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说课稿

发表时间:2024-03-13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说课稿1000字。

最近是否在寻找优秀的教案范文呢?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有经验的教师,会写出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编写教案可以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这篇文章是中学范文网小编花费时间筛选出的精粹“七年级上册有理数说课稿”,感激您抽空阅读此篇文章!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说课稿(篇1)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探究的过程,学习两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

2、能力目标:通过推导两个有理数相乘法则的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由特殊到一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经历由几组算式推导有理数乘法的法则的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从哪几个角度概况算式的规律。

三、课前准备:

1、复习小学的乘法法则

2、出几道小学里已经做过的两数相乘的题目,并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问题:根据课前准备,小学我们计算的两个数相乘都是正数乘正数或者正数乘零,现在我们知道有理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三类,根据这种分类,你能说出两个有理数相乘会出现哪几种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各种类型)

预设:学生可能会把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当作一种情况,教师可引导为两种。

(二)观察归纳,学习法则(设计说明:法则的得出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分类探究(说明:3组探究重点是探究1)

探究1(师生共同活动)

问题1、观察下面熟识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3=9

3×2=6

3×1=3

3×0=0

预设: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提示学生观察两个因数有什么变化规律,积有什么变化规律。

这样会得到规律:左边因数都是3,右边因数依次减1,而积依次减3。

问题2、根据这个规律,你能填写下面的结论吗?

3×(-1)=

3×(-2)=

3×(-3)=

问题3这组数据的规律,对其他组类似规律的数据也成立吗?自己根据这个规律构造一组数试一试。

问题4、以上两组数相乘属于正数乘正数、正数乘负数,你能类比加法法则,从符号与绝对值两方面再来观察他们存在什么规律吗?

归纳可得:(板书)正数乘正数,结果为正,绝对值相乘;正数乘负数,结果为负,绝对值相乘。

阶段性学习方法小结:回想探究1的结论,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得到的?

(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教师适当引导,得出主要环节:观察-猜想-归纳)

(说明:设计意图有两个,一是初一学生学法意识的形成,二是为探究2,3的.学习做好引导)

探究2(小组讨论)

根据刚才得到的规律,你能得出下面的结果吗?能据此总结出规律吗?

3×3=9

2×3=6

1×3=3

0×3=0

(-1)×3=

(-2)×3=

(-3)×3=

(选一组代表上讲台分析,得出结论)

归纳小结:

(负数乘正数,结果为负,绝对值相乘)

探究3(同桌交流)、

利用上面的规律填空,并说出其中的规律。

(-3)×3=

(-3)×2=

(-3)×1=

(-3)×0=

(-3)×(-1)=

(-3)×(-2)=

(-3)×(-3)=

由学生总结得出:负数乘负数,结果为正,绝对值相乘。

第二部分归纳总结、

问题1: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说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吗?

在师生共同交流下,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问题2:你认为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应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运算?可类比加法的运算方法。

(说明: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及类比思想,再次形成学法体系)

(三)、例题示范,学会应用

例1:计算(1)(-3)×9=(2)8×(-1)(3)(-3)×(-4)(4)6×0

例2:用正数、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高山,每登高1千米,气温变化量为-6℃,攀登3千米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五、归纳与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存在?

六、作业:课本练习题1、2、3

板书设计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说课稿(篇2)

《1.4.2有理数的除法》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2、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3、感受转化、归纳的数学思想。

《1.4.2有理数的除法》同步练习含解析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两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相除,如果交换被除数与除数的位置,它们的商不变,那么这两个数( )

A、一定相等

B、一定互为倒数

C、一定互为相反数数

D、相等或互为相反

2.下列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A.-3+4 B.-3-4 C.(-3)×4 D.(-3)÷4

《1.4.2有理数的除法》同步四维训练含答案

知识点一:有理数的除法

1.计算84÷(-7)等于(A )

A.-12 B.12

C.-14 D.14

2.下列四位同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墨墨说: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B.亮亮说:任何数除以0都得0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说课稿(篇3)

1.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加减运算法则和加法运算律。

省略加号与括号的计算。

电脑、投影仪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说出-6+9-8-7+3两种读法.

二、解决问题

1.计算:(1)-12+11-8+39; (2)+45-9-91+5;

(3)-5-5-3-3; (4)-6-8-2+3.54-4.72+16.46-5.28;

2.用较简便方法计算:

-16+25+16-15+4-10.

三、应用、拓展

例1.计算:2/3-1/8-(-1/3)+(-3/8)

练一练:1.P46第1题(1)-(4)题;P46问题解决

例2.当a=13,b=-12.1,c=-10.6,d=25.1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c); (2)a-b-c; (3)a-(b+c+d); (4)a-b-c-d;

(5)a-(b-d); (6)a-b+d; (7)(a+b)-(c+d); (8)a+b-c-d;

(9)(a-c)-(b-d); (10)a-c-b+d.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计算结果,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练一练:1.当a=2.7,b=-3.2,c=-1.8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c; (2)a-b+c; (3)-a+b-c; (4)-a-b+c.

2.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代数式·-y-z+w的值:

(1)·=-3,y=-2,z=0,w=5;

(2)·=0.3,y=-0.7,z=1.1,w=-2.1;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教案范文五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

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

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高度的变化 上升4.5千米 下降3.2千米 上升1.1千米 下降1.4千米

记作 +4.5千米 —3.2千米 +1.1千米 —1.4千米

请你们想一想,并和同伴一起交流,算算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 千米.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是

二、探究新知

1、现在我们来研究(—20)+(+3)—(—5)—(+7),该怎么计算呢?还是先自己独立动动手吧!

2、怎么样,计算出来了吗,是怎样计算的,与同伴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

3、师生共同归纳:遇到一个式子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第一步应该先把减法转化为 .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

如:(-20)+(+3)-(-5)-(+7) 有加法也有减法

=(-20)+(+3)+(+5)+(-7) 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 -20+3+5-7 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

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 ”或者“负20加3加5减7”.

4、师生完整写出解题过程

三、解决问题

1、解决引例中的问题,再比较前面的方法,你的感觉是

2、例题:计算-4.4-(-4 )-(+2 )+(-2 )+12.4

3、练习:计算 1)(—7)—(+5)+(—4)—(—10)

三、巩固

1、小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P241、2

3、计算

1)27—18+(—7)—32 2)

四、作业

1、P255 2、P26第8题、14题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说课稿(篇4)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学习目标:

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

学习重点:正确运用有理数除法法则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

学习难点:寻找有理数除法转化为有理数乘法的方法和条件.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探讨有理数除法法则:

独立完成——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阅读课本P35例5以上的内容,谈谈有理数除法法则是如何得出的?换其他数的除法进行类似讨论,是否任有除

目标导行:

1.理解除法的意义、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重点)

2.理解和掌握有理数除法的两个法则,会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重点、难点)

思维诊断:

(打“√”或“×”)

(1)0除以任何一个数,都得0.( )

(2)1除以一个非零数就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

(3)两数相除,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

(4)两数相除商为正数,则这两个数均为正数.( )

(5)一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除以它的相反数等于-1.( )

【总结提升】有理数相除的方法

1.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但0不能作除数.

2.在进行除法运算时,若能整除,则用“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若不能整除,则用“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除法算式中的小数常化成分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便于转化为乘法时约分.

【总结提升】分数化简的方法

1.把分数转化为除法,利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进行化简.

2.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都乘以同一个数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不变进行化简.

6.某自行车厂一周计划每日生产400辆自行车,由于人数和操作原因,每日实际生产量分别为405辆、393辆、397辆、410辆、391辆、385辆、405辆.

(1)用正负数表示每日实际生产量与计划量的增减情况.

(2)该自行车厂本周实际共生产多少辆自行车?平均每日实际生产多少辆自行车?

【归纳整合】符号移动法

化简分数仍遵循“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符号法则,因此可得符号移动法则:分子、分母、分数前面的符号,三者有一个或三个为负,结果为负,有两个为负,结果为正.

1.4.2有理数的除法 同步导练(含答案)

1.填空: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______;

(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______;

(3)两数相除,同号得______,异号得______,并把绝对值______,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______.

1.4.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同步习题

1.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____.

2.两数相除,同号____,异号____,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得____.

3.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通常先把除法转化为____,然后确定积的____,最后求出结果

扩展阅读

七年级上册生物说课稿系列


最好的教育是能使教育者本身不断感到自己是多余的,教师写好教案,才算是为上课做好了精心的准备。教案可以体现教师的教育机制,想要写好教案应该怎么做呢?中学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了“七年级上册生物说课稿”的相关资讯供您阅读,建议将这篇文章加入你的收藏夹这样方便以后查看!

七年级上册生物说课稿(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及其特点。

(3)归纳总结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

(2)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认识到只有人类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和谐相处,才能使整个地球表现出盎然生机。

(2)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观察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

(2)“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活动,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过程

引言:

复习运动系统的组成?

动物因为有了骨骼、肌肉关节才能运动,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多姿多采灵动的世界。

示图“鹅在水中游”(解说: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几百年年前就对动物的行为有了很多观察,骆宾王在七岁时就写了鹅这首诗)让学生齐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他写的是鹅在水中的什么行为(嬉戏游水)。还有古人的诗作“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说的就是自然界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行为。尤其以动物的体形、体色、行为最丰富多样,使人着迷。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他们的运动和行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动物的行为,了解动物行为的类型和获得的过程。

一、动物的行为

1.动物行为的概念 (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

问:看一看:这些是动物的什么动作?这些动作统称为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讨论

问:想一想:你能说出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吗?

(动物都能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反应,这种反应的表现形式就是动物的行为。)

问:老虎的奔跑跳跃是动物的行为吗?老虎的凝神静卧呢?你还能说出一些动物行为的例子吗?

总结:动物的行为包括动物的各种姿态和动作,包括动物的爬行、走动、奔跑、跳跃、游水、飞行、滑翔和其他运动方式;还包括动物的取食、功击、防御、繁殖、迁徙过程中的各种动作;包括体态、体色、声音等正常和异常的状态。

动物行为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动物的行为进行了分类,请同学门阅读课本P65,思考、并讨论问题:动物的行为分为几种?它们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有什么意义?

2.动物行为的类型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影片中的有关动物行为的相关事例,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出每种动物的行为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有什么意义。

(1)觅食行为

概念:是动物通过独特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

意义:觅食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的行为。

(2)争斗行为

概念: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这种行为叫攻击行为。争斗的动物双方很少受到伤害

意义:对于动物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必不可少。

(3)防御行为

概念:动物对付外来侵犯,保护自己或群体中其它个体的行为

意义:对于动物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必不可少。

(4)繁殖行为

概念: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求偶、占巢、孵卵、哺育等)

意义:使动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使后代得到亲代的良好照顾,提高动物幼体的成活率。

(5)社群行为

概念:是动物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它们具有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

意义:社群行为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问:通过上面的观看和讨论,请同学小结一下我们认识了几种类型的动物的行为

演示:5种动物的行为的分类

问:请学生说一说还有没有其他动物的行为?

(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

二、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问:想一想,这些多种多样的动物行为,从动物行为获得过程来看,它们又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1.先天性行为

概念: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

特点:具有持久性

2.后天性行为

概念: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特点:具有短暂性,容易建立,也容易消退,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强,表现出的动物行为也越复杂多样。

三、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问:由于动物种类、运动方式等不同而导致动物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请同学们想一想,动物的行为有没有共同的特点呢?

1.动物的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2.是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问:我们为何要研究各种各样的动物行为?

研究动物行为的根本目的是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巩固练习

1.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的行为( B )

A.青蛙鸣叫 B.动物体内食物的消化

C.豹追羚羊、羚羊跑避 D.变色龙随环境改变自己的体色 2.下列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D )

A.狗拉雪撬 B.马拉车 C.猴子剥花生 D.蚕吐丝

3.两只雄性织布鸟在繁殖季节为争夺筑巢的树枝,发生激烈打斗行为,该行为属于( B )

A.取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4.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A )

A.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B.找到配偶 C.逃避敌害 D.找到食物 5.下列动物种群中,不具有社群行为的是( B ) A蜜蜂群体 B.绵羊群体 C.白蚁群体 D.蚂蚁群体

6.“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的产卵过程,对蜻蜓该行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B.是一种学习行为 C.是一种繁殖行为 D.该行为由蜻蜓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先天性为和后天行为的特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说课稿(篇2)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并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散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感受世界的奇妙和美好。【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增强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

本节课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一些动、植物挂图及学生自带的一些生物和非生物实物(例如:树叶、蝗虫、蚯蚓、杯子、小石头、盆栽花卉等)。教法学法打算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要注意观察方法的指导,还要注意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学习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意图、点评

联系实际在三十亿年前我们的地球一片

引导学生荒漠,寸草不生。而今天我们讨论交流

思考,唤起导入新课的星球如此美丽,你知道是什

学生对生

么将我们的环境装点的如此美

命的热爱。

丽吗?

一.什么是生物

在你的周围有很多生物,你能

教师组织和引导

新授知识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观察,分组讨论、意图、点评引导学生新授知识

1、观察老师提供的图片和实

物,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

非生物。2、结合自己的知识和

生活经验,讨论怎样区分生物

和非生物。

小结: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老师答疑: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单位,一个细胞不能算作一个生物体。当然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除外。

2、像一片树叶、一个苹果是组成果树这一生物体的一部分,不能算作一个生物体。

交流总结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

1、细胞是生物

吗?

2、一片树叶、

一个苹果能算作一个生物体吗?

初步认识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以及观察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二.生物的主要特征

请大家列举一下你所知道的生物,看看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存活

问题1:①植物需要的有机物从哪里来?(关于光合作用可学生活动

观察书上的图片1—3,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并总结:意图、点评

通过观察新授知识

新授知识考虑掌握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有机物不断积累体现出植物由小到大的生长)②动物如何获得营养?问题2:动物能呼吸,植物也能进行呼吸吗?(例如:在晚上卧室内不能摆放过多的绿色植物)

问题3:①人是有生命的,能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也会排出废物吗?②植物是通过那种方式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问题4:①图4---5说明了什么问题?②请你用手触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片,触碰的含羞草叶片与周围的叶片相比,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继续观察教材插图并思考问题。

问题5:①图8说明了什么问题?②想一想,生物还有那些繁殖方式?动物、植物、细菌是怎样繁殖的?

问题6:生物还有其他的特征吗?

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特征2:生物能进行呼吸;

观察书上的图片4—5,讨论总结:

特征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特征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观察书上的图片6--7,分析归纳:特征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特征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彩图和联系实际,让学生归纳生物的六大特征。

前五大特征巧记忆:一需四能。

补充第六大特征。

学习内容

小结

教师组织和引导

问题7:你能准确地表达出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吗?师生共同整合得出结论

问题:①你自己是否也有上述这些特征?②请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这些特征是否都应在一个生物体上体现?③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会怎样回答呢?

学生活动

表达交流、记忆:生物的6大特征。并使学生们认识到生物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特征,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

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意图、点评

把重点知识系统化,加深学生印象。

巩固练习

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对平时认真观察生物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说明观察环境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板书设计】:

一、观察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要求二、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材分析】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的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与训练。【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能力方面: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教学重点】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教学难点】

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

2.如何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课时安排】

本节课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录像、调查范例等,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学生:确定调查路线,笔(有条件可带放大镜,照相机)并设计调查表。【教学过程】学习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意图、点

1.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分析出1.学生根据经验举例,

什么是调查,再以调查我们身分析什么是调查。以小

边的生物为实例,以小组为单组为单位拿出调查我们明确什么

是调查及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书

身边的生物的方案,最

调查的一上对比,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

一、调查的后通过对比总结、归纳般方法法及注意事项一般方法

2.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同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通过实

及注意事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意事项例)项(如何进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2.根据学生经验,分析行调查)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

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项。

七年级上册生物说课稿(篇3)

知识目标

1、知道消化的概念

2、知道食物需要消化的道理

3、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知道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的关系。

4、知道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的概念

5、能说出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挂图或模型,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

2、通过对“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对比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承认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在《消化吸收》一章中占有重要地位,应明确三个问题:第一、食物为什么要消化;第二、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第三、食物消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1、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

2、事物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 :

1、小肠与消化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教法建议:

建议授课3课时:第1课时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食物需要消化的道理。第2课时学习消化食物的结构基础——消化系统。第3课时通过实验探讨食物消化的过程。

关于“食物为什么需要消化”的教学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食物需要消化的原因——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才能进一步被细胞利用。建议教师演示“淀粉和葡萄糖的透过性实验”,给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先让学会通过讨论,自己设计实验,再演示。

在了解了食物为什么要消化的基础上,很自然就会想到“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怎样才能转变为小分子物质呢?”引出——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关于消化系统的组成可让学生看图自己说出。并结合自身实际指出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自然位置。关于牙齿的教学,可以利用模型简单介绍,建议把牙齿保健的内容放到第四节讲解,让学生先收集一些资料。关于胃的结构的教学,建议先利用挂图明确胃壁的四层结构,并指出整个消化道壁的结构都与其相似;再结合录像或实物,让学生对胃壁内表面有皱褶,能增加消化、吸收的面积有一个感性认识。由于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所以在关于小肠的教学中应注意明确:一、小肠长(利用消化系统挂图就可看出);二、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绒毛(演示实物或看录像)这种结构特点——面积大决定着食物在小肠中停留的时间相对长,消化更充分。进而强调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于大肠的教学,可结合挂图进行讲述,要让学生明确平时易混淆的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关系。关于消化腺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明确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的关系(见下表)。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难点分析:

1、胃和小肠的结构特点,重在突出“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2、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难在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

3、“淀粉和葡萄糖的透过性”实验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重在实验的设计、实验的现象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教学过程 设计:

第1课时:

第二节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食物,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必须经过人体的加工才能被利用。那么营养物质为什么需要加工?要经过怎样的加工?又是由我们身体的哪些结构来完成这一过程的呢?这就是我们在第二节要学习的内容。

本课时内容引入:复杂的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实现也是通过细胞完成的。营养物质首先要进入细胞才能被细胞利用,参与生命活动。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不是都能进入细胞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建议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自己设计实验)

在甲乙两个大烧杯内装入清水,玻璃管下端用玻璃纸(相当于细胞膜,也可以用鸡蛋的卵壳膜代替)包紧,玻璃管内是待透过细胞膜的溶液。甲装置里装的是淀粉液,乙装置里装的是葡萄糖溶液(课前准备好)。

一段时间后,往烧杯和玻璃管内分别加几滴碘液来检验,可见到烧杯中的液体不变蓝,而玻璃管中的液体颜色变蓝了。

再取乙装置中的玻璃管内和烧杯中的液体各取5毫升,分别放入a、b两试管中,再各加入5毫升本氏液后隔水加热来检验,可见到玻璃管中的溶液和烧杯中的溶液颜色都变成了砖红色。

这个实验可以表明像葡萄糖那样的小分子物质是能透过细胞膜的,而淀粉那样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细胞膜。

所以食物中那些淀粉、蛋白质、脂肪类的大分子物质必须要经过加工(这个加工的过程就是食物消化的过程),转变为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被人体所利用。这就是食物需要消化的原因。

补充:如本课时时间富裕,可将消化系统的组成提前到这节课学习。

教学设计示例

第2课时:

本课时内容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通常都是以很复杂的大分子形式存在于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须先经消化,由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后,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而这一切过程是通过人体的消化系统进行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让学生看消化系统挂图或模型,自己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1.消化道

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肛门组成。

(1)口腔:口腔内有舌和牙齿。

①牙齿: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a、结构:

牙根:牙槽里的部分。

牙颈:稍细的部分,外包牙龈(口腔粘膜的一部分)。

牙冠:表面覆盖着乳白色的釉质,是人体结构中最坚硬的物质,损坏后,不能再生。

b、功能:其中门齿可咬切食物,犬齿负责撕裂食物,臼齿负责研磨食物。

c、其他:人的一生有两副牙。一是乳牙, 20个;二是32个恒牙,28~32个。

②舌:是口腔中一块肌肉质的结构,主要的功能是搅拌食物、辅助吞咽,此外还与发音和辨别食物的味道有关。

(2)咽:进食与呼吸的共同通道。

(3)食道:

食道位于咽与胃之间,长约25厘米,可以依靠肌肉的蠕动,将食物推入胃。

(4)胃

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位于腹腔左上方。胃壁的结构可以分为四层(借助挂图讲解),由内向外为:粘膜、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胃壁的平滑肌十分发达,从而使胃的收缩强而有力。胃上端与食道相接的部分,称为pen

门,胃下段与小肠相接,称为幽门。在幽门部的管壁内,有一圈特别发达括约肌,能控制食物通过。

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并初步消化食物。不同食物在胃里的储存时间各不相同,混合性食物一般4~5小时。空腹时,胃壁肌肉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故每5小时左右进食一次。

(5)小肠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大约有5~6米,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小肠起始部相当于十二手指并列的长度,故称十二指肠(结合挂图见讲解),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除了长度的原因,还有其它一些适应性特点,后面会学习到。

(6)大肠

大肠较小肠粗大,长度约1.5米,可分为盲肠,结肠与直肠三部分(利用挂图讲解)。

在大肠的起始端(与小肠相连接处),有一向下突出的盲囊,称为盲肠,其盲端又有一指状的突起,即阑尾。盲肠和阑尾在人体都是退化的器官。大肠有一定的吸收功能。

(7)肛门

是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通道。

2.消化腺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胰脏、肝脏、胃脏和肠腺。均可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1)唾液腺

有三对,分别是腮上腺、颌下腺、舌下腺,均有导管将所分泌的唾液输入口腔。成人每天分泌1~1.5升,唾液中含有的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成为麦芽糖。另外,唾液中还含有溶菌酶,有杀菌作用。

(2)胃腺

胃腺是胃壁粘膜内陷形成的,可以分泌胃液(主要由盐酸和胃蛋白酶构成),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

肠腺是小肠粘膜中的微小腺体,分泌肠液,呈碱性,含有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酶,成年人每日分泌肠液约1~3升。

(4)胰腺

位于胃的后方,是一条狭长而扁平的腺体,靠近胃与十二指肠。分泌的胰液,经胰管注入十二指肠。胰液呈碱性,含消化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酶。

(5)肝脏

肝脏是人体的消化腺,位于膈肌之下,腹腔的上方偏右,成人肝脏重1.5千克。肝脏能分泌胆汁,呈碱性,虽然不含消化酶,但可帮助脂肪的乳化,使脂肪变成脂肪微粒。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均先运到胆囊中暂存,待有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引起胆囊的收缩,把胆汁挤压出来,经总胆管注入十二指肠总胆管的末端与胰管合并而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该处也有括约肌的控制,平时紧缩,在进食时才会舒张而打开,使胆汁和胰液经此流入小肠。

另外,肝脏还能在蛋白质、糖类、脂肪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并能解毒等等。

板书:

二、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消化系统

(一) 消化道

1、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1)口腔:牙齿咀嚼;舌搅拌

(2)咽:进食与呼吸的共同通道

(3)食管:

(4)胃:暂存食物,初步消化

(5)小肠:长5~6米,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6)大肠:长1。5米,有一定吸收功能

(7)肛门:排出食物残渣

2、消化腺

消化腺

开口

所分泌的消化液

含有的消化酶

唾液腺

口腔

唾液

消化淀粉的酶

胃腺

胃腔

胃液

消化蛋白质的酶

小肠腺

小肠腔

肠液

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酶

肝脏

小肠腔

胆汁

不含酶

胰腺

小肠腔

胰液

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酶

教学设计示例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2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用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质疑和补充,积极参与讨论活动。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难点:

植物的营养、呼吸、排除废物。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课前准备:

1.生物视频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智能机器人做操、跳舞、与人交流,学生观看、思考。教师提问:智能机器人是不是生物?学生回答:不是。教师提问: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二)讲授新课

1.体验并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

教师讲述:要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我们首先要对生物进行观察。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观察?学生总结:①应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②观察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等原则;③观察越细致越接近真实;④合作交流能综合各种信息,更快的获知真相。

让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提问:这段描写中鲁迅先生观察到了多少种生物?用到了哪些感官?怎样才能准确的感知周围的事物呢?阅读后回答,学生总结出科学的观察应该是:①有明确的目的;②观察使要细致、全面、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③对长时期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④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过渡:学习了如何记性科学的观察你,下面我们就一起试试吧!

2.什么是生物

观察比较多媒体课件中提供图片(鸭子、铅笔、汽车、仙人掌),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分组活动,小组长做记录。小组长陈述本组的发现。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重点)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活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说明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卵子。

难点: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

三、教学准备:

1、 男、女生殖系统的挂图。

2、flash: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

3、视频文件:

(1)精子的形成;

(2)女性的生殖系统和卵子的形成;

4、学生在课前对自己的父母进行访问:自己是从什么地方出生的?

人是怎样形成的?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朗读]:书p1页的绪言。

[讲述]:人类只有在对自己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之后,才可能真正地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提问]:课前让大家做了两个访问题(1)人是怎样形成的?(2)自己是从什么地方出生的?你们对父母的访问结果是什么?

富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认同人是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员,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必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饶有兴趣地发言。

结合已有的认知,说出人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知道自己是从母亲的“肚子”里生出来的。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人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讲述]:大家说得很地,人的个体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预示着新一代生命的诞生,由受精卵发育为成熟人体,需经历漫长的生长发育过程。

[提问]: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以是怎样产生的?让我们带着问题先来认识一下男女性生殖系统。

[讲述]:男女生殖系统是由一系列的生殖器官组成的,在这些生殖器官的共同作用下完成人的生殖过程。

[观察]:男女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认识生殖系统分别是怎样组成的?说出产生精子和卵子的部位,以及精子和卵子成熟后的排出路线。

[填表]: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表。

名称

男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

组成

产生精子

卵子部位

排出路线

主要器官

[提问]:为什么你们认为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女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

[小结]:对,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子都是人的生殖细胞,分泌的激素则可以维持人体的第二性征。

[播放视频]:

(1)精子的形成;

(2)女性生殖系统和卵子的形成。

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观察、讨论,并用笔在图上画出精子和卵子的排出路线。

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填写表格。熟悉男性、女性的生殖系统组成。

回答:因为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

观看,进一步了解男、女性的生殖系统组成,产生精子和卵子的器官以及它们成熟后的排出路线。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布置课后访问]:同学们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及组成已经非常了解了,回去以后,再做2个访问,

(1)你们的母亲在怀你们时,身体有什么感受?

(2)当母亲怀孕时,父亲都做了些什么?

[阅读]:课外阅读“试管婴儿——生殖医学的奇迹”。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4

一、教材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前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再来考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其实是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辩证地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为下一节“生态系统”的学习作好预设。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另一就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四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

2、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3、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2、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

3、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的确立: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重点又是难点;

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是重点,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应该利用好每一次活动,来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

1、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本节“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并不难,运用前一节的探究活动方法完全能够完成,所以这个活动我安排在课前,课上主要是组织各小组交流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处理方法。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

五、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前的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例举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有两个好处,1、既考验了前一节课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体现了两课内容的紧密联系;2、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兴趣,让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呢,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课。

(二)新知学习: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教材的四幅图片,引导从“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间的联系展开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选择一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可是思维发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课堂风格。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

第二步:启发学生还能找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

第三步:媒体呈现配有介说词的图片,如:乌贼的墨囊;含羞草的叶与多暴雨的环境相适应;尺蠖的拟态等等,让同学们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与环境摩合,自身不断进化、生存下来而形成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便提,以后高中会学到。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这部分的知识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步:让学生亲身验证“生物也可以影响环境”这一结论:

课前亲自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课上交流。这样安排体现1、有做事的过程;2、有明确的目标;3、有明确的结果;4、使用语言传达信息5、体现过程的真实性。这是任务型教学的五要素。交流时注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程是比结果更重要,但在这儿,由于结果涉及到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应以激励和引导。

学生从“做中学”中亲身验证了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有利于认识生物是可以影响环境的。

第二步:再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a、地下耕耘者是哪种动物,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

b、为什么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和还草?从生物对环境产生的作用这个角度来认识生物的存在确实影响着环境。

第三步:让学生尝试举例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并及时反馈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

第四步:播放动画“屎克螂出国记”,以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在学生注意力即将分散的时候再一次激起他们的兴趣。

3、技能训练:

这是新教材的一个别有用心之处,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势。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培养思维能力。

七年级上册生物说课稿(篇4)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

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5.感悟一切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乐于观察身边的各种生物,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

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分析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重点:

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的目标。

3.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准备:

①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

本节课的导入可这样设计:可让学生观察有山、水、虫、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出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这一问题,可与学生一起对照教科书上的描述,进行比较归纳。但是,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与学生讨论时,应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补充,如生物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节教学,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2.设计思路

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过的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区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的特征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材中的交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观察的方法和基本要求,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小学的自然课里已经学过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你能说出一些生物吗?(要求:每位同学说出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不要重复)从而导入新课。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了解校园或周边的主要生物的分布特点,知道生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并能影响环境。

2.能力方面

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周边、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校园或周边的主要生物是本章的重点。

组织好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活动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手段:PPT文件、调查范例等。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

(1)从周边或校园的生物引入调查;

(2)举例说明调查的基本方法;

(3)分组,教师指导制定调查计划;

(4)实施计划,教师组织指导;

(总结、交流、评议。

2.教学过程

(l)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本章的教学课题可以从周边和校园的生物引入。在此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①你知道我们北京市的市树和市花吗?②我们的校园中有多少种生物?这些生物开花结果吗?它们的花期是几月?

(2)关于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①利用录像或投影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家进行科学调查的资料,利用投影向学生演示调查活动的范例,从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调查,调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②讲解学生记录的方法,强调在活动的过程中如实做好记录的重要性。

如向学生讲清在调查前要制定好调查记录表,随时记录下观察的内容。如生物的种类、数量、生活环境、用途等。在活动中要尽量多地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以便调查结束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并把调查内容撰写成调查报告。

③向学生强调调查的意义,切忌将调查作为游玩。

教育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把活动作为对自己的挑战去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从而发挥自己的主动精神。

(3)分组,制定调查计划,为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①建议将班内同学按自愿结合的方式分成若干小组(5~6人一组)。由组长专门负责,制定调查计划。

②可以到学校附近的公园、小花园、生活小区或街道等地去调查。也可以在校园内进行调查。选择一条动、植物种类多且有不同生活环境的路线。

③调查的内容力求多样化。

班内的不同小组可以调查不同的内容,各有侧重点。如可以调查园艺花卉生物、蔬菜粮食作物,也可以调在城市的行道树种类等。

(4)实施计划。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①认识调查地段的生物的种类、数量、生活环境、用途等。

②确定的调查路线边走边观察并及时记录下来:身边有哪些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与生物生活在一起的有哪些动物?树上有鸟巢吗?有病虫害吗?花丛中有蜜蜂、蝴蝶飞舞吗?

要注意观察生物的分层现象,不仅观察高大的乔木、灌木,还要注意观察草本生物和藤本生物。不仅观察高大的生物类群,还要观察一些微小的生物类群,如阴湿树干上的菌类、生活在水中的藻类等。

③教育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公共场所的花草树木,不要任意攀折花木,尤其要爱护身边的珍稀生物。

④调查限定在几天之内完成。如对生物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设立小专题,作进一步的调查。

(访问等形式对调查的内容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交流、汇报。调查结束后可以与本班的板报小组合作,布置展览,将各小组的调查报告、收集来的图片资料等筛选展出,作班内交流。

七年级上册生物说课稿(篇5)


 2020七年级上册生物练习册

1.“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插柳”采取的方法是(

)

A.嫁接 B.分根 C.扦插 D.杂交

2.嫁接的方式可以获得(

)

A.与砧木相同的植物体的性状 B.与接穗相同的植物体的性状

C.与砧木、接穗相近的植物体的性状 D.砧木和接穗相结合的性状

3.图中生物的生殖现象不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A.植物的嫩枝 B.萌发的咖啡种子C.果树嫁接D.组织培养

4.嫁接成活的关键是(

)

A.要选好接穗和砧木 B.接穗上的芽应该大而饱满

C.使接穗和砧木紧密贴合 D.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5.下列生物不进行变态发育的是(

)

A.青蛙 B.家蚕 C.家燕 D.蝗虫

6.下列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B.体内受精,土中发育

C.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D.体外受精,土中发育

7、家鸽的卵产出后,胚胎发育暂时停止,要使胚胎进一步发育,必须的环境条件是:

A、适宜的温度B、充足的养料 C、一定的水分 D、雌鸽孵卵

8、孔雀开屏属于哪类繁殖行为(

)

A、求偶行为 B、筑巢行为 C、产卵行为 D、交配行为

9、不完全变态发育与完全变态发育相比,少了哪一个阶段(  )

A.卵 B.蛹 C.幼虫 D.成虫

10、成对的性染色体不能同时存在于

( )

A.肌肉细胞中 B.上皮细胞中

C.乳腺细胞中 D.精子中

11.人类的生殖细胞、体细胞和受精卵中各含有多少个DNA分子(

)

A.生殖细胞23个 体细胞46个 受精卵23个

B.生殖细胞46个 体细胞46个 受精卵23个

C.生殖细胞23个 体细胞46个 受精卵46个

D.生殖细胞23个 体细胞23个 受精卵23个

12.对基因有显隐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B.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起掩盖作用

C.成对基因Aa存在时只表现显性性状 D.只有表现不出来的性状才是隐性性状

13.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黄粒和圆粒 B.玉米的高茎和豌豆的矮茎

C.果蝇的红眼和白眼 D.狗的长毛和卷毛

14.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叫(

)

A.染色体 B.细胞 C.细胞核 D.基因

15.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 )

A.减少任意一半B.数目始终保持不变

C.增加一倍D.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16.白化病为隐性遗传病,在某白化病患者的体细胞中,控制白化病的基因组成是(

)

A.AA B.aa C.A D.a

17.据推测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存在的气体是(

)

A.氧气 B.甲烷 C.氨气 D.氢气

18、原始的生命诞生于

( )

A.原始大气 B.原始森林 C.原始海洋 D.湖泊和河流

19、下列不是生物进化规律的是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简单到复杂 C.从低等到高等 D.从动物到植物

20.某人不小心被铁钉扎伤了脚底,医生在清理伤口后给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及预防措施分别是:()

A.抗原,控制传染源 B.抗原,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体,保护易感者

非选择题

1.下图是表示呼吸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②两处的结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环节:

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环节㈠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环节㈡和环节㈣是通过_______________

实现的;环节㈡的气体交换结果是氧进入____________,二氧化碳进入___________;环节㈣的气体交换结果是氧进入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进入_______________。

(4)通过呼吸全过程,__________得到了氧,同时把它产生的___________排到外界环境。

2.右图是呼吸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呼吸道的功能是 。

(2)[]______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主要组成单位是______,其与外面包绕的____________都只有一层________构成。这种特点适于进行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发烧引起了肺炎,你知道致病菌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过程吗?请用序号和箭头表示出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右图表示模拟肺部呼吸运动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模拟的是人体的 ,图中的B模拟的是人体的 。

(2)用手向下拉D,C内的容积会 (填“扩大”或“缩小”),B就会变 (填“大”或“小”),这个过程模拟的是

(填写“吸”或“呼”)气过程。

(3)由于某种刺激,导致了我们剧烈的咳嗽,此时D是处在

(填写“向上”或“向下”)位置。

4.下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实验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呼吸处”作缓慢的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紧A管的橡皮管。进行多次后,______(填“A”或“B”)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 。

(2)在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 。

(3)人体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 )

A.血液 B.肺泡 C.细胞 D.气管

(4)在呼吸时,由于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气体就被 ;当 和 舒张, 胸廓变小时,气体就被呼出。

5.(1)把相同质量的玉米和花生的种子进行燃烧,__________所释放的能量要多一些,因为他含有的__________成分较多,所以热价较高。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食物的热价是指1g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

B.食物中脂肪的含量越多,它的热价就越高

C.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含糖类丰富的食物热价较高

D.由于各种食物营养成分的含量不同,它们所贮存的能量也不相同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写在下面的答题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下列不属于

器官的结构是

A.血液 B.睾丸 C.咽 D.静脉

2.红细胞不能运载的物质是

A.氧 B.一氧化碳 C.养料 D.二氧化碳

3.学习了“人的生殖与发育”后,某同学做了如下总结,其中错误的是

A.人的发育起始于婴儿的出生 B.受精卵发育初期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

C.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输卵管 D.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是卵巢

4.下列对于右图的叙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②能消化蛋白质

B.①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酶

C.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D.④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5.“扶不扶”曾一度引发国人热议。

我县某校学生小吴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位老爷爷突

然摔倒在马路上,且前臂流血,小吴见状后立即用手按压老爷爷的伤口近心端,血流如初;

他又改为按压伤口远心端,血流立即停止据此推测老爷爷受伤的血管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三种皆存在可能

6.右图所示的神经结构称为

A.神经元 B.神经中枢

C.反射弧 D.神经系统

7.下列属于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A.形成生殖器官 B.身高增长缓慢 C.出现第二性征 D.大脑重量显著增加

8.右图是某人在饭前、饭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引起

图中d~e段血糖浓度快速下降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雌性激素 D.雄性激素

9.下列做法中能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是

A.经常服用维生素D B.食用加碘食盐

C.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D.多吃蔬菜和水果

10.如图中小朋友的饮食习惯,最可能导致缺乏的营养物质是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11.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各项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A.平衡膳食 B.管 住嘴,迈开腿 C.拒绝毒品 D.长期熬夜学习

12.如图是人眼的图片,有关标注正确的是

A.1--瞳孔 B.2--巩膜

C.3--视网膜 D.3--角膜

13.发炎时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的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浆 D.血小板

14.智能手机的出现造就了低头族,导致人群近视率急剧增加,下列关于近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看得清远处的物体 B.晶状体曲度变大

C.成像在视网膜后方 D.眼球前后径变小

15.如右表是尿液形成过程中甲、乙两种液体成分的检测结果,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比 较 血细胞(g/100ml) 蛋白质(g/100ml) 葡萄耱(g/100ml)

样品甲 0.0 微量 0.1

榉品乙 0.0 0.0 0.0

A.甲是血浆,乙是原尿

B.甲是血浆,乙是尿液

C.甲是原尿,乙是尿液

D.甲是原尿,乙是血浆

16.下列关于维生素及其缺乏症配

对正确的是

A.维生素A﹣﹣坏血病 B.维生素B﹣﹣夜盲症

C.维生素C﹣﹣脚气病 D.维生素D﹣﹣佝偻病

17.马铃薯俗称土豆,我国已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已经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第四大主粮作物。

之所以将土豆由蔬菜转为主粮,是由于其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 B.淀粉 C.脂肪 D.维生素

18.由二氧化碳增加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臭氧空洞 C.温室效应 D.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19.下列食品中,有明显安全隐患的是

①过期食品 ②受潮发霉的粮食 ③三无食品

④无公害农产品 ⑤绿色食品 ⑥有机食品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排泄的是

A.呼出二氧化碳 B.排 汗 C.食物残渣排出 D.排尿

21.在体循环中,主动脉流出的血是从哪里流回

左心室的?

A.右心房 B.下腔静脉 C.肺静脉 D.上腔静脉

22.每年的夏季是溺水身亡的高发季节,溺水阻断了呼吸过程中的哪个环节

A.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C.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23.下列器官中,只属于一个系统的是

A.咽 B.卵巢 C.胰腺 D.心脏

24.女性在月经期,除下列哪一项外都需尽量避免

A.加夜班 B.饭后散步 C.体育竞技活动 D.洗冷水浴

试管 加入的物质 温度 加入试剂(充分摇匀) 实验现象

1号 馒头碎屑+唾液(2毫升) 37℃ 碘液

2号 馒头碎屑+清水(2毫升 37℃ 碘液

25.下表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1、2号试管都变蓝 B.2号试管变蓝、1号试管不变蓝

C.1号试管变蓝、2号试管不变蓝 D.1、2号试管都不变蓝

二、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6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6.俗话说早餐要吃少,中餐要吃好,晚餐要吃饱

…………………………………( )

27.成分输血是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

)

28.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于氧气的含量………………………………(

)

29.在检测驾驶员血液中酒精的含量通常抽血时针管刺入的血管是静脉……………(

)

30.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

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

31.受精卵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在了土壤中………………………(

)

三、连线题:共4分。

32.请将人体呼吸系统图中标注的有关结构与其功能对应起来,填在相应序号前面的空白处。

A.是气体和食物共同的通道

B.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C.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 于气体交换

D.紧邻食道,其顶部有会厌软骨,其内有声带

( )——A ( )——B

( )——C ( )——D

四、简答题: 共四道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33.(8分)小伟的某一天是这样开始的:

(1)闹钟响起,小伟匆匆起床,这属于 反射。

(2)经过了一夜,他感到尿急了。此时尿意是在尿液刺激膀胱后再上传到人的

产生的。

(3)洗漱时,他从镜子里发现自己长出了胡子。这是男孩生殖系统中的 分泌的雄性激素让身体发生了变化。

(4)小伟早餐是牛奶和面包,其中的营养物质将主要在小伟消化道的 里被消化,并吸收进入血液。

34.(10分)第十五届欧洲足球锦标赛于2016年6月11日在法国打响揭幕战。

在法国南部港口城市马赛11日英国与俄罗斯的赛场上赛事异常激烈,球员你争我抢,其精湛的球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右图所示是比赛中的一个场景,其中维持动作协调和身体平衡是 。

(2)开赛时运动员听到哨声就 开始发球,其感受器位于左图耳的[ ] 中。

(3)比赛后运动员要进行尿检,若运动员尿液检出了兴奋剂,兴奋剂从血液到尿液经过的肾脏结构是 。

(4)在激烈的赛场上由肾上腺分泌的 激素促使运动员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皮肤血管扩张,因而显得面红耳赤.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除主要受到系统的调节外,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35.(12分)图l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2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象,请根据实验和生活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情况下,使用______(低/高)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若想更换物镜,应转动 。

(2)你认为图2中的[2]是 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3)实验过程中,需在乙图的棉絮上滴 加清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医生给你测量脉搏时通常选取的血管是前臂的 (桡动脉/肱动脉)。

36.(10分)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某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材料用具:培养皿、小麦种子40 粒、清水、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

(1)请你对此作出科学的假设: 。

(2)请根据上述材料用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相同的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

②在甲、乙两个培养皿内分别放入 粒小麦种子;

③向甲喷洒“模拟酸雨”,乙喷洒 ;

④观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3)上述模拟实验中的变量是 。

(4)如果要探究pH值分别为5.5、5、4.5、4、3.5这五种不同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

是否有影响,应设置 个实验装置。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C A B B C C A B D D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D B C D C C B D B B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6.×

27.√ 28.× 29.√ 30.× 31.×

三、连线题(每空1分,共4分)

32.(①)—A

(④)—B (⑥)—C (②)—D

四、简答题:(共40分)

33.(每空2分,共8分)(1)复杂(条件);

(2)大脑或大脑皮层;

(3)睾丸;

(4)小肠;

34.(每空2分,共10分)(1)小脑;

(2)[3] 耳蜗;

(3)肾单位;

(4)肾上腺 神经

35.(每空2分,共12分)(1)低

转换器;

(2)毛细 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3)维持小鱼的正常呼吸

(4)桡动脉

36.(每空2分,共10分)(1)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2)②20 ③清水

(3)水的pH值

(4)6

七年级上册生物说课稿(篇6)

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重点难点: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设计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问题的提出

方案一: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创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思考如何检验假设。

方案二: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合作学习,大胆作出假设。

指导看书,鼓励学生作出假设,设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

演示、启发学生调动经验储备,进行大胆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探讨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每个大组又以检查,随时抽查,适时给予评价,

5.得出结论:

环境条件:逅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方案一:各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方案二:观察录像,相互交流说出实验探究的结果。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并进行描述。

6.表达和交流:

方案一: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方案二:组间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评比。评出:最佳方案、创意、假设、选材、观察、报告奖等的要求。现象及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强调发芽率的计算方法。

3.种子萌发自身

条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储藏丰富的营养,渡过休眠期

方案一:结合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及种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组间交流,分析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

方案二:观察CAI课件(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种子萌发情况),结合测定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大胆猜测、表达和交流,得出结论。

方案三:演示并观察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条件适宜时的萌发状况,并分析原因。提示、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分析对比不同情况下种子萌发的情况,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三、种子的萌发过程:胚根→根胚轴→一连接根和茎的那段胚芽→茎和叶

方案一:结合实验观察,自学看书,小组之间交流,描述萌发的过程,互相补充。

七年级说课稿集锦


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篇关于“七年级说课稿”的文章。厚德,示学生做人之本,在正式开课之前,教师都应该提前准备好课程教案。教案可以帮助老师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篇文章仅供参考请勿实施侵权等行为!

七年级说课稿(篇1)

【教材简析】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而《化石吟》作为第一篇课文,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殿的前奏。

它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也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

2、《化石吟》也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感情丰富。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

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揣摩语言,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音律之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教学难点】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关于教法】

1、朗读法:

诗歌教学首先应重在朗读吟诵,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赞叹之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情感之美和音乐美。

2、联想想象法:

科学的探索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依据现存的化石推测逝去的世界,依据科学的分析想象神秘的故事,在合理的联想想象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3、讨论点拨法: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的探究诗歌的内容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

2、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化石的形成。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电脑中的关于古生物恐龙的图片,从“侏罗纪公园”开始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掌握生字词。

3、初步朗读。

三、指导阅读

可以抓住题眼“吟”,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把握内容,体会感情,甚至将结构安排,前后呼应等知识一并解决

在不断揣摩语气语调、节奏快慢过程中,水到渠成的引出来。

四、揣摩研读

1、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精炼。

五、拓展运用

1、联想想象:展示古代生物猛犸的资料,推测猛犸的死因。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合理想像,生动描述。

2、表达感受:面对这幅猛犸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请用一两句诗来表达。

在这首诗中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去想、去说、去读,不只局限于语文这一小的知识圈子中

使语文知识和自然、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六、教师小结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在自然面前,生命是何等的脆弱;在科学面前

生命又是何等的神奇!同学们,愿这首诗不仅给你们带来文学的享受,也给你们带来探索科学世界的动力。

七、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化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七年级说课稿(篇2)

好的文章、好的语言,不仅要读,还要有所得。同学们,拿出你的语文积累本,把你认为精彩的、你喜爱的语言积累下来,并思考它好在哪儿,作点赏析。

1、生活细节显示“人情美”。

友情提示:细节是指人物细微的举止行动或细微的情节。它具有典型意义,如果运用恰当,会耐人寻味。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赏析:这两处细节描写,反映了两代人的具体心态,具体表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感情十分融洽的气氛,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赏析:这个背母亲的细微动作,不只有尊老的含义,也体现出了“我”具有的一种使命感。

2、景物描写展示“画面美”。

友情提醒:所谓景物描写就是环境描写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就是为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服务的。其作用。一般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1、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2、是否渲染了气氛;3、是否设置了背景;4、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5、是否深化了主题;6、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赏析:作者从远到近分别描写了“新绿”“ 嫩芽”“冬水”这些显示出新春旺盛生命力的景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为散步提供了一个十分优美的环境,为后面儿子觉得走小路有意思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全文奠下一个礼赞生命的感情基调。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

赏析:这是描写母亲所见到的小路远处景物,照应了上文儿子所说的“小路有意思”。同时又流露出对生活的酷爱,以此为背景衬托出一家人的和睦、温馨,其乐融融。景美、情美相得益彰。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赏析:文章结尾再次强调这一段景物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轻描淡写”感受“语言美”。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赏析:该句结构大致相同,内容相关、句式对称,语句形式整齐、连贯,富有形式美和音韵美。

4、叙事起伏体现“结构美”。

1、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赏析:文中写散步,本该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却起了一个波澜:“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爱母之心,决定走大路时,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决定发展,母亲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两处波澜不仅使记叙摆脱了平铺直叙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对母亲的挚爱,母亲对孙子的亲情。

5、深层感悟品味“意境美”。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赏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大词小用,其实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支永不停熄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七年级说课稿(篇3)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精彩优美的语言?为什么?(学生分小组学习、自由讨论,教师从旁指导)

(教师特别提示)课文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它的对称美。

(多媒体显示)学生齐读:

有的浓,有的淡。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 ……

师生共同品赏“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儿,作者却能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主题,这样的写法就是“以小见大”。你能找出文中有预示性的句子吗?

(学生交流、回答)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教师阐释)

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3、为了反映这样一个主题,用“散步”为题好不好?你还可以用其他的题目吗?

学生交流、讨论,相互评判,鼓励创意。如责任、深沉的爱、和美的一家等。

教师小结:

同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拟定标题。只要标题符合文章内容,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本文用“散步”作标题很好,一是朴实,二是题目不太大,三是不过于直白地点明中心。

七年级说课稿(篇4)

【活动理念】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和促进剂。同学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中_基本的一种。初中生交友的烦恼和困惑大多来自同学之间的交往,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与冲突。针对这种情况,本课辅导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学会辨证地处理这些问题,学会化解矛盾,协调关系。

【活动目标】

1、通过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彼此宽容,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为对方着想。

2、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化解同学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方法,增进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状态。

3、让学生体验友情的崇高、伟大,珍惜友情,珍惜一起走过的日子。

【活动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歌曲《朋友》。

【活动对象】初中低年级

【活动过程】

一、心理剧演出,情境体验

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心理剧“篮球**”,形象地展现出在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和冲突。

心理剧场——篮球**

故事情节:放学后,篮球场上小东和同学们在打篮球,一不小心,篮球砸到了小西身上。

情境1——站在自己的角度:篮球场上,小东和几个同学在激烈地进行着篮球比赛,他们各个全神贯注。“小东,接球。”……小东说:“王翔,接着。”在传球时,一不小心,球飞了出去,正好砸到同班同学小西的身上。

小西:(捂着肚子,生气)你怎么不长眼睛啊,疼死我了。

小东:(趾高气扬)你才没长眼睛呢,这么宽的路你不走,被砸到活该,关我什么事,哼。

小西:你明明先砸到人的,还恶人先告状,我告诉老师去。

小东:你去说好了,我又没有错,不小心嘛。

小西(用手指着小东):你还没有错……

小东:怎么啦,想打架,我奉陪。

小西:谁怕谁。

小东和小西两个人打起架来。

学生活动:由表演小东和小西的两个同学谈谈他们表演时的感受,谈谈他们各自这样处理问题的出发点。

教师提问:站在自己的角度,小东强调自己没有错,小东和小西的关系会如何?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情境2——站在他人的角度:篮球场上,小东和几个同学在激烈地进行着篮球比赛,他们各个全神贯注。“小东,接球。”……小东说:“王翔,接着。”在传球时,一不小心,球飞了出去,正好砸到同班同学小西的身上。

小西:(捂着肚子)疼死我了。

小东:(马上跑上前)对不起,对不起,你哪里受伤了,是不是很疼?

小西:肚子,呜……

小东:要不要去医务室看看。

小西:没关系,我想休息一下就会好的。

小东搀扶着小西坐到操场旁边的椅子上。

学生活动:由表演小东和小西的两个同学再谈谈他们这样表演后的感受。

教师提问:站在他人的角度,小东设身处地地感受小西受伤后的痛,小东和小西的关系又会如何?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板书:

思考角度相互关系

站在自己的角度与对方冲突、争吵

站在他人的角度能理解、体谅对方

教师小结:从上面的心理剧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考虑问题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很容易引起冲突和矛盾;如果站在他人的立场想一想,许多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并且也让双方都感到愉快。我们常常把这种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方法叫做“换位思考”。

二、心语训练场

心理侦探:依次显示冲突场景,请学生当心理侦探帮助下面的同学解决冲突和矛盾。

1、小美脸上长了许多雀斑,小刚在学校经常开玩笑叫她“小麻雀”,小美非常生气。

教师提问:小刚觉得叫同学的“外号”很有趣,很开心。换个位子,如果你是小美,你会怎样想?

2、吴浩和沈力一前一后坐着,他们为了自己的地盘经常挤桌椅,谁都认为是对方占了自己的地盘,谁也不肯相让,今天他们还为此打了起来。

教师提问:他们俩怎样做才能平息这场**呢?

3、谢峰和张晓是好朋友,但_近他们又闹别扭了,为什么事呢?原来近来谢峰经常不做家庭作业,到学校来要抄张晓的作业,张晓不肯,谢峰说张晓太不够哥们了,就不理睬张晓了,他们俩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

教师提问:他们俩怎样做才能和好如初呢?

小组讨论,请小组里的学生当心理侦探帮助上面的学生解决矛盾和冲突。

_后由小组学生归纳总结出消除“火花”的好方法。

三、教师总结

1、友情提醒:做小绒绒不做小刺刺。

让我们学习——

用友善的办法消除同学间的碰撞火花。

用理解、尊重的态度和语气表达自己的看法。

2、消除火花的好方法:

写纸条、写信

仔细听对方诉说

当面道歉

请老师和同学帮助解释

通过第三者讲和

冷静一段时间,让时间冲淡矛盾

送他(她)一个小礼物

四、学生活动:走近同学(同时播放歌曲《朋友》)

1、请走到过去曾有过摩擦的同学身边,做一个友好的动作(握手、拍拍肩膀、拥抱)或者说一句自己_想说的话。

2、学生互动交流,情感升华。

3、让学生互相交流沟通,加深彼此的感情,珍惜一起走过的日子。

五、课堂反馈:“这堂课给你带来了什么?”

我的感受:

我的认识: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七年级说课稿(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孩子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孩子观察水样

(2)孩子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孩子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孩子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

(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孩子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孩子分组观察。(在孩子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③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时孩子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记录,并用孩子用语言进行描述)

(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

①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

②自主观察

③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

(3)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4)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孩子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①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②孩子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利用用多媒体展示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水滴里的微生物》是一堂鲜明的科学探究课。科学学习要以孩子的探究为核心,这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孩子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果断单刀直入地设计问题,直奔主题,就可能保证把握探究教学的'重点环节,为重点环节的探究活动留出大块时间,自然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这节课,我设计了一个主要的探究实验活动——通过显微镜来观察平时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让孩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探究。这个探究活动紧紧围绕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来设计,让孩子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搞科学,体验到探究科学的乐趣。在快乐的探究学习中,孩子自己知道了在平时常见的水中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微生物。

这堂课我注重让孩子通过“动手做”的方式来指导孩子学习科学和理解科学,并从课题研究目的出发,提升了孩子的科学探究能力。新课程倡导孩子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在这里我只告诉孩子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又以实验记录的形式告诉孩子基本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实验过程由孩子自己控制完成。孩子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七年级说课稿(篇6)

1、为什么“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是整个世界”?齐读体会一下句子的含义

(从字面上看他们走得很小心,很仔细,害怕母亲摔跌,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中年人既要善待衰老的生命,又要爱护幼小的生命这样承前启后的责任。也表现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整个世界”是否大词小用?表现我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屏,指名答)

2、你认为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大屏,指名答。师板书:孝)

3、师小结:

(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我一家四口人或者祖孙三代;

(2)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后发生分歧,结果我的母亲顺从我的儿子走小路,体现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爱以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大屏,中心,齐读)

师:过渡语:这样的画面美不美?让我们也融进这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去感受它美,好不好?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1000字


经师难遇,人师难遇,教案是一种教学的方案,你是不是写起教案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中学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的相关资料,我会尽最大的努力以便能为您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篇1】

(一)_________________,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它于______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请问:这些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能归纳出来吗?(提示:阅读课本第114页至115页的绿体字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1.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___________________

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一)思考: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阅读课本115页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一目和绿体小字归纳)

1.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魏晋南北朝时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A解决粮食问题B摆脱鲜卑贵族的控制C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D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4.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下列改革中,使少数民族与汉族趋同,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为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2.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

3.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

4.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篇2】

本课利用学案教学,这种模式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本,对课堂上的一些重难点问题有所思考,使学生对历史的线索更加清晰,特别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综合归纳能力,达标检测有利于学生在拓展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教学方法是好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好的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将从几个方面予以说明:

一、好的方面:

1、在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时,作为起始课,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历史朝代歌,通过提问方式和学生一起回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

2、这节课利用导学案教学,通过运用大运河资料,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二、不足之处:

1、设计了两个合作探究题,时间不够用,而且有些影响重 点的突出。

2、上了两节课都感到课堂练习达标时间不够充分,巩固不到位。

3、学生在发言方面,不愿举手,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4、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对第一课大运河的相关知识掌握的不好。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篇3】

七年级历史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反思本周,我参加了本组的公开课讲课,从教学设计到评课过程中大家对我的建议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与帮助。首先,由于之前没有讲过历史的公开课,在讲课之前我上网搜集了许多优质课的视频进行观看,为我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思路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知道从何下手,如何下手。

我设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通过阅读教材内容,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意义;识记丝绸之路的路线和意义,理解张骞出使西域对民族交往的重要意义。从这一层次上说,本课的学习目标基本上已经达成,但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仍有诸多的欠缺。我的课程设计流程基本完善,从视频导入丝绸之路,到后续的丝绸之路路线图,以及一带一路等对中国的影响等多方面均有涉及,但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突出的几点在于:

1.重点部分强调不到位。重点的部分强调两到三次都不为过,我对重点部分的强调很少,可能学生听过之后,瞬间就忘记了,对本课的重点内容依然不清晰。

2.课堂衔接与过渡比较生硬,在课堂用语及衔接语的使用上要多加斟酌,同时要注意知识与知识间的衔接,使知识结构化,让学生可以更全面更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

3.结合目标设置活动。课堂活动最终要服务于我们本课的学习目标,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也设置了诸多的活动,如:想象张骞拜别汉武帝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如果你是汉朝的商人,你想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运往欧洲,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路线;为张骞纪念碑写一段碑文等,这些活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堂内容,也巩固了目标的实现,但活动与目标之间的结合似乎没那么紧密,要更加强课程与活动之间的融合度。

每一次公开课的讲解,都是对自己莫大的帮助与提升。从备课到试课再到上课,以及后续老师的评课,每一个环节都比我们平时上课所付出的精力要多,每一次讲解背后发现的问题也比我们平时上课发现的问题多得多,之前的时候对讲公开课有一种很大的恐惧感,担心自己讲的差,怕自己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现在讲公开课虽然依然恐惧,但更多的是期待,期待发现自己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改正过来。同组的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建议对我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以后我要把备课内容更精细化,重点更加突出,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更有效化,努力呈现出一节高效而精练的课程。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篇4】

一、本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我以春秋战国这段错综复杂的史实为蓝本,进行了科学宏观设计。首先我利用大屏幕展示并介绍《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时,为学生形象直观掌握本节的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成语典故较多的特点,让学生课前积极收集本课的成语典故,如:退避三舍、老马识途、一鸣惊人、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平时多阅读课外书籍、收集课外资料的好习惯,也积累了文学素养。同时也通过学生们上网查阅资料,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尤其对于乡下刚刚步入我们三中的初一学生来说,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是非常有利的。

3.我让学生讲授”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通过同学们了解故事中的越王勾践的曲折的人生经历,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对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成为一名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4.在讲成语退避三舍时,让学生了解古代战争的战略思想,从而引发学生了解21世纪我国“钢铁长城”取得辉煌成绩,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

5.在讲齐桓公、晋文公的改革时,使学生懂得:国强要革新,国立靠人才的道理,从而刻苦学习。

6.在讲“战国七雄”时,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的《战国形势图》讲述,在增强教学直观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地理空间分布的记忆,也使学生明确不但“文史不分家”,而且,“史地也不分家”。

7.在记忆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时,利用图加缩字记忆法,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8.在讨论“由春秋纷争到战国七雄,说明了什么问题?并联系现实说明有什么意义?”时。这个问题的设计,即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又体现了历史“以史鉴今”的功能。

9.小节部分老师编歌决、即精练省时又帮助学生记忆。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授课时间稍长,达32分钟,学生练习时间相对少些。如:讨论题,通过对比“春秋和战国分争形势图。我们不难看出国家逐渐减少了。这说明什么问题,感想是什么?”这个问题虽设计的较好,但由于授课时间稍长,讨论这个问题时,仅有4名同学发表观点,大多数同学没有发言,没有达到学生全员参与这个效果。这是本节课最大的遗憾。

2.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没有与商周的成语典故联系记忆。

3.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应让学生分析,老师不要先说出来。

4.有的问题的设计还不够合理,过渡还缺乏逻辑性,语言有的地方还不够精练。

5.教师有的问题提出后,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少,就急于让学生回答,忽略了初一学生的分析能力,影响了学生的接受效果。

6.由于是刚接触初一学生,对学生的名字记忆不熟。也影响了授课时间和效果。

7.最后一个班的授课,教师先总后分的授课灵感,效果极佳,值得我今后沿用。

总之,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屏气旧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科学把握好训练的层次和坡度,多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利用历史这一平台,虚心学习他人,从细微处慢慢改变,不断完善自我。让历史课真正成为有趣味而又充满智慧的课堂。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篇5】

在本课教学目标设计上重点突出了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注意学法指导、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式教学。

这节课成功之处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通过讲成语故事的方式,既充实了相关历史知识,又增强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学习效率也比较高,基础知识也能够得以掌握。

2、在讲授陈胜吴广起义时,设置情境教学,还原大泽乡起义的场景,让学生更能深刻的体会到当时的历史背景。

3,在导入中,用民谣引导学生探索秦暴政的表现,也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实际教学中,该课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1、对学生活动时间的把握不够紧凑,导致课堂前松后紧,拓展、巩固时间偏少,《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使用不够充分等。

2、对难点的突破做的不好,学生还不能够很好区分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楚汉之争的不同性质,而且在讲到巨鹿之战和楚汉之争时,学生混淆了这两个战争。

我认为教学案的编写要注意留有余地,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拓展空间,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完善和发展教学案。努力避免一体化教学案的使用给学生带来的消极、负面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篇6】

原本以为《两汉经济的发展》这一课是选学课,我没有必要讲,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况且这一课比较枯燥,也比较简单。但是,在准备的过程中,才发现并非我所想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极大热情,出乎我的意料,也让我受益非浅。

首先,历史剧表演的尝试,让师生亲身感受体验了历史,对历史的陌生感与距离感缩小了,以往枯燥的历史学习也变得轻松多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大大的提高了,师生关系更融洽。同时,在创作历史剧的过程当中,师生对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体验,老师适当指导,学生充分发挥,甚至为了设计一个时间,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最终决定以公元前110年作为剧本的背景时间,这样才能将书本中导言中的材料与第一目治理黄河的材料联系起来等。通过这一活动,对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较大的促进。

第二,视频资料的恰当使用,为课堂增色不少。在查阅视频资料中,我在无意间找到一种以FLASH形式出现的教学视频,该FLASH《汉武大帝》,比较适合学生口味,同时,这个动画开始的三个画面中的文字“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对汉武帝的一生,可以说做了充分概括,对学生认识汉武帝这个人物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画面中出现的人物、服装与场景,比如匈奴、马车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汉朝人的生活及汉武帝的事迹。说实在以前根本没有关注过此种形式的教学视频,甚至有时还嗤之以鼻,以为纯属小儿科的,可是通过实践,此类视频倒是挺能提高孩子们的关注度,何乐而不为呢?

讲农业的发展环节中,我运用了大量的有关农业发展的农具图片、耕作图片,也进行了讲解,有一张图片中的耧车立马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立即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开始讨论这个耧车为何“长三只脚呢?”最终,还是“回答问题专业户们”道出了心声:三只脚的耧车可以同时播种三行,同时耧车又翻松泥土把种子全部覆盖上了。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篇7】

知识方面: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十六国、苻坚统治前秦、前秦的强大和统一黄河流域。北魏政权的建立及其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进行的社会改革及其历史作用;北魏都城洛阳的繁荣;北朝政权的更替和北周统一北方;北方民族的融合。

能力方面:通过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说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引导学生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凡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导入新课:北魏是怎么样发展前大起来的,还有北方似乎如何实现统一的呢?

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从西晋末年开始,匈奴、羯、氐、羌和鲜卑等少数民族统治者先后入主中原,建立政权。各族人民和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往来,他们的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相互影响,趋向一致。

鲜卑族为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为鲜卑人的一支。自东汉末年以来,逐渐南迁。南迁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开始学习农耕并逐步过上定居的生活;386年,鲜卑族杰出首领拓跋 建立魏国,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

出示孝文帝改革内容并帮助学生从中归纳出改革的作用。

归纳: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并加以具体阐述。

北方各族人民从事农业生产,注意施肥、选种、饲养等技术的提高。手工业者的地位也起了变化,他们由官府控制,改为允许民间生产,有些工匠还当了低级官吏。商品交换也日趋活跃,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几乎完全废弃货币,迁都洛阳后,首次铸行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

改革之后,汉族地主阶级的地位得到提高,获得更多的政治经济特权,鲜卑贵族也完全摆脱了部落旧俗,完成封建化过程,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关系得到了调整;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改革是在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改革又反过来促进了各族的进一步融合。

自五族内迁以来的二百年间,上百万人口从北而南,十几个政权交替,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联系更加密切,虽然仍有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但民族融合却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促使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篇8】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与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通过分组讨论的方法轻易突破难点,学生轻松理解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的历史课老师带来了新的任务,大家准备好了吗?大家听过木兰从军的故事吗?《木兰诗》还记得吗?(请一个同学来背诵)。歌中的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二十载,屡建战功,但是却没有人发现她是女子的故事。脍炙人口的《木兰诗》是一首流传了千百年之久的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南北朝时期我国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共同缔造了我国北方灿烂的历史文明,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也就是第二十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设计意图:这样做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导入中诗歌背诵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提出问题:大家还记得少数民族内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能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讨论中来,并能够从课本上找到相应的答案。

教师总结:对,很好。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设计意图:这样做使学生对于民族融合的出现有了感官的认识,方便下面知识的讲解,也就是为今天的新课做好铺垫。

教师过渡:大家注意看学案上的独立试航部分,请大家小组内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把基础知识的掌握放给学生自主解决,老师负责讲解学生不理解的部分。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学生立即投入到讨论中,甚至有一部分同学离开座位参加到其他小组中,场面热烈。

教师总结:对,大家总的很好、很全面。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统一黄河流域。

教师提出问题: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之后,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都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融合。那你能发现他们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吗?老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请大家结合课本114页的内容概括归纳一下。

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归纳能力,同时要求他们小组合作完成,也相应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过渡:请小组派出你们的代表来回答问题,看哪个是优胜组。

生2:裤褶服,可以说是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教师点评:给予大家鼓励和表扬,同学们对课本知识的综合能力还是非常棒的,另外,生2同学能够总结出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很好!

教师总结:对,大家总结的不错。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教师引导:刚才大家已经说了各方面的融合现象,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大屏幕展示民族融合的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从课本上归纳出知识点,再以大屏幕的形式展示出来,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教师提出问题:北魏政权建立以后,定都平城。但是魏孝文帝却要迁都。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看课本的115页小字部分内容,孝文帝迁都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吗?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听到老师的问题,积极参与。既然已经有了自己的国家,有了自己的都城,为什么要迁都呢?结果怎样呢?想必学生心中有很多的疑惑,这个问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生1: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些保守的鲜卑贵族就不愿意。

教师总结:对,孝文帝找到这个借口就出发了,结果到达洛阳后正赶上秋雨连绵,这样孝文帝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教师提出问题:既然迁都的道路这么艰难,孝文帝又为什么要迁都呢?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自己归纳总结,并做出自己的评判。

生1:平城的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生3:都城在北方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教师总结:很好。大家都能够很好的总结、提炼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值得表扬!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厉!

设计意图:这样层层递进,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更给学生接受知识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教师提出问题:孝文帝在成功迁都洛阳之后,进一步实施改革措施,请大家参考课本的115页内容,说一下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学生积极参与,热烈的讨论,并且能够做到不同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纷纷发表各组的见解。

生3: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生6: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设计意图:在了解改革的内容之后,提升学生对改革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归纳历史问题能力的提高。

此处播放大屏幕提示。

教师总结:在孝文帝的改革中,始终贯穿一个理念,那就是:汉化措施。

教师过渡: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汉族学习,那他的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教师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壮大了中华民族,丰富了中华文明。

教师引导: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在民族融合中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反映了孝文帝的哪一项改革内容?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对于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已经很熟悉,讨论的很激烈。

教师总结:对,之所以在皇帝的谥号中多有孝字,主要在于孝文帝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教师提出问题:现在老师有新的问题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就要求以孝治国,尊老养老。在当今社会作为中学生来说,要发扬尊老、养老的风气,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现在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要孝敬父母、尊重老师。

教师总结:大家的想法都很好,不管我们为父母做什么,他们都会很感动。想想我们坐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师里,而父母却在太阳的暴晒下劳作,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孝敬父母?我希望大家马上行动起来,就从今天开始。

8.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夫土者,黄中之色,外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1)“魏主”指的是谁?

(2)诏令说的是什么改革?

(3)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4)提出这一改革的意图何在?

(5)“魏主”的改革还有什么内容?你能试一试说出来吗。

(6)“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布置作业:调查我们青州的少数民族,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篇9】

草原帝国的兴起。二、草原帝国与西汉王朝的和战。三、草原帝国的消失。以匈奴政权的兴起、发展、消亡为主线串起全文。以汉匈的“战—和—战”为中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草原帝国的兴起约十分钟。二、草原帝国与西汉王朝的和战约二十分钟。三、草原帝国的消失约五分钟。第三环节【本课总结】约两分钟。第四环节【自我检测巩固提高】约五分钟。

观看《漠北战役》视频再用上节课总结的学习史实的方法概述漠北战役的经过和影响(时、地、事)。问题二(假如你是王昭君,你愿意出塞吗?这使大部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出现有效知识生成,达成教学目标。

结合史实比较一下,汉初对匈奴的政策与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请用史实说明(政治、经济、军事)。---关注社会:放眼当今世界,你认为中国立足于世界取决于什么?。问题三(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拥有56个民族,那么今天民族与民族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呢?。

5.但是,总的来讲这一节课我仍然没有改变对知识点处理面面俱到的习惯,所以受时间限制,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一部分的拓展还是有所不足。我是应该打破体系,还是坚持风格呢?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000字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000字,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篇1

数学来源与生活,我们的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不仅是知识的构建与运用、技能的形成与巩固,也包含了生活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学习策略的完善,情感的丰富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课件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图形入手,引出了几何图形的概念,在复习学生前两个学段学习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引出了立体图形与立体图形的概念。结合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图形与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用处很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采取合作交流的探究式进行学习,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不断出现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使生活经验、学习方法等得到提高。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到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给学生(多媒体课件展示)实物:茶杯(圆柱形)、苹果、乒乓球、漏斗、长方形和正方形包装盒让学生观察、思考、联想,逐一引导学生积极回答,点评后归纳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基本的立体图形。

2、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

上本节课以前,我让学生自己制作了长方体、六棱柱、圆柱体、圆锥、四棱锥等立体模型。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立体图形的种类:柱体、锥体和球体。通过直观的观察、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总结出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口语表达或板书,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动口,以达到教学要求。及时借助多媒体展示来指导学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教学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能在不同的角度去探求生活经验从而让学生掌

3、教学在进行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出棱柱、棱锥的面、顶点、棱之间的关系。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不仅是探究成果的大小,而是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在探究的时候,适当掌握时间,能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及时引导。从而达到最优的探究效果。细心学生在细微之处提出的疑惑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用所学知识去辨别,并取得最后合理解释。分小组让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巡视过程中发现好的例子,推荐让全班学生共享。

4、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画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平面图形,体验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5、让学生举出身边的几何图形实例,并分析其立体图形构成。利用实物的形象优越性,通过类比加深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整节课,始终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通过展示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及时的表扬鼓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中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趣味性,能更好调动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当然本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认为在以下方面。

1、 自主探究时间有点长,导致展示过程时间有点紧。2、小组展示过程中,有些同学没有展示的机会,只关注到个别积极表现的外向的学生。今后教学中应关注到每位学生,特别是那些内向的不善于表达的学生。

3、学生不能对别小组的展示进行合理的评价。

针对以上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要充分安排时间,有紧有松。

2、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即时表扬和鼓励。

3、多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置身于问题当中,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4、给每位学生展示的机会。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篇2

最近,我在初一(4)班上了一节数学公开课,课题是《3.4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二课时“销售中的盈亏”,本节课是探究课,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老师的时事点评和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计算,归纳销售中的常用公式,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高效完成本节学习任务。本节课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六个环节:第一,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课题;第二,尝试练习,熟悉公式;第三,探究销售中的盈亏问题;第四,小组展示,解决探究问题;第五,巩固练习,提升能力;第六,归纳总结销售问题中常见的四个量之间的关系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成功之处有:

1.设计情境,引入课题,体现教学来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汉滨初中对面的电脑城中销售一种路由器,先将进价提高20%,后再降20%出售,卖96元一台,问商家是盈是亏?”通过本问题,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引入课题,二是看待问题的方式不能只看表面而做出解答,必须用数量关系进行计算在做出判断。

2.精选练习,达到让学生熟悉公式的目的。

3.化解探究问题中的难点,把问题细化为6个小问题,便于小组分工合作,及时完成任务。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展示学生探究问题的全过程。

5.在教学中能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展示,让学生在比较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回顾本节课,我觉得在一些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1.不能正确的把握各个环节的时间,为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在教学中未注重学生思维多样性的培养。我总担心学生说错,一开始就让学生沿着我预先想好的方向去思考,控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3.分层,分题组布置或推荐作业方面做的很不到位。

4.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充分,很急躁。

5.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使问题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中得以共同解决,才能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才能还课堂以本来的面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的堂的主体。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篇3

新学期,新气象。新的学期开始了。当我再次接手新的20xx级三班,看到20xx级二班一个个幼稚而又懵懂的面孔,我知道,又一个既紧张又刺激,既水深火热又心心向往的三年开始了。我要重新洗涤我的灵魂,让我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归位,将自己的心灵恢复宁静,让自己的状态重归激情。

刚刚开始的这一周里,我和这些个懵懂的孩子们一起从基本的生活起居到紧张有序的在校生活节奏上进行着学习和适应,从小学的无序学习到初中的理解记忆,每一节课都是对我的耐心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孩子们学习意识和学习理想的大检验。看得出这些个在小学里没有找到自我的孩子们,是那么的渴望能在我们这个新的环境里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同学、老师还有父母面前得到鼓励和肯定。

我的心里压力重重但同样信心满满。给自己加油,给明天加油,愿我的又一个三年的拼搏努力能让这些个孩子们以及孩子们的家长们得到他们想要的明天。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篇4

本节是在学习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基础上。引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它是有理数运算的推广和延续。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熟练的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难点是在正确运算的基础上,适当的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首先,我先复习了运算律,既是对上节的复习,又对这节学习作铺垫。又通过详细分析了例题,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更明确了运算顺序,进行有理数运算,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第三,在例题的讲解中穿插了让学生自己动手锻炼的过程.及时的反馈学习情况.最后,通过“算24点”游戏,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课后的专家的对教学过程和课堂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建议,希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例题的难度降低,让学生能更好的适应.

本次活动,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的研讨,老师们都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整个研讨过程都呈现出浓厚的氛围。通过本次活动,锻炼和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能力,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地实践,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会更快!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篇5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教学反思

教学名称:数学第二章——整数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整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整数的加法、减法运算,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和问题中。

教学内容:整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大小比较、绝对值、加法、减法、乘法。

教学方法:板书、讲解、示例演算、小组合作、游戏体验。

教学反思:

整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本章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初步了解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多种方法。

首先,我利用板书和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通过简单直观的示例,让学生能够理解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含义,并能够准确表示。我还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了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让他们能够通过数轴理解整数的大小比较和绝对值的概念。

接着,我通过示例演算的方式,向学生详细讲解了整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规则。我强调了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培养了学生运用整数运算法则的能力。在乘法部分,我注重让学生理解负数相乘的结果是正数,并通过实例让他们运用到生活问题中,加深了对乘法运算规则的理解。

为了更好地巩固学生对整数的掌握程度,我还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和游戏体验环节。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在游戏体验环节,我设计了一些趣味的数学游戏,既能检查学生对整数知识的理解程度,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本章的教学反思是积极的。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整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他们能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巩固和拓展能力,同时尽量创造更多的实际运用环境,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与改进:

基于上述教学反思,我认为本章的教学相对来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来说,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在讲解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时,我可能没有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而是过多地依赖我的讲解和示范。这种方式可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发展,因此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其次,在教学中我注重了整数的运算规则,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能没有给出足够的案例和练习,这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和案例,让他们动手解决。

最后,在小组合作和游戏体验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适应合作学习的模式,他们更习惯于单独思考和完成任务。因此,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并关注个别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融入到学习团队中。

总之,通过本章的教学反思和分析,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认识到了需继续努力的方向。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篇6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七上3.2.2章节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程的特点是含x的项全部在左边,常数项全部在右边。今天要学习的方程类型是两边都有x和常数项,通过移项的方法化归到合并同类项的方程类型。教学重点是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是移项法则的探究。

我是从复习旧知识开始,合并同类项一节解方程都是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作铺垫,再引出课本上的“分书”问题,应用题本身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有点难度,讲解其中的数量关系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我避重就轻地给了学生分析提示,通过填空的形式,找出数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

列出方程后,发现方程两边都有x和常数项,这个方程怎么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怎样解此类方程。方程出示后,通过学生观察,怎样把它变为我们之前的方程,也就是含x的项全部要在左边,常数项在右边。学生回答右边的4x要去掉,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要同时减去4x才成立。左边常数项20用同样的方法去掉,通过方框图一步步演示方程的变化,最后成为3x-4x=-25-20,变为之前学过的方程类型。

通过原方程、新方程的比较(其中移项的数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发现变形后相当于把4x从右边移到左边变为-4x,20从左边移到右边变为-20,进而揭示什么是移项,在移项中强调要变号,没有移动的项是不要变号的,再让学生思考移项的作用:把它变为我们学过的合并同类项的方程。

学习了原理之后,把例题做完,板示解题步骤,特别是每一步的依据,进而给学生总结出移项解方程的三步: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练习反馈环节,让学生自己练习一道解方程,明确各步骤,下面分别是移项正误判断、解方程、应用题,分层次让学生掌握移项法则以及解方程,最后再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学生已经知道了移项变号的知识,那么怎样在认识的基础上再来讲授该知识,我有点困惑,还是接学生的话,通过学生来挖掘“移项”的原理。

2、语言不够简练,教师分析得多,学生的参与讨论性不高,发表看法机会少,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锻炼。

3、课堂学生练习环节有问题,其中男生板演了一道题,以为简单就过了,实际在后面发现错了,导致教学进入到应用题部分,再回过头来纠错,这是课堂教学中的大忌。点评作业时,应该让学生多说是怎么做的,说出各步骤,使得学生真正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在教学媒体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使用实物投影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可以清晰地展示作业中的典型错误,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移项”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移项,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等式性质和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

这一次的备课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在认真看完教参之后,花了一天的时间重新思考:这一课要讲的是什么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之后,才开始动笔写教案,把教学目标定位《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反思(2篇)》/p>

为:会运用移项把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理解移项的依据;能尝试利用“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相等”来建立适当的方程。

课后,有这样几点感想:

1、对课中的问题(应用题)讲解比较粗浅,学生并没有达到理解、掌握相应的方法的程度。

2、对移项的讲解不够深入,应该用不同的颜色来突出某一项移动前后的变化,而且,以后可以尝试用以下的方法帮助学生分辨是否进行了移项,是否需要变号,即,以等号(=)为界线,移项则相当于“越界”,凡是“越界”的都需要变号,没有“越界”的则不需要变号。

3x+20=4x-25

3x-4x=-25-20

界线

我觉得应该能找到一种效果更好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移项。

3、课上展示学生作业的机会太少了。这一点,毫无疑问是我课前准备不周到,原来是想请学生写在黑板上的,上课时才发现,黑板根本不够用。在以后的课前准备中,要把展示学生作业作为重要的一个内容来加以考虑。

4、关于板书,课前一直在想,板书是突出解方程的过程还是突出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最终在上课的时候选择了前者,理由是,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不应该作为本节课教学的中点来加以强调,在之前的教学中已经强调过了。但是后来还是觉得有些不妥,毕竟,在学生的作业过程中,完整的解题过程是相当重要的,而对于聋生来说,不断的'重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些细节。

5、在后来的交流中,发现自己准备的练习没有形成层层递进的梯度,没有为学生设计一些有关移项的专项练习,这在以后的备课中要引起重视,即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一些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的专项练习。使课堂练习更有层次感,能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

6、还有一点也是在课前比较纠结的,即课中小结与末尾的小结的关系,舍不下课中的小结,这对接下来的练习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如果过分强调课中小结,会有一种本末倒置的感觉。最后选择了需求,放弃了感觉,同时也忽视了必要的修饰,其实,课中小结确实是必要的,但是可以简单一些,而末尾小结的色彩可以重一些,也算是给这堂课画上一个句号吧,这一点在备课的时候没有仔细斟酌,颇为遗憾。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篇7

一、乘方是一种运算。相当于“+、-、×、÷”。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其书写方法,及格式。强调幂的意义,幂的意义与“和、差、积、商”一样。如的结果是8。所以说的幂是8。与2×4一样,2×4=8.所以不能说8是幂,说成23的幂是8。同时强调具有两种意义,它既表示n个a相乘。又表示乘方的运算结果。

二、在有理数乘方的教学中主要强调它的运算,所以特别注意有理数乘方符号法则的教学。法则是: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是正,是0,负数的正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教师在教学时强调做乘方时先确定符号再计算,如=4.

三、教有理数综合运算时应该强调运算顺序。即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同时注意教学生的书写格式。分清与的区别。注意–5的平方与1/2的平方的书写方法。

四、注意讲清有理数乘方中的常见错误。如,的区别。前者是表示2的平方的相反数,后记者是表示–2的平方,写法不同计算的结果不同。同时分清分数的乘方的书写。与分清小数的乘方的书写有理数乘方是在乘法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运算,要结合乘法来教乘方。同时讲清楚区别与联系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篇8

《整式的加减》是七年级教学的一个难点,在上这一单元之前,我就心有余悸,也是同样的教材,在去年我教这个单元时,学生对于这一单元的知识,至始至终是似懂非懂,相当一部分学生可以说是只是表面上的懂了,可实际上他们是只会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遇到有难度的,就变成老虎吃天无法下爪!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在上这个单元之前我就一直在想怎样上好这个单元的课程。

一、万事开头难!在上第一课时时,我就注重落实,真正让学生把知识落到是实处,第一课时的知识不是很难,我在引入新课后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首先学会列出简单代数式来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通过看书理解什么是单项式?什么是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并能举出一些单项式的例子,并且说出其系数和系数。交给学生判断的方法,在学生都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我把一些注意事项交代清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从作业可以看出,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知识,学会了判断单项式的能力。

二、多项式的教学中,我着重让学生区分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次数,以及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的系数,尤其是系数是负数的时候,让学生注意区分。

三、为了让学生建立起同类项的概念,我首先让学生把很多的单项式进行区分,让学生把这些单项式进行分类,并观察其特点,找出其相同点:含有相同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我告诉学生这样的项叫做同类项,然后让学生举出一些同类项的例子,再让学生对一些项进行区分,明确几个项要成为同类项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不仅要所含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必须相同,所以在举同类项的例子的时候,只要让学生把系数改变,字母部分不变就可以了,这样通过学生的体验,很快的明白了同类项的意义并且能够准确地举出同类项的例子。

[收藏]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


中学范文网相关专题:“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必须要做到的。教案更有利于将来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写教案的格式要注意什么呢?经过搜索整理,中学范文网的编辑为你呈现“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篇1)

这是我进入观音山的第一年。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接手初一年的教学工作,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在于,从初一年起步阶段开始教学,有利于整体把握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脉络,了解初中英语教学在不同年级的特点及教学策略。挑战在于,刚刚毕业的我,要面对一群小我十几岁的学生,还要传授给他们知识,不仅需要合理的教学方法,更需要辛勤的付出。不过我还是很感激有这样的机会,和一群单纯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成就,也有不足……

刚开始的一个月,由于还没适应教师的角色,对学生也不够了解,一直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我认为很简单的东西也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后来才明白,学生是刚刚接触,或者是初步接触英语,他们在英语方面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肯定和我差很多,我不能忽视这一点而要求每个学生和我一样学好英语。一开始,每天教的内容,就要求学生去复习,去背,但是却没告诉学生怎么复习,怎么背,导致第二天的小测很不理想。而我一直认为是学生不认真造成的,一直责怪学生。因此学生也认为真的是自己不会学英语,才会学不好。在一次年段统一的单元考之后,发现我任教两个班级的成绩与其他平行班有很大的差距,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我的师傅以及几个老师沟通后,才明白:教学生不仅仅是教知识,更要教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渗透各种英语学习的方法和记忆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且降低对学生的期望,每天只要求掌握当天重点的单词和句子,当天学习,当天掌握,当天落实。通过这样的调整,在期中考的时候,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与其他班级的差距明显减小。如此看来,正确的心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教育的关键。真的是印证了那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另一点需要反思的是两个班级的差异给我带来的困扰。刚开学的时候,感觉八班的课堂过于活跃,因为会有几个人会很大声很积极的回答问题,有时候一激动不举手就七嘴八舌的开始讲了。这样的情况经常导致课堂不受控制,经常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提醒他们注意不要影响别人,降低自己的音量,并且要举手发言。而另外一个班的学生,刚开学的时候认为他们非常聪明,非常乖,上课也非常顺利,因为基本上每个人都会很认真的听讲,很少有人会突然打断课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渐渐觉得两个班的整体氛围有很大的区别。七班的氛围更成熟稳重一点,因为成绩好的学生也不爱发言,上课经常都是默默的听课,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大多不敢发言,因为怕答错。这样就造成了一个问题,上课的时候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竟没人主动回答,需要点名回答。甚至有时候进行课堂游戏互动的时候,因为有的学生不愿意开口,导致游戏无法进行下去。八班的氛围更加活跃,积极。不管是课堂的问答互动,还是游戏互动,都能很积极的参与,每个人都有很高的积极性。在与几个老师探讨之后,更加明确了在教学设计的进行区别化的必要性。要针对两个班级的学习特点,有区别的设计教学活动。两个班级动静有别,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两个班的特点。七班的教学活动更趋向于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在充分的思考之后再回答问题。这样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而八班的.教学活动更趋向于寓教于乐,既然他们比较幼稚一点,那就先满足他们“玩”的需要,让他们感受到英语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但是两个班的特点都不能放任发展,而要做适当的引导,比如说七班,也要渗透一些游戏活动,或者趣味性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个学生都开口说英语,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听,读,写三个层面,还要扩展到最重要的说的层面。八班的课堂过于活跃,主要是因为几个学生特别活跃,喜欢抢答。他们的初衷是为了证明自己,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不够深思熟虑的回答,因此,对于这几个学生,首先是课后交流,引导他们课堂发言要举手,而且要有思考的回答,而不要凭直觉回答。其实是课堂上多做提醒,对于没有举手就回答的答案,不管是否正确一律不予与采纳,通过这样的弱化让他们明白只有举手并且得到老师的同意才有发言权。两个班级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调整,基本上每一堂课都能很顺利的进行。尤其是八班,课堂活动的配合度和契合度都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在这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还总结了自我感觉很有用的经验,如下:

1.切实落实每天的背诵默写任务。每天指定一定量的背诵任务,以当天的新知识为重点,辅以旧知识,让学生每天都能学到一点东西。在过关过程中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集体问题课堂上再次讲解,对于个别问题个别辅导,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英语的氛围中。

2.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包括课堂上迅速配合老师;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认真听讲,理解知识点;对于课堂上没理解的下课马上请教同学或老师。

3.巩固课堂纪律。课堂纪律相对于开学初已经有一定的改观。7班从开学初的沉闷,不配合,到现在能够积极回答,认真听讲,有了很大的进步。8班开学初课堂纪律涣散,许多人喜欢大喊大叫,虽然现在还有个别时候,但已经有所改善。不过还是要严格控制课堂秩序,不能乱,才能加快课堂节奏,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也不至于其他同学的注意力被他们吸引。

4.做好导优辅差工作。指导优生做好课内的功课,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扩展课外阅读,进行课外积累,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对于差生要坚持严格要求与鼓励相结合,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

以上是我初为人师的第一个学期的一点思考和总结,希望下个学期,我能在反思中成长,做的更好!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篇2)

在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为了把第三单元没处理的内容结尾,我在上新课之前先是处理了73页的语音,然后把《指导课程》上的shelfcheck边核对答案边讲解,之后,我把单词听写了一下,这就得用了二十多分钟。余下的二十几分钟,匆匆忙忙的赶新课,课前以为Whereis/are…?句型非常简单,结果并不是预想的那样,有的学生连No,itisn’t.都不会读,所以一节课仅仅是上了1a-1c还是效果不好。感觉一节课学生光是忙着按照老师的要求翻书,一会是73页,一会是《指导课程》,一会是词汇表,一会是19页,一节课下来,学生翻书翻的累,我也因为课堂效果差而非常自责。

第二节课是在七。三,我舍去了语音和第三单元的《同步》,按照一节完整的课进行,教学的思路清晰,层次条理,学生在学习时状态自然,没有上一节课的手忙脚乱,且学生基本能够达到这一节课的学习要求,无论是对话训练还是对话表演,学生的大都能积极的表现,且能有一些时间来做《指导课程》的课堂练习。

通过两节课的比较,感觉到平时课堂上没处理完的部分练习可以用单独的时间去处理,而不是为了上一节课的完整,在下一节新课之前匆匆结尾,那将是一节支离破碎的课,效果可想而知。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篇3)

在学期初,我接了初一(3)班的英语教学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使我产生了一些困惑:首先是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学了四年的英语,程度不同这给我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基础好的学生有的知识不用讲、练,基础差的学生没有兴趣,练了也不会,我很着急,不知顾哪些学生好。而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开学以来所做的一些英语教学工作。

首先,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每个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我都从差生入手,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的同时,注意拓宽知识面,关注优生的情况,给他们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

其次,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加强课外辅导、个别辅导。

最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课堂上可利用三两分钟时间,对各类学生进行抽测。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能力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通过评价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有待解决的问题:

1、学生成绩不稳定,容易忽高忽低,与他们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有关,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2、两极分化现象仍然严重,有个别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虽然很象用功的样子,但是实际没有专心,记忆就不牢固。需要着力培养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3、写作能力上不去,课文、句型虽然会背诵会默写,但实际运用能力差,需要平时注意训练写作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我将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篇4)

推荐课改倡导全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这一学期以来所做的一些英语教学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根据教材中的情境,真实再现于课堂并创造新的怀境,如教“What’s you name?How old are you?”时,情境有“小歌手大赛报到处”、“迷路的小孩子与警察”、“结识新朋友”、“医生与生病的孩子”、“自我介绍”等等一些语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讲台上锻炼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如师生早晚问好、道谢、道别等,学生已经习惯用Hello、Good morning、thank you、You are welcome、See you、Good bye与我交流。这样就无形中发展学生运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每课的对话让学生先听后读,然后表演,每小组不宜超过四人。表演前应让各小级操练准备,鼓励其拓展创新对话内容。表演过程中,除要求学生语音语调正确外,还应让学生注意到交流手段如表情、手势、姿态等。例如在练习Is this jacket yours?这个句型时,我手里拿着一件夹克衫,一边走进教室一边问:Whose jacket is it?Is this jacket yours?这时学生很好奇,都想知道这件夹克衫是谁的。于是,我跟学生们操练熟了,就让学生自己去找它的主人,学生拿着这件夹克衫去问别人:Is this jacket yours?教师还可以利用插图来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编成各种对话

3、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发现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2、鼓励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并背诵,使自己听的见自己的声音,渐渐做到流利,顺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

3、对于底子薄的或性格内向的同学,降低他们的学习标准,当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要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有成就感。

差生上课时注意往往不够集中,我就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差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当差生回答正确时。我总是面常笑容地说:“very good”,他们往往因得到这两个激动,这样差生开口的习惯慢慢的养成。一学期下来,差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消除了畏惧心理,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就对老师的这门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学这门课。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三、记忆方法

学习语言就是要开口多说,多记,多背,只要功夫到家了,学习英语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英语琐碎的知识点太多,每天都有新的知识点增加,这就需要学生多记,多背。这往往是学生最头疼的一件事。现在才初一,主要是以单词为主,如果连单词都记不住,更何况句型听力。因此谈谈自己记忆单词,句型的方法,仅供参考。

1、根据发音脱口而出单词,多朗读,重复多次,背会的东西容易忘,应隔三插五的再巩固。

2、背诵一个小对话,背会了用自己的话把它复述出来,这样增加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把记不住的单词写在小纸片上,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看看,长期坚持,一定有成效。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篇5)

本单元教学以食物为话题,主要应掌握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常见食物,以及它们各自的营养价值。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容易上口。本单元教材特点是话题集中,句型不多,但生词量大。

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参与实践,合作交流,从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让所有学生全面参与,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由于形式新颖多样,非常吸引学生,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打破了沉闷的教学气氛,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气,这样赋教学内容于演,玩,游戏之中,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又能在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中唤起他们对学英语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这样的活动增加了趣味性,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新课标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品质。在英语教学中适当运用游戏教学可使学生在玩中学,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使学生在游戏之中实实在在地进行语言信息交流,避免了枯燥的死记硬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曾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决心,使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在游戏之中逐渐培养起来。新课程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英语老师,我们要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和观念,做一名出色的节目主持人,组织好每一项课堂活动,把表演的机会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让学生时刻处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活动中,使他们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得到整体发展。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篇6)

在本节课上,教师教学设计合理,容量大,重难点突出。在英语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上,均有所体现,遵循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原则。在听说教学上落实得还可以,到了读写的时候明显有走过场的痕迹,但是,教师充分发挥在情境中教学,逐步引导学生去感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教材中有许多听力练习、句型教学、词汇教学,需要运用听关键词的技巧。所谓关键词即语言中最关键的信息。如本单元Section A la通过操练句型"Where’s my backpack? It’s in/under/on.”,听关键词“in/on “,同时,通过听关键词加深对“Where’s?"句型的理解。这种技巧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通过对不同事物在何方位的提问,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不懂的方位上,教师在提问之后,自己回答问题并有意识的加重方位词"in,0n,under,behind,next to"的读音,同时要求学生重复自己的回答。听关键词不仅仅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思考中遇到困难自我处理或向他人寻求帮助的习惯。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从课堂教学氛围来看,感觉有些单调,初中生不像小生那样大胆。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他们好像是被动的,老师叫到了就主动参与,没叫到就不发言。其实这种学习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如果课堂上少了学生的积极发言,那学生不就成了观众了吗?这样的课堂缺乏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我们应该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说,鼓励、表扬、分组,做游戏等,从各方面去启发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不仅能学会教的语言,还能创造新的语言。

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不同介词的用法,并会表达不同的方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

在教学中,学生在读的时候都是没有出声的,不叫朗读,叫默读,看不出读的效果。在写的训练上也流于形式,没有给范文,就让学生直接写,而且写的时间太短,就一分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充分发挥在情境中教学,逐步引导学生去感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最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虽然得以落实,但在教学评价上似乎也有所欠缺,其实在小组中完全可以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也有助于老师从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更加有趣。

七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1500字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些人在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会,要成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真功夫。教案让老师的教学过程更科学有效,你是否需要一些优秀的教案来学习呢?本篇文章是编辑为大家精选的关于“七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的精心整理,我们感激您的浏览和点赞同时也请求您将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的人!

七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篇1)

第四节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三生物第八单元第二章第四节《性别和性别决定》,在这里我主要说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分析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安排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这一精神。

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难,时间也较充裕,应该适当安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

关于男女染色体的差别,教材编入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后安排学生仔细观察,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能力目标: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

情感目标: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教学难点: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

用新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即培养普通公民必备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不是培养生物科学家的素养,以此来指导教学行为。《性别和性别决定》属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范畴,本节课的重点是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我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本节课重在从人类性染色体的水平分析人类性别遗传的规律,另外基于社会上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倾向,把生男生女的责任推于女性,导致了许多悲剧的产生。这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必要通过教学了解科学真相,这是我确立重点的依据。生男生女的原理,在知识联系上属于断层,突如其来,而且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确立为难点,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游戏活动来突破这个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1、关于导课:

以问题导入:“雌雄有别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人有男性和女性,许多动植物也分雌性和雄性,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想不想知道生男生女的奥秘?”这样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新课:

本节教学从认挂图、为染色体配对、寻找男女染色体异同开始,引出“性染色体”概念,进而通过生男生女的小组游戏活动,理解人类性别的决定方式及男女性别比例特征。再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对男女平衡问题产生兴趣,探究自然状态下,为什么生男生女的概率为1:1。

3、学生活动:

为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设计了活动环节,老师宣布游戏规则,两人一组,制作卡片,随机抽取,模拟家庭生男生女的游戏,各组统计男女性别比例,向全班汇报、汇总。老师巡回指导,依据学习活动中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原则,设计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A这个活动的原理与生男生女的奥秘有关系吗?B有人认为生男生女的责任全在女性,你认为这种想法科学吗?通过学生活动揭示人类性别遗传的自然规律。当然从一个班统计结果来看,样本不够,不能科学地反映性别比。老师可引用全年级或几界届学生的统计总数,更有说服力。甚至推广到全国人口。

4、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小黑板列举建国以来我国大陆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启发学生实事求是的分析历次人口普查有什么共同特征?尝试解释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

5、知识的迁移和升华:

新课标关注个体差异,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创造机会,因此设计了以下问题:

A人们的观念和医疗技术会不会影响男女性别的比例?

B男女性别比例不平衡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吗?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和自主学习的空间。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人教版4

观察植物细胞

说课内容:七年级生物(上)《观察植物细胞》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观察植物细胞》,观察植物细胞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特别是对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归纳细胞结构要求很高,历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对该课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整和能力,这对以后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我选择了它作为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对于观察植物细胞,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4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了解出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2、难点: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使用显微镜的技能,这时要满足他们观察微小细胞的愿望,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同时由于学生没有看到过细胞,因此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制作较好的临时装片。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复习上节课内容,创设情境导入。

(2)、讲授新课:如何制作临时装片。

(3)、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4)、练习。

(5)、小结。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多媒体、实验探究。

2、教学手段: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并采用复习、展示导入、教师演示与辅导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与情境导入:

1、显微镜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2、显微镜的使用分哪几个步骤?

(二)、制作临时装片。

1、多媒体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准备:

擦:必须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目的是避免杂质出现于视野中。

滴:滴加清水时应适量:过多,水会溢出;过少,制片容易产生气泡。

(2)制片:

撕:撕取少量的洋葱鳞茎叶内表皮,不要将叶肉一起带下来。

展:充分将取下的洋葱表皮展开,避免重叠。

盖:盖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边缘,然后将另一侧缓缓放下。。

(3)染色:

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时适量:多了,会溢出来污染实验台;少了,染色不充分。

吸:吸水纸应有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均匀扩散到盖玻片下。使染色充分。

2、学生练习制作临时装片

3、学生观察自制的临时装片。

(三)、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让学生明确: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

(2)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的进出。

(3)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部位。

(4)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5)细胞质:内有液泡,液泡中含有细胞液。

(四)、技能训练:绘植物细胞结构图

强调绘图要领:

真实;大小、位置、点线结构;名称标注齐全。

(五)、课堂小结:

1、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2、植物细胞的结构。

(六)、作业布置:

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要求标注功能

七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篇2)

教学目标

1、提炼关键信息,梳理课文结构,理解说明顺序。

2、通过与所学《中国石拱桥》的比较,感知科学小品文生动说明的语言特点。

3、感悟作者情感,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文章情感为线,贯穿课堂。通过语言品析,感知科学小品文生动说明的语言特点,并通过品味改写,加深对不同风格说明文语言的认识。

课型设计

自主探究、教师点拨课——本文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科学小品文,在教师渗透说明文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希望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教师引导将说明新知的学习深入巩固,并拓展运用,了解常规说明文语言与科学小品文语言的差异。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由课题“入侵”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直接入题,一方面让学生快速理解说明对象,同时引导学生带着作者的写作情感去感知文章,以情为线,贯穿教学。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并提出默读要求),筛选有用信息,说说从中获得哪些相关知识。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明确,明晰本文的说明顺序。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通过默读锻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要点的能力。问题设置较易操作,旨在面对全体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同时通过对学生回答的板书整理,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

三、阅读比较体味语言

1、比较《中国石拱桥》与本课,体悟科学小品文语言特点,结合范例引导学生掌握方法,赏读语言,体悟情感。

2、通过将文中平实说明语言的改写,学会运用生动说明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希望能切合学生的学习发现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形式,引导学生对科学小品文语言风格的初步赏析。并能通过老

师方法的引导,品析语言,体味语言的生动性与情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品析的角度,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表达。

四、总结本课体会精神

教师小结本课所学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培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设计意图】由本文内容的品读,情感的把握,启发学生要关注自然,保护自然。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尝试运用生动说明的写法,搜集生活中的生物入侵者相关介绍性资料,写一段说明文字。

【设计意图】就课堂学习重点进行课外可行性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感知到的说明方法在练笔中加以尝试。学用结合。

板书设计:

生物入侵者

修辞生

成语动

科学小品文

七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篇3)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生物(上)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观察植物细胞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特别是对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归纳细胞结构要求很高,这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对该课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这对以后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我选择了它作为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对于观察植物细胞,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4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记住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2、难点: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使用显微镜的技能,这时要满足他们观察微小细胞的愿望,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同时由于学生没有看到过细胞,因此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制作较好的临时装片。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复习上节课内容,创设情境导入。

(2)讲授新课:如何制作临时装片。

(3)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4)练习。

(5)小结。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展示导入、教师演示与辅导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与情境导入:

1、显微镜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2、显微镜的使用分哪几个步骤?

(二)制作临时装片。

1、教师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准备:

擦:必须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目的是避免杂质出现于视野中。

滴:滴加清水时应适量:过多,水会溢出;过少,制片容易产生气泡。

(2)制片:

撕:撕取少量的洋葱鳞茎叶内表皮,不要将叶肉一起带下来。

展:充分将取下的洋葱表皮展开,避免重叠。

盖:盖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边缘,然后将另一侧缓缓放下(3)染色:

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时适量:多了,会溢出来污染实验台;少了,染色不充分。

吸:吸水纸应有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均匀扩散到盖玻片下。使染色充分。

2、学生练习制作临时装片

3、学生观察自制的临时装片。

(三)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让学生明确: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

(控制物质的进出。

(3)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部位。

(4)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5)细胞质:内有液泡,液泡中含有细胞液。

(6)液泡:存在于细胞质里,有细胞液。

(四)技能训练:绘画植物细胞结构图

强调绘图要领:真实;大小、位置、点线结构;名称标注齐全。

(五)课堂小结:

1、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2、植物细胞的结构。

(六)作业布置:

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要求标注功能。

七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篇4)

今天,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说说《孙权劝学》这篇课文的教法。1、说教材2、说教法  3、说学法  4、说教学过程  5、说教学理念。

首先,说说教材。《孙权劝学》选自义务教育课程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人文内涵丰富,各有侧重地写出了人物的性格和气质。单元重点是熟悉常用的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作为一篇经典的文言文,是一篇让学生增强文言语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能力的好文章。本文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要注重学习,善于提高的故事。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描写的精品之作。

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三方面: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2、弄清文意,熟读课文,当堂背诵。3、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2、熟读成诵,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故事内涵,汲取有益启示,培养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应重视字词的训练和朗读的培养,这是由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为了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我确定教学重点为:熟读成诵,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理解故事内涵。教学难点为: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由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采用的主要教法为:朗读探究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同时将创设情境法、指导学生自学法、运用远程资源教育法及想象体验法等作为辅助教法。总的来说,“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注重朗读,以读会意,可以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

《孙权劝学》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故事(全篇只有119个字),且故事性强,文言词句方面的障碍少,很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我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采用了以下学法:

1、朗读理解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3、质疑提问法。

为了让教法和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程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引出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又顺势而导的引出吕蒙,启发学生思考:为何吕蒙由当初的“吴下阿蒙” 变得让人“刮目相待”?从而激发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读准字音,整体感知。学生初读、听配音朗读、赏教师背读、学生齐读等形式多样,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学生获得对文章最初的印象和认识,能做到读准字音,读出挫顿。教师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精读:读懂文意,合作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的这种需要尤为强烈。对于疏通文意这个环节,我对学生没有持犹豫态度,这篇课文理解翻译并不难,学生能够利用课下注释,联系语言环境,合作交流,质疑探究,攻克难关。事实证明: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打消了对文言文的恐惧感。何乐而不为呢?

四、品读:读出语气,质疑探究。教师声情并茂的吟诵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的体验,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被充分激发。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学生把握了重点语句的朗读要求。教师抓住契机调动学生进行探究,不可轻易放过。在此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带着学生声情并茂、摇头晃脑、拿腔拿调地读,读出古韵古味。

五、悟读:读出情味,拓展延伸。学生扮演孙权、吕蒙、鲁肃,模仿三人的口吻、情态、语气、身份、地位等进行角色朗读,通过揣摩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学生边演读,边细细品味,在自主的体验探究中轻松的突破了本课重点,学习并掌握了富有情趣的对话描写。

文中有多处留白,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话省略了许多未说的内容;“蒙乃始就学”,如何学,本文没说;“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吕蒙究竟谈了些什么让鲁肃大惊?教师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并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吕蒙的变化,孙权的善劝,鲁肃的爱才,给你怎样的启示?”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着力探求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即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我的理解和做法是: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的十六字方针。“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 “注重基础”,即关注学生学习文言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增强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当古汉语来教,而把文言文当美文来学,让学生增强文学鉴赏能力。“适当运用”,即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性格等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推理,进行扩写、补写等,进行再创作活动。

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创造宽松的交流氛围,用欣赏的眼光予以学生鼓励和肯定,我惊喜地看到学生的变化与成长。

基于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对《孙权劝学》的解读,我不揣冒昧,填词一阙,与诸君共勉--《减字木兰花》江东旧梦,士孕三秋飞彩凤。抱乘明公,里社陈平赫赫功。  大河才舞,聚墨齐书兰蕙圃。始唤蒙吴,虎踞龙盘锦绣图。

七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篇5)

一、教材的总体介绍1、体现新的课程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生物学》是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的,因而教科书注重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教科书力图克服过去中学教科书较为严重的城市化倾向;力图克服精英教育思想,精选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力图图文并茂,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提高教科书的可读性等。(2)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涵盖的目标不仅是生物学基础知识,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生物学...一、教材的总体介绍

(1)面向全体学生:《生物学》是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的,因而教科书注重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教科书力图克服过去中学教科书较为严重的城市化倾向;力图克服精英教育思想,精选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力图图文并茂,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提高教科书的可读性等。

(2)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涵盖的目标不仅是生物学基础知识,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生物学》通过精选教学内容,使各项培养目标得到真正落实。

(3)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学》精心安排了各类探究活动,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和其他学习形式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学,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3项理念中,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生物学》编著的特色正是突出了这一核心理念。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1)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2)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3)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4)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5)渗透sts教育思想。(6)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7)加强启发性和可读性。(8)具有弹性。

七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篇6)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杨海江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得进行教学反思,然后在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经过这一年的磨练,我对七年级的生物的教学有一些心得,现表述如下。

一、七年级生物科学的教学对象是面向全体中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七年级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

七年级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

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的专题讲座,在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在七年级生物教学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教学反思,一切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

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七年级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上面是我经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反思,然后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七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 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教学方法:讲解、查资料、分析、问答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生:(阅读、分组讨论)东非大裂谷两侧的生 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部分热带 雨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

师: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等。想一想,为什么在这里会有这么多的早期古人类化 石呢?

生:可以说明人类的始祖在非洲。

师:化石是最好的证据。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几幅古生物学家挖掘出的不同时期古人类化石的图片。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

生:(观察、思索)

师:我们来分析一下: (1)就"露西"少女的 骨骼来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 别?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像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2)"东非人" 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在使用工具方面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生:从"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比 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具有粗长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阔,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东非人" 所用的石器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当作工具来砍砸和削刮物体,由此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已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

师:再来观察"东非人"头骨化石及复原像, 你们能想到些什么呢?

生:"东非人"既有现代类人猿的特征,又有人类的特征。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可能说明"东非人"是处在进化当中。

师:根据上述化石以及它们的遗物,请你们推测一下古人类当时的生活状况?

生:(阅读、回答)

生1:生活在裂谷东部高地的森林古猿,本来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后来由于环境的剧烈变化,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下肢用来支撑体重和行走,逐渐变得粗壮有力;而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也逐渐变得灵巧。

生2:"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就处于这个阶段。他们能够使用工具,相当于使自己 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都大大增强了。

生3:"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师:对。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复杂而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脑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而且大脑的语言中枢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使他们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

生:(分组表演)请一位同学选择三位好朋友,自己想好一句话并告诉其中一位,要求他只用表情或动作把这句话的意思传给第二位,由第二位再用同样的方式传给第三位朋友。最后由第三位朋友用语言表达出原意来。

师:通过这样的过程,原话的意思改变了没有?由此可见,语言在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语言使我们大家能进行很好的交流。没有语言而仅用肢体去表达,会产生很多的误会。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充分而恰当地运用语言。用语言进行交流也是动物与人的本质区别之一。

师:下面在你们观察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后,请指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哪些方面是逐渐变化的?

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

生1:运动方式使人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生2:劳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 内的各种复杂工具。

生3:赤身裸体→懂得御寒、遮羞。

师: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人类现在被称为"生物圈的主宰者",改变环境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的生物。人类是否应与自然界和谐 发展?

生: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掉。人类虽然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但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师: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

生:不能。现代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不能再进化成人类了。

师: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结合本节课,应当怎样理解?

生:曹植把自己比做豆子,把哥哥比做豆茎,釜中的豆子对釜底的豆茎说:"我们本是同一棵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急于煎熬我,把我煮烂呢!"这首诗以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来像手足一样生于一体之上,所以不应该互相残杀。

师:那么,人猿同祖,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也是生物圈中的成员,同样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权利,我们应当加强保护。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生:人类应加大对现代类人猿等各种野生 生物的保护措施,如加强宣传的力度,贯彻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生活的森林环境,坚决制止一切破坏它们生存的行为等。

师:也希望你们能把所说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二、知识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些什么呢?想到了些什么呢?

生:(归纳总结本节所学)

三、课外研究:

师: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除了化石以 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请你们课后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并与同学交流。

四、作业:P7 : 2、4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森林古猿----下地活动---古人类---现代人类

七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篇8)

《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中用整页篇幅特意安排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形象地表现了血液在封闭式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学生能否读懂这幅图,标志着是否掌握了本节知识。教材中还设计了两个讨论和两道课堂练习,都从不同的层面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1. 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 学 难 点 :

1. 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一)知 识 目 标 :

1. 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地变化。

(二)能 力 目 标 :

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

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情 感 目 标 :

通过学习有关知识, 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确定依据】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 法 和 学 法】

【确定依据】1、学情: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显 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

2、 直观式——多媒体演示。

3、 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

(二)说 学 法 —— 1)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游戏巩固。

(一)课 前 准 备 :

2)阅读 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

2)一杯凝固的血液。

3)血液循环中各结构头饰 。

4)代表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气球。

“疑,思之始,学之端。”先请同学们看扁鹊切脉图片(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学习测量脉搏(亲身体验中华医学传统)→提出疑问“心脏为什么在不停地跳动?”→导出新课→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这样置学生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使学生注意力开始集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设想依据】教师准备大量的图片,为学生探究设置情境,既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光盘展示体循环途径和和肺循环途径(必要时多放几遍,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总结两条循环的路线图→设置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1:两条循环途径的交汇点在哪里?问题2:两条循环途径的相同点和区别点?→学生仔细观察总结出的循环途径→思考,寻找规律→找出规律后进行实战演练,亲手绘制循环图→课堂游戏《找朋友》→思维升华,突出重点。

【实施依据】新课标中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之终身受益。

观察课前准备的一杯凝固的血液→学生探究思考→得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定义→再观察血液循环图片→学生寻找出循环途经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发生变化关键部位→设置悬疑,“为什么在这些部位血液成分会发生改变?”→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血液的变化”的教学光盘→完成活动“锦上添花”和课堂游戏《小小旅行家》→设置探究问题“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

【实施依据】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旧为新,有抽象的知识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再有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完成整个知识点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使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学生归纳总结→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实现重点和难点的延伸。

(六)、课堂拓展延伸:冠脉循环,为心脏提供营养,发生障碍时容易引起冠心病和心肌梗塞。(2分钟)

2、小明得了支气管炎,医生给他输液,消炎药从手部静脉打入,怎样到达支气管的发炎部位?

答: 消炎药——各级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参与肺循环—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支气管发炎部位。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通用


教师应该尽量保证教学内容具有内在趣味性,教师应该学会去编写教案。教案撰写是老师自我激励,提升自身的有效手段。不知道该看什么好文章我们推荐您看看“七年级美术说课稿”,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1)

第7课大家动手做条龙 一、教学目标 了解龙的来历发展与造型特点,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和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意识,并在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激发爱国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制作过程,和分组活动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并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展现集体的智慧和才华,突出集体竞争的气氛。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学习构成知识,并把它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的重点: 调动同学情绪,使大家能热情、积极地参与到做龙的活动中来。 (二)教学的难点: 如何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三)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解决重点的要点: 1、要创建分组竞争的课堂气氛,鼓励每一个小组争先、争胜、争取班级第一。比那组最快,那组最好,那组最有新意。 2、好小组讨论,群策群力完成任务。 3、时注意人员搭配,使各组能力基本均衡,保证公平竞争和顺利完成作业。 解决难点的要点: 1、励创新,要求学生把课本的方法当成参考,尽可能地想出新的方法。 2、些简单明确的构成的例子,让学生们能从中产生一些联想以促进创新想法的产生。 三、课前准备 (一)学习材料 1、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易拉罐、胶卷盒、牙膏盒、土豆片筒、装羽毛球的筒、药盒、药瓶、矿泉水瓶及其他饮料瓶。 2、可以替代的材料:去了粒的玉米芯、高粱、玉米的秸秆、木棍及树枝、竹子、可利用的蔬菜(黄瓜、茄子、萝卜等)。 3、自制材料:课前或课上用比较硬的纸作成纸筒,把它作为做龙的材料。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激发兴趣、讲授制作方法。 学习制作方法,分组合作、锻炼协作能力。 展示、体验、交流。   学生活动:分组合作,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龙文化的了解。 学生从教学中展示的各种龙的资料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制作的龙。 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分工合作完成插接、装饰龙体的任务,锻炼协作能力。 学生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做的龙,并发挥想象讲述小故事或民间传闻,强化对龙的感受。在共同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培养集体主义 教师活动:把《龙的传人》的乐曲作为课的开始,用来烘托气氛,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 教师通过讲授利用龙的来历、演变和发展,以及图片介绍龙的形象特点和与龙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鼓励同学集体创作分组完成龙的制作,体现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在集体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同时,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1.把《龙的传人》的乐曲作为课的开始,用来烘托气氛,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同时用音乐来导出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绪,引人《大家动手做条龙》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中,使学生的情绪一直处在兴奋的状态下,便于课程进展得更顺利、更流畅,也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以及制作的欲望。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一直播放着《龙的传人》的乐曲,以增强效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完成龙的制作。 2.利用龙的来历、演变和发展,以及图片介绍龙的形象特点和与龙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亲自动手制作一条龙的欲望。 3. 学生的活动,鼓励同学集体创作分组完成一条龙的制作,体现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在集体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同时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六、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课程在学习构成知识、设计和制作龙的过程中,同时要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七、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方法: 通过各组介绍和评价自己小组的作品,师生共同考察教学效果。 2、教学评价点: (1)对龙这一艺术形象是否喜爱? 是否了解其思想文化内涵? (2)是否积极参与龙的制作活动?在造型上有无独创性? (3)能不能与同学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品?                                   第8课 对印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的重点: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的方法。 (三)教学的难点:如何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四)课前准备: 学习材料:底版(玻璃、木板、布料、塑料板、不易吸水的纸板、垫板)、颜料(水粉、水彩、油墨、油画颜料、调色油)、浆糊或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不吸水的挂历纸背面,光滑的名信片或贺卡等)。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兴趣与情感。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一)设疑导入: 教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让学生猜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教师揭纸展示,学生愕然,原来是一个怪怪的人脸,学生在哄笑中激发了兴趣。也可将自然界形成的石纹、石形、木纹、叶纹等变化万千的图形造型做成课件让学生观赏,同样可以起到诱发学生从自然形成的纹、形中发现美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请学生仔细阅读书上讲授的两种制作方法,抓住关键点,自己动手尝试对印制作方法,针对可能出现的困惑和技法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提几个问题起提示和思考作用:不同厚薄的色彩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轻重的压印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的底版产生怎样的效果?先涂深色再涂浅色或先涂浅色再涂深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怎样得到自己想要的图形?通过思考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三)拓展创新: 教师在玻璃底版上从冷到暖地有序涂色,覆盖上比涂色大一倍的纸,用右手掌按住纸面中央,左手拉住靠近身边的纸角一起旋转45度左右。产生变化丰富并具动感的肌理。请学生也来试试看,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对印方法,要做到别具一格。完成后请学生大胆地到台前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其他的学生也可谈谈对他人作品的视觉感受。 (四)作品展示: 对本小组的作品汇总进行集体讨论,看看某些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或某些类似于人物、动物的对印作品,能否经添加形成一张具象作品。对于某些不能添加的作品,能否结合其他同学的作品经过剪裁,组合成一张抽象作品。讨论之后或集体创作或指派一人主笔,完成本组作业。凡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展示,全班评出最有创意奖。 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压印时纸张不可移动,可用小夹子或双面胶固定。(加说明图例) (三)当采用吸水性强的材质做底板时。颜色要水少色浓。 三、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2个步骤进行,首先观察学生对制作与拓展创新教学活动方式的参与热情,其次观看学生的对印作品。 评价点: (一)学生是否对对印制作有兴趣?是否体验到快乐? (二)能否在美术活动中大胆地运用色彩压印,得到各具特色的对印效果? (三)能否凭借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自己理想中的作品? (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否提高? (五)有没有发明出新颖的对印方法? (六)能否进行自主学习和发挥合作精神? (七)是否与同学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对印的创作活动? (八)能否运用各种技法,有创意地进行创作活动? (九)按下表评价自己的作品(用短语自评)。 自然天趣  肌理效果  色彩搭配  独创性  制作方法  师生评价   四、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造型.表现]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学生的兴趣与情感。由于本课的难度较低,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拓展创新,同时还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和深化创作主题。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2)

一、教材分析

《绿洲》是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的内容,这一课是以学习“造型·表现”为主,结合“欣赏·评述”为辅的综合课。主要是利用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巧,感受超现实主义新奇的视觉形象与效果,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艺术构思对应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境保护的主题有机结合起来。

初中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理性思维的迅速发展,容易使其局限于对现实生活最直接、真实的感受中。教学通过营造新奇的视觉形象,打破学生对于视觉形象的思维惯性,培养学生积极开放、多元创新的思维习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向中外不同类型的优秀艺术创作的学习与借鉴,使学生能够掌握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认识新奇视觉形象产生的特殊艺术效果。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积极拓展个体的异构思维及其艺术视野和表现方法,尝试与借鉴新奇、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法,有意图地表现环境保护的主题,传递自己的环保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引发学生对环境与生存的关注与思考,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初步选择、消化和运用所学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基本方法,结合环保的主题进行艺术表现。

理由: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学过《和平鸽》一课,这一课是关于公益招贴画的学习,在题材的选择上与本课有一定的联系,都涉及到环保的主题,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重点上侧重于“强化新奇视觉形象与效果的表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极开放、多元创新的思维习性。

四、教学思路:

(一)、从调查“绿”、讨论“绿”、欣赏《绿洲》入手,进行探究学习,引发学生对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热情。

(二)、研究探讨图片资料中一些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技巧以及在环保主题中的运用。可以通过教材中的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和各类艺术创作设计的好例子,去体验其中的方法和作用。通过学习与创作,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发表“奇思妙想”,正确地认识理解和选用表现手法。

(三)、①以“绿”为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构思、创作。让学生在同一条件限定下,关注讨论主题,注重选择、消化和运用所学的方法技巧,表现自己的构思。②以竞赛的形式进行陈述、展示各小组的创意,达到激活教学气氛,深化教学内容的目的。③在作业的呈现方式、技巧方面,强调在理解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基本方法后,选择学生易于控制的绘画技巧进行艺术构思的表现,绘画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甚至可以直接运用图形剪贴、组拼等方法,避免学生因为专业绘画水平影响创意的表现。

(四)、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结合“绿”这一环保主题,引导学生对同学的作品进行对比讨论、交流,重点关注是否运用了某种技巧,营造的形象是否新奇,强化表达艺术构思的能力。

五、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积极拓展多元创新的思维。养成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设计意图:视觉冲击,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反差,引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赏析设置问题情境及提供信息点拨,指明学习路径,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分析、探求,解决教学重点)

问题的设置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避免了无效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学目标实现动态生成过程,不仅解决教学重点,也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要把思考与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的思想。

课件播放易理解、设计构思独特新颖的图片,师生交流讨论进行思维拓展。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心理需求用游戏激趣,开拓学生的异构思维,引发学生主动进入创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尝试表现的愿望,解决教学难点。)

"启发感悟、拓展思维"这个环节,我最初的设计是列举一些例子和课件中的图例来引导学生感悟。在教学现场我发现根据学生目前的知识经验、心理特性及存在的个体差异,很难解决教学难点,我突然想到利用游戏激趣来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悦中感悟异构思维的方式。这说明引导学生也是需要一种思维方式的引领。

由此可见,教育、教学,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开启学生潜在的能力,帮助学生依据个人感知经验来重组认知方法,而不是用自己的想法去塑造学生。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3)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透视法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造型表现领域)多彩的学习生活、第一章《优美的校园》活动二:学习与研究——透视法。其主要内容是:透视知识的学习。是活动一:体验与选择的更深入更理性的学习,是活动三:写生与表现必备的造型基础之一。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美术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透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空间表达法,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法来表现校园的空间。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体验、交流、总结和运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

究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表现力。

(3)情感目标

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于生活,同时学会

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

3.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特制定如下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透视的规律、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难点:如何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表现空间的变化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

的传授者、灌输者。透视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和理性,学习的难度较大。如果还是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困难,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活动,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同时结合教师的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以便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练习、反馈应用——巩固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长尺

学具准备:直尺、铅笔、纸

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通过一个提问——黑板是什么形状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因为学生会觉得奇怪“黑板不是长方形的吗?老师怎么会提这么简单的问题?”接着进行活动一:让几位学生通过对黑板正面和侧面的观察并讨论,了解到黑板会由于空间的变化呈现出梯形的形状,即原本相等的两条边会产生“近大远小”变化。活动二:伸出你们的食指放在眼前,比一比老师高还是你们的手指长?同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出透视的概念、透视的规律、透视的类型,以及让学生知道透视知识于生活,符合“美术课程应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新课程标准要求。

透视的概念:用线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透视的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

透视的类型: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三:让学生拿出直尺比一比,找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有几个消失点及适用于什么样的观察角度,这两种透视有什么异同点。从而从直观上认识这两种透视的消失规律。这个活动的设置,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以便于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的乐趣。

3、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活动三,结合学生的探究、讨论、交流的情况,让学生自主归纳出两种透视类型的异同点:同样具有“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规律;不同在于平行透视的上下轮廓线平行,观察角度是正面角度,只有一个消失点,所以又可以称之为一点透视。成角透视的上下轮廓线不平行且成角,观察角度是半侧面角度,有两个消失点,所以也可以称之为两点透视。

教师小结。

4、练习、反馈应用

活动四:每个小组派一个学生代表,运用两种透视法到黑板上画两张书桌,并进行评价和检查是不是符合两种透视法的规律。通过这个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深化透视知识的学习(特别是两种透视法的共性的学习)。在这个环节里,学生也许可以根据透视规律来画出书桌,但许多学生画的桌子会出现倾斜的现象,原因在于学生把竖直线画得不垂直于视平线。此时可以启发学生:这与如何写字端正是一样的道理。

5、巩固新知识。

活动五:将第6页中间的辅助图改画成一座6层楼房或者把平行透视的辅助图改成教室的室内空间,怎么画呢?

教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小组讨论后用铅笔、直尺画在书上。教师巡视,分组指导。(指导时抓住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的消失规律,让学生明白,即使有一千个楼层,每个楼层的延长线总会消失在两边的消失点上。而教室内的所有窗户或桌椅的延长线总会消失在中间的消失点上。) 活动四和活动五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师总结并进行演示。

6、拓展学习

让学生从课本第2页中间的图例《清明上河图》中寻找消失点,引出中国画独特的空间表达法——散点透视法,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四、评价分析

最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后进行评价分析:

我在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新教材与以往的不同,新教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本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学习效果好。原本纯美术的技法学习通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变得有趣、易懂。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单一传授式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还使学生加强了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分析的能力。真正使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层面上来了。

我从以上几个方面阐述了“透视法”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我对自己本课的教学基本上是满意的。但有些细节还有待完善,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和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4)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分析:

本课以风景画展开教学,通过分析朝戈作品《草原的路》,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强化学生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3.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透视现象与规律,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作品,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特定劲舞描绘的情感表现力。教学重点:

1.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2.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教学教具: 课件、挂图等其他材料。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

1.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

2.通过观察分析,体验画家表现草原的情感,体验并能分析归纳出作品中的透视现象及规律。

3.了解基本的相关知识是学生学习本课的重点之一。

4.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透视的相关信息,并能用语言表述、表现出来。

5.联系艺术作品,抓住科学与艺术中的运用,学会分析其透视现象。6.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理解。

7.学生实践作业,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表现相结合,为以后的创作作品打好基础。8.通过交流体验,归纳总结,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问题,学会用评价自己与他人。9.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探究与学习、表现。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教学方法及手段:观察思考

交流体验

一、导入

欣赏家乡自然风景; 拿一张白纸,钩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 典型作业评比;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 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体的三维空间。

二、新授 《风景画的透视》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水平线:开阔 斜线:深远

思考题: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透视知识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1.平行透视 2.成角透视(自学第7页概念)(1)霍贝玛《村道》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 对照透视图;

平行透视规律: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2)袁运秿《马棚》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对照透视图)成角透视规律小结:都会呈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3.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欣赏古元作品及其他作品,并判断其透视现象。分析农民画作品中的透视:了解农民画中透视。

4.小练习: 第4页练习,思考这是为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5.学生实践

从课件中或课本风景摄影作品中,用线条临摹,重点表现画面中的透视关系。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提示修正。

三、讲评

选出有情感表现、较准确的透视表现部分优秀作业,进行简评。1.生生互评;2.师生点评。

四、总结与课后整理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 观察生活,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五、布置作业。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分析:

本课内容以风景画的构图展开教学,通过分析苏天赐作品《太湖山村》、农民画《水乡春浓》,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构图均衡和有丰富变化的相关知识,解读构图的表现形式;重点以形式线及取景范围和画幅形状,帮助学生了解构图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构图意识。知识与能力:

1.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构图形式,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构图分析与学习,加强构图在作品中的自主应用。

3.能通过摄影图片,表现出透视、构图合理的风景画作品。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构图知识,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情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知识思维,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作品构图,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理解风景画作品中体现的情感表现力。

教学重点:了解风景画中的构图因素;

掌握风景画中的构图形式,能运用透视、构图知识于风景作品中。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理解及掌握通过作品表现出来。教学教具:课件、挂图等其他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

1.通过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引入新课做铺垫。2.通过分析,掌握和体验风景画构图形式线及其情感体现。3.学会赏析作品的形式线,并能感知与表现。4.通过分析,掌握和体验取景范围与画幅形状。

5.通过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相关信息,并能用语言表述或总结出来。

6.能联系艺术作品,抓住透视与构图的知识,学会交流看法。7.通过学生实践,加深学生理解,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表现相结合。

8.通过交流,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分析并表现。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9.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探究与学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知识要点;

1.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高远低 2.平行透视;3.成角透视:

4.除透视外,风景画中的还应注意哪些问题?(构图)新授 《风景画的构图》

1.决定一幅画面形象的位置关系的关键使画面上的构图形式线,体现一幅画的情感倾向的关键也是画面的构图形式线。如何理解构图形式线?

欣赏并分析四幅素描风景画;四幅构图形式线示意图。

请四名学生上台勾画,其他学生在下面勾画(简单的几何形、线)能体现画面形象特点的形式线。

师生点评,把握画形式线的方法。

2.取景范围与画幅形状,也是决定画面主次关系及情感倾向的重要因素。

分析四幅风景素描;四幅不同取景范围图例;四幅不同画幅形状图例。

对应原作分析,感受不同取景范围、画面形状对应的情感倾向及画面主次表现。

师生总结: A.取景范围根据实际大小适中; B.绘制角度以寻找适合画面为主; C.方形构图:宜表现平静、柔和的感觉; D.横长构图:宜表现开阔、壮观的感觉; E.竖长构图:宜表现崇高、挺拔的感觉。3.优秀作品欣赏 风景素描小品;

赏析其透视、构图等方面; 师生交流看法。

4.学生实践:从课件风景摄影作品中,运用所学知识,画一张小型素描风景,注意表现风景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提示修正。

六、讲评:选出有情感表现、有较准确的透视表现、构图的部分优秀作业,进行简评,同时讲讲想表现什么样的特定情感,如何表现的。1.生生互评;2.师生点评。

七、总结与课后整理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

继续观察生活,尝试赏析艺术作品,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2课 黑白世界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

1.复习基本理论知识巩固教学效果。 2.熟悉木刻版画制作流程

3.初步接触木刻版画制作。在制版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动手能力。 4..亲身实践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陶冶艺术的情操。教学重点:

1.版画基本知识的学习理解

2.木刻版画制作流程的掌握操作和各种刀法的认识运用。

教学难点:

木刻版画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文示范法。

教具学具准备: 

1.教师准备木刻版画方面的图片和范作木刻版画工具及材料。 2.学生准备三夹板或者复合地板木刻刀砂纸复写纸及设计图稿。教学过程:

一 复习理论知识巩固教学效果进入新的课题 知识重点。

教师将版画示范作品展示在黑板上问答进入复习理论知识。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方面的知识呢?

生:„„ 师:对,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了版画方面的知识„„ 表扬和肯定学生的回答书写课题

2.师问:那谁能够说说版画是什么 生答„„ 3.师问: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哪些类型的版画呢 生答„„ 4.师问:那木刻版画的制作工序呢 生答„„  表扬和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进行进行小结 课堂新授内容:版画基本知识

1.版画的定义: 版画是集绘画制版印刷为一体的艺术形式。2.版画的分类:

A.按板材分类: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漏网版画、纸版画等。B.按制版特点:凸版以木刻为代表

凹版以铜版画为代表平板以石版画为代表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孔板以丝漏网版画为代表。

3.木刻版画的制作工序: 起稿→上板→着色→刻版→修版→拓印→装裱

二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初步实践 教学重点及难点:

着重讲解木刻版画制作工序中上板、着色、刻版这3个流程。

1.上板:用复写纸把设计图稿的轮廓复印在木板上。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实践操作。)

2着色:A.刻版前在画好设计图稿的木板上涂一层重颜色

B.用记号笔或勾线笔勾线,使刻出的效果鲜明。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实践操作。)

3.刻版:A.按先白后黑先大后小的次序下刀。

B.可刻可不刻的地方不刻或少刻 C.留有余地以利于修版时调整。(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实践操作。)

三 学生实践操作教师课堂巡视。

1学生初步进入木刻版画的制作实践操作中体验木刻版画带给 自己的乐趣。

2.教师课堂巡视:

解决学生在刻制版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师生一起探讨木刻版画这一课题。

四、师生相互点评整理课堂卫生。

1.师生相互点评典型的学生作业。

2.师生一起整理课堂卫生。

五 课后拓展(让学生收集版画作品以及版画的特点)

六、课后作业布置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2课 黑白世界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木刻版画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美 术作品不同表现形式的认知和热爱。

2、知识目标:了解版画的基本知识及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并尝试运用最简单的材料进行体验制作。

3、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教学重点:

A.了解不同材质版画的制作差异;

B.初步了解并体验木刻版画的基本知识和简单的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木刻版画的黑白处理关系。

教学方法

旧知识巩固、体验制作等 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木刻刀具、教师自制木刻版画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导入: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适当评价上课时黑白稿的完成情况(优点及应注意的地方)

2、简单复习巩固上课时所学的内容:

二、新授过程:

(1)版画的种类:

A.按板材分类: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漏网版画、纸版画等。B.按制版特点:凸版以木刻为代表

凹版以铜版画为代表平板以石版画为代表 孔板以丝漏网版画为代表。

(2)版画的特点:

一 印痕,制作版画过程中有机器或人为的压力造成。二 复数性,同一张画可印制多张。

三 间接性,版画不是直接画出来的,是通过媒介物,例铜版石版间接制作而成,不像油画水彩直接绘制而成。(3)版画的工具材料: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三夹板,复合地板,刻刀,吹塑纸、圆珠笔、电烙铁、水粉画颜料(或浓缩广告画颜料)、橡胶磙(可用橡皮管、木棒等自制)、油画棒、毛笔等。

其中吹塑纸质地较软,用圆珠笔用力在吹塑纸上划过,其表面即可留下大小宽窄不同的点、线、面,可制作出丰富多彩的版画效果,水粉颜料(或浓缩广告包)代替油墨便于操作及课后清洗。

3、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特点及形式

木刻就是以刀代笔,使版面上的刀刻痕迹和木版质地具有类似国画笔墨那样的艺术韵味,称:“刀味”“木味”。对于木刻而言,即能够纤细如发,制作精工,也能简约的刀法刻画出人物事件的风神,更强调刻画的力度,黑白的对比,立体黑色的浓淡关系有和雕塑、碑刻相近的韵味,格外的生动有力,尤其重视神的刻画,让人有精力四射之感,留下极深的印象。木刻的艺术特点: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木刻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三、木刻版画的黑白处理:

1.主要归类:以黑衬白、以白衬黑、黑白互衬。

2.灰色的处理是黑白木刻的关键。

四、黑白木刻的制作过程及方法

1、在版材上描稿(反稿或纸稿上版)

2、刻版

3、上色(单色、套色)

4、拓印

五、学生体验制作:

要求学生在上课时描稿的基础上,在本课时完成整个黑白木刻的作品(也可以运用套色来完成)。

教师随堂辅导:可将表现较理想的学生作业和存在不足的学生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并进行讲评。

六、课堂小结,作业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综合评价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2.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一、组织课堂教学(目测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以学生的文具盒为例,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材料和感受)2.活动一:教师选取四件物品(黑板擦、校服、窗户玻璃和黑板),请二位学生说明他们给你的感受。

三、讲授新课:

1.问题:“你如何理解“质感”一词?”请学生回答。

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

绘画中对不同材质运用不同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材质真实感,是画家笔下的质感。学习质感、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的概念。

2.活动二:四件物品(玻璃碗、笔筒、紫砂杯和贝壳),请一位学生说明哪些属于天然质感,哪些属于人工质感。

四、感受质感:

1.不同的材料给人的质感不同。

欣赏六组图片(柔软与坚硬)、(透明与浑浊)、(光滑与粗糙)、(干枯与润泽)、(粗壮与细小)、(寒冷与炎热)。

小结:当我们沉醉在大自然给予的美景时,心中可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用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留下永恒的记忆。你是否很想知道怎样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表现质感的方法:(结合图片来分析)

第一、色彩表现。欣赏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作品,同时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第二、明暗、线条。素描作品欣赏,体会由明暗和线条带来的真实感。

第三、运用材料。

五、领悟材料美: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1.欣赏油画《根》,(黄土高原的雄厚与苍茫)。

2.欣赏邵增虎的油画作品《任弼时》,(茅草屋、石头地、发白的军装等)。

3.欣赏杨志坚油画作品《冠军的诞生》,体验质感的描述与表现。4.欣赏素描作品《手套》,体验材质的表达。5.欣赏课本第15页,各种物体的材质对比。6.欣赏课本第17页,各种线条的运用对比。

六、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1.初步尝试绘画出一张富有材料和质感的作品。2.要求:独立完成,并能体现材料的美感。

3.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黑板上,由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运用那种方法法和追求表达何种质感?)教师评价。

七、教学拓展:

1.在建筑(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灯具(水晶灯)、家具(沙发)和陶瓷用品(茶具)说明材料和质感知识的运用广泛。

2.从摄影艺术、生活用品和造型设计方面说明。3.广告设计和服装设计都要运用材料和质感的知识。

八、教师小结:

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留心观察、细心地体会,还可以利用其它材料进行研究,为生活创造更多更美的图形,为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

九、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一、组织教学,清点人数

上周尝试了质感的表达,同学们的整体画面效果还不错。下面选取了几个同学的作业,我们共同来点评一下。

二、作业点评:

这个环节会讲到同学画面的表现方法,所以会问到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质感的表达方法有几种?

常用的表现方法有哪几种?

答案:用形状表现质感、用线条表现质感,用色彩表现质感。

三、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下一步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画面效果? 2. 作品欣赏:

《高原人》 摄影 赵志强

《雪山下的篝火》 水彩 傅啓中

《钢水.汗水》 油画 广廷渤 分组讨论:

1、通过我们的作业和这些作品的比较,找出我们的画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哪里? 我们的画面和这些作品的差别在哪里?

讨论的结果:我们的画面深入刻画的程度不够,画面的空间感、物体的体积感都没表现充分,物体的质感表达不明确,形体塑造缺乏表现力。使画面显得粗糙,不够精致。

2、提出要求:下一步我们就要在深入刻画上下功夫,要非常明确地交待出物体的质感、真实感。

要想表现物体的质感,首先我们要对物体的质感特征有所认识,我把我们常用静物分成以下几个类型:

a.器物类 b.透明物体 c.瓜果、蔬菜类 d.衬布

3.下面我会结合图片逐个对这四类物品的质感特征进行详细的讲解。a. 器物类:通过陶器和瓷器的图片的展示,分析比较出它们不同的质感特点。表面结实无明显光泽的物体:如未漆的木器、石膏制品、粗陶、陈旧铁器等。陶器、陈旧铁器这种表面结实无明显光泽这类制品的特点:这类物品形体转折清晰,受光、背光、明暗交界线、反光等层次清楚,固有色明显,其色彩关系和素描关系主要受光源色和大环境色的反射影像,而较少受周围小局部物体的折射、反射影响。

瓷器、金属性制品这种表面光洁有较强光泽的物体的特点:这类物体表面光洁,折射 11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强,周围环境和物体的形和色,都会在这些物体表面形成反射成像。高光明亮清晰,明显带有光源的色彩倾向。不同的面反射不同的物象,暗部反光明确,受环境色影响很大。

b.透明物体: 如:玻璃、透明塑料、水等

透明体总会或多或少地减弱其背后的物象的色彩对比和素描对比,越透明无色的物体越能直接地反映出其背景的色彩特征。

有色透明体的颜色必然会影响到其背后物象的色彩倾向。

c.瓜果、蔬菜类:展示瓜果蔬菜的图片和写生效果图,讲解分析瓜果蔬菜的质感特点。

表面结实有光泽的蔬菜瓜果。如:苹果、葡萄、西瓜、甜瓜,西红柿、辣椒、冬瓜、茄子等。这类蔬菜水果光泽感强,有明显的高光和明确的反光,受环境色影响较大,色彩关系复杂。

表面结实无明显光泽的蔬菜瓜果。

如:土豆、地瓜、刺黄瓜、梨、杏、毛桃、等。

这类蔬菜水果光泽感较弱,没有明显的高光,也没有明确的反光,受环境色影响较小。d.衬布:展示衬布的图片和写生效果图,讲解分析衬布的质感特点。

一种是棉麻类衬布:吸光性强,没有明显的光泽,形体起伏明确、固有色较明显。一种是绸缎丝质类衬布:光泽强而很容易受光源和环境的影响,使明暗关系复杂交错而显得闪烁生辉,光彩亮丽。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单个物体质感写生练习,要深入塑造物体,要求质感明确、具有真实感和艺术感。

五、教师评价

1.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黑板上,由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运用那种方法法和追求表达何种质感?)2.教师评价。

六、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4课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制作与设计

情感目标:领略自然中的美得形状与色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在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图案的设计中,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美,美的装点会让生活锦上添花。

认知目标:了解图案的变形手法和图案纹样的构成方法。

技能目标:设计制作一件单独纹样的图案,掌握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的表现方法。教学重点:

图案的变形手法,图案纹样的二方连续纹样,了解其主要形式,并能独立设计。教学难点:

图案的构成方法、排列与设计。

一、导入阶段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最喜欢哪种花?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学生出示自带的花或者照片,并介绍该花的外形、色彩、特性等。品种繁多的花卉美化了我们的环境,还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我们爱花,因为它给我们芳香,我们爱花,因为它带给我们美丽!花会出现在花园里,花店里,还会出现在哪里呢?

结合课件出示带有花形图案的生活器皿、墙纸、地板、布料、服装……等图片。学生欣赏后回答:花还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用品里。

二、发展阶段:花卉图案的装饰变形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美术作品里出现的花卉和生活中的花卉有什么不同?

图案很简洁夸张 照片很真实很细致很有细节

链接:

图案的概念:图案是为了达到某种装饰目的,对实用物品的外观进行的装饰设计,它包括纹样设计,色彩设计和器形设计。

思考:设计者把花放到物品上的时候,对花进行了怎样的加工? 例:荷花的图案设计(P21页)

三、教师介绍图案的装饰造型方法

学生尝试根据照片中的花卉原型,进行荷花图案的装饰造型。

1、“省略”:也叫简化法。

是对自然心态的简洁化,减去繁琐细节,以突出整体的特征与个性。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2、“夸张”:是对自然形态的某些部分进行装饰变更,如使圆的更圆,方得更方,长的更长……

3、“添加”:是运用附加组合的方式在图案中添加装饰,使其更加丰富、理想。

4、“分解”:是运用形与形之间的相互叠合,或是运用点、线、面对图案形象进行分割,以达到丰富与变化的装饰效果。

总结:这四种变化的根本是从“自然”形态到“图案”形态的变化。

将自然的物体进行变化,可以突出主体,突出事物的特征,可以突破自然的束缚,使之更加理想化,可以使艺术更加多样。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四种方法结合使用,设计的过程中如能增加点、线、面的运用,如线描法、块面法、线面结合法、黑白转化法、点缀法等,所设计的图案一定会更加丰富,更具有装饰性。

图案由自然形态变化而来,但不是自然原型的复制和再现,而是经过提炼和概括的形态。相比较自然原形,他的特征更加突出,更具装饰味。变化是图案设计的灵魂,是艺术的再创造,它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四、深入阶段——图案的构成形式

变化过的图案,一般以单独纹样、连续纹样的形式形成纹样

单独纹样是相对独立、单独构成的图案纹样,包括自由纹样、适合纹样。

自由式单独纹样是没有边框限制的,适合式单独纹样是有边框限制的。单独纹样有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手法。

五、实践和体验

根据菊花的造型,尝试用喜欢的方式,设计制作一幅成菊花装饰图案。

六、展示评价:学生优秀作品展出。

七、课堂小结:

花卉图案可以抒发我们的感情,丰富人们的生活。一件物品有了花卉的装点,常常变得更加亲切可爱。

八、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4课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欣赏讨论。

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图案相互讨论它们美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都有美丽的花纹和图案。它们之间组织形式有什么不同?

二、理解与探索

平面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分为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两种。

这两种纹样各有自己的组织形式和骨法,形成各种组合,这种不同的组合便是图案的构图。

平面图案纹样

(一)单独纹样

单独纹样是相对纹样而言的。它且有相对独立性,能单用于装饰。所以单独纹样要求纹样形象要完整。

单独纹样:自由纹样、适合纹样、角隅纹样、填充纹样等几种形式。

1.自由纹样,是相对于程式严整的纹样而言。它不受外轮廓限制,自由处理外形而单独构成并应用于装饰。

2.适合纹样,图案适合于一定的轮廓线内而形成的纹样,如适合于方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形内;或花朵形,桃形,扇形、葫芦形等规整的自然形骨。而纹样形态正好与外轮廓相吻合。

3.角隅纹样,也称“角花”。指在带角的形状中或角隅部分装饰纹样,因纹样大多与“角隅”相适合,故又称角隅纹样。

4.角隅纹样即可单独一角构成,也可对角、四角或多角构成。其骨式也可分对称式和不对称式(自由式)两种。

5.填充纹样,指纹样组织虽受外轮廓限制,但又不完全适合的纹样。即适合轮廓内的某一空间,而其它部分作自由处理,有的也可突破部分边线以求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效果。

(二)连续纹样 :在进行了单独纹样的讲解之后,作连续图案的知识的学习,将单独纹样图形连续向左右、上下等方向作连续排列,使之成为长条形连续组织图案,连续纹样是相对于单独纹样而言。它是以专门设计的“单独纹(单位纹样)”按一定的格式,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成为无限反复的纹样。连续纹样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两类。A.二方连续纹样

指以一个单位纹沿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反复排列。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沿上下方向称纵式二方连续,沿左右方向称横式二方连续。

二方连续纹样多用于装饰器物的边缘而形成带状,故又称“带状纹样”或“边缘纹样”,“自由纹样 ”,“适合纹样”,“ 角隅纹样”,“ 填充纹样”。

利用纹样的反复节奏取得优美的韵律。另外,作首尾相接棑列的称“环状连续纹样”。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有以下八种主要形式

1.散点式,以一个或几个形象组成的单位纹,以此为基础进行连续棑列。是二方连续中最简单的一种。散点式给人端庄大方、简洁朴实之感,但处理不当易松散、呆滞、单调。

2.接圆式,也称连圆式,是散点式的进一步发展。它以圆形为骨架,作同样大小圆的排列;或作大圆、小圆的排列;或作半圆的排列;或作圆和半圆的间隔排列。要注意圆与圆相接要自然调和,防止由于相互套环刺出现紊乱。

3.垂直式,纹样的骨式为垂直排列,方向可向上、向下、或上下结合的垂直排列,也可在配置上作疏密变化。这种骨式有安定、肃穆之感。但需防止纹样松散而产生的孤立,缺乏连续感。

4.波线式,以波线为骨架,作一波线构成,亦可作双波线相重或相交构成。这种骨式构成较为活泼,运动感强。但需注意骨架的韵律不要中断,前后纹样要有连贯性。5.折线式,以折线为骨架,其构成同波线式。这种骨式既具运动感,又刚劲有力。6.斜线式,以斜线为骨架,依据倾斜线或倾斜的区域划面,连接单位纹样进行倾斜式的连续排列。这种骨式运动感较强,富有变化。

7.回旋式,以旋涡线为骨架,进行单位纹的连续排列。这种骨式活泼、柔美,具有动感。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是连续性强,有韵律感。单位纹不要过多或过于复杂,一个简单的单位纹,通过反复就会变得丰满,还可利用单位纹的方向变化,构成很多变化格式的连续纹样。

B.四方连续:指一个单位纹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重复排列,并可无限扩展的纹样。四方连续可用于花布锦缎、壁纸、商品装潢等的设计。

三、小结 :图案纹样的二大类组织形式,它们分别有四种和八种主要形式。

四、作业 :

1、美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心体验,去发现、创造更多的美。

2、同学们以一种花卉为基础图案,设计出一个二方连续纹样图案。

五、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5课

千姿百态的水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细心观察与主动体验,学会归纳、概括自己的感受,尝试组织线条表现水的形态美。

教学重点:是用合适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形态水。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感受水的形态美,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示范法

师生探讨法

学生体验尝试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千姿百态的水

一、声音导入,激发情感

首先我播放一段滴水的声音,让学生闭眼倾听。

听前教师提示要求:边听边联想与水声相应的画面,说出你的感受。听完后让同学做简单表述,教师简评补充。

二、生活中找寻,情感投入

在我们生活中到处能见到水。(课件展示水宝宝并由它向同学们提问:你们在那里能见到我?我又是什么样子的?)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人文渗透,审美感受

请读一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光潋滟晴方好”这几句古诗,谁能描绘一下当时古人见到的是怎样一个情景时才有感而发的。

在我国有许多诗句对于水的形态、动势的描绘是非常形象和有意境的,我们可以下课后去找一找。既然古人在见到水的各种“样子”时能写出这么美和贴切的诗句,那么当你见到下面的画面时,就凭自己的感觉,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水的状态或给它取个名字吧。

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对话,以人文学为基础,辅以感知、分析、理解和创造,使学生对水的美感有一种深入的理解。

四、视频欣赏,进一步感受

我们欣赏了水的照片,想感受一下在各种环境下动态的水吗?能用一个字或词概括一下你的感受吗?富有动感的视频将带给学生更强烈的感受,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用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更概括的一个字及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将人文意义更深层化。

五、通过实验,体验水的动势

水有那么多形态,真是“千姿百态的水”啊!那么你知道水的各种姿态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外界给它施加的力)谁有本领能利用身边的工具来改变自己水杯中水的“样子”。每组推选最有创意的同学上讲台在大容器中演示。

综合自然教学,并注重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流。

六、感受各种表现水的方法,设疑解惑

师生先欣赏各种画中的水的表现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并相互解决。1.互相谈谈最喜欢那种风格的画,为什么? 2.这种画法的工具是什么? 3.它们都是怎样表现水的?

七、自主创新表现

小组中每人用一句话或一个形容词为对方同学出一个水的绘画题目,根据这一题目用合适的表现来进行创作。

八、作业评价,创意交流

1.水资源博物馆准备收集一些有关水的好作品,你认为它们会选取哪些作品呢,为什么?学生讲评。

2.角色转换,学生既是创作的主体,又是评价的主体。

九、话题延伸

在欣赏了各种水的优美作品的同时,我们要深刻地注意到水资源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引导学生讨论,并延伸到课后。

(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

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能力,体现出对多元化的课程理念以及对自然、对生态、对社会发展的关注。

十、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5课

千姿百态的水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音频导入法,感受体验。

播放四段水声(滴、撒、流、淌),听前我要求学生边听边进行食指空中绘画-----为下面的学习做铺设。

欣赏从互联网下载的水的动态变化的影像片段,学生看完后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水既有静态的产生美妙的韵律的变化。

二、作品欣赏-----——拓展联系,承上启下;

我分别播放三幅图片,学生对三幅图片的水波进行探讨总结。通过宋朝马远《十二水图·黄河逆流》师生看到了波涛滚滚的黄河。

在“九龙壁”前师生领略到了富有节奏感的水纹规则排列并贯穿整个画面,烘托了龙的造型,又使画面统一协调。

“漩涡纹彩陶瓮’师生领略到流动的线将漩涡和波纹巧妙组合,动感的纹饰与器型十分协调。

总结:这些作品概括表现了不同环境下水波的特性和形状,提炼物象的本质特征,并做了程式化的表现,使画面和谐、美观。

三、尝试练习-------观察实践,完成过渡

我首先展示浪花、溪流、大雨、漩涡图片。

学生分四组,每组任择一种水的形态,分别用自己认为合适的线条来表现,比比哪一组表达的方式最多最精彩。

小组完成后展示小组作品,学生简评,老师点评。

老师点评注意:肯定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强调所画的内容不宜太多,用点线面组织成优美的画面表现一定的节奏和动感)。

四、教师演示------示范总结,延伸能力;

首先我作《水的狂想曲》演示,并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我的创作要点。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然后学生讨论归纳创作要点。

总结:点线面的合理组织,曲直变化体现动势。

要抓住水的主要特征,简化不必要的细节,使其典型化、抽象化,在点线面组织与变化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五、作品体验--------知识迁移,创新应用

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几幅关于水的图片 要求学生观察水的状态

运用简略的线条来设计表现不同形态的水,创作一幅体现水的动感和美感的作品。学生课堂制作,教师随堂指导。

活动力求让学生感受水在自然和外界条件下丰富形态美,并归纳其造型特点 学会运用线组织画面,体会线的表现力和秩序美。

六、作业展评-----拓宽知识,启迪智慧

1.制作完成后,优秀作品粘贴在展览区。2.师生共同点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鼓励学生的独创性,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展现;

七、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6课

灯饰的设计与制作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利用立体构成结合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进行纸质灯饰的设计与制作,并把课堂设计教学与生活实际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灯罩基本造型的练习、以及对灯罩进行美化装饰,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图形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美、体验美、创造美。教学目的:

1.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简单的圆筒形、三角形、正方形及其变式

2.学生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对于灯光的情感,体验,尝试分析灯饰的材质、造型及装饰对于灯光的影响。教学重点:

1.手工制作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的素质培养。

2.制作方法步骤及外观造型设计。

3.灯饰制作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性。教学难点:

1.灯饰制作在表现内容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保证结构的正确性系统性。

2.在造型设计上受哪些因素制约,在制约中又如何去拓展。教师准备:

各类灯光图片,资料教科书。学生准备:

民间花灯、有关灯及元宵节来历等相关背景资料收集 剪刀、小刀、尺子、双面胶、做灯饰的纸、材料。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圆筒基本形及其变式。

2、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自己对灯与光的综合知识及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 学生通过看书、讨论、探索做纸制灯饰的方法步骤。教学难点 : 学生如何合作制作一个漂亮的纸制灯饰。: 21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一、导入新课 :

1、灯是光明的使者,引出学习主题《灯饰的设计与制作》,一起感受灯与光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第一阶段,感受阶段::

1、请学生朗诵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灯与光的文章、诗词、佳句。

2、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灯与光的魅力。

A.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关于灯饰制作的相关资料,简单谈谈对制饰制作的感想。

B.欣赏挂图、照片,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共鸣。

C.根据挂图、图片、以四人为一小组,对灯饰作品的形、色、质感,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便于理解掌握。第二阶段,指导阶段:

A.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你生活周围的灯,如:路灯、吊灯、壁灯等等,说出它们的造型、形式及材料有哪些美学及实用价值,跟你要制作的灯饰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B. 介绍纸制作灯饰的材料运用及多种造型选择,灯饰设计的主要形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多变组合形等,每个形状的灯饰适合于不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然界、民间美术及优秀造型中的形与色,从中借鉴、发现、综合、整理、转化出适于设计制作纸制灯饰的形式语言。

C. 纸制灯饰的主要特点:造型冼炼、生动、简洁明快、适易掌握、美化环境。第三阶段,制作阶段:

A.了解灯饰的艺术特点与功能,借鉴优秀建筑和民间美术相联系,分析造型艺术可以进行几个形体组合、充分发挥联想。

B.善于师生交流制作灯饰的感受,调查生活中与灯有关的内容。

C.用自然硬质媒材或人工硬质纸材,通过折压造型、切割变化、粘合成型、折起调整、整理组合等技法进行立体造型游戏。

D.用单色和彩色纸材,采用折、剪、刻、拼、帖等方法进行以立体构成为主的练习。

3、制作过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

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

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三、学生活动:

1、以竞赛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做一个纸制灯饰,看哪一组做的最漂亮?

2、活动要求: 22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①在制作过程发挥团结协作精神;②大胆构思设计、敢于标新立异;③制作地精工细致;④注意安全和卫生,防止被刀划伤。

3、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四、小结:

①要善于学习,借鉴

②发挥团结协作精神;③大胆构思设计,敢于创新;④大胆发言,表述感受。

五、教学反思:

第6课

灯饰的设计与制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简单的圆筒形、三角形、正方形及其变式 2.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对于灯光的情感,体验,尝试分析灯饰的材质、造型及装饰对于灯光的影响。教学重点:

1.手工制作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的素质培养。

2.制作方法步骤及外观造型设计。3.灯饰制作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性。教学难点:

好的制作如何去欣赏,分析好在哪里?它需要学生去发挥想象和创造,作业的难度和要求要有一个定位。教学过程:

一、交流讨论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1. 学生交流收集的诗文资料,进一步深化对灯与光的审美体验。

2. 思考不同的时间、地点、季节、节日对灯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3. 学生交流讨论,注意灯光的不同效果给人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设计要根据要求考虑色彩、造型、材质的定位。

不同氛围中的灯饰图片欣赏,让学生为其选择适宜的环境,感受灯饰对渲染气氛的作用。

二、尝试体验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不同地点进行灯饰设计,谈出创意,教师提出指导性意见。(客厅灯光,卧室灯光,餐厅灯光等)

三、造型处理

A.根据圆筒造型进行的变化处理。

B.从其他领域获得启示而进行的造型处理。

C. 欣赏不同造型的灯饰图片,学生分析造型特点

四、材质处理

教师在纸质灯饰上进行其他材料的装饰处理(羽毛、小贝壳、树叶等),展示运用其他材料制作的灯饰,鼓励学生运用合适材料设计制作。

五、设计制作

教师: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请大家结合新年的喜庆气氛设计一个灯饰,以纸质材料为主结合其他材料装饰,注意造型的变化处理。

六、学生作业:

1.学生分组设计制作小样

2.技术指导:结合灯饰实物对透光性、耐热性予以提示,灯饰的造型应考虑灯光效果,同时注意结构强度以及空气流通性等方面的问题。

七、小结:

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展开自评和互评、教师综合评价。

2..师生共同总结设计与制作的新知识、新结论。

3.选出好的灯饰作品进行灯光演示,同学观摩教师给予肯定。

八、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更多的手法、材料设计制作灯饰装饰家居。

九、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七课:书法的结构之美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体会到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法表知识与技能:会临写篆、楷等不同字体,会分析书法的结构之美。过程与方法:欣赏——评述——临写——展示。现为情感服务。

教学重点:书法的结构特点、艺术价值。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书法艺术的情感。教具学具准备:

一、欣赏导入。宣纸,毛笔、墨汁等用品,多媒体课件。交流、启发。

1、出示甲骨文图片,请学生欣赏。(以音乐《高山流水》为背景)

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甲骨文)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画一画。

2、同学们在课前收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你知道关于甲骨文的有那些知识。

3、学生交流。

4、教师总结甲骨文是在乌龟的贝壳上写上的文字.看看你们认识上边的字吗? 请同学们边看边欣赏。学生看课件中的图片资料.看的时候可以尝试临摹。独立思考、回答,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二、感受造字艺术,体会“画”字的感觉。合作交流、全面提高。

1、创设情景,感受书法魅力:

A、提出问题:在欣赏甲骨文时,有你们认识、感兴趣的文字或者图案吗?也可以谈谈你的看法。B、师生交流。

C、教师接过学生话题,创设情景。

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人们还没有文字来记叙自己的事情,人们为了方便,有的人就在房屋中挂了根绳子,记录东西,后来,人们就想,思考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怎样表示。

这个时候人们就在思考:

太阳—— ? 月亮—— ?水—— ? 你们觉得怎么表示? 引导学生大胆发言。

总结:有的人会结合事物的外形,有的结合意思,有的用图„„等,引导学生大但 25

发现,不拘一格。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2、学生尝试表现太阳、水、月亮、火、家、爱等字,教师注意发现有亮点的创作。A、有的学生提出太阳的图形表示方法,在学生说出自己相应的图形或者创意时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小组合作用肢体语言表现。

B、教师评价你还有其它的表现方式吗?让学生结合甲骨文、篆书中的字看一看。C、教师总结。刚才欣赏和表现了太阳、水、月亮、火、家、爱等字。此时让你们忘记这些文字,重新设计你们会怎样表现,大家可以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去考虑。

1、学生欣赏各阶段汉字的笔画变化。

2、学生评述。感受书法的魅力、表他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临写小篆,体验书法的线条与结构美。品味、提高。

教师尽量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来进行评价与引导。

1、书写小篆,感受书法的线条与结构美。

2、选择自己想表达的心情和感受,名言名句等进行书写。

3、注意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运用方面提高表现能力。

四、欣赏表现书法艺术的舞蹈,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合作、交流、提高。力、洋洋洒洒的意韵。

2、感受舞蹈与书法结合的表现形式带给人的视觉美感,体验舞蹈与书法表现民族精神的统一性。

3、尝试模仿舞蹈中的个别动作,体验表现书法舞蹈特有的情趣。

五、赏析作品,师生交流与评价。

1、将每个学生的作品,放在一起展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看法。

2、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方法,对所产生的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进行审美评价,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六、教学后记与反思:

1、播放舞蹈《中国风》,感受舞蹈音乐所体现的中华民族音乐特点及舞蹈动作的钢劲有 26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七课:书法的结构之美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知道的书法种类有哪些?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2、你知道的古代书法家有哪些?

例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米芾,赵孟頫,等

3、你知道的书法名作有哪些?

a、王羲之,其代表作为《兰亭序》;

b、颜真卿,其代表作为《祭侄文稿》;

c、米芾,其代表作为《蜀素帖》;

d、赵孟頫,其代表作为《胆巴碑》;

e、王铎,其代表作为《拟山园帖》;

f、吴昌硕,其代表作为《西泠印社记》。

4、你知道的现代书法家有哪些?

毛泽东,启功,欧阳中石,李铎,刘艺,沈鹏,沈鹏,刘炳森,刘艺,王学仲,张海,李铎,尉天池,杨再春,张海,林岫,等等

(一)、图片出示,品味书法艺术的不同风采。

(二)、学生讨论并说说每个图片,(三)、教师小结(图片出示)学生欣赏、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二、精讲点拨。

1、动势之美:

如一个“山”字在书法家的笔下,由于意象的不同即呈现出风格各异的结构美。金文《癸山敦》的“山”字,不离象形,观之如三山并立浑朴天成。

北魏郑道昭《天柱山摩崖》“山”字,以中间一画为中轴,真如擎天一柱,左右两竖化为两点,各骑下横一端,如翘翘板,在平衡中寻找着不平衡,在稳定中寄寓着活泼。

唐太宗《晋词铭》“山”字,将三竖化为三点,下横只写一半,化实为虚,结构顿显轻盈活泼。

怀素《自叙帖》,化三笔为一笔连绵草书,左一竖有山之高,下横与中、右竖化为山之连绵逶迤,写出了动态的美。

2、结构之美:

结构美汉字是以点线来造型的,线与线之间所界定的就是面。点线面构成的书法结构美是书法形式美的重要方面。体会其魅力。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书法的结构美类似于建筑美感。古代书论里谈书法结体构字的文章很多。隋代和尚智果的《心成颂》,唐代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明代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等等,其中以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影响最大。

他按楷书字型的类别特征规定了书写平正的合理的原则,如“避就”(避密就疏),“相让”(合体字的相互搭配),“朝揖”(偏旁与主体的关系)等等。

但是书法的结体原则规范不了书法的实践,古代书法家在创作中,有法而又无法,展示了千姿百态的书法的结构美。

3、章法之美:

章法是指书法作品整体的谋篇布局的结构法。

三、小试牛刀。分组配合。

改变“竹”、“其”、“列”的造型,至少写两种,注意美观。学生分组练写,学以致用。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

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板书设计

书法的结构之美 端庄平稳之美 均衡对称之美 疏密匀称之美 应让避就之美

六、教学后记及反思:

四、讲评练习。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5)

培智五年级教学进度安排表

9月份

1、临摹

把节日灯笼挂起来

2、剪贴

3、手工

青蛙

4、临摹

荷花

5、剪贴

拖拉机

6、欣赏

儿童画

10月份

11月份

12月份

元月份

7、临摹

小鸭在门前小河里游

8、手工

黄鳝

9、描画

黑体字

(一)10、描画

黑体字

(二)11、临摹

描画元旦(一)

12、临摹

描画元旦

(二)13、临摹

星星火炬

(一)14、临摹

星星火炬

(二)15、泥工

火箭与人造卫星

(一)16、临摹

火箭与人造卫星

(二)17、剪贴

龟兔赛跑(一)

18、剪贴

龟兔赛跑(二)

19、临摹

椰子树

(一)20、临摹

椰子树(二)

21、临摹

大海中的鲸

(一)22、临摹

大海中的鲸(二)

23、剪贴

花蝴蝶

24、临摹

雄狮

(一)25、临摹

雄狮(二)

26、临摹

刺猬

(一)27、临摹

刺猬(二)

28、临摹

电话机(一)

29、临摹

电话机

(二)30、临摹

闹钟

(一)31、临摹

闹钟

(二)32、临摹

公鸡

(一)33、临摹

公鸡

(二)34、期末

考试

35、整理作品 1

第1课时把节日的灯笼挂起来

教学目的:

1、通过画灯笼,要求学生学会几种基本形状的画法

2、复习各种颜色,并能在图形内图上正确颜色,要求涂匀涂准

3、A类学生要求画六盏灯笼涂上颜色;B类学生要求画1-2盏灯笼,并涂色 教学重难点:

五边形、六边形两个叠在一起的椭圆形这三盏灯笼比较难掌握,要求教师重点讲解

教学准备:示范图、彩笔 教学过程:

展示灯笼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逐一师范几何图形,并向学生讲解每种形状的特点和画法,如梯形,像梯子,上面窄,下面宽;如五边形,定好五个点,然后再将点与点连起来。要求学生能逐个分析同时能讲出各种灯笼的颜色。

复习巩固各种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师拿出几何图形让学生指认,以游戏的形式按老师要求找出几何图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示范教学

学生作业,教师重点指导B类学生

作业后讲评

教后记:学生认识形状,最后画的效果呈现不错,不部分学生完

成了。

2课时

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熟练使用剪刀,运用折叠剪的方法剪出花的形状,并粘贴在作业本上

2.A类学生要求学会折纸,画基本图形,再按线条剪下,粘贴;B类学生教师课前画好图形,只要求学生剪贴并粘贴好 教学重难点:1.要求学生掌握图形画的位置,防止把图形剪脱节

2.按图形剪平,剪准

教学准备:红色蜡光纸,剪刀,固体胶,示范图

教学过程:

出示示范图,分析一朵花的结构。有花、茎、叶。

教师示范

教师将正方形的红纸对折

在对折后的图形中画上花的基本图(半个图)按线条剪下,打开形状

粘贴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B类学生

作业后讲评

教后记:要学生剪一个完整的花确实有点难,分步骤教学会效果好些。降低教学目标,分解教学内容。先让学生完成一片叶子,学会后再让学生做一朵花。

第3课时青蛙

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注意画青蛙身体比例,身体要圆圆,腿要长长

2.A类学生让学生自己构图画青蛙;B类学生在教师指点下完成,不好的地方进行调整 教学重难点:

青蛙的身体的比例,来回折叠 教学准备:纸,彩笔 教学过程:

出示范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范构图,讲解要点,身体画在纸偏上方,再加上长长的四条腿和圆鼓鼓的眼睛,最后添上花纹

将青蛙剪下来,四肢来回折叠成弹簧状,教师示范来回折叠,把青蛙的脚留着不叠

最后完整调整

讲评作业

教后记:学生在制作时青蛙的形要把握好,这节课先分解为两个

部分,先学好画青蛙,再折。

第4课时荷花(临摹、添画)

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运用图形、椭圆形临摹荷花、荷叶的技

能,并能在右图合适的位置进行添画

教学重难点:在圆形内画荷花,在椭圆形内画荷叶的技能 教学准备:示范图、彩笔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袄,坐在绿船上。(荷花)

二、出示示范图,看看书上的图与示范图有什么不同,书上的右

图少了什么?

三、教师示范教学:四个步骤临摹荷花:

1.首先画一个圆形,旁边画一个椭圆形

2.在圆形内画几个梭子形是荷花的花瓣,椭圆形内画三条交

叉线是叶子的茎

四、画叶子和茎上的刺点

五、涂色

六、学生作业,教师指导。重点指导B类学生

七、作业后讲评

八、教后记:学生这节课掌握的不错,都完成了教学内容。

第5课时拖拉机(剪贴画)

教学目标:1.了解拖拉机的结构

2.知道拖拉机的用途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几何图形,拼

成拖拉机形的技能。

教学重点:了解拖拉机的结构和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拼贴拖拉机教学准备:剪刀、固体胶、几何图形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教学反思:请学生上台展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吃粮食不吃草,天天都在地里跑。犁耙运输和收割,行行能干样样好。(拖拉机)

二、展示图片,学生直观感受拖拉机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观察,并能说出拖拉机的外形特征。有机头、驾驶室、烟囱、轮子等。将拖拉机的形状简化成几何图形,展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说说拖拉机由哪些几何图形组成。分别是拖拉机的哪些部分。

三、教师示范,用几何图形画出拖拉机。学生拿出几何图形,跟着老师一起进行拼摆。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

第6课时拖拉机(剪贴画)

教学目标:1.了解拖拉机的结构

2.知道拖拉机的用途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几何图形,拼

成拖拉机形的技能。

教学重点:剪贴几何图形,拼贴成拖拉机 教学难点:剪好几何图片,并能拼贴正确 教学准备:剪刀、固体胶、几何图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忆拖拉机的外形是

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说出拖拉机的外形特征。有机

头、驾驶室、烟囱、轮子等。将拖拉机的形状简化成 几何图形,分别是长方形、圆形、梯形。

三、教师示范。

剪几何图形。将边缘剪整齐。

将剪好的图形进行拼摆

将拼摆好的几何图形粘贴在书本上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这个课分了两节课时,时间给的很充裕,学生完成情 况都很好。

第7课时小鸭在门前小河里游(临摹)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运用圆形和椭圆形临摹各

种不同形态的小鸭

2.能分辨出哪些是在岸上的鸭子,哪些是水里的鸭

子,并能添画正确

教学重点:运用圆形和椭圆形临摹各种不同形态的小鸭 教学难点:能分辨岸上和水里的鸭子,并能添画正确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导入,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注意力

播放数鸭子,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唱歌,看到生动活泼

的鸭子。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鸭子的形态。有的鸭子在 岸上,有的鸭子在水里。它们形态有什么不同吗?再

展示书本上的鸭子,数数量,然后观察哪些是岸上的 鸭子,哪些是水里的鸭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 岸上的鸭子有两只脚,在水里的鸭子没有脚或者有一

只脚在划水。

三、教师示范画鸭子

画圆,点学生上黑板演示,比赛谁画的圆

添上眼睛,嘴巴,点学生上台集体订正

添好脚。岸上的鸭子有两只脚,水里的鸭子没有

或者一只脚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学生先学习怎么画圆。再学习画鸭子。学生完成情况 很好。

第8课时

黄鳝(小制作)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剪圆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手脑协作能力,细心仔细的品

格。教学重点:剪圆形

教学难点:剪完整,不能把圆剪断 教学准备:剪刀,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导入,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注意力

展示图片,促进学生感官认识鳝鱼。

三、教师示范剪弧形

练习转纸,一个个辅导

学生尝试练习,剪一个弧形

剪好鳝鱼的外形

四、学生作业,让学生多加尝试思考。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虽然学生都完成了作品,但作品都剪毁了。对于他们 来说,剪弧线很难。这个要后期分解教学内容,多加训练。

第9课时 黑体美术字的基本笔画(描画)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黑体美术字,它的特点是什么,并知道黑体美术字的用途

2.了解黑体美术字基本笔画的特点,并能描写、涂色

教学重点:剪贴几何图形,拼贴成拖拉机

教学难点:了解黑体美术字的基本笔划,并能描写,写时初步能

做到横平竖直。教学准备:黑笔,示范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看一看,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什么?这些笔划有

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语言总结。教师最后总

结:这是笔划,他们分别是点、横、竖、撇、横折、竖勾、竖弯勾。由这些笔划组成的字体叫黑体美术

字。黑体美术字是一种经过加工美化,具有规格化和

装饰性的一种字体,它的特点是横、竖、每一种笔划

都是一样粗细的。

三、教师示范。

介绍每种笔划的写法,并分别请学生上台来演

示,集体订正,明确书写要点

均匀涂色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

教后记:学生描直线有的都不能描直。多训练学生按照要求 来画。加强这个描线描直的意识。

第10课黑体美术字的基本笔画(描画)

教学目标:1.学生学习黑体字的笔画

2.通过描写黑体字笔画,使学生巩固对黑体美术字 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描写黑体字基本笔画 教学准备:示范图,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回顾上节课的知识,黑体字要横竖一样粗。

三、教师示范教学:学习黑体字的笔画

黑体字的笔画有点、横、竖、撇、捺、横钩、竖提。教师在书上逐一示范,讲解勾画步骤。

1.勾画虚线,一个笔画一个笔画画 2.再涂色

六、学生作业,教师指导。重点指导B类学生

七、作业后讲评

八、教后记:学生描直线有的都不能描直。多训练学生按照要求 来画。加强这个描线描直的意识。

第11课时 黑体美术字—庆祝元旦(描画)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黑体美术字,它的特点是什么,并知道黑体美术字的用途

2.了解黑体美术字基本笔画的特点,并能描写、涂色

教学重点:剪贴几何图形,拼贴成拖拉机

教学难点:了解黑体美术字的基本笔划,并能描写,写时初步能

做到横平竖直。教学准备:黑笔,示范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看一看,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什么?这些笔划有

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语言总结。教师最后总

结:这是笔划,他们分别是点、横、竖、撇、横折、竖勾、竖弯勾。由这些笔划组成的字体叫黑体美术

字。黑体美术字是一种经过加工美化,具有规格化和

装饰性的一种字体,它的特点是横、竖、每一种笔划

都是一样粗细的。

三、教师示范。

介绍每种笔划的写法,并分别请学生上台来演

示,集体订正,明确书写要点

均匀涂色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

教后记:学生描直线有的都不能描直。多训练学生按照要求 来画。加强这个描线描直的意识。

第12课黑体美术字─庆祝元旦(描画)

教学目标:1.在学习黑体美术字基本笔画的基础下,学习描写庆

祝元旦中的元旦两个字。

2.通过描写元旦这两个字,使学生巩固对黑体美术字 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按虚点描写元旦两个字,要求做到横平竖直。教学准备:示范图,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出示元旦两个字,学生先观察再说一说这两个字是由哪些黑

体字笔画组成。

三、教师示范教学:学习写黑体字元旦

教师示范:1.在书上沿虚线画,注意横平竖直

2.检查一下,再涂上颜色

六、学生作业,教师指导。重点指导B类学生

七、作业后讲评

八、教后记:学生描直线有的都不能描直。多训练学生按照要求 来画。加强这个描线描直的意识。

第13课 星星火炬(临摹)

教学目标:1.认识星星火炬是少先队的队旗。

2.学习在圆周里分成五等分,定出五点,然后连线的

方法画五角星。

教学重难点:画五角星 教学准备:示范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1.展示少先队队旗,学生才进行了入队仪式,学生回忆这是什么旗。初步了解星星火炬是少先队的队旗。讲解为什么星星火炬是少先队的队旗。五角星是红旗的一角,火炬代表了希望。星星火炬是表示我们少年是祖国的希望。

2.引导学生观察星星火炬,星星火炬是由五角星和火炬构成的。

三、教师示范,如何画五角星 1.画圆,在圆上定五个点 2.将圆上的五个点连起来

3.画火炬,将火炬画在五角星后面。

四、请学生上台画,集体订正。

五、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少先队队旗,星星火炬是少先队的队旗。也知道了星星火炬的含义。

教学反思:画五角星对学生来说很难,如何将这一步分解值得思 考。

第14课 星星火炬(临摹)

教学目标:1.学习在圆周里分成五等分,定出五点,然后连线 的方法画五角星。

2.学习在圆周里分成五等分,定出五点,然后连线的

方法画五角星。

教学重难点:画五角星 教学准备:示范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在圆内画五角星,学生会画五角星后,教师示范画火炬,请学生上台,集体订正画五角星。画好后涂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重点指导B类学生

四、作业后讲评

五、教后记:画五角星对学生来说很难,如何将这一步分解 值得思考。让学生一个个画能及时发现问题,这样效果不错。

第15课时火箭与人造卫星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运用揉、团、搓等基本动作,加上火柴棒作辅助材料,制作出火箭、人造卫星等造 型来

2.通过动手,锻炼学生手脑协调能力。教学重点:学习揉,团,搓动作 教学难点:揉捏整齐,造型平整 教学准备:泡沫泥,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播放图片,学生了解什么是人造卫星,引导学生

观察人造卫星的形状。

三、请学生上来画卫星的图形。

学生画人造卫星的大概形,加深学生对人造卫星的印 象。集体订正。

四、教师示范

捏泥,慢慢捏成形

加形状,形成人造卫星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学生很感兴趣。多动手,多让学生自己尝试。

第16课时火箭与人造卫星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运用揉、团、搓等基本动作,加上火柴棒作辅助材料,制作出火箭、人造卫星等造 型来

2.通过动手,锻炼学生手脑协调能力。教学重点:学习揉,团,搓动作 教学难点:揉捏整齐,造型平整 教学准备:泡沫泥,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请学生上来展示如何捏,集体订正,捏的时候需 要注意什么,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对照自己捏的,及 时改正。把基本型捏出来后,进行添加。

三、教师示范

添加人造卫星的组件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学生很感兴趣。多动手,多让学生自己尝试。每个学 生可以不一样。主要是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第17课 龟兔赛跑(剪贴画)

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语言,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学生能记住主

要情节,并能简单复述。

2.继续学习剪和折技能,发展学生双手协调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教学重点:了解龟兔赛跑故事的主要情节,剪平整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剪刀,剪下图形后,通过折叠,组成兔子和

龟的形象。

教学准备:剪刀、固体胶、示范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讲故事,教师先讲关于龟兔赛跑的故事

三、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龟兔赛

跑的情节

四、发展学生语言,点学生复述龟兔赛跑的故事。然

后放视频进行回顾。让学生能记住主要的情节。

五、教师示范,如何剪。要求剪完整并且没有白边

六、学生进行剪图形,教师巡回辅导不会剪的或者没

有剪平滑的同学。

五、讲评作业。是否剪的完整,并没有白边。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信心十足,掌握得不错,只有一小部分学 生仍然不会讲这个故事,这是一个难点。

第18课 龟兔赛跑

(二)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语言,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学生能记住主

要情节,并能简单复述。

2.继续学习剪和折技能,发展学生双手协调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教学重点:了解龟兔赛跑故事的主要情节,剪平整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剪刀,剪下图形后,通过折叠,组成兔子和

龟的形象。

教学准备:剪刀、固体胶、示范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讲故事,教师先讲关于龟兔赛跑的故事

三、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龟兔赛

跑的情节

四、发展学生语言,点学生复述龟兔赛跑的故事。然

后放视频进行回顾。让学生能记住主要的情节。剪好

的学生将剪下的兔子和乌龟和树,摆好位置,与同学

一起玩一玩龟兔赛跑的故事里的情景。

五、教师示范,如何玩。边讲故事,边摆弄乌龟和兔

子对应情景。

六、学生进行讲故事游戏,教师巡回辅导不会玩的同

学。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将折好的乌龟和兔贴在作业本

上。构成一个故事的一个情景,可以将兔子贴乌龟后

面。

七、讲评作业。是否故事讲的完整清楚,粘贴是否整

齐。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剪贴的不错,只有少部分学生剪乌龟和兔 子时从中间将图形剪断了。

第19课

椰子树(临摹)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运用竖线、弧线、圆形等

基本形状与线条,临摹椰子树的技能。

2.能均匀涂色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椰子树,学习画竖线,弧线,圆形 教学难点:运用弧线画椰子树的树叶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导入,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注意力

三、播放图片,椰子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介绍

椰子树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热带地区,我国海南省最

多。椰子的肉可以加工成椰子丝、椰片、椰块。椰子

内的水也可以喝,味道又香又甜,十分好吃。

四、教师示范画椰子树

用竖线画椰子树的树干

在树干的顶端画若干弧线。组成椰子树的树叶

在树叶和树干的接口处,画上若干个圆,表示树

上结了许多椰子树。最后涂色。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画弧线的树叶对学生来说很难,如何将这一步分解值

得思考。

第20课

椰子树(临摹)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运用竖线、弧线、圆形等

基本形状与线条,临摹椰子树的技能。

2.能均匀涂色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椰子树,学习画竖线,弧线,圆形 教学难点:运用弧线画椰子树的树叶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导入,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注意力

三、教师示范画椰子树

用竖线画椰子树的树干

在树干的顶端画若干弧线。组成椰子树的树叶

在树叶和树干的接口处,画上若干个圆,表示树

上结了许多椰子树。最后涂色。

四、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不会画的学生,多以鼓

励为主,学生自己动手画。

六、讲评作业。讲评是否树叶和树干大小合适。树叶

画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信心十足,掌握得不错,只有一小部分学 生仍然不会画树叶,这是一个难点。

第21课

大海中的鲸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大海中的鲸学生学会运用曲

线、弧线临摹鲸的技能。

2.能均匀涂色

3.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鲸,学习画曲线,弧线 教学难点:运用弧线画鲸的背部和尾部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导入,猜谜语,引导学生注意力

一条游艇不靠岸,海里沉浮随心愿。

不烧煤来不烧油,喷水喷出大水柱。

三、播放图片,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介绍

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鲸类动物的共同特点

是体温恒定,34℃-36.5℃左右。鲸的外鼻孔有1—2 个,位于头顶,称喷气孔,平时用来喷气鲸每隔一段

时间必须要到水面上来呼吸。浮出水面时,会喷出水

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四、教师示范画鲸

先画出鲸的背部曲线

再画上嘴巴、牙齿、尾巴

画出水柱,最后涂色。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画弧线的树叶对学生来说很难,如何将这一步分解值

得思考。

第22课

大海中的鲸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大海中的鲸学生学会运用曲

线、弧线临摹鲸的技能。

2.能均匀涂色

3.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鲸,学习画曲线,弧线 教学难点:运用弧线画鲸的背部和尾部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总结上节课的内容

教师示范画鲸

先画出鲸的背部曲线

再画上嘴巴、牙齿、尾巴

画出水柱,最后涂色。

三、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不会画的学生,多以鼓

励为主,学生自己动手画。

六、讲评作业。讲评是否鲸鱼的头、身体和尾巴大小

合适。鲸鱼画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信心十足,掌握得不错,只有一小部分学 生仍然不会画鲸鱼,不敢大胆的运用弧线。今后需要多鼓励和训 练。

第23课

花蝴蝶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美丽的蝴蝶,学生学会使用剪

刀剪弧线,小细弯线的技能。

2.能粘帖整齐

3.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蝴蝶,学习使用剪刀剪曲线,弧线 教学难点:使用剪刀剪细节 教学准备:剪刀,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导入,猜谜语,引导学生注意力

身穿花衣爱打扮,一对翅膀光闪闪。

不会唱歌爱跳舞,常在花丛捉迷藏。

三、播放图片,美丽蝴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介

绍昆虫的一种。蝴蝶一生发育要经过完全变态,即要

经过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蝴蝶有翅膀和

触角。

四、教师示范

沿轮廓线剪下蝴蝶,注意细节,触角不要剪断

粘帖在书上恰当的位置

五、学生作业剪贴蝴蝶,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作业,剪的蝴蝶是否完整,没有白边。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剪贴的不错,只有少部分学生剪蝴蝶的触 角剪断了。

第24课

雄狮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运用圆形、椭圆形等

基本形状与线条,临摹雄狮的技能。

2.对于A类学生,要求画一只完整的雄狮,对于B

类学生画好雄狮头部即可。能均匀涂色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雄狮,学习画椭圆形,圆形 教学难点:运用弧线画雄狮的头部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导入,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注意力

三、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雄狮的外形特

征。雄狮拥有夸张的鬃毛,非洲狮的体型硕大。狮的毛发短而有光泽。狮子是大型猫科动物,雄狮拥有夸

张的鬃毛狮子通常群居生活,一个狮群约有8到30 个成员。每一个狮群的领地区域相当明确。

四、教师示范画狮子

首先画两个同圆心的圆形,在圆形下方画一个椭圆

形,画雄狮的身子,定好雄狮脚的位置。

在圆形内画四个小圆,外圈圆形画雄狮的头发。

在椭圆形内画雄狮的身子。最后涂色。

四、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五、讲评作业。讲评是否雄狮的头和身子的大小合 适。雄狮画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信心十足,掌握得不错,只有一小部分学 生仍然不会画雄狮的头,这是一个难点。

第25课

雄狮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运用圆形、椭圆形等

基本形状与线条,临摹雄狮的技能。

2.对于A类学生,要求画一只完整的雄狮,对于B

类学生画好雄狮头部即可。能均匀涂色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雄狮,学习画椭圆形,圆形 教学难点:运用弧线画雄狮的头部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导入,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注意力

三、教师示范画狮子

首先画两个同圆心的圆形,在圆形下方画一个椭圆

形,画雄狮的身子,定好雄狮脚的位置。

在圆形内画四个小圆,外圈圆形画雄狮的头发。

在椭圆形内画雄狮的身子。最后涂色。

四、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五、讲评作业。讲评是否雄狮的头和身子的大小合 适。雄狮画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信心十足,掌握得不错,只有一小部分学 生仍然不会画雄狮的头,这是一个难点。

第26课 刺猬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指导刺猬是一种全身长满刺

的动物,头很小,有一张很尖的嘴巴。

2.通过用半圆形临摹刺猬的技能。并能将刺猬添画在 适当的位置。

3.能均匀涂色

4.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刺猬,学习画弧线

教学难点:运用弧线画刺猬的背部和头部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播放图片,刺猬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介绍刺

猬体背和体侧满布棘刺,嘴尖而长,尾短。刺猬除肚

子外全身长有硬刺,当它遇到危险时会卷成一团变成有刺的球,它的形态和温顺的性格非常可爱。刺猬有

非常长的鼻子,它的触觉与嗅觉很发达。它最喜爱的食物是蚂蚁与白蚁,当它嗅到地下的食物时,它会用

爪挖出洞口,然后将它的长而粘的舌头伸进洞内一

转,即获得丰盛的一餐。捕食大量有害昆虫,故刺猬

对人类来说是益兽。

三、教师示范刺猬的画法

先画一个半圆形

再画出刺猬的头和腿

画出身上的刺,最后涂色。

四、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五、讲评作业。讲评是否刺猬的头和身子的大小合 适。刺猬画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信心十足,掌握得不错,只有一小部分学 生仍然不会画刺猬的脚,这是一个难点。

第27课 刺猬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刺猬是一种全身长满刺

的动物,头很小,有一张很尖的嘴巴。

2.通过用半圆形临摹刺猬的技能。并能将刺猬添画在 适当的位置。

3.能均匀涂色

4.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刺猬,学习画弧线

教学难点:运用弧线画刺猬的背部和头部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教师示范刺猬的画法

先画一个半圆形

再画出刺猬的头和腿

画出身上的刺,最后涂色。

四、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五、学生作业画刺猬,教师巡回辅导,鼓励学生,学

生自己动手画。

六、讲评作业。讲评是否刺猬的头和身子的大小合 适。刺猬画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学生最后完成的不错。涂色也注意了深浅。

第28课

电话机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运用梯形、圆形等

基本形状与线条,临摹电话机的技能。

2.能均匀涂色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电话机,学习画梯形,圆形

教学难点:运用梯形画电话机,圆形画电话拨号盘。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游戏导入,出示电话玩具,教师带领学生做打电

话的游戏,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画电话机。

三、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电话机的外形。电

话机的机身是梯形,话筒是小梯形在大梯形的上面。

中间是圆形的拨号盘,拨号盘上有许多小圆,是用来

拨号的。

三、教师示范画电话机

首先画一个梯形,作为电话机的机身。

然后在梯形的上端,再画一个小梯形

在大梯形中间连画三个同心圆,表示拨号盘,画话

筒电线。最后涂色。

四、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不会画的学生,多以鼓

励为主,学生自己动手画。

六、讲评作业。讲评是否电话机的机身和话筒大小合 适。电话机画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信心十足,掌握得不错,只有一小部分学 生仍然不会画电话机的话筒,这是一个难点。

第29课

电话机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运用梯形、圆形等

基本形状与线条,临摹电话机的技能。

2.能均匀涂色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电话机,学习画梯形,圆形

教学难点:运用梯形画电话机,圆形画电话拨号盘。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教师示范画电话机

首先画一个梯形,作为电话机的机身。

然后在梯形的上端,再画一个小梯形

在大梯形中间连画三个同心圆,表示拨号盘,画话

筒电线。最后涂色。

四、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不会画的学生,多以鼓

励为主,学生自己动手画。

六、讲评作业。讲评是否电话机的机身和话筒大小合 适。电话机画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完成的不错,也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上了漂 亮的颜色。效果不错。

第30课

闹钟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运用梯形、圆形、三角形

等基本形状与线条,临摹闹钟的技能。

2.A类学生能完整画出一个闹钟,对于B类学生,重

点给予帮助,最后都能能均匀涂色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闹钟,学习画梯形,圆形,三角形组合成闹钟。教学难点:运用梯形画闹钟,圆形里的钟面,闹钟12个数字的 位置。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让学生听声音,猜猜是什么。展示闹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闹钟的外形特征。像一个房子,由梯

形,圆形,三角形组成。

三、教师示范画闹钟

首先画一个梯形,作为闹钟的钟身。

然后在梯形的里面,再画一个小梯形。再加上钟面

圆形。

在钟面标上12个数字,加上指针。最后涂色。

四、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不会画的学生,多以鼓

励为主,学生自己动手画。

六、讲评作业。讲评是否闹钟的机身和钟面大小合 适。钟面画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信心十足,掌握得不错,只有一小部分学 生仍然不会画电话机的话筒,这是一个难点。

第31课

闹钟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运用梯形、圆形、三角形

等基本形状与线条,临摹闹钟的技能。

2.A类学生能完整画出一个闹钟,对于B类学生,重

点给予帮助,最后都能能均匀涂色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闹钟,学习画梯形,圆形,三角形组合成闹钟。教学难点:运用梯形画闹钟,圆形里的钟面,闹钟12个数字的 位置。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教师示范画闹钟

首先画一个梯形,作为闹钟的钟身。

然后在梯形的里面,再画一个小梯形。再加上钟面

圆形。

在钟面标上12个数字,加上指针。最后涂色。

四、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不会画的学生,多以鼓

励为主,学生自己动手画。

六、讲评作业。讲评是否闹钟的机身和钟面大小合 适。钟面画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完成的不错,也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上了漂 亮的颜色。效果不错。

第32课 公鸡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公鸡的外形特征

2.通过用几何图形和简笔画临摹奔跑的公鸡。并能将

刺猬添画在适当的位置。

3.能均匀涂色

4.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公鸡,学习画弧线

教学难点:运用弧线画公鸡的身体和头部还有奔跑的脚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播放图片,公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介绍公 鸡形体健美,色彩艳丽,行动敏捷,与人们生活关系

密切,因此是绘画表现的很好题材。告诉学生今天我 们要来画公鸡。展示公鸡的模型。引导学生说一说公

鸡的外形特征。公鸡的头小小的,有大大的鸡冠。矫

健的鸡脚和大大的尾巴上有漂亮的羽毛。

三、教师示范公鸡的画法

先画一个类似椭圆形,作为鸡的身体。

在尾部加上鸡的尾巴

在鸡头添上眼睛,鸡冠,鸡的脚。最后涂色

四、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不会画的学生,多以鼓

励为主,学生自己动手画。

六、讲评作业。讲评是否公鸡的身体和头的大小合 适。公鸡画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完成的不错,也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上了漂 亮的颜色。效果不错。

第33课 公鸡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公鸡的外形特征

2.通过用几何图形和简笔画临摹奔跑的公鸡。并能将

刺猬添画在适当的位置。

3.能均匀涂色

4.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公鸡,学习画弧线

教学难点:运用弧线画公鸡的身体和头部还有奔跑的脚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教师示范公鸡的画法

先画一个类似椭圆形,作为鸡的身体。

在尾部加上鸡的尾巴

在鸡头添上眼睛,鸡冠,鸡的脚。最后涂色

三、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五、讲评作业。讲评是否公鸡的头和身子的大小合 适。公鸡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信心十足,掌握得不错,只有一小部分学 生仍然不会画公鸡的脚,这是一个难点。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6)

培智七年级教学进度安排表

9月份

1、熟悉教材

欣赏佳作

(一)2、熟悉教材

欣赏佳作

(二)3、欣赏

彩蛋

4、手工

画彩蛋(人物类型)

5、水彩

间色的调配

(一)6、水彩

间色的调配

(二)10月份

11月份

12月份

1月份

7、图案画

8、图案画

9、手工

10、手工

11、剪贴

12、剪贴

13、手工

14、手工

15、剪贴

16、剪贴

17、剪贴

18、剪贴

19、手工

20、手工

21、手工

22、手工

23、手工

24、手工

25、手工

26、手工

27、手工

28、手工

29、折纸

30、折纸

31、手工

32、剪贴

33、期末

37、整理作品 二方连续

(一)二方连续

(二)折扇

(一)折扇

(二)二方连续

(一)二方连续

(二)小老鼠(一)小老鼠

(二)雪花

(一)雪花

(二)巧拼动物

(一)巧拼动物

(二)孔雀,松鼠(剪贴)孔雀,松鼠(添画)地毯编织

(一)地毯编织

(二)漂亮的笔筒

(一)漂亮的笔筒

(二)有趣的叶子降落伞

(一)有趣的叶子降落伞

(二)企鹅咪咪笑(一)企鹅咪咪笑

(二)小鸟 小鸟

小兔(剪贴)

小兔(绘画)

考试

第1课熟悉教材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学习建立教材熟悉感

2.认识新同学,分成小组合作

教学重难点:学生认识本课的内容,建立学生对教材的熟悉 教学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带入,学生跟着音乐做手指操

教学反思:

二、教师做自我介绍,说一说自己的暑假是怎么过 的,然后让每个同学做自我介绍,说一说自己暑假是 怎么度过的。提问:暑期有哪些同学在家做了手工? 暑期同学们的作业完成的如何?

三、带领学生熟悉教材

四、讲评上学期的作业

第2课时

熟悉教材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建立教材熟悉感

2.了解本学期手工所需材料,了解带材料的一些技

巧,为下节课欣赏彩蛋做准备

教学准备:教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熟悉教材。本学期以美工教材为主。这学期我们

主要是做手工,所以需要你们带各种材料。我们一起

来预习这学期我们的教材,了解本学期我们学什么,需

要带什么,要求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注意收集这些材

料。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书本上的材料,都是怎么做

的?让学生说说我们该怎样收集材料。

三、展示要带的材料,让学生,看一看,然后摸一

摸,说一说为什么要带这个材料。然后小组讨论这些

材料我们在生活中如何收集到?展示彩蛋照片,欣

赏,并说一说这些彩蛋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带鸡蛋过

来,让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将鸡蛋头处弄一个小洞,然后把蛋清和蛋黄弄出来,把鸡蛋壳洗净带来。教后记:

第3课时 彩蛋欣赏

教学目标:1.本节课主要带领学生欣赏彩蛋,培养学生欣赏美

2.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

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欣赏美

教学准备:教材、示范彩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第三个)

二、展示彩蛋,激发学生兴趣。

三、展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东西是用什么做

的?还运用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用在了哪些地方?

运用了哪些方法做?鼓励学生多说,多观察。然后教

师带领学生分块看,分成了哪些板块?引导学生从彩

蛋类型来说。教师最后总结,彩蛋的分类有人物,动

物,风景,装饰画等。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一

类?如果是你你想做哪一种?

四、教师总结本课,彩蛋很漂亮,同学们想不想做,我们下次来制作彩蛋,但是要带蛋壳,瓶盖来。再次

强调如何带完整的蛋壳来。教学反思:

第4课时 二方连续(临摹、添画)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以一个单独纹样为基础,称

之为二方连续

2.通过描绘二方连续图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动脑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将每个单独纹样整齐地排列成带状的二方连续。教学准备:彩笔,示范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二方连续图

案,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案都有什么特点。教师

带领学生一起发现。最后教师总结,这些图案都是

重复的,有好多个,并且是连续的。

二、游戏导入,考验学生填图能力,在黑板上出示

一个方块,告诉学生这个方块只有一个,但是我们

要把这个方块多画几个,将这个方块连起来,请学

生上黑板来演示,老师和下面的学生再集体订正。

画好方块后再增加游戏难度,在一个方块中画上斜

线,引导学生如何画连续图案,做好示范。再请学

生上台来演示,集体订正。第三个游戏环节,在一

个方块中画交叉线,请学生上台演示,集体订正。第四个游戏,在一个斜线的地方图上红色和黄色,请

学生上台演示。

三、教师总结:一个图案重复连续重复,这种图案叫

二方连续。

第5课时 二方连续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以一个单独纹样为基础,称

之为二方连续

2.通过描绘二方连续图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动脑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将每个单独纹样整齐地排列成带状的二方连续。教学准备:彩笔,示范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引导学生多动手

二、游戏导入,填色游戏,将一个方形画上双叉线

的图案,教师讲解如何填色。请一名学生上讲台来

填色。其他同学以小组形式,两个同学一个小组,互相协作,完成一个二方连续。

三、教师总结:一个图案重复连续重复,这种图案叫

二方连续。

第6课时 间色的调配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记住三原色,红黄蓝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颜色能正常说出来

教学重难点:认识这三个颜色,尝试出每两种颜色混合能产生什么

颜色

教学准备:教材、彩铅,蜡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第三个)

教学反思:

二、展示图片,让学生先有感官的认识,认识三原 色,红,黄,蓝。比赛学生谁反应最快,说的又快又 好。随机选学生说颜色,看学生掌握情况。

三、在认识对颜色的基础上,小两人为一个小组合作 完成书本上的颜色涂色,等号后面的颜色不图。学生 完成后,讲评涂对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方格,选学 生上台演示,集体订正。

三、尝试用彩铅,画出两色混合。教师在黑板上画出 圆圈,请已经得出结果的同学上台涂色。所有同学画 好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自习观察,得出结论,两色 混合都得出了什么颜色。再讲结果涂在书上。

四、教师总结本课,复习学习过的三原色,一起说说 两色混色产生的颜色。

第7课时 间色的调配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水彩混色,认识间色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颜色能正常说出来

教学重难点:认识间色,尝试出每两种颜色混合能产生什么

颜色

教学准备:教材、水彩盘,红黄蓝,绿橙紫颜料,水粉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第三个)

二、展示图片,让学生先有感官的认识,水彩调配的三、尝试用彩铅,画出两色混合。教师在黑板上画出

圆圈,请已经得出结果的同学上台涂色。所有同学画

好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自习观察,得出结论,两色

混合都得出了什么颜色。再讲结果涂在书上。

四、教师总结本课,复习学习过的三原色,一起说说

两色混色产生的颜色。教学反思:

第8课时 画彩蛋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学习用彩蛋制作的技能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学习制作彩蛋,画的方式装饰彩蛋

教学准备:教材、彩笔,卡纸,剪刀,示范作品,空鸡蛋壳、瓶盖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第三个)

二、展示图片,让学生先有感官的认识,欣赏人物类型

彩蛋。观察人物类型的彩蛋,这些彩蛋用了哪些材料?

这些材料制作了人物的哪个部位?

三、教师示范

在彩蛋上添上人物五官,眼睛,鼻子,嘴巴

加上头发,用卡纸做成立体的锥型,或者用毛线做,用来搭配彩蛋

装饰瓶盖,画上颜色或剪贴的方式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

第9课时

折扇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学会利用废旧的挂历纸、图片

等,通过反折、顺折,制作成一把美丽的小扇子,从而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通过动手、动脑折扇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在折扇过程中,要求顺、反折时一定要折平教学准备:示范成品、挂历纸若干、线、固体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

三伏暑天多好友,三秋过后无亲朋。(扇子)

二、展示图片,让学生先有感官的认识,欣赏美丽的扇子。引导学生说一说扇子的形状,扇子的材质是

用什么做的,发展学生的语言。

出示示范成品,引导学生观察,这扇子用什么东

西做的?什么形状?有什么用?学生回答。

三、折纸游戏

玩游戏,说明游戏规则。教师示范正反叠,请一名学生

到展示台前,集体订正折叠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比

赛,看谁叠的最整齐,长宽一致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对于学生来说正反折很难,如何突破难点,我是让学生先学习对折再对折的方法,再打开依照折痕来正反折。但是学生掌握不是很理想,学生对折对折歪了,影响后面的正反折。

第10课时

折扇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学会利用废旧的挂历纸、图片

等,通过反折、顺折,制作成一把美丽的小扇子,从而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通过动手、动脑折扇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在折扇过程中,要求顺、反折时一定要折平教学准备:示范成品、挂历纸若干、线、固体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折纸游戏

留给学生充足时间,将扇子的扇面折好。

二、出示示范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这个扇子是如何做的三、教师示范:

将折好的长条用线扎紧

上下展开,一端粘牢,另一端粘在硬纸上或者筷子上

调整,折扇完成

四、集体订正,请一名学生上台来,集体纠正,了解学

生掌握情况,让学生明晰制作步骤。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一张8开的纸不够,后来又加了半张纸才完成。学生完成的作品数只有五件,还有的学生还是没有学会正反叠的方法。

第11课时

二方连续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继续学生对折技能,培养学生

耐心细致的好作风

2.了解剪纸艺术来自民间,多用于喜庆、节目,装饰和

美化环境。

3.通过动手、动脑折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在折叠过程中,要求折叠时一定要线对齐,折平整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蜡光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复习什么是二方连续?引导学生观察图

片特点,试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图片特点。教师

总结:二方连续纹样就是单个的的纹样向左右或上下重复而组成 的花纹。

二、展示图片,让学生先有感官的认识,欣赏二方连

续制作的树。引导学生数一数是几棵树?数一数有几个

长方形?将一个大长方形分成了8个小长方形。

小练习训练。为下节课做完整二方连续剪贴做准备

折纸游戏,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教师示范将长方形纸对

折,分成两份,学生操作,比谁折叠最整齐。教师示范

将纸分成四份,学生操作,比谁折叠最整齐。教师示范

将纸分成八份,学生操作,比谁折叠最整齐。折好八个

印子后,教学生打开,再正反正反收好。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

第12课时

二方连续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剪贴二方连续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好作风

2.了解剪纸艺术来自民间,多用于喜庆、节目,装饰和

美化环境。

3.通过动手、动脑剪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画树的形状,剪贴好作品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卡纸、蜡光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放松学生紧张的情绪,快速

进入课堂。

二、继续上节课的折叠,讲评折叠好的同学,没有折叠

好的及时纠正。

三、教师示范

进行下一步画树的外形,提示学生画纹样技巧,教师

示范画纹样,要求学生注意单独纹样要相连接,画一半

图案,顶着纸边要画满,遇到纸边画出去。学生作业教

师巡回指导。讲评画的好的纹样,集体订正没有画好的 纹样。

剪纹样。教师示范剪纹样。按线条剪,不要剪断了,剪树形时,剪刀可以剪过一些,剪得就不会有毛边。

剪后展开纹样。剪贴在大卡纸展板上。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

第13课时

老鼠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学生学习剪、粘贴、插的方法,做成 形象逼真的小老鼠。

2.通过动手、动脑制作小老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

学生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细心剪贴好老鼠并粘贴好,剪插老鼠的耳朵并固定是

本课难点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剪刀、彩笔、固体胶、卡纸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嘴尖尾巴长,偷油又偷懒;

白天洞里藏,夜里咬一箱。(老鼠)

二、展示图片,让学生先有感官的认识,观察老鼠的外

形特征,学生尝试自己总结,最后教师总结:嘴巴尖、身体胖、尾巴长。

三、出示成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一看作品是如

何粘贴的。让学生自己先说,教师总结强调耳朵的部分

要特别小心。

四、教师示范:

将附页图形剪下来

贴在卡纸上,粘贴整齐

待干后,按轮廓线仔细剪下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

第14课时

老鼠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学生学习剪、粘贴、插的方法,做成 形象逼真的小老鼠。

2.通过动手、动脑制作小老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

学生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细心剪贴好老鼠并粘贴好,剪插老鼠的耳朵并固定是

本课难点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剪刀、彩笔、固体胶、卡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带领学生进入课堂状态

二、展示图片,让学生先有感官的认识,观察老鼠的外

形特征,学生尝试自己总结,最后教师总结:嘴巴尖、身体胖、尾巴长。

三、出示成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一看作品是如

何涂色的。学生进行涂色。

四、教师示范:

在耳朵位置上,划两道口子

把尾巴粘贴在老鼠身体后面,把耳朵插入两个划好的口子里,涂胶插入固定好

调整后,小老鼠完成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整洁度,平整度进行

评价。

教学反思:

第15课时

雪花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掌握六等分的折叠方法,培养

学生耐心细致的好作风

2.通过动手、动脑折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折叠纸张,分成六份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蜡光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说它是花没人载,六个花瓣空中开;

北风送它下地来,地上树上白皑皑。(雪花)

二、展示图片,让学生先有感官的认识,欣赏美丽的雪

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雪花的近态图,分析雪花的形状

学生尝试说一说,教师总结雪花的形状为正六边形或者

正多边形,但一定是对称图形。通过看图片激发学生兴

趣,我们可以通过折剪的方式剪出雪花的形状。

三、教师示范

正方形对折成三角形

把三角形折成三等份

在尖角出画出一条横直线或弧线

小练习训练。为下节课做完整二方连续剪贴做准备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点同学一个个上来演示,集体订正,不对的地方也提醒学生能够注意。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画雪花花纹的方法。

第16课时

雪花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掌握画雪花纹样的方法,培养

学生耐心细致的好作风,A类学生要求学会2到三种,B

类学生要求学会一种

2.通过动手、动脑折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画雪花纹样,剪贴平整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蜡光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引导学生观察书本,让学生找到对应的图案是哪种

雪花的。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学生将其中的花纹遮

住一半,让学生发现,教师总结,雪花一半的花纹就是

要画上去的花纹。再让学生找一找,发现纹样哪一部分

剪出来的是什么样的。给学生充足时间体会,教师总

结,画出来的纹样是组成图形的一部分,六个一样的图

案组成了六边形的雪花花纹。

三、教师示范画纹样

示范第一种花纹,将雪花纹样六瓣中的一瓣遮住一

半,画在折好的三角形上

沿轮廓线剪好图案,展开

将图案粘贴在卡纸展板上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共同完成展评作品,学生从剪贴的是否整齐,图案

是否对称进行讲评

教学反思:学生不敢大胆画花纹,信心不足,需要鼓励。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画雪花的花纹,完成了五个作品,很不错。

第17课时

巧拼动物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掌握把彩色纸分割成若干几何

形的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将彩色纸片分割成几何形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彩纸、剪刀,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播放视频动物世界,学生欣赏。

带动学生情绪后,提问:动物世界里,你知道那些动物

学生自由发言。

三、展示成品,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示范将彩色纸片分割成几何形

先画,将彩色片分割

沿轮廓线剪开

剪好的彩色片进行拼摆,将图案粘贴在卡纸展板上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学生的线是否画整齐,剪的是否画整齐。

教学反思:学生不敢大胆画花纹,信心不足,需要鼓励。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画彩色片的花纹。

第18课时

巧拼动物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掌握把彩色纸分割成若干几何

形的方法。掌握几种拼摆动物的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拼摆动物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彩纸、剪刀,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教师演示

将分割好的彩片,进行拼摆

三、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拼摆

集体订正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学生拼摆的位置是否合理,结构是否协调。教学反思:学生拼摆仔细,但是结构把握不好,身体太长或者腿太长没有及时剪贴,教师修正后效果好些。

第19课时

孔雀与松鼠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掌握画花纹等装饰的方法

2.通过动手剪、动脑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画花纹涂色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彩纸、剪刀,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教学反思:养成学生细心仔细的品质,教师就不能催,给学生足够

二、讲孔雀与松鼠的故事,松鼠兄弟和爱漂亮的孔雀冬天过冬的故事。

三、教师示范如何剪,如何贴在卡纸上装裱好 沿着边缘线剪,剪贴要整齐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五、讲评学生剪贴的是否整齐。的时间去剪。

第20课时

孔雀与松鼠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掌握画花纹等装饰的方法

2.通过动手剪、动脑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画花纹涂色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彩纸、剪刀,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如何画花纹。

教师示范如何画花纹

1.将孔雀与松鼠绘画在黑板上

2.添加上花纹

三、点学生上台来装饰,及时讲评学生的问题所在。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并将作品装裱完成。

第21课时

地毯编织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掌握用长纸条穿编

成地毯的技能,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通过编织地毯,让学生动手、动脑,发展手指动作,促进智力开发。

教学重难点:将纸剪成长条状,再隔条穿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彩纸、剪刀,固体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教学反思:学生线画不直,用尺子画线不够熟练。需要给充足的时

二、出示示范成品,让学生仔细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情绪后,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两种纸 做的吗?学生回答。如何做的呢?将反面给学生观察。

三、教师示范

用红纸做底,留出一厘米的边框,画出等距的直线,再一一剪开

黄色纸画出等距的直线,剪成一长条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学生的线是否画整齐,剪的是否画整齐。

间给学生慢慢掌握,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用尺来画线。

第22课时

地毯编织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掌握用长纸条穿编

成地毯的技能,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通过编织地毯,让学生动手、动脑,发展手指动作,促进智力开发。

教学重难点:将纸剪成长条状,再隔条穿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彩纸、剪刀,固体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总结上节课学生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强调一定要仔

细。并且要专心,小心剪刀不能弄到自己的手。

三、教师示范

黄色的纸如何穿,将纸编号,穿插编

选好正反面,将编出多余黄纸剪贴好,注意平整美观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学生编织是否整齐,剪贴是否平整。

教学反思:编织纸条时将纸条编号,学生更有目地也具体,编织手工很锻炼首脑的协调能力,只有一部分学生掌握了方法。只有短短的两节课,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远远不够。

第23课时

漂亮的小笔筒(小制作)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通过剪、折、贴、插等步骤,自制玩

具—小笔筒的技能,知道笔筒是用来装笔用的,又可做

装饰品。

2.通过自制玩具,培养学生双手动手协调的能力,同时

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心情,通过玩具笔筒的多种图

案变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剪、折、贴,做成小笔筒是本课重点;两个立体

三角要互相套插,画面上的小朋友成为可换衣服的人

是本课难点。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剪刀,固体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出示示范成品,让学生仔细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带动学生情绪后,告诉学生笔筒是用来插笔用

的,放在书桌上又是很漂亮的装饰品。三角形的位置转

动,画的小朋友可以换衣服也很好玩,从而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

三、教师示范

将附页图形贴在较厚的纸上,待干后按轮廓线剪平整

按虚线折成立体三角形,用固体胶粘帖好

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套起来就成了一个漂亮的,有多

种图案变化的小笔筒。

四、学生将图形粘帖好并剪下图形,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学生是否粘帖平整,剪贴完整,有没有白边。教学反思:学生剪贴的时候不能催促,让学生把每一步做好,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第24课时

漂亮的小笔筒(小制作)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通过剪、折、贴、插等步骤,自制玩

具—小笔筒的技能,知道笔筒是用来装笔用的,又可做

装饰品。

2.通过自制玩具,培养学生双手动手协调的能力,同时

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心情,通过玩具笔筒的多种图

案变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剪、折、贴,做成小笔筒是本课重点;两个立体

三角要互相套插,画面上的小朋友成为可换衣服的人

是本课难点。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剪刀,固体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总结上节课所讲内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剪贴

平整。

三、教师示范

将附页图形贴在较厚的纸上,待干后按轮廓线剪平整

按虚线折成立体三角形,用固体胶粘帖好

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套起来就成了一个漂亮的,有多

种图案变化的小笔筒。

四、学生将剪贴好的图形,沿虚线进行折叠,边缘线粘

帖好,教师巡回辅导,教师重点指导粘帖与组装。

五、讲评学生是否折叠平整,粘帖是否牢固美观。

教学反思:手工制作是让学生体验为主,教师讲解重难点后,主要是让学生体悟为主。学生在体悟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每一个步骤,重在指导,主要是让学生去完成,最后完成学生才会有极大的喜悦感。学生在这个节课获得了成就感,感到了喜悦,才是真正为学生而教。

第25课时

有趣的叶子降落伞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通过剪、折等步骤,自制玩具—有

趣的叶子降落伞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自制玩具,培养学生双手动手协调的能力,同时

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剪下后通过折,再用晒衣架夹住才能使其旋转降落。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剪刀,较厚的纸,晒衣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猜谜语:

一把大伞天上飘

可以带人带物

大伞落地

安全着陆

(降落伞)

三、出示示范成品,让学生仔细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教学生如何玩。有两种玩法:将叶子降落伞自

高处放下,它以旋转的方式降落地面。将叶子降落伞

从下网上抛,然后再由空中往下掉。

三、教师示范

将附页图形贴在较厚的纸上,待干后按轮廓线剪平整

按实线剪,虚线往下折,往上折的要求进行折叠

把剪开的两根直条,用晒衣架夹住,叶子降落伞完成四、学生将图形粘帖好并剪下图形,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学生是否粘帖平整,剪贴完整,有没有白边。教学反思:学生剪贴的时候不能催促,让学生把每一步做好,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第26课时

有趣的叶子降落伞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通过剪、折等步骤,自制玩具—有

趣的叶子降落伞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自制玩具,培养学生双手动手协调的能力,同时

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心情。做好后带学生去操场上

投放,让降落伞从高处以旋转的方式降落下来,提高学

生学习小制作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剪下后通过折,再用晒衣架夹住才能使其旋转降落。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剪刀,较厚的纸,晒衣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教师示范

将附页图形贴在较厚的纸上,待干后按轮廓线剪平整

按实线剪,虚线往下折,往上折的要求进行折叠

把剪开的两根直条,用晒衣架夹住,叶子降落伞完成三、总结学生上节课剪贴的是否平整,不能有白边。

四、学生将剪下的图形粘帖平整,教师巡回辅导如何

折,如何用衣架夹

五、讲评学生是否粘帖牢固,折叠是否正确。

教学反思:具体的评价标准,学生有了对比,才能知道自己的哪里有问题,及时能更正。

第28课时

企鹅咪咪笑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通过剪、折、贴、插等步骤,制作出

两只小企鹅,并学会玩。

2.通过自制玩具,培养学生双手动手协调的能力,通过

制作小玩具,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剪、折、贴,做成小企鹅是本课重点;两个小企

鹅要互相套插,组装是本课难点。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剪刀,固体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教师示范

将附页图形贴在较厚的纸上,待干后按轮廓线剪平整

将翅膀部分粘帖好,再把小企鹅和大企鹅粘在一起。

粘好后,用拇指上下移动,大小企鹅就会左右摇晃

四、学生将剪下的图形,可以涂上颜色,并将两个大小

企鹅穿插一起,并粘帖好。教师巡回辅导,重点辅导学

生怎么粘帖,穿插,多做示范,让学生动手来做。

五、讲评学生是否粘帖好整齐,两只企鹅能不能动。教学反思:学生剪贴的时候不能催促,让学生把每一步做好,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第27课时

小鸟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掌握对折折纸的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对折折纸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彩纸、剪刀,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出示成品,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折小鸟的 积极性。播放图片,学生欣赏美丽的鸟。并让学生说一

说自己见过的鸟,发展学生的语言。

三、教师示范教学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指导学生对折折叠整齐

五、讲评学生是否折叠整齐

教学反思:七年级有好几个学生都是不懂也不问,自己在下面乱折,非要老师盯着他,他也是不动的那种。我只能放慢教学进步,让学生自己反复摸索,而不是直接帮他折。

第28课时

小鸟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掌握对折折纸的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对折折纸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彩纸、剪刀,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出示成品,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折小鸟的 积极性。播放图片,学生欣赏美丽的鸟。并让学生说一

说自己见过的鸟,发展学生的语言。

三、教师示范教学,每个学生上台来展示,及时指出不

对的地方,进行对比,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折纸方法。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指导学生对折折叠整齐

五、讲评学生是否折叠整齐

教学反思:让学生一个个上台的方法适用于培智的学生。他们喜欢上台去展示自己,教师表扬的同时也要及时纠正错误,让其他学生也参评进来,强调重难点,让学生多动手。

第29课时

小兔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通过剪、贴、画等步骤,制作蛋壳玩

具的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自制玩具,培养学生双手动手协调的能力,同时

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心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

立体造型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粘帖兔子耳朵、胡须和尾巴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剪刀,蛋壳,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猜谜语:

前腿短,后腿长

长耳朵,红眼睛;

三瓣嘴巴吃青草

走起路来蹦蹦跳

(兔子)

三、播放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让学生说一说小兔子的外形特征。出示成品,让

学生仔细观察,是如何做的,让学生回答。

四、教师示范

将准备好的蛋壳放在瓶盖上,固定好蛋壳防止滑动。

剪下附页上的耳朵、眼睛、胡须、尾巴。要求剪平整

将耳朵、眼睛、嘴粘帖在蛋壳的小头一端,成为兔子

的头。尾巴粘帖在蛋壳的大头,做兔子的尾。

五、学生将图形粘帖好并剪下图形,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学生是否粘帖平整,剪贴完整,有没有白边。教学反思:学生剪贴的时候不能催促,让学生把每一步做好,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让学生自己多动手。教师只是引导。

第30课时

小兔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通过剪、贴、画等步骤,制作蛋壳玩

具的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自制玩具,培养学生双手动手协调的能力,同时

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心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

立体造型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粘帖兔子耳朵、胡须和尾巴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剪刀,蛋壳,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教师示范

将准备好的蛋壳放在瓶盖上,固定好蛋壳防止滑动。

剪下附页上的耳朵、眼睛、胡须、尾巴。要求剪平整

将耳朵、眼睛、嘴粘帖在蛋壳的小头一端,成为兔子

的头。尾巴粘帖在蛋壳的大头,做兔子的尾。

三、学生将图形粘帖好并剪下图形并粘帖在蛋壳上,教

师巡回辅导学生剪贴是否整齐完整。

五、讲评学生是否粘帖平整,剪贴完整,有没有白边。教学反思:学生剪贴的时候不能催促,让学生把每一步做好,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学生在做的时候教师多鼓励,树立学生的信心。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7)

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教学难点 :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纸、水粉颜料等。

学具:各种颜色、彩笔、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结合教材图片,让学生体会、感受不同季节不同色调的风景画。感受理解色彩给人的不同的视觉心理。独立思考,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分析作品。

合作交流、全面提高。朝戈、古元、霍贝玛等名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色调和各种色彩表现形式来表达内心感受的。分析问题,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的表达, 赏析结合。

三、对比讲解。

想象、提高结合教材中的《马棚》讲述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要点:

1、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又叫一点透视,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又叫两点透视。学生观察、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进宽远窄。

四、小试牛刀。

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练习两种透视。“实战训练”

五、小结。

讲评练习,强调要点, 理顺要点。

第二课:《 黑 白 世 界

教学内容 :黑白木刻、黑白画的制作。

教学领域 :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 1.用示意图分析木刻作品的黑白关系,联系个人生活表达情感。2.运用黑白造型手法创作黑白画。3.认识木刻的工具及其操作技法。4.学习刻刀的操作并运用于作品的临摹。

教学重点: 学习黑白画的知识,并感受其概括、节奏美感。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点、线、面组织画面,来表现黑白灰的效果,完成有创意的黑白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硬笔以及简便的木刻刀具和板材。教学过程 :

一、欣赏导入。

让学生欣赏《自画像》、《鲁迅先生》感受木刻的黑白直观对比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形式特点。— 思考,谈感受? 激发学生学习木刻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认识木刻刻刀及刻绘效果(在方框里描绘一下)。

1、角刀:

2、圆刀:

3、平刀: 跟老师学木刻:(1)老师介绍刻刀种类及特性,并强调。用刀安全。(2)老师演示各种刻刀操作方法。

三、小试牛刀。

1.尝试刻制(闯关:活动一)

温馨提示:可不考虑造型问题,只要刻出的线条具有一定组织与变化规律即可。每小组推举两幅作品,老师给予拓印并展示。同时请学生谈一谈使用刻刀的体会。教师进行小结。

2.再尝试(闯关:活动二)

教师指定按以下步骤临摹木刻作品《船》。(1)、用墨色勾画出画稿。(2)、用角刀刻出主体的外形。(3)、刻出主要色块。(4)、谨慎而肯定处理细节。(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安全。)

仔细观察:教师示范拓印一幅优秀学生木刻作品。

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拓印。

四、讨论交流。

作品展示: 师生共评,简要说出部分作品优秀和不足之处。

五、教师小结。

让学生说出本课收获。

第三课 《 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

2.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教学(目测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以学生的文具盒为例,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材料和感受)2.活动一:教师选取四件物品(黑板擦、校服、窗户玻璃和黑板),请二位学生说明他们给你的感受。

三、讲授新课: 1.问题:“你如何理解“质感”一词?”请学生回答。

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绘画中对不同材质运用不同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材质真实感,是画家笔下的质感。学习质感、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的概念。2.活动二:四件物品(玻璃碗、笔筒、紫砂杯和贝壳),请一位学生说明哪些属于天然质感,哪些属于人工质感。

四、感受质感:

1.不同的材料给人的质感不同。欣赏六组图片(柔软与坚硬)、(透明与浑浊)、(光滑与 粗糙)、(干枯与润泽)、(粗壮与细小)、(寒冷与炎热)。

小结:当我们沉醉在大自然给予的美景时,心中可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用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留下永恒的记忆。你是否很想知道怎样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2.表现质感的方法:(结合图片来分析)

第一、色彩表现。欣赏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作品,同时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第二、明暗、线条。素描作品欣赏,体会由明暗和线条带来的真实感。第三、运用材料。

五、领悟材料美: 1.欣赏油画《根》,(黄土高原的雄厚与苍茫)。2.欣赏邵增虎的油画作品《任弼时》,(茅草屋、石头地、发白的军装等)。3.欣赏杨志坚油画作品《冠军的诞生》,体验质感的描述与表现。4.欣赏素描作品《手套》,体验材质的表达。5.欣赏课本第15页,各种物体的材质对比。6.欣赏课本第17页,各种线条的运用对比。

六、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1.初步尝试绘画出一张富有材料和质感的作品。2.要求:独立完成,并能体现材料的美感。3.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黑板上,由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运用那种方法法和追求表达何种质感?)教师评价。

七、教学拓展:

1.在建筑(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灯具(水晶灯)、家具(沙发)和陶瓷用品(茶具)说明材料和质感知识的运用广泛。

2.从摄影艺术、生活用品和造型设计方面说明。3.广告设计和服装设计都要运用材料和质感的知识。

八、教师小结:

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留心观察、细心地体会,还可以利用其它材料进行研究,为生活创造更多更美的图形,为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

第四课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教学内容: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七年级下册 第四课《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图片欣赏、比较,能辨认生活中的纹样的应用。

2、通过让学生理解教材并结合教师讲解,列举花卉纹样的基本变化方法。

3、通过让学生进行花卉变形的练习,能利用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等方法对花卉进行初步变形。

4、学生通过图案的点、线、面装饰训练,能运用点、线、面对花卉纹样进行较为精美的装饰与美化。

5、通过感知与尝试的过程,能基本掌握花卉从写生到变形、装饰的完整过程。

6、在知识的学习、纹样变形装饰练习的过程中,探索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方法。

7、通过让学生由基础知识的掌握,到纹样变形、装饰的练习,使学生体会到设计与工艺(纹样)对美化生活的作用。

8、通过让学生由基础知识的掌握,到纹样变形、装饰的练习,增强学生运用设计与工艺(纹样)美化环境、改变生活的意识。

9、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作品,让学生逐渐形成合作意识,并在合作中积极发挥个人作用。教学重点: 花卉纹样的变形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点、线、面对花卉纹样进行装饰。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提示注意事项:注意纪律、积极发言等

2、小组长做好本小组成员的评价记录。

3、课代表做好各小组的评价记录。

4、准备好课本、铅笔、画纸等工具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出示课件:自然界中花的图片展示)你能说一说你喜欢的花吗?

生1:我喜欢牡丹花,因为它颜色鲜艳、形状美丽,寓意吉祥。生2: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有着“凌寒独自开”的孤傲。生3:我喜欢。。。

师:我们喜欢花,是因为它们有着芬芳的气味、缤纷的色彩、吉祥的寓意等等。那么除了在自然界中的花外,你还在哪里见过花? 生:衣服、床单、花瓶、古建的房檐。。。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人们对花是如此的喜爱。(出示课件:生活中的版花卉纹样应用)那么这些形态各异的花是怎样变成漂亮的花卉纹样装饰我们的生活、表达我们的美好愿望呢?来,请跟随我一起走入我们今天的课堂——《扮靓生活的纹样》。

三、新知初探,认识纹样

(出示课件:花的照片与花卉纹样对比)

师:对比左右两组图片,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1:左面的照片很真实,右边的纹样简单。生2:左面的花看起来很自然,右边的有点板。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的很认真啊。照片上的花真实而细致,右边的纹样简洁而夸张,装饰性强。在生活中,很多花卉并不是直接像照片一样的运用在作品中,而是经过艺术家们巧妙地设计、加工。花卉在生活中主要是以“纹样”的形式在作品上出现。那么,什么是“纹样”呢?

(出示课件:“知识链接”什么是纹样?)师:纹样或称“模样”,即装饰器物表面的花纹。花卉纹样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传统建筑、纺织品、瓷器等物体上,在现代许多美术作品中,花卉纹样依然独具魅力,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也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那么,具象的花是怎样一步步的变成美丽的纹样的呢,让我们接下来一起进入下一个环节“纹样是怎样炼成的”

四、深入学习,设计纹样

(一)纹样变形方法

(学生自读课本P21相关知识链接,进行初步了解。)师:同学们,通过看书,你们知道纹样的变形主要包含哪些方法了吗?有谁可以给我们大家说一说呢?

生:可以采用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等方法进行变形。师:嗯,这位同学说的很好。那么,在设计之前我们还要怎么做呢?有谁可以补充一下? 生:还要先对花朵进行写生。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写生与观察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深入的了解一下纹样设计的方法。(课件展示:以荷花为例,展示各种变形方法。)师:写生、观察——通过对自然界中真实的花卉进行细致的观察,如形状、花叶的生长方向、分布等,以收集素材。

简化——对自然形态的简洁化,减去繁琐细节,使形象简洁化。添加——运用附加组合的方式在图案中添加装饰,使图案更丰富。

夸张——对自然形态的某些部分进行装饰变更,如使圆的更圆,方得更方,长的更长。。。几何化——使外形更简洁大方,更加具有特征。

(二)小试牛刀,花卉变形训练

课件展示:小试牛刀——作业相关要求)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对下面的花卉进行变形训练。看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师:请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述自己运用的变形方法。生1:我们小组主要运用了简化、添加的方法来处理这个花卉图案。

生2:我们小组的作品主要运用了简化、夸张的方法,使我们的作品看起来更美观,更有特点。

生3:我们的作品主要运用了简化、夸张、几何化的方法。师: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有特点、美观又大方。让我们为自己鼓掌加油。并给1、3、4小组加2分,2、5小组加1分。

(三)点、线、面的装饰

师:我们除了可以对图案进行变形外,还可以利用简单的点、线、面进行装饰。请大家看大屏幕展示。

(课件展示:以树叶为例,展示点、线、面的装饰。)

师:看似简单的点、线、面是不是随便的、杂乱无章的分布在画面上呢? 生:不是。师:那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点、线、面在装饰图案时有没有章法、技巧?(学生思考、讨论)

生1:点的分布有的稀疏,有的浓密。有的点很大,有的很小。生2:线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生3:面有不同的形状。生4:线的排列也有疏有密。。。。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总结的也很好。其实点、线、面在装饰图案时可以利用不同的形状、大小、疏密、曲直等来进行变化,使我们的纹样看起来更生动,更美观。

(四)大展身手,图案装饰

(课件展示:大展身手——作业要求。)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种花卉图案,分别以点、线、面进行装饰,看看哪个小组最棒。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各小组的作品已基本完成,下面我们来进行作品展示,并由其他小组对作品进行评价。(各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生1:我认为2组的作品中,线的装饰运用的很好,作品看起来很生动。点的装饰有些散,还需要进一步加工。

生2:我认为5组的作品最好。

生3:3组的作品中,点拼成了另外的图案来装饰,非常有创意,也很美观。。。。

师:让我们先为这些精美的作品鼓掌,也谢谢展示的同学和评价的同学。

五、拓展延伸 师:刚才我们做的花卉纹样,如果我们把它们再添枝加叶、涂上颜色是不是会变得更漂亮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单独纹样。请同学们下节课上课前准备好颜料、彩笔等工具。

六、课堂小结:

师:请课代表公布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大家掌声鼓励!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勇于创造美、乐于装饰美,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师: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

第5课 《千姿百态的水》

教学目标: 能够细心观察与主动体验,学会归纳、概括自己的感受,尝试组织线条表现水的形态美。

教学重点:是用合适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形态水。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感受水的形态美,教学方法: 讲授示范法 师生探讨法 学生体验尝试法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案:

一、声音导入,激发情感

首先我播放一段滴水的声音,让学生闭眼倾听。听前教师提示要求:边听边联想与水声相应的画面,说出你的感受。

听完后让同学做简单表述,教师简评补充。

二、生活中找寻,情感投入 在我们生活中到处能见到水。(课件展示水宝宝并由它向同学们提问:你们在那里能见到我?我又是什么样子的?)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人文渗透,审美感受

请读一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光潋滟晴方好”这几句古诗,谁能描绘一下当时古人见到的是怎样一个情景时才有感而发的。在我国有许多诗句对于水的形态、动势的描绘是非常形象和有意境的,我们可以下课后去找一找。既然古人在见到水的各种“样子”时能写出这么美和贴切的诗句,那么当你见到下面的画面时,就凭自己的感觉,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水的状态或给它取个名字吧。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对话,以人文学为基础,辅以感知、分析、理解和创造,使学生对水的美感有一种深入的理解。

四、视频欣赏,进一步感受 我们欣赏了水的照片,想感受一下在各种环境下动态的水吗?能用一个字或词概括一下你的感受吗?富有动感的视频将带给学生更强烈的感受,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用更概括的一个字及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将人文意义更深层化。

五、通过实验,体验水的动势

水有那么多形态,真是“千姿百态的水”啊!那么你知道水的各种姿态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外界给它施加的力)谁有本领能利用身边的工具来改变自己水杯中水的“样子”。每组推选最有创意的同学上讲台在大容器中演示。综合自然教学,并注重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流。

六、感受各种表现水的方法,设疑解惑

师生先欣赏各种画中的水的表现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并相互解决。

1.互相谈谈最喜欢那种风格的画,为什么? 2.这种画法的工具是什么? 3.它们都是怎样表现水的? 总结:

七、话题延伸

在欣赏了各种水的优美作品的同时,我们要深刻地注意到水资源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引导学生讨论,并延伸到课后。(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能力,体现出对多元化的课程理念以及对自然、对生态、对社会发展的关注。

第6课《灯饰设计与制作》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圆筒基本形及其变式。

2、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自己对灯与光的综合知识及情感体验。学习重点:学生通过看书、讨论、探索做纸制灯饰的方法步骤。学习难点:学生如何合作制作一个漂亮的纸制灯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类灯光图片,资料教科书。

学生准备:民间花灯、有关灯及元宵节来历等相关背景资料收集,剪刀、小刀、尺子、双面胶、做灯饰的纸、材料。

学法指导: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演示法等。

创设 情景 导入:

一、导入新课 : 请同学们一同来欣赏一段视频。视频给我们展现了怎样一个景象?

(是中国重要城市上海的夜景)

师:是什么让原本漆黑的夜晚变得如此美丽?灯光有什么作用?(灯光)(照明——实用、装饰美化生活——审美,让大千世界更加绚丽多姿)

灯是光明的使者,引出学习主题《灯饰的设计与制作》,一起感受灯与光的魅力。自主探究 合作 学:

一、目标出示

出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课

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1、了解灯的历史与文化 灯饰包含灯具与装饰两层含义,中国古代最早的灯具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青铜与陶制的灯具,青铜灯具更是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课件演示)

2、学生赏析与互动(1)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你对灯文化的理解(比如《长信宫灯》)(2)古代的能工巧匠在设计灯具的时候考虑到哪些因素?

(3)介绍灯的文化:同学们知道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与灯有关?(元宵节,又称灯节)始于汉代,一直延续到今天(课件展示元宵灯会的情景)

(4)灯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古代的诗人也会借灯烛来表达情感,据说《全唐诗》共有一千多次写到灯光和烛光的意象,同学们有没有学过哪些有关灯烛的诗句?

3、激励引新——欣赏现代创意灯饰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灯。

课件展示:创意灯饰赏析 引导体验感受灯饰在色彩、图案、材质上运用的各种创意 常见的灯饰的种类:师提问并小结

三、探讨新知——学习设计、制作的方法:

1、欣赏与思考

师:手工筒状灯饰作品赏析。

引导设计:制作的材料:彩色卡纸、硫酸纸。设计创意灵感的来源:生活的启示:花、叶、喇叭、笔、篮子、裙子。平面图案变化:抽象花纹、几何纹、具象事物。装饰方法:描绘涂色、镂刻、拼贴饰物。色彩搭配:黑白、单色、多色。光影变化:光影的大小、形状、方向、色彩。

教师演示制作的方法:

1、制作过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第五步:把备用灯具准备好,接通电源(注意安全)把制作好的灯饰放在上面,照明使用。

课件展示:创意灯饰赏析 引导体验感受灯饰在色彩、图案、材质上运用的各种创意 常见的灯饰的种类:师提问并小结

三、探讨新知——学习设计、制作的方法:

1、欣赏与思考

师:手工筒状灯饰作品赏析。

引导设计:制作的材料:彩色卡纸、硫酸纸。设计创意灵感的来源:生活的启示:花、叶、喇叭、笔、篮子、裙子。平面图案变化:抽象花纹、几何纹、具象事物。装饰方法:描绘涂色、镂刻、拼贴饰物。色彩搭配:黑白、单色、多色。光影变化:光影的大小、形状、方向、色彩。

教师演示制作的方法:

1、制作过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第五步:把备用灯具准备好,接通电源(注意安全)把制作好的灯饰放在上面,照明使用。

四、学生活动:

1、以竞赛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做一个纸制灯饰,看哪一组做的最漂亮?

2、活动要求:①在制作过程发挥团结协作精神;②大胆构思设计、敢于标新立异;③制作地精工细致;④注意安全和卫生,防止被刀划伤。

3、学生合作探究设计并制作,教师巡视辅导。(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a、纸张与灯泡之间的安全距离b、裁割纸张注意安全使用工具)

五、展示与交流(讨论、互动、交流与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展开自评和互评、教师综合评价。(2)师生共同总结设计与制作的新知识、新结论。

(3)选出好的灯饰作品进行灯光演示,同学观摩教师给予肯定。

六、小 结: ①要善于学习,借鉴 ②发挥团结协作精神;③大胆构思设计,敢于创 新;④大胆发言,表述感受。

第7课《书法的结构之美》

教学目标: 1.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体会到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法表现为情感服务。2.会临写篆、楷等不同字体,会分析书法的结构之美。教学重点:书法的结构特点、艺术价值。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书法艺术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甲骨文图片,请学生欣赏。(以音乐《高山流水》为背景)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甲骨 文)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画一画。

2、同学们在课前收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你知道关于甲骨文的有那些知识。

3、学生交流。

4、教师总结甲骨文是在乌龟的贝壳上写上的文字.看看你们认识上边的字吗?请同学们边看边欣赏。学生看课件中的图片资料.看的时候可以尝试临摹。

二、感受造字艺术,体会“画”字的感觉。

1、创设情景,感受书法魅力:

A、提出问题:在欣赏甲骨文时,有你们认识、感兴趣的文字或者图案吗?也可以谈谈你的看法。

B、师生交流。

C、教师接过学生话题,创设情景。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人们还没有文字来记叙自己的事情,人们为了方便,有的人就在房屋中挂了根绳子,记录东西,后来,人们就想,思考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怎样表示。

这个时候人们就在思考,太阳—— ? 月亮—— ?水—— ? 你们觉得怎么表示? 引导学生大胆发言。

总结:有的人会结合事物的外形,有的结合意思,有的用图„„等,引导学生大但发现,不拘一格。

2、学生尝试表现太阳、水、月亮、火、家、爱等字,教师注意发现有亮点的创作。

A、有的学生提出太阳的图形表示方法,在学生说出自己相应的图形或者创意时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小组合作用肢体语言表现。

B、教师评价你还有其它的表现方式吗?让学生结合甲骨文、篆书中的字看一看。

C、教师总结。刚才欣赏和表现了太阳、水、月亮、火、家、爱等字。此时让你们忘记这些文字,重新设计你们会怎样表现,大家可以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去考虑。

三、临写小篆,体验书法的线条与结构美。

教师尽量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来进行评价与引导。

1、书写小篆,感受书法的线条与结构美。

2、选择自己想表达的心情和感受,名言名句 等进行书写。

3、注意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运用方面提高表现能力。

四、欣赏表现书法艺术的舞蹈,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1、播放舞蹈《中国风》,感受舞蹈音乐所体现的中华民族音乐特点及舞蹈动作的钢劲有 力、洋洋洒洒的意韵。

2、感受舞蹈与书法结合的表现形式带给人的视觉美感,体验舞蹈与书法表现民族精神的统 一性。

3、尝试模仿舞蹈中的个别动作,体验表现书法舞蹈特有的情趣。

五、赏析作品,师生交流与评价。

1、将每个学生的作品,放在一起展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看法。

2、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方法,对所产生的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进行审美评价,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8)

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 (欣赏*评述) 淮北市矿业集团水泥厂学校  刘  单元总目标   通过对几组常见的生活用品的欣赏和评述活动,启发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中一些常用品的材质、款式、造型、色彩、结构、功能极其实用性,用艺术的眼光进行欣赏和分析,了解其用途,体验其美感,从中大体了解现代生活用品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人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设计”、“设计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可用1课时完成。 课题  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关注生活中的设计的习惯,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件生活用品的设计效果,认识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优秀生活用品设计作品欣赏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生活用品实物数件。   ◆学生准备学具: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或图片。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b.在几分钟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提示和归纳。提示要点:   (a)果盘:缠枝鸡冠花纹的纹饰,色彩古朴典雅,构图大方简洁,放置水果时,与水果的鲜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缠枝加水果,同类物在平面、立体上的结合形成了统一的美感。不放置水果时,也是一件美观的案头摆设。   (b)木椅:金字塔式的造型,使人有稳固,安全的感觉,可以放心的倚坐休息;木质部分单纯的`造型,朴实的色彩和原始感的木纹,与现代气息浓厚的椅垫形成对比,似乎暗示了现代人与大自然的融合。   (c)办公文具:简洁的半圆周组合造型、配以古朴的黑红色彩装饰,这种古代文化符号式的表达与现代文明的撞击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谁能抵挡得住?   (d)家庭用汽车造型设计图:整体的小巧,却又最大可能的加大内部空间,流线型的外形设计使速度得以更好的发挥;柔和的外观曲线造型加强与人的体贴,使人仿佛呼吸到家庭的温馨气息。 (e)手机设计图:A款,流线外形和金属质感,传达出独特的信息:置于掌上似乎可以操控穿梭于太空的飞行器;B款,方正规整,拥有它的人应该是诚实、严谨、一丝不苟的专业人士; C款,蓝色的屏幕,游戏机式的按钮设计,外观上刻意强化的机器性特征,一定是喜欢寻求刺激的小伙子们的掌中爱物。D款,机盖合起后呈简洁的弧形造型,拿在手中、置于衣袋,都会使人感到很舒适。 (f)可爱的小汽车造型,拖着在室内移动,使枯燥的清洁地毯的劳动凭添了几分趣味。   (g)花形洗子:像出水芙蓉,口缘稍作内敛,防止水的溅出,其设计可谓用心良苦。   (h)咖啡具:瓷釉颜色柔美和谐,旋涡纹的纹饰借鉴了原始彩陶的纹饰,其色彩又与咖啡的颜色相协调。盖上无钮,防止打开放在桌上滚落摔碎。至于把手造型的设计,则充分考虑了手持时的力学原理,其舒适省力是显而易见的。   (i)椅子一组:用最少的材料、最简洁的造型、最单纯的颜色、有最舒适的感觉,也许是这组椅子的设计者所要追求的。不用时尽最大可能节省放置空间的问题也为你想到了,同时,多把椅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新的立体构成造型,像一座抽象形态的现代雕塑,不也觉得很美吗? (j)工作灯:前后、上下、左右、高低,全方位的调整光照位置和角度,可拆卸的夹座,可以牢固地固定在任何位置,其实用性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另外,其造型和色彩也满足了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视觉享受,在一个看着非常舒服的灯下学习,也许就不会觉得疲劳了吧!  (2)发展阶段   请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生活用品,共同讨论它们的设计好在哪里,有什么缺点。   将几件相同用途的生活用品放到一起进行对比欣赏,展开讨论:同是喝水的杯子,你更喜欢哪只?为什么?进行分析评述。   师生讨论以下问题:购买某种生活用品时你如何进行选择?工业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什么作用?生活用品的设计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3)收拾与整理   整理学具,恢复教室整洁。   3.课后拓展   (1)留心生活中各种常见的生活用品的设计,分析其优缺点和需改进之处。   (2)运用所学知识在父母、亲友购买生活用品时,尝试为他们提供参考意见。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自觉地以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周围常见的生活用品。   2.在本课的欣赏评述活动中能否联系以往所学的设计类内容。 教学参考资料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设计学科教学丛书《设计?概论》荆雷编著河北美术出版社版 现代艺术设计丛书《工业设计》蔡军著吉林美术出版社19版 环境艺术设计丛书《家具设计》雷达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1.设计作品欣赏课与 “设计?应用”领域教学内容的相关性研究   2.“建立设计意识”与 “关注生活中的设计”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范文1000字4篇


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优秀的教师在上课前,都会检查教案是否准确无误。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教案的重点。教案需要根据固定的格式写吗?下面的内容是中学范文网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范文,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篇1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如何进行才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是每位初中历史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我这两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去年教的初一,今年又教了一届初一。由于是第二次教初一,所以我在初一的教学方面有所体会、有所反思。

初一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介绍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成就。在第一年的教学中,在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后,我先请几位学生来归纳、概括各派的观点和著作,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以时间为经、学派为纬对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的创始人及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著作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分类。当时学生大多能按我的要求完成以上教学活动,因此,我当时觉得这种教学方法还是不错的。

今年我又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结果碰到了问题。当我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时,就有不少学生没有看书而是在说话。我很生气,并批评了那些没有认真阅读教材的学生。虽然这堂课最终也上下去了,但我总觉得挺别扭的。下课后,我一直在思考这节课卡在那儿,应如何改进。经过一番学情调查,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因为所学的内容离学生太久远。因此,对学生来说,缺乏亲切感,也就不能够吸影学生的注意力。

晚上,我又重新进行备课。怎样才能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老子等人与现实联系起来了?用什麽作媒介才能让学生对孔子、老子等人感兴趣呢?我苦思冥想——终于,我想到了:现代人特别是名人都有名片,可以用学生十分熟悉的名片作为媒介,拉近孔子、老子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两千多年前的的古人产生兴趣,进而自觉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第二天,在另一个班上这课时,我改变了方法。一上课,我就宣布:今天我们将进行一场模仿秀,给孔子、老子等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各自制作一张名片,并模仿他们作自我介绍,比一比看谁模仿得最像。学生们一听来了兴趣。接着我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模仿一位人物,并要求学生在先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我刚说完,学生就立即积极地准备开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都十分踊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然后,为了检验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掌握情况,也为了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派的思想,我又创设了一个情景:假如有一位同学随地扔了一张纸,想一想,对这个人的做法,各家学派会如何处理?为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纷纷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从各派角度提出看法。这样,不知不觉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就很好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篇2

1、课前准备较充分,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上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前的充分准备是顺利完成教学的必要前提。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总体的把握,写好了完整的教案,并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出了教学目标。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辅助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比较熟练的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的是讲述法、比较分析法,提问法。同时还通观看与课题相关的图片,使学生能直观,清楚的了解相关知识。通过讲述法,把与课题相关的背景知识讲述给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略有欠缺

在教学互动方面,通过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但在这堂课中,尚未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课堂中应更多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充分调动起来,还课堂于学生。

4、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长处及不足

教学过程基本得以顺利的进行,教学目标也比较顺利的实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过渡语言,都通过现有教材的知识和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过渡。并在新授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旧的知识的基础上,再得出答案,做到“温故而知新”。但在培养学生学习技巧方面仍有很大的不足,以后应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学,如何思考,注重加强历史学法的培养。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并努力学习其他老师的长处,优化自己的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专业教学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5

原本以为《两汉经济的发展》这一课是选学课,我没有必要讲,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况且这一课比较枯燥,也比较简单。但是,在准备的过程中,才发现并非我所想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极大热情,出乎我的意料,也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历史剧表演的尝试,让师生亲身感受体验了历史,对历史的陌生感与距离感缩小了,以往枯燥的历史学习也变得轻松多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大大的提高了,师生关系更融洽。同时,在创作历史剧的过程当中,师生对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体验,老师适当指导,学生充分发挥,甚至为了设计一个时间,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最终决定以公元前110年作为剧本的背景时间,这样才能将书本中导言中的材料与第一目治理黄河的材料联系起来等。通过这一活动,对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较大的促进。

第二,视频资料的恰当使用,为课堂增色不少。在查阅视频资料中,我在无意间找到一种以FLASH形式出现的教学视频,该FLASH《汉武大帝》,比较适合学生口味,同时,这个动画开始的三个画面中的文字“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对汉武帝的一生,可以说做了充分概括,对学生认识汉武帝这个人物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画面中出现的人物、服装与场景,比如匈奴、马车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汉朝人的生活及汉武帝的事迹。说实在以前根本没有关注过此种形式的教学视频,甚至有时还嗤之以鼻,以为纯属小儿科的,可是通过实践,此类视频倒是挺能提高孩子们的关注度,何乐而不为呢?

讲农业的发展环节中,我运用了大量的有关农业发展的农具图片、耕作图片,也进行了讲解,有一张图片中的耧车立马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立即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开始讨论这个耧车为何“长三只脚呢?”最终,还是“回答问题专业户们”道出了心声:三只脚的耧车可以同时播种三行,同时耧车又翻松泥土把种子全部覆盖上了。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篇3

近日,我执教了一节《华夏之祖》的公开课,上完之后,感觉不甚良好,虽然不排除一些客观原因,但回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失误频频,怎一个“差”字了得。

首先,未体现“自主”的教学理念。虽然学生是以小组的形式学习的,但在展示环节,我并未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话题投放形式太过单一、刻板,如请学生讲述尧、舜、禹的故事,完全可以让一个组的学生自由选择讲述,而不是先讲尧,继而舜,再而禹。学生讲述后,也未引导学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互动、补充。教学内容显得单薄,不够丰富。

其次,对学情认识不够。未充分考虑七年级的学生只上了两节新课,学习历史的热情、能力都相对底下,从而对学生预习情况把握不准,对学生学习、展示能力不能有准确的认识。要求学生进行表演“禅让制”的环节,课前没有进行必要的指导,导致学生空有表演的热情,却不知怎样表演,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课堂气氛略显尴尬。

再次,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落实不够。要求学生合作探究“什么样的人才能被推选为部落联盟会首领?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的品质值得你去学习?”原本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这本是个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绝好机会,我却没有充分利用,三言两语,轻描淡写的敷衍了过去。

最后,教学未有激励措施,评价方式单一。原本打算奖励给学生的幸运星因为时间匆忙忘记带到课堂,虽然少了物质奖励,但整堂课下来,我也很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没有对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独到的见解表示过由衷的赞扬,对学生缺乏激励性评价。评价方式也都是自己在絮絮叨叨,没有引导学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导致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压抑、沉闷。

当然,失误还有许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总之,这堂课是失败的。但也带给我太多的反思,反思是为更好的成长,它让我找到了自己的软肋,也让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俯下身子,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去钻研、实践。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篇4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的保证。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的设计者及组织者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发展学生教学学习的主动性。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各种条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大家都知道,历史学科的主要功能是传承人类的文明,它不仅告诉我们人类的过去怎么样,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经验和秉承哪些的可贵的精神。

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条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本课我通过设计学生体会古人用算筹运算、贾思勰拜访老羊倌、郦道元答记者问三个活动,学生都积极参与,兴趣很高。从中可以发现其实很多学生其实很有表演欲望,并且具有一定的表演技巧,作为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表扬这些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爱的鼓舞和情感的激励。

同时借助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时空结合,回到历史的情景中,体验历史,当学生有了亲身的“算筹”运算体验,才能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家在追求科学当中的辛劳与不懈。通过具体表演贾思勰向老羊倌请教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贾思勰的爱学习,虚心请教的精神。以及用郦道元答记者问的形式让学生全面地了解郦道元写《水经注》的过程,并从中体会到郦道元热爱祖国和大自然的高尚品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历史是有生命的,学生学习历史,不是老师无限动情地讲,而学生揣着手在听,老师要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中提高自己的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范文1000字模板


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成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再简单的课程,教师也要编写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你是否明白该怎么去写教案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我们为你整理的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范文【篇1】

本课内容设计旨在强化操练本单元的重点句子结构:How much is it? It’s five yuan 扩展表示商品的单词和数词;

结合实物与图片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操练的机会;提高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有目的地选择商品,并能按英语国家的习惯对别人的请求与感谢做出恰当的反应。

我认为本课讲解中看商品猜价格这个环节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学生积极参与,气氛热烈,是本课比较成功的地方,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比较紧密,基本实现预期的效果。

另外练习这个环节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讲练相结合的过程让学生把所学知识掌握。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在go shopping 这个环节学生有些乱,收放不是很自如,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有待提高.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范文【篇2】

本周进行了第七单元的学习,本单元有一定难度,学生在理解接受上并不容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是有得有失,现总结反思如下。

第七单元主要涉及如何询问价格,谈论衣物,提供帮助,以及如何感谢他人这几个方面。

首先,第七单元单词较复杂,各种衣物名称层出不穷,学生对于单词的理解记忆就存在着一定困难,对于数词的学习也开始复杂,由10以内的数字拓展到10以外的数字。

另外,sale, sell, buy这三个单词意义相近,sell和sale的形近对于区分这几个单词更是增加了难度。单词成为了第七单元教学的第一个难关,第一次听写单词全班合格的只有几个人,大部分学生对于各种衣服名称区分不开,对于裤子鞋子袜子这类单词为什么要用复数也是一知半解,说完汉意后,需要一个很长的反应时才能知道所对应的英语单词是什么。这种情况下,让他们一味的死记硬背也难有好的效果,因此我改用图片教学,用图片让学生识记单词,首先展示图片,让学生熟悉各种衣服的图片,再展示与其相对应的单词,这样以后再让学生进行识记,限时背诵。再设置一些小游戏,如单词图片配对连线,看图片拼写单词,提前给学生分好组,进行小组间竞赛,以此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针对sale, sell, buy难以区分的问题,转变教法,把词汇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区分识记,给学生展示几组句子,加以区分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最后再对学生进行归纳梳理,这样以后,学生就变得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了。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范文【篇3】

在本节课上,教师教学设计合理,容量大,重难点突出。在英语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上,均有所体现,遵循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原则。在听说教学上落实得还可以,到了读写的时候明显有走过场的痕迹,但是,教师充分发挥在情境中教学,逐步引导学生去感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教材中有许多听力练习、句型教学、词汇教学,需要运用听关键词的技巧。所谓关键词即语言中最关键的信息。如本单元Section A la通过操练句型"Where’s my backpack? It’s in/under/on.”,听关键词“in/on “,同时,通过听关键词加深对“Where’s?"句型的理解。这种技巧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通过对不同事物在何方位的提问,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不懂的方位上,教师在提问之后,自己回答问题并有意识的加重方位词"in,0n,under,behind,next to"的读音,同时要求学生重复自己的回答。听关键词不仅仅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思考中遇到困难自我处理或向他人寻求帮助的习惯。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从课堂教学氛围来看,感觉有些单调,初中生不像小生那样大胆。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他们好像是被动的,老师叫到了就主动参与,没叫到就不发言。其实这种学习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如果课堂上少了学生的积极发言,那学生不就成了观众了吗?这样的课堂缺乏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我们应该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说,鼓励、表扬、分组,做游戏等,从各方面去启发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不仅能学会教的语言,还能创造新的语言。

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不同介词的用法,并会表达不同的方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

在教学中,学生在读的时候都是没有出声的,不叫朗读,叫默读,看不出读的效果。在写的训练上也流于形式,没有给范文,就让学生直接写,而且写的时间太短,就一分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充分发挥在情境中教学,逐步引导学生去感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最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虽然得以落实,但在教学评价上似乎也有所欠缺,其实在小组中完全可以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也有助于老师从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更加有趣。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范文【篇4】

这是我进入观音山的第一年。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接手初一年的教学工作,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在于,从初一年起步阶段开始教学,有利于整体把握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脉络,了解初中英语教学在不同年级的特点及教学策略。挑战在于,刚刚毕业的我,要面对一群小我十几岁的学生,还要传授给他们知识,不仅需要合理的教学方法,更需要辛勤的付出。不过我还是很感激有这样的机会,和一群单纯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成就,也有不足……

刚开始的一个月,由于还没适应教师的角色,对学生也不够了解,一直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我认为很简单的东西也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后来才明白,学生是刚刚接触,或者是初步接触英语,他们在英语方面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肯定和我差很多,我不能忽视这一点而要求每个学生和我一样学好英语。一开始,每天教的内容,就要求学生去复习,去背,但是却没告诉学生怎么复习,怎么背,导致第二天的小测很不理想。而我一直认为是学生不认真造成的,一直责怪学生。因此学生也认为真的是自己不会学英语,才会学不好。在一次年段统一的单元考之后,发现我任教两个班级的成绩与其他平行班有很大的差距,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我的师傅以及几个老师沟通后,才明白:教学生不仅仅是教知识,更要教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渗透各种英语学习的方法和记忆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且降低对学生的期望,每天只要求掌握当天重点的单词和句子,当天学习,当天掌握,当天落实。通过这样的调整,在期中考的时候,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与其他班级的差距明显减小。如此看来,正确的心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教育的关键。真的是印证了那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另一点需要反思的是两个班级的差异给我带来的困扰。刚开学的时候,感觉八班的课堂过于活跃,因为会有几个人会很大声很积极的回答问题,有时候一激动不举手就七嘴八舌的开始讲了。这样的情况经常导致课堂不受控制,经常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提醒他们注意不要影响别人,降低自己的音量,并且要举手发言。而另外一个班的学生,刚开学的时候认为他们非常聪明,非常乖,上课也非常顺利,因为基本上每个人都会很认真的听讲,很少有人会突然打断课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渐渐觉得两个班的整体氛围有很大的区别。七班的氛围更成熟稳重一点,因为成绩好的学生也不爱发言,上课经常都是默默的听课,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大多不敢发言,因为怕答错。这样就造成了一个问题,上课的时候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竟没人主动回答,需要点名回答。甚至有时候进行课堂游戏互动的时候,因为有的学生不愿意开口,导致游戏无法进行下去。八班的氛围更加活跃,积极。不管是课堂的问答互动,还是游戏互动,都能很积极的参与,每个人都有很高的积极性。在与几个老师探讨之后,更加明确了在教学设计的进行区别化的必要性。要针对两个班级的学习特点,有区别的设计教学活动。两个班级动静有别,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两个班的特点。七班的教学活动更趋向于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在充分的思考之后再回答问题。这样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而八班的.教学活动更趋向于寓教于乐,既然他们比较幼稚一点,那就先满足他们“玩”的需要,让他们感受到英语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但是两个班的特点都不能放任发展,而要做适当的引导,比如说七班,也要渗透一些游戏活动,或者趣味性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个学生都开口说英语,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听,读,写三个层面,还要扩展到最重要的说的层面。八班的课堂过于活跃,主要是因为几个学生特别活跃,喜欢抢答。他们的初衷是为了证明自己,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不够深思熟虑的回答,因此,对于这几个学生,首先是课后交流,引导他们课堂发言要举手,而且要有思考的回答,而不要凭直觉回答。其实是课堂上多做提醒,对于没有举手就回答的答案,不管是否正确一律不予与采纳,通过这样的弱化让他们明白只有举手并且得到老师的同意才有发言权。两个班级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调整,基本上每一堂课都能很顺利的进行。尤其是八班,课堂活动的配合度和契合度都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在这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还总结了自我感觉很有用的经验,如下:

1.切实落实每天的背诵默写任务。每天指定一定量的背诵任务,以当天的新知识为重点,辅以旧知识,让学生每天都能学到一点东西。在过关过程中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集体问题课堂上再次讲解,对于个别问题个别辅导,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英语的氛围中。

2.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包括课堂上迅速配合老师;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认真听讲,理解知识点;对于课堂上没理解的下课马上请教同学或老师。

3.巩固课堂纪律。课堂纪律相对于开学初已经有一定的改观。7班从开学初的沉闷,不配合,到现在能够积极回答,认真听讲,有了很大的进步。8班开学初课堂纪律涣散,许多人喜欢大喊大叫,虽然现在还有个别时候,但已经有所改善。不过还是要严格控制课堂秩序,不能乱,才能加快课堂节奏,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也不至于其他同学的注意力被他们吸引。

4.做好导优辅差工作。指导优生做好课内的功课,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扩展课外阅读,进行课外积累,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对于差生要坚持严格要求与鼓励相结合,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

以上是我初为人师的第一个学期的一点思考和总结,希望下个学期,我能在反思中成长,做的更好!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范文【篇5】

推荐课改倡导全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这一学期以来所做的一些英语教学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根据教材中的情境,真实再现于课堂并创造新的怀境,如教“What’s you name?How old are you?”时,情境有“小歌手大赛报到处”、“迷路的小孩子与警察”、“结识新朋友”、“医生与生病的孩子”、“自我介绍”等等一些语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讲台上锻炼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如师生早晚问好、道谢、道别等,学生已经习惯用Hello、Good morning、thank you、You are welcome、See you、Good bye与我交流。这样就无形中发展学生运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每课的对话让学生先听后读,然后表演,每小组不宜超过四人。表演前应让各小级操练准备,鼓励其拓展创新对话内容。表演过程中,除要求学生语音语调正确外,还应让学生注意到交流手段如表情、手势、姿态等。例如在练习Is this jacket yours?这个句型时,我手里拿着一件夹克衫,一边走进教室一边问:Whose jacket is it?Is this jacket yours?这时学生很好奇,都想知道这件夹克衫是谁的。于是,我跟学生们操练熟了,就让学生自己去找它的主人,学生拿着这件夹克衫去问别人:Is this jacket yours?教师还可以利用插图来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编成各种对话

3、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发现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2、鼓励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并背诵,使自己听的见自己的声音,渐渐做到流利,顺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

3、对于底子薄的或性格内向的同学,降低他们的学习标准,当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要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有成就感。

差生上课时注意往往不够集中,我就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差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当差生回答正确时。我总是面常笑容地说:“very good”,他们往往因得到这两个激动,这样差生开口的习惯慢慢的养成。一学期下来,差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消除了畏惧心理,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就对老师的这门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学这门课。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三、记忆方法

学习语言就是要开口多说,多记,多背,只要功夫到家了,学习英语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英语琐碎的知识点太多,每天都有新的知识点增加,这就需要学生多记,多背。这往往是学生最头疼的一件事。现在才初一,主要是以单词为主,如果连单词都记不住,更何况句型听力。因此谈谈自己记忆单词,句型的方法,仅供参考。

1、根据发音脱口而出单词,多朗读,重复多次,背会的东西容易忘,应隔三插五的再巩固。

2、背诵一个小对话,背会了用自己的话把它复述出来,这样增加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把记不住的单词写在小纸片上,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看看,长期坚持,一定有成效。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范文【篇6】

初一学生由于刚刚正式接触英语,对英语的认知不是很深,尽管大多数学生都学过英语,但是不够系统和专业。做好入门教育便显得尤为的重要。期初备课的时候全体初一的老师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做出了分析和准备。在开学的前两周进行音标字母教学和入门教育,并且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用语的练习,为下一步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了解学情:在教学展开的同时,也逐步的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了了解。在开学的头两周,感觉学生学的都不错,热情也很高,并没有遇到太多的阻力。同时通过调查和了解也知道了大多的学生都在假期期间进行了补课,而且一部分学生还反复的进行了很多次的补习,所以学生学起来头几单元还是比较轻松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逐步加深,教学任务的逐渐加大,学生假期补课的老本已经吃光,学生对初中生活的适应期的来临,以及自己对学情的认识不足,逐渐造成了班级学生的两极分化。这些都是自己在备课上准备不足造成的,当发现问题,自己进行调整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

备课工作:本学期的备课上还是下了很多的功夫,除了本组的每一周的集体备课,在参考了其他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后,还针对自己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的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针对六班学生比较活跃,五班学生比较沉闷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但是有些时候由于学校的其他方面的工作上的事情,对备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些冲击,导致有些时候自己上课的时候随意性很大。

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上,自己总是认为教师的教只是一方面,关键还是学生的学。今年的初一的学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会学习,尤其是听课的效果不是很好,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很差。针对这一特点自己在有序的教学的同时,还特别的注意了学生上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时候自己时常会走进学生,一边讲课一边进入学生中间,同时变换声调,利用手势和肢体语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尤其是在2班,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溜号现象比较严重。但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学生的英语语音的纠正方面做得不是很好,需要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提高。

作业卡片方面:自己作为英语组的一员,继承了英语组的共荣的传统,进行卡片批改。每天利用课前的时间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单词和句子的检查,有时自己没有时间,就让课代表帮助自己进行,在批改后对学生进行反馈。这也是我们英语教师任务繁重的体现。但是我也一直在思考,很多的时候我们确是在费力不讨好,我们认认真真的进行批改,十分的辛苦,但是反馈的效果却不是很好。问题的关键还是落实的不好,我们小组内也经常进行探讨,但是没有特别好的方法。

分层教学的探讨:针对班级出现的两级分化的情况,同时自己在长春听课时候进行了询问他们分层的情况。自己认为我们学校进行分层教学还是很有必要的,于是一时激动写了提案,没有想到的是我们校长还是比较重视的。于是我们一行再次对附中的分层教学进行了考察,经过考察我们认为时机不够成熟,时间还有些早,对后半部分学生的学习不利,预计在初一下学期或是初二上学期可以进行试验。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范文【篇7】

现在我们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一节课老师最多讲15分钟,剩下的要么是开展活动,要么就是让学生自学。《 新目标英语 》中每单元至少有两篇阅读材料,我们现在一般都采用阅读教学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强调自学与合作学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觉得教师并不是不讲,而是要“精要地讲”。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得到培养;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教师的品词析句,学生的学习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必须从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我认真思考,总结出以下点:

1、自读之前启发讲:即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简明扼要地揭示阅读要求和重点。

2、重点地方着重讲:对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该挖掘处必挖掘,该品味,该讲深讲透的地方必须讲深讲透。

3、疑难问题明确讲:当学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难时教师要鲜明地讲,从而为学生解难释疑,让学生正确理解、领悟材料内容。

4、合作中提示讲: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能抓住要点进行有效合作时,教师要进行提示性讲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

5、总结时补充讲:在总结一节课、一篇材料的阅读情况时,在学生概括、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进行补充,以进一步进行提炼和归纳完整、准确。

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范文1000字精选


教师像一座通向知识海岸的长桥。教案中的预习模块一定是一项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认真编写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学水平无疑是有价值的。你是不是还对教案的格式要求不太清楚?中学范文网编辑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范文,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范文【篇1】

推荐课改倡导全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这一学期以来所做的一些英语教学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根据教材中的情境,真实再现于课堂并创造新的怀境,如教“What’s you name?How old are you?”时,情境有“小歌手大赛报到处”、“迷路的小孩子与警察”、“结识新朋友”、“医生与生病的孩子”、“自我介绍”等等一些语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讲台上锻炼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如师生早晚问好、道谢、道别等,学生已经习惯用Hello、Good morning、thank you、You are welcome、See you、Good bye与我交流。这样就无形中发展学生运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每课的对话让学生先听后读,然后表演,每小组不宜超过四人。表演前应让各小级操练准备,鼓励其拓展创新对话内容。表演过程中,除要求学生语音语调正确外,还应让学生注意到交流手段如表情、手势、姿态等。例如在练习Is this jacket yours?这个句型时,我手里拿着一件夹克衫,一边走进教室一边问:Whose jacket is it?Is this jacket yours?这时学生很好奇,都想知道这件夹克衫是谁的。于是,我跟学生们操练熟了,就让学生自己去找它的主人,学生拿着这件夹克衫去问别人:Is this jacket yours?教师还可以利用插图来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编成各种对话

3、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发现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2、鼓励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并背诵,使自己听的见自己的声音,渐渐做到流利,顺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

3、对于底子薄的或性格内向的同学,降低他们的学习标准,当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要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有成就感。

差生上课时注意往往不够集中,我就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差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当差生回答正确时。我总是面常笑容地说:“very good”,他们往往因得到这两个激动,这样差生开口的习惯慢慢的养成。一学期下来,差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消除了畏惧心理,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就对老师的这门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学这门课。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三、记忆方法

学习语言就是要开口多说,多记,多背,只要功夫到家了,学习英语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英语琐碎的知识点太多,每天都有新的知识点增加,这就需要学生多记,多背。这往往是学生最头疼的一件事。现在才初一,主要是以单词为主,如果连单词都记不住,更何况句型听力。因此谈谈自己记忆单词,句型的方法,仅供参考。

1、根据发音脱口而出单词,多朗读,重复多次,背会的东西容易忘,应隔三插五的再巩固。

2、背诵一个小对话,背会了用自己的话把它复述出来,这样增加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把记不住的单词写在小纸片上,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看看,长期坚持,一定有成效。

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范文【篇2】

本单元教学以食物为话题,主要应掌握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常见食物,以及它们各自的营养价值。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容易上口。本单元教材特点是话题集中,句型不多,但生词量大。

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参与实践,合作交流,从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让所有学生全面参与,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由于形式新颖多样,非常吸引学生,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打破了沉闷的教学气氛,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气,这样赋教学内容于演,玩,游戏之中,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又能在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中唤起他们对学英语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这样的活动增加了趣味性,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新课标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品质。在英语教学中适当运用游戏教学可使学生在玩中学,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使学生在游戏之中实实在在地进行语言信息交流,避免了枯燥的死记硬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曾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决心,使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在游戏之中逐渐培养起来。新课程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英语老师,我们要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和观念,做一名出色的节目主持人,组织好每一项课堂活动,把表演的机会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让学生时刻处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活动中,使他们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得到整体发展。

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范文【篇3】

初一学生由于刚刚正式接触英语,对英语的认知不是很深,尽管大多数学生都学过英语,但是不够系统和专业。做好入门教育便显得尤为的重要。期初备课的时候全体初一的老师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做出了分析和准备。在开学的前两周进行音标字母教学和入门教育,并且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用语的练习,为下一步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了解学情:在教学展开的同时,也逐步的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了了解。在开学的头两周,感觉学生学的都不错,热情也很高,并没有遇到太多的阻力。同时通过调查和了解也知道了大多的学生都在假期期间进行了补课,而且一部分学生还反复的进行了很多次的补习,所以学生学起来头几单元还是比较轻松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逐步加深,教学任务的逐渐加大,学生假期补课的老本已经吃光,学生对初中生活的适应期的来临,以及自己对学情的认识不足,逐渐造成了班级学生的两极分化。这些都是自己在备课上准备不足造成的,当发现问题,自己进行调整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

备课工作:本学期的备课上还是下了很多的功夫,除了本组的每一周的集体备课,在参考了其他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后,还针对自己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的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针对六班学生比较活跃,五班学生比较沉闷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但是有些时候由于学校的其他方面的工作上的事情,对备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些冲击,导致有些时候自己上课的时候随意性很大。

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上,自己总是认为教师的教只是一方面,关键还是学生的学。今年的初一的学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会学习,尤其是听课的效果不是很好,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很差。针对这一特点自己在有序的教学的同时,还特别的注意了学生上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时候自己时常会走进学生,一边讲课一边进入学生中间,同时变换声调,利用手势和肢体语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尤其是在2班,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溜号现象比较严重。但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学生的英语语音的纠正方面做得不是很好,需要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提高。

作业卡片方面:自己作为英语组的一员,继承了英语组的共荣的传统,进行卡片批改。每天利用课前的时间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单词和句子的检查,有时自己没有时间,就让课代表帮助自己进行,在批改后对学生进行反馈。这也是我们英语教师任务繁重的体现。但是我也一直在思考,很多的时候我们确是在费力不讨好,我们认认真真的进行批改,十分的辛苦,但是反馈的效果却不是很好。问题的关键还是落实的不好,我们小组内也经常进行探讨,但是没有特别好的方法。

分层教学的探讨:针对班级出现的两级分化的情况,同时自己在长春听课时候进行了询问他们分层的情况。自己认为我们学校进行分层教学还是很有必要的,于是一时激动写了提案,没有想到的是我们校长还是比较重视的。于是我们一行再次对附中的分层教学进行了考察,经过考察我们认为时机不够成熟,时间还有些早,对后半部分学生的学习不利,预计在初一下学期或是初二上学期可以进行试验。

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范文【篇4】

课堂的完整性

在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为了把第三单元没处理的内容结尾,我在上新课之前先是处理了73页的语音,然后把《同步》上的shelfcheck边核对答案边讲解,之后,我把单词听写了一下,这就得用了二十多分钟。余下的二十几分钟,匆匆忙忙的赶新课,课前以为Whereis/are…?句型非常简单,结果并不是预想的那样,有的学生连No,itisn’t.都不会读,所以一节课仅仅是上了1a-1c还是效果不好。感觉一节课学生光是忙着按照老师的要求翻书,一会是73页,一会是《同步》,一会是词汇表,一会是19页,一节课下来,学生翻书翻的累,我也因为课堂效果差而非常自责。

第二节课是在七。三,我舍去了语音和第三单元的《同步》,按照一节完整的课进行,教学的思路清晰,层次条理,学生在学习时状态自然,没有上一节课的手忙脚乱,且学生基本能够达到这一节课的学习要求,无论是对话训练还是对话表演,学生的大都能积极的表现,且能有一些时间来做《同步》的课堂练习。

通过两节课的比较,感觉到平时课堂上没处理完的部分练习可以用单独的时间去处理,而不是为了上一节课的完整,在下一节新课之前匆匆结尾,那将是一节支离破碎的课,效果可想而知。

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范文【篇5】

上了两周的新课,学习了预习单元。预习单元总共有3个单元。第一单元的内容有26个字母,包括读法和书写。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26个字母,基本上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只有两三个小写字母不规范,例如,d,f,g,t,y等等。

第二单元的内容有见面时打招呼,包括早上,下午和晚上。可能是因为小学时已经学过,所以基本上都会。同时本单元还有重要句型是问物体的:whatisthis?Itis…。学生掌握的很好,也很流畅。

第三单元主要是问物体的颜色:whatcolorisit?Itis…。学生对颜色很感兴趣,所以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我也让学生拿自己的学习用品来进行对话,学生说起对话得心应手。

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很专心。认真。举手回答问题很积极,还有很多学生连续举手两三次。当然,也有两个学生不太爱张口,王涛和郭成与,回答问题声音小,速度慢。我尽力帮助,提醒他们,使他们能完整的回答问题,以树立他们的信心,同时还照顾他们的自尊心。

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范文【篇6】

现在我们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一节课老师最多讲15分钟,剩下的要么是开展活动,要么就是让学生自学。《 新目标英语 》中每单元至少有两篇阅读材料,我们现在一般都采用阅读教学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强调自学与合作学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觉得教师并不是不讲,而是要“精要地讲”。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得到培养;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教师的品词析句,学生的学习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必须从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我认真思考,总结出以下点:

1、自读之前启发讲:即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简明扼要地揭示阅读要求和重点。

2、重点地方着重讲:对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该挖掘处必挖掘,该品味,该讲深讲透的地方必须讲深讲透。

3、疑难问题明确讲:当学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难时教师要鲜明地讲,从而为学生解难释疑,让学生正确理解、领悟材料内容。

4、合作中提示讲: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能抓住要点进行有效合作时,教师要进行提示性讲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

5、总结时补充讲:在总结一节课、一篇材料的阅读情况时,在学生概括、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进行补充,以进一步进行提炼和归纳完整、准确。

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范文【篇7】

在学期初,我接了初一(3)班的英语教学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使我产生了一些困惑:首先是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学了四年的英语,程度不同这给我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基础好的学生有的知识不用讲、练,基础差的学生没有兴趣,练了也不会,我很着急,不知顾哪些学生好。而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开学以来所做的一些英语教学工作。

首先,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每个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我都从差生入手,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的同时,注意拓宽知识面,关注优生的情况,给他们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

其次,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加强课外辅导、个别辅导。

最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课堂上可利用三两分钟时间,对各类学生进行抽测。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能力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通过评价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有待解决的问题:

1、学生成绩不稳定,容易忽高忽低,与他们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有关,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2、两极分化现象仍然严重,有个别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虽然很象用功的样子,但是实际没有专心,记忆就不牢固。需要着力培养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3、写作能力上不去,课文、句型虽然会背诵会默写,但实际运用能力差,需要平时注意训练写作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我将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范文【篇8】

本课是冀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Unit5 Family and Home中的第二课。通过学习李明对其家庭树及家人的介绍,让学生掌握文中相关知识,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介绍自己的家庭及家人,并引导学生要了解家人、爱家人,向家人表达自己的爱。下面针对我在执教此课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有待完善的地方进行如下总结反思。

执教本课中的成功之处:

一、课前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本课的关键词是“family”,在导课部分由复习相关家庭成员的单词开始,引出家庭图谱,然后介绍家庭图谱的制作,最后引到本课李明的家庭。教学活动层层推进,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课文处理得当,各环节紧密相扣。在课文处理的过程中,由听读感知课文大意,到细读理解课文内容,再到根据关键词复述课文,最后到脱离课本进行背诵,完全掌握课文,各环节教学任务由易到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整节课教学活动的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文处理上,注重知识的扩展和情感教育。特别是总结升华部分,通过短片欣赏并结合感恩节,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和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谢,学生触动颇深。

执教本课中有待完善之处:

一、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有待提高。学生因为紧张,在上课的过程中有些拘束,课堂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导致课堂气氛有些沉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未能及时进行调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授课过程中未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对没有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学生的关注不够,没能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

三、教学设计及授课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还需完善。如对学生表现的及时评价,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的巧妙处理,板书的设计等。

无论成功与失败,重要的是过程。我一直认为课后的反思比课前的准备更重要。因为只有在课后不断地总结反思中,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不完美,我们才有机会更接近完美。作为有着执着追求的英语人,我一直走在追求完美的路上。相信这一路走下来,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沿途美丽的风景,还会有一个越来越完美的自己。

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范文【篇9】

本周进行了第七单元的学习,本单元有一定难度,学生在理解接受上并不容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是有得有失,现总结反思如下。

第七单元主要涉及如何询问价格,谈论衣物,提供帮助,以及如何感谢他人这几个方面。

首先,第七单元单词较复杂,各种衣物名称层出不穷,学生对于单词的理解记忆就存在着一定困难,对于数词的学习也开始复杂,由10以内的数字拓展到10以外的数字。

另外,sale, sell, buy这三个单词意义相近,sell和sale的形近对于区分这几个单词更是增加了难度。单词成为了第七单元教学的第一个难关,第一次听写单词全班合格的只有几个人,大部分学生对于各种衣服名称区分不开,对于裤子鞋子袜子这类单词为什么要用复数也是一知半解,说完汉意后,需要一个很长的反应时才能知道所对应的英语单词是什么。这种情况下,让他们一味的死记硬背也难有好的效果,因此我改用图片教学,用图片让学生识记单词,首先展示图片,让学生熟悉各种衣服的图片,再展示与其相对应的单词,这样以后再让学生进行识记,限时背诵。再设置一些小游戏,如单词图片配对连线,看图片拼写单词,提前给学生分好组,进行小组间竞赛,以此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针对sale, sell, buy难以区分的问题,转变教法,把词汇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区分识记,给学生展示几组句子,加以区分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最后再对学生进行归纳梳理,这样以后,学生就变得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了。

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范文【篇10】

在本节课上,教师教学设计合理,容量大,重难点突出。在英语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上,均有所体现,遵循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原则。在听说教学上落实得还可以,到了读写的时候明显有走过场的痕迹,但是,教师充分发挥在情境中教学,逐步引导学生去感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教材中有许多听力练习、句型教学、词汇教学,需要运用听关键词的技巧。所谓关键词即语言中最关键的信息。如本单元Section A la通过操练句型"Where’s my backpack? It’s in/under/on.”,听关键词“in/on “,同时,通过听关键词加深对“Where’s?"句型的理解。这种技巧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通过对不同事物在何方位的提问,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不懂的方位上,教师在提问之后,自己回答问题并有意识的加重方位词"in,0n,under,behind,next to"的读音,同时要求学生重复自己的回答。听关键词不仅仅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思考中遇到困难自我处理或向他人寻求帮助的习惯。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从课堂教学氛围来看,感觉有些单调,初中生不像小生那样大胆。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他们好像是被动的,老师叫到了就主动参与,没叫到就不发言。其实这种学习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如果课堂上少了学生的积极发言,那学生不就成了观众了吗?这样的课堂缺乏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我们应该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说,鼓励、表扬、分组,做游戏等,从各方面去启发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不仅能学会教的语言,还能创造新的语言。

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不同介词的用法,并会表达不同的方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

在教学中,学生在读的时候都是没有出声的,不叫朗读,叫默读,看不出读的效果。在写的训练上也流于形式,没有给范文,就让学生直接写,而且写的时间太短,就一分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充分发挥在情境中教学,逐步引导学生去感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最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虽然得以落实,但在教学评价上似乎也有所欠缺,其实在小组中完全可以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也有助于老师从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更加有趣。

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范文【篇11】

这是我进入观音山的第一年。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接手初一年的教学工作,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在于,从初一年起步阶段开始教学,有利于整体把握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脉络,了解初中英语教学在不同年级的特点及教学策略。挑战在于,刚刚毕业的我,要面对一群小我十几岁的学生,还要传授给他们知识,不仅需要合理的教学方法,更需要辛勤的付出。不过我还是很感激有这样的机会,和一群单纯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成就,也有不足……

刚开始的一个月,由于还没适应教师的角色,对学生也不够了解,一直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我认为很简单的东西也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后来才明白,学生是刚刚接触,或者是初步接触英语,他们在英语方面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肯定和我差很多,我不能忽视这一点而要求每个学生和我一样学好英语。一开始,每天教的内容,就要求学生去复习,去背,但是却没告诉学生怎么复习,怎么背,导致第二天的小测很不理想。而我一直认为是学生不认真造成的,一直责怪学生。因此学生也认为真的是自己不会学英语,才会学不好。在一次年段统一的单元考之后,发现我任教两个班级的成绩与其他平行班有很大的差距,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我的师傅以及几个老师沟通后,才明白:教学生不仅仅是教知识,更要教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渗透各种英语学习的方法和记忆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且降低对学生的期望,每天只要求掌握当天重点的单词和句子,当天学习,当天掌握,当天落实。通过这样的调整,在期中考的时候,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与其他班级的差距明显减小。如此看来,正确的心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教育的关键。真的是印证了那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另一点需要反思的是两个班级的差异给我带来的困扰。刚开学的时候,感觉八班的课堂过于活跃,因为会有几个人会很大声很积极的回答问题,有时候一激动不举手就七嘴八舌的开始讲了。这样的情况经常导致课堂不受控制,经常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提醒他们注意不要影响别人,降低自己的音量,并且要举手发言。而另外一个班的学生,刚开学的时候认为他们非常聪明,非常乖,上课也非常顺利,因为基本上每个人都会很认真的听讲,很少有人会突然打断课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渐渐觉得两个班的整体氛围有很大的区别。七班的氛围更成熟稳重一点,因为成绩好的学生也不爱发言,上课经常都是默默的听课,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大多不敢发言,因为怕答错。这样就造成了一个问题,上课的时候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竟没人主动回答,需要点名回答。甚至有时候进行课堂游戏互动的时候,因为有的学生不愿意开口,导致游戏无法进行下去。八班的氛围更加活跃,积极。不管是课堂的问答互动,还是游戏互动,都能很积极的参与,每个人都有很高的积极性。在与几个老师探讨之后,更加明确了在教学设计的进行区别化的必要性。要针对两个班级的学习特点,有区别的设计教学活动。两个班级动静有别,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两个班的特点。七班的教学活动更趋向于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在充分的思考之后再回答问题。这样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而八班的.教学活动更趋向于寓教于乐,既然他们比较幼稚一点,那就先满足他们“玩”的需要,让他们感受到英语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但是两个班的特点都不能放任发展,而要做适当的引导,比如说七班,也要渗透一些游戏活动,或者趣味性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个学生都开口说英语,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听,读,写三个层面,还要扩展到最重要的说的层面。八班的课堂过于活跃,主要是因为几个学生特别活跃,喜欢抢答。他们的初衷是为了证明自己,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不够深思熟虑的回答,因此,对于这几个学生,首先是课后交流,引导他们课堂发言要举手,而且要有思考的回答,而不要凭直觉回答。其实是课堂上多做提醒,对于没有举手就回答的答案,不管是否正确一律不予与采纳,通过这样的弱化让他们明白只有举手并且得到老师的同意才有发言权。两个班级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调整,基本上每一堂课都能很顺利的进行。尤其是八班,课堂活动的配合度和契合度都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在这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还总结了自我感觉很有用的经验,如下:

1.切实落实每天的背诵默写任务。每天指定一定量的背诵任务,以当天的新知识为重点,辅以旧知识,让学生每天都能学到一点东西。在过关过程中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集体问题课堂上再次讲解,对于个别问题个别辅导,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英语的氛围中。

2.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包括课堂上迅速配合老师;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认真听讲,理解知识点;对于课堂上没理解的下课马上请教同学或老师。

3.巩固课堂纪律。课堂纪律相对于开学初已经有一定的改观。7班从开学初的沉闷,不配合,到现在能够积极回答,认真听讲,有了很大的进步。8班开学初课堂纪律涣散,许多人喜欢大喊大叫,虽然现在还有个别时候,但已经有所改善。不过还是要严格控制课堂秩序,不能乱,才能加快课堂节奏,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也不至于其他同学的注意力被他们吸引。

4.做好导优辅差工作。指导优生做好课内的功课,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扩展课外阅读,进行课外积累,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对于差生要坚持严格要求与鼓励相结合,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

以上是我初为人师的第一个学期的一点思考和总结,希望下个学期,我能在反思中成长,做的更好!

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范文【篇12】

在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为了把第三单元没处理的内容结尾,我在上新课之前先是处理了73页的语音,然后把《指导课程》上的shelfcheck边核对答案边讲解,之后,我把单词听写了一下,这就得用了二十多分钟。余下的二十几分钟,匆匆忙忙的赶新课,课前以为Whereis/are…?句型非常简单,结果并不是预想的那样,有的学生连No,itisn’t.都不会读,所以一节课仅仅是上了1a-1c还是效果不好。感觉一节课学生光是忙着按照老师的要求翻书,一会是73页,一会是《指导课程》,一会是词汇表,一会是19页,一节课下来,学生翻书翻的累,我也因为课堂效果差而非常自责。

第二节课是在七。三,我舍去了语音和第三单元的《同步》,按照一节完整的课进行,教学的思路清晰,层次条理,学生在学习时状态自然,没有上一节课的手忙脚乱,且学生基本能够达到这一节课的学习要求,无论是对话训练还是对话表演,学生的大都能积极的表现,且能有一些时间来做《指导课程》的课堂练习。

通过两节课的比较,感觉到平时课堂上没处理完的部分练习可以用单独的时间去处理,而不是为了上一节课的完整,在下一节新课之前匆匆结尾,那将是一节支离破碎的课,效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