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精选8篇。
伴着我们工作的不断优化,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范文能够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精选8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篇1)
昨天,我在我们综合组就关于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学法指导上了一节研讨课,通过我们组成员的评课,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这节课的一些想法谈一谈:
一、成功之处:
1、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性比较好,回答问题积极,每位同学都想急着回答问题,能给他们组加分。充分体现了小组评价的制度,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都的兴趣和信心。
2、课堂中能充分利用地图,直观且一目了然,能够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中,尤其表现在后面对知识巩固的环节中,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课外知识在课堂中补充很好,如:日本的河流、日本火山、地震发生的原因、还有日本的国徽等内容。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能够借助日本樱花开谢的推进过程和时间早晚来帮助学生理解日本南北气候的差异。
二、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1、本节课拓展方面做得不够好,应该用日本的樱花、富士山或者其它方面的知识加以拓展,达到情感教育。
2、个别学困生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应该采取更好的方法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3、课堂中可适当穿插一两句日语,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也能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我没有去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增强自己的业务,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篇2)
初一年级使用的是义务教育湘教版的教材。新课改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一份保障,注入了一份活力。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在此就本人的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经验与体会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在这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方面反复摸索,得出如下体会:
1、深挖教材内涵,灵活运用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在气氛活跃的班级让学生自己看图填表,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在全班对填错较多的部分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在气氛较为沉闷的班级,采取了游戏的方式,把整个班级当成了亚欧大陆,定讲台为北方,各小组讨论“应该处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为什么?”
地理课程目标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就需要在选择教法时,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强迫施教。而唤起学生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在新教材第一章的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中讲到了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小学没有接触过,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知识没有较强的递进性,学生学起来较为困难。我采取了讲授法和活动法学习经纬线效果都不是特别突出。于是讲完这些内容之后,上了一节经纬网练习课,采取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在室外上课。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定方向建经纬网,然后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再在操场上画好的几个经纬网地图上真正地实践一下。学生“玩中练”“玩中学”得兴奋极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大部分学生终于因此弄清了经纬网,收获不小。
教法选择的好,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迸射的。如:在《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课中,关于降水的季节分配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四人为一组,每组给12个试管,作为一年中的12个月,再给一瓶红颜色的水,让学生自己设计世界任何地区可能的一年的降水量,将水注入到试管里,展示并说明该地区的降水季节分配的状况,然后在绘制成图。这就给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促使他们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发展。
2、过程与结果并重,运用鼓励性评价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为了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本学期我校的地理学科从下列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占25%,(包括:课堂纪律、《地理填充图册》作业、地理小论文、课后动手实践);期中考试占25%,期末考试占50%(题目以选择、填空、读图绘图题为主,为学生应知应会的最基本常识)。学期末,教师根据上述四项为每个学生打出具体分数,然后根据总分评出等级,并对特殊学生给予一定的评语。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性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
如果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其奋进的目标,进而达到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便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如:《三大宗教》一课,提前两周给学生设计一些有关宗教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或问题以外的内容查找资料,学习研究三大宗教。上课时采取了分组竞赛的方式,学生热情高涨。当提问泉州有哪些宗教建筑景点时,抢到此问的学生竟然回答出了十多处。因此良好的评价氛围,真正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性的评价机制激活了地理的课堂教学。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篇3)
一、反思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的科学性
本次课从教材内容的安排来看,包括地理位置,人口及人口与资源的关系问题,气候与水旱灾害三个方面。地理位置的确定不仅仅是知道了印度在哪里就行,还要学会“定位”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人口及人口与资源的关系问题涉及到读图、表两种不同信息载体的步骤和方法的基本技能的培养,有一定难度,大约需要十几分钟左右。就这两部分内容应该作为一节课内容来处理。最后的气候与水旱灾害问题是重点和难点,至少需要图示法和比较法两种重要的地理思维方式的应用,对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和基本技能有着突出的地位和作用,至少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因此说,本次课内容偏多,教学时间过紧,教学目标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反思教学难点的突破方式的合理性
为了更好的突破难点,在这个板块中,采取了分组讨论法,图表比较法,讲练结合法,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然后做归纳总结。在这几种方法的'应用中,学生都局限于教师的教学思路,按照教师精心设计的路线和方案一步步去实施,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意识难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图表比较”环节的思考题应该具有开放性。比如:比较印度一月、七月风向图,你认为有哪些异同?让学生充分思考,然后讨论交流探究的成果,最后确定比较的内容和角度,这样既突出了教学过程,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这种过程、方法、情感的交融,落实了知识,培养了技能,丰富了情感,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三、反思作业设计的最优化
根据教学内容代表的三个方面,我设计了三个简答题,分别代表三个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事实上,学生做作业就是比较呆板地把教师整理的文字搬到作业本上,纯知识再现,能力目标难以实现。简答题型是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的一种检测形式,首先是通过对文字、图表等信息的获取,再通过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描述或阐释问题。因此说,本次课练习设计的题型单一,检测效果不够理想。应该以单项选择题作为主要形式。一方面,该题型比较灵活,任何知识点都能凭借它合理地调整考查的角度和难易程度,也能够灵活地考查一个或多个相关的知识点,发展学生聚合思维的能力,也因为是各种题型中较简单的考查形式,学生会快捷地找到成就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轻松学习,快乐地理”是我在地理教学中不变的宗旨。通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总结,我觉得教与学的相长,需要教师思考的方面太多太多,需要老师完善的方面也太多太多,我会在工作中不断地加强业务素质的培养,不断地通过与同行的探讨和交流,积极地去寻求打造高效课堂的途径,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篇4)
本章的知识点比较容易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以及自然环境学生们都熟知,怎样让学生们开放思维?于是就用亚洲之最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分组寻找证明亚洲之最的条件,这样就会使死板的课堂变的活跃一些,学生们动脑思考回顾亚洲的基本概述。接着完成四道典型的例题来巩固亚洲的知识,分析每一个选项连接的知识点。通过复习亚洲来总结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让学生们有固定思维,以便以后复习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国家。本节课的难点在于运用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分析北美洲的特点,让学生们开动脑筋并且培养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胆量,让学生们到讲台指图说明。最后通过一个学员等级测试小活动使本节课达到高 潮。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本堂复习课总结我的教学心得:
1、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2、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我在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因此还是有些学生会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今后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3、今后还要注重练习题的选择,要少而精,有难有易,体现层次性和针对性。要在检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开放性题目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选取与实际联系紧密、趣味性强、突出重难点的习题供学生练习,举一反三,以一道题引发多个问题,或由一个知识点引申到相关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练习后要分析总结,及时复习缺漏的知识点,达到双赢的目的。
复习课的意义在于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综合应用,特别是把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总结和提示,把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告知学生,并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篇5)
标题: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教学反思
引言:
地理教育在初中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国家和世界。其中,地理亚洲教学在七年级下册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入了解学生的教育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全球视野。以下是对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教学的详细反思。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教育需求
了解学生的教育需求是设计和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在开始地理亚洲教学之前,我进行了开学测试,以了解学生对亚洲地理的了解程度。通过分析测试结果,我发现学生对亚洲的国家、地理特点和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因此,我根据他们的测试结果和学习目标,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首先,我组织了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图书馆和地理景点等地,亲身体验亚洲的文化和自然风光。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对亚洲的认识。
其次,我注重使用多媒体教具和ICT技术,为学生呈现丰富的图像、音频和视频资料,使他们通过视听感受亚洲的多样性和风情。通过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同时,课堂上我还组织小组活动、讨论和展示等互动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促进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巧。
三、开展任务驱动式学习
任务驱动式学习是一种授课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任务中去,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在地理亚洲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亚洲各国人口分布的时候,我让学生组成小组,通过调查和研究,制作人口密度分布地图,并对各国的人口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任务,学生深入了解了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锻炼了他们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
结语:
通过对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教学的反思,我认识到了个别差异的重要性,学会了根据学生的教育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任务驱动式学习则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地理教育。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篇6)
一、主要亮点:(799918.cOm 好句摘抄网)
1、 以九四年普立兹新闻特写摄影奖的作品《饥饿的苏丹》导入,一步步地提出问题,这幅照片反应了非洲怎样的状态?非洲为什么贫困?非洲的贫困和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有何关系?导入震撼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树立人地和谐的观念。
2、课件制作精美,结构清晰,有助于学生知识框架的建立。
3、设置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将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给学生自己思考解决,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通过互动面板与学生积极互动,并点名学生的表现,使课堂上学习气氛活跃。
5、知识点讲解细致,在基础知识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特别是上课时对于一些学生以前掌握不佳的自然地理知识点多次讲解,使学生逐渐掌握。
二、改进意见:
1、每节知识点过多,特别是自然地理的知识点,导致经常超课时或者拖堂。知识点虽然都是考点,但在课堂上面面俱到不可能,所以需要有取舍的去讲。
2.部分学生上课不积极,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学习态度的掌控不易。针对这部分学生以鼓励,连线提问,科学打电话问原因来监督。
3、因为没有板书,导致PPT上字过多,学生要记的笔记也较多。应该精简课件上的文字,只需体现主要知识点的框架和总结性的内容。
4、非洲气候的非地带性是一个重要考点,但是很多学生对于高一的气压带风带掌握的不好,导致在讲解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时一些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在讲这个知识点前应该先用图片结合动画的形式复习一下气压带风带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对后面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5、互动面板有时会遮住课件,影响学生的观看。今后应调整好互动面板与课件的位置。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篇7)
七年级下册是进行区域地理学习,以区域为主线进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设计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反思整节课,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
本节课重视学生读图记图能力的培养,从图中得到有关亚洲的位置、范围、面积。而且能够从地形图上掌握亚洲的重要地形区,由教师引导、分析出亚洲的地势特点以及对河流分布的影响,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尊重学生
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差异,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如有关亚洲的世界之最,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材料和自己掌握的知识说出来。采用竞赛方式,看谁知道的多,说的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学会表述和倾听,在合作中求得共同发展。
三、创造和谐氛围,适当运用鼓励性评价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和系列活动,不失时机的给学生表现机会并给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
但是也有不足之处:
一、在分组引入竞赛机制操作中,应引导本组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而不能只顾本组一两名主动性强的同学参加,使课堂上的学习真正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有兴趣、有动力。
二、在组织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时,感觉到有点易放难收。给了学生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学生的发散思维极强,气氛也很热烈,不能很适时地做出总结、点拨。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篇8)
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在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特征时,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等方面入手,例如:我引导学生从亚洲的纬度位置(0度—北纬80度)结合以前学习的五带知识。学生很快知道亚洲是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的大洲,这一结论是分析亚洲复杂气候的基础.学生真正地发现了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会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很自然地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会由一个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推测当地的气候特点,由地形特征认识当地河流的流向。从而形成知识体系,综合分析能力不断提高。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得出结论,效果明显。例如分析亚洲河流的流向时,我首先让学生读图,从图中找出亚洲主要河流,在图中描出,并说出河流注入的海洋,并进行归类,归纳出亚洲河流的流向是从中间向四周流。学生自然就得出了“亚洲河流发源于中部,成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的结论,效果比较好。
在教学亚洲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时,教材安排学生学习的一个具体大洲的气候特征,所以本人在设计时特别注重对影响气候的因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便于今后学生在接触其他地区气候特征时能独立分析。由于设计意图明确,所以教学效果较好,学生也能接受。在分析亚洲气候时,对亚洲气候类型图及相关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的正确分析、把握是很关键的。由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颜色的种类及不同颜色面积的大小,从而得到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及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进一步让学生观察图并强调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由孟买和雅库茨克的温度的明显差异引导学生结合上已掌握的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纬度因素)学生分析出这个因素后,立即追问,哈尔滨和乌兰巴托纬度相当,为什么降水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观察图并分析得到结论(海陆因素)这样学生从分析图到得到结论的过程,真正体验到了图对地理问题分析解决的重要性,并逐步地学会了读图。
存在的不足:
(1)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差,不配合老师完成交给的任务。
(2)还不能正确掌握读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