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8-07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必备八篇)。

怎样写才是一篇合格的观后感?写观后感时,我们可以重点描写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和镜头,本文的核心内容是与“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有关的话题,请您充分利用此文同时收藏备用!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篇1

妈妈单位发了几张《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票,因为妈妈要参加市里的培训班,不让请假,所以我就和哥哥的同学,还有姑妈一起去图书馆的放映厅去看这个大片。

这个故事是讲:在唐山大地震中,有一个女孩她和她的弟弟同时被压在了巨大的石板下时,当时只能救一个人,这时她的妈妈选择了弟弟。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坚硬的石板的压迫下,还要承受被亲生母亲抛弃的伤痛,为此,这个小女孩恨死了她的妈妈。

还好,在幸运之神的眷顾下,这个小女孩活了下来,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领养,并且健康地长成了一个漂亮懂事的好女孩。她的养父母为了让她去寻找亲生母亲,给她留了一大笔钱,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高尚的情怀呀!

在汶川地震时,这个女孩积极地参加了救援工作,无意之中遇到了她的弟弟。到了弟弟家,她的亲生母亲跪在地上,请求她的宽恕。女儿通过这次汶川救援工作,体会、理解了母亲当时无奈的选择,原谅了她的母亲。

这部片子带给我的震撼不仅只有这些,还有那些在影片中,满身淤泥的解放军叔叔们,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奋不顾身,英勇拼搏,有的伤了,有的还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却从没发出怨言,这些人更值得我们尊敬、爱戴。

自然灾害是可怕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

灾难只会让我们更加团结,团结必定使我们战胜灾难!

电影是兴奋剂,能将心中的乌云一扫而去,电影是颗催泪弹,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地落下眼泪;电影就像个朋友,在独自一人时,把心灵的空虚填满。

在看电影唐山大地震时,顿时,四周变得很寂静,只剩下电影中的对白与配乐。演员精湛的演出,搭配着忧伤的音乐,泪珠就从眼眶不停地滑落到脸颊,原本毫无波动的心,也因此而悸动。

唐山大地震讲述的是一个因地震使家人分离许久的故事。大地震后,唐山的房子无不倒塌,有一对姐弟也被压在其中,但母亲却只能选择就他们其中一个。“救弟弟!”当母亲百般挣扎地脱口而出时,泪水如大雨般倾泻而出,他们离开后,姐姐却大难不死,竟然存活了!二十年过去,姐弟都平安地长大了,在因缘际会下,他们一家人最后又重逢了,母亲不停地向姐姐道不是,也和她说那些年心灵的痛苦,真是感人啊!

看完这部电影后,让我回想起当年四川大地震家破人亡的场景,让我看到亲人离散是如此的难受,更让我见识到了大自然的破坏力,唐山大地震带给我的感动将永存在我心中。

电影是沉淀心灵的良药,它使我激昂的心平和,我也体会到平没有注意的小事物。看一部电影,就多了一分的感动,并使郁闷的心灵疗愈。

昨天,我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电影频道播放的这部电影。

1976年的唐山。父亲,母亲,还有一对龙凤胎,姐姐叫方登,弟弟叫方达,四口之家,过着平安的生活。一天夜里,一场大地震突然来临。方登和方达两个孩子被一块厚重的水泥板子压住了。救援人员试图抢救他们,由于只能用撬棍,救一个,另一个就会被压死。母亲希望两个都救,由于时间紧迫,这是不可能的事。母亲最后决定救弟弟。幸运的是,姐姐居然没死,醒了过来,从死人堆里走了出来。后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收养。姐姐不明白为什么要救弟弟,十分恨她妈妈。尽管知道她的家人的名字和地址,但她一直没有联系。

三十二年后,汶川发生更大的地震。经过大地震方登和许多的唐山人一样,参加了救援的队伍,尽管那时她已移居到了加拿大。方登遇到一对母女,女儿的一条腿被压住了。救援人员试图救她,但是,要救她女儿就得把废墟中间拆掉,在抢救过程中,已经牺牲了抢险队员。继续这样做,对女儿和抢险人员都有危险,母亲决定截肢。当母亲见到女儿失去一只腿后,悲痛欲绝。姐姐方登看到那个母亲伤心的样子,也了解了她妈妈当年的心情。世界很小,在地震救援的时候,方登见到了32年未见的弟弟方达。从方达与别人的交谈中,也知道了母亲这些年因为放弃救他所受的心灵的煎熬。后来也看到为她立的“墓”里母亲为方登买的一本本的课本,更是体会到了妈妈痛苦的心情。

这部电影体现了母子(女)之间的亲情。每个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儿子(女儿)的。但是,有时候不得不做出痛苦的决定。比如说,在战争期间,母亲不得不把孩子送去当兵。为了保家卫国,有时候不得不做出牺牲。

雨滴滴答答地下起来,在一片废墟中,一个小女孩醒过来,她咳了咳,大概是被这冰凉的雨水呛着了,她胸口一起一伏,终于,她睁开了双眼。

她惊呆了,不敢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她那深色的瞳孔里充满了恐惧,充满了害怕,甚至还充满了一丝茫然。她呆呆的坐起来,看见的只是人来人往的场面。夏天的雨是温暖的,但……现在的雨却犹如冬天下的雪一般,冷得让人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她站了起来,她看清了,她清楚了,解放军叔叔正在搬运尸体,她挪着步伐一步一步地走着。她闻到了那漫天的血腥味,她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在哪儿?这时一辆大卡车经过,溅起了水花,那水花是人们的血,是大地的土,也是天上的雨。

她看着眼前的一切走着走着,一个解放军叔叔跑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件雨衣,蹲了下来,给她披上,问道:“小朋友,你的爸爸妈妈在哪儿?”她的泪水早已在眼眶里打转。“小朋友,你的家在哪儿?”她眼眶里的泪水一滴一滴地落了下来,滚烫的泪水滴落在手背上。“小朋友,叔叔带你回家!”她被叔叔抱了起来,她用那空洞的,茫然的,恐惧的眼神望着后面,仿佛不相信这是真的,这只是一场梦而已。她紧紧抱住了解放军叔叔的脖子消失在人群中……

今天,我带着一颗被震撼的心灵走出了电影院,眼睛里也不少几滴泪珠。

我们去观赏了电影,唐山大地震,想一睹当年地震时的“风采”,更想看看,人类在灾难前应该怎样面对。电影首先介绍了一家人,一家不富有但充满温馨气息的家庭。孩子中的姐姐总觉得爸妈爱弟弟。后来地震了,爸爸在灾难来临时走了,两个孩子被压在了一块板下,只能选择救一个,另一个必需死,母亲选择了弟弟,姐姐在石板下流下眼泪。后来被解放军夫妇领养,活了下来,却因为心中的那片阴影让她变得沉默,不能让她忘记,她原谅不了她母亲。她长大后和一个外国人成婚,在加拿大生活,巧合他弟弟也结婚了,他们的孩子都叫“点点”。看见了唐山又地震了,怎么也按捺不住,走向了唐山,巧合看见了她弟弟,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看了这篇,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在自然的灾害面前,人类显得多么小;而在团结起来的人们面前,灾难又显得不堪一击。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阻挡不了我们向前。

昨天与朋友一起观看了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我很喜欢冯导拍的片子,但这部影片让我最为感动和震撼,我从中看到了冯导在这部影片中倾注了太多的情感和心血,他以一个艺术家的角度再现了唐山大地震后让人心碎的场景和人们对生命的渴望,同时让人们深刻的感受到二十多年来,发展中的中国人对于人性与情感的理解和新的诠释。这部影片从开始到结束我是一直流着眼泪看完的,影片中徐帆扮演的母亲尤为感人,一个普通、纯朴、善良的女人,一个母亲在生与死之间心灵的挣扎,那让人心碎语言,让我有种从未有过的心灵震颤,心像被撕裂一样的疼痛,作为母亲我能理解她的痛苦和无奈。徐帆扮演的母亲,甚至让人感到那是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伤痛,让人感到真实而感人,我想明年的大奖应该归她莫属。

这部影片看后我想对每个人不仅仅是受到一次教育,它会使人们深思,会让人们更加珍惜友情,更加爱你的亲人,爱你的朋友,爱关心你的人。而且应该带着孩子去看,让他们懂得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片尾王菲的歌,有一种平静、空明、天籁般的声音,让我们更加怀念地震中死去的人们,歌曲给影片划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昨天晚间也去观看了电影《唐山大地震》,天崩地裂中人们的惨叫和哭喊……,转瞬之间的阴阳两界……,还有震后几十年仍留在灾区人们心里挥之不去的哀伤、压抑和恐惧……,如今早已在新唐山过着幸福生活的唐山人,有谁能说得清他们内心深处埋藏多少不敢翻开的记忆呢?听说每年的7月28日,唐山的街头到处会看到正在焚纸祭奠震灾中失去亲人的市民,可以想象透过那光耀窜动着的火焰,他们心里追忆的是怎样浓厚的亲情、是何等滚烫的血缘之情!看似只是一场灾难电影,可实则正是人世间正在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事情,有谁能保证这世上再不发生灾害呢……

这世上每个人,无论他从小是怎样的成长,长大是怎样的生存,都是爹妈生养人间教诲的一天天长大,无论怎样的终结,哪一个敢说未曾感受过血肉相连的亲情、即或友情爱情之美好呢?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了那么多思念眷爱、才有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纠结无奈惆怅和遗憾。

生命脆弱,生命无常,生命灿烂,生命也坚强!在我们有生的日子里,让我们为自己也为身边的亲人友人,为所有善良的人,活好自己,即使是一颗流星,也要绽放出光彩。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篇2

23秒,32年,这固然是普通的数字,但在唐山的大地震里却蕴含着一位母亲对女儿的怀念和女儿对母亲的怨恨。这天,我们看了《唐山大地震》这个感人的片子。

在唐山,一直糊口着幸福的四口之家。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地震,让这家的孩子失去了父亲,而不幸频频降临:姐姐和弟弟同时被压在一块大石之下,只能救一个,而另一个会死的。妈妈听到了这个动静,伤心欲绝,艰难的作出了选择,一字一整理“救-弟-弟”弟弟得救了,可妈妈并不知道福大命大的方登还没有死,他被好心人容了,她还怀着怨恨糊口在人世间。

我觉得爱是一片青青的芳草地,爱是一个温馨的家园。由于爱,世界才变得如斯出色,人类才变得如斯的崇高。而母爱更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润泽津润干涸的心灵。它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着一份惊人的伟大!片中的母亲就是这样,事情固然已经由去了32年,却依然没有抛却寻找自己的女儿。

一位拥有伟大灵魂的母亲用力撑起了这个家,全凭着对夸姣糊口的憧憬和向往,面对挫折她坚强,不抛却,笑对人生的精神令我学习。

方登在成长的32年里,并不快乐,认为她的心里一直怀着怨恨,我们在糊口中要学会体谅他人的难处,做一个乐观向上,热爱糊口,勇敢坚强的人。

母亲是为我们济困解危的使者,母亲是在风雨中忙碌的天使。

母爱无边!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篇3

在这里,我为所有在自然灾难中丧生的人们惋惜,愿死者安息,生者坚强······

——题记

紫色的云彩带来的不是吉祥,而是灾难······

一个有着一儿一女的家庭,女儿是姐姐,叫登,儿子是弟弟,叫达,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日子:晚饭后,姐弟俩和爸爸玩着那个时代最流行的手腕上画手表的游戏;妈妈把凉水泡过的最后的西红柿给了达;爸爸为他们的书包紧带子;妈妈为他们扑粉,这是灾难来临前的宁静。顷刻间,老天撕裂了这一切……

爸爸为了救妈妈、孩子而死去,姐弟俩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登在这头,达在那头,只有妈妈相安无事,可是营救工作真的很困难,等和达只能救一个,妈妈在说了无数声都就之后被迫选择了“救弟弟”,水泥板下,达流下了泪。

弟弟活了,但少了了一只胳膊;让人意想不到是,达也活了,她没有受伤,她被一家军人领养,尽管军人对她很好,可心里烙着被亲人抛弃的痛。达没有考上大学,在妈妈的一巴掌下决定出去闯天下,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而考上大学的登,却因怀了男友的孩子,男友抛弃她而退学,生了女儿,叫点点,之后远嫁加拿大;达很争气,在杭州有了公司,当了老板,娶妻生子,也叫点点,妈妈由于内疚,拒绝再建家庭,又不愿搬离唐山,也不去达为他买的新房,就在设有灵堂的屋子里住了32年,2008年的5·12地震,等和达在唐山救援队相遇,达才知道姐姐登还活着,于是就将登带回来家。

32年的伤疤揭开了,见面的母女没有相拥而泣,登看着妈妈为他准备的西红柿,那是妈妈在地震那晚答应第二天为她买的,32年后才吃到,妈妈看着她,就在这时妈妈跪下了······

这就是爱交织出的故事,妈妈对女儿的爱,爸爸对家人的爱,养父母对养女的爱,恋人之间的爱,丈夫与妻子之间的爱等等等等,他让我明白了:其实爱就在不经意处,其实,爱,洒满人间·····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篇4

也许我会认为那是上帝对我们的考验吧,我们就像一拢拢新生命的小草而天灾却是团团烈火就像李白诗人说的那样“野火烧不尽,舂风吹又生”即使天灾摧毁我们的是房屋我们的家园但摧毁不了我们坚定的信念和信心。

当我看这部电影中我深有感悟我认为世界上最无私的人莫过解放军叔叔,他们劳夜工作那里不放过一分一秒,哪怕有一线生机也会托起明天的希望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他们就像巨人般刚毅,在泥泞的风雨中跌倒又爬起来挣扎寻找生命,也许最自私的也是他们从来没有接受百姓的恩惠是不求回报的。

看完后我瞬间闪过一个念头想起去年5.12大地震是多么令人惊心动迫而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不是汶川而是北川解放军叔叔听见一丝薄弱的声音说“解放军叔叔就我的妈妈”是多么感人的事情而他的父母为了救他自己用微弱的身体挡住了石板他获救了请亲就是情亲多莫伟大的爱啊而天灾却是无情。

我们就像竹子一样竹叶被剥削还有竹枝竹枝被住断了还有竹鞭珠鞭被砍断了还有深埋的竹根我们是顽强不息的永远顽强。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篇5

《唐山大地震》我觉得是很值得看的一个片子,首要来说,地震的作用做的很不错,艺人演绎的人物也很到位,徐帆也很实力派,不知道是不是唐山人,可是唐山话说的很不错,我觉得是这样的。把母亲描写的很成功,其实这儿边的许多泪点都是由她引出来的。《唐山大地震》是讲震后给唐山人们带来的心里伤口,是人道在特别时刻的展示,整部片子我觉得是亲情大于一切的,事实上我觉得也真是这样的,谁都或许扔掉你,损伤你,只要亲人不会。我没有用爸爸妈妈,用亲人,我是觉得这个是能够扩大的。老公是亲人,在最风险的时分,他会在最风险的时分,将女性推开,自己就挽救孩子,可是被压在了废墟下;妻子是亲人,在一个人日子最苦的时分,在有一个好男人要一同过的时分,能想到“你爸是用命爱我的,还能有哪个男人会用命爱我”;母亲是亲人,在儿女生长方面,她会倾其所能,也能忍痛割爱,更能是受着32年的心里摧残后,还会说“我过的挺好”;养父养母也是亲人,养母在弥留之际会想到亲亲自己的养女,将一辈子的手表和存款交给养女,还要养女再去找找自己的亲人;养父在女儿脱离几年后回到家里,会大发雷霆的说“我每天都在忧虑你”,听到女儿要成婚,不想知道这个男人是干什么的,只想知道“他对你是不是好”,即使是传统思维不想女儿找外国人,可是为了养女的美好也就默认了。这些都是亲情,相反的爱情又是怎么样?当女性怀孕不想人流的时分,爱人还在说“我是爱你的,可是咱们是在谈爱情,不是成婚”,当女性退学了不见了,爱人还在校园的篮球场上汗流浃背,这便是爱情吗?只要爱情上升到了亲情,那才叫家!

《唐山大地震》当然他是一部电影,我觉得仍是有的时分跨度有点大,有些忽然就转到了若干年后,我了解这个是能够了解的,因为毕竟是电影,时长有限,或许其间许多的情节,咱们都会去多想想的。儿子一只手的自食其力,女儿退学后的独自生女,照料自己,这些假如都加上,这部片子会让人或许更心酸。

说是一部灾祸片,我更觉得是一部,讲的是亲情、是心思伤口、讲的是人的'思维感情的多方面改变。

这篇观后放到是本来,教师未必能让自己过关的,我自己觉得写的一般了,或许是长期没有观后感了,将就着看吧,也算是给冯导宣扬一会儿,细节爆料的太多,会让没有看过的人觉得没兴趣的。

终究加一句“独身人士尽可用这部影片测验一下一个人看电影的感触”。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篇6

有关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救援者只有能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面对母亲放弃自己的心灵创伤。这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直在真正面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直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但同时冯小刚最拿手的幽默元素依然存在:除去对于植入广告的些许不满外,儿子的那句“这里鸡不缺,蛋也有的是”还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形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角色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角色一起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不过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能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xx》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可以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20xx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面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面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

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的聆听和见证,会让我们对现实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实际上,在这个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个对苦难历史的记录着和见证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动和责任。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篇7

“23秒,32年”,成为影片最刺痛人心的代名词。这部改编自张翎小说《余震》的电影,在冯小刚的演绎下,用最具情感人性的表达完美诠释了原著的深厚底蕴,成就了一部民族不朽的心灵史诗。下面不妨从以下角度初探电影《唐山大地震》的魅力。 深厚的文学底蕴。影片在汲取原著小说营养的基础上,借电影这种独具特色的第七艺术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地震灾难中关于灾难、亲情和忏悔的故事。沉婉哀痛的情绪基调,经由电影视听艺术手段的传达,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唐山大地震》中,恰到好处的细节俯拾皆是: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元妮对弟弟的偏爱,地震中元妮的情绪变化,方登被抛弃时的绝望……这些极富真实感的细节表现为情节的再续发展制造了故事悬念,渲染了地震及余震后惊心动魄的环境氛围,从而塑造了可触可感的人物性格,将人性的抒发上升到国家民族创伤与救赎的高度。电影与文学水乳交融,挖掘了故事深度,升华了整部影片的情感基调。 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这是一个听起来似乎略显俗套的故事,短暂的23秒地震造成了原本幸福的一家32年无法愈合的伤痛。然而或许正是这种最贴近生活的平淡无奇,才赚尽了无数观众的热泪。与其他炫技电影不同,冯小刚追求的是一种内容大于形式,建立在以超脱吸引大众眼球冲击观众视觉极限为目的电影技术基础之上的情感高度契合。

影片恰到好处地攫取了亲情这一契合点,亲情成为贯穿全片的线索。在灾难面前亲情如同救命草挽救了弟弟,也如同一把锐利无比的匕首扼杀了姐姐求生的欲望。无疑,面对生死抉择,元妮是痛苦的,也就是这种灾难中无奈的遗弃,改变了方登的人生轨迹,也让元妮背负了32年的疼痛。准确地把握中国老百姓的观影心理。抓住了亲情,抓住了人性,把故事用最简单朴素的笔触不加渲染地勾勒出来,情节细腻真实,演员表演到位,催人泪下。 特定时代背景下的题材的选择。随着各种题材电影的日臻成熟,任何一种电影的题材形式都不再像其诞生之初带给人无尽的新奇感。1976年的那场举世震惊的地震似乎离我们稍显久远,之所以选取这样的题材,首先是对那场灾难的哀悼和纪念,再次就是从开始,汶川地震、台湾水灾、舟曲泥石流……一系列自然灾害的陆续发生,让人们对灾难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尽管灾难渐远,余震留下的心理创伤依然存在,并可能从本质上微妙地改变某些东西。影片选材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从这一层面上看,影片便被赋予了强烈的时代感,有了特殊的意义,很容易引起有相同民族情结的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 跨越时空的情节建构。

影片在时空安排上选取了一个三十二年的时间跨度。从1976年的唐山地震到08年的汶川地震,两次空前的地震灾害很自然地被联系到了一起,丝毫不影响影片风格的极致简约。在方登自愿去汶川救灾的时候,出现了几乎是戏剧性的一幕,32年前母亲艰难抉择的一幕再次重演,这种首位相连,相互呼应的环形结构模式,是回忆也是升华。一场灾难,四口人的分分合合,不仅仅是个体家庭的磨难,也是整个国家民族32年在灾难中挣扎成长历史的缩影。元妮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对女儿的忏悔之中,从失去到重逢,跨时空情节的建构将人性情感的变迁嬗变毫无保留地清晰展现在观众面前,完全抛弃了电影惯用的陌生化效果,给人以细腻贴切的生活气息,发自肺腑的疼痛之感。在32年的时间跨度中,在事件选取上并不显得随意,所选用的都是最能表现这段特殊时期历史特征的情节,最典型的是毛主席的逝世,两种痛苦纠结交织在一起延伸悲剧的深度。从这些人们熟悉的事件入手,有利于更加直观的了解唐山地震后的历史变迁,加深对余震后痛的理解。 影片出色的电影配乐。电

影音乐作为影片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地震刚过,曾经的家园化为一片废墟,哀婉凄凉的音乐首次响起,哀鸿遍野的灾难场景触目惊心;当被抛弃的方登从尸体堆中站起来的时候,如泣如诉的音乐传达出女孩深深的绝望。这时,音乐已脱离了其本身的形式,而是化为一种绝望的情绪弥漫到电影的故事情节中,导演借助音乐婉转表达出怀念哀悼的意念,对人物命运的同情,更浸染了深切的人文关怀,体现出影片的艺术构思。

至于影片末处,汶川地震时的音乐则明显多了希望的元素,表现了在灾难面前永不言败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传达出笃定的人生信念,让沉浸在悲痛中的人们获得新生。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是影片主人公元妮面对这场灾难意味深长的慨叹。幸福、爱情、亲情,也许,只有经历才更懂得珍惜。悲伤中带着欣慰,在哀悼过去的同时,教会我们懂得生活依然在继续……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篇8

今天,爸爸带着我、姑妈、姑父、建平叔叔、阿姨一起看《唐山大地震》的电影故事。

电影马上就开始了,主人公有三个:爸爸周大强、弟弟方达、姐姐方登、妈妈元旭,自己在一次大地震中,爸爸为了救妈妈自己被大石块压死了。弟弟和姐姐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的两端。只能救其中的一个人,妈妈在艰难的选择下说:“救弟弟”所以弟弟就被救活了。但却失去了左臂。姐姐在快死的时候又苏醒过来。后来被一位解放军夫妇收养,三十二年后就嫁给了一个加拿大的律师。弟弟却和母亲相依为命,但却十分坚强,顽强的与命运抗争,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三十二年后就当上了公司的老板。

到了2008年,发生了一次四川大地震弟弟和姐姐都积极参加救援,在救援过程中重逢了回家后他们一家人就团聚了!

我看了这个电影,对我的感触很深,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地震,讲述了23秒的事故和32年的故事,以后我会孝敬长辈,关心父母向方达和方登学习做一个正直的人。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篇五:

前天,我们观看了《唐山大地震》,我的感触颇深。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对这部影片报有很好的兴趣,但是,看过之后,真的深深的让我有所感触。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情景之一:如何抉择!

这部影片主要描述的是一个家庭中两个孩子和母亲在地震后的苦难历程,其实苦的和悲的都是他们的心理。电影中的李元妮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震后发现,自己的一双儿女被困在一块水泥板两端,若要营救,必然牺牲一方。情急之下,她做出了艰难选择——救弟弟!!!

看到这个情景,我哭了,我不知道要是我,我怎么选择,都是我的最爱,我该如何做出选择呢?真的如同伤口撒盐般疼痛。就这三个字“救弟弟!”让姐姐,方凳恨了32年,而且就这三个字,让母亲的心疼了32年,同时也让我疼到现在,其实我理解她,我也理解她。但是,这究竟怎么抉择呢?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这就让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增加了一些疼痛色彩,让很多人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