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6-17

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汇集5篇。

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你是否在思考怎样安排观后感才更好呢?在写作时,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叙议结合,如果我的解决方案对你有用请务必收藏一下哦!

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篇1】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学生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那是一个为了生存而不顾一切的年代。那是一个一条人命值两块饼干的年代。那是一个人尸只能为狼狗所食的年代。一九四二。一个可怕而又可悲的年代。——题记

一九四二年,河南省发生大旱灾。灾民们纷纷离家逃荒。因为日本的入侵,救济的缺失,这一场灾难,夺走了河南三百万人的生命。

“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些大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这是电影中的独白,现在读来觉得颇为讽刺。在那个时代,与那些“国际时事”相比,死三百万人算什么?更何况,这三百万人不是打仗的士兵,只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而已。腐败的政府官员都尽可能远离灾区,将兵力撤出河南,蒋介石忙于战争的前线,决定甩开河南这个“包袱”,而日本侵略者,只因灾民中混有军队士兵,便驾驶轰炸机进行大规模的轰炸。黑烟滚滚,沙石四溅。在这个战火四起的年代,灾民们无处可逃。他们只能在心里怀着一点渺茫的希望,在那不知通往生还是死的无尽道路上不断前行。每天都会有无数人倒在逃荒的道路上,然而又有谁去关心呢?当活着已经成了一种奢望,当食物已经变成衡量生命价值的唯一计量单位,在日军轰炸机的`阴影下,所有人都自身难保。人尸为狼狗所食的惨烈可怖的情景,见证了那个时代人命的卑微和人性的泯灭。然而,我们庆幸,在那个时代,总还有那么几个闪光的片段能深深地感动我们。花枝,一个普通平凡的逃荒者,一个母亲,她坚强、现实,把孩子看得比任何人任何事都重要。在逃荒的路途中,她凭借自己护犊的本能,一路为自己和孩子的生存而不惜一切代价地坚持。白修德,一个美国的记者,作为“局外人”,他大可不必卷入这场灾难之中,然而他有作为人的本性的善良和作为记者的责任感。他随着灾民们历经了种种苦难,突破重重阻碍,将河南大旱的现实和真像告诉全世界,让河南的灾情得到了重视,获得了救济。在大灾大难之中,终究还是有那些温暖我们的存在。

《一九四二》是一部讲述那个年代灾难的电影,它既体现了当时人们深深的苦难,又体现了灾难之中那些感动我们的一次次闪光。它讲述的那些故事,在今天,带给了我们最强大的震撼和最深刻的思考。

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篇2】

【打分】:90分

【推荐指数】:5星

【观影地点】:临沂保利影城

通达路与前十街交汇处东方不夜城3楼

电话:0539p>

2012年12月8日,在临沂人网组织下,到临沂保利影院观看了电影《一九四二》。在这里再次对临沂人网和临沂保利影城表示感谢。

首先说一下冯小刚导演,冯导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导演,按李承鹏的说法,“冯小刚是中国电影导演里最接近大师的一个”,诚哉斯言!在张艺谋已经江郎才尽,陈凯歌一直没摸到中国当代电影脉搏的时候,一直立足本土的冯小刚优秀的作品反而是一部接着一部,甚至是一部强过一部。毫不客气的说,冯小刚的电影代表着中国大陆近十年以来电影的最高水准!

前几天看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冯导说因为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中国电影导演的创意有一半是用不上的。我不禁要想,如果没有这样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中国导演的创造力能够发挥出来,中国电影的水平能不能轻松提高很大一部分?虽然如此,但这也只能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中国萎靡的电影创作现状,电影审查制度比中国严格的多的伊朗不也拍出了《一次别离》这样优秀的作品吗!

《一九四二》是今年国产电影里面我最期待的一部,一方面固然因为冯小刚导演是我最欣赏的中国导演,另一方面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的作者刘震云是当代中国作家里面我比较欣赏的一个。刘震云有点受西方黑色幽默的影响。这部小说的可读性比较强。可以说,鲁迅是刘震云的接班人。小说里到处都是含泪的幽默!另一点是,该片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底线。我希望中国有更多的导演会努力突破电影审查的底线,让电影审查的范围逐步开放!

在拍摄过程中,我一直担心这部电影不能上映。幸运的是,它终于顺利通过了考试!

电影的开头保留了刘震云小说里的一段话,“在死三百万的同时,历史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宋美龄访美、甘地绝食、斯大林格勒大血战、邱吉尔感冒。”连丘吉尔感冒都比河南死了三百万人来的重要!

刘震云小说犀利的反讽可见一斑!历史的残酷在于,如果刘震云不写小说,冯小刚不拍电影,我们谁会知道1942年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

坦白讲,因为之前看过小说,又在媒体上看到了各种剧透,加上这部电影也没像《唐山大地震》一样刻意煽情,所以看电影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的悲伤或者说动情,感觉一直是冷冷的近乎麻木的在看电影。不知道别人的观影感受如何,但看完电影全场观众默默无声的离场还是第一次!整部电影故意增添一些笑料,含泪的幽默。在这些笑声的背后是无助和悲伤。黑色幽默衬托出时代的残酷无情!

感觉这部电影的轰炸场景有点过于逼真了,看过的几乎最逼真的战争场面,看到炸弹直接掉落到人身上,血肉横飞的感觉真的很不好受,现在想想还感觉有点过分!从多个角度射杀吃狗的人有点残忍。镜头缺乏人文关怀。是不是有点太直接了?但,这不就是历史的真相吗?

甚至还算比较克制,冰冷的历史真相还包括“人相食”、“易子而食”这些绝不可能通过电影审查的内容!

这部电影最大的震撼是死亡面前人性的彻底丧失,以及人们对动物本能的完全服从的无奈!电影开始的时候,灾民打劫了富户,在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前,温顺的羊全部变成了狼,为了粮食展开了厮杀,天灾面前第一批死去的不是饿死的,是被自己人砍死的!随着逃荒路上死亡变成常态,人性也一点点泯灭,张国立说“人的尊严从肚皮开始”,残忍但真实!

生存的压力让人越来越动物化。为了生活,星星愿意把自己卖给窑里;为了生活,花枝愿意和朱淑安睡觉;为了生活,老马成了日本厨师。当星星成功卖掉自己的时候,老东家的嘴角居然浮现了笑容,而回过头的星星也恰好看到了这笑容……

人性是复杂的。当我们有了生存的机会,人性开始闪耀。花枝出卖自己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孩子的继续生存,并将自己比较完好的棉裤换给了栓柱;栓柱为了保护花枝的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生存的几乎回去找丢失的孩子,并最终为了保留住孩子的纪念物惨遭杀害;甚至腐败的军需官听到星星吃撑了而不能弯腰的叙述也多少有点动情。影片的最后,老东家和“小女孩的相遇也说不上是谁救了谁,或者说只有两个人的相遇才能让两个人都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温暖人心,希望还在不是吗!

“饿死一个灾民,地方还是中国的;如果当兵的饿死了,我们就亡国了。”蒋鼎文的歪理貌似有理,实则纯粹是强词夺理、胡说八道。政府和军队存在的意义在于为人民服务。当兵的职责和任务是保证每个人的生命和健康。当政府和军队放弃人民,这样的政府和军队就没有意义了。

战败的国民政府军居然毫无顾忌的抢劫灾民,马上就从国家机器变成了强盗,视草菅人命如儿戏。不顾及人民群众死活的所谓国,亡也就亡了吧,亡了正好,正好该亡!天灾固然可怕但人祸才是根源!

“日本人真实太恶毒了,他们居然给灾民发粮食。”日本人的却恶毒,但对得到生存机会的灾民来说日本人的粮食何啻于雪中送炭!被国民政府军当做包袱放弃的灾民在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前,为了继续生存只能选择日本人“刺刀上的馒头”得以苟活。

但其倒向日本人的根源不正是因为国民政府军放弃了河南、放弃了灾民、放弃了人民,所以恶毒的日本人才能通过发放“刺刀上的馒头”得逞,这些侵略者才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灾民的支持。蝼蚁尚且偷生,何况这些已经异化了的灾民!

1942并不特殊,不过是我们历史上众多的饿死人的年份中普通一年。用小说里的一句话做结尾:

“饿死人的年头多得很,到底指的哪一年?”

东坡门下走狗

2012年12月10日

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篇3】

电影《一九四二》是由导演冯小宁执导的一部历史题材电影,它展现了二战期间日本占领南京的真实历史事件。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深感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下面是我对电影《一九四二》的观后感。

整部电影通过细腻的剧情和高度还原的场景,引发了我对人性真实性的思考。战争让人性暴露无遗,无论是占领者还是被占领者,都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煎熬。电影中的南京城被日军占领后,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暴力、强奸、杀戮,成为这座城市的常态。电影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再现,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恐惧。

电影的镜头运用非常精准,通过一些个人生活细节的呈现,揭示了人性在战争中的扭曲。电影中,一对中国夫妇面临着被日军杀害的威胁,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他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在日军的追杀之下,他们不得不面对着生与死的选择。这一情节让我感到非常心痛,也让我对战争更加深入地思考。在极端的环境下,人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保护自己还是保护他人?电影中的这对夫妇最终选择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无辜的孩子,这种无私和牺牲精神让人感动。

另外,电影中也展现了一些正义与善良的力量。在被占领的南京城中,有一些外国人和中国人积极地开展救援行动,帮助那些无助的难民。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性中的慈悲和善良是不可摧毁的。在电影中,那个勇敢的德国侨民约翰·拉贝是一个非常值得敬佩的人物。他没有袖手旁观,而是积极地救助了那些南京的难民,并用他的行动证明了正义和善良是超越国界的。

通过观看电影《一九四二》,我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恐怖和残酷。它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是精神上的摧残。电影中的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行为的真实写照,它让人们看到了战争的可怕和人性的变化。电影通过细腻的剧情和真实的场景,让观众深入地思考战争对于人性的影响。同时,电影中也展现了一些正义与善良的力量,让人们看到希望和温暖。

总的来说,电影《一九四二》通过准确还原历史事件和细腻的剧情描写,让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它让我从战争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人性的真实性,让我对于战争和暴力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我反思了人性中的善恶和正义与邪恶的对立。

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篇4】

那是一个为了生存而不顾一切的年代。 那是一个一条人命值两块饼干的年代。 那是一个人尸只能为狼狗所食的年代。 一九四二。一个可怕而又可悲的年代。——题记 一九四二年,河南省发生大旱灾。灾民们纷纷离家逃荒。因为日本的入侵,救济的缺失,这一场灾难,夺走了河南三百万人的生命。 “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些大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这是电影中的独白,现在读来觉得颇为讽刺。在那个时代,与那些“国际时事”相比,死三百万人算什么?更何况,这三百万人不是打仗的士兵,只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而已。腐败的政府官员都尽可能远离灾区,将兵力撤出河南,蒋介石忙于战争的前线,决定甩开河南这个“包袱”,而日本侵略者,只因灾民中混有军队士兵,便驾驶轰炸机进行大规模的轰炸。黑烟滚滚,沙石四溅。在这个战火四起的年代,灾民们无处可逃。他们只能在心里怀着一点渺茫的希望,在那不知通往生还是死的无尽道路上不断前行。每天都会有无数人倒在逃荒的道路上,然而又有谁去关心呢?当活着已经成了一种奢望,当食物已经变成衡量生命价值的唯一计量单位,在日军轰炸机的阴影下,所有人都自身难保。人尸为狼狗所食的惨烈可怖的情景,见证了那个时代人命的卑微和人性的泯灭。 然而,我们庆幸,在那个时代,总还有那么几个闪光的片段能深深地感动我们。花枝,一个普通平凡的逃荒者,一个母亲,她坚强、现实,把孩子看得比任何人任何事都重要。在逃荒的路途中,她凭借自己护犊的本能,一路为自己和孩子的生存而不惜一切代价地坚持。白修德,一个美国的记者,作为“局外人”,他大可不必卷入这场灾难之中,然而他有作为人的本性的善良和作为记者的责任感。他随着灾民们历经了种种苦难,突破重重阻碍,将河南大旱的现实和真像告诉全世界,让河南的灾情得到了重视,获得了救济。在大灾大难之中,终究还是有那些温暖我们的存在。 《一九四二》是一部讲述那个年代灾难的电影,它既体现了当时人们深深的苦难,又体现了灾难之中那些感动我们的一次次闪光。它讲述的那些故事,在今天,带给了我们最强大的震撼和最深刻的思考。

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篇5】

12月5号晚上,我和支部的同学一起观看了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回忆了那峥嵘革命岁月。

1942年,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处于白热化阶段。燎原之火,生灵涂炭,天灾人祸,哀鸿遍野。当军事家和政治家的目光聚焦在一城一郭的征伐劫掠之时,几乎鲜少有人注意到古老的中原河南正爆发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旱灾。

影片的主角老东家(张国立饰),狡猾、市侩,典型的封建地主,可即便如此也无法对抗这史无前例的灾难,他被迫逃荒,亲眼见证着儿子、儿媳、老伴等亲人的种种死状。他的遭遇是三百万灾民的缩影,面对这群人的苦难,无论是高高在上的蒋委员长(陈道明饰),还是深入民间报道灾难真相的美国记者白修德(阿德里安布劳迪 adrien brody 饰),以及海内外的每一个人,如何能从这眼前的人间炼狱之景侧目。绝望无止的逃生坎土,中华民族多舛命运的苦难一斑……

《一九四二》讲述了人们“在路上”的故事,河南的人民在那个战火连天的时代,在一个天下大旱的时候不得不背景离乡的故事。不得不说,这部影片确实让出生在90年代的我难以想象,感觉不可思议,但理智告诉我这是真的。

整部电影给我一种绝望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得越来越厚。我不知道当时人们是怎么想的。如果是我,我会疯掉的。如果只是挨饿也就算了,每天还要不停的逃亡,不知道逃到哪里才是归处,而且战争像一只怪兽张开大嘴等在后面要一口吞下。

身心的疲惫让很是坚韧的中国农民几近崩溃,而当政的政府像甩包袱一样将他们丢给虎视眈眈的敌人,这在自尊的中国人脸上狠狠甩了一巴掌。

范老爷带领一大家子人出来躲灾,结果遭到战争波及变成了逃难。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饿死,被炮弹炸死,被人炸死,人性的丑恶暴露无遗。看得多了,人的心灵也就麻木了。

范老爷的小女儿星星是一名学生,在刚开始离家的时候还嚷嚷着要回学校护校,抱着一只黑猫,自己不吃也要喂猫,后来呢,在自家大嫂生了孩子没吃的没奶水的时候,黑猫被宰了熬汤,范老爹还觉得对不起女儿,但星星面无表情地说她也要喝猫汤就起身把踹了一路的书本撕了生火。而盲鹿的妻子花枝也可以和男人睡两块饼干。他们应该对生活麻木。也许生活只是一种潜意识的选择。

生命如蚁兽

麻木比所有悲伤都深刻

惶恐只是起初

劫难在人们心中

无形的虚构//

真实的洪流

远比虚构更空落

当灵魂的寄所

千疮百孔后

人性的泯灭

只是因为生命还残留//

无数枝节的源头

有谁会追问

是怎样的取舍

让那一方人间

沦为原始的荒漠//

许多年以后

有谁还记得

在那片人间的荒漠

有一线生机

让是非变得曲折

天灾和蚂蝗也许是导致这场逃难的开始,但政府的不作为才是让这场逃难变成惨绝人寰的灾难的决定因素。当时,中国真的是内忧外患。按下葫芦,人们就成了灾难的承担者。

影片后来,栓柱为找花枝的一双儿女而死在日本人刀下,星星沦落风尘,花枝不知去向,范老爷衣衫褴褛的到了潼关却因为太紧张而闷死了自己唯一的孙子,变成孤身一人。于是他决定不逃避饥荒,开始逆流而上。人流中喊:

“大哥,怎么往回走哇?往回走就是个死。”老东家:

“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 转过山坡,碰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爹的身上哭。老东家上去劝小姑娘:

“妮儿,别哭了,身子都凉了。”小姑娘说,她并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认识了。一句话让老东家百感交集,老东家:

“妮儿,叫我一声爷,咱爷俩就算认识了。”小姑娘仰起脸,喊了一声“爷”。老东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

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只能开创未来,努力建设充满希望的社会和幸福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