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电影无双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6-10

电影无双观后感合集。

随着我们的知识面不断扩大,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电影无双观后感合集,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电影无双观后感 篇1

2018年国庆,不同寻常的日子啊,感谢工会发了优惠影劵,感谢党先生兴致勃勃,陪着我看了两部最新上映的影片《无双》和《影》。

从物质到精神,不得不说我们的生活水平确实越来越高了!和党先生结婚整整二十年,浪漫倒也有,但都淹没于柴米油盐的琐碎中,这种牵着手的小资情调,确实不多。

扯滴有点远!说说这两部影片吧。

《无双》和《影》在剧情上都是设足了悬念,吊起观众胃口,这种跌宕起伏的情节,应该也是如今电影的一大卖点。其实两部电影的题目都已经诠释了整篇电影的布局。

《无双》里面,以小人物李问被捕后的口供开始,出现了一位神秘莫测的高人“画家”,画家带领不得志的畏畏缩缩的李问,开始了一段传奇人生。

因为李问可以以假乱真的临摹名画的技能,而被三代制假钞之家传人画家收到门下,经过画家提携,李问成为制造假钞高手,并在画家的威逼利诱之下,参与这个犯罪团伙制造的四起大案中,最终引起警方高度重视。

在李问口中,画家潇洒、机智、幽默、又不乏狠厉,但身份成谜,世人从不知他真实面目,让警方的调查陷入僵局。最终剧情以女警根据李问描述的画家的面貌特征,误抓警局的一位警察,而使案件发生翻转。原来整个事件是李问精心打造的一个骗局,世间根本不存在画家这个人,画家只是李问心目中一个理想的自己,所有案件的主谋从头至尾就是李问本人。

最大的翻转是李问口中十年的爱人,阮文。阮文真身告诉警察,李问不过是多年前与她没有说过几句话的邻居。他希望自己是多才多艺的画家,他希望和阮文共度一生,而不只是邻居,但事实并不如意。所以他制造假钞获取巨大利益,救出大火中毁掉容颜的秀清,再整容成阮文的样子,过着“假的比真的还真”的自欺欺人的生活。只到影片最后一刻,我们才认识到,李问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可怜人。他希望自己能成为有着人生目的地的骑士,最后却得过且过,没法拥有真正的,便自己制造虚假的。

影片不只是一部普通的香港动作片,它给人编剧上的文艺感,视觉上的震撼感,叙述上的巧妙感,以及周润发和郭富城经典精湛的演技,不观影是不能体会到的。

《影》是张艺谋导演,邓超、孙俪、郑恺、胡军、关晓彤等明星主演的一部文艺片。刚开始,看到演员阵容,有一种跑男再现的既视感。进入影片和剧情,终于被震撼到,看来我是一个比较容易被打动的人。整部影片以黑、白、灰三个色彩,把水墨丹青的中国风灵韵演绎得淋淋尽致。在唯美质感高级的画面下,借助阴阳、太极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在权谋斗争中,各路人物就像在下一盘棋,都以为自己是操纵全局的棋手,但其实都是一枚棋子。

黑白只是外在,阴阳不过禅修,而复杂且永远无法解释得通,永远无法解释得清的,则是人心。沛国病入膏肓的大都督,和他驯养多年身强体壮的替身影子,还有运筹帷幄的沛公,在善与恶,义与欲的较量中,随着命运的推动,在宿命中沉载起伏。故事的结局正如都督夫人瞠目结舌,惊恐异常的表情一样,令人意想不到,却好似又在意料之中。看完后,惊叹、感慨、唏嘘,大概各种心情都会有之吧!这部剧应该让人思考的更多!

两部电影,都只是故事,没有真实的背景作为依托,观众的心情也只能随着情节起伏一番,估计过后也是随风而逝吧!

最后,感慨一下两部剧中的感情戏份。人类的情感复杂多样,爱情在每一部剧中都会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两部电影都不是唯美爱情片,所以爱情便以最残酷的面目展示在观众面前。

《无双》中李问以他强大的逻辑扰乱警方判断,保释成功,他以为他可以继续他的比真的还真的假生活。但假的阮文不干了,整容后的秀清不愿意以替身的身份继续虚假的爱情,嫉妒曾使她要枪杀阮文以泄愤,虽然最无辜的阮文得以保全性命,但她的恋人大卫却在李问和秀清的争执中丧生,这也是他们制造的第四起大案。最终秀清保释出李问后,终于对李问营造的这种假生活假感情彻底失望,以自首和同归于尽的方式,结束了李问的虚构人生和逃亡之路。

《影》中都督夫人小艾,与都督的替身影子假戏真做,生出感情。并在影子出征前一夜发生一夜情,她爱都督吗?我觉得爱,她爱影子吗?我觉得也爱。女人大概都有这样多情复杂的一面。最终她又亲眼目睹都督杀死沛公,都督与影子互相残杀,最终都督被影子杀死,这个血腥场面,一下子击碎了女人的万种柔情,她震惊和恐慌的表情,瞳孔放大精神失常的样子,预示所有曾经的爱恋都灰飞烟灭。结局没有说明最终影子和小艾是否在一起,留给观众无限遐想。

只能说,爱情于女人,总是人生的全部,而于男人,永远抵不过权力和利益。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女权如何强大,终逃不过这一宿命。

其实,年过四十,这样的爱情观,我并不认同。也许,步入不惑,爱情已经不居于人生最重要地位,所以淡然。

呵呵,看了这两部电影,不胡诌点什么,终觉可惜。实在没有比较大气的哲思,只能以如此浅显直白的文字,留作纪念。

电影无双观后感 篇2

“在这个地球的某一处,存在着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做圆明园。”——雨果

我去过圆明园。虽然已是五月,但极目所及,却尽是荒凉。野草丛生,新鲜的、极具生命力的、从废墟缝隙里迎风摆荡。可是在康熙至咸丰年间,她却是中国园林建筑史上,最繁华荣耀的一笔。而后,那繁华与荣耀却化作烟云,消失在北京西郊的土地上。

看完《圆明园》,想起自己站在园子里,试图努力想象当年盛景却因面对满眼荒芜而无法将她在心中复原时的无力感。面对那些湖水、断桥、残垣、荒草,还有吆喝叫卖所谓的“纪念品”、“工艺品”的商贩,我是真的想象不出它往日的荣耀与辉煌。正如面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妇人,在她饱经沧桑的皱纹里,无从想象她年轻时“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风采一样。而现在,这部纪录片电影,借助先进的制作技术,却使我对圆明园的修建、扩建、概貌、价值等有了十分形象的认识。

《圆明园》大规模地使用了电脑仿真动画技术,将一个瑰丽辉煌的圆明园重新带到观众面前。另外,影片采用了大量实景拍摄和电脑动画合成的镜头,真实地再现了大清帝王家族隐秘的生活,使人有一种零距离接触人物的感觉。《圆明园》全片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数字中间片技术,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影像世界。它既不同于故事片,也不同于传统的纪录片,是一部独树一帜的史诗电影。

将制作技巧层面的特点搁置不谈,导演构思影片的心智和技巧却也都是值得称颂的。以西方传教士的眼见与思绪为线索,使得整个影片保持了一种冷静而客观的世界观和视角。一直以来,说起圆明园,我们都会以一种受害者的姿态表达对列强的愤慨,但是直白的情感表达没有客观的说明更具说服力和震撼力。

导演对于我们中华民族遭遇的耻辱和列强烧毁圆明园的举止,没有旗帜鲜明地表述的立场和愤慨;而是用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讲述它的美丽,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来讲述它的毁灭。这样含蓄而深刻的痛苦,反而更让人百味俱生。毕竟,不告诉我们这个农耕文明顶峰是怎样的辉煌,又怎能让人有这种切肤之痛。

众所周知,雍正皇帝的继位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这位前半生争夺皇权、后半生强化皇权的皇帝,在影片中却显得十分向往文人自由、淡泊的生活。

雍正执政后,就开始队圆明园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影片中揣测,这是他对康雍乾三位帝王在牡丹园唯一一次会面的怀念。在雍正园居期间,它也成为清帝国的政治中心。雍正三年(1725),雍正开始在圆明园居住。从此,每年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园内度过,直至去世。园内到处都留下了雍正的足迹,西峰秀色、澹泊宁静、万方安和、蓬岛瑶台等景点是他最喜欢居住之处。

雍正时期的圆明园山水地形逐渐形成,追求和谐与恬淡的建筑风格;而雍正本人,也经常在圆明园中,将自己打扮成文人的摸样,下棋、打骨牌、读书、休息,表现了雍正作为一个权力中心、掌管天下、平定内忧外患、又无比勤奋的帝王,那渴望自由与闲适,疲于斗争的一面。

另外,雍正对于住在圆明园中的皇子们的教育也十分重视。皇子们天没亮就要在最具名望的老师的教育下,学习满文、蒙文、汉文,以及诸多帝王教育课程。可惜的是,由于雍正本人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皇子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科学技术的全面真实的认识,直接导致了乾隆以及随后的皇帝们,在科技问题上观念极度落后。这也使得“天朝上国”在近代被动而落后。

闭关锁国的清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对科技的轻视,使得完成了工业革命之后的英法联军,不费吹灰之力地撬开了圆明园的大门。这座皇家园林,无论从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各方面都堪称“世界奇迹”。

英法都是文化、艺术氛围及其浓厚的国家。大戏剧家莎士比亚令英国人引以为傲,英国人常常被称作绅士;法国是浪漫之都,是许多音乐家、美术家心中的天堂。他们怎么可以“满心欢喜”地将人类世界的遗产付之一炬?

或许正如片中旁白所言,对物品的损坏欲是人类的天性。一旦有这样的机会,就会爆发出内心的野心。平时作战纪律最严明的军队在这样的时刻也会变得毫无次序性。“既然不能拥有它,那就摧毁它,作为胜利的证据”。由于欧洲没有一座宫殿能与圆明园媲美,也许正是出于这种可怕的心理,那个让中华民族铭记千古的额尔金爵士才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19,八国联军侵华,早已“遍体鳞伤”的圆明园又遭一劫,被毁更甚。

然而,其实圆明园当年被英法联军烧后还是保持了大部分原貌的,因为石头砌的房子,火再怎么烧也烧不毁的。只是这100年内持续的破坏,才使得如今的圆明园面目全非。

有资料显示,19以后,就一些农民,就进入了圆明园,山形水系就开始遭到了破坏。建国以后进入圆明园的农民就越来越多,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据1980年圆明园管理处的统计,圆明园里边有7个生产队,农业人口多人,劳动力700多个,里边的住户有270多家,形成了近20个大小的居住点。这农民进了圆明园以后,他们为了要种水稻,要挖山填湖,因为水深了水稻是不能种出来的,所以是挖山填湖,为了建房屋要挖山取土,为了养猪羊,它们养在圈里,要把它的肥料弄出来,要起这个粪,起了以后又要用土来垫,他要挖山垫圈。所以几十年当中,他们是每天挖山不止,圆明园的山形水系主要是近几十年破坏的,所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破坏,圆明园终于成为了一片废墟。有的专家就把圆明园的这个遭劫的这个经过,分别地称为“火劫”,“木劫”,“石劫”和“土劫”。

因此,若要保持如圆明园此类的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要得到政策上的支持。老北京城在五六十年代也遭到拆毁,建筑学家梁思成为之痛心不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需要民众,更需要政策与法律上的坚定支持。然而现在更多的城市为谋求所谓的发展,竭泽而渔,毁坏优秀历史遗产。这是对文明不可饶恕的亵渎。

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来复枪、连发枪;而中国军队用的仍然是腰刀和冷兵器。毫无疑问,欧洲人长驱直入,顺利得出乎了他们自己的意料。欧洲人说,“进攻很顺利,只有我们杀中国人,而中国人却伤不了我们。最后,我们一共只牺牲了5位站士。”我们中国人这种自杀式的对敌方式令欧洲的主帅都目瞪口呆。如果我们的士兵拥有更好的武器,在战争时也不会落败到这等田地。

这令我想到了想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军队以“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日本。外国士兵打仗要命,而中国人打仗是不要命的。也许这是我们“捐躯赴国难”的爱国精神的重要体现,但这也是我们对生命与人权不够重视的一种表现。如果能够拥有先进的技术,在战争中,就不会有那么多无辜的士兵死去;甚至,就不会有这样受人欺凌的战争。

接近影片尾声的时候从旁白道出,欧洲人马格尔尼曾送给乾隆先进的炮弹和x支,但大清帝国却从来没有想过改良自己落后的武器。听到这样的话,观影的心情便跟先前不一样了。走过2000多年帝制,在乾隆时期又达到鼎盛。晚清时期的天朝,的确夜郎自大、腐朽落后,之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更是丧权辱国。历史以沉痛的教训证明,科学进步才是硬道理。

我们已经习惯了用批判的眼光来回望我们的近代史,不厌其烦的阐释闭关锁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可是仔细想想,这样的逻辑是不是有点可笑,或者说可怕呢?落后就会有被人欺负的危险,但是不代表落后就应该被挨打。“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便是“强大就可以欺负弱小”。这其实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

不管清朝后期如何x败和没落,x片战争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不可能抹去的耻辱和不公正待遇。那些人是我们的祖先,那些土是我们祖先的土,那些土上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我们祖先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我们不能逃避我们的这个民族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演化、发展过来的。如果抛弃意识形态,社会结构不谈,这个民族经历的荣耀和屈辱都是连贯的,都是我们自身的。

一个人20岁发达,30岁被人打,40岁翻身都是他的记忆,都是他的快乐和悲痛,而不因为40岁后他信佛了,硬生生把40岁前和40岁后瓜分开来。这是自欺欺人。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会让人懂得进取而有礼,奋发而谦逊。也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真的和平,历史才不会重演。

如果那一天我们强大到可以把白宫、白金汉宫、凡尔赛宫毁了,但是我们没有这么做,那么关于圆明园的记忆才有价值。

电影无双观后感 篇3

为人母后,深感孩子成长每一步的不易,以及做家长的责任。每次看到有关孩子失踪、遇难、受虐待的新闻,总能感同身受当事母亲的痛苦。所以,《亲爱的》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反映打拐题材的电影,吸引我走进了电影院。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叫田鹏的3岁小男孩失踪3年后被找回,对原家庭和收养家庭带来的影响。演田鹏亲爸田文军的黄渤,田鹏亲妈鲁晓娟的郝蕾,田鹏养母李红琴的赵薇,情感拿捏都相当到位,表演也非常自然,完全没有演的痕迹。

剧中的泪点很多。其中最触动我的有三个点。

第一个是鲁晓娟在万里寻亲会的分享上犹豫许久后首度承认田鹏的丢失和田鹏追赶自己的车有关,内疚得痛哭流涕,情绪崩溃的一幕。鲁晓娟和田文军离婚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一周来看一次田鹏。田鹏丢失后,她一度把责任全部推给田文军,扇他耳光,骂他弄丢了孩子。但她知道真相,这种内疚压得她几乎抑郁成疾。一直到她这次痛哭,她才有了痊愈的希望,因为她终于敢面对现实了。

第二个点是田鹏找到后,田文军独自蹲下,抱紧自己,放声大哭。过去的3年里,他找不到田鹏心急如焚,各种尝试都没用,他没哭;他因为寻子遇到各种骗子,甚至差点丧命,他没哭;他道听途说各种田鹏可能的结局,又惊又怕,他没哭;田鹏找回来却不认识他,当他是坏人打他脸嚷着要找自己妈妈,他没哭……然而,他终于哭了。三年来,经过极度的内疚,各种寻子的努力,无数次的绝望,他终于见到历尽艰辛才抢回的孩子,他付出的一切终于有了回报,他终于可以看到孩子生龙活虎的在他面前,他终于可以补偿自己当年对孩子看管不力的过失,他终于有机会再好好的爱孩子一次……这是条汉子,一直坚强的'独自承受着一切。千万情感,只能宣泄在自己抱紧自己的痛哭中。比起鲁晓娟,他更勇敢,更能面对现实。在后来田鹏对他和鲁晓娟一直生疏敌视时,他也一直忍受着,做好自己该做的,用爱去融化孩子心头的冰块,心疼孩子遇到的一切,问鲁晓娟“鹏鹏当初被拐,过了多久才叫别人妈?”。

第三个泪点是李红琴偷偷去看田鹏,被田文军赶走时,李红琴说“他吃桃子过敏,别给他吃桃子。”在电影一开头田鹏丢失,田文军录寻子广告时就说过,请买了他的家庭不要给孩子吃桃子,因为田鹏吃桃子过敏。3年前田文军在视频里叮嘱的,和3年后李红琴在离开田鹏前叮嘱的,都是一样的话,都带着“虽然我不在孩子身边,但请照顾好孩子”的绝望,也带着父母对孩子深切的关注和爱。李红琴叮嘱这句时,田文军明显愣住了,他知道李红琴和自己当初一样,深爱着田鹏,但他不能让孩子留在过去的回忆里,所以还是赶走了李红琴。

可以咀嚼的情节有很多,泪点也远不止上面提到的3点。张译演的寻亲会的韩总,佟大为演的家有精神病母亲的失意律师,都很精彩。韩总寻子6年仍杳无音讯,终于决定放弃寻子,重新生孩子时,内心里感觉抛弃和背叛了丢失的孩子,但又无法承受寻之不得、无数次失望和煎熬的痛苦,在田鹏生日宴会上的一段戏,也非常催泪。

篇幅关系,就只说这么多了。总之,这部电影值得去电影院去看。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勇于面对发生的一切,用爱去化解一切隔阂与伤害……亲爱的,我爱你。

电影无双观后感 篇4

庄**自编自导的电影《无双》,看后给我以震撼和激荡,使我忽略了它属于动作、犯罪片,而窥其光怪陆离的生活中真实的内心呈现,以及编导对政治、文化、艺术,尤其是人性的解构和思考。

《无双》以画家、艺术家李问(郭富城饰)**狱中述说,展开了20世纪90年代多伦多为时代背景,以代号“画家”(周润发饰)为首的犯罪团伙,掌握了制造伪钞(美元)技术,难辨真伪,并在全球进行交易获取利益,引起**高度重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故事就好理解,电影的结尾来一个反转,“画家”身份扑朔迷离……即使编导把李问述说故事中的某些部分作为一个现成的场景展现在你眼前,直至影片结束,你突然像走进迷宫一样,不由自主地一步步将影片中前因后果、人物关系等探至故事内因及其形成的肌理,循着影片中留下的线索进入并走出迷宫,解读与体悟编导的用心与寓意。

回顾电影《无双》,感到它与动作、犯罪片的最大不同,就是它非概念化。

影片中的画家李问(郭富城饰)和由其双重性格编述出的代号“画家”(周润发饰),不是神灵与圣子,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他心中的标杆、英雄。他们既不是纯粹的艺术家,也不是只追求金钱和杀戮的不变恶魔。好人和好人也会作恶。当他们作恶时,他们会退缩,变得懦弱。懦夫和坏人也会有好的和勇敢的行为。

善与恶相互渗透,英雄与懦夫相互转化,都是因为生活本身的变化和**。伪造假币的“老大”会随时被抢击中跌倒,又会随时重新站起来;没有阴险**令人憎恶的嘴脸,有的却是敢打敢拼、充满智慧、活得酣畅淋漓的“英雄”形象。在印制假钞时,深思熟虑的团队专注于他们的专业精神,这让你忽略了他们在犯罪,觉得他们是献身于伟大艺术作品的艺术家。

因而,李问意想的“英雄(周润发饰)的产生不是教条的产物,亦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生活之赐、人性之赐,是美好的人性受到时事挤压之后的裂变与突变。所以,《无双》既是一部意想的“英雄”史,又是一部平常人的生活史和心灵史。

电影无双观后感 篇5

今天第三次回味香港动作悬疑片《无双》,这部近几年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无双》讲述一个造假集团大佬吴复生诱惑落魄画家李问一起制造“超级美钞”,两人从曾经的合作无间到最终的反目成仇,由此引发了一场激烈厮杀。

这部电影的剧情很引人入胜,同时有些台词我觉得很经典。

1、“只看到黑和白的人,永远都是失败者。”当画家说自己是搞艺术的,家中三代都是做伪钞,而且只搞批发不做零售,他做的超级美金是全世界最多人喜欢的像真画.... 李问表示黑也不会变成白,然后画家就说了出了上面这一句话。很多较真的人、有原则的人,总是希望凡事都能分个是非对错,但是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如果真的计较下去就吃亏了。

2、“所有能成大事的男人,都是为了女人。放弃爱情的男人,没一件事干得好。”这句话说的就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连爱情都放弃的男人,一说明你没有责任心,二也是能力有所欠缺。所以,为了承担家庭的责任,男人可以勇往直前地去工作赚钱。

3、“任何事件,做到极致就是艺术。”经纪人说李问的画算不上艺术,但是画家的观点完全不同。《无双》中对于伪钞的制作过程展现的非常全面,其中涉及物理,化学,美术等方方面面。伪钞集团对于“作假”这个事情真的是做到了极致,所以整个过程看起来就像是艺术创作。任何事件,做到最好、做到极致就是艺术,这句话绝对是真理了!

4、“死性不改,怎么做大事。”画家带着李问和假钞集团成员去抢变色油墨,画家被一个埋伏的押运员打了一枪,然后一发火把押运员打死,连同把没搬下车的变色油墨打没了。鑫叔说了上面这句话。无论自己有惊天动地的能力,还是一般人,都要心存敬畏,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否则冲动就是魔鬼,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5、“ - 你以为我真的没你不行? - 不是我以为,是真的没了我不行。”李问想带秀清逃离画家的魔爪,画家质问李问,然后就出现上面的对话。李问掌握了变色油墨的配方,画家是缺了李问的变色油墨配方的`确不行。所以说,人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一技之长傍身,特别是独门绝技,绝对不怕没工作,肯定是争着抢人。

6、“行规就是行规,没有对错。”因为鑫叔用自己制造的假钞买了一个古董钟表,被国际刑警盯上了,画家处决了鑫叔,同时把鑫叔的家人给灭口了。在真实世界里,李问处决了鑫叔及其家人也是泰国酒店集团乱斗的导火索。现在的各行各业就是缺少了契约精神,或者说是缺乏了行规的制约。行规就是行规,遵守了行规,特别是高危行业,才能在这个行业平平安安,甚至做得长长久久。

7、“拼命赚钱吧,赚到钱你怕没女人。”阮文是李问的邻居,李问在造假钞的过程中,喜欢上阮文这个邻居,鑫叔跟李问说了上面这句话。当自己和世界上所有人一样是观众、主角没自己份的时候,努力生活、努力赚钱才是硬道理。

8、“其实我们做师傅的,手艺好最重要,心平气和就不会惹祸上身。”上面这句话是鑫叔对刚入行的李问说的。不但是做师傅,做任何行当都一样,手艺好才能立足是绝对的真理,但是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最重要的是始终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

话说回来,到了电影的结尾,反转得令人措不及手,没想到李问就是画家,李问所描述的画家则是李问另一个的人格,而这个人格是像画家一样的人。无论是制假钞的专业展示和枪斗的场景,还是反转的结尾,这部电影真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