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红色家书心得

发表时间:2024-06-21

红色家书心得(集锦十一篇)。

经过多次优化编辑为您制作了这份精选的“红色家书心得”。生活会赋予人不一样的感悟,可以通过撰写心得体会的方式这些体会保留下来。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和复盘人生,从而变成更加优秀的自己。以下资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仔细查阅!

红色家书心得【篇1】

书中共收录三十位革命烈士给父母妻儿、兄弟姐妹、恋人战友的书信,辅以烈士生平简介和故事。书信中有“矢志努力致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有“饮弹从容向天啸,永留浩气在人间”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和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有“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有“所以不能放心者,就是白发双亲未能奉养”忠孝不能全的铁骨柔情,有“我事毕矣,望善抚吾儿,以继余志”的谆谆教诲,有“你们乐天知命的等着光明的来到吧!”“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这些家书,是血泪书,是绝笔信,是不会说谎的历史,也是革命历史最真实的见证。革命先烈们以朴实的语言,抒发着爱党、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用平凡的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忠诚的战歌。阅读家书,如同还原了烈士们的身陷囹圄却矢志报国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先辈们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使我再一次得到了红色精神的洗礼。

红色家书心得【篇2】

傍晚时分,友人传来一份特殊的电子读物:《红色家书》。然后点击阅读,不能放手,一次读完。

掩卷之时,不觉夜已深深,不觉泪已潸潸,只仿佛眼前松涛翻滚,心中赤潮激荡,脑海呼啸着万马奔腾……

85位革命先烈,105篇(段)或长或短的文字,一套特殊的家书,或写在萍踪浪影的革命征程,或写在铁幕沉沉的敌人狱中,或匆忙绝笔于刑场枪声响起的前刻……却无一不传承着磅礴的红色基因,如诗如歌,在殷殷亲情中,教语谆谆,育人无声。

震撼于先烈19封就义前的遗书。可以想象,当他们的亲人手捧遗书时,是怎样一副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悲伤痛绝场景。面对敌人的枪口,面对反动派的屠刀,先烈们没有生命即将消失的恐惧,留给亲人的最后言语,是“共产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是“我在地下有灵,时刻是望着中国革命成功”,是“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九死不悔的对革命成功的坚定信念,回荡着壮丽的人生豪迈,辉映着感天动地的浩气长虹。

“忠、孝”,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最基础的道德价值观。革命者也是人生父母养的,先烈们28封写给父母的家书,有“今天时间不早了,有事本想下回再禀,无奈儿在学校的时间太经济了,有许多服务的事情要做,办报啦,办平民学校啦,就是自己的功课”的顽皮淘气;有“照理我应该把家庭中一切的责任负起来,努力的去完成我一个好儿子,好兄弟,好丈夫,好父亲的事业……你老人家和家庭中一切人过去和现在的痛苦,我是知道的,但是无论怎样的苦,总不会比那些挑抬的、讨田耕种的、讨饭的痛苦……我因为见着他们这样的痛苦,我心里非常的难过,我想使他们个个都有饭吃,都有衣穿,都有房子住,都有事情做……这样的事情是一件最大而又最复杂的事情,我要这样干,非得把全身的力量贯注着,非得把生命贡献”的说理明志;也有“儿为了革命——抗日救国,多年未寄分文到家,致母亲生活更苦,心殊不安”的亲情愧意。自古忠孝难两全,革命者居无定所、风雨奔波,更是难以对养育自己的父母戏彩娱亲、承欢膝下、颐享天伦,然而当他们的父母手捧儿子的书信,又怎能不为自己痴心儿子的大爱无疆爱恨交加、老泪纵横呢?!

红色家书心得【篇3】

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发展动能——读《红色家书》有感2000字:

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红色家书》一书,并号召“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那一封封家书凝聚着老一辈革命家的执着信念、高尚情操、赤子情怀。读后内心深受震撼,心灵得到净化。品读《红色家书》,可锤炼党性、补足精神之“钙”,从中汲取巨大精神力量,凝聚攻坚克难信心,汇聚改革发展动能。

二十世纪初,我们党刚创建,力量相当弱小,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革命胜利离我们多远仍然未知。在那个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一大批先烈为信仰、为国家前途命运,离别父母、亲人,舍小家为大家,以前赴后继、不息奋斗的大无畏精神投身革命事业,从夏明翰烈士在家书中写的“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到关向应烈士“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从袁国平烈士“此行也愿拼热血头颅,战死沙场以博一快,他日儿若成仁取义务,以此照为死别之纪念”到向警予烈士“总要不辱你老这块肉与这滴血,还要在世界上放一个特别光明”;从王若飞烈士“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到刘伯坚烈士“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革命先烈们的大义凛然、无所畏惧,无不体现着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坚贞不渝、矢志不移。他们舍生取义、崇高气节力量源自坚定理想信念,正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钢铁一般的理想信念,在生死考验面前赴汤蹈火、视死如归,才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是一个用共产主义崇高信仰凝聚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97年来的奋斗历史也充分证明,坚强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我们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和永葆生机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开启新征程,迈入新时代,传承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继续顽强拼搏、不懈努力。我们必须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绝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和动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忘初心使命,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当前,萍矿集团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历史变革时期,面临的风险和困难更多、情况更趋复杂,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考验。安全基础薄弱、资金短缺、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任务艰巨、新旧历史矛盾交织、稳定问题暗流涌动、转型发展项目推进困难重重,读后感.这都直接关系到百年企业的生死存亡和薪火相传。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程,闯过多少艰难险阻,创造无数人间奇迹,正是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勇往无前奋斗精神,最终取得革命胜利。我们企业面临的困难相对我党革命事业中的艰难险阻是那么渺小,真正问题是部分党员干部面对困难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缺乏应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缺乏主动作为、担当实干精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家书,凝聚着革命家的高尚情怀和为革命事业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彰显了革命先烈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企业党员干部面对现实,就是为百年企业求生存,为一万职工谋生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更需要我们从《红色家书》中汲取精神力量,学习革命先辈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执着向前的革命精神,充分认清当前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生存考验,坚定应对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深化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坚持提质增效、深挖内部潜力,坚持推进项目实施、加快转型发展,坚持关注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以“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和使命担当,以撸起袖子加油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工作干劲和昂扬斗志,凝心聚力,背水一战,坚决打赢救危求存攻坚战,谱写萍矿改革发展和谐新篇章。

红色家书心得【篇4】

车队党支部组织**《红色家书》系列纪录片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六位人物与亲人、战友、朋友间的书信为线索,讲述了书信背后的故事,再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强党性。

这六段故事让我深有感触,过去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钢铁战士,其实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然而,不同的是,他们有一个坚定的革命信念,他们不能照顾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铁石心肠的一面在家书中最为明显。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929年2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方面军离开井冈山,来到江西吉安县的东固,得到了短暂的休整,保存了革命的火种。1930年11月27日,红军战士朱锡绍从吉安富田给赣南老家奶奶的信中写道:

“目前我在廿二军一九二团一连当军需长,现在我身边金钱困难,所以没钱寄回来养你老人家。我现在告诉你,恐怕今年春节我不能回家了。我要参加南昌与九江的战斗。请不要想我。”身为军需长也没钱寄回家,说明当时红军的经济非常困难,革命非常不易。

这封信上仍然有十多个邮递员的红色印章,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一条红色的邮件之路。战火纷飞的年代,邮政局

我们的工作人员给红军战士寄了家书。他们不仅任重道远,而且冒着生命危险与敌人作战。但即便如此,这封距离13个公路站约250公里的信还是安全抵达目的地。

无论环境多么艰苦,共产党人依然没有放弃希望,不论是前方浴血奋战的战士,还是后方提供信息保障的邮政人员,都坚守自己的岗位,为了理想,为了信仰,他们抛家舍业,背井离乡,把个人的亲情冷暖埋藏在心头,冒着生命危险去追赶时代的大潮。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新路,是社会主义制度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一场伟大变革。打开国门,许多新事物、新机遇扑面而来,如何将前辈吃苦耐劳、不断战胜自己的精神在新时代下发扬光大?何金慧用她的日记和父母的来信给我们答案。

何金慧1996年被保送到湖北师范学院物理系就读,大学四年,没读过高中的她自修完汉语言文学本科课程,经常发表文章且多次获奖;英语六级高分通过,德语也已入门;虽然思想上随着年龄和环境的变化有所波动,但是何金慧没有回避,她在和父母的家书中明确犀利的写出自己的困惑,进行自我批评,并请求父母的指导,最终在党员父母的影响下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被评为黄石市“三好学生”;成为该院物理系2000年唯一的优秀毕业生,并考取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2001年不幸去世后,被南京大学哲学系追授为“优秀研究生”。

何金慧的事迹被**报道后,震惊了数百万人。何金慧也成为新时期大学生不断追求卓越的楷模。在22年的人生旅途中,她以毫无功利目的的数百万文字真实记录了一个生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少年“目标始终如一,行动不屈不挠”,历经环境磨砺、自我磨砺,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告诉我们——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从一本饱含沧桑历史的密封书里,我们仿佛能闻到各个时代的气息,感受到作者的心在不停地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死去的烈是是不朽的。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有许多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的价值观和党的宗旨是一致的。

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红色家书心得【篇5】

在没有**,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没有**聊天的年代,人们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便是写信,尤其在战争年代,一封家书更是弥足珍贵,正如杜甫诗中所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最近,为响应省委、省**号召,我怀着对革命者们深深的敬意,细细品读了《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这本书。

《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一书精选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党建立初期革命烈士们的三十封家书,是革命战争时间诸多仁人志士告别父母,远离妻儿,走向战场,慷慨就义等许多时候,或关怀感恩,或汇报工作,或倾诉思恋,或安排后事……这些家书或柔情似水,或激情满怀,或意气风发,是老一辈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更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读本。翻开《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仅仅阅读了几篇,我的内心便被深深的震撼了。每一封家书是那样的真情实意,每一位前辈是那样的壮怀激烈,每一段故事是那样的动人心魄。

从《红色家书》中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更让我对今后的工作信心满满、能量十足。每读完一封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信,仿佛就看到了一名英烈在英勇就义之前大义凛然的无畏和对家人难分难舍的诀别,心中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村支书、基层党员干部,看到革命先烈字字千金的家书,更有责任有义务去领会每封家书、每则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感受坚定信仰带来的强大力量。

阅读后,我也有一些感想,我想与大家分享。

信仰的力量源于革命先烈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执着追求。抚今追昔,钩沉史海。忘不了,杜永瘦在狱中与敌人开展坚贞不屈的斗争,在牺牲前两天,给临产妻子的遗书,“你的前途应当是干!

你的责任应当是干!干啊!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人类的出路!

”忘不了,刘伯坚在红军主力长征时,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后作战负伤,不幸被俘,在狱中振臂高呼,“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作出生动注解。正是这种力量凝聚了冲破千难万险的勇气,凝聚了实现伟大目标的毅力。常言道,革命理想高于天。

在品读《红色家书》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在党成立初期,一大批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的共产党人,虽然前行之路千难万险、曲折多弯,但是仍攻坚克难、矢志不渝,始终充盈着阔步前行的丰沛力量。

信仰的力量来自革命先烈永不退缩、永不前进的进取精神。翻阅《红色家书》,从杨杰教诲其子“世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到邓中夏鼓励狱中妻子“牢狱是极好的研究室,每天读书,可以消却寂寞烦恼”;从车耀先的“我们宜表面沉寂,充实自己”到向警予的“发奋作一改造社会之人”,这一段段情真意切的文字,让我们知道,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无所畏惧的精神去开拓;越是充满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如今,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尽磨难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距离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从未如此之近。

没有比肩负起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更大的责任了;没有比实现人民共同梦想更崇高的使命了。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充实到改革发展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回避、不推诿、不扯皮,主动担当,勇挑重担,努力开拓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

信仰的力量来自革命先烈对家人的感情。“一夕风波路三千,把家园骨肉齐抛闪”。并不是说王孝锡烈士冷血无情,在父母面前不孝顺,而是他有一个更大的家庭和一个更大的国家,需要他们团结一致,继续前尽。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没有千千万万革命先烈舍小家、为大家,就没有今天的当世太平,海晏河清!著名学者文洁若女士曾经对《红色家书》作出评价:

“家书里记载的家庭琐事往往和那个时代的大事连在一起,当大事发生时,那些普通参与者同样是创造历史的主人”。这让我感受到,不论他的岗位多么平凡,每一个牺牲的烈士都是共和国的基石,每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都是祖国建设这部机器上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英雄并非遥不可及,但榜样就在他们身边。

“舍小家,顾大家”,这不是口号,也不是标语。就像我们选择了当一名基层村干部,就要始终保持一颗拳拳为民的初心,肩负组织重托,不辱职责使命,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感受信仰的力量,要求我们更加努力,继承革命先烈的永恒意志和品质。1930年8月,裘古怀烈士在牺牲当日给党和同志们的遗书写道:“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

88年过去了,现在的我们,没有了饥寒交迫的窘境,更要牢记革命先烈的嘱托,用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加出色的成绩传承好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胜利和平,走好新时代服务农村、农民、农业工作的长征路。村委党支部作为党委组织的基层政治部门,要认清形势,提高站位,在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中履行政治责任、强化政治担当,突出问题导向、务实精准施策,着力提高工作质量。当前,要当好党员干部学习的组织者、推动者,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读好《红色家书》,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大力推动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形成爱家庭、重家风、重家教的良好导向,以党员干部良好的作风带家风转民风促社风,凝聚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把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的现实。

红色家书心得【篇6】

《红色家书》展现了老一辈革命英烈对于父母、子女、爱人、亲人的醇厚亲情,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理想信念的忠诚与坚持、修身正己的严格要求。

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们党已经在风风雨雨中走过几十载,今年即将迎来建党98周年。如今的中国共产党,早已不是刚成立时那般渺小,如今的共产党员,也不再像先辈们那样遭受迫害、受尽凌辱。可是,这并不代表我们能淡忘革命先辈们的意志,相反,我们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征程上,我们更需要学习他们对党忠贞不渝的坚守,学习他们对党和国家事业坚如磐石的信念。

品读《红色家书》,不仅是了解历史、丰富生活,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净化了我们的思想,增强了党性,激发了我们的工作热情。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共产党员,不仅要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珍惜自己、爱护他人,更要懂得影响身边的人,带领人民群众向着幸福新生活奋斗。

红色家书心得【篇7】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手捧着一封封红色家书,靠近的是一颗颗赤胆忠心,传递的是一份爱党、爱国、爱家的人间大爱。抚今追昔,钩沉史海,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需要传承红色基因,做好红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用实干托起梦想,用奋斗铸就辉煌。

把红色教育内化于心。一封封红色家书,就是汲取锤炼党性的心灵鸡汤。通过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读红色家书、讲红色故事、受红色教育、传红色基因的活动,让党员干部穿越时空的隧道,触摸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和质朴情怀,见证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和神圣初心。注重用红色资源搭建党性教育大课堂,使党员干部在红色教育中情感受到冲击、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触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找到精神的根和人生的魂,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牢记责任担当,争当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奋斗者。

让红色教育外化于行。结合读红色家书活动,组织开展忆先烈、找差距、见行动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追忆历史中传承精神,在学习先烈中点燃激情,认真领悟初心与信念,自觉理解使命与担当,见贤思齐,立言立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坚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初心使命,把光荣传统转化为加强党性锻炼的内在精神力量,把红色家书蕴含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自觉在思想上讲政治、讲信仰、讲党性,在实践中比工作、比学习、比奉献,励精图治,埋头苦干,真抓实干。通过把红色基因转化为谋划工作思路、勇于改革创新的本领,转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具体行动,转化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成果,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实现新作为、展示新气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使红色教育固化于制。红色教育作为党性锤炼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读红色家书,不是让人触动一下子、感动一阵子,而是要牢记一辈子、践行一辈子。正因如此,要着眼构建长效机制,坚持把红色家书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日常课程,注重阶段性与经常性相结合,融入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内涵,丰富红色教育的形式,让红色家书记忆犹新、历久弥新,让红色教育历历在目、口口相传,让红色精神浸润血脉、印入脑海。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经常性地鞭策党员干部向先烈学习,使忠诚于党成为一生的追求和一世的担当,自觉做到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奋斗一辈子。

红色家书是党性教育的精神富矿,党员干部从中可以感悟一种精神支柱、一种人生追求、一种奋进力量,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始终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自觉做到信仰坚定永不变。

红色家书心得【篇8】

4月25日上午,我局组织开展了“学习红色家书﹒牢记初心使命”主题活动,诵读了《在劳动中不怕苦不怕累——龚全珍写给甘祖昌的信》、《左权写给妻子刘志兰的信:我俩的心紧紧地靠拢在一起》、《周恩来写给妻子邓颖超的信:山居中秋、对月怀人》三封家书。

重读抗战家书,一封封感人至深的深情家书,拉近了我与革命英烈的距离,也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诵着一封封包含深情的家书让我潸然泪下,革命先烈的“勇”与“情”,是当下我们应该永远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

我们坚信党,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革命先烈为党的事业奋斗,克服一切困难,无私奉献。家书表明,为人民服务是以牺牲家庭幸福为代价的。

要关心人民群众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做好调研工作,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不怕苦不怕累,把实地考察作为提高自己的一种方式(包括身心锻炼、思想修养、丰富知识)。遇到问题,因事施策,因人施教,事无巨细,竭力做好做实。

平凡朴素而有着坚定信念的龚全珍,心系群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无不是弘扬着奉献精神的楷模

坚持不断学习,特别是对党知识的学习。努立学习,树立好榜样。看书阅报读新闻,时事了然于心。求知欲高,向上心强,求进步的党员态度,在龚全珍、刘志兰同志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怀同志。用朴实的心说话,用真诚的热情融化差距。周恩来、左权对同志和家庭的责任根深蒂固。

作为一名晚辈,对照革命先辈这面崇高而又明亮的镜子,我看到了自己的卑微与渺小,领悟到了人生真正的价值与意义;作为一名发展对象,我深知自身离党员还有很大的差距,无私奉献、热爱学习,艰苦奋斗的作风精神须努力加强。

2018年4月25日

红色家书心得【篇9】

一个人的家书载有作家的真实感受;一批人的家书承载着一个时代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诵读《红色家书》,抚今追昔,钩沉史海,我在品读中深刻体会到,我们不仅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更要铭记他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传承伟大的红色基因,汲取无尽的前行力量。

诵读《红色家书》,传承“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忠诚。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古语有云,“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居之无倦”是说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永不懈怠,始终保持夙夜在公、夜以继日、乐此不疲的敬业精神。“行之以忠”是说要始终忠于国家、忠于广大人民群众,执行政令要忠诚尽力。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既要有“居之无倦”的敬业精神做支撑,更要有“行之以忠”的不离不弃葆本色。

如果说革命年代的党员,面临的是身体生命的“硬性考验”,那么,和平年代的党员,面临的考验只是心理上的“软性考验”。与革命先烈相比,我们今天面临的荣辱得失、兴衰得失是什么?诵读《红色家书》,我从中学习到了革命先烈对党绝对忠诚,永远信任组织、永远相信组织、永远依靠组织的坚定信仰。

我认为,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在组织信任时,不能急躁;当组织考验的时候,不气馁;当组织需要的时候,不骄傲。我们将永远追求理想,全心全意跟党走。

诵读《红色家书》,传承“苟利社稷,不顾其身”的担当。担当,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是人们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在承担义务当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责任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修养。

敢于承担责任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性。每一个党员,不论其地位和年龄,只要是在党赋予的岗位上,都有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义务。诵读《红色家书》,我常常为革命先烈“苟利社稷,不顾其身”的担当精神而感动萦怀。

当前,江西正在处于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建设现代化富裕美丽幸福江西,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胸襟,更要有“成功路上必有我”的决心和作为。我将深入贯彻省委“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的工作方针,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紧盯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哪壶不开提哪壶,提了哪壶哪壶开”。

红色家书心得【篇10】

诵读着一封封先烈们的家书,感受的是革命先烈的崇高气节,承载着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夏明翰在监狱写给妻子的信中道,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朱少连烈士在狱中英勇就义前写信道,不要伤心,革命一定要胜利!书信虽短,但在生死之时,传达的依然是他们坚信的革命理想。这些革命先烈在强大阻力、千难万险之下,仍然排除万难、矢志不渝,带着他们的理想信念凝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感染着身边的人,不屈不挠实现伟大目标。

从邓恩铭的母亲的诀别信,我体会到了共产党员的额坚定信念,面对敌人的酷刑,邓恩铭依旧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在执行枪决钱给母亲写下这样一封诀别信,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生命即将熄灭的一刻,仍没有儿女情长的倾诉和呻吟,有的只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呐喊,只是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信念,这不仅仅是遗书,更是革命的火把何号角,这种坚定不移跟党走的革命精神,应该成为今天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

从刘愿庵给妻子的托付信,我体会到了共产党员的铁血柔情,我现在是准备踏着我们先烈们的血迹去就义,我已经尽力我的一切努力,贡献给了我的阶级,贡献给了我们的党,我个人的责任算是尽了。在这封充满激情的一书中,刘愿庵追忆了他们被捕的那天的情况,回顾了他与周敦琬之间的爱情生活,倾诉了他对爱人最后的希望:把全部的精神,全部爱我的精神,灌注在我们的事业上,不要一刻懈怠、消极。

时光飞逝,赤胆忠心人依旧,沧海横流,金戈铁马血仿佛。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共产党员先辈们的高尚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应从这些红色精神中汲取力量,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认真对待工作,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完成各项工作。在学习方面要不停顿,要像海绵一样,挤出时间去学习和充实自己。在生活方面不能讲排场,讲档次,而是坚持朴素的生活。在廉洁自律方面要心有戒尺,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对待群众和客户要有春天般的温暖,实事求是帮群众和客户解决问题。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革命先辈的红色精神,是我们丰富精神力量的源泉。

红色家书心得【篇11】

“家书”其外形和材质大抵不过是几页纸罢了,但蕴含于其中的重量可不是几页纸所能承担的,其凝聚于其中的情感,足以抨击人心。

当我第一次得到这本书时,我被它鲜红的封面所吸引。红色,多么美丽和发人深省的颜色!为了它多少人愿意付出汗水,青春甚至生命!

为了它有多少事令人感叹至极,铭记于今!为了它又有多少时间在长河中划下一道深深地记号!但当它在空中缓缓升起,最后飞走时,却被世人所知、所记、所敬仰。

这大红色啊!跟血一样的红啊!它在历史和今天的链系中扮演什么角色?

而答案就在我眼前的这本书中。我慎重地将他翻开,生怕损坏了一样,瞪大眼睛仔细地阅读那一行行感情真挚的铅字,直到读完一刻也不敢放松。读完后,许久,我默不作息。

我轻轻地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一封封书信的画面,书信的主人各不相同,主人的相貌也各式各样,但他们的眼神却是一样的。他们从长度大小厚薄各不相同的眼睛里折射出相同的光,那光好像是一把火,在眼睛里熊熊燃烧,在黑暗中跳着赤色的舞蹈。亲情、爱情、友情这些人之常情在一封封家书中发光、放大,而这些光似乎交织在了一起,变得极其闪耀,射穿人心,这就是家国之情。

这种伟大的情感在这些伟大的革命先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湘鄂革命先烈夏明翰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了青春、爱情甚至生命!他在写给同样是革命战士的妻子郑家钧的信中写道:

“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这是怎样的凌云壮志?又是怎样的赤胆忠心?

面对他的志向我们敬佩不已;听说他的命运,我们又不禁潸然泪下。

“自古忠孝难两全”,不又正好是为这些烈士们唱出的壮词吗?多么令人痛心和惋惜啊!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为祖国奉献青春,一个丈夫、妻子、孩子和父母为祖国燃烧生命。

他们的血在国旗上变成了一道红光,在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下闪闪发光。同时,我又为他们感到高兴。毕竟,他们所奉献的事业终是扬起了!

他们所一生至死、无比殷切的中国终是立足世界之林了!他们的名字将载入史册,流传数千年。作为一个新青年,我们应该继承红色精神,不断学习进步,长大后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那么,来吧!新时代的青年们,让我们一起扬起我中华之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