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颐和园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8-25

颐和园观后感实用。

一份优秀的观后感需要我们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每次欣赏完作品之后,心中的诸多想法总让自己久久无法平静。观后感是作品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对作品质量提升的一种促进方式,写观后感时切忌泛泛而谈,中学范文网小编为您搜罗了“颐和园观后感”的相关资讯下面是详细介绍,谢谢您的光临请您仔细阅读本页!

颐和园观后感 篇1

各位游客,大家好。大家应该都知道位于北京西郊的名胜古迹——颐和园吧!而且非常著名的十七孔桥也建在它的湖中。

我们的第一站便是在湖边的一座大佛。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异常耀眼,让人留连忘返。另外,大佛身上还挂满了五花八门的挂件,使大佛更加威武。大佛镇静地坐着,目光平视前方,似乎就是这颐和园的守护神。然而不知为什么,这大佛的身躯长年经过风雨的洗刷和烈日的暴晒,仍然这样光滑。原来,大佛是靠山而建的,许多昆虫的尸体在大佛周围堆积起来,尸体上残留的蛋白质等营养素便粘在了大佛上,就等于给大佛穿上了一层薄膜,这样大佛就不容易被细菌破坏了。

昆明湖中央的十七孔桥是必须得介绍的,它是由十七个大小不同的桥洞构成的,桥头上刻着几条活灵活现的龙,使十七孔桥不仅坚固,而且也更美观了。

颐和园真不愧为名胜古迹,让人回味无穷!

颐和园观后感 篇2

颐和园一直是我想去的地方。这次暑假去颐和园,圆了我的一个梦想。

去了颐和园,我先租了一台自动讲解机。它上面有自动感应机,每到一个地方就会给您自动讲解。

我一边走,一边听,从自动讲解机上面知道了很多故事。比如:那辆奔驰汽车是美国在慈禧太后生日时送给她的。玉器之类的东西是外国使节送给清朝的,说明外国那时对清朝十分尊敬,才送给清朝的。如果光绪皇帝戊戌变法成功的话,八国联军就不会入侵北京城,就不会发生火烧圆明园的事了。可惜,后来清朝外强中干,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

我听说颐和园既是光绪皇帝被关押的地方,又是“老佛爷”接见大臣的地方,还是“老佛爷”看戏的地方呢!听讲解机说,“老佛爷”临死之前的一百三十六天还在这里看戏呢,可见“老佛爷”生前是多么热爱京戏啊!接着我去了课文中所说的长廊。长廊果然很长,我一幅一幅地看,觉得这些画真精彩啊,每幅都很生动,好像一个个人活了。我看得入迷了。我还游览了昆明湖,昆明湖真大啊!我们乘着游船在湖上游览,看到了高高的万寿山。万寿山上树木很多,绿油油的,让人看了感觉非常凉爽,非常惹人喜爱。树木很挺拔,一棵棵挺拔的像一个个战士坚守自己的岗位。昆明湖的水真绿啊,船一开,湖面上荡漾着波纹,这幅景色真美啊!水有一点黄,大概是泥沙在水里翻滚吧!水面上散发着一点臭气,大概是绿藻在水里暴涨吧!我还去了十七孔桥。我数了一下,果然有十七桥孔。十七孔桥上的石狮子各个不同,真的名不虚传啊!

颐和园有好多景点我没有去。下次去我一定要把里面的景点走完而且拍好照片,留做纪念。

颐和园观后感 篇3

如果你说:只有微笑,才会痛苦;只有记住,才会害怕忘记;只有经历,才会明白。那么,很庆幸的,我是一个平凡的看客题记

三月十八日,对于我这种足不出户的人而言,真是个很特别的日子。今天,由学校组织全年级去游玩,费用公家报销,只需自备食量,乐得我一路上都没睡安稳。这种‘‘不劳而获”的激动,倒也随着天气在升温。

好热!这种燥热仿佛要把我的耐心融化了!看着四周比我高出一头的同学们,和“远在天边”的颐和园的大门,心中更是无由的烦闷。

当一声令下时,我早就快步移入园门,倚在一棵古树下,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了。这太阳,就是和我闹着玩啊!刚抬头咒骂,就发现自己躲在古树后面,透过树叶偷看我,不时用光刺伤我。

而古树在他的“威胁”下,也半掩半就的,苦笑着,当在他的面前。我原本张开的嘴,并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可那原本指责的手,却是从口袋中摸出相机,拍下这一刹那。当相机发出“咔嚓”声时,我才尴尬地移开了目光,并小声嘀咕着:

“哼,看在古树的面子上,放你一马。”可好像某人并不这样想,当他看我让步时,三步并两步的跟着,我到哪,他到哪,真是,有够讨厌的。

算了,不理他了!收拾收拾心情,随感觉走在昆明湖岸边。任清风吹乱烟柳,吹散捣蛋鬼的小把戏。

可,当我穿过文昌阁,路过那几乎无字的石碑,抚摸着古香古色的廓如亭的木柱,听到十七孔桥上的急切地呼喊声时,原本幸灾乐祸的心,倒也没了趣味,而那“捣蛋鬼”仿佛也一下子长大了,就在那,静静的看着我。无论是偃月、凌波还是桥头的544头石狮,他们的眼睛都充满了疲劳。

此时的我,站在桥的最高点,向下望去,是一片,清色的涟漪。清色…涟漪么…原来,是这样的,清漪园。而那涟漪,又是那般朦胧,而我在这朦胧中,好似看到了另一个我,好似看到了以往的宫人滴落的泪,好似看到了150年前的那场大火,和侵略者们那狰狞的笑!

可这一切,都在客船上的惊叹声中,散去。破碎的伤疤,年迈的园林,古老的历史。可惜,我只是个“今人”,恐怕见证者,也只有太阳了吧。

时间总是很快,此时,我已是在归程的路上。我不知道这次旅行是快乐还是沉重,但我觉得与那些叫嚣无聊的人相比,我太幸运了;与那些看过全景的人相比,我太不幸了。可不管幸或不幸,至少,我真的看到了清色涟漪;至少,我真的成为了一名平凡的看客。

颐和园观后感 篇4

当我首次踏入颐和园,眼前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平常,水池、房子,并无太多惊艳之处。随着脚步的深入,我逐渐被这座皇家园林的魅力所吸引。颐和园,一个融合了自然山水与皇家建筑的艺术宝库,其背后隐藏的主题与情感深深触动了我。

颐和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是清朝皇家的夏宫。每当夏季来临,皇帝都会来到这里避暑,享受自然的清凉。这座园林宛如一首无声的诗,诉说着皇家的生活与情感。而湖中的荷花,仿佛是这诗中的点缀,每一片花瓣都带有独特的色彩和情感。

雨中的颐和园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蒙蒙细雨中,蜻蜓、蝴蝶在荷花间翩翩起舞,小鱼在水中嬉戏。雨后,荷花瓣上的雨珠仿佛是天然的珍珠,增添了几分清新与纯净。这样的景色让人不禁陷入美好的遐想,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画中的一部分。

而长廊则是颐和园的另一大特色。这座始建于1750年的长廊,全长728米,内有1400多幅画。这些画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到了清朝时期,与那些皇室成员一同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颐和园所要传达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景,更是皇家对于自然、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情感体验。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美丽不在于表面的繁华,而在于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内心的深度对话。这座园林不仅仅是一座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一部情感的史诗。

颐和园观后感 篇5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人们一步一步的走上台阶;书,是人类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让我们畅开大门获取知识;书,是人类知识的源泉,让人类一点一滴的获得知识。如果地球上没有书的存在,我们将不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可以吃,最终人类就会渐渐灭绝。所以,我们更是离不开书。

近几天,我学习了这样一篇课文,题目叫《颐和园》。文章主要讲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观,作者是按游览顺序写的。先写长廊的美丽,然后是写万寿山的高,再写排云殿和佛香阁,接着写了昆明湖湖水的静,最后写了奇特的十七孔桥。

具体表现在:长廊有七百多米长的,分成二百七十三间。在长廊两旁分别画着几千幅美丽的画,画上有花、草、人物……有很多很多的画。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万寿山。佛香阁和排云殿发出灿烂的光芒。登上万寿山一看,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走过万寿山,又来到了昆明湖,昆明湖中心有一个小岛。走过昆明湖就来到了奇特的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非常壮观。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颐和园美丽更表现在它的景物。所以,我们不能随意破坏它,要好好保护。不可以在那里乱涂乱画,乱扔垃圾等一些不良行为,让颐和园的美丽世世代代永存。

颐和园观后感 篇6

美丽的颐和园吸引着每一位来北京的游客。颐和园中,有一条彩色画廊。这就是名传天下的“长廊”。

长廊,临昆明湖,傍万寿山,蜿蜒曲折。它东起乐寿堂之邀明月,穿过排云门直到万寿山西端的石丈亭,全长七百多米,共二百七十三间。长廊之上,雕梁画栋,一幅幅斑斓的彩画,更使它绚丽的无比风采迷人。

这些画有园中牡丹,有池上荷花,有林中飞鸟,有水下游鱼,也有亭台楼榭、湖光山色。但最为引人驻足玩味的却是那一幅幅构图生动、形态逼真的人物故事画。画上说的是什么故事?

画中人是谁?这些故事典出何处?这一切不仅天真幼稚的儿童想知道,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要了解,便是颇有阔历的成年人也感兴趣,至于那些远涉大洋前来访问的外国朋友就更想明了其内容了。

遗憾的是,极少有人能原原本本地把这些故事都讲出来,更没有一部可供翻检的汇集成册的文字材料。长廊人物画故事,其时间跨越度极大,从远古时代的三皇五帝到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上下绵延五千年,其取材范围颇广。

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中国古典戏曲、神话、童话、诗歌、典故等。其内容有的反映了勤学好问的传统美德,有的记录了历史的变迁,有的记录了人民反抗侵略和奴役的英雄业绩,有的是各族人民友好交往的永恒故事。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历史书、一幅民画,更是一扇了解五千年文明文化史的小窗口。

人们在长廊里散步。是观光、休息和一种美丽的享受。当您离开颐和园的时候。美丽的长廊,动人的故事。

还会留在您的印象中,当紧张的一天结束,您闲暇下来翻翻手头这本书,又会给您带来美好的回忆,无尽的乐趣当然这本**并茂的小册子,还会成为您游览颐和园的一份珍贵的纪念品。

颐和园观后感 篇7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课文的名子叫做《颐和园》,课文主要讲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这一课主要为我们讲解了颐和园的美丽风景,同时也为我们讲了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等著名风景。

颐和园观后感 篇8

暑假里,我报名参加北京夏令营来到颐和园。圆明园里面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地方。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可以看到一个名叫破财石的石头。为什么叫它破财石?是因为古代有一个富豪发现了这块石头,就很想把它运回去,可是用尽了财产也未能把它运回家。所以百姓就称它为“破财石”。绕过大殿,就可以看到举世无双的长廊了,绿色的柱子;仰望头顶,可以看见墙壁四周都是画,但是这道长廊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幅画。在长廊上向左看,会有一个人造的昆明湖,向远处望去,会发现一个桥有17个孔,十七孔桥旁边有一个石头船,它叫石舫。和北京大学的石舫有些类似,出了长廊,有一个排云门,排云门后边的那个金碧辉煌的宫殿叫排云殿,据说是皇上和妃子结婚的地方。向前走万寿山上会有一个宫殿那时佛香阁,佛香阁是慈禧太后烧香拜佛的地方。

北京的颐和园可以堪称世界第一美的公园,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颐和园观后感 篇9

自从看了《颐和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之后,我的心情一直都很沉重。这篇文章描述了颐和园、一个曾经充满生机和美好回忆的园林景区,竟然在1860年时被英国联军完全破坏的历史。文章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被外敌欺压的痛苦与屈辱,也对人类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在《颐和园的毁灭》一文中,作者生动地描述了颐和园有着多么美丽的景致和壮丽的建筑群。颐和园曾经是清朝皇室的夏宫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长城、故宫齐名的中国文化遗产之一。颐和园的每一处建筑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不仅展示了中国贵族园林建筑的高超艺术水平,也是反映中国文化特色和历史变迁的重要文化符号。

然而,颐和园在1860年遭受到了英国联军的无情摧残。这支联军由英、法、美、俄、捷克、意、德、荷兰和其他国家组成,可谓浩浩荡荡。在他们入侵北京的过程中,颐和园就是他们所到之处破坏毁灭的典型代表。在他们的攻击下,颐和园的建筑和厅堂完全被摧毁,曾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古玩竟然被他们掠走带回了国外。这样的残暴行径让人不能不愤怒。颐和园犹如一位拥有千年历史的老人,他曾历经无数的风风雨雨,他见证了国家的兴衰和百姓的命运,他把自己的文化和历史贡献给了世界,但居然被外敌一手毁掉。对于一个文化发达的国家来说,这是何等的耻辱和悲哀啊!

读完《颐和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我不仅感受到了民族的屈辱和担忧,也深思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对比。一方面,我们需要牢记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颐和园这样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珍品,坚决捍卫国家文化安全。另一方面,我们更要学会尊重和欣赏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及时了解和传播,促进文化差异的融合发展,增强自身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交流,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繁荣的中华文化与多彩的世界文化的共同发展。

总而言之,在阅读《颐和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之后,我对文化和历史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我相信,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了如何尊重、如何保护和如何发展自己文化遗产和历史珍品,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伟大。让我们一起为此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