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个人总结 > 导航

信息化工作总结

发表时间:2024-08-05

信息化工作总结8篇。

下面是我们为您推荐的“信息化工作总结”,如果您需要某个领域的信息请先参考本文。每个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必须掌握处理办公文档的能力,范文在我们学习写作的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学习范文整体框架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信息化工作总结(篇1)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整合,进行汇报,汇报可以是任务开始前,也可以是任务结束之后进行的,每个阶段的汇报重点不一样,那么,优秀的汇报内容都是怎么写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意见》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省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建设标准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县申报了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项目,并积极组织实施,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有序推进

为了使项目建设科学合理,干净有序的实施,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主管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妥善安排项目建设具体事项。

二、科学规划,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合理

为了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避免资金浪费,我们结合现有的服务场所,服务设施,服务功能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论证,制定了《项目建设实施计划》,从三个方面提升和完善服务平台信息化。一是县就业服务软件开发,搭建供求职平台,扩大就业,促进民生。目前测试已结束,已申请在线运行;二是改造提升机房及网络布局,使网络运行更安全、更顺畅,目前已在进行中;三是完善和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从而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目前已在组织招投标。

三、规范运作,确保项目建设手续合法合规

按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要求,结合《项目建设实施计划》,我们多次与县政府采购办、社保股进行联系,咨询政府采购有关手续,资金使用规定等,与多家软件开发公司就如何开发有特点的就业服务软件进行商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最终确定。保障了项目建设实施的有关手续规范、合法、合规。

在这里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工作上的种种原因,致使我县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实施较晚,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会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做好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确保八月底全面建设到位。

信息化工作总结(篇2)

天津市共有高职高专学校26所,中等职业学校89所;高职高专学校教师近10000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7437人;高职在校学生150581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108094人。

高职院校中设立主管全校信息化建设专门部门的院校只占66%。

1、校园网建设情况。

职业院校大多从开始建设校园网,高职学院全部建设了校园网,中职学校70%建设了校园网。校园网为主干1000M交换、100M 到桌面或100M交换、10M到桌面的以太网。

2、接入互联网情况。

职业院校都接入了互联网,主要以电信运营商接入为主。大部分高职院校接入了天津教育科研网,但仅有38%的院校有教育网出口,总计带宽400M,其它学校只在招生期间使用。此外有20多所(约占30%)的中职学校接入了天津教育科研网。

3、多媒体教室建设情况。

多数职业院校多媒体教室在30至50间之间,多的已达100间。包含计算机、投影系统和音响系统,有的教室还有电子白板、视频展示台和扫描仪。多媒体教室使用率约80%~100%,中职略差一些。

大部分职业院校都有网上精品课程资源,多的近100门,课程内容包含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可以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参考与帮助。目前精品课程可通过校园网和Internet互联网提供给校内外师生访问学习。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多数院校已经起步,在“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启动了天津市职业教育特色资源项目,并建设了较全面反映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发展事实的“数字职业教育博物馆”,目前一期建设已基本完成。

职业院校目前正在建设教学资源库,对校内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统一采集、统一管理和统一发布,致力于服务校内外师生,提供学习参考资料。

有的院校正在部署国家教学资源中心的内容,目前服务器虚拟化环境能够具备校内资源服务的能力。

一部分院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基本建成信息化应用平台,包括信息发布、教学服务、学籍管理、图书资源、档案信息管理、人事管理、资产管理和就业管理等在内的10多个应用系统。各院校领导都很重视信息化平台数据实时性和安全性,特别制定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信息数据采集与发布流程等。数据来源分散,各自孤岛,更新较慢。

近几年培训包括如下内容:

1.网络工程师认证培训考试;

2.数字资源建设产品培训;

3.精品课程资源使用培训;

4.教学管理系统应用培训;

5.教学资源管理人员应用与数据维护培训;

6.院校网站管理与维护人员培训;

7.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培训;

8.院校网络信息化应用培训;

9.厂商的产品和技术培训。

与职业院校战略发展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支撑职业院校快速发展。以服务为导向,以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为核心,以信息系统的数据整合、资源共享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切实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为学校战略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应用为先、共建共享,立足高端、持续发展。

到,全面完成教育部和市教委所提出的职业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完成先进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完成信息化校园基础平台和各类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建共享;加快推动网络实名学习空间建设,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培训,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保障。逐步扩大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建设稳定、高效的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全员信息化素质,使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输出地,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1、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按照市教委的统一要求和有关标准,分别建设全市职业教育网络基础平台、提升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设施水平;搭建实施宏观管理或共性较强的教育教学管理等系统平台。

2、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

“十二五”期间要依照已搭建的天津市职业教育特色资源项目架构,继续开展职业教育特色资源建设,为全市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资源应用及实施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优质资源建设实行开放运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项目建设渠道的开放。天津市所有职业院校以及个产学合作行业企业均为项目参与单位。同时吸纳相关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出版团体加盟,作为职业教育的社会资源渠道。

二是项目建设内容的开放。遵循“轻重缓急”和“滚动发展”的实施要求,在项目建设内容方面,实现建设内容方面的产学融合。

三是项目建设形式的开放。

3、建立资源共建共享型教育学习网络服务平台。

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新途径。教委主管部门牵头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确定目标、任务、重点、方式和措施,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构建评价评估体系,抓好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利用天津市职业教育特色资源平台,积极寻求建立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机制,为更多的职业院校服务,达到“方便用、用得起”。力求以空间教学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开放、互动、透明、安全”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为职业院校建立一个资源共建共享型教育学习网络服务平台,为教师和学生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终身学习空间。本地空间建设一期达到30000人的规模。

4、建设职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在天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天津教育资源在线”之下建设“天津职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教育资源的建设、使用、共享和运维提供统一的管理体系,形成稳定运行的高可用、高扩展性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5、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搭建市、职业院校两级数据交换平台,建立学校、教师、学生等基本信息数据库,建设学籍管理、资助管理和就业等信息系统。

1、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体制。

将职业教育信息化纳入天津教育信息化整体规划,建立政府主导、部门与企业参与、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协调体制,争取市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特别是企业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小组”。负责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规划、统筹管理和评估督导,依托各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等开展课程资源开发、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

2、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推进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职业院校分别提出建设标准和要求。发现和重点支持一批信息化建设的典型,在取得成熟经验后向全市推广,逐步推进我市职业院校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3、引进开发、上下结合,促进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形成资源开发和引进并重,政府和基层学校平台共建、协调互动、上下结合的格局。在对现有职业教育信息资源进行必要的筛选、整合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政府专项资金,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同时要积极组织力量开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专业特点的实用信息资源,不断充实和完善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库,促进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推广和应用。

4、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采取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学校自筹、企业投资和社会融资为辅的多渠道投资机制,充分调动学校、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宽融资渠道。引进市场机制,本着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对信息化建设的一些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

5、完善制度、精心组织,强化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监控。

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和职业院校,根据各自的职责统筹规划,精心设计方案,认真组织实施。重视信息化建设的理论研究,紧跟时代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向,采用信息化研究最新成果,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方案。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关制度,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过程与结果的监控与评估。定期对各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信息化工作总结(篇3)

近年来,××县农林局围绕果蔬、畜牧、木业三大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以建设中华果都网站作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开展全方位的农业信息服务,有效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的升级和效益的提高,加快了全县建设新农村的步伐。

抓好信息平台建设,不断增强服务功能

我们以中华果都网站建设

为平台,不断加大农业信息化投入力度,加强软、硬件建设,更新办公设备,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目前,已拥有1000平方米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大楼,10台台式电脑,2台笔记本电脑,2台服务器和数码摄像机、扫描仪等输助设备,配备了8名信息专业工作人员。先后三次对系统进行了升级改版,形成了新闻、技术、服务、会员、商务等七大版块,建设了实用技术、优新品种等十大数据库,涵盖了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成为集信息、处理、检索、传输、发布、数据库运用、信息分析预测、网络培训、农业电视节目制作等于一体的功能完善的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功能得以较大提高。中华果都网站先后被江苏省评为全省十大专业网站之一,省农林厅评为全省优秀农业网站,2005年被农业部定为全国首批“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试点单位,被省农林厅定为全省“四电合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单位。

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我们紧紧围绕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狠抓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全县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为抓好服务网络建设,我们在全县各镇建立了14个独立网站,9个镇级农业信息服务站,70个村级信息服务点,386个种养殖大户参与的农业信息示范户。基本形成了以中华果都网站为龙头,“一站带十镇、一镇带十村、一村带十点、一点带百户”的县、镇、村、户四级相连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网络。同时抓好服务队伍建设,着力打造高素质农业信息服务队伍,选定16人作为镇信息站专职人员,选聘70名高中以上学历的种植、养殖能手和农民经纪人兼任村级信息员,在我县和周边农贸市场聘用了10名市场行情监测员,并将24个农业企业负责人、236户信息示范户和退下来的12名农业老专家聘为特邀信息员,全县核心信息员队伍达到365人。与些同时,通过实行“免费上网,优先获取技术,优惠购买农资”等优惠政策,以全县种养殖大户、农民经纪人、农产品协会、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先后发展了3000名中华果都网网员,其中核心层网员500人,全县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较高,行动统一的农业信息服务队伍。

创造性地开展农业信息化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成效

一是多途径抓好农业信息化服务。首先是利用传统载体搞服务。创办了《××县农林信息》、《专家之见》、《农产品供求热线》,并将它们及时发送给县镇领导和全县网员,及时报道各种农林信息。截止目前,已利用这些传统手段发布信息两万余条。其次,利用电视等媒体搞服务。从2002年起,我们积极与××县电视台和××县广播电台合作,联办农业信息服务电视专题节目《农村天地·农产品供求热线》和广播专题《科技与生活》。今年7月初又建设了40平方米的集摄录、编辑、制作于一体的××县农业电视节目制作中心。同时,与县电视台合作,在《农村天地》中设置了固定的专题栏目《果都金桥》,专题栏目的内容均源于农业生产一线的农业快讯、实用技术、病虫防治、优新品种、致富新典型、农产品供求热线等,实时报道、反馈农民关心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受农民欢迎。第三,利用现代手段搞服务。完善语音声讯综合服务平台,增设人工坐席,提升果都热线16822168服务功能。聘请了30名本县资深的果树、蔬菜、植保、土肥、粮食、经作、林业、农业执法等专家,组成远程农业专家咨询队伍,实现了农民、工作人员、农业专家三方在线通话,成为中华果都网站全天候为农服务的新平台。同时,我们还通过中华果都网手机短信平台,每天定时为农民经纪人和农业政府工作人员免费提供个性化的农业信息定制服务,并推出“万条致富短信惠农家”活动。同时开展“农业信息进农家现场咨询活动”,不断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科技意识,提高了农业信息的利用率。

二是突出抓好优势农产品网络销售。××县所产有大沙河牌红富士苹果、白酥梨、山药、牛蒡、芦笋、大(苔)蒜、黄皮洋葱等20多个特色产品,我们以网络作为推介平台,通过“网上发信息,网下做交易”的形式,组织大批农民经纪人和种植大户上网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把销售的品种、数量、规格、上市时间、交货地点、联系电话、联系人等主要内容反映在统一制作的表格内,逐一登记填写,力求信息的准确性。网站实行全天候优质服务,随时都可以上网销售。宋楼镇果品经纪人

信息化工作总结(篇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 这一决定赋予了社区信息化建设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新的历史使命。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周全、优质的生活服务,这是社区创新管理和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标志。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民政局高度重视、勇于探索、积极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现将县民政局关于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社区信息化建设主要做法

(一)明确意义,提高认识

社区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大,周期较长,需要持之以恒的发展,但却是各级党和政府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持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幸福社区、魅力家园”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基础工程。社区信息化建设一是充分利用了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社区服务与管理水平;二是通过信息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健康、文明的大众文化传播到千家万户;三是通过网上政务公开,为民办事,为基层和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二)领导重视,组织落实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社区管理和服务中,把社区信息化作为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来抓。因此,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县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统一领导,认真组织落实,强化涉及社区信息化建设有关部门的共同参与,明确各自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具体职责和任务,从全局出发,打破部门、单位之间的界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好协作,联合行动。

(三)深入调研,了解需求

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需求。今年以来,县民政局城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多次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业务和技术需求进行全方位调研。一是赴厦门、漳州等社区信息化开展较早、发展较快的城市学习取经,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标准、业务要求、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二是深入到我县各社区开展调研,通过向社区居委会干部和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居民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掌握社区居委会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度以及服务管理实际运行情况。

(四)认真规划,严格管理

对我县社区信息化建设实行“统一规划、逐步建设;讲求实效、注重应用;加强协调、整合资源;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基本原则,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制定和实施各项促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通过整合、开发、利用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提高社区管理效率和社区服务水平的工作合力,避免社区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盲目投资与重复建设的问题。社区信息化建设坚持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对于建成投入使用的社区信息化系统进行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保证社区信息化系统良好、有序、持久地运行。

二、社区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

(一)社区信息化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

目前全县16个社区已建成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实现了社区居民管理和服务功能,包括计生、低保、离退休、失业、残疾、救助等专业工作数据管理,涵盖了居民多方面、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需求。

(二)社区居委会干部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普遍提高

在推进社区信息化的建设中,通过专题培训、现场指导、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培训社区居委会干部,社区干部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也普遍增强,着力完善社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努力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智能化、网络化和现代化,更好地满足居民、社区、单位和政府的需求。

(三)社区居委会信息化硬件设施基本到位

为加快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通过政府采购、上级部门下拨等多种途径资源整合,共为16个社区居委会配置了LED电子屏、LCD电视屏和“全球眼”视频监控等多媒体公共服务设施。社区信息化的建设,不但降低了社区办公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社区服务和管理的能力。

三、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形势是良好的,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前,部分领导和职能部门对发展社区信息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还认识不够,对社区信息化的基本功能还模糊不清。社区信息化的发展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投入,部分乡镇、部门领导存在着畏难情绪,影响了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社区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

我县社区信息化资源开发虽然从无到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离便民利民的目标还有差距。目前有些社区的信息化建设重系统,轻整合;重建设,轻应用;重技术,轻数据;有的社区虽然网站建好了,但网站的信息很长时间不更新,点击率很低,应用跟不上,没能真正发挥社区信息化的作用。

(三)社区信息化建设的人才短缺

在社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开发系统还是应用系统,不仅需要网络管理、系统安全、软件编程的专业高级人员,还需要大量的掌握基本信息网络应用知识的一般工作人员。目前,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中,高中及中专学历的还占相当比例,缺乏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社区用户的信息化知识也达不到社区信息化普及的要求;在县级层面整体上也缺乏一套适应社区信息化需要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机制,这些都阻碍了社区信息化的发展。

对于之后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我们要认真落实,更好的为社区发展做贡献。

信息化工作总结(篇5)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师进修学校电教部及市电教馆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效益,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学校管理、课堂教学以及德育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牵头建立领导机构,由主管领导负责,主任室具体负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岗,层层落实。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工作推动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的规章制度《班级电教设备管理制度》《电教人员工作职责》《电教资料管理制度》《网络教室管理制度》《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等。安排了精通电脑技术和熟悉信息技术管理的中层干部任管理管理员,另配备了专职人员从事教学及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和维护工作。

二、学校不断加强和改善教育信息技术设施建设

学校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有标准计算机房3个,多媒体教室1个。计算机的网络较为完善,办公区、教学区、实验区的每一间教室、功能室、办公室、会议室都有信息接口,随时都能够接入互联网。全校共有电脑基本满足教学及办公的需要。

三、学校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1. 据不完全统计,课堂多媒体使用率超过75%,很多教师已经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不仅应用水平高,而且使用效果好,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老师们的职业习惯,网络平台已经成为老师们教学离不开的帮手,效果也较好,深受师生们的喜爱。

2. 学校不断加大信息化在教学方面应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也多次进行校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验收。如:我校举行骨干教师示范课26节,青年教师达标课6节,均取得很好的效果。

3. 学校所有一线教师都申请学科网资源账号,学校对教师的网络空间的使用情况定期检查并进行通报,对青年教师网络空间使用情况进行了评比。

4. 在各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微课制作大赛中,我校有一大批教师获得各类比赛的奖项。这学期又有38人次参加长春电教馆组织的微课与课件大赛。

5. 制定“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方案,组织教师参赛,本学期共制作上传22节一师一优课,其中17节被推荐为县级优课,并向长春电教馆推荐。

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到学校的人事管理与学籍管理等校务管理中,为实现学校的教育创新和创办人民满意学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广泛地建立QQ工作群和微信工作群,有领导班子工作群、班主任工作群、全体教师群等,实现节约高效办公。学校目前在加强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网络德育和网络安全工作,通过校讯通、家长微信群经常不断地开展网络德育教育,做好各项网络安全的防范工作,防患于未然,多年来在学校网络德育和网络安全工作方面我们没有出现任何的安全事故。

德惠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还处于建设和不断发展阶段,与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我们将努力通过信息化来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我们期待学校信息化建设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信息化工作总结(篇6)

在过去的一年度里,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指导、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无论是基础建设上,还是在管理水平上以及设备利用率上都较好地完成年初期制定的目标。现特将本期电教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管理,确保电教设备的正常使用:

1.继续做好电教设备的“配、管、用”工作

目前学校各功能教室的电教设备已基本配备好,因此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做好管理及使用登记工作。“管”理主要包括认真执行有关电教设备使用的规章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维护,并做好维修记录。做好老师的教学软件借还登记,整理软、硬件资源,健全管理制度,使软、硬件不流失、不损坏。“用”主要是指提高电教设备的使用率,鼓励老师充分利用电教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养成使用完成后填写记录本的习惯。

2、切实管理好多媒体

既要提高使用率,充分发挥其作用,又要保证设备的完好,并做好多媒体教室、班级的卫生、安全工作。

3.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素质

作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发挥创造力,大胆实践,进行网络环境下学科课程教学的研究,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计算机学习。

4、增强电教人员的服务意识

采取合适的方式将学校内的电教资源传递给各位老师,让每位老师了解学校的资源进而能利用这些资源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得到较好的教学成果。本学期,每天对各班级使用电教设备进行记录。

二、加强培训和科研,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我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与休息时间进行“深度应用)、电子白板的技术应用、网络维护与计算机维护、几何画板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学习效果明显。同时吐故纳新,对新的信息技术知识、设备、技能进行尝试学习。云计算、云笔记、电子书包、交互式电子白板、远程控制、等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在信息技术方面未曾接触的新知识,下一步就由他对全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学习。

三、骨干教师以超市化的培训方式提高其他老师的应用水平。

我校教师队伍虽然年轻化,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超市化的培训,全体教师必须学会电子白板的应用,还增加了一些教师自主选择项目,也就是教师针对自身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操作还有哪些还不够熟练,就专门针对这方面进行培训学习,此举极大调动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如电子白板培训、计算机基本维护等,所有教师都能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在我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的必修课,已经成为我校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化工作总结(篇7)

1.教学问题的提出。学习是孩子们的事情,智慧教育是将知识还原给孩子,从学生的已知向未知拓展延伸,找准教学问题并驱动学生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知识、学会运用知识、学会创新。通过培训,我们虽然明白了教学的起点是源于学生的内驱力这个理论,但找准有教学价值的主问题来设计教学这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要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想方设法来解决。一是认真研读学生。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对学生的研读,不仅要分析年龄段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明确学生的情商、逆商,从学生的情商出发,提出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驱动学生去探究知识。二是要深入挖掘教材。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练就一双慧眼,发现教材中具有教学价值的内容,并降低身段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以利于学生的学。

2.学科教学融合点。智慧教育提倡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设计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教师在应用时出现该用时在用,不该用时也在用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没有融合起来,技术这种形式没有为内容服务,让人觉得总没有恰到好处。在教学中我们要理清它们的关系,设计出符合智慧教育的教学方案来。首先,我们要精心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我们实施教学的预设方案,方案切实可行了,我们就要思考用最简单的教学方法来实施。对哪些无法用言语描述清楚,或是讲授了学生还是不能理解的,或是学生无法亲身体验的,我们就要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让他们自己搞明白、弄清楚。

3.关于信息化应用标准。评价课堂教学需要一定的标准,有了评价标准就能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相结合,才能做到客观。智慧教育视野下的课堂也不例外。培训中只是让我们在智慧教育的理念下设计教学、说课,没有给出一个可量化的评价标准,我们比较疑惑:究竟这个媒体用在这里合不合适?应用了这个媒体效果如何?和东师理想的老师们谈起这个问题时,据说现阶段也没有一个评价标准,这可算是本次培训的一个遗憾。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教师可在今后的教学中做点研究,在智慧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摸索。

总之,培训学习只是为我们打开了教育信息化的一扇窗,专家的理论讲座为我们指引方向,教学观摩为我们在学科与现代教技术融合提供了教学模型,自己设计教学说课熟悉了智慧教育的操作,专家点评磨课为我们的教学指点了迷津。在教学中,我们要坚定信心,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智慧教育的理念,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20xx年8月,我代表学校骨干教师参加了暑期信息技术培训,回顾一晃而过的几天,培训的时间很短,但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我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积极接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观念,开阔了教学研究的视野,充分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特点和重要性。

通过学习、网上交流等环节,我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那样又成了满堂灌的形式;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便又成了满堂问的形式。

我深深的体会到,在教学中,我们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在使用远教资源时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合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方式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认识程度,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地知道很多知识,扩大知识面,使他们增长见识。

远教资源是学生萌发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走向世界的窗口,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可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学习虽然已经结束,来自导师的谆谆教诲,来自同行们的倾情相助,汇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汇成了一阵阵催人奋进的号角,支持、激励着我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

信息化工作总结(篇8)

我局科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科技局和两个目标督查办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以县委十一届四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责任制,保证科研经费及时到位,在科研项目的研究、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加速水利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促进知识的发展、更新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就二00四年我局科教兴县、信息化工作专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近年来,新技术、新材料在水利建设中的逐步推广应用,使广大水利工作者清醒地认识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不掌握科学技术、不懂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都将会被末位淘汰。可以说,谁先掌握了科学技术、谁最先把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实践,谁就能争取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先机。为此,今年,我局按照金委目督办发〔20xx年,我局根据金委目督办发〔20xx年的科技攻关项目。并以金堂水利发〔20xx年来,局党组把科技工作当作水利事业工作任务中的一件大事来抓,以此来推动我局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订了奖惩措施。并把科技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局内主要目标进行考核,与科室和具体责任人的政绩挂钩,对有较大贡献的.人员,在年终评选先进,目标奖励时给予优先考虑。在科研经费上给予充分保证,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技术含量,给每一个项目下拨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购买资料、外出调研等;在时间上,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尽量不安排与之相关的工作,确保科技项目的顺利完成;在用车上,优先保证科技人员的用车安排,为广大科技人员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科研坏境,极大地提高了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00四年,县目督办下达给我局的科技目标任务主要有四项:一是落实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责任制。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党政领导重视是关键,为此,我局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上、机制上为科技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二是加强沱江水土保持研究,利用新技术,进一步加强微水治旱工程建设。这一项目分解下达给我局水利科具体实施后,水利科组织及时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认真总结我局以往在水土保持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新材料、运用新技术取得的成功经验,在今年的水土保持项目的水系坡面建设中,建设“U”型防渗渠13千米,治理水土流失8平方公里。在生物措施中,大量选用新的植物品种用于坡面和堤埂绿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微水治旱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为解决丘陵山区农业缺水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是党和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最直接体现,是老百姓的造福工程、贴心工程。全县微水治旱规划面积24.6万亩,占全市的一半左右。今年的微水治旱工程安排在12个乡镇75个村,投资1567万元,新建蓄水池3301口,整治山平塘274口,群众踊跃投工投劳,新增水方154万方,解决旱地灌溉面积5.2万亩,极大地缓解了供需矛盾,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2种,新技术3项,研究项目2项。20xx年,为进一步发展我县渔业生产,在原有渔业品种的基础上,加大了名优特水产品种的引进,加快了渔业品种的调整步伐。今年,我们先后引进了大闸蟹和丁鱿等2个名优特品种。从引进到试养,目前已基本掌握了养殖技术。

1、大闸蟹:形态独特、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它是水中珍品,对人体机能具有较强的滋补、免疫功能,经济收益亩产几千至几万元,所以,既具有较强的食用价值,又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同时又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2、丁经:又称丁桂鱼,具有肉味鲜美、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生长速度快、适应范围广、抗病力强等优点,耐低氧,食性杂,易驯化,起捕率高,最大个体可达7.5千克,适合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饲养,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业引智成果推广重点示范项目,亩产可达1000千克以上。通过引进以上新品种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引进了新技术,如推广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聘请市水利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的专家到我县进行讲课,主要是严格控制用药量,禁用药,休药期,进行人工养殖;健康养殖技术主要采取有机肥进行养殖;仿生态养殖技术,主要适用于大江大河养殖和偏远的山区养殖,通过引进新技术,今年产成鱼565万公斤,繁殖鱼苗种2600万尾,稻田养鱼10000亩,化肥养鱼20xx年以来,我局科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县科技局和县目标督查办的具体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加速我县水利事业发展和繁荣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一些贡献。但是,从总体上讲,我局科技工作也还有很多值得总结和提高的地方,我们相信,只要通过局党组的坚强领导,全体干部职工的顽强拼搏,充分发扬团队精神,牢固树立大局、整体、科学观念,坚持科学、求实的精神,增强集体攻关意识,制定更加有利于科技事业发展的新政策,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刻苦攻关、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我们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各级下达给我局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定能够为我县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一定能够为我县的科学技术腾飞和小康的实现提供坚强有力的水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