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教案课件 > 导航

村居课件

发表时间:2024-03-27

村居课件(汇集十三篇)。

中学范文网编辑为大家带来了这篇“村居课件”的研究报告。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教师需要全面考虑教学内容来制定教案。请将本网页网址保存在您的书签或者收藏夹中!

村居课件 篇1

1.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等多种方式理解词句,理解词意,并能够背诵。

2.感受到词人所营造的安适恬淡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感受田园生活的纯朴和情趣,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师:他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赫赫有名,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传奇英雄:在战场上,他所向披靡,英勇善战;在文学的园地里,他著作颇丰,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有许多人追随他,形成了文学史上著名的“辛派词人”。他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农村度过的,其间写下的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词作,也深受人们的喜欢。今天我们学习的《清平乐村居》,便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篇。

2.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时边板书边说“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所以中间要空一格)要把课题读好,你认为要注意什么?你能给大家提个醒吗?(“乐”的读音,词牌与词题中间要略有停顿)

3.读题。

4.“村居”你能理解吗?(乡村人家)从“村居”一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过渡)那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里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文,来读读这首词,一起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师:请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词,一个要求:“要读得正确、流利”。为了确保能读得正确、流利,谁愿意给大家提个醒,哪些字词或哪些地方要注意?

2.自读课文。

3.指名读,师生评,再齐读。

三、二读课文,读出节奏。

1.师:读完了,感觉怎样?【一个“美”字激荡在心头。优秀的词,不仅内容引人入胜,就是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悦耳动听。不信,再读几遍试试。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词的节奏读出来。】

请同学们拿出笔来,你觉得在哪些地方需要停顿,用“/”划出,然后试着读出词的节奏美,

2.指名读,师相机评价引导。

四、三读课文,熟读成诵。

1.师:这46个字的词,老师可以不用看书,就能背诵出来,你们能背诵出来吗?想超过老师吗?那我们来比一比。要求:要读出节奏美感。

2.指名背诵。

五、学生质疑,理解词意。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已经读了这么多遍了,再将图文结合,一定理解了很多。但古诗词毕竟难懂,到目前为止,你还有什么字词难以理解?

(引导):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在江西上饶地区,春秋时代属于吴国。现在哪里人还在使用“吴音”?【苏锡常以及上海浙江地区的人还在说着“吴音”。】

翁:看图,谁是翁?柳宗元的《江雪》中说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翁”就是指年老的男子。

媪:看看部首?明白吧!图上只有一位女性。指的是年老的妇女。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基本上每个词的意思解决了,可是要把它完整地说出来还不太容易。因为古人为了压韵,常常会打乱词序。没关系,试试看。(是哪一家的白发夫妻二老,带着酒意操着吴语两人谈得很亲热)

无赖:这个词的意思最有意思。它和我们现在平时说的“无赖”意思相同吗?究竟是什么?看看插图,这个小“无赖”在干什么?能用词来形容他吗?对,我们可以把“无赖”当作“顽皮”、“调皮”说。

4。理解了意思,这样读来就更加有味道了。我们男生先来读读看。女同学也来试试。

1.读书时,如果一边读脑海里能一边出现与之相关联的画面,那就真正读进去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能做到!下面你们就低低地吟诵,甚至可以闭起眼睛来吟诵,感受一下,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当你在读这首词的时候,你是否读出了词人的心绪?是否读出了一份感动?一份向往?用心地再读上一两遍,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试着边低声吟诵,边想象画面。

3.指名学生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

*没有世俗的侵扰,怎能不悠然自得?

*一辈子相知相守,这是人生的一大幸运事呀!有一首歌不是这样唱吗?“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想想老夫妻俩会说些什么?

*这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呀!

*小儿虽然顽皮,可是我们看看他的眼睛,你能够读出他的――专心、认真。谁说我没事情做,我这不是正在干活呢?难怪词人最喜欢他呢!孩子的魅力无人能抵挡呀!

4、你觉得哪一句最有情趣?为什么?(一老一少)……

5、小结: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词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词人亲切,可爱的孩童又让词人身心愉悦。他是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词的时候一定在笑、在回味。――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词人的情境。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南宋杨万里的诗《四时田园杂兴》。对照注释读一读,想想老师为什么要把这首诗推荐给大家。

2、小结: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延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对宋词有了新的感受,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宋词中尽情遨游,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今天我们跟随着辛弃疾来到了宋代的农村,和他一起感受到那里的田园风光,一起领略了那里的民风淳朴。我想对于我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城市人来说,心灵也受到了一次享受。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在表现手法上与国画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古诗词语言含蓄,给读者留下许多空白,也就有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再读读词,联系插图,加上想象,把最打动你的景或最喜欢的人用几句话写下来。或能不能把你认为最有情趣的句子,通过你的想象使它变得更加具体呢?比如“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也多了起来,老爷爷笑着对老奶奶说:……”当然,你也可以写乡村的景色,还可以写大儿、二儿、小儿。

【意图: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并把内在的言语转为书面语言。】

村居课件 篇2

过程与方法: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妙,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田园生活的情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了解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景,走进他们的生活。

3、合作探究,理解字词。

4、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预设:(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生动的描述画面,并体会作者写这些画面的意图是什么?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引导学生从环境美和人物美的角度赏析,引导学生体会用字,用词技巧。

重点指导“醉”“媚”“锄”“剥”

在这次教学中,我感受到了,在学习古诗词时,不仅仅让学生会背诵,能理解,能欣赏,还要培养学生自创自悟的能力。《清平乐 村居》,作者将茅檐、小溪、青草、老翁、老媪、三儿这些人物景象巧妙地结合在一副画面里,赋予了这些乡村平常景物以新的意境,构成了淡雅、质朴的艺术境界,恰似一个美丽的桃花园,令人神往。根据文中的描述还原成一幅精彩的画面,让学生说说画中有哪些人物和景物?借此删选出创作的意象,让学生用最简单的话说说景物的特点和人物都在干什么。以此在磕磕碰碰中学生完成了他们的作品:茅屋低小,溪上青青草,幸福夫妻感情好。大儿田里锄苗,二儿正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学生的创作是充满稚气的,虽然脱不了原词的影响,但通过与原词的比较,学生初步感受到辛弃疾创作之初的想法,从而解开意象:一所低小的茅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潺潺的、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了酒,亲热地坐在一起聊天……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感悟词人所表现的恬静安逸的农村生活。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锻炼学生的这种能力,使他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调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村居课件 篇3

1比鲜侗究紊字,会写课后的字,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绷废澳读课文,了解地动仪的样子及作用。

3绷私馕夜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生字、新词,感受文章清楚有条理地介绍地动仪的方式及作用。

1笨渭出示地动仪。

2庇米约旱幕八狄凰担地动仪是什么样的。

3毙∨笥衙侨险婀鄄炝说囟仪后能告诉老师地动仪是谁发明的吗?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地动仪》。

1弊杂啥量挝模标出自然段序号。

2比Τ鑫闹写餍『烀钡纳字娃娃,多叫几遍它们的名字。

3奔觳槭蹲智榭觥(指读带生字的词语,多媒体展示或使用词语卡片。)

1背鍪镜囟仪的模具或课件。

2毙∨笥驯叨量挝谋哒页雒栊吹囟仪样子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继出示课件。

③用“……像……”说一句话。

④齐读第4自然段。

⑤教师:地动仪是如何工作的?将有关句子用“”画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自由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⑥为什么张衡要发明地动仪?

先在学习小组内讨论,然后抽生回答。

教师小结:就如同学们所说的,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希望免除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为人类造福。

1笨醋帜唬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特点。

2彼邓的母鲎肿钅研础D愀大家提个醒。

4苯淌κ痉缎瓷字。

5毖生描写,教师巡视。

6毖生作业展,评议写得好的,给字戴小红花。

1被惚ㄊ占到的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

村居课件 篇4

古诗两首《村居》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2、师描绘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傍晚,农家的炊烟袅袅上升。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1、学习一句。

1)指名读上半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3)齐读上半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下半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全班齐读一句。

2、学习二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小组去读这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

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字形,提出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村居课件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4、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意,在品读中想象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揭题,介绍词:

1、同学们,农村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印象,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2、南宋时期,连年战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目睹着这一切,他渴望见到农村平静、安宁、幸福的生活。今天,他来到了农村,终于找到了他向往的地方。

3、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能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对照画面学生练说)

4、看着眼前的这一幕,诗人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清平乐村居”。

5、读题正音。“乐”yuè。

6、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全词分为上阕和下阕(或上片、下片)两部分。

⑵读课文,对照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2、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读生字。

⑵检查课文朗读,纠正“媚”、“媪”、“剥”的读音。

3、学生再练读课文。

4、指名读。

5、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词的意思。

1、图文结合,同桌自由说词意。

2、不理解的地方,在课文旁边作记号。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齐读。

2、重点指导“翁”、“莲”。

2、齐读。

二、细读,理解词意:

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对照图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2、交流收获。

3、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提示:“相媚好”是说彼此之间很亲热。“翁媪”老年夫妻。“吴音”吴地方言。“卧剥”伏在地上剥东西。

4、对照插图自由说说整首词意。

5、指名学生试说,集体练说。

6、指导学生按节奏读好词。

7、齐读课文,

三、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

四、布置作业: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宋词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课后可收集自己喜欢的宋词。

2、背诵课文。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村居课件 篇6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根据你对春天的观察画一幅画,能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谈谈在你的眼中春天是什么样的吗

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很好,如果能把你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古时候的人常常以诗歌的形式写出他们对美好景色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古诗两首》。

板书课题(认读古、诗、首)

2.商讨学法:你认为学古诗应该学什么怎样学呢(学生各抒已见,教师总结归纳:学生字读古诗背古诗。)

二、随文识字,体会诗意

1.(课件展示主题图)请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说一说你看了哪些景物这美丽的景色被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尽收眼底,写了一首《春晓》,而且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2.(课件展示古诗《春晓》,生字眠、处、闻用红字显示)

(1)读题目,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

(2)借助拼音初读古诗,画出生字。

(3)指名朗读,正音。

3.(课件展示朗读)

(1)听课件朗读,整体感受诗的节奏与韵律。

(2)认读眠、闻、处(同桌自学,汇报识字方法)

比一比:闻问处外

形声字:眠(冬眠)(睡眠)

(3)指名朗读:边听边思考:诗人听到了什么哪个字与听的意义一样(闻在这里表示,听一听,而不是闻一闻。)

(4)诗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诗人看到了地上飘落的花瓣,仿佛看到昨夜的春风和春雨来到窗前)。

(5)小结:《春晓》描写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美丽景色。就请我们继续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春景的美丽吧!

三、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读诗的语气和停顿。如:春眠/不觉晓

2.学生练习朗读古诗。

3.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4.边想象边背诵,感受春景的美丽。

5.小组比赛,看谁背得好。

四、指导书写,巩固练习

1.出示生字古、声、多,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说出字的部件在田字格的位置,教师范写笔顺,提示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及容易写错的地方,如:多字的撇、横撇;声字的上半部是士,不是土等。学生先描红,后临写。

2.练习

(1)连线诗眠处古首闻

shīinchshǒu

(2)填一填

()眠()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

()落()()()。

村居课件 篇7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笔下的“醉”和“喜”,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1、同学们,开始上课了,前面我们运用了抓关键词的方法学习了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和《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那么,今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一首词。这首词可是最会打仗的秀才将军辛弃疾写的哦!

为什么辛弃疾会被称为最会打仗的秀才将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视频介绍。

(一)区分诗和词的不同。看,这就是词中之龙的秀才将军辛弃疾。他和著名的苏轼诗人并称“苏辛”,可见他的词得到了世人高度赞誉,《清平乐.村居》就是流传极广风格清新的代表作。这词和诗,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请同学一起小声诵读,认真观察吧!

总结:A、词也是押韵的(上阙押ao,下阙押ong、eng)

2、理解重点词语(剥莲蓬、亡读wu),请同学们大声齐读下面词语:

3、请同学们听范读,注意节奏和停顿。(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好的春居图吧!请听范读,看看谁能听出这首词的节奏来)

(二)学习上阙: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翁媪?

1、请同学们抓关键词找出描写的景物、人物?(茅檐、溪上、吴音、翁媪)

3、醉在哪里呢?(A、醉在好听的吴地方言,B、醉在“相媚好”的语言中)到底是不是呢?4、让我们听听吴地的方言吧!完成下面练习、展开你丰富的想象:

(三)、学习下阙: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动词特点:锄、织、剥可以看出大儿:勤劳能干,中儿:心灵手巧,小儿:淘气可爱(同学们真棒,相信大家已经能把古诗背下来了吧)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大家也知道了诗和词的区别,接下来请同学们一齐背诵这首词吧!

六、教学反思:

读得“自然”。诵读的自然在于各个学习时段安排不同形式的读,读出质量。悟得“自然”。联系旧知讲求自然,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地想起学过的诗句,在自然而然中享受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完了第一课古诗,除了写好生字词,背诵课文等,接下来就是巩固练习了。下面的这套练习题不错哦!可以叫爸爸妈妈打印出来的,赶紧拿起笔吧!

同学们写好后就可以对对答案,也可以自打打分,看看自己对课文掌握了多少了。分数不理想的同学也不要气馁,继续加油!分数优秀的同学也不能骄傲哦!再接再厉继续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村居课件 篇8

教材分析:

这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乡村的二月,天气暖和起来。春光明媚,和风丽日,青草生长,鸣莺翩飞。春风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仿佛正在春光中陶醉。白昼渐渐长了,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绘出了明媚的乡村春景,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春天

春天来了,大自然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象。瞧,春天多美呀!

1、欣赏春天的美景图片(出示大屏幕,配乐)

2、看到这么美的大自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有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呢?(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3、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将自己在春天里的所见所想用一首首脍炙人品的诗记录了下来。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随着清代诗人高鼎,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4、简单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做好记号。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风筝上的生字读准,让风筝飞起来吗?(指名认读幻灯片风筝上的生字)

重点指导读“莺、趁”。

3、同学们真能干,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把它们收回来吧!

4、进行自学,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

5、互相交流。

6、师指导记字方法:编顺口溜、熟字加偏旁、熟字减偏旁、形近字对比等。

三、品悟古诗,感受春天

1、让我们随着生字宝宝回到课文,再读读古诗吧!

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色?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师引:美丽的二月,草芽儿长出来了,杨柳绿了,鸟儿也叫起来了,这样的景色美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一、二句。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2)播放画面: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好吗?

3、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想去做什么呢?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指名读、齐读。

5、设置情境谈话:

(1)小山村孩子,你们村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说。

(2)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你最喜欢去做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你能读读这首诗吗?(读出孩子的快乐、欢畅)

6、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快乐的心情,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齐读古诗)

7、古诗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呢!听,多美的歌声。(出示大屏幕,播放古诗新唱《村居》)

师带领学生拍手齐唱古诗。

四、背诵全诗,欣赏美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师检查,指名试背。集体配乐吟诵。

4、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老师为你们喝彩,奖励一首歌给我们听。让我们在动听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歌曲:《春天在哪里》)

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同学们可以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美。

五、课外活动,寻找美

1、美美地把古诗读给家人听。

2、读课外书,查查还有哪些写春天的古诗。

3、到大自然中去,看看你身边的春天是怎样的?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课件 篇9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的内容,正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古代文学,导入课题。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

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如:水调歌头、西江月、清平乐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明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全词。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阅读课文。要求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想一想,作者在词中写了些什么?

1、自读。

2、指名朗读。

三、引导细读,理解词意。

古代的诗、词,语言很精炼,内容却很丰富。阅读时,不能像阅读一般的文章那样,一看就懂,必须反复的阅读、思考、吟诵,才能真正理解其内容。

阅读古代的诗、词,不仅要理解每一个字、词的意思,更要弄清作者所描写的情景。

1、阅读1、2句。

这首词,是写作者在农村所看到的情景。

作者首先看到什么?他心里想了什么?(那一家人居住的房屋虽然是矮小的,但是周围的环境却是很美丽的。)

2、阅读3、4句。

接着,作者看到什么?他又想了些什么?(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交谈着。他们交谈些什么呢?)

3、阅读下片。

白发翁媪亲昵地交谈着。但是,他们是用方言吴音交谈的,作者根本听不懂。作者又不忍打断他们的交谈,上去询问他们,只得站在远处进行观察。作者仔细地观察了周围的情景,终于明白了。

请同学认真地阅读下片,想一想,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

4、回读全词。

阅读古诗、词,还要很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作者在农村中,看到这一情景,心里又想些什么呢?(继续品味醉字。)

四、背诵、翻译。

五、欣赏插图。

课本的编者根据词意,画了一幅插图。请大家认真地观察,进行欣赏,也可以对插图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六、作业。

1、学习生字,背诵课文。

2、书面翻译全词。

3、收集有关的材料,想一想,一个伟大的词人为什么羡慕居住在农村的人呢?

(二)

一、复习,揭题。

在四年级的时候,同学们学过了一首毛主席写的词《卜算子咏梅》。今天,我们又要学习古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

清平乐是古代词中的一种,它的格式是怎样的呢?大家学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自读初悟,了解主要内容。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词。并想一想,这首词写的谁?

2、指名朗读。齐读。

3、提问。学生答后,板书:白发翁媪。

三、引导细读,深刻理解词意。

1、提问,讨论词所描写的主要情节。

作者知道白发翁媪是谁吗?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谁家)

这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干什么?作者知道他们在交谈些什么吗?(他们用吴音在交谈。)

2、追问,讨论理解词的主要意思。

作者听不懂他们所交谈的内容,也没有上去进行了解。但是,作者猜到了他们所交谈的内容。大家再细细地阅读全词,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交谈些什么?作者是怎么知道的?

(从词的1、2两句中,可以知道:我们虽然住的是低矮而小的茅房,但是周围的环境是很美丽的小溪从我们的屋旁流过,岸上草木青青。

从词的下片所写的内容,可以知道:我们还有三个勤劳而又可爱的儿子呢!

这些都是作者观察了周围的情景,猜想出来的。)

3、深问,体会翁媪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一对白发翁媪居住在这样自在的农村,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里感到怎么样?

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他的心情又怎样?

四、反复诵读,背诵全词。

五、翻译全词。

(一天下午,天气没有中午那样炎热了。我一人走到村旁去散步。忽然,听到一阵亲昵的话语。转身一看,一对年老的夫妻正坐在他们的茅屋前,亲切地交谈着。他们说的吴音,我一句也听不懂。我不忍打断他们的交谈,只得站在远处看着

我向他们的周围看了看,猜到了他们交谈的内容。他们虽然居住在低小的茅屋里,但是周围的景色是美丽的。他们的家庭是幸福的,有三个勤劳而可爱的儿子。这怎么能不使他们高兴呢?

我呆呆地望着)

五、比较欣赏。

出示毛主席的词《卜算子咏梅》,引导比较,找出《清平乐》的特点。(清平乐有上下两片;上片每行的字数不等;上下片的韵脚是变化的。)

六、作业。

村居课件 篇10

《村居》教学反思

这是高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试图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来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基于以上的想法,围绕教学目标,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是创设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游戏导入,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自主探究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诗意两个方面。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识字教学我坚持的是“多次复现”原则,主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生字,读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去识记字形,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写字环节我将教师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解诗意方面,我先让学生自读,边读边用笔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然后小组合作,把自己圈出的词句在4个人的小组中交流讨论,让小组成员一起想办法帮忙理解。接着全班交流,各组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学的过程,就是存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我觉得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的回报将是惊喜。

再次是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的环节。这个环节包括:1、学生自由朗读(想一想在朗读时应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运用什么样的语气)2、个别学生朗读,分行读,比赛读,表演读(谈一谈自己的想法)3、展示读,教师及时点评,并穿插自己的示范读。4、图文结合,看幻灯片读诗,读诗看幻灯片。5、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进行学习借鉴,完善自我)。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间、生生间互评,取长补短,以达到最好的朗读效果,同时增强语感并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在学生个别朗读谈想法的时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使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整节课下来,还有许多遗憾和不足之处,在这里我想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在课堂上虽然也有同学谈自己的看法、互相评价,但是所占比例太小。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要有一定的参与面。我想这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到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意识、学习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觉得应该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勤思、多问题标新立异、别出心裁。

在今后的工作我会不断学习、探索,找到最佳教育教学手段。

《村居》教学反思

课中的反思,有利于课堂教学高效高质地完成;而课后的反思,可以批判性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思考,有助于使课堂教学心得理论化。看来,课前的反思是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保障;课后的反思可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但在2个多月的反思中,我更钟情于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活动,尤其是针对自己较为薄弱的环节──评价,每每回味,时时咀嚼。

记得刚踏上三尺讲台的时候,课堂教学盛行满堂问,但对学生的回答,我总是表现得很吝啬,不懂得去评价,偶尔评价了,也是简单的“你真棒”“不错”“很好”等。没有针对性,也没有师生间的交流,就像一个考官,只给最后的分数,不重视学生感受的过程。当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正确地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时,我不是运用评价适时地去引导,而是抛下一句“谁能帮帮他”的话,让另外的学生回答,直到正确答案出现为止。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像一则谜语,猜对了?说声好,错了?

请坐下,再猜。学习了新理念后,我逐渐认识到课堂评价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尤为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但是不恰当的评价往往又把学生带入误区。比如,在教学《乌鸦和狐狸》一课时,我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读读狐狸对乌鸦说的每一句话,再看看乌鸦的表现,你有什么感受?”一生说: “狐狸太狡猾了,他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动听,最后使乌鸦动心,受骗上当。”

我评价:“嗯,狐狸的确狡猾。”另一生说:“我认为狐狸很聪明,也很有恒心,他善于观察,不断改变说话的语气,从一开始向乌鸦问好,到关心她的孩子,赞美她的羽毛,最后直到乌鸦开口。”我又评价:“很有创意,你的感受真是与众不同。”看似观念转变了,但是在鼓励学生独特感悟时,却忽视了文本的价值取向,无形中,把背离诚信的道德行为视为“聪明”来欣赏,怎么能让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上江湖骗子假、冒、拐的行径呢?又怎么能为他们的漫漫人生路导航呢?看着学生眼中的疑惑,我也内心也是一片茫茫然。

像这样的尴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可以说不算少,这种时候,我总会回想起那些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恰当的评价,适时的启发随处可见,点点滴滴时刻激励着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有一次,我教学生学习古诗《村居》,其中有这样一句“拂堤杨柳醉春烟”,一个学生在朗读这句诗的时候,模仿古人放慢了语速,摇起了小脑袋。但是另一位学生对他的朗读不是很满意,觉得前面的那个同学读得太平淡,她也想读一读。结果,同学们对她的朗读也不是很满意。这时候,我首先肯定了第一位同学的投入,也对第二位同学勇于尝试的态度加以表扬。接着,有很多同学跃跃欲试,先后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朗读,但是都不尽人意。于是,我请同学们观察课文的插图,孩子们看到地下的小草,有的刚刚发出幼芽,有的在春风中摇摆着;天上的黄莺有的高飞,有的相互依偎,像是在说什么悄悄话;湖堤的柳树随风舞蹈;空中弥漫着薄薄的春烟,朦朦胧胧,十分迷人。

在学生尽情、尽兴的描述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逐渐沉浸在诗文的意境之中。这时,我又请同学们说说,如果你就是那个诗人,能不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你现在的感受呢?孩子们想了想,异口同声地说“是‘醉’字!”这一次再朗读,大家立刻找到了感觉,有的把“醉”读得很很轻缓,有的把“醉”字读得很轻快,甚至还加上了眼神与形体的动作,争先恐后地把这首诗的意境展现在众人面前。我想,同学们能有如此淋漓尽致的表现,正是因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了评价性的语言,为他们充满个性的理解和朗读保驾护航。

在不断反思的教学过程中,我还逐渐领悟到,语文课堂的评价语言除了应该灵活自如地调动有声语言,还应充分发挥形体语言、表情语言、情感语言等的功能。一个鼓励性的点头、赞许的笑容、由衷地翘起大拇指、慈爱的抚摸……在实际教学的运用中,确实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奇效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自从学习了反思性教学的相关理论,我一直在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渐渐明确了“为什么要评价?”它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明了了“评价什么?”即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再次,明白了“怎样评价?”绝不是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融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机制于一身的因人而化、因人而异的教学智慧;它是对教师知识内功、能力素质、和创造灵性的全面考验;是随机应变的组织、推动、深化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

评价有法,但无定法,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评价才能屡评屡新,越评越精,学生才会在“评价”这盏明灯的导航下,充分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村居》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村居》这首诗, 此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这首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试图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来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课后,与教师们探讨研究后,我有了如下的感想:

首先是创设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专门搜寻了一首带有动画形式的课文插画,目的是提高孩子对《村居》美景的感受。遗憾的是因为此动画不是自己动手制作的,不年呢个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播放,比如说,希望在讲解哪句古诗的时候就出现哪句古诗,这在这个课件里面无法实现。因此,在指向性上,孩子一直看着的是整首古诗,缺少了对重点的观察。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课件这一个方面上还需多加努力。

其次是自主探究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诗意两个方面。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两种方法相结合。但是,在教学的时候,对于集中识字的把握比较的好,但在随文识字的时候,因为怕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教学时,基础打的不够扎实,没有采取多种的形式让孩子反复读,反复认。课后,理解到识字、认字才是低年级的重点,需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生字并在生活中去学习认字、识字,有意的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去发现识字的乐趣。写字环节我将教师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却也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让学生自己组词,通过词语巩固、理解字的意思。

再次是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的环节。这个环节包括:1、学生自由朗读2、个别学生朗读,分行读,比赛读,表演读3、展示读,教师点评,并穿插自己的示范读。4、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间、生生间互评,取长补短,以达到最好的朗读效果,再通过肢体的配合增强语感并加深对课文的感知。遗憾的是学生个别朗读后应及时的让学生谈谈想法,从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使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整节课下来,还有许多遗憾和不足之处,首先,重启哦自身来说,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欠缺语言的干练、准确。第二,表情不够丰富,亲和力不够,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教师就是个演员,需要从神态到语言去感染、带动孩子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充分的用爱去上课,去感受孩子的内心。第三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要有一定的参与面。在我这次的教学中,更多的是把知识、把答案灌输给了孩子,而没有引导孩子自己感受、体会出来,我想这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到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意识、学习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觉得应该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勤思、多问题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吸取各方老师的建议、更加热情的投入到工作中来,充分的去体会教会学生而不是教过学生。

村居课件 篇11

一、初读词题,试想画面: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词。(板书:词)请看大屏幕上,乍一看,这首词的题目和我们平时所学的诗的题目有什么不一样?(生说)

前面这个是它的——(词牌名)正音:乐读yuè,那你还知道其它词牌名吗?

后面这个是它的题目,一起读——村居。

再看大屏幕上,这首词和我们平时所学的诗有什么不一样?

词的句式长短不一,古时称词为长短句,词有规定的格律,所以作词我们一般称为“填词”,词起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了最高峰,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由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一起读——清平乐村居(生读)。

读了这首词的词牌名和题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二、疏通文本,感知画面:

1、是呀,我们所看到乡村生活是一幅多么安宁、祥和画面,那么,词人辛弃疾眼中的村居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来接着往下读这首词?

生读上片。正音(wēng’ǎo)

“翁媪”是一什么意思?猜猜看!( “翁媪”的意思是一对老夫妻!)

生读下片,剥(bāo)正音。

2、下面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词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声音响亮。

(学生自由读,教师指读。)

师:很好,你已经把这首词读准确了,来,让我们一起来读!(学生齐读)

老师有个建议,你们看,这首词描绘的乡村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啊,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得轻柔一点,舒缓一点。(指名生读)很好。让我们再一起读!(学生齐读)

3、真好,我们同学在很短时间内就把这首词读正确了!我们五(6)班的同学会学习,进步快!那么,你觉得这首词中有哪些地方你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的呢?(自由读,读后交流)

4、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你觉得《村居》这首词中哪些词儿值得细细地品一品?或者,你觉得这首词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理解是什么意思的?

预设1:“相媚好”

师:猜一猜?(生说)

师:你们说得都对!“相媚好”所表现的就是这对老夫妻感情的浓厚与缠绵!

预设2:“无赖”

师:有知道的吗?

生:顽皮!

师:但是老师记得生活中“无赖”的意思是“赖皮”啊!在词中怎么是顽皮、天真呢?我不理解。谁能告诉我?先互相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

听了你们的解释,我明白了!我们五(6)班的同学真是语文学习的行家里手,都能够帮老师解释疑惑了!

预设3:“吴音”

师:“吴音”懂不懂?

生:吴的地方话!

师:对!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江西上饶,上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音”就是吴国的地方话。

预设4:“醉里”

师:用“醉”组词!

师:“醉里”的“醉”取哪种意思?可能是谁喝醉了酒?

生:老翁,老妪

师:还有可能呢?

生:作者!

师:对!不过,“醉”还有更深的意思,这要等我们把课文学好后才能体会到。(在“醉”的旁边打了个问号)

5、师:好,同学们,看来我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了,来,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词,把你的理解读进去。

生齐读。

三、品评意象,生成画面: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用寥寥的四十六个字就将一幅安宁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词,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

1、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来,你把词读一读!(生读)读得再舒缓一点,轻柔一点,注意停顿与节奏,再来——(生读)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画面,再来——(请3~4名学生读)让我们一起来——(生齐读)。

看到画面了吗?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扩充画面:你看到的溪水是什么样儿的?水面上还长着什么?水面下还有什么……

到底是学习语文的行家,不仅会想象得好而且描述得好!多么宜人的景色啊!来,让我们再一次闭着眼睛吟诵第一、二两小句——(学生读)

2、你看到了一幅相媚图。猜猜看,如此恩爱的老夫妻,他们可能在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谁来读三四两小句。

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动。(齐读三四两小句)

3、大儿锄豆图,二儿织笼图。

你来把他们劳动的情景读出来!生读。

4、小儿的卧剥图!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小儿是非常的顽皮,谁来说一说你想象中的小儿剥莲蓬的样子?

生说

这个小孩顽皮吗?那让我们一起读出顽皮——

生齐读最后两小句,指导把“最喜”、“卧剥”都读得很好。

四、体悟意蕴,定格画面:

诗人用朴实、清新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农村秀丽的景色,把农村那舒适安宁的生活刻画得活灵活现。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拿起书本,把自己完全投入到词文中去读一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请结合老师这里的句式,发挥你们的想象:

读着               ,我仿佛看到(听到)                 。 (生说)所有的景物汇成了词中的一个字,是哪个?(醉!)读!真应了那句话,“沉醉不知归路”。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这画中,再齐读。

现在你觉得“醉”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是啊,究竟是谁陶醉了呢?为什么而陶醉呢?请同学们自己把这首词读一读。(交流)

这对老夫妇醉了、作者被眼前的村居生活陶醉了……我们读书的时候,是谁在陶醉? 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配乐)

真好!来,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词读一读,能背的背,把我们的对这和美乡村生活的陶醉、沉醉、迷醉读出来!

生读。

五、拓展建构,丰孕画面。

这首词带给我们的享受是多么的美好啊!可是到现在我们还未揭开作者的面纱,他叫——(辛弃疾),看补充介绍。再读该词。

辛弃疾一生给我们留下了600多首词,以爱国词和田园词最为突出,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首——(田园词)。那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他的另一种风格——(爱国词)。看补充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对照注释自己读读,说说对这首词的理解,从另一角度认识辛弃疾。

六、作业

课外阅读辛弃疾的词

村居课件 篇12

一、引子:

1、出示“居”(板书),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呢?

2、“吴音” 你能用“吴侬软语”来问候一下大家么?

3、各种乡音合起来,就会成为一首诗篇。

5、给音乐。听。T:看看这首词牌的词给你怎样的感受?(激昂雄壮的音乐起。似乎是战

士的一种豪迈,或是站死沙场的从容……)学生说感受(有的说有豪情壮志,有的说豪迈,

有的说雄壮)。再给第二首音乐。(温婉的,抒情的,是《水调歌头》)谈感受(有的说优

S:清平乐。(教师的意思可能转到了词牌上了。学生只说了这一种,于是老师说?)

3、提示学生看老师写板书“村 居”

4、交流,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说。

T:老师相信大家的自学能力,谁来读,不仅读得正确,而且读得字正腔圆。

T:不过最后一句,……我理解你……(正音:卧剥)。把东西的外壳去掉的可以读“bao”

。我们应该感谢他,没有他的提醒,我们可能还发现不了。

T:你的脚丫准备好了吗?这叫踏歌……表示“手舞足蹈”。一齐来。

T:提个小要求,稍微停顿一下,再读。下阕的节奏太快了一点,不要紧,大家放松,来,

T:这是一种形式,来帮助我们理解。古人喜用平、仄音,平声音拉长一些,仄声音拉短一

T:老师不用手势,你可以点头,最的用你的声音……

(不仅仅体现读,还把“词的知识”渗透进去,如“上阕”、“下阕”,词讲究合仄压韵,

T: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读了这么多遍,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看到了怎样

的画面?

S小儿子图景,(T:看到这个画面,我们一定回想到过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不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而是“……青草绿”。

T:把上阕看到的一幅幅画,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读啊~

T:真好,谢谢你们,你们怎么这么了不起啊?要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还有一幅画我们没有

T:你有一双会发现的慧眼,看那,溪上……溪东……溪头……(放水流的声音)

T:诗人会在哪里?他在远处看到了什么?近处看到了什么?

T:古人做诗讲究不重复,可诗中用了这么多的“溪”,你觉得重复了么?

S说理由。

T:那我们就把这幅美景留在我们的心中。(T领题,手势指挥,S读)

T:吟着吟着就产生了感慨,给这幅画送一个字,一句话。

T:所有的景物汇成了诗中的一个字,是哪个?(醉)读!真应了那句话,“沉醉不知归路

”。让我们走进这画中,和他们用吴侬软语和他们谈谈。(用方言读诗句)

S1--S7(精彩!丰富学生的理解。体会用词的绝妙!老师的串讲巧妙插入“白头偕老

”一词。引入《最浪漫的事》(歌词:我知道那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说话训练,出示:

T: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相媚好”。我听到……我听到……我听到……

3、换成“躺”、“趴”,你有什么感觉?

4、T:我们会想仰卧,侧卧,俯卧。不管怎样肯定是他最舒服的姿势。你们再看看他的小

T:小儿卧在哪儿,观察他的表情。他一动不动,他静静的,他是那么的……你能送他一个

T:他不仅要给自己吃,还要给两个哥哥吃,还要给年迈的父母吃。这一动一静,勾画出了

多美的图,“动如脱兔,静如处子”。

T:现在请同学站起来说,你为什么用“无赖”。……你在家,父母有时候说亲昵地说,瞧

你那“熊”样儿!……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喜爱!那他们不喜欢大儿子,二儿子么?

齐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经不住,我也想走上前来问问翁媪,……我就是诗人,你们是翁媪,我想问问。

2、现在我是大儿子,你们是诗人辛弃疾,哪位辛弃疾想问我……

引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众

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

三、思想提升。

这样的村居才是追求的理想。“安居乐业”

配乐唱。

四、引发思考。

2、借助辛弃疾的生平,你想说什么?

3、……

村居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多媒体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师描绘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傍晚,农家的炊烟袅袅上升。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1、学习一句。

1)指名读上半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地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上半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下半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句。

2、学习二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小组去读这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字形,提出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自由练习。

4、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