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初中二元一次方程教学

发表时间:2024-10-11

初中二元一次方程教学(通用九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二元一次方程教学 篇1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在人教版教材的七至九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对方程进行知识性重点学的地方先后出现3次: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元一次方程组这章正处在对前面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起着检查巩固的,又为以后方程的学习进一步打下基础的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对学生以后学习一次函数,将来对有关线性方程的学习和研究都是一个中重要的入门基础。方程组是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问题的重要的数学工具,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是用方程(组)这种数学模型来解决的,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为将来他们从事现实问题的线性分析和研究有着启蒙和激发效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含义,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求待定条件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并会检验给定的一对未知数的值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数学思考:在根据实际情况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数学意识。

3、解决问题:能根据问题中的未知数的个数列出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4、情感体验:

①在列方程组-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在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理解他人的看法并与他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表示一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弄清二元一次

方程(组)及它们解的.含义。

难点:能针对具体问题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探

求。

四、教法

(1)启发式教学

(老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设置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学案式教学

(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讨论,探索研究获得知识,得出结论)

五、学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探索等步骤,自己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共同来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一)复述回顾:以二人小组完成学案上的3个问题;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鸡兔同笼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有几何?

让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设一个未知数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就会出现方程:2x+4(35-x)=94(设鸡x只)...........①

4x+2(35-x)=94(设兔x只)............②

让学生设俩未知数来解,估计大部分同学列不出来,那么无论列出与否,引出正

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三)设问导读与自我检测

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并完成设问导读与自我检测的问题,完成之后,小

组讨论,与组长核对答案,先组内解决疑难问题,教师下去收集问题,并指导、

生对新知识的探究。

1.对鸡兔同笼问题列方程,设鸡x只,兔y只,

X+y=35........③

2x+4y=94......④

先引导学生观察方程③、④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方程叫什么方程?(试着让

学生说出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举例说明需要注意的地方,和一些难以分辨的方

程,马上做自我检测第一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前面的问题同事满足③、④,把他们和在一起就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试着让

学生说出定义,做自我检测第三题,说明第四个也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初中二元一次方程教学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意义

难点: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元”指什么?“次”指什么?

什么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复习以前的内容,知道用元与次的含义,为这节课所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奠定基础。

二、观看视频

观看洋葱视频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通过熟悉的鸡兔同笼问题来引发思考。

视频内容

设计意图:用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视频内容,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三、探究新知

根据视频内容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提问:对比两个方程,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师生共同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像这样方程组中有两个个未知数,含有每个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两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探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满足x+y=10的值有哪些?请填入表中: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记作.

满足方程2x+y=16且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的.x 、y的值如下表:

不难发现x=6,y=4既是x+y=10的解,也是2x+y=16的解,也就是说是这两个方程的公共解,我们把它们叫做方程组的解。

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思考:3x+y=10的解有多少个?一个解有几个数?正整数解有几个?

带着问题让学生观看洋葱数学视频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视频内容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四、例题讲解

例、若方程2x2m+3+3y3n-7=0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求m+n的值。

例2、暴风雨即将来临,一群蚂蚁正忙着搬家.其中有大蚂蚁和小蚂蚁,已知大小蚂蚁总共有1 00只,小蚂蚁一次只能搬一粒食物,大蚂蚁一次能搬两粒,一场忙碌过后,洞里的160粒食物刚好一次被安全转移,求大小蚂蚁各有几只?

例3、

学生思考,试着解答,最后共同宣布答案。

设计意图:在例题讲解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通过例题探究来进行总结,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重点在理解,会灵活运用。

五、随堂练习

1.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3x-2y=4z B.6xy+9=0

C.+4y=6 D.4x=

2.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A. B.

C. D.

3.在方程(k-2)x2+(2-3k)x+(k+1)y+3k=0中,若此方程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则k值为( )

A.-2 B.2或-2 C.2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二元一次方程x-2y=1有无数多个解,下列四组值中不是该方程的解的是( )

A、 B、 C、 D、

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 )

A. B. C. D.

6.为了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某班计划购买毽子和跳绳两种体育用品,共花费35元,毽子单价3元,跳绳单价5元,购买方案有( )

A.1种B.2种C.3种D.4种

设计意图:几道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升华知识

六、拓展延伸

1.有大小两种货车,2辆大货车与3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15.5吨,5辆大货车与6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35吨,设一辆大货车一次可以运货x吨,一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y吨,根据题意所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

A. B.

C. D.

2.甲、乙两人共同解方程组由于甲看错了方程①中的a,得到方程组的解为乙看错了方程②中的b,得到方程组的解为试计算a2 016+(-b)2 017.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巩固本课知识点,通过设置练习,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这部分的设计中,主要是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七、课堂小结

以提问进行: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特征是什么?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要满足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共同小结使学生归纳、梳理总结本节的知识、技能、方法,将本课所学的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结,再一次突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同时为以后的学习作知识储备.

八、教学反思

1.概念课教学模式: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设计时按照“实例研究,初步体会——比较分析,把握实质——归纳概括,形成定义——应用提高,发展能力”的思路进行,让学生体会到是因为“需要”而学习新知识,逐步渗透应用意识。

2.类比法的运用: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意义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学习,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于方程中“元”与“次”的理解,另一方面易于理清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解”的相关知识的异同,同时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概念扫清障碍。

3.分层递进,循环上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都是由低到高,逐步提升,题目的设计从单一知识点的直接运用,逐渐到多个知识点的灵活运用,给学生设计必要的台阶,使其一步步向前,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初中二元一次方程教学 篇3

教学目标

1.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渗透将来未知转达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问题。

2.彻底理解题意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小刚与小玲一起在水果店买水果,小刚买了3千克苹果,2千克梨,共花了18.8元。小玲买了2千克苹果,3千克梨,共花了18.2元。回家路上,他们遇上了好朋友小军,小军问苹果、梨各多少钱1千克?他们不讲,只讲各自买的几千克水果和总共的钱,要小军猜。聪明的同学们,小军能猜出来吗?

二、建立模型。

1.怎样设未知数?

2.找本题等量关系?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答案。

思考:怎样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比较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谁更容易?

三、练习。

1.根据问题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

(1)甲、乙两数和是40差是6,求这两数。

(2)80班共有64名学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8人,求这个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已知关于求x、y的方程,

是二元一次方程。求a、b的值。

2.P38练习第1题。

四、小结。

小组讨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有哪些基本步骤?

五、作业。

P42。习题2.3A组第1题。

后记:

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初中二元一次方程教学 篇4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内容解析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含有两个提供运算未知数 的问题的有力工具,也是解决后续一些数学问题的基础。其解法将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工具。如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两直线交点坐标等。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就是要把二元化为一元。而化归的方法就是代入消元法,这一方法同样是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通法。化归思想在本节中有很好的体现。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一些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路是消元。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一些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路是消元,体会化归思想

2.教学目标解析

(1)学生能掌握代入消元法解一些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并能正确求出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关系,进一步体会消元思想和化归思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生第一次遇到二元问题,为什么要向一元转化,如何进行转化。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由于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的是同一数量,通过观察对照,可以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向 一元一次方程转化的思路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多,每一步需要理解每一步的目的和依据,正确进行操作,把探究过程分解细化,逐一实施。

本节教学难点理:把二元向一元的转化,掌握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

篮球联赛中,每场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1场得2分,负1场得1分,某队10场比赛中得到16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你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能。设胜x场,负(10-x)场。根据题意,得2x+(10-x)=16

x=6,则胜6场,负4场

教师追问:你能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能。设胜x场,负y场。根据题意,得

我们在上节课,通过列表找公共解的方法得到了这个方程组的解,x=6,y=4。显然这样的方法需要一个个尝试,有些麻烦,能不能像解一元一次方程那样来求出方程组的解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用引言的问题引人本节课内容,先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再二元一次方程组,为后面教学做好了铺垫。

问题2 对比方程和方程组,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师生活动: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认识方程组中的两个y都是这个队的负场数,由此可以由一个方程得到y的表达式,并把它代入另一个方程,变二元为一元,把陌生知识转化为熟悉的知识。

师生活动:根据上面分析,你们会解这个方程组了吗?

学生回答:

由①,得y=10-x ③

把③代入②,得2x+(10-x)=16 x=6

设计意图:共同探究,体会消元的过程。

问题3 教师追问:你能把③代入①吗?试一试?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不能,通过尝试,x抵消了。

设计意图:由于方程③是由方程①,得来的,它不能又代回到它本身。让学生实际操作,得到体验,更好地认识这一点。

教师追问:你能求y的值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把x=6代入③得y=4

教师追问:还能代入别的方程吗?

学生回答:能,但是没有代入③简便

教师追问:你能写出这个方程组的解,并给出问题的答案吗?

学生回答:x=6,y=4,这个队胜6场,负4场

设计意图:让学生考虑求另一个未知数的过程,并如何优化解法。

师生活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追问。在这种解法中,哪一步最关键?为什么?

学生回答:代入这一步

教师总结:这种方法叫代入消元法。

教师追问:你能先消x吗?

学生纷纷动手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不同的代入消元法,为后面学习选择简单的代入方法做铺垫。

2. 应用新知,拓展思维

例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师生活动,把学生分两组,一组先消x, 一组先消y,然后每组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完成。

设计意图:借助本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通过比较,让学生自主认识代入消元法,并学会优选解法。

3.加深认识,巩固提高

练习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提醒并指导学生要先分析方程组的结构特征,学会优选解法。在练习的基础上熟练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4.归纳总结,知识升华

师生活动,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1. 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哪些步骤?

2.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3.在探究解法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思想方法?

4.你还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的设计,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概括的能力。

5. 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93页第2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用代入法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掌握情况。

初中二元一次方程教学 篇5

教学目标

1.会用加减法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

2.进一步理解解方程组的消元思想,渗透转化思想。

3.增强克服困难的勇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把方程组变形后用加减法消元。

教学难点

根据方程组特点对方程组变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二、新课。

1.思考如何解方程组(用加减法)。

先观察方程组中每个方程x的系数,y的系数,是否有一个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能否通过变形化成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怎样变形。

学生解方程组。

2.例1.解方程组

思考:能否使两个方程中x(或y)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呢?

学生讨论,小组合作解方程组。

提问: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有哪些基本步骤?

三、练习。

1.P40练习题(3)、(5)、(6)。

2.分别用加减法,代入法解方程组。

四、小结。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加减法,代入法有何异同?

初中二元一次方程教学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

过程与方法

(1)教材以“问题串”的形式,揭示方程与函数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不同数学知识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通过“做一做”引入例1,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与态度

(1)在探究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中,在体会近似解与准确解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精神.

(2)在经历同一数学知识可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式能力.

教学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和数学转化的思想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铅笔、直尺、练习本、坐标纸.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引导(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回顾知识)

内容:

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个?是这个方程的解吗?

2.点(0,5),(5,0),(2,3)在一次函数y=的图像上吗?

3.在一次函数y=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

4.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的图像相同吗?

由此得到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像有如下关系:

(1)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

(2)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方程组的解与图像之间的关系(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内容:

1.解方程组

2.上述方程移项变形转化为两个一次函数y=和y=2x,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像.

3.方程组的解和这两个函数的图像的`交点坐标有什么关系?由此得到本节课的第2个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和相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

(1)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以转化为求两条直线的交点的横纵坐标;

(2)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可以转化为求这两条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联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和图像法三种.

注意:利用图像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近似解,要得到准确解,一般还是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第三环节典型例题(10分钟,学生独立解决)

探究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

内容:例1用作图像的方法解方程组

例2如图,直线与的交点坐标是.

第四环节反馈练习(10分钟,学生解决全班交流)

内容:

1.已知一次函数与的图像的交点为,则.

2.已知一次函数与的图像都经过点A(—2,0),且与轴分别交于B,C两点,则的面积为().

(A)4(B)5(C)6(D)7

3.求两条直线与和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4.如图,两条直线与的交点坐标可以看作哪个方程组的解?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师生共同总结)

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要求学生自主总结有关知识、方法: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关系;

(1)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

(2)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2.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1)方程组的解是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2)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对应的方程组的解;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3种:

(1)代入消元法;

(2)加减消元法;

(3)图像法.要强调的是由于作图的不准确性,由图像法求得的解是近似解.

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习题组(优等生)1、2、3B组(中等生)1、2C组1、2

附: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初中二元一次方程教学 篇7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延续与深化。很多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均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而得以简化,如: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成员去建设工地参加实践活动,男同学戴白色安全帽,女同学戴红色安全帽,在每个男同学看来,红白安全帽一样多,而在女同学看来,白色安全帽是红色安全帽的2倍,问男女同学各是多少名?——这个问题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有两种解法:(1)可设男同学x名,则女同学(x—1)名,根据“男同学人数=2(女同学人数—1)”这个等量关系可列方程:x=2×[(x—1)—1];(2)设女同学y名,则男同学2(y—1)名,根据“男同学人数—1=女同学人数”这个等量关系可列方程:2(y—1)—1=y。如此解决问题比较“绕”,数学的特点是“趋简”、“趋明了”,于是促生了“寻找另外的简捷的办法”的欲望。

由于本题有两个等量关系:男同学人数=2(女同学人数—1)、男同学人数—1=女同学人数;两个未知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如果设男生x人,女生y人,可以得到两个方程:(1)x—1=y,(2)x=2(y—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须寻找满足两个方程的x、y值,于是就延伸到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

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一旦提及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学生自然会隐隐约约地想到它们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于是引导学生观察、联系、联想,可以“化归”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

课程结束后,还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学生们经过思考争辩,最终达成如下意见即可视为完成教学任务:(1)列一元一次方程时,需要将其中的一个量用含有另一个量的式子表示出来,也就是说,寻找相等关系容易,列方程要相对困难一些。(2)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只要找出相等关系(2个)设未知数(2个),就可以较容易地列出方程组,所以列方程(组)相对简单,而解方程组要难一些,顺着这种感觉,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如何便捷地解方程组就成为当务之急了。

初中二元一次方程教学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第二节的第四课时,它是在学习了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能够灵活熟练地掌握加减消元法,在解方程组时会更简便准确,也是为以后学习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关系式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在联系实际,应用方程组解决问题方面,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加减消元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解较为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消元法的灵活应用。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初一(2)班学生基础比较好,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也初步养成了合作交流的习惯。大多数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性格比较活泼,他们希望有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但是对于七年级的乡镇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很多时候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因此,我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适时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借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说教法:启发引导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

说学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比较法。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消元)

2、前面我们学过了哪些消元方法?(“单身”代入法、“朋友”加减法)

下列两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解?

2x3y=16①

X-y=3②3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然后口述解题方法。

教师:肯定、鼓励、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了相关的旧知识,同时也为本节课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师:我们用代入法来解题第一步是找“单身”,用加减法来解题第一步是找“朋友”,再用同减异加的法则进行解答,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道题目:

问:这题能否用“单身”代入法或“朋友”加减法来求解?为什么?导入课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和获取新的知识]

2、合作探究

(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主动探索出解法,教师巡视指导并肯定和鼓励他们。)

总结解题方法:如果一个方程组中x或y的系

数不相同时,也就是说它们不是“朋友”时,先要想办法把“陌生人”变成“朋友”。

方法一:将方程①变形后消去x。

方法二:将方程②变形后消去y。

让学生尝试着写出解题过程,请两位同学上台展示结果,集体订正。请做对的同学举手,全班同学都为自己鼓鼓掌,做对的表示给自己一次祝贺,暂时还没做对的表示给自己一次鼓励。[设计意图:让学生探索这道过渡性的题目,是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为学习下面这道例题做好准备,同时通过变“陌生人”为“朋友”这一设想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例题探索例5、解方程组:3x-4y=10①

5x6y=42②

师:这道题的x与y的系数有何特点?如何变成“朋友”?

(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板书解题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探讨,逐步发现可以用加减消元法去解较为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也让他们再次体会了消元化归的数学思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探讨的过程中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学生有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后,会产生一种想表现自己的欲望。]

4、试一试

学生完成课本第30页的试一试,让学生用本节课的加减消元法和前面例2的代入消元法进行比较,看一看哪种方法更简便?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写出解答过程,并请一些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展示两种解题方法让学生们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种方法,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发现本节课的方法比例2的方法更简便时,学生会产生一种用本节课的知识去解题的冲动。]

(三)反馈矫正

解方程组:

(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以前后两桌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此时可轻声播放一首钢琴曲,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两个同学上台解题,教师巡视,并每一个组选两名代表检查本组同学的完成情况和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待全班同学完成后,让台上这两位同学试着当一下小老师,为全班同学讲解自己所做的题目,教师为评委,进行点评并总结,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不能兼顾每个学生,所以让学生自做自讲,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选代表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这样就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课堂小结:学完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谈谈对这节课的体会。

[设计意图: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31页的练习。

选做题:

(2)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知识的同时,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学生是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现在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

五、板书设计: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四)

找“朋友”——变“陌生人”为“朋友”——同减异加

例题分析习题分析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让学生更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初中二元一次方程教学 篇9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值

3.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学习重点:

1.用作图像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值

2.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学习难点:

1.做图像时要标准、精确,近似值才接近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计算准确,方法适宜

学习方法:

先自学课本,用心思考自主学习部分,努力独立完成,再与其他同学讨论未明白的内容。课上展示,针对自己不明白问题多听多问。

自主学习部分:

问题1

(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组?写出其中的几组解。

(2)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出以上这些解为坐标的点,它们在一次函数y=5-x的图像上吗?

(3)在一次函数y=5-x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们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

(4)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5-x的图像相同吗?

(5)由以上的探究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2

(1)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一次函数y=5-x和y=2x-1的图像,这两个图像有交点吗?如果有,写出交点坐标?

(2)一次函数y=5-x和y=2x-1的交点坐标与方程组的解有什么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

(3)由以上探究过程,我们发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除了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还可以用法解方程组;我们还发现可以利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合作探究:

(1)用做图像的方法解方程组

(2)用解方程的方法求直线y=4-2x与直线y=2x-12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