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圆明园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6-29

圆明园观后感(集锦九篇)。

您的需求是我们最大的关注点所以我们编辑了“圆明园观后感”,你感觉对写作品名观后感毫无头绪吗?在看到有意思的电影情节时,我们会忍不住进行“头脑风暴”。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写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请您对这篇文章品味细品!

圆明园观后感【篇1】

读了文章后,我才知道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

我真为这个犹如人间仙境,巧夺天工,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园林而感到惋惜啊!为了不再让这段屈辱的历史重演,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学好各项本领,继“神州五号”之后,为研制并发射更多的火箭做后备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我们的国家不容侵略,我们的人们民不再受侮辱!

圆明园观后感【篇2】

圆明园遗址,是中国古代一座美丽的皇家园林,也是历史上一座重要的文化遗址。我有幸参观了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遗址,被它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悲凉。

踏入圆明园遗址,我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300多年前的那个年代。园中一栋栋宫殿、亭台楼阁、假山石块、波光粼粼的湖水,仿佛一个精心布置的巨大花园。远处是高大的玉石大殿,它曾经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给人一种庄严宏伟的感觉。接着,我沿着曲折的小道前行,来到了仿佛未完工的大理石船上。这艘船造型独特,居然可以插入地面,仿佛一只浮在水中的大船,让人不禁想象这个曾经属于皇帝的园林是多么的富丽堂皇。

然而,令人怀念的是,当我们走进圆明园的内部,奇迹般地感受到了更多的光辉历史。曾经面积超过三千亩的园子,如今只剩下了一片片破瓦残垣,断壁残垣,告诉我们曾经那场无谓的战火给这座皇家园林带来了多么深重的创伤。可以看到,黯淡的墙壁、残破的雕塑、倾斜的石柱,无一不在悲叹着曾经的辉煌。

在古老的后宫遗址上,我感受到了凄美的悲伤,身临其境地见证了那个黑暗时期带给这座园林的伤痛。尽管历经几个世纪的岁月,这里依然有许多人前来缅怀历史的伤痛,寄托了无尽的思念之情。我默默地行走在遗址之间,脑海中闪过无数历史的画面,感受到了深深的敬意。

参观圆明园,我不禁感叹人类历史的沧桑。曾经这里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廷花园,见证了我国古代的辉煌时刻。但是,在那场可怕的战争中,无数文物和文化珍宝化为灰烬,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保护和挖掘文化遗产,守护破碎的记忆。

参观圆明园遗址,不仅仅是一次瞻仰历史的机会,更是一次思考和反思的过程。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当前的和平,保护好我们手中的文化遗产。走在这片残骸的土地上,我时时刻刻感受到历史的责任和使命感,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让我们的后代继续感受到这份浩然正气。

在参观圆明园遗址后,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我们作为现代人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继续秉承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圆明园的精神,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圆明园遗址无疑是一个文化遗产,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传承。我相信,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被它所吸引,被它所震撼,让人时时刻刻都牢记历史,热爱祖国。希望未来,我们的后代能够继承先辈的遗志,将这片遗址发扬光大,让圆明园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

圆明园观后感【篇3】

《圆明园》是一部让人既唏嘘又感动的小说。小说将历史与情感深度融合,讲述了一段关于圆明园的故事。这座宏伟的园林几经沧桑,历尽风雨,经历了多少风景人物的沉浮。通过作者生动的文字,读者仿佛听到了圆明园那沉淀了辉煌历史的声音,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描绘。

故事以一名带着遗孤身份进京的少女——小橘为切入点展开。小橘带着固执和充满正义感的个性,一直在保护她和自己的生活,就像守护这座园林一般。在小橘的带领下,读者走进了圆明园的世界,感受到这座被充满历史气息的园林所散发出的浓郁情感。小说的文笔朴实自然,刻画出了每个人物的性格与情感,每一处景点都化为一段动人的故事,让人不由得陷入其中,情不自禁地为每一个角色担心、感动、悲痛,仿佛他们就在身边。

小说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就在于它对圆明园的描绘:这座庭院曾经是一代君王的乐园,它的建设花费了数年岁月和无数的财力,它也是中国古代艺术、文化、历史的见证者。但是它曾经饱受外敌侵扰,并在火灾中被毁坏,只能化为一堆烟尘,作为现实人的我们无法回到那个年代去亲身经历这一切,但是这部小说似乎带我们回到那个时候,亲身感受到了那些历史洪流带来的深刻感悟。

在小说的篇末,小橘的故事结局渐行渐近,同时也是圆明园这座古老庭院最为暴露的时刻。这部小说以独特的视角、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描绘了园林的历史沧桑,让读者渐渐明白:每一座园林的背后,都有一个纷繁复杂的故事,每一棵花木,都见证了一段人生。

写完这篇读后感,总而言之,《圆明园》是一类带给人们深刻感悟的小说。通过对古时历史人物们的描绘,让我们有机会重温历史,感觉那段逝去的时光,感受那些已成为传说的人物在生命的巅峰上所表现出来的狂妄与残忍、高贵与渺小。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命运和故事,由此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和事,理解当今的人与事,知道我们应该怎样面对面前的生活。通过小说中的描绘,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对人类历史和情感的探究,也同样感受到了园林这个词一样的魅力(本文约1008字)。

圆明园观后感【篇4】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深有感触。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是一百五十多年才完工的历代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代表了我国璀璨的文明。最后,圆明园被英法联军这群罪恶的强盗洗劫一空后放火烧掉了。现在,园中只剩下一些残缺不全的石柱了。

记得学这篇课文的时侯,老师给我们放了一段视频,我看到了英法火烧圆明园的情景。所有的器具被摔得粉碎,侵略者举着火把扔在各个地方,浓烟笼罩了整个圆明园,人们惊恐地四散逃窜。我和全班同学看到了这一幕,都不由自主地愤怒起来,痛骂侵略者的罪行。

不知为什么,我心中不仅充盈着愤怒,还有一丝惋惜。假如,清明政府不那么腐败无能,假如它能跟上世界各国发展的脚步。也许现在,圆明园还能保持着昔日的风采,中国人民也不会在苦难中摸索上百年。

圆明园的辉煌随着历史的脚步飘然远去了,留给我们的,只有断垣残壁,和国人心中无比的愤怒、无限的惋惜,以及落后就会挨打的沉痛启示。

圆明园观后感【篇5】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

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诵之吟之,如痴如醉。/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串珠玑带断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

她原本是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抚之玩之,如梦如幻。雨果从巴黎圣母院走来读她,他如痴如醉了:“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的`宝窟,有宫殿庙宇的形象,那就是圆明园。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她……”

如今我却不能读到她,不能在梦中看到她。

1860年10月的一天,雨果看到“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1860年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

我梦中的圆明园哟,我捧玉心焚的圆明园!

圆明园观后感【篇6】

这一个月内,只要一有空,我就把《中国历史故事》拿出来专心致志的读,它记载了从大禹治水到以后的历史故事。其中,令我深受感触的是《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海淀以北,它建于康熙初年,又经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的扩建,里面有无数珍宝、奇花异草、名人字画、古玩更是数不胜数。

但是清咸丰十年八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八元1860年10月6日,英国和法国联军闯进了圆明园,把能拿走的文物都拿走,拿不走的当场毁掉。还有里面的一大片竹林,一瞬间就变成了垃圾堆。

侵略军在几天内写下了无数重大的罪行。看到了这篇文章,我悲愤欲绝,他们是一帮强盗,不过话说回来,那是因为我们国家太弱小了,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来趁火打劫。

回看那时,再看看现在,我国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来又是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就连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成功举办了。现在中国又有了比其他国家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化学技术。医生用医疗技术治好了病人,科学家又用化学技术制作了化学武器,让中国领先一步。

祖国迎来了建国60周年的大生日,在这生日宴会上,我要对祖国说:“祝愿祖国繁荣富强,生日快乐!”

圆明园观后感【篇7】

大家还记得吗?那个繁华的北京城,曾经有个世界奇迹——圆明园。它经过智慧、汗水结晶啊!却被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放的大火给毁于一旦。

我恨他们,中国十三亿老百姓都恨他们。是这两个强盗,把这个世界奇迹摧残了。现在,那昔日的世界奇迹,只剩下残垣断壁,再也不能恢复它那往日的辉煌了!

在批评别人同时,我们必须也得自责。当时,如果清政府强大了,还会有人来欺负我们吗?我听说,身为一国之君的咸丰皇帝,知道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就立刻带着慈禧等逃往避暑山庄;清军竟然给“外国客人”跪着夹道“欢迎”;更可恨的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儿子龚半伦,给人生地不熟的“外国客人” “做向导”,帮助他们找到圆明园。难道不能说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吗?

有句话叫:落后就要挨打。清政府如果不落后,能挨打吗?所以,我们现在就好好学习,未雨绸缪。长大后保卫祖国,研制出高科技武器。不能重蹈清政府的覆辙呀!

圆明园观后感【篇8】

“中国,请自己站起来!”——这是我看完电影《圆明园》之后最大的感受。伴随着影片苍凉而悲壮的配乐,我与讲述者郎世宁一起重温了大清王朝的历史,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圆明园的瑰丽与梦幻。然而,这部影片的拍摄目的绝不仅仅是向观众介绍圆明园这个世间奇迹的短暂一生,其真正的用意想必是要通过圆明园的命运来折射清王朝的命运,并引导人们去思考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在我看来,影片中谈到的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和认真思考的:

首先是科学技术的落后。片中提到,康熙皇帝才识渊博,非常喜爱天文和数学物理等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可是,泱泱中华,在夜间用天文望远镜仰望星空的却只有年迈的老皇帝一个人。大多数的朝廷官员都认为“科学”是腐朽的、无用的、是故弄玄虚。官员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那么是不是说,多数平民的无知和保守就是导致科学技术落后的根本原因呢?我认为不是。刚才提到,康熙皇帝很喜爱科学,那么在当时那样一个高度集权的家族化国家中,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如果康熙真的想发展科学技术,或者说真的想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推荐给更多的人,他是完全有能力做到的。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可见,在当时,就连这个国家最有智慧、思想最为开明、也是最喜爱科学的人也仅仅是将科学作为一种消遣而已。

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导致科学技术落后的真正原因是思想观念的落后。

如果说上面的推论还 不够准确的话,不妨再将历史往后推几十年到乾隆时期。乾隆,这个从小天资聪颖,深受康熙宠爱的一国之君,非但不像他的爷爷一样沉迷于科学,反而是排斥科学,认为科学是“玩物丧志”,这从他将“西洋水法”喷泉的机械抽水装置换作人工提水一例可见。于是,我不禁悲叹,时代的进步并未带来思想的进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以乾隆为代表的帝国中坚力量对待新事物的态度较之康熙年间完全相反,思想观念更为落后。

若进一步深究,这种观念的落后并不是无来由的,闭关锁国是一个直接原因。而又是什么导致了闭关锁国呢?——是自负!乾隆的自负、上下朝臣的自负、平民百姓的自负、一个国家的自负!

灿烂悠久的华夏文明在此之前就已经为世界创造了无数的财富,尤其是盛唐时期,中国成为了世界的中心。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令长期占据中原的汉人以为自己就是这个国家永久的王,骄傲感的滋生蔓延为后来清军入主中原留下了隐患。果然,后来满人的铁骑踏平了中原大地,华夏民族的统治权再一次易主。想象一下,当满人顺利地攻克汉人执掌中原时,内心会是怎样一种心情?他们打败的可是号称“世界之王”的汉族军队啊!在这样的背景下,便不难理解清王朝的自负到底起源于何时,也就不难体会其自负的程度到底有多深了吧?

所谓的“天朝上国”,当自己拥有着世界上最多财富的时候,却不知道怎样很好地利用它,而是将其用于享乐,用于修筑那奢华的、人间仙境般的圆明园;当自己还 如一头老牛,到处夸耀自

己耕地的本领时,西方国家却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正如一辆疾驰的列车在飞速行驶。古老的农业帝国呵,永远不会主动地去看看世界吗?当英国的使者造访时,你再一次以固有的傲慢与自负对其进行羞辱;当西方世界的洋槍洋炮送到你眼前时,你却将其当作玩物收藏……终于有一天,当坚船利炮敲开了你紧缩的城门,你已手无缚鸡之力,退无可退。

正如马格尔尼勋爵所言,“中国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表面浮华的背后却隐藏着倾覆的危机。

圆明园观后感【篇9】

我去过圆明园,那里什么都没有。

极目所及,尽是荒凉。野草丛生,新鲜的、极具生命力的、从废墟缝隙里迎风摆荡。可是在19到1840年间,她却是中国最繁华旖旎的一笔,而后,那繁华旖旎化作水露,供养直至永恒的那了寂无色的花枝。

甚至,连花枝也不曾留下。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

用雪松做骨架,披上绸缎,注满宝石,

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

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

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

添上一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境中的仙境,

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这是维克多·雨果1861年写下的,也是电影《圆明园》开头的篇章。

前半部分是惊叹,后半部分也是惊叹,所有的一切繁华旧梦和愤怒屈辱都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我们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财富,我们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我们曾经也应该一直是世界上最聪慧的民族,可我们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骄傲自大的人民,喜欢妄自尊大,沉溺自我膨胀,不管谦虚是如何从几千年流传下来世代严加管教的美德,我们仍然学不会,至今学不会。

当我们站到制高点,我们开始固步自封,陶醉于既得的一切,丰饶富足,衣食无缺。我们的耳朵开始听不见声音,我们的眼睛看不见改变,我们的心哪,再也容不下外部世界的一丁点缓慢却一直持续的进步。

我们是最聪明的民族,却也是最懦弱的民族。我们民族根性里的强悍,是要到绝路才会爆发的。是要退无可退,才用血肉筑起长城长。我们要么极端聪明,要么极端愚昧,信奉中庸路线的我们,其实从不中庸。两千年的每一个皇室,都逃不过最终灭亡的命运,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我们学不会中间路线。不能在安享太平的同时,不忘鞭策不忘自省。我们总是要到了自掘坟墓的那一刻,迸发血液里与生俱来的骄傲和强大意志。然后,开始新一轮的反抗、平定、太平、灭亡。

这样带有奴性的我们是该被惩罚的,不是英法八国联军,而是历史的车轮。我不能在意我们的民族要付出这样血的代价去学会前进,如果这是必须的;我在意的是我们在这次惩罚里,付出了圆明园的代价。

图书馆珍藏的画告诉我,圆明园曾经桃花夭夭绿水涟涟,曾经人烟鼎沸黄金凝玉;雨果告诉我那是一个人间奇迹,告诉我那是人类想象力的极限,可是我去过的圆明园里,一无所有。

我从来都没有看见过,你们所描绘的、所歌颂的、所赞叹的——圆明园。我所看见的,今天迎风傲立的,是一座遗址公园。仅此而已。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我在废墟前的狂妄野草边拍的照,背后写的就是这句话。但是,那真的仅仅只是一座遗址公园而已吗?我们从此不栽也不种,从此不建也不修,任由她继续风吹雨打,赤身裸体,我们是想从此不重蹈覆辙的吧!那里曾经猎猎生长着我们的骄傲与光荣,那里也永远埋葬了我们的荣耀和自大,那里永远提醒着我们不能忘怀的屈辱和愤怒,那里是我们永远的泪水,泪水结不成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