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中学作文 > 导航

扶贫日记

发表时间:2024-08-03

扶贫日记(实用14篇)。

相信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都接触过初高中作文,通过写作文可以让我们记住不想忘记的事情。大家在写作文时都觉得很苦恼,一篇好作文最忌讳的就是主题涣散。您是否正在为写初高中作文而发愁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扶贫日记(实用14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扶贫日记 篇1

20xx年3月6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我组织全村召开第一次产业经济发展讨论会,这是来这里的第五天,经过3天不分昼夜的走村入户调研了解,基本摸清了村里资源优势、产业情况及贫困状况,对村里以后的发展也有了初步想法。参加会议的有贫困百姓代表、致富能手、村民小组组长、村委委员和乡里的领导,小小的会议室第一次显得这么拥挤,气氛第一次这么热烈,在听大家的意见后,充分考虑村现地理区位情况、依托现有村里种养业平衡,传统农业占全村比重90%的现实,依托六盘水市“3155”工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我提出了将村建设成为猴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村,创造以生态循环为基础的高质的`农产品,在农产品品质和价格上寻求出路。

找准目标后,如何带动村民们发展,全村的父老乡亲都期盼着我。无不是深深的期待、重重的责任。而我能做的就只有在驻村这一年的时间里,忘记身体、忘记疲劳,带领村民早日致富。

扶贫日记 篇2

20XX年8月18日 星期二 晴转阵雨

今天一大早,我院抽调到宏伟乡金山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张小伟同志带领我们,再次来到宏伟乡金山村,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为新修建的村委会办公场所安装一个太阳能热水器,以改善村上的工作、生活条件,让驻村干部们能够安心、舒心的扎根精准扶贫一线。

今年精准扶贫工作会议后,我院干警多次到联系点与干部、贫困户沟通衔接,通过面对面交谈,详细了解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农业生产、家庭收入等情况,为下一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摸清了家底,打下了基础。在和驻村干部座谈中,当了解到新修的村部洗澡间缺少太阳能热水器时,驻村工作队及时向院领导汇报,院领导出面积极与县能源站沟通协调,在项目范围内为金山村捐赠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

此举极大地改善了村上的工作生活条件,受到村上的欢迎。正如一位驻村干部所说,“太阳能热水器真是暖了大家的心”!

扶贫日记 篇3

9月12日,中秋节,在遂溪的几个驻村干部相约晚上到县城聚一聚。虽然同在一个县,但大家分散在不同的镇区,平时难得相聚在一起,有这么个活动自然很高兴。我所负责帮扶的草潭镇东港村离县城有70公里,下午3点多,我便出发往县城赶。当到达离县城还有16公里的岭北镇时,手机响了,一开始还以为是先到达县城的驻村干部的“催命”电话,看号码后方得知是村里养猪场一名饲养员的来电。电话里头传来急促的声音:“喻科,不好了,有一头猪病了,麻烦你快过来看看。”简单几句询问后,我立即开车沿线折返。

回猪场时已经是晚上6点多,村干部和饲养员都在。大家一起反复检查。接着,我们在猪场开了个短会,把这批猪出栏前的注意事项梳理了一遍,重申了猪场的各项制度,要求相关人员打醒精神,严控各种疾病发生,让这批生猪健康顺利出栏,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实现农民增收。

回到宿舍,天色已暗下许久,身心俱疲的我爬到电脑前,悄悄地将自己的QQ签名更新为“猪快乐,我快乐”。

扶贫日记 篇4

按照区委《关于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同办公室的两名同志组成调研专班,到联系村樟村坪镇黄马河村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与保康县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 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2014年农民人平纯收入99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28公里,新修村组晴雨通车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8处;新建沼气池150口;培育牲猪规模养殖户4户、山羊规模养殖户3户、特种养殖户3户(其中,大鲵养殖户1户、山鸡养殖户1户、鸽子养殖户1户);发展核桃7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200亩。

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该村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该村有村级债务43万元,现有贫困户171户333人,其中低保户65户,五保户 14户。饮水困难207户,土坯房412户,危房382户,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户未通宽带网,是全区26个特困村之一。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面上致贫原因

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村内无集体企业,2014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交通条件差。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全村80%农户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

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因病致贫是主因。在调查中了解到,黄马河村贫困户171户,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142户,占贫困户的83%;缺劳力12户,占贫困户的. 7%。比如,黄马河村五组的常昌贵,患有癫痫病,妻子患有先天性的精神病,夫妻都是残疾人,儿子读初一,家中无任何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二是观念落后是根源。调查发现,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又无技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

三是保障不足是诱因。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

三、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要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代表会,武装骨干,统一思想,提高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克服项目争取难、资金筹措难、群众组织难、短期脱贫难等思想障碍,主动适应新常态,提高扶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投入到扶贫攻坚的热潮中来。

二是要完善发展思路。根据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重新调整发展规划。在产业上,积极探索发展高山蔬菜和特色养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优化方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减少浪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班子建设,村民素质的提高和各种软环境建设。

三是要充分体现精准。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一家一户的脱贫上。根据对黄马河村贫困原因的分析,要在大病救治、社会保障和土坯房、危房的改造上再加力度,再添措施,使每个贫困户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的居所。

四是要精心谋划项目。中央发出精准扶贫的号召后,各级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要能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就要认真谋划项目,并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力争有较多的项目落地,并产生较好的效益。

五是要保护生态环境。黄马河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植被良好,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资源环境的破坏,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房靓物丰、人和家兴的秀美风光,为夷陵区保留一方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扶贫日记 篇5

20xx年4月10日 星期四 天气晴

“要想富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子建设是驻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村里的班子团结不?奋进不?奉献不?能力怎么样都是我们要考虑的。今天晚上8时,忙碌了一天的我们,又在村活动室组织学习和讨论了。

在会上,我提出要大家把信息公开,大家的照片就用我的相机照,我负责冲洗。“丑媳妇也要见公婆”,我们还怕群众看吗,还要把电话号码留下。我和他们说,“电话费超出的部分我来补,怕的是你电话费用不完,老百姓没事找。”最后确定公开内容:1个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和小学校长8人告知栏,1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5人告知栏,1份包含包村干部、驻村队员、村支两委、村民小组组长、致富带头人的联系方式及我们的公开承诺。

还建议要搞好群众工作室,把一楼的妇检室综合利用好,每天安排一名村干部负责处理和记录当天的群众事务,能办的当天办,不能办的电话告知我和村支书。另外,还要负责村活动室卫生,笑脏不笑破,我们的活动室只要为民做事,做实事、清清爽爽就很好了。

我想,好的团队,是工作开展的基础。

扶贫日记 篇6

20xx年5月24日

今天,和我单位另外四名党员干部:李军、刘佳、李静,季云红在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丁建华的带领下,来到单位所包贫困村——伍明镇三门村。

在村部,我们见到了三门村书记吕献国,还有单位下派扶贫驻村干部——周学良,学良已经到三门村近一年的时间了。小伙子,比以前变得粗糙了,也变黑了,但显得更结实了。随后,团区委一行人也来到了三门村。书记王常亮还邀请了颍泉区青年电子产业园的副总徐应玉一同前来,希望能为三门村的脱贫工作出谋划策。

三门村的地理位置有点偏远,没有什么特色经济作物,也没有工矿企业。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在外地打工以维持家中生计。要尽快让村里脱贫致富,一定要有好的致富项目。目前村级致富项目为光伏发电,愿意养殖的贫困户可以免费获赠幼崽,帮扶发展个人养殖业。

扶贫日记 篇7

乐至县石湍镇毛家坟村地处资阳市东部,距离乐至县城约20公里,总人口1421人,下辖14个村社,总面积约2.08平方公里,建档立卡贫困户111户,合计437人。

庾平亮,乐至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所长,2016年6月入驻该村担任第一书记。野战部队13年多的军旅生涯,铸就了庾平亮踏实肯干和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他不畏艰难,敢打敢拼,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让这个偏远山村在2016年底率先“摘帽脱贫”。

找准致贫“穷根” 全覆盖实施精准帮扶

“这里属蒙溪河流水系,地势浅丘,水资源丰富,土壤也较为优质,非常适合种植业,但为何会导致贫困,让我非常好奇。”入驻毛家坟村后,庾平亮很快发现,毛家坟村跟他之前担任第一书记的乐至县金顺镇管家沟村情况截然不同,甚至形成了鲜明对比。

据了解,毛家坟村位于石湍镇南部,距石湍场镇2.5公里,有耕地1356亩,其中田734亩,土622亩。过去,村里一直以种植水稻、油菜和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但由于缺乏优势产业,收入很低,村里的精神病人和残疾人又多达90多位,医疗救助跟不上,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找准了致贫的‘穷根’,我制定了专门的帮扶措施,通过科学规划实施精准帮扶,让村民早日脱贫。”庾平亮随身摸出一本《全覆盖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台帐》,上面罗列出村民的致贫原因、帮扶计划、脱贫时间、帮扶干部,内容很详细,还用笔做了很多备注,“通过干部结对帮扶,有针对性地做到扶贫全覆盖,受到了村民的欢迎。”

为解决医疗救助难的问题,2016年9月,在庾平亮的努力下,协调市级财政帮扶资金5万元和市党工委、市城投公司各2.5万元,共计10万元,全部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用于帮助贫困户发展和特殊贫困户医疗救助。截至目前,已有多名贫困户成功申请到救助资金,大家对庾平亮感激不已。“看到他们摆脱病痛,重新走上生活的正轨,我感到很开心。”庾平亮笑着说道。

引进优势产业 激活“问题土地”再流转

要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就要引进优势产业项目,但在毛家坟村,这却成为了村民心中的'一根“刺”。庾平亮发现,虽然毛家坟村自然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但有个“烂摊子”需要先收拾。

原来,早在2012年,村里就曾将200多亩土地流转给瑞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签订20年使用期限,用于种植蔬菜和药材,该公司每年向村里支付土地流转费和工人工资。但2014年,由于经营不善,管理出现严重问题,瑞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欠下村民土地流转费20万元,工人工资10万元,“撂挑子”不管了,让优质土地成了“问题土地”,让村民如鲠在喉。

“村民意见很大,家庭经济情况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不少人对引进企业非常反感。”入驻村里不久,庾平亮就听说了这件事,他一边向上级求助,通过司法程序追讨欠款,一边认真做好村民心理安抚工作。2016年底,在庾平亮带领村干部连续上门讨债数十次后,瑞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终于答应终止承包合同,让“问题土地”重新流转,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2016年10月,庾平亮成功引进四川丹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村里集中成片发展三红柚(该柚皮、膜、肉呈红色)230亩,投资57万元,并计划2017年种植面积达到530亩,并雇佣部份贫困户从事施肥和照料工作,预计平均每户贫困户每年可增收3000—4000元。

此外,2016年,四川丹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还投资23万元,采用“农户+公司”的模式,在村里流转土地231亩,集中种植高附加值作物油用牡丹,带动40余户贫困户种植87亩,村里拿出7万余元扶贫资金为贫困户购买种苗。按照亩产500—800斤油籽,每斤市价8元计算,5年后,将为贫困户每年平均增收8000元以上,且可以连续收获菜籽40—50年,真正实现脱贫奔小康。

在养殖方面,2016年6月,庾平亮扶持贫困党员周道全养殖食用水牛5头,投入2.6万元扶贫资金帮助其购买牛苗、种草和修建圈舍,示范效果明显,成功带动多户村民养牛。10个月后,每头牛预计将实现至少5000元的盈利,将为贫困户带来不菲收入。

与此同时,庾平亮还申请专项资金购买生猪、山羊、小家禽发给贫困户,请来农技员为村民做培训,鼓励有养殖条件的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

目前,毛家坟村已经取得出色成绩,2016年底重新评定低保户为11户17人,五保户14人,全村贫困户人均收入也从贫困线以下达到了6000多元,顺利通过脱贫验收。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打通脱贫快车道

“我来之前,村里交通很糟糕,好几个社没有入户入院路,饮水和种地都很困难。”庾平亮说,村道的泥烂不堪导致即使晴天车辆也难以通行。“农产品运不出去,生产生活资料运不进来,严重制约着毛家坟村的经济发展,所以必须尽快解决交通问题。”

穿上迷彩鞋,背上军用水壶,脚踏泥泞,“老兵”庾平亮走遍村里各个角落,实地勘查和规划通社路和入户入院路施工路线,主动联系上级部门给予指导和帮助,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整理出一份最优施工方案,获得了全村的认可。

2016年12月,庾平亮多方筹措资金,投入49万元,建设完成4.5米宽水泥硬化1.19公里,实现了村社全部通水泥路的发展目标。同时,修建蓄水池22口,提灌站1口,解决了村民土地灌溉问题。

据了解,2017年,村里还将投入16万余元,对1、2社、8社、9社共1.9公里的入户入院路进行水泥硬化。

此外,村里还建设完成沼气集中供气站建设项目,由乐至县委能源办投入资金63万元,用于全村燃气供应,并协调该项目归毛家坟村管理,纳入村集体经济,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实现增收2万余元,村民也享受到便宜燃气。

危房改造方面,庾平亮完成14户贫困户D级危房拆除和改建,对4户贫困户C级危房进行维修加固,对全村所有农房进行庭院环境、公共环境、风貌塑造等综合整治。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庾平亮申请专项扶贫资金为村里修建卫生室1个,活动室1处,让村民可以休闲和健身,提高村民幸福感,逐步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看到大家脱贫,我很幸福,也很有成就感,支撑着我不断前进。”在庾平亮看来,毛家坟村的扶贫工作还有很多要做。下一步,加大红心柚的种植面积,扩大规模,使更多的村民受益;加强村集中供气站的维护工作,使每家都能用上便宜、好用的燃气,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想办法筹集资金,完成全村所有入户入院路建设,为建设成为美丽幸福新村奠定基础;推动毛家坟村成为毛家坟社区……

自庾平亮来到毛家坟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他将与村民相处的点点滴滴一一记录在日记里,时时翻看。日记不大,只有巴掌大小,记录着庾平亮为扶贫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酸甜苦辣;日记又很大,承载着毛家坟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生活的美好愿望。

 

扶贫日记 篇8

我与我校刘琼、陈荣明再次深入马安镇石塔河村11组――王坡洼开展精准扶贫走访工作。王坡洼这片即熟悉又陌生的土地,这里十有八九的人我都差不多已经认识了,可是这里交通不便、吃水困难等种种困难都挡在人们脱贫致富的路上。

经贫困户祝贵涛、陈洪林、祝贵兵反应王坡洼当前急需解决的就是饮水问题,家家户户都安了自来水,但一个个都是摆设。即使有水也无法安装牵自来水,因为人们都住在半山坡上。这里的农户十有八九也都精准扶贫户,都住着土木结构的危房。特别是贫困户陈洪林、祝贵兵常年在外务工,家中的房屋已破败不堪。前者的土房无法居住,就连过年也是在亲戚家“借住”的,都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

在走访的过程中,祝贵涛告诉我因自己身体不适,自己在家务农,媳妇在外务工,上有老下有小,一家的重担全落在媳妇的身上,自己则过着望着老天看收成的日子,实在是脱贫无方,发展养殖又缺劳力,发展种植又没有土地,种种原因都横在脱贫的路上,陈洪林,祝贵兵均不在家,通过电话联系,了解目前在外拼搏比在家务农的生活条件要好一些,前者在十堰务工,后者在福建龙岩务工。这两年家庭的条件比以前稍好一些。祝贵兵说家里目前还有一个女儿在龙岩小学读书,儿子去年毕业没读书了和父母在打工,家庭的日子过得依然拮据,听到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均表示感恩,陈洪林听到精准扶贫的政策时也很高兴,要是能把家里的房屋再建起来那该有多好啊,他们均表示要积极配合,努力工作,争取早日脱贫。

精准扶贫到了关键的时候了,他们都希望我每次走访时,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作为一名教师我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他们脱贫的路上献言献策,希望他们都能早日脱贫,进入小康社会的行列。

扶贫日记 篇9

时间:20xx年8月3日(星期三) 天气:晴

20xx年8月3日,今天是个好天气,在汤丹镇大地坡村这里能见到太阳还真是不容易。一大早,我赶往大黑山小组,与村民小组长任太升一起挨家挨户地对我所挂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21人,进行 >及>的填写工作,按照镇上的工作安排,要在8月10日前完成。

我带着自己所帮扶的贫困户建档立卡“一户一策”脱贫计划表,来到郭发香家中进行调查。在访谈中:郭发香,女,74岁,低保贫困户,独身一人,常年患病,生活靠民政救济,家中一贫如洗,房屋简陋,致贫原因是生病。老人无依无靠,又无劳动能力,像这样的老人最终是按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顺着小径,不到两分钟,就找到了贫困户贺吉芬家:贺吉芬,女,80岁,低保贫困户,家庭人口5人,她和儿子张金海有慢性病,儿媳罗水花有残疾,有两个孙子,一个在外打工,一个就读小学,致贫原因是因残、因病,脱贫路径是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发展教育脱贫、进行医疗救助。

在童安琼家中,看到的也是破烂的房屋,没有像样的家俱摆设,只有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她今年41岁,家中有子女二人,都还是在校学生,低保贫困户,一个人带着两个学生生活,致贫原因是因学、无劳动力,脱贫路径是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走到一家一户,我心中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悲伤,看到的都是家庭的贫困,居住条件十分恶劣,留守的大多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弱势群体,无劳动力,致贫原因都是因病、因残,也无行之有效的增收途径和技能,抵御风险能力极其脆弱。访谈中也看到了群众的期盼,听到了群众的呼声,了解到了群众的致贫原因、脱贫愿望......

不知不觉的就到了下午1点多,才发现饥肠咕噜,感觉又累又饿,但比起这些贫困群众长期生活在这大山中的苦,这真的算不了什么,为了能使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能享受到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我们每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要工作做细、做实,真正做到“宁愿干部脱层皮,要让群众早脱贫”!

 

扶贫日记 篇10

在组织和领导的厚任下,我有幸被选派为新晃县委办公室驻晃州镇小洪溪村扶贫工作队第一支书,并签订了目标考核军令状,从这天起就把自己视为该村村民,和他们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踏上了一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扶贫之路。

时至今日建整扶贫工作已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就是“精准”二字。对于“精准”,我个人的理解是:

应从过去需要解决更多面上的共性问题,转变为现在要更多的关注和攻坚我们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少数人群。授人以鱼而不如授人以渔,应根据每户贫困的不同原因,为他们找到各自的谋生之道,使他们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达到“三不愁一保障”。

基于个人对“精准”的这层理解,我们工作队在进驻的头天起,就把关注的目光更多集聚在45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上;把更多的思考和研究集中在该村的立地条件上;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合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上。分析和查找每户贫困的程度和原因,也经常反问自己:为何这里守着相对优越的交通、土壤、水源等条件,却还有那么多的村民贫穷?为何不变现有的立地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为何不走一条以公司牵头,贫困户以多种方式入股参与经营的绿色产业之路?带着这系列的疑问和困惑,在召开的群众代表会上,我开诚布公地把话茬说开了,当即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特别是村支书张长江的极力支持,他说:“真是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我本人多年来就有这个梦想,就是想种植连片水果,既可增加群众收入,又可借花开花谢搞乡村旅游”。

就这样,驻村工作队还到县扶贫办更改了年初上报的养羊计划。从此,上下统一意见,一条生态绿色产业发展之路应运而生。

说得易,做来难。且不说推动工作落地中需要解决和协调方方面面的'矛盾,仅规避风险,我们就自驾私车三上贵州松桃寨英镇考察了一个叫吴老板的水蜜桃种植园,远赴更远的沿河县考察了当地有名的空心李,同时学习周边芷江等县的黄桃和黄金李种植。通过多轮考察对比,集合不同信息资源,最终我们在县内种养大户——新菊食品有限公司杨祖新老总的合作和牵头下,以“部门支持+ 贫困户+ 公司+ 基地+ 市场”的模式,确定在小洪溪村实施黄桃产业园,今年一期150余亩已栽种上海农科院培植的1 万多株优质新品种。按照公司初步规划,经过3-5 年努力,争取建设成湘黔接边地区名副其实的乡村生态旅游示范产业园。

悠悠万事,扶贫为大。我们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投入到扶贫之路上,不求索取,不求回报,只求带动一方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自己虽只是挂任第一支书,在单位还分管较多事务,并在公车相对紧张下,私车公用,坚持平均每周要到村里转转,要上贫困户家里看看。就今年整体工作而言,在县委主要领导关心支持下,工作队积极争取,已为该村完善水电路讯建设。发动贫困户种植优质水稻、绿色蔬菜等经济作物500 多亩。在结对帮扶的3户贫困户中,自己承担了两户全村公认条件最差户,一户是杨银花老人,今年已85 岁高龄。现住的房子还是70 年代夫妇自己烧砖烧瓦盖起来的,但因子女无能,年久失修,断垣残壁。看到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现连一个安居之所都没能满足,每次都甚为揪心和汗颜!凭借个人现有能力,是无法给予老人物质上更多的帮助,只能通过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积极为她争取更多的帮助和关爱。一是给予老人提供小额资金和衣物支持,二是争取老人家的低保金提标,三是列入异地扶贫搬迁,解决安居之所。而另一对象户则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其妻因患皮肌炎,生命并没有延续而前后已花去医疗费用30 余万元,仅有半栋木房子在风雨中已摇摇欲坠,现正为其争取异地搬迁,解决后顾之忧。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在农村,并在党的光辉政策照耀下成长起来的干部,有机会参与分管单位的扶贫攻坚工作,应该是人生之大幸,没有丁点理由畏惧和拒绝,做点实事,是义不容辞的分内之事。

每次进村走访帮扶的经历,特别是想到那次杨银花老人在自己连温饱都未能保障下,却偷偷溜进寒酸的房里,捧起四个土鸡蛋硬塞送我,并说道“这是乡头土鸡蛋,拿回去给崽吃”时,更加唤起了我的良知和决心,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提起手中的笔来书写这一年扶贫工作的心路历程呢! 说来惭愧,前后算来已整整10 年不这么动情的书写人生了,但愿此文能与14 年前在米贝中学当代课教师时,书写的《劝学之路》成为姊妹篇,以给心灵带来一丁点慰藉。

扶贫民情日记大全之二

12月8日早晨,如东镇牛张村村部热闹非凡,趁着天气晴好,驻村工作队员帮助村干部将一捆捆树苗装载上三轮小货车,在村民们的夹道欢送下前往各贫困户家中送树苗。F215.cOm

该项扶贫措施是以县纪委、县市场监管局为牵头单位,各扶贫后盾单位通力合作的又一次产业帮扶到户,精准到人的帮扶举措。结合当地实情,为响应国家产业扶贫的号召,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经村党员干部的多次实地调查研究,与驻村工作队一起立足村情,开展精准扶贫,依托相对丰富的丘陵生态资源优势,将发展早熟柑橘种植确定为推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并向广大贫困户免费供应优质早熟柑橘树苗,鼓励已脱贫村民和普通村民栽种柑橘,使贫困农户的山地不丢荒、不闲置,家里种植保收,让贫困村民享受果木产业发展的福利。

为寻找到适合本地栽种的柑橘树苗,村支部副书记李厚龙与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付克文多次远赴150公里外的桃源县双溪口乡,考察当地苗木培育基地,确定了相应的移栽品种。为了保证幼苗的成活率,幼苗出土后也是连夜装车运回。

冬季是种植柑橘树苗的好时节,工作队员们殷切地嘱咐每一位收到树苗的村民:“我们为大家送上的是脱贫致富的“希望苗”,希望大家搞好生产和产业发展,及时栽种树苗,认真做好日常管护,争取让树苗长成为“致富树”,结出“致富果”。”在劝导下,一些村民马上就抓紧时间将树苗栽种到已备耕好的空坪和坡地上了。

中国人民从来都是勤劳的,有了好的政策扶持,有了适合的项目支撑,全力打好精准扶贫的攻坚战,切实解决当地村民实际困难,使村民满意,让政府放心的这一天一定不会远。

扶贫民情日记大全之三

20xx年3月14日 星期一 阴

今天上午我和驻村干部一起来到了州交通运输局“三万”活动及精准扶贫驻点村建始县三里乡香树湾村4组,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交流讨论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烈,他们畅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基层的意见实实在在。有的反映村组沟渠堵塞了、鱼塘关不住水了,有的提出小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难,有的认为村支两委干部履职不到位,谈出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在该村住宿的日子以来,与村民们交往谈心,了解到许多在单位所得不道到东西,深深地感动不开展“三万”活动怎么会有这样的收获。党员干部只有放下架子,抹下面子,与村民朋友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交朋友,才能密切干群关系。

走访至老党员向承鼎家中,全家4口人,小儿子智力残疾,祖孙三代同堂,居住在一栋较旧的平房内,由于地基深陷,房屋已成危房,但无钱修缮。家中只有1亩薄田,仅能作为饲料地。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儿子外出做工的收入,自己也在外做临时工挣点小钱补贴一下家用。老人今年已经70岁,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时常要打针吃药,因为没住院,药费不能报销,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尽管生活艰辛,老人还是比较乐观豁达,他要求儿子不管生活多艰难,一定要走正路,也尽量不要给政府和集体找麻烦。问到老人最大的愿望时,老人说,孙子就要成家了,但是房子成问题,要是有钱能把房子翻修下就好了。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香树湾村无产业发展,主要经济来源为村民外出务工收入。一是农民自身投入不够。随着党和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惠农补贴越来越多,部分农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性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传统逐步缺失,自我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缺乏,严重阻碍了农村建设发展。二是因学因病返贫,贫困程度加深。部分农户因子女入学、遭受自然灾害、家庭成员生病入院、致残等情况,原本脆弱的家庭无力承担高昂的学费、医疗费而返贫,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三是增收渠道单一,产业效益低下。农业生产受地形及水源影响,主要发展玉米、红薯、土豆等几种传统农作物种植和鸡、鸭、猪、羊等庭院式小规模禽畜养殖,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型,且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投入不足,形不成规模和经济效益。

此次走访活动,加深了我们对基层群众的了解,感受到了群众的疾苦冷暖,是我们“三万”活动为群众办好实事的基础和前提。下基层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不仅仅是有着基层情况和群众意愿,同时也是基层干部对群众感情的真实记录。不仅要嘴上说着老百姓,更要心里想着老百姓。要做百姓的贴心人,要带着感情下基层,带着感情去倾听百姓呼声、了解百姓的困难,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好“三万活动”,多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三万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扶贫日记 篇11

扶贫日记大全

扶贫日记(一)

春意盎然访农家

岳西县人社局副局长 刘纯东

阳春三月,大别山到处山花烂漫,春意盎然。而地处深山里的岳西县青天乡三槐村却是乍暖还寒,寒气袭人。

3月17日,根据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一部署,我和局机关10多名职工,新年后又一次来到青天乡三槐村,深入到各自结对贫困户家中开展"二清楚二明确"活动,即弄清楚家庭状况、弄清楚致贫原因,明确脱贫路子、明确脱贫时间。

上午10点,我们一行刚到三槐村部,就和等候在这里的村干部与结对户热情地打招呼,相互问长问短,村部顿时热闹起来,一股暖流流淌在大家的心中。

接着,我们在村会议室召开了简短的见面会,简要地总结与通报了去年来的结对帮扶情况。会上,乡党委书记说,三槐村在县人社局的帮扶下,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都有显著提升;各帮扶干部对贫困户的脱贫、发展一直倾力支持。我代表局党组向结对帮扶贫困户讲述了2015年所做的帮扶工作,并简要地介绍了2016年的计划安排,把我们所做的和准备做的事情,明确告诉大家,让大家清楚明白。这次走访送温暖活动中,我们每个结对干部个人捐资700元,由村两委统一准备了米、油等生活用品,向结对户送上一点心意。

随后,我们在各自结对贫困户的引导下,深入到他们家中走访慰问。虽然山中坡陡路滑、崎岖难行,但大家精神饱满,亲自背着大米、拎着食用油,步行数公里的山路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实地了解致贫情况,商议具体的帮扶措施。

三槐村掌形组王贻海户是我的结对户,全家3口人,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是靠他做建筑砌匠的一点工资和一点茶桑收入,收入微薄。他家致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孩子上大学,入不敷出,开支较大,家庭很贫困。我和乡党委王书记步行4里多山路来到他家,看到我们来后,王贻海同志热情地接待我们坐下。我向他详细询问了家里情况,认真听听他们有什么具体要求。我很高兴地听说孩子学习很上进,家里目前虽然较困难,但孩子毕业后,就会负担减轻。看到他家空闲地较多,我建议他们今年多养几头黑猪,多种点土产品,我帮助销售,一起共同渡过眼前的困难。王贻海告诉我,今年他准备搞种养业,养殖3头有机黑猪,利用猪粪养泥鳅;准备开挖一口渔塘。看着他兴奋的样子,我感觉到他家致富很有希望。我当即表示,帮他一起联系项目,让他好好谋划清楚报到村里,叮嘱他保重身体,有什么要求及时和我联系,我会尽力提供帮助的。不知不觉已到中午,老王热情地留我们吃饭,看到他们忙前忙后,不忍多打扰,就告辞返回了村部。回来的路上,踏着新铺的泥土,吃力地爬上山坡,我看到老王家房顶上飘出袅袅炊烟,心里感到暖暖的,心想:春天已经来了,收获硕果的金秋还会远吗?

扶贫日记(二)

2017年4月20日 星期三 天气 晴

一套领导精心安排的办公设备、一副妻子细心准备的生活行囊、两个经验丰富的公益志愿者陪着我带着市委、市政府和部领导对扶贫攻坚工作的殷殷嘱托,我来到聚宝乡黑顶村开始履行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

高高的黑顶山连绵起伏,世代守望着勤劳、淳朴的黑顶山人民;粗壮的大柳树枝繁叶茂,时刻陪伴着热情、奔放的黑顶山儿女。

没有迎来送往的客套寒暄,支部书记调集一切可利用资源配合我们工作的开展;没有乡村市里的生分疏远,村委会主任默默的解决生活的各项困难。

打扫村部卫生、组装办公设备,用最高的效率扫清工作的障碍。

15户贫困户、34口人,拍照片、填调查表、唠家常,我们用真挚的情感和朴实的语言拉近了党和人民的距离。

汇总材料、美化照片,建档立卡为扶贫攻坚打下坚实的基础。

扶贫攻坚,累并快乐着!

洮南市委宣传部 闫海义

扶贫日记(三)

2017年12月17日 晴

在做好精准扶贫回头看工作的基础上,今天我们水月寺镇白果园村精准扶贫小分队再次出击。

我结对帮扶的1户在村委会附近,交通比较方便,我们步行而去,在路上我听村干部介绍了温成知的家庭情况:家中四口人,妻子在水月寺专心照顾女儿读书没有工作,他留在家照顾老人,闲暇时间出门做电焊工。这样的家庭,在我看来是非常有潜力脱贫的。当我来到一处石头和泥土混合建成的屋子前,村干部告诉我,温成知的家就在这里。

踏进大门,我看到的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堂屋中大多数摆放的是温成知的劳动工具,唯一的电器是一台早就不能工作的洗衣机。

他的卧室更是简陋,木架床上几床破旧单薄的棉絮、几个多年失修的老木柜,其他的也还是摆放的一些农具。

白果园村老百姓一般都种了很多茶叶,我问他茶叶收入怎样。他说家里的茶园都荒了,一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收也请不到小工,二是茶厂太远,来去成本太高。这时周围的老百姓都围了过来,希望在村委会附近办个茶厂。原来白果园村委会以前有个茶厂,老百姓来送茶叶非常方便。后来茶厂搬到了其他地方,非常远,在采茶的季节,他们要提前一两个小时去送茶叶,这样一天下来,利润太低。我提议能不能成立一个合作社,老百姓又反映茶叶不好卖的问题,我没有回答他们,因为我暂时还没想出一个好的点子使农户和卖家牵手。

在谈话中,温成知透露他自己想发展养猪,我便向他们宣传养种猪的政策,温成知听了后非常开心,说自己有一块地方可以盖个小型养猪场,我问他周围农户多不多,对别人有什么影响,会不会污染水源。大家都说那个地方挺适合建养猪场。听到这,我松了一口气。

他妻子可以做些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一对正值盛年的夫妻,不应该沦落成为贫困户。在路上,我看到有农户在秀鞋垫,非常精致好看。他妻子能不能在照顾小孩之余做些手工活?水月寺镇集镇上那么多的专职照顾学生的妈妈们能不能联合起来秀鞋垫搞产业?

困扰我的问题好多好多。今年我24岁,参加工作一年多,知识太少,阅历太少,但想着老百姓还是那么信任我,我有些力不从心。压力大,任务重,但是我充满信心。向上吧,少年!

扶贫日记(四)

瓢泼雨中情,帮扶一家亲

屈云兰

今年3月,在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活动,我与花坪镇落水坪村5组的一户人家结成了"亲戚",记得我第一次去到村里时,村书记就说:那是全村贫困户中最远的一户啊,公路都没通到屋,怎么让你一个年轻小姑娘去那么远。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想到帮扶的艰难、责任的重大,真是万般情绪涌上心头。

也许是因为有了这么一种先入为主的畏难情绪,我第一次去帮扶户家中时,总感觉路很难走,还记得当天下着毛毛雨,因为路程太远,所以我们单位的精准扶贫工作小组组长陪我一起,我们顺着一条并不宽敞的土公路走了很久,蜿蜒的公路一直延伸到了大山深处,感觉怎么都走不到尽头。而当我们终于到达他们家后,映入我眼帘的是很有年代感的土木建造的房子和旁边低矮的茅草房,据后来的了解,家中的房子还是74年以前修建的。当时家中只有一个年纪超过70岁且听力有障碍的老奶奶,我瞬间就蒙了,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因为听不到,第一次的交流显得特别费劲,我凑到她的耳边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问了一些家里的情况,聊过之后我很迷茫,因为总是我问东她说西,我知道不是老人家故意如此,确实是听不到,所以只得草草的结束了我们的第一次交谈。后来,我前后5次去到了他们家中,通过与她的儿子交谈,知道奶奶的老伴儿已于一个月前过世,家中还有奶奶的儿子和上初中的孙女儿。我向他们详细的解释了很多扶贫相关的政策,了解了他们家的一些需求和具体的扶贫发展计划。可能是去的多了,我和奶奶之前有了一些小小的默契,开始懂得彼此要说的一些话。在我第四次去到他们家时,奶奶请我给她拍一张寿像,因为腿脚不便,且距离乡镇较远,奶奶担心自己的身体不好,想要置办一个寿像。老人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我自然是欣然应允,当时就向她保证,等下次带着相机去给她拍照。回城后,我去到单位对面的照相馆,请教老师傅怎么照寿像,老师傅说怎么不带着老人过来照,一定会拍的很好。我给他讲了这个情况,师傅当即给我竖起了大拇指,说你们这个扶贫工作真是做的很到位,放心,我一定好好教你,到时候你把拍好的照片带回来,底色我来给你调,包老人家满意。我按照老师傅给我说的一些注意事项,在第四次去到奶奶家时,借了单位的相机给奶奶拍好了照片,还记得当时奶奶高兴的像个孩子,来来回回换了几套衣服让我帮她选,一边拍还一边问我照的怎么样,我说您放心,我一定给您拍的特好看。

7月12号这天,单位有同事说趁着这几天业务工作不是太忙,去帮扶户家里看看吧,我想着得把给奶奶洗完裱好的照片送过去,顺便还得看看他们异地搬迁的房子建得怎么样了,于是一拍即合,决定第二天出发。13日一早,我们一行人踏上了行程,到达村里时已经快到中午,经过商议,我们根据路线分了两班,我和另外两个同事一起,去到落水坪村5组帮扶户家中。

经过了一段长途跋涉,到达扶贫户所在的组时,已经是下午两点了。因为我们的帮扶对象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同事想了想说:"我们一起先去山上吧,这会儿天阴沉沉的,看来是要下大雨了,等会儿从山上下来的时候再去你那家".达成一致后,我们通过山间小路上了山,去到了同事的帮扶户家中。刚刚坐下,大暴雨就来了,外面大雨如注,而我们坐的地方,一直飘着小雨,我第一次真实的见到了书中所说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情景。与此同时,这户人家的贫困情况也出乎我的意料,房子很老旧,目光所及之处,看不到一点现代化的东西,但是看得出来主人家很勤劳,无论是家中喂养的猪和鸡,还是一路走来看到的玉米地,无不告诉我们,这是当今中国千千万万农村妇女的代表,淳厚朴实,勤俭持家。我就在这种意境里,伴随着雨声,听同事和主人家亲切的拉着家常。

坐了一个多小时,眼看着雨小些了,我们决定下山,走的时候,同事给主人家塞了两百块钱,我看到她瞬间就红了眼眶,一直说不能要不能要,自己一个残疾人,还不了恩情,能有人这么关心一下她就很好了。同事一直说,我们能够通过精准扶贫认识,也是一种缘分,帮扶一家亲,你就收下吧,自己留着买点小东西,以后我有时间,就会来看你,我们也从旁帮着劝她,推了很久她才收下。

下山的时候,原来走的那条路已经不能走了,我们决定从另外一条路走到公路边。雨还在下,这时,我的这位同事把自己带着的.雨伞让给了同行的另一位同事,他说,起码我年轻些,淋一下没事。我们一行三人顺着被茅草遮盖着的很窄的小路慢慢的下山,说是路,其实宽度仅够一个人穿行,左边是一个高坎,右边是长长的茅草,间或还有许多带刺的树枝,长这么大我是第一次走这么险的路,感觉双腿都在抖,鞋子一直打滑,有些地方甚至一踩就陷下去了。走在我前面的同事,不时提醒我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遇到下不去的地方,会伸手拉我一把。走到公路边时,他说了一句:这种天气的话,她根本出不了门。我慢了一拍才明白过来他说的是那个帮扶户。我的这位同事,在单位多年从事着劳动仲裁工作,也许是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平时显得有点不苟言笑。因为工作中的交集不多,仅仅是在上下班的时候见到了问个好,然而这次下乡,我却看到了不同于工作中的另一个他,关心他人,敢于担当,既能耐心的陪着帮扶户拉家常,又能在险境时照顾身边的人,给予我们足够的安全感。

一路磕磕绊绊,我们终于在二十分钟后下了山,虽然带着雨伞,可我们的裤子和鞋子已经完全像是在水里泡过一样。同事已经全身湿透,决定在公路边等我们。我和另一位同事一起到我的帮扶户家里,因着前面的山路,我突然觉得现在走的这条路很平坦,连着步伐都轻快许多。在又一轮大雨中,我们终于走到了我的帮扶户家里。奶奶看见我很是高兴,一直说这么大的雨怎么过来了,看看衣服都打湿了,这时的我们因为经过了那条茅草齐腰深的羊肠小道,浑身已经湿透,裤子都能拧出水来,我和同事站在大门口,决定不进去了。奶奶说什么都不肯,喊来她的孙女儿,要她给我们找替换的衣服。同行的同事说,她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一眼就认出你了,看得出来很高兴。因为奶奶听不见,我只好跟小妹妹说,上面还有人在等我们,而且我们浑身湿透,还是不进来坐了。我拿出用塑料口袋包好的照片拿给奶奶看,问她满意不满意,奶奶看了照片脸上笑开了花,说是照的很好,比她自己好看多了。看着老人家开心的笑脸,我的心里也很开心,连带着被雨水淋湿后的不适感都消退了许多。

告别了热情的奶奶一家人,我们踏上了回城的路,在离奶奶家不远的地方,我去看了下他们家房子的建设情况,房子已经基本建好,相信不久后他们就可以搬进新房子里了。

从组到村的主公路上,连着几处都因为下午的暴雨发生了滑坡和塌方,我们一路惊险的走到主公路后,不禁为住在山里的人家担忧,如果这样连日的暴雨,村民出行势必有安全问题。

坐在回城的车上,我不禁想到了前段时间在报纸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有位扶贫干部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在祖国欣欣向荣的今天,怎么还有这么多贫困的老百姓"?我想,成为贫困户的原因有很多,也许有的人是因为不思上进,但通过这几个月我自己实地的与他们接触,看到更多的,都是一群辛苦劳作、自力更生的可爱的人们。自然环境的恶劣、交通的不便、技术的落后、思想的守旧、甚至疾病等等,都是掣肘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作为一名扶贫工作者,我和我的同事们,也许在一开始的时候迷茫过、恐惧过,但我们从没退缩过。我们有面对艰难和困苦的决心,也有改变和被改变的勇气。

在我看来,党中央自上而下开展的扶贫工作,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引导我们的干部职工真正的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中。这样一来,他们的日常生活在我们眼里变得鲜活、变得动态,不再是从书中或电视里面看到的那样,冰冷而不真实。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明白他们的所需所想。在繁重的农活之余,在每一个琐碎的日常之后,他们也需要倾诉、需要表达、需要有人给他们讲一讲外面的世界,也许只是亲切的与之拉拉家常,都能增进彼此的感情,拉近彼此的距离。从他们最需要的小事做起,这样才能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乘着精准扶贫的快车,与他们一起早日实现脱贫梦想。

扶贫日记 篇12

六哨是个山区镇,海拔2000-2700米,面积246平方公里,多为彝、苗等少数民族,全镇总人口19300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8898人。据六哨镇党委书记介绍,本地农户以种植洋芋为主,全乡有70000亩,亩产2吨左右,前两年七八角1公斤,今年每公斤均价1.2-1.3元,算是不错的年成。

我们重点看一个叫小村的地方,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不足2000元。基本无人外出打工,主要原因是缺文化、缺技能。

小村原在箐的对面,因为滑坡不能居住,在政府帮助下实施了易地搬迁。新村建在山顶,远看是漂亮新农村的模样,走进去却发现卫生条件太差,路上都是猪牛羊粪便,有的地方都落不了脚。

到村民小组长家走访。全家6口人,去年纯收入不足1万元,主要靠卖洋芋为生。房子盖得不错,就是不会打理,脏乱,两张铁皮桌、几把凳子,是主要家具,都是黑乎乎的,厨房的锅碗瓢盆也不干净,没有灶台,电磁炉支在一只破凳子上。

调研组认为:按照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对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农户实行易地搬迁,解决百姓生存安全的根本问题。在搬迁新居时应一次性做好住房、畜圈、公共活动场所以及水、电、路的配套。搬迁新地,搬一村就要一次性解决好相关问题,扶一户就要实现致富一个家。

扶贫日记 篇13

20xx年5月16日 星期一 晴

常德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副主任 谢淼

20xx年5月,我有幸被常德市青工委选中赴石门县维新镇调研当地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毛哥原名毛晓明,时任市政府督查室副主任,个头不高,微胖,爱运动,篮球、羽毛球都还不错。这次,就是跟他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扶贫”。

早上6点半,就被毛哥一个电话敲醒:“兄弟,起来哒没得,8点我到民政局来接你,你快滴滴搞啊!”洗漱完毕,我还在慢吞吞地准备去吃早餐,发现毛哥就已经在楼下等我了。我们先到石门,与县政府督查室的同志接头,然后一起驱车前往维新镇,路上3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们扯到了这次活动的情况。毛哥说,是他一个同学正在长沙组织的一个扶贫活动,他就把线牵过来了,用他的话说“我们现在日子好过,可遭孽的人还不少,尤其是小孩,有能力帮下忙、出点力,我们为什么不做呢?”

在县城接了人,马不停蹄地赶到维新镇,跟着当地民政所熊所长一道下村了。出发前,熊所长拿着24人的名册说,要不看几个重点户就好,这么多跑起来太累了,而且昨天下过雨,路不好走。可毛哥不同意,坚持要把所有的贫困户都看完。

第一户小孩叫覃道芳,丧父,母亲精神有问题,成绩比较好,没有经济来源。我们下车后步行了大约300米左右,已经是一脚泥了。来到了贫困户家里,土墙、土瓦、土炕……房子里面黑黝黝的,什么都看不清楚。熊所长叫了两声,土黄色的门慢慢打开了,里面一个蓬头垢面的女人探出一个脑袋。周围邻居说,她就是覃道芳的妈妈,患有精神病,平时不言不语,发起病来就胡乱打人。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再想想我的孩子,我立马不敢想了。

这时从旁边屋走出来一个小女孩,衣服的颜色早已褪去,满身的补丁就像打了马赛克一样,用她那清澈有神的、带着些许疑惑的眼睛望着我们。熊所长介绍来意之后,毛哥嘱咐我把家里仔细拍摄下来,便把小女孩叫到身边,询问了许多有关她家庭、学习的情况。临行前还不忘交待小女孩:“好好读书是你的任务,怎么读叔叔来跟你想办法。”

前往第二户的途中,熊所长给我们介绍了这些贫困学生的情况,大多数都是单亲甚至父母都不在,只能跟着爷爷奶奶过的。老人又年老体弱,没有固定经济来源,仅仅靠低保生活,还有的就是家庭患有疾病,拖垮整个家的。每年镇里面都拿了一些钱出来补贴这些贫困户,但只是授之以鱼,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这次能够带来支持贫困学生的计划,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

第二户小孩叫赖慧群,从下车步行到她家有3里多山路,在半山坡上的一间小屋,一样的土墙和土瓦,不同的是墙和窗户上到处是洞和用麻袋封住后又被弄破的痕迹。还没到门口,屋子里一股馊味就扑鼻而来,待我想仔细看清楚是从哪个门飘出来的味道时,毛哥已经敲门进去了。

我从厨房门进去,看见土炕上面有一个大锅,里面正煮着类似腌菜一样的东西,黑乎乎的根本分不清是什么,除此之外,整个厨房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再看看毛哥,正在细致地查看、询问具体情况,走的时候还自己掏腰包塞了500元钱在小孩手中。就这样不知道走了多少路,绕了多少山,从下午1点一直跑到6点多,12户贫困户终于跑完了。和熊所长约好明天上午把剩下的12户人家走访完后,毛哥拒绝了他们安排的餐宿,开车拉着我们找地方吃饭去了。

两天下来,我的腿已经全是泥了,脚磨出了两个老大的血泡。再看看毛哥满身泥泞,车被刮花了,底盘也磕几下,我说道:“毛哥,你这哈只怕是出血本类?”“能把这个事落实到位,解决这些小孩读书的问题,这点事就不是事。”随后他掏出他的笔记本说:“你看我,把情况都记录下来了,这次要是一对一的助、终身制的助,能够读到大专的就帮到大专,能够读到大学的就到大学,能够读研读博的,都要支持到底。只有这些孩子有出息,才能够解决他们家庭的贫困。”看着毛哥的车,再看看他疲惫但是满足的样子,顿时心生敬意。

现在毛哥还真前往扶贫点村工作了,虽然不能经常见到他,但是时不时能从微信中看见他带领扶贫小组开展扶贫工作,又或是通过发猪仔的形式带领大家养猪致富,看着他在照片中一副辛苦而幸福的表情,我还真为能有那样一次和他共同扶贫的经历而自豪。

扶贫日记 篇14

2月20日 晴

天不亮我们几个人就全醒了,比平时在家醒得还早。

按照计划,今天早晨要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学习强卫书记写给县委书记的信,并研究近期宣讲活动的.要点,这是我们驻村后开的第一个会,虽谈不上正规,但要让参加会议的老乡们听得懂,听得明白,大家心中还是有些紧张。

想不到乡亲们的积极性这么高,刚吃了早饭,村委会里已经坐满了人,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会议首先从学习省委书记写给县委书记的信开始。读罢两封信的全文,大伙的感受很多,说得最多的是省委书记心里始终记挂着咱们农民。大家还说,要切实按照强卫书记在信中提出的希望和要求,紧密结合上庄村实际,认真规划,营造好科学发展的氛围,抓好乡村党建工作,加快上庄村的发展。

看着乡亲们被激发起来的热情,我们几个也给大伙表了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喊出来的,要千方百计加快发展,艰苦奋斗,用干部的辛勤劳动,换来群众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

会散了,我们每个人心底的压力也更大了,强书记的信不但对我们做好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推动“五送五帮五推”活动注入了精神动力,也对驻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