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教案课件 > 导航

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三年级

发表时间:2024-09-15

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三年级(集合11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三年级 篇1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点,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四边形的共同特点,分辨不同四边形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从“从趣点”出发

1、认一认四边形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你能说出哪些图形的名称?

师: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都是四边形。(板题:四边形)

(2)请同学们在书上将四边形涂上阴影

二、学习演练

1、观察讨论: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

结合图形得出,师板书:四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

学习例1

(1)开放尝试,独立完成。

(2)投影展示,交流讨论。

(3)比较加深,说说那几个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2、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四边形

3、分类:

(1)小组合作,要求按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每分好一类放在旁边。比比看哪个小组分得多。(老师分发信封)

(2)汇报交流,投影展示,说说分类的方法。

课堂练习

三、练习,从“差异点”提高

4、学习例2

①先用尺子量一量,再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②哪两个四边形比较象,不同在哪儿?小结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比较特殊的四边形,它们的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

四、概括,从“智能点”提升

小结全课,看书巩固。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三年级 篇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苏教版数学第七册p90—91。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经历试验的具体过程,能对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试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

理解任意摸一次球,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设计理念:课堂中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学习“猜测—验证—结论”这一学习方法。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在参与、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得出可能性相等的概念,促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故事导入,复习旧知1、教师讲阿凡提的故事:阿凡提在地主巴依老爷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小气的巴依不想付工资给阿凡提,于是想了个歪主意。对阿凡提说:“阿凡提,我这儿这两张纸条让你抽,分别写着“付工资”和“不付工资”,如果你抽到哪一张,我们就按哪一张上写的办,你还是有一半机会的哦”。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怎样想?(引出“可能”)

2、复习“一定”“可能。”

(1)出示装有3个红球的袋子,提问:如果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球的结果怎样?(一定摸出是红球)

(2)往口袋加入3个黄球,提问:如果从这样的口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球的结果怎样?

3、揭题: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不一定会发生,只能说具有可能性,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学生说想法。(引出“可能”)学生回答。(一定摸出是红球。可能摸出是红球,可能摸出是黄球)二、活动体验,感受过程1、摸球游戏

2、小结并揭示学法

1、摸球游戏

(1)猜测出示透明袋子:袋子里加入3个黄球,提问:如果遮住眼睛从这个口袋中每次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以后再把球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猜一猜,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多少次?学生自由猜测。

(2)验证: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自己猜测的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

游戏规则:

1、摸前先把袋中球搅一搅,然后转过脸去从中任意摸一个,摸出后回头看一看,给大家看自己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把球再放入口袋中,按这样,大家轮流摸,一共40次。

2、组长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

3、摸完后,组长填写统计表,其他同学负责校对。

4、请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

怎样用画“正”的方法来记录,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教师在黑板演示一下。

活动体验:

(3)归纳小组汇报统计结果,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填写。红球黄球合计红球黄球次数提问:统计的结果和我们的猜测差不多吗?我们将各小组结果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如果继续摸下去,摸到红球的次数和黄球的次数会怎样?

2、小结:说明从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袋子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可能性是相等的。

提问:

(1)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摸球的结果的?你觉得用画“正”字的方法好不好?

(2)记录之后我们又对数据作了怎样的处理?可见我们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3)通过试验和统计得到什么结论?用的是什么方法?小结:猜测————验证————结论过渡:想不想用我们刚才的方法做第二个游戏?二、抛小正方体教师出示两个面上都有1、2、3的小正方体。

游戏规则:

1、上抛小正方形,不宜太高,看落下时“1”“2”“3”朝上的次数,大家轮流抛,一共30次。

2、组长派一人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

3、抛完后,派一人填写记录表和统计表,其他同学负责校对。

各组汇报,学生上台填入数字提问:仔细观察统计表,统计的结果和你估计的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在每个数字个数相同的情况下,抛的次数越多,数字123朝上的次数越接近。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学生自由猜测。教师把学生的猜想板书出来)学生回答(摸一摸验证)

活动体验:

学生分组试验,填写统计表,

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三年级 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2、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3、把自己推理的过程和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可爱的朋友,这两个调皮的小家伙今天还给咱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你知道他们量分别藏在那个盒子里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推理的结果:淘气、笑笑、小明分别参加了足球、航模、电脑兴趣小组中的哪一项。

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可能在什么兴趣小组,并说一说理由。

2、小组内交流,让每一位同学都猜一次,都能经历一次推理、判断的过程。

3、引导学生利用表格,把知道的信息记录再表格中,进行判断。

足球航模电脑

淘气

笑笑

小明

4、让学生把推理的过程说一说。

三、拓展应用:

1、小明说:“我们三个人分别吃的是其中的'一种水果”。

爸爸说:“我没有吃桃子”。

妈妈说:“我没有吃葡萄,也没有吃桃子”。

它们分别吃的是哪一种水果?

葡萄草莓桃子

爸爸

妈妈

小明

爸爸吃的是:()

妈妈吃的是:()

小明吃的是:()

2、小红、小青、小芳、小丽四个人中,小青不是最高的,但比小红、小丽高;而小红又比小丽高。请在下图中标出她们的名字。

让学生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做P87页第1题

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然后组织全班交流。指导口述推理过程和结果。

4、指导学生做P87页第二题

课件出示本题情境图,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然后组织全班交流。指导口述推理过程和结果。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三年级 篇4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几,认识分数各部分组成的名称。

2、知道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发展分数的概念。

通过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初步感知整体的守恒性,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

重点:知道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形成“几分之几”的表象。

难点:初步感知整体的守恒性,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具准备:一张圆形纸、一张长方形纸、两张正方形纸、1分米长的彩纸

教材分析: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学时,应先通过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本课时是在学生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进行几分之几的教学,主要是采用数形结合的办法,使学生获得关于几分之几的感性认识,为系统地学习分数作准备,其间注意培养学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请同学们说出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

生说分数师板书分数

(2)、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分数先跟你的同桌说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再全班交流要突出平均分。

(3)、各自在练习本上给黑板上的分数排排队,再汇报交流。

2、揭示课题

大家还想再认识其它的'分数吗?(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作准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折好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折的,并指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

2、教学例4

你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请给这张纸的其中几份涂上色,你想涂几份就涂几份。

你涂了几份,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其中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一。

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三年级 篇5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

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

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三年级 篇6

学习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会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学习难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9÷3 5×3

20×4 80÷2

400÷2 30÷3

2、计算并且验算

56÷4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展示

三年级(1)、(2)两个班共捐书256本,每个班平均捐了多少本书?

(1)齐读题目,并指名说已知条件与问题。

(2)、要每个班平均捐了多少本书应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256÷2)

(3)教学用竖式计算256÷2

①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在本子上试算。

②师指名板演并尝试说计算过程。

(4)、师生共同交流算法

①除。用2个百除以2,商1一个百,1写在百位上

②乘。用口诀“一二得二”算出商1个百乘除数2等于2个百,写在2个百的下面。

③减。用2个百减去2个百等于0,后面还没除完,不写0。

④查。检查余数0是否比除数小。

⑤放。把被除数十位上的5放下来继续除

(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5)指名2-3名学生讲算法

(6)、师;这样计算正确吗?请你在练习本上验算一下。(指名板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7)、口答。

(二)、练习

独立完成课本第17页的“做一做”①、②并验算。

432÷2 522÷3

(请二个同学板演并指名学生说说怎样计算的)

(三)小结计算方法。

(四)、出示课件(第二条信息与问题)

三年级5个班捐了857本书,那么每个班平均捐了多少本?还余多少本?

1、学生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2、比较与前面几题的不同点。

3、师:算式857÷5=171……2,这个结果对吗?我们用前面的方法进行验算行不行?,大家来试一试。

指名板演并交流汇报。

4、148×4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

要怎样才能等于被除数呢?(加上余数2)为什么?

5、师小结①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和除数的乘积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②没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不同。(在对除法验算时,一般用商乘除数,如果有余数,还要加上除数。)

6、口答。

(五)、练一练

课本第17页的“做一做”④并验算。

635÷3

生独立计算并验算,指名板演后老师讲评。

(六)总结:大家通过学习知道怎样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吗?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三年级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

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

(2)(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目。

交流: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课后反思:

1、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在设计本节课时曾设想,怎样才能让新课的引入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呢?经多次“磨课”后,选择了让学生拍手表示物体平均分后的数量、这样一来,表示“半个”就不可能再用一个手指来表示,而需要想其它的办法、课堂上学生的出色表现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在短暂的思考后,有的是把一根手指弯着出示,有的用另一只手挡住或握住另一只手的半根手指,还有的干脆说:没法表示,就写两个字——半个。这时老师提出:“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可以用0.5表示,也有学生提出用分数表示,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老师都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黑板上用数表示出来。然后老师有选择的告诉学生:0.5可以表示半个,这是小数,以后会学到,而像这个数(指二分之一)叫做分数,也可以表示半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结合课件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

2、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在进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猜想1/3、1/4和1/8哪个大,哪个小,然后为他们提供试验材料,鼓励他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确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或同样大小的几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数就越小,所以1/2﹥1/4﹥1/8。这样一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会更大更浓。由此使我想到: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代学生设计教学,才会真正落实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三年级 篇8

教学目标

1、沟通分数与平均分的关系,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图形、语言与算式表征不断转化的过程中提升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类型

实物操作型、小组讨论型、讲授型

教学资源与环境

ppt、camtasia studio软件、教室

设计理念

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得有个过程,同时有他的局限性和规律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先复习旧知,然后从生活实际入手, 引出问题,接着提供操作提纲,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然后通过学生分小组的讨论交流与ppt的演示,使学生掌握“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的思路、算理、以及方法。最后利用两题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的讲解,让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得新知识得以深化和巩固。这样逐步推进的过程,既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及特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设计思路与特色

本节微课围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内容来进行,它是在学生充分理解分数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分数的含义,用整数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微课的教学设计在编排上分三步来展开。首先是“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从问题题收集、提取和解读信息;接着是“分析与解答”,借助孩子们的讨论形式,把直观图分析、动手操作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展现出来,并结合孩子们之间的对话说明解决问题的两个步骤;最后是“回顾和反思”,对解答的步骤和结果进行检验与小结,并结合练习题的讲解进行实际运用。这样的设计,使得整节微课层次清晰,自然流畅,易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教学过程

环节,内容,时间:

一、复习回顾,提出问题。利用ppt把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展示出来,既是对上一节课知识点的回顾,也顺势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0-55秒

二、阅读与理解,提操作要求。结合ppt的演示逐步分析问题,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展现,并提出接下来的动手操作的要求。 56秒-2分05秒

三、学生操作,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老师提出来的操作要求进行实践,并尝试列式解答。然后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与交流。 2分06秒-5分05秒

四、回顾与反思。利用ppt的演示把孩子们的思路整理并展现出来,再次小结解题的思路、算理、以及方法。 5分06秒-6分00秒

五、实际运用。利用ppt讲解两道比较经典的习题。第一题是基础题,通过讲解,巩固孩子对“分数的简单应用”知识点的掌握;第二题是提高题,通过对比与分析,让孩子进一步把握本节微课的知识点。 6分01秒-9分46秒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通过各种活动准确的体验一分、一秒。

3、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秒,并准确建立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自制钟面。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识

出示钟面唤起学生记忆,并拨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师:大家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能说说关于时钟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有时针和分针。(与学生共同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是及时补充)

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若是学生说的不够完整,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复习)

生:……

师:同学们的记忆里可真好,看来大家学过的知识是难不倒你们了!那你们能正确迅速的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吗?来比比赛!(教师拨时间,学生认读, 对于不正确的给予指正,并说说是怎样认读的? )

二、 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啊!敢不敢继续挑战自己?大家仔细看看老师出示的这些钟面上针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的钟面上有三种针,有的钟面上有两种针。(师提示:较短的.一根指针叫时针,它表示多少时;较长的一根指针叫分针,它表示多少分。)

师:你知道最长最细的是什么针吗?秒针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对,就是一秒!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一下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2、说说是几秒,教师提问:秒针走一大格表示几秒,从1走到4表示几秒,从7走到1是几秒,……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3、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适当的给学生讲解秒表的读法)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这是什么发出的滴答声?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看了你们刚才的表演,你觉得1秒的时间过得怎样?(学生畅谈1秒时间感受)是呀,1秒的时间很短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出示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学习1分=60秒,并体验1分钟

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问: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请你选一个你喜欢的活动,我们来做一个1分钟的体验活动。

师生共同总结一分钟可以做的事。

三、 联系巩固

1、填单位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知道了1分=60秒,以前我们还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呀?现在老师想来考考你们,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人每天睡觉大约9( ) 系红领巾大约20( ) 煮饭大约30( )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秒。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计量时间的单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过得快不快?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1秒钟!

五、课外作业。(略)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1分=60秒

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三年级 篇9

单元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单元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三年级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3页例2及P116页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5、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具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迁移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表演吗?(喜欢)今天聪聪、明明要跟我们到影剧院看表演,我们大声地喊他们出来啊!

师:好朋友见面,握握手。(聪聪、明明跟大家握手)如果全班36个同学分别跟聪聪、明明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为什么?(不管谁先跟谁握手,都是同是两个人)

师:对,这是我们上节课学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师:那我们赶紧进影剧院吧!(课件出示影剧院门口)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情景激趣

师:(课件出现密码二字)密码?哎呀!我把密码给忘了,是379?还是739呢?我只记得这个密码是由7、3、9组成的其中一个三位数,同学们,怎么办呢?没密码可进不去啊!

2、合作交流,探讨方法

师:那么7、3、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呢?请大家拿出数字卡片,小组合作摆一摆,摆的时候注意:

①要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②你用什么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③比一比哪组最快。

学生活动、汇报。

师:你们找出来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谁愿意那上来给大家介绍他们组的摆法。(可多拿几个不同顺序的,然后让学生说。)

引导学生说:排列的时候,先确定百位上是3,分别交换十位和个位上的数7、9就有两种不同的排法;再确定百位上是9,分别交换十位和个位上的数3、7又有两种不同的排法,最后确定百位上是7,分别交换十位和个位上的数3、9又有两种不同的排法,合起来一共摆出6个不同的三位数,这6个三位数分别是379、397、739、793、973、937,这样按顺序排列,既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师:同学们刚才听了几位同学的方法介绍,你觉得谁的更好些?(比较发现重复、或遗漏或无顺序排列,从而引出按一定顺序排列较好)

学生发言。

3、引导学生小结:

排列时,先确定一个数位上的数,然后交换其他两个数位上的'数,各有两种不同的排法,合起来都能组成不同的三位数,这样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4、指导看书质疑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P113页例2,边看书边自己说说书本上是怎么摆的?

学生活动

师:谁看懂书本上的想法,给大家讲一讲。(强调方法)

师:密码到底是哪一个呢?你认为是几?好,那请大家把自己心中的密码大声地喊出来吧!(课件演示密码转动过程)

是:739,猜对的举手,yes!我们可以进去了,向前冲,嘿、嘿、嘿!

三、实践应用,开放练习

1、创设情境,完成P113页“做一做”

师:哇!这影剧院真漂亮!同学们赶快找座位坐好。看看第一场表演什么?(西游记)嘿!很熟悉。谁来说说你对“西游记”的认识有多少?

学生发言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那图中的四师徒在干什么?谁来说说。(学生说大意,注意说完整)

师:你觉得××同学说得怎样?师傅说:“交换位置,再来一张”(课件出示)那交换三个徒弟的位置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师:那请大家在小组里面排一排,照一照,并说说你是怎么排的。

小组活动

小结:引导学生说出先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再交换两个人的位置,各有两种排法,合起来一共照出6张不同的照片。

2、完成P116页第5题

师:“西游记”好看吗?下一场表演什么呢?(课件出示小红帽)这个故事你们听过吗?好,谁上来给大家讲讲。

学生上台讲故事。

师:××同学讲故事真好听,你们有留意到屏幕出现故事中的哪些人物呢?(小红帽,猎人,大灰狼)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时,扮演过猎人的小朋友说:“该让我演大灰狼了吧?”你知道他想干什么?(想变换角色,他不想演猎人,想演大灰狼了。)他们的角色还可以怎么变化?你们能帮助他们排一排吗?

学生活动

师:哪组愿意上台演一演。

学生上台表演。

师:刚才表演的同学真棒,一下子就把6种不同的角色变化都找出来了。

3、完成书本P116页第4题。

师:表演结束了,老师觉得有点饿,这样的天气去吃点什么好呢?你们想吃什么?

学生发言

师:你们的介绍也不错,不过天气越来越冷,我想吃点辣的来暖暖身子,你们怕辣吗?哦!有的怕辣,有的不怕辣,那不、怕、辣这三个字共有几种不同的排法呢?请大家用练习本排一排,再读一读看一共有几种读法。

学生活动,学生汇报。

师:不怕辣的同学,放学后可以建议你的父母去吃一顿麻辣火锅。

四、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师:在回来的路上聪聪、明明要考一考我们。我们看题目。(课件出示题目)请拿出数字卡片动手摆一摆,要注意可以随意摆放的,看一共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

师:谁来说说你找出几种不同的三位数。

学生活动、汇报,师板书。

五、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师:你觉得自己、同学和老师表现得怎样?

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三年级 篇11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机、投影片、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教师出示动物园篮球场平面图,提问:动物园篮球场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有几条边?有什么特征?

二、诱发

投影:例1动物园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小狗花花绕篮球场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课件展示:小狗花花围着篮球场走一周。教师: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计算出来?(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26+14+26+14=80(米)

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三、释疑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和。教师板书:长方形四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比划周围一些长方形的周长。例如:黑板、桌面、课本等。

3、展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教师: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我们能不能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其他方法。学生推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利用对边相等)。

26X2+14X2=80(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X2+宽X2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个长,再走一个宽。提问:这时它走了多少米?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着走完全程。教师提问:剩下的路程是长方形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推导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第三种方法。

(26+14)X2=14(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板书几种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以上几种计算方法,比一比发现第三种方法最简便。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5、让学生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6、教师出示例2(投影),学生独立解答。

7、教学例3,学生读题后,教师操作:拿一段长50厘米的铁丝,先量出一个长,用铁钳拧成90度角,再量出一个宽,用铁钳拧成90度角拧成一个长方形后,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铁丝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此题。

8、投影:(让学生在课堂独立做两道题)

四、转化和应用

投影:

1、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2、量一量各个长方形的边长,计算各个长方形的周长。

课件:展示黄、红、蓝三个长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