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入殓师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4-20

入殓师观后感必备。

您可能需要“入殓师观后感”栏目小编为您精心挑选,希望您能够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从而了解更多关于这个话题的内容。当下已经有许多人将看电影作为自己的主要放松途径之一,在欣赏作品时往往会积累不少的反思与感悟。 最好集中精力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时最好开门见山的直接将观点写在篇首。

入殓师观后感 篇1

第一篇:入殓师观后感尊重死亡,热爱生命

从前说起“日本文化”这个词的时候,我能想到的只有“茶道”“插花”“艺伎”或是“和服”。而《入殓师》则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日本,让我感受到了日本文化的另一个方面——死亡文化。

影片中的主角小林大悟原本是大提琴家。由于乐队解散,生活压力大,他和妻子被迫回到了山形县的老家,成了一名夜以继日的入侵者。在不断跟随社长学***程中,不断为死者入殓的过程中,大悟由最初的彷徨,恐惧,甚至恶心渐渐转变为了习惯,尊重甚至是热爱入殓这一职业。而跟随着小林大悟这位懵懂间闯入殡葬业的新人,我们也看到了一幅日本社会的众生相:

易性癖的止夫,染发的女生,死亡两周却无人知晓的老妪,受家人尊敬和喜爱的普通家庭主妇,要求穿长筒袜上路的奶奶,脸颊印满儿孙祝福唇印的爷爷,操劳一生的鹤乃汤阿婆目睹着一连串普通生命的逝去,一场场庄严的家庭成员告别式,一系列复杂而又精细的入殓仪式,我们仿佛也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同时也对日本的死亡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她永恒美丽”——《入殓师》细致的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入殓仪式的场景:小心翼翼地为死者擦拭,换衣;一丝不苟地为死者打磨面容,上妆;双手合什戴上保佑的佛珠;将死者抬进棺材;而死者的家属则围坐一旁低头肃穆这样郑重而庄严的仪式营造出的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感,更让人们感受到了入殓师的温柔情怀与日本文化对死亡的尊重。这样肃穆的入殓仪式不禁让人们对死亡产生了敬畏:

原来人们的离去可以如此美丽,就像新娘带着美丽的妆容等着上轿子迎接新生活一样。原来人的死是那么的平静,就像踏上了另一段旅程。

旅程,是的,死亡只是另一个旅程,入侵者是为了帮助人们安全地踏上这段旅程。日本佛教文化中“虚无寂灭”,“轮回转生”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生的勃发与死的流转异曲同工。影片中,与鹤乃汤阿婆相交多年的殡葬师说了一句话“死亡无非是一扇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另一段行程的开始。

作为门卫,我派了很多人来这里。每次我跟他们道别,我都会说:路上小心,我们还会再见的。”这位殡葬师无疑已经看透了生死,同时他的话也很好的反映了日本佛

教育文化对死亡的理解——人,有来生。

然而,像殡葬师这样豁达的看透生死的人毕竟是少数。影片中有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小林大悟在处理完高度腐烂的老妪遗体时止不住内心的恐惧与恶心,到澡堂疯狂的搓澡,回到家中疯狂的亲吻他的妻子以求得内心的安慰。

我忍不住看了这一幕——这是人们面对死亡的本能恐惧,也是他们对生命的渴望!每个人都惧怕死亡,入殓师亦不例外。然而,入殓的过程使入殓师比普通人更了解死亡,也比普通人更尊重死亡。

在生与死之间,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影片中,殡仪社的职员说了一句话,“人一辈子买的最后一样东西,是由他人决定的,说来是个讽刺”。面对死亡,世界上所有高贵和卑微的差异在走向黑暗和虚无之前都消失了。

生前一切极致享受都被抛在了身后。至此,还有什么放下抑或放不下?《入殓师》为我们展示了日本文化中尊严如何还给死者以及生者如何通过这最后的优雅仪式与死者和解。

死亡,通过入侵者出色的工作,不再可怕,它成为一个连续的生命整体。这就是《入殓师》在不经意之间散发的魅力:看似在讲述不同的死,其实更是阐述不同的生:

死亡不再是冷酷恐怖的终结,而是优雅从容的超然。透过《入殓师》,日本民族豁达通透、虚幻无常的死亡观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影片结束时,离家多年的小林大悟的父亲在异国他乡去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小林最终决定参加葬礼。当他精心为父亲剃须和穿衣举行葬礼时,他在父亲僵硬的手掌中发现了他给父亲的唯一象征,那块小石头。这一发现也摧毁了小林内心的冷漠与矜持。

从最初听到父亲去世时的心理冲突,到克制身体时的泪水,小林从怨恨父亲多年的心理围困中解脱出来。隔绝不断的毕竟是血缘亲情,而升华到爱的理解宽容似乎更为可贵。最后,大悟把父亲手中的小石子轻轻掰开,放入已经身怀六甲的妻子的手中,妻子面带微笑,把小石子紧贴在微凸的腹部上,此时此刻,伴随着久石让舒缓的大提琴曲,小石子无疑具有了一种象征的意味:

人间的爱从未消逝,反倒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入殓师观后感 篇2

入殓师》观后感电影《入殓师》讲述的是主角小林大悟从一个高雅的大提琴演奏家机缘巧合成为一名入殓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也经历了内心的挣扎,饱受他人的蔑视和家庭的阻碍,但最终意识到了鼓励工作的意义,爱上了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世界的尊重。影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严肃安静的表情和温柔的双手。

那神情,透露着虔诚,如同进行着无声的对话;那双手,仿佛抚动着音符,也抚慰着所有人的心灵。

故事中主人公对待工作时的真诚、用心的态度让我为之动容,每每看到他那温柔的眼神和娴熟的操作,无不为之敬佩。送别每一位往生者,就像在举行一个神圣的仪式,虽然在这个仪式里,没有高耸的教堂,没有祭奠的鲜花,没有簇拥的人群,也没有应景的**,只有简陋的农舍、寥寥的亲属……也就是这样充满了静谧的环境里,往生者的旅途才显得平静和安详。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主人翁并没有敷衍对待、草草了事,而是充分尊重往生者,认认真真、熟练精细、井井有条、一丝不苟、训练有素的为其擦拭、按摩和化妆,仿佛眼前不是冰冷的尸体,而是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正在准备一次盛装的远行。

整部电影中有很多段落让我感动,但有一句话让我思考了很久。大悟的师傅在给他讲述自己是怎样成为入殓师的时候讲道,某一次他在参加葬礼时,看到入殓师认真的在为逝者进行入馆仪式时想: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也能享受到这样的入馆仪式,那即便是离开我也应该是笑着的。

这使我想到了自己的工作,每天在病房里护理患者,如果有一天我老了,也躺在这病床上,我希望得到怎样的护理?我又会享受到怎样的护理呢?……

事实上,医生和志愿者的工作与入殓师的工作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服务对象都是人。不同的是,入殓师为那些失去心跳、没有语言交流的死者服务。但是太平间可以通过出色的工作使死亡不再可怕。死亡不再是冷酷恐怖的终结,而是优雅从容的超然。医生和**服务的对象是病痛折磨的患者,这些人大部分还能表达自己的诉求。

医生和**可以通过专业技能、高超的医术和亲切的话语来提升**患者。疾病不再是无法忍受的痛苦,而是新生活的起点。面对病痛患者,我们应该尊重、理解和帮助他们。他们在痛苦、无助的时候找到了我们,需要的正是规范的、专业的、精心的**和护理,而不是忽视、冷漠甚至厌烦。

想来,我们平日工作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些,所以才产生了诸多的愤怒、抱怨和纠纷。当我们能真正“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的时候,我们的职业内涵也将得到升华。

与入殓师相比,我相信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应该更顺畅,因为我们之间还有语言沟通这种非常重要的沟通方式。除了疾病本身,与患者的口头交流也是医务人员缓解患者痛苦的另一种方式。特鲁多的一句名言写到:

“有时,去**,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他告诉我们,在整个行医生涯中,我们能够**的患者可能非常有限,医学不能**一切疾病,不能**每一个病人,但我们能够做到的是技术之外,常常去用温情帮助和抚慰力所能及的人。就像小林大悟一样,我们可能无法让我们的服务对象起死回生,但最起码,他们在我们这里,能够享受到充分的尊重和心灵的抚慰。

作为**,在大多数人眼里,他们可能只会扎针头、换液体,就像很多人不懂入侵者的工作一样,但我们的工作看似微不足道,却非常重要。小林大悟从最初的抗拒、厌恶、恐惧再到最后的理解、尊重、坚守,他从内心接受了这份工作,将爱融入了入殓师这个职业,无论多少人议论,多少人误解他都很坦然。同样,当我们护理姐妹能够从内心对自己的职业价值有了充分认知,能够满怀着爱去工作的时候,我们的眼神也会一样的温暖、柔和,我们的双手也会一样的带动音节,最终,我们的护理工作质量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外一科陈小倩曹喜凤

入殓师观后感 篇3

观《入殓师》有感

陈珊丽泰戈尔曾说过,生如夏花之美,死如秋叶之美。

我一直都明白“生如夏花之绚烂”,可却一直困惑于“死如秋叶之静美”。但是,当我看完了《入殓师》,我真正的感受到“死如秋叶之静美”。懂得原来不只是生命的开始是那么美丽,就连结束也是那么令人感动,使人尊重。

由于乐团解散而失业的大提琴演奏者大悟与妻子美香一同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因为一则广告,他到负责殡葬事务的办攻势去应聘。在总统的热情和金钱的攻击下,他最终选择留下来做一名安葬老师,但他对妻子隐瞒了真相。大悟入殓师的生活就此开始了,在见习的这段时间中,他看到了男儿身的美女、留下年幼的女儿死去的母亲、带着无数吻痕寿终正寝的老爷爷……在各式各样的死别中,不知不觉中,大悟也开始能够理解入殓师的工作了,然而美香知道真相后,很不能理解他。

不过,他对这份工作也有自己的坚持,他也慢慢明白这份工作的意义。最后,美香回来了,和他一起参加了一个熟人的入会仪式。看到大悟工作的严肃认真,她明白了。在影片的最后,大悟得知父亲的死讯,在周围人的劝说之下,最终选择原谅父亲,并为他进行入殓仪式。

作为大提琴家的为大启蒙,它为活着得生命创造了美;作为演奏家的为大启蒙,它为死去的生命创造了美。当我看到影片的几处入殓仪式时,懂得、感悟了良多。我明白了生命可以像夏花一样绚烂,死亡可以像秋叶一样安静。

实是上,死亡对我来说是可怕的;生命的枯萎也让我感到可怕。但当我看到太平间,表情严肃,小心翼翼地执行仪式的每一步时,我觉得死亡可能并不可怕。当看到逝者被梳理后,安详含笑的无比美丽的脸庞,家属们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地送别,让我感动。

死亡在入殓师的手下显得无比庄重,无比高贵,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死者的尊重。入侵者也可以说是最接近死亡的职业。他们看到了人们的分离。死者在他们面前受到同等对待。他们也会用自己的双手敬畏地握住死者最美丽的最后一面。于是,死亡,在他们手下变得美丽。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绚烂,我们既要尊重生,也要尊重死!

入殓师观后感 篇4

由于乐队解散,大提琴手小林大悟就此失业。他和妻子美香一起离开东京回到了老家山形县。然而即使在山形,没有实用一技之长的大悟还是很难找到工作。

有一天,一则广告引起了大悟的注意:nk代理、帮助旅游、高薪和短工作时间。大悟来到nk代理公司面试,社长二话不说就决定聘用大悟,但却对工作内容避而不谈。

最后大悟终于知道是入殓工作!

尽管有心理上的恐惧,高薪还是让大悟接受了这份工作。但这样的工作对普通人谈何容易,一方面对遗体的不适,一方面又要对妻友隐瞒自己的工作,小林大悟不平凡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在见习的这段时间中,他看到了易性癖的男人,染发的女生,死亡两周却无人知晓的老婆婆,受家人尊敬和喜爱的普通家庭主妇,要求穿长筒袜上路的奶奶,脸颊印满儿孙祝福唇印的爷爷,操劳一生的阿婆……在这里有着各式各样遭遇的离别在等待着。不知不觉中,大悟也开始能够理解入殓师的工作了。但是因为美香的误解,美香一气之下跑回了娘家。

对大悟来说,美香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大悟离开美香很难过。但为了尽自己的一份力,大悟还是拿出最真诚的态度出席了仪式。当然,他也在等美香回来。

在老师的介绍下我看了这部电影。四月中旬(4.13-4.17),我看了这部电影。看完了以后,我的感想很多很多,不知道从何说起……..

《入殓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入殓仪式的场景:小心翼翼地为死者擦拭,换衣;一丝不苟地为死者打磨面容,上妆;将死者抬进棺材;而死者的家属则围坐一旁低头肃穆……这样郑重而庄严的仪式营造出的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感,更让人们感受到了入殓师的温柔情怀。这样肃穆的入殓仪式不禁让人们对死亡产生了敬畏.

更让我们对入殓师刮目相看,他的镇静,细心,不为外界所打扰的心态让我觉得他的人格是高尚的。但是在影片中还是有入殓师所不能接受的,比如“小林大悟在处理完高度腐烂的老妪遗体时止不住内心的恐惧与恶心,到澡堂疯狂的搓澡,回到家中疯狂的亲吻他的妻子以求得内心的安慰”。我忍不住看了这一幕——这是人们面对死亡的本能恐惧,也是他们对生命的渴望!

每个人都惧怕死亡,入殓师亦不例外。然而,入殓的过程使入殓师比普通人更了解死亡,也比普通人更尊重死亡。

生与死不过一线之间,死亡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影片中,殡仪社的职员说了一句话,“人一辈子买的最后一样东西,是由他人决定的,说来是个讽刺”。面对死亡,世界上所有高贵和卑微的差异在走向黑暗和虚无之前都消失了。

生前一切极致享受都被抛在了身后。至此,还有什么放下抑或放不下?《入殓师》为我们展示了日本文化中尊严如何还给死者以及生者如何通过这最后的优雅仪式与死者和解。

死亡,通过入侵者出色的工作,不再可怕,它成为一个连续的生命整体。

我们班五月份见了入侵者后,又去了医院。我穿上护士服,跟着老护士看她做的一切。我给她打针,询问病人的身体状况,帮助病人翻身,有时还和病人交谈,以缓解气氛。第一轮巡视完了之后,继续配药。配药的时候她们带起了口罩,以免感染。

这是身为一个护士该有的意识。之后,他们把准备好的放在药车上继续第二轮检查。不仅如此,他们还需要做病历,观察每个病人的情况,并对病历进行明确的统计。

护士要做的事情其实很多,从他们上班的时候就一直在忙,有的时候可以说说话,放松一下,但也是一小会,不能过长的时间,一旦有病人呼叫的时候,可以说是立刻去看看,有什么情况。

从电影,从见习,我感触良多。不管是入殓师还是护士,医生,对于死亡者,对于病人,他们都是一视同仁的,没有因为谁而改变这种看法,希望我以后当上护士的时候能有这样的意识和心态。

入殓师观后感 篇5

早前就已经听说《入殓师》是一部好片,也获得过很多大奖,但是因为不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也就从未耐着性子把他看完,但是借着这次老师组织观影的契机,我很耐心的把它看完了,并且发现自己差点错过一部好片。真正好的电影应该是这样的。没有过分夸张的情节,没有帅哥美女的噱头,但它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意义深远。

大雾中,一辆车缓缓驶来,照亮前行的路。一开始便是男主角为一位死者化妆,初以为是以为温婉的女子,却发现不过是名男子。男主角问死者父母画男妆还是女装是,他们起初的回答却让我没有理解的我很气愤,我以为是他们不喜爱男孩子,而这种来自于父母的不满让其最终选择了自杀。

当我终于知道这只是死者的意志,在一个偏颇的社会里很难接受这样的人时,社会的压力使他选择了早逝。这样的死因让我很心痛。现代的社会其实已经算是开明,我们处处宣扬着平等对待,不要以有色眼镜看待那个人看待那个人,却在以看好戏的心情看待那些男着女装,性向有异的人。

社会不断地利用他们的隐私,给他们施加压力。谁能真正实现平等。我不会歧视他们,但我真的不能接受。我心中有排斥。死者选择自杀,也许他认为只有死亡才能摆脱这些不理解,只有死亡才能选择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而死者也确实在入殓师的手下终于成为自己想要变成的那个样子。当然,我的确也许能理解一部分死者自杀的原因,但是我却是很排斥自杀的行为的。我是一个非常珍惜生命的人。简单地说,我害怕死亡。再说,有那么多人和我们有联系。死亡对你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对很多人来说,这真的实痛苦和悲伤。

我最初看到的是梦想与现实,命运弄人的带有“悲剧色彩”的男主角。还有默默支持他的妻子。我不是命运论的人,觉得一切皆有天意,但是人生的确有太多的偶然,我们没有办法扭转局势,正如男主不能改变乐团解散的局面,但是我们要想办法度过难关,不是非要再撞同一片南墙,另谋他方,总有办法。

但面对这样的经济困难,我妻子愿意和他同甘共苦,离开城市回到农村。我认为她的精神非常令人钦佩。爱情让他们步入婚姻,而家庭爱情的沉淀让他们愿意同甘共苦。虽然后来妻子不理解丈夫的工作,甚至选择离开。

但我也能理解,特别是我们的文化和日本很相似,我们有很多禁忌。整日面对逝者,总觉难以忍受。谁又不希望自己的丈夫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谁又希望自己的丈夫与逝者整日相对呢。

况且自己对于这份工作还存在着误解呢?在妻子面对新生命的来临的时候,又怎么可以接受自己的丈夫整日面对逝者。但是男主角在穷途末路遇到的机会又怎么能不抓住。

而且在深入了解了入殓师的工作以后,他再也放不下。

虽然说职业平等,职业本身的不平等却是客观存在的。入殓师每天接触的是已逝的死者,很多人觉得这样子是不祥的,如果不是不得已,谁希望每天做这样的工作呢。然而,事实上,医生作为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也需要经常接触病人和死人。但是,由于收入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高,受到尊重;法医学也是如此。

而入殓师却不是一个体面的职业,因为的工作一直很少人了解。但是这部片子让我看到了入殓师对死者的尊重,也看到了入殓师对于无论是死者还是生者的重要性。男主角为澡堂老板娘入殓,整理仪容的时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当最后男主角为老板娘围上她所爱的围巾,我有种她依旧活着的感觉。

入殓师把逝者最爱的模样定格,让他们以最好的形象离去,也把逝者最美好的形象留给生者,让他们内心得到些许的宽慰。入侵者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在这部电影之前,这可能是不被理解的。

亲情也是本片的一大主题。且不说男主角与其妻子爱情深刻而来的亲情。男主角与其父亲的亲情也是发人深思的。

这里我没有说感人,因为我很介怀男主角他父亲曾经抛弃他们母子的事情。每次听到男主角与他人平静的谈起抛弃自己的父亲的时候我总会非常心痛,是习惯了这种疼痛所以才会如此毫无波澜的面对。他说他记不起他父亲的样子了,但当他起自放上唱片时,他立刻知道这是他父亲最喜欢的歌。

他的妻子说他母亲一定还记得他父亲,因为她没有毁掉他父亲留下的一切。其实男主角也一样,他始终还念着父亲,也从未丢弃父亲给他的那块石头。血浓于水,直到父亲孤单的去世,妄想狠下心置之不理终究欺骗不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就如父亲至死还紧紧攥着那块有父子共同回忆的石头。仇恨在死亡面前本来是微不足道的,但真挚的爱在死亡面前会发光。

我注意到电影里有一个细节。在入殓前,我会请我的亲戚和朋友清理死者的脸。我也不知道中国各地是否有这样的习俗或者个别地方有我不知道。但是就我所知而言,应该是没有的。

印象中其实我们对于死人还是很避讳的。虽然我们也有敬重,但是心甘情愿的为死者擦脸应该没有什么人了吧。入殓师为逝者洁净身体、着衣、化妆,也许是他们以肉体形式存在世上最后接触的人了。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死,对死者的恐惧可能真的会被抛弃。但是人有时候往往就是这样,明知道应该怎么做,却总是因为各种原因退缩而没有按照心中所想行事。很多事情都是这样。

并不是所有的死亡都带着悲痛。这也是我被这部片子深深震撼到的一点。入殓师为有一位逝者入殓时,哪位逝者的表情是温和的,而她的家人们也都是快乐的。

也许他们才是这部片子里真正懂得生命真谛的人。由生到死,是每个人都在经历的过程。走向新世纪,走向理想都逃不开我们在走向生命的终结。

入殓师把他们的工作叫做“陪旅客走向旅程”。我宁愿相信这世界上真的有灵魂,当我们在人世旅行完以后,还有一段全新的旅程等待我们去探索。我希望我走的时候,也能如此欢欣而豁达。

遗憾肯定会有,我相信每个人在人世上都会有遗憾的地方,但是在即将结束人生旅程的时候,我不应该再去回想那些不满与伤心,而是回忆那些美好,愉快的结束旅程。而身边的人亦能看开,死不过是一件最简单的事情,没必要为此而过于难过。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没有突出的高潮也没有特别的低潮。平平淡淡的讲述男主人公的际遇,工作。他与一个个逝者之间从未有过交流也无法交流,却通过他小心谨慎的动作,认真严谨的态度感染者我们,用安静激起我们内心的波澜。

他与生者短暂的交流,逝者亲朋好友的各种表现也展现着各人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对生命的不同理解。我也很难完全看出他们都是持何种态度的,但是渐渐地,我也有了自己的观点。死,不过是死罢了。

安然的面对吧。

入殓师观后感 篇6

然而,像殡葬师这样豁达的看透生死的人毕竟是少数。影片中有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小林大悟在处理完高度腐烂的老妪遗体时止不住内心的恐惧与恶心,到澡堂疯狂的搓澡,回到家中疯狂的亲吻他的妻子以求得内心的安慰。

我忍不住看了这一幕——这是人们面对死亡的本能恐惧,也是他们对生命的渴望!每个人都惧怕死亡,入殓师亦不例外。然而,入殓的过程使入殓师比普通人更了解死亡,也比普通人更尊重死亡。

在生与死之间,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影片中,殡仪社的职员说了一句话,“人一辈子买的最后一样东西,是由他人决定的,说来是个讽刺”。面对死亡,世界上所有高贵和卑微的差异在走向黑暗和虚无之前都消失了。

生前一切极致享受都被抛在了身后。至此,还有什么放下抑或放不下?《入殓师》为我们展示了日本文化中尊严如何还给死者以及生者如何通过这最后的优雅仪式与死者和解。

死亡,通过入侵者出色的工作,不再可怕,它成为一个连续的生命整体。这就是《入殓师》在不经意之间散发的魅力:看似在讲述不同的死,其实更是阐述不同的生:

死亡不再是冷酷恐怖的终结,而是优雅从容的超然。透过《入殓师》,日本民族豁达通透、虚幻无常的死亡观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影片结束时,离家多年的小林大悟的父亲在异国他乡去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小林最终决定参加葬礼。在他精心地为父亲剃须更衣进行入殓仪式时,他在父亲僵硬的掌心中发现了他给父亲的唯一信物——小石子。这一发现也摧毁了小林内心的冷漠与矜持。

从最初听到父亲去时的心理冲突,到忍住身体的泪水,小林从怨恨父亲多年的心理围困中解脱出来。隔绝不断的毕竟是血缘亲情,而升华到爱的理解宽容似乎更为可贵。最后,大悟把父亲手中的小石子轻轻掰开,放入已经身怀六甲的妻子的手中,妻子面带微笑,把小石子紧贴在微凸的腹部上,此时此刻,伴随着久石让舒缓的大提琴曲,小石子无疑具有了一种象征的意味:

人间的爱从未消逝,反倒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这部力求简洁唯美,细腻表现人文关怀的散文诗影片,不仅折射出了日本的历史传统、文学艺术、生死极致、佛教轮回影响等社会文化习俗诸多层面,更充分表现出了日本文化那豁达的生死观以及对死亡,对死者的充分的尊重。《入殓师》的“死亡教育”仿佛提醒混沌生活着的现代人,面对浑噩的生,肆意挥霍的生,你的每一天,似乎都是无可挽回的夭折死亡……而对于有幸周游的智者,“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下一程,我们还会再见的……

尊重死亡,也热爱生命!

入殓师观后感 篇7

两节课看完了日本电影《入殓师》,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入殓师从刚开始工作一直到成为职业入殓师的心理历程,从这部影片里可以看出很多与心理人类学有关的知识。

首先,男主人公入殓师,以及他的妻子和朋友们,在一开始对入殓师这一行业抱有极端的反感,他们认为这一行业常常与死人为伴,工作的性质便是接触死人。按照世俗观点,这是晦气的,肮脏的,低贱的工作。因此男主人公在从事这项工作之后,他的妻子回了娘家,他的朋友不再乐意和他打招呼。但是到后来,由于男主人公的执著和努力,人们逐渐发觉入殓并非是低贱的。因为人死之后并不意味着就变成了妖魔鬼怪,而是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从繁忙不息的工作走向了从容安稳的休息。所以,在一个人逝去后为他打点装扮是为了让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一个阶段,从而使一个人有着完整的一生,其实这在实质上是对一个人的尊重。

其次,从影片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待人处世的点滴行为大多是由自己内心情感所造成的。一个人从心理上对某一件事情敬佩欣赏,那么表现于外的必然是礼貌尊敬的行为举止,反之则表现出藐视的行为。所以,要想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是改变他人对某事的看法,首先就要调整心理。而具体来说,调整心理也就是调整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也就是人性之根。

最后,从片中可以发现,日本是一个很讲礼仪的国度。人们内心之间的`相互尊敬,表之于外便是礼仪,而反过来,礼仪也可以促进人们内心生起敬重之心。因为历史的原因我不喜欢日本人。然而《入殓师》这部电影所表现出的真实的人性,以及日本民族孕育着的一种精神和文化,让我感动。

对于死亡的恐惧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影片《入殓师》告诉我们死亡也可以如此的美丽动人。相信看过影片的人会对死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希望没看过的朋友都能看看这部不可多得的影片。最后,我想引用片中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作为结尾:“使已经冰冷的遗体复生,授予其永恒之美。那是准确的,冷静的,一种至高无上的爱。在最后的时候送别故人,静谧地,那一举一动都是如此的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