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中学作文 > 导航

驻村民情日记

发表时间:2024-10-12

驻村民情日记汇集。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驻村民情日记”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文档处理是我们成功管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重要工具,让脑子的知识充沛,阅读范文是很有必要的,高水平的范文,可以帮我们快速上手写作。

驻村民情日记 篇1

按照既定安排,我和单位上的4名同事组成驻村工作组,驱车75公里又一次来到了xx乡xx村,此行的目的主要是踏勘进出垃圾填埋场的线路、为便民服务中心选址、走访部分农户、召开群众大会。同行的还有一个施工企业的老总,他是专程为修建垃圾填埋场道路做前期准备的。

经过一路颠簸,抵达xx村时已经是上午11点多了,我们顾不上坐下来歇口气,便与村支书谭书记一道前往该村二组,踏勘即将修建的垃圾填埋场线路,虽然盘山公路不到两公里长,但是开凿岩石和砌筑堡坎会给正常施工带来困难,为抢在新茶上市前修通该道路,我们表示将于3月初调运挖机进场,力争用一个礼拜的时间完成路基整形,确保运输车辆能够正常通行,同时希望xx村提前做好协调工作,督促村民及早清理沿线蔬菜、树木、柴火及其他障碍物,并用白灰标记道路中心线。

午饭以后,我们与村两委班子认真查看了便民服务中心的修建位置,决定依山就势在村委会办公楼后面就地新建,虽然面积比较小,但是可以节省大量投资,更重要的是可以方便群众办事。

紧接着,我们一行人在谭书记的带领下,走访了x个农户,其中x户是困难户,x户老党员,x户一般村民,x户村干部,期间,还特地慰问了去年年底家中发生火灾事故的两户村民,让人深感痛惜的是,其中一位患有高血压的老婆婆,在去年腊月间我们前去慰问不久,因家中意外失火而身亡,另外一户村民因为烟熏腊肉,不慎引起火灾,致使x间瓦房全部化为乌有,当我们给他们送去慰问金时,他们的那种满足和感激之情,让我们的心情格外沉重。试想,如果这些村民不生病不生灾,他们一定会更满足、更幸福!

走访结束时,夜幕已经深深地降临了,我们受邀到谭书记家住宿,晚上我们围着火炉,听谭书记聊村里的趣事、怪事、稀奇事,感觉时间过得还真快,不知不觉到了夜晚11点,考虑到第二天还要召开全村群众大会,我们便上床休息,远处半山腰上仍然还亮着几处灯,给漆黑静谧的山村增添了几分光亮。

第二天,也就是星期六,我们在谭书记吃过早餐便来到群众大会会场,上午十点,准时开会。我和xx乡党委刘书记、xx乡驻村干部向主任、xx村谭书记分别就各级惠农政策、村庄环境整治、净化绿化美化家园、村域经济发展和家庭建设、加盟xx绿茶专业合作社以及相关社会事务,向参会的近xx名村民进行了宣讲,赢得了村民们的阵阵掌声。据谭书记介绍,这种群众大会在该村差不多有十年没有召开过了,参会人数之多,会议秩序之好,出乎他的意料。

会议开了3个多小时,结束时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我们草草吃过午饭便踏上了返程的路途。虽然气温依旧比较底,但是路边的茶树已经吐出新芽,相信xx村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驻村民情日记 篇2

桥南村位于潭城街道南部,属城中村,面积8.7平方千米,有360多户1200多人口,外出流动人口65人,有党员64名。下辖5个片区(其中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近年来结合地处城中村优势,积极发展商业、宾馆、餐饮、房屋出租等第三产业。

2013年10月15日,晴。在桥南村老计生干部王素兰的陪伴下,我们走进了下水南。这片不大的区域包括了桥南村五组、六组、七组、八组及十二组的村民,这里的房屋多属于砖木结构,大多人家的门扉上扣着锈迹斑斑的大锁,透过门缝可以看见里头蛛网密布,正是年久失修,疏于管理的状态。从王大姐的话中我得知,下水南的居民大多都搬离了此地,迁居到环境更好的南阳新村,留下来的大部分是年纪较大,舍不得离开故居的老人。

走在狭窄的巷道,路面坑洼不平,两旁老屋林立,仿佛是迟暮的老人慈祥的注视着路人。跟着王大姐行走在村中,不时遇见一些出来晒太阳的老人,或是打声招呼,或是唠唠家常,这样的一幕对这些老人来说不过是一天中平凡的一段插曲。(fANwen.Hao86.com 好工具范文网)

听说我是街道派下来的驻村干部,这些老人打量的眼中透着好奇,或许还夹杂了一些对陌生人的警惕。我含着微笑,耳边听着王大姐和村民的亲切交谈,不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得知我是专门来看下水南公厕的,人群“轰”的一下子炸开了般,人人都争着说话,伸展着手臂示意我往他们指的那个方向看。

宋大姐的便利小店就开在那座公厕的对面,不过六七米的距离,她拉着我站在小店门前,指着公厕对我说:“每天还没出门就先闻臭味,是谁都受不了,那些过路的还能避开,我们这些住户可怎么办?”

下水南公厕问题一直是桥南村的一大心病,头几年村财吃紧有心无力,如今这个问题更是成为了一块烂疮,轻易碰不得。要动,市里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很可能就紧随其后;不动,村民的意见很大,桥南村村委会为此左右为难。

老旧的公厕,灰砖青瓦,作为遮挡的门墙已被人为的打出了一个大洞,若有人在里头基本上是一览无遗,毫无遮挡。地面上、灰墙上满是污秽之物,难以忍受的臭气远远的就能闻到,更遑论长期居住此地的村民。

据宋大姐说,若到了下雨天,雨量较大时,雨水混着污物漂浮在街面根本甭想走人,而且这里居住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这样的居住环境更是让人无法忍受。

当我问宋大姐如何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将小店开在这里。宋大姐哈哈笑起来:“来这里的都是老邻居,处得熟熟的,怎么舍得离开!”似乎对她来说,老街坊老姐妹的情谊比什么都更加重要。

我详细的将这些村民对改造厕所的诉求记录下来,便与宋大姐她们挥别了。回来的路上,我感触很多:下水南表面上看似颓败空寂,但村民的相处中却能感受到同村老乡之间日积月累的亲密和团结。让我更深的体会到故土情在人们之间的传递,难怪那些异乡人不论在外头打拼了多少年,临老了总是惦记着“落叶归根”。

驻村民情日记 篇3

2月13日 星期五 晴

“天哪!是这家?”我惊奇地问道,“没错,是这家,丫头,没见过这样的屋吧?”李书记笑着说。

“老人家!”李书记喊了一声,不一会儿,一位老人佝偻的脊背,拄着拐杖出来了,这就是年近八旬的李永中。他的儿子李晓鹏下肢瘫痪,常年卧病在床,是村里的特困户。镇上和村上都给予了救助,但是晓鹏的日常照料成了大问题。在屋里,我们和老人谈了很久,从头到尾,他都在笑,他幽默地说:“我很好,一天不愁吃不愁穿,没事种种菜,刷刷牛毛,找点事干,不能闲的一天打转转”,大家都笑了。在与老人的交流中我得知,多年来,老人如同一日,细微的照顾着小鹏,蒸好馍,做好饭菜,让晓鹏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没有一丝嫌弃、没有多余的抱怨、没有一丁点抛弃的念头。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很惭愧,我没有做过那么伟大的事,但我很幸运,见到了这位美丽的老人,有机会感受最基层老百姓精神世界里最纯挚的爱,我相信,老人就是我生活中的榜样。(合阳县坊镇贺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雷欢欢)

2月3日 星期五 晴

“小杨,李支书叫你到他那去一趟!”妇女主任王巧珍在广场上叫我。

“好的,这就来,巧珍姨!”我应声道。

恰逢立春,拿着工作笔记本,新年后第一天的`工作开始了,……想想去年大学刚毕业那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一时间还很迷茫,惶恐,不知所措,而现在我来到王村也已经有四个多月了,四个多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这四个多月里经历了不少事情,收获了很多其他工作岗位上不一定能够学到的经验。

刚来王村那会,我在我们村的发展调查分析中发现,旅游产业服务、果蔬种植、水产养植是我们村的经济支柱,而因为这块农民思想还不太解放、滩地又较多、人口稀少,多为外出打工等主要问题的存在致使农业合作化建设工作无法向前推进。为此我曾向李支书及村其他干部提出过建议,并根据我们村的实际情况,在网络上查找了相关乡镇旅游方面的成功案例,给我们村的合作社经营以及农民的增收致富提供了学习教案,也为制定符合我们村实际工作计划提供了依据。

新的一年,新的蓝图,新的气象,一切都是新的。在过去的四个多月里,在镇村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自己已经基本适应了的村官角色。我想,正值青春的我既然选择了基层,那就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心怀阳光、踏实工作,用实际行动演奏我的青春乐章!(合阳县洽川镇王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杨辉)

2月15日 星期三 晴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收假,徐水河社区就迎来了一场大战—环境卫生整治。一大早,我便出发来到社区,和村干部一道,拿起扫把、铁锹等工具,准备大干一场。支书张天财把所有村干部分成三组,第一组负责巷道垃圾的捡拾,第二组负责协调清运巷道“三堆”,第三组负责108国道沿线路边垃圾清理。

当来到张有民家时,他嫌麻烦不愿意配合,不管我们怎么劝他都不愿意搬,还说那是他们家的柴堆,他想放哪就放哪,别人管不着,我当时也很生气,可是我知道如果我发火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把局面搞得更僵。在这种情况下,我压住心头的火,仍然礼貌地说:“叔,您看大家都把门前的柴堆粪堆清理了,巷道里也漂亮了是不是,您要是嫌麻烦,我们动手帮您把柴搬进去可以吗?”张有民看我这么客气,也不好意思再固执下去,最终答应把柴堆搬走。在我们的耐心协调下,工作进展得很顺利。很多群众看见我们全体干部出动打扫卫生,也自觉地拿出工具加入到劳动队伍中来,人多力量大,巷道很快就被我们打扫干净了。

这次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中,虽然与村民之间有一些小摩擦,但是我仍然能感受到农民群众的善良与朴实,他们可能有时候有些小固执,但是只要我们耐心去对待,不埋怨,不抱怨,尊重他们,他们也会理解尊重我们的。(徐水河社区总支书记助理 党雪妮 )

2月9日 星期四 晴

精准扶贫仍是今年工作的重心。从年后收假开始,为了使精准扶贫工作“走稳步、迈大步”,我们村着重在“分解帮扶任务、夯实帮扶责任”上想办法、找措施。

吃过早饭,我和第一书记刘哥就开始了今天的走访。首先来到了张奶奶家,我们曾多次来到她家,老人见我们来了很兴奋,她对我们非常熟悉,“奶奶,我和刘哥来看看你,新年过得怎样?开心吗?现在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奶奶高兴地说:“有你们经常来看我,我已经很知足了,年前你们来看我拿的东西还没舍得吃呢,什么都不需要了”。

张奶奶是莘村五组村民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现在和老伴两个人相依为命,儿子在五年前因家里穷没娶到媳妇离家出走了,至今杳无音信。两个老人非常挂念自己的儿子。每次提到儿子,他们都会伤心的流泪,我心里也很难过。却不能帮到他们,只有安慰……

通过今天的走访,我体会到扶贫工作任务之艰巨,也深知,对于他们不应只给予国家扶贫资金上的帮助,应该更多的给予精神上的慰藉。

驻村民情日记 篇4

 

从乡上回村已四点多钟了,村委马主任夫妇二人下田挖洋芋去了。于是,我打算到村里转转,顺便了解点民情。

从村主任家出门不远,就走上了xx山梁。站在山梁上远远望去,xx庄乡及xx镇的许多村社尽收眼底。这里都是成片的玉米田,在夕阳的照耀下,黄澄澄的十分好看,不过大部分农田已收割。

这时我想起了我们人大秦主任经常给我讲xx山区推广双垄全膜玉米的事。他当时给我讲,以前的xx山区群众都是和海东的其他山区一样,大部分都种植小麦、豌豆等作物,对种植玉米想都不敢想。可是在前些年通过省上和地区的扶持,以及县上的大力推广,整个xx山区的大部分农村都大面积种植双垄全膜玉米,农民受益匪浅,是一场农业上的“*”。当时我还有点半信半疑,总认为海拔较高的干旱山区种植玉米不大可行。可是在今天看来,这不是神话,确有其事。就在前两天,我送财经城建委朱进成主任去中川乡时,就的的确确见识了。我们是从xx庄乡出发,又从xx乡翻越山岭抄近路,经巴州去中川的。所以看见了山上正在收购的成片成片的双垄玉米带状田。

正在边走边想时,迎面遇上了一位回族老乡。打了个招呼后,我们闲聊起来。我问他以前对种植玉米怎么看?他说以前根本没想过种植玉米,也想不到我们这样的干旱大山里能种植玉米。说到这里,他感叹:这些年党和政府确实好啊!就拿种植玉米这件事说吧,刚刚推广的时候,政府免费提供地膜、种子、化肥,乡干部们苦口婆心地动员,但大家就是不种。现在呢?我们都尝到了甜头,大家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也每年都在增加,我们打心眼里感谢政府。我说今年玉米的收成咋样?他说一亩地的玉米少说也能收入一千元以上,种植小麦的话,再多也只能收入个四、五百块,根本不划算。

这时,我又想起了我们秦主任去年让我在“两化”(化隆、循化)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中写:在浅山山区推广种植双垄全膜玉米的事。当时我还有点想不通,现在想来真有点惭愧啊!当时我对秦主任说化隆的干部、群众都可能没有积极性。主任说那是县上的领导们没下决心,只要领导干部们下决心,出实招,肯定能行。今天,我对主任的话彻底地信了!期望再过几年,我的家乡化隆也能看到漫山遍野金灿灿的玉米带状田!

驻村民情日记 篇5

“三万”工作组驻农村体察民情已经两轮了。我觉得农村工作虽然辛苦一点,但能真正体会到的是脚踏实地,呼吸的是新鲜空气,心中略有一份畅快之感。

为什么呢?因为我小时候起,就常常往老城外婆家去,在庙河堤上多以步行而去或回。我母亲祖籍是木马口,所以对我今天这个派驻天星市村的一名干部而言,是太熟悉了,太亲近了。我目睹了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加之我作为驻村常务副组长,对天星市村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老人进行了近距离的调查和走访,本人颇有感悟。这些留守老人特有的淳朴、善良和宽容,真是令人钦佩。他们有许多东西值得传颂,值得赞美:

一、有难不伸手

老人,顾名思义,应该是人的各个肌体已经开始老化或者已经老化,才可谓老人。现实生活中的老人有的身体还算硬朗,但有部分老人身上不是这样的问题就是那样的问题,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尤其是留守老人还多了一份对在外打工子女的眷恋之情。我走访中还真遇到这么几户。祖居天星市村街边的十四组留守老人李云轩,现年74岁,膝下3子均已成家并都在长沙打工多年,李老汉与老伴独居在边生活。他对我说:“我现在搞得动的时候不找儿子们,将来就是不能生活自理了也不会找政府,比上不足,比下我还是有余的”。听了李老汉朴实的话语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受,听周围群众说,李老汉当年教书时是一个很能干的老师,当初不回家如今还是和别人一样一月2000余元赋闲在家过日子,哪会年逾七旬还要自食其力呢?又如七组留守老人胡开珍,今年62岁,老伴刘云发于1988年十月病逝。姑娘、女婿在厦门物流公司上班十余年,一人在家和孙女生活,老人长期患高血压、冠心病,责任田全部交人代种。和孙女每月的生活,自己吃药要用1000余元,全靠儿女寄钱维持。当我问她有什么困难没有?她爽快地说到:“没有,差钱只要一个电话,很快伢们就汇,大病住院,我每年都入了新农合”。从上述两位留守老人的谈话中得知,人在世上,总得有点骨气!

二、人老志不老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示意人到三十才能自立走路,四十才对一些事物有点初步了解,到了五十才开始真正懂事,说明人到半百不要言老,还要继续奋斗。现在有人说:人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示意人的一生学无止境、干无尽头。说的是人只要一口气尚存,就要奋斗不止。我在该村二组确实碰到了这样一位叫李文平的留守老人,要说他的一生已有65个年头了,每走一步路,每过一道坎,无不折射出他那刚毅不拔的精神。老伴患大脑萎缩,已有12年之久,儿子、儿媳在广州打工已有8年。上有86岁老母,下有5岁孩童需要人照料,自己一人还有责任田8亩,养猪养鸡不在其数,且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当我问他对政府有什么要求没有,他说:“您到本村访查一下,我李文平从不找政府要一分钱的照顾,只怪自己命苦,现在这样只有靠自己,万一自己搞不动了还有儿子,我不会给政府增加任何麻烦”!还有同组的留守老人黄成英,今年71岁,去年老伴去世,她为了不增加地方负担,今年春上只身到上海打工的儿女处生活,事后我们得知,他们这些老人在税改以前从不拖欠一分公粮、提留,现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他们也是积极主动完成。

这就是留守老人的人老志不老,人穷志不穷!

驻村民情日记 篇6

20xx年9月,徐市镇党委调整充实驻村干部队伍,我有幸成为溪尾村驻村干部。溪尾村位于徐市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有7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主要以毛竹、锥栗以及药材作为农民增收的产业。

20xx年3月16日 勤走访,查民情

曾多次听村书记提到村上有一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但一直没有机会认识。趁着作为驻村干部的机会,我准备到他家走走。推开虚掩的门,看到黄章养大爷正在院落里剥蒜,我急忙上前帮忙,并和黄大爷唠起了家常,老人很热情地跟我讲述他年轻参加抗美援朝中的一些趣事,偶尔还会讲上一两句的朝鲜话。在接触过程中,感到黄大爷精神不错、心态很好,对生活艰难的有着顽强的承受力,对党和政府的关怀照顾也很感激。

听着老人的述说,我真心为黄大爷现在的生活态度高兴,今后我会多到老人家里走走,陪老人家说说话,真心希望他能一直这样开心下去。

20xx年3月25日 多沟通,访民生

今天和水利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一起下村测量数据,途经村中看到一位老奶奶正准备出门,便上去打了招呼,道了来意,随后便和老奶奶聊了起来。交谈中了解到,老人家姓裴,家有八口人,两个儿子都已成家并育有自己的子女,但都外出务工,基本上只有农历新年才会回老家,平常一般是通过打电话与老人联系。但是老村中的移动、联通的信号不好,电信的固定电话又因为线路老化的问题,经常会造成电话显示无法接通或者无法拨出的情况,让双方都担心。所以老人希望政府或者村上能够帮助解决通讯难的问题。

回到镇上,我立即将情况向村主干说明情况,并向挂点领导汇报,同时认真填写了驻村干部问题反映登记表,将问题提交班子会讨论,希望能够帮助村民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20xx年4月22日 多思考,助成长

今天,我像往常一样搭乘支部书记的摩托车到村上留守儿童郑慧萱家中走访。郑慧萱今年9岁,其父母双双南下务工,留下她和60多岁的爷爷奶奶在家。也许是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没有人管束,所以性格比较外向、活泼,看到我们来拿着水果就直接出去玩了。交谈中我们发现爷爷奶奶不识字,在家里从来不会督促郑慧萱的学习,所以孩子成绩不好。临走时我留下了民情联系卡,告诉她如果在生活上、学习上有什么困难要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力帮助她。

回家路上,我想在农村像郑慧萱这样的留守儿童不少,是否可以和妇联爱心妈妈一起建立留守儿童爱心帮扶台账,随时掌握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精神状态,使留守儿童都能得到充分的关爱和及时的帮助。这次经历提醒我,今后驻村工作中要将所看所见内化为自己的思考,用心去体会,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帮助有困难的人,也帮助自己成长。

驻村民情日记 篇7

“看跳舞的去喽,看跳舞的去喽!”随着一阵吆喝声,人们像潮水一般涌向“广场”(我村的大队)。“广场”的四周早已拥满了观众。每当这时候,是我最快乐的时候。

他们当中,有五六十岁的老人,也有十来岁的孩子,最多的是三四十岁的中年妇女。

我也怀着一颗好奇的心,钻到了人群的前面。“广场”上一位大姐姐正在雪亮的路灯下教人们跳舞。她一边眉飞色舞的讲解,一边轻盈的做示范,把每个动作的要领都讲给前面的“学生”们听。她口齿清楚,神情自然,不厌其烦。

现在再看看那些“学生”们,不管男女老少,都是一副十分认真的样子。有几位大妈、大婶,因为平时不外出打工,学的时间较长,动作娴熟,舞姿优美,不时博得人们阵阵掌声;几位初学的大嫂、大姐,还有几位“学时”虽长但年龄较大的奶奶们,由于动作比较生硬,不时惹得人们捧腹大笑;还有一些孩子,才七八岁,跟在奶奶、妈妈的身边,也和着舞曲翩翩起舞,她们动作虽然不太规范,倒也熟练,仿佛是一只小天鹅在“飞”。

看着这一切,我快乐的笑了!临南镇夏口小学六年级杜娟

驻村民情日记 篇8

昨天,省局薛建英局长带领省、市国税局相关负责人开展帮扶工作,邀请省、市烟草公司相关负责人参加。

在深入隆兴镇莲池村、三龙村、浣溪村,上坝乡八一村,玉溪镇淞江村、巴渔村,县国税局实地调研,听取道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后,薛建英表示,省国税局将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效资源,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长期帮扶规划,力争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做到帮忙而不添乱、到位而不越位,坚持一帮到底,不脱贫不放手;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事业等重点,采取部门联动、招商引资等方式,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一项一项地落实,一件一件地办理,把好事办得更好、实事办得更实,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加大民生建设力度,与道真干部群众一道完成全面小康历史任务。同时,省烟草公司烟叶基础设施办公室主任朱诗恒表示,公司将从烟水配套、烟区公路、烟草新农村建设和烤房等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最大限度地给予政策倾斜,帮助道真发展烤烟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此次帮扶,共落实或意向落实项目4大类10余个,涉及金额5000余万元。

驻村感言: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项目,通过多方争取协调项目支持道真发展。我坚信,道真创建全面小康大有希望。

驻村民情日记 篇9

3月1日 星期二 晴天

今天,镇党委、镇政府派我到小王楼行政村驻村工作。我清楚小王楼村在全镇是一个多年的落后村,也是县里挂号定点帮扶的后进村。村“两委”班子不团结,集体经济为零,种植方式传统落后,村里外欠账多、上访户多,上级布置的工作难推动。我能行吗?上午书记和我谈话后,我彻底打消了顾虑,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我要以这次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以真心换真情,用实干求信任,在干部中争做稳定一方、富民一方的典范,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4月4日 星期一 中雨

明天是清明节,在农村群众最忌串门走亲戚。虽然今天雨没有停,上午我还是冒雨踏泥到宣有伟家,赶到清明节之前把帮他贷款买车的3万块钱送去。他留我在家吃午饭时说:“就你郭主任把俺当回事,实心实意帮俺解决问题,今后买了出租车俺就专心跑生意,有了挣钱的门路再也不去上访了。”我知道这是他发自内心的话。想当初我上门做工作时他放狗咬,到如今他留我在家吃饭,帮我做其他上访户的工作,给村里配“两委”班子提建议,到底应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话。我认为一年来所受上访户的冷遇,为村民选种子买农药的良苦用心,帮困难户春耕秋种的辛苦汗水都是值得的!今天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因为村里3个老上访户的问题全部“拿下”。

6月4日 星期日 阴天

今天是端午节,小麦要后天才能开镰收割。后王楼新修的水泥路正好方便村民收麦车辆通行,修路集资款还有11户麦收后才能收齐,看起来用“4+2”工作法解决农村集体事务挺管用。集资25万元修2华里水泥路群众都赞成。天气预报说本周天气阴雨为主,今年群众抗旱浇麦不容易,要按照县里要求做到丰产丰收、颗粒归仓。已经联系好山东的3部联合收割机,再加上本村的两部,1900亩小麦两天就能全部收完,村里21户缺劳力的困难户要先收割,组织劳力足的搞好“多帮一”对接,抢收抢种。

9月12日 星期一 晴天

今天是中秋节,也是儿子5岁生日,几天前就许诺陪他过生日,可是按照事先组织联系的,我还是带着村里的渴望搞养殖的村民到亳州参观池塘立体养殖。回来的`路上大家摩拳擦掌,要把村里23亩废池塘重新挖掘整理,塘里养鱼,岸边养殖鸳鸯。亳州方面应诺来2名技术员,养殖小额贷款上周就与信用社谈好了。按这个计划一次可上5家养殖户,一年出栏鸳鸯10万只,当年效益就可突破200万元。加上原来的3家养鸡场、5家养猪场和2家波尔山羊养殖场,以后还可以带动周边更多的群众发展养殖业,小王楼村的经济结构就成了“种植+养殖+打工”三足鼎立的局面。

12月24日 星期日 晴天

今晚是平安夜,上午县里到小王楼检查平安建设工作,现在村里有平安灯58盏、平安喇叭5个,主要路口全部装有电子监控,村里治安巡逻队夜夜值班,入冬以来没发生一起治安事件,上下都很满意。镇党委准备推荐小王楼为全县平安建设先进村,加上之前县委组织部评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小王楼就摆脱了落后进入了先进村行列,近一年来,我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

前天我和村“两委”班子商量,为明年小王楼村经济发展找出路:一要改善种植结构,由种植粮食作物向种植经济作物转化,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种植300亩。二要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蛋鸡和鹌鹑养殖50家,让更多的村民受益。三要依托传统的麻糖产业,成立麻糖公司,实行入股分红,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四要把村里原有的木板加工厂和挂面厂盘活,扩大村民就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

驻村民情日记 篇10

20xx年4月24日 星期日 晴

这段时间,基本天天在村上种树、拆危土房。今天是星期天,本打算好好休息休息,可是又接到村里电话,下午3:00在镇政府小会议室开会。下午来到会场才知道,原来旗委领导也没有休息,专程到各乡镇安排精准扶贫事宜。朱家杖子村有14户贫困户,由我们分头包联,2018年彻底脱贫,同时要求包联队员下周四之前必须入户,根据各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作为一名包联干部,我一定要尽自己所能让包联户早日脱贫。

20xx年4月27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早上不到8点,我与两位同事便来到了村里。村里的14户贫困户,我负责4户,两位同事各负责3户。村书记、主任、妇联主任领着我们入户填写基本信息。我与村主任老安一组,上午走访了3户,两户是因病致贫,一户是两个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家中缺少劳力,另外还有一户不在家。如何脱贫,他们也有些自己的想法,一户想养驴,一户想养羊,但是都缺少资金。下午那一户还是不在家。晚上7点多,我和老安第四次到他家,把情况跟他说了说,晚上9:30才回到家。

20xx年4月28日 星期四 小雨

大约8点半左右,我和一名同事来到村里,与书记、村长先碰了一下头,根据14户的具体情况,初步确定6户养羊、3户养驴、2户养牛、2户养猪,另外一户由于情况特殊,只能由民政兜底了。根据朱家杖子村实际情况,我提出可以在庭院种植中药材。大家一致认为可以先发动几户做示范,如果效益好明年便大面积推广。种药材的事敲定由村上选5户,其中1户是贫困户,4户是示范户。我负责联系药材收购企业。

20xx年5月3日 星期二 晴

上午9点,与安国药业的刘总见面后,我把朱家杖子村的实际情况做了介绍,并与刘总研究敲定种植地黄,地黄亩产大约在8000斤左右,药厂以每斤0.6元收购,效益可观。由于种苗星期五才能到货,刘总要求种植户要来基地学习,由技术员进行现场指导,并答应把种苗的费用全免了。我算了算,朱家杖子村每户的庭院大约都在2亩左右,仅此一项每户年纯收入可达万元。

20xx年5月6日 星期五 晴

早上还不到8点,村书记打电话说,他已经带着5户示范户来了,但是找不到药材基地。我们说好汇合地点,一起来到基地,与业务员接上头。下午4点,5户示范户各拿了100斤种苗回家。

干部驻村民情日记范文二

6月27日 暴雨 星期一

今天的任务,本是完成本村最远5个村民组的扶贫户精准识别。晚上7点,正准备进行询问登记最后一户人家时,同行的村支书李林荣接到了街道党政办公室值班人员打来的电话,电话称有村民反映,之前裸底组重晶石矿场作业期间留下的污泥形成了一个泥潭,由于连续几日的大雨,泥水已经溢出,且水位不断上涨,不但淹没了道路,还对下游居住的村民造成安全威胁。

情况紧急,来不及想多,我立马收放登记表,迅速拨通了裸底组村民组长陈顺友的电话,请他尽快就近组织人员到现场处理,尽快疏导转移存在安全隐患的村民。接着借了两根手电筒,和支书、主任、包村干部一起马不停蹄地赶回裸底,边走边打电话了解受灾点的灾情情况。

天又下起了大雨,为尽快赶到裸底,我们选择抄近路,可一路的坑洼泥泞和陡坡石梯让我们步履维艰。途中高烧的母亲多次打来了电话,一直叮嘱我要注意安全,让我感动的同时,又为自己未敬其孝道深感惭愧。

经过1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到了裸底,看到情况十分危急,雨水已经冲进部分群众家中,群众情绪十分不稳定,险情随时发生。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迅速进行分工,由村支书带领部分村干部对泥潭周围进行封锁,防止村民靠近发生危险。由村民组长带领4位村民实时监测水位情况,由我带领剩下的村干部疏导受灾群众及时转移。

灾情最为危险的是泥潭下游的村民,随时可能发生险情。我们迅速行动,当疏导到凉水井组时,村民谢华家房屋一层已经被淹,一家三口被困在了二楼。但谢华心痛家里财产,一手拉着护栏,一手不停地在水中打捞,甚至还直接下到水里,不停地抢捞东西。我急忙上前劝阻,可能是因为家里财务的损失让他失去理智,任谁劝阻就是不听。我看情况危急,不自主地发了脾气,冲到他面前大声喊道“只要有口气在,什么都会再有的,钱没了可以再赚,东西没了也可以再买,可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你不顾自己,也要想想你妻子儿女。”

这时,谢华才回过神来,眼神呆滞地看着我,眼中充满不甘和委屈。在我和其他村干部的强行劝阻下,终于把谢华一家转移到安全地带。

我们继续走访排查,像谢华这种情况的还有好几家,都在我和村干部的极力劝阻下放弃了抢捞。大家就这样不停地大声喊、全力劝、动手拉、合力帮,不停地重复着一样的话,经过大半夜的努力,终于把受困人员全部转移安置完毕。

回到支书家,已是凌晨三点,老支书60多岁了,身体吃不消,我赶紧劝他去休息。自己也草草地洗了把脸躺下了床,这时才感到咽喉肿痛、全身发烫、头晕目眩。看看手机,犹豫不决,但依然拨通了母亲的电话,我知道,即使再晚,如果没给她报一声平安,她是不可能安心入睡的。

电话接通,我便没了说话的机会,只听母亲一个劲地问:“儿子,你回去没有?被雨淋了没有?一定要小心不要感冒啊,下雨路滑,有没有摔到哪里?不管做什么,一定要注意安全啊!”等她说完,我才插上一句话“妈,我没事的,回到支书家睡觉了,不要担心,你还发着高烧呢,要早点休息。”

放下手机,眼眶已然湿润。作为一个子女我是不称职的,不但没有照顾好母亲,还让她担心受怕。可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啊,是组织选派到河坝村的“第一书记”,我最大的职责就是保障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天灾人祸面前,我必须冲锋在前,战斗在第一线,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辜负组织的重托。

思绪万千,记下今天的这篇民情日记,希望织金大灾消退、群众安康!希望天下母亲身体健康、一生平安!

驻村民情日记 篇11

透过薄薄的晨雾仍能看到屋顶尚未融化的积雪,一阵风吹过,感觉有些寒冷。根据工作组的安排,今天市长助理章芸将和我们一起到腰布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并给他们送去棉被、大米、食用油、雨伞等御寒防冻物资。 简单吃过早饭后,我们来到丁屋小组低保户丁月庆家,通过前期摸底调查时了解到,他的妻子从89年开始就患有精神分裂症,四处求医,一直没有好转,06年又发生车祸成了残疾,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家里还有84岁的老母亲要照顾,女儿又远嫁,本来有一儿子在外打工,但嫌弃家里穷,一直未归……每谈到此处,他暗自伤心难过。但谈到现在的家庭情况时,他很欣慰的告诉我们,多亏现在政府的好政策,不仅帮我们办了低保,而且逢年过节,又来看望我们,如果没有政府的关心和帮助,我这个家早就散了,这全要感谢政府啊…… 在丁月庆的感激声中,我们踏上了走访五保户曾南州家的路,曾南洲自幼失去双亲,小时候的一场大病使他成为哑巴,靠政府接济和左邻右舍的帮助才得以为生,家里穷,自身又残疾,没人愿意嫁给他,40多岁仍单身一人。看到我们的到来,曾南洲显得有点激动,一边‚指手划脚‛的让我们进去坐,一边给我们倒水,冬秀主任则充当我们的翻译,向他说明我们的来意,并送上御寒物资,临走时,他的双手合十不断的朝着我们鞠躬,冬秀主任说,这是感谢你们呢!

随后,我们又走访了钟秀福、钟枝柱、钟隆芳等困难家庭,每到一户村民家中,我们都仔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了解他们家中的实际困难,听取他们对‚三送‛活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鼓励他们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坚强面对生活。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回想起走访时的一幕幕,心里五味杂陈,一想到还有这么多的群众徘徊在贫困的边缘,需要我们的帮助,我倍感责任重大,‚三送‛活动作为干部下基层为民办实事的一部分,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