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教育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10-08

教育观后感实用。

好的电影可以激发我们浓浓的兴趣,就算时隔多年,再次观看仍然充满感动。通过阅读和写作我们可以获取知识和技能,经常写观后感,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丰富。到底该如何写好有关作品名的观后感呢?我们听了一场关于“教育观后感”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教育观后感(篇1)

这段时间我略读了《什么是好的教育》一书,这是一本教育哲学的读本,这本书分为: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真的是一本值得教师认真学习的书。

这本书好的原因在于我们不仅教育学生,而且也是家长,更直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从中获得有益的方法。本书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其提到“最好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着人的心灵。无为教育,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以及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的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在亲身体验中自醒地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升华和认识的飞。

客观地说,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不可能每一个孩子在学业上都能达到同样的高度,但重要的是每一个孩子在他所经历的学校教育过程之中,都能显示出积极的.生命状态,内心被集火,生命被点燃,每天都显示出朝气蓬勃的状态,这就是好的教育。所以,我想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努力促成学生向学,培养学生的自信。

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生存压力如此之大,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教会孩子自信。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就会精神抖擞,对一切都积极努力,乐观向上,乐于接受挑战;孩子缺乏自信,她就会在任何事情上面前表现出柔弱、恐惧心理,从而失去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自信的孩子,学习会有动力,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因为这份认识,会加倍努力,即使成绩暂不如人意,也会保持良好心态,在学生时代,这份心态,会促使他们积极努力的去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进入社会,相信自己能将自己从事的工作干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自信不是在得到之后才相信自己能得到,而是永然相信自己能得到。它是人的意志和力量的体现,也是一个人最值得骄傲的心态之一。

教育观后感(篇2)

《教育的目的》是英国作家怀特写的书,其中有关于教育的许多看法和理论观点都说让我印象深刻,思考教育目的,事关我们下一代的成功或者失败,他们将如何塑造我们的这个世界?是啊,在这科技发展飞快的世界,人们对知识的要求反而更加严格,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传授,其中还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书中他在教育的节奏中阐述了在学生心智发展不同的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学***,而这些理论是他认为对学生心理应该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关注,我个人认为这样主要是为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独特性、独立性,不同阶段的学生的智力、心理、生理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所有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采取不一样的课程和学***是很有必要的。

怀特先生把黑格尔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积极的、消极的和合谐的。由于智力发展的理论过程,他更倾向于称之为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阶段。那浪漫阶段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

怀特黑德在教育的节奏中指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始理解。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中学生接触到了新知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联系,激发着无限的可能性。学生可以从直接学习中明白。在这个浪漫的阶段,学生的理解是直接的和感性的,他们偶尔会做一些系统的分析。

我的理解是,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该扩大知识面,不要进行深入的推理训练,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感受和联想。让学生进行海量阅读,应该是让学生积累知识点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有助学生在学***适当的扩展所学知识打下基础,也就是说让学生大脑里有思考的素材。而精确阶段是学生的一种知识积累,相比于浪漫阶段的广泛意义概念,精确阶段就需要按照条理化、系统化的方式,就像学生们的系统化的学习,学***旧知识后,再重新将知识进行分析理解,综合运用阶段最终回归到浪漫阶段,即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全面的学习。

就年龄而言,智力发展的浪漫阶段将持续十年

三、十四岁,十四到十八岁是精确阶段,十八到二十二岁是综合阶段,这就是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不断的循环过程,这其中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儿童在成长的时候不仅是起始于学步和牙牙学语,也关于他们慢慢对身边事物和外界事物的认知,同时智力的发展和他们的年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对于孩子的的学***应该给予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个发挥想象,并不是说再周末给他们报一堆辅导班就是帮助他,反而困住了他的思想和身心,在什么样的年龄就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揠苗助长是不可取的。

怀特黑德先生信奉一个教育原则:在教学中,一旦你忘记了你的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你就会遭遇惨败。正是这种教育观念,使中国的教育与西方的教育有了区别。[合同帮帮网 WwW.551336.COM]

西方的教育偏向于动手能力,让学生尽量的接触大自然,让自己的每个器官去感触来自大自然的气息,中国的教育大多偏向于知识的积累,注重经验和学***,在理论知识上有许多想法。学生的学习是书本上的表层知识。我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是智慧生获得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和合理性的唯一标准。他们只有走出去才能判断是非。《教育的目的》

的目的》是英国作家怀特写的书,其中有关于教育的许多看法和理论观点都说让我印象深刻,思考教育目的,事关我们下一代的成功或者失败,他们将如何塑造我们的这个世界?是啊,在这科技发展飞快的世界,人们对知识的要求反而更加严格,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传授,其中还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书中他在教育的节奏中阐述了在学生心智发展不同的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学***,而这些理论是他认为对学生心理应该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关注,我个人认为这样主要是为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独特性、独立性,不同阶段的学生的智力、心理、生理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所有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采取不一样的课程和学***是很有必要的。

怀特先生把黑格尔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积极的、消极的和合谐的。由于智力发展的理论过程,他更倾向于称之为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阶段。那浪漫阶段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

怀特黑德在教育的节奏中指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始理解。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中学生接触到了新知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联系,激发着无限的可能性。学生可以从直接学习中明白。在这个浪漫的阶段,学生的理解是直接的和感性的,他们偶尔会做一些系统的分析。

我的理解是,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该扩大知识面,不要进行深入的推理训练,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感受和联想。让学生进行海量阅读,应该是让学生积累知识点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有助学生在学***适当的扩展所学知识打下基础,也就是说让学生大脑里有思考的素材。而精确阶段是学生的一种知识积累,相比于浪漫阶段的广泛意义概念,精确阶段就需要按照条理化、系统化的方式,就像学生们的系统化的学习,学***旧知识后,再重新将知识进行分析理解,

综合运用阶段最终回归到浪漫阶段,即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全面的学习。

就年龄而言,智力发展的浪漫阶段将持续十年

三、十四岁,十四到十八岁是精确阶段,十八到二十二岁是综合阶段,这就是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不断的循环过程,这其中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儿童在成长的时候不仅是起始于学步和牙牙学语,也关于他们慢慢对身边事物和外界事物的认知,同时智力的发展和他们的年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对于孩子的的学***应该给予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个发挥想象,并不是说再周末给他们报一堆辅导班就是帮助他,反而困住了他的思想和身心,在什么样的年龄就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揠苗助长是不可取的。

怀特黑德先生信奉一个教育原则:在教学中,一旦你忘记了你的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你就会遭遇惨败。正是这种教育观念,使中国的教育与西方的教育有了区别。

西方的教育偏向于动手能力,让学生尽量的接触大自然,让自己的每个器官去感触来自大自然的气息,中国的教育大多偏向于知识的积累,注重经验和学***,在理论知识上有许多想法。学生的学习是书本上的表层知识。我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是智慧生获得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和合理性的唯一标准。他们只有走出去才能判断是非。

教育观后感(篇3)

读着《爱的教育》,我思绪万千;合上《爱的教育》,我心潮起伏。书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正站在我的眼前,时时感动着我,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时,我自己仿佛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看看他们,想想自己,我感到自愧不如。

记得有一次,我遇见一个伸手向我乞讨的小孩子,我竟然冷漠地在他面前走过。记得有一次,我遇见一个伸手向我乞讨的小孩子,我竟然冷漠地在他面前走过。和卡罗内一比,我感到自己是多么残忍,多么渺小呀!虽然我上前掏尽所有的零钱给他,也挽回不了他那残酷的生活现实,但至少可以给他灰冷的前途送上一丝温暖吧。在处理与同学的关系上,我有时也会因为小事而与他们吵架。其实,在世界上,处处播撒着爱的花粉。就拿这一次四川发生里氏日本等国也向四川派去了救援队、医疗队。人们纷纷向地震灾区的人们捐款捐物,希望帮助他们早日重建家园;学生们也把买玩具、吃零食的钱省下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们,希望他们能在日住上楼房,早日重返教室。这就是爱,毫不吝啬金钱,毫无保留地奉献爱心。

中国的大文豪孔子曾说过:“仁者爱人。”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美好的爱心。朋友们,让我们学学卡罗内、洛贝谛他们吧,多献出一点爱,用爱的钥匙,去打开人们的心扉,那么阳光将照耀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教育观后感(篇4)

在我们的生活中,帮忙别人的同学是有的,但像他这样了为保护别人而牺牲自我的同学,我们就不必须有幸遇到了。看到这一个故事,令我想到了报纸上的一则报道: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太太倒在人行道上。20分钟里,竟没有一个路人上前搀扶。等到120急救车赶到时,老太太已经去世约20分钟了。同样是两个值得帮忙的人,可是遇到的结果却完全不一样,一个得到了别人舍命相救,一个去世了很久才被人发现。

这些行人跟舍身救人的罗贝蒂简直是差之千里。 正是因为安利柯身边有这么多善良的伙伴,他才能够明白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爱。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很有好处,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同学之间无法摧毁的友谊,什么是师生之间无微不至的关怀,什么是父母永无止境的爱!我相信如果有了这些品质,明白了什么是真、善、美的人,必须是世界上生活的最完美的人!

教育观后感(篇5)

我学习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中的第二卷“学习指导”一书,通过学习,我认为学习魏书生一、要学习他的教育思想;二、要领会他的教学艺术。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课堂艺术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而是体现在课前、课后和课外;不仅仅是体现在教书上,而是体现在育人上;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的如何教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如何学上;不仅仅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而是看学生在课前学的怎么样。所以,魏书生的课堂艺术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效果的检测上。因此,纵观魏书生的教学全过程,魏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简单的教与学的互存关系,而存在着一种普普实实的教学组织环节和组织形式。

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即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学会学习是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使学生会学,促使差生转化一直是他努力的方向。要使学生会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魏书生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总是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结合起来,使之互相促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变成满足心理需要的一种极大乐趣。培养学习兴趣,还应注意既要有广泛的兴趣,又要有中心兴趣。学习兴趣与老师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是课堂,有的教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则视为乐园。魏书生上课,学生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是一种享受。

综观魏书生的教学,方法灵活是他的特点。魏书生常说,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传授知识的程序,要研究教学方法,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改进教学,教师的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精神的饱满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在培养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方面,对兴趣培养都有极大的意义。并对一堂课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一堂课应当激发出真正的激动心情。魏书生教学,就是要通过各种教法找到兴趣的源泉,他认为,教师讲课,寡淡无味,平铺直叙是教学的大忌。他总是力图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在课堂上,趣事,乐事层出不穷,学生思维可以驰骋,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久而久之,学生对他教的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爱上了他并迷上了他。

新的事物,学生会有兴趣。变换教学方法从中得到快乐,学习兴趣就会成倍增长。魏书生老师在校或外地讲课,课前总喜欢用气功冥想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魏书生常说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规性的学习方法,帮学生制定一些学习的规矩,制度,计划,在一些方面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老规矩可遵守。在一些方面让学生猜的透,但在具体一堂课的安排上,具体教法的运用上,在一些小的技术,技巧问题上,又应该让学生猜不透。越猜的半透不透,学生越愿猜,越猜学习兴趣越浓。与教师感情越进,对教师所讲的理解的越深。

教育观后感(篇6)

一、现代的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须知数千年的师道尊严在人们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学生对教育学行为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和吸收现代教育思想,努力树立现代学生观,另一方面要用现代学生观检验自己的教育行为。

一。在教师心目中,学生应该是教育的对象,所有教师的教育行为都应该满足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是对现代学生观的基本判断。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往往存在着教师各司其职、心中没有学生的现象。

如课上提问学生,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常常“怒发冲冠”,动辄罚站、训斥、责骂。虽然这些问题可能已经解释了不止一次,但学生们仍然不理解。怎么办?

我们认为一个老师能做和应该做的只是再向他解释一遍。所以,你可以这样对他说:不是你的错,是老师没说清楚,让老师你再说一遍,好吗?

反过来想一想,训斥、责骂和罚站,对于学生而言,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又有损于师生之间的感情。再比如,找学生面批作业,见到明显“低级”错误时,教师常会十分生气,言语多严厉,甚至斥责学生。冷静思考是件好事。它旨在帮助巩固和提高。

殊不知,严厉之语,斥责之声,非但不能帮学生,反而伤及学生脆弱的心理,又不利于增进师生感情,可谓好事没办好。教育实际中,这一类好事没办好的情况恐怕不是少数。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存在不能说与之无关。

如果教师能做到心中有学生,那可能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2.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有学者将教育列为服务行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的提法也屡见报端。

我们赞成这一提法。我们相信,作为一所学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为家长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如果家长花钱送孩子上学,应该让孩子享受良好的教育服务。

然而,受到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影响的相当一部分教师,一下子难以接受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角色定位,或者嘴上接受而教育教学行为依旧沿袭老一套。让学生掉头向老师,让学生处处服从老师的安排,忽视学生的需要,不顾学生的思想,这些做法是不是没有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怎么办?

教师要自觉转变思想,树立服务学生需要的意识,正确定位自己。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学生学习的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心理发展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

有了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就会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措施,鼓动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再辅以教学方法的引进,就能充分发挥教师“因势利导”的作用,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不可估量。“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科内容,我们还应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读完正规学校后会独立前进。

”(美国“认知论”的主要代表、“发现法”的倡导者布鲁纳语)

3.正确地评价学生通常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水平的估计往往偏低。当然,我们不否认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存在个体差异。

但这种差异其实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大。心理学研究表明,除极少数智力超常和明显迟钝的儿童外,大多数学生都属于“中人之智”,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不完全由于智力的差异。有些被我们判定为“学困生”的学生,在从事他们喜爱的某项活动或游戏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甚至可以超过某些优等生。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能真正唤醒这些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喜欢这些活动或游戏,他们肯定不会比那些优秀的学生逊色。

四。重视学生心理能力的培养,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奥秘,使教学活动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必要保证。

二、现代的教师观

近年来,将心理学理论的活水引入教学领域已成为教师的共识。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是情感手段的主要方式之一;兴趣是人们倾向于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它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态度的体验,是沟通教与学的纽带。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水平。具体来说,应努力做到:

1.强化学生强烈而向上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促进学生学习和实现目标的内在动力。著名学习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佳动机是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对知识发现的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价值,以及它的新颖性和困难性,引起学生思维的内在充突,激发学生的需要,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主动学习。

语文教育家、特级教师魏书生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习动机作为最可靠、最基本、最主要的依据,迅速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他一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讲学,但他所任教的学生语文学习正常并成绩优秀。

2。培养学生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现实、最稳定的因素,也是形成教学艺术愉悦功能的重要因素。

3.激励学生丰富而热烈的情感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在缺乏必需的丰富激情的情况下,理智处于一个昏睡状态,不可能进行正常的工作,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丰富而温暖的情感,

以保证信息的“发送”与“接受”的畅通。 现代教师素质观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无论社会如何变化都必需具备的、超越时代性的基本素质,如对学生的热爱,正义感和团结合作精神,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较强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等等。

另一方面,要具备适应社会变化的时代素质,即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研究性教学能力等。同时,教师要善于承担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师生关系的构建者、学生学习课程的引导者、学生终身学习的奠基人等多种教育角色。一句话,现代的教师要注重“会教”,注重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和个性特色.

现代教师全新理念的特点要求我们注重教师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以为最关键的是要改革教师管理的评价机制及培训方法。

是的,教育的创造应该从教师开始。传统的教育从启蒙开始,总要把孩子驯化得“听话”,因此,在培养创新人才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和发展孩子的好奇心、活力和灵性。同样,在对教师评价时,也应注意保护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特长与个性。

从某种角度来说,有“棱角”的教师才更有探索欲望、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而一个具有教育灵性和独特个性的教师,才会带出一群鲜活的具有创造个性的学生。

我们不反对用量化的指标作为评价教师的一种标准,但决不能将其作为唯一的“尺子”量人。必须承认,至少在教师创新能力与研究性教学方面,是无法用量化的方法对教师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科学上的许多事例已生动地证明,创造发明总是作为一个偶然的想法出现,并往往先被立即否定。

因为在最初看来,既没有先例也很难找到现成的理论支撑,而必须经过成长和较长时间的孕育,才会在顿悟与实践中得到认可。

所以,对教师的评价应注重发展性、创新性,要允许学校中有不同的“声音”存在。只有一种“声音”的学校,充其量只能造就可怜的“应声虫”,是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的。学校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为形成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意识的教师队伍培植崭新的精神土壤。方艺红

教育观后感(篇7)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的回答还是只是让学生获得一个漂亮的分数,那恐怕这样的教育观念可能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当然没有人能真正的为此盖棺定论,我想,价值观不同,目的必然是不同的。

刚入职的时候,学校请池主任到校做讲座,他当时分享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教育,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我想,就是我们要在教育过程中,教授给学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能力,反过来,这样的学生也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这样的循环才是良性的,才是长久的。这样的教育目的更多的考量了社会的发展,个体的发展是为了集体的进步。这样的教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集体主义思想是非常一致的。

教育大师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角度。他在书中写道,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在某个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是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如艺术般高雅。

在书中,他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虽然我们有时也这样说,但我们真正做到了吗?家里还在读小学的小表弟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为了考得高分,不得不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学校教育普遍的功利化。教育似乎全是为了考试。

我们要培养的是有文化又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专业知识是基础,文化则引领他们进入更高远的境界。但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导致我们的学生成为了学习的机器,他们失去了对美的感受,他们变得冷漠、自私、缺乏责任感——这一切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所以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慢慢渗透美育和道德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够成为既有文化,又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

至于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想只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多用心多思考,心中总会渐渐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