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个人总结 > 导航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发表时间:2024-10-05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4篇。

写一篇好的范文有哪些要点?文档处理是我们成功管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重要工具,让脑子的知识充沛,阅读范文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篇1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1、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2、自尊的表现: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而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3、知耻与自尊的关系:知耻的人首先会做到正确全面地看待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努力改正它,是对自己良好形象的维护,是自我尊重的表现。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

7、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

8、虚荣与自尊的区别:虚荣心是因自己的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自尊的误区。虚荣心是指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它是扭曲的“自尊心”。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总是很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别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就受不了。这种心理是不健康的。

矫正虚荣心的方法:是按照正确的思维方法,明确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盲目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

9、如何感受自尊带来的快乐:1)当我们受到他人肯定,终于得到集体和社会的赞扬时,就会感到分外高兴,因为我们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2)我们感悟生活的意义,首先要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并且这种价值常常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欣赏,这样,我们就会体验到人生价值所带来的自尊的快乐。3)如果别人不仅能欣赏我们的长处,而且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陷,这种被尊重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无论是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还是他人对自己价值的肯定,即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4)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时,只要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相信自己、尊重自己,并进一步地努力,找到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会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到自尊的快乐。

10、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耻的人。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1、关注他人的自尊:既然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我们当然也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无论是谁,尊重他人都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尊重他人是影响自我尊重水平的重要因素,是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自尊的重要依据。

2、自我尊重与尊重他人的关系(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因为不尊重他人的人是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的,尊重他人是获得自我尊重的前提条件。

3、如何尊重他人:1)尊重他人就要把他人看成同自己一样需要自尊。每个人都要通过其他人的尊重、欣赏、鼓励、期望来感受自尊。尊重他人,就是关注他人的尊严,既要从欣赏、鼓励、期望等角度来善待对方,更要注意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人同享自尊的快乐。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也是我们的快乐。2)我们要把感受到的他人给予的美好,再转达给他人。这样,人人彼此尊重,相互接纳,共同在自尊的快乐中成长。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自尊的人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如说谎、逃避责任、假公济私、阳奉阴违等。其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不良习气有损人格。有时,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决不可丧失人格,做有损人格的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格尊严是人的第二生命。人格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人格尊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它要求把人当成真正的人,承认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其次,主体自尊和对他人尊重的统一;再次,人格尊严是对个人价值的主客观评价的结合。

2、自尊者豁达:生活中,人际交往不可避免。由于人与人的个性不同,生活的环境与阅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为人处世风格。有的人和善,有的人尖刻;有的人性急,有的人拖拉;有的人沉着冷静,有的人暴躁鲁莽…不同个性的人生活在一起,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承认世界因为差异而精彩,就不会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当然,如果我们养成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还可以更多地欣赏来自他人的智慧,感受自尊的快乐。达观是面对不同个体、面对不同意见时的一种姿态,这种姿态的实质是宽容大度。

自尊要适度。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过度的自尊,则使我们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中的乐趣。当然,对恶意的侮辱与诋毁,则要及时予以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

3、尊重他人的表现:尊重他人的主要表现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已及人,具体做到:1)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就是与人相处时,能由衷地欣赏和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允许他人有超越自己的地方。每个人都有所长,也有所短,不可能事事都超越别人;对别人与自己不同的地方,要能接纳,不排斥,不藐视。2)学会尊重,还要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对于他人的缺陷、缺点,我们不能取笑和歧视。取笑、歧视和侮辱他人,就是冒犯别人的尊严,极易制造矛盾,引发冲突、仇恨和报复,最终令冒犯者自取其辱。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我们需要别人的承认,我们也要承认别人。

4、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我能行!”

1、自信:是对人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2、自信的表现:自信者都相信自己行,他们在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方面共有的特征表现为:活泼、坦诚、虚心、大度、轻松、言行一致、开放、幽默、勇敢、果断等。

3、自负、自卑和自信的区别:自负的人往往会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谁也看不起,就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别人谁都不如他。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他们所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所追求的目标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自负的人表现为“我什么都行”。

自卑的人往往会过低估计了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自己干什么都不会成功,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结果失去了可能成功的机会。自卑的人表现为“我什么都不行”。

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缺点,能够公正、客观地评价自己,以事实为依据,努力进取、大胆尝试。自信的人表现为“我能行”。

4、走出自信的误区:无论是自负的人还是自卑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认识都是不切实际的、不正确的。自负和自卑是自信的误区。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自负和自卑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使我们远离成功。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自负与自卑都是以我为中心:许多失败都与自卑和自负有关,二者是一对孪生子,二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都是盲目自信或盲目不自信的体现,自负者是主观的,自卑者是胆怯的,二者都缺乏具体分析的态度。就像一根潮湿的火柴,自负和自卑的人永远也无法燃起成功的火焰。自信才是成功之基。这是因为自信的人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2、自负和自卑都远离成功:自负者的追求所以必然失败,就是因为其追求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虚假的。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气用事招致的挫折,会即刻使他不知所措和沮丧、颓废,从而走向自卑。自卑者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美,憎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由此更强化了自卑感。因此,不管是自负者还是自卑者,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

3、自信有助于成功: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呢?1)乐观。一般来说,对于结果不甚明朗的事情,自信的人能沉住气,相信自己民,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使目标逐渐清晰,对完成任务充满希望。面对问题与失败,不轻言放弃,而是轻松地告诉自己,我又找到一个远离失败接近成功的通道。没有这样的乐观与希望,很多事情就会半途而废。2)好奇。自信的人更看重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计较功劳大小。他们的快乐不是来自于表扬与嘉奖,而是来自于绞尽脑汁攻克难关后的豁然开朗。这是一种精神的兴奋与喜悦,是激励自信者不断思考、不断奋斗的动力。至于其他的东西,他们并不看重。3)专注。自信的人对人对事能保持客观,目标明确,主次分明,不会感情用事,不被与任务无关的事情所干扰。因此,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心无旁骛,没有杂念,注意力高度集中,全力以赴。他们用最平静的心态、最真诚的合作干事情。因此,他们把内耗的精力降到最低,使时间的有效利用率最高。他们最自信,也最有希望成功。

总之,正是由于自信者乐观、好奇与专注,有目标,注重行动,体验过程,他们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地到达胜利的终点。

唱响自信之歌

1、看到进步与长处:有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成绩并不仅仅指奖杯与鲜花,也,包括我们每一天的进步。别看事情小,只要进步了,都是我们成长的足迹。经常体会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成绩,就是不断为自己喝彩,为自己鼓励。这样,我们就会油然而生一种肯定自己、欣赏自己的感觉。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2、怎样寻找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是我们树立自信的基础。古诗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在不同的环境里,我们的优点和长处显露的机会并不均等,甚至根本就可能还没有显露出来。比如,学习上的佼佼者,未必是体育场上的高手;而文体活动的佼佼者,不一定都有很好的文化成绩。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可以采用场景变换的方法,寻找“立体的我”,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自我,这样我们可能会意外地发现,自己原来有很多优点与长处,我们的自信也就在不断发现中增强了。

3、增强信心与实力: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胆尝试,接受挑战。为此,我们要在回忆过去成功的经历中体验信心。同时,更要多做,力争把事情做成,从中受到更多的鼓舞。在尝试中,会有些失败和错误。但重要的是:如果我们相信爱迪生所说的“没有失败,只有离成功更近一点”,那么,对于前进过程中的问题、困难乃至失败,就能看得淡一点,从容应对,把注意力集中到完成任务上,加速增强实力。实力的增强将有助于我们提高自信,只有自己的实力提高了,我们才能更加自信地克服各种困难。

4、做自信的中国人:自信之歌,回荡在个人成长的努力之中,回荡在民族振兴的奋斗之中。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一个人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他的自信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国家日益兴旺发达。这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国际舞台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尊和自信。当然,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我们更需要与各国人民平等相待。一个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会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会做出有损国格的事情。

5、实力,才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

第三课

走向自立人生自己的事自己干

1、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自立意味着要独立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意味着要离开父母和老师的庇护,自主地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创造自己的生活。所以,自立是一种人生观,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2、自立的表现:自立是一种人生观,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自立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1)独立地、科学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2)自主地、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处理自己学习中的问题。3)自主处理自己所遇到的社会问题,靠自己开创自己的事业。

3、人生需要自立: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自尊,增强自信,提高法律意识;逐步地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积极地融入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

4、自立的必要性:1)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和温室中,终究要离开家庭和学校的呵护,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2)现在不储备自立知识,锻炼自立能力,培养自立精神,将难以在未来的社会中自立。3)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也就是说,成年子女如无特殊情况,父母将不再承担抚养义务。

5、自立所需的能力:1)展示自己、推销自己的能力。2)与人沟通、善解人意、说服他人的能力。3)运用多种技术特别辊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4)运用法律维护权益的能力。5)组织与决策的能力。6)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能力。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1、自立与帮助、依赖的关系: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自立不是独立,不是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在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就需要相互帮助、相互依靠。自立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独立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当遇到我们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时,就可以寻求其他人的帮助,这有利于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在遇到升学、就业等重大问题时,就要征求和听取有经验的长辈们的意见,以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自立应该是既有自己的主见,又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也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而不是拒绝别人的帮助。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接受别人的帮助也并非就是依赖。

2、依赖心理的危害:1)依赖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2)依赖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3)依赖使人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自立就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自立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所以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首先要分清哪些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并且一旦明确责任,就要勇敢地去承担,而不是依赖他人,这样才是真正的自立。

4、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而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所谓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遇事没有主见,独立也徒有虚名。很难设想,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一个人云亦云的人,却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能够在生活中自立。所以,自立的前提是自主。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篇2

1、怎样认识异性同学间的交往和友谊?(或男女同学间的交往有什么作用?)

答:(1)男女交往时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体成长历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是不可缺少的。男女同学生活在同一集体中,必然要进行交往。男女同学正常交往,既有利于集体建设,又有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增进对异性同学的了解,发展同学间的友谊。

(2)男女同学在一起学习、交流,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学习的效率。

(3)男女同学通过交往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各方面完善自己,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4)我们还要学会以正确的态度、恰当的方式与异性同学交往。

2、男女同学应该怎样进行交往?(男女同学交往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①与异性同学交往要自然、适度。自然和适度是男女同学交往的两个重要原则。

②与异性同学交往要尊重、真诚。尊重、真诚是交往的前提。

③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范围应相对广泛,不宜只和某一位异性同学交往,而应该和更多的同学建立真挚的友情。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篇3

8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第5单元 热爱集体融入社会

1.集体的基本特征:

同一个集体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在行动上相互支持,心理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荣辱与共,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1)集体是个人的生存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

(2)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3.集体团结的重要性(作用):

(1)集体的团结能形成强大的合力,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2)集体的团结能给成员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3)集体的团结能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

(4)国家的统一、各民族的大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

4.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1)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有些情况下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2)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正当利益。

(3)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5.怎样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1)我们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2)集体应当尊重每个成员的个性,尽量满足个人的合理要求。

(3)当客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6.我们应该怎样为集体添光彩?

(1)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2)更应该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当中。

(3)还体现在当集体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4)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

7.社会变化发展的原因:

(1)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和政策。

(2)全国人民的辛勤劳动。

8.中学生为什么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意义)

(1)只有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亲身实践,才能学到现代生活所必须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只有通过参与各类有益的社会活动,才能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9.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社会生活?

(1)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

(2)采取多种形式参与社会生活:参加公益宣传、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

(3)正确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4)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5)正确认识困难和逆境。

10.如何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

一方面要紧追主旋律,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抗拒诱惑,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

11.怎样正确认识社会?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以平凡而朴实的思想和行动,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社会正气,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主流。与此同时,社会生活中也存在消极丑恶的现象,追求享乐、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行为有所抬头。

11.怎样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一方面,从众可以使人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2)另一方面,盲目从众却是危险的,它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

13.怎样克服盲目从众?

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克服盲目从众,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14.怎样正确认识困难和逆境?

人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逆境。我们要客观分析,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心理承受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要敢于向困境发出挑战,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

15.要学会谦让的原因及要求(表现):

(1)原因: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形成良好社会秩序、文明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2)要求: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突出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

16.怎样正确看待谦让?(谦让的实质)

谦让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是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并非意味着软弱可欺,更不是妄自菲薄。

17.学会分享的意义:

(1)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

(2)乐于与人分享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

18.怎样学会帮助他人?

(1)首先要真诚。

(2)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可以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要注意自身安全;要注意维护他人的自尊。

19.中学生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1)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2)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3)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4)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20.中学生如何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1)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

(2)关心祖国建设事业,关心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3)关心身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积极献计献策等。

第6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大自然之美的表现:

(1)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

(2)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

(3)大自然风景秀丽,美景如画。

2.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的益处:

带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3.自然美的分类:

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4.怎样鉴赏自然美?

(1)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

(2)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5.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主要表现:

(1)自然物种在减少。

(2)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

(3)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6.自然物种减少(灭绝)的现状、原因及危害:

(1)现状:物种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加快。

(2)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和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3)危害: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必然会危及人类自身。

7.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的现状、原因及危害:

(1)现状: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日益严重。

(2)原因:以牺牲生态和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旅游经济,无异于饮鸠止渴。

(3)危害:消耗的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破坏了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青山秀水。

8.环境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危害:

(1)现状:不容乐观,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

(2)原因: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3)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9.怎样关爱大自然?

(1)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3)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10.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1)人类也正是由于成千上万种生物的“恩赐”,才得以在这个地球上生存、繁衍。

(2)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的基础,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

12.如何善待自然?

(1)要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2)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

(3)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3.如何美化自然?

(1)美化自然,就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

(2)还要保护好自然景观,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14.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保的基本法,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切实保障了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的实施。

15.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4)依靠群众保护原则。

16.依法保护环境是谁的责任?为何也是青少年的义务?

依法保护环境,不仅是国家、政府部门和专业环保人员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环境保护的最大受益者,更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主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17.青少年应怎样履行环保义务?(怎样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1)积极学习环境科学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2)积极学习和宣传环保的知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

(3)运用法律手段,反对和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保护环境。

(4)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保护环境。

18.青少年保护环境如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1)要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如不乱扔废弃物、不乱刻乱画、爱护花草树木等。

(2)要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如可主动帮助家庭清理垃圾,做好班级的卫生值日,积极参加学校的卫生扫除和公共场所的清除污物等活动。

19.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1)遵循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尊重生命,善待自然,美化自然。

(2)加强法律保障,依法保护大自然。

20.从国家、企业和个人角度分别谈谈怎样保护环境?

(1)国家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惩各类污染环境的行为。

(2)企业要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杜绝各类污染环境的行为。

(3)个人要落实环保行动,自觉保护环境。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篇4

1 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或怎样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答:

①应正确认识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减少心理上的混乱和恐慌,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

②应该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每个人的生理特征是自己不能决定和控制的,能够做的就是学会以积极的心态接纳自己的形象。要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是特点鲜明的,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只有发现自己的优势,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美,才能充满自信地学习和生活。

③青少年应努力追求美。

2 怎样认识青春期的烦恼?(如何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答:(青春期的心理充满着矛盾,如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等。)这些矛盾是我们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如果处理好了,就会成为我们发展的动力。因此我们应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调控好心理矛盾。

3、怎样消除青春期的心理烦恼?

答:①当我们遇到“成长的烦恼” 时,应敞开自己的心灵世界,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交流与沟通,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敞开心扉,主动寻求帮助)

②当我们出现心理冲动时,应想一想道德的规范、法律的要求,并提高自己的控制力,通过自我暗示、目标转移、换位思考、幽默化解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③要不断丰富自我

延伸阅读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九篇)


精心挑选而来的“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一定能够给读者提供帮助,工作任务当中拟写文档在日常工作中相当重要,我们日常都会收集一些优秀的范文以备不时之需。借鉴范文的构思能够让自己更娴熟地运用修辞语言。你知道如何吸收范文的框架模版吗?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教材》、《2017年德宏州中考考试标准说明》为依据,在复习过程中围绕《课程标准》要求及教材内容,做到全面策划,整体推进,分段实施,突出重点,分解难点,侧重基础,培养能力.注重平时教与学的漏点和疑点的复习,加强复习过程中的练、考、评环节的管理,努力提高复习效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

有2个教学班,175班学生基础稍好,170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生基础较差,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思想不稳定、落后面大,很多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学生对学习缺乏动力,但我们决不能动摇升学目标。因此,只有扎实工作,花大气力,只有苦干加巧干,才能确保今年中考有所突破。

三、确定奋斗目标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中考达标人数,力争30人及格、90分以上2人、80分以

上10人、70以上20人。

四、开展中考四轮总复习。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争取3月底结束课程内容,4月转入复习。

第一轮(2017年4月—5月)复习基础知识能;本阶段复习要紧扣课本,全面

复习,夯实基础。以2017德宏州中考考试说明与指导为纲,过好课本关,认真扎实地把中考所考知识全面复习,对知识点要练透、吃透,并完成中考复习指导中的基础的练习题。

第二轮(2017年5月—6月)是综合能力突破;

本阶段复习主要是强化训练,查缺补漏,全面提高。以分类复习为主,以突破

难点、解决重点,在现有的掌握基础上,力求抓好考点、难点、重点 ,精讲多练,

强化训练,结合自身的经验对典型题型的补充,通过反复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第三轮(2017年6月至中考)复习应用能力的提高。

本阶段复习应突出重点,精心辅导,调整心态。以综合训练为主,以适应性训练及检查反馈指导为重点,通过模拟测试检测复习效果,进一步落实学生双基的掌握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辅导,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熟悉中考题型,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同时做好考生的心理调试及辅导工作,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应考能力。

第四轮 最后利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巩固基础抓住基础分不放,增强学生备考自信心。

五、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复习课上教师应帮助学生对已往所学的一些分散在各章节中的,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比较,归类,串联,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在较深层次上同化这些知识。

1、对知识进行整理,概括:一本书的内容上完了,这本书中到底讲了些什么,一般的学生是不会归纳,概括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破章节界限,列出一些标题,把各种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网络或体系。如,学了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可以列出如下标题:(1)四大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排泄)在新陈代谢中有何作用来进行综合复习。(2)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包括对运动系统,对循环系统,对呼吸系统,对神经系统等)进行综合复习。

2、对知识进行比较:就是指对不同对象进行对比,确定其异同,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不少内容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应激性与反射,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这四纲心脏,动脉血和静脉血,维生素与激素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复习,使学生弄懂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对知识进行归类:即将教材中一些相关的带有共性的知识划归成块,分门别类,便于记忆和掌握。如生物学中往往遵循一个基本原理,即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总是统一的,基于此,我们可以把生物学中一些器官的结构归在一起复习。如心脏的结构,肺的结构,肾的结构,脑的结构等等。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又如在动物学中,每学完一章,都要总结各种动物的特征,那么,我们也可以将这些动物的基本特征作为一个类别或专题进行复习。

4、对知识进行串联:就是根据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外延大小将一些有联系的知识连成一体。如学了植物体的组成,可以将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这些知识串联起来,而不是将这些知识单列出来,因为这些知识都不是孤立的,是有联系的。若不如此,尽管我们以前给学生上了新课,后又进行了复习,如果再问学生:植物体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仍会摸头不知脑,答不上来。复习生态系统时,可以根据由生物个体形成种群,由种群构成群落,由群落构成生态系统这一线索,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按照它们概念的外延大小排列进行串联复习,学生易懂,易记,效果将会比较理想。

六、开展专题复习(包括图形,实验等)

1、所谓认图,就是指你能够正确的认出这是一幅表示什么内容的图,图中的各部分结构叫什么名称。比如说人体的心脏结构图,在这个环节里,把各种动物的心脏放在一起,你要能认出这一幅图表示的是哪动物心脏结构,认出人心脏四个腔的名称,和心脏四个腔相连通的血管的名称。

2、能清楚的说出图中各部分结构的作用,以及图中所蕴藏着的所有知识点。即围绕着图要尽可能的把所有相关的知识点都说出来。比如:还是心脏的结构图,在这个环节里,你不但要能说出心脏四个腔里流淌的分别是哪种血液,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 而且要能说出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哪两个腔之间是相通的,血液在四个腔内是如何流动的,四个腔分别于哪些血管相连通。

3、组图(想图):所谓组图(也就是想图)其实就是一个把各个部分的知识点贯穿在一起,融会贯通的过程。当你把各部分的知识点都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完成后,就可以把相关内容尽可能的穿在一起。例如,对于人体生理卫生部分 ,可以把和心脏的'结构图相关的血液循环路线图,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等内容穿在一起,形成系统的知识,甚至于还能把消化,泌尿的知识也穿在一起。

4、初中生物书比较重要的图:

被子植物部分有:①根尖成熟区吸收水分的模式图:需要说出的知识点有: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什么,根吸收水分的原理,在哪种情况下吸水,在哪种情况下失水,水分从根毛进入成熟区内部导管的过程。

②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图:木本植物茎中维管束的组成,排列方式,茎能不断长粗的原因,导管,筛管的作用和位置,还要能说出草本植物的茎在以上方面的特点。

③叶片的结构图:在这幅图中除了要能说出叶片的结构在表皮,叶肉,叶脉方面的特点。还要能说出蕴藏的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以及意义。

④雌蕊的结构图:重点是子房的结构,双受精的过程,以及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各部分是如何对应发育成果实的各部分。

⑤种子的结构图:单子叶,双子叶种子的异同点,尤其是胚的作用,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当你把以上各部分植物的图复习完成后,可以通过营养和生殖两个角度把它们穿在一起形成系统的知识。即: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对有机物的制造,分解和运输,传粉,受精,果实的形成,种子的萌发。

5、人体生理卫生部分主要有:

①心脏的结构图:心脏四个腔的名称,相连通的血管的名称,以及各腔内,各血管内流淌的血液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

②人体血液循环路线示意图: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血液成分在什么部位发生了变化,每一处的血管里流淌的是什么血,血液中运输氧气的是什么,运输养料的是什么等等。

③小肠绒毛的示意图:主要知识点有:营养物质中哪些可以直接被吸收,哪些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哪些营养成分被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吸收,哪些被毛细淋巴管吸收。

④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人体内体交换发生的部位,原理,结果

⑤肾单位结构图(尿液形成的模式图):肾单位的结构,尿液形成的过程(重点有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⑥反射弧的模式图:反射弧的组成以及作用,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分,灰质,白质的组成,人大脑皮层的特点,小脑的作用。

⑦ 眼球的结构图:视觉的形成,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纠正方法

⑧长颈鹿进化的示意图:自然选择的过程,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

⑨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络。

⑩显微镜的结构图: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和作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如果你通过上面这种方法,把各章节的典型图示复习一遍的话,说明你已经复习好了,你不能完成的内容或者完成起来有难度的内容通过这种形式的复习,检测,也已经把问题解决了。同时,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不管知识点怎么换说法,不管图怎样变化,在你的脑海中都有一幅正确的图解帮助你去分析,判断,解决问题。

6、精讲精练,提高能力 。

基础复习必须全面,但又不能平均主义,必须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要提高复习课40分钟的效率。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包括分析大纲,考纲,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课堂上练习,电化教具,小黑板,生物模型与挂图等,使堂上教学的信息量增大,加上生动的语言表达,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便能使直观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有机地

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 在中考复习中讲解与练习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在20分钟左右(每节课时间为45分钟)。要正确处理好练习题的数量和质量,课上教师不应讲解的过多,要做到精讲精练,应当选择适当数量不同类型和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用以检查复习效果,提高解题能力。加强训练是一种高强度的知识运用训练,通过训练能大大地提高学生输出知识的能力,提高成绩。我对学生的强化训练主要有三种方式:①在平时的练习中进行强化训练,即把平时的训练当考试。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闭卷完成,中途不能中断不能查阅书本和答案,直到所有学生把认为会做的题目完成后才能对答案,看书,讨论或问老师。这样有利于保持思维的连续性,提高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消除对课本和答案的依赖,培养自信心,同时减少因重复翻阅答案而消费的时间。

②在课堂小测时,不写题目,而是口述题目,学生必须听清题目,记住有关问题和供选答案,口述一题马上答一题,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记忆力和反应速度。

③在考试时适当加大题目量,难度和能力要求,缩短考试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应试心理承受力。

④用好资料,四月质量检测前,完成第五单元的复习,五月中旬完成全部的资料的复习,进入综合试题复习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篇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那么七年级生物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能源物质:

糖 类:人体日常活动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 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非能源物质: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水是人体需要最多的营养物质。

无机盐: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2.几种无机盐的作用:

3.维生素的作用:

4.“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2

消化和吸收

1.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探究试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27—28)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牙齿的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淀粉是糖类,但没有甜味,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有甜味。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将馒头切碎是模拟牙齿的咀嚼,试管放进37℃温水中是模拟人体口腔温度,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功能。

3.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初步消化淀粉

咽: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1)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2)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3)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4、小肠的结构特点: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很长,5-6米;

(2)内表面具有大量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多种消化酶。

5.食物的消化: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1)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营养成分未变化。

(2)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6.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消化。最终全部在小肠中被消化完。水、无机盐、维生素不经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7.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口腔、咽、食道:不吸收。

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8.为病人静脉注射(或口服)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被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进入细胞线粒体中分解提供能量。

9.有肝炎等肝病的人不喜欢吃油腻食物是因为其肝脏分泌的胆汁有异常,不利于脂肪的消化。

3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1.合理营养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1)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2)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淀粉类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

(3)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

3.食品安全

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4.购买包装食品应关注

营养成分、是否有“QS”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失效日期)、生产厂家、厂家地址、是否有添加剂等。

5.绿色食品

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青少年挑食、偏食,常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下列疾病与病因对应错误的是( )

A. 贫血—缺锌

B. 佝偻病—缺乏维生素D

C. 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1

D. 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

2.体育中考时,同学们需消耗较多的能量,所以当天的早餐要适当增加含_____较多的食物( )

A. 糖类 B. 水

C. 维生素 D. 无机盐

3.有些动物在饥饿或冬眠时,能量物质消耗的大致顺序是( )

A. 蛋白质→脂肪→糖类

B. 脂肪→糖类→蛋白质

C. 糖类→脂肪→蛋白质

D. 糖类→蛋白质→脂肪

4.食物有六大营养物质,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①蛋白质 ②糖类 ③脂肪 ④维生素 ⑤水 ⑥无机盐

A. ④⑤⑥ B. ②③⑤

C. ①②③ D. ①④⑥

5.某同学的奶奶经常一到傍晚就看不清东西,你建议她可以多吃一些( )

A. 鸡肉和鱼肉 B. 米饭和馒头

C. 猪肝和胡萝卜 D. 苹果和雪梨

6.下列哪项不是人体小肠结构与消化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A. 小肠长5~6米

B. 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C.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都在小肠内消化

D. 小肠中有肠腺,有多种消化液

7.以下关于营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儿童、青少年应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B. 淀粉在口腔中被消化成的葡萄糖,可在小肠处被直接吸收

C. 大肠是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主要器官

D. 食物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8.某小组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结果如下表。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

B. 两支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后应充分搅拌

C. 1号不变蓝是因为淀粉己被分解为麦芽糖

D. 该实验结果说明低温抑制淀粉的消化

9.如图为与人体消化有关的模式图,X代表物质,Y代表结构,Z代表X在Y结构中被分解后所形成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X代表麦芽糖,Y代表小肠,则Z代表葡萄糖

B. 若X代表蛋白质,Y代表胃或小肠,则Z代表氨基酸

C. 若X代表淀粉,Y代表口腔或小肠,则Z代表葡萄糖

D. 若X代表脂肪,Y代表胆囊或肝脏,则Z代表甘油和脂肪酸

10.依据“平衡膳食宝塔”,要制订一份合理的食谱,用量最少的食物是( )

A. 油脂类 B. 肉类

C. 蔬果类 D. 谷物类

11.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购买快餐时只需注意店面是否卫生即可

B. 有“虫眼”的蔬菜水果农药含量一定少

C. 对购买的蔬菜水果要用清水浸泡、冲洗或削去外皮

D. 能用发霉的剩饭喂养家禽家畜

12.我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踏出了人类在月球背面登陆探测的第一步,航天员在太空中吃的午餐包里准备了八宝米饭、酱香鸡肉肠,五香鲽鱼、柠檬茶。根据平衡膳食原则,你认为增加下列哪种食物更加合理( )

A. 黑米炒面 B. 嫩茎花椰菜

C. 酱牛肉 D. 可口可乐

13.每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合理膳食更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下列有关合理膳食与解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口渴时只喝可乐、雪碧、奶茶、果汁等饮料,认为这是一种时尚

B.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少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

C. 多吃富含高能量的肯德基、麦当劳等速食食品,以满足紧张学习生活的需要

D.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强调荤素搭配、比例适宜方为合理

14.下面是刘昊同学为一四口之家设计的午餐食谱,你认为营养最合理全面的是( )

A. 红烧冬瓜、清炒土豆丝、清炒空心菜、紫菜汤

B. 土豆炖牛肉、西红柿炒蛋、清炒菜心、冬瓜排骨汤

C. 啤酒鸭、爆炒鱿鱼、红烧猪蹄、鱼头汤

D. 炒大白菜、炒花菜、水煮白萝卜丝、海带汤

15.下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B. 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 ②和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D. 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二、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6.缺锌可以降低人的食欲,是因为可能发生了味觉障碍。( )

17.人体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酶.( )

18.六大营养物质都需要消化才能吸收。( )

19.方便面,即泡即食,食用方便,可以代替正餐经常食用。( )

20.发霉变质的食物不能吃,但是可以喂家禽家畜。( )

三、综合题(共4题;共19分)

21.填空题:在食物的营养成分中

(1)其中由氨基酸组成的物质是________;在谷类和根茎类食物中含量丰富的是________;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大部分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于皮下的是________.

(2)占人体体重60%~70%的营养成分是________,当人体内该物质的缺失量达________%时,就会有生命危险.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需要每天摄入这类营养物质________升左右.

(3)既不是构成组织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_.

(4)本身没有营养价值,但对维持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的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水

E.维生素 F.膳食纤维

22.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某同学猜测,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了。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分成2等份: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Ⅱ:取2只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实验过程如图:

(1)该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这是为了模拟________。

(2)实验过程D中,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内液体的颜色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1号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

(4)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需要设置重复组。具体操作是________。

23.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结构名称:3________;6________。

(2)吃馒头时,越嚼越甜,是因为5________分泌的唾液里含有唾液淀粉酶,能促进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填名称)

(3)________分泌的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填名称或序号均可)

(4)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填名称或序号均可)

(5)既是消化道器官又是呼吸道器官的是________。(填名称或序号均可)

24. x年5月的第三周是全民营养周,今年全民营养周的主题是“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旨在引起全社会对肥胖、:营养不良问题的重视,倡导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做到吃动平衡,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就需要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消化系统的结构、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讲究合理膳食的相关知识。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为人体提供的营养成分与图一“平衡 膳食宝塔”中的第________层的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相同的,该物质在图二中的[④]________内最后被分解成________。

(2)图二中的[①]________分泌的消化液流到[④]里能将“平衡膳食宝塔,,第五层食物中所含有的________成分变成微小的颗粒,起到促进分解的作用。

(3)青少年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在摄入足够的图一中的第一、 二层食物的同时,还应多吃处于第三、四层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提供丰富的________,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4)“平衡膳食宝塔”第二层的食物富含________,它是一类比较简单的有机物,人体如果缺乏它,生长发育会受影响,甚至生病。这类物质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它是________。

(5)图三所示,每天摄入的营养成分的比例不当,会导致肥胖或营养不良。其中肥胖人群摄入的________和________(填图三中图例所示的食物种类名称)的量较正常人偏多。营养不良会影响健康,如缺铁易患贫血,因为铁是红细胞中________的重要组成成分。

生物学科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如何学好生物学科呢?当堂消化是学好生物的重要途径。而要提高课堂效率,学生首先要找到学习方法。

一、课前预习的方法

课前预习是上课的基础和准备,有利于学生主动学好课程和自学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课前预习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含义,对重点内容、名词概念要画出来,进行比较、分析。例如:《细胞的结构》中,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虽然字面比较接近,但各指不同的结构,各自作用不同,应通过预习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预习是将下次课要学的内容事先熟悉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即可,不必花费大量时间,遇到难于理解、理论性比较强的问题,可在书上做一记号,以便上课时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分析。例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遗传和变异等这些都是比较难于理解的问题,可以等待课堂上注意听教师讲解。

预习时可以写预习笔记,可以把书上的内容归纳成几个问题。如对《显微镜使用方法》一节预习时可以归纳成:显微镜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个部件的名称及作用,每个部件的位置,能够区别目镜和物镜。预习后,看书后面的习题是否会做,检验一下预习的效果。实际上对生物课感兴趣的学生在上课前五分钟左右就能把上述内容预习完。

二、如何提高听课效率

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上课占了大部分的时间,无论哪个学生要想学习好,都要寄希望于课堂。怎样提高听课的效率呢?

上课的目的性要明确,要带着预习时不懂的问题听讲;听课时精力一定要集中,跟上老师的思路,特别要注意老师的语气和所强调的关键内容;认真记笔记,笔记要记重点、要点。板书既能反映知识的要点,又能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应该记录的。如果听课与记笔记发生矛盾,应该先以听懂为目的,可以暂时不记,课后再回忆、补充、整理;上课要动脑筋、想问题,特别是老师提问,要积极思考,举手回答,一个经常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敏性、流畅性,都比不举手回答的同学强得多;听课要抓住重点,一节课讲的知识太多,但对每个知识点要求不同,老师会教给学生区分重点和非重点的方法,对于重点内容学生要很好掌握,学好教材最基本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时掌握基本观点和原理,比如"进化"的原理:进化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统一的原理: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矛盾的.原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等。

三、课上注意巩固

教师授课如果用15~20分钟,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巩固复习。巩固内容可以由教师带领,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复习。学生自己复习时,对教材内容要先理解,再尝试记忆。学会识图,对图是否理解,是否会画,各部分名称是否记住了。觉得自己对教材问题不大,可以做题检验效果。

四、要注重观察和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同样,不重视观察和实验,也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课。在做每个实验之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在做每个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如实记录,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五、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将生物知识跟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我们在学习食物链的时,首先要搞清楚“食物链”的定义是什么?谁是被食者?谁是捕食者?他们之间是怎么样构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的?然后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列举出2个简单的食物链。如果忘记了,你便可以及时地看书回忆,这样又就巩固了知识。 学习生物科学是一件很有趣又很有意义是事情。

六、课后复习要及时

复习是进一步消化理解、巩固记忆的过程,是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有的学生平时不注意复习,考前突击觉得自己都会了,但一考试就答不好,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这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知识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当然考不好。如何复习才能做到更好地减少遗忘?

复习要及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的知识在短时间内遗忘得最快,而后遗忘速度减慢,因此学完新课后,必须及时复习,以减少遗忘。

复习的步骤。先进行尝试性回忆,就是在课后复习时,按老师讲课的思路,将老师讲课的内容回忆一遍,一边回忆,一边记录要点。然后阅读材料,看一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回忆不出来,这些内容要重点看。边看、边想、边写,将概念、原理勾画出来。最后是独立完成作业。

七、课外提高自学能力

课外学习应灵活自由、方法多样,目的在于深刻理解教材,扩大知识面,培养兴趣和爱好,提高自学能力。需要提醒的是尽可能的选择的书籍要适合自己,还要正确处理课内课外的关系,安排好时间。另外,课外学习要记笔记或记卡片,记卡片要分门别类,便于浏览和记忆。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篇3】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1、青蛙的前肢短小,可以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

2、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以辅助呼吸。

3、常见的两栖动物有大鲵、蟾蜍、蝾螈。

4、大鲵又叫娃娃鱼,终生有尾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5、两栖动物的特征:1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2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爬行动物

6、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7、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因此它的头可以灵活的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8、蜥蜴的四肢短小不能跳跃,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的鳞片,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9、蜥蜴的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卵的外面有卵壳保护。

10、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分的依赖,是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11、爬行动物的特征:(1)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2)用肺呼吸、(3)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12、爬行动物举例:海龟、鳖、蛇、鳄鱼等。

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1—7条

1、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展开呈扇形。

3、胸骨有龙骨突,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重量。

4、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有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5、气囊位于各器官之间,可以减少器官之间的摩擦,可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不管是吸气还是呼气都有富含氧气的空气经过肺,即呼吸一次,在肺内发生两次气体交换)

6、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消化系统发达,及时为飞行提供能量;食物残渣,及时排除,减轻飞行的重量。

7、循环系统:结构完善,心脏四腔,心跳频率快,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功能强。

8、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9、脊椎动物分为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两种类型。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体温大多数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恒温动物。鱼、两栖类动物和爬行类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是变温动物。

哺乳动物

1、哺乳动物的体表大都被毛,有保温作用,它们和鸟类一样,同属于恒温动物。

2、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体内发育,通过胚胎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中产出,这种生殖方式叫做胎生。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兔的牙齿与狼的牙齿的共同特点是都有门齿和臼,根本区别是兔没有犬齿而狼有犬齿,这是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4、哺乳动物还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5、哺乳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篇4】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能源物质:

糖类:人体日常活动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非能源物质: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水是人体需要最多的营养物质。

生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知识点

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软体动物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物质形成的。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2、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80%以上。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此外,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石鳖、蜗牛、乌贼都是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虾、蜘蛛、蜈蚣等,都属于节肢动物。昆虫除了具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外,还有昆虫独有的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翅等等。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篇5】

(一)比喻记忆法。

把难以理解、记忆的内容,打一个生动贴切、新鲜有趣的比方。如把神经纤维比喻为导线,而神经比喻为电缆。

(四)特征记忆法。

任何材料均有其特征,只有抓住特征,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如观察血涂片时,应从三种血细胞的最明显区别找出特征;蛙蹼内血液流动,应根据红细胞呈单行找到毛细血管,进而根据血流方向判断动脉、静脉;‘肾小球的结构,首先明确两端均为动脉。

(二)歌诀记忆法。

其目的是把零散的知识编成琅琅上口的歌诀,以加深记忆。

如卿鱼的外部形态特点可概括为“身体呈梭形,有鳍能游泳,体表覆盖鳞,侧线多功能”;又如十字花科、豆科和菊科的主要特征“十字花冠十字科,四强雄蕊结角果;蝶形花冠是豆科,二体雄蕊豆英果;头状花序是菊科,聚药雄蕊长瘦果。”

很有意思的事呢?如果你查阅历史书籍,还可以了解到古代上海渔民在江中用竹编的“息”捕鱼捉蟹,吴淞江下游一带有“雇读”之称,后来“息”演变成“字息”(繁体字),这就是上海简称沪的由来。相传战国时春申君黄歇疏凿黄浦江,故又称“春申江”,上海又有一个别称“春申”,这就是“申”这个上海别称的由来。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篇6】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人的生殖

生殖过程

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2、每个人的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3、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在38周左右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4、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5、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胚胎在子宫内完成发育。

第二章

1、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人体需要含钙、磷、铁、碘、锌的无机盐。

3、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

(1)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3)胃——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暂时贮存粪便,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6)肛门

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肠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篇7】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1、排泄是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2、人体的代谢废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粪便(排遗)不是代谢废物.

3、人体排泄的途径:

1)排汗(皮肤):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

2)呼气(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3)排尿(泌尿系统):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4、排泄的意义:1)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2)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3)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排粪便是排食物残渣,不算是排泄。

5、泌尿系统的组成:①肾脏:有形成尿液的功能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④尿道:排出尿液的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脏可分为:皮质、髓质和肾盂。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质。书61、62页图

6、尿的形成

1)肾小球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球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

7、原尿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中形成的;尿液是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的。

8、血液流经肾脏需经过2次毛细血管,分别是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在前者,血液的氧含量没有发生变化,在后者氧含量发生了变化: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9、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它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出球小动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

10、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区别:只有血浆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中没有大分子物质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11、尿液排出的路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12、尿液异常与其相对应可能发生病变的肾的结构:

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肾小球

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肾小管

尿量多→肾小管

13、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

14、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

位置构成厚度结构及作用

表皮外上皮组织较薄无血管。

角质层—保护生发层—分裂产生新细胞

真皮内结缔组织较厚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弹性和韧性

丰富的毛细血管—-运输、调节体温

神经末梢—-感受外界刺激

附属结构: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15、一位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流出了血,那至少伤到了皮肤的真皮。

16、排汗不仅起到排泄作用,还可以调节体温。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篇8】

人的由来

1、十九世纪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是达尔文。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乖哦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3、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就能使用工具相当于自己四肢的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都大大增强。

4、东非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5、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体形:从半直立行走到致力行走;

(2)使用工具:从不会使用工具到使用天然工具,再到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直至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的现代工具。

(3)着装:从赤身裸体到懂得御寒遮羞。

6、女性生殖系统最重要的器官是卵巢,卵巢可以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7、男性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产生镜子,分泌雄性激素。

8、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9、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相遇。

10、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每时每刻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除的。

11、一般怀孕40周时,(280天)胎儿就发育成熟了。

12、青春期,男孩身高突增的年龄在10.511岁;女孩身高突增的年龄一般在8.59岁。

13、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女孩的性器官开始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14、青春期的心里特征:有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独立性,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些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性意识开始萌动,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赖感。这些都是正常的心里变化。这个时期正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应当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多交流,健康第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

15、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晚婚晚育,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于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

16、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篇9】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5.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6.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7.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8.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9.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10.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11.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生物显微镜知识点

1.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

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2.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4)收镜装箱

3.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观察到数目就越少。

4.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5.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注意三者区别,分为临时和永久的)

6.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集锦5篇)


编辑为您推荐的“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或许能够帮助您打开新的视野,良好的文档处理可以让信息更清晰地传递和表达,人们对于范文的重要性越来越认同。范文的用词圆滑,值得我们学习。相信你也需要范文的优秀范文吧?

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篇1)

掌握的政治知识点是否清晰牢固决定着学生整个政治学习阶段的成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一)

感受法律的尊严

一、走近法律

1. 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

2. 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3. 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4. 法律的显著特征: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6. 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7. 法律的作用: ⑴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⑵保护作用。

二、法不可违

1. 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矩,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

2. 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3. 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 行为)

4.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

为,是犯罪行为。

5. 刑法,以国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6.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7.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一种触犯刑法的。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

8.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9.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⒑ 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来历的刑事处罚。

三、防患于未然

1. 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2. 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

3. 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4. 规范未成年人行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如:①学校加强对末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道德法律意识,自觉矫治不良行为。②家长应加强对末成年人的监护,及时纠正其不良行为。③对末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④公安机关应当加强中小学校周围环境的治安管理,及时制止,处理中小学校周围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等

6. 品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

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二)

法律护我成长

一、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

1. 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2. 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 在未成年人保护中为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4. 家庭保护的含义: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5. 学校保护的含义: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6. 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7. 社会保护的含义: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8. 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的保护等方面。

9. 司法保护的含义: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二、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1. 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2. 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3. 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1)非诉讼手段;2)诉讼手段。

4. 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⑴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⑵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5. 诉讼的含义:它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6. 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7.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8. 刑事诉讼:是指由国家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罪犯的活动。

9.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案件的解决纠纷的活动。

10. 行政诉讼:俗称“打官司”,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10敢打官司。

11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2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文章

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复习题

1、 什么是自尊?(定义/含义)P5

即自我__尊重_____,指既不向别人__卑躬屈膝___,也不允许别人_歧视__、__侮辱___。它是一种__健康良好__的心理状态。

2、为什么说自尊是快乐的?P5-6

(1)、我们感悟生活的意义,首先要体验到自己是___有价值的___,为人所__需要的____,并且这种价值常常得到他人的__认可__与___欣赏__。

(2)、如果别人不仅能欣赏我们的___长处___,而且不耻笑我们的_弱点__ 与__缺陷___,那么这种被尊重则更能使我们体验到__快乐___与___感动__。

(3)、无论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____肯定____,还是他人对我们价值的_肯定___,即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____快乐的__。

3、 为什么说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P6-7

(1)、做人不能没有___自尊____。真正有_____自尊__心的人,必定是知道___羞耻___的人。

(2)、知耻的人首先做到正确 全面 的看待自己,正视自己的___不足__与__缺点___并且努力改正它,是对自己良好形象的维护,是自我__尊重___的表现。

4、 什么是虚荣心?P8

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__荣耀__ 、_光彩__的心理。 (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是自我认识模糊,过分看重他人对自己的__评价_。)

5、 为什么说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P9

(1)、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_呵护_与___关爱___,我们也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___自尊__,维护他人的___尊严___。

(2)、尊重他人,就是尊重____自己____。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___尊重。

(3)无论是谁,尊重他人都是__自尊___的需要,也是___自我完善__的需要。

10.七年级政治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篇2)

感受法律的尊严

一、走近法律

1.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

2.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3.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4.法律的显著特征: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6.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7.法律的作用:⑴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⑵保护作用。

二、法不可违

1.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矩,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

2.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

4.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

为,是犯罪行为。

5.刑法,以国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6.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7.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一种触犯刑法的。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

8.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9.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⒑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来历的刑事处罚。

三、防患于未然

1.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2.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

3.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4.规范未成年人行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如:①学校加强对末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道德法律意识,自觉矫治不良行为。②家长应加强对末成年人的监护,及时纠正其不良行为。③对末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④公安机关应当加强中小学校周围环境的治安管理,及时制止,处理中小学校周围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等

6.品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

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篇3)

1. 自尊的表现: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

2. 自尊的含义: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3. 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4. 先天不如人的地方(如不漂亮等)如何才能自尊?(P6)

4. 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

5. 知耻与自尊是什么关系?( P6 )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惟有知耻,才有自尊。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

6.在培养自尊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P7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7.虚荣心的含义: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认识生活中的虚心的具体表现)(P8)

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篇4)

七年级政治下册课本知识点(一)

诚信的价值

1. 诚信的价值:

① 创造财富。

② 融洽人际关系。

③ 为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

2. 诚实不仅是企业经营之道,还是为人之本。诚信的缺乏是造成人际冲突的重要原因。人们总是愿意和守信的人打交道,而不讲诚信的人就是很难被别人接受。

七年级政治下册课本知识点(二)

成功演绎我的社会角色

1、 有人把社会比喻成熔炉,也有人把社会比喻成染缸,这都说明社会是复杂的。

2、 怎样成功地演绎我的社会角色?

① 学会独立思考。

② 学会把握好奇。

③ 学会自我控制。

④ 学会独立生活。

3、 为什么要学会把握好奇?

年轻的我们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判断是非的能力却比较弱,因而对感兴趣的事情容易贸然尝试和模仿。好奇是明白是非,模仿要掌握限度。

七年级政治下册课本知识点(三)

学会自主选择

1、 为什么我们需要自主选择?

答:在现实中,我们常常被动的.接受父母帮我们做出的选择。虽然父母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但是他们的经验并不能代替我们的亲身经历。父母的安排有时可能造成我们对父母的过多依赖,一旦需要我们独立做出选择是,往往束手无策,我们要健康成长,就需要自主选择。

2、 我们如何学会自主选择?

① 明辨善恶,谨慎选择。

② 提高选择能力,首先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篇5)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侮辱,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集体和社会对自己的尊重;不容许他人歧视与侮辱。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自尊必知耻,知耻才会有自尊(知耻和自尊的关系)。

光彩的心理,它是产生“自尊心太强”的原因。

消极的评价,便认为损害了自己的自尊。当自己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时,很容易产生不良心态,形成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从而表现情绪消极、失去进取心等;有时又会以暴怒、嫉妒、自暴自弃等形式表现出来,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5、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6、“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含义:说的是人既有优点和长处也有缺点和不足。这要求我们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所以我们要扬长避短,不断地完善自己。如果我们对缺点和不足漠然视之,就会停滞不前。

7、如何认识自傲自负:人应该自尊自信,但不能自视过高,更不可狂妄自傲把自己摆到不适当的位置上,错误地低估别人,高估自己,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批评和忠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才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因为,真正自尊自信的人,从不怕别人的意见,采纳别人好的意见,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自尊自信的人,从不自傲自负,因为他们知道,自傲自负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而且等待他们的往往是不幸的结局。

自负、不尊重他人的表现。(自负的好方法。比如:告诉他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3)建议他与人平等相处,提高自我认识。这样既可以全面认识自己,又能够赢得尊重。

接纳他人。三是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尊重他人的作用: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

学会宽容的必要性:谦让不是怕人,而是一种风度与境界;宽容不是软弱,而是理解人、有爱心的表现。你以宽容之心善待他人,他人也会以同样的心态对待你。宽容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使个人身心愉快,净化他人心灵,使周围的环境和谐而美好,并最终加速社会的进步。不宽容只能是伤身、伤心、伤已、伤人。因而,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会宽容是十分必要的。

怎样才能做到宽容:(忍让的心境。(3)要注意多项思维。遇到事情时,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从正反两方面去想。从大局去想,从他人的好处去想。(4)若能做到不计前嫌,则是宽容的更高境界。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7篇)


以下是一些涉及“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和研究,文档编写是办公室中必需的技能之一,范文的使用现在愈发被普及了。借鉴优秀范文的架构,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写作成绩,范文要注意有什么事项呢?感谢您的阅读和收藏也请不吝分享给您的朋友!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1

(一)亚洲

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

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亚洲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4、亚洲地广人多,约有36.8亿的人口,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区;

人口超过1亿的亚洲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等6个国家。

5、亚洲共有1000个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

亚洲的三大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6、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为发达国家,其他为发展中国家。

(二)欧洲西部

1、运用地图说出欧洲西部所处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

2、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陆地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

3、欧洲西部主要为发达国家,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传统的畜牲业发达。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

(三)南极洲

1、运用地图说出南极洲所处的位置、范围:地球最南端,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

2、南极洲的几个世界之最:纬度、平均海拔、跨经度最多、气候最寒冷。

3、南极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有“冰雪高原”之称,冰层的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淡水资源丰富。

4、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干燥、烈风、严寒。

5、南极洲矿产资源丰富,植物品种稀少。

(四)日本

1、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的海域组成,首都为东京。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峰为富士山,是一座的活火山,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运输为主。

3、日本地处中纬度,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4、日本水能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5、日本自然资源缺乏,发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6、日本为亚洲的发达国家,科技力量雄厚,产品多销往国际市场,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

日本的工业布局为临海型,为了便于引进原材料、输出工业产品,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2

1、巴西概况:⑴巴西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⑵位置:海陆位置――濒临大西洋,是一个临海国。

纬度位置――巴西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地处热带,是一个热带国家。

2、巴西地形特点:主要是平原和高原

巴西气候特点:以热带气候为主,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植被特点: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分布广泛。

⑴亚马孙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该地区是常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被称为地球之肺),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⑵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该地区是热带草原气候。

⑶亚马孙河:由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3、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⑴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⑵巴西主要工业部门和分布:巴西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水平较高,钢铁、机械、食品工业较发达。

工业分布:巴西的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工业分布不平衡。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有充足的劳动力,开发较早。

⑶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蔗糖、香蕉、剑麻的产量居世界首位,牛肉大量出口。

⑷丰富的资源:铁矿丰富;水能资源丰富(世界最大水电站---尹泰普水电站)。

4、热带雨林的危机:

⑴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

A、调节全球气候;B、为全球提供新鲜的空气;C、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D、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E、提供良好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F、提供木材。

———被称为“地球之肺”、“空气净化机”

⑵。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原因及产生的后果:

破坏的原因:A、为了兴建亚马逊横断公路等数条干线公路,许多受雇于外国公司的伐木者,把公路沿线的优良木材席卷而去。B、为了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牧场,人们不惜把大片的森林化为乌有;C、本国垦荒的贫苦农民,采用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方法,在公路两旁肆意砍倒数木,开垦种地。

产生的后果:森林遭受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3

季雨林全年高温,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全年高温,一年分干季(11—次年5月)和湿季(6月—10月)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非洲大陆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全年炎热干燥西亚和北非、

2、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中国、美国、巴西等国东南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热同期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及附近地区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草原冬暖夏凉,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较均匀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如: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草原、荒漠冬冷夏热,年降水量较多,夏季多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耐寒的针叶林冬长而严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较少俄罗斯和加拿大

4、寒带气候:

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①、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冰原气候:终年严寒。主要分布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

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亚洲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4、亚洲地广人多,约有36.8亿的人口,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区;

人口超过1亿的亚洲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等6个国家。

5、亚洲共有1000个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

亚洲的三大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6、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为发达国家,其他为发展中国家。

1、运用地图说出欧洲西部所处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

2、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陆地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

3、欧洲西部主要为发达国家,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传统的畜牲业发达。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

3、南极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有“冰雪高原”之称,冰层的平均厚度达多米,淡水资源丰富。

1、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的海域组成,首都为东京。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峰为富士山,是一座的活火山,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运输为主。

3、日本地处中纬度,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4、日本水能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5、日本自然资源缺乏,发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6、日本为亚洲的发达国家,科技力量雄厚,产品多销往国际市场,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

日本的工业布局为临海型,为了便于引进原材料、输出工业产品,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课上注意听讲。七年级地理大部分需要理解,理解了记忆起来就会容易很多。所以上课听讲是关键。有的人认为地理是文科,主要靠背,如果用心背,肯定会成绩好。其实不然,大部分靠理解,只有理解了,记忆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积极思考,重在理解。七年级地理需要理解的内容部分很多,大部分知识只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即使背会知识点,在实际做题中也不会运用,所以必须多思考,注意理解。

注意总结归纳规律。初中地理学中有许多知识都是有规律的,比如气候类型的分布、人口的分布等,总结归纳了规律,学起来和记忆起来就会很容易。

相同、相似知识点对比记忆。地理事物有很多具有相似性,很多规律也具有相同点。所以,我们找出相同、相似点,进行对比来记忆学习,会使得学起来十分容易。

注意地图的重要性。地理学有很多知识单靠文字去学习、记忆是不行的,必须看图,看图比看文字更重要。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这一点不要忘记。

持之以恒,每天看课本10——15分钟。地理知识纷繁复杂,很多知识点,所以必须及时复习。坚持每天看15分钟左右的课本,长期坚持就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要明确学习的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比如,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别,为什么有些地区又很相似?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是有利,还是不利;

要认识学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对待学习。我们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不具备中国地理知识是不行的。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4

怎样学好地理?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很多人都在开始学习地理时会觉得有些困难,但是要相信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对于地理,要多看地图,培养兴趣,要理解原理,之后强加记忆。在不懂得时候,要问老师,或者同学,试着用一种熟知的事例或者将原理简单化。同时要掌握一些回答问题的套路,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有些东西只要记住就可以,就不要浪费时间去追究为什么。可以买一本十年高考的地理来做,这样能够在学习时,把握学习的大方向。还是培养兴趣最重要啦~~可以买一张世界地图,一张__地图(特大的那种)分别挂在房间里,每天用心看看~比如想一想到地图上的某个地方去玩,那里会是什么气候啊,首都在哪,都盛产什么~~什么时候去气候最合适~~为什么会形成那种气候,以及那里会有什么著名的自然景观,怎么形成的~这样慢慢的就很有兴趣啦!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5

马六甲海峡: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南海——印度洋的安达里海。太平洋——印度洋航运的咽喉要道,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霍尔木兹海峡:伊朗——阿拉伯半岛之间,沟通波斯湾——阿拉伯海。波斯湾通往阿拉伯海的咽喉,世界的“石油海峡”。

白令海峡:楚科奇半岛―阿拉斯加半岛;沟通北冰洋―太平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太平洋和北冰洋间通道。

曼德海峡:阿拉伯半岛——非洲大陆之间;沟通红海——印度洋。沟通红海、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要道。

土耳其海峡:黑海―爱琴海、地中海之间。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亚欧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伊比利亚半岛——非洲大陆;沟通地中海——大西洋。地中海出大西洋的门户,亚欧航线必经的要道。

英吉利海峡:大不列颠岛——欧洲大陆;沟通北海——比斯开湾。北海——大西洋航运要道,世界货运最获忙、通过船只最多的海峡。

麦哲伦海峡:南美大陆——火地岛之间;沟通南大西洋——南太平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大型轮船和航运要道。

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南极半岛之间;沟通大西洋——南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各国科考队赴南极考察必经之道。

莫桑比克海峡: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之间。沟通南北印度洋,世界上最长的海峡。

⑴白令海峡:“三线”交界处(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日界线通过的地方)。

⑵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南部,巴拿马境内,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⑷主要地区:①亚马孙平原——世界上的平原;②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的高原。

⑸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主要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以混血人为主。

⑹居民:①北美洲的居民主要是欧洲等国的居民,以白种人为主。②南美洲是世界人种大熔炉,以混血人种为主。

⑺经济:①美国是当代实力最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②墨西哥以石油工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首都墨西哥城是全国的经济中心。③阿根廷是重要的牛肉、羊肉出口国。④巴西的铁,墨西哥的银、智利和秘鲁的铜的储量居世界前列。⑤南美洲大量出口咖啡、香蕉、蔗糖、棉花、玉米等。

澳大利亚,是世界土地面积第六大的国家,是世界上一个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也是大洋洲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境东南邻近新西兰,西北邻近印度尼西亚,北边靠近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和东帝汶。澳大利亚大陆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也是地球上的海岛及单一国家的大陆,总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质演化的结果,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经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而成为今天的状态。

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分成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个大单元。所谓大陆边缘,即大陆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间存在的一个广阔过渡带,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斜坡带,是大陆与海洋连接的边缘地带。全球大陆边缘纵延35万公里,总面积约为80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表面积的15.9%左右。

大陆边缘地形通常又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沟和岛屿等次一级地形单元。大陆边缘在整个地球历史中变化,同时也是地质矿产比较丰富、开采最有利的地区。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要部分,地形广阔而平坦,占海洋面积的45%左右。

大洋盆地倾斜度小,大约在0°20′~0°40′左右,深度从大陆隆起一直可以延伸到6000米左右。在宽阔的大洋盆地中,由于没有光线和温度很低,所以大洋深处的海底动物群非常稀少,其洋底沉积物主要是由繁殖在大洋表层上面的浮游生物的钙质和硅质骨骼沉到海底加入软泥中,形成钙质软泥及硅质软泥。

在深度大于4700米的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分布广泛、储量很大的锰结核资源。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①一天中的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课上注意听讲。七年级地理大部分需要理解,理解了记忆起来就会容易很多。所以上课听讲是关键。有的人认为地理是文科,主要靠背,如果用心背,肯定会成绩好。其实不然,大部分靠理解,只有理解了,记忆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积极思考,重在理解。七年级地理需要理解的内容部分很多,大部分知识只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即使背会知识点,在实际做题中也不会运用,所以必须多思考,注意理解。

注意总结归纳规律。初中地理学中有许多知识都是有规律的,比如气候类型的分布、人口的分布等,总结归纳了规律,学起来和记忆起来就会很容易。

相同、相似知识点对比记忆。地理事物有很多具有相似性,很多规律也具有相同点。所以,我们找出相同、相似点,进行对比来记忆学习,会使得学起来十分容易。

注意地图的重要性。地理学有很多知识单靠文字去学习、记忆是不行的,必须看图,看图比看文字更重要。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这一点不要忘记。

持之以恒,每天看课本10——15分钟。地理知识纷繁复杂,很多知识点,所以必须及时复习。坚持每天看15分钟左右的课本,长期坚持就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竞赛法。收集当册地理课本知识,编成抢答题,判断题,确定每题的分值。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组。从班上选择一名主持人,负责读题,公布正确答案。另外确定一名学生统计分数。竞赛结束后,评选出获胜小组,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还可以评出若干名地理百事通。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而且他们事前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本身也会变被动为主动地复习到许多知识。

绘图法。通过绘制地理信息图,让学生主动去吃透相关知识,然后准确地绘出图。并且在集体交流展示。向同学介绍讲解你所画图所涉及的地理知识,给讲解者本人会留下较为深刻的知识影像。也在大脑中留下清晰的知识脉络。

对比法。将不同国家的气候特征,地形特征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记忆。甚至也可以将对比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

归纳法。将具有相同特征的国家或者地区等归纳在一起,减少知识的重复理解记忆量。也有利于学生地理集中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找到更为有效的学习技巧。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6

1、面积最大的国家:

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1700余万平方千米),世界唯一地跨欧亚两大洲。俄罗斯属于欧洲。

⑵、地理位置:亚洲北部,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西南部里海,南与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相邻。

⑵、河流:伏尔加河,流经东欧平原,注入里海,欧洲最长河。

⑶、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最深处1600多米)。

4、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夏

⑴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资源(有世界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矿产资源(秋明油田和第二巴库油田、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

⑴、俄罗斯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大国,但轻工业薄弱。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

⑵、四大工业区:P44图7.48①、圣彼得堡工业区;②、莫斯科工业区; ③、乌拉尔工业区;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亚洲).

⑷、主要城市:

①、首都莫斯科:全国最大城市和综合性工业中心,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有著名的红场、克里姆林宫。

②、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临波罗的海;③、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临太平洋;④、摩尔曼斯克:临北冰洋(终年不冻,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⑤、目前,俄罗斯的航空航天技术、核工业技术、深海探测技术、遥感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

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尤其是管道和铁路运输。但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地区分布不平衡:①、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②、亚洲部分铁路网比较稀疏,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它横跨亚欧大陆,又被成为是亚欧大陆桥。

1、面积最大的国家:

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1700余万平方千米),世界唯一地跨欧亚两大洲。俄罗斯属于欧洲。

⑵、地理位置:亚洲北部,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西南部里海,南与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相邻。

⑵、河流:伏尔加河,流经东欧平原,注入里海,欧洲最长河。

⑶、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最深处1600多米)。

4、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夏

⑴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资源(有世界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矿产资源(秋明油田和第二巴库油田、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

⑴、俄罗斯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大国,但轻工业薄弱。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

⑵、四大工业区:P44图7.48①、圣彼得堡工业区;②、莫斯科工业区; ③、乌拉尔工业区;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亚洲).

⑷、主要城市:

①、首都莫斯科:全国最大城市和综合性工业中心,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有著名的红场、克里姆林宫。

②、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临波罗的海;③、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临太平洋;④、摩尔曼斯克:临北冰洋(终年不冻,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⑤、目前,俄罗斯的航空航天技术、核工业技术、深海探测技术、遥感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

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尤其是管道和铁路运输。但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地区分布不平衡:①、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②、亚洲部分铁路网比较稀疏,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它横跨亚欧大陆,又被成为是亚欧大陆桥。

世界之最:

4)世界上第一长河---尼罗河(6600千米) 第二长河---亚马孙河 第三长河---长江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

14)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最大的内陆湖,最大的湖泊:里海(37万多平方公里)。

17)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苏必利尔、密歇根、休伦、伊利、安大略)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7

1、天气与气候概念区别:天气是短时间概念、多变;气候是天气长时间的平均状况、稳定。

3、气温分布规律:

①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③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叫最气温的日较差;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7月气温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叫做气温的年较差。

④等温线的特点: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4、降水的形成条件:①充足的水汽和凝结核 ②气温下降到足以使水汽凝结出来

5、降水的类型:①对流雨(多在赤道地区、降雨最多) ②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③锋面雨

6、降水分布规律:赤道最多,南北回归线附近(如撒哈拉沙漠)和两极最少(P65图4—12)

7、影响气候的因素:

①地球的形状(近似球体):赤道附近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和地面的夹角)大、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极地相反 ②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见专题二)

③海陆分布: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所以同纬度比较起来,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海洋气温比陆地高;海洋的最热月和最冷月都比陆地晚一个月;

④地形与地势:迎风坡降水>背风坡降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⑤人类活动:改变地表面貌,如植树造林、修水库或者滥砍乱伐等;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排放氯氟化合物造成臭氧层空洞等

8、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⑴最冷月均温>15℃则为热带:①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⑵ 0℃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雨热同期(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

②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地区最典型,各大洲都有分布)

⑶最冷月均温

此外: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以俄罗斯、加拿大分布最广);苔原气候(北冰洋沿岸)、冰原气候(南极洲、格陵兰岛)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五篇)


踏入职场写文档是少不了的一步,模板化范文备受推崇因为它们使写作变得更加简单。范文的创新点是我们可以模仿的标准,多的范文,要如何才能找到最经典的呢?对于“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相关的知识点中学范文网为您推荐了这篇文章。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1

1、位置:北美洲中部,西半球和北半球。北部与加拿大相邻,南部与墨西哥接壤。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濒墨西哥湾,海上交通便利。

2、领土组成:陆地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居世界第四。本土有50个州(本土48个州,2个海外州:

3、人口和首都:以白种人为主,属于移民国家。首都华盛顿,位于美国本土的东侧,大西洋沿岸。

4、地形:平原为主组成——三个南北纵列带; 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a.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b.中部------广阔的平原组成,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c.东部------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5、河流和湖泊:。a.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长的河流

b.五大湖--------自西向东为苏比利尔湖(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美国全境)、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最终通过圣劳伦斯河流入到大西洋,五大湖中除密歇根湖其余均为美国与加拿大的分界线。

6、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7、农业地区专业化:

a.高度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生产专门化。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

b.主要农产品:小麦、大豆、玉米。

c.主要农业区:乳畜带(国土的东北地区)、玉米带(国土的中部)、棉花带(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小麦区(国土中部,在玉米带的南北两侧)、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国土的西部地区)、亚热带作物带(墨西哥湾沿岸)。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2

1、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南美洲])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

(6)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2、气候:

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3

季雨林全年高温,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全年高温,一年分干季(11—次年5月)和湿季(6月—10月)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非洲大陆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全年炎热干燥西亚和北非、

2、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中国、美国、巴西等国东南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热同期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及附近地区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草原冬暖夏凉,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较均匀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如: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草原、荒漠冬冷夏热,年降水量较多,夏季多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耐寒的针叶林冬长而严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较少俄罗斯和加拿大

4、寒带气候:

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①、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冰原气候:终年严寒。主要分布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4

1、巴西概况:⑴巴西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⑵位置:海陆位置――濒临大西洋,是一个临海国。

纬度位置――巴西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地处热带,是一个热带国家。

2、巴西地形特点:主要是平原和高原

巴西气候特点:以热带气候为主,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植被特点: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分布广泛。

⑴亚马孙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该地区是常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被称为地球之肺),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⑵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该地区是热带草原气候。

⑶亚马孙河:由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3、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⑴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⑵巴西主要工业部门和分布:巴西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水平较高,钢铁、机械、食品工业较发达。

工业分布:巴西的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工业分布不平衡。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有充足的劳动力,开发较早。

⑶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蔗糖、香蕉、剑麻的产量居世界首位,牛肉大量出口。

⑷丰富的资源:铁矿丰富;水能资源丰富(世界最大水电站---尹泰普水电站)。

4、热带雨林的危机:

⑴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

A、调节全球气候;B、为全球提供新鲜的空气;C、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D、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E、提供良好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F、提供木材。

———被称为“地球之肺”、“空气净化机”

⑵。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原因及产生的后果:

破坏的原因:A、为了兴建亚马逊横断公路等数条干线公路,许多受雇于外国公司的伐木者,把公路沿线的优良木材席卷而去。B、为了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牧场,人们不惜把大片的森林化为乌有;C、本国垦荒的贫苦农民,采用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方法,在公路两旁肆意砍倒数木,开垦种地。

产生的后果:森林遭受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5

马六甲海峡: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南海——印度洋的安达里海。太平洋——印度洋航运的咽喉要道,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霍尔木兹海峡:伊朗——阿拉伯半岛之间,沟通波斯湾——阿拉伯海。波斯湾通往阿拉伯海的咽喉,世界的“石油海峡”。

白令海峡:楚科奇半岛―阿拉斯加半岛;沟通北冰洋―太平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太平洋和北冰洋间通道。

曼德海峡:阿拉伯半岛——非洲大陆之间;沟通红海——印度洋。沟通红海、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要道。

土耳其海峡:黑海―爱琴海、地中海之间。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亚欧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伊比利亚半岛——非洲大陆;沟通地中海——大西洋。地中海出大西洋的门户,亚欧航线必经的要道。

英吉利海峡:大不列颠岛——欧洲大陆;沟通北海——比斯开湾。北海——大西洋航运要道,世界货运最获忙、通过船只最多的海峡。

麦哲伦海峡:南美大陆——火地岛之间;沟通南大西洋——南太平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大型轮船和航运要道。

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南极半岛之间;沟通大西洋——南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各国科考队赴南极考察必经之道。

莫桑比克海峡: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之间。沟通南北印度洋,世界上最长的海峡。

⑴白令海峡:“三线”交界处(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日界线通过的地方)。

⑵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南部,巴拿马境内,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⑷主要地区:①亚马孙平原——世界上的平原;②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的高原。

⑸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主要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以混血人为主。

⑹居民:①北美洲的居民主要是欧洲等国的居民,以白种人为主。②南美洲是世界人种大熔炉,以混血人种为主。

⑺经济:①美国是当代实力最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②墨西哥以石油工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首都墨西哥城是全国的经济中心。③阿根廷是重要的牛肉、羊肉出口国。④巴西的铁,墨西哥的银、智利和秘鲁的铜的储量居世界前列。⑤南美洲大量出口咖啡、香蕉、蔗糖、棉花、玉米等。

澳大利亚,是世界土地面积第六大的国家,是世界上一个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也是大洋洲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境东南邻近新西兰,西北邻近印度尼西亚,北边靠近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和东帝汶。澳大利亚大陆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也是地球上的海岛及单一国家的大陆,总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质演化的结果,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经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而成为今天的状态。

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分成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个大单元。所谓大陆边缘,即大陆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间存在的一个广阔过渡带,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斜坡带,是大陆与海洋连接的边缘地带。全球大陆边缘纵延35万公里,总面积约为80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表面积的15.9%左右。

大陆边缘地形通常又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沟和岛屿等次一级地形单元。大陆边缘在整个地球历史中变化,同时也是地质矿产比较丰富、开采最有利的地区。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要部分,地形广阔而平坦,占海洋面积的45%左右。

大洋盆地倾斜度小,大约在0°20′~0°40′左右,深度从大陆隆起一直可以延伸到6000米左右。在宽阔的大洋盆地中,由于没有光线和温度很低,所以大洋深处的海底动物群非常稀少,其洋底沉积物主要是由繁殖在大洋表层上面的浮游生物的钙质和硅质骨骼沉到海底加入软泥中,形成钙质软泥及硅质软泥。

在深度大于4700米的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分布广泛、储量很大的锰结核资源。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①一天中的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课上注意听讲。七年级地理大部分需要理解,理解了记忆起来就会容易很多。所以上课听讲是关键。有的人认为地理是文科,主要靠背,如果用心背,肯定会成绩好。其实不然,大部分靠理解,只有理解了,记忆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积极思考,重在理解。七年级地理需要理解的内容部分很多,大部分知识只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即使背会知识点,在实际做题中也不会运用,所以必须多思考,注意理解。

注意总结归纳规律。初中地理学中有许多知识都是有规律的,比如气候类型的分布、人口的分布等,总结归纳了规律,学起来和记忆起来就会很容易。

相同、相似知识点对比记忆。地理事物有很多具有相似性,很多规律也具有相同点。所以,我们找出相同、相似点,进行对比来记忆学习,会使得学起来十分容易。

注意地图的重要性。地理学有很多知识单靠文字去学习、记忆是不行的,必须看图,看图比看文字更重要。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这一点不要忘记。

持之以恒,每天看课本10——15分钟。地理知识纷繁复杂,很多知识点,所以必须及时复习。坚持每天看15分钟左右的课本,长期坚持就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竞赛法。收集当册地理课本知识,编成抢答题,判断题,确定每题的分值。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组。从班上选择一名主持人,负责读题,公布正确答案。另外确定一名学生统计分数。竞赛结束后,评选出获胜小组,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还可以评出若干名地理百事通。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而且他们事前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本身也会变被动为主动地复习到许多知识。

绘图法。通过绘制地理信息图,让学生主动去吃透相关知识,然后准确地绘出图。并且在集体交流展示。向同学介绍讲解你所画图所涉及的地理知识,给讲解者本人会留下较为深刻的知识影像。也在大脑中留下清晰的知识脉络。

对比法。将不同国家的气候特征,地形特征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记忆。甚至也可以将对比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

归纳法。将具有相同特征的国家或者地区等归纳在一起,减少知识的重复理解记忆量。也有利于学生地理集中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找到更为有效的学习技巧。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七篇)


在平日里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们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写总结报告。总结写多了,我们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每写一次总结,就让我们多一份思考的机会:人是拥有无限潜能的生物,不到最后一刻没有什么不可能。那么我们写一篇总结需要考虑什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七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篇1)

季雨林全年高温,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全年高温,一年分干季(11—次年5月)和湿季(6月—10月)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非洲大陆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全年炎热干燥西亚和北非、

2、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中国、美国、巴西等国东南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热同期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及附近地区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草原冬暖夏凉,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较均匀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如: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草原、荒漠冬冷夏热,年降水量较多,夏季多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耐寒的针叶林冬长而严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较少俄罗斯和加拿大

4、寒带气候:

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①、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冰原气候:终年严寒。主要分布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

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亚洲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4、亚洲地广人多,约有36.8亿的人口,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区;

人口超过1亿的亚洲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等6个国家。

5、亚洲共有1000个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

亚洲的三大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6、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为发达国家,其他为发展中国家。

1、运用地图说出欧洲西部所处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

2、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陆地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

3、欧洲西部主要为发达国家,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传统的畜牲业发达。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

3、南极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有“冰雪高原”之称,冰层的平均厚度达多米,淡水资源丰富。

1、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的海域组成,首都为东京。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峰为富士山,是一座的活火山,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运输为主。

3、日本地处中纬度,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4、日本水能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5、日本自然资源缺乏,发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6、日本为亚洲的发达国家,科技力量雄厚,产品多销往国际市场,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

日本的工业布局为临海型,为了便于引进原材料、输出工业产品,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课上注意听讲。七年级地理大部分需要理解,理解了记忆起来就会容易很多。所以上课听讲是关键。有的人认为地理是文科,主要靠背,如果用心背,肯定会成绩好。其实不然,大部分靠理解,只有理解了,记忆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积极思考,重在理解。七年级地理需要理解的内容部分很多,大部分知识只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即使背会知识点,在实际做题中也不会运用,所以必须多思考,注意理解。

注意总结归纳规律。初中地理学中有许多知识都是有规律的,比如气候类型的分布、人口的分布等,总结归纳了规律,学起来和记忆起来就会很容易。

相同、相似知识点对比记忆。地理事物有很多具有相似性,很多规律也具有相同点。所以,我们找出相同、相似点,进行对比来记忆学习,会使得学起来十分容易。

注意地图的重要性。地理学有很多知识单靠文字去学习、记忆是不行的,必须看图,看图比看文字更重要。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这一点不要忘记。

持之以恒,每天看课本10——15分钟。地理知识纷繁复杂,很多知识点,所以必须及时复习。坚持每天看15分钟左右的课本,长期坚持就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要明确学习的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比如,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别,为什么有些地区又很相似?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是有利,还是不利;

要认识学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对待学习。我们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不具备中国地理知识是不行的。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篇2)

本次期末测试地理部以《地理》为依据,对全年学生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提出改进意见。以便及时了解全年地理学科的教学情况,以便对今后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在今后的教学中希望学生能够在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中,将地理学科知识和其它课程整合,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

本学期,我们组织了学生进行了多次地理课堂的研讨活动,其中有两次地理课堂活动,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和各位教师的共同探讨之下,学生积极参与。

本次期末测试地理学科在本次考试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地理科学的考试成绩也是很令人满意的,尤其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学科的知识相比较,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次测试地理部在本次测试中,考试的成绩也是很令人满意的。

本次考试地理科学的试卷结构是:

1、地理科学的知识,基本理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地理常见的地形地貌和地理特征,基本原理,以及地理常用的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掌握。

2、地理常识的考查,主要是地图的使用和地理的图像处理,以及地理常用的地图知识,以及地图知识的应用,地理常识的应用,地理常识的分析与解决问题。

3、地理科学的地理常识的考查。

本次地理考试地理科学知识的考查主要是以考查本部分知识和地理常识为主,而地理常识的考查主要是以考查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地理常识的考查。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要加大考查学生对地理常识的掌握和运用的力度,使他们真正的掌握基础知识,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复习打下基础。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篇3)

季雨林全年高温,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全年高温,一年分干季(11—次年5月)和湿季(6月—10月)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非洲大陆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全年炎热干燥西亚和北非、

2、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中国、美国、巴西等国东南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热同期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及附近地区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草原冬暖夏凉,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较均匀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如: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草原、荒漠冬冷夏热,年降水量较多,夏季多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耐寒的针叶林冬长而严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较少俄罗斯和加拿大

4、寒带气候:

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①、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冰原气候:终年严寒。主要分布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篇4)

本学期我认真地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领会课标精神,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有效的制订学习计划。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二、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为了更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因材施教,我在教学方面注重了全体学生,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四、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狠抓学风。

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对该科也比较有兴趣。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少数几个学生,因为怕老师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有难题知道来问老师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差生了解原因,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和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动脑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爱动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八、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争取更上一层楼。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篇5)

1、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南美洲])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

(6)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2、气候:

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篇6)

1. 地理位置:

② 海陆位置:北临_ 北冰_洋,东临_太平_洋,南临_印度_洋;东北以_白令_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隔海与_大洋_洲相望,西南以_苏伊士_运河与非洲为界,西北以_乌拉尔_山脉、_乌拉尔_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③ 纬度位置:跨_热带_带、_温带_带、_寒带_带,大部分属于_温带_带。

2.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____的洲,也是世界上跨_纬度_最广、_东西 距离最长的洲。

3. 亚洲按照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6个地区。

4. 会解释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异与环境的关系。

1. 地形特点:_类型多样_,以_高原_、_山地_为主;地势起伏大,_中部_高、_四周_低。

2. 河流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_高原_、_山地_,呈_放射 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注入_北冰洋_洋的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_太平洋_洋的河流:长江、黄河、黑龙江、湄公河等;注入_印度洋_洋的河流:恒河、印度河等;这些河流的流向都受_地势_的影响,亚洲的中部多内流河如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最终不入海而是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的原因是因为那里距海洋远,降水少)

3. 亚洲的地理之最:_喜马拉雅_山脉——世界最高的山脉; _珠穆朗玛_峰——世界最高峰; _青藏_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有“_世界屋脊_”之称; _里海_——世界最大的湖泊;_贝加尔湖_——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_死海_——世界陆地最低点; _阿拉伯_半岛——世界最大半岛; _马来_群岛——世界最大群岛。_西西伯得亚_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_长江  _——亚洲最长河流;湄公河——亚洲_流经国家_最多的河流。

1. 气候特点:①_复杂多样_ ②_大陆性气候分布广_ ③_季风气候显著_

2. 形成亚洲气候特点的主要影响因素:

3.亚洲_东_部和_南_部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5. 季风气候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降水很不稳定易发生_水旱_灾害(夏季风过强易形成_洪涝_灾害;夏季风过弱易形成_旱_灾)。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篇7)

东南亚

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区别:

中南半岛: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季旱季);河流北向南流,水力丰富

马来群岛:形崎岖、多山岭火山地震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河流短小湍急

3、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

4、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性: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马来群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港口的重要航道。

5、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6、海外华人的聚居地:(1)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2)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3)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我国被称为侨乡的是:广东、福建。

美洲

1、新大陆:(1)美洲大陆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2)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

(3)美国、加拿大通行英语,为发达国家;拉丁美洲通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巴 西)。

2、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项目 北美洲 南美洲

五带中的位置: 大部分在北温带 大部分在热带

最长的山脉: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最长的河流: 密西西比河(第四长) 亚马孙河(第一大第二长)

主要的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 以热带雨林气候和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面积的国家: 加拿大 巴西

主要人种 : 以白色人种为主 以混血人种为主

国家类型: 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 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

3、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区别:

运河名称 联系大洲(位置) 沟通海洋

巴拿马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 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

苏伊士运河:亚洲与非洲之间 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红海与地中海)

4、地形特点: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落基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大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阿巴拉契雅山脉)。海安线曲折

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是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5、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

6、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7、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南美洲。

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通用10篇


想要深入了解“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吗下面为你提供了一些相关资料。许多人都感到写文档是一件烦恼的事,有了范文写作不再变得很困难,写出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对写作更有自信。希望本文能够解决您所面临的问题!

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篇1】

(一)比喻记忆法。

把难以理解、记忆的内容,打一个生动贴切、新鲜有趣的比方。如把神经纤维比喻为导线,而神经比喻为电缆。

(四)特征记忆法。

任何材料均有其特征,只有抓住特征,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如观察血涂片时,应从三种血细胞的最明显区别找出特征;蛙蹼内血液流动,应根据红细胞呈单行找到毛细血管,进而根据血流方向判断动脉、静脉;‘肾小球的结构,首先明确两端均为动脉。

(二)歌诀记忆法。

其目的是把零散的知识编成琅琅上口的歌诀,以加深记忆。

如卿鱼的外部形态特点可概括为“身体呈梭形,有鳍能游泳,体表覆盖鳞,侧线多功能”;又如十字花科、豆科和菊科的主要特征“十字花冠十字科,四强雄蕊结角果;蝶形花冠是豆科,二体雄蕊豆英果;头状花序是菊科,聚药雄蕊长瘦果。”

很有意思的事呢?如果你查阅历史书籍,还可以了解到古代上海渔民在江中用竹编的“息”捕鱼捉蟹,吴淞江下游一带有“雇读”之称,后来“息”演变成“字息”(繁体字),这就是上海简称沪的由来。相传战国时春申君黄歇疏凿黄浦江,故又称“春申江”,上海又有一个别称“春申”,这就是“申”这个上海别称的由来。

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篇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那么七年级生物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能源物质:

糖 类:人体日常活动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 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非能源物质: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水是人体需要最多的营养物质。

无机盐: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2.几种无机盐的作用:

3.维生素的作用:

4.“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2

消化和吸收

1.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探究试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27—28)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牙齿的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淀粉是糖类,但没有甜味,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有甜味。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将馒头切碎是模拟牙齿的咀嚼,试管放进37℃温水中是模拟人体口腔温度,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功能。

3.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初步消化淀粉

咽: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1)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2)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3)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4、小肠的结构特点: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很长,5-6米;

(2)内表面具有大量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多种消化酶。

5.食物的消化: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1)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营养成分未变化。

(2)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6.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消化。最终全部在小肠中被消化完。水、无机盐、维生素不经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7.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口腔、咽、食道:不吸收。

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8.为病人静脉注射(或口服)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被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进入细胞线粒体中分解提供能量。

9.有肝炎等肝病的人不喜欢吃油腻食物是因为其肝脏分泌的胆汁有异常,不利于脂肪的消化。

3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1.合理营养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1)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2)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淀粉类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

(3)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

3.食品安全

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4.购买包装食品应关注

营养成分、是否有“QS”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失效日期)、生产厂家、厂家地址、是否有添加剂等。

5.绿色食品

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青少年挑食、偏食,常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下列疾病与病因对应错误的是( )

A. 贫血—缺锌

B. 佝偻病—缺乏维生素D

C. 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1

D. 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

2.体育中考时,同学们需消耗较多的能量,所以当天的早餐要适当增加含_____较多的食物( )

A. 糖类 B. 水

C. 维生素 D. 无机盐

3.有些动物在饥饿或冬眠时,能量物质消耗的大致顺序是( )

A. 蛋白质→脂肪→糖类

B. 脂肪→糖类→蛋白质

C. 糖类→脂肪→蛋白质

D. 糖类→蛋白质→脂肪

4.食物有六大营养物质,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①蛋白质 ②糖类 ③脂肪 ④维生素 ⑤水 ⑥无机盐

A. ④⑤⑥ B. ②③⑤

C. ①②③ D. ①④⑥

5.某同学的奶奶经常一到傍晚就看不清东西,你建议她可以多吃一些( )

A. 鸡肉和鱼肉 B. 米饭和馒头

C. 猪肝和胡萝卜 D. 苹果和雪梨

6.下列哪项不是人体小肠结构与消化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A. 小肠长5~6米

B. 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C.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都在小肠内消化

D. 小肠中有肠腺,有多种消化液

7.以下关于营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儿童、青少年应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B. 淀粉在口腔中被消化成的葡萄糖,可在小肠处被直接吸收

C. 大肠是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主要器官

D. 食物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8.某小组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结果如下表。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

B. 两支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后应充分搅拌

C. 1号不变蓝是因为淀粉己被分解为麦芽糖

D. 该实验结果说明低温抑制淀粉的消化

9.如图为与人体消化有关的模式图,X代表物质,Y代表结构,Z代表X在Y结构中被分解后所形成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X代表麦芽糖,Y代表小肠,则Z代表葡萄糖

B. 若X代表蛋白质,Y代表胃或小肠,则Z代表氨基酸

C. 若X代表淀粉,Y代表口腔或小肠,则Z代表葡萄糖

D. 若X代表脂肪,Y代表胆囊或肝脏,则Z代表甘油和脂肪酸

10.依据“平衡膳食宝塔”,要制订一份合理的食谱,用量最少的食物是( )

A. 油脂类 B. 肉类

C. 蔬果类 D. 谷物类

11.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购买快餐时只需注意店面是否卫生即可

B. 有“虫眼”的蔬菜水果农药含量一定少

C. 对购买的蔬菜水果要用清水浸泡、冲洗或削去外皮

D. 能用发霉的剩饭喂养家禽家畜

12.我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踏出了人类在月球背面登陆探测的第一步,航天员在太空中吃的午餐包里准备了八宝米饭、酱香鸡肉肠,五香鲽鱼、柠檬茶。根据平衡膳食原则,你认为增加下列哪种食物更加合理( )

A. 黑米炒面 B. 嫩茎花椰菜

C. 酱牛肉 D. 可口可乐

13.每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合理膳食更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下列有关合理膳食与解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口渴时只喝可乐、雪碧、奶茶、果汁等饮料,认为这是一种时尚

B.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少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

C. 多吃富含高能量的肯德基、麦当劳等速食食品,以满足紧张学习生活的需要

D.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强调荤素搭配、比例适宜方为合理

14.下面是刘昊同学为一四口之家设计的午餐食谱,你认为营养最合理全面的是( )

A. 红烧冬瓜、清炒土豆丝、清炒空心菜、紫菜汤

B. 土豆炖牛肉、西红柿炒蛋、清炒菜心、冬瓜排骨汤

C. 啤酒鸭、爆炒鱿鱼、红烧猪蹄、鱼头汤

D. 炒大白菜、炒花菜、水煮白萝卜丝、海带汤

15.下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B. 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 ②和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D. 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二、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6.缺锌可以降低人的食欲,是因为可能发生了味觉障碍。( )

17.人体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酶.( )

18.六大营养物质都需要消化才能吸收。( )

19.方便面,即泡即食,食用方便,可以代替正餐经常食用。( )

20.发霉变质的食物不能吃,但是可以喂家禽家畜。( )

三、综合题(共4题;共19分)

21.填空题:在食物的营养成分中

(1)其中由氨基酸组成的物质是________;在谷类和根茎类食物中含量丰富的是________;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大部分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于皮下的是________.

(2)占人体体重60%~70%的营养成分是________,当人体内该物质的缺失量达________%时,就会有生命危险.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需要每天摄入这类营养物质________升左右.

(3)既不是构成组织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_.

(4)本身没有营养价值,但对维持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的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水

E.维生素 F.膳食纤维

22.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某同学猜测,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了。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分成2等份: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Ⅱ:取2只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实验过程如图:

(1)该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这是为了模拟________。

(2)实验过程D中,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内液体的颜色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1号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

(4)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需要设置重复组。具体操作是________。

23.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结构名称:3________;6________。

(2)吃馒头时,越嚼越甜,是因为5________分泌的唾液里含有唾液淀粉酶,能促进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填名称)

(3)________分泌的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填名称或序号均可)

(4)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填名称或序号均可)

(5)既是消化道器官又是呼吸道器官的是________。(填名称或序号均可)

24. x年5月的第三周是全民营养周,今年全民营养周的主题是“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旨在引起全社会对肥胖、:营养不良问题的重视,倡导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做到吃动平衡,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就需要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消化系统的结构、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讲究合理膳食的相关知识。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为人体提供的营养成分与图一“平衡 膳食宝塔”中的第________层的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相同的,该物质在图二中的[④]________内最后被分解成________。

(2)图二中的[①]________分泌的消化液流到[④]里能将“平衡膳食宝塔,,第五层食物中所含有的________成分变成微小的颗粒,起到促进分解的作用。

(3)青少年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在摄入足够的图一中的第一、 二层食物的同时,还应多吃处于第三、四层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提供丰富的________,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4)“平衡膳食宝塔”第二层的食物富含________,它是一类比较简单的有机物,人体如果缺乏它,生长发育会受影响,甚至生病。这类物质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它是________。

(5)图三所示,每天摄入的营养成分的比例不当,会导致肥胖或营养不良。其中肥胖人群摄入的________和________(填图三中图例所示的食物种类名称)的量较正常人偏多。营养不良会影响健康,如缺铁易患贫血,因为铁是红细胞中________的重要组成成分。

生物学科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如何学好生物学科呢?当堂消化是学好生物的重要途径。而要提高课堂效率,学生首先要找到学习方法。

一、课前预习的方法

课前预习是上课的基础和准备,有利于学生主动学好课程和自学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课前预习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含义,对重点内容、名词概念要画出来,进行比较、分析。例如:《细胞的结构》中,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虽然字面比较接近,但各指不同的结构,各自作用不同,应通过预习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预习是将下次课要学的内容事先熟悉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即可,不必花费大量时间,遇到难于理解、理论性比较强的问题,可在书上做一记号,以便上课时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分析。例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遗传和变异等这些都是比较难于理解的问题,可以等待课堂上注意听教师讲解。

预习时可以写预习笔记,可以把书上的内容归纳成几个问题。如对《显微镜使用方法》一节预习时可以归纳成:显微镜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个部件的名称及作用,每个部件的位置,能够区别目镜和物镜。预习后,看书后面的习题是否会做,检验一下预习的效果。实际上对生物课感兴趣的学生在上课前五分钟左右就能把上述内容预习完。

二、如何提高听课效率

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上课占了大部分的时间,无论哪个学生要想学习好,都要寄希望于课堂。怎样提高听课的效率呢?

上课的目的性要明确,要带着预习时不懂的问题听讲;听课时精力一定要集中,跟上老师的思路,特别要注意老师的语气和所强调的关键内容;认真记笔记,笔记要记重点、要点。板书既能反映知识的要点,又能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应该记录的。如果听课与记笔记发生矛盾,应该先以听懂为目的,可以暂时不记,课后再回忆、补充、整理;上课要动脑筋、想问题,特别是老师提问,要积极思考,举手回答,一个经常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敏性、流畅性,都比不举手回答的同学强得多;听课要抓住重点,一节课讲的知识太多,但对每个知识点要求不同,老师会教给学生区分重点和非重点的方法,对于重点内容学生要很好掌握,学好教材最基本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时掌握基本观点和原理,比如"进化"的原理:进化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统一的原理: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矛盾的.原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等。

三、课上注意巩固

教师授课如果用15~20分钟,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巩固复习。巩固内容可以由教师带领,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复习。学生自己复习时,对教材内容要先理解,再尝试记忆。学会识图,对图是否理解,是否会画,各部分名称是否记住了。觉得自己对教材问题不大,可以做题检验效果。

四、要注重观察和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同样,不重视观察和实验,也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课。在做每个实验之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在做每个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如实记录,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五、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将生物知识跟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我们在学习食物链的时,首先要搞清楚“食物链”的定义是什么?谁是被食者?谁是捕食者?他们之间是怎么样构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的?然后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列举出2个简单的食物链。如果忘记了,你便可以及时地看书回忆,这样又就巩固了知识。 学习生物科学是一件很有趣又很有意义是事情。

六、课后复习要及时

复习是进一步消化理解、巩固记忆的过程,是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有的学生平时不注意复习,考前突击觉得自己都会了,但一考试就答不好,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这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知识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当然考不好。如何复习才能做到更好地减少遗忘?

复习要及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的知识在短时间内遗忘得最快,而后遗忘速度减慢,因此学完新课后,必须及时复习,以减少遗忘。

复习的步骤。先进行尝试性回忆,就是在课后复习时,按老师讲课的思路,将老师讲课的内容回忆一遍,一边回忆,一边记录要点。然后阅读材料,看一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回忆不出来,这些内容要重点看。边看、边想、边写,将概念、原理勾画出来。最后是独立完成作业。

七、课外提高自学能力

课外学习应灵活自由、方法多样,目的在于深刻理解教材,扩大知识面,培养兴趣和爱好,提高自学能力。需要提醒的是尽可能的选择的书籍要适合自己,还要正确处理课内课外的关系,安排好时间。另外,课外学习要记笔记或记卡片,记卡片要分门别类,便于浏览和记忆。

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篇3】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1、加了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的现象.血液可分为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90%),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数量功能相关病症

红细胞男:5.0ⅹ1012个/L(血红蛋白120-160g/L)

女:4.2ⅹ1012个/L(血红蛋白110-150g/L)运输氧和

部分二氧化碳过少:贫血病

白细胞(410)ⅹ109个/L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过多:炎症

血小板(13)个ⅹ1011个/L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过少:流血不止

2、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3、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4、动脉血: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静脉血: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

5、血浆: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

血清: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

6、血液的功能:1)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

2)防御保护作用3)体温调节

7、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8、比较三种血管的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及出血护理?

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出血状态止血方法

动脉较厚大快离心输血分布较深喷射状

(鲜红色)近心端止血

静脉较薄小慢向心输血有的分布较浅,有的与动脉伴行平静缓流(暗红色)远心端止血

毛细血管最薄(只由一层细胞扁平细胞构成)最小最慢进行物质交换分布最广,全身都有慢慢渗出

(红色)消毒后包扎

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篇4】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能源物质:

糖类:人体日常活动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非能源物质: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水是人体需要最多的营养物质。

生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知识点

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软体动物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物质形成的。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2、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80%以上。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此外,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石鳖、蜗牛、乌贼都是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虾、蜘蛛、蜈蚣等,都属于节肢动物。昆虫除了具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外,还有昆虫独有的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翅等等。

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篇5】

第一章 人的由来

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使用火、大脑发育、产生语言、最后进化成人类。

3.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是黑猩猩。

4.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是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2

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内生殖器

睾丸:男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外生殖器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内生殖器

卵巢: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精子进入、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雄性生殖细胞,较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受精场所:输卵管

2.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发育:

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38周左右。

怀孕: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发育过程: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分娩: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资和氧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因此,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器官)。

3.“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201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

青春期

1.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在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和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的作用下,第二性征开始出现。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的生理现象,女孩第一次来月经叫月经初潮。

2.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3.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

(1)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

(2)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

(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

4.心理卫生:

(1)集中精力,努力学习。

(2)积极参加各种健康的文体活动。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跟师长密切交流。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能源物质:

糖 类:人体日常活动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 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非能源物质: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水是人体需要最多的营养物质。

无机盐: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2.几种无机盐的作用:

3.维生素的作用:

4.“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2

消化和吸收

1.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探究试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27—28)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牙齿的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淀粉是糖类,但没有甜味,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有甜味。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将馒头切碎是模拟牙齿的咀嚼,试管放进37℃温水中是模拟人体口腔温度,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功能。

3.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初步消化淀粉

咽: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1)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2)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3)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4、小肠的结构特点: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很长,5-6米;

(2)内表面具有大量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多种消化酶。

5.食物的消化: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1)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营养成分未变化。

(2)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6.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消化。最终全部在小肠中被消化完。水、无机盐、维生素不经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7.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口腔、咽、食道:不吸收。

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8.为病人静脉注射(或口服)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被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进入细胞线粒体中分解提供能量。

9.有肝炎等肝病的人不喜欢吃油腻食物是因为其肝脏分泌的胆汁有异常,不利于脂肪的消化。

3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1.合理营养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1)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2)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淀粉类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

(3)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

3.食品安全

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4.购买包装食品应关注

营养成分、是否有“QS”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失效日期)、生产厂家、厂家地址、是否有添加剂等。

5.绿色食品

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即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因此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3.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振动发出的。喉是发声器官。

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左肺两叶、右肺三叶(左二右三)。

(2)结构:由大量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进行气体交换

2.正常人的呼吸频率(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为16--18次/分钟。

3.测量胸围差:

(1)测量部位:两肩胛骨的下角

(2)计算:胸围差=尽力吸气时的最大胸围长度-尽力呼气时的最小胸围长度

(3)要求: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4.测量肺活量: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5.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P45-46

(胸骨、肋骨、胸椎围成胸廓,膈肌、肋间肌合称呼吸肌) 记忆指导:①以人体站立状态分析,吸气时气体是从上往下↓的,呼气时气体是从下往上↑的。②膈顶运动方向与气体运动方向相同。③肌肉收缩主动用力,肌肉舒张被动不用力。

6.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P47

(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2)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①肺泡很多。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很薄,都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④毛细血管很细,血流速度慢。

(3)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7.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8.发生在细胞中(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

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9.

肺泡中氧气O2浓度最大,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CO2浓度最大。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器官)、血管(器官)、血液(结缔组织)组成。

1

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Hb 成分:水(约占90%)、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

红细胞RBC

白细胞 WBC

血小板 PLT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三种血细胞比较

3.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血红蛋白,因为血红蛋白中含铁,所以呈现出红色 。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

4.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CO中毒,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于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造成患者缺氧。

5.高原反应,简称“高反”,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低、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

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等不同的表现。但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会逐渐增多,以提高运氧的效率。

6.平原地区的运动员比赛前到高原地区集训,有利于人体血液中产生更多的红细胞,再回到低海拔地区比赛时血液的运氧效率就比较高,利于人体得到足够的能量。

7.干细胞:能分化为各种各样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主要存在与新生儿脐带血、骨髓中。

2

血流的管道——血管

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用低倍显微镜 ,用湿润的棉絮将小鱼头部和躯干部包裹起来,观察过程中不断往棉絮上滴水保湿,为了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2.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3.中医“把脉”用的是手腕处的桡动脉。静脉俗称“青筋”,抽血、输血、打点滴(静脉注射)用的是静脉。

4.毛细血管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毛细血管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他废物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大小与本人握起的拳头差不多。

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有四个腔:

左心室(主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记忆指导:左右相反(看解剖图时,图的左边实际上是身体器官的右边)

上房下室(上边是两个心房,下边是两个心室)

房静室动(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

左主右肺(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

上下相通,左右不通(同一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但左右两侧有肌肉壁隔开不相通。)

2.瓣膜

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瓣膜保证了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防止血液倒流。

3.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两条血液循环途径对比:

两条血液循环途径共同点(血液流动方向):

心室 动脉 毛细血管网 静脉 另一侧心房

4.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肺动脉中流静脉血,肺静脉中流动脉血。其他动脉中动脉血,静脉中静脉血。(解释:动脉的定义是指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而不是以里面流淌什么血液定义。肺动脉是将心脏右心室里的静脉血运往肺部的血管,因此肺动脉中是静脉血。)

5.冠脉循环:给心脏自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就会引起冠心病。

6.心率、脉搏、血压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脉搏是因心脏跳动,血液冲击动脉血管壁,出现动脉可触及的搏动现象。一分钟内脉搏的次数与心率是一致的。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可以用血压计在肱动脉处测得。血压过高过低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7.血液循环的发现: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指出血液在体内是循环流动的。

4

输血与血型

1.血量:占体重的7%-8% 。

少量失血(不超过400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ml,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ml会发生生命危险,需及时输血。

2.血型: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这就是ABO血型。人类还有其他血型分类系统,如Rh血型系统,汉族人中99%是Rh阳性,1%是Rh阴性(熊猫血)。

3.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接受(输入)少量O型血。(成分输血:如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就只需输入血小板;烧伤病人输入血浆。即病人缺什么输什么)

4.倡导无偿献血: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血液不会影响健康。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排泄

(1)概念:人体将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2)途径:

①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

②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等。

③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

(3)区别于:

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3.尿的形成

(1)肾小球、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血液,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进入血液循环),剩下的形成尿液。

(3)尿路和血路:

血路:肾动脉→入球小动脉(动脉血)→肾小球毛细血管(动脉血)→出球小动脉(动脉血)→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动脉血 静脉血)→肾静脉(静脉血)

尿路:肾小囊(原尿)→肾小管(重吸收)→收集管→输尿管→膀胱→尿道

4.尿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5.排尿的意义:

(1)排出代谢废物。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3)调节体温。

6.经皮肤排泄:汗腺(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汗液,主要成分水,还有少量尿素和无机盐等,汗液蒸发能带走一部分热量,因此汗腺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__区别: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

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

原尿(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含有大量的水,无机盐、尿素等)。

尿液(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主要是水、无机盐、尿素等)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人体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来自视觉。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角膜: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眼球白色部位)

虹膜:有色素(决定人眼的颜色,黑色、褐色、蓝色等),中央的小孔是瞳孔

脉络膜:有血管(给眼球提供营养)、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瞳孔:光线进入的通道,大小可以调节。亮光时瞳孔缩小,暗光时瞳孔扩大。

视网膜: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象。

晶状体:双凸透镜,曲度可以调节,折射光线,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折射光线。

2.视觉的形成:

(1)成像:

(2)形成视觉:

外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感光细胞产生兴奋,产生神经冲动→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1)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2)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老花镜)

(3)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应该做到“三要”“四不要”。

4.耳的结构和功能:

(1)

(2)听觉的形成-沿着听小骨传导

5.遇到巨大声响时,或者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者闭嘴、堵耳,两种方式都是保持鼓膜内外两侧大气压的平衡,避免损伤鼓膜。咽部有炎症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咽鼓管联通咽部与中耳)。

6.鼻:嗅觉。舌:味觉。皮肤:触觉。

2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区别于:应激性(所有生物都具有的,对刺激做出反应的特性)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3.膝跳反射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弹跳起来,不受大脑控制。

缩手反射时先缩手,后感觉疼痛或烫。缩手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感觉(疼、烫)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4.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

复杂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内

(1)简单的反射:像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这类反射,只要出现刺激,正常人体就会作出相应的反应,而不需要先经过大脑的分析和判断。

(2)复杂的反射:听到上课铃响走进课室、听到汽车喇叭声迅速躲避等,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形成的。

(3)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画饼充饥、杯弓蛇影等。

(吃梅子时流口水是简单的反射;吃过梅子的人看到梅子时流口水是复杂的反射;吃过梅子的人谈论梅子时流口水是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最复杂的反射,只有人类才有。)

4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等。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

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 。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

性腺:睾丸(男性):分泌雄性激素 。

卵巢(女性):分泌雌性激素 。

2.激素: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可以由导管排出体外或储存在外分泌腺以外的某个结构中,如汗腺分泌汗液,乳腺分泌乳汁,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等。注意:胰腺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

3.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分泌异常时症状:

4.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实行计生政策,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减缓对生物圈的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大肆砍伐森林,破坏植被

草原过度放牧,沙尘暴危害严重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环境等

3.生物入侵:科学家把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做生物入侵。如:侵入我国的薇甘菊、大米草、凤眼莲(水葫芦)、紫茎泽兰、福寿螺等。

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酸雨的危害:

使土壤酸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使水质酸化,从而使水生生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死亡;

酸化的水源威胁人们的健康,影响饮用;

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的使用,开发新型能源。

2.排入水中的有毒物质接触人体,可能会增加基因突变概率,诱发癌症。水中、土壤中很多重金属污染物,如汞、镉、砷,会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3.温室效应形成: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形成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台风更加频繁,土地更加干旱,造成世界各 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生存危机。

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保护生态环境要做好以下工作:

保护森林和植被

控制酸雨,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为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尘暴等,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湖。

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篇6】

第三章:健肺强肾精力充沛

第一节:呼吸

(一):呼吸道和肺的功能

一:呼吸系统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二:呼吸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1:呼吸道以骨或软骨为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2:鼻毛,鼻黏膜,气管纤毛,气管腺细胞等结构对气体进行处理,使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

三:肺的结构特点:

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

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肺的功能:气体交换的场所。

(二):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

一:肺通气: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靠呼吸运动实现的。

二: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的变大变小的过程。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三,1: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变大吸气运动

2: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变小呼气运动

四:实际用,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呼吸肌的舒缩能力增强;同时增多了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的数量。

2:肺活量测三次,并取最大值。

(三):人体的气体交换

一:呼吸: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二:呼吸的四个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三: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四:呼吸的实质(氧气的利用)

有机物+二氧化碳+水+能量(用于学习,运动,维持体温等)

(四)吸烟的危害

香烟中主要有害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

尼古丁:引起烟瘾主要物质;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

世界无烟日:5月31日

第二节:排泄

(一)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

一:排泄: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代谢废物(尿素,尿酸,二氧化碳)和过剩物质(水,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排泄途径

1:尿液(水,无机盐,尿素,尿酸)主要途径

2:汗液(水,无机盐,尿素)

3: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2: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尿液的形成

一:形成器官:肾脏(肾单位中)

二: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均滤过,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滤过形成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回血液中,剩下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三: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尿道排出(受大脑控制)四:实际用

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应含有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等物质。若出现,应即使去就疹。

第四章合理用脑高效学习

第一节信息的获取

一、视觉的形成

1、眼球的构造:眼球由眼球壁、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组成。

眼球壁由外到内依次是巩膜、脉络膜、视网膜。

巩膜前端是角膜(透明);

2、角膜:透明,光线容易通过。

晶状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睫状体内的平滑肌能引起晶状体曲度的变化。

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产生影像。视网膜把视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3、视觉形成的过程:

物体的反射光线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神经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4、瞳孔能够随外界光线的强弱而缩小或扩大。光线强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扩大。

5、沙眼是由于结膜感染沙眼衣原体形成的。

6、看远物时:睫状肌舒张,晶状体凸度小

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凸度大。

二、近视与远视

假性近视的原因:用眼过度,睫状肌持续收缩,造成晶状体凸度过大。

三、听觉的形成

1、耳的结构:

耳包括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

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2、听觉的形成:

声波由外耳道进入中耳,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把此振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并由听神经传入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中耳内的咽鼓管可以调节鼓室内外气压平衡,保护鼓膜,维持正常听力。

第二节信息的传递

一、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包括(1)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2)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

2、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纤维及神经的组成: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较多)、轴突(1条)。轴突和长的树突外包着髓鞘,即轴突和外的髓鞘或树突和外面的髓鞘组成一条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加上外面包着的一层结缔膜成为一条神经。

3、神经元的功能:树突接收外界信息,轴突把接收的信息传递出去。

4、神经冲动: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把兴奋传递给其它的神经元、肌肉和腺体,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在神经调节中,兴奋就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5、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调节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是神经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

2、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3、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感受器是指感受神经末稍或接受刺激的结构;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稍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反射活动都需要反射弧才能完成,而且反射弧的五个环节缺一不可。第三节信息的处理

1、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里,上与脑相连。灰质在中央,内有许多神经中枢;白质在外,白质发出神经连结各器官。

2、脊髓是脑和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3、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4、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5、人脑由大脑、小脑、脑干组成。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有沟(凹陷)和回(隆起)

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都在大脑皮层。皮层左侧管身体右侧,皮层右侧管身体左侧。

皮层内是白质,内有纤维把左右半球联系起来,而且联系小脑、脑干和脊髓。

大脑皮层内白外灰,而脊髓是内灰外白。

小脑:位于大脑后下方,具有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等功能。

脑干:具有调节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6、语言中枢是人类所特有的。

7、成聋哑人看懂手语靠视觉中枢,盲人读盲文靠感觉中枢。

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篇7】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1、排泄是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2、人体的代谢废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粪便(排遗)不是代谢废物.

3、人体排泄的途径:

1)排汗(皮肤):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

2)呼气(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3)排尿(泌尿系统):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4、排泄的意义:1)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2)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3)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排粪便是排食物残渣,不算是排泄。

5、泌尿系统的组成:①肾脏:有形成尿液的功能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④尿道:排出尿液的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脏可分为:皮质、髓质和肾盂。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质。书61、62页图

6、尿的形成

1)肾小球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球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

7、原尿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中形成的;尿液是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的。

8、血液流经肾脏需经过2次毛细血管,分别是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在前者,血液的氧含量没有发生变化,在后者氧含量发生了变化: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9、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它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出球小动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

10、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区别:只有血浆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中没有大分子物质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11、尿液排出的路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12、尿液异常与其相对应可能发生病变的肾的结构:

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肾小球

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肾小管

尿量多→肾小管

13、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

14、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

位置构成厚度结构及作用

表皮外上皮组织较薄无血管。

角质层—保护生发层—分裂产生新细胞

真皮内结缔组织较厚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弹性和韧性

丰富的毛细血管—-运输、调节体温

神经末梢—-感受外界刺激

附属结构: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15、一位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流出了血,那至少伤到了皮肤的真皮。

16、排汗不仅起到排泄作用,还可以调节体温。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

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篇8】

人的由来

1、十九世纪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是达尔文。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乖哦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3、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就能使用工具相当于自己四肢的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都大大增强。

4、东非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5、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体形:从半直立行走到致力行走;

(2)使用工具:从不会使用工具到使用天然工具,再到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直至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的现代工具。

(3)着装:从赤身裸体到懂得御寒遮羞。

6、女性生殖系统最重要的器官是卵巢,卵巢可以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7、男性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产生镜子,分泌雄性激素。

8、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9、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相遇。

10、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每时每刻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除的。

11、一般怀孕40周时,(280天)胎儿就发育成熟了。

12、青春期,男孩身高突增的年龄在10.511岁;女孩身高突增的年龄一般在8.59岁。

13、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女孩的性器官开始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14、青春期的心里特征:有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独立性,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些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性意识开始萌动,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赖感。这些都是正常的心里变化。这个时期正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应当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多交流,健康第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

15、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晚婚晚育,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于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

16、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篇9】

第一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

第一节食物

1、几种物质的性质

淀粉遇碘变蓝;含有蛋白质的液体与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和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铜反应,会变成紫色;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或吲哚酚试剂褪色。

2、六种营养物质的生理作用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也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脂肪是人体贮存能源的物质。

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无机盐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还参与人体内的代谢活动。

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十分重要。

3、了解几种维生素的作用

维生素A预防近视缺失引起夜盲症;维生素B1缺失引起神经炎,严重脚气病;维生素C缺失引起坏血病;维生素D可促进钙、磷的吸收,儿童缺失引起佝偻病,成人引起骨质疏松。

4、热价:糖和蛋白质相同为17.15千焦,脂肪热价为38.91千焦,故相同质量的的脂肪释放的能量比糖和蛋白质要多一些。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

1、关于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起的作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试管中加入馒头渣(相当于牙齿的咀嚼作用)和唾液后,振荡摇匀(舌的搅拌),之后将其置于37℃水浴加热(口腔温度37℃,也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几分钟后取出,冷却后滴加碘液,发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原因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2、消化的方式

a、物理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事物的吞咽、胆汁对脂肪的乳化

b、化学消化:所有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

3、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酸性环境)、小肠(主要消化器官)、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胃腺(分泌胃蛋白酶)、肝脏(分泌胆汁乳化脂肪)、胰腺(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肠腺(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

4、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脂肪微滴甘油+脂肪酸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1、六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口腔、咽、食道: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注:1、小肠是主要吸收器官,结构上小肠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面积;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物质容易通过。2、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就可以被直接吸收)

2、三种营养物质的利用

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多余部分贮存备用;

氨基酸:在细胞内重新被合成蛋白质,作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原料;甘油和脂肪酸:到体内合成脂肪。

第四节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的分类:

1.细菌及其毒素污染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问题;(举例:腐烂的食品、苍蝇叮过的食物等)

2.有毒化学药品及激素等引起的食品污染问题;(举例:工业食盐当成食盐使用、蔬菜残余农药、瘦肉精、红心蛋、毒水产、激素猪肉等)

3.新型种品种的安全问题,包括未经实践证明是无害的转基因食品、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等。

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1、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⑴血浆:是物质运输的载体,不仅运输血细胞,还运输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及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血浆是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析出的液体,呈淡黄色;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为血清。)

⑵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氧低时与氧分离。依靠血红蛋白特性为全身细胞输送氧。(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表现为贫血,需补铁和蛋白质。)

⑶白细胞:可吞噬侵入体内病菌,对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白细胞过少时身体抵抗力差容易出现炎症;白细胞过多时代表身体已经出现炎症)

⑷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小板过少伤口难愈合)

血液不仅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还有参与体液调节和调节体温等多种功能。

2、血型

ABO血型系统的血型判断依据:红细胞中的A凝集原与B凝集原

3、输血

输血原则:同型血互相输;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AB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万不得已输异型血时一定要慢并且输血量要少)(输血时考虑的是受血者的抗凝集素和输血者的凝集原)

第三节运输物质的器官

1、血管

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动脉血流速度快,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

静脉:把血液从全身运回心脏。静脉血流速度较慢,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大中型静脉中有半月形的静脉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毛细血管: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血流速度极慢(利于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管壁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管径极细(只能使红细胞单排通过)。

2、心脏生命之泵

⑴心脏的结构名称

(注:①心尖朝向左侧;②心室连动脉,心房连静脉;③瓣膜结构的存在控制了血液流动的方向;④左心室壁较右心室壁厚很多,可作实物判断心脏左右的依据。)

⑵心脏的工作原理

A、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

B、心室收缩,心房舒张: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

C、心房舒张,心室舒张:血液由静脉流入心房。

3、几个名词

每搏输出量:两个心室每搏动一次输出的血液量。

心输出量:衡量心脏工作能力大小的标志。=每搏输出量每分钟搏动次数(脉搏或心率)。

每搏输出量与心肌收缩力有关,运动员心肌发达,搏动有力,因此心肌收缩力强,平时心率慢,每搏输出量大。

第四节物质运输的路线

1、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分: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注:一般来说动脉中都流的动脉血,静脉中流静脉血,但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2、血液循环

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

肺毛细血管全身毛细血管

肺动脉右心室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全身各级静脉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3、组织液、淋巴、血浆三者之间关系

血浆

↙↗↖

组织液淋巴

4、循环系统模式图

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篇10】

一、细胞中含有两类物质

1、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2、有机物:糖、脂类、蛋白质、核酸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1、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2、细胞膜的功能

(1)分隔、形成细胞和细胞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膜的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发生在膜上的生物功能;

(2)屏障作用,膜两侧的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

(3)选择性物质运输,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4)生物功能:激素作用、酶促反应、细胞识别、电子传递等。

(5)识别和传递信息功能(主要依靠糖蛋白)

(6)物质转运功能: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的转运功能实现的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理转换器。

四、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DNA的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