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个人总结 > 导航

初中数学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发表时间:2024-09-13

初中数学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七篇)。

在我们的平时工作生活中,有时可能会需要写总结报告。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以往的情况。每写一次总结,就是在不断进步与学习:人是可以无限创造价值的存在,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值得被认真对待。那么一篇优秀的总结怎么样动笔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数学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七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篇1)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棱锥

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棱锥的的性质:

(1)侧棱交于一点。侧面都是三角形

(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且其面积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远棱锥高的比的平方

正棱锥

正棱锥的定义:如果一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1)各侧棱交于一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3)多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esp:

a、相邻两侧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由三垂线定理可得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体中有三对异面直线,若有两对互相垂直,则可得第三对也互相垂直。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幂函数的性质:

对于a的取值为非零有理数,有必要分成几种情况来讨论各自的特性:

首先我们知道如果a=p/q,q和p都是整数,则x^(p/q)=q次根号(x的p次方),如果q是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如果q是偶数,函数的定义域是[0,+∞)。当指数n是负整数时,设a=-k,则x=1/(x^k),显然x≠0,函数的定义域是(-∞,0)∪(0,+∞)。因此可以看到x所受到的限制来源于两点,一是有可能作为分母而不能是0,一是有可能在偶数次的根号下而不能为负数,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

排除了为0与负数两种可能,即对于x>0,则a可以是任意实数;

排除了为0这种可能,即对于x0的所有实数,q不能是偶数;

排除了为负数这种可能,即对于x为大于且等于0的所有实数,a就不能是负数。

总结起来,就可以得到当a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定义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如果a为任意实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

如果a为负数,则x肯定不能为0,不过这时函数的定义域还必须根据q的奇偶性来确定,即如果同时q为偶数,则x不能小于0,这时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同时q为奇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不等于0的所有实数。

在x大于0时,函数的值域总是大于0的实数。

在x小于0时,则只有同时q为奇数,函数的值域为非零的实数。

而只有a为正数,0才进入函数的值域。

由于x大于0是对a的任意取值都有意义的,因此下面给出幂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各自情况。

可以看到:

(1)所有的图形都通过(1,1)这点。

(2)当a大于0时,幂函数为单调递增的,而a小于0时,幂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

(3)当a大于1时,幂函数图形下凹;当a小于1大于0时,幂函数图形上凸。

(4)当a小于0时,a越小,图形倾斜程度越大。

(5)a大于0,函数过(0,0);a小于0,函数不过(0,0)点。

解题方法:换元法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种方法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练习题:

1、若f(x)=x2-x+b,且f(log2a)=b,log2[f(a)]=2(a≠1)。

(1)求f(log2x)的最小值及对应的x值;

(2)x取何值时,f(log2x)>f(1)且log2[f(x)]

2、已知函数f(x)=3x+k(k为常数),A(-2k,2)是函数y=f-1(x)图象上的点。

(1)求实数k的值及函数f-1(x)的解析式;

(2)将y=f-1(x)的图象按向量a=(3,0)平移,得到函数y=g(x)的图象,若2f-1(x+-3)-g(x)≥1恒成立,试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函数的概念与表示

1、映射

(1)映射: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映射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

注意点:(1)对映射定义的理解。(2)判断一个对应是映射的方法。一对多不是映射,多对一是映射

2、函数

构成函数概念的三要素

①定义域②对应法则③值域

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的条件:三要素有两个相同

二、函数的解析式与定义域

1、求函数定义域的主要依据:

(1)分式的分母不为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零取零次方没有意义;

(3)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三、函数的值域

1、求函数值域的方法

①直接法:从自变量x的范围出发,推出y=f(x)的取值范围,适合于简单的复合函数;

②换元法:利用换元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求值域,适合根式内外皆为一次式;

③判别式法:运用方程思想,依据二次方程有根,求出y的取值范围;适合分母为二次且∈R的分式;

④分离常数:适合分子分母皆为一次式(x有范围限制时要画图);

⑤单调性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⑥图象法:二次函数必画草图求其值域;

⑦利用对号函数

⑧几何意义法:由数形结合,转化距离等求值域。主要是含绝对值函数

四、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设y=f(x),x∈A,如果对于任意∈A,都有,则称y=f(x)为偶函数。

如果对于任意∈A,都有,则称y=f(x)为奇函数。

2、性质:

①y=f(x)是偶函数y=f(x)的图象关于轴对称,y=f(x)是奇函数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②若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0)=0

③奇±奇=奇偶±偶=偶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两函数的定义域D1,D2,D1∩D2要关于原点对称]

3、奇偶性的判断

①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②看f(x)与f(-x)的关系

五、函数的单调性

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2、设是定义在M上的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反,则在M上是减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同,则在M上是增函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

(1)棱柱有两个面相互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平行。

正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反之,正棱柱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侧棱垂直于底面,侧面是矩形。

(2)棱锥的底面是任意多边形,侧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的棱锥叫做正棱锥。特别地,各棱均相等的正三棱锥叫正四面体。反过来,正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

(3)棱台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得到,其上下底面是相似多边形。

2、旋转体的结构特征

(1)圆柱可以由矩形绕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

(2)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

(3)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或等腰梯形绕上下底面中心所在直线旋转半周得到,也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得到。

(4)球可以由半圆面绕直径旋转一周或圆面绕直径旋转半周得到。

3、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用平行投影得到,这种投影下,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留下的影子,与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全等和相等的,三视图包括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三视图的长度特征:“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即正视图和侧视图一样高,正视图和俯视图一样长,侧视图和俯视图一样宽。若相邻两物体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线是它们的分界线,在三视图中,要注意实、虚线的画法。

4、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基本步骤是:

(1)画几何体的底面

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轴、y轴,两轴相交于点O,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x′轴、y′轴,两轴相交于点O′,且使∠x′O′y′=45°或135°,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平行于x′轴、y′轴。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2)画几何体的高

在已知图形中过O点作z轴垂直于xOy平面,在直观图中对应的z′轴,也垂直于x′O′y′平面,已知图形中平行于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平行于z′轴且长度不变。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集合的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不定义的原始概念,教材中对集合的概念进行了描述性说明:“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理解这句话,应该把握4个关键词:对象、确定的、不同的、整体。

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集合是由它的元素确定的。

整体――集合不是研究某一单一对象的,它关注的是这些对象的全体。

确定的――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

不同的――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2、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有限集和无限集是针对非空集合来说的。我们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我们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做Φ。理解它时不妨思考一下“0与Φ”及“Φ与{Φ}”的关系。

3、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的表示形式比较容易掌握,并不是所有的集合都能用列举法表示,同学们需要知道能用列举法表示的三种集合:

①元素不太多的有限集,如{0,1,8}

②元素较多但呈现一定的规律的有限集,如{1,2,3,…,100}

③呈现一定规律的无限集,如{1,2,3,…,n,…}

●注意a与{a}的区别

●注意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集合元素的“无序性”。

(2)特征性质描述法的关键是把所研究的集合的“特征性质”找准,然后适当地表示出来就行了。但关键点也是难点。学习时多加练习就可以了。另外,弄清“代表元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如{x|y=x2},{y|y=x2},{(x,y)|y=x2}是三个不同的集合。

4、集合之间的关系

●注意区分“从属”关系与“包含”关系

“从属”关系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包含”关系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相等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等符号,会用Venn图描述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基本要求。

●注意辨清Φ与{Φ}两种关系。

初中数学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篇2)

一、一次函数图象y=kx+b

一次函数的图象可以由k、b的正负来决定:

k大于零是一撇(由左下至右上,增函数)

k小于零是一捺(由右上至左下,减函数)

b等于零必过原点;

b大于零交点(指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上方(指x轴上方)

b小于零交点(指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下方(指x轴下方)

其图象经过(0,b)和(-b/k,0)这两点(两点就可以决定一条直线),且(0,b)在y轴上,(-b/k,0)在x轴上。

b的数值就是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不是距离,有正、负、零之分)。

二、不等式组的解集

1、步骤:去分母(后分子应加上括号)、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先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按不等式组解集的四种类型所反映的规律,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方法,若a

A的解集是解集小小的取小

B的解集是解集大大的取大

C的解集是解集大小的小大的取中间

D的解集是空集解集大大的小小的无解

另需注意等于的问题。

三、零的描述

1、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介于正数和负数之间的数。零是自然数,是整数,是偶数。

A、零是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基准数。

B、零是判定正、负数的界限。

C、在一切非负数中有一个最小值是0;在一切非正数中有一个最大值是0。

2、零的运算性质

A、乘方:零的正整数次幂都是零。

B、除法:零除以任何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零不能作除数;0没有倒数。

C、乘法:零乘以任何数都得零。ab=0a、b中至少有一个是0。

D、加法a、b互为相反数a+b=0

E、减法(比较大小用)a-b=0a=b;a-b0ab;a-b0a

3、在近似数中,当0作为有效数字时,它表示不同的精确度,不能省略。

四、因式分解分解方法

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依次用公式,十字相乘,分组分解法,若都不行,再拆项添项试一试。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1、提公因式法

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

2、公式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还立方差和及其他公式

3、十字相乘

运用公式x2+(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

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

①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

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

4、分组分解法

多项式am+an+bm+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如果把它分成两组(am+an)和(bm+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

原式=(am+an)+(bm+bn)

=a(m+n)+b(m+n)

再提公因式(m+n)

a(m+n)+b(m+n)

=(m+n)?(a+b)。

可见如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

初中数学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篇3)

首先你要有一个好的态度,有些人学习数学,可能有的阶段会喜欢学习,但是某一阶段,对数学就没有什么兴趣了,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阶段,但是如果发现自己不喜欢学习数学了,一定要克制自己,在学习数学上,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这是你学好数学的第一步。

充分的利用好上课的时间,上课时间你所掌握的知识,会比你在课下学很长时间都有用,所以珍惜课堂老师所讲的内容,老师的某些话对我们以后做数学题都很有帮助,如果你上课走神,这些话没有听到,你在做题的时候,可能会走很多弯路,做题的效率也会降低,一旦有这样的情况,可能你就会不喜欢数学了。

学习最重要的是思考,会思考数学才能学好,数学中的题都是需要我们去举一反三的,没做一道题,都要思考一下,围绕着这道题的知识点,还会有什么样的题型出现,哪怕是遇到不会的题,也要勤加的思考,如果你把知识点自认为学习透彻,那么就用做题检验吧,数学中多做题是必须的,成绩都是用题堆积出来的,很少会有人不做题数学成绩很高的。

初中数学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篇4)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一、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二、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

四、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五、同底数幂的乘法

1、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n的结果叫做幂。

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3、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

4、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am﹒an。

5、开始底数不相同的幂的乘法,如果可以化成底数相同的幂的乘法,先化成同底数幂再运用法则。

六、幂的乘方

1、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am)n表示n个am相乘。

2、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amn。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am)n=(an)m。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矩形

1、矩形的概念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4)矩形是轴对称图形

3、矩形的判定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矩形的面积S矩形=长×宽=ab

初中数学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篇5)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

(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2;

(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n是整数,则被n、n+1;

(4)若b>0,则正数是:a2+b,负数是:-a2-b,非负数是:a2,非正数是:-a2。

上面对数学代数式的知识点总结内容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哦。

初中数学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篇6)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初中数学的能力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老师讲的有那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应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一定要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初中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以基础题目入手,以课上的题目为准,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思路。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的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解题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把我打垮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的把握拿满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1.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计划

2.中考数学复习计划

3.初中生数学学习心得

4.人教版中考数学复习资料提纲

5.初三具体的数学学习计划有哪些

初中数学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篇7)

一、相交线:

性质: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二、对顶角、邻补角:

1.对顶角: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1与∠2有公共顶点O,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说明:两个角是对顶角必需满足两个条件:(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OB互为反向延长线,显然它们互补。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

对顶角相等;(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

三、有关垂线的概念和性质:

1.概念: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说明: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说明:垂线是直线,而垂线段是一条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不是指垂线段,而是指垂线段的长度。

3.平行线间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地说:垂线段最短;(4)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四、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构成八个角,简称“三线八角”。

CD同侧,且在EF同侧。同位角呈“F”形;

CD之间,同时又各在EF两侧。内错角呈“Z”形;

CD之间,同时又在EF同侧。同旁内角呈“U”形。

说明:(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指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

(2)这三类角都是由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

(3)同位角特征:截线同旁,被截两线的同方向;内错角特征:截线两旁,被截两线段之间;同旁内角特征:截线同旁,被截两线段之间;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成的八个角中,同位角4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2对。

常见考法

(邻补角、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在中考中必有所涉及,一般是综合其它知识一起考查;

(作图出现,主是根据要求作出垂线段或用性质解释理由。

误区提醒

(邻补角以及垂线的概念理解有误;

(内错角、同旁内角时产生遗漏或错认。

【典型例题】如图,∠BAC=个。

①点B到AC的垂线段是线段AB;

②线段AC是点C到AB的垂线段;

③线段AD是点D到BC的垂线段;

④线段BD是点B到AD的垂线段.

A.1 B.2 C.3 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