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事迹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4-06-02

事迹心得体会(范文15篇)。

心得体会可以使个人成为更好的学习者和思考者,有没有关于撰写心得体会的技巧呢?中学范文网小编想向大家介绍一些与“事迹心得体会”相关的知识,请在收藏夹中添加本网页的链接以备日后使用!

事迹心得体会(篇1)

为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传递反腐正能量,讲述廉洁好故事,贵州省毕节市纪委、贵州省毕节市委宣传部、贵州日报社联合举办第二届“文朝荣杯”廉政主题全国征文活动。

一、征文要求

讴歌新时期党员干部勤廉事迹,抨击不正之风,鞭挞腐败,体裁为小小说、散文、随笔等,字数限2000字内。文稿要求原创,主题鲜明,立意新颖,文笔优美,故事生动。来稿只收电子文档。

二、征文时间

即日起至10月20日止。来稿择优在《贵州日报》等媒体刊载。

三、征文评选

本次征文活动设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优秀奖20篇,邀请国内知名作家、资深编辑等组成评委会,对来稿作品进行评选,评选结果将在《贵州日报》等媒体发布,对获奖者颁发证书和稿酬。

活动组委会对入选作品拥有宣传出版、网上公布及改编权。凡选送作品参加本次活动的作者,即视为已确认并自愿遵守有关版权和创作各项规定。

四、投稿方式

来稿请传至邮箱:574260240@;联系电话:0851-86625043;联系人:陆青剑。文件名请注明“第二届文朝荣杯廉政主题全国征文”字样。

事迹心得体会(篇2)

学习霍懋征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经历使我心灵震动,她对祖国教育事业的执着,对教育事业贡献一生的心血,尤其是七十岁还骑着毛驴到西藏讲观摩课,人虽老但心依然年轻,和时代脉搏共振,抛弃的是荣华富贵,获得的是师魂,抛弃的是优越的生活,赢得了人民的爱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首先要向霍老师那样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做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此语听起来很浅显、很朴素,但是要把它真正地落实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是相当的不容易。因为只有胸怀理想、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关爱学生、尊重家长;自信、自强,敢于面对挑战,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爱戴,才有资格说自己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为此,我一直不懈地奋斗着,它鼓励着我干好每一天的工作,育好每一天的学生,热爱每一天的本职工作。

霍懋征老师还指出:教育要跟着时代走。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要以开展积极向上的活动占领校园文化活动主阵地,班级活动主阵地,在开展的健康向上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乐观向上、自律、自信、自强,真正做到活动育人,霍懋征老师的教育理念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做到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我们都会慢慢的老去,岁月的流失将改变我们年轻的容颜,生活的沧桑将磨灭我们年轻的梦想,但请保持一颗坚强勇敢而又柔软慈爱的心,这是永葆青春最我的秘密。只要心中有爱,便可以姿态优雅,淡定从容。只要心似莲花开放,便可以馨香弥漫,芬芳永远。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让我们用爱搭建一座通向未来的平台,将爱延展成一条漂满阳光和花朵的大河,使我们和学生沐浴其中,欢畅其中。

今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霍老师为榜样积极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做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事迹心得体会(篇3)

最近,一个响亮的名字响彻了我们贵州省的每一片土地,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就是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的村支书,文朝荣同志。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艰苦的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文朝荣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文朝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文朝荣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每次文朝荣在下乡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他的足迹遍布海雀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改变海雀村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在为官一任的十几年,文朝荣同志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文朝荣同志把自己生命中的无数个春秋献给了大山,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早就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文朝荣同志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作为新时期的一名人民教师,我将以文朝荣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争先创优,永远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5月28日

事迹心得体会(篇4)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时代需要凝心聚力,需要奋勇当前的开拓者们,今天的美好生活离不开老革命们的流血牺牲,现在是我们这代人奋斗的时刻,每个人都应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做时代弄潮儿。

退役转业,低调奉献。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他克己为国,国家开展精简退职工作,张富清首先动员的,竟是自己的妻子;他辗转多个岗位,一直默默地做着一颗螺丝钉;他年逾八旬截肢,自己锻炼用义肢走路,没给国家添过一份负担。

在了解了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后,除了向张富清同志致敬外,我更多的是感恩,感恩他们的付出,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劳苦而功高,却隐荣而清誉,风骨气节高山仰止。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模范,居功不傲,低调做事,真正的共产党人!

我们要向他学习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革命本色。不论所处哪种时代、身在哪个岗位,始终保持崇高信仰。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牢记宗旨、坚定信仰,真正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刻进心中、融入血脉,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要向他学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他以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彰显了革命军人驰骋疆场、果敢坚毅、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我们要向他学习胸怀大局、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他像革命的一块砖,数十年如一日,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干一行爱一行,不务虚功、开拓奋进,体现了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

事迹心得体会(篇5)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中国精神,伟大的征程需要伟大的中国力量。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崇高品格激荡人心,为我们砥砺奋进、振兴中华提供了宝贵精神力量。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就是要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让敬业奉献成为价值追求,让崇德向善蔚为社会风尚,我们就能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力前行。 再到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等方方面面的艰巨工作,都要求我们不能松劲,而要迎难而上、发愤努力。“国家者,我们的国家”,每一个人都拿出自己的担当,在各自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合力破解发展难题,共同推动社会进步,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美好,圆梦的脚步就会越来越坚实。

“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不久前,一首《我爱你,中国》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文艺演出中,触动着人们的心怀。这首歌,也是黄大年最喜爱的歌曲。古往今来,爱国始终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激荡在振兴中华的奋斗路上。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汲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奋发进取,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向祖国和人民交出精彩的人生答卷。

事迹心得体会(篇6)

处处为教育事事为楷模--------记新东社区小学校长马立明先进事迹

马立明同志自二0一二年二月调入新湖一场小学任校长以来,严格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管理学校。作为党支部副书记,他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处处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事事以共产党员身份起带头作用。在日常的工作中,他工作勤奋,常常为了学校的工作到深夜,学校的许多工作都亲力亲为;他作风清廉,办事公平,在工作的一年中不参与吃喝应酬,学校的账目有计划、明细公开,对待教师态度和蔼,处理问题中善于换位思考,深得全体教师的夸赞。在教学管理上思路清晰,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善于听取一线教师的建议。他政治态度鲜明,理想信念坚定,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他制定和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教学管理上做到了“无违规招生、无违规收费、无违规使用教材和教辅资料、无违规向学生推销商品”。在教师教育管理上做到有计划安排,有落实政策,有授课教师,有授课专题,有分析总结,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模式,使学校教学行为规范,教学秩序良好,教风好学风优,教育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民主管理上做到重大的决策和关乎教师学生的切身利益的事情全经过教代会和职工大会讨论,充分保障了教师对学校的管

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教务公开上做到公正、透明,学校民主气氛浓厚,教职工心平气顺,一年来学校未发生一起纠纷,无一上访事件,校园内处处洋溢着祥和安定的气氛。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常言道:诚信是金,和谐及心。在管理上,他事事做到统筹、参与、授权、分工,做到层层负责,努力形成以校长为核心的结构严谨的管理系统,使各层次各职处室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保持相对独立,使各责任人在其位,掌其权,司其职,尽其责,显其能。全面加强了教职工的思想作风、学风、教风、生活作风建设,大大激发了我校教师敬业爱岗、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的热情。长期以来,他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的治校方针,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石,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德育网络。在认真学习各级各类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抓住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针对青少年年龄和心理特点,在抓好德育队伍建设,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和校园文化育人之外,还开展了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实际研究,通过抓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创设德育情景,开展德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在教研活动上,他都亲自参与研究和听课,并坚持每学期参加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走进班级听课不少于35节,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内容充实,条例明确,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有序,教师教学目的明确,勇于实践创新,教育教学取得长足进步。

在廉洁自律上,勤政廉洁,公道正派,不以权谋私,要求别人做到的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他自己绝对不做,以自己踏实肯干的精神带动学校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学校的各项任务,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教职工的好评。

一年来马立明同志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得到了全校师生的拥护。2012年12月20日,学校党支部大会一致同意将马立明同志作为优秀共产党员向上级推荐上报。

新东社区学校党支部

2012年12月20日

用青春含苞的花蕊,孕育盛绽的希望

--------记新东社区优秀共青团干部王建成事迹材料

事迹心得体会(篇7)

10月16日,食品学院政教部在一教南区106举办观看学习于川事迹活动,政教部成员以及20xx级全体同学参加。本次活动中为大家播放了关于于川的视频,作为组织者,我看后有如下感受。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其实仿佛是一块雨花石,静静的,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而在其中,有一颗小小的花石,他让我感动,他让我震撼,他就是于川。

15岁父亲突然病逝,母子相依为命勉强维持生计;17岁母亲又重病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为还债他毅然决然抵出了唯一的房子;为养家他无怨无悔最多一天做四份工作;为升学他寒窗苦读最紧张时每日睡眠不足三小时,为读大学他又万般不忍送母亲进了敬老院。20xx年3月7日新华社记者发表文章报道了“沈阳大学生于川打工养母品学兼优”的事迹,引起强烈反响。现如今,于川已经成为“全国大学生道德模范”、第一届“辽宁省大学生道德楷模”、“辽宁省三好学生标兵”、”辽宁省教育年度人物”、国家奖学金、市长奖学金等多项荣誉获得者,他作为班长所带的班级也获得了“辽宁省先进班集体”称号。

看完了故事,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当代学生应该学习的几点。第一,面对不幸,要学会勇敢面对。于川在17岁就扛起了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重任,任劳任怨,当换成17岁的我们,不知道我们还会不会勇敢的面对,人的一生,固然不肯能一帆风顺,困难与挫折无处不在,要的就是我们身上这股抗压能力。第二,家庭不幸,孝字当先。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圣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不难理解,喜,喜的是父母得健康长寿,安享天年。忧,忧的是父母年迈体衰。唯有真切的爱亲之心,才会产生如此矛盾的心理。于川能够做到孝道里的一切,这是难得的,因为现在的社会,真的很少有这样的孝子,不怨天,不怨地,父母给了他生命,给了他健康的身体。于川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还能做到如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今天,父亲节的这天,给父母打个电话,嘘寒问下暖,比起于川,如此简单的方式大家能不能做到呢?第三,刻苦学习,知恩图报。生活在今天幸福生活下的学生们,你们知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的学生连学费都交不起,比起他们你们拥有着一切的先天条件,那么你们知否也在和于川一样,在努力学习,刻苦的钻研呢吗?其实我觉得一切东西都不是属于你的,只有知识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自古以来,任何一位成功者,都是饱读诗书者,所以,我们应该好好读书,享受这美好的校园生活,为将来走向社会做积累,另外,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每一个对自己有恩的人。

那些所谓的苦难,恰恰是我们人生的一大笔宝贵财富,而我们,要将这笔财富保留。本次活动丰富的大一同学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做一名真正的合格大学生!

事迹心得体会(篇8)

依据单位支配,7月3日晚我是含着泪收看了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张桂梅的先进事迹,我从骨子里敬重这位坚毅、有爱心、有责任心、心里装着人民、心里只有孩子的好老师。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妇联是党联系妇女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党培育的妇女干部,要团结带领广阔妇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四个自信,践行两个坚决维护;要引领全州各族妇女听党话、跟党走,以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推动德宏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紧紧围绕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同等基本国策的实行和妇女全面发展这一基本职能,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中找准结合点,立足基层、服务妇女,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加强学习用学问强化自己的技能和本事,做到心中转着老百姓,用真心真意用力为群众供应优质服务。

事迹心得体会(篇9)

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组织部《关于深入开展向毛丰美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追寻模范足迹开创政协事业新局面,8月24日,台安县政协机关党支部书记黄庆顺、组织委员张芳、宣传委员袁海燕带领政协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到大梨树村参观学习。

到达目的地后,机关全体干部先后参观了毛丰美同志事迹陈列室,大梨树村村委会,毛丰美干部培训学校、大梨树村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干”字广场。来到毛丰美同志事迹陈列室,亲身感受毛丰美同志在过去30年间,带领大梨树村村民,克服困难、披荆斩棘、不懈奋斗的历程。毛丰美同志30多年坚持发扬“干”字精神,把昔日贫穷落后的大梨树村建设成富裕、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他用一生践行实干苦干加巧干的“干”字精神,把对党的坚定信念,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融入到生命的每一时刻。走进毛丰美干部培训学校,观

事迹心得体会(篇10)

今年9月,随着媒体不断走进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山城村采访,村里人才知道,与他们朝夕相处70余载的生产队老队长孙景坤,原来是抗美援朝英雄。

如今,被疾病侵蚀的孙景坤躺在丹东市光荣院的房间里,床内侧的墙上挂着他那身志愿军老军装,上面缀满了各式各样的勋章,有1枚一等功奖章、两枚二等功奖章和两枚三等功奖章。

1948年,结婚不到一周的孙景坤踏上从军路,成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3纵队8师24团7连(1948年11月改称第40军119师357团7连)的一名机枪手。

参军不到1个月,孙景坤就随部队参加解放四平战役。1948年9月,攻克义县战斗打响。激烈的战斗中,“一块炮弹皮钻进小腿,一直没取出来”。此役,孙景坤荣立二等功。

孙景坤作战勇猛,数次挂彩。打锦州负伤、打黑山阻击战负伤、打唐山负伤、渡江战役时负伤。

随后,孙景坤随部队南下,飞渡长江天险、突破湘粤防线、会歼桂系兵团,途经9省,直捣天涯海角。战火中,孙景坤光荣入党。

从东北打到海南岛,一路征战,孙景坤一身落下20多处伤疤。对于孙景坤而言,“每块伤疤都是勋章”。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孙景坤所在的119师接到命令,将士们急赴丹东,投入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前的准备。

部队驻地离孙景坤家不远。自从参军后,他就没见过亲人。在部队待命的40天里,他从未提过探家的要求。

1950年10月19日深夜,孙景坤所在40军奉命经过丹东鸭绿江大桥秘密开赴朝鲜战场。10月25日,在朝鲜战场西线,与向北进犯之敌遭遇。志愿军如猛虎下山,打得敌人不知所措。

在激烈的战斗中,孙景坤大腿遭敌炮弹炸伤,被送回吉林图们,在部队医院接受治疗。伤愈后,孙景坤坚决要求重返朝鲜战场,“死也要死在前线”。志愿军某部安排他搭乘向前线运送军需物资的军列,他第二次跨过鸭绿江入朝。

途中,孙景坤乘坐的军列遭到敌机狂轰滥炸。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他一时无法找到自己的部队。无奈,他沿着铁路线又回到丹东寻求帮助。

经多方联系获悉,他所在的357团正向砥平里地域集结待机。孙景坤搭乘过江军列,第三次跨过鸭绿江向部队奔去。

1951年2月13日,砥平里反击战开始。孙景坤和战友们在“极度疲劳,粮食不济,常常日食一餐,甚至数日一餐”的困境下,勇猛出击。战后,119师命名357团7连为“硬骨头连”,授予锦旗1面,记大功1次。

数年征战,有一场战斗深深烙在孙景坤的脑海。

1952年10月26日黄昏,孙景坤所在的357团在炮火支援下,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占领161高地,随后由8连副连长支全胜带领2排官兵坚守阵地。

次日,不甘失败的敌军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向161高地猛攻,2排官兵连续打垮敌人多次反扑,自身伤亡很大。已是7连副排长的孙景坤临危受命,带领9名战士,扛着8箱手榴弹、2箱子弹冲过多道封锁线,从敌人火力死角突上161高地。此时,坚守阵地的2排几乎弹尽粮绝。整整一个排,打得只剩下几个人。

“你们来得太及时了,马上投入战斗。”支全胜一把搂住孙景坤。

孙景坤和战友们奋力阻击。从中午守到半夜,打退敌人6次进攻。事后,战友们在炮弹掀起的泥土中,找到了受伤昏迷的孙景坤。

孙景坤因表现英勇荣立一等功,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1枚。1953年,他作为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战火远去后,孙景坤收起军功章,深藏60余载。

5月,得知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征集历史文物资料时,孙景坤把珍藏几十年的立功证书、立功喜报捐献出来。“我还活着,已经很幸福了,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牺牲了的战友。”

“当年,那么多战友在他身边倒下,那是他心里永远的痛。”孙景坤的大女儿孙美丽说,“父亲以前身体硬朗的时候,还时常去鸭绿江断桥上看看。”

1955年,孙景坤回到老家安东市蛤蟆塘镇山城村(现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成为一名复员军人。

没多久,山城村成立生产队,他担任起第一生产队队长。在办理党组织关系时,他尘封了自己所有的战功和荣誉,一心一意建设家乡,连妻子儿女都不知道他立下这么多战功。

孙景坤回村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他带着全队社员一段一段地修,一家一家地铺,一直铺到村外,通向镇里。

当年,村旁有条小河,常常引发水灾,淹没庄稼。孙景坤带头用篮子挑土,用肩膀扛石头,领着乡亲修了一座简易堤坝,护住了农田。

在孙景坤大女儿孙美丽的记忆中,父亲当了生产队长后,每天都忙得不着家,吃完饭就带上一把锄头或铁锹出门,走到哪干到哪。

为了增加社员收入,孙景坤带领大家种植板栗树。一棵树就能给山城一队带来一百多元的收入,相当于城里一个工人4个月工资。

他用几年时间,在家乡滚兔岭栽种下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

如今,蛤蟆塘已更名为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之所以改名金山,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那个沼泽成片的蛤蟆塘不见了,遍布镇里的是沃野良田、绿水青山,这里有孙景坤的功劳。

当生产队长26年,孙景坤始终保持部队的作风,做事情雷厉风行,脏活累活亲历亲为。村里人都说,山城一队民风正、干劲足,是老队长言传身教带出来的。

回乡务农60余载,孙景坤始终甘受清贫,一家人在山城村始终过着中等偏下的生活。

孙美丽身患小儿麻痹症,腿脚不便。到了上学年龄,家里连4元钱的学费都拿不出来,她仅上了半年学就退学回家务农,“俺爸是生产队长,只要写个介绍信,学费就能免,可他就是没给开”。

他几十年如一日,时时以革命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活一天就是白拣来的一天,躺着享受,我死去的那些战友能安生吗?”孙景坤说。

事迹心得体会(篇11)

北京市消防局消防员刘洪坤、刘洪奎两位同志在北京石景山火灾中壮烈牺牲,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深刻诠释了当代革命军人和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全面展示了消防官兵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和舍生忘死、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两位烈士的精神实质诠释着首都公安民警忠诚使命、恪尽职守的政治品格;彰显着他们心系百姓安危,牢记为民宗旨,党和国家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高尚情怀;体现着他们爱岗敬业、勇于担当、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他们是首都消防铁军的本色缩影,是基层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是全体民警学习的榜样,弘扬传承英雄精神,就是要将首都公安队伍打造成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钢铁之师,打造成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忠诚之师。广大干部民警、现役官兵和文职辅警要将缅怀英雄的深情,转化为忠诚履职、献身使命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践行英雄遗志,积极投身首都公安事业,强力推进“两最”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首都公安梦而努力奋斗。

学习他们爱党爱民、忠诚奉献的思想品质,忠于职守、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努力创造。以此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以英模人物为榜样,学英雄,见行动,努力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为建设幸福作出新的贡献。

事迹心得体会(篇12)

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地学习了杨善洲老书记先进事迹的点点滴滴,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0xx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最后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他的这些光荣事迹让我深有感触。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通过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看到了一位真正共产党人的斗志和情操。

杨善洲同志一生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几十年来,对党的事业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30岁担任县级领导,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60岁退休后放弃舒适的晚年生活,毅然奔赴深山植树造林,当荒山变成林海后,又无偿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移交给当地政府。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纵观杨善洲同志的一生,感触最深的是:他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有一心为民、扎根于民的公仆情怀,有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有大公无私、谈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献身精神。这一切都是这位老共产党员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对我们是一种无形的鞭策。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正处在社会变革和转轨变型的环境中,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意识形态出现多元化,诱惑也不断增多,部分人抵挡不住诱惑,信念开始动摇。此时,我们党推出这位忠以报国、诚以修身、勤俭自强、信以立业、德才兼备的时代楷模,很及时,也很有必要。

我们共产党员要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缅怀先进人物,更要传承和发扬他的信仰追求,并以此为标准来调整和找准自己的人生航向。我们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我们应以老干部的利益为重,在为老干部服务中真心“树儿女形象”,以老干部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老干部的事业,自觉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推进老干部工作的发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好参谋助理。做到承上启下、上下级及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管理好活动中心的文档、图书等工作,抓好宣传通讯报道工作,认真做好各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安排、疏导工作,做到凡事心中有数,尽量做到让老干部满意,局领导放心。团结同志一道努力,关心爱护年轻的同事,做好传帮带工作,为党的事业站好最后一班岗。把杨善洲的先进事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用扎实的工作、敬业的精神、创新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来谱写一曲共产党员的生命之歌!不愧于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不负使命!

事迹心得体会(篇13)

为了让山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她坚守深山36载。学生们对她的称呼,从最初的“支姐姐”,到后来的“支妈妈”,再到现在的“支奶奶”。

已经55岁的她,原本可以退休,离开山村颐养天年,但她不舍离去。“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一直坚持下去!”

她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江西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乡村教师支月英。

“让山村的孩子也能接受好的教育”

记者驱车从奉新县城到澡下镇只需20多分钟,可从澡下镇到泥洋村白洋教学点却足足花了一个半小时。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但实地走一遭后发现,当地的偏远程度仍超出想象。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第一次到泥洋村时,先坐了两个多小时的汽车,再徒步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

“这么偏的地方,就从来没想过要离开?”

“何尝不想呢?可是我走了,山里的孩子怎么办?”

山里的孩子也应该接受好的教育,这是支撑支月英留守深山的精神支柱。她明白教育对山区孩子的特殊意义,“山里的孩子们与外界接触很少,掌握知识是他们走出大山的希望。”

“教学方法好,孩子们都听她的话,成绩都很优秀。”泥洋村村民李业美说,支老师常常利用傍晚的时间到家里辅导孩子做作业。早晨有的孩子喜欢睡懒觉,也被她从被窝里叫起来。

“总要有人作出牺牲”

2012年,考虑到支月英的身体,组织上再次决定调她下山到镇里的中心小学。此时,比泥洋小学还要远10多里的泥洋村白洋教学点没有老师,村民联名写信请她去任教,她被村民感动了!

别人都往山下调,她却往山上钻。这让担心她身体的丈夫真的愤怒了,他把她的行李都扔掉了。

“山里需要我!”支月英对丈夫说,“总要有人作出牺牲,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丈夫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在行动上支持她。每次开学,丈夫都会帮她把课本送到教学点,米和油吃完了丈夫总是及时送上山。

支月英的到来,给白洋教学点带来了新气象,校舍从土坯房变成两层的楼房,还新添了乒乓球台和游乐设施。很多家长当年就是支月英的学生,他们纷纷把已经在外就读的孩子转回白洋教学点。

“我要一直坚持下去!”

在山区从教数十年,支月英也落下了一身病:一只眼睛几乎看不见,一只耳朵的听力衰弱严重,嗓子经常痛得发不出声。另外,甲减和糖尿病让她每天不离药。

已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支老师的去留一直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

“我们心情很复杂,既希望支老师能一直坚守,又担心她的身体。”李业美说,大家都觉得再挽留支老师,真的有点太自私了。

可支月英似乎还没把退休提上议事日程,她放不下山里的孩子,担心没有新的老师愿意来。“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一直坚持下去!”支月英说。

事迹心得体会(篇14)

“哥,工钱一分不少,年前全付清了,你可以安心地走了。”两个星期过去了,武汉市黄陂区建筑商孙东林仍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今年春节前,孙东林的哥哥孙水林为给农民工发薪连夜赶路,不幸遭遇车祸罹难;弟弟孙东林强忍悲痛,赶在除夕前替哥哥给工友们结清了工钱。一场意外的惨剧,却引出了一曲守诺不变的信义之歌。

“哥哥,咱没欠下来生债”

2月10日(腊月二十七),为了赶在大雪封路前将工钱发到黄陂老家的民工们手中,孙水林带着26万元工资款,携妻子和3个儿女,连夜从天津出发奔赴老家。当时,弟弟孙东林担心天气恶劣,一直劝说哥哥推迟行程,但孙水林依然坚持孙家的规矩——在大年三十之前将钱送到民工们手中。第二天,孙东林与哥哥失去了联系,焦急的他从天津出发沿路找寻。2月11日上午,在河南省兰考县人民医院,孙东林见到了哥嫂一家人的遗体。原来哥哥于2月10日凌晨在南兰高速河南境内遭遇车祸,车上五人全部遇难。一时间,孙东林难以接受这一事实,晕倒在地。

醒来后,孙东林仍难掩悲痛。在南兰高速二郎庙收费站附近,孙东林见到了哥哥出事的汽车残骸。车后备箱备用胎下,26万元现金完好无损。当孙东林见到钱的一刹那,他脑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完成哥哥的愿望:让工人们在年前一分不少地拿到工资。由于春节临近,两天多没有合眼的孙东林驾车15小时,在腊月二十九赶回了黄陂老家。孙东林来不及料理哥哥一家的丧事,就立刻又凑来7.6万元,挨家挨户地给工友们结算工资。直到深夜,所有工钱共计33.6万元全部结清了。

完成了哥哥未尽的愿望,孙东林如释重负。他泪流满面地说:“,我们兄弟俩发放工钱300多万,春节前结清的是部分尾款。现在我可以向所有的人说,我们兄弟俩不欠民工一分钱!”

“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这一朴素的想法是孙氏兄弟自经商以来一直坚守的底线和原则。

孙氏兄弟出身于武汉市黄陂区泡桐街一户贫寒的人家,自幼饱尝打工的艰辛。13岁那年,孙东林和哥哥到一个建筑工地打工,没想到整整干了11天,却没有拿到一分钱。这段记忆让他刻骨铭心:原来打工要不到工钱是常有的事。初中毕业后和哥哥奔波在外的孙东林尝遍了人世艰辛,知道一分一厘的工钱背后凝结着多少劳动和汗水。

从1989年起,孙氏兄弟渐渐有了一支小有规模的工程队,在京津、河南一带承包装修工程。境遇不同了,但孙氏兄弟始终坚持对人要讲诚信,干活给钱天经地义。在孙家的账本上,付给工人的每一笔工钱都有详细的记载。为了不拖欠工资,兄弟俩多次向银行贷款。“这20多年来,无论多么困难,也决不会拖欠农民工一分钱。这是我们兄弟的约定。”孙东林说。在他的记忆里,哥哥拿出积蓄垫付工钱的事,不下10多次。

由于为人厚道,在孙水林手下干活的民工多达二三百人,既有湖北老家的乡亲,也有来自河南、河北等地的农民工。在乡亲和工友眼里,孙水林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老板,他为人善良,乐善好施。

得知孙水林不幸遇难的消息,很多与孙氏兄弟共事的工友赶到黄陂泡桐街,看望孙氏兄弟的家属,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湖北孝感的邹十斤在孙水林手下干了8年,老板不仅从未欠过他一分钱,在他得急性阑尾炎的时候还亲自将他送到了医院,为他代付了多元治疗费。这次他专门带着几个农民工兄弟从外地赶到孙家,他流着泪说:“我们一定要来送他一程!”

孙氏兄弟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和建筑业同行的思考。网络上,对孙氏兄弟重情、守信、感恩的赞扬不绝于耳。有网友说:“孙氏兄弟的义举,体现了一位商人对道德的坚守。其德当馨荆楚,其义当动九州。”

专家学者也表示孙氏兄弟将责任和信义视作与生命等价的精神值得倡导。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认为,诚信是时代精神的呼唤,也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民无信不立”这一思想的再现。孙氏兄弟的行为不仅教育了民众,也促使人们对社会的诚信现状进行反思。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总经理陈保勋认为,孙氏兄弟的举动传达出“信义立本生意旺”这样一个企业发展的法则。他表示:“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问题,除了完善管理机制,也要倡导诚信风尚。建设诚信企业,既是对社会负责,对农民工负责,也是对企业自身负责,有诚信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连日来,孙氏兄弟的事迹感动了荆楚。2月23日,湖北省总工会发出向“信义兄弟”学习的号召。省总工会主席张昌尔作出批示:“孙东林兄弟讲诚信,接力送薪,值得大力颂扬。”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李春明也对孙氏兄弟的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接力践约守诺,再现了荆楚儿女的时代风貌。”23日,武汉市副市长张学忙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上门看望了孙氏兄弟家属,并送去慰问金。

事迹心得体会(篇15)

11月12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女飞行员、我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和队友驾驶表演飞机在训练时,发生事故坠落到唐山陈家铺大杨铺村西南地里。前舱飞行员跳伞成功,后舱女飞行员余旭跳伞,弹射时撞到僚机副翼,导致跳伞失败,不幸牺牲。

“每个人的青春乐章中,总会留下动人的旋律和音符。女军人、女飞行学员,是我在自己生命乐章中留下的一笔,我期待在飞翔之路上能多添几笔,把每一笔都当作书签,收藏在我生命的每一页中。”——余旭

她,是蓝天的雄鹰,喜欢在空中展翅翱翔。

她,风华正茂,英姿勃发,曾驾驭她的坐骑傲笑九天。

她,是我国首批歼击机飞行员,也我国第一位歼10战斗机女飞行员。

她,曾在我国60周年大阅兵担任教-8梯队三中队右二僚机。

她,是现任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中队长——代号“金孔雀”。

她,是我国仅有的几名具备表演机飞行资格的女飞行员之一。

她,就是,余旭,一个在国人眼中并不热门的人物。

她,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军人,她爱自己的亲人,但她更热爱自己的祖国;

她,曾经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祖国,而今,她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有人问她,大部分时间在空中飞行,后不后悔?

她说:或许偶尔有那么一瞬间羡慕一般人的生活,但可能追求的东西不同,我觉得青春真的是无悔的,我目前对于我选择的飞行事业,我还没有感觉到过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