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联想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5-30

联想观后感。

我们会观赏很多经典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每次观看的过程都想要吐露内心的想法。此时我们不妨将真实流露出来的情感,写成观后感,写出观后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清思路,相信你此时在为写作品名观后感而犯愁了吧?本篇文章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一篇优秀的“联想观后感”作品,热烈欢迎您的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带来人生的改变!

联想观后感 篇1

我觉得这本书很真实。它基本上是以叙事的方式介绍联想的成长。将一些书中精彩的语段摘录如下:

优秀的企业家时又坚定信念的人,同时也是超级机会主义者。柳传志是志向和勤奋的完美结合。他以足够的决心和耐力与现行体制合作,直到他达到目标。 柳传志一向信奉看不清楚的事情不要着急做,要多想想,想明白了以后撒腿就跑。

以上是作者对柳传志的评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志向远大、信念坚定、意志坚强、踏实踏实、吃苦耐劳、反应迅速等优秀品质是柳传志成功的要素。

不仅要绝顶聪明,还得能吃苦耐劳。一个人同时拥有这两种品质,如果再加上一点运气,必可无往不胜。实际上,这句话是关于天才、勤奋和成功之间的关系。我们从小就知道这个著名的公式。

但为什么聪明的人比成功的人多呢?关键是许多聪明人不明白勤奋是成功的更重要决定因素,或者认为智力可以取代勤奋。当然,也有一些聪明勤奋的人缺乏机会,但这仍然是一个很小的数字。聪明是父母给的,勤奋是自己掌握的。成功的关键在于自己。

利润率和市场份额就像一个天平的两端,一个接一个。对于任何一个处在激烈竞争中的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平衡点。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几乎所有行业都进入完全竞争状态,企业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有时,企业的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不是一个接一个的,可能会同时上升和下降。

老实说,柳传志喜欢杨元庆的天性,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老联想和新联想在很多地方都很相似:坚定、执着、无私、无畏、不屈不挠、充满激情、始终珍视民族大义、以公司利益为己任。

如果说两者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年轻的杨元庆,他僵硬而不灵活。他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优秀的品质如果被推向极致,会给别人带来伤害。而柳传志却是一个“妥协的大师”。作家秦朔在他的《大变局》一书中谈到柳传志,说他的人生修炼“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有一种“不同寻常的人情练达”。

这不是矫饰之词。在柳传志的所有智慧要素中,应当说最精妙的最具深意的东西就是“妥协”。当他改变他能顽强改变的东西时,他也有足够的头脑去包容他不能改变的东西。

柳传志本人并不喜欢“妥协”这个词。他说这两个字里多了一些消极的成分,而且常常迫使自己去做一些违心之事。他在员工面前更喜欢这样表达他的想法:

“你想到墙的那边去,就一定要把墙打一个洞,人是过去了,可是墙补打破了。

然而还有最重要的,他有足够的智慧去分清楚什么是自己能够改变的,什么是自己不能改变的。

为什么你不能沿着墙走,找到门,然后穿过它?” 也许真像《北京晨报》记者刘书说的,此人“忍耐了很多很多常人无法忍耐的东西,隐藏过按常例不应隐藏的黑暗,为他人背过的黑锅也历历可数。”可是在我们的国家里,妥协、忍耐、隐藏、忍辱负重这些东西,常常就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柳传志有一次接受美国《财富》杂志的访问,承认他在企业管理上只用了30%的精力,其余70%要处理外边的一些事情。“牺牲一些个人的率性自由,多些忍受妥协,是为了和环境之间多些润滑,多乘顺风,使企业在已经够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之外不再另添麻烦。”

杨元庆和他的前辈们之间的种种争端,显著地证明了我们国家的行事准则中一个精妙之处。在大多数情况下,绝对公正未必是最佳选择。妥协和灵活性更为重要。什么时候应当秉公持正,什么时候应当妥协,只有饱经风霜富有智慧而又修炼到极致的人,才能把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我特别喜欢这段文字,反复读了好几遍。可能在内心深处,我觉得自己欠缺的正是这种可贵的“妥协”和“弹性”。我一直认为正直、坦率和坚持原则是人的优秀品质,所以我总是把这些是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原来在机关时,接触的是一个特定的群体,相互之间也比较了解,所以这种处世风格还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近年来,由于项目投资多,接触的人、事、面广,逐渐发现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过于单纯、直白,钢性太强,缺乏弹性、柔性和包容力。

所以有时候在与一些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感到无能为力,无法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影响工作速度,甚至错失良机。

这段话非常准确地表达了在我国当前环境下,善于妥协的必要性。虽然有些无奈,但在不改变环境的情况下,学会适应环境才是明智之举。意识到它的必要性并不意味着我们拥有这种品质。正如文章所说,要把握好这个程度,就要有经验、有智慧、又修养到极致。这是一个很高的水平,大多数人都害怕一辈子都很难做到。

但毕竟这段文字对我的启发和意义是深远的。联想的历史上也裁员,很多员工不理解,为什么领导的错误由员工来承担,柳写出知名的《公司不是家》的文章发到网上。这是一个很矛盾的话题。

他这样解释:“一个企业应该遵循的原则就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做到为股东,为员工,为社会几个方面负责;而从发展的角度出发,企业就必须上进,内部就必须引进竞争机制。员工在联想既要有感到温馨的一面,各会有奋勇争先而感到压力的一面,因此不能把企业当成真正意义的家是必然的。

在家里,孩子会有各种缺点,会犯各种错误,而父母最终是宽容的。但是企业是不可能这样的。杨元庆只能从企业发展和大局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是最根本的一人为本,也是对员工最根本的责任。

公司的领导层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员工们说“我们把生命中最好的时光交给你们了,带好我们,不要走错。股东们不断的说,“发展,利润,增长。

”同行要抓住每个机会,给联想致命的打击,在这无休止的竞技场上,稍有个不留神就鼻青脸肿,头破血流。因此,我们-股东们,员工,对他们这些企业的管理得直接负责人,要严格要求,要批评,要提意见;同时,也要鼓掌,要呐喊,要叫好!让我们上下一心。

精诚团结,打了胜仗,我们不骄不躁;打了败仗,我们互相鼓励,依然战歌嘹亮。这才是我们,这才是真正的斯巴达克方阵。”

书中最精彩的一段是联想分家。之前我一直不理解的是为什么联想会因为人的原因而将联想分为两部分。原因如下:

(1)中国的国情不同,一个人后面意味着是一群人。

(2)不能为联想树立一个敌人。

(3)两个老虎放倒不同的领域去,可以将联想作的更大。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出现了一个联想控股的主要原因,仅紧接着,不断地出现了联想投资等等一系列的企业。

工业时代的奥秘在于垄断,那么信息时代的奥秘就在于共享。一个汽车制造商也许可以设想完成产品的每一个环节,但是没有任何一个电脑制造商试图统治整个流程。你有可能在利润琏条中的某一环节拥有优势,却无法垄断所有环节,这给了更多人参与竞争的机会。

“垄断”的价值日益小,而“分享”的文化渐渐根植在市场上,信息的时代也就到来了。

这一段对热衷于延伸产业琏条的企业来说具有警示作用。我接触的企业中,有些企业就老是眼红自己上游或下游企业的利润,总想往上或往下延伸,恨不能把整个产业琏条上的利润都包揽。在当今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显的信息时代,“分享”文化根植的市场上,这是不明智,也是不现实的想法。

过去20年中国商业史上成功者的共同特征,就是无法无天,胆大妄为。既小心谨慎而又能够成功的人并不多见,柳是其中一例。

他的一个习惯是“每个礼拜有半天的工作就是静思。”这让大多数成功者不以为然。四通公司总裁段永基就说“他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想好了,想成熟了,再干,这是他的优点,但同时也有他的弊病。

社会变化太快的时候,还坚持想透了再干,就往往会错过时机。”对于这样的评价,柳传志表示不能同意。“我提前一年就开始想了,有什么不好?

这样看起来四平八稳,但比你手忙脚乱地干要好得多。” 能一边干一边思考是非常可贵的品质,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时代,能够沉下心来思考的人已经不多了,能够提前一年就开始思考的人就更稀有,所以我赞赏柳传志的作法,为此错过一些时机也是值得的。

激进、执着、急于扩大战果的新一代决策者,试图把联想微机的震撼性成功移植到每一个领域。可惜的是,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常常比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还要难,越是伟大的人越是如此。这是好多企业和好多人在顺境中容易犯的错误,所以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自知恐怕主要是指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

2002年初,微机主战场面临困境时,柳传志明白不是新一代不思进取,而是形势比人强。所以他平下心来安慰年轻人,他语气和缓地说:“去年大家过得不容易。

千钧的担子压在你们肩上,往肉里扣,看见你们努力在挺直腰杆,努力在大步向前闯,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但是同时确实十分心疼。你们的困难,你们的压力,我们全都感受得到。你们和我们打断骨头连着筋!

年轻的弟兄们,联想控股作为联想大家庭的代表,时刻高兴地等着听你们传来的捷报,但是我们更多地准备着抚平你们的伤痕。”

孩子不只在取得成功时需要肯定和赞赏,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需要鼓励和安慰。企业的员工也同样如此,所以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在企业面临困境时,不能一味地对员工指责和施加压力,有时必要的安慰和体恤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我看到这段话时,非常感动,如果我是这个企业的员工,我会拼了命为它效力。我也相信每一个为拥有这样的领导者的企业工作的员工看到这样一段话时都会引起发自内心的共鸣。

这次旅途中,最受益的不仅是美丽的风景,同时还有的就是在回程中,读了这本书,之前电子书总是断断续续的再读,但是没有体会过里面的意思,这次读完以后,感触很多。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也是这次阅读最大的收获。我相信这些收获会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联想观后感 篇2

我读过许许多多的书,《窗边的小豆豆》本书总是让我念念不忘。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著名作家、著名的电视台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其实,小豆豆就是黑柳彻子,一个因为淘气,一年级就被原学校退学的孩子,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其中,小林校长是个与众不同的校长他会满足巴学园里的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们喜欢玩电车教室里的粉笔,因为孩子们想象老师一样在电车教室的讲台上威武的走来走去,在黑板上写写画画。但巴学园的小学生不会在别人家的围墙上和大马路上乱写乱画。因为他们在学校已经尽情的涂写过了。事情是这样的:校长先生先把同学们聚集在礼堂里,再发给每人一只***笔,最后让同学们伴随着琴声在地板上涂画,和同学门一起打扫。由小林校长使我想到了陈剑陈校长,他也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校长,陈校长他首先要我们学会做人的道理,要做一个懂礼貌、知恩图报的好孩子。每天清晨陈校长都会在校门口向我们问候。感恩节前夕,他带领着全体老师给家长送上一杯暖洋洋的生姜红糖水。他的这一系列举动都在倡导我们要懂礼貌,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领悟知恩图报的道理。

让我们长大以后做一个社会欢迎的人!

联想观后感 篇3

写到这里,我又有一些想法,我们不仅要有先成为的耐心,同时还必须要有赶快成为的紧迫感和超强的时间观念。我们需要花费最少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获得更多的锻炼,获得更多的收获。杨元庆从毕业开始,一共花了20年的时间就成为了联想公司董事会主席,历经商战风云无数,运筹帷幄人心万千,为有志之青年树开疆辟土典范,促使芸芸大众追逐梦想改变命运。

所有这些都启发了我。人生的价值不是吃饱喝足,养家糊口,而是创造价值,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带着这种心态去工作和生活,我们相信我们最终会成为一个让社会感动和不可或缺的人。

其二:人要成功有三点,第一,做人要正派。第二,要有韧性。

第三,要有学习精神。这是杨元庆在接受采访时候说的。我想,他说这话,也是囊括了他成功的基本法则吧。

今天细细理解这三点,确实有很多。

正派: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正派的解释,他们不做坏事。其实不然。

“正派”,“正”字就是正直、正气、正精进。正直是要有内在的正统的不歪理的处事格调,正气是必须要通过自身的行为举止对人们的观念行为起到正面积极的倡导、推动和框视作用,正精进是不管是大事小事还是片刻长久,我们都要坚持不懈的去做,最终达到沉淀积累,不断的精深修进,最后感化一方。这就是所谓的理解为“正派”。

思想好,说话好,行为好。

坚韧:在百度字典里,坚韧有两种解释。一。物体的软硬性质不易破碎。

2. 指顽强持久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凡韧性强者,无不有着宏伟坚定的目标,对未来有清晰明确的希望,为了达到目标,他想方设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想想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韧性发挥了多少作用,或者对于韧性这两个字的参悟,境界到达了哪一个层级?

学习精神:在这个社会,成功的人必须是与时俱进的人,与时俱进的人必须是勤奋学习、不断了解客观世界的人。想想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模式中安排了多少环节和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社会学习知识。

是在是很少。可怜的是很多人居然还对读书看报抱有非敌视和厌恶的态度。这么一个拒绝学习和厌恶学习的脑袋,必然就像是一个死水的池塘,终有一日,它会发臭的干枯,无声无息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

学习啊!热爱学习的人会有很多时间去学习充电,在车里、在厕所里、在朋友群里、在社交场合、在床前、在定期的总结和反思中等等。不爱学习或不注意学习的人总是说自己又忙又累。他们今天不急。让我们谈谈许多理由和借口。

找借口和理由今天不学习,等于诅咒未来的痛苦和悲伤。

第三,真正能做大事的人,在危机时刻总能表现出比普通人想象的更优秀的品质。联想公司从一个小公司,发展成为一个世界500强企业。

中间历经的磨难数不胜数,不管是企业岌岌可危,还好人员动荡;不管是销售业绩大幅下滑,还是产品质量出事;不管是外部新闻舆论乌烟瘴气,还是内部元气大伤。她都挺过来了,这不仅是源自一个企业创业者的坚忍不拔之意志,同时也和企业内部一个个敢于挑大梁勇破难关夺山头的精兵强将有着必不可少的关系。联想曾多次遇到困难和压力。杨元庆、郭为等人将以超越普通人的意志和状态脱颖而出,走在最前端,克服困难和困难,乘风破浪,做企业的勇敢消防队员。

正是基于这些勇于开拓、勇于担当的气质和大量是基行为的收获,更多锻造这些人才能成为实关人品和能力的大事。

其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应该有大视野,大格局、大作为。

不能只是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小市民,平淡着过活,无欲的度世。我们要更加坚定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不断燃烧青春的热情,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经历风浪,在奋斗中体现生命的价值。我们不能只是满足于现状,我们对自己有所要求,要上台阶,在思想上,在品质上,在生活上,在能力上,在事业上都要上台阶。

正是一句中国的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抓紧时间,大干巧干,先成为,再拥有。

联想观后感 篇4

作者凌志军以纪实的手法,按时间顺序揭示了联想20年的发展历程,文笔精练而生动,人物众多,事件繁杂,情节跌宕起伏,颇有读武侠**的感觉。作者尽量以白描的手法来阐述历史事件,但对关键人物和重大事件还是难掩其倾向性。近年来,我与许多企业打过交道。当我读到书中一些深邃的思想(特别是柳传志的思想)时,我会在心里感受到一些东西,甚至产生共鸣。

创新型企业的成功需要不断的创新,尤其是在it行业。柳传志把中国企业的成长历史概括为“贸工技”,意思就是说,大多数中国企业,首先是做**,最后才做技术。也就是说,先**别人的品牌,然后复制别人的技术,再修改,最后变成自己的技团。

更不用说联想了,就连ibm、微软、索尼、松下等倡导创新的公司,都是先模仿别人的技术,所以模仿才是创新的源泉,而试图再造车轮的想法是愚蠢和低效的。

最早的联想,没有核心技术,只有一个倪光南的联想汉卡还算自己的发明,不过这块对利润贡献不大,公司的大多利润一方面来自于进出口**,赚进口电脑的差价,另外就是做外国品牌ast的**商。ast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个它的**商居然会一方面**它的牌子,一方面抄袭它的技术,做自己的微机。等到联想翅膀硬了之后,就一脚把ast踢开,自己做起了个人电脑。

此外,联想很少制造,而是组装。它装配的配件都是进口的。只要在外面贴上联想的标志,它就变成了联想电脑。

在1994年以前,联想的微机销售量排不进国内前十名,而此后,微机的销售量大幅度提升,这和它提出的分销制度关系很大,分销的概念也是联想的首创。杨元庆在推动分销概念并大幅度提升联想微机的销量方面立下了头功,这为他日后晋升联想总裁打下了基础。其实,分销制度也是模仿来的,杨元庆在联想内部最早是做惠普产品的**业务,做得业绩很好,而联想当时的微机是直销模式,直接面对的对象是用户,虽然少了中间商这一环,但是联想需要花很大的成本去做客服、推广和售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力度不大,影响力也上不去。

杨元庆调到计算机业务部后,移植了惠普得分销和**系统。从那时起,联想就从直销转变为分销。在当时的中国,经销商不愿意**联想的牌子,因为它卖的不好,于是,杨元庆等人采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从西北农村开始,从三五个人的小经销商开始,一一铺货,最后,打开了市场,这个改变,联想从一个不知名的牌子变成国内最大的电脑制造商。

二目标清晰,计划周密。

道理说出来,其实谁都懂,但是

做起来,却很难。这在我的工作中经常地会出现。从柳传志的角度上来看,他不但能很快地发现新的公司方向,同时在计划制定上无比详尽。

亦不断监督计划的执行。这不仅仅是定个收入指标那么简单。在联想发展的过程中,当公司越来越大的时候,规划的制定更需要考虑全局。

小公司的时候,大家可以凭借热情去做事情,但是到了大公司的时候,热情就远远的不够了。领导不能轻易下决心,但一旦下决心,就必须坚决执行。在这个问题上,香港联想几乎关闭了,因为它的管理者的错误。

三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时刻都充满在联想的公司。“在这个千变万化的行业里,潜在的风险会突然显现,巨大的风暴会让成就,业绩,规模,一切都灰飞烟灭。10倍速,就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柳传志。

书中也引用了任正非的经典段落“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只有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失败的日子一定会到来。我们应该准备好迎接它。这是我不可动摇的观点。这是历史规律。”基本上所有的领***后都是悲观主义者,正是这种时时刻刻的危机感,才使人不管努力,不断进步,进而不断的活下去。

2000年柳传志分拆联想似乎已经失去了标准。五年之后,授课费5000美金的战略专家姜汝祥表示:“我给联想的建议是,重新与神州数码合并。

这是联想目前惟一的选择,我认为这符合时代潮流和产业规律。”不过据说西方管理人员熟悉这样一句格言:“如果看来只有一种行事方法,那么这种方法很可能是错的。

”打开国内任何一家企业的组织架构图,一般都能直观地看到严格遵循西方管理科学的部门和岗位划分,但也许要通过仔细对比员工的履历,或者长期深入公司生活,才能隐约发现,还存在一张你永远不能把握全貌、由亲属、同乡、同学等各种错综复杂关系构成的**组织图。

这些关系建立在感情和利益的基础上。每个人都能受益非浅。在需要的时候,他们也应该积极支持他们的回报或投资。即使刻意与“圈子”保持距离,在“关键”时刻还是要站队表态,否则会被所有人唾弃。

就算可以放下这一切,又能去**?国内再没有联想这么大的格局。这个损失也许可以用重金补偿,但国内大部分企业因为所有制等等制约,往往不可能开出很高的价钱。

即使开出了,或者视钱财为粪土,就是想服务公众,又是否真能如愿呢?障碍还是那张隐性的组织图。

总总之,西方企业多为开放式架构,ceo等管理资源如同一块硬盘,可以“即插即用”。苹果、微软、康柏、戴尔等公司传奇般的创业历史,犹如储蓄机器,能迅速跟上市场增长。但国内企业到目前为止中层尚可自由流动,但战略层基本是“专有零件”,互相难以兼容。

“自主开发”的难度可想而知,扩张过快就会导致崩溃。

联想高管几乎都是“自己人”的事实外界多有批评,这其实正是联想的成功之处:当所有企业只能自己培养人才,培养多和快的企业就能胜出。如果一定要用西方管理来要求,就好像白痴的晋惠帝,听说百姓饿死了,说“何不食肉糜?

”读了《联想风云》,我受益匪浅,让我认识到一个企业今天的辉煌是需要一个企业家不懈努力去经营和管理,同时在创业之初都有很艰难的历史,万事开头难;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和领导者是需要有自己的’经营哩念‘,并且能够让自己的下属明白自己的意思并且付诸行动好,这就需要好的’表达能力‘,需要好的’领导才能‘,能够让大家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办事,朝着目标前进,需要’创新能力‘,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时代,一个要想在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始终跑在同行业的前列,不光是产品和服务要创新,营销手段也要创新,还有很多其他的环节上也少不了创新,还需要’冒险精神‘,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有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为存在着风险,所以就需要冒险。如何在冒险中作出决定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如何在危机面前作出大胆的决定并取得成功,还需要冷静的头脑、不备的素质、知人善学。

联想观后感 篇5

本书主要描述联想国际化十年过程中坎坎坷坷,也可把联想这十年国际化比喻成一次旅行,沿途风景优美,却偶尔刮点沙尘暴。沙子偶尔会进入眼睛,但只要及时清除,就不会影响沿途欣赏风景的心情以及到到目的地的时间。在拿到此书得时候,说实话,名字以及外观都没有吸引我,从最近几年联想品牌效应的显著提升,应该都给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用家喻户晓来形容。也正是品牌效应这一因素使我开始探索联想十年国际化的旅程。

如果从众多世界科技企业夺眼球的程度来看联想,可以说联想不是其中的佼佼者,但联想是一家务实,创新、求上进的企业。如果以收购IBMPC部门为联想国际化成功与否的分水岭的话,那把这次收购当成助联想国际化旅程的助推器一点都不为过,但谁又知道在收购IBMPC部门过程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杨元庆又是如何克服过来的呢?当时董事会抱着与其稳当的经营现有业务而不去尝试收购IBMpc业务为国际化做充足的准备。如果没有这次成功的收购,联想现在的国际化之路想必没有今天如此成功。

由原来只有国内业务扩展到现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业务。并在扩展的过程中收获的成功、失败、悲伤、喜悦等,在张小平老师的笔下羽羽如生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联想这家企业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

联想观后感 篇6

联想——1984年成立,依靠仅20万的启动资金发展到2007年营业额达到167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三的计算机硬件提供商,成为中国第一家踏入世界500强行列的非央企。是什么让联想如此成功?柳传志曾说过一句话“联想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只要能够把联想优秀的基础管理根植到新的企业中,这一个企业就一定能够成功”。

那么什么是“优秀的基础管理”,这本书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分别是经营管理理念、制度和规范、组织流程、目标考核激励、人力资源开发、信息化和企业文化。这本书还没有读完,把感觉比较有收获的部分和大家进行分享:

一。员工绩效考核:总的来说,联想的绩效考核和公司新的绩效考核有很多相似之处

(1)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将绩效考核放在纸上,加强文档管理。联想员工的绩效考核有几个**,包括员工的能力表现、工作表现、下一个考核周期的主要计划、个人体会、上级评价等,考核结束后上下级都需要在考核成绩单上签字,面谈过程中有详细的面谈记录。联想要求,直接上级与员工之间的正式绩效反馈面谈每年不得少于两次。此外,各级面试应由员工直接上级主管的主管分别对优秀员工和表现不佳的员工进行。

(2) 人力资源部通过问卷调查、抽查或与员工面谈等方式,对绩效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如果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有疑问,可以上诉。

(3) 考核结果的应用:考核结束后,进行绩效排名。优良率为20%,一般率为70%,较差率为10%。员工得到优秀,奖金为目标奖金的1.

5倍,绩效差的员工,奖金为零。同时,考核结果位晋升或解聘提供依据。此外,联想还非常重视员工的精神动力。在年会上,它将选出一些奖项,例如:

联想奖、风范奖、五十杰、杰出团队等。每年公司评优结束后,都会把当年获奖员工的**张贴在公司内部荣誉榜上,并保留一年的时间直到下次更换人员,同时会给获得表彰的员工家属寄送一封感谢信,告知员工在联想出色的业绩,并代表公司向家属的支持表示感谢。

2、 提升员工的学习境界:

(1) 学习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自主学习;二是互动学习,如与他人讨论学习;三是讲座学习。联想使用讲座学习,因为如果用语言表达,它所学的东西将被打折扣。如果它想让学生知道半桶水,作为老师,它必须自己准备一桶水。

企业培训,如果你想要更好的效果,应该让更多的人走上讲台,去报告,去呈现,去分享,这对学习者和培训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2) 学会自我总结:联想每半年召开一次半年总结会,年初召开一次年度誓师大会。部门每季度、半年、年度都会召开总结大会。

科室除了以上会议外每周还会进行周例会。联想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总结把团队召集在一起的,因为总结之后,肯定会分析很多问题,找出差距。下一步是改进和解决问题。事实上,总结的过程相当于一个创新的过程。

3、 制度和规范:

(1) 该制度能够保证执行、公平和效率。在联想系统中,无论职位高低,只要违犯了制度和规范,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另外联想非常重视制度的监督,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经常亲自检查包括一些很小的管理规范,例如在厕所抓抽烟,查胸卡、抓卫生,查着装规范等,用行动来证明他对规则执行力的严格要求。

(2) 联想”天条”:一些事情是任何人都不能违反的,例如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红包、不从事第二职业、工薪保密、不泄露公司秘密等等,这是公司不能容忍的底线。

这本书还没有读完,但从上面的一些内容来看,感觉和我们公司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软实力研究中心董事长李天田层说过一句话“对联想经验的共享,会带动和培育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向强大,这正是领跑者的责任与光荣”。我感觉这本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公司领导者在联想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开发”,更重要的,对于员工,在了解到为什么这么做的同时要很好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