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中学作文 > 导航

水墨画作文

发表时间:2024-10-01

水墨画作文。

作文能力对于学业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写作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城市甚至是生活中所迷失的方向。好的作文是值得被人们长期阅读的,怎么写出一片优秀的作文呢?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水墨画作文 篇1

花丛中

听不见汽车的轰鸣声,

看不见高大厂房的浓烟,

只有花香扑鼻而来,

双眼紧闭沉醉于中,

蜜蜂与蝴蝶在花中漫舞,

真想化身蝴蝶去畅舞。

郊外

山溪映衬着绿的生辉的草,

草坪像一抹水灵灵的墨迹。

草地把人影染绿了,

碧草中点缀着星星点点的花。

哗啦啦,一阵喷泉响,

碧草上长满了无数明亮的眼睛。

公园

像刚出笼的飞鸟,

扇动翅膀自由飞翔

小脚丫在气包上跳呀跳,

你踢我打笑歪了嘴,

气包就像个童话世界,

这个世界是属于孩子们的。

水墨画作文 篇2

观赏完了我家的金银花,我们再看一看花棚下池子里的锦鲤。你们看,一条锦鲤的头上有一个个红红的斑点,鱼背是白色,一簇一簇的墨色大约长十厘米,好像在白芒芒的雪中画水墨画,它的名字叫丹顶三色。

还有一条和丹顶三色很不一样的鱼,它的颜色是墨色和红色多,两种颜色相互照映着,白色很少,它头上的墨色像雷电一样,这条叫昭和,它是爸爸的最爱。

妈妈最爱的鱼叫秋翠,是德国的种。它的背中间是墨兰色的,两边是两条红色的花纹。

它们在我家的池子里过了五年,已经从小鱼苗长大了,爸爸说:池子的边像画框一样,几条鱼在里面游,像一幅鲜活的山水画。

我还听说过一个故事:很早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河水流到这里被龙门挡住了,就聚成了一个湖。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想去观光,它们通过洛河又顺着河来到龙门,终于跳过了龙门。但有些鲤鱼没成功,最终没有成龙,还落了个黑疤。

这就是我们家的锦鲤。

水墨画作文 篇3

好处一增长各方面知识 孩子们开始学画画的时候,会关注自己生活中的事物,然后在涂鸦的时候表达出来。

好处二锻炼儿童的感知能力 学画画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大自然和生活,孩子拿起作画工具在作画的过程,能大概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学画画应该是孩子距离客观世界最近、最直接的一种活动。画画的孩子每天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专门研究不同的观察方法,并切实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与描述。

好处三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 让孩子动手制作能更好更快地发现孩子的潜能和无限的智慧。学画画的过程能让孩子接触到不同的画笔、颜料、纸等各种各样的工具材料,孩子们能利用这些有限的材料制作出完全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好处四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 孩子的绘画作品给成人们的感觉就是“稚嫩”、“毫无艺感”,但这并不代表孩子的作品毫无意义,其实孩子的作品只是在成人思维中缺乏理解成分。孩子往往是将自己在感受外物时储存在脑海里的记忆翻找出来,然后以稚嫩天真的方式抽象地表达出来。

好处五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画画是一门活泼灵动的学科,不会有枯燥的重复,不会出现固定法则,永远都有新的课题、新的方法、永远需要不断去尝试、不断去感受不断寻求自己的观念与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这种创造性的思维习惯,应该从小养成。让一种优秀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自己意识,才算真的具有创造性。

在学画画的时候,当然少不了自己准备绘画工具和寻找绘画素材,还要自己构思画面,给画面塑造构型,给画面涂色、休整等。

水墨画作文 篇4

走在街头,一个小男孩轻轻地坐在马路边的椅子上。他拿起了一本书,是《水浒传》他翻开书,静静地看着。马路上的汽车一辆辆飞驰而过,而这样并没有影响小男孩。街头的广播也响起来,而小男孩似乎没有听见,依旧静静的坐着。书一页一页地翻着,小男孩嘴角不时闪过一阵阵微笑。阳光随着时间的流失一点一点地从他的脚尖慢慢地爬上了他的膝盖,看一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走在溪边,溪边一颗刚冒出新芽的垂柳,立在溪边,此时的小溪平静的像一面镜子,而垂柳正是拿着镜子的少女,正看着“镜子”专心致志地给自己化妆,溪边正静静地坐着一位手拿鱼竿的钓鱼人,他那高大的身影,落在了碧绿的溪面上,似乎也变成了翠绿色。此时一只红蜻蜓飞过来,它好像把鱼竿当成了树枝,缓缓地落在了钓鱼竿尖上。一会儿过后,水面上漾起了微波,镜子似乎被打碎了,一条银光闪闪的大鱼跳出了水面,人影也被打碎了,湖中的一切都动了起来,鱼在草地上蹦着,人在草地上笑着。

走在江边,一群小孩子正在水中玩耍,一双双小手反复地拨动着,激起了一阵阵浪花,犹如一群下水的鸭群,扇动着稚嫩的翅膀拍水戏耍,一会儿你把水溅在我身上,一会而我又弄你。传来了一阵阵笑声。

水墨画作文 篇5

水墨画是中国的一种历史文物,更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发展。为了感受这文化气息,我参加了水墨画兴趣班。

每天早上10点我都准时到达教室,只见桌子上摆满了画画的工具,有毛笔、水墨、白色的宣纸,全部都摆放得整整齐齐的,这浓浓的书香气息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感到很清净、舒心。老师说:“画画之前先把毛笔喝饱水,画的时候要注意用笔的力度和速度,要画出浓、淡、干、丝的层次感,这样画出来的画才好看。”刚开始连拿毛笔都不会的我感到十分懊恼,后来经过老师耐心的教导,再加上不停的练习,我感觉好像找到了一点感觉,后来就越画越顺、越画越好看。作为初学者的我画了很多幅画,有:丹顶鹤、兔子、荷花、树木、石头……这些全都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把所画的画拿给妈妈看,妈妈都赞美我画得漂亮又生动。我感到非常开心且自豪!

通过这次兴趣班,不仅让我学会了画水墨画和发掘了我的画画天赋,还从中让我感受到了一份坚持,永不放弃的精神及对画画的喜爱。

水墨画作文 篇6

中国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它包括水墨画、彩墨画、工笔重彩画、墨笔画、白描画等。

我这里聊的是儿童水墨画教学,儿童水墨画教学目前大概有这么几种形式:一是不管儿童的年龄大小都跟着老师画梅兰竹菊或者山水等;二是力求水墨创新,让儿童玩些水墨游戏,搞各种技法弄出一些特效,增加画面的趣味性;三是用水墨去写生,类似西画的素描、色彩写生等。不管是用哪种方法教学,至少也能让儿童了解一点中国画的笔墨表现规律,为他们了解中国画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水墨画教学,如果一味的让儿童跟着老师临摹一些梅兰竹菊这类的画,很容易让儿童养成公式化的弊病,再说,老师的用笔一旦不准,以后要改掉这个毛病就有点困难了;或者老是让儿童玩一些水墨游戏,儿童学画很难有质的进步,对中国水墨画的了解也是较肤浅的,总让儿童认为,画中国水墨画就是用墨来随意的涂抹;如果老是对景写生,也很容易把中国水墨画画成西方的风景画。

水墨画教学,也不能为了技法而技法,也不能由着儿童随意涂抹,而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做到先放后收。这放与收,自然需要根据老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艺术修养了。

对于年龄、禀赋、学画时间有所差异的儿童,还是要根据水墨画学科性的特点进行递进关系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儿童,当然要用墨的浓、淡、干、湿等方法玩一些有水墨趣味性的游戏,增加儿童的兴趣。如果教授过多的技法,则会束缚了儿童的思维,也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对学画有一段时间和基础的儿童,自然要引导他们学一些临摹和创作,让儿童观察体验古代大师们的用笔用墨,逐渐深入传统并学以致用,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水墨画的各种元素。[大学生范文网 www.1467.Com.CN]

再说,临摹是学中国画的必经之路,历代的中国画大师都得从临摹传统开始,可不要认为临摹传统是老掉牙的事(当然,不能僵化地临摹),只有了解传统才能谈发展。我们不能用西画的构成或者像画水彩画一样搞点效果,就认为是在搞水墨创新。“水墨画创新”看过去很高大上,没什么问题,但是,大部分的艺术家,画了一辈子中国水墨画,都创新不了什么新的水墨,儿童怎么做得了呢?

我们所说的儿童水墨创新,应该是指:不能像以往老教条地跟着老师画虾、画竹之类课程。而是要让儿童更贴近生活,按一定的笔墨要求去画一些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并且能够接受的表现题材,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表现属于他们的世界。

中国画,是用笔墨的辩证法去表现美、创造美,更不能像画标本一样,对着自然景物描摹——只为了画像对象为前提。而是要用人文思想、中国阴阳哲学、中国书法用笔等来表现自然事物。

比如:画一块石头,要让儿童明白,线条除了粗细外还有要有方圆;两块石头,除了有方圆外,还要有大小、前后遮挡对比;三块石头除了前面的要求外,还要有疏密对比等,也体现出了我们中国的哲学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再比如画树,不是去画树形的表象,而是借助树去表现墨的浓淡干湿;线条的粗细、弯直、疏密、开合,黑白大小对比,等等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辩证关系。

近代很强调中西画结合,其实,东西方的绘画思想很难结合在一起,只能说有些技法能否做一些借鉴。就像中医和西医也在谈结合,有些中医也结合着西医的思想去看病,就很难把病给看好,结果现在把中医给搞砸了,让西医占了上风。中国画也是类似,过多受到西画的影响,以至于现在许多的中国水墨画就不是那么地道了(当然,西画对中国画的人物造型还是帮助很大的)。

现在大部分美术老师都是受到西画的教育,对中国画还是有点陌生。因为中国画和西画的美学思想是有所不同,中国画是以东方哲学入画;西画则是以西方的科学入画。如果让只学西画的老师教中国水墨画,就容易像画素描一样去表现笔墨。所以,对没学过中国水墨画的老师,就必须多读点中国画论、中国哲学,学点书法,亲手实践设计一些课程,如果只会依样画葫芦地照搬一些别人的课例来上课,就很难胜任中国儿童水墨画教学。

这些儿童不管他们成长后是否从事美术这项工作,一旦他们欣赏中国画时,就不会像没学过中国画的人一样,老觉得中国画是黑乎乎的,什么都不像。他们而是会从中国水墨画所需要的辩证关系去欣赏作品了,就会和大师一起享受着艺术的魅力;假如他们成长后是从事艺术这个行业,那么也能为他们奠定了一定的艺术思想观。

我们作教育的,都希望我们的教学能为儿童的艺术成长奠定一定的艺术基础,将来他们想学中国水墨画时,不需重炒“回锅肉”。就像盖房子一样,先做好地基,如果哪一天需要再加层时,就可以往上接着盖,不要因为地基不行导致必须敲掉重来。

这就是我们少儿美术老师肩负的教育重任。

水墨画作文 篇7

今天我去上睢宁儿童画课,学习画了水墨画。

刚上课,老师首先教我们洗好毛笔、调好颜料,接着我们先在纸上画了一棵大树,又画了一座房子,然后,老师又教我们在树上补画树叶,我在画纸上补画了许多形状各异的树叶,整幅画顿时变得饱满起来。但总感觉画纸上有的地方还很空,于是老师让我们在空白的地方画了好多好多横线和点,并对我们说:这些横线表示地面,这些点表示石头。我们按照老师的指导把横线和点画到了纸上的空白的地方,这时的画虽然只加了这么简单的几笔,但顿时显得生动了许多。看着自己的作品,我仿佛到了画中的大自然,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

这时,爸爸正好来接我放学,他看了我的画,对我翘起了大拇指:有进步,画得太好了!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可兴奋了,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争取画得更好,早日实现我的画家梦。

水墨画作文 篇8

一笔、两笔,便勾勒出一幅充满禅意的水墨画作品,一位智者、一方净土、一段尘缘,智者静坐或站立在如岸边、如悬崖的净土上,他的眼前可能是波涛起伏、亦可能是碧空薄云,或是一座车水马龙的城市,或是一处龙吟虎啸的幽林,在智者眼里,却只是空白。人生是一段往事,人们是从故事里走出来的现实,过去已无法追寻,现实亦即将过去,一切只是一段尘缘罢了。

水墨画里,大师们告诉世人的东西都藏在画里,等着有缘人去破解。欣赏水墨画,我们可以读到许多禅理。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们的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那么,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看得懂。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藏在画里的许多东西靠悟性,靠缘去解。

水墨人物画为傅抱石《竹林七贤图》,本幅万竿幽篁,挺秀可人。七贤优游其间,或谈书论文,或冥神苦思,或闭目养神,姿态各异,神采自存。竹用淡墨,勾画率意,取清灵秀润之气。衣纹没有使用惯常的细线勾勒,而采用略粗的笔道快笔写就。画家精心构思,狭长的纸幅上七人错落有致,布局巧妙自然。七贤隐于山林,笑傲江湖,他们都是大学问家,有经世之才,他们看破红尘,聚于山林,争取一种自由,与世无争的心态,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种种符号:“昔人好沈酣,人事不复理。但进杯中物,应世聊尔尔。悠悠天地间,媮乐本无愧。诸贤各有心,流俗毋轻议”(宋?钱选),佛家追求淡泊宁静,竹林七贤大致是这个心态。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水墨人物画为宋代法常的《观音像》,此图中的主角为“幽婉的梦幻般的白衣观音”,端坐于溪边的岩石上,神态端庄,作冥思状。观音慈眉善目,表情安详,令人肃然起敬。旁置净水瓶,身后石崖长有垂青野竹,间有淡淡清岚。观音衣纹用淡墨,圆润流畅而简洁;岩石用披麻皴表现,用笔秀逸,画面清幽静穆,很好地再现了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大寂寞、大关怀的心境。

观音菩萨如秋月一笑,飘逸亘古的男声娓娓唱出宋朝法常和尚在入寂前的.清晨,一听无我,再听无物。此事楞严尝露布,梅花雪月交光处。一笑寥寥空万古,风瓯语,迥然银汉横天宇。蝶梦南华方栩栩,廷廷谁跨丰干虎。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飞鸿去。

观音菩萨如秋月,阿弥陀佛顶庄严,慈光普照度众生,一心顶礼观世音,嗡嘛呢呗美吽,嗡嘛呢呗美吽!

《秋风纨扇图》为唐寅水墨人物画代表作,画一立有湖石的庭院,一仕女手执纨扇,侧身凝望,眉宇间微露幽怨怅惘神色。她的衣裙在萧瑟秋风中飘动,身旁衬双勾丛竹。此图用白描画法,笔墨流动爽利,转折方劲,线条起伏顿挫,把李公麟的行云流水描和颜辉的折芦描结合起来,用笔富韵律感。全画虽纯用水墨,却能在粗细,浓淡变化中显示丰富的色调。画左上部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借借汉成帝妃子班婕妤色衰恩弛,好比纨扇在秋风起后被搁弃的命运,抨击了世态的炎凉。显然,这是与唐寅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有关的。画中女子一脸衰怨,或许正是唐寅自身的写照。画里透出的禅理是:大悲与大喜。

忘川之谷,黄泉两岸,唯红壤,唯曼陀罗华,唯曼珠沙华。云何曼陀罗华,白圆华,同如风茂花。云何曼珠沙华,赤圆华。花开秋彼岸,未曾迟缓。佛云:大喜不若大悲,铭记不如忘记,是是非非,怎能分得呢?秋之彼岸,彼岸相开,两两相望。花叶不相见,有叶无花,有花无叶。美却遗恨万年。

不知上苍为何将这一红一白的花置于此,这儿没有彼岸花喜爱的红壤,不过是荒凉之境。我不懂得,从未懂得。花若是香气脱俗,即使是幽谷也掩不住香。彼岸相生,忘川鬼地它们亘古不变的怒放于此。是上苍的惩罚还是上苍的恩赐?

万年的承诺不过是灰飞烟灭,不过是惊鸿一瞥,不过是花生两岸的难舍难分。唯此,还剩什么?

五代两宋是禅画的兴盛时期,随着禅宗的兴盛,禅法更广泛而深入地体现在中国画中。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专司绘事的禅林僧人,这些画僧都是以禅入画,他们超尘脱世,逸笔卓然,其中有贯休,巨然、惠崇、法常,居士中有石恪、苏轼、梁楷等。

禅画是中国佛教特有的艺术,修禅者用笔墨来表达禅道,开创出唐宋以来中国绘画的新纪元。禅者对万里长空、万籁寂静的虚空,思索如何引人入圣,促使有限的人生活活泼泼地步入生生不息的永恒大道,提升到无限的时空世界,体验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禅者借用笔墨,写出心灵的声息,在有限的人生水月中,一口吸尽西江水,拓开思想领域,创造广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