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我的姐姐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8-15

我的姐姐观后感(模板9篇)。

你对于如何写好作品名观后感有想法了吗?写一篇观后感最能体现当下的心情。观众的观后感不仅可以评价作品还可以推动作品的发展和进步,观后感是我们将自己观看作品之后的感受写成的范文,经过反复推敲和修改中学范文网终于精心打造出了今天的“我的姐姐观后感”,希望我的分享能够让您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1】

假如哪个问我的亲人是哪个?讲出的,一定必不可少我的姐姐。她在我的成长中,除去爸爸妈妈以外最重要的人。

我的姐姐十分温顺善良,也非常漂亮。她身材高挑,有一头乌黑光亮的长头发,微风吹来,头发就像纱巾一样飘了起来;她那双迷人的大双眼,好似两颗大大的闪闪发光的钻石;俊俏笔挺的鼻子上架一副金边眼镜,看上去那样有常识。

一次,我在家作写业,写一会,玩一会,直到中午,我只写了一张试题。眼看中午吃饭的时间就要到了,我紧张起来,特别怕一向管我学习的姐姐骂我。忽然,房间门被打开了,姐姐从外面走了进去,问:“你的作业写的如何了?”我结结巴巴的回答到:“做……做了一张试题。”“然后呢?”姐姐穷追不舍。我低下了头不说话,她看见我没说话,便拿起作业本一看,看见作业一片空白,皱起了眉头,不满地说:“一个上午,你都写了什么?”我知晓这是姐姐在严厉地责备我,我如果这个时候回复她,那一定会招来没完没了的狂风暴雨。我的头更低了,双手也不知放哪儿。好一会儿,姐姐轻轻地说:“先吃午饭吧,等下午再把作业补回来。做作业是你的任务,未完成是哪个也帮不了你的。你如果不想让父母失望,你下午快点补上吧。”我如小鸡啄米似的不停地址头。

姐姐不只在学习上帮我,在生活上也似慈母般地关心着我。我父母工作非常忙,不少的时候,姐姐都会问我在学校生活得如何。冬季到来了,她就反复地叮嘱我应该注意多穿衣,要多喝水。还有课间要到室外看看绿色的植物等等,那关心真的是比母亲还母亲。

这就是我的姐姐,一个关心我的姐姐,一个值得我依靠的姐姐。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2】

和我的妹妹看了我的姐姐,妆都哭花了。有时候在想如果不当姐姐,我的人生会不会更轻松一些,不用背负太多的责任会不会活得更洒脱一些。电影里反复在说:“因为你是姐姐啊。“因为你是姐姐所以需要以身作则,因为你是姐姐所以你要树立榜样,因为你是姐姐所以你该承担姐姐的责任。我没有觉得这个理论有什么问题,和安然姑妈一样因为从小就是这么认为的。

今年过年的时候和妈妈喝了些酒,我开始认真的跟妈妈说了一些真心话,其实这些话永远放在心里可能也会过去。但是我希望我能在人生这个旅程中更通透些,在父母都还健在的时候敞开心扉,解开心里的结不留下遗憾。我说爸爸妈妈你们从小到大都按你们的意愿来要求我,从来都没有问过我喜欢什么。我现在都记得我小时候我喜欢画画还喜欢捯饬家里各种各样的线团布匹,还因此被妈妈各种吼骂。我顺便借着这个机会告诉老公,我脾气暴躁不是我自己能控制的,我的父母脾气都很暴躁,所以不能怪我,我老公的性格和安然男朋友一样,也只是笑笑。我告诉妈妈我现在都记得小学时全校买校服就我一个女生是买的蓝色(男款)的,还要求我只能留短发,每个月必须去理发店剪头发是我当时最不情愿的一件事。我认真的告诉妈妈,我小时候不被允许做的事我现在都允许我女儿做。话说的太重可能伤到了妈妈的心,她也认真的告诉我:“我最后悔生下的就是你。”当然我完全没有把这句话当真,妈妈是一个看似坚强又无比敏感的人,说完那席话的第二天我们就和好了。其实我真心是过了一个很自由快乐的童年,只是谁的原生家庭会如此完美不曾留下过一点遗憾呢,我妈妈说那几年她真的没有那么多精力来顾上我,在我童年岁月里的很多年妈妈都在忙着生下一个又一个。而现在的我也越来越相信命运和缘分这个东西,我告诉罗先生我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仁怀可能就是为了在那个时间和他相遇,相信了这一点,我连和他吵架都没有兴趣了,命运安排好的,接受就是了。我是姐姐这一点我也相信是命运安排了的,缘分是个玄学,我更相信是缘分把我们这一家人聚在了一起。妈妈虽然在我童年里感觉缺席了很多年,但是依然不影响她是一个好妈妈,不影响我对她的尊重和爱。可能到现在我也没有解开”为什么你们一定要生儿子“这个结,但是我现在更明白了独立个体的概念,父母是独立的个体,那是他们的选择,同时他们也为此承担了这个选择的后果和责任,他们活在他们的年代,有那个年代的认知体系。他们给予我生命之后,我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有自己的认知体系,不是互相都能在一个频道上沟通和交流的,但不影响我们依然是最亲的人。

如果我是安然,我最后也会做出和她一样的选择,只看时间点做选择会太计较眼前,看人生这条线上,会明白人生很短,每个人都很忙,能一直陪伴左右的真的只有家人。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3】

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读一本名为《小王子》的书,然后写一篇读后感。那时候,我完成了任务,但并没有真正深入思考小王子的故事中的观点和主题。但是,最近我和我的朋友克拉拉阅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这是我们阅读并探索的第一本书,然后我们决定把我们的读后感分享给大家。这本书是《弗兰克林的故事》。

首先,我们必须提及的是这本书的主角-弗兰克林。在后面的章节中,弗兰克林从一个平凡的小龟到成为一个勇敢、聪明、富有智慧的著名人物。这本书的主题是向我们展示了成长的过程,以及在经历困难和挫折时的重要性。笔者以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现象,在成长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比如,学习成绩不理想,同学之间的友谊问题,与父母之间产生分歧等等。但是,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些困难并尝试努力克服它们,那么我们将会变得更加敏锐、聪明和在生活中更加成功。

故事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点是弗兰克林采用了一些独特的技能,来战胜一些笼中兽的挑战。例如,在一章中,弗兰克林遇到一只毒蛇,它看似有无穷无尽的毒液,甚至连弗兰克林的耳朵都开始充血。但是,弗兰克林没有退缩;相反,他使用自己的技巧和智慧,打败了毒蛇,并最终将其放回了它的家园。这一细节展现了弗兰克林的聪明和勇气的品质,生动地阐述了深藏在心中的能力和勇气。

对于我们来说,这本书中的一些细节展示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周围的世界。例如,在一章中,《《弗兰克林的故事》》中弗兰克林带领一只群落完成一个艰难的任务,并以他们的团结和协作自豪。这段文字表达了群体思想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中与他人的合作对于我们成功的重要意义。

最后,我和克拉拉必须提及的是这本书的为我们所敬重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英勇。 在这个故事中,弗兰克林从来没有放弃过,总是努力、逆境、坚定不移,在困难的时刻,特别是他最好的朋友凯特被展出后,他在悲痛之中试图帮助她逃脱。弗兰克林选择了勇敢和关心他人,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我们必须像弗兰克林那样坚定,有目标和追求,并在困难的时刻坚定信念,感到鼓舞和启发。

总体来说,我们非常喜欢这本书,《弗兰克林的故事》以通俗易懂、有趣和有吸引力的方式,深入刻画了问题解决、合作、逆境中的勇气和信念等维度,很好地阐述和描述了成年人和儿童在成长中面对的各种问题。我和克拉拉强烈推荐这本书,希望你也可以尝试阅读并体会其中的精神。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4】

清明节由于自己一个人宅在家三天实在无聊,便去看了电影―《我的姐姐》,怎么说,对于陈思诚的电影还是有好感的,毕竟唐探里有我最喜爱的昊然弟弟,但是这次的电影个人觉得并不是很好看,以下发言仅作为个人的观后感。

可能是这次独自一人看的,所以很多精力都集中在电影上,并不像平常和朋友们一起,会偶尔聊聊天什么的。首先是镜头,很多虚幻的远镜头、半身镜头,说实话,可能是我的语文不够好,根本不理解他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可能这就是所谓的诗人眼中的朦胧美。哈哈哈……但是我并不想买账。

其次是故事情节,故事主要讲述了子枫妹妹饰演的护士某天突然接到电话电话,说爸爸妈妈出车祸死了,于是回到家里处理丧事,见到了并不熟悉的弟弟,姑妈作为家里的老大,帮忙处理弟弟和弟妹的身后事忙个不停,另一个弟弟在旁边打麻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然(姐姐)刚开始并不接纳弟弟,弟弟为了要吃一个妈妈做的肉包子跟她哭闹个不停,后来还把泡面倒在她的床单上。姐姐为了能安心考研,然后去北京学医,准备给弟弟找一个收养家庭。但是弟弟并不乐意,自己打电话告诉对方他有暴力倾向,这时姑妈也过来了,说“长姐如母,你现在的任务是把你弟弟抚养长大”。然后姐姐就各种不乐意,反抗……中间的故事情节有点拖沓,以至于让我看到一半想弃剧,最终的结局是姐姐在和弟弟相处的过程中逐渐接受了他,同时也放弃了找收养家庭,带着他一起奔跑在阳光里。哦,对,补充一下,姐姐之所以如此讨厌弟弟,是因为弟弟是在姐姐上大学后父母偷偷生的,小时候父母一直想生二胎,但是由于生育政策不允许,所以让姐姐装残疾好办准生证,但是在街道上门检查时,姐姐刚好穿着裙子在屋子里跳舞,为此爸爸下手打了姐姐,中间还有其他的几个情节讲的是姐姐和父母之间的隔阂。

怎么说?我感觉剧情过于浮夸,为了表现姐姐的深情而过渡剧情,首先是父母双亡,作为姐姐的姑妈忙前忙后料理后事,但是其他的舅舅们就只顾打牌,甚至丝毫看不出一点悲伤,现实情况肯定不是这样,至少从我身边看到的都不是这样,自己的兄弟走了,孩子会不悲伤吗?纵使再有隔阂也不至于一滴泪都没有,兄弟也漠不关心的。

再说说姐姐和弟弟之间,因为考研,为了梦想就不管自己的亲弟弟,毕竟那是自己的血脉相连的人呀。至少我的姐姐就不是这样,她比我大五岁,在上学前班的时候我才出生,那时候每天早晨妈妈给她炒鸡蛋饭,总会给我留一大半碗,在刘集上初中,每个周末回来了都会给我带几个小笼包,毕业了在武镇学纺织,差不多一个月回来一次也会给我带好吃的。后面出去工作了,我在上初中,每个周六回来总会和她打半小时的电话,关心我的学习,聊聊她的工作什么的。总是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关心着我,我相信,纵使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她肯定也会管我的。我姐姐可不就是比这更了不起的嘛。

所以整体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主题是想表现姐姐的伟大、无私,但是过于夸张,不过想看的小伙伴还是可以去看看,电影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毕竟子枫妹妹的演技还是在线的。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5】

中国式浓浓的亲情把便是把外放的东西与情感全部都搁在心里。它的样子和表达方式有很多,但爱是不变的内核。

看了电影,发现电影里有两个姐姐――安然和姑妈。

安然的姑妈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中出来的女人,她的习惯永远是围着孩子、家庭、丈夫、父母转。她只懂得一味地付出,过着上有老下有小,紧衣缩食的生活。然而,除了生活上的一些习惯外,观念上更有这中国式家庭与亲情的影子在。

“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就一直都是”,这番话出自姑妈,也道出中国式家庭中的痛点。一声姐姐,一生隐忍,失去自我为整个家庭付出。

为了劝安然把弟弟养大,姑妈常常将“长姐如母,你要把弟弟好生养大”挂在嘴边。看完电影后,我脑袋里都回荡着――“长姐如母”、“你是姐姐就必须...”、“他比你小,你要让着他”.....

姑妈用这套说辞去劝说安然,但从这些话中也折射出姑妈的命运。作为家中的长女,她的妈妈何尝不是用这番话来约束她?她又何尝不是可怜之人?

都说最失败的教育有五种,大的孩子要让着小的孩子、老二一哭都是老大的错、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比自己家的优秀、长辈说的都是对的、必须学习好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而姑妈从小一直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下,被父母教育如何做一个懂得付出的女儿,如何做一个懂得隐忍的女儿。

你叫我一声姐姐,从此便是一生,这一生都要做一个懂事的姐姐,做一个只懂得付出的姐姐。这也是中国是家庭下女性的处境,仿佛谦让、付出都成为理所当然。

姑妈就是被这教育毒打的女性,为了弟弟上学自己放弃了学业,为了让家人过得好,早早外出打工,长大后围着家庭转,从未为自己考虑过。家庭对她的影响,是一辈子无法改变的,所以她才会如此教育安然。

一个家庭对孩子影响有多大?姑妈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安然亦是如此。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安然,没有安全感,由于环境的影响她更希望远离现在的生活,更渴望自由不愿被束缚。所以她一心想去北京考研,为了就是离开从小生活的地方,想离开那个令她窒息的地方。

在影片中安然有这么一句台词:一个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人,一旦被欺负,一定会打回去,即便打不过也要打。这样的性格就是环境影响的,因为身边没有父母给撑腰,只能激发自我保护机制,为了就是将自己保护起来不受伤害。经历过的人,一定能懂这句话,但也希望每个女孩子都不会从中看到自己。

姑妈用自己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去劝说安然,但安然并不想一辈子在这个地方生活,她是追求自由的人,她向往的是北京。“我不止是姐姐,我也是我”,所以才发生了众多互相撕扯的桥段,才有了与弟弟从互相看不顺眼到互相治愈的过程。

安然18岁时,弟弟出生了,爸妈意外去世后她被告知有这么一个弟弟,两人素未蒙面更别说有深厚的感情。从法律上讲,安然是姐姐,从情感上讲,安然需要照顾弟弟,但是从个体上讲,安然只需要为自己而活,她没有责任与义务去帮助弟弟。与姑妈不同,安然不认命,也不愿将自己束缚在这样的家庭与条条框框中。“他没有错,但我也不能为他放弃更多”,安然试图摆脱中国式家庭束缚,追求自我。

在姑妈看来,一家人没道理可讲,讲的是亲情。作为姐姐就必须要管弟弟的生活,要为他的人生负责。但在安然看来,她不止是姐姐这一个身份,更是安然这么一个个体。面对生命中的不速之客,安然很是苦恼,但经过与弟弟的相处,慢慢的从互相看不顺眼到后面相依为命,这对熟悉又陌生的姐弟俩互相治愈。

这是我和男朋友一起看的第一个电影,他没有感同身受,只觉得很压抑,电影表达的主题太重了。但是我让他换位思考,如果他在面对这样一位弟弟时,到底是该抱起他?还是放下他?

第一次是安然一个人在默默给父母烧纸钱的画面,就觉得很震撼,因为和我当时的经历很像。在我十二岁那年,我失去了一个爱我的人,失去了一辈子的父爱,但是却只能接受冷冰冰的现实。从那以后,我比同龄人似乎都要懂事许多,在其他大人的眼里,我很懂事,会帮妈妈分担家务,会陪妈妈干农活;在妈妈眼里,我很努力学习,很少要生活费,不像弟弟那么叛逆不懂事,会经常惹事,装病不去上课。妈妈和爸爸都没有去过我上学的学校接过我,也没有参加过班主任组织的家长会。家里只有哥哥去过我的家长会,那一次哥哥被其他同学称为“最年轻的家长”,但其实我只有心酸,我希望爸爸还在,能看到我被表扬。

第二次掉眼泪是安然和同事争吵,“做护士怎么了?”我那时候的感受是很真实,场景和现实太贴切了,没有背景就应该被欺负吗?被欺负还不能反击?在安然男朋友都劝她妥协的时候,我觉得很难过,为什么所有人都不理解我的自尊,不理解我也有不服输的心态呢?

第三次是因为弟弟和姐姐最后达成了和解,弟弟让自己欺负过的小女孩打电话给领养家庭,说“我愿意和你们过”,他还小,但是他明白姐姐想要去北京的心愿,想让姐姐实现梦想,不想拖累姐姐;而姐姐在努力了后,去到领养家庭,把卖房子的钱分成两份,一份给“已经被领养的弟弟”。当领养弟弟的两个大人拿出“不再联系不再见面”的协议出来的时候,姐姐的手颤抖了,她也不舍得弟弟吧。弟弟在窗外踢球,但是却有意无意地看着屋内的大人们,他心里一定是希望姐姐带她回家的吧。

看完电影才听说,这个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拍摄出来的,在现实生活里,姐姐并没有接回弟弟。但是我觉得姐姐为弟弟做了更好的选择,她才成年,放弃了一切也未必能给弟弟一个稳定的家。她同时也为自己做出了一个相对好的决定,不用放弃梦想,不用放弃男友,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可能她自己成家以后,她会想起这个被她送给领养家庭的弟弟,会感到有一些无奈和后悔吧。不管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姐姐都值得被尊重。

电影里最后的拥抱和哭泣,真的让我释怀,姐姐没有放弃弟弟,我会想着他们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姐姐接弟弟上下学,两个人一起成长,弟弟会懂得姐姐的不容易,好好学习,姐姐有了新的生活目标,保护和抚养弟弟长大!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6】

独自一个人在清明节的晚上看了这场电影《我的姐姐》。挺沉重,想写点什么,可无处落笔。首先感觉到这家庭挺奇葩,重男轻女,但这种家庭何尝又不是普遍存在于社会当中。尤其是经过计划生育碾压一轮后又放开的社会背景之下,这种年龄差的姐弟还真是不少。而许多父母天性的对弱小的溺爱又往往忽略对老大的关注,造成诸多老大与父母之间的隔阂。赶上极端的不幸,这种在自我与亲情之间的纠结真心让当事人背负太多枷锁。电影没有一个定论,或分或聚,无论选择哪个,无所谓对错,都会有苦与乐。诚如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表演,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但配角的存在才会让主角烙印上更丰富的人生表现。

当一切都成为社会现象时,感触再多,也就想这篇文章一样不知所指,因为人生是各自的人生。

不知所云,又懒得删除,权当纪念一下曾经在这清明节看了这么一场电影。电影放映回家,灯火阑珊,往年十字路口烧纸祭祖的灰烬不复存在,文明清洁了环境,但又好像遗失了什么......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7】

或许,天灾,人祸,就是如此的突然。

一个大大的灾难,悄悄降临。一场意外的车祸,带走了安然的父母,留下了她和一个上幼儿园的弟弟。一边是她神之向往的北京,一边是相依为命的弟弟,不知所措了,呆呆地望向父母的坟地,泪如泉涌。

安子恒,她的弟弟,从小就经历了至痛之灾。深邃大大的眼睛,透露出了对父母的依恋与怀念。哪怕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也被真诚地打动,一个幼小的心灵,本该在父母的怀抱中嬉戏玩耍,却只能睁着大大的眼睛去打量黑暗的夜,没有繁星,没有光明。

留一盏灯,为你断后。

“长姐如母”这四个字,是责任、是义务,是人生标签里一生的烙印;从一个粉肉团子降生开始,忍让就流淌在时间和生命里,需要用一生去践行。每个人都觉得,姐姐,就该为了弟弟有所付出和牺牲,而事实上,生活里确实不乏有这一类人。我也听过不少我爹妈讲他们姐姐和作为姐姐的他们的付出。

影片里有一个画面,让我和弟弟印象深刻。“套娃”,大娃娃套着小娃娃,就像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枷锁。最后的画面,停留在因为没有底座的缘故,被套在小娃娃身上的大娃娃在摇晃中找到支撑续而在时间的流逝里渐渐趋于平稳。

为了能去考研,安然一开始想把弟弟给其他人家,他和自己相差了十几岁啊。“姐姐也是人啊”,当我听到这句话时,也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血浓于水”这一词我们是再也熟悉不过了的,但绝对不会有很多人会为一个人而放弃所有。因此,安然在将弟弟送给别人时,一直在深深地思考,而当真正忘不了一个人时,无论你怎样做,那人的背影在你心中是永远挥之不去的。

我们并不能去选择自己的人生,却可以去抉择未来所要走下的路。身前,身后,都有可能会伫立着一个背影,既然是无法切断的血脉,那就让我们去考虑一下。倘若在前,便为后者撑起一把伞,举起一盏灯,倘若在后,便为挡雨之人相伴默默而行,即使无言,也会情深意切。那是上天的安排和回应,那么,就让我们去掌握,去珍惜吧。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8】

室内仍然是难耐的酷热,我在电脑上读张子静的书《我的姐姐张爱玲》,一气儿读下去,读得昏天黑地,当然我没忘记热,空调在呼呼地吹着。茶水已经淡而无色,也不愿起身去重新泡一杯。是那通篇美丽而哀愁的叙述,吸引着我并几次被感动得心生无可名状的悲意。相对于张爱玲文字对亲情描述的孤傲与冷漠,张子静是充满温暖和爱意的。他一直在爱着他的姐姐,思念着他的姐姐,也无时不在关怀与关注着他的姐姐。姐姐是旷世奇才,风华绝代,他因此而无比荣耀。他真实而客观地将家族里的一切有关的人物都作了细仔的介绍。包括李鸿章包括张佩纶包括黄翼升等等,描写他们的功与过和繁华落魄。这些是在张爱玲的文字里很少看到的。(当然被她编成小说的是另外一回事)。

张子静在本书里对姐姐与家族亲眷的往事用平和的语气款款而谈,那么客观而富于理解。他对母亲在他幼小时候的离去也能给予大度的理解。对后母也是用宽容的心态,静静无争。所有亲情与他都像一块质地光滑的丝锦,伸手抚摸下去碰不到一丝疵点。对姐姐的离家、去国,甚至都没有与他做任何告别,也是理解。对姑姑的淡漠亲情没有丝毫怨言。他和姐姐比,虽然生活在父亲身边,其实也与孤儿没什么区别。他幼小的心灵需要姐姐的呵护,需要母亲的`爱,可是他被母亲拒绝了。他写,在姐姐离家后不久,他也抱着一双球鞋来投奔母亲,想和她们一起住,可是母亲委婉地告诉他,她的经济状况只够姐姐的教养费。当时他哭了,姐姐也哭了。最后连姐姐也不辞而别,并且是永远的离别,没有音信的离别。那天他又去找姐姐,被姑姑淡漠地告知:“你姐姐已经走了。”便把们关上了。走下楼来,他忍不住哭了,看见满街穿着人民服的行人,想起姐姐曾经说她不愿意穿这样的服装,太呆板。他以为姐姐是因为不喜欢穿这样的衣服而走的,其实这当然不能是全部的理由。但,他是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这回是永远地被亲情抛弃了。他一生孤独而且是冷清,住在挥豪无度的父母离世前留下的只有14平方米的房子里……

也许是沧桑过后的一种淡定吧,张子静74岁动笔写他心中的一切记忆,在充满华丽色彩渲染下的姐姐离世以后,他很平静、很真实地叙述了郁结在心中70年的情愫。然后76岁也悄然离世。他只比姐姐多活了一岁,看来姐姐的存在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他说:“我也没有子女和亲人,但知道大洋彼岸还有姐姐在,我就不感到孤独。”姐姐是他的神话,一种精神支柱。他人生最后一年里只为讲述很多包括姐姐也不知道和没有写到的鲜为人知的故事,给研究张爱玲者无疑提供了重要而炙手的材料。这是不朽的贡献。

我总是很看重亲情这一块。所以我读着,感动着,为这对与我不相干的张氏姐弟。他们一个是那么孤绝,一个是如此凄清。但是我觉得弟弟虽然孤独却不自闭,他说在姐姐死后,他就有意常把房门打开来,好让邻里们路过他的门口能往里窥探一眼。他信任邻里,也信任这个社会,这表明在他凄冷的内心世界里还是渴望被关照的吧。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9】

看完《我的姐姐》了。看完了沉默了两天,很少有看过一部喜欢的电影之后不知道怎么发表什么感想的,究其原因还是这部电影真的比较沉重,感想太多了,却不知从何说起,但又必须要说。

以下可能有轻微剧透。

总体来说:子枫演得很好很好,塑造的“姐姐”形象可以说是完美了。

但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有一千个“姐姐”。

电影本身并不是完美的,电影要讲的问题本来就过于复杂,又或者说这样一部讲历史遗留下来的社会问题的电影,要在电影中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并不现实。现实解决不了的,在这部电影中也不可能找得到答案。

但电影做到了让这个问题直接浮出水面,把它真真切切地暴露在了人们的眼前。

这部电影我看得极其认真,至少80%的细节我可以说都看懂了。

结局是开放式的,结尾看到的并非就是命运的终点。反而是从在姑妈家里吃西瓜那段看出来:其实套娃也不是非要装进同一个套子里。

也有人觉得电影的最后只是给了一种选择,观众的眼里姐姐会怎么做,那么她就会怎么做,是决定自己养着弟弟,还是扔下他去北京,亦或是其他种种,都是取决于观众的想象。

客观地说:亲情是纽带,同时也是枷锁,既连接了彼此的心,也把其中一方牢牢锁住。

可是很现实的是,绝大多数的姐姐都没有电影中的安然有那么多的选择,至少她还可以选择。

人的情感也不是只有单纯的喜怒哀乐。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那么的非黑即白。

最喜欢的也最震撼、感触良多的几句台词:

一个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女孩子,当她被欺负的时候,她打的赢要打,她打不赢也要打。

这世上怎么会有你这么无私的人?

好心就一定能办好事吗?

因为他想一直吃麻辣烫,但我想去大海里冲个浪。人生太短了,大家都很忙。

我们的爸爸好像不是一个人,我和你也不是一个人。

我有时候觉得你更像一个陌生人,我也不知道如果早一点认识你的话,会不会爱你多一点,爱自己少一点。

正如子枫《举镜子的女孩》中唱到:

谁会在挣扎中体谅,谁会在灿烂时回望,黑暗中的那个她仍独自抵抗,不能放下疲惫的肩膀,也没有人站在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