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亲爱的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9-16

最新亲爱的观后感汇编10篇。

观后感是感触过后产生的文字。记录对作品的感悟与人生道理,就能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篇观看感,拥有良好的写作技巧可能表现在写小说方面,怎样写出关于作品名的全面的观后感呢?小编根据您的需求承诺提供一篇符合您要求的“亲爱的观后感”,祝你在不断学习和工作中愉快成长!

亲爱的观后感(篇1)

书中的鲍雷伊在二年级给作家汉修先生写了第一封有错别字的信。因为他喜欢汉修先生写的书,在后来的几年里断断续续给汉修先生写了几封信。直到六年级,因为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鲍雷伊和汉修先生成了朋友。

当鲍雷伊问汉修先生的写作秘诀时,汉修先生却向他提出了有趣的事。慢慢地鲍雷伊喜欢上了写作。在征文比赛中,他听了汉修先生的建议,写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卡车上的一天得了入围奖。

汉修先生真是一个善良、高明的作家。他在不知不觉中让一个内向、不爱写作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自信、乐观、爱写作的人。原来写作没那么可怕。只要我们多看书、多观察、多听、多想和多写。我也很喜欢鲍雷伊的妈妈。她虽然是一个单亲妈妈,也很贫穷,但她乐观、坚强,鲍雷伊在她的爱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谢谢你,亲爱的汉修先生,我从书中学到了许多知识,我相信我会和鲍雷伊一样会爱上写作。

亲爱的观后感(篇2)

上个星期,我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非常高兴能在暑假里看完这本值得一看的书。

这本书是用写信和日记的方式来写的。主人公是单亲家庭,虽然有些伤心,但他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怨恨父母。努力学习,努力调和父母之间的误解。

鲍雷伊又从《狗儿快乐秘决》中认识了著名作家汉修先生。然后一直给汉修先生写信,把自己的各种烦恼都告诉汉修先生,而且还很想和汉修先生见一面。决定自己长大了也要当作家。

汉修先生经常回信鼓励他。为了使他的写作更好,建议他多读书,多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多写日记。而鲍雷伊也从刚开始写的短短几行,还有错别字。

慢慢练习能写一篇长篇演讲,文章没有错。

读这本书,不仅让我知道,如果我想提高我的写作能力,我需要多观察,多阅读,多练习。而且还让我明白了世界无论什么事,都不可能一开始就一帆风顺的。只要我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就没有什么不能做的。

亲爱的观后感(篇3)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我很快就看完了,这是一本叫鲍雷伊的小朋友的日记,这里面有一只调皮的小狗,名字叫“土匪”,还有雷伊的爸爸妈妈,最主要的是雷伊常写信给他的作家汉修先生。

这本书主要是写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孩子——鲍雷伊,他内向、安静,并不是超常生,甚至还不太喜欢写作,讨厌写额外的作业。这个形象让我觉得非常亲切,他仿佛就是我身边的一些朋友。

这本书作者是用雷伊的书信和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普通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他渴望父爱,渴望被人注意,渴望朋友。

从起初他并不喜欢写作到后来能够获得荣誉入围奖,他想:真正的作家有时候也会被退稿。我佩服他这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

还有他对父母的离异由不理解到理解。一个贫困的单亲妈妈带着孩子很不容易,但这个妈妈能够正确的教育孩子,让他理解父母离异的问题。

说到汉修先生,他是一个作家,当雷伊第一次写日记遇到困难时,汉修先生建议他假装是在给别人写信。看起来这样的效果不错。我想我也可以这样,因为老师每次布置写日记,我脑子里就一片空白,不知道写什么好,看了这本书让我受益非浅。

我感谢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这么好的一本书。现在社会上单亲家庭越来越多,我希望那些小朋友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要像雷伊一样坚强、勇敢、理解和宽容。这样我们才会逐步成长、自信、还有无限的希望和梦想。

亲爱的观后感(篇4)

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一个孩子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汉修先生高明的教育方法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与其说汉修先生是一位作者,还不如说是一位教育家。

他给鲍雷伊提出十个问题:1、你是谁?2、你长什么样子?3、你的家庭是什么样子?4、你住在哪里?5、你有宠物吗?6、你喜欢上学吗?7、谁是你的朋友?8、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9、你有什么烦恼?10、你有什么愿望?这十个问题都可以让鲍雷伊自然地表达,从而使他觉得“写信并不讨厌”。

还有,鲍雷伊第一次写日记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汉修先生叫他假装向一个人写信。鲍雷伊按照汉修先生说的做,结果颇有成效。

鲍雷伊从不喜欢写作,倒觉得写信并不太讨厌,再到后来喜欢上了写作,每天坚持写日记,到最后获得荣誉入围奖。他对父母离异由不理解到理解;对丢午餐的事件,从起先的怨恨要想办法抓住小偷,最后对小偷的宽容。这都能体现出鲍雷伊的一步步成长,一次次转变。

鲍雷伊能一次次改变自己,一步步成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亲爱的观后感(篇5)

我们常说健康第一,只有身体健康,才有奋斗的资本,成功的可能,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真正重视健康的少之又少。

年轻的时候,总是觉得身体没问题,熬夜加班,久坐不运动,出了问题的时候为时已晚。作者曾经是个工作狂,推崇今日事今日毕,为了做完当天的事经常没日没夜地加班,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天用,最长在电脑前坐了40多个小时,现在颈椎眼睛都有问题。才终于明白,事情永远做不完,地球离开谁都正常转。

年轻的时候用健康换成长,身体垮了才知道健康的珍贵,二者相比较,往往得不偿失。不如从年轻时候就注意珍视健康。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大,熬夜加班已是常态,我认识一个朋友,为了多挣点钱,一个人打三份工,每天几乎凌晨两三点才下班。

我都担心他哪一天会猝死。

钱永远是挣不完的,事情也永远是做不完的。不如调整一下目标,合理安排下工作量,重视起自己的健康吧。

亲爱的观后感(篇6)

作为一名孩子和孩子一起长大的“大朋友”,当读了《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我被其交流方式深深的震撼。

他们是不同的两代人,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的时间,以书信的方式,进入了对方的世界、心灵,龙应台“第一次了解了自己十八岁的儿子”,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在中间,有东西方文化,所以母子花了三年时间通过书信进入对方的世界和灵魂。

交流决定方向,沟通成就未来。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赢得他们的爱和信任,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是每个父母都需要了解和学习的。

想做孩子最愿意接近的父母,要弯下腰来和孩子交流,给孩子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并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信任。最好的教育不是耳提面命,而是帮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走好走稳。。

《亲爱的安德烈》书中安德烈向母亲这样写道:妈妈,你跟我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

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舍‘”,书中不乏这样的片段,语言犀利,点名了安德烈不希望妈妈还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他,希望自己能独立,能长大。

其实以上的对话内容,也经常出现在,我与女儿的对话中,我是一个母亲、繁重的工作压力和生活的繁琐,让我变得“强势”,孩子在我的重压下不堪重负,不过还好我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意识到的“问题”在调整自己的状态,如何和孩子沟通,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1、 蹲下来和我们的孩子说话,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对孩子大喊大叫:“你怎么可能连这个都不知道。""快点过来,听到没有?!

"……这样的事在我自己身上也时有发生,我们做父母的往往认为这样居高临下,命令式的语调能体现自己的威严,能让孩子更听话。可是你试过另外一种方法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无论是在自己家里,亲朋好友,还是在公共场合,当你想对孩子说什么的时候,请尽量蹲下,让自己和孩子处于同一高度,用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用亲切的眼神看着他,然后用亲切的脸对孩子说你的要求。你是不是发现,用这样的方式对孩子说话,孩子同样听你的话,而且还会更开心地去执行你的"指示",而且完成得更快更出色呢?达到的是同样的甚至是更好的效果,所不同的只是你说话的方式而已,而孩子却更开心了,对你的"命令"同样是执行的。

这就是因为你蹲下来了,你用和蔼的口气和他说话。

2、 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在陌生人和外人面前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事时上,孩子的理解能力相当强。当你不想让他做什么的时候,只要轻轻摇摇头或者静静地盯着孩子看,他就会明白没有必要大声说出来。如果还是不放心,出门前也可以和孩子达成默契,这就是你们之间的秘密:

“如果你看到爸爸摇头,你不能那样做;如果爸爸点头,你同意。

"三、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的自主意识也会随之增长。当你喂他吃饭时他说"我自己吃",当你帮他穿衣时,他说"我自己穿",可能他会弄得满身是饭,可能他会把衣服穿得一团糟,但我们不要打击你的兴致,而要信任他,鼓励他,给他学习的机会,否则孩子将永远不会"长大"。

四、适时调整关爱的方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关爱方式,不要把孩子当成永远长不大的人,事事都包办代替。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好机会,对孩子提出新的要求,帮助他们成长,以免压抑他们的智力。

五、相互间多多交流不要只是一味想知道孩子的想法,也应该把你的想法告诉孩子,例如,爸爸上班时做什么工作,妈妈平时喜欢吃什么,爸爸妈妈对孩子什么表现感到很高兴等等。向你的孩子敞开心扉,孩子也会这样对待你。当沟通问题解决后,父母和孩子之间会有一种默契,这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作为孩子的“大朋友”,我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如何和孩子沟通,如何赢得孩子的喜欢和信任,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情感交流,让孩子在杰出父母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地成长是我的追求。

亲爱的观后感(篇7)

《亲爱的女儿》,这一本我在读的时候做了挺多笔记,因为我对很多地方都很共情。

这本书是孔枝泳给女儿是人生食谱,原来的题目就是“给女儿的食谱”,所以这里面除了她想给女儿分享的人生经验以外,还有真正的27个食谱。

整本书其实很像大道理,但是就像我前几天跟朋友吃饭时候聊起来,我们从小就知道的那些品德,比如努力、勤奋、坚持,这些小时候觉得没什么的道理、品德,越长大越会发现其中的重要性。小时候我很不喜欢大人夸我努力,我会觉得自己似乎不够聪明,所以得到了退而求其次的“努力”的夸奖,但是现在我发现努力很重要,我希望自己能再努力一点,希望努力能有成果。

这本书有很多这样重要的品质的传达,比如要爱自己,要保持自己个体的重要性;同时,她在指出个体重要性的时候,也会落实到具体的场景中,有的时候有些场所你可能不愿意去,但是又必须要去,虽然你可能无法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但是可以通过问自己“什么能让我自己满意、开心、自豪”,这样去反观自己内心,明白自己的心意。

还有一个让我很有感触的是关于女性化/男性化的问题,孔枝泳说自己在孩子出生后会刻意让孩子避开性别化标签的东西,比如不怎么让女孩子接触娃娃,作文不怎么让男孩子接触小汽车和机器人,但是后来她发现,小女孩即使在玩小汽车,也会给小汽车盖被子、哄小汽车睡觉;小男孩会及时玩娃娃,然后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把玩偶当作盾牌等等。

于是孔枝泳明白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男女之间的确有差异。我很喜欢这一段。

这本书有很多金句,但是我觉得这些不是刻意的金句,就像我前面说的我们以前会忽略一些品德,一些重要的事情,这本书就是在整合这些重要的内容,在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女儿这些内容,所以就会出现很多金句,但同时我们能体会到她的真心。

最后还是讲一下这本书让我觉得困难的地方,因为这里面有27道菜,27个主题,要在比较集中的时间内接受很多道理这样很直接的讯息,所以我有点觉得疲惫。如果你有茫然,有不确定性的时候可以看这本书,她将很多我们觉得茫然的点输出成一个确定的信息,可以解决我们的问题;但是如果你本身信念感很强,对很多东西有确定的看法的话,或许会感到共鸣,或许并不需要这样一本书。

亲爱的观后感(篇8)

作者在书中告诫女儿凡事要量力而为,不要年轻时用力过猛,用健康换成就,等人到中年却用身体来偿还。正因为作者身边发生过这样的案例,他的朋友年轻时太拼,年过四十就英年早逝。由于自身的经验,作者对于女儿未来的人生期盼,也不同于一般父母望女成凤的心态,他认为人生越接近平常,越能拥抱幸福。就如他书中所说:“年轻人在审视生活上容易抱与赏析诗词相似的态度。向往绝美的生活,却忽略了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非凡的业绩伴随常人难以忍受的凄厉决绝。”

我想这是一个父亲对女儿最美好的寄望与拳拳爱意,因为他知道金字塔顶端的非凡人物毕竟是凤毛麟角,且想要成为非凡人物,拥有绝美人生,必定要吃平常人难以忍受的苦。

而他不想女儿经历非凡而短暂的人生,只想她过平常而长久的幸福生活,只想让她脚踏实地的成为芸芸众生中幸福平凡的一员。凡事把握住尺度,接受自己是个平凡人,甘于过平常的生活,也是一种美妙人生。

读完全书,从作者这些质朴的言语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温情的父亲形象,更感受到温情背后满满的深沉爱意。作者从不端着父亲的架子,他把自己定位成女儿知心导师的角色,把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验,以唠家常的形式缓缓道来。作者这样豁达、乐观、平和的父亲,他的育儿方式,是倡导是身体力行的影响子女。他告诉女儿要学会独立思考,才能真正成熟。要知不足,保持求知欲才能有进步的空间。

年轻时要多思考,尽早找到适合的职业方向,并不断实践、修正与坚守。凡事把握尺度,不过分透支身体,要量力而行。愿为人父母的我们,也能从书中吸取到有价值的人生经验,学会正确引导子女拥抱平常的幸福。

亲爱的观后感(篇9)

在暑假,我看了一本书:《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写了小男孩鲍雷伊从二年级开始的一些经历。这些内容全部都记在了他写给汉修先生的信和他的私人日记本上。

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鲍雷伊的父母离婚了,他和妈妈住,所以他很想念他的爸爸。在学校,中午吃饭的时候,鲍雷伊的午饭经常被偷。他真希望爸爸能在他的身边,这样就能帮他做一个防盗警报器了。可是,现在他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做防盗警报器了。最后,他花了那么长时间,看了那么多书,终于做出了警报器。然而,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原谅那个小偷,因为他觉得,他还要和小偷在同一所学校学习。我在鲍雷伊身上看到了原谅、宽恕、包容的美德。

读了这本书,我还得到了一些写作的好方法,比如,写日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在日记里,可以把一天中比较有趣的、好玩的、烦恼的事情都记下来。鲍雷伊就是因为回答了汉修先生的十个问题后,才慢慢觉得写信也并不是那么讨厌,而且成为作家的办法就是多写。汉修先生教给鲍雷伊的写作方法,我想它对我提高作文水平也是很有帮助的。

这本书真有意思,我看了好几遍呢!就像鲍雷伊看《狗儿快乐秘诀》。

亲爱的观后感(篇10)

听说这本书对于孩子在写作方面会有很大的启迪,封面上的的宣传口号也有这样一句话: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抵过所有作文书。带着这样的期待读后,慢慢品味,渐渐进入小说描绘的场景中的从读第一二章时是质疑,到掩卷时为之叹服,这才明白它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是实至名归的。

一、巧妙的构思,细腻的描写

本以为主人公是一个叫汉修先生的男子,读了才知道这是一个叫做雷伊的男孩子的成长的故事。关于汉修先生的正面描写并不多,只能从他的信以及那位女作家的口中了解到这是一个智慧的作家:他用巧妙的方式带动了雷伊,激发了雷伊的表达欲望,再现了雷伊从讨厌写作到爱上写作的过程;他是一个幽默的作家,从他的回信中可见一斑,雷伊也受到了他的影响,他的文笔也有了幽默的因子。

他是一点懂孩子的作家,所以雷伊愿意向他倾诉。小说把雷伊的信与雷伊的日记按照章节交叉排列,从第一章还有错别字的短短的书信,到后面有精彩的场景描写,情景交融的表达,我们看到了雷伊的进步。

在小说中的确有给大家习作的建议,都是通过雷伊的回信和日记呈现出来的,包括多看书、多观察、多听、多看、多写。在雷伊不知道怎样写日记时,汉修先生建议雷伊假想一个人物,以写信的方式来倾述,于是有了"亲爱的‘假’汉修先生"这样的书信体的日记。

书的结尾,雷伊的爸爸回来了,还带回了小狗土匪,可最终妈妈没有答应复合,这种构思还原了生活的真实,这时的雷伊已经走出了自我的烦恼,相信自己已经能应对一切了,如果改为大团圆的结尾个人觉得反倒不太好。

二、薄薄的一本书,浓浓的一份情。

让我更感动的不是雷伊习作水平的提高,而是他心灵的成长。作为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转学后的雷伊是孤独寂寞的,他渴望父亲的爱,曾那么埋怨父亲,特别是从电话中听到了一个男孩子的声音后,但他最终也释然了,从爸爸的角度去思考,谅解了爸爸。在书的结尾,雷伊的爸爸找到了小狗土匪,雷伊却决定让土匪跟爸爸在一起,去陪伴爸爸翻越雪山;他想方设法制作了报警装置想抓住偷他午餐的小偷,最终在法兰德林先生的影响下,决定不再追究此时,也许,小偷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雷伊没有因为打击而一蹶不振,是因为他的身边有爱他的、带给他正面影响的人:

雷伊的妈妈离异后自己带着孩子,谈及离婚的原因,她说是因为雷伊的爸爸太热爱他的卡车,在雷伊出生前她也是如此,但是后来因为有了雷伊,妈妈长大了,而爸爸还没有长大。她没有埋怨,更没有数落前夫的不是,让自己变成一个怨妇。她让雷伊明白彼时他们是有爱的,现在的分开是有原因的,虽然他们的生活是辛苦的。

校工法兰德林先生宽容、乐观、善解人意,他乐呵呵地清扫孩子的呕吐物,和雷伊交流,时刻关注他、提醒他,是雷伊在学校最喜欢人。

那位共进午餐的女作家贝乔称呼雷伊为"小作家",尽管雷伊说自己只得到了荣誉入围奖,贝乔却说:"那有什么差别?每个评审的意见都不同。我就很喜欢你那篇文章,因为它的作者很诚实地写出自己熟悉的事物,而且表现出很质朴的感情。你让我觉得身临其境,感觉自己好像开着卡车在陡坡上载着好几吨葡萄。"这样的称呼,这样的话语,这样的肯定,给了雷伊无限的鼓励。

图书馆理员知晓雷伊希望汉修先生的作品,于是在第一时间把汉修先生的新作品借给雷伊,让雷伊体会到别人对他的在意……

小说中呈现出的'爱与痛的挣扎,不正是生活的真实吗?我注意到,雷伊在校园内的孤独,注意到他没有提到一个自己喜欢的老师。其实雷伊就是我们身边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孩子,愿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给予每一个孩子,不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能给予他们阳光、雨露,愿他们像雷伊一样完成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