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教案课件 > 导航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

发表时间:2024-09-04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系列。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学得贵师,亦得贵友,对老师来说,教案在授课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教案写作中的建议和改进措施有利于突出各环节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意图,中学范文网小编精心推荐的一篇文章标题是“七年级美术说课稿”,为了更方便地访问请将本网页的链接添加至浏览器收藏!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美术的分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

讨论、探究、联想等过程和方法,掌握相关美术基础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各个类别的艺术特征。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图片、文字资料等。

学生准备:作业纸。

教学设计:

1、导入。

(1)欣赏图片。首先,你认为生活中的或者你知道的那些事物是美术作品?

2、展示。

(1)展示《出水芙蓉图》,让学生们加以思考。

3、欣赏油画。

(1)教师讲解油画的产生背景,展示几幅油画作品。

(2)向学生提问:油画和国画之间的差别在哪里?

(3)展示课件,教师总结原因,原因就在于它们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

4、讨论。

(1)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提出问题:画家为什么把这幅画取名为《父亲》?他真的是画家的父亲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讨论后让学生积极回答。

(3)讨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5、作业。

(油画、雕塑等,任选其一,对作品进行赏析。

(2)学习建议:课后收集资料,了解对不同种类绘画作品的赏析方法。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从走进色彩、寻找色彩、观察色彩和体验色彩中让学生认识和感受色彩的魅力。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多种色彩活动,初步感知色彩情感。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学会选择和运用色彩特性,能熟练大胆地表达和应用色彩来表现思想与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爱国主义情怀,促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3、说教材的重点、难点:

(1)重点:不同色彩引起不同的心理联想和情感体验。

(2)难点: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利用色彩情感特性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4、说课时安排:本课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第二课时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色彩的特性并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里,我将以第二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色彩基础知识,所以本课对色彩的产生及原理不作重点介绍。本堂课将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色彩情感的应用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感受体验色彩情感,引导学生发现身边色彩的神奇和魅力。

(2)自主探究法: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评价,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

四、说学法:

遵循“学为主体”的原则。(解说):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由以下五个环节组成。

(一)创设情境,认知色彩情感

首先,我先播放下面这段视频为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播放结束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威武的国庆方阵再次呈现在我们眼前,最为吸引人的莫过于方阵中绚丽多变的色彩。请哪位同学说说你对视频中的色彩感受。”根据学生回答,我作出归纳:红色方阵带给我们热烈、喜庆,欢乐的情景,黄色方阵又带给我们成熟的丰收景象。而这样的感觉就是色彩所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色彩的情感世界!

(二)自主探索,感知色彩情感

“什么是色彩的情感呢?”通过设问,引出色彩情感的含义,即:色彩的情感是指色彩能够表达感情,或者说人们观看色彩时所产生的某种情感反应。

接着,我通过展示下面这两张图片,向学生提出问题:“照片中的红色军服和蓝色军服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色彩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作简要小结:红色的军服给我们青春亮丽的感觉;蓝色的军服给我们清新干练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就是色彩的情感反应,这种反应是人们通过长期积累的社会经验和丰富联想而产生的。根据这一理论,再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当人们看到红色的时候,会让我们联想到哪些事物呢?”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我边总结边展示课件:火红的太阳、熊熊的火焰、浪漫的玫瑰、飘扬的红旗接着我再阐述,对于中国人而言,“中国红”已经成为一个特有的名词和概念,在西方,说到红色就会使人联想到中国。如:红色的灯笼、红色的中国结等都会使我们有一种热烈、喜庆、吉祥的情感体验。

接着,我再通过画面讲授黄色带给我们的联想和情感体验。在众多色彩中黄色是最明亮的色彩,看到黄色我们会一下子联想到柠檬、油菜花以及明媚的阳光。因为黄色的灿烂和辉煌,画家梵高笔下的向日葵才显出旺盛蓬勃的生命力和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播放梵高《向日葵》)黄色还是古代皇帝的专用色,无论是龙袍还是皇宫,都给人金碧辉煌的贵族气质。此外,黄色又是引人注目的色彩,交通标志上的黄灯、学生的黄帽子都给人警示危险和体现注意的情感体验。

接下来,我将对红色和黄色作一个小结:这两种色彩会让我们联想到火焰、阳光等事物,而这些事物又给我们温暖的感觉,所有我们将这类颜色称为是暖色。“那哪些颜色是冷色呢?”通过学生讨论回答,引出蓝色。

蓝色通常会让我们联想到碧蓝的大海、湛蓝的天空以及无边无际的宇宙。蓝色会给我们凉爽、沉静、理性的色彩情感体验。医学家曾发现:当高烧狂躁的病人住进这样的蓝色调的卧室时,情绪会很快稳定下来。此外,清冷的蓝色调也常常是画家笔下钟爱的色彩,如这幅毕加索蓝色时期的《悲剧》则带给我们悲凉、贫苦、惨淡的情感体验。

以上环节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了解了红、黄、蓝这三种色彩在不同方面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学生已经对色彩的情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将让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总结出橙、绿、紫这三种色彩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然后我通过下面的表格总结出本节课的内容:(课件展示)

以上都是我们讨论的有色系的内容,除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种色彩,相信大家都有自己偏爱的颜色,请几位学生说说你喜欢什么样的颜色,并说出理由。在学生的回答中,我再次总结:据说对于不同颜色的喜好还能代表不同的个性呢:比如说喜欢红色的人热情、果断、勇敢,性格比较外向;喜欢蓝色的人冷静、沉默、忧郁,性格比较内向。

(三)综合练习,表现色彩情感

这一过程主要是以学生课堂练习为主,我将布置以下作业内容:

1、给自己的房间设计一种你喜欢的色调(事先给出素描设计稿);(学生作业展示说明)

2、选择下面任何一个成语用色块来表现你内心的感受。(作业展示)(花红柳绿、骄阳似火、霜天红叶、冰天雪地)

(解说)作业的设计是从易到难,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做出对应的选择,目的是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评价交流,体验色彩情感

为了充分体现多元综合评价的内涵,我将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1、作品展示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典型作品,教师点评。(展示几张学生作业)

(解说)色彩情感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在点评时我会鼓励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多多肯定和激励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课后拓展·深化色彩情感

(边解说边展示课件)课后建议学生从味觉、嗅觉多方面联想中找出色彩在各个方面带给我们的心理感受。

作业形式:让学生尝试用剪贴、电脑绘画、版画等创作方法;

我们的美术课,不是要培养画家和大师,关键是能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有所审美收获,身心能够得到愉悦体验,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这才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标。

六、课堂总结,升华色彩情感

请同学们问一问自己——你为你的人生选择什么样的色彩,你又该如何舞动这缤纷的色彩呢?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3)

为使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通过对本册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特作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根据上学年级执教时对他们的了解,优秀生约占5%,差生约占3%,其余学生均为一般水平。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授本册教材所面临的困难性和重要性。

(二)教材情况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通过美术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业类型主要分为造型表现课、设计应用课、欣赏评述课和综合探索课四大类。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三)教学总体目标:

从学生身边环境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观察、记忆、想象表现生活中有特色的环境,体验生活的情趣,提高绘画表现技能,学会装饰,美化生活,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设计、想象、创造的能力。

要求:实际是基础,想象是延伸,教师要用正确、健康的审美观来引导和影响学生,培养文明、朴素的观念,让学生沿着一个健康、文明的审美轨道创新、开拓,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4)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有创意的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字体装饰艺术的特点,学习字体设计方法,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作合理的联想和变形,创意出美观形象的美术字。

2.从设计和创意美术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充分体会美术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掌握美术字体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技巧、方法。

教学难点:

字体设计的创意,能抓住字义、字形、结构等汉字基本特征,灵活、合理地进行变体,使原字体变得更形象、美观、活泼,达到创新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知道老师的名字叫什么吗? 师: 我把他们来个创意大变身,瞧——(出示幻灯片艺术体名字:何彩云)

2、找区别师:比较这两个名字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说)

3、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字的创意设计 ,把普通的文字变得更形象、更独特。 (出示课题:字体的创意设计)

二、初探方法

(一)出示3组图:笔画变化、形状变化、形象化

1、师:那怎么变才有创意呢?老师这里准备了三组字,你能发现各组的创意分别在哪里呢?字的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分别出示范字) 第一小组讨论第一组图,二三小组讨论第

二、三组,第四组自由选择其中一组字

2、学生讨论,老师巡视指导(时间2-3分钟)

(二)交流总结方法 师:哪一组同学先来说说?

1、笔画变化 生:我发现“算”字点变圆形,横竖变成了笔,灰的点还变成了眼睛。 师:这么说来字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笔画 师:把字的一个或几个笔画变形,这种创意方法叫做“笔画变化” (板书:笔画变化)

2形状变化

第二组字的字形发生了变化,“困”字变成了圆形、“命”字被写成了菱形,“天”字变成了椭圆,显得很特别。

师:看来改变字的形状同样可以变得有创意 (板书:形状变化) 3形象变化 ⑶

学生汇报交流

师:用了字的本身所表示的事物来变,使字变的更形象,我们把这样的创意方法称为形象变化。 (板书:形象变化) 师小结:经过各组分析汇报原来我们可以用笔画、形状、形象变化可以把字变得有创意!

(三)巩固练习

1、连线练习 师:接下来老师考考大家。 出示幻灯连线找朋友,(图片要典型) 笔画变化 形状变化 形象变化 (生连连看) 师:看来难不到大家,都掌握的不错了嘛?!

三、大显身手

1、师: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试试?变一变!你想变什么字? 出示:幻灯 师:你打算怎么变?用形象?用笔画变化?还是用形状变化?或者都用呢? 生1生2生3

2、老师示范 师:我也选了一个字 “茅洋”的“洋”,看这个字你觉得可以变什么? (说的同时先在白纸上写好单线体“洋 ”) 洋:让你想了什么呢? 生:海洋,海水 师:那就把他们的横变成海浪 接下来老师自己变! 师:你觉得怎么样?你能发现老师用了什么方法吗? 生:用了笔画变化,和形象变化结合,直接用了蓝色,表示海洋,象山的大黄鱼 师:你想好变什么字了吗?现在开始吧?看谁变得最有创意!

4、学生尝试创作

5、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示

1、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用了什么设计方法?

2、学生互评,你喜欢他的设计吗?他的创意在哪里?你还有更好的意见吗?

3、整体展示

五、拓展 师:用这么多方法,我们变出了这么多创意的字,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创意字?想看看吗? 出示幻灯片 各种字体:立体、阴影效果、动态字等等 小结:生活无处不在创意:有创意就有改变!有创意就有快乐!有创意就有生命力!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5)

《多变的立体造型》是七年级教材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我们生活在立体造型空间,多变、实用的立体造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设计该课时,如何跳出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定势,使其更具深度?我试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选择了以“2008奥运会”为背景设计一立体造型,将美术的触角延伸。初一学生特定年龄:爱玩,敢想,所以改变了单一纸的造型,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材料。丰富的材料将使他们思维尽情驰骋,让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趣”,我想教材亦可更为充实。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尽管这节课也许不会尽善尽美,作为老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充分释放潜能的空间,能让他们体验到美和愉悦,从而更加关注生活,美化生活,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这是我设计此课的初衷,下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立体造型构成相关知识与规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与现代审美意识。

2、技能目的:运用各种不同材质,结合立体造型相关知识,创作城市立体造型。

3、情感目的: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设计;体验创造的乐趣,锻炼立体思维能力。

4、发展目的:注重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将立体造型相关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和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

1、欣赏不同材质,不同表现手法的立体造型。

2、学习、了解、掌握立体造型基本原理与构成规律。

3、立体造型的设计制作。

三、教学难点

1、造型的设计及造型构思,点、线、面、块的韵律组合。

2、各种立体造型制作及美感。

四、教学过程

1、以趣激情,切入课题

兴趣是学习美术基本动力。上课伊始。教师取出一些看似与本课无关的东西,学生很诧异,教师为大家表演变“变魔术”,这是知识的呈现。学生的兴趣也被激活。随之主题便应运而生,切入课题。

2、讨论分析,掌握方法

新课标强调关注学习过程;倡导在学习中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因此,自主发现——自主研究——自主探索——自主创新这一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体现在找一找、摆一摆、看一看、做一做各环节。

环节一:找一找。(画面)通过观察、比较、感受各种立体造型,直观了解了立体造型的分类:点立体造型、线立体造型、面立体造型、块立体造型。

环节二:摆一摆。利用flash课件具体生动演示,学生可任意移动鼠标摆出所想造型,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学生通过体验、尝试,发现同样的材料组合方法不同,其造型就不同。那什么样的造型才美观呢?教师质疑,如果过于专业化,学生难理解,所以教师稍做提示:形状变变(大小、方圆、长短)、方向(上下、左右、前后)变变、造型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通过“看一看”学生释疑,很直观的获取了立体造型的基本方法,感悟美的韵律。

3、欣赏评述,感受造型

这个环节是认知结构的加强,国内外不同材质城市立体造型赏析,将知识引向更高的认识。学生感受到立体造型在生活中的再现,找到雕塑与造型的切入点,这是造型与设计原则的直观呈现。

4、激发思维,异想天开

美术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应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教师的示范要不要?如何变学习被动为主动?这是我一直反复斟酌的问题。“我为奥运添光彩,师生同擂台”环节创设了一种激烈的氛围,师生处平等地位,学生变任务为动力,大大激活了学生创作欲。(1)教师制作。教师的“竞”,既是对有关知识综合贯通,也是直观演示,更是思维定势的突破。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教师作品不宜过精、过细,学生有可以超越的自信。(2)学生创作(做一做)。(出示文字提示)学生根据需要、自愿组成学习伙伴,奇思妙想,异想天开。

5、倾情展示,交流点评

评价是教学效果的检验,不应是课堂的尾声,学生在评价活动中进入情感的高潮。学生通过互评、自评,学会用欣赏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审美情趣。

6、归纳感受,情感升华

教师简要小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美化生活、珍惜生活。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6)

七年级美术课堂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校园的春天

标志设计

授课教师:罗 乐

[教材分析] 《标志设计赏析》是现代商业美术课中的重要内容,是初中美术欣赏课中知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典型课题。其中既有对中国内外优秀标志设计作品的欣赏,又有对标志作品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剖析。 二学生分析:

1、这堂课面对的是初中年级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部分学生还做好了课前预习。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标志设计的设计创意把握不好,学习本课比较吃力,应重点辅导,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出现缺乏自信心,不敢下笔,教师要积极鼓励之外,要少指责,多引导,建立学生的信心。

2、在以前的美术课基础上,学生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现事物的能力 (2)具有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的能力

(3)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水平也在较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保持较长的时间

(4)标志设计的设计对学生来说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能对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有所理解

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向学生介绍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审美原则和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技能、设计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标志的起源与意义。

2、标志的分类。

3、标志的设计要素。

4、标志的构思和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标志的创意设计。开发学生的思维,作出好的创意。 教具准备: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学具准备:画笔、画纸、颜料等绘图用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标志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我们每天都能在不同的场合见到一些标志,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你都见到过哪些标志?这些标志都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确实如此,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视觉的语言――标志设计。(板书课题) 标志的起源

标志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图腾”。那时每个氏族和部落都选 用一种认为与自己有特别神秘关系的动物或自然物象作为本氏族或部落的特 殊标记(即称之为图腾)。如女娲氏族以蛇为图腾,夏禹的祖先以黄熊为图 腾,还有的以太阳、月亮、乌鸦为图腾。最初人们将图腾刻在居住的洞穴和 劳动工具上,后来就作为战争和祭祀的标志,成为族旗、族徽。国家产生以 后,又演变成国旗、国徽。

古代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为方便联系、标示意义、区别事物的种类特征和归属,不断创造和广泛使用各种类型的标记,如路标、村标、印信纹章等。广义上说,这些都是标志。在古埃及的墓穴中曾发现带有标志图案的器皿多半是制造者的标志和姓名,后来变化成图案。在古希腊,标志已广泛使用。在罗马和庞贝以及巴勒斯坦的古代建筑物上都曾发现刻有石匠专用的标志,如新月车轮、葡萄叶以及类似的简单图案。中国自有作坊店铺,就伴有招牌、幌子等标志。在唐代制造的纸张内已有暗纹标志。到宋代,商标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欧洲中世纪士兵所戴的盔甲,头盖上都有辨别归属的隐形标记,贵族家族也都有家族的徽记。

同学们通过欣赏这些标志可以看出,每个标志都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含义。因此可以说:标志是具有某种含义的视觉符号,犹如语言,起着识别、示意和传递信息的作用。它通过精炼的艺术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象征性,同时也有着独特的艺术

1.什么是标志

用一种文字或图形来代表另外一种事物的符号。标志是具有某种含义的视觉符号,犹如语言,起着识别、示意和传递信息的作用。它通过精炼的艺术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象征性,同时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图片

2.标志的类别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大家每天可在不同的场合见到一些标志,请仔细回想,你都见到过哪些标志?这些标志各有什么作用?

教师归纳:确实如,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用,成为一个种文化。 (用微机展示一幅图片,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标志) 1,、商标

2、政治文化和体育性标志

3、公共服务性标志

以上同学们认识了标志的类别,但怎样区分标志设计的优劣,是否需要有一种评判的标准呢?而这种标准也正是标志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在创作中遵循了这些原则,支委会符号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审美情感,同时,也才能够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给人以美的愉悦和享受。 3。标志设计的主要原则

简洁:简明易认,一目了然(中国工商银行的标志,外轮廓是古铜钱,内是中国工商银行的工字) 准确:内容准确、形象直观(日本某建筑公司标志) 独特:独树一帜、不能雷同(中国2009奥运的标志) 美观:符合艺术美的规律、符合大众普通的审美情感 色彩:简洁、大方

4.标志设计的艺术表现方式 1.具象型标志

出示“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标志 标志中被心形图案衬托出白色图形,既是

一只手,又是一只鸟。心形图案在标志中象征爱心、热心和无私奉献精神;手在标志中象征具体的帮助行为;鸟在标志中象征灵活的帮助和友好的志愿者。 2.抽象型标志 出示“奥运会”标志

标徽是在1920年的安特卫普大会首次采用的,五环象征世界五大洲(欧、亚、非、美、大洋洲)的人民和平共处。 3.汉字型标志

出示“永久”牌自行车标志

将牌名“永久”二字变体为自行车及骑车的人,直接展示商标名称、商品的形态特征和使用功能。 4.字母型标志

出示“可口可乐”饮料标志

以流畅、圆润、飘舞的线条写出名称文字,

寓意可口可乐饮料是一种爽口、爽心,能使人焕发活力的饮料。 5.数字型标志

出示“1997年香港回归”“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专用标志 6.综合型标志

出示“中国铁路”标志

问:你能从标志的图形中想到什么?能看出什么汉字?

联想火车机车车头与铁轨,以多意形态同时传达了汉字“工人”,内涵丰富,形态简洁。虽然创作于50年代,用当时的艺术标准衡量,已属佳作。即使在今天,依然是一件具现代设计意识,不可多得的典范性作品。

归纳: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认识了标志的类别,但怎样区分设计的优劣,这需要有一种评判的标准,了解这些标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设计标志。 5.指导学生分析标志设计的构思过程

标志的构思与创意。 结合课件欣赏中外优秀标志作品的构思与创意。如奥运会标志、北京奥申委会徽、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等。

2012伦敦奥运会的会徽 上海世博会 西安园艺博览会 标志配色 五.作业安排

今天我们学习了标志的类别、艺术特征和标志的表现手法,看了这么多的标志,大家想不想也成为一名设计师

1、设计一个自己班级的标志,有一定的象征性意义。

2、设计一个适之中学校运动会的标志,体现运动会精神的标志。 展示课件,布置作业

学生分组设计标志,教师做指导。 (师生互动) 作业讲评: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老师给以肯定。

课堂小结:

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标志已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而且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社会功能。在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设计,比如包装设计、雕塑设计、海报设计、家具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等等,观察生活,你会发现更多的设计艺术,走进艺术,你会发现生活会更美好,希望大家都能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七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 教学计划

一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7)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色彩的魅力》。下面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色彩的魅力》是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前面的课程,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应侧重于让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

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确立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学情分析如下:

本课是初中七年级美术课程,初中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色彩知识和造型表现能力,但是平时缺少观察和注意,对色彩的认知还比较粗糙和简单。针对这一情况,本节课我注重启发学生对色彩的美的感受。对本节课的作业做简单的安排,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做分层次的布置,使每个学生都能愉快与自信的学习本课。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中七年级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色彩的三原色、三要素、对比色、同类色等基本色彩知识,了解色彩的本质、色彩的象征以及色彩的情感特征;并运用色彩的情感特征进行大胆表现、自由创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运用色彩进行创作的意识,进而抒发个性的情感和思想。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运用色彩美化生活的美好态度。

教学的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色彩,并适当的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四、教法学法

考虑到初中七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一些大自然的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借用几张大自然的美景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来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色彩魅力,引发学生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与激情。

2、讲授新课:

活动一

首先让学生们了解一下所要学习的课程大致内容,用几组图片让学生们感受联想生活中的色彩,让学生对色彩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初步了解色调和对比色。

然后请学生参加活动,,请学生欣赏凡高的《白色的果园》,让他们思考作品是如何用色彩来表达自然,赏析美术之美和主观情感的。用简单的图片让学生们了解到三原色的基本概念。提问一些学生最喜欢的颜色来告诉他们色彩的冷暖与情感的关系、,使学生了解色彩的三要素:色相、纯度、亮度,还有色彩中的对比色、类似色。教会学生根据人们的心理和视觉判断色彩的冷暖,分别为暖色系、冷色系、中性色系。

通过两张简单的色块对比图片,使学生们感受到色彩的前进感和后退感,从而使学生了解膨胀色和收缩色,色彩的味觉感、色彩的音乐感、色彩的搭配和春夏秋冬不同的色彩感受。

活动二

用四张色彩图片,让学生在春夏秋冬四幅图中找出:互为类似色的两幅图;互为对比色调的两幅图;互为冷色调、暖色调的两幅图。分别用图片让学生感受色彩的和谐、对比。

3、布置作业。

针对初中七年级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运用不同的色彩,通过组合,分别表达欢快和沉静的感觉。

选几张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从中更加深入认识到色彩的魅力,巩固今天所学的课本知识。

4、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艺术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5说课反思:

这节课的学习,我不仅教给学生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通过这节课,既提升了学生们对美的感知,也提升了学生们的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以多媒体教学系统为载体,适当的结合黑板板书,从而起到引导提纲的作用。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初中七年级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8)

教材分析:

人美版美术教科书第十六册以《敦煌莫高窟》为教学的出发点,并联系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作品的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艺术放在特定的文化和历史情境中,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敦煌艺术所处的地理位置,初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

2、能力目标: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能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及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和艺术价值。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认识敦煌艺术中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兴致和爱国热忱。

教学难点:

感悟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

教学手段采用:

1、倡导“表现性学习”,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容量,加强课堂的直观性与趣味性。

3、采用欣赏优秀作品与德育渗透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来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1、组织教学,诱导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中国的四大石窟艺术。

2、学生回答后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对石窟中彩塑和壁画作品有一个初步的直观感受。

教师提问:你看了以上作品后谈谈你对它们初步感受(考查直观感悟的能力)、欣赏、评述。

学生回答:纷纷对彩塑的外在形象谈看法。如身姿显得较丰腴。耳垂都较大,神色都较慈祥等,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比较流畅。

3、幻灯出示课题——敦煌莫高窟

二、新授

1、学生自主探究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发展过程和艺术特色。

(通过学生自主的整理归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悟佛教与石窟艺术的关系,以及石窟艺术的时代背景及发展过程。)

此环节学生掌握敦煌莫高窟如下知识信息:

A、地理位置:敦煌在今甘肃省西北角,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南北长1680米,高50米。

B、发展过程:始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引入乐傅和尚的故事),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C、艺术特色: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与准备材料,进行探讨交流和总结。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验证学生们的探究结果。

2、分析讨论:敦煌艺术中建筑、壁画、雕塑的整体特点,升华对传统艺术的情感。(师生互动完成)

建筑: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

壁画: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瑰丽华艳,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雕塑: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高深,而且与壁画相融相衬,相得益彰。

学生活动:结合课前预习,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敦煌艺术特点,谈出自己认识和感受。

教师活动:结合学生的谈话,进行补充讲解。同时渗透和强化我国优秀美术传统的历史渊源和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结合欣赏归纳几个重要时期的主要艺术特色,理解敦煌艺术,全面认识和学习石窟艺术。(强化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作品的热爱,深化爱国思想。)

教师活动:用幻灯片出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类敦煌艺术形式(以壁画、雕塑为主),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尝试归纳其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讨论、探究不同时期敦煌艺术的特色。

a、北朝时期:共有36个,窟形主要是禅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塑像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

b、隋唐时期(重点探究分析):现存洞窟有300多个。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丽丰肥,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群像组合多为七尊或者九尊,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内容主要有佛像、经变、佛教史迹、佛教故事和供养人等。

c、五代和宋:这一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

d、西夏和元代: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

教师活动:结合以上内容对学生讨论进行点评和补充。

学生活动:分组探究,交流成果。

4、敦煌艺术中彩塑艺术及壁画艺术的赏析。

(丰富学生认识,进一步加强对美术传统的艺术特色的理解。结合讲解有关故事,创设互动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九色鹿” “尸毗王”、“经变”、“本身”“佛传”故事。)

教师可通过课堂调查的形式引导个别学生给大家将与之相关的故事,但要注意把握时间。

教师在讲述中要注意选择造型生动、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作品,使学生易于接受,且易于比较,避免面面具到。

教师活动:幻灯展示典型图片,讲解升华。答惑。

学生活动:讲自己知道的相关故事或聆听他人讲故事,并把自己不懂得或者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分享。

5、藏经阁的发现和失窃历程。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教师活动:幻灯展示以上内容,引导学生列举与之相似的例子,同时进行德育渗透:爱国爱传统。

学生活动:例举、谈感受,并谈一谈自己今后应该怎样做。

三、教师小结:敦煌莫高窟是我国古代美术的重要宝藏之一,也是世界佛教的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在1987年12月,甘肃敦煌莫高窟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相信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将会一直闪烁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仅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还要珍爱和学习我国传统艺术,并立志保护和发扬我国传统艺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刻苦学习,为振兴我们伟大祖国而努力奋斗。

课外拓展:

1、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在课外搜集有关敦煌艺术的图片、视频、资料和相关事件等,并将你的收获和感受与大家分享。

2、对有关敦煌莫高窟中文物的流失状况做一调查,并以总结或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

教学反思:

本课知识容量大,学生对内容也比较陌生,因此,学生的课前准备相当重要,特别是资料的收集,应在课前做适当指导和安排。

上课过程中必须要突出内容的典型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等特点,结合学生的探究过程,把敦煌艺术放在特定的文化和历史情境中,渗透德育,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升华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这样以来,看似轻松活泼的双边活动,却比任何一种说教更为深刻,更教育人!其德育教育的效果实在令人震惊。

另外,在课堂双边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也应尽可能的深化学生的探究过程,采取分组、竞答、整合思路等多种形式,课堂效率也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9)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自然界里的花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写意花卉》这一课将教会学生抓住花朵的不同特征,发挥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方法,用笔墨干湿、墨色浓淡描绘出花的美丽,表达出自己的审美情趣。因此,我从花卉入手,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笔墨技法,同时借助中国写意画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

美术新课标明确指出:美术教育以审美为核心,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通过让学生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见所想,发展学生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出不同的思想与情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的理念以及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写意花卉的基础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写意花卉的基本技法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写意花卉作品的感悟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准备学习材料和学具,通过欣赏、观摩、讨论、练习等方法积极参与写意花卉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喜爱之情,引发对高雅艺术的关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写意花卉的基本笔墨技法。难点是对传统笔墨及生宣纸性能的熟悉和掌握。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我准备采用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学法指导和渗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看、多想、多讨论、多实践,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写意花卉的理解,使学生能更准确地表现出写意花卉的特征。

2、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方法很重要。根据教材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看、听、说、画”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写意花卉的技法,通过展示、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得出结论,完成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完成绘画习作。

三、说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实物花卉、毛毡、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调色盘、生宣纸。

四、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教学: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诗画结合、探究新知;

(3)材料探索、创新实践。

(4)情感升华、课后延伸。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3分钟左右)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课前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课件,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各种花的美态。我将用现场手绘书画作品――牡丹图。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就此展开探究学习。

第二环节――诗画结合、探究新知。(7分钟左右)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因此,我将准备好鲜花实物,引领学生观察,结合诗画作品欣赏,引出画中花卉的内涵,品味花的特点。通过实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表现。

第三环节:材料探索、创新实践。(25分钟左右)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因此,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我以“视觉”为基础,“情感”为主线,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看、多想、”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初步感知中国画的意境美。

我将出示范画,学生欣赏后,我问学生写意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绘制的?通过小组讨论后宣布答案:这张作品是老师亲手画的,这是中国画中的写意花卉。是用中国特有的毛笔、国画颜料和生宣纸绘制的。然后结合名家作品欣赏,引发学生好奇心与积极性。通过小组协作,尝试绘画。我通过巡视,适时鼓励学生大胆作画,细心收拾。

第四环节:情感升华、课后延伸。(5分钟左右)

我国花鸟画家齐白石曾经说过,“太像则媚俗,不像则欺世。写意花卉,重在像与不像之间”因此,我将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欣赏作品的独特感悟,简短介绍我国花鸟画家清代吴昌硕,现代画家许麟庐的生平简介及其花卉作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引出情感升华――爱生活、爱艺术、爱祖国。最后,通过自评和互评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激发绘画热情。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充分考虑到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等因素,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来加强学生对写意花卉的理解和创新。在解决重难点时紧密结合写意画的独特性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以此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