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教案课件 > 导航

声音的产生课件

发表时间:2024-08-24

声音的产生课件合集。

本文的主旨是探讨与“声音的产生课件”相关的话题,愿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总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开放。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

声音的产生课件(篇1)

发声与传播

教学设计

怀远县唐店学校

张娜

发声与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2.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一种媒介。

3.知道声音在不同的媒体中以不同的速度传播。 流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其初步学会有目的的观察。

2.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信息,根据信息总结出科学规律。

3.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自然世界中声音的美丽和趣味,从而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 教学要点及难点 教学要点:

1.声音的原因。

2.声音传播的条件。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声音传播的条件,解释生活中的声音传播现象。

2.如何让学生在教学中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何渗透物理的研究方法,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如何在八年级物理教学中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1.新课介绍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今天,让我们走进声音的神奇现象,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板书题目)

二.新班教学

p>

(1)声音生成

老师:刚才同学们还在开玩笑玩。是什么让大家在课堂上安静下来?学生:电铃

老师:是的,我们是从电铃那里得到班级信息的,那你知道电铃是怎么产生的吗?

健康:不知道.师:你想知道吗?生:想。

师:让我们通过几个活动来体验声音产生的过程。让学生试着让一些物体发出声音:纸、尺子、他们自己 通过体验,让学生猜测发出声音的原因。教师通过实验帮助学生验证猜想。

实验过程:用发声的音叉触摸乒乓球,通过观察乒乓球状态的变化总结结论。

介绍一些小动物和乐器的发声。请一位同学阅读课本第28页的第三段,让大家了解录音的录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提问:从声源发出的声音是如何传播到远处的?学生分析示例:

1.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听到老师的讲话,学生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

2.登陆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也不能直接交谈,只能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交流。

观看“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视频,总结结论: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固体传播

老师在黑板上轻轻滑动手,让学生们仔细听,看能不能听到声音,然后让两个学生走到讲台上,把他们的黑板上的耳朵。在黑板上听,比较并得出结论。

学生体验:两名学生合作,一名学生敲击桌子,另一名学生用耳朵贴在桌子上听。再次证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老师:声音可以在气体和固体中传播,但是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吗?健康:可以。

老师:那请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

学生举例后,教师演示实验:在水中敲击石头发出声音

证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最后分析总结: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齐读教科书第29页第二段,了解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思考:宇航员看到远处的恒星爆炸,感受到震耳欲聋的声音,是真的吗?为什么?声音的传播速度

我们从教科书第29页到第30页小资料的内容来解决问题:

1.声速是多少?

2.与声速有关的因素有哪些?

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为什么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听不到回声?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大声朗读教科书第 30 页第二段,找出答案。课堂练习

在室内说话比在野外大声,为什么?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有所收获。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你的奖励?最后,集体复习本节所学的内容

4。 布置作业

1. 阅读科学世界

< p> 2. 教材第31页手动脑物理第五题

声音的产生课件(篇2)

教学片段:

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联系学科:

心理学(探索过大的声音会让人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在制造声音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

(一)通过让塑料袋发出声音,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运动有关

1.师提问:同学们,要想探究声音的产生,我们首先得学会制造声音,老师这里有一个塑料袋,你有办法让塑料袋发出声音吗?

2.全班活动:试着玩一玩,看谁的发现最多。

温馨提示:在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分贝是声压级单位,记为d B 。用于表示声音的大小。1分贝大约是人刚刚能感觉到的声音。适宜的生活环境不应超过4 5分贝,不应低于1 5分贝。按普通人的听觉:

0-2 0分贝很静、几乎感觉不到

2 0-4 0分贝安静、犹如轻声语

4 0-6 0分贝一般普通室内谈话

6 0-7 0分贝吵闹、有损神经。

7 0-9 0分贝很吵、神经细胞受到破坏。

9 0-1 0 0分贝吵闹加剧、听力受损。

1 0 0-1 2 0分贝难以忍受、呆一分钟即暂时致聋。)

根据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规定,在居民区内,户外允许噪音级昼间为55分贝,夜间为45分贝,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只要昼间超过55分贝,夜间超过45分贝就可投诉了。

3.师喊:开始——停

4.提问:谁能把你使用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用一个“动词”概括使塑料袋发出声音的动作方式,是什么?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动词”。(抖吹拍打甩摩擦等)

6.一个普通的塑料袋被你玩出了不同的'花样,你真了不起!

7.交流:看来,我们通过敲、打、弹、搓、拍、吹、摩擦等动作方式,对塑料袋用力时,它就可以动起来,并且发出声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用力地过程中要适度)那么物体在发声时,它的状态是怎样的呢?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其他的材料继续进行探究。

设计意图:

“让塑料袋发出声音”这个活动围绕“用了哪些动作方式使塑料袋发出声音”,组织学生通过实践去制造声音,使学生能够在参与中去主动发现,并形成探究问题。本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分析和学习,认识到声音的产生离不开力。让学生初步将“发声”与“动”联系起来。

声音的产生课件(篇3)

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教学设计

【导读】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舞蹈大师。你想让他上台给你看一件吗? (好)【师】先点蜡烛。这是一个扬声器。将扬声器指向蜡烛火焰。现在,当您打开扬声器时,您能看到什么? (烛火随着音乐跳动)【老师】这是怎么回事?蜡烛真的有音乐细胞吗?要了解原因,我们需要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老师】我这里有尺子、橡皮筋和笔套。你能让他们发出声音吗?如果可以,请上来示范。

(能:敲尺子,戳皮筋,吹笔盖)

【老师】我们如何制作“鼓”、“吉他”、“唢呐” ” 响起? (鼓——敲、敲

吉他——弹奏、弹拨

唢呐——吹) 【师父】你做这样的操作或动作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这些物体会振动。)

【老师】指定鼓、吉他、唢呐的哪个部位或什么物体在振动? (鼓面振动;琴弦振动;气柱振动。)

【活动一】如何让桌子上的空瓶子发出声音?并分析振动物体。 (敲瓶子——瓶子振动) (吹瓶口——气柱振动。) 【活动二】学生利用自己的条件或学习用品发出声音,互相解释什么物体在振动。 (敲桌子-桌子振动)(吹口哨-空气振动),(唱歌讲话-声带振动),(海浪声-水振动)【播放图片:蝉】【老师】这是什么动物? (蝉)

【师父】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

【播放视频,蝉靠腹下的鸣膜振动发声】【老师】刚才我们分析了一些发声物体的振动,包括固体、液体、还有气体,但是,其实我们并没有观察到这些物体的振动,比如桌子被敲的时候,桌子在振动,我们怎么去观察呢?

(把轻的小纸片、塑料泡沫球、黄豆、纸屑等放在桌子上,你会看到这些物体跳起来。) 【老师】我们把这种物体放这不容易观察。将振动转换为其他容易观察到的物体的振动的方法称为转换法。 【教师】 演示乒乓球击中音叉后在音叉旁边的振动。如图:

【老师】以这个音叉为例,如何让它不发声?谁愿意来试试。 (学生尝试用手握住音叉,但音叉停止发声)

[老师]我们刚才做了很多实验,都解释了一个道理,声音是怎样的生产?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老师】物体停止振动怎么办? (停止发声)

【老师】我们把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产生并且可以用作声源。 【师父】震动是怎么传播的? (通过空气)

[老师]学生们提出一个猜想: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那你怎么证明呢?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有一个玻璃罩,他叫它真空玻璃罩,这是闹钟,我打开闹钟,同学们听到声音了吗? (我听到了)

【老师】我把闹钟放在玻璃罩里了,还能听到声音吗? (是)

【老师】现在,如果用抽气机抽掉玻璃罩里的空气,会发生什么? [打开抽气机抽气]

[老师]学生们对声音的变化感觉如何? (声音越来越小,现在几乎听不见了) 【老师】闹钟还在振动吗? (振动)

[老师] 现在我把空气重新注入玻璃罩,学生们听到声音了吗? (听说)

[老师]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真空不能传声)

【师父】但是把空气抽走后,即使有声源振动,我们也听不到声音,也就是说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物质,而我们把这种传递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 【板书:“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老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空气是声音的介质,那么除了空气,还有什么其他物质可以传播声音吗? (液体,固体)

【老师】你能用实验证明吗?

(把两块铁块放在玻璃罐里的水里,相互碰撞,就能听到撞击声)

(把耳朵贴在墙上或者地板上听,隔壁房间的声音,如果把耳朵放在桌子上,也能听到手指在桌子上滑动的细微声音)

[老师]同学们举的例子很贴近生活,所以在钓鱼的时候,人语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这些都说明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它们都是传声的媒介。

【大师】飞船在飞行的时候,有时候宇航员需要出舱,但是太空中没有空气,宇航员怎么交流?

(使用无线电通信)

[老师]接下来,请学生们做一个小活动。能不能利用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播声音的原理,制作出可以远距离窃窃私语的A装置? (传统电话)

[老师] 同学们,这个本地电话怎么办?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让两个学生来体验) 【老师】现在请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烛火会随着喇叭的节奏起舞?

(因为喇叭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 【老师】这个振动是怎么传到远处的?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活动。我想再叫几个学生上来排队。你们都是中等,你知道吗?老师站在这里作为声音的来源,现在我要振动。 【老师推了旁边的同学,这个挤得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老师】现在我问你旁边的这位同学,你一开始感觉如何? (我被挤得那么厉害) [老师] 然后呢?

(我挤了其他同学,然后又恢复原状)【老师】然后呢?

(老师又推了我,我又觉得挤,所以我也挤了周围的同学,然后又恢复原状)

【老师】你呢对其他学生有同样的感觉吗? (同)

【老师】这种交流方式是什么样的? (就像生活中的水波)

【老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们水波是如何传播的? (当波源振动时,波源处的波面被迫发生周期性的高低变化,这种高低变化立即传递到周围的水面,使周围的水面也发生周期性的高低变化。低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会不断地传递下去,所以水波传播)

【大师】答案很好,声音的传播类似于水波的传播,当喇叭的振动向外移动,相邻的空气被压缩,使空气变得更稠密。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内移动时,这部分空气再次变得稀疏,振动面不断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密密麻麻的波浪,不断向远处蔓延。我们将这种声音传播方式称为声波。声波有广泛的用途。例如,科学家使用声波来观察海的深度。

【老师】回想刚才的活动,我推着旁边的同学时,那头的同学是不是立刻感觉到了挤压?为什么? (不是,没有传下去)【师父】这是什么意思?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老师】声音传播所需的时间取决于哪些因素? (与传声的距离有关)(与传声的速度有关)

[老师]答案很好。传声的时间与传声的距离和传声的两个因素有关。我们把声音传播的速度称为声速。现在我们来打一架:当我们在一个空荡荡的大厅里讲话时,我们经常会听到回声,你能解释一下回声是如何形成的吗? (声音是遇到墙壁后反射形成的)【老师】为什么回声后会听到?

(因为声音从发出到回耳的时间很长)

【师父】再看一个问题:古人行军打仗的时候,他们经常睡在地上,睡觉时用一个铁箭筒当枕头,让你能尽快听到空中听不见的远处敌人的声音。为什么?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老师】很好,请问声速是什么意思? (媒介类型)

【Master】声音是通过媒介传播的。介质中的微观粒子越密,振动传递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与速度有何关系? (V固>V液>V气)

[老师]你能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定量解释吗?

(25℃时每秒行进的距离是空气中346米,水中1500米,钢中5200米) 【老师】如何比较介质中的声音传播速度同州毛呢? (密度越大,声音传播的越快) 【老师】很好。

【总结】今天的课,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原因、传播的形式和传播的速度,希望同学们课后好好复习。

声音的产生课件(篇4)

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回声及回声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学生的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践、观察的方法,探究回声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疑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设施:音x、共鸣箱、铁架台、真空罩实验装置、橡皮筋、泡沫塑料球、吉他、鼓、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利用上课铃声引入本节课题。

板书:四、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讲授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

检查作业

教师:课前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同学们观察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

学生演示实验:学生敲动鼓面有纸团的鼓。分析现象:得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结论:鼓面振动时发出声音

学生演示实验:学生拨动梳子使其发声,分析声音产生原因。

结论:物体振动时发出声音

教师演示实验:①敲响音x靠近泡沫塑料小球,观察现象分析原因②敲响音x,把其放入水中。

解释振动:物体来回往复的运动叫作振动。

结论:音x振动时发出声音

学生实验:拨动学生自制的六弦琴使其发声,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实验:摸着喉头发生,体验,分析原因

教师: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各种动物的叫声,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过来有嗡嗡的声音,那么,它们发生靠什么呢?

结论:翅膀的振动

板书:1、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教师: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教师:我们知道神舟五号飞船顺利升空为咱们中国争了光,我国的探月计划已经启动,那你知道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如何交流的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演示实验:真空罩实验(用手机试试)

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教师: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

结论:空气中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教师:那声音是怎么通过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里的呢?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声波的形成

教师:咱们已经知道空气可以传声,其他的呢?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传声?比如液体,学生回答水可以。

教师演示实验:把一音乐盒密封后放入水中,分析现象

结论,水可以传声

学生举例,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教师:上节课让大家做“土电话”都做了吗?

学生演示“土电话”

结论:固体也可以传声

学生举例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板书: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教师:在雷雨天,我们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

(光速比声速快)

学生看p30声音表,并分析特点

板书: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一般情况下,中传播声音最快,其次是,中传播声音最慢。

学生介绍天坛公园的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

教师通过图片进一步介绍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分析回声的形成

学生计算能听到回声的最小距离

已知:t=0、1s v=340m/s

求s/:

解:由v=s/t得s=vt=340m/s×0、1s=34m

s/=1/2s=34m/2=17m

答:最小距离17m

教师:如果要测定海底深度,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怎么计算?

学生讨论并回答

声音的产生课件(篇5)

课题§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总课时4知识目标1.  知道声音事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物质3.  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能力目标利用声速计算距离和测距方法情感目标了解天坛的回音壁,增强爱国热情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和回声及其利用教具 板 书 设 计§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是如何被听到的声源发出声音〉通过介质传播〉被耳朵和人脑感知二。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现象利用回声计算距离s=vt教后小结  时间教   师  活  动时间学生活动 一。            新课引入我说上课,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声音的声源是什么?然后是怎么样传播的?最后大家就听到了这个声音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学生阅读阅读材料“人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闭合书本,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上面的问题总结人耳听到声音的全部过程自己说话的声音自己能不能听得到?有一次,我去登泰山,到了山顶的时候,我对这后面的人大声叫了一声,结果我听到了我叫的声音,而且听到了两次,你们有没有先后两次听到自己同样的声音过?这是怎么回事啊?原来是因为回声阿!讲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例如在野外活动时,对着大山喊一声,你可能听到好几次回声。如果回声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原声与回声要隔0.1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解:340×0.1/2≈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        时间教    师    活   动时间学生活动 例题:某同学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声,经过1.5秒后听见回声,求此同学离山崖多远?   解:340×1.5/2≈255米。总结本节课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布置作业补充习题1.              要区别原声和回声至少需要0.1s,人要距离障碍物多远才能分辨出原声和回声?2.              人站在峭壁前某处大叫一声,经过3s听到回声,求人离峭壁的距离   3级1.几们同学在一起做“土电话”实验:(1)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若连接土电话的线是棉线,听者听到的声音小,而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一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级2.潜艇失事时,艇员用硬物连续敲击潜艇钢板,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这是国际求救信号sos的莫尔斯电报码),救援人员如在附近,就可以知道潜艇中还有人在,为什么? 实验与探究题2级3.小明同学为了探究“蜜蜂靠什么发声?”她剪去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出“嗡嗡”的声音,结果表明:蜜蜂并不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发声。她用大头针捅破了蜜蜂翅膀下的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小明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小黑点,不管小明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学习她的__________________。2级4.住楼房的同学有这样的体验,一楼居民在室内说话,五层的住户是不易听到的,但一楼的人轻轻敲击水管,声音就沿铁管传播出去,各层的住户都听得很真切这是为什么?   2级5.小明、小花和小强一起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花把发声的音*放在水中激起水花;小强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1)他们在探究什么问题?(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如果由你来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你将怎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