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中学计划 > 导航

九下化学学科教学计划

发表时间:2024-05-10

九下化学学科教学计划集锦。

马上就要迎接新的一学期了,当下正是写教学计划的好时候。教学计划可以让教学任务圆满的高效率完成,写好学科教学计划你知道怎么做吗?中学范文网的编辑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九下化学学科教学计划”,我们在此提供这些信息希望能成为您的参考之一!

九下化学学科教学计划 篇1

壮族传统文化学科教学计划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1. 了解壮族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壮族神话、传说、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的知识。

3. 培养学生对壮族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4.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增进民族交流和文化交流。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1. 壮族传统文化的概述

1.1 壮族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

1.2 壮族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2. 壮族神话、传说

2.1 壮族的起源、神话及传说

2.2 壮族灵魂信仰和万物有灵的观念

3. 壮族艺术、音乐、舞蹈、戏剧

3.1 壮族画、雕刻、编织、刺绣等艺术形式

3.2 壮族音乐、歌曲、舞蹈、戏曲等表演艺术形式

3.3 壮族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

4. 壮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现代发展

4.1 壮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4.2 壮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及其影响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述壮族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等方面的知识点。适合于学生了解文化的基本概念。

2. 研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壮族神话、传说、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交流,让学生了解壮族传统文化的关键概念。

3. 视听法: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壮族传统文化,并了解其鲜活的艺术表现形式。

4. 活动法:组织学生参观壮族文化相关的博物馆、展览、节日庆典等活动,增加学生对壮族传统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第四部分:评价方法

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思考深度和学习态度等方面表现。

2. 课后作业:通过写作业、朗诵、拓展阅读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壮族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互动评价:组织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增进学生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程度。

第五部分:教学资源

1. 教材:《壮族传统文化教程》、《壮族文化史》等相关教材。

2. 实物展示:各种样式的壮族服饰、手工艺品、雕塑、绘画、音乐乐器、竹编篮子等现场展示具体文化形态。

3. 现场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壮族文化相关的博物馆、展览、节日庆典等现场体验项目。

4. 外界资源:利用网络、出版物等西方出版商发布关于广西的商品并提供国内销售支持,还可让学生参加一些由外方出品的文化节目或是有关文化的知识竞赛。

九下化学学科教学计划 篇2

壮族传统文化学科教学计划

一、选题目的:

壮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自古以来一直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壮族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服装、建筑、食品、节庆礼仪等各个方面。这些文化遗产传承至今,是我们了解和认识壮族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次教学计划的选题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壮族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壮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增强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壮族传统文化的历史、现状和特点,认识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2. 掌握壮族传统音乐、舞蹈、节庆礼仪等文化形式,增强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3. 学习壮族语言及汉语异同,加深对语言和文字的认识。

4. 使用多种资源积累知识,开展调查研究,培养综合阅读与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壮族传统文化概述与历史渊源。

2. 壮族传统音乐、舞蹈及服饰。

3. 壮族传统节日:壮族三月三、壮族鬼节、壮族大壮节等。

4. 壮族语言以及汉语和壮语的异同。

5. 壮族文字和李文忠博士老人的生平事迹。

6. 壮族传统建筑、美食等方面的文化。

四、教学方法:

开展图书馆阅读活动。学生读取壮族文化资源,了解壮族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和文化意义。

开展文化研究课堂活动,使用各类资源开展文化调查研究。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独立开展文化创意作品,发挥自己的创新想象力。

通过实践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内的节庆活动,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壮族的传统风俗与文化。

在课堂上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和展示活动,通过交流学习和互动沟通,加深对壮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步骤:

1. 第一阶段——壮族传统文化概述与历史浅析。通过图书、文化影视资料、音频等形式,让学生对壮族传统文化起步有一个整体概括和认识。

2. 第二阶段——壮族传统音乐、舞蹈及服饰。学生可以自行进行研究,学习壮族传统音乐、舞蹈等形式。通过集体展示和自选呈现,让同学们了解如何利用笛声、锣鼓和辟邪鞋等道具,一同展示壮民族的传统舞蹈和服饰。

3. 第三阶段——壮族传统节日研究。通过拓展线上调查、深入地探讨壮族三月三、壮族鬼节、壮族大壮节等丰富多彩的节日形式。同时,组织学生自主设计,学习练习绘制对应的节日画报或剪纸等民俗艺术形式,扩展对壮族节日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4. 第四阶段——壮族语言文化学习。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此阶段中,学生将通过多方面文献资料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来学习壮语使用、流派、民歌等音乐和语言能力,想要了解并学习学校之外的文化。图书馆资源、赏析课堂、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的培养方式将得到充分利用。

5. 第五阶段——壮族传统建筑、美食文化学习。在探讨壮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民俗、美食和建筑中,学生将通过个人调研和实地探讨等方式,系统全面地了解壮族居住环境、食品习惯、建筑风格等方面的文化特点,同时了解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习俗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文化财富。

六、教学评估:

1. 学生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开展讨论和探究,自主思考。

2. 通过多媒体资料和生动形象的展示方式,让学生在交流、讨论、表演、观察等过程中体验、感知、理解并掌握壮族传统文化。

3. 通过教师的现场辅导、作业和考试等课堂互动方式,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文化积累,提升学生自我调整和自我评估能力。

4. 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总结进行评估和比对,精细化教学效果,无形之中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七、教学总结:

壮族传统文化学科教学计划的实施,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壮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增强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提升文化素养,开阔视野,拓展知识,促进历史文化交流。在课程中,学校和教师将通过课堂教学、线上学习、实践调研等多种形式,引领学生在阅读、写作、梳理、理解等多方面快速提升相关能力。教学计划培训学生为多元文明的贡献者,丰富人类的社会文明、人文智慧和思想理念,推动社会文化的高水平发展的良好途径。

九下化学学科教学计划 篇3

壮族传统文化学科教学计划

一、 导言

壮族是中国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壮族传统文化深厚,多样,不但可以丰富壮族子孙后代的文化阅历和审美情趣,并且可以帮助壮族人民坚硬文化自信,从而不断巩固和凝聚自身群体,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因此,保护和传承壮族传统文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和责任。

二、 教学内容

1.壮族传统音乐

1.1 壮族歌謠,包括“山歌”、“打歌”、“马头琴歌”等等

1.2 壮族乐器,如“马头琴”、“唢呐”、“涂金鼓”、“低音锣”等等

1.3 壮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

2.壮族传统舞蹈

2.1 壮族舞蹈类型的分类和特点,包括“平安圆舞”、“百足蛇”等等

2.2 壮族舞蹈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及历史背景

3.壮族传统服饰

3.1 壮族传统服饰的类型及特点,包括“女散花”、“男夹袄”、“马褂”等等

3.2 壮族服饰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4.壮族传统文学

4.1 壮族传统文学的类型和特点,包括民间传说、神话、寓言、诗歌、歌谣等等

4.2 壮族传统文学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壮族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及文化内涵

2.学会表演壮族传统音乐和舞蹈

3.了解和欣赏壮族传统服饰的外观特征及文化内涵

4.学习壮族传统文学,理解壮族文化智慧及其贡献

四、 教学方法

1.课堂讲解

2.视听教学

3.实践操作

4.文献查阅

5.课后练习

五、 教学评估

1.期末考试

2.听力和口语测试

3.实践操作评估

4.在线讨论

六、 教学资源

1.壮族文化研究中心和资料库

2.壮族文化艺术节和展览

3.壮族馆

4.壮族文化教育基地

七、 教学计划表

第一周:

主题: 壮族传统音乐

教学内容: 壮族歌謠、壮族乐器、壮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

第二周:

主题: 壮族传统舞蹈

教学内容: 壮族舞蹈类型的分类和特点,壮族舞蹈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及历史背景

第三周:

主题: 壮族传统服饰

教学内容: 壮族传统服饰的类型及特点,壮族服饰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第四周:

主题: 壮族传统文学

教学内容: 壮族传统文学的类型和特点,壮族传统文学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第五周:

主题: 壮族文化艺术节

教学内容: 参观壮族文化艺术节并写上一篇参观报告

第六周:

主题: 壮族文化展览

教学内容: 参观壮族文化展览并写一篇参观报告

第七周:

主题: 班级讨论

教学内容: 在线讨论、文献查阅和信息交流

第八周:

主题: 期末考试及教学总结

教学内容: 综合考试,并进行教学总结

八、 总结

壮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教育工作者要以积极的态度和认真的态度,致力于壮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繁荣发展,为推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和繁荣助力。

九下化学学科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根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课以水平五的具体教学目标为依据。在课的设计过程,以多维的评价形式,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用主题和背景音乐体现博击操运动的特点,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健美的动作组合中体验锻炼的乐趣,感受同学间的相互合作,并从中学到有氧搏击操的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对象与教材

对象:高一健美操选修班 40人 教材:健美操之有氧搏击操

三、重点难点

重点:出拳力度的掌握,和连贯性;

难点:身体协调配合及动作的表现力。

四、学情分析

1.我校高一体育选修课程的实施,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设健身操等运动项目,将新兴的健身操项目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和活跃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2.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搏击操运动,领悟韵律、发展身体协调和灵敏素质。

3.进一步塑造学生的形体和动作表现力、陶冶美的情操。

五、教法设想

1.示范讲解法:通过边示范,边讲解,使学生加深动作印象,促使学好动作。讲解要注意语言简明、扼要,表达生动,比喻形象,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2.口令提示法:学练中,针对动作的重难点和易犯的环节,教师适时提示,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下学习健身搏击操,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媒体演示法:根据搏击操教材的特点,本课使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来反馈学习效果,使学生能认清正确与错误的动作。

六、学法设想

1.自评与互评:指导学生针对本次课的表现进行自我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之间的欣赏水平和认知水平。

2.观察与分析: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拍摄的动作,组织学生在电脑屏幕前找出自己不足的动作,并及时对照改进。

3.师生互动:分组练习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学练气氛。

七、教学效果预计

使学生体验到个人在集体练习中的乐趣、作用与价值。

搏击操课教案

授课教师:李昂达 指导教师: 黄世森 吴宙红 人数:40人

授课对象:高一健美操选修班

九下化学学科教学计划 篇5

壮族传统文化学科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壮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掌握壮族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和核心价值观。

3.培养学生对壮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

1. 壮族传统节日

- 了解壮族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 认识壮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壮年节等。

2. 壮族传统服饰

- 了解壮族传统服饰的特点、款式和演变过程。

- 认识壮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3. 壮族传统音乐舞蹈

- 了解壮族传统音乐舞蹈的形式和演出场合。

- 认识壮族音乐舞蹈的文化内涵和承载的价值观,如:勤劳、纯洁、勇敢、正直等。

4. 壮族传统建筑

- 了解壮族传统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 认识壮族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承载的价值观,如:尊敬祖先、崇尚和谐等。

三、教学方法

1.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壮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历史背景、发展演变等方面的内容。

2.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壮族传统节日、服饰、音乐舞蹈、建筑等方面的内容,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3. 观摩学习:组织学生到壮族传统节日、民俗艺术表演等活动中去观摩学习,体验和感悟壮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4. 互动探究: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和发表个人观点,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四、实施措施

1.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认真研究壮族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广泛收集、整理相关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壮族传统文化学科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教室装饰、文化展示、文化交流等方面,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3. 聘请专家指导:聘请壮族传统文化专家为学生授课,指导学生深入了解壮族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价值观,提升教学质量。

4. 开展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壮族传统节日、民俗艺术表演、文化交流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

五、教学评价

1. 能够准确理解壮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具有基本的文化储备和认知能力。

2. 能够较为全面地认识壮族传统节日、服饰、音乐舞蹈、建筑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相关的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观。

3. 具有一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能够积极传承和弘扬壮族传统文化。

4. 能够找到壮族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联系,有意识地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文化创新能力。

以上是本人对壮族传统文化学科教学计划的拟定,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超过您的期望。

九下化学学科教学计划 篇6

根据高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了解基础化学知识。

二、注重化学思维能力、实验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注重基础,联系实际,使学生学以至用。

教材体系内容分析说明

必修一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必修二有四个专题: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学生学习情况总体分析

1、学生未能从思想上重视化学学科的学习,以及课时偏少,加以学生平时花的时间很少,练习做得很少,学习的知识很难得到及时的巩固。

2、本届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钻研的精神。课前怕预习;课堂上懒于动脑动手;课后,不及时复习巩固。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要变要他学为他要学。

2、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强化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

4、教师之间加强交流学习,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九下化学学科教学计划 篇7

壮族传统文化学科教学计划

1. 壮族传统文化概览

1.1 文化源流:壮族发源地、支系、移居与发展

1.2 壮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1.3 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

2. 壮族话语与文学

2.1 壮族语言和方言

2.2 壮族文学的文体与特点

2.3 壮族传统诗歌、民歌、祭歌与其社会功能

3. 壮族绘画与雕塑

3.1 壮族绘画和雕塑的发展历程

3.2 壮族绘画和雕塑的题材与表现手法

3.3 壮族绘画和雕塑在传统生活与现代艺术中的地位

4. 壮族音乐与舞蹈

4.1 壮族音乐与舞蹈的土壤与风格

4.2 壮族音乐与舞蹈的主题与表现

4.3 壮族音乐与舞蹈在现代娱乐中的传承与发展

5. 壮族民俗与传统节日

5.1 壮族传统民俗的传承和发展

5.2 壮族节日的形成和表现

5.3 壮族民俗与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6. 壮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6.1 壮族文化的保护机构和政策

6.2 壮族文化的传承方式和策略

6.3 壮族文化的发展机会和挑战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壮族文化的传统和现代都应该得到保护和发展。作为一种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壮族文化在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此,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壮族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搭建一个全面和系统的壮族传统文化学科教学平台,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九下化学学科教学计划 篇8

一、学生状况

本期我所任教的三个班级中,十班学生相对基础较好一些,学生的学习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班级学风较为浓厚,大多数学生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有极强的求知欲,这就为本期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素材,也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但相对来说,一、三班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或者家庭社会因素等,而导致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这就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对于不同这样差距比较大的学生,我们只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差异做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各取所需,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又能轻松适应较园生活,做到真以人为本。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的化学教材为新教材,今年9月份开始使用新课标新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本期的教学内容,它由七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学生带入化学的殿堂,从而很自然地接受这门新的课程,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首先从学生最熟悉的物质空气着手,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学习了空气中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气体——氧气,并探究了氧气的实验与工业制法。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抽象地向学生介绍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使学生学会去理解物质是怎样构成的,为今后的探究打下基础。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从爱护水资源,水的净化,再到水的组成,为使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对元素化学式和化合价进行了分析。

新教材内容将原先的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的部分内容作了一个调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学习元素的知识,再接触水的组成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元素的概念。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这一单元让学生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学会写化学方程式,并初步引入了化学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碳元素组成的一些物质着手,对形成物质最多的一种元素进行学习,并探究了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从燃烧的现象开始,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时得出灭火的方法。让学生从身边去发现化学知识,了解燃料的种类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四、学习方法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注重实验教学,今年新教材增加了8个学生必须要完成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使得学生能在实验中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领会知识的内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学会去发明创造。

五、教学目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领域内的探索成果关系到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初中化学的教育,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变化规律,加强学习化学深层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锻炼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与理解能力,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做到学一行,精一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六、教学进度

由于本学年学生暑假未补课,较往年相比本届学生少了一个多月的学习时间,新课进度可能会很赶,我们老师任重道远,但我会加倍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新的成绩。

九下化学学科教学计划 篇9

壮族传统文化学科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壮族传统文化及其发展历程。

2.熟悉壮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作品以及代表人物,并学会分析和比较。

3.掌握壮族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形式及其关键历史事件。

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进其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

1. 壮族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定义。

2. 壮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3. 壮族传统文化的形式、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

4. 壮族传统文化代表作品及其作者。

5. 壮族传统节日、习俗及其历史背景。

三、教学步骤:

1. 第一步:概念及定义

概括介绍壮族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壮族传统文化的概况,以便理清教学思路,建立学生对本教学的氛围。

2. 第二步:发展历程

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触与了解壮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渐渐体会传统文化的源头,这是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知识的前提。

3. 第三步:形式、特点及艺术表现手法

通过讲解、展示等多种教育方式,让学生对壮族传统文化的形式、特点及艺术表现技巧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掌握惟一属于壮族的艺术形式,如歌舞、戏曲和民间乐器的演奏等。

4. 第四步:代表作品及其作者

介绍壮族传统文化代表作品及其作者,引导学生较真地品读、分析,对文化的发展有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取得对传统文化的真正感受与理解,为“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文化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5. 第五步:节日、习俗及其历史背景

介绍节日和习俗的历史背景,这类信息大多与引导小学生回归自己宗族文化相联,教师应助学生逐级深入了解究竟什么是民族快乐,什么文化改变和意义和历史背景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

1.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方法。

2. 开放多元的教育模式。

3. 体验教学。

4. 语言驱动的教学。

5. 情感教学。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自评等方式,对学生培养和掌握壮族传统文化的情况进行评估。

2. 对学生的主动参与、表达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估,以评定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良龙:《壮族文化》(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4)。

2. 黄朝剑:《广西壮族文化》(Guangxi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2012)。

3. 李耀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China Citic Press, 2016)。

4. 周中能:《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2013)。

九下化学学科教学计划 篇10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深厚悠久,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文化等价值。为了弘扬和传承这一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需要开设壮族传统文化学科并制定教学计划,本文将对壮族传统文化学科教学计划进行探讨。

一、学科简介

壮族传统文化学科是为了深入挖掘壮族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对壮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使壮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而设立的一门课程。该学科囊括了壮族民间文学、民族服饰、民俗习惯、音乐舞蹈、饮食文化、建筑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从而全面呈现出壮族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壮族民族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沿革,掌握壮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基本要素。

2.感悟壮族传统文化背后的文化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3.学习和掌握壮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技法,实现文化创造和创造力的培养,成为具有“中华文化情结”的新一代文化传承人。

三、教学内容

1.壮族民间文学:让学生通过了解壮族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戏曲唱本、童谣等民间文学作品,领略壮族文化丰富多彩的形态和魅力。

2.壮族民族服饰:介绍壮族传统服饰的特点、种类、制作工艺和地域分布等,从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解读壮族服饰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3.壮族民俗习惯:了解和体验壮族各地的习俗礼仪、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等,在学习中体味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生活意义。

4.壮族音乐舞蹈:介绍壮族民间音乐舞蹈的特点、流派、表现形式和艺术价值,促使学生了解和体验壮族音乐舞蹈的传统美学、审美特点和文化意蕴。

5.壮族饮食文化:了解壮族饮食的习俗和特点,学习壮族传统饮食文化背后的饮食哲学、文化内涵和食材种类等。让学生感受壮族食品的美味和文化魅力。

6.壮族建筑学:介绍壮族民间建筑的特点、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从中了解壮族传统建筑的意义、价值和精神内核等。让学生感受到“喜马拉雅山脉延绵起伏,星罗密布的大山小山所形成的特有地貌环境,赋予了壮族传统建筑与大自然、与原生态的融合魅力”。

四、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阐述的方式对壮族传统文化进行介绍和解读,让学生了解到文化内涵和价值。

2.实践性教学法:通过实地考察活动、体验活动等实践性教学,达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3.互动式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互动式教学等方式,增强学生互动交流、思考、创造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

1.考试评价: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试测评,体现学生关于壮族传统文化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2.实践评价:以壮族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为考评目标,通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才华和技能,来评价教学效果。

3.日常表现评价:通过平时作业、参与度、课堂表现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以备后期综合评价。

总之,开设壮族传统文化学科并制定教学计划,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知壮族民族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目标。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认真贯彻落实《民族教育行动“四个一批”计划实施方案》,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构建和谐的多元文化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九下化学学科教学计划 篇11

壮族传统文化学科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壮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

1. 壮族传统文化的概述

介绍壮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包括壮族民间传说、习俗、节日等。

2. 壮族山歌

学习壮族传统山歌的歌词、曲调和唱法,了解山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

3. 壮族舞蹈

学习壮族传统舞蹈的动作、节奏和舞蹈形式,了解舞蹈的产生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舞蹈艺术修养。

4. 壮族传统美食

学习壮族传统美食的食材、调料和烹饪方法,了解美食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培养学生的饮食文化素养和健康饮食观念。

三、教学方法

1. 讲解法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介绍,让学生了解壮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 实践教学法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壮族歌曲、舞蹈和美食,培养学生的才艺和创造力。

3. 互动式教学法

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

1. 以学生的掌握程度为评价标准,通过考试、测试或项目评价方式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2. 鉴定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包括文化素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团队意识等。

3. 评选优秀学生,对学习成果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教学资源

1. 组织学生走进壮族村寨,亲身体验壮族传统文化。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了解壮族传统文化。

3. 组织学生参加壮族传统文化活动和比赛,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交流平台。

六、教学建议

1. 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紧密连接,形成教学链,使学生学以致用。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发掘壮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价值,培养学生的良好文化自觉。

3.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的充分利用,确保教学实效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结语

壮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学习壮族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多元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