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素描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9-06

素描观后感七篇。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素描观后感七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素描观后感 篇1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眼前便是大宋-《宋词素描》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分享。

遇到一本好书恰如遇一故友,我透过《宋词素描》这本书,方窥得千年之境,洗去半生风雪。

美的让人窒息的宋词也需被人理解,曾冬的“宋词素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解释,向我们呈现一种不一样的读法。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少词。辛弃疾的《水龙吟》“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宋词素描》让我们贴近那个遥远的王朝,其中的爱恨情仇、金戈铁马更为可感可触。在心情烦躁的时候,看看宋词中那些美的让人悸动的词,会得到一种飘然欲飞的感觉,让我有一种法诉说的遐想与冲动。

读《醉花阴》,因为对丈夫深深的怀念之情,词人借重阳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在东篱边饮酒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但在曾冬的眼中却不止是这样的,他看到“玉枕上还留有未干泪渍,他看到“看到落木萧萧花满地,西风瑟瑟摇珠帘。窗台下那个孤单的.身影比凋谢的黄花更清瘦”,他懂得,这个深秋思念是一种刺骨的痛,让一生都不会忘记。

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与“而今”对比,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受,“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想那时年少青春,有一种莫名的悸动在心中悄悄萌发,哪里知道忧愁到底是什么味道呢?有事没事喜欢登高望远,看天高云淡,看花开花落,到如今,两鬓已不知不觉被岁月的风霜染白,尘世间的人情冷暖,酸甜苦辣也在人生的旅途中尝尽了滋味,可是想说也说不出,历经一生的坎坷,还有什么可说呢?真是想说却说不出啊,还是不说罢了,不说罢了!那些过往都埋藏在记忆的深处,每翻一页都是痛和愁苦,只好强颜欢笑,看着纷纷飘落的落叶,长叹一声,好一个清凉的秋天呀,不曾想,有一滴泪,静静的划过那张沧桑的脸。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会在无奈的漂泊中百转千回。

一样的宋词,不一样的是曾冬带给我们的阐释。

在最美的宋词里漫溯,一颗汉字就是一个天堂。

古人道:“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我捧着《宋词素描》说,“词酒趁年华。”复兴中华文化,让更多青年人知晓宋词之美,体会宋词之美,将这宝贵的文化以新的方式呈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人的面前吧。

素描观后感 篇2

老师的素描

----《云朵上的羊角花》观后感

北栅小学六(4)班:林能奇家长

今天是周末,孩子拉着我要一起**电影《云朵上的羊角花》,说这是作业,家长还要写观后感,老师布置的。这意味着这项作业必须交给老师。我忍不住大汗淋漓。这是我写完后的感觉吗?我怎么会觉得自己更像一场考试呢。

但孩子的眼睛充满了期待,他想知道父亲的印象是否会充满魔力。于是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和孩子一起看电影,一起看着桌子上的一大杯水被父子俩一截一截地喝完。

电影写的是一位新西兰籍身患绝症的英语老师皮特,因为追忆亡妻来到她的故乡羌山,在汶川**灾后重建的羌山玛瑙村邂逅一位貌似妻子的英语老师燕子以及她的学生们并留下来支教,他用生命最后的时光对美好爱情以及快乐的追求,以及对孩子们的无限眷恋抒写了一曲无国界的《友谊地久天长》。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伤感而且美丽。从电影情节中走出来,我对老师的理解又得到了升华,这是一个必须用心去做的职业,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

影片中皮特的快乐教学值得学习和推广,但皮特对学生社会公德的教育态度更值得欣赏。学生索冉冉测验作弊的小纸条在没有人承认的时候,皮特很严肃地说:“你们撒谎,你们骗人,这是谁的问题?

这是我的问题,这意味着我的老师做得不好,没有教你做诚实的孩子。”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有担当的师道,对家长而言,这同样是一种教育责任,孩子在家庭之外的行为也是家长行为的一个缩影。

彼得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是一个非常和谐的教学场景。回想自己的上学历程,也有这样的情形,但也有不喜欢的老师,这样的状况是对喜欢的老师教的科目成绩好,对不喜欢的老师教的科目就兴致索然。这固然是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方式有差异造成的教学效果,跟老师本身的形象及人格魅力也是大有关系的。

孩子们上四年级时,英语老师非常严格。他在读、写、读、唱方面一丝不苟,但课堂气氛活跃,课件游戏频频出现,最终全班英语成绩成为年级第一名。同样到了五年级,以严厉著称的语文老师,他就很好地改变了班级里一位全校闻名的捣蛋学生,要知道这孩子就像混世魔王一样令之前所有教过这个班级的老师头疼,我的评价这就是一个深度挽救,真正造福了这个孩子。看到彼得,我看到了教孩子们的优秀老师。

皮特最后还是倒在了讲台上,这很让人感慨。我觉得他是快乐地离去的,他的付出如同甘露,洒向山间肥沃的土壤,孕育出一簇又一簇美丽并且热烈的羊角花。

现在,电影中老师的形象被我重新描绘了。要和皮特老师一样能用心灵去和孩子们交流、沟通,但要有健康;要和皮特老师一样对孩子们犯下的错误有所担当,对每一位孩子的进步都有鼓励,但要有健康;要和皮特老师一样引导学生对快乐保持追求、对生活充满感激,但要有健康。

素描观后感 篇3

每当我看到比较小的孩子一遍遍诵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总会想起我的从前:只是一味的枯读古诗,没有一点汲取营养。到头来,味同嚼蜡,只是死记硬背过了。

我曾为此后悔良久。我在刚入学堂的时候,看见文字就如同一个个会认的符号,粗粗的读完,粗粗的背过。上百的诵读量换来的只是寥寥无几的记忆。我试图改变这样糟糕的背诗方式,但古人那令人难以领会的语句,实在不好接受。烦恼一天接着一天,像一根根丝线把我一缕一缕的缠起来,正当我被绑的喘不过气时,一本宝书救了我。

若问此宝为何物,《唐诗素描》为其是。

“此时,只有那轮明月,睁着慈祥的目光,把一个孤单的身影照耀”……一首短短的五言绝句,被数百文字展现,意境就慢慢的渲染开了。诗,像是香浓的茶叶;此书,如同尚好的热水。两者相融,就觉得茶味的馥郁在水中慢慢渲染开了,茶的苦涩转甘甜,水的无味变芳香,两者缺一不可。

意境确实明了,从前只认为诗人想家了抬头看看月亮。而现在却不同了:诗人在窗前瞩目天空,晚风轻拂发丝,襟袖飘飘,双眼中仿佛有泪花绽放。桌上还有前夜在花间喝剩的美酒,昨晚是三人,今夜怎么看,却只是孤身一人了。悠悠的长笛鸣声荡入耳畔,折柳清脆的声响引发了无尽的故园情……

读这本书,仿佛真的化作一只小书虫儿,钻到诗海里了。空山新雨的畅快,蓬头稚子的顽皮,慈母手中的针线……富有诗情画意的中华汉字,筑成大舟载你远行。

文章之本在题,回过头来,我开始思考这本书的题目。此书甚美,为何命名为“唐诗素描”?将我将全文通读一遍后,才明白,素描是最真实的临摹,作者用雅致的辞藻,将诗中流露的景象真切的描绘出来。如果只是单单有文字,也许有些意境仍想象不出,而我的书中每一首诗都配有一幅山水画,读诗,从诗中想景从景中寻诗,一言一字错落有致,一笔一画恰到好处。

如果仅仅读一遍,是完全吸收不了的,要多读,多品,要让知识的香茶真正在水中浸泡开来,多读几遍,你会“温故知新”。

诗很多,在这首诗里,是百花齐放。飞流直下三千尺,是奔腾,是从千米高空向下冲的骏马;偷采白莲回,是童稚,是在水中采白莲的娃娃;大漠沙如雪,是豪情,是塞外金戈铁马的战骑。就“桃花潭水深千尺”一句看,心悦时赏,有锦绣江南的美幻,有深厚的友情;伤心时品,却是桃花潭的深渊,却是告别朋友的凄清。

自从翻开这一页书,我对古诗的理解就开始不断上涨,有的思考不在停浮于表面,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深度,我再也不是那个接诗就背,不知思考的人了。

读过《唐诗素描》后我喜欢独自一人躺在床上,望望那皎洁的白玉盘,卧听风吹雨打,畅想铁马冰河入梦……

素描观后感 篇4

花开,花落,花满天——《唐诗素描》读后感

岁月如梭,历史的痕迹湮灭成沙。唯有一代代传承的唐诗,深藏着作者曾冬不一样的阐释,在寻找专属于自己的那一缕缕芬芳,历经千年却历历在目。

树梢落红

指尖轻轻捻开一页又一页……又是一个春天,阳光轻轻的把手伸进了大地的衣襟,一股暖流直通下去,唤醒了冰冷的大地。清澈的泉水一起一落,不紧不慢地踱上岸边,却又侧身一躺,睡进了期待已久的梦乡。那股瘦鱼似的水流进了最深处,又卯了劲地往上窜。直到走完这么一通,又回到紧抓住地面的树干不松劲。渔人滑动木制的双桨,打破明镜似的湖面。我在山中寻找着渺小的旅人,这又是谁的佳作?鸟儿抖尽羽毛上的露水,躺进云霄织成的软床。忽然一惊,以为是山头树梢沾染了艳丽的晚霞,仔细分辨才发现是几朵面庞红盈盈的桃花苞,粉色的裙子包住淡黄的小脚,伸出头,害羞地抿了抿嘴。

雨过花落

合紧书,一张一张的纸已不再紧紧贴合。虽已读过数遍,但每翻开一页都有一种独特的芬芳。推开吱呀作响的柴门,一股湿冷的空气卷着若有若无的花香,织成一条薄薄的丝巾,系在了我的脖颈上。脚尖踏着青石板的地面,昨晚下过的雨水立马扒住不放。每走一步,都像在湖面投掷下一块细小的碎石,激起圈圈涟漪。看着满地凋零的桃花,不再娇嫩的花瓣,骨子里的傲气却依然难掩。就像那富人家中的小姐,就算是家族衰败,也不甘于低头度日,心中却不是悲伤,而是一种释怀。唐诗中不懂的深奥,也被巧妙地赋予在了现实的生活中。情愁、乡愁,缕缕愁丝渗进了这本蕴含千古的书……

风吹花满天

再次翻开,已不是人读书,而是书读人。从最后一页钻出,已不再是锦绣山河的一角。将每块破碎的拼图拼起,搭起一幅幅完美的历史画作……青山角上点缀着小小的亭子,一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撕破天空刚刚缝补好的宁静。不知从哪儿奔来的风,揣起一把枯萎的桃花,又玩笑似的随意挥洒了。不远处的石块上卧着的人正疑惑着,明明“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随手拾起摔在地上的桃花,沁一口残余的芬香,又闭嘴不语了。风放肆了,大把大把的玩弄着无力的粉桃,它们交织着,缠绕着,奏出绝美的乐曲,催睡那疲惫的大地。第二天早晨,家户庭院中的那人感叹:“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或许这次分别,留给这本书的依旧只有尘埃。

见花开,不像孩童欢喜;见花落,不似黛玉悲伤。淡泊的心态,能赢过世间百态。只见花开花又落,不见风吹花满天。历史的定论并不只属于开端与结尾,那曾经繁花满天的故事,才是我们真正要去探求的过往。唐诗素描,把唐诗画了一遍又一遍……

冷芬芬老师点评:

彩笔重绘古典神韵意境,散文再现唐诗奇葩精美。本文作者运用“唐诗素描”法,借用唐诗中的名家名句,并把“落花”“露珠”“晚霞”“柴门”“流水”等诗歌里常见的意象巧妙融化到文章中,语言既形象生动又质朴自然,读来朗朗上口,准确地把握了诗歌内涵和情感基调,超常的想象,独特的视角和恰当的修辞,营造出了优美的意境,仿佛同唐诗里的山川景物、草木风情发生着强烈的共鸣,读之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

素描观后感 篇5

今天,我读了法国著名文学家布封写的《动物素描》,书中不但对动物的外形进行了客观描述,而且还对动物的性格特征描写的淋漓尽致。

我很喜欢老鹰。因为它有一双犀利的眼睛,有刚劲有力的翅膀,在所有鸟类中是飞得最高的,但我对它的生活习性却不甚了解。以前,我总以为鹰是住在树枝上的,读了布封写的鹰,我才知道鹰也是有巢的,叫“地巢”,这个鹰巢几乎与楼板一样,用五六尺长的小木棍架起,小木棍两端坚实,中间横插些柔软的树枝,上面再铺几层灯芯草、欧石南枝一类的就好了。这样的巢,有好几尺宽,而且很牢固,不但可以保护鹰及其妻儿,而且可以承载许多生活用品。鹰巢上面不盖什么东西,仅仅靠凸出的岩顶掩护。

熊住在远离人们的深山林里,很难让人了解它的生活习性。每当冬天,熊就会隐居在一个陡峭岩石的古老洞穴里,没有食物储备,几个星期都不出来。熊有很好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尽管它的眼睛与身体比起来相对较小,耳朵短、皮厚、毛非常浓密;它有出色的味觉,也许比任何别的动物更敏锐。熊的叫声是一种低吼,一种低沉的喊叫,常常夹杂着一阵牙齿打战;当有人将它激怒时,常常可以听得到

《动物素描》不但让我了解了动物,还让我更深刻的意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动物。

素描观后感 篇6

绥化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读书报告

学院: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大师经典素描图典系列-人体》会让你慢慢的感到,即使是一幅看似简单的素描作品的真实感受,才能还原大师的风采,从中领略大师精湛的技巧、笔法,并能看到大师是如何作画的。看到这样作品,真的是让人兴奋。看看大师为大家烹饪的一道耐人回味的大餐。

让我们一同在大师作品中遨游吧!

艺术上应该有标准。艺术的变化与人的审美标准密切相关,相互影响。西方教会传统艺术与中国文化一样有其渊源。传统绘画能给人带来一份宁静、安祥。

让我们冷静地面对这些优秀的杰作,相信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方向,打开思路,给我们创作灵感,从零开始寻找艺术之路。

很多学生面对大师的作品时,有的只觉得好但不知好在**,有的根本就看不懂,有的也只会盲目的赞扬那么怎样理解这些作品呢?面对大师们的素描作品,仅仅是赞美还是不够的,他们的作品虽然体现了那个时代,那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然而,整个素描发展的历史所提供给我们的信息远远不止貌似风土人情,异域风光之类的美丽**。仔细赏析大师们的作品必然会引出以下一些只得思考的方面。

首先,对于每一位艺术家来说,素描总是直接影响着他的创作风格。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其风格定位往往反映了艺术家对生活、社会和整个世界的基本态度。只有以科学、认真、诚恳的态度,艺术创作才能多姿多彩。另外,艺术家仍然一直将素描作为创作构思,收集素材以及绘制草图的手段,素描的样式必然与创作效果相关联,因而人们往往可以从大师的一小幅素描作品中发现宏幅巨制的端倪。

其次,素描的发展和演变,显示出几代艺术家不断推陈出新的局面。它犹如一株大树,如今已枝繁叶茂。素描的发展离不开素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

如果没有前辈的艺术作品作为范本进行学习,研究,艺术创新只能是"空中楼阁”。艺术大师都经历过对前代人的作品苦苦琢磨和认真研究的过程,经历了这个过程,才有可能把学的技巧经过独自的锤炼而逐渐形成具有个性化语言。这样才产生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如此丰富的经典作品。

还有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即“真诚地对待生活”,这对艺术家来说是一个根本。技巧和样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技巧和风格的学习和创新往往更容易在形式上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真正打动观众心灵的因素,归根结底还是内在的精神性,即艺术家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果你仔细研究大师的作品,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领略了西方素描大师的经典作品的魅力,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方大师各自所呈现的不同美学风格和各自所关注的某些敏感行和趣味点,这也便导致其个人独特风格的形成。如:丢勒的一种苦涩,对局部感兴趣,讲技术,尤其在人物形象上表现很细微、细腻。

荷尔拜因则唯美、追求典雅,所表现出来的则更概括,刻画细微,体现出一种雍容华贵之感。在李晓林看来,自然人是可以训练的,在训练中,画家最重要的是要训练到心、人、手统一;这让我体会到西方素描强调的是“活”、“生命精神”;另外,他在谈到如何欣赏大师作品时说:“我们在欣赏大师作品时、学习和揣摩时要体会画家绘画语言的独特性;其造型的独特性”。

一句话,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确实是不可能的,只有上升到这个高度,才能成为一门震撼人们的艺术。因此,艺术品格取决于你个人完美的高度。

素描观后感 篇7

遇到一本好书恰如遇一故友,我透过《宋词素描》这本书,方窥得千年之境,洗去半生风雪。

美的让人窒息的宋词也需被人理解,曾冬的“宋词素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解释,向我们呈现一种不一样的读法。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少词。辛弃疾的《水龙吟》“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宋词素描》让我们贴近那个遥远的王朝,其中的爱恨情仇、金戈铁马更为可感可触。在心情烦躁的时候,看看宋词中那些美的让人悸动的词,会得到一种飘然欲飞的感觉,让我有一种法诉说的遐想与冲动。

读《醉花阴》,因为对丈夫深深的怀念之情,词人借重阳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在东篱边饮酒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但在曾冬的眼中却不止是这样的,他看到“玉枕上还留有未干泪渍,他看到“看到落木萧萧花满地,西风瑟瑟摇珠帘。窗台下那个孤单的身影比凋谢的黄花更清瘦”,他懂得,这个深秋思念是一种刺骨的痛,让一生都不会忘记。

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与“而今”对比,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受,“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想那时年少青春,有一种莫名的悸动在心中悄悄萌发,哪里知道忧愁到底是什么味道呢?有事没事喜欢登高望远,看天高云淡,看花开花落,到如今,两鬓已不知不觉被岁月的风霜染白,尘世间的人情冷暖,酸甜苦辣也在人生的旅途中尝尽了滋味,可是想说也说不出,历经一生的坎坷,还有什么可说呢?真是想说却说不出啊,还是不说罢了,不说罢了!那些过往都埋藏在记忆的深处,每翻一页都是痛和愁苦,只好强颜欢笑,看着纷纷飘落的落叶,长叹一声,好一个清凉的秋天呀,不曾想,有一滴泪,静静的划过那张沧桑的脸。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会在无奈的漂泊中百转千回。

一样的宋词,不一样的是曾冬带给我们的阐释。

在最美的宋词里漫溯,一颗汉字就是一个天堂。

古人道:“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我捧着《宋词素描》说,“词酒趁年华。”复兴中华文化,让更多青年人知晓宋词之美,体会宋词之美,将这宝贵的文化以新的方式呈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人的面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