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冯志远电影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8-23

2024冯志远电影观后感。

如何写出一篇值得分享的作品名观后感呢?一部好的作品一定会让我们的内心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大为震撼。想要表达思考后的内容,我们就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养成记录感受的好习惯,我们为您整理了一份“冯志远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我们希望您喜欢我们的内容并收藏我们的网站!

冯志远电影观后感 篇1

有一个名字叫“老师”

也许在你六七岁的时候,你熟悉了一个名字,他们统称为“老师”。

他,名牌大学毕业主动支教。

冯志远1949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上海男子中学。1958年,响应国家号召,他自愿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任教。

他,与妻长年分居一心向学。

即使儿子生病也不回家,吃在学生食堂,住在学生宿舍,双目失明后就凭记忆给学生讲课,直到患脑血栓无法自理。

他,生活清苦却从来不抱怨。

脏兮兮的黑棉袄,烟头留下的半个盘子,暴露在外的薄棉被,洒得满地的菜汤,都是冯志远口中条件好的宿舍。

他,从教47年桃李满天下。

从任教47年开始,他已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作了42年。冯志远一生教过一万多名学生。最有前途的教授是北京大学,大学生不多。

当我打开电脑将页面定格在《冯远征》电影的时候,心中充满好奇。我看过几部教育片,大部分是关于教师的。我是一个师范生,当老师是我一生的梦想,所以老师这个词语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老师也分为好多种的,有专注于研究的学者,也有诙谐幽默的“演员”,更有散发着浓郁人格魅力的“偶像”。

而今天,即将走进我视线的将是怎样一位老师呢?我拭目以待。

影片的开头并没有给我一个很大的镜喜:一望无际的沙漠,一个孩子拖着一个年轻人缓缓前行,许多场景让我看到了西方的落后和贫穷,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荒谬的无知。一位热血青年只身前往这样的地方支教,我佩服他的勇气,但是这点我也能做到。

由于生活条件艰苦,许多学生辍学了。冯先生知道如何说服家长让孩子回学校。知识可以改变落后;知识可以改变贫穷;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是冯先生带给我的震撼,让我想起一首歌词:

奇迹,因为我们相信它会存在!但当我震惊的时候,我仍然在想。如果我是支持教书的年轻人,我也许能做到!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这是高尔基的《海燕》,在初中时我曾经满怀深情的诵读这篇课文。当时我被这文章所带来的气势震撼,但是随着高中、大学,越来越多的生活经历让我对《海燕》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而在《冯志远》这部影片中,孩子们齐声诵读课文的情景在我脑中久久不能忘怀。

冯老师以课本剧的形式让每个同学都感受了这部经典,或许,冯老师衷心地希望,他教的每一个穷苦孩子也都能像海燕一样,不惧怕困难、不畏惧风雨,在人生的大海上,高傲的飞翔。这份用心良苦,我感同身受,看到这里时,泪水一直在我眼中围绕。因为冯老师对学生的这份感情,我做不到!

渐渐的,影片进入高潮。冯老师患有先天性眼疾,不能长时间用眼。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冯先生仍然在努力工作。

一盏煤油灯成了他最好的伙伴。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时间,他自己做了一个小沙漏;为了让学生不被煤油熏黑,他提议用蜡烛。正是这根小小的蜡烛让我看到了冯先生人性的光芒。

冯先生离开鸣沙中学时,我看到无数的烛光,形成一条走廊,慢慢向远处延伸。每一支蜡烛都是孩子们的一点心愿,也是孩子们的一点祝福。冯先生旅途愉快!看到这里,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的心情。

作为教师,最快乐的事是和学生在一起;作为教师,最快乐的事时得到学生的肯定;作为教师,最快乐的事时看到学生做些什么。看到冯老师所得到的一切,我有些羡慕,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也能得到这样的“待遇”,虽死无憾!

冯先生继续在另一所中学教书。这里的条件大大改善了。然而,环境的改善并没有给冯先生带来快乐,相反,却带来了坏消息。在一次语文课上,冯老师双目失明,我分明的看到了那双迷茫的双眼,以及对学生的留恋。

是啊,他把所有的青春都留给了他的学生,而以后,冯老师却再也看不到他们了。当校长决定让冯先生退休时,我为冯先生感到难过,但当我听说冯先生要我完成最后一堂课时,我又被这种精神感动了。《岳阳楼记》这是在初中时候我能够倒背如流的文章,却成了冯老师的最后一课。

就这样,我带着一份依依不舍的心情,冯老师的课开始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我被深深感动了,在冯老师那双已经失明的双眼中,我似乎看到岳阳楼那当年的盛景!

据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我不知道。有时即使不开窗,也能感受到窗外温暖明亮的春光,就像冯老师的课一样,因为这是他和学生之间心心相印的交流。我想,在场听课的领导们也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情让冯老师留下来的吧!走路时,学生们主动做他的眼睛;吃饭时,学生们偷偷把仅有的几块肉夹到了老师的碗里,这一点一滴的小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也许他一辈子都很穷,但他可以充满全世界的爱和幸福!

终于,由于劳累过度,冯老师倒在了讲台上。70岁的冯志远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离开讲台,离开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工作的宁夏。大街上满是送行的人群,主题曲《遗爱》在耳边一直清晰,歌声中,我是越发渺小。

这又让我想起了《亮剑》里的一幕情景“军人,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独立团不会突围,只会进攻,哪怕全团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进攻再进攻……”,这是多么提气的一段话,作为男人,我欣赏李云龙,因为他有种。而我也欣赏冯老师,因为他有魂!

职业,不分高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也许我们一夜成名,也许我们一生清贫,能做的却只有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学生们的支持下,冯老师来到了沙漠,他的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取得了成就,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但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冯老师在他们心中永远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影片结束了,而我的思绪还没有结束!

这是我看过的最普通的电影,没有大片,没有大明星。这也是我看过的最经典的电影。冯先生人性的光辉一直贯穿于整部电影。我真的很喜欢在看这部电影的间隙当老师。看完这部电影,我为自己的选择感到骄傲。这是我第一次,第一次这么深切的觉得我未来将要从事的是这么伟大的一项事业;这也是我第一次,第一次这么真切地感觉到原来一名老师也能够那么“富有”!

人生在世,有人为名有人为利,冯老师为的是什么呢?我想,是改变吧!在冯老师的学生中,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没有冯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据说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难,但冯先生做到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更愿作一支蜡烛,点燃自己,照亮他人!

冯志远电影观后感 篇2

上苍给了我这份崇高的职业,我从此走上了三尺讲台。我的身边,亮起了一颗颗会眨眼睛的星星;我的心,就在这纯洁的时空里游弋,我愿做一束照亮童心的烛光……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教师节,学校组织观看了电影《冯志远》。我被电影中的情节所感动,被冯老师那份无私的爱所渲染,一种莫名的悸动在我的胸中荡漾。我想,我说,我要把心中的感觉淋漓尽致的表露。

一、沙漏里的温情

1958年,从繁华的大都市上海,身背简单的行囊,他只身一人来到了这片遍地黄沙的地方。离开了温暖的小家,阔别了朝夕相处的妻儿,从此走上了人生的另一段征程。他用满腔的热情在辽阔的沙漠中书写自己的故事,那简单而又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

“老师,我想上学呢!”一句充满稚气的话语在冯老师的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回忆。仰望大漠远处的夕阳,他的内心深处充斥着激情与期望。

他用自己的一份真心去换取学生们对自己的信任,这份真情,就在日常的生活中流露着。他每天废寝忘食,为上学的同学们忙碌,为辍学的同学们奔波,运用自己的智慧把石蜡溶解,做成独特的蜡烛,照亮孩子们心中前进的路程。别具一格的时间测量工具——沙漏,沙子在计算着时间的流逝,沙子的滑落也在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他用自己的真情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从校长、同事,到学生家长,冯老师用他那和颜悦色的表情感化周围的一切,他的笑,就像一缕缕春风,在人们的心田中回荡。

沙漏里的温情,蕴含着老师对孩子们关怀,洋溢着孩子们对老师的那份爱。

二、做勇敢的海燕,在暴风雨中勇敢的飞翔!

为了调动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冯老师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给孩子们上了一节别具一新的语文课。高尔基的《海燕》在这堂语文课上变得活灵活现。我们看到了在艰苦的条件下冯老师的用心良苦,我们也看到了在这堂课上孩子们那动情的微笑,“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孩子们真正从心底里对自己的艰苦生活提出了挑战,他们要勇敢的面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条件,他们也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够战胜一切猛烈的暴风雨,就像黑色的海燕一样高傲的飞翔!

由于工作的劳苦再加上周围恶劣的环境,冯老师的视力急剧下降。终于在一天的语文课上,他的眼前一黑,从此再也见不到了光明。在黑暗的世界里,冯老师的心里装着的还是他的那些孩子们,他强烈要求学校为他安排课程。《岳阳楼记》,在他的声音里我们听到了冯老师对生命的挑战,他现在就是苍茫的大海上那只勇敢的海燕,满怀心中的那份爱,想要让孩子们飞得更高!

三、三尺讲台,印证他生命的足迹

冯志远在宁夏工作、生活了四十二年,共教授过一万多名学生,为西部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他的名字将永远篆刻在西部人民心中。三尺讲台,印证了他生命的足迹。

冯老师,您现在一定听到了沙子鸣响的声音了吧?那是您的学生在心底深处对您的呼唤,感谢您这位朴实无华、鞠躬尽瘁的好老师!挥挥手,人影东晚清中。挺身向,野风纵,只让心随残阳殷红,百里路无言的相送。我无力将明天留下来,我只有一寸爱,相视你冬夜的缅怀,守护你多梦的心海。我来来,如云霭,仰神光,衣我七彩。我去去,如尘埃,天涯人远心常在……

冯老师的故事就是一首诗,吟诵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默默无闻;冯老师的故事就是一首歌,唱出了“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的豪迈;冯老师的故事就是一本书,需要我们去仔细地读,慢慢地品。你是一位良师,是一位益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冯志远电影观后感 篇3

同学们,我要离开你们了。我一辈子都在教书,但今天我不知所措。我愧对我的爱人,愧对我的孩子,更愧对你们,因为我再没有能力把我的知识传授给你们……”这就是把一生献给了西部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双目失明的主人公冯志远在他最后一堂课上讲的一番话,令我感动不已。

9月19日下午,我与我的学生一起**了电影《冯志远》。195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分配到上海工作仅5年的冯志远告别了新妻子,来到宁夏支教。他几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年华献给了教育事业。

冯志远支教整整42载,他顾不上视力的恶化,起早贪黑为孩子们备课、批改作业,直到失明,依然凭着记忆为孩子们讲课。他共教过1万多名学生。退休后近十年时间里,失明的他每天义务为孩子们辅导功课,直到身患脑血栓,不得不离开大西北,离开割舍不下的孩子们……这是他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的真诚的情感、真挚的爱。

这是他对孩子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人民的爱,对社会的爱,对祖国的爱。冯志远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但他正在做着不平凡的事情。他的事迹让我更加感到,教师这个岗位是一种努力,一种付出,一种收获,一种享受。

教师是岗位,是职业,更是责任。冯志远从教47年,却从未评过职称。他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靠的是什么?是一种清醒的责任意识。冯志远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

做像冯志远那样的合格的教师,是我考虑问题的特定视角和对自己的基本定位。我也会在自己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像冯志远老师那样爱岗敬业、不断前进,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将自己真诚的感情奉献给我的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实现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真诚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良师,我是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人生道路的领航人;作为益友,我要转变居高临下的师生态势,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争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冯志远电影观后感 篇4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朴素但却很有哲理的话:做好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并不简单,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情也不平凡。看了电影《冯志远》,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句话。

1958年,随着一声长笛,满载上海支援宁夏文教大队的列车缓缓驶离上海站。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工作的冯志远告别新婚妻子和温馨的家庭,带着简单的行李踏上了西部之旅。

这一去,就是四十二年!四十二年,四十二年的寿命是多少?冯志远先生把青春和一腔热血奉献给了西北地区的教育事业和宁夏数万名儿童。

四十二年来,他坚持认为,西北的孩子必须用知识改变命运!就这样,他住透风的土坯房,冰冷的土坯炕,用冒烟的土炉子做饭,自己动手用药瓶改制煤油灯,创新教学方法,为了把缀学回家的学生返校上课,他不厌其烦地朝学生家里跑,苦口婆心地与家长谈心…他用四十二年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精神的强者。

正是这种信念的力量,让冯志远这位伟大的普通教师,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学***远使我更加认识到,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是教师最起码的责任;做像冯志远那样的合格教师,是我考虑问题的特定视角和对自己的基本定位,观后感《《冯志远》电影观后感》。我们向冯志远学***该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对象,以自己深入的研究带动深入的思考,把教书育人提升到科研的高度,以此支撑和升华教书育人的效果,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和震撼力,以应对互联网覆盖全球的今天。

冯志远不惧清贫,不惧寂寞,远离妻儿。他并非没有普通人的情感,“我已经近十年没碰过儿子的手了。"他愧疚地说:

"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是对不起妻儿。但是“如果我现在选择,我愿意做一名教师”他把追求和奉献视为一种责任,甚至是一种享受。因此,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论需要付出多大代价,他都能毫不动摇地常年坚持。

冯志远教书四十二年了。他不能注意到失力的恶化。他从早到晚为孩子们备课和批改作业。直到他失明,他仍然凭记忆给孩子们上课。他共教过一万多名学生。退休后近十年时间里,失明的他每天义务为孩子们辅导功课,直到身患脑血栓,不得不离开大西北,离开割舍不下的孩子们…这是他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的真诚的情感、真挚的爱。

看到这些也让我想起了多年来的教学过程。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情感投入在教师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

感情的投入给学生可亲、可信的感觉,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实现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具体来说,就是严格要求与热情关心相结合,知识交流与感情交流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后服务相结合,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相结合,一个教师,具备这些,才是一个优秀师者的良好素质。所以,要真诚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良师,我是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人生道路的领航人;作为益友,我又必须转变居高临下的师生态势,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这样学生感到老师可亲不可惧,可信不可疑。实践证明,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只有和蔼可亲,才值得信任,只有可信,才有说服力。

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人格魅力!

当我看到冯志远老师因没有时间治病,最终导致了双眼的失明,而且还要求站讲台的时候,我哭了,而且泣不成声。我想不仅仅是感情的脆弱,我真的很感动,被沙漠中的老师,被伟大的老师精神感动!我真想大喊一声:

冯老师,你是我的楷模!

冯老师的教学生活充分显示了平凡可以成就非凡,而非凡总是从平凡开始的。他把教师这份工作当成神圣的事业,而且几十年如一日,这就是不平凡。

我认为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并不容易。一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就做好工作而言,敬业精神是前提,责任感是保证。

事实一再告诉我们,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最简单的工作往往会出错。二是要有恒心和毅力。平凡的岗位是最考验人的,不是信心,而是毅力。

凡是在平凡岗位上取得成绩的人,都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应该成为我们每名教师的品质,这就是电影《冯志远》给我的启迪!

冯志远电影观后感 篇5

电影讲诉了1958年,冯志远响应国家支持边疆教育事业的号召自愿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任教的感人故事。

东北师范大学毕业,能自愿去边远贫困地区执教,本身就是件伟大的事。条件艰苦,他却能坚持;有先天性眼疾,依然勤勉;失明了,仍然坚守岗位,直到病重回乡……能够说他把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给了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他的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尊敬、感动和学习。

感动于他挑灯对着放大镜认真工作的画面,感动于学生们舍不得他走的送别场面,感动于他失明后不肯离开讲台的衷心……清楚自己的病情,但依旧不能疼爱自己的眼睛,他要把剩余的眼光都留给他的事业,因此奋笔疾书,马不停蹄。无奈、舍不得、主动的要离开鸣沙中学,他本想悄悄的离开,可学生们都明白的,因此不会就让老师默默遗憾的走开,那个送别的场面真的催人泪下,我都不敢看下去了,太心酸感人了。双目失明,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件痛苦的事,更何况对于一位老师来说呢,看不见,还能教的下去么,领导也不敢冒险让他教,但他却早做好了准备,早知道自己的状况早早的背熟了课本,再怎样也要求上完最后一课——《岳阳楼记》,他朗诵时,感觉“先天下之忧而忧”正是对冯老师最好的诠释,情感深厚而从容。

冯老师以他先进的教育方法(相对于偏远山区来说)授予学生知识,同时让乡村孩子认识外面的世界。他发奋不让孩子们正因贫困而辍学,他发奋学习发奋备课发奋身教。他以自己的师德去影响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知识上精神上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学生,所谓桃李满天下,而且他播种的桃李都开着灿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执著的信念和博大的爱心播撒着教育的火种,冯老师把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做得闪闪发光,起了个很有表率的头,影响着学生和老师。感动之余,作为老师,我们更要向他学习,要有清醒的职责意识,始终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把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作为自己无上光荣的使命;承受住多方面干扰、诱惑和冲击,持续长久内在动力,把祖国的需要当作个人的需要,把自己的事业和人生价值与国家的发展建设联系在一齐。

冯志远电影观后感 篇6

当我拿着电影票走进电影院的时候,心中充满好奇。教育类的影片我看过几部,大多都是描写教师的。我是一个师范生,当老师是我一生的梦想,所以老师这个词语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老师也分为好多种的,有专注于研究的学者,也有诙谐幽默的“演员”,更有散发着浓郁人格魅力的“偶像”。而今天,即将走进我视线的将是怎样一位老师呢?我拭目以待。

影片的开始并没有给我很大惊喜:一望无际的沙漠,一个小孩拉着一个青年在缓缓前行……,诸多的镜头,让我看到了西部的落后、贫穷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的荒谬无知。一位热血青年只身前往这样的地方支教,我佩服他的勇气,但是这点我也能做到。

由于生活条件艰苦,很多学生辍学了,冯老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说学生家长让孩子们重返校园。知识,能够改变落后;知识,能够改变贫穷;知识,更能改变命运!这是冯老师带给我的震撼,这又让我想起了一句歌词:奇迹,因为我们相信,它才会存在!但是震撼之余静下心来想想,如果我是那位支教的青年,我或许也能做到吧!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高尔基的《海燕》,在初中时我曾经满怀深情的诵读这篇课文。当时我被这文章所带来的气势震撼,但是随着高中、大学,越来越多的.生活经历让我对《海燕》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而在《冯志远》这部影片中,孩子们齐声诵读课文的情景在我脑中久久不能忘怀。冯老师以课本剧的形式让每个同学都感受了这部经典,或许,冯老师衷心地希望,他教的每一个穷苦孩子也都能像海燕一样,不惧怕困难、不畏惧风雨,在人生的大海上,高傲的飞翔。这份用心良苦,我感同身受,看到这里时,泪水一直在我眼中围绕。因为冯老师对学生的这份感情,我做不到!

渐渐的,影片进入高潮。冯老师患有先天性眼疾,不能长时间用眼。然而偏偏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冯老师还在拼命的工作。一盏煤油灯成了他最好的伙伴。为了让学生们准确把握时间,他亲自做了小沙漏;为了让学生们不被煤油熏黑,他主动建议使用蜡烛。就是这个小小的蜡烛,让我看到了冯老师人性的光芒。当冯老师离开鸣沙中学的时候,我看到了无数的烛光,形成了一个走廊,慢慢地伸向远方。每个蜡烛都是孩子们的一个小小心愿,也都是孩子们的小小祝福,冯老师一路顺风!看到这里,我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我的心情。作为老师,最幸福的事情是跟学生们在一起;作为老师,最开心的事情时得到学生们的肯定;作为老师,最欣慰的事情时看到自己的学生有所作为。看到冯老师所得到的一切,我有些羡慕,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也能得到这样的“待遇”,虽死无憾!

冯老师继续在另外一所中学教书,这里的条件有了不小的改善。然而环境的改善并没有给冯老师带来幸福,相反,却带来了噩耗。在一次语文课上,冯老师双目失明,我分明的看到了那双迷茫的双眼,以及对学生的留恋。是啊,他把所有的青春都留给了他的学生,而以后,冯老师却再也看不到他们了。当校长决定让冯老师退休的时候,我替冯老师惋惜;但是当我听到冯老师要求上完最后一堂课时,我又被这种精神感动了。《岳阳楼记》这是在初中时候我能够倒背如流的文章,却成了冯老师的最后一课。就这样,我带着一份依依不舍的心情,冯老师的课开始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我被深深感动了,在冯老师那双已经失明的双眼中,我似乎看到岳阳楼那当年的盛景!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却说不一定,有些时候就算不打开窗户,你也能感受到窗外那温暖明媚的春光,就像冯老师的这堂课,因为那是他和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我想,在场听课的领导们也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情让冯老师留下来的吧!走路时,学生们主动做他的眼睛;吃饭时,学生们偷偷把仅有的几块肉夹到了老师的碗里,这一点一滴的小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也许他一生一贫如洗,但是他却能桃李满天下,其乐永无穷啊!

终于,由于劳累过度,冯老师倒在了讲台上。这又让我想起了《亮剑》里的一幕情景“军人,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独立团不会突围,只会进攻,哪怕全团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进攻再进攻……”,这是多么提气的一段话,作为男人,我欣赏李云龙,因为他有种。而我也欣赏冯老师,因为他有魂!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也许我们一夜成名,也许我们一生清贫,能做的却只有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被学生们搀扶着,冯老师来到了曾经的那片沙漠……他的学生们已经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有所建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但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冯老师在他们心中永远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影片结束了,而我的思绪还没有结束!

这是我所看过的最普通的一部电影,没有鸿篇巨制没有大腕明星;这也是我所看过的最经典的一部电影,冯老师人性的光辉始终贯穿着电影始终。在看这部影片之间我真的很喜欢当老师,在看过这部影片之后我为我曾经的选择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是我第一次,第一次这么深切的觉得我未来将要从事的是这么伟大的一项事业;这也是我第一次,第一次这么真切地感觉到原来一名老师也能够那么“富有”!

人生在世,有人为名有人为利,冯老师为的是什么呢?我想,是改变吧!在冯老师的学生中,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冯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都说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很难,但是冯老师做到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更愿作一支蜡烛,点燃自己,照亮他人!

冯志远电影观后感 篇7

12月10日下午,我们在教法课课堂上**了电影《冯志远》。影片讲述了教师冯志远在宁夏中宁教书育人期间的感人事迹,生动展现了人民教师冯献、奉献、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1958年,冯志远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分配到上海工作。五年后,他离开了新妻子,独自来到宁夏支持当地的教育事业。

他几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年华献给了教育事业。冯志远在宁夏已经42年了。他不能注意到视力的恶化。他从早到晚为孩子们备课和批改作业。即使他是瞎子,他仍然凭记忆给孩子们上课。影片通过冯志远教学生涯不同时期的几段文字,以平民化的叙事风格再现了冯志远热爱生活、传授真知、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风貌,让人哭笑不得,感人肺腑。

冯志远从教以来教过1万多名学生。即使在眼睛失明的情况下,他还每天义务为孩子们辅导功课。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出真挚的情感和真挚的爱。

冯志远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但他正在做着不平凡的事情。他的事迹感动了我们,甚至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和灵感。

教师岗位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责任。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己点蜡烛照亮别人。在我看来,教师是一个岗位、一个职业,也是一种责任。近年来,教师的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想当教师的人也很多。

然而,能真正清醒认识教师职责的却没有几个人。冯志远任教47年,不计个人得失。他只注重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就是一种清醒的职业责任意识!

教师正是这样一个无私的职业。虽然是蜡烛,却把自己烧光了,照亮了别人;虽然是普通的园丁,默默耕耘之后,桃李的芬芳就是收获。每一位老师都在走一条艰难的路,他们如此执着地让学生走一条平坦的路。

在我们这个时代,教师的无私奉献是宝贵的。

在冯志远先生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当代教师爱国爱民的崇高品德,体现了热爱岗位、勤奋工作、为师为人的高尚品德,体现了坚忍不拔、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冯志远的事迹,感染、鼓舞和激励着人们。在我的成长中就曾遇到过一个对我影响深远的老师,那就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正是她使我真正爱上了语文这门课,她以她的智慧,不断的激励我们,指导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成为我们人生的灯塔。

但是却又觉得这样的老师是很少的,很多老师是缺少跟学生的沟通的,他们的教学让同学觉得很索然无味,他们也不热爱他们的职业,只是为了拿教师作为他们的饭碗。看过《冯志远》这部电影,我深深地感到教师这个职业的责任感。我认为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奉献,把自己放在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要位置。

作为教师,要像我们一直提的那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神圣的工作,努力为学生发展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特别是在基层教育领域,需要有耐心、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通过不断的教育改革,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找到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冯志远是一个好老师,是当代教师的杰出榜样,更是每一个有志于成为教师的同学的榜样,他身上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当代社会的值得大力宣扬的精神力量,我相信将来这样的老师会越来越多,祖国的教育事业也将不断向前。

学号:***

姓名:薛猛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