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教案课件 > 导航

七年级走一步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4-03-09

七年级走一步教学设计汇总。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只要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实际教学中应对不足的情况。那写教案课件时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七年级走一步教学设计汇总,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七年级走一步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正确把握课题含义,理解文中蕴含的生活哲理。

2、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3、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二、整体感知:

1、 看导语

师:先请大家把导语一起读一下。

生齐读导语

师:导语中说写的是我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的经历,那么是什么险呢?作者怎么会陷入险境呢?后来又是怎么脱险的呢?时隔57年,65岁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次经历呢?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又是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先默读一遍课文,注意默读速度,要求五分钟内看完。

2、默读课文

3、复述课文内容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试着复述一下课文情节,先来个抢答

——故事发生在哪个城市?哪个国家?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其中重点提到了哪个孩子?

——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师:如果把故事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冒险”,第二部分为“脱险”,该如何划分?

生:1~15段为第一部分,16~23段为第二部分。

师:好,那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复述第一部分,也就是“冒险”部分。注意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还有心理变化。

学生讨论、交流、补充、评论(先小组交流,后大班交流)

生:

师:现在请另一位同学来复述第二部分。注意父亲怎样引导“我”走下悬崖的过程。

生:

三、合作探究:

1、作者陷入的是什么险境?怎么会陷入险境呢?后来又是怎么脱险的呢?

2、从课文看,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3、作者“爬悬崖”和“脱险”过程中,分别有哪些心理变化?

4、第15小节环境描写的作用?

5、文中两处“啜泣”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6、课文哪些地方详写,哪些略写? 这样安排的好处?

四、主旨探讨

师: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两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b. 这件小事给你哪些启示?把具有启示意义的句子划出来,用自己的话总结归纳。

学生朗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师: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你还获得了哪些启示呢?写作指导:以小见大,以事寓理,详略得当

交流课后第二题。

假如你是“我”,将怎么办?假如你是“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杰利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

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教“我”自己下来? 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体验反思:

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后,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学生练笔,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只要学生联系自己,无论体会大小,教师都要真诚鼓励)。

潜能

[教师小结]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学生朗读《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重点片断,感受文章内容

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你还获得了哪些启示呢?假如你是“我”,将怎么办?假如你是“我”的同学,将怎么办?杰利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教“我”自己下来?

七年级走一步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多角度、探究性、有创意地探究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获得感悟与教益。

【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通读课文2至3遍。

【教学策略】

读说与访谈相结合。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让学生多读,在朗读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感受体悟。

3、让学生多说,用说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直接说明本节课的学习方式并揭示课题。

二、访谈准备

1、默读文章:

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意思,还要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提出默读要求)

默读完课文,请学生思考问题。

2、问题思考:

⑴ 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⑵ “我”遇到了哪些困难?

⑶ “我”是怎样脱险的?

⑷ 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3、访谈对象的确定:小亨特(“我”)、亨特父亲、小杰利(选出同学扮演)

三、访谈过程

情境采访──屏显提示:(跨越时空,教师把学生带到七十多年前的美国费城。)

各位观众,这里是美国费城电视台生活频道对话节目专栏,我是主持人乔治。就在昨天,我们市西郊的一座小山崖上发生了一件儿童历险故事。现在我们已经把几个重要的当事人邀请到了现场。他们在哪里呢?就坐在同学们中间。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第一轮访谈:复述故事情节,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1、采访小亨特:

⑴ 能把你童年时的一件难忘的事讲给在座观众吗?

⑵ 请问小亨特,你当时被困在悬崖,进退两难时是怎样想的?

⑶ 如果不是父亲的帮助,你能顺利脱险吗?

⑷ 这次经历对你后来的人生有何影响?现在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采访观众:

⑴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个“经验”包含着什么样的哲理?

⑵ 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3、采访莫顿亨特:

你为什么不用《童年往事》或《难忘的一件事》作为文章的标题,而要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为题呢?

4、采访观众:

请你给本文再拟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

第二轮访谈:探究“作为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1、采访亨特父亲:

你是怎样把儿子救下来的?

2、采访观众:

⑴ 分角色朗读“脱险”部分。

⑵ 假如你面对这种情况,根据你父母平时的做法,推测一下他们可能会怎么做?

3、采访亨特父亲:

⑴ 请问,当你得知孩子被困在悬崖时,你心疼吗?

⑵ 对于大人来说,这悬崖并不高,你为什么不直接上去把孩子抱下来?

4、采访小亨特:

如果是你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

5、采访观众:

你觉得老亨特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父亲?请用一句话表述。

第三轮访谈:探究“当朋友有难应如何做”。

1、采访小杰利:

⑴ 你是亨特最要好的伙伴,当他困在悬崖,而其他伙伴都离开时,你为什么不留下来?

⑵ 你回去之后做了些什么?

2、采访观众:

⑴ 杰利的几个小伙伴中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⑵ 如果你是亨特的同伴,你会怎么做?

(主持人提问完之后,由观众自由向当事人提问,最后主持人总结。)

第四轮访谈:采访嘉宾。

嘉宾赠言:要离开我们的节目现场前,想跟观众说句话吗?

第五轮访谈:联系生活拓展延伸与迁移。

采访观众:

1、通过我们今天的访谈,能给你哪些启示?

2、你能把自己的平凡经历和不平凡的人生启示告诉大家吗?

四、访谈结束

主持人(教师)小结: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通过刚才的访谈,相信在座每一位同学都会有了自己的思考。大家刚刚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大家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定能走到山的那一边,欣赏到灿烂的紫藤萝花,到达理想的彼岸。

在音乐声中结束访谈。

【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悬崖上 走一步,再走一步 安全到达地面

人生中 解决一个个小困难 战胜巨大困难

小悬崖 大人生

七年级走一步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记叙方法。掌握灌、峭、嘲、纳、翼、遥、攀等7个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评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终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脚印来沉着应付的心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论理及其详略安排。

2.教学难点:记叙文中如何以实寓虚,即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我”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坚毅精神。

三、教学时间: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教学要点提示1、2、3。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终于到达胜利的彼岸,这样世界也就有了弱者与强者。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身体瘦弱、胆小怯弱的孩子,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学习后对我们同学一定有所启迪。

二、学习字词。(幻灯)

注音:

训诫(jiè)陡峭(qiào)嶙峋(lín)(xún)

啜泣(chuò)着眼(zhuó)纳罕(nà)(hǎn)

解释:训诫嶙峋纳罕小心翼翼啜泣

三、听课文录音一遍,完成下列作业:

(1)把经历的事分成起因、经过、结果、启示几个部分在课文中标出记号。

(2)概括这件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本文记叙了……的事,说明了……的道理。)

(3)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叙)

根据这三项作业,同学之间互相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如下:

(一)、起因别出花样去爬悬崖

(二)、经过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三)、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

(四)、启示走一步再走一步

四、自读课文一遍。思考:

(1)写过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可能有哪些内容不写?(练习一)

(2)划出写心理活动的语句。

明确:本文写作上详略得当。开头的说明和末尾的点题是略写。当中攀爬悬崖和爬下悬崖的回忆是详写。在写攀爬悬崖过程当中,详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则略写。写“我”爬悬崖的过程详写,好友杰利回家领父亲来的过程则略去不写。以后则详写“我”怎样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父亲的指导则略写,详写“我”的行动与心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文章写的是一次攀爬悬崖的过程,寄寓的是怎样去对待困难和克服困难的道理。可见,凡是能充分表现中心材料详写。

五、作业

(l)朗读第三部分。要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2)搜集三、五条对待困难的名言、警句,准备交流。

(3)思考课后练习二、三。

七年级走一步教学设计(篇4)

【学习目标】

1、赏析关键性语句,剖析人物心理;

2、联系生活实际,启迪人生智慧。

【学习重难点】

赏析关键性语句,剖析人物心理

【设计理念】

新课标提出“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文章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这一教学建议,设计本课时,以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为突破口,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设置了三个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品读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获得人生的启示,懂得如何积极克服困难,使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创意说明】

三环节:复述故事——剖析心理——启迪智慧

三切入点:以赏析关键性语句为切入点,品读人物心理;

以赏读标点符号为切入点,感悟人物成长过程。

以品析关键词语为切入点,收获人物成功经验。

【探究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此环节设置意图:介绍作者事迹,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了解故事

请结合记叙文六要素,复述故事

(此环节设置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默读文章,勾画出记叙文六要素,并提示学生运用六要素组合法复述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剖析心理

(一)以旁观者的眼光看,依靠“我”的能力,“我”能否脱险?说说你的理由。

(此环节设置意图:旨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性语句,在交流中,探讨“我”被困悬崖的根本原因是“恐惧”,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二)跳读课文,找出表现“我”恐惧心理的句子。

(此环节设置意图:通过品析关键词句,探究“我”的恐惧心理,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三)猜读课文,借助句子补充爸爸心理描写

(此环节设置意图:以填充句子的方式,猜测爸爸心理,为下一步赏析人物成长经历作铺垫)

四、启迪智慧

(一)跳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爸爸助“我”脱险的方法。

(此环节设置意图:借助抓关键性语句,提高学生关键信息捕捉能力,培养感知能力。)

(二)赏析标点符号,感悟人物成长经历

1、请找出脱险部分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有感情朗读脱险阶段表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3、为什么“我”一步步地走下了悬崖,文中标点符号却用句号?

(此环节设置意图:

1、分析句号的作用,感知在爸爸的引导下“我”变得越来越自信、淡定、从容,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重视标点符号的正确巧妙运用。

2、通过变句赏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

3、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关键性语句,培养和提高学生借助重音和语速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品析关键性词语,收获人生成功经验。

1、为什么文中说“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而不说“那一刻”或“那次经历”?

(此环节设置意图:通过品析关键性词语,明白是爸爸教给“我”的不仅仅是爬下悬崖的方法,更是在教给“我”人生路上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经验,从而让学生储备成长路上克服困难经验)

2、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像文中的“我”一样因胆怯而畏缩不前的情形,你是怎么处理的?

(此环节设置意图:联系学生实际,分享成功经验)

3、你又从“这一课”学到了哪些经验,如果你准备摘录文中的一句话作为成长路上的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试着背一背。

(此环节设置意图:学以致用,用摘录和背诵的方法,既积累了名言警句又把所学化为了己用)

五、课堂寄语

这堂课,在与莫顿·亨特的心灵对话中,我们结交了这位智者,撷取了许多智慧。让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克服一个个小困难,实现一个个小目标,进而实现我们的远大理想吧!

(此环节设置意图:用简短有力的话语使学生形成深刻有效的记忆,感召学生运用本节课所获人生经验,走好每一小步,完成人生目标)

附:板书设计

成功

再走一步

走一步

七年级走一步教学设计(篇5)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作品,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启示读者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作者回忆的是童年生活,足以唤起读者的生活经验,启发读者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个什么道理,悟到它所具有的普遍指导意义,这就是一笔精神财富,这就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积累词语,弄清叙事要素,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作者从具体事情中悟出的人生道理,同时弄清作者悟出人生道理的过程。

2、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精读课文,揣摩、赏析精彩的字、词、句、段,体悟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试对文中有关人物作评价,多角度思考课文与人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悟文中所传达的事与理,提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多角度思考人生。

2、教学难点:

⑴ 理解作者具体细腻地描述独特体验的意义与作用。

⑵ 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揣摩语言的表现力,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

⑴ 认真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

⑵ 熟读课文,揣摩精彩的字、词、句、段,结合自己的理解与体验,联系实际,谈谈启示。

⑶ 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或利用图书馆查找、收集有关作者及其作品的文字材料、图片材料。

2、教师: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准备多媒体课件或电子幻灯。

【设计思路】

教学一篇课文,应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新课程、新课标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学的关键是方法指导。课前指导学生任务型预习;课上充分引导学生朗读、体悟、赏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爱学、乐学、善学;课后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拓展、探究,力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复述课文,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教学步骤

一、直接导入

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如何战胜一切困难,也许《走一步,再走一步》将给你许多启示。

(简短的导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整体默读,概括要点

学生快速默读全文,教师计时,要求学生用简短而明确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这样设计,意在检测学生默读的速度及效率差异,为以后更好地培养默读习惯、指导默读方法提供原始比照材料。因为,按照新课标的规定,七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默读一般的现代文,要注意速度,力求从每分钟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约1500字,这样算来,要求5分钟内默读完毕)

三、弄清叙事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采用抢答形式,弄清叙事要素。故事发生的时间──作者8岁那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故事发生的地点──美国费城一座大约只有二十米高的悬崖上。故事中的人物──一起爬悬崖的6个小男孩(我、内德、杰利等)以及我的父亲。故事发生的原因──天气闷热,内德提议爬悬崖。在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的别做胆小鬼的鼓动下,八年来一直有病的我也去爬悬崖。故事的主要情节──分为两部分:冒险、脱险。放声朗读课文,注意有关表示时间推移、事情发展的词语和描述当时自然环境以及我的真切体验的词句,边读边划出来,进一步为复述作准备。

(以上设计,重在进行学法指导,意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要突出重点──脱险过程,复述时要注意描述的细腻性、情感的丰富性和语言的感染力)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采用小组讨论、交流,推荐大班展示,师生互评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结合研讨与练习一)

四、假设情境,交流想法(结合 研讨与练习二)

假如 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假如你是除了我、杰利以外的其他小男孩中的一个,你能尝试着评价一下我、杰利以及其他小男孩吗?

(这样设计,意在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针对假设,能进入情境,能拥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五、布置作业

笔头完成 假设情境,交流想法中的第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赏析、探究、拓展阅读。

〖教学步骤

一、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挑最有感触的、精彩的语句加以赏析、品味

(角色: 我、杰利、父亲、内德及其他小男孩、旁白等。在赏析中,力求说出理由,如:写得好,好在)

(这样设计,意在分角色朗读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语言赏析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在不起眼的题材上写出好文章?文章的标题能否改成童年往事,为什么?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从而,读写结合,融会贯通)

二、联系实际,思考人生

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写一写。完成后先小组交流,后推荐大班交流。提醒学生应在不起眼的题材上写出好文章 )

三、拓展阅读,关注人文

将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美国艾尔玛·邦贝克的《父亲的爱》作比较阅读,分别对三篇文章中我的父亲作一番评价,结合现实,谈谈家长应如何爱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应如何理解家长的爱与教育?三篇文章中,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笔头完成拓展阅读。

(以上设计,重在课内外衔接、拓展,通过比较阅读,给学生活跃思维提供舞台。诚如乌申斯基所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实践证明:语文素养也往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样设计,不仅对阅读、写作能力是一种提高,更是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五、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七年级走一步教学设计(篇6)

教学内容:

学习字词,复述课文,大致上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了,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学习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挺大,不会学习;你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

二、学习字词:

①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②投影出示练习。

a、给加点字注音。

b、按拼音填空。

c、结合语境解释词义。(略)

三、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

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边听读边思考,在书上标记:

a、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可以概括回答)

b、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c、“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

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e、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要求:朗读时姿势端正,双手拿书,声音洪亮,读音准确,停顿合理,较恰当地表达语气。

3、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组,帮助学生掌握记叙要素,理清故事情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看书,不要脱离课本,要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在理清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课文)

教师可提要求:

①跳读课文,抓住以上讨论要点。

②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量用课文原句。

③口齿清楚,能正确表达感情。

四、讨论: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学生只要能扣住课文说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有争议的地方,可课后思考,留待下节课继续探究。

五、布置作业:

①写生字。

②朗读课文。

七年级走一步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读课文,揣摩本文中人物的心理

2、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揣摩文中人物的心理

2、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地学习方式。

情感与价值

1、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2、学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面对大的困难时,要化整为零各个突破。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揣摩本文中人物的心理;领会文章中作者所阐述的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2、教学难点: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课文内容,获得教益。

【教学策略】

讲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二、研讨探究

A揣摩心理,品评心路历程

1、细读课文7—15自然段,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划出表现我心情的语句,圈出重点词,想一想,读一读,去体验“我”陷入险境时的心情。

交流:现在,你就是童年的亨特,此刻你孤身一人缩在悬崖上,你的心情?

句式:我_________(心情词)(有被抛弃的委屈、有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当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嶙峋的胸腔里面扑扑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教师小结心理描写的词句:这里有被抛弃的委屈,有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细致的心理描写,表达了我内心复杂的情感,我的胆小、懦弱。这也是写人写事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B合作探究,领悟人生哲理

2、细读16—23自然段,找出“我”爬下悬崖的具体动作以及刻画“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我”的心理变化。

3“啜泣”出现了两次意思是否一样?

4、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我从爸爸指导我下悬崖脱险的事上“我”得到了什么经验?并用简短的语言写出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写得好的我们将共同分享。

三、多角度探究文本,拓展成长空间

课文是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写的。请你变换视角,从杰利或“我”爸爸的角度叙述“悬崖脱险”部分。注意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要符合身份。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经受挫折,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

七年级走一步教学设计(篇8)

【教材分析】

1、写法

本文记叙了“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课文记叙部分是以时间顺序安排的。其中,“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一直把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牢记在我心里。”是插叙部分。这部分也是伏笔。理解了这一点,对为什么“五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来,吓得要死呢?”这一类问题就不难理解了。另外,课文开头一段中“……都想找些新花样来玩。”给读者留下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急切地期待下文。最后一段,悬崖脱险给作者提供了经验:对一切事物,要着眼于最初的那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终直达目的。整篇文章记叙顺序合理,语言周密,值得我们学习。

2、重点

阅读这篇课文,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我”爬到石架,上不去,下不来,陷于绝望、恐惧,听了父亲的话,觉得一小步,“似乎能办得到”,第一步成功,“顿时有了信心”,第二步成功,“信心大增”。这个经验,使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对付一切。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领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义的,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感悟对于写作也极重要,这篇课文记叙的虽然只是一次历险,立意却很高,富有教益。

3、难点

一篇课文,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探究,获得多方面的教益。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救护孩子。细读父亲怎样教孩子下来,很有意思。看来,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自己只给以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让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再看五个孩子。是杰利去把父亲找来的,他是富有友情的。其他四个孩子呢,则把“我”丢在那儿不管,还无情地嘲笑,对一起玩的伙伴竟然如此,真够恶劣。

【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这篇文章,应首先采用默读的方法。默读要注意速度,要从每分钟三百字提高到五百字,本文大约一千五百字,要求四分半钟看完。默读后注意复述故事情节,复述的要点是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数字等。所以在默读时就应在课文中找出复述的要点。其次,整体感知课文,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继而进行多角度阅读,这样不至于老是往一个方面去想,能读得有创意,能提高阅读质量。对于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角度,关键也在于此。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举个例子说,评论杰利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个角度。最后,联系所学及自身实际,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知识拓展】

初中应掌握的阅读方式

1、探究性阅读

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过程。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猜想验证,形成解释的阅读方式。

2、创造性阅读

在阅读基础上,引发学生进行联想、想像、推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再造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力,激发思考,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多角度阅读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解读阅读材料,进行个性化阅读,以期获得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与独特感受。

4、体验性阅读

教师根据阅读材料或教材内容设置具体情境,或借助相关教学媒体设置具体可视的场景,导引学生自觉进入阅读材料的意境。通过对语言材料的阅读、揣摩、品味,从中得到感悟、受到启发。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4、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2、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三、教学准备:

1、通过预习初步掌握字词的含义,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

2、品味文中优美语句,领悟其深刻含意。

3、借助于投影仪、小黑板、图片等辅助性教学用具。

四、教学设想:

使学生从作者在那座悬崖上学到的如何克服困难、战胜苦难的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领悟人生会有这样和那样的波折,要着眼于克服困难的那一小步,要勇于跨出那一小步,人生才能跨出一大步。让学生积极思考一小步是成就一大步的基石,使学生从一小步中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把跨出一小步作为教学的重点加以体会和领悟,帮助学生端正克服困难的态度和树立坚强的个性。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整体感知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2、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刚,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挺努力,却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挺大,想和别人搞好关系,人家却不理你等等,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样一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课文(投影提示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

2、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明确: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最终是会战胜困难和挫折。

(三)表情朗读课文,

(四)内容研讨:

1、文章标题具体指什么?作者得出了什么启示?

2、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是指什么?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哲理?

(五)布置作业:

1、掌握生字生词、

2、划出精彩的语句,并简单批注、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从评价人物和想其它办法解决困难入手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创意的阅读。

2、懂得什么时候详写,什么时候略写?

3、说说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学会生动地描写、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字词(听、写训练)

(二)、多角度阅读:

1、父亲的角度2、杰利的角度3、其它孩子的角度4、我的角度

从这些人物的角度想一些问题进行探究、

比如课后研讨二、

(三)、研读与赏析:

1、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学生阅读、讨论解决,考察能力)

明确:本文写作上详略得当。开头的说明和末尾的点题是略写。当中攀爬悬崖和爬下悬崖的回忆是详写。在写攀爬悬崖过程中,详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则略写。在写“我”爬下悬崖的过中,详写“我”怎样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的行动与心理,父亲的指导则略写,

2、说说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三、体验与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分析困难、化解困难,对于我们学习具有那些积极的意义?面对考试失败,面对竞赛的失败,我们的心理时怎样想的?举例说明。

四、拓展与延伸:

1、本文这种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写一篇生活中的小事讲一个道理。

2、张海迪在下肢三分之二的躯体瘫痪的情况下,凭借自己坚强的毅力自学完中学到大学的全部课程,并且成为医学博士,作家,成为当代青年学习楷模,以此谈谈自己的感想。(这一题是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名人成才之路,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七年级走一步教学设计(篇9)

教学目标:

1、在默读和朗读的基础上掌握生字新词,积累语言,并能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2、品味文中重难点句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3、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

重点难点:重点在于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落实(复述、多角度阅读);

难点是对最后一节的理解及对文章主旨的正确把握。

教学方法:读、说、议结合,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中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看谁能最先从课文中找到作者小时候的那段经历给他的启示。齐读找到的句子。

2、那么,这到底是一件怎样的小事呢?默读课文,准备抢答与复述。

先明确复述要求。学生先讲,教师补充:

(1)、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注意详略)。

(2)、复述要求:要抓住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注意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3、学生用5分钟时间默读课文。

4、抢答:

(1)、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3)、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4)、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5、复述课文(可分“冒险”与“脱险”两部分),师生共同评议,注意如何突出文章重点。

6、结合复述穿插字词教学。

7、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并特别注意复述中疏漏的重点字、词、句。

三、交流探讨:

教师出示课文主旨研讨题: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3)故事蕴含了什么生活哲理?

四、小结:在人生道路上,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可以化整为零,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五、布置作业:

1、巩固字词,朗读课文,熟读或背诵富有哲理的句段。

2、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课文还给了你哪些启示?

3、思考“研讨与练习”二、三。

七年级走一步教学设计(篇10)

一、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文章。

二、自学设计

1、探究性品味“脱险”部分,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复述故事,已经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记叙的事件,而且也悟出这篇文章主旨就是通过“我”的脱险经历告诉人们不要害怕困难,不要被困难吓倒,不管这困难多么吓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通过研读重点情节再进一步领会文章。

①全班有感情朗读脱险部分。

②组织学生深入思考、讨论问题组。

a.找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

b.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c.“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的。”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

d.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e.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探究性品味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应帮助学生扣住文章主题讨论理解这些问题。

指导多角度地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

①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这个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文中的人物特点,对人物做出合理的评判,也鼓励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学生在喜欢的人物中选择父亲和“我”,都应视为正确的,关键是把喜欢的理由说足、说全,可互相补充。不喜欢的人物可选在“我”困难时嘲笑“我”的孩子,这一点比较简单。

有争议的人物可能是杰利。可能有的同学喜欢他,有的不喜欢他,可引导学生评论他做得对的和不好的方面。这样来谈,针对性可能强一点。

②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这个问题讨论时也许有争议,但应该倾向于文中父亲的做法,因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老师其实也给了我们很多这类的指导。

③继续组织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一步拓展思维,深刻领悟文中的启示: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讨论这个内容,最好能让学生理解得深刻一点,对“困难”的理解全面一点:既可以是努力一下就能解决的小困难,如一道难题做不出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卖报纸时不好意思张嘴等;更应该是比较大的,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困难,如自己学习成绩落后;父母下岗,家庭经济拮据……

2、总结全文

①让学生再谈学习本文之后的体会。

②教师小结: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别忘了,还要把你的这些感受传给那些正在遭遇困难的人们。

③背诵(或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3、布置作业

阅读《迷途笛音》,简单写写自己的心理感受。

频道小编推荐: |

七年级走一步教学设计(篇11)

一、复习巩固,检查字词。

二、多角度阅读:

同学们还记得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吗?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山姿,视角不同,进入视野的山的形象也就有了差异。同样,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文章,也会有不同的感觉和发现,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角度,可以着眼于某个任务,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请同学们积极思考,就文中的人物、情节提出自己有创意的解读角度。

先确定角度(如:如何面对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的角度、如何和朋友相处的角度、父母应该如何教子的角度、做事应该量力而行的角度、鼓励人的角度等等),然后探究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加以整理、补充,如:

(1)评论四个孩子的行为。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不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石架大约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得多,也简单得多,父亲为什么不这样做?

(3)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4)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

学生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三、体验反思:

1、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2、读下面一段文字,你有何感受?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心理学家做过一次实验:将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族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更猛烈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它还要攻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继续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了。

3、学生稍做准备,然后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两篇课文一定带给了你很多思考。初中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想在这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四、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学生朗读《迷途笛音》,回答问题:

文章当中的迪廷除了用笛音指引我回家以外,还有什么方式?他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方式?你对他这个人又怎样的看法?你的生活中有这种人吗,请你举例。

五、布置作业:

结合课堂讨论内容,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写一篇读书笔记,或仿照课文的写法详细记述自己战胜困难的一件小事(注意心理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