察兔子的日记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兔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萌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素质,掌握简单的科学方法。

活动准备:

小兔3只、食物(鱼、肉、草、菜、萝卜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活动主题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很特别的宝宝赖和大家上课,想知道是谁吗?我们请一位好孩子上来摸一摸、猜一猜。

(教师出示兔子,请1-2名幼儿上前来初步感知兔子)

2、来和大家说一说,刚刚你摸到的这个宝宝是什么感觉?(毛茸茸的、软软的、热乎乎的……)3、大家来数1、2、3,我们把这个宝宝请出来。

二、观察兔子外形

1、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兔子一段时间。

2、提问:

①小兔子的毛是什么样子的啊?

(白色。补充还有灰色的兔子)

教师哦那个白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兔子轮廓。

②小兔子的耳朵是什么样的啊?

(长长的。说明兔耳朵又长又大,可四面转动,向幼儿介绍兔耳朵听觉灵敏,会很快发现危险而飞快逃走。)

教师在轮廓的基础之上添画出“长耳朵”。

③a小兔子的退是什么样子的呀?

(前长后短。说明兔后腿长前腿短,所以只能跳,跳起来又机灵又快。)

b我们一起来学学小兔子走路的样子。

继续在原有基础上添画出四肢。

④小兔子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继续添画出“红眼睛”。

⑤小兔子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瓣嘴。与幼儿巩固“三瓣嘴”的概念。)

教师最后画出三瓣嘴,兔子的`形象完成了。

3、你们看,老师画出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儿说出兔子的特点:三瓣嘴、毛、红眼睛、长耳朵尾、腿)

三、幼儿自行观察。

1、你们想不想和兔子宝宝玩一会儿?老师还准备了好多好吃的,有鱼、肉、草、菜、萝卜……,马上我们可以给兔子宝宝吃一吃,看看兔子宝宝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2、提出观察要求:不可以伤害兔宝宝;不可以强行逼迫兔宝宝吃东西;不能争抢兔宝宝,放在中间,大家一起看。

3、分配兔子,每小组一只兔子。

4、幼儿观察,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的观察,注意提醒幼儿观察的注意点。

四、观察经验交流

1、谁来说一说,你的兔宝宝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2、你看到的兔宝宝眼睛(嘴、毛、耳朵、尾、腿)是什么样子的?

(再次加强幼儿对兔子特征的记忆。)

五、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草地是兔宝宝的家,让我们送它们回家好不好?学一学它们在草地上一蹦一跳的样子。(带领幼儿来到草地。)

观察兔子的日记 篇6

活动目标:

1、阅读故事,了解兔子们分萝卜所经历的三个过程,感受相互关心的快乐。

2、参与游戏,体会有序排队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萌发遵守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

故事PPT,萝卜一筐,弹弹球玩具,操作卡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引出故事

——画面上有什么?

——这是在什么季节?

——谁爱吃萝卜?

(引出书名:小兔分萝卜)

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个发生在冬天里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小兔子和萝卜的故事。

二、欣赏故事,了解故事情节。

1、了解老爷爷的关心。

出示第面:

一个寒冷的冬天,窗外飘起了鹅毛大雪。“哎呀,雪这么大,……

2、了解兔子们的表现

出示画面面

提问:小兔子看到萝卜是怎么样的表现

小朋友们你们在幼儿园里有什么时候会你争我抢,争先恐后呢——如果你是小兔爷爷,你会怎么分萝卜呢?

三、运用弹弹球快乐的分萝卜

中学范文网(f215.com)小编精心推荐:

1、讲述用弹弹球分萝卜的方法。

2、通过弹弹球为小红和小绿分萝卜。

3、幼儿操作想像小黄和小蓝分萝卜的结果,并通过玩弹弹球看谁的猜想会变真。

四、比赛、排队分萝卜,知道排队分萝卜又快又安全。

1、比赛分萝卜。

2、启发幼儿想象还通过什么方法比赛分萝卜

3、启发幼儿讨论,引出排队分萝卜。

4、出示画面:你们看什么办法又快又安全呢?

五、回归绘本,体会快乐。

兔子们围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胡萝卜,这时,它们突然想起了老爷爷……

兔毛是谁的?(兔子过冬前都要换毛,落下旧毛,长出新毛)

兔毛有什么用呢?(织毛衣服、做被子,这样老爷爷冬天就不怕冷了)

故事中的老爷爷关心兔子们,兔子们不忘老爷爷的关心,用一车兔毛回报老爷爷。老爷爷与兔子们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真开心啊!其实,好朋友之间也应该向故事中的老爷爷与兔子们一样相互关心,这样我们大家就会变得越来越开心。

六、结束活动,引发续读。

故事讲完了,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就在这本书上,等到区角游戏的时候再去看一看,好吗?

观察兔子的日记 篇7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正确地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准确地发出“咕、嘎、叽、汪、喵、跳”等音,并能协调的模仿小动物动作。

2.分辨各种小动物的叫声,激发喜欢小动物的情感。

3.提高幼儿参与集体游戏的积极性,并要求它们做到在集体面前说话响亮。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1.PPT动物图片(小鸡、小鸭、小花猫、小黄狗、小白兔、小鸽子)

2.教具:汽车方向盘1个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出示图片,教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要到我们班作客,看看谁来了?”

2.教师:“可是小动物还没睡醒呢,我们一起把它们叫醒吧!”播放《动物起床歌》。

3.教师一一出示小动物图片

①小鸽子:是怎样来到我们班的?(飞来的)怎样飞呢?请个别幼儿表演,小鸽子的本领可大了,能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送信还能飞回来,不会迷失方向,小鸽子怎样叫?(咕咕咕)

②小鸭子: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它有什么本领?(游泳);它喜欢吃水里的什么?(小鱼和小虾),小鸭怎样叫?(嘎嘎嘎)

③小小鸡:小鸡的嘴巴和小鸭的嘴巴长的不一样,小鸭的嘴巴长的扁扁的,小鸡的嘴巴是什么样的?(尖尖的);它喜欢吃什么?(小虫子);它会怎样叫?(叽叽叽)

④小黄狗:它会什么本领呀(见到熟人的时候会摇尾巴);它会怎样叫?(汪汪汪)

⑤小花猫:它有什么本领?(捉老鼠);它是怎样叫的?(喵喵喵)

⑥小白兔:它喜欢吃什么(萝卜),它怎样走路?(蹦蹦跳跳)

4.这么多小动物到我们班来作客,小朋友非常高兴、特别开心。

5.教幼儿学习儿歌《可爱的小动物》,知道小动物的名字、叫声和动作。

6.游戏《动物小汽车》

先放“开汽车”音乐 ,手握汽车方向盘,教师(司机)说:“嗨!嗨!动物汽车就要出发咯,有谁要上来?”

上车的小朋友必须回答你是什么小动物,比如:“我是小小鸡,叽叽叽”,“我是小鸭子,嘎嘎噶”……

教学反思: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开展了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还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了解常见的动物名称、特征和习性,认识了世界上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动物,使幼儿喜欢小动物,并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萌发幼儿喜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观察兔子的日记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并大胆回答问题。

2、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能跟陌生人走,防止上当受骗。

3、提高幼儿对陌生人的辨别能力,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1、提前观看动画片《小兔子乖乖》

2、进行装扮用的头巾,手提包,安全帽、巧克力、玩具等。

3、请两位幼儿不认识的家长扮演陌生人,并设置好情境。

活动过程:

一、回忆动画片《小兔子乖乖》。

1、歌曲欣赏《我不上你的当》,引出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音乐响起,幼儿跟着音乐唱起来。

2、教师提问。

(1)故事《小兔乖乖》里面有谁?

(2)三只小兔子叫什么名字?

(3)兔妈妈敲门的时候是怎么唱歌的?

(4)小兔子听见妈妈的声音,他们会做什么?

(5)大灰狼想吃小兔,是怎么唱的?(捏着鼻子唱)

(6)小兔们又是怎么说的?想到了什么办法对付大灰狼?

二、围绕重点进行讨论、帮助幼儿感知理解故事,学会自我保护。

1、组织幼儿一起讨论分析。

(1)当妈妈外出不在家的时候,为什么兔妈妈要小兔子把门关的紧紧的呢?

(2)你喜欢小兔子吗?

(3)三只小兔子是勇敢的聪明的小兔子吗?

2、教师小结:爸爸妈妈不在家,我们小朋友不能给陌生人开门。

三、拓展交流讨论。

1、知道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

提问:

(1)什么是陌生人呢?

(2)小朋友能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

(3)为什么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

教师小结:遇到陌生人时,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能跟陌生人走。

四、情景练习,能辨别陌生人

一个陌生阿姨敲门进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她今天没空,让我来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1、你认不认识她?

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相信她的话?

3、小朋友都来想一想,某幼儿应该对这位陌生人说什么?(让幼儿练习)

接着表演:“你跟阿姨回家吧,阿姨给你吃巧克力”

4、陌生人给你的东西能不能吃?为什么不能吃?

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对陌生人说:“阿姨,我不吃巧克力。”

教师小结:陌生人可能有坏人,坏人会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说好听的话骗小孩,把小孩骗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五、活动延伸,情景表演。

1、如果小朋友一个人在家遇到有人敲门又应该怎么办?

2、教师小结:如果在家里不能随便开门让门外的人进来。

3、情景表演

活动反思:

我认为我设计的活动适合我们中班的孩子,我在通过集体的.学习,帮助所有的孩子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让孩子知道如何应变可能遇到的危险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仅仅告诉幼儿“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况、然后指导孩子如何去做。正因为我的孩子更有实际意义,更贴近孩子的实际生活,更有教育价值,所以我认为我的设计的活动适合我们的孩子。

有一两个参与不积极的,是因为个体差异,班上有一些孩子情况特殊,需要我们个别引导。

更多精彩的观察兔子的日记,欢迎继续浏览:观察兔子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