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教案课件 > 导航

七年级美术教案

发表时间:2024-08-31

七年级美术教案(集锦4篇)。

经过细致的排版编辑为您排列了“七年级美术教案”,如果您想要详细了解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请关注我们的网站。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案是教学质量控制和保障的重要手段。

七年级美术教案(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我叫赵顺玉,是南泉道平初中的一名普通美术教师,我的说课题目是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大自然的色彩》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我今天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评价与拓展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大自然的色彩》的学习,既可以对前一节课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又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大自然的色彩》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此外,色彩是人类的视觉对象之一,是由不同的光波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产生的。生活在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里,当眼睛看到色彩的同时,会自觉地把色彩和自己以前看到过、接触过的有相似色彩特征的事物在头脑中“挂钩”,形象地联系起来,而这种联想又因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情感经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个性化差异。正是这种联想,使色彩具有了强烈的影响力,左右着人们的心理、情绪。艺术家也正是运用了这种影响力,来创作美术作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色彩联想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美术作品和创作美术作品,是培养学生美术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课就是要学生对丰富的色彩展开自由的联想,运用美术的手法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想象,了解色彩的表达规律。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前面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造型与表现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采用学生(小组)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2)过程与方法:活动——欣赏——学习——动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主动感觉和热

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的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教学难点:使学生比较准确的把真是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的色彩关系。教具准备:图像素材、多媒体教室

二、说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载体,以本校“四四式”课堂教学为根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不断采用欣赏、启迪、展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发现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在师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领悟课程中人与人之间信息的美好情感的传递,从而感受知识的价值、情感的价值。

2、设计思路:如果面对大自然中漂亮的颜色,直接让学生归纳,并试着说出有哪些颜色组成,他们的思路会狭窄、停滞,感到索然无味,本来斑斓的色彩也会变得暗淡。如何激起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呢?最好是运用色彩。让他们通过对图片的直观感觉,在纸上绘出自己看到的并且喜欢的颜色。提问学生,这些色彩都是怎么来的?思考为什么夜幕降临,色彩就隐匿起来了?导出大自然的色彩。而后用计算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加上语言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练一练”试着画画荷花、橘红色的霜叶等色彩归纳,让学生逐渐体会大自然的魅力。(制作多媒体课件,精美的图片、美妙的音乐,努力营造艺术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色彩的直观性与感受力,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感受。)

3、设计特色:

(1)从色彩在各艺术形式中的运用着手,例如:文学、环境、绘画、电影,体会色彩的用途,引起学生对色彩的兴趣,提高对大自然色彩的概括能力。

(2)在进行色彩概括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每种色彩独特的艺术情感。

(3)投其所好,选用学生爱好的、新奇的艺术形式,不仅激发兴趣,也拓宽其知识面。

三、说学习方法:

1、学生分析:初中学生课业繁重。作为一周一节、没有考试压力的美术课,应充分发挥美术学科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营造浓烈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中学生

分析、理解力进一步加强,又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自己感受到的东西比直接接受的知识要深刻。因此老师要做的工作只是适当的引导,搭建平台,让他们尽情放飞想象的翅膀。他们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初步掌握了一些美术方面的常识,但对于较高深的艺术作品,还是难接受和理解。在选用材料时,应注意运用学生感兴趣、有新奇感的艺术作品,创造适宜的情景,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教学效果。

2、学法指导:《大自然的色彩》是具有归纳应用和审美双重性的一节课,需要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因此本课利用多媒体中大量的图例以及资源,引发学生对于大自然色彩的认识以及对色彩冷暖、明暗的归纳。学生在欣赏、讨

论、展示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既锻炼了其自身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课件演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这几首诗我们很熟悉,诗中美景令人神往,那么自然界中真的有这样的美景么?

2、体验、创作

课件演示:一组图片

日月轮回四季交替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魅力无穷。让我们来分析图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色彩:近、中景秋天树叶的金黄、橘红,夹杂着一些灰紫色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湖边有墨绿色的塔松。再远处依稀可见的淡灰紫色的远景,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

提问:大家感受到这些丰富和美丽的色彩了吗?平时你们注意过身边的景色变化和色彩现象吗?

看看上面两幅例图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

色彩产生的原理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合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因为物体具有吸收和发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彩色。

“练一练”

自选工具简单画出荷花的色彩关系:主要有大面积的绿色和粉色,但绿色右上角深一些,莲蓬稍发黄,下面的花蕊是土黄色的。花瓣尖上粉色稍重,下方浅色调,是指色彩运用的总体倾向。如红色调的晚霞、土黄色调的高原风景等。

(“调子”原是音乐艺术中的一个术语,用来表现一首音乐作品的“音高”,是支配乐曲的音调标准,如D大调、C大调等。绘画借用这个名词,是因为它很方便,可以准确地表示一幅作品的画面综合观感效果、色彩、明暗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综合效果。如冷

调、蓝灰调、金黄色调等。色调常见于生活中且常用于设计和绘画中。)分析教材右页的四幅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进一步深化对色调的理解。

3、课堂练习

在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或作品,任选工具材料,简单画画色彩关系。

用简短评述的形式来描写自己画出的色彩作业,或写出对自然界美好色彩现象的感觉和印象,或是评价一幅绘画、一幅摄影作品。

4、展示作品

鼓励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总结自己的制作方法。自己评价,后师生共评。

5、小结

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色彩感受和表现能力是学习色彩的最好途径。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应充分的去体验它,享受它。(点明学习本课的重要意义,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注意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提高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

五、评价与拓展

课堂中只有实现角色互换ú拍芾近师生距离。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ㄍ瓿勺髌肥且幌钊挝瘛闭庋的错觉。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ㄓ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ㄈ醚生放松心情ù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对学生作业的点评,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创造,针对不足提出恰当的建议。评价应充分肯定。我们学习了大自然的色彩,和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后会接触更多的色彩知识,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色彩这个工具,描绘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用形象的语言、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并体会色彩带来的各种感受。

语言引导,让学生跟随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加上美丽的图片,营造逼真的色彩世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主动感觉和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色彩

一、认识色彩:色彩产生的原理

二、感受色彩:春夏秋冬,谈感受

三、记忆、描绘色彩:冷暖色调

四、作业布置: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七年级美术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学阶段美术学科学习的内容,认识相关的工具材料。

2.通过看看、说说、画画、玩玩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欣赏和学习使用各种相关美术工具材料的能力,大胆尝试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几种基本用法。

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评价的情趣,养成爱护和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为学习美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课的学习内容和工具材料,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评价作品的习惯及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1.展示、交流,激发兴趣。

(1)出示我国彩陶上的绘画杰作或法国史前绘画的拉斯科洞穴壁画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启发谈话:我们小朋友会画画、会做手工吗?能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吗?教师启发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美术作品,简单评述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同时进行简单的评价。让小朋友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初步熟悉美术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欣赏、感受各种作品,了解学习内容和相关材料。

(1)出示各种形式的手工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欣赏更多的手工造型作品,如纸艺、橡皮泥、陶艺、废旧物创意造型等等。教师可进行相关制作演示,让学生认识手工造型作品及相关材料。

(2)展示绘画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进行“连线游戏”等活动,欣赏更多的绘画造型作品, 如纸版画、水粉画、水墨画、线描画和贴纸画等。同时出示相应的绘画制作工具,可结合讲讲有关工具的发明等。

(3)出示学生参加美术活动的图片或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方式,培养学习兴趣。 3.了解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用笔,激发想象。

(1)结合课本和儿童作品,出示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绘画作品,让学生看看,并说说对这两种作品的不同感受。

(2)让学生学习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各种用笔方法,用油画棒、彩色水笔尝试画出不同的点、线、面。

(3)可出示米罗绘画作品,如《太阳与鸟》等,启发学生想象点、线、面可画成什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4.大胆尝试、表现。 让学生尝试彩色水笔和油画棒的用法,画一幅点、线、面组合的绘画作品,并像米罗一样进行想象,同时给画取个题目。

5.展示、评价、交流。

(1)让学生分组张贴自己的绘画作品,布置一块展板进行展览,并让学生互相观摩、学习,养成评价、交流的习惯。

(2)用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怎样正确使用彩色水笔、油画棒。

6.总结、拓展。

(1)出示思考题:你知道本学期美术课学习什么吗?你会使用哪些工具?你喜欢学习什么样的美术内容?

(2)布置下节美术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准备的工具。

七年级美术教案(篇3)

教学难点:能独立地、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解决方法:针对重点, 难点运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大量的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置身于美术作品中的氛围引发学习兴趣。

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

(1)不同画种的效果看出不同的材质具体分析教材中的范图材质的不同。将《父亲》和《秋瑾》对照,同是人物画,他们有何不同?

中国画??纸、墨、笔、砚,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资料图片并讨论,发言。

学生结合手中的资料和教师发的资料自主学习。

通过讨论加深对作品分类的理解。

版画??石版画、木刻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水彩、素描等。

现代工艺??塑料、不锈钢、聚合材料、光导纤维等。

教师给学生传看一些画种的材料实物,增强直观感受。

总评:在美术世界里绘画种类的不同,根本是源与材料的不同。但不论是何种质地的材料都能反映出艺术家的真实的思想感情。

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解艺术材料不是随便选择的。

法国修建凯旋门的原因:由于发生法奥战事,法国势力弱,国王又禁止人民反击在内外压力下,不屈得法国人民到处成立起义队勇敢保卫巴黎两万名志愿军开赴前线与奥国侵略着战斗,马赛人高唱〈马赛进行曲〉挺进。9月22日宣布成立法兰西为“共和国”国王路易十六后被处死。法国雕塑家吕德,在这件雕塑作品中热情歌颂了法兰西人民的革命热情和战斗精神。作品中只有七个人,却给人以浩浩荡荡的千军万马之感。

亨利-摩尔??1898~1986 英国现代雕塑家,矿工的儿子。年轻时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早期作品特征有古拙、沉稳、充满生命力。后期发展出两种技法:一种是在实体中挖出空洞,以显露内在的形体,另一种汇集不同的形体来组成一件作品。在我国举办展览引起轰动。反响强烈。

秦始皇兵马俑:

位于陕西临潼下河村,目前挖掘出三个坑,面积有两万多平米内有兵佣数千件陶佣马佣战车千多件,青铜器万件。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教材分析】“美术学科要给学生奠定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继续学习和发展之基础的美术能力”,“手绘线条图像”是最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切入点,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重视基础,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将会使更多的学生热爱美术,走近美术。同时,它还使学生在充满情意性的学生中,增强自信、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本课是新教材精神和理念改革的一种体现,有别于以往素描等过于专业的美术基础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通过对手绘线条图像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在叙事、说明交流以及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等方面的功能和用途,既重视了学科间的综合,又不失美术学科特征。

1、显性内容和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地去表达物象,并能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隐性内容和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 点】 对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体会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培养、发展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

【难 点】 能迅速、大胆有个性地对物象特征的把握和表达。能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手法,对复杂的物象综合处理,抓住关键,创造性的表达。

【教具准备】 课件,范作,常见产品安装说明图,茶杯等实物。

教师以电影《李双双》中,李双双在门上画图,说明钥匙、孩子寄存处的事例为例,引起学生兴趣,说明手绘线条图像的存在性、实效性和大众性,解除学生思想压力。或创设某一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手绘线条图像的方法解决,并找一学生上台板画,师生评析后,教师说明“作用”,得出“第三语言”的结论,引入新课。

师:总结手绘线条图像“可视性强”,“快速方便”等特点。

师:引导学生观赏教材中和课件中的图例,初步认识手绘线条图像的普遍存在。出示《贺兰山岩画》、“儿童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让一生读教材中的第一段文字,知其伴随人类的成长而发展,且早于文字的产生,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能用到。

应用范围广:示意图、路线图、交流图,教学板画图、地质地貌图、侦察图、布置图、叙事图、说明图、美术专业创作等。

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产品安装说明图、使用说明图等实例,让学生观赏,进一步认识其重要性,加深学习兴趣。

让学生根据个人程度,按“建议”中要求,或自选内容,也可临摹,感受手绘线条图像的乐趣。

展示观赏优秀学生作品,先由学生评价,再由教师总结,指出不足的地方,并即时示范,或与范作对比。

根据“学习建议”要求或以上热身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习有针对性的练习。教师可根据学习的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创设情境,规定时间,并让学生彩用游戏、竞赛等多种手段进行。

选择较典型的作业收交。从表达明确、大胆果断、生动流畅、有创造力、新颖独特等方面进行评析。适时鼓励,少作横向比较。

通过学习本课,使我们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和用途,知其是人类除语言、文字之外的“第三语言”,简便易行,用途十分广泛。

已能用手绘线条图像的形式对事物进行简练的描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及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了基础。

六、布置下节任务,师生问好,下课。

回顾上节所学内容,教师提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描绘,师生评议,教师概括总结,指出不足,并修改指正,说明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虽简单自由,但也是有一定方法可循的。引入新课。

师:随手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暖水瓶,同时展示一个暖水瓶实物,同学生一起观察分析其结构,用几何分解的方法,概括其基本结构,说出组成要件,分析哪是必需有的,哪是可有可无的(如提系),

师:说明,在对物像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找出能表现基本特征的形状,然后再去明确地表达。随即板书表达步骤:

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去讨论。如流水该如何表现?静止的汽车和行弛的汽车应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表现?

师:画“一杯热水”,说明表达的关键是强调“热”这一概念,但线条的形式可是多样的。引导学生赏析教材中范作,明确这一问题。

在表现人的情绪、流水、闪电、光、雨、火等有动感的物象时,要使用有象征意义的线条,运用一些特定的技法去表现。

观赏教材中“尺蠖幼虫的爬行”示意图,并展示有关“过程表达的图片。

师:说明动物的爬行、运动,机器的运转等都有一个周期性循环的过程。路线图、过程图等都有其独特规律,可用指导线、箭头、排列等方法表现,只有认真观察、分析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回看上节教材中《小客厅布置图》等插图,再看本节《少年科技城》和“学生一天的生活”插图。

师:讲述“内容”的表达,是用途最广泛的、综合性的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内容,绘制时应综合、全面考虑。

师:创设情境或布罩练习题目,如描述、记录、说明等。

生:作有针对性的练习,也可根据上述所讲,任意作“特征”、“动感”、“过程”、“内容”等某一专题的表达。

⑴、依据教材中“学习建议”,选其中一题,分组竞赛,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黑板上绘画。

⑵、创设情境,规定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⑶、出一个需多幅完成的题目,学生每组分配一幅内容,最后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画。

各组选派代表作品参加展览,评出优劣,将大家联合完成的作品,按顺序在黑板上展出。教师从学生不同潜质出发,对学生作业做形成性评价,一般不做横向比较。

教师指出,通过学习,基本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与用途,并掌握了一些表达的方法,学会了用简单的手绘线条图像与同学进行简单的交流,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1、 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通过了解人的长相的差别所在,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人的长相,感知自我。并表现出内心到外形特点的我。

教学难点:如何用各种手法表现出特征更突出、深刻的自我。

学生准备:搜集出一些五官比较有特色的人物图像。每人带一面小镜子、图画纸、铅笔、橡皮。

我们每个人的脸都是一张无声的介绍信,传达了我们的面部特征和一些内在信息。

特别处于青春期的你们,更在意自己的脸,因为它代表了自己个性的形象。你能准确的说出自己的特点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长得各不相同呢?板书标题:“认识我们的脸”。

经过同学们的观察与讨论,我们得知,五官以及脸型、发型是区分人与人差别的主要部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些关于“相貌”的知识。(课件展示:发型、脸型、眉、目、鼻、口、耳)

(一)头发是我们头上的一片茂密的森林,它不但反映性别,还表现出人的某些爱好,性格。 讨论总结:长发、短发、直发、卷发、传统发型、新潮发型……,反映出潇洒、直率、古典、时尚等个性。

(二)脸的形状对一个人的长相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脸基本上是卵圆形,但仔细分析又各有特点,找几个脸形有特点的同学分析,如方形脸、圆形脸、瓜子脸。老师可用八个字来概括每个人的脸“田国目用,甲申由风”。请同学们用小镜对照自己的脸形,找出自己更靠近哪一种?

(三) 眉毛是我们脸上的一道天然屏障,脸上浓重的一笔。眉毛又是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观察并讨论。长眉、短眉、浓眉、淡眉、平眉、上挑眉、下垂眉……等

(四)眼睛像是什么呢?眼镜是心灵的窗子,人的丰富的感情世界都靠这扇窗子来展示。看看自己的眼,杏眼、吊眼、垂眼、平眼、细眼、眯眯眼……你是哪一种?

(五)鼻子又像什么呢?——“脸上挺拔的山峰”。看看、摸摸自己的鼻子,它是什么样子? 高鼻、塌鼻、瘦鼻、肥鼻、长鼻、短鼻、勾鼻等等

(六)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自己的唇形,有平嘴、大嘴、小嘴、上厚嘴、下厚嘴……无论那种嘴,老师都希望它的嘴角永远是向上提的,因为这说明我们永远在微笑。微笑的姿态永远是最美的!

(七)我们的头上还有一对永远也不能见面的“双胞胎兄弟”——耳朵,它也有长短、厚薄、大小之分。

以上我们了解了自己的脸,怎样去表现才让人过目不望,印象深刻?先看看冯小刚、陈佩斯、宋丹丹的相片,每看一位都让学生讲出他(她)的五官特征、脸型及发型特征,讲完后再让学生看明星的漫画像,通过漫画像证实学生分析的正确与否。

讨论如何表现人的特征:一、夸张的手法,将特征因素适当加强,例如嘴大是一特点,就适当将画中嘴的尺寸比实际还大。二、用突出的手法,增强特征部分的对比强度和刻画力度,或用削弱非特征部分强度的方法,突出特点,也就是要有主次之分,不处处夸大。比如重点刻画有特点的眼睛,削弱非特征的耳朵。

三、布置作业:

利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脸形、发型特点,并结合自己的性格,从不同角度选一自我感觉最美、最酷的造型,可结合漫画的表现手法,为自己画一张生动的画像。此时教师在教室巡视,帮助一些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并进行造型的辅导。

四、小结:

用展览的形式将学生作品共同分享,体会是否挖掘了内心的情感和突出了自己的外形特征。

通过这一节课的设计,我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能量是巨大的,他们会去主动地联系自己,学习效果便十分明显。教与学真的是需要花一番工夫去研究的,不能把全部的知识都通过教师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

(一)通过本课学习,发掘学生思想深处蕴藏的个性思维方式和艺术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整合手段,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主动参与、抒发情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美术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削弱既往由于基础、能力等因素形成的差异,主张学生彰显个性,以突出自我、易于表现、快乐无限为过程体验,感受艺术魅力。

(一)教学重点在于教师要有较高水准的示范、启发和点拨,造就学生创意思维如泉涌,只要是学生想到的内容都可以是创作之源。另外,合理地、恰如其分地选择和搭配素材,也是获得意想不到效果的关键。不过,这个过程是要循序渐进,要避免学生急于求成的焦躁心态。

(二)教学难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前素材的收集,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照片和插图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是计算机操作技法的传授,教师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最基本、最实用且效果明显的图像处理方法。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学生课前准备创作用图像素材,录入软盘。教师也可用扫描仪、数码相机集中采集,并图像文件输入硬盘下为教学而专门建立的子目录。

(二)教学器材准备学生创作用电脑,是装备有局域网的网络教室,学生能够相互访问,也可登陆教师提供的资源站点,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讨论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可使用《超越现实、实现自我》教学课件进行示范讲解。课前要按照操作提示进行安装和调试。(分辨率为800×600dpi)

教学流程图(在尚不完全具备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学校,下列图形可按步骤排列为板书设计,并依次标注序号。)

(一)美术教材13册中第6节《未来的我》一直是学生特别关注的热点。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这节课也融合了两个学科的教学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提携,这就奠定了很好学习基础和条件。建议将课业标题提升为《超越现实、实现自我》,打破教材中仅限于“理想”范畴的局限,只要是学生良好的愿望,都可以参与课堂实践,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更贴切,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在教学设计中,首要任务是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课件是本课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带给学生是直观、生动、形象和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我们将课件大致划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魂牵梦绕”、“惊奇感受”、“意想不到”和“原来如此”。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进教学环节之中,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由于课件中引用学生熟知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化娱乐的相关内容,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更在课件中出现了童话世界、科幻探索、璀璨明星(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甚至是学生意想不到自己的形象也出现在“梦境”当中,自然是兴趣盎然。

设问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美丽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课件演示:你梦想着有一天学业有成,头顶博士帽、手持毕业证书站在同学们面前;你曾在梦中穿上威武的军装,庄重地敬上一个军礼;或许你想驾驶属于自己的豪华跑车周游世界;或许你想成为足球明星哪怕是和明星在一起合影留念,也会满足你深藏心底的愿望;或许你想和“哈里·波特”一起步入美丽而神秘的童话世界;也可能穿上宇航服遨游太空,成为中国第一太空人才是你真正的梦想……

(三)学生的兴趣产生之后,就会迫不及待地要求去尝试实践活动,这时是教师启发引导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时机。学生为“实现自我”就会认真地听讲识记,渴望尽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落实和创新部分。但前提是要克服计算机操作实际水平和想象力发挥的局限,为此,将学生划分为实践组,可以互相学习、讨论。以组为单位发挥群体优势,发挥一部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熟练的电脑操作技巧,带动其他学生共同完成艺术创作。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情景,进行创意(设计方案)并寻找合适素材,以美术创作的形式回答上面的问题,注意,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不能把制作技巧作为的评价标准,应尊重和保护学生个性发挥,创作手段不要过分强调一致,使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完成作业。然后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鼓励一些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在没有电脑创作的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教学。教师讲解、创作方法和学生作业安排略有变化,评价标准以衡量学生创意水平为主。(由教师灵活掌握)

实践的主要手段或说是创作途径,是将学生自己的头像进行选择剪切,然后粘贴入已经过处理的主画面中,可自由组合、拼接。从最后作品效果说,构思巧妙、“天衣无缝”是最完美的作业。在教学评价中,我们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评价标准,把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能力和探究性学习作为评价的依据。评价的目的旨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多级式评价标准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效果总体是令人满意的,学生的学习美术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一部分学生作业成为教学范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教学课件中尚存缺陷,如在“魂牵梦绕”中,为学生展示的画面需要不断打开/关闭窗口,容易造成学生认知体验和思维过程的中断,也耽误教学时间。为此,在改版课件中“多彩梦幻”是以电影逐帧放映的方式呈现的,既缩短了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部分教学设计内容由于不符合学生的情趣,如学生关注的明星是新鲜而短暂的,他们的形象和观念是不断受到新鲜事物冲击的,如果我们没有与学生的新观念、新思维同步,这节课就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从理论角度讲,就是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还要提供给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

七年级美术教案(篇4)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品内涵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

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三、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学生:教材,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如各类艺术作品(实物、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部分学生亦可准备语言表演或肢体表演的节目。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生活“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

②《虾》的艺术处理: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③《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最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①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③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④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⑤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4、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图例:油画《父亲》(罗中立)、油画《泉》(俄)(普拉斯托夫)

表现性: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图例:油画《开花的苹果树》《灰色的树》《红树》(荷兰)(蒙得里安)、中国画《松魂》(吴冠中)

(四)其他艺术作品赏析。学生展示和分析生活中能反映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实例。

提示1:实例可以是美术作品,也可以是音乐、舞蹈、戏曲、影视作品,还可以是文学作品。

提示2:学生展示时,可出示实物,也可出示图片资料、音像资料,还可进行语言或肢体上的表演

”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毛泽东

2、师生共同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同时课件映示”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图“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六)结束语: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到生活中去发现美,用我们的心去体验美,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美,然后---起享受美吧!

(1)、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对立体物象的表达方法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特别是透视的表达方法。

(2)、通过学生练习进一步讨论,使学生对透视的表达方法(成角)能做到基本掌握。

(1)、成角透视中的视点确定。

(2)、准确的描绘透视图中物象的结构。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美丽动人的景色,富于生活气息的农家小院、层层叠叠的城市建筑、绿荫与鲜花簇拥的街道、峰峦起伏的风景等等,我们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表现生活中的动人的景色呢?下面就请有勇气的同学大胆的来抽取表现的题目,根据给出的元素把物象的空间关系表现好。

(同学们想出了很多表现物象空间的方法,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物象空间?)

(二)、欣赏分析,掌握新知:

1.物象空间概念:指包含有具体事物形象的三维立体空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

例如:我们上课的教室就被称作室内空间;游戏、运动的草坪和操场通常又被称作室外空间。

2.运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出的物象空间显得清晰、简洁、美观,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f215.com延伸阅读

七年级美术教案精选


根据您的需求,中学范文网的编辑为您搜集了一些内容:七年级美术教案,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只有教案课件老师写越充分,课堂氛围当然也会更好。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

(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教学难点:

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捣练图》相关的信息资料。(可制成读书卡片)

二、播放影视剧《大明宫词》片段,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对唐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有个直观印象。

导入《捣练图》。

三、尝试以制作简单网页的形式学习《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

以网页设计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一)版块设计:

学生在掌握一定制作网页方法和要求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网页版块组成。教师给予适当指导。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确定。

版块一:仕女画(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二:宋徽宗赵佶(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三:唐女性形象(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四:画家小传(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五:思考与讨论

(二)围绕《捣练图》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实网页版块。

1、分组讨论以上前四个版块。通过汇总已备学习资料,查阅书籍,上网等形式,将和本专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归并,经讨论一致同意后整理成文,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

2、重点分析第五版块,确定研究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确定“思考与讨论”版块的内容。学生思考、讨论、分析、解决,总结。

(1)从美术的角度(《捣练图》传达的直接信息)

内容分析;构图样式;绘画技法;色彩;细节描写;艺术风格等

(2)从历史的角度(《捣练图》传达的间接信息)

主要通过画中唐代妇女经济;

文化;政治;民族关系:地理角度(信息综合)

《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收集西方古代人物画资料。

四、学习结果检测、呈示。

1、随堂检测

由教师出题或学生出题,学生抢答,检验学习结果。(题目如下:)

作者及年代;《捣练图》属于什么画种;

采用什么构图样式;采用哪些绘画技法;

色彩特点;作品风格等

2、版块评比。

将网页上传到校网站或因特网,对各小组设计制作的版面进行评比,设以下几个奖项:组织奖、创意奖和技术奖,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3、撰写感受或美术论文。

将学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结论及制作网页的经过等记叙下来

将研究性学习的结果或对其中较感兴趣的一点撰写成美术论文。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浮雕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工具,掌握磨、刻、铲、雕等基本技能。

2、学会用草图表达创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讲解演示基本技法,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操作技法,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操作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技法。

难点:教给学生雕的技法,在石膏上如何表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石膏板、砂纸、木刻刀、牙刷。

三、技法介绍及尝试:

1、教师讲解演示基本技法,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操作技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操作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技法。

2、落实“铲”这一教学难点,刀口要放平,逐层铲去背景,用力平稳,深浅均匀,不要停留在局部,以防背景产生高低不平的现象。

3、操作时注意安全,刻下的石膏粉倒在垫底的废纸里,不要用嘴吹,以防飞入眼睛

3、知识要点:

1、图案设计稿子(动物浮雕)要点:用明暗把图形的层次关系表现出来,低点画暗、高点留白,这样有助于我们在刻制浮雕前对哪些地方应去掉做到心中有数。设计时应尽量避免透视和形象的重量,以便最后制作出完整的形象。

2、刻制步骤:起形---开荒---立位---粗刻---细刻---调整与修饰

3、学生练习:

本节课完成任务:起形---开荒---立位

4、教师巡视辅导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3

生动的小泥人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 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4

 一、教学目的: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

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品内涵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

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

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

牛头:德国法西斯

马;西班牙无辜百姓

课后反思: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石膏板浮雕的制作的工具和材料。

2.掌握石膏板浮雕的制作步骤,学习相关的制作方法与技巧。

3.利用石膏板浮雕的方法表达思想情感,体会浮雕独特的形式美感。

重点:会用泥浮雕的方法造型。

难点:如何掌握雕塑泥的性能,熟练地使用工具。

二、导入:

我先向学生展示一件自己亲手制作的泥浮雕头像(我自己的形象),问学生:“大家能认出这件浮雕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吗?”学生马上会很有兴趣,并且很快看出这个人物形象就是我;紧接着我再出示一张我的自画像(速写),告诉他们:“老师是根据自己的自画像制作的泥浮雕。”,这样引入本课的课题--泥浮雕的制作,以及本课的主要内容:为自己的同学或家长做一幅浮雕头像。

第二课时新授:

首先,我让学生简单说一说对泥塑的了解,再带领他们一起认识泥浮雕的工具和材料。

其次,我引导学生了解泥浮雕的制作过程,掌握制作的方法,学习相关技巧;为学生播放教学录像,展示我课前制作泥浮雕头像过程的三个片段:

1.处理雕塑泥

2.确定大关系(人物形象、高低层次)

3.塑造细节,调整整体

再次,我打算着重指导学生结合从前学过的知识,并根据“泥”这种特殊的材料和性能,灵活运用工具,充分体验泥浮雕的制作过程,逐渐掌握制作方法与技巧,在实践中获得感受,加深对浮雕艺术的理解。

最后,我组织学生针对课堂作业进行自评与互评。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美术家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结果,它作用于社会。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二、教学思路: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是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之作。学生都称赞这幅画画的好,但好在哪里,画面的艺术处理如何高于生活的,只要将"生活中的原型"与作品加以对照,再运用提供的相关艺术处理技巧的资料加以分析,学生就可以领会。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五、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教材,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如各类艺术作品(实物、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部分学生亦可准备语言表演或肢体表演的节目。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导入。

1、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

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生活"

(三)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①映示国画作品《虾》(教材P4)

齐白石是我国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

②《虾》的艺术处理:

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③《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家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2、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①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②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教材P4)

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③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④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⑤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在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__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3、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美

凡高的油画作品的色彩美

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美

4、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

图例:油画《父亲》(罗中立)、油画《泉》(俄)(普拉斯托夫)

表现性: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图例:油画《开花的苹果树》《灰色的树》《红树》(荷兰)(蒙得里安)、中国画《松魂》(吴冠中)

(四)其他艺术作品赏析。学生展示和分析生活中能反映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实例。

提示1:实例可以是美术作品,也可以是音乐、舞蹈、戏曲、影视作品,还可以是文学作品。

提示2:学生展示时,可出示实物,也可出示图片资料、音像资料,还可进行语言或肢体上的表演

(五)课堂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1、结合课件讲述名家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论述

"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毛泽东

2、师生共同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同时课件映示"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图"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3、映示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六)结束语: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到生活中去发现美,用我们的心去体验美,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美,然后---起享受美吧!

(七)课后拓展

一、写一篇相关主题的小评论

二、出一期相关主题的墙报

三、开一个相关主题的班会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7

11课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教学目标

了解如何策划校园活动。

了解怎样结合校园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活动所涉及的部门与学科。

跨学科全面的思考与设计创作出好的策划。

教学重点

如何应用美术的形式把校园生活中设计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找准美术表现形式与活动策划的结合点培养综合解决问题和整体艺术策划的能力。

教学准备

纸板、聚苯黏合剂、束扎用铁丝、绳子、水彩、水粉颜色、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年,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很多活动,如艺术节、绘画展、科技周等等。它们是一次欢乐的盛会,展示自己的舞台。如果让我们班来策划一次活动,我们有这个信心和能力吗?板书课题: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二、新授

在课前我们已经以艺术节为例,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艺术节的策划知识,你是通过哪种途径了解的?生答:专业书、网上的信息、报纸、杂志、访谈。现在我们以组为单位共同献计献策,以出示题板的方式回答问题,比比谁的方案秀:

(一)艺术节策划方案将涉及哪些的环节?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题板,看哪一组同学想

到的详细:(活动时间、地点、目的、各种宣传和准备、内容安排、活动进程、部门分工、费用预算、负责组织人员等等)

(二)艺术节的内容有哪些?开幕式、集体表演、歌舞晚会、朗诵会、猜谜大赛、绘画比赛、演讲天地、游戏比赛、图书大餐、颁奖晚会……

(三)这么多的活动,应该有哪方面的准备?同学们出示:场地的租用、人员的安排、

舞台的设计、服装、道具、器材、宣传品、美术材料、奖品等等。

(四)要与哪些部门进行沟通?学校后勤部、器材室、团委、歌舞团、演出公司、美术公司、赞助单位等。策划活动的确是一个即复杂又综合的过程。

(五)哪些内容可以借助美术这种视觉形式来传达?学生讨论:策划图、策划方案、舞台布置、宣传品:如海报、吉祥物、会标、纪念册、请柬、节目单、面具、签到册、标语等等。老师总结:看来,美术的作用可真不少,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好的艺术设计将使主题更加一目了然,获得更隆重、成功的效果。

(六)以上我们把校园活动涉及的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研究,我们如何用美术的形式表达策划的内容?

用大屏幕显示策划图的绘制方法、流程图、路线图、鸟瞰图、卡通图、图表加说明的几种方法,并加以解释说明各自的特点。

如流程图主要显示机构设置或表达活动流程;路线图主要显示各地点的顺序;鸟瞰图是俯视的直观效果;图表加说明更使策划图文并茂,清楚明了。

值得注意的如何使各图统一和谐:可利用几个明度相近的色块作背景或用线条、文字或图标分割或组织成组。做到有主有次,多而不乱。

三、作业

以组为单位,用所学的美术知识为学校设计一个方案,可用手绘或电脑等方法。评选标准:紧扣主题;设计整体、新颖、多样;色彩和谐;图文并茂。

四、总结

各组展示作品,集体评价,按标准选出秀的方案。

老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策划活动及策划的环节,通过集体的力量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使我们对美术与生活有了更全新、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多运用美术的方式表达思想,创造生活。

五、评价

这是一节与同学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索学习,是同学们主动把美术学习变成文化实践的过程。老师要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把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跨学科学习,理解共通的原理,发展综合实践的能力。

12课面具设计制作

教学目标:

1、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3、了解现代面具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表、面具光盘。

(2)面具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

(3)学生制作面具的海绵纸,胶水等。

(4)学生表演节目用的道具和音乐。

三、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究第二课时学习与制作第三课时展示、体验、交流。分组合作,讨论节目,分配角色。搜集面具资料(图片、实物、文字资料等)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面具文化的了解。欣赏中外面具作品。学习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设计有创意的面具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节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面具及节目的设计。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位要演节目及角色,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讲解面具知识,面具的历史、面具的制作方法。重点讲面具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指导学生设计出有个性、有创意的面具。正确引导学生评价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第一课时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索

1、影片欣赏:播放童话剧《马兰花》录像资料

2、教师总结:看了录像中戴面具表演的节目。我们也要开一场联欢会。要以小组的形式每个同学戴上面具,表演你喜欢的节目。

3、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a、你和谁一组?b、表演什么节目?c、我演谁?d、角色的性格是什么样的?e、你如何给角色设计面具?

4、请你用形象或语言描绘出你所演角色的特征。

5、请同学查阅有关面具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等。(通过书籍、网络、电影、录像等)

(二)第二课时:面具知识的讲解与面具设计与制作

1、面具知识的介绍

引导学生把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交流内容应包括:(1)古代面具的由来、意义、功能。

(2)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面具的造型特点及风格。

(3)面具的材料及色彩特点。

(4)现在面具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具的功能已不再是祭祀,驱鬼怪,除病魔。

提问:现在社会中面具都运用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家居装饰、表演道具、狂欢节、物品的设计等。现代面具是人们除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不可缺少的装饰。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现代面具图片,加深对现代面具的了解。

2、教师讲解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步骤。

3、学生制作面具

在教师介绍面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展开设计与制作。

学生思考:(1)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运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3)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

要求:面具造型色彩夸张独特,符合节目的角色。

(三)第三课时展示、体验、交流

根据上节课制作好的面具向全班同学展示、体验、交流。

1、分别以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本组设计好的节目。同时,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为了使节目更生动,可以考虑音乐、旁白、服装、道具等。

2、发给每人一张评价表。每组表演完节目后,给以评价。

3、全班同学的面具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同学评价。(从面具及表演两方面评价)

教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

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

4、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5、教师总结评价

附:

评价表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

面具造型30分

色彩30分

节目创意20分

表演20分

五、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由于学生知识、能力不同,在设计面具和表演节目上,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节目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所思所想,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真情流露。

13课设计吉祥物

设计吉祥物(教案)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8

一、由欣赏有关吉祥物的资料导入本课

1、出示课件(与学生一起欣赏)

2、提出问题(什么是吉祥物)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谈谈你对吉祥物的理解?

生:自由回答

师:刚才你们所都说是你们个人的看法,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看一下课本上是怎样定义吉祥物的?呆会儿,我找个同学归纳一下。

(生看课本)

师:看完了吗?哪一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下?

(生总结完毕)

师总结:吉祥物是人们为组织主题活动而设计的标志性的形象,象征欢乐吉祥、内含成功企盼的愿望。

二、研讨吉祥物的造型特点

师:同学们课下对本课的学习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好多同学都把自己搜集到的吉祥物的资料带到了课堂。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希望同学们能够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吉祥物之所以会成为吉祥物,它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现在同学们就根据你手中的吉祥物以及大屏幕上老师搜集的吉祥物,分组讨论一下,四人一组,现在开始。

(生讨论)

师:每组选出代表,说出你们讨论的结果,大家踊跃发言!

师总结:(课件显示)形象可爱、夸张、活泼、幽默、憨厚

色彩对比:对比鲜明、色彩亮丽

三、吉祥物的设计思路

师:设计吉祥物首先要有一个主题,你是为哪种活动而设计的,比如我们的主题班会、爱鸟日、校运动会、艺术节等。

师出示课件吉祥物的设计思路

师:主题确定后,就是原形的选择,比如爱鸟日,同学会选择什么样的形象呢?

(生自由回答,各种鸟的形象都有)

师:不管同学们选择什么鸟的形象,都有你们的理由,那么,为了使这个形象更加突出,更有趣味,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大胆的拟人的夸张变形,同学们可以借鉴一些的吉祥物的设计。

(师举例,课件显示)

师:关于吉祥物色彩的设计,老师要求你们做到大胆、鲜亮、明快、有特点。以上就是吉祥物的设计思路。那么下面,就充分发挥你们的想像力,尽情展示你们的才艺吧。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9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观察、比较和练习相结合。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1.线徒刑的素描作品数幅,明暗素描作品数幅;2.立方体和圆柱体框架模型一个;

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第一课时

(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2) 。

(3) 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4) 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5) 讲授新课

1. 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

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2) 勾画形体的边界。

(3) 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4) 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 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6) 抒写人的情趣,(7) 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1、 立方体与圆柱体

(1) 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圆柱体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360。而构成。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杨(如硬钱币叠成一圆柱体)

教材P14上图,立方体与圆柱体结合图形是说明立方体内可以产生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立方体内的构成是以一个正方体的二分之一边为轴,以立方体一个面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306而成。圆柱体的立体感可通过顶底面的透视圆面体现。

(6) 作业要求

1、 临摹P14立方体和圆柱体范画。

2、 用3B、和6B铅笔作画,3、 要求表现物象透视准确,4、 结构清晰。

(7) 课堂小结:

选出一部分作业讲评,指出优缺点,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第二课时

(1) 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1、立方体的切挖模型;2、用泡沫塑料做两个相等的长方体模型,把它们拼在一起是一个立方体;3、大幅基本形体切挖挂图;4、能进行切挖的软性固体材料。

学具:萝卜、柑桔、苹果、肥皂、泥巴等软性材料;2、小刀、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2) 组织教学:

(3) 复习旧课,

(4) 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立方体及圆柱体的构成,那么把这些基本形体进行切挖后,会是怎能样一种结构变化呢

(5) 讲授新课

板书:基本形体的切挖:

1、 立方体的切2、 割与组合:

课本P14下图说明从立方体中间切开成为两个长方体,然后将这两个长方体可以拼叠成各种造型(用二个长方体拼叠演示)

切去立方体的八分之一,首先找出立方体三个相邻的面的面中心点,并把每个面分成四等分。然后将三个相邻的四分之一等分垂直切去。

用泡沫块做一个立方体,切去八分之一,被切去部分仍可嵌入原处,以便演示,并用红色在立方体相邻的三个面上画出垂直水平线,切去后的截面用三种色区别,(自制模型进行演示)

2.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

用较规范的萝卜、桔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到物,在课堂进行切挖示范,揭示圆信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并挂出以线徒刑的切挖结构图。

(6) 作业要求

作业一:临摹P/15四种基本形体切挖图。

作业二:可任选一种基本形体作切挖练习,如立方体可用肥皂块、泡沫块等;圆柱体可用萝卜等;球体可用柑桔、苹果等。将切挖后的伤口放在课桌上进行写生。

要求运用虚实、轻重不同的线条描绘声绘出对象的内部与外观铁组合关系。

课堂小结

对切挖练习及以线造型写生较好的作业进行表扬,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布置下堂课的准备工作。

第三课时

(1) 教具和学具准备 :

教具:大幅《口杯与肥皂盒》步骤然图范画一张。口杯与肥皂盒三组静物。

学具:4B或6B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2)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

(3) 复习旧课,

(4) 导入新课:

通过前二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两点认识:

(1) 物体的外观形态特点,(2) 都取决于它的构造特点。

(2)任何物体的外形都是由不同的面构成,面归纳起来有三种形式:即有方向不同的面(包括正、侧、水平、垂直、倾叙的面等),有性质不同的面貌一新(包括平面、曲面等),有大小不同的面,这些面按照物体的结构形式、组织、联结起来,构成物体的外部形态。

物体的外观形态只有借助于光的作用才能显示出来,然而,线造型的素描特点不是借助光的作用所产生的明暗形态来刻画物体的结构体积,而是用结构线来表现物体的内部与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所以,了解物象形态的构造形态的构造特点和外部形态的面的性质,是画好线造型素描的关键。

(7) 讲授新课

板书:口杯与肥皂盒

线造型的素描步骤(结合课本P16“口杯与肥皂盒“进行讲解):

(1)面对写生的物体,采用剔除或减弱明暗光影的方法,从整体出发,观察和找准物体的基本形,用线和点标出,并注意画面构图。

(2)用辅助线画出物体的大体轮廓,形体结构,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位置。

(3)用线准确地刻画出物体的内外部结构关系、透视关系、体积感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关系。

(4)调整修改,使画面效果完整。

3、 透视法则的运用(结合范画讲解)

平等透视法则,成角透视法则和圆形透视法则应结合步骤图渗透讲解,不宜过多涉及透视知识。

5、 作业要求

要课作业可安排写生“口标与肥皂盒“,也可临摹课本16的范画。用软芯铅笔作画(4B或6B),作业要求轮廓比例基本准确,构图适当,透视准确,并能初步运用不同线条表现出物体的内外组合关系和窨立方体形态。

七年级美术教案汇总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要知道高效教学水平可以体现在老师写的教案课件里面。那有哪些值得参考教案课件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七年级美术教案汇总”,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七年级美术教案(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我叫赵顺玉,是南泉道平初中的一名普通美术教师,我的说课题目是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大自然的色彩》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我今天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评价与拓展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大自然的色彩》的学习,既可以对前一节课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又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大自然的色彩》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此外,色彩是人类的视觉对象之一,是由不同的光波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产生的。生活在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里,当眼睛看到色彩的同时,会自觉地把色彩和自己以前看到过、接触过的有相似色彩特征的事物在头脑中“挂钩”,形象地联系起来,而这种联想又因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情感经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个性化差异。正是这种联想,使色彩具有了强烈的影响力,左右着人们的心理、情绪。艺术家也正是运用了这种影响力,来创作美术作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色彩联想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美术作品和创作美术作品,是培养学生美术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课就是要学生对丰富的色彩展开自由的联想,运用美术的手法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想象,了解色彩的表达规律。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前面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造型与表现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采用学生(小组)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2)过程与方法:活动——欣赏——学习——动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主动感觉和热

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的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教学难点:使学生比较准确的把真是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的色彩关系。教具准备:图像素材、多媒体教室

二、说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载体,以本校“四四式”课堂教学为根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不断采用欣赏、启迪、展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发现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在师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领悟课程中人与人之间信息的美好情感的传递,从而感受知识的价值、情感的价值。

2、设计思路:如果面对大自然中漂亮的颜色,直接让学生归纳,并试着说出有哪些颜色组成,他们的思路会狭窄、停滞,感到索然无味,本来斑斓的色彩也会变得暗淡。如何激起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呢?最好是运用色彩。让他们通过对图片的直观感觉,在纸上绘出自己看到的并且喜欢的颜色。提问学生,这些色彩都是怎么来的?思考为什么夜幕降临,色彩就隐匿起来了?导出大自然的色彩。而后用计算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加上语言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练一练”试着画画荷花、橘红色的霜叶等色彩归纳,让学生逐渐体会大自然的魅力。(制作多媒体课件,精美的图片、美妙的音乐,努力营造艺术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色彩的直观性与感受力,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感受。)

3、设计特色:

(1)从色彩在各艺术形式中的运用着手,例如:文学、环境、绘画、电影,体会色彩的用途,引起学生对色彩的兴趣,提高对大自然色彩的概括能力。

(2)在进行色彩概括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每种色彩独特的艺术情感。

(3)投其所好,选用学生爱好的、新奇的艺术形式,不仅激发兴趣,也拓宽其知识面。

三、说学习方法:

1、学生分析:初中学生课业繁重。作为一周一节、没有考试压力的美术课,应充分发挥美术学科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营造浓烈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中学生

分析、理解力进一步加强,又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自己感受到的东西比直接接受的知识要深刻。因此老师要做的工作只是适当的引导,搭建平台,让他们尽情放飞想象的翅膀。他们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初步掌握了一些美术方面的常识,但对于较高深的艺术作品,还是难接受和理解。在选用材料时,应注意运用学生感兴趣、有新奇感的艺术作品,创造适宜的情景,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教学效果。

2、学法指导:《大自然的色彩》是具有归纳应用和审美双重性的一节课,需要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因此本课利用多媒体中大量的图例以及资源,引发学生对于大自然色彩的认识以及对色彩冷暖、明暗的归纳。学生在欣赏、讨

论、展示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既锻炼了其自身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课件演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这几首诗我们很熟悉,诗中美景令人神往,那么自然界中真的有这样的美景么?

2、体验、创作

课件演示:一组图片

日月轮回四季交替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魅力无穷。让我们来分析图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色彩:近、中景秋天树叶的金黄、橘红,夹杂着一些灰紫色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湖边有墨绿色的塔松。再远处依稀可见的淡灰紫色的远景,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

提问:大家感受到这些丰富和美丽的色彩了吗?平时你们注意过身边的景色变化和色彩现象吗?

看看上面两幅例图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

色彩产生的原理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合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因为物体具有吸收和发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彩色。

“练一练”

自选工具简单画出荷花的色彩关系:主要有大面积的绿色和粉色,但绿色右上角深一些,莲蓬稍发黄,下面的花蕊是土黄色的。花瓣尖上粉色稍重,下方浅色调,是指色彩运用的总体倾向。如红色调的晚霞、土黄色调的高原风景等。

(“调子”原是音乐艺术中的一个术语,用来表现一首音乐作品的“音高”,是支配乐曲的音调标准,如D大调、C大调等。绘画借用这个名词,是因为它很方便,可以准确地表示一幅作品的画面综合观感效果、色彩、明暗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综合效果。如冷

调、蓝灰调、金黄色调等。色调常见于生活中且常用于设计和绘画中。)分析教材右页的四幅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进一步深化对色调的理解。

3、课堂练习

在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或作品,任选工具材料,简单画画色彩关系。

用简短评述的形式来描写自己画出的色彩作业,或写出对自然界美好色彩现象的感觉和印象,或是评价一幅绘画、一幅摄影作品。

4、展示作品

鼓励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总结自己的制作方法。自己评价,后师生共评。

5、小结

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色彩感受和表现能力是学习色彩的最好途径。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应充分的去体验它,享受它。(点明学习本课的重要意义,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注意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提高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

五、评价与拓展

课堂中只有实现角色互换ú拍芾近师生距离。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ㄍ瓿勺髌肥且幌钊挝瘛闭庋的错觉。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ㄓ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ㄈ醚生放松心情ù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对学生作业的点评,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创造,针对不足提出恰当的建议。评价应充分肯定。我们学习了大自然的色彩,和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后会接触更多的色彩知识,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色彩这个工具,描绘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用形象的语言、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并体会色彩带来的各种感受。

语言引导,让学生跟随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加上美丽的图片,营造逼真的色彩世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主动感觉和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色彩

一、认识色彩:色彩产生的原理

二、感受色彩:春夏秋冬,谈感受

三、记忆、描绘色彩:冷暖色调

四、作业布置: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七年级美术教案(篇2)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由范文网会员“手指头”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一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学生查找丰子恺的漫画或散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

影子

影子在前,

影子在后,

影子是个小黑狗,

常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

影子在右,

影子是个好朋友,

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1、小组内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散文;

2、请同学在班上介绍丰子恺的情况,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三、整体感知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二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一感知一品读一欣赏一迁移”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

导语: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我现在也教我女儿唱这样的儿歌,每当这时,我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配以轻音乐,学生轻声朗读,

(学生回答有难教师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A、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B、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表现的童真、童趣。时安排:

一时前准备:

A、初读文,了解文大意。

B、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教学设计:

一、展示自己的风采。

(外积累“惜时“的名句)

二、导语: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也会有小小的烦恼。那么,我们为这仰慕的名人,他们的童年生活你了解吗?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几篇这样的,谁能说给大家听一听?(例如:----------------)

三、信息箱: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丰子恺的了解。

四、整体感知:(看谁说得棒)

请同学们速读文,感知文大意。

A、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B、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文的内容。

、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D、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体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基本特征。让我们也来领略一下这种寓教于乐的匠心美。

五、你品味到美了吗?

再次浏览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分组合作,每组选代表发言)

(总结)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六、比较鉴赏(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

七、欣赏延伸:

(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

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

你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九、质疑大挑战: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四

教学目标:

1、体会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童稚的活动中。

2、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艺术。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同学们提前要预习课文

2、准备相关的课件:丰子凯图片与简介;几幅名家的竹画;几幅中国画和几幅外国画;有关竹的诗句……

导入新课:

师: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呢?我们不妨用我们这一单元所学的两篇文章来检验一下:请同学们用:“我发现了……的美,因为他(她、它)美在……”说话。

同学A:我发现了平桥村很美,因为它美在有优美的自然风光,美在热情淳朴的民风民情,美在友好好客的村民和小伙伴……

同学B:我发现了黄土高原上演的腰鼓很美,因为它美在场面的壮阔与豪迈,美在后生们的活跃与强盛,美在舞姿火烈与迅疾,美在声音的沉重与磁撞……

师:几丛青竹,在皎洁的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它美不美呢?这节课我们将从《竹影》中找到答案。

合作达标:

一、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师:速读课文,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师指导: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各做了什么事?

生答: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爸爸给我艺术的启蒙。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二、品味朗读:体验美,发现美 师:再读课文用“我发现了……美,因为他(她、它)美在……”说出你的发现。

师提示:人物(爸爸、小伙伴);事件:小伙伴们画竹、爸爸评画;事物:小伙伴们画的竹、名人画的竹;中国画、外国画;描写等

师举例:我发现了小伙伴们画的竹很美,因为它美在自然,美在随意,美在小伙伴们的童真童趣。

师引导: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这些游戏对你现在的成长有帮助吗?

学生C:我童年时与小朋友玩积木,让我认识了多种图形,现在对我学习几何很有帮助。

学生D:我小时候对什么都很好奇,对小闹钟每天叫我起床感到很奇怪,总以为里面肯定有一个人,所以有一天我把它拆开了。虽然被父母骂了,但我认识到了闹钟里根本就没有人,因此就对这些小机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下决心一定找到它工作的原因。

师:通过本文的作者和两位同学的经历,我们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学生E:童年的游戏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师总结:对,艺术和创造往往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学生F:老师,我发现文中的爸爸很美,因为他美在关注孩子们的游戏,美在他善于启发,善于诱导,让孩子们对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

师:这位同学的发现非常好,这位好爸爸对我的成长有没有帮助呢?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下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丰子凯屏幕显示:丰子恺的图片,丰子恺原名丰润,浙江桐乡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师:从丰子凯的成长和爸爸的引导中我们受到什么启示?

学生G: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引导;

学生H:童年对一个孩子的未来成长很重要。

师总结:启蒙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I:老师,我认为名人画的竹很美,因为它美在讲究集合的形体,讲究竹叶的方向,讲究疏密,讲究浓淡,讲究肥瘦……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幅名人画的竹,我给同学们展示出来,请同学们欣赏。(大屏幕展示几幅名人的竹)名人的竹画得很美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热爱生活,细心观察生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J:我发现中国画美,因为……

另一学生打断:我认为外国画美。

师:我这里也有几张中国画,也有几张外国画,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和图画来谈谈它们各自美在哪里?

生:中国画象符号,更注重神似,它关注的是神而不是形,这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

生:我认为外国画更美,因为它画得和真的一样。否则外国许多画就不会成为名画,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如凡高的向日葵……

生:我们不能说哪一种画最美,因为每一种画都有它各自特点,各自美点,我们就应该有不同的眼光去欣赏它们。

师:这位同学说得对极了,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是不同的,我们不能一把尺子去衡量它们,这就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我们必须要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它。

师:除了以上同学们的发现外,你还发现了文章的什么地方比较美?

生:本文的语言很美。如“天空好像一乏了油的灯,红光淅渐的减弱”这句话把天空比喻成一乏了油的灯,形象生动的写出天空中的光线越来越暗的过程。

生;再如“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人们的眼中。”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们透过竹叶去看月亮的情形。

师总结:本文描写很美,许多修辞的运用真是恰到好处,另外本文的语言很闲散,但正是这样的语言使文章更具有童真、童趣。几丛青竹,在皎洁的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它美不美呢?它很美,我们已经从中找到了美的事物,美的理由。竹不仅画家喜欢,诗人也喜欢,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竹的诗句吗?

三、欣赏延伸

(1)名人与竹:搜集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同学甲: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源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 尔东西南北风。

同学乙: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师:这种写竹的诗还有许多,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可以上网去的搜一搜,将你喜欢的写到你的积累本上。许多人喜欢竹,因为他不仅喜欢竹的外形,更喜欢竹的气节。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认识就不同,如:有这样一幅对联:墙上的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的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现在你能从正反两方面谈对竹的感悟吗?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

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

同学丙:竹,总是虚心向上; 竹,你是一个厚脸皮的家伙。

师:请同学们选取两种事物,分别从正反两面三刀方面来谈对这个事物的认识。这是我们的课下作业。

四、归纳小结 师: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生你一言我一语: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 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师: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

七年级美术教案(篇3)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以漫画导入)

1.图中小男孩为什么认不出小女孩了?

2.漫画中的'主题表现了什么?

3.你认为服饰美在生活中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吗?

(引出主题:板书“学习服装搭配”)

二、欣赏漫画(引出服装搭配与年龄、职业、性别、季节、场合有关系。)

1、服装搭配与什么有关系?

三、观察图片(引出服装的运用)

1.观察图片中人物的服饰搭配,然后谈一谈穿着这样的服装可以从事哪些活动?

(引出劳动装、休闲装、运动装、旅游装、牛仔装、访客装)

整体搭配

纯度搭配

3、款式搭配

4、服饰配件搭配

四、扬长避短(以判断题的形式引出服装搭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是否得当)

五、欣赏服装效果图的各种表现方法

六、学生设计一套自己喜欢的服装,感受其中搭配的乐趣

七、教学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看看对方设计出来的服装是否搭配得当。师给予及时评价。

后记:学生对此课都很感兴趣,有学生不仅谈到了服装搭配中的美,还谈到在生活中心灵美比外表更重要,学生们的想法非常可贵,使得此课更加的充实。

七年级美术教案(篇4)

 一、教学目的: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

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品内涵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

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

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

牛头:德国法西斯

马;西班牙无辜百姓

课后反思:

七年级美术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用黏土捏一个印象最深刻的生动的小泥人。

2、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教学重点:

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泥塑造型的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二、引入课题:通过欣赏古代及当地民间泥塑的典型代表作品对泥塑艺术产生感性认识,了解泥塑与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

三、讲授新课:

(一)板书课题——《捏泥人》 (二)讨论:

1、中国传统泥塑与民间泥塑的区别是什么?

2、民间泥塑的形象和色彩分别由哪些特征?

3、通过具体形象想表达哪些情感?

4、说一说“说唱俑”的造型、动作、表情变化,什么地方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 (三)讲解:根据讨论情况,教师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从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上对民间泥塑作进一步讲解。

(四)示范:教师简要地运用捏、卷、贴、刻、接等技法,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示范小泥人的制作过程。

(五)学生练习,巡视指导。

1、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进行练习,可一人捏一个或一组小泥人,也可一小组捏一组各种动态泥人:音乐演唱组、歌舞表演组、体育运动组等组合人物。

2、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学生作品最容易出现的是琐碎,在具体指导学生制作时强化整体感,将头部、身体、四肢揉成一团,然后在特征处加强表现和处理。

(2)学生对泥性不够了解,可通过练泥来解决(如干、湿、黏性、延展性等)

四、课堂小结:

(一)主要通过同学间的作品展示,谈手捏泥人的感受,谈泥人的造型是否生动有趣,有没有自己的特点,所表现的内涵,是否大胆的发挥,自己是否可再改进。 (二)教师对每一件展示的作品都加以鼓励。布置作业学生捏小泥人

以上就是美术四年级说课稿捏泥人全部内容供家长参考,祝能够进入是适合的学校!

七年级美术教案(篇6)


导语:美术是学生发展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为了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一套七年级美术的教学方案。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教案,力求使学生在艺术领域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一节:素描基础


主题:认识素描


目标:


1. 了解素描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学习使用铅笔进行简单的素描练习;


3. 提高观察和表现能力。


教学活动:


1.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素描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


2. 示范使用铅笔进行基本素描练习,如画线、画形状等;


3.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互相评价和分享作品;


4. 给学生布置留作业,要求他们观察并画出家中的一件物品。


第二节:色彩基础


主题:认识颜色


目标:


1. 掌握基本的颜色概念;


2. 学习使用水彩颜料进行简单的色彩练习;


3. 提高对色彩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教学活动:


1. 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感知和命名常见的颜色;


2. 示范使用水彩颜料进行简单的调色和填色练习;


3. 学生进行练习并互相分享作品,进行评价;


4.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水彩颜料画一幅自然风景。


第三节:创意手工


主题:折纸艺术


目标:


1. 学习简单的折纸技巧;


2.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 学习欣赏和评价折纸作品。


教学活动:


1. 介绍折纸艺术的概念和起源,展示各种折纸作品;


2. 示范基本的折纸技巧,如折平面和折立体;


3.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折纸练习,并尝试设计自己的作品;


4. 学生互相展示和评价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第四节:综合创作


主题:我的艺术作品


目标:


1. 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和手工技巧进行创作;


2. 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


3. 学习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教学活动:


1. 学生独立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综合创作,可以是绘画、手工或者二者的结合;


2.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材料和构思创作的布局;


3. 学生完成作品并进行互相展示和评价,分享创作心得。


通过以上四个教学节,七年级的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和学习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这套教学方案也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们可以在美术领域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且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七年级美术教案(篇7)


在中学七年级的美术课程中,我们希望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的发展。本文将详细描述一堂美术课的教案,总计1000字以上。


主题:水彩画-城市风景


一、导入环节(15分钟)


1. 激发兴趣:以城市风景照片和艺术品为素材,呈现城市的美丽和多样性。


2. 集体讨论: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城市的印象和喜好,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城市风景照片。


二、知识讲解(20分钟)


1. 介绍水彩画:解释水彩画的特点和常用工具材料。展示一些著名的水彩画作品,解读画家的技法和意图。


2. 解释画面构图:使用投影仪和示例图片,讲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鼓励学生观察艺术品,并分析其中的构图方式和效果。


三、技法练习(30分钟)


1. 准备工作:向学生展示画笔、水彩颜料和水彩纸,并解释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这些工具材料。


2. 手部训练:练习基本的水彩画技法,例如涂抹、刷洗、染色等。通过短暂的练习,帮助学生熟悉使用画笔和颜料。


3. 色彩运用:教授使用不同色彩混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色彩变化技巧。


四、实践创作(45分钟)


1. 预备工作:提供一系列城市风景照片供学生选择参考。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景色,并向他们展示怎样通过素描简要勾勒景物轮廓。


2. 实践绘画:学生使用自己选择的素描轮廓,开始实践使用水彩画技术。老师在一旁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水彩画技法,帮助他们展示城市风景的细节和层次感。


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


1. 学生互相欣赏:学生展示他们的成品,并互相欣赏和讨论自己的作品。老师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以促进交流和分享经验。


2. 老师评价: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下次绘画中改进和尝试新的技巧和创意。


六、总结和延伸(10分钟)


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所取得的成果,鼓励学生保持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2. 延伸学习:推荐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展览、博物馆或美术馆,以拓宽他们的艺术知识和视野。


通过以上教案,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并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的发展。通过观察、实践和评价的过程,学生将不仅学习到水彩画技巧,还将发展自己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期望这堂课能够成为学生艺术之旅中的一次重要的里程碑。

七年级美术教案(篇8)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活动: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3、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

1、《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作品到底美在哪?

2、今后欣赏美术作品从哪几方面着眼?

七年级美术教案(篇9)

第7课大家动手做条龙 一、教学目标 了解龙的来历发展与造型特点,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和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意识,并在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激发爱国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制作过程,和分组活动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并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展现集体的智慧和才华,突出集体竞争的气氛。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学习构成知识,并把它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的重点: 调动同学情绪,使大家能热情、积极地参与到做龙的活动中来。 (二)教学的难点: 如何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三)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解决重点的要点: 1、要创建分组竞争的课堂气氛,鼓励每一个小组争先、争胜、争取班级第一。比那组最快,那组最好,那组最有新意。 2、好小组讨论,群策群力完成任务。 3、时注意人员搭配,使各组能力基本均衡,保证公平竞争和顺利完成作业。 解决难点的要点: 1、励创新,要求学生把课本的方法当成参考,尽可能地想出新的方法。 2、些简单明确的构成的例子,让学生们能从中产生一些联想以促进创新想法的产生。 三、课前准备 (一)学习材料 1、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易拉罐、胶卷盒、牙膏盒、土豆片筒、装羽毛球的筒、药盒、药瓶、矿泉水瓶及其他饮料瓶。 2、可以替代的材料:去了粒的玉米芯、高粱、玉米的秸秆、木棍及树枝、竹子、可利用的蔬菜(黄瓜、茄子、萝卜等)。 3、自制材料:课前或课上用比较硬的纸作成纸筒,把它作为做龙的材料。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激发兴趣、讲授制作方法。 学习制作方法,分组合作、锻炼协作能力。 展示、体验、交流。   学生活动:分组合作,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龙文化的了解。 学生从教学中展示的各种龙的资料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制作的龙。 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分工合作完成插接、装饰龙体的任务,锻炼协作能力。 学生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做的龙,并发挥想象讲述小故事或民间传闻,强化对龙的感受。在共同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培养集体主义 教师活动:把《龙的传人》的乐曲作为课的开始,用来烘托气氛,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 教师通过讲授利用龙的来历、演变和发展,以及图片介绍龙的形象特点和与龙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鼓励同学集体创作分组完成龙的制作,体现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在集体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同时,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1.把《龙的传人》的乐曲作为课的开始,用来烘托气氛,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同时用音乐来导出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绪,引人《大家动手做条龙》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中,使学生的情绪一直处在兴奋的状态下,便于课程进展得更顺利、更流畅,也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以及制作的欲望。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一直播放着《龙的传人》的乐曲,以增强效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完成龙的制作。 2.利用龙的来历、演变和发展,以及图片介绍龙的形象特点和与龙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亲自动手制作一条龙的欲望。 3. 学生的活动,鼓励同学集体创作分组完成一条龙的制作,体现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在集体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同时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六、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课程在学习构成知识、设计和制作龙的过程中,同时要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七、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方法: 通过各组介绍和评价自己小组的作品,师生共同考察教学效果。 2、教学评价点: (1)对龙这一艺术形象是否喜爱? 是否了解其思想文化内涵? (2)是否积极参与龙的制作活动?在造型上有无独创性? (3)能不能与同学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品?                                   第8课 对印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的重点: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的方法。 (三)教学的难点:如何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四)课前准备: 学习材料:底版(玻璃、木板、布料、塑料板、不易吸水的纸板、垫板)、颜料(水粉、水彩、油墨、油画颜料、调色油)、浆糊或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不吸水的挂历纸背面,光滑的名信片或贺卡等)。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兴趣与情感。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一)设疑导入: 教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让学生猜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教师揭纸展示,学生愕然,原来是一个怪怪的人脸,学生在哄笑中激发了兴趣。也可将自然界形成的石纹、石形、木纹、叶纹等变化万千的图形造型做成课件让学生观赏,同样可以起到诱发学生从自然形成的纹、形中发现美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请学生仔细阅读书上讲授的两种制作方法,抓住关键点,自己动手尝试对印制作方法,针对可能出现的困惑和技法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提几个问题起提示和思考作用:不同厚薄的色彩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轻重的压印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的底版产生怎样的效果?先涂深色再涂浅色或先涂浅色再涂深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怎样得到自己想要的图形?通过思考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三)拓展创新: 教师在玻璃底版上从冷到暖地有序涂色,覆盖上比涂色大一倍的纸,用右手掌按住纸面中央,左手拉住靠近身边的纸角一起旋转45度左右。产生变化丰富并具动感的肌理。请学生也来试试看,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对印方法,要做到别具一格。完成后请学生大胆地到台前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其他的学生也可谈谈对他人作品的视觉感受。 (四)作品展示: 对本小组的作品汇总进行集体讨论,看看某些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或某些类似于人物、动物的对印作品,能否经添加形成一张具象作品。对于某些不能添加的作品,能否结合其他同学的作品经过剪裁,组合成一张抽象作品。讨论之后或集体创作或指派一人主笔,完成本组作业。凡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展示,全班评出最有创意奖。 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压印时纸张不可移动,可用小夹子或双面胶固定。(加说明图例) (三)当采用吸水性强的材质做底板时。颜色要水少色浓。 三、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2个步骤进行,首先观察学生对制作与拓展创新教学活动方式的参与热情,其次观看学生的对印作品。 评价点: (一)学生是否对对印制作有兴趣?是否体验到快乐? (二)能否在美术活动中大胆地运用色彩压印,得到各具特色的对印效果? (三)能否凭借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自己理想中的作品? (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否提高? (五)有没有发明出新颖的对印方法? (六)能否进行自主学习和发挥合作精神? (七)是否与同学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对印的创作活动? (八)能否运用各种技法,有创意地进行创作活动? (九)按下表评价自己的作品(用短语自评)。 自然天趣  肌理效果  色彩搭配  独创性  制作方法  师生评价   四、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造型.表现]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学生的兴趣与情感。由于本课的难度较低,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拓展创新,同时还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和深化创作主题。            

七年级美术教案(篇10)

第5课 远古的呼唤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珍视世界各民族文化,培养其宽容态度和健康审美心理。 2、学生能初步感受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情感、追求,品味原始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3、学生能通过创作、表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 二、教学组织 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图书馆、书店、互联网、电视等途径查询和收集各种反映原始部落人们生活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提醒学生关注当时人们的形态、服饰、生活用品、生活习惯,以及居住场景、建筑特点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由引言、策划、编剧等部分组成。 教师首先运用真情实感的语言艺术,与现代社会对比强烈的原始部落人们生活的图例、历史知识、奇闻趣事等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进一步了解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和参与活动的冲动。同时,展开“我的原始生活”的讨论活动,让学生的视野走进原始社会,一方面。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来装扮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情趣;男一方面,倡导社会分工,各尽所能,提高社会工作效率,逐步引导学生定位各自角色。原始社会存在于学生的想像中,围绕这一主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仅如此,通过对社会分工的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有很大帮助。 延续讨论的氛围,适时推出《火种》剧本,围绕“如果我是导演”这一中心开始活动的策划工作,采用先发散后收敛的方式进行,群策群力,自然形成较为详细的演出计划。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学生提出的各种思路,以投票的方式共同决策。群体参与的组织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后期活动中保持足够的热情。在演出计划中,注意以下内容:活动宗旨、新颖性和创新点、活动时序图(负责人、导演、编剧、道具、演员等)、人员分工表、阶段任务完成时间表等。小组活动要求学生采用民主集中制原则。 演出计划中的活动宗旨、逻辑性和创新点等问题对剧本改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找一个剧本样板,一方面要求学生遵循剧本编写思路,另一方面启发学生大胆发挥想像能力,提升剧本的趣味性、娱乐性和知识性,加强剧本的表现办。 第一、第二课时之间,学生在负责人的领导下完成剧本编写。 第二课时 在第二课时,学生将被带入有意识的审美思维活动中。课堂组织采取分组形式以使师生处于平等地位,有利于讨论的流畅进行和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可对教室进行适当装饰以营造气氛,比如挂一些体现原始艺术风格的作品。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剧中酋长、长老、青年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道具设计。注意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人物整体造型、不同材质的综合运用、色彩搭配等内容上,作品或设计方案要求体现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意。 课堂作业以设计图为主,准备充分的学生也可以进行道具制作。教师最好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以材料准备为例,由于天然的、简便的材料更能体现质朴、粗犷的原始风格,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如树叶、枯草、藤蔓、羽毛、兽角、坚果等天然材料。如将旧报纸、麻布袋剪成条状就能制作出具有原始风味的服饰;用树叶、羽毛、碎布条等可以制作面具;豆类、牙签等可以制作装饰品等。当然这种引导的目的更多应体现为工作思路的条理化,而不能变成给学生加框框,否则限制了思维的发散和行为的表现。 第二、第三课时之间,在负责人的领导下学生需要完成道具制作、场景设计、演员排练等工作。要使这些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严格执行计划至关重要,人员落实、任务达成、遵守时间等是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是高潮部分,既要检阅学生前期准备工作的成效,又要让教室成为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演出时,观众座位可呈“U”字形排列。在导演组的组织下,演员头戴面具,身着原始服饰,在鼓声、号角的伴奏下,以形体语言向观众讲述“火种”的故事。场景、道具和形体表演可以给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本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带着娱乐的心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美术活动,通过整个活动的组织策划,对原始艺术的激烈探讨,以及个性的充分展现、创造力的发挥、团结协作,让学生自觉地运用美的创造法则和表现语言,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接触到美的真谛。 4.教学评价 建议从合作意识、组织能力、道具制作、场景效果、演员化装、表演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表演过程中务必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关注学生间的团结合作和协调行为。 学生作业评价可以采取自评、互评方式,例如观看表演的学生可以采用制表评分的方式,给予表演者整体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活动。 四、教学选择 根据活动设置建议选择三课时教学。如果表演环节的开展存在一定困难,可结合简单的表演以展示为主。 本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兴趣大小和参与程度。教师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生的审美心态。通过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情意性和知识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由于表现远古时代的图片资料较少,质量也可能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可以考虑使用一些现存土著部落的影像、图片资料。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原始风格的仿制品,如面具、陶罐、首饰等,从造型、色彩等方面引导学生欣赏。 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课堂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创作表现欲望。教师应尽可能多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不过多干涉他们的.想法,把自己作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参与创作表演,一起分享快乐。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合适的音乐渲染气氛。 3.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本单元对媒体没有要求,鼓励教师、学生共同收集资料,教师可以绘制图示以丰富学生视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学生的演出拍成录像带,或用数码相机拍剧照保存下来,以便班与班之间的交流。                                               第6课 星空 一、教学目标 : 1 .知识目标: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欣赏星空,感受星空的美丽;了解星空的有关知识;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2 .技能目标:用各种表现手段从美学的角度去创造星空;学会运用网页浏览的技能自己去获取知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生活的情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讨论、表达等活动。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从审美的角度欣赏星空;善于探究,善于表现以及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创造性地表现星空。 三、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制备: 1 .通过 Intemet 网络,搜集有关星空内容的网站、网页,寻找有关星空的知识点和有趣的故事; 2 .网络学习资料极为丰富,为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效率,减少无关网络内容的干扰,教师必须认真筛选和组织学生的学习资料。因此课前将搜集的内容使用 Frontpage 制作成虚拟网站《美丽的星空》。包括“星曲悠扬”“星知博识”“星河览胜”“星画赏鉴”“星灵物语”等内容。 四、教学设计及分析: 课前准备: 电脑室中,所有电脑显示屏上都显示网页课件《美丽的星空》的首页,悠扬的轻音乐在飘荡。 ( 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给学生以视觉上的,中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 教师: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 ( 引导学生点击“星曲悠扬” ) 这是一首英语歌曲,歌名是《 Twinkle , Twinkle , LittleStar 》,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好吗 ? ( 师生一起唱歌 ) 教师: Twinkle 一闪一闪, Little 小小的, Star 星星,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所唱的是什么内容吗 ? 学生:星星。 教师:其中有一句歌词“ howlwonderwhatyouare ”的意思是“我多么想了解你的奥秘”,你们想不想了解它的奥秘 ? 学生:想。 ( 很大声 ) 教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 6 课内容,美丽的星空。 2 .美丽的视觉形象加上动听的听觉效果,这是传统的教学工具所无法企及的,也是网页课件的一大特点。 [ 欣赏、感悟 ] 教师:我们来欣赏一幅照片, ( 引导学生点击首页上的照片 ) 深蓝色的天空,星光灿烂, 点点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天幕上,闪闪地发着光。这时候的夜空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 学生:美丽、寂静、旷阔、神秘……  [ 上网查资料,交流资料 ] 教师:神秘而美丽的星空,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你们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 学生:…… ( 一下子提了好多问题 )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 教师:好,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还一下子答不出来。但是,我们可以去“星知博识”里去看一看,也许你会在那里得到答案的。 ( 让学生通过浏览网页, 自己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不过,老师也有个问题:美丽的星空,是什么样的呢 ? 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它的美丽呢 ? 教师引导学生上网 ( 课件 ) 查资料: 1 .学生上网查资料,填写课笺; 2 .学生交流: 学生活动: 由第一、二排同学交流有关星空的知识; 教师小结: 当然,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多关注。 教师:接下去,该第三第四排的同学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了。星河留给我们太多的美丽,大家一起来谈谈星空的美丽吧。  ( 在交流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善于表现以及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情感 ) 教师小结:各种形态的行星、闪烁的星星、一掠而过的彗星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图片,使我们感受到星空的美丽,那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通过什么手段取得的呢 ? 学生:天文望远镜、人造卫星等…… 教师:是啊,人们利用这些现代高科技手段,获取了大量丰富的视觉形象,激发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灵感,可以说现代艺术离不开科学,科学为艺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 让学生理解现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

初中七年级美术课教案集锦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要在教案课件中可以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智慧与创造性。什么样的教学课件才是好的?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初中七年级美术课教案集锦,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初中七年级美术课教案

初中七年级美术教案教案设计

主题:表现主义

年级:初中七年级

时间:1小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表现主义的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学会使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情感和主题。

3. 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教学内容:

1. 表现主义的概念和特点

2. 表现主义画家的作品欣赏

3. 色彩和线条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表现主义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表现主义的定义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欣赏作品

展示表现主义画家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并了解他们的作品风格和特点,让学生感受到表现主义的情感和主题。

Step 3:讲解知识点

讲解表现主义画家的作品欣赏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如色彩的表现、线条的表现、构图的表现等,让学生了解表现主义画家的表现手法。

Step 4:练习

让学生通过练习色彩和线条的表现来表现表现主义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表现主义的特点。

Step 5:总结

总结表现主义的概念和特点,并让学生总结表现主义画家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加深对表现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来评估学生的表现主义表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并鼓励自己继续学习。

七年级美术教案(精选7篇)


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教材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写一篇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希望这份“七年级美术教案”能够符合您的阅读口味让您感到满意,欢迎浏览我们的网页了解更多信息!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1


第1篇: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类的基础上,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况课文所选内容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

2.联系自身,说说对文中有关“学习之道”以及个人修养论述的理解。

3.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探究《论语》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联系实际理解《论语》的思想内容及现实意义,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方法】引导法和讲授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但你们知道吗?孔子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如果我们细考孔子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但那些声名显赫的王公贵族们早已在历史的长空中灰飞烟灭,而孔子留下的那些宝贵思想直至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为他守丧三年方才洒泪而去,而子贡则整整为他守丧六年。孔子到底有怎样的人格魅力,使得人们对他这样崇敬景仰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走近他的《论语》,来探寻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出示任务:对《论语》十二章课文内容的简单回顾。

(二)再读课文,迁移阐发

出示任务:

1.在上节课学习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括所选的`这几则语录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

反馈指导: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

2.结合自身在学习方法和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态度,并谈谈你对“学习之道”的理解。

反馈指导:注意与自身实际相联系

3.围绕课文中阐述关于修身的章节,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谈谈对这些词的理解,并讨论这些关于修身的论述在今天是否有其现实意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反馈指导:理解词语含义与探究现实意义相结合

(三)延读《论语》,拓展提升

出示任务:

1.教师出示几个《论语》中的小故事,并引出相关语句或章节,安排学生分组探究这些语句或章节的思想内容。

2.结合对本课的学习,你认为孔子身上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今天我们读《论语》有什么现实意义?

反馈指导:将本课所学内容结合到探究中

(四)诵读课文,情蕴其中

带有感情地齐声诵读课文,注意读出音韵美,并在诵读中进一步品悟课文内容,同时感受古代典籍的无穷魅力。

(五)小结与作业

小结:《论语》完整而充分地反映了被我们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的为政以德、仁者爱人的政治思想,诚信处事、智慧生存的人道思想,有教无类、启发诱导的教育思想等等。所有牵涉到人类生存与社会安定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刻和卓有成就的论述,堪称人生的百科全书。虽然有些篇章仅仅是只言片语,但却精辟微妙,发人深省。虽历经两千多年,今天读来仍激荡着我们的胸怀,启迪着我们的智慧,给予我们丰厚的人生营养。

作业:1.课后自主阅读《论语》,将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摘抄下来,并且说说对它们的理解。

2.《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你还知道哪些?课文搜集积累,与同学分享。

第2篇: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

这是一个互助平台,为您提供大量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范文,送一篇给你。

《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学习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将学习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本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思德修养。

3.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本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本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想结合,方能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 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本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清平乐道的高尚品质。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本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本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贫图不义之财。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本章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本章告诉我们时光飞快流逝,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本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2

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万国衣冠拜冕旒”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如果你要查找有关她的资料,应查阅()A.《资治通鉴》 B.《史记》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2、“苏湖熟,天下足”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3、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作为一位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做不到()A.去瓦舍勾栏欣赏各种表演 B.偶尔去吃一碗宋嫂鱼羹 C.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 D.跟随郑和船队一起到西洋游历

4、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A辽和西夏 B北宋和辽 C北宋和西夏

D北宋和吐蕃

5、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上惟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是()A.尚书省 B.安西都护府 C.市舶司 D.遣唐使

6、由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A、市 B、坊 C、瓦子 D、勾栏

7、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金的争战 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8、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是在()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古代()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汉朝的五铢钱 C.北宋的“交子” D.南宋的“会子”

10、《资治通鉴》是一部()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断代史 D、编年体断代史

11、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都城东京,体验宋朝人的一日生活,我们不能做到的是()A.游夜市,喝冷饮 B.坐牛车,住邸店 C.逛“瓦子”,吃甘薯 D.挂年画,贴“桃符”

12、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北宋建立 ②澶渊之盟 ③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④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13、你认为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应该是()

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C.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D.扭转了北宋初年与辽国斗争的不利局面

14、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与时代特征是()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 C、政权分裂与民族融合 D、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5、下列各项中,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和议”共同点的是()A.结束了双方较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16、南京境内的将军山曾是宋代牛首山大捷的古战场,有位将军曾在这里大败强敌金兀术,一举收复了建康城(今南京),将军山因此得名。这位将军是()A.项羽 B.曹操 C.谢安 D.岳飞

17、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

B.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C.东京城内的市民在“瓦子”里娱乐 D.许多读书人在书房里钻研八股文

18、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A、丝绸之乡 B、鱼米之乡 C、瓷都 D、产茶中心

19、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20、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因为()

A、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B、农民的需要 C、士大夫的提倡 D、达官贵人的需要

21、“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这是宋代人在过哪一节日?()A.端午节 B.中秋节 C.春节 D.元宵节

22、假如你是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一名使臣,你可以答应的是()①宋对夏称臣 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 ③重新开放宋夏边境贸易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3、小刚同学在暑期旅游的时候,参观了岳飞墓。在岳飞的墓门上有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但是小刚同学不知道“忠骨”、“佞臣”分别指的是谁,你能帮他解释吗?()A.岳飞、赵高 B.郑成功、和绅 C.戚继光、兀术 D.岳飞、秦桧

24、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25、当你去购买商品的时候,你一定会体会到人民币(纸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北宋时期。请你指出它是()A.会子 B.瓦子 C.关子 D. 交子

26、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开封 B.临安 C.广州 D.泉州

27、历史中国家机构的称呼不断发生着变化。你知道元朝时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A.行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中书省

28、张择端为后人留下了一幅描绘北宋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属于()A.人物画 B.山水画 C.风俗画 D.花鸟画

29、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30、“杯酒释兵权”事件是下列哪位皇帝所为()? A.唐玄宗

B.宋太祖

C.宋太宗

D.明太祖

31、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瓦子”“瓦舍”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3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宋代的诗句描写的是当时哪一节日的情景()。A.元旦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3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表现了文天祥崇高的气节。你认为文天祥是()。A.抗金名将 B.抗辽名将 C.抗元名将 D.民族英雄

34、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不包括()

A.造船技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35、我国现在有34个省级行政区,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开始设立于哪个朝代()A元朝 B 宋朝 C明朝 D清朝

36、某位同学拟写一个历史剧本,其中描述的历史情节与史实相符的是()A.隋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 B.唐朝时,人们用活字印刷术印刷书籍 C.宋朝时,商船上装有指南针 D.明朝时.有人研读《红楼梦》

二、材料分析题

37、阅读材料

材料一: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材料二: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材料三: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材料四:(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 请回答:

(1)材料

一、材料

二、材料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2)材料一签订时宋朝的皇帝是谁?材料二签订时西夏国主是谁?

(3)材料三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结合材料四,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三次和议的?

38、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于何时?

(3)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39、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第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1)材料一中反映了西周和秦朝各实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反映了元朝的什么行政制度?实施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D

4、B

5、C

6、C

7、A

8、C

9、C

10、B

11、C

12、D

13、C

14、B

15、D

16、D

17、D

18、C

19、C 20、A

21、C

22、B

23、D

24、C

25、D

26、B

27、D

28、C

29、B 30、B

31、D

32、A

33、C

34、A

35、A

36、C

二、材料分析题

37、(1)材料一:澶渊之盟(宋辽和议)材料二:宋夏和议 材料三:宋金和议(2)宋真宗 元昊

(3)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4)和议都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民族的融合。

38、(1)苏州和湖州;水稻(2)南京(3)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39、(1)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2)唐朝:三省六部制。作用: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3)元朝:行省制度;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3

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指针,践行美术新课标基本理念,实施美术新课程改革,探索适合我校艺特色的新美术课程教学。

1、在课堂中,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以绘画和雕塑的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了解设计类别、功能,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 ;

2、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材质、形式和内容等特征,获得初步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

教材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在课目设计中,注意到将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结合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

七年级的学生,想象力较丰富,同时开始倾向于写实。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造型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新鲜感特强,易于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美术兴趣,丰富学生想象力。通过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让学生动脑、动手,培养他们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我们的奥运〉〉

1、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美术学习应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3、教学中尽可能用多媒体教学。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4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啾()柝()..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2)惟闻女叹息制作老师:段周格 ..

(3)愿为市鞍马(4)赏赐百千强【自主复习】 ..

(5)出郭相扶将(6)著我旧时裳第6课:《黄河颂》光未然 新诗 ..

(7)双兔傍地走(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

(9)万里赴机戎(10)旦辞爷娘去颠():.....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对镜帖花黄()通()澎()湃():形容波浪猛烈的发出巨大声响的撞击。..【合作探究】 狂()澜():..1.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短短的六句话,你知道作者这样谋篇有什么目的吗? 屏()障():.. 哺()育(): .. 九曲()连环:九曲:有很多曲折的.连环:一环套一环而连成串的环,比喻互相接续、关联 .2 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让人们感受的了一位女英雄的形象。有的同学说“她不想当官,不仅仅是因为她不2.填空:《黄河颂》选自组诗《》,这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词,()谱曲。

慕荣利”,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如果真的还有其他原因,你能说说是什么原因吗? 他歌颂黄河(),(),并且要以它为榜样,像它一样()。

第7课:《最后一课》都德 小说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3.文中描写了一个代父从军的女英雄形象。有的同学读后会问“她在军营中十多年,真的没人发现她是女子吗?文章郝()叟():法文人名的音译。..这样写是否有失真实”,对此,你又什么看法? 哽(): . 懊()悔(): .. 祈()祷(): .. 踱()步赚()钱气氛()...

《最后一课》是()国作家()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战争。作4.读完本诗后,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一个人? 品写的是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文章以一个淘气调皮 的男孩()作为主人公,并以他的视角来观察、描写()先生这一形象,通过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及【目标检测】 心理变化,间接地写出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和对侵略者无声的(),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深情。1.用原文填空。

(1)木兰替父从军原因是: 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

(2)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 逼()狭():

(3)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 崎()岖():

(4)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 阻()抑():阻止抑制。

回()环()曲()折():

(5)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 亦()复()如是:

(6)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是: 一泻()万里: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的作者是(),这是一篇用()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以长(7)集中体现木兰高尚品格、不慕荣利的诗句是:

(8)表现木兰回家后家人喜悦的诗句: 江大河比喻()的进程

第9课:《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9)表现木兰归家后喜悦心情的句子: 炽()痛():

(10)成语“扑朔迷离”的原句是: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高声呼叫。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谰()语():

怪()诞():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亘()古():远古。

默()契():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田垄()蚱()蜢()污()秽()镐()头

《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现代作家(),原名()。这是一篇()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

(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国热情。从文章来看,标题的要点应在于“誓言”。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

第10课 木兰诗乐府民歌

3.文学常识:《木兰诗》选自()代()编的《》,这是()时北方的一首()。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全机杼()可()汗()鞍鞯()辔()头溅()溅......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以漫画导入)

1.图中小男孩为什么认不出小女孩了?

2.漫画中的'主题表现了什么?

3.你认为服饰美在生活中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吗?

(引出主题:板书“学习服装搭配”)

二、欣赏漫画(引出服装搭配与年龄、职业、性别、季节、场合有关系。)

1、服装搭配与什么有关系?

三、观察图片(引出服装的运用)

1.观察图片中人物的服饰搭配,然后谈一谈穿着这样的服装可以从事哪些活动?

(引出劳动装、休闲装、运动装、旅游装、牛仔装、访客装)

整体搭配

纯度搭配

3、款式搭配

4、服饰配件搭配

四、扬长避短(以判断题的形式引出服装搭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是否得当)

五、欣赏服装效果图的各种表现方法

六、学生设计一套自己喜欢的服装,感受其中搭配的乐趣

七、教学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看看对方设计出来的服装是否搭配得当。师给予及时评价。

后记:学生对此课都很感兴趣,有学生不仅谈到了服装搭配中的美,还谈到在生活中心灵美比外表更重要,学生们的想法非常可贵,使得此课更加的充实。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6

“美术学科要给学生奠定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继续学习和发展之基础的美术能力”,“手绘线条图像”是最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切入点,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重视基础,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将会使更多的学生热爱美术,走近美术。同时,它还使学生在充满情意性的学生中,增强自信、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本课是新教材精神和理念改革的一种体现,有别于以往素描等过于专业的美术基础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通过对手绘线条图像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在叙事、说明交流以及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等方面的功能和用途,既重视了学科间的综合,又不失美术学科特征。

1、显性内容和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地去表达物象,并能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隐性内容和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对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体会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培养、发展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

能迅速、大胆有个性地对物象特征的把握和表达。能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手法,对复杂的物象综合处理,抓住关键,创造性的表达。

课件,范作,常见产品安装说明图,茶杯等实物。

教师以电影《李双双》中,李双双在门上画图,说明钥匙、孩子寄存处的事例为例,引起学生兴趣,说明手绘线条图像的存在性、实效性和大众性,解除学生思想压力。或创设某一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手绘线条图像的方法解决,并找一学生上台板画,师生评析后,教师说明“作用”,得出“第三语言”的结论,引入新课。

师:总结手绘线条图像“可视性强”,“快速方便”等特点。

师:引导学生观赏教材中和课件中的图例,初步认识手绘线条图像的普遍存在。出示《贺兰山岩画》、“儿童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让一生读教材中的第一段文字,知其伴随人类的成长而发展,且早于文字的产生,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能用到。

教案《七年级美术上册《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教案》,来自网!

线图、交流图,教学板画图、地质地貌图、侦察图、布置图、叙事图、说明图、美术专业创作等。

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产品安装说明图、使用说明图等实例,让学生观赏,进一步认识其重要性,加深学习兴趣。

让学生根据个人程度,按“建议”中要求,或自选内容,也可临摹,感受手绘线条图像的乐趣。

展示观赏优秀学生作品,先由学生评价,再由教师总结,指出不足的地方,并即时示范,或与范作对比。

根据“学习建议”要求或以上热身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习有针对性的练习。教师可根据学习的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创设情境,规定时间,并让学生彩用游戏、竞赛等多种手段进行。

选择较典型的作业收交。从表达明确、大胆果断、生动流畅、有创造力、新颖独特等方面进行评析。适时鼓励,少作横向比较。

通过学习本课,使我们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和用途,知其是人类除语言、文字之外的“第三语言”,简便易行,用途十分广泛。

已能用手绘线条图像的形式对事物进行简练的描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及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了基础。

六、布置下节任务,师生问好,下课。

回顾上节所学内容,教师提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描绘,师生评议,教师概括总结,指出不足,并修改指正,说明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虽简单自由,但也是有一定方法可循的。引入新课。

师:随手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暖水瓶,同时展示一个暖水瓶实物,同学生一起观察分析其结构,用几何分解的方法,概括其基本结构,说出组成要件,分析哪是必需有的,哪是可有可无的(如提系),

师:说明,在对物像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找出能表现基本特征的形状,然后再去明确地表达。随即板书表达步骤:

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去讨论。如流水该如何表现?静止的汽车和行弛的汽车应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表现?

师:画“一杯热水”,说明表达的关键是强调“热”这一概念,但线条的形式可是多样的。引导学生赏析教材中范作,明确这一问题。

在表现人的情绪、流水、闪电、光、雨、火等有动感的物象时,要使用有象征意义的线条,运用一些特定的技法去表现。

观赏教材中“尺蠖幼虫的爬行”示意图,并展示有关“过程表达的图片。

师:说明动物的爬行、运动,机器的运转等都有一个周期性循环的过程。路线图、过程图等都有其独特规律,可用指导线、箭头、排列等方法表现,只有认真观察、分析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回看上节教材中《小客厅布置图》等。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本课不是从传统的角度介绍各个画种,而是以材料来区别不同的画种,力求使学生明白画种的不同,是因为画家使用的材料的不同。本课还希望通过对一些现代艺术的介绍使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前进,美术材料也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变化,新的材料会带来新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欣赏课本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回忆在小学时欣赏过的图片,进行美术作品制作材料的分析。

(二)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三、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性学习要特别强调学生进行研究。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探究的氛围,要有探究的课题。这节课的探究题目就可以确定为:“是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

1、教师放映幻灯或者录像片,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作品之中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让学生看出不同画种的效果,甚至能够看出不同的材质。

2、回到课本上的图片,具体地分析每幅作品由于材质的不同,使得美术作品效果截然不同(以学生的`自行探讨为主,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如将《父亲》和《秋瑾》对照,同样是画人物,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从色彩、光线、立体感等方面相互对照)

3、教师设计一些类似智力测验式的思考题,看学生是否能够将艺术作品和材质正确地“挂钩”,一边看作品,一边正确地找出作品使用的材料。课前,师生均应准备一些画作印刷品、幻灯片或录像等以补充课本内容。像学生甲指版画《秋瑾》,学生乙找出版画用的材料;学生甲出示卡片——“浮雕”,学生乙就要指出书上图片中的浮雕;学生甲出示“水彩画”的卡片,学生乙就要从课本外找出一张水彩画的作品。

4、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可以从课本之外找一些图片,让他们做出分析和答案。

5、找出一些图片留给学生作课外的探索。如设计领域的广告,就有不同的材质。如版画中的铜版画、石版画都可以让学生了解,但不要在课上花费太多的时间。通过课外的探讨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地学习知识,为他们创造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机会。

6、小结:这一课,我们认识了美术世界的广阔性,了解了按材质的不同美术的分类。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让我们去发现,去鉴别,进而去创造美。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9篇


中学范文网编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网络上的好文“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阅读之后您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教学质量和教案的质量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1

学习服装搭配

一、教学难点

用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利用现有的衣服尝试服装的搭配,穿出自己的风采。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评论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

怎样找出适合自己的色彩?样搭配服装?(彩的搭配、款式的搭配,不同时间、地点、人物的合理运用等过查找资料、相互探讨或独立思考,用自身服装展示或制作剪贴画等方式来完成作业,以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课前准备

三、学习材料

(一)电脑、相关软件、录像和服装搭配范例。

(二)各种不同颜色、质地的布料,各色卡纸及零星饰品。

(三)铅笔、橡皮、颜色、毛笔(白云、叶筋笔笔洗、调色盘、剪刀、线、胶水等。

(四)相关的书籍和网上下载的资料。

(五)少数民族的教师可以搜集有关民族服饰的,传说(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旅)本民族的服饰特点,在不同节日里,各种服饰的运用。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款式扬长弊短,结合身材,巧配衣服。并学习根据不同的气候、时间、地点和用途,不同的肤色、体型、年龄和气质去选择不同款式、材质、色彩以及不同功能的衣服。布头等材料粘贴出来。让学生评论谁设计的搭配方案最准确、最理想。最后,教师总结点评,指出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准备相关资料。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集体合作,共同解决难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服装种类、款式,以及不同的人在不同季节、场合、时间选择不同服装的搭配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立足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内容加强趣味性和实用性。对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指导意义。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多样性、尊重差异性,使学生能大胆尝试各种风格的衣服搭配。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解决难点的要点:

(1)学生课前准备相关资料。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集体合作,共同解决难点。

(图例、小玩偶展示,介绍服装种类、款式,以及不同的人在不同季节、场合、时间选择不同服装的搭配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民族审美情趣为切入点,讲授我国人民着装习惯,并适当介绍外来服饰文化对现代青少年着装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当前的一些流行倾向。

(二)解决重点的要点:

(生动的语言,传达服饰美的审美情趣。

(2)足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内容加强趣味性和实用性。对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指导意义。

(尊重差异性,使学生能大胆尝试各种风格的衣服搭配。

(三)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1)困地区的学生衣服较少,教师可以以欣赏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用粘贴和绘画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以达本课的教学目的。

(2)如果只凭讲授不容易理解,可以制作成课件,或做成投影片讲解。

(3)有电脑和画册的学校可以自己动手画或制作一些剪贴画,方便简洁。

扮已告诉他人。服饰作为一种符号和象征,可以表明你的身份、个性、气质,也可反映你的追求、理想和情操。美国科学家兼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说:“饮食也许可以随心所欲,穿衣却得考虑给他人的印象。”服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服装好比信号灯,可以吸引他人做进一步的交往,也可以警告他人使之退避三舍。认真装饰自己,以取得他人的好感,并非不光彩,这正是尊重他人,表达善意、传递友情的一种方式。

2、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形象变美?

漂亮的款式、流畅的线条、和谐的色彩、精致的做工、新奇的构想,以及衣料的质地和当今流行的趋势等,这些都是服饰美的.要素,但重要的是适合你的个性、身份、年龄、气质,并且与季节相符,盲目追求所谓时尚,无视气候和周围条件的装束,只能是不伦不类,贻笑大方。并且美是内在与外在的结合,丰富的内心加上美丽的外表,才是真正的美。

3、如果你拿来一件衣服问我美不美,我会怎样回答?

同一人穿不同的服装,效果完全不同。所以衣服只有穿在人身上才能获得生命。衣服不像画一样,挂在墙上让人欣赏,也不像雕塑那样立在公共空间公开展示。衣服从一开始就与人联系在一起。因此服饰美是人的外在形体与内在素养的共同展示,无法与人分开。服装配穿应考虑WHO(谁穿)、WHERE(在哪穿)、TIME(什么时候)WHAT(穿什么)。如:面料的选择要与款式相符,色彩要与你的皮肤、头发相配,花形要适合你的身材,保暖的程度与环境和气候相适应,剪裁缝制精到,穿着得体等等。

(三)互动式教学

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人物服饰的描写,(以服饰描写为主)学生摘抄后,分组探讨。根据文中描写的人的气质、职业、性格和所在的场合、时间,研究其款式、色彩,并对服装描述不完整的部分,学生自己补充完整。(教师要特别指出,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要深人、全面地了解,才能对人物进行真实、细致的描绘。)最后用画笔描绘出来或用彩纸、布头等材料粘贴出来。让学生评论谁设计的搭配方案最准确、最理想。最后,教师总结点评,指出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1、自主式学习

上课前教师让学生穿一套自己认为漂亮的衣服,上课后学生先自评,看谁搭配得最和谐,为什么?然后教师总结。这种方法既直观,又容易理解,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第二节课再穿一套自己认为漂亮的衣服,进行反馈,让学生谈谈对服装搭配的理解,并评出最佳评论员和最佳服饰搭配秀。最后教师总结:使学生明白,并不是华丽而昂贵的服装才是美,只要我们自尊自爱,朴实无华的美也是一种美。

2、探究式学习

用摄像机摄出街上形形色色的路人(有代表性的)和各种不同场合的着装,可以用录像机截取片段。在课上让学生欣赏、分析、评论。或学生用自己的相机,点击生活中的不同画面(美的与不美的),并用自己的观点评述,教师总结。

[师生互动]

指出画面中搭配不和谐的服饰有那些?怎样搭配才算美?搭配和谐的服饰有哪些?为什么?

授课内容:

(1)年龄:

服装的色彩与人的年龄要协调。一般来讲,年轻人的月隙色彩只起陪衬作用,不选择过于鲜艳,以免喧宾夺主。中年人,脸部失去光泽,此时应以服装的色彩来掩饰其缺点。老年人服装色彩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庄重、文雅的灰色调;另一种是色彩纯度较高的、明快的鲜艳色调。我国老年妇女多选择前一种,外国妇女则比较流行另一种。

(2)种类:

(a)家庭劳动装:是装修房屋、打扫卫生等家庭劳动时穿的服装,与正式劳动时所穿的服装有所区别,在服装上有装饰。除睡衣外,家庭一般装是休息时的装束,还可以在家接待朋友或外出购物时穿。

(b)运动装:在运动时穿,但它却与进行各种体育运动时的专用服装不同。此种服装的设计特点是在一般服装上加入运动装的特点,也可称为运动服式样的服装。一般内衬有较厚的绒布。网球衫,原则上一般为白色或奶油色,通常与连衣裙、开关式T恤领及V字领毛背心和裙裤组成,领线处多与红蓝作边线。溜冰服无特别设计要求。滑冰服要选用保暖、防水、透湿、伸缩性好的面料。

(c)学生装:是进入社会前的年轻人的服饰,由于学校特定的环境而设计,适合学生在学校进行各项活动。

(d)旅游装:具有防风、防雨、通气、轻便、简洁等特点,多用茄克衫式样。

(e)休闲装:是居家休息时的装束,但与睡衣等休息时的专用服装不同。是上街购物以及看电影、看戏、欣赏歌剧或文艺演出、参观展览、约会、拜访客人、在外就餐时的着装。如果去小店购物,可以穿得随便一些,如果去大商夏,则应穿得正规一些。访友如果是熟人可以穿得随意,如果第一次见面,或是长辈、上级、贵客,或不是很熟,则要穿得讲究些。

(f)牛仔服,是现代服装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牛仔之美是一种运动型的、开放型的美。牛仔服的美是多向性的,从不同角度着眼即能获得不同的美感。如经典之美、颓废之美、叛逆之美、前卫之美。青少年可以穿出活力的美、中老年则是洒脱干练的美;下层百姓穿出它的无拘无束,上层人士则穿出平易近人;有人在休闲时穿,有人在工作时穿。

(g)制服:又叫工作服。根据工作的性质、行业的不同,搭配不同的款式和颜色。制服在时代背景下悄悄追随时尚,成为人们眼中的时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制服的种类有酒店制服、商业制服和公检法制服等。

(h)礼服:在正式宴会和婚礼时穿。

(场合选择服装:

(a)逛公园、购物、去舞厅、看电影、旅游、爬山、过节时,可以穿得随意一些。如休闲服、牛仔服、运动服、旅游服。

(b)欣赏音乐会:大型音乐会一般比较正统,小型音乐会可以休闲一些,但不要过于随意。

(c)应聘、各种大型宴会则应穿得比较正规。如礼服、西服套装等。

(d)文艺演出[特殊]:主要注意舞台效果,色彩突出和谐。

(e)上班或上学:穿工作服或校服。

(4)色彩

(a)色彩的象征意义:

色彩对于着装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人的眼睛、头发、肤色等天生色彩进行分析、配穿,了解哪种颜色能更好地衬托你的气氛,找出适合你的色彩,会使你更加美丽出众。美的形象是每个人的个性风格的展现,也反映了我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在众多颜色当中,白、天蓝、海蓝、银灰对大多数人都比较适应。红色使皮肤显得白皙,但会使胖人显得更胖,黄色和粉色对皮肤红润者适宜,但对于肤色黄的人会使肤色更深。黑色皮肤不配咖啡色,黄色皮肤不配绿色。皮肤较深的应配较浅的明调子(用各种色彩混合不同分量的白色)。皮肤较白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气质、年龄选择自己喜欢的任意色彩。性格内向的一般选择冷色,外向的人则反之。

红色:在所有的色彩中最刺激、最鲜艳。红色热情、奔放、喜庆,使人感到精神振奋,是十分喜气的颜色,在结婚和庆典上常常使用。红色最容易搭配的颜色是白色、黑色和灰色。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部分劳动的场景,通过欣赏这些场景来认识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

一、导入新课:

1、简介本届学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青岛实验区第一届,师生共同参与、积极配合来完成教改任务。

4、把学生分成 四个组。

1: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性质和情节?

能力要求: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对课本3、4页问题找出一、二个来论述,写成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课后记:

新教材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需要我们认真探索。

1、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组织和参与讨论。

2、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探索,注意对有创见观点的学生充分肯定。

3、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要强调清楚。

4、师生共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学习。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3


第1篇: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类的基础上,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况课文所选内容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

2.联系自身,说说对文中有关“学习之道”以及个人修养论述的理解。

3.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探究《论语》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联系实际理解《论语》的思想内容及现实意义,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方法】引导法和讲授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但你们知道吗?孔子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如果我们细考孔子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但那些声名显赫的王公贵族们早已在历史的长空中灰飞烟灭,而孔子留下的那些宝贵思想直至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为他守丧三年方才洒泪而去,而子贡则整整为他守丧六年。孔子到底有怎样的人格魅力,使得人们对他这样崇敬景仰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走近他的《论语》,来探寻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出示任务:对《论语》十二章课文内容的简单回顾。

(二)再读课文,迁移阐发

出示任务:

1.在上节课学习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括所选的`这几则语录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

反馈指导: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

2.结合自身在学习方法和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态度,并谈谈你对“学习之道”的理解。

反馈指导:注意与自身实际相联系

3.围绕课文中阐述关于修身的章节,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谈谈对这些词的理解,并讨论这些关于修身的论述在今天是否有其现实意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反馈指导:理解词语含义与探究现实意义相结合

(三)延读《论语》,拓展提升

出示任务:

1.教师出示几个《论语》中的小故事,并引出相关语句或章节,安排学生分组探究这些语句或章节的思想内容。

2.结合对本课的学习,你认为孔子身上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今天我们读《论语》有什么现实意义?

反馈指导:将本课所学内容结合到探究中

(四)诵读课文,情蕴其中

带有感情地齐声诵读课文,注意读出音韵美,并在诵读中进一步品悟课文内容,同时感受古代典籍的无穷魅力。

(五)小结与作业

小结:《论语》完整而充分地反映了被我们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的为政以德、仁者爱人的政治思想,诚信处事、智慧生存的人道思想,有教无类、启发诱导的教育思想等等。所有牵涉到人类生存与社会安定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刻和卓有成就的论述,堪称人生的百科全书。虽然有些篇章仅仅是只言片语,但却精辟微妙,发人深省。虽历经两千多年,今天读来仍激荡着我们的胸怀,启迪着我们的智慧,给予我们丰厚的人生营养。

作业:1.课后自主阅读《论语》,将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摘抄下来,并且说说对它们的理解。

2.《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你还知道哪些?课文搜集积累,与同学分享。

第2篇: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

这是一个互助平台,为您提供大量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范文,送一篇给你。

《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学习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将学习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本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思德修养。

3.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本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本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想结合,方能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 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本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清平乐道的高尚品质。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本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本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贫图不义之财。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本章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本章告诉我们时光飞快流逝,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本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4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观察、比较和练习相结合。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1.线徒刑的素描作品数幅,明暗素描作品数幅;2.立方体和圆柱体框架模型一个;

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第一课时

(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2) 。

(3) 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4) 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5) 讲授新课

1. 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

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2) 勾画形体的边界。

(3) 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4) 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 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6) 抒写人的情趣,(7) 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1、 立方体与圆柱体

(1) 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圆柱体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360。而构成。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杨(如硬钱币叠成一圆柱体)

教材P14上图,立方体与圆柱体结合图形是说明立方体内可以产生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立方体内的构成是以一个正方体的二分之一边为轴,以立方体一个面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306而成。圆柱体的立体感可通过顶底面的透视圆面体现。

(6) 作业要求

1、 临摹P14立方体和圆柱体范画。

2、 用3B、和6B铅笔作画,3、 要求表现物象透视准确,4、 结构清晰。

(7) 课堂小结:

选出一部分作业讲评,指出优缺点,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第二课时

(1) 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1、立方体的切挖模型;2、用泡沫塑料做两个相等的长方体模型,把它们拼在一起是一个立方体;3、大幅基本形体切挖挂图;4、能进行切挖的软性固体材料。

学具:萝卜、柑桔、苹果、肥皂、泥巴等软性材料;2、小刀、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2) 组织教学:

(3) 复习旧课,

(4) 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立方体及圆柱体的构成,那么把这些基本形体进行切挖后,会是怎能样一种结构变化呢

(5) 讲授新课

板书:基本形体的切挖:

1、 立方体的切2、 割与组合:

课本P14下图说明从立方体中间切开成为两个长方体,然后将这两个长方体可以拼叠成各种造型(用二个长方体拼叠演示)

切去立方体的八分之一,首先找出立方体三个相邻的面的面中心点,并把每个面分成四等分。然后将三个相邻的四分之一等分垂直切去。

用泡沫块做一个立方体,切去八分之一,被切去部分仍可嵌入原处,以便演示,并用红色在立方体相邻的三个面上画出垂直水平线,切去后的截面用三种色区别,(自制模型进行演示)

2.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

用较规范的萝卜、桔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到物,在课堂进行切挖示范,揭示圆信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并挂出以线徒刑的切挖结构图。

(6) 作业要求

作业一:临摹P/15四种基本形体切挖图。

作业二:可任选一种基本形体作切挖练习,如立方体可用肥皂块、泡沫块等;圆柱体可用萝卜等;球体可用柑桔、苹果等。将切挖后的伤口放在课桌上进行写生。

要求运用虚实、轻重不同的线条描绘声绘出对象的内部与外观铁组合关系。

课堂小结

对切挖练习及以线造型写生较好的作业进行表扬,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布置下堂课的准备工作。

第三课时

(1) 教具和学具准备 :

教具:大幅《口杯与肥皂盒》步骤然图范画一张。口杯与肥皂盒三组静物。

学具:4B或6B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2)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

(3) 复习旧课,

(4) 导入新课:

通过前二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两点认识:

(1) 物体的外观形态特点,(2) 都取决于它的构造特点。

(2)任何物体的外形都是由不同的面构成,面归纳起来有三种形式:即有方向不同的面(包括正、侧、水平、垂直、倾叙的面等),有性质不同的面貌一新(包括平面、曲面等),有大小不同的面,这些面按照物体的结构形式、组织、联结起来,构成物体的外部形态。

物体的外观形态只有借助于光的作用才能显示出来,然而,线造型的素描特点不是借助光的作用所产生的明暗形态来刻画物体的结构体积,而是用结构线来表现物体的内部与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所以,了解物象形态的构造形态的构造特点和外部形态的面的性质,是画好线造型素描的关键。

(7) 讲授新课

板书:口杯与肥皂盒

线造型的素描步骤(结合课本P16“口杯与肥皂盒“进行讲解):

(1)面对写生的物体,采用剔除或减弱明暗光影的方法,从整体出发,观察和找准物体的基本形,用线和点标出,并注意画面构图。

(2)用辅助线画出物体的大体轮廓,形体结构,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位置。

(3)用线准确地刻画出物体的内外部结构关系、透视关系、体积感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关系。

(4)调整修改,使画面效果完整。

3、 透视法则的运用(结合范画讲解)

平等透视法则,成角透视法则和圆形透视法则应结合步骤图渗透讲解,不宜过多涉及透视知识。

5、 作业要求

要课作业可安排写生“口标与肥皂盒“,也可临摹课本16的范画。用软芯铅笔作画(4B或6B),作业要求轮廓比例基本准确,构图适当,透视准确,并能初步运用不同线条表现出物体的内外组合关系和窨立方体形态。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5

11课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教学目标

了解如何策划校园活动。

了解怎样结合校园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活动所涉及的部门与学科。

跨学科全面的思考与设计创作出好的策划。

教学重点

如何应用美术的形式把校园生活中设计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找准美术表现形式与活动策划的结合点培养综合解决问题和整体艺术策划的能力。

教学准备

纸板、聚苯黏合剂、束扎用铁丝、绳子、水彩、水粉颜色、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年,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很多活动,如艺术节、绘画展、科技周等等。它们是一次欢乐的盛会,展示自己的舞台。如果让我们班来策划一次活动,我们有这个信心和能力吗?板书课题: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二、新授

在课前我们已经以艺术节为例,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艺术节的策划知识,你是通过哪种途径了解的?生答:专业书、网上的信息、报纸、杂志、访谈。现在我们以组为单位共同献计献策,以出示题板的方式回答问题,比比谁的方案秀:

(一)艺术节策划方案将涉及哪些的环节?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题板,看哪一组同学想

到的详细:(活动时间、地点、目的、各种宣传和准备、内容安排、活动进程、部门分工、费用预算、负责组织人员等等)

(二)艺术节的内容有哪些?开幕式、集体表演、歌舞晚会、朗诵会、猜谜大赛、绘画比赛、演讲天地、游戏比赛、图书大餐、颁奖晚会……

(三)这么多的活动,应该有哪方面的准备?同学们出示:场地的租用、人员的安排、

舞台的设计、服装、道具、器材、宣传品、美术材料、奖品等等。

(四)要与哪些部门进行沟通?学校后勤部、器材室、团委、歌舞团、演出公司、美术公司、赞助单位等。策划活动的确是一个即复杂又综合的过程。

(五)哪些内容可以借助美术这种视觉形式来传达?学生讨论:策划图、策划方案、舞台布置、宣传品:如海报、吉祥物、会标、纪念册、请柬、节目单、面具、签到册、标语等等。老师总结:看来,美术的作用可真不少,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好的艺术设计将使主题更加一目了然,获得更隆重、成功的效果。

(六)以上我们把校园活动涉及的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研究,我们如何用美术的形式表达策划的内容?

用大屏幕显示策划图的绘制方法、流程图、路线图、鸟瞰图、卡通图、图表加说明的几种方法,并加以解释说明各自的特点。

如流程图主要显示机构设置或表达活动流程;路线图主要显示各地点的顺序;鸟瞰图是俯视的直观效果;图表加说明更使策划图文并茂,清楚明了。

值得注意的如何使各图统一和谐:可利用几个明度相近的色块作背景或用线条、文字或图标分割或组织成组。做到有主有次,多而不乱。

三、作业

以组为单位,用所学的美术知识为学校设计一个方案,可用手绘或电脑等方法。评选标准:紧扣主题;设计整体、新颖、多样;色彩和谐;图文并茂。

四、总结

各组展示作品,集体评价,按标准选出秀的方案。

老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策划活动及策划的环节,通过集体的力量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使我们对美术与生活有了更全新、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多运用美术的方式表达思想,创造生活。

五、评价

这是一节与同学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索学习,是同学们主动把美术学习变成文化实践的过程。老师要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把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跨学科学习,理解共通的原理,发展综合实践的能力。

12课面具设计制作

教学目标:

1、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3、了解现代面具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表、面具光盘。

(2)面具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

(3)学生制作面具的海绵纸,胶水等。

(4)学生表演节目用的道具和音乐。

三、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究第二课时学习与制作第三课时展示、体验、交流。分组合作,讨论节目,分配角色。搜集面具资料(图片、实物、文字资料等)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面具文化的了解。欣赏中外面具作品。学习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设计有创意的面具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节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面具及节目的设计。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位要演节目及角色,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讲解面具知识,面具的历史、面具的制作方法。重点讲面具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指导学生设计出有个性、有创意的面具。正确引导学生评价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第一课时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索

1、影片欣赏:播放童话剧《马兰花》录像资料

2、教师总结:看了录像中戴面具表演的节目。我们也要开一场联欢会。要以小组的形式每个同学戴上面具,表演你喜欢的节目。

3、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a、你和谁一组?b、表演什么节目?c、我演谁?d、角色的性格是什么样的?e、你如何给角色设计面具?

4、请你用形象或语言描绘出你所演角色的特征。

5、请同学查阅有关面具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等。(通过书籍、网络、电影、录像等)

(二)第二课时:面具知识的讲解与面具设计与制作

1、面具知识的介绍

引导学生把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交流内容应包括:(1)古代面具的由来、意义、功能。

(2)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面具的造型特点及风格。

(3)面具的材料及色彩特点。

(4)现在面具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具的功能已不再是祭祀,驱鬼怪,除病魔。

提问:现在社会中面具都运用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家居装饰、表演道具、狂欢节、物品的设计等。现代面具是人们除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不可缺少的装饰。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现代面具图片,加深对现代面具的了解。

2、教师讲解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步骤。

3、学生制作面具

在教师介绍面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展开设计与制作。

学生思考:(1)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运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3)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

要求:面具造型色彩夸张独特,符合节目的角色。

(三)第三课时展示、体验、交流

根据上节课制作好的面具向全班同学展示、体验、交流。

1、分别以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本组设计好的节目。同时,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为了使节目更生动,可以考虑音乐、旁白、服装、道具等。

2、发给每人一张评价表。每组表演完节目后,给以评价。

3、全班同学的面具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同学评价。(从面具及表演两方面评价)

教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

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

4、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5、教师总结评价

附:

评价表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

面具造型30分

色彩30分

节目创意20分

表演20分

五、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由于学生知识、能力不同,在设计面具和表演节目上,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节目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所思所想,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真情流露。

13课设计吉祥物

设计吉祥物(教案)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6

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指针,践行美术新课标基本理念,实施美术新课程改革,探索适合我校艺特色的新美术课程教学。

1、在课堂中,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以绘画和雕塑的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了解设计类别、功能,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 ;

2、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材质、形式和内容等特征,获得初步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

教材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在课目设计中,注意到将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结合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

七年级的学生,想象力较丰富,同时开始倾向于写实。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造型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新鲜感特强,易于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美术兴趣,丰富学生想象力。通过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让学生动脑、动手,培养他们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我们的奥运〉〉

1、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美术学习应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3、教学中尽可能用多媒体教学。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7

1、用绘画的手段将设计表现出来,注意线条的清晰、色彩的鲜明

2、干后用剪刀剪下所画形象,注意留白边,衬托效果,亦可将作品裱在黑板上

3、在背后加支撑,使其能够在桌面上稳定摆放

四、学生讨论确定主题,分组制作

师:为了更好的体现你们的合作意识,更好地表现团队力量,我们采用分组制作,最后我们大家评选一下哪组做的又快又好。另外老师还有一个要求,作业完成之后,每小组为你们的吉祥物编写一段台词,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自我介绍,并点明主题。

(生讨论确定出主题,开始制作。师巡视指导,并播放背景音乐,使学生在和谐优美的环境中设计制作)

五、成果展示,评比作业

师:同学们的作品都已经完成了,那我们就请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你们的作品,并作介绍。好,我们从第一组开始。

(1、每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作品,并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代自己的吉祥物自我介绍,内容风趣幽默,不时的引发台下学生的大笑和掌声,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并加深了对本课的印象。)

师:看了各小组的作品及介绍,我想同学们在心里都有了各自的评价。现在各小组讨论商量一下,由代表把你们商量的结果写在黑板上。

(2、生讨论,各小组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师汇总给出每组成绩,作为年度累计得分,并得出最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奖励,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20xx年对我们全国来说是一个欢欣鼓舞的日子,能够在我们的首都北京举办奥运会,是我们的无上荣耀。那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否给我们的20xx年奥运会设计一个吉祥物,也许到时会有千千万万的作品参加竞选,也许我们的作品只是沧海一粟,但至少,这是我们的心愿,是为奥运献上的一份心。那么,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准备吧,为奥运献上我们独特的创意!

七、师生再见,下课!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浮雕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工具,掌握磨、刻、铲、雕等基本技能。

2、学会用草图表达创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讲解演示基本技法,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操作技法,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操作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技法。

难点:教给学生雕的技法,在石膏上如何表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石膏板、砂纸、木刻刀、牙刷。

三、技法介绍及尝试:

1、教师讲解演示基本技法,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操作技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操作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技法。

2、落实“铲”这一教学难点,刀口要放平,逐层铲去背景,用力平稳,深浅均匀,不要停留在局部,以防背景产生高低不平的现象。

3、操作时注意安全,刻下的石膏粉倒在垫底的废纸里,不要用嘴吹,以防飞入眼睛

3、知识要点:

1、图案设计稿子(动物浮雕)要点:用明暗把图形的层次关系表现出来,低点画暗、高点留白,这样有助于我们在刻制浮雕前对哪些地方应去掉做到心中有数。设计时应尽量避免透视和形象的重量,以便最后制作出完整的形象。

2、刻制步骤:起形---开荒---立位---粗刻---细刻---调整与修饰

3、学生练习:

本节课完成任务:起形---开荒---立位

4、教师巡视辅导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9

一、主要内容分析: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二、教材重点:

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三、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

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教学过程与方法:

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

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教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以美术的四个学习领域设计了具体的课题;以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更贴近于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更好的通过美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七年级美术教案系列(8篇)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你是否正在动笔写一篇教案课件吧?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七年级美术教案系列(8篇)”,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七年级美术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海报设计的基本知识。

2、方法与过程:掌握海报的设计步骤和制作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掌握海报的构成要素、设计原则及创意方法。

2、尝试设计一幅有创意的海报。

教学难点

对学生分析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根据活动的主题去设计一幅富有创意的海报。

教学方法

直观感受、讨论、欣赏、观察、发现、情景、讲授、演示、比较等。

评价要点

1、是否掌握了海报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

2、能否根据活动的主题展开思维联想,设计出创意独特的海报。

3、是否热心参与学习活动,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操作实践过程能否细致耐心,与同学合作是否融洽。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设备、实物投影仪、卡纸、彩笔等。

学具:卡纸、铅笔、橡皮、彩笔等。

教学设计示例

一、范例导入

以“长安大学第一届图书文化节”的宣传海报或其他代表性的海报为例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海报中传递的信息,发现和总结海报的特点。

二、新授内容

1、海报的构成要素。

对比多幅海报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海报的构成要素。

2、海报设计的原则。

利用“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海报,引导学生说出各要素的选择和处理的特点。

(1)文字:

A、标志性文字即海报的主题文字,必须醒目、简洁,字体的选择和编排应根据活动的需要作艺术化的处理。

B、辅助性文字是对标题的具体说明,一般需要写明活动的地点、时间及主要内容。

(2)图形的位置和比例在海报中一般比较重要,图形的选择应呼应主题且构思新颖。

(3)色彩应醒目,常用对比色,以增强视觉冲击力。

3、海报的创意设计。

引导学生结合说学的海报知识,分析优秀海报作品构思、处理等独到之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4、海报的制作方式。

通过欣赏大量优秀海报作品,了解优秀海报制作方式——计算机制作、手绘制作。

三、实践练习

用手绘的方式为学校艺术节设计一张创意独特的海报。

1、说创意思路。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并通过讨论完善自己的创意思路。

教师辅助总结,让学生了解海报设计的具体设计步骤。

2、画创意海报。

把创意想法表现出来。(要求:构图合理、完整,主题明确)

四、展示评价

1、四人小组展示交流,进行自评和互评。

2、教师点评部分作业,巩固本课知识。

五、拓展提升

出示几幅能引发深层次思考的公益海报,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的含义,向学生渗透爱的教育,进行德育深化。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加强美术及相关学科与校园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运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美术在社会生活及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增强设计为生活服务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生活的热情。

##结束

七年级美术教案(篇2)

一、由欣赏有关吉祥物的资料导入本课

1、出示课件(与学生一起欣赏)

2、提出问题(什么是吉祥物)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谈谈你对吉祥物的理解?

生:自由回答

师:刚才你们所都说是你们个人的看法,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看一下课本上是怎样定义吉祥物的?呆会儿,我找个同学归纳一下。

(生看课本)

师:看完了吗?哪一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下?

(生总结完毕)

师总结:吉祥物是人们为组织主题活动而设计的标志性的形象,象征欢乐吉祥、内含成功企盼的愿望。

二、研讨吉祥物的造型特点

师:同学们课下对本课的学习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好多同学都把自己搜集到的吉祥物的资料带到了课堂。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希望同学们能够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吉祥物之所以会成为吉祥物,它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现在同学们就根据你手中的吉祥物以及大屏幕上老师搜集的吉祥物,分组讨论一下,四人一组,现在开始。

(生讨论)

师:每组选出代表,说出你们讨论的结果,大家踊跃发言!

师总结:(课件显示)形象可爱、夸张、活泼、幽默、憨厚

色彩对比:对比鲜明、色彩亮丽

三、吉祥物的设计思路

师:设计吉祥物首先要有一个主题,你是为哪种活动而设计的,比如我们的主题班会、爱鸟日、校运动会、艺术节等。

师出示课件吉祥物的设计思路

师:主题确定后,就是原形的选择,比如爱鸟日,同学会选择什么样的形象呢?

(生自由回答,各种鸟的形象都有)

师:不管同学们选择什么鸟的形象,都有你们的理由,那么,为了使这个形象更加突出,更有趣味,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大胆的拟人的夸张变形,同学们可以借鉴一些的吉祥物的设计。

(师举例,课件显示)

师:关于吉祥物色彩的设计,老师要求你们做到大胆、鲜亮、明快、有特点。以上就是吉祥物的设计思路。那么下面,就充分发挥你们的想像力,尽情展示你们的才艺吧。

七年级美术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

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

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

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牛头;德国法西斯马;西班牙无辜百姓课后反思:

七年级美术教案(篇4)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观察、比较和练习相结合。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1.线徒刑的素描作品数幅,明暗素描作品数幅;2.立方体和圆柱体框架模型一个;

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第一课时

(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2) 。

(3) 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4) 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5) 讲授新课

1. 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

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2) 勾画形体的边界。

(3) 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4) 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 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6) 抒写人的情趣,(7) 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1、 立方体与圆柱体

(1) 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圆柱体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360。而构成。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杨(如硬钱币叠成一圆柱体)

教材P14上图,立方体与圆柱体结合图形是说明立方体内可以产生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立方体内的构成是以一个正方体的二分之一边为轴,以立方体一个面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306而成。圆柱体的立体感可通过顶底面的透视圆面体现。

(6) 作业要求

1、 临摹P14立方体和圆柱体范画。

2、 用3B、和6B铅笔作画,3、 要求表现物象透视准确,4、 结构清晰。

(7) 课堂小结:

选出一部分作业讲评,指出优缺点,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第二课时

(1) 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1、立方体的切挖模型;2、用泡沫塑料做两个相等的长方体模型,把它们拼在一起是一个立方体;3、大幅基本形体切挖挂图;4、能进行切挖的软性固体材料。

学具:萝卜、柑桔、苹果、肥皂、泥巴等软性材料;2、小刀、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2) 组织教学:

(3) 复习旧课,

(4) 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立方体及圆柱体的构成,那么把这些基本形体进行切挖后,会是怎能样一种结构变化呢

(5) 讲授新课

板书:基本形体的切挖:

1、 立方体的切2、 割与组合:

课本P14下图说明从立方体中间切开成为两个长方体,然后将这两个长方体可以拼叠成各种造型(用二个长方体拼叠演示)

切去立方体的八分之一,首先找出立方体三个相邻的面的面中心点,并把每个面分成四等分。然后将三个相邻的四分之一等分垂直切去。

用泡沫块做一个立方体,切去八分之一,被切去部分仍可嵌入原处,以便演示,并用红色在立方体相邻的三个面上画出垂直水平线,切去后的截面用三种色区别,(自制模型进行演示)

2.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

用较规范的萝卜、桔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到物,在课堂进行切挖示范,揭示圆信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并挂出以线徒刑的切挖结构图。

(6) 作业要求

作业一:临摹P/15四种基本形体切挖图。

作业二:可任选一种基本形体作切挖练习,如立方体可用肥皂块、泡沫块等;圆柱体可用萝卜等;球体可用柑桔、苹果等。将切挖后的伤口放在课桌上进行写生。

要求运用虚实、轻重不同的线条描绘声绘出对象的内部与外观铁组合关系。

课堂小结

对切挖练习及以线造型写生较好的作业进行表扬,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布置下堂课的准备工作。

第三课时

(1) 教具和学具准备 :

教具:大幅《口杯与肥皂盒》步骤然图范画一张。口杯与肥皂盒三组静物。

学具:4B或6B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2)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

(3) 复习旧课,

(4) 导入新课:

通过前二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两点认识:

(1) 物体的外观形态特点,(2) 都取决于它的构造特点。

(2)任何物体的外形都是由不同的面构成,面归纳起来有三种形式:即有方向不同的面(包括正、侧、水平、垂直、倾叙的面等),有性质不同的面貌一新(包括平面、曲面等),有大小不同的面,这些面按照物体的结构形式、组织、联结起来,构成物体的外部形态。

物体的外观形态只有借助于光的作用才能显示出来,然而,线造型的素描特点不是借助光的作用所产生的明暗形态来刻画物体的结构体积,而是用结构线来表现物体的内部与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所以,了解物象形态的构造形态的构造特点和外部形态的面的性质,是画好线造型素描的关键。

(7) 讲授新课

板书:口杯与肥皂盒

线造型的素描步骤(结合课本P16“口杯与肥皂盒“进行讲解):

(1)面对写生的物体,采用剔除或减弱明暗光影的方法,从整体出发,观察和找准物体的基本形,用线和点标出,并注意画面构图。

(2)用辅助线画出物体的大体轮廓,形体结构,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位置。

(3)用线准确地刻画出物体的内外部结构关系、透视关系、体积感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关系。

(4)调整修改,使画面效果完整。

3、 透视法则的运用(结合范画讲解)

平等透视法则,成角透视法则和圆形透视法则应结合步骤图渗透讲解,不宜过多涉及透视知识。

5、 作业要求

要课作业可安排写生“口标与肥皂盒“,也可临摹课本16的范画。用软芯铅笔作画(4B或6B),作业要求轮廓比例基本准确,构图适当,透视准确,并能初步运用不同线条表现出物体的内外组合关系和窨立方体形态。

七年级美术教案(篇5)

1、用绘画的手段将设计表现出来,注意线条的清晰、色彩的鲜明

2、干后用剪刀剪下所画形象,注意留白边,衬托效果,亦可将作品裱在黑板上

3、在背后加支撑,使其能够在桌面上稳定摆放

四、学生讨论确定主题,分组制作

师:为了更好的体现你们的合作意识,更好地表现团队力量,我们采用分组制作,最后我们大家评选一下哪组做的又快又好。另外老师还有一个要求,作业完成之后,每小组为你们的吉祥物编写一段台词,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自我介绍,并点明主题。

(生讨论确定出主题,开始制作。师巡视指导,并播放背景音乐,使学生在和谐优美的环境中设计制作)

五、成果展示,评比作业

师:同学们的作品都已经完成了,那我们就请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你们的作品,并作介绍。好,我们从第一组开始。

(1、每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作品,并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代自己的吉祥物自我介绍,内容风趣幽默,不时的引发台下学生的大笑和掌声,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并加深了对本课的印象。)

师:看了各小组的作品及介绍,我想同学们在心里都有了各自的评价。现在各小组讨论商量一下,由代表把你们商量的结果写在黑板上。

(2、生讨论,各小组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师汇总给出每组成绩,作为年度累计得分,并得出最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奖励,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20xx年对我们全国来说是一个欢欣鼓舞的日子,能够在我们的首都北京举办奥运会,是我们的无上荣耀。那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否给我们的20xx年奥运会设计一个吉祥物,也许到时会有千千万万的作品参加竞选,也许我们的作品只是沧海一粟,但至少,这是我们的心愿,是为奥运献上的一份心。那么,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准备吧,为奥运献上我们独特的创意!

七、师生再见,下课!

七年级美术教案(篇6)

11课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教学目标

了解如何策划校园活动。

了解怎样结合校园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活动所涉及的部门与学科。

跨学科全面的思考与设计创作出好的策划。

教学重点

如何应用美术的形式把校园生活中设计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找准美术表现形式与活动策划的结合点培养综合解决问题和整体艺术策划的能力。

教学准备

纸板、聚苯黏合剂、束扎用铁丝、绳子、水彩、水粉颜色、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年,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很多活动,如艺术节、绘画展、科技周等等。它们是一次欢乐的盛会,展示自己的舞台。如果让我们班来策划一次活动,我们有这个信心和能力吗?板书课题: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二、新授

在课前我们已经以艺术节为例,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艺术节的策划知识,你是通过哪种途径了解的?生答:专业书、网上的信息、报纸、杂志、访谈。现在我们以组为单位共同献计献策,以出示题板的方式回答问题,比比谁的方案秀:

(一)艺术节策划方案将涉及哪些的环节?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题板,看哪一组同学想

到的详细:(活动时间、地点、目的、各种宣传和准备、内容安排、活动进程、部门分工、费用预算、负责组织人员等等)

(二)艺术节的内容有哪些?开幕式、集体表演、歌舞晚会、朗诵会、猜谜大赛、绘画比赛、演讲天地、游戏比赛、图书大餐、颁奖晚会……

(三)这么多的活动,应该有哪方面的准备?同学们出示:场地的租用、人员的安排、

舞台的设计、服装、道具、器材、宣传品、美术材料、奖品等等。

(四)要与哪些部门进行沟通?学校后勤部、器材室、团委、歌舞团、演出公司、美术公司、赞助单位等。策划活动的确是一个即复杂又综合的过程。

(五)哪些内容可以借助美术这种视觉形式来传达?学生讨论:策划图、策划方案、舞台布置、宣传品:如海报、吉祥物、会标、纪念册、请柬、节目单、面具、签到册、标语等等。老师总结:看来,美术的作用可真不少,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好的艺术设计将使主题更加一目了然,获得更隆重、成功的效果。

(六)以上我们把校园活动涉及的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研究,我们如何用美术的形式表达策划的内容?

用大屏幕显示策划图的绘制方法、流程图、路线图、鸟瞰图、卡通图、图表加说明的几种方法,并加以解释说明各自的特点。

如流程图主要显示机构设置或表达活动流程;路线图主要显示各地点的顺序;鸟瞰图是俯视的直观效果;图表加说明更使策划图文并茂,清楚明了。

值得注意的如何使各图统一和谐:可利用几个明度相近的色块作背景或用线条、文字或图标分割或组织成组。做到有主有次,多而不乱。

三、作业

以组为单位,用所学的美术知识为学校设计一个方案,可用手绘或电脑等方法。评选标准:紧扣主题;设计整体、新颖、多样;色彩和谐;图文并茂。

四、总结

各组展示作品,集体评价,按标准选出秀的方案。

老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策划活动及策划的环节,通过集体的力量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使我们对美术与生活有了更全新、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多运用美术的方式表达思想,创造生活。

五、评价

这是一节与同学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索学习,是同学们主动把美术学习变成文化实践的过程。老师要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把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跨学科学习,理解共通的原理,发展综合实践的能力。

12课面具设计制作

教学目标:

1、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3、了解现代面具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表、面具光盘。

(2)面具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

(3)学生制作面具的海绵纸,胶水等。

(4)学生表演节目用的道具和音乐。

三、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究第二课时学习与制作第三课时展示、体验、交流。分组合作,讨论节目,分配角色。搜集面具资料(图片、实物、文字资料等)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面具文化的了解。欣赏中外面具作品。学习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设计有创意的面具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节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面具及节目的设计。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位要演节目及角色,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讲解面具知识,面具的历史、面具的制作方法。重点讲面具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指导学生设计出有个性、有创意的面具。正确引导学生评价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第一课时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索

1、影片欣赏:播放童话剧《马兰花》录像资料

2、教师总结:看了录像中戴面具表演的节目。我们也要开一场联欢会。要以小组的形式每个同学戴上面具,表演你喜欢的节目。

3、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a、你和谁一组?b、表演什么节目?c、我演谁?d、角色的性格是什么样的?e、你如何给角色设计面具?

4、请你用形象或语言描绘出你所演角色的特征。

5、请同学查阅有关面具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等。(通过书籍、网络、电影、录像等)

(二)第二课时:面具知识的讲解与面具设计与制作

1、面具知识的介绍

引导学生把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交流内容应包括:(1)古代面具的由来、意义、功能。

(2)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面具的造型特点及风格。

(3)面具的材料及色彩特点。

(4)现在面具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具的功能已不再是祭祀,驱鬼怪,除病魔。

提问:现在社会中面具都运用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家居装饰、表演道具、狂欢节、物品的设计等。现代面具是人们除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不可缺少的装饰。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现代面具图片,加深对现代面具的了解。

2、教师讲解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步骤。

3、学生制作面具

在教师介绍面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展开设计与制作。

学生思考:(1)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运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3)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

要求:面具造型色彩夸张独特,符合节目的角色。

(三)第三课时展示、体验、交流

根据上节课制作好的面具向全班同学展示、体验、交流。

1、分别以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本组设计好的节目。同时,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为了使节目更生动,可以考虑音乐、旁白、服装、道具等。

2、发给每人一张评价表。每组表演完节目后,给以评价。

3、全班同学的面具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同学评价。(从面具及表演两方面评价)

教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

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

4、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5、教师总结评价

附:

评价表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

面具造型30分

色彩30分

节目创意20分

表演20分

五、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由于学生知识、能力不同,在设计面具和表演节目上,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节目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所思所想,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真情流露。

13课设计吉祥物

设计吉祥物(教案)

七年级美术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浮雕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工具,掌握磨、刻、铲、雕等基本技能。

2、学会用草图表达创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讲解演示基本技法,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操作技法,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操作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技法。

难点:教给学生雕的技法,在石膏上如何表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石膏板、砂纸、木刻刀、牙刷。

三、技法介绍及尝试:

1、教师讲解演示基本技法,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操作技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操作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技法。

2、落实“铲”这一教学难点,刀口要放平,逐层铲去背景,用力平稳,深浅均匀,不要停留在局部,以防背景产生高低不平的现象。

3、操作时注意安全,刻下的石膏粉倒在垫底的废纸里,不要用嘴吹,以防飞入眼睛

3、知识要点:

1、图案设计稿子(动物浮雕)要点:用明暗把图形的层次关系表现出来,低点画暗、高点留白,这样有助于我们在刻制浮雕前对哪些地方应去掉做到心中有数。设计时应尽量避免透视和形象的重量,以便最后制作出完整的形象。

2、刻制步骤:起形---开荒---立位---粗刻---细刻---调整与修饰

3、学生练习:

本节课完成任务:起形---开荒---立位

4、教师巡视辅导

七年级美术教案(篇8)

教学目的:

1、认知领域:认识什么是适合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种类及特点,掌握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苏少版美术教案——适合纹样

2、操作领域:学会除了用颜色绘制,还能够用剪纸、实物拼贴等方法来制作,不拘于格式。 苏少版美术教案——适合纹样

3、情感领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想法像力、创造力。能发现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艺术的生命力和实用性。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适合纹样的构成特点。

教学难点:

1、图案的设计制作、色彩的配合。

2、图案的外形与图案的内容的适用性。

3、纹样设计时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统一性、均衡性与整体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以前画的“花头花叶纹样”真美,它们都是一片树叶或一朵花儿变来的,今天你们能用这些更多的花儿、树叶拼出更美的图形吗?利用投影仪,让学生用花头花叶实物进行摆拼,大家一起欣赏。

二、讨论,你们觉得它美在何处?若有不足你认为怎样调整会更好吗?

三、利用收集的各种材料进行“拼摆”:如火柴、豆子…… 苏少版美术教案——适合纹样

四、大家摆出了这么多漂亮的纹样,纹样的组织方式各种各样,你们看它们是用了哪些方式?放射、直立,……大家真了不起,无意中竟摆出了这么多的方式。再看看它们的外框又是什么模样?讨论总结。

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适合纹样的最重要的两点要素:外框形状和内部的构成。提出适合纹样的概念。

六、打开书看一看它们是绘制出来的适合纹样,内部构成有自然形,几何形,外部框架形。

七、讨论:说说你的感受。这些纹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应用,除了书中展现的,你们平时还在哪儿见过。

八、课后作业:继续发现、收集、记录平时生活中见到的适合纹样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