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8-17

最新国情备忘录观后感(优选13篇)。

好的影像作品是人们进步的源泉,许多优秀的想法和见解都在源于观看电影时产生。观后感是对作品文化和历史特性的掌握和与之互动的过程,你了解写作品名的观后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吗,如何让自己能够轻松的写出作品名观后感呢?您是否对“国情备忘录观后感”感兴趣看看小编整理的相关资讯吧,希望您将此文章加入您的收藏中!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1】

认识国情

我们深深地热爱我们的祖国,都为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骄傲自豪,同时,我们也为中国发展所面对的诸多矛盾与问题而思考。中国国情是什么?怎样认识我国国情?

《国情备忘录》围绕当前我国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地描述了真实国情,为我们深入了解、准确把握国情提供了一本生动教材。

认真学习本书,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到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谈到中国的国情,很多人认为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但很难一概而论。有人说中国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有人说中国国情就是13亿人口和8亿多农民;有人说中国国情就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紧缺的资源供给状况;也有人说中国国情就是我们作为后发国家,具有后发国家的优势;中国具有巨大的城市化空间,这将给我们带来持续的增长动能;中国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将为我们积累庞大的人力资本等等,这些都对,但都不够全面。

《国情备忘录》以广阔视角、翔实资料和权威数据告诉我们,中国国情既是包括人口、土地、资源、环境、文化等特殊因素的总合,也是中国所拥有的一些其他国家不具备的发展优势的总合,正是这些特殊性和发展优势构成了我们的基本国情。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国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要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国情的变化,善于根据发展变化的实际,制定和实施新的发展思路和政策。

看完这本书,我感受最深的是中国耕地减少的现状。960万平方公里,是我们13亿中国人的疆土。俯瞰960万平方公里,你会发现一副美丽的图画。这里有山,平原,沙漠和沼泽。

无论富饶还是贫瘠,枝繁叶茂抑或寸草不生,都是我们中国人赖以生存的土地。但这片承载着中国五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地,也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快速变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一、我国的耕地资源急速减少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认为中国的土地似乎处于无限供给的状态,我们的土地供应不会有问题。但是现在我们回到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我们已经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30年了,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土地资源问题。当人们审视耕地时,会发现,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实际上是一个没有耕地优势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八山一水一田”之称。在土地上,山地和丘陵占土地的2/3,只有1/8的土地可以用作耕地。我们的土地面积比印度多600多万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积比印度少7亿多亩;我们的土地比美国大,但耕地比美国少10亿多亩。

同时我国的有效耕地面积也在不断的减少。在土地勘测规划院,卫星上传的卫星遥感图像随时记录着中国每一块土地的变化。2009年11月5日,代表建设用地的红色在增加。当日,苏南、京津塘、珠三角等地的大小规模建设项目破土动工,全国8200多亩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同时在卫星遥感图上代表耕地的绿色在减少。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进入2009年时,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亿亩。

绿色的可耕地面积和10年前相比,减少了1亿亩。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耕地减少直接的后果就是粮食的产量直线下降。2005年春天,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工作报告》中宣布“18亿亩耕地红线”是基于**工作的“硬任务”,也是基于土地工作越来越严峻的形式。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时未来五年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

“18亿亩耕地红线”的制定,是对耕地嫌少的遏制,也是对耕地的保护,是根据我国目前人口增长速度和未来农业产量增长情况进行**制定的。

目前,中国人口约13亿。如果说底线是18亿亩耕地,那么人均耕地是1.38亩。按照中国粮食平均亩产320公斤计算,1.

38亩人均耕地的粮食产量是440公斤左右。研究表明,人均每年370公斤粮食是一个明显的限制,基本可以满足粮食消费的需要。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耕地的警戒线规定为人员0.

8亩。未来,中国的人口将会增长。18亿亩耕地确实是我国耕地的下限。如果低于这个数量,食品安全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如果“18亿亩耕地红线”不保,要弥补粮食缺口就只能进口。但进口粮食既不现实也不可靠。全球粮食年**量仅为2亿吨以上,而中国的粮食需求量为5亿吨。

一旦我国粮食短缺,国际粮价将飙升,从而引发世界粮食危机。

而且,中国耕地数量过少,也会影响社会问题。大量耕地被占用,农民失去了世代生存的基础。很可能会有大量农民没有土地、没有就业和社会保障。谁来保证7亿多农民的稳定?土地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土地出了问题,就会有无尽的麻烦。

二、我国的耕地承载能力逐渐下降

一方面,我国耕地面积迅速减少,另一方面,耕地承载力接近极限。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它所承载的人口上时,土地就更加捉襟见肘了。常言道,土地为万物之母。

人类的一切生存和发展都有赖于地球的丰收。然而,面对我们脚下这片珍贵的土地,人们不禁要担心这块土地能承载多少中国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8亩,其中9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3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亩

5亩。有666个县的人均耕地低于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警戒线。

在世界上人口超过5000万的26个国家中,中国的人均耕地仅略高于排名倒数第三的孟加拉国和日本。但在这不丰富的耕地资源中,随着工业建设的逐步发展、生态环境的转换、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灾害的破坏,正在破坏我国原有的耕地。

耕地面积减少本身就是一种后遗症,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许多耕地面积减少的地区都位于优质耕地地区。耕地是土地资源中最精华的部分,为稀缺资源。不仅耕地数量有限,质量也有限。如果过度使用,耕地最终将结束其耕地使命。

中国的耕地,正在遭遇耕地过度使用的威胁,其承载力也面临着逐渐下降的现状。

有科学家计算出我国的土地承载力的极限,认为理论的最高承载能力是15亿到16亿人口,若按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年需粮食500公斤计算,并参照我国单产现状和历史增长趋势**,如果土壤、种子、水利等农艺水平没有重大突破,届时我国耕地将出现2亿亩赤字。这一历史时刻并非遥远的幻想,而是在15年后的2025年。

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爱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是我国制定的基本国策,也是每一个公民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牢记和遵守的责任和义务。

耕地减少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历史命题,是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但不能成为占用耕地的理由。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减缓土地减量,保证优质耕地的质量,保证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

土地是财富之母。这片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土地,正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转型。我们应该敬畏和感激地对待这片土地。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并将照顾我们的后代。

耕地资源的逐渐减少,是我国目前基本国情中的一个。还有更多的人,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生态环境、文化等方面的现状和危机正制约着我国的持续发展,也为我国13亿人民敲响了警钟,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通过阅读和研究这本书,我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中国的发展现状和要求。无论是了解中国过去的辉煌成就,还是解决中国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都应该以国情为出发点进行思考。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能不能持续,首先决定于中国能不能从自己的国情出发,找到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2】

作为一名走在时代前列的大学生,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祖国。老师推荐央视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窗,其就当下中国的人口现状、三农问题、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社会民生、自主创新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通过专家评论、百姓感受以及典型案例,客观详尽地描述了中国国情,以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懂中国的奇迹;以翔实的调查,让我们认识中国的难题。

结合教科书知识,我们知道中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大的现实。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最近,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是,中国的经济总产出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长期处于并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

在《国情备忘录》中,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我国基本国情, 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谈到中国的国情,很多人认为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但很难一概而论。有人从中看到中国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有人看到中国国情就是13 亿人口和8 亿多农民; 有人看到中国国情就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紧缺的资源供给状况; 也有人看到中国国情就是我们作为后发国家, 具有后发国家的优势; 中国具有巨大的城市化空间, 这将给我们带来持续的增长动能; 中国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将为我们积累庞大的人力资本,有助于提升自主创新……总而言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还是要把握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正是因为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我们才成功地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比如,在《国情备忘录》第二集谈到了人口问题, 虽然30年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少生了4亿多人,使中国的13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我们也使全世界60亿人口的人口日也推迟了四年,但今天,我们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这庞大的数字让一切经不起一除。第三集中,讲到了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虽然农民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

但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城镇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我国城镇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这一差距仍在扩大。这就要求我们重视“三农”问题,协调城发展,毕竟中国有8亿多农民,要做到“三个代表”中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国情显然不能掉以轻心。又如“苍茫大地”和“资源扫描”两节则讲述了中国的资源现状,使我们更好的意识到中国仍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要切实做好资源合理利用。

“山水之间”一节则提到了被称为“长江女神”的大型水生动物白暨豚,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的不合理行为正在破坏大自然的平衡,给予我们已警示。这让我们认识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我们国家能够长久前进。第七集“民生纵横” 就业、养老、医疗、住房,这些都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

如今,受“福岛”事故影响,我们核学院人心不定,社会上的就业形势也很严峻。至于,养老、医疗、住房也被称作新的“三座大山”,这也要求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要切好蛋糕。。在“创新元素”中,我们感到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今天的中国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广大大学生应当坚定信念,鼓足勇气,做好自己应尽职责,为祖国的富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3】

《国情备忘录》之“我们”

在老师推荐的**和书籍中,因为喜欢看纪录片所以选择了《国情备忘录》这一系列的纪录片**。打开《国情备忘录》之中国之谜看了不到五分钟,发现自己曾经在本科阶段的《形式与政策》的课程中,老师也让看过部分**,那时和现在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对于观后感角度也不同。所以重新以全新的视角欣赏这个**。

《国情备忘录》涵盖了中国的很多方面,包括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精神、生产、企业、农民、教育、航天、军事、进出口、外交等等方面。带我们从贫困的山村到新农村,再到大城市,一步步走进不同的中国视野。同时,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在无数的赞美声中,辉煌的背后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我们的资源越来越小;我们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少;近几年的雾霾问题是我们越来越难得见到蓝天白云;13亿多的巨大人口压力考验着我们;滞后的三农问题仍在牵制着全局发展;就业越来越难、放价越来越贵与看病难导致的矛盾有日益严峻的趋势;我们的科技创新与教育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填补;最为核心的民生问题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各方各面的贫富差距及差异持续拉大。对于这么多的视角,我想从身边自己的小视角谈一些自己的所观所感。

中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的一半以上。然而,“农民”一词本身并不陌生。作为一个农村孩子,在这方面可能有很多理解。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农民也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国家对农民有很多政策。比如:

从征收农业税到现在免收农业税并给予一些粮食补贴;从农村住院难,住不起,看不起病,到现在有了医疗保险,给予了很多的帮助;还有这几年60岁以上的老人可领养老保险;提供九年义务教育等等方面国家对农民有了很多的政策。

然而,一些问题却还一直存在。我村及周边村庄的现状,降低了粮食消费,增加了投资成本。比如:

花费,机器,种子等方面的都在涨价。我们家是河北邢台的一个村子,属于华北,所以我们每年在这里种两季。一季小麦,一季玉米。

每年外出投资的成本,两季收获的农民只能有一季的收入,这里不是农民的劳动力。去年玉米****,每亩只能收购800元,这只是去年的情况。然而今年却更加的不乐观,十月马上就到秋收也开始陆陆续续的开始,刚刚和家人联系,从家人口中却得到这样的消息,今年的玉米**却低的让人开玩笑说:

买一瓶一元的矿泉水是一种**,里面有三斤多的玉米。去年刚收回来的**买的(这里是**:

一、整个玉米,不是玉米粒;

二、刚刚收下来的没经过晾晒的玉米)是五毛多,今年却是不到三毛(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或者下降)。一亩地收1100斤,折合成现金是1100*0.28=308元,一亩地308元,什么概念,就是你的收成远远低于你投资的成本(浇水、话费、种子、收割的**)。

农民开玩笑说,种这几亩地就不够浇水钱。

听到这样的信息,第一句话是:停止种植。我再想如果像我一样的在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到现在的研究生得种多少地种多少年才可以供一名大学生。

如果农民放弃耕种,中国未来会怎么样?进口或许是一个办法。但是是不是行之有效的方面呢?

希望国家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也许国家有很多粮食储备,所以近年来一直在减少粮食消费。相反,这样的农民还能活多久?

这个问题又会带来一些链式问题。为什么农民工都会选择外出打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留守儿童?

为什么那么多的孤寡老人留守在家?为什么留守儿童会有心理和生理问题?难道真的是农民期望在大城市吗?

这个不敢绝对的说,但从每年的春运情况开说,多少个日子在盼望这一天的到来。在《国情备忘录》中提到,如果没有农民工,近半数的饭店要停业,近7成的生产要关门,近八成的大楼建不起来……农民的问题一直存在且影响我国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

我喜欢看一个节目《变形记》,记忆很深的几个例子是,一个是5岁的小孩要带一个3岁的小孩在家生活,自己要学会做饭生活;一个是小女孩在三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住,因为爷爷奶奶要养家只能外出打工,在《国情备忘录》里也多次谈到这个问题。不敢想象有多少个这样的家庭在我国存在。

除了民生问题,我们的科技创新与教育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填补;在看到《国情备忘录》第八集创新元素这一集中。有一个鼠标的生产商:“一个鼠标的**:

3美元分配给中国苏州的装配厂,8美元分配给罗技,13美元分配给掌握芯片技术部件的****商,16美元分配给渠道**商。从分配情况来看,450名罗技公司的员工要几极大的超过苏州那个企业4000名职工的薪水,也是是说靠简单装配所分享的利益是最少的,而反映鼠标核心价值的芯片技术这部分的价值明显体现了自主创新的价值,类似这种体现自主创新价值的利益分配被称为“鼠标现象”,当鼠标现象从产业链上投射到制造产业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的航空市场,但是我国约2300架民用客机几乎全部来自与进口……”很多先进是产品是靠进口,很多的科技发展占的比率很低。

中国的创新有很多不足,很多事情需要我们抓住机遇。比如中国创造的第一台cvd…我国在创新技术上需要很多的进步,才能使我们得到的利益最大化,获得更大的利益,是我国的专利数、知识产权越来越多。所以我们是国家发展的最佳人才。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应该在学校里更好地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我们正在赶上我国快速发展的时代。新技术、新领域等着我们的进步。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好。在经济、教育、民生等问题上,国家正在逐步解决,希望在这些问题上为人民群众提供切实的政策支持。

基本上把这九个《国情备忘录》看完后,又从不同角度认识了我国,很多的感受,很多的数字和事件震撼着自己的内心,这次只是从很小的身边视角看待国情的问题。希望我们的国家发展更加的美好和完善。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4】

花了一下午和一晚上的时间把时长将近七小时的,分为、、、、、、、,以及,共九集的《国情备忘录》的**一口气看完了。有点儿累,却感想颇多,却又有些不知从何说起,我不是国家的管理者,只是一个无名的愤青学子,不能面面俱到,只想谈谈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能够有些想法的方面谈一谈,抒发一下心中积郁的情感。

我不是一个快乐的人,所以我看到的问题多于成就。毕竟,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能比那些发达国家更困难。但我们必须立足本国国情,怀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难题。

这一备忘录只为我们提供了宏观和感性的图景,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和回顾30多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以及**下一步发展的大方向的机会。其中,用数据和**展示的伟大成就,真是振奋人心。但比较而言,其中那些十分有冲击力的画面展现的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更让人揪心,比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及空巢老人问题等,不禁让人感到或是心疼、或是酸楚、或是压抑、或是愤怒。

我们面临的问题十非常严重和紧迫的。我们需要智慧和能力来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这进一步印证了中国已经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

我们必须坚持这一原则,稳步完成各方面的发展任务。

解决大多数问题的办法,一方面是引起领导的重视,实现宏观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的落实;另一方面是由民间力量监督。

下面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说说我的感想:

对于中国之谜的第一集,我觉得这只是经济学家用西方的研光、思维和理论来理解中国的疑些问题。总有一天,这些问题会在人们的研究和探索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这些谜语并不违背客观规律,但人们暂时看不透,但我相信这个谜语将来会得到很好的解释。但对于如何发展、如何发展、朝朝什么方向发展,这些球迷似乎并不是那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环境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涉及到生存和发展。有时,在各方利益面前,有时政策可能无法有效执行,这时,人民的利量被迫发挥最后的监督作用。就像数万名获得国际大奖的摄影师记录下中国一些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和长江的污染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提高我们的环境意识,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看着被污染的河流,我们怎能不心疼!浓烟滚滚的大烟囱怎么能不让人感到害怕呢!水是生命之源,空气是生命之力。

不保护好水和空气,人们怎么生存。以污染为基础的财富是毫无价值和不可持续的。正如温家宝总理说的,“我们不能犯下不能更改的历史性错误”。

作为普通的民众,一方面我们能做的是小心谨慎的保护好身边的环境,从小事做起,比如不随便丢弃对环境破环很强的类似电池等污染物;另一方面,保护好身边健康的绿色环境,参加环保组织组织的绿化行动等,为美好的生活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防止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要实现这场“战斗”的胜利,必须发动群众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

人口问题,是一个涉及国策的问题,普通民众所能起到的作用似乎不是那么直接,但也是不容忽视的,每个普通民众能做的是想办法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文化素养、技术水平、创新能力。这也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出发点之一。至于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应该调整,只能依靠专家学者尽快给出正确的方向。毕竟,时间不是在等我们。人口问题事关国家命运,十分重要。我们必须及时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在人口总数的控制上,我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而在人口素质的提高上还有巨大的空间需要填补。毕竟,我国不能只停留在低端制造业,要想进入产业链的上游,高素质的劳动者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前路依然艰巨,在保障受教育人口数量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必须破解的难题,一个追求创新的国家不能没有足够数量的高端人才。

作为农民的一分子,对于“三农”问题中的农民和农村问题,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我知道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为农民减免农业税,给农民发放粮食补贴,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事情还没有做到尽善尽美。

由于部分省份、部分地区的相对落后农民的发展还是十分缓慢的和落后的,在全国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加大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农民的素质,拓宽农民的收入途径,加快新农村的建设,已是十分必要和艰巨的重任;另一方面,还要着力解决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留在城市的户籍问题、保障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全面发展和均衡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繁荣稳定。农民需要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的普及和学习。

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帮助农民把知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最佳途径,但也是难点。

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他知道人们话不多,心胸狭窄,知识浅薄,但他仍然谦虚,不敢忘记忧国忧民,仍然关心祖国和人民的未来,希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衷心地祝愿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5】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在复兴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为了不断的追求,我们在时间的深处写下光荣。我们祖祖辈辈生长在这个神奇的国度,每天亲历着她的变化,折服于她的魅力,见证了她的蒸蒸日上,也感受着她的步履维艰。对于她,我们亦悲亦喜,亦爱亦恨,这是一个叫“祖国”的代名词赋予我们的复杂情感与神奇感受。

建国六十多年来中国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取得的成就可谓前无古人,新中国一个甲子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奇迹与辉煌。改革开放30年来年均9.8%的gdp增长率让整个世界望尘莫及,05年超过意大利,06年超过英国,07年超过德国,三年之后的2010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此一项便让世界各国无不惊讶于神奇的中国速度。

作为当年“被非洲黑人兄弟抬进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今非昔比,我们正在越来越多的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欣喜的看到如今的世界离不开中国。也许,中国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国度,也许中国的**和百姓更愿意以这种方式增加自己的自豪感,以致08年北京奥运千人击缶而歌、万人入场之时,竟让我有种番邦进京朝贺的恍惚。

然而,正如《国情备忘录》所描述,饥寒交迫与暴殄天物,不毛之地与膏腴之壤,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些都是中国。

在无数赞誉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辉煌背后的阴暗和成就背后的问题。越划越小的资源版图,越拉越大的贫富差距,越来越频繁的官民冲突,越来越强烈的黄沙飞舞、雾霾弥漫,越来越少见的风清云淡、碧水蓝天等等等等,这些无时无刻不在刺痛人心,警醒世人。在如今的数字传媒时代,“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被演绎的淋漓尽致,似乎任何一件无论大小的事都可以激起轩然大波,前提是这件事的关键词包括“官与民”、“贫与富”等,如果再贴上“贪腐”、“暴发户”“x二代”等标签,那么其便足以成为群起而攻之的全民公敌。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现象已经很普遍,甚至有普及的潜力。究其原因,无非“不公”、“不平”、“不衡”、“不等”,巨大的贫富差距不可避免的造就了国人的仇富、仇官心理。而在愈演愈烈的就业奇难、房价飙升、养老困局的当下,教百姓如何展望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好愿景,着实值得我们深思。

像伟大的成就引来赞美之词一样,现实的社会问题同样招致批评与抨击,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过:“歌颂我们的国家是爱国,批评她,更是爱国”。一个宽容、友爱、自信的大国,值得赞扬和批评。

但是,如果盲目跟风,人云亦云,漫无目的的攻击,则与强盗无异;相反,极力掩饰,一叶障目,一味唱赞歌的,亦是别有用心。真正的爱国者不是一个极端的愤世嫉俗者或哲学家,而是一个发现问题并付诸实践以帮助解决问题的人。

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回望1949年前辈们“进京赶考”的谦虚谨慎与“决不当李自成”自信决绝,对于今天党和国家、社会与人民,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虽已进京多年,但“赶考”远未结束,答卷的合格与否,不只取决于经济规模,更重要的是民心向背。

实现中国梦的复兴之路并不平坦,需要解决的问题亦像“中国之谜”那样繁杂难以捉摸。作为一名党员,我愿同8500万同志一道永葆“赶考”意识,也愿8500万同志同我一道真正做到服从“监考”;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我渴望看到祖国真正需要,更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把祖国建设的更美好;作为一名公民,我会一如既往的爱着我的祖国,借用“根叔”一句话:什么是母校?

是你一天骂她八次,却不让别人骂你的地方。祖国是一样的,你爱不爱她,永远在她怀里,不离开。

2013年11月20日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6】

《国情备忘录》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它的主要内容有: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等九集。《国情备忘录》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这是一次全方位展示中国国情的基本状况,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元素。

通过在课堂上的观看以及课后自行观看,感想、感慨和收获良多。下面仅以第七集——民生纵横,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所谓民生,是一个谈到中国绕不开的话题,它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国情备忘录》之民生纵横反映了中国很多真实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们也都看到,国家领导人也非常重视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得到了不断的解决,比如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国家一直都在努力。但是很多事情,还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或是只解决了冰山一角而已,甚至有些事情并不以国家的意志为转移,这似乎有些可笑。这在贫富差距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国家的确在不断的强大,财富迅猛聚集,但是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各种社会福利却总是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形成贫穷越来越贫穷,富裕越来越富裕的局面。这就是中国,两极分化。在农村里,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这几个问题: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等。多少人生病不舍得看,由于药店的药价也成倍的上涨,多少人因此连药也舍不得买了,要么挨挨,要么找点草药。还有那一老一少都有很多问题,有的老人寂寞地守着空巢,有的被遗弃无人赡养捡垃圾为生,或是老得腰也挺不起了还在干农活;小的留在家里的无父母看管成了野孩子,跟着父母在外面的读书也是个问题,小时候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生也就这么给毁了……

中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远有曾经令人骄傲的“两弹一星”,近有神州系列飞船和高速铁路等。但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这些科技的制高点,只是呈点状零星的分布在某些领域。翻开这些高科技的背后,看看还有多少的问题。大部分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连年增长的专利大部分是跨国企业的成果。多少企业没有核心的技术,只是靠着廉价的劳动力,榨取工人剩余价值,而且大部分还是被外国人拿去了。多少科研经费换来的只是一纸无用的论文,或是成果走不出实验室。GDP在不断的增长,但其中的多少是被外国人分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给别人打工。中国的确成了一个世界工厂,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只是被外国人剥削的工人,如此下去中国的财富是在不断的增长,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永远不成比例,永远跟着别人后面。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仅仅看GDP,我们必须尽快实现产业的升级,向日韩好好学习,真正快速提高科技实力。

当然这里讲到的更多的是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了成绩。中国的进步与变化绝对是翻天覆地的,但看到问题往往比看到成绩更具有价值,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7】

范文一:

为了加强学风建设,系里组织我们所有党员和预备党员**了《国情备忘录9》,虽然这只是备忘录的一部分,也只有短短的四十四分钟,但我感受颇多。本片由一对在中国工作了三十多年的美国夫妇谈论对中国三十年变化的感受起笔,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变化,人民的生活面貌,同时也描述了我国遇到的几大灾害和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看完这部电影,我为祖国的巨大变化感到无比自豪和自豪,也为当前的问题感到担忧。

2013年,我们还是一名初中生,准备体验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祖国母亲在这一年也经历了太多太多。雪灾,汶川**,依然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伴随着剧痛,我们为世界举办了有史以来最为大的奥运会。我总是提醒自己,党员要永远记住为人民服务。而这为人民服务并不是浮云一片。

从个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到对国家大事的极大关注。我不能像****那样去汶川吊唁,也不能给予特殊帮助。我只能通过网络送祝福,通过学校献上我谦卑的力量。

记得主席在黑板上写下的多难兴邦四字,道出了我国的基本状况也反映出了,我国人民在困难和灾难面前,熬不畏惧,不断进步的勇敢决心。

目前,我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但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随着工业污染日益严重,三农问题仍然亟待解决。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就业问题越来越难,大量技术人才缺乏。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一步一步的解决。

我记得,在这部电影的结尾,主持人回顾了未来十年祖国可能取得的成就。我希望到那时,我伟大的祖国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们的问题和矛盾也能得到改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回顾祖国的过去,展望祖国的未来,对祖国有着深刻的了解和理解。我们会更加自信和充满信心。让我们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团结一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范文二:

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念片,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这是一部主要讲述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记录片。它以生动的笔迹和详实的资料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和人民生活的全景变化。作为80后的我在看过此片后不禁为伟大祖国的可喜变化而感到骄傲,更是从深层次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因为我们在看到祖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仍有很多问题和矛盾尚未解决,可以说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国情的复杂性,它不再离我遥远,而是让我有了新的视角理解一些政策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纵观这部纪录片,它分为两个部分,即民生和创新元素。先说说民生纵横部分,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

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谓国情就是民生。国情是民生之本,民生是国家之本。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出台的各项政策,都体现了民生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关心民生已成为构建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尽管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仍然很大,医疗费用昂贵、看病难等重大民生问题,但我认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和相关政策的出台,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同时,我认为问题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而持续改进也需要一定的过程。正如影片所说,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带来各种后遗症,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的看点和路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农村人口占据大量比例,农业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这也使温饱、教育等民生问题逐渐显现,关注民生、社会公平成为了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民生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教育、医疗、房价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成为最热门的话题。正所谓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问题时刻牵挂着亿万人民的心,正如******在**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工作的重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这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语鼓舞了新一代主人的我们充满希望的面对未来,努力学习致力于祖国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电影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创新要素的,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影响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从片中我们看到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尽管拥有着较大的生产能力,但在企业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依旧处在最低端的环节当中,核心技术的严重匮乏仍旧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力的发展。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科技应用取得长足进步,自主创新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将神州系列送入太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术的国家。几年来,中国人民实现了其他国家几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这一飞跃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2008年奥运会前夕,中国登山者将奥运圣火带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历史。从体育的角度看,它体现了中国运动员攀登高峰的勇气和决心。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中国科技的实力和实力。

放眼世界,技术创新已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技术创新纳入国家政策并积极鼓励。作为新时代的主人翁,我们应该更加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和应用,进而带动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摆脱农民工的帽子,把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时期的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和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检阅。2008年我们在灾难过后成功的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时隔两年的今天我们又将迎来上海世博会这一世界盛会,这势必将成为中国展示自己的又一次机遇。

曾经我们历经坎坷,曾经我们屡遭磨难,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决心。经历了经济危机,全球经济迅速下滑,唯有中国依然坚挺。但是面对国际的好评,我们并不能高枕无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不断的鞭策自己向前发展。

我们深知,在荣耀的背后我们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与矛盾,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经济水平仍然滞后,建设小康社会的路程艰辛而又漫长,若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仍需加倍努力。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tV2288.cOM 通知范文吧)

历史是创造出来的,前方的道路上也许还有无数的荆棘曲折、激流险滩,但我相信世界人民看到的中国仍将是一个充满自信、一往无前的巨人形象。

努力吧,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我们一定要实现,我们一定能够实现!

范文三:

《国情备忘录》这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九集。《国情备忘录》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这也是我国的电视**第一次全方位展示国情的基本状况,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元素。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觉的自己以前对自己的国家了解的还是太少,对于以前书本上所讲的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形象和更深刻的理解。

关于我国的经济情况,它与任何其他国家的经济体制都是不同的,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也是具有其独特型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也带动了其他国家的增长,中国已经走上了改变世界的道路。我国的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西方的经济学家们都陷入了沉思中国之谜。

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其他诸多问题:闻名的喷泉与地区缺水共存,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扩大,人口老龄化与福利保障体系不同步等。中国之谜整体把握了我国的现状。

中国一直在变,巨变的中国令人们吃惊,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路径已不适合我国的发展路途。中国的发展是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国情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根据国情自己摸索,实践证明它是适合中国发展的。

1.人口大计,

我国历来人口众多,人口分布不均,中国人口虽然依然在增长,但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人口数量的巨大给医疗带来了的巨大的压力。我国国土能容纳多少人,人口众多注定带来众多的问题,再大的资源被这巨大的人数一平均都会变得很小。

全国人口对于能源的消耗一个短时间也是巨大的。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是超大的。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完全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实现工业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计划生育的国策实行一定程度的减轻了我国的人口压力。但这只是推迟了人口的高峰的到来,这样的问题不是我们一两代人能解决的,目前只能维持人口稳定的增加。

老龄化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社会养老问题日益严重,把关注人口的数量转移到关注人口质量上来。提高人口质量对于一个国家至高重要,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高质量人才。解决人口问题在于提高人口素质。

高素质的劳动力是我国发展中所紧缺的。

2.农字当头,

我国依然是个农业大国,能够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是一个骄傲。我国用农业支撑了工业的起步,我们的农民功不可没,我国农业农民的问题也逐步凸显了出来。城乡差距拉大,农民占了我国人口的大半,城乡均衡发展是摆在我国面前的问题。

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城乡的差距依然在加大的同时是城乡的矛盾加大的表征。农民为了致富也进行了自我的探索,乡镇企业就是它的杰作。乡镇企业的发展并不不能完全解决乡村劳动力的剩余。

进城打工成了他们的另一项选择,农民工的队伍日渐强大起来,农民工创造了巨大的gdp,然而他们的待遇却仍处在社会低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让城市与乡村的生活水平基本持平对于我国来说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长久发展。

国家出台了相当多的有利政策,但在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猫腻,让农民的生活依然艰难,农民的生活还是依然有相当多的困难,农民小额贷款的发放和落实都是涉及暗箱操作的。

3.苍茫大地,

我国的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地成了最近几年升值最快的东西,其他各种用地都在日益吞噬耕地的面积,国土虽大,但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面积更是少的可怜。现在几乎是竭尽所能的利用可利用的土地,相当忧虑脚下的这片土地还能供养多少炎黄子孙。耕地承载力已经接近极限,耕地的面积仍在减少。

优质耕地分布不均,大都分布在东部地区。工业发展也需要用地,各种用地矛盾艰难的调和着。耕地直接关系到粮食问题,粮食自给已经出现了困难,发展用地与耕地保护成了尖锐的矛盾,城市化进城对于耕地的侵占更是严重。

但还是存在对于土地资源的浪费,例如高尔夫球场、跑马场、盲目的开发区建设、花园式工厂等。土地使用效率低下亦是一个严重,耕地质量的下降也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环境污染对土地的影响,还有自然环境的恶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的土地政策法规,这是有关子孙后代的大事。

4.资源扫描,

我国许多稀有金属资源丰富(mo、ge、zr、in等),但还有一些资源品位较低,我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煤炭储量为世界第三,但人均可采储量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3%,这还是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资源是支撑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

再多的资源也有开采完的一天,资源型城市终会走向资源枯竭城市,城市的继续发展和城市转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资源的开采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也是处理不足(煤炭采空区),并不能进行可持续利用。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还有资源的匮乏随之而来,我国也成了世界第一的煤炭、钢铁、铜消费大国,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

我国对于能源的大需求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生产力也是惊人的,我国出口的是高能源高消耗的产品和资源型产品,这是不能持续的,我国资源利用率低下加大了对资源的需求。走在工业化道路上的中国面对资源的匮乏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开源节流,节约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新能源的加入也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对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的现状继续持续的话,《增长的极限》将不会再是危言耸听。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8】

总的来说,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时期的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和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检阅。

曾经我们历经坎坷,曾经我们屡遭磨难,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决心。经历了经济危机,全球经济迅速下滑,唯有中国依然坚挺。但是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并不能高枕无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不断的鞭策自己向前发展。

我们知道,光荣的背后,还有很多问题和矛盾。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经济水平仍然落后,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艰难曲折。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百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在解决存在问题的同时加快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始终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不能放松。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要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以历史使命为己任,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贡献力量。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9】

看完《中国国情备忘录》的纪录片,我对中国当前的现实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中国的后代和13亿人口基数的一员,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建设我们的国家。

中国陆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三,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八,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外贸规模居世界第三。

这些数据事实足以反映中国幅员辽阔、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情况,这些辉煌的排名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兴奋和自豪。有一段时间,我和许多普通的中国同胞一样,深深感受到自信的膨胀和强大祖国的支持。

但是,正如纪录片所说,任何被13亿分掉的显著成就都是微不足道的。当将这些这些总量换算成人均占有量时,我们的排名远远靠后,而我们的自豪感也变得毫无缘由。

我们必须面对一个巨大的现实,不管外国杂志如何吹捧中国的成就,不管gdp如何持续的增长,不管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多大的改善,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国家存在着其他国家难以想象的复杂的问题,我们的国家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对中国贫富差距、地区资源分布不均、发展水平不高深感震惊。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是以消耗大量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难免让人心痛。我们也看到了深刻的现实: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开掘提速,约有2/5的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2006年仍有超过3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1/3左右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1/3以上的国土面积存在水土流失问题,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退化。我们确实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的经济负担旋转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大多数人都没有时间和闲暇时间来停下脚步,好好保护我们破坏和修复污染的家园的环境。我国的环境质量远远地落后于发达国家。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真正想要追求的是什么。难道这真的是一个国家的代价吗?这个国家遭受如此严重的破坏,我们不想为了换取物质产品和持续的gdp增长而生活?当然,国家和有抱负的人民已经作出了努力,但沉重的现实告诉我们,必须逐步转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仍然依靠不可再生资源来维持整个国家的运转。但是,我国在资源利用率和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虽然我国有着庞大的人口,但是掌握着核心技术的人才在整个人口比例中却是极少的一部分,

这对于国家的创新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二战后,日本的物质资源几近匮乏,但由于人才的大量存在,日本逐渐走向繁荣,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我国应该在很多方面向邻国日本学习,提高人才素质,提高技术水平,而不仅仅是制造业大国。

为了祖国的未来和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的年轻一代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提高理论和实践能力,不断努力把自己塑造成21世纪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建设祖国的美好未来。我们不能以牺牲我们后一代的环境来换取自己的物质满足,我们不能因以往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断地前进奋斗,我们要以坚实的步伐坚定的信念扛起明日的中国,真正赢得世界的信服和尊重。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10】

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对我国国情的进一步了解与认识,对我国的所面临的现实情况有所掌握,了解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自己一路前行摸索出的一条结合我国国情实际发展的道路,以及其中的风雨兼程的经历,老师特意组织了大家观看了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当一幕幕的具有鲜明对比性的贫富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时,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心情也是百感交集的,一方面为中国自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它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西方国家眼里成为一个谜感到骄傲与自豪,另一方面我也为少部分地区仍然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而感到痛心。

《国情备忘录》以一个纪录片的形式像我们展现了中国自建国以来六十多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在漫漫历史发展长河中六十多年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它对于中国来说,却是见证她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不平凡的历程。——实行改革开放。

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8%,1978年仅占世界经济总产值的1.8%,2008年增长到6.8%

4%。34年前,中国的平困人口是2亿5千万,然而经过三十多年,我们使2亿多的人从贫困状态中走了出来,他们解决了温饱,开始走向小康,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在说到我国这三十多年来减贫的成就时,他们一致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减贫是占了这三十多年来世界减贫的总成就的三分之二,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水泥、钢铁生产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我国的外贸储备列世界第一,外贸规模居世界第三。这些成就在西方经济学家眼里归纳为“中国之谜”,从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是难以理解的。

然而,这样的成就必须面对另一个严峻的事实:即我们经常被问到两个算术问题,一个是除法:中国任何伟大的成就,除以13亿,都将变得微不足道;另一个是乘法:

中国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都将成为一个难以想象的大问题。

庞大的人口基数提供了一个国家的风景。事实上,除了人口众多,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国土上,由于地区发展、城乡发展、工农业发展的不平衡,人们也很难简单地看待这个国家。而各种失衡带来的巨大差异也像谜语一样摆在人们面前。

在首都国际机场,平均每两分钟将有一个航班起降,旅客吞吐量超过5000万人次,是世界十大最繁忙机场之一。不断变化的航班显示和繁忙的跑道都反映了这里的活力和效率,也反映了这里的繁荣。这是中国。

在距离北京256公里的河北省康保县三义村,66岁的王荣和妻子用一碗泡菜和一壶煮土豆开始了午餐。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这个电灯,但并不常用,因为每月不到2元的电费是家里的一笔不小的开支。受土地沙漠化的影响,这里除了马铃薯之外,很难种植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

在三义村,像王荣这样的贫困家庭并不少见。2005年,与京津接壤的河北省三义等贫困村有3700多个。贫困人口超过270万,仍然是中国。

中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20000多公里的大陆边界。境内南北纬度近50度,东西经度60多度,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内海、边海面积470万平方公里。这是一个广阔的中国。

在我国已发现的170种矿产资源中,钨、锡、锑、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水资源理论储量居世界第一,煤炭、石油、黄金储量也居世界前列——这是一个富饶的中国。

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不到9%的铁矿石、不到5%的铜和其他资源来养活20%的石界人口——这石油一个繁重的中国。

时至今日,中国农民仍然是这片土地上最大的社会群体。7.2亿的巨大数字意味着地球上每9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农民。

我国当前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开发的加快,约2/5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

中国五分之一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2006年仍有3亿多人得不到安全的饮用水。全国约1/3的土地面积受酸雨影响,1/3以上的土地面积遭受水土流失,90%的天然草地不同程度退化。

200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69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3%。但是,我国的养老保障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作为工业大国,我们在技术水平、管理经验、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们今天面对的环境,无疑和西方经济起步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差别。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其实,能不能把计划和市场最好的部分“装入一个篮子里”,正是中国经济转型目标模式的精髓所在。

现任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的姚景源谈到:“可以讲我们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发展,我们是走的一条前无古人的路,就全世界的发展来讲,没有一个国家和我们走的是一样的路,这条独特的道路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我们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基础,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思想就是实事求是,所谓实事求是,就是客观的认识中国的国情,就是尊重中国的国情,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我们再来选择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应当说,我们的选择是科学的,而我们选择这条道路确实是没有任何借鉴,实践证明,我们这条路是正确的,是科学的。

”《国情备忘录》这部记录我国发展历程的历史大片在向我们呈现中国辉煌的一面时,它也启示着我们中国的成长与崛起伴随着伤痕累累,成长与伤痕并存。要支撑其一个家庭的生活大计本身已不容易,然而要支撑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家族的衣食住行真的是难上加难啊!所谓当家难,当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家更难!

这种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模仿其他国家。我们要慢慢前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国家和人民长远发展的道路。但实践和努力证明,改革开放道路的选择是科学的、正确的、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

其次,《国情纪录片里》反映的第二重大要素就是自主创新元素,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科学技术的运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主创新水平也取得显著提高,伴随着将神州系列送上太空,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中国人用几年的时间实现了其他国家用几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这一跨越式的进步令世界瞩目;在2008年的奥运会前夕,我国的登山健儿将奥运火种带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历史。从体育角度看,它体现了中国运动员攀登高峰的勇气和决心。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中国科技的实力和实力。

但是,这些科技的制高点,只是呈点状零星的分布在某些领域。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仍然处于匮乏状态,放眼历史,古代的中国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从而奠定了世界科技中卓越的地位,但是在近代和当代,电灯、电话、电视、半导体、汽车、飞机电脑网络这些重大发明都是外国人做出来的在世界级的发明队伍中很少能见到中国人的身影。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袁正光表示:

世界上重大的科学技术、发现与发明,基本上出自世界排名前二十的国家,也就是二十名以后的国家,基本上属于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也就是说我国还在二十名以后。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约有20个,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丹麦、芬兰、瑞典、韩国、新加坡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

在庞大的世界经济的大蛋糕中,我国企业生产低端产品,其结果是只能分得“蝇头小利”。 一顶 “中国制造”的帽子,在美国可以卖到26美元,我国企业卖给美国人只要1美元;一件来自我国生产的毛绒玩具德国人售价是20欧元,而在我国出厂价格仅为1. 4欧元。

一台在美国售价为79美元的中国产mp3,我国企业获得的纯利润只有1. 5美元;我国手表产量占全球80%,每只手表平均出口价格仅为1. 3美元,而一只瑞士手表的平均出口价格是国产手表的300倍。

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全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研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平均比重仅占0.56%,而美国、日本和韩国大多数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其销售收入一般都在4%左右。

我国企业在一些领域并非没有机会。这是全球第一台vcd机,它产自安徽的万燕公司。至今仍保持着在家电产品中唯一由我国自己创立的产品纪录的vcd,现在被当成陈列品,存放在安徽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的展览室里,一张用打印纸制成的小纸板上赫然写着它的名字——世界上第一台vcd机。

很多人不会知道,万燕公司生产的第一批1000台vcd机,几乎都被国内外各家电公司买去做了样机,并成为解剖的对象。在随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万燕悄悄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人造出了vcd,但以vcd技术为开端的dvd技术,我国企业却不得不面对被众多跨国公司追索专利费的窘境。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袁正光表示:“世界的法律和我们国家的法律是保护专利的,那么你专利得到保护,那么你的经济能力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那么你的专利少了,那么你就去买别人的专利,引进别人的技术,就要付给别人的报酬。”

诸如上述现象,反映了创新中的品牌要素,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今天的差距是明显的。我们知道,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教育、科研、人才、技术、品牌,这一系列的创新,已经被我们这个国家看作是实现科学发展目标的重要元素,中国需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公民的自主创新意识,走上科技创新之路,将我国引领到更加辉煌的明天。

最后,《国情备忘录》带领着我们仿佛亲身经历了祖国的繁荣与萧条时期,剥茧抽丝地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中国,一个在摸索中伤痕累累的中国向我们全面的展示开来……在这里我们目睹了中国自建国60多年来的繁荣与昌盛,在感受她的繁荣昌盛的一面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她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人口大国、创新元素、资源与环境等等,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的人均经济水平仍然较落后,建设小康社会的路程艰辛而又漫长,若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仍需加倍努力,在这里,我认为中国的进步与变化绝对是翻天覆地的,她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是看到问题往往比看到成绩更具有价值,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今天我国面临的问题在56个民族的齐心协力下都会得到解决,而我们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11】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暑假期间,我**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该片共9集,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展现。**这部纪录片让我感觉仿佛经历了祖国的成长和发展,对中国的国情有了更深的了解。接下来,我将向党组织报告我对这部纪录片最深切的两方面感受

首先,资源状况形形势严峻。从纪录片中我了解到,中国95%以上的铁矿石是难以直接利用的贫矿,含铁平均品位是33%,比世界平均品位低10%,;石油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5%;天然气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0%......资源贫乏的中国,却有相当数量的出口产品,属于“两高一资”产品,两高,就是高能耗高污染,一资,就是资源性产品。

我国资源型产品出口普遍低于国际市场。当世界上很多人因为消费了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而感到幸福时,应该说他们的幸福是由中国的低成本资源支撑的。很显然这种出口的状态,是不能够持续的。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体来讲,就要做到:一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

二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工业化。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三是要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四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依靠教育培养人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次,解决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解决了一大批农村贫困人口问题。现在农民普遍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社会迈进。但是从片中我了解到,我国农民的人均收入仅仅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的趋势。

三农问题由此成为中国**关注的重点。

我们知道,大多数工业化进程伴随着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显著下降。今天,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重的比重虽然下降到11.3%,但农民仍占总人口的近60%。

中国的耕地资源非常有限。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8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美国是125分之一,欧洲国家是30分之一。

相比之下,中国有7.3亿农民,相当于欧洲国家的总数。2.

4亿农民居住在320多万个分散的村庄。在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形势下,在生存问题得到解决后,发展问题将受到制约。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我认为劳动力转移是关键。“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少量土地上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农业技术落后,导致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极低。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战略,把一部分农村人口有序转变为非农人口,然后把自由土地转变为城市人口,融入现代社会生活。通过各种**的教育、文化、科技、人员往来、产业联系、纽带和中介功能,现代城市文明传入农村,农村的社会意识和社会结构逐步转变,使农村成为现代化的社会形态。二是解决农民“国民待遇”问题,在义务教育、户籍管理、迁徙自由、市场准入、劳动就业、公共用品使用、民主参与等诸多领域,逐步取消对农民的歧视性限制,在解放农民的路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第三,**要实施以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城镇化战略,在市场准入方面,至少在劳动力市场准入方面,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平等机会。

尽管中国社会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国情备忘录》的辉煌篇章也让我们看到祖国的成长。我们看到,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中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对外**规模居世界第三。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3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9.8%,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8年的6.8%

4%。建国6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总之,《国情备忘录》使我对祖国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让我有理由相信祖国的明天是美好的,我愿意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12】

姓名p>

学院p>

专业p>

这个学期,在老师的建议下,我接触了由央视制作的,讲述我国现状的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并且看完了摘取里面精要,整理出版的《国情备忘录》一书。看完了这本书,我深深感觉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书,甚至毫不夸张的说,我认为,《国情备忘录》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细细研读,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品味书中说得每一句话,提到的每一件事。

下面,我结合本书的主要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国情备忘录》一书,首先提到了中国的经济,我想之所以会把经济作为首要章节,是因为经济决定了上层建筑,而且我国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主要旗帜的。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中国的经济是一个“世界级的谜题”,因为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中国这样复杂的经济情况。中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济政策,其他任何一块石头都很难在中国完全适用;中国是一个复杂的国际经济形态,任何经济行为都可能影响世界。

因此,当前的中国经济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困难可想而知。

接下来,书的第二章提到中国的人口。关于这个问题,不由得使我想起了那个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哈佛演讲时所提出的经典的算术题:“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任何一个大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很小的数目”。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13亿人口的事实,显然给这个富饶的资源发展形式重重地泼了一盆冷水。如何解决13亿人的衣食住行问题?在中国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我们只能依靠自己。虽然计划生育的政策并不被外国主流政策决策者们看好,虽然这个政策在将来很可能导致4-2-1的家庭格局,给独生子女带来来自长辈的生活压力,但我觉得,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两面性的,优点和缺点必如影随形,关键的问题是,当它能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坏处时,我们就应当为了集体的利益而牺牲掉一些私人的利益,支持国家的政策。

可以说,计划生育的顺利实施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中国被就业、养老等与人口负担有关的问题拖累。

本书的第三章,是关于农村的问题的**。通过对农村人生存现状的调查,我们可以知道农村人民的现状简单的来说就是“有饭吃,没钱花”。改革三十年,中国农民前所未有的不在为温饱问题发愁,特别是在袁隆平等专家的辛苦工作下,“三农问题”中的农业问题算是基本解决了。

但是,也可以看到,“三农问题”中剩下的农村和农民问题,仍然很严重,尤其是有关农民收入的问题,农民如何突破温饱,奔向小康,成了影响中国发展的一块经济短板。对待农村,究竟是该扶持还是该改革?我认为,从日益壮大的农民工群体和日益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也许中国**只有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态,做好长期攻坚的准备,才是最合适的道路。

剩下来的几章,提到了中国的另几个国情:18亿耕地的国情,中国面对得是如何有足够的耕地来养活人民的问题;能耗高资源缺乏的国情,中国面对得是如何分配剩余资源“家底”的问题;污染严重,治污难的国情,中国面对得是如何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社保日益完善的国情,中国面对的如何有足够的钱支撑起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的问题;劳动密集型资本远大于技术密集型资本的国情,中国面对得是如何提高创新能力的问题。。。。。。每一个国情的背后,都有成千上万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国情的复杂一面,这些国情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通过阅读《国情备忘录》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国情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我意识到,我国**在各个重要领域中的决策部署,都是要经过长时间的艰难探索和思考的。未来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作为即将成为祖国建设中坚的我们,既不能高枕无忧,也不能杞人忧天,只有塌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学习知识,努力实践,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让中国未来的国情变得更加美好!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13】

这种救世主的姿态让我非常难受,尤其是最近看了山西矿难的报导之后,矿难倒变成了戏院一般,让人不禁怀疑是为国营煤矿造势,而从前的关于矿难的各种负面新闻也是为今天的结果埋伏笔。我们习惯了太不透明,所以即实不是这样,我们也不能让人们没有这种不透明的联想。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地方**总是不作为,救世主是更高层次的人。弃了自己一个兵卒而已。事实上,下属注定是替罪羊,否则**会去找那么多好**,但他们领导的是一群混蛋。

仔细想想,官场应该是一个思想高度统一的圈子。它最多分为几个群体进行对抗,但重点是利益的竞争。偶尔有一条线上,上下不齐心的状况,不是上被集体推翻了就是下被停职查办了,因为一个异类会损害一大群人和这一大群人背后的一个个家族、企业的利益,所以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异类是绝对不能被容忍的。那么如此统一的状况下,为什么出问题的永远是在一个层次的**,这就算仅仅从概率的角度来看也是无法解释的。

再看看我们自己,为什么我们普通老百姓在遭受了灾难之后都是仰着头指望着伟大的谁谁谁来救我们?为什么得救了之后就要不停地过分感恩?其实谁不是一样的呢?

中国的百姓真的是对统治者非常好的一群人,我想既然你们作为人民的公仆,却被这样宠着惯着,明着暗着做了很多公仆可能不该做的事,也只是被善良的百姓们讽刺怒骂了几句就没了下文,他们甚至还是对公仆们有着骨子里的相信。公仆们,你们的过错百姓都没有追究,没有暴怒,一直忍着让着。那么你应该更理智,不要把自己当成救世主。

做一个好官只是一个念头的事,只要把自己能够容忍的尺度再定的窄一点,百姓的生活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