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

发表时间:2024-03-12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9篇)。

好的课经得起咀嚼回味,教案更是必要的。老师们使用各种不同的教案形式来提高授课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经过我们的认真编辑以下为大家准备了“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的相关内容,希望我们的阅读之旅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奇妙!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篇1)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同时还缺少逻辑思维的经验。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学的基础,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都要用到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又能解释影子、日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现象。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是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提出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和教材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学情,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了解其现象和应用。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2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历史责任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三、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以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作一个参与者。同时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进物理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说学法、教法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主要学法: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依据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步骤和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的教学环节中。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

通过展示城市的夜景和自然光现象,让学生产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就问题学生讨论光源的定义以及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

2、经历探究,完成光的传播学习

(1)提出问题:

“光是沿什么样的路径传播的呢?”

(2)猜想与假设

学生小组猜想。

(3)设计实验,评估优化探究方案

教师给出实验器材:激光笔、玻璃砖、水等。学生根据这些实验器材制定实验方案。

(4)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表格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其中完成实验

(5)分析与论证

小组展示光在空气、液体、固体中的传播。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6)提出问题

为什么强调“同种均匀”,引导学生完成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实验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从物理走向社会

接着启发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呢?让学生举例,如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象等,小组进行简单的解释,并强调一些语言表述方式。接着学生小组完成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激光准直、枪的瞄准、排队等。

4、光的传播速度

阅读课本内容,自学完成这部分内容。

5、就所学内容当堂进行检测,同时给予评价和肯定

6、师生小结

学生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并给以鼓励。教师展示本节主要内容与导学案上。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的第一节《光的折射》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的思考】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还是高中进一步学习光的折射定律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二、【学情分析】:

光的折射的特点就其本身的表述学生不难记住,但初二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较短,学生平均年龄比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结构上尚不成熟,因此在接受光的折射特点上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形成对光的折射特点的理解使其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理性的认识则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光的折射特点。(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用“探究”的方法得出光的折射特点,学会用“探究”的方法获取科学知识。(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五、【学习资源】

自制光的折射组合演示仪、烧杯、泡沫板、适量的水、多媒体课件。

选择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

通过多个学生活动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上述方法总结规律,并联系实际解决课堂实际问题。

七、【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又将如何呢?设计渔夫叉鱼的实验引入新课。在装有水的鱼缸里有一条鱼,请学生到讲台先用瞄准器对鱼瞄准,再用激光灯通过瞄准器照射,检验学生是否瞄得准确,接着用鱼叉去叉鱼,结果却叉不到鱼。(装置见图1)这是为什么?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通过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点燃其求知的欲望。

(说明: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为使学生看清水中的鱼,教师用电筒把鱼照亮)

二、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

【学生活动一】:一个同学将一束激光射至空烧杯的B点并保持不动,然后另一个同学向烧杯内注水,注意观察:烧杯底部的光斑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见图2、图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多媒体课件师生一起分析得出光的折射的概念。(板书)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刚学习了光的反射,请学生回答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那么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又有哪些特点呢?

2、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学生活动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情况(图4、图5)。

〖提出问题〗: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②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③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④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实验后由学生归纳

【演示一】:①电脑课件模拟演示光的折射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改变入射角度,在电脑上直观显示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关系。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演示二】:利用自制光的折射仪演示:光在水和空气中的折射情况,重点演示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况(图6、图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初步归纳光的折射特点。

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

【学生活动三】: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特点。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后,将向哪个方向偏折?当该光线从玻璃砖的另一侧面射出时,出射光线又会向哪个方向偏

学生活动后,画出光通过玻璃砖时的光路图。

【演示三】:多媒体课件演示,边分析边讲解得出结论。(板书)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以及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

3、用光的折射解释开篇的问题:渔夫为什么叉不到鱼?怎样才能叉到鱼?[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解决问题、首尾呼应)

通过学生猜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整堂课通过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亲历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探寻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

三、复习小结、布置作业(1)课本p871、2、4

(2)上网搜索:海市蜃楼现象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光的折射

一、折射现象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折射光线折射角

二、光的折射特点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④光垂直入射时的折射角等于零。

⑤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篇3)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以上项目每期至少各进行一次。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

今天我说的是汽化和液化的第一课时,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

第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中的第2节。本节内容属于初中物理中的热学部分,它是本章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的继续,也是我们今后学习热和能的基础。汽化和液化这两种物态变化,在初中物理的专题科学探究实验中是重要的,而“观察水的沸腾”是物态变化中最基本探究之一,根据20xx物理课程标准是学生分组实验的第一个。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发现水的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节内容又与自然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发展理念,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意义和乐趣。。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体验蒸发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液体蒸发会吸热的特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测量水的温度,描绘图像,认识水沸腾的特点;

知道沸点的意义。

●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现象;,会用汽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直观

●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难点:观察现象与收集数据同时进行,主动探究意识的激发

第二,说学情:

初二学生多在13-15岁,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动、喜欢动手实验,鉴于这一点,在教学中通过设计简单易行的小实验,可以很好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他们刚接触物理不久,好动脑但能力不强,对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掌握欠缺,要求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有一定的难度。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将知识点以实验或创设情境的方法直观的呈现出来,对他们理解知识帮助较大。

通过前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学生对生活中有关沸腾和蒸发现象有较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第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实验法、讨论法、读书法、合作法等学习方法。

第四,说教学具

电教器材: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

学生每组器材: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15套)、计时工具。

第五,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由有趣的蒸发现象,引出课题:

教师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液体”两字。

接下来复习一下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法,因为这节课的实验主要部分是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再让同学们特别观察黑板上的水,发现水‘不见了’,引导学生,水真的不见了吗?变成了什么呢?变成了水蒸气,是由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投影: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二)介绍汽化及其两种方式

1、汽化方式一:蒸发

活动1: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我准备把学生分成三大组,分别同时探究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教师提供一些实验器具(两块相同的玻璃、酒精、滴管、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扇子),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些器具如何来验证自己的物理猜想?(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获得了知识结论,更重要的是体验了学习的过程,学会了学习物理的方法,同时渗透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三组实验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投影显示结论)

讨论1:组织讨论生活生产中加快、减慢蒸发的例子,从物理走向生活

介绍“坎儿井”,师生讨论其优点,激发民族自豪感。

活动2:蒸发吸热的特点

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体会凉的感觉;相同的温度计,一只用酒精浸湿的棉花包住玻璃泡,一只不包,注意两者读数的区别。

讨论2:因为蒸发吸热的事例

2、汽化方式二:沸腾

活动3: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提出问题:①水沸腾有什么特征?②水沸腾需要什么条件?

③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变化?(投影:实验装配示意图)

猜想:(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猜想一下问题的答案)

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选器材,并汇报展示实验方案。

学生分组实验:做好记录

①点燃酒精灯后,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②当温度升高时,水中是否出现气泡?这些气泡是怎样变化的?

③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对它加热,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

④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水还会继续沸腾吗?

分析与论证:

展示学生实验结果--交流分析--总结归纳出水沸腾的条件及规律(投影显示)

①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讨论和交流:

学生对于实验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如:①水沸腾时的温度为什么不是100℃而是96℃?②各组水沸腾时的温度为什么不同?③当酒精灯熄灭,停止加热,沸腾并没有立刻停止。

学生自己找出”沸点”定义,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沸点表.并回答问题:通过阅读沸点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或者说得到了哪些结论?

结论(1)不同的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2)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是100℃。 (3)同一种物质的沸点与气压的高低有关。

应用沸点的知识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观察、记录、思考、分析、讨论、总结等学习方法中对物理现象确立科学的认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而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但这个过程又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一步步完成的,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体现。

三、课堂教学小结与延展

1、介绍科学世界“不烫手的开水”。

2、请学生谈谈本堂收获与体会。

四、布置作业:

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为爸妈烧一次开水,再次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为爸妈晾一次衣服,想想如何使衣服尽快干。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篇5)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篇6)

光的直线传播

执教人:田发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过程与方法: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物体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维以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速

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激光笔

玻璃水槽。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观察插图,同学们想到了什么?(所有问题经小组讨论回答展示)二:出示课题:(检查学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三:新课过程(所有问题经小组讨论回答展示)

1、思考:在黑暗的屋子里,人为什么看不见物体?思考:光是从哪来的?生活当中有哪些光呢?

2、什么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哪几类?每类例举几个例子。

3、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怎样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呢?

4、光在所有的物质传播过程当中都是直线传播的吗?

5、光的直线传播应用,例举生活中一些例子。

6、讨论日食;月食的形成。

7、讨论光的传播速度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等于多少?(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多少?(4)、在玻璃中的速度为 多少?

(5)、光年的概念,光年是时间单位还是路程单 所有问题待学生回答完毕时,教师再进行补充和完善。

四、课堂练习

五、学生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重要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课后练习题目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高志远,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在大碱厂镇初级中学,任教八年级物理。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下面我将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光的反射的后续课程,既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后面透镜及其应用的基础,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低位。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学生通过对光学现象的分析,可以丰富知识,开拓思维;培养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经历规律的产生过程。

通过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养成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的习惯。

3.重点难点

我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我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运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分析讨论,归纳结论。运用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多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引领学生的学习,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自然合理的开发,最终达到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知识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新课引入:

演示:向透明水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请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思考这是为什么?

筷子似乎是折了,但从水中取出筷子,依然完好。由此引出新课,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的激发。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探究一:光的折射现象

利用光具盘展示,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情形。学生可观察到进入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从而引出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得出光的折射的概念。

为了便于交流要明确一下几个概念:界面、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光线、折射角。

教师边画图,边对应讲解,最后要求学生动手画在笔记本上,既加深了印象,又练习了学生的作图能力。

然后请学生观察光在玻璃中发生折射的轨迹,讨论回答问题: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②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③ 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④ 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学生回答问题,师生合作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通过师生合作学习,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使学生产生学习成就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篇8)

本学期我担负八(3)、(4)、(13)班教学工作以及八(3)班的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本人遵照学校各项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形,认真备课、听课、及时反思,使教学工作得以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展开。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获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年的教学工作总结以下:

第一,对于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由于初中物理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不是太强,有些概念也比较抽象,有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还是有些跟不上。所以针对这个实际情形,决定采取坚持“夯实基础,狠抓双基,改进学法,激发爱好,提高能力”的指导思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我做到认真备课。上好一堂课难,但是要备好一堂课更难。在备课之前,对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参考相干资料,认真研究教材,肯定重难点;同时,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还要备教法;除此之外,更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形(即学情)采取合适易于他们接受的教学手段,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爱好。认真写好教案,对每一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课后及时对授课做出反思,总结其中不足。为了使学生更爱开口,在练习中,要重视运用鼓励性语言,不断强化学生参加交际的信心。

授课之后,做到精讲精练。鉴于学生的基础薄弱,或是没有知道语境,没法补充所缺信息;或是知道是哪个词,不是拼写有误,就是该词的词形不对。所以单词还有待于加强巩固练习。在每单元结束时,会针对该单元教学重点难点,精简一些习题供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习题或是从调研题挑选,抑或是从其它套题或网络上挑选具有针对性的习题供学生练习。

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时,坚持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情势多样化。每个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掌控程度,都会在作业中得以直接体现出来。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学生显现毛病较多的作业,课上利用时间统一详细讲评每个毛病;对于学生不该显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及时纠正。每周进行两次听写测试,对所学新单词、新短语、好句子进行听写。认真及时地批改听写。并针对学生的.听写情形,认真透彻地进行讲评,根据其情形不断改进教法。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在努力上好课之余,为了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及业务能力。我积极参加各种讲座,常常利用各校公布周的机会去听课“取经”,不断给自己“充电”,以适应时期发展对于教师职业技能的要求。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体会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我还在不断的摸索前进。期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获得更好成绩。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篇9)

经过议定进修我领会到新课程标准差别与以往的传授纲领,课前我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干资料,透辟明白并把握新课程标准,力图在每节课前细致研读然后订定详细的传授方案,在传授每个一节课前,细致筹办、当真备课,富裕明白门生的进修状况,做到传授中有的放矢,不打无筹办之仗。从一学期的传授环境来看结果较好,门生的各项本质有较大的进步。

2、培养乐趣鼓励进修自动性。

乐趣是最好的教授,进修乐趣的是门生进修物理的动力的源泉。我在传授中特别注意门生进修乐趣的培养,我紧张是如许做的:传授中不生搬硬套,不搞贯注式传授、不倡导死记硬背,多让门生参加讲堂实行和课外探讨,让门生在探讨中切身材验和感悟。其次展开课外实践活动,如:搞课外小实行小建造,也关联家长展开家庭活动。别的在讲堂上展开得当的情况传授和讲堂游戏,传授中尽大略的扩大本身的知识面使讲堂更活泼也能鼓励进修乐趣。

3,重探讨传授培养门生的进修本领。

我知道科学探讨是增加门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法探讨能鼓励门生的脑筋本领,探讨能培养门生的动抄本领,查看本领立异本领等在传授中多计划探讨活动为门生创设探讨情况,若东西不敷或异国东西,我就克己或传授生克己,起初探讨课很难把握讲堂,感触有些混乱,经一段时候明白坚定发觉成果较大:门生的自学本领明显加强,并且进修的自动性自动性明显加强今后的传授中教授比较轻快而门生的进修结果较好。

4、多给门生鼓励和救助培养进修自负心。

物理是八年级门生入手下手兵戈的一门新课,起初,门生感触难度较大,进修决议信念不敷有的学生成绩不睬想。这类环境我异国急于求成,更异国拔苗助长,而是从成长培养门生的礼拜动身。当令给门生鼓励,给他们决议信念,不搞偏坚苦。从多方面对门生的进修环境进行评价。用赞美的目光看门生,相信这点不可那点行,本日不可明天将来诰日行。对有坚苦的门生耐烦的带领和救助,鼓励他们斗胆的参加讲堂。很多门生由怕物理到喜好,由差到好。

5、变化传授见解,不但教书并且育人。

抛却老见解和老思维,罢休让门生进修,让他们在民主、划1、轻快中进修。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在传授中还多对门生感情立场和代价观的教诲,教给他们做人的到了道理,用诚意和爱心对待门生。

其他人在看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通用(9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通用(9篇)”,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的第一节《光的折射》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的思考】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还是高中进一步学习光的折射定律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二、【学情分析】:

光的折射的特点就其本身的表述学生不难记住,但初二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较短,学生平均年龄比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结构上尚不成熟,因此在接受光的折射特点上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形成对光的折射特点的理解使其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理性的认识则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光的折射特点。(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用“探究”的方法得出光的折射特点,学会用“探究”的方法获取科学知识。(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五、【学习资源】

自制光的折射组合演示仪、烧杯、泡沫板、适量的水、多媒体课件。

选择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

通过多个学生活动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上述方法总结规律,并联系实际解决课堂实际问题。

七、【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又将如何呢?设计渔夫叉鱼的实验引入新课。在装有水的鱼缸里有一条鱼,请学生到讲台先用瞄准器对鱼瞄准,再用激光灯通过瞄准器照射,检验学生是否瞄得准确,接着用鱼叉去叉鱼,结果却叉不到鱼。(装置见图1)这是为什么?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通过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点燃其求知的欲望。

(说明: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为使学生看清水中的鱼,教师用电筒把鱼照亮)

二、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

【学生活动一】:一个同学将一束激光射至空烧杯的B点并保持不动,然后另一个同学向烧杯内注水,注意观察:烧杯底部的光斑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见图2、图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多媒体课件师生一起分析得出光的折射的概念。(板书)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刚学习了光的反射,请学生回答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那么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又有哪些特点呢?

2、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学生活动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情况(图4、图5)。

〖提出问题〗: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②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③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④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实验后由学生归纳

【演示一】:①电脑课件模拟演示光的折射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改变入射角度,在电脑上直观显示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关系。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演示二】:利用自制光的折射仪演示:光在水和空气中的折射情况,重点演示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况(图6、图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初步归纳光的折射特点。

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

【学生活动三】: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特点。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后,将向哪个方向偏折?当该光线从玻璃砖的另一侧面射出时,出射光线又会向哪个方向偏

学生活动后,画出光通过玻璃砖时的光路图。

【演示三】:多媒体课件演示,边分析边讲解得出结论。(板书)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以及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

3、用光的折射解释开篇的问题:渔夫为什么叉不到鱼?怎样才能叉到鱼?[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解决问题、首尾呼应)

通过学生猜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整堂课通过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亲历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探寻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

三、复习小结、布置作业(1)课本p871、2、4

(2)上网搜索:海市蜃楼现象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光的折射

一、折射现象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折射光线折射角

二、光的折射特点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④光垂直入射时的折射角等于零。

⑤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 篇2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以上项目每期至少各进行一次。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 篇3

一、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电功"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电功公式是掌握层次之一,又是第九章的开首篇,足见这节的重要性,在力学中,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因素。而在电学中,不但物体在电磁力作用下移动算做功,电流通过用电器使其发热、发光、发声等现象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这就扩展了力学中功的概念,为学生理解电能与其它形式能的转化打下了基础。后面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由电功公式导出。所以本节在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中具有综合、扩展和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2、知识目标

A层次: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和做功形式

2.会计算一个用电器的电功。

B层次:由公式W=UIT求U、I .

C层次,运用串、并联电路特点及公式计算电功。

3、能力目标

1.学会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2.会读电能表的示数。

4、思想教育

通过介绍一度电的用途,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的教育。

5、教学关键

做好电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

6、准备教具

课本图9-1所用仪器(将钩码换成小车),秒表、电能表、投影仪改幻灯机。

二、 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面向全体、师生间相互反馈的层次教学法和传统的五环教学法。学法是讨论归纳法和感知探索法。

三、 教学程序

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提问。提出与本堂课有关的易中难三个问题,分别叫ABC三个层次学生回答,为本堂课的教学奠定知识基础。三个问题是:1.水流能做功吗?

2.功的表达式如何? 3.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第二个环节:引入新课,水流能做功,电流能做功吗?演示图9-1实验后,问:是什么原因小车被提起的呢?是因为有了电流。即电流对小车做了功。

第三个环节:探索新知。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这节我们就学习电功。(板书课题)

1. 建立概念

电流做功形式很多,如电流通过收音机做功,我们听到声音,电流通过电视机……让学生再举电流做功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概括出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 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猜想,有的说与电压、电流和时间有关,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让学生看书图9-1,画出电路图,目的了解实物的连接方法,……当一个量随着几个量变化时,我们用什么方法研究呢?引导学生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让ABC层次学生各一名,在教师引导下计时读电流表、电压表示数。让全体学生观察小车上升的高度,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改变电压值,电流值做两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第二次小车为什么升的高呢?学生答: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大。教师讲解:电流对电动机做的功近似看成等于电动机对小车做的功。小车上升的高,说明电流做的功多。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呢?引导学生回答: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流做的功越多。让学生推想,保持电压、电流值不变,延长通电时间,小车上升更高。结论:保持电压、电流不变,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通过上面实验得出定性结论:电流所做的功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告诉学生科学家经过精确测量出了计算电功的公式W=Uit,讲清W、U、I、t所表示的物理量,引导学生说出公式的物理意义。为了让学生对电功的单位焦耳有一个具体认识,告诉学生在力学中将两个小鸡蛋举高1米(匀速),做功约1焦。在电学中每秒钟通过普通电灯的电流所做的功是几十焦,每秒钟通过洗衣机的电流做的功约为200焦左右,使学生认识到这个单位在电学使用中显得很小,生活中用起来很不方便,常用度做单位。1度=3.6×106焦。生活中用什么来测电功呢?用电能表。

3. 电能表

讲清读数方法和计算某段时间内用电度数,看书上图9-4,让学生了解一度电的作用,渗透节约用电教育,教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第四环节:让学生小结,把这堂课知识形成体系。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稳定性,实现正迁移,为此我设计了具有一定梯度的练习题,检测不同层次学生达标情况,面向全体,激励内化,填空题,采用自查形式,选择题,用答题卡,判断题用手势出示。这样,教师一目了解地掌握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实现了双重反馈。

四、 说板书

采用横向板书。一什么是电功。二、怎样计算电功。三、用什么仪器测电功。使教学具有流畅性,同时学法一目了然。难点:讨论归纳法。重点:感知探索法。

五、 说时间

复习提问约4分钟,引入新课约1分钟,新课教学约24分钟,小结1分钟,巩固练习约14分钟,作业约1分钟。这样做到三快一慢,导入新课快,进入重点快,训练节奏快,突破重点、难点慢。

附:(练习题)

一、 填空题:采用自选自查形式

A层次:1.电流所做的功叫( )。国际单位是( )。

2.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是( )能转化成( )能的过程。通电的电动机将砝码提起( )能转化为( )能。

3.实验研究表明:电流所做的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 )( )( )和( )成正比。计算公式是( )。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是( )( )( )和(

)。生活中常用( )做电功的单位。

4. 用来测定电流做的仪表是( )

5.某户电表月初示数:123 4 0 月末示数 12962 ,本月用电( )

B层次:6.有一用电器通过它的电流是0.5安,在2分钟内电流做了900焦的功,那么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 )伏

C层次:7.两只电阻R1:R2=4:3,串联接入电路R1与R2两端电压之比U1:U2=( ),若t相同W1:W2=(

),并联执着入电路,I1:I2=( ),在相同的时间内W1:W2=( )

二、 选择题(出示答题卡,对3个为A层次,4个为B层次,对5个为C层次)

1.以1安的电流通过5欧电阻,在1分钟内,电流所做的功是( )焦

A300 B1800 C720 D360内

2.两个阻值相等的定值电阻,分别并、串联在同一电路中,在相同时间内,总电功W1和W2之比为( )

A2:1 B1:2 C1:4 D4:1

3.一只灯泡两端电压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在相同时间内,它消耗的电功为原来的( )倍。 A B2 C D4

4.电能表测( ) A电功 B电压 C电流 D消耗电能

5.属于电功的单位有( ) A度 B焦 C伏·秒

三、判断题:(用手势,出示左拇指和食指为对号,两食指交叉为错号,对3个为A层次,即3A,同理:5B,6C

1. 1度电表示电流能做功3.6×106焦耳

2. 电阻是484欧,两端电压220伏,通电一分钟消耗电能是6000焦耳

3. 导体两端电压越长,通过电流越大,做功越多。

4. 导体中通过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在这段导体中做功就越大。

5. 1焦=1伏·库=1伏·安·秒

6. 某导体电阻为4欧,每秒钟内有5库电量通过,电流做的功为100焦。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高志远,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在大碱厂镇初级中学,任教八年级物理。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下面我将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光的反射的后续课程,既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后面透镜及其应用的基础,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低位。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学生通过对光学现象的分析,可以丰富知识,开拓思维;培养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经历规律的产生过程。

通过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养成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的习惯。

3.重点难点

我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我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运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分析讨论,归纳结论。运用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多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引领学生的学习,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自然合理的开发,最终达到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知识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新课引入:

演示:向透明水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请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思考这是为什么?

筷子似乎是折了,但从水中取出筷子,依然完好。由此引出新课,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的激发。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探究一:光的折射现象

利用光具盘展示,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情形。学生可观察到进入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从而引出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得出光的折射的概念。

为了便于交流要明确一下几个概念:界面、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光线、折射角。

教师边画图,边对应讲解,最后要求学生动手画在笔记本上,既加深了印象,又练习了学生的作图能力。

然后请学生观察光在玻璃中发生折射的轨迹,讨论回答问题: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②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③ 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④ 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学生回答问题,师生合作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通过师生合作学习,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使学生产生学习成就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的光谱。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感悟和体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物体的颜色。

教学难点

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及其混合规律的不同。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三棱镜、档光板、白光屏。

学生:玻璃板、白纸板、盛水的碗、光碟、三棱镜、手电、各种颜色的颜料和透明光屏、调色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太阳光和我们息息相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太阳光有关的光的色散。

2、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比较哪组表现的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进行新课

1、光的.色散

提出问题: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光的色散。引导学生观察自屏及彩色光带上颜色的排列顺序。

光通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或两次折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可能向尖端也可能另一端;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出现彩色的光。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

2、色光的混合

启发学生思考彩色光带再经过三棱镜后,又将怎样?

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七色光的混合。引导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讨论归纳实验结论:太阳光(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演示实验: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三色比例,旋转时就看到三色盘呈灰白色.对于红、绿色光的混合,可调整三个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改变各色比例,旋转时就会观察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几种颜色.各种色光的混合不必都给学生演示,只演示其中几个即可,其余可由学生在课下完成.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光的色散和光的混合。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

指导学生利用实验探究三基色(课本图4—37)。认识红、绿、蓝被称为三基色。

用挂图或多媒体投影电视机画面,简单说明画面是由红、绿、蓝三色光合成的。

3、物体的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太阳光通过棱镜和红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条红色光带,启发学生解释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如果此实验现象不明显,可适当增加几块红玻璃或多层红玻璃纸。

再用蓝玻璃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玻璃是蓝色的原因。

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实验: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屏上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换用一张绿纸,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总结实验结论: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4、颜料的混合

让美术专业较好的学生回答:只需哪三种颜色就可得其他种颜色的颜料。

学生分析总结出红、黄蓝为三原色。

引导学生将不同的颜料混合,观察混合后的颜色。学生分组做实验,体验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不同。

课堂小结

建议由学生发挥主动性,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板书演示,配合学生的总结发言。

板书设计

第四节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二、色光的混合

三基色:红、绿、蓝

三、物体的颜色

四、颜料的混合

三原色、红、黄、蓝

布置作业

做一做“水三棱镜”和“七彩陀螺”。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 篇6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同时还缺少逻辑思维的经验。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学的基础,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都要用到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又能解释影子、日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现象。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是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提出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和教材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学情,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了解其现象和应用。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2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历史责任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三、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以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作一个参与者。同时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进物理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说学法、教法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主要学法: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依据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步骤和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的教学环节中。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

通过展示城市的夜景和自然光现象,让学生产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就问题学生讨论光源的定义以及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

2、经历探究,完成光的传播学习

(1)提出问题:

“光是沿什么样的路径传播的呢?”

(2)猜想与假设

学生小组猜想。

(3)设计实验,评估优化探究方案

教师给出实验器材:激光笔、玻璃砖、水等。学生根据这些实验器材制定实验方案。

(4)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表格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其中完成实验

(5)分析与论证

小组展示光在空气、液体、固体中的传播。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6)提出问题

为什么强调“同种均匀”,引导学生完成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实验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从物理走向社会

接着启发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呢?让学生举例,如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象等,小组进行简单的解释,并强调一些语言表述方式。接着学生小组完成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激光准直、枪的瞄准、排队等。

4、光的传播速度

阅读课本内容,自学完成这部分内容。

5、就所学内容当堂进行检测,同时给予评价和肯定

6、师生小结

学生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并给以鼓励。教师展示本节主要内容与导学案上。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器材】

显微镜,凸透镜(两只),凹透镜(一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

远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

眼镜的度数如何计算

二、引入新课

放大镜可以使我们看到较小的物体,但是太小的物体像细胞,用放大镜却不能看到。为了能看到细小的物体,人们制成了显微镜。为了看清远处的物体,人们又制成了望远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

三、新授课

(一)显微镜

1、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2、原理: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离物体近的这个透镜叫物镜,其焦距较短;离眼睛近的这个透镜叫目镜,其焦距比物镜稍大。两镜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3、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①拿显微镜时,要一手紧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不要单手提拿,以防目镜或其他零件滑落。

②显微镜不可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

③不要随意取下目镜或拆卸显微镜的各种部件,以防灰尘落入内部或发生丢失损坏等。

④使用显微镜时,操作要正规,养成两眼同睁、两手并用的习惯,边观察边计数和绘图等。

⑤要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发现有灰尘或操作中不慎使镜头和载物台沾上染料、水滴等,应及时擦去。光学和照明部分的镜面只能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切勿用手指、手帕和绸布等擦摸,以免磨损镜面。机械部分可以用布擦拭。

⑥显微镜使用完毕,转动粗调螺旋上升镜筒或下降载物台,取下标本片,转动转换器使物镜离开通光孔,然后再下降镜筒或上升载物台使接近物镜,垂直反光镜,下降集光器,关闭虹彩光阑,复原倾斜关节和报片器位置,把显微镜放回镜箱。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和宽的倍数

③物镜、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率越高。

(二)望远镜

1、作用:利用望远镜能看清远处的(大)物体。

2、组成:有一种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物镜的第二焦点与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

3、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4、视觉效果:望远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但是由于“视角”增大,人感觉物体被放大了。

望远镜的直径比我们的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明亮。

还有一种望远镜用凸透镜作物镜,用凹透镜作目镜(伽利略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望远镜成的是倒立的像,而日常及军用望远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像,是因为安装了正像系统。

5、思考题

用望远镜看远处运动的汽车,其运动速度比实际上的速度快了还是慢了?

四、课堂练习

动手动脑学物理

五、板书设计

5、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显微镜

1、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2、结构: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3、原理:

3、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二、望远镜

1、作用:利用望远镜能看清远处的(大)物体。

2、组成:

3、原理:

4、视觉效果:望远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由于“视角”增大,人感觉物体被放大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不易讲得太深,只要求让学生知道两个凸透镜组合能产生神奇的效果,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热情。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 篇8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模板 篇9

1.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包括摄氏温度、温度计原理、温度计及体温计的使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本章的教学首先是围绕“温度”和“温度计”进行的,它不仅是本章的预备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特别在后面的实验探究以及人们的生活、生产、气象测量中,温度计的使用也将是其中重要的角色。

3.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能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依据课标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温度计的原理。

了解并能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温度计原理及使用方法。

难点:使用温度计易错之处。

二、说学生。

课前调查学生对本节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一般学生均知道物体的冷和热常会用温度的低与高来表达,知道热胀冷缩的特点,会说温度但不太清楚其规定及意义,对于零下温度值容易读错,温度计使用中不能规范测量,对体温计只知道用前摔几下。所以针对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体会,在课堂教学时间上做相应的调整。

三、说教法。

结合课标的要求,在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制作和体验,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培养对生活环境温度的感知能力,对摄氏温度的规定只作初步了解,重点锻炼学生的认读能力和温度计的规范使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作用。能做的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做,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来说,不能用教师的一味说教代劳。

四、说学法。

带着对科学的热情,有组织的进行探究与体验,用心观察,仔细体会。大胆讲读,认真规范的操作,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

1.首先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对冷热程度的表述自然过渡到本章第一节温度的教学。

2.合作探究,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自学讨论,学生通过阅读“摄氏温度”这段内容,了解其规定,教师根据回答适当补充。

(2)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观察并体会液体热胀冷缩的特点。这时教师要引领学生观察常用的温度计,了解其原理、里面的液体、名称等。

正确示范再次引导学生规范测量(测热水温度),正确认读。

(4)多媒体展示,从对体温计的了解感受科技的发展。此处可以问答的形式,边问边解答体温计的相关知识。

3.课堂小结,当堂练习。师生共同小结本节内容,掌握知识脉络,辅以温度计的读数练习检查学习效果。

六、预测教学效果。

1、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自主性、表述、交流、讨论、互动、互助可能与教师的教学设想存在一定的距离。

2、不同层面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本节课中可能难全以解决。

《温度计》教学反思。

冷与热是学生的身体时刻能感受到的,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密的关系。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物体的冷热变化已经有了很多的感知,对于温度计的了解也不太陌生。但是学生在感知冷热的过程中,容易将错觉当作科学,同时对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也仅仅限于表层。本节课的重点是观察和研究温度计的主要构造,并能识读温度计的刻度,能把温度计上的数字和物体的冷热联系起来。

本节课新的课程标准有四项要求:(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3)会测量温度。(4)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与旧的教学大纲相比,新教材将旧教材中《温度计》和《温度计测液体温度》合为一节,容量更大,课标的第4条要求是旧的大纲所没有的。虽然本节容量较大,但要求都不太高,学生对本节内容原来就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所以将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作为本节的重点,这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的教育理念。

一年中冬冷夏热温度不同,在理论上是无可置疑的。因此,教师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去说明这一“事实”。但是,我在这一个教学过程中却在学生的发现中,把握住亮点,促进学生开展了新一轮的学习研究。在教学中为了一槌定音的给学生留下正确的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体软件以及语言上的强调突出温度计的原理.摄氏温度的单位等物理知识.,从而落实教学大纲.

在课改热潮的推动下,科学教师都希望通过“思中做,做中思”的科学探究方式,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科学探究平台,培养和发展学的科学思维能力。但是,真正做起来难度比较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认真“把握学生的发现,激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故此,第一,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课堂中学生突然出现的不同声音不能以一句简单的话语轻描谈写地放过。教师要设法机敏地抓住那些产生于动态中的问题,将一个学生的问题化为全班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样才能使课堂具有探究性,富有创意和动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的价值,产生不断创意新的求知欲望。二是教师要善于引导,使课堂上产生思维的碰撞,在老师的引导,使其自己去探究,找出解决方法,这样学生感到的不只是自己积极的思维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得淋漓尽致,使教学活动步步深入,富有活力。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又有效地运用可利用的资源及科学方法去进行学习和研究,在行为参与的过程中,逐步习得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这正是“思中做,做中思”的理念的所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集锦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说课稿集锦,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 篇1

本学期,我担负八年级(1、3、4)班的物理教学工作,整体上来说学生上课不专心,基础较差,学习不自觉,学生接受能力差,新学科教学进度缓慢,展开实验教学难度较大。因此我坚持依照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环节,特别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找准方法,坚持在上课前把课备出、备好,并参考许多相干资料,认真摸索,结合学生情形不断修改,总结出终究合适本校学生教学的教案和教育教学方法。

学期初,认真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探讨班上情形,充分了解学生状态,结合相干班级实际情形改进其中的不足。备好课,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条件,让教案真正为教育教学起到预见性和指导性作用,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同时利用学校安排的公布课和观摩课,从中吸取体会和教训,找准教学突破口,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展开利于本班教育教学的教法让学生从中获益。从学生的基础情形和本学期的教学情形来看成效较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大的进步。

因学科知识的特点,肯定了物理与其它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需从头建立,普遍学起来容易,做题却感到困难,原因是教材的改革,使教材内容的简易化,知识没有透彻性,内容不够充实,导致难教难学,这也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备课教学,并充分掌控好学生的特点。因此为学好物理,必须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发散思维能力,并要求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同时要重视物理知识的运用,除了重视教科书上的知识运用外,还启示学生联系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及参考运用题,这是使学生能真正学好物理的重要途径。

另外,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也是重视能力培养的学科,除了让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实验以外,还组织了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学习爱好,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完成了许多能够完成的小实验。同时在课间,我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形展开探讨讲练式的教师教与学生练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即简单的由学生自己解决,较难的由小组长给成员讲授弄懂,难度较大的.要求学生小组内相互探讨后再由我来渐渐启示,并逐渐解决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和自信心,养成学生学会学习的习惯,并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做题中找到乐趣。

在学习物理的进程中,起初大多学生都感觉有难度,特别是透镜方面的知识,使很多学生感觉非常难,特别是在学画光路图的画法方面,学生缺少发散思维,学习信心不足,导致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其主要是上课讲的他们都听懂了,而且感觉也不难,但一到课下自己做题就感觉非常难。老师讲的都不知道到哪去了,上课听的也不知道去哪里了?这种情形我并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拔苗助长,而是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动身,给学生鼓励,并加以个别指导,给他们信心,不搞偏难度题,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形进行评判,用称赞的眼光看学生,用观赏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充分感到自己实实在在的是在学校里学习和成长。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引导学生积极学习,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课堂学习。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教学情形的基本总结。总之,在这一学期中,依照新课标要求,虽积极认真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按时完成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成效,但在讲课进程中我也看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照实验仪器的缺少、造成了许多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对学生的检查不够,让一部分学生钻了空子,得过且过等情形。为了今后教学的顺利地进行,我将一如既往地连续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处处为学生着想,做好本职工作,并争取更好的成绩,在以后的教学中也会不断的努力和进取,力求精益求精。当然,如何减小两极分化;怎样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爱好;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仍值得探索。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电流和电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内容。以往初中物理教材多把电学放在力学之后,认为力学是学习物理的基础,而电学内容比较抽象,应该放在力学之后学习。但是“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特别倡导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培养目标上走向多元化。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教材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逻辑的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把电学放在力学之前。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让人感到神秘,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知识跟自己的生活很贴近,而且很有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认识到电是可操作的,并产生进一步探究其奥秘的兴趣。电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本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而本节中的电流、电路、电路图的内容又是学习本章的基础,因此,掌握好本节的知识和技能,对今后电学内容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②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③结合小灯泡、电子门铃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可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概括性表达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强烈的兴趣;在学习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电流和电路的概念不但贯穿电学部分的始终,而且是本章的核心,电路的连接是初中学生实验操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它摸不着,看不到。本节又是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电路连接;第一次进行物理作图,对于八年级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重要。能否会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电学各章的学习。因此,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八年级学生对“电”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但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电路的连接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突破难点,结合本节课的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转换法、引导法、类比法等。

通过连接电路的操作性练习来认识电流与电路的关系,电源和用电器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指导原则,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练习法等,培养学生的兴趣、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电学实验习惯,提高认识电路、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实验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用录音机播放节奏感强的一段音乐,让学生看到突然断开录音机电源,音乐声停止。问:同学们为什么听不到音乐声?从而引入了“电”,并且结合演示实验(如图)引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演示实验,突破难点

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对初中学生来说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这都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实验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通过观察、教师类比、引导等方法得出电流的概念。

(三)分组实验,培养观察和分析归纳能力

1、利用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器材和要求让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在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教科书中的实验警示“!”,并对他们示范:如果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此时通过导线的电流会很大,会将电源烧坏。在学生做实验时,要有科学的实验习惯,必须有正确的实验操作,先结合实验的进程,规范实验操作,利用挂图告诉学生什么是短路、断路和通路以及短路的危害。电流的方向以及形成条件的教学采用学生实验分析归纳、观察,教师类比、引导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分析归纳出电流的方向和形成条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2、在电路的构成的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容易分析归纳电路的组成:用电器、开关以及导线的作用,对于电源的作用,可结合课本103页的小资料进行讲解,以加深理解,培养环保意识。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根据平时的观察,列举知道的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并说出它们的作用。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四)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对初学电路的学生,正确画电路图和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是学习电学的基本功,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

1、让学生认识课本104页图5.2—8中的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为画电路图打下必要的基础。2、进行规范的画图示范,结合元件符号的特点,针对学生容易马虎的地方,提出画好元件符号的要求。并结合同学们的分组实验,让同学们把实物连接电路画成电路图(可在课后让同学们练习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小小比赛)学生经过训练,认识电路、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能力会有较快的提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05动手动脑学物理1、2、3题。回家动手练习,实验。

六)、板书设计

二、电流和电路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了形成电流。

电流方向:电源正极用电器电源负极。

形成电流的条件:(1)有电源(2)电路闭合

电路: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等连成电流的路径。

电源和用电器:

(1)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发电机。

(2)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等。

电路图:用元件的符号表示出电路连接形成的图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电功"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电功公式是掌握层次之一,又是第九章的开首篇,足见这节的重要性,在力学中,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因素。而在电学中,不但物体在电磁力作用下移动算做功,电流通过用电器使其发热、发光、发声等现象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这就扩展了力学中功的概念,为学生理解电能与其它形式能的转化打下了基础。后面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由电功公式导出。所以本节在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中具有综合、扩展和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2、知识目标

A层次: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和做功形式

2.会计算一个用电器的电功。

B层次:由公式W=UIT求U、I .

C层次,运用串、并联电路特点及公式计算电功。

3、能力目标

1.学会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2.会读电能表的示数。

4、思想教育

通过介绍一度电的用途,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的教育。

5、教学关键

做好电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

6、准备教具

课本图9-1所用仪器(将钩码换成小车),秒表、电能表、投影仪改幻灯机。

二、 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面向全体、师生间相互反馈的层次教学法和传统的五环教学法。学法是讨论归纳法和感知探索法。

三、 教学程序

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提问。提出与本堂课有关的易中难三个问题,分别叫ABC三个层次学生回答,为本堂课的教学奠定知识基础。三个问题是:1.水流能做功吗?

2.功的表达式如何? 3.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第二个环节:引入新课,水流能做功,电流能做功吗?演示图9-1实验后,问:是什么原因小车被提起的呢?是因为有了电流。即电流对小车做了功。

第三个环节:探索新知。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这节我们就学习电功。(板书课题)

1. 建立概念

电流做功形式很多,如电流通过收音机做功,我们听到声音,电流通过电视机……让学生再举电流做功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概括出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 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猜想,有的说与电压、电流和时间有关,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让学生看书图9-1,画出电路图,目的了解实物的连接方法,……当一个量随着几个量变化时,我们用什么方法研究呢?引导学生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让ABC层次学生各一名,在教师引导下计时读电流表、电压表示数。让全体学生观察小车上升的高度,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改变电压值,电流值做两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第二次小车为什么升的高呢?学生答: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大。教师讲解:电流对电动机做的功近似看成等于电动机对小车做的功。小车上升的高,说明电流做的功多。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呢?引导学生回答: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流做的功越多。让学生推想,保持电压、电流值不变,延长通电时间,小车上升更高。结论:保持电压、电流不变,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通过上面实验得出定性结论:电流所做的功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告诉学生科学家经过精确测量出了计算电功的公式W=Uit,讲清W、U、I、t所表示的物理量,引导学生说出公式的物理意义。为了让学生对电功的单位焦耳有一个具体认识,告诉学生在力学中将两个小鸡蛋举高1米(匀速),做功约1焦。在电学中每秒钟通过普通电灯的电流所做的功是几十焦,每秒钟通过洗衣机的电流做的功约为200焦左右,使学生认识到这个单位在电学使用中显得很小,生活中用起来很不方便,常用度做单位。1度=3.6×106焦。生活中用什么来测电功呢?用电能表。

3. 电能表

讲清读数方法和计算某段时间内用电度数,看书上图9-4,让学生了解一度电的作用,渗透节约用电教育,教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第四环节:让学生小结,把这堂课知识形成体系。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稳定性,实现正迁移,为此我设计了具有一定梯度的练习题,检测不同层次学生达标情况,面向全体,激励内化,填空题,采用自查形式,选择题,用答题卡,判断题用手势出示。这样,教师一目了解地掌握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实现了双重反馈。

四、 说板书

采用横向板书。一什么是电功。二、怎样计算电功。三、用什么仪器测电功。使教学具有流畅性,同时学法一目了然。难点:讨论归纳法。重点:感知探索法。

五、 说时间

复习提问约4分钟,引入新课约1分钟,新课教学约24分钟,小结1分钟,巩固练习约14分钟,作业约1分钟。这样做到三快一慢,导入新课快,进入重点快,训练节奏快,突破重点、难点慢。

附:(练习题)

一、 填空题:采用自选自查形式

A层次:1.电流所做的功叫( )。国际单位是( )。

2.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是( )能转化成( )能的过程。通电的电动机将砝码提起( )能转化为( )能。

3.实验研究表明:电流所做的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 )( )( )和( )成正比。计算公式是( )。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是( )( )( )和(

)。生活中常用( )做电功的单位。

4. 用来测定电流做的仪表是( )

5.某户电表月初示数:123 4 0 月末示数 12962 ,本月用电( )

B层次:6.有一用电器通过它的电流是0.5安,在2分钟内电流做了900焦的功,那么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 )伏

C层次:7.两只电阻R1:R2=4:3,串联接入电路R1与R2两端电压之比U1:U2=( ),若t相同W1:W2=(

),并联执着入电路,I1:I2=( ),在相同的时间内W1:W2=( )

二、 选择题(出示答题卡,对3个为A层次,4个为B层次,对5个为C层次)

1.以1安的电流通过5欧电阻,在1分钟内,电流所做的功是( )焦

A300 B1800 C720 D360内

2.两个阻值相等的定值电阻,分别并、串联在同一电路中,在相同时间内,总电功W1和W2之比为( )

A2:1 B1:2 C1:4 D4:1

3.一只灯泡两端电压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在相同时间内,它消耗的电功为原来的( )倍。 A B2 C D4

4.电能表测( ) A电功 B电压 C电流 D消耗电能

5.属于电功的单位有( ) A度 B焦 C伏·秒

三、判断题:(用手势,出示左拇指和食指为对号,两食指交叉为错号,对3个为A层次,即3A,同理:5B,6C

1. 1度电表示电流能做功3.6×106焦耳

2. 电阻是484欧,两端电压220伏,通电一分钟消耗电能是6000焦耳

3. 导体两端电压越长,通过电流越大,做功越多。

4. 导体中通过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在这段导体中做功就越大。

5. 1焦=1伏·库=1伏·安·秒

6. 某导体电阻为4欧,每秒钟内有5库电量通过,电流做的功为100焦。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 篇4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以上项目每期至少各进行一次。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初中物理光学的重点章节,也是人类“看清世界,感受光明”的基本知识。四大光学现象中“光的色散”课标要求较低,“光的反射”这一课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光在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的现象。既是认识平面镜、球面镜对光的作用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光的折射现象的基础,是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一节课。本节课包括三个知识板块,分别是: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反射类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校八年级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归纳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在探索创造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成因。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光学知识比较抽象,鉴于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依靠实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2、学法:刚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头脑中的物理积淀几乎没有,更谈不上用物理的思维和方法去研究和解决问题,因此我力求改变他们传统接受式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在尝试简单的探究过程中,向他们潜移默化地渗透发现式学习方法,从而为以后实现更深入更全面的“自主、合作、探究”打下良好基础。

三、说教具和学具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实验不仅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研究物理问题最重要的手段。它不仅直观、具体,更重要的是它能真实的再现物理情境和物理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来源,而且新的课程理念还要求我们要尽可能多的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的探究实验。当然我们也不会放弃在微观领域和细微过程中教学模拟课件的辅助作用。为此本节课我设计和选择的教具和学具如下:

激光笔、白塑料板、平面镜、自制漫反射演示仪、自制课件、手电筒、量角器、白纸。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新教材中光的反射这一课,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我把课程设计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情境导入,定标自学;亲历实验,探究达标;紧扣目标,强化训练;检测反馈,拓展提高)

(一)、情境导入,定标自学

我们大家都知道“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实验,首先问学生: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吗?这个问题老师还有点拿不准!(表情:迷惑不解)同学们怎么想?我请两个同学到前边来试一下,大家一起作见证。要求一位同学拿手电筒照向另一位同学,这个同学拿大平面镜去挡照来的光束,结果光束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而射向了另一个方向,为什么?借此引出课题“光的反射”(板书课题)。此时教师提出:针对这一课题,不知大家想弄清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顺势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也就是前面出示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然后教师出示自学指导,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本,感知教材。通过阅读,学生能自行解决疑问,也可以发现新的问题。

(二)、亲历实验,探究达标

1、在承接前一实验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同学拿手电筒去照射不同的物体(透明、不透明的;光滑、粗糙的)亲自感受一下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有了这一基础老师又向学生提出:谁能把刚才的反射过程用最简单的图形描述出来?

最后老师利用课件模拟光路图明确三线、两角、一点(演示课件)(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在我们认识了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光在反射时遵守什么规律?(提出问题为探究做准备)

此时学生还不能完全自主探究,需要老师加以适当引导(老师提示探究过程,可以帮助学困生设计探究方法)

探究1):三线共面问题

探究2):两线分居问题

探究3):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问题

这三个探究过程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一定让学生全部参与,并对积极主动的学生给予激励评价。

探究结果的获得并不难,一定要由学生反馈、总结、归纳,并告诉他们科学家研究问题也用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渗透研究方法)

老师小结:大家的探究结果合起来就是光的反射规律(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意义,并形成合作互助的意识)教师用模拟课件展示规律的全过程和垂直入射、光路可逆等特殊情况。

3、结合环节1,学生已经发现光照到光滑和粗糙的物体表面会有不同的现象,眼睛有不同的感受,从而引出并介绍光的反射类型,教师用课件辅助演示,并强调这两种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课件演示)

(三)紧扣目标,强化训练

告诉学生学物理最大的好处就是学以致用,物理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生产中的许多问题,现在我就为大家提供一席用武之地

课件出示练习题(同时发篇子给学生)

第1题主要考查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及培养学生的动手作图能力,

第2题黑板反光问题,第3题为电视遥控问题,第4题是自行车尾灯的结构问题,这三个题目都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际问题,出示这组题目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学生准确的利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的新理念。

(四)检测反馈,拓展提高

告诉学生刚才是我们的练兵过程,现在我要搞实战演习!要求学生不看书,不看黑板,不研究、不商量,独立完成检测试卷。

课件出示检测卷,并发卷子给学生

(如果有时间小组交换判卷,提出问题,共同进步,需要延伸的老师点拔)

这一环节事实上是让学生有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同时也体现出了学校倡导的“堂堂清”的教学要求。

五、说板书设计

§2—2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现象

二、光的反射规律

线的关系:

角的关系:

特例

三、光的反射类型

(本板书设计再现了光的反射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反射类型,和前面的学习目标是相对应的。“光的反射现象”这一问题课本虽没有单独提出,但它是探究反射规律的必备知识基础,需要学生加以认识。本板书同时也突出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器材】

显微镜,凸透镜(两只),凹透镜(一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

远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

眼镜的度数如何计算

二、引入新课

放大镜可以使我们看到较小的物体,但是太小的物体像细胞,用放大镜却不能看到。为了能看到细小的物体,人们制成了显微镜。为了看清远处的物体,人们又制成了望远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

三、新授课

(一)显微镜

1、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2、原理: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离物体近的这个透镜叫物镜,其焦距较短;离眼睛近的这个透镜叫目镜,其焦距比物镜稍大。两镜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3、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①拿显微镜时,要一手紧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不要单手提拿,以防目镜或其他零件滑落。

②显微镜不可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

③不要随意取下目镜或拆卸显微镜的各种部件,以防灰尘落入内部或发生丢失损坏等。

④使用显微镜时,操作要正规,养成两眼同睁、两手并用的习惯,边观察边计数和绘图等。

⑤要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发现有灰尘或操作中不慎使镜头和载物台沾上染料、水滴等,应及时擦去。光学和照明部分的镜面只能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切勿用手指、手帕和绸布等擦摸,以免磨损镜面。机械部分可以用布擦拭。

⑥显微镜使用完毕,转动粗调螺旋上升镜筒或下降载物台,取下标本片,转动转换器使物镜离开通光孔,然后再下降镜筒或上升载物台使接近物镜,垂直反光镜,下降集光器,关闭虹彩光阑,复原倾斜关节和报片器位置,把显微镜放回镜箱。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和宽的倍数

③物镜、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率越高。

(二)望远镜

1、作用:利用望远镜能看清远处的(大)物体。

2、组成:有一种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物镜的第二焦点与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

3、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4、视觉效果:望远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但是由于“视角”增大,人感觉物体被放大了。

望远镜的直径比我们的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明亮。

还有一种望远镜用凸透镜作物镜,用凹透镜作目镜(伽利略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望远镜成的是倒立的像,而日常及军用望远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像,是因为安装了正像系统。

5、思考题

用望远镜看远处运动的汽车,其运动速度比实际上的速度快了还是慢了?

四、课堂练习

动手动脑学物理

五、板书设计

5、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显微镜

1、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2、结构: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3、原理:

3、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二、望远镜

1、作用:利用望远镜能看清远处的(大)物体。

2、组成:

3、原理:

4、视觉效果:望远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由于“视角”增大,人感觉物体被放大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不易讲得太深,只要求让学生知道两个凸透镜组合能产生神奇的效果,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热情。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 篇7

经过议定进修我领会到新课程标准差别与以往的传授纲领,课前我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干资料,透辟明白并把握新课程标准,力图在每节课前细致研读然后订定详细的传授方案,在传授每个一节课前,细致筹办、当真备课,富裕明白门生的进修状况,做到传授中有的放矢,不打无筹办之仗。从一学期的传授环境来看结果较好,门生的各项本质有较大的进步。

2、培养乐趣鼓励进修自动性。

乐趣是最好的教授,进修乐趣的是门生进修物理的动力的源泉。我在传授中特别注意门生进修乐趣的培养,我紧张是如许做的:传授中不生搬硬套,不搞贯注式传授、不倡导死记硬背,多让门生参加讲堂实行和课外探讨,让门生在探讨中切身材验和感悟。其次展开课外实践活动,如:搞课外小实行小建造,也关联家长展开家庭活动。别的在讲堂上展开得当的情况传授和讲堂游戏,传授中尽大略的扩大本身的知识面使讲堂更活泼也能鼓励进修乐趣。

3,重探讨传授培养门生的进修本领。

我知道科学探讨是增加门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法探讨能鼓励门生的脑筋本领,探讨能培养门生的动抄本领,查看本领立异本领等在传授中多计划探讨活动为门生创设探讨情况,若东西不敷或异国东西,我就克己或传授生克己,起初探讨课很难把握讲堂,感触有些混乱,经一段时候明白坚定发觉成果较大:门生的自学本领明显加强,并且进修的自动性自动性明显加强今后的传授中教授比较轻快而门生的进修结果较好。

4、多给门生鼓励和救助培养进修自负心。

物理是八年级门生入手下手兵戈的一门新课,起初,门生感触难度较大,进修决议信念不敷有的学生成绩不睬想。这类环境我异国急于求成,更异国拔苗助长,而是从成长培养门生的礼拜动身。当令给门生鼓励,给他们决议信念,不搞偏坚苦。从多方面对门生的进修环境进行评价。用赞美的目光看门生,相信这点不可那点行,本日不可明天将来诰日行。对有坚苦的门生耐烦的带领和救助,鼓励他们斗胆的参加讲堂。很多门生由怕物理到喜好,由差到好。

5、变化传授见解,不但教书并且育人。

抛却老见解和老思维,罢休让门生进修,让他们在民主、划1、轻快中进修。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在传授中还多对门生感情立场和代价观的教诲,教给他们做人的到了道理,用诚意和爱心对待门生。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 篇8

光的反射

一、选择题

(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A.60°

B.30°

C.120°

D.150°(3)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然后将平面镜转动θ角,入射光线保持不变,那么反 射光线的方向将改变()A.θ/2 B.θC.2θ

D.0(4)关于光的反射定律的适用范围,正确的说法是()

A.光的反射定律只适用于镜面反射

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光的反射定律不适用于垂直照射

D.光的反射定律适用于所有光的反射现象

(5)教室的墙壁对光产生的现象是()

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C.不发生反射

D.两种反射同时产(6)平静的水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景物,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倒影”,则“倒影”是()

A.正立的实像 B.倒立的实像 C.正立的虚像 D.倒立的虚像(7)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见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

A.一定见到甲的眼睛

B.一定见不到甲的眼睛

C.可能见到,也可能见不到甲的眼睛D.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

(8)一条光线在物体表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则()A.入射角为45°

B.入射角为90° C.反射角为45°

D.入射光线垂直物体表面

(9)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右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10)如图所示,人眼看不见哪一个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A.a物

B.b物

C.c物

D.a、b、c三物

二、填空题

(1)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6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______.

(2)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成45°角,现用一平面镜把太阳光线反射到竖直向下的水井中,则平面镜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__.(3)光的反射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_____反射的缘故;在教室里,因“反光”从某个角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4)以相等的入射角射到镜面上某点的光线可以有______条,以某一角度入射到镜面上某点的一条光线,有______条反射光线.(5)一束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反射角是______.

(6)入射光线与镜面成15°角,则反射角是______,如果将光线绕入射点向法线方向转过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是__

三、判断题(1)树在河里形成的倒影,树在地面形成的影子本质上没有区别.()(2)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也在同一平面内.()(3)雨后晴朗的夜晚,人迎着或背着月光走时,看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四、作图题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2)在下图中根据入射光和反射光的位置,确定反射面的位置.(3)自行车尾灯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夜里,用手电筒照射尾灯,可观察到它的反光效果很好.试在图中方框内画出其中一条入射光线的完整的反射光路图.五.简答题

物体对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小强想:“如果只有镜面反射,没有漫反射,世界会成什么样呢?”请你帮他想出两个可能出现的情景.

参考答案:

1.选择题:(1)D(2)A(3)C(4)D(5)B(6)D(7)A(8)AC

(9)B(10)C

2.填空题:(1)60°,20°(2)67.5°(3)镜面反射,漫反射,漫,镜面反射

(4)无数,一

(5)0°(6)75°,130°

3.判断题:(1)×(2)√(3)×

4.作图题:略

5.简答题:情景①我们将无法行走,因为路面及周围的其他物体反射的太阳光会使人睁不开眼;情景②我们将无法阅读和上网,我们上课闭着眼听老师闭着眼讲课,因为师生间都有强光反射.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 篇9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同时还缺少逻辑思维的经验。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学的基础,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都要用到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又能解释影子、日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现象。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是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提出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和教材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学情,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了解其现象和应用。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2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历史责任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三、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以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作一个参与者。同时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进物理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说学法、教法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主要学法: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依据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步骤和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的教学环节中。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

通过展示城市的夜景和自然光现象,让学生产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就问题学生讨论光源的定义以及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

2、经历探究,完成光的传播学习

(1)提出问题:

“光是沿什么样的路径传播的呢?”

(2)猜想与假设

学生小组猜想。

(3)设计实验,评估优化探究方案

教师给出实验器材:激光笔、玻璃砖、水等。学生根据这些实验器材制定实验方案。

(4)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表格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其中完成实验

(5)分析与论证

小组展示光在空气、液体、固体中的传播。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6)提出问题

为什么强调“同种均匀”,引导学生完成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实验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从物理走向社会

接着启发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呢?让学生举例,如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象等,小组进行简单的解释,并强调一些语言表述方式。接着学生小组完成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激光准直、枪的瞄准、排队等。

4、光的传播速度

阅读课本内容,自学完成这部分内容。

5、就所学内容当堂进行检测,同时给予评价和肯定

6、师生小结

学生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并给以鼓励。教师展示本节主要内容与导学案上。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 篇10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在同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

1、探究光在几种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的实验现象。

2、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通过本节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科学史观教育。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光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3、通过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探究性的物理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4、结合光速测定的介绍,向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二、说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对光的各种现象都已经见到过,在教学中请起来学生理解起来可能较容易。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的传播速度

难点: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实际现象。的玻璃砖、果冻、水、蚊香、可乐瓶。

四、说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打开窗帘,我们看到明媚的阳光照进了教室,老师看到了大家一张张的笑脸。试想,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还能看见东西吗?这是为什么呢?

生:夜晚没有光,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

师:白天,如果我们紧闭双眼,仍什么也看不见,又是因为什么?

生: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师:对!实际上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光的世界,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光的奥秘,从本章开始,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光的世界!(板书)

五、说教学过程(一学时)

1、光源

师:生产生活中那些物体能发光呢?

生:电灯、火把、手电筒等能发光的物体。

师:物理中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板书光源的概念)

自然界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谁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呢?

生:太阳、闪电、萤火虫、蜡烛……。

师:夜晚看到的月亮是光源吗?

生:它本身不能发光,所以它不是光源。

师:为了使用的方便,人们又研究了人造光源,如:原始人用篝火照明,后来又出现了火把、油灯、蜡烛、现在又有了更方便的各种电灯。人造光源还在发展和改造。

2、研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师:请看老师手中的小激光器,它发出的光在远处会打一个亮点(演示),请大家猜测一下,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

生: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他的猜想正确吗?生活中,你们见过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吗?

生:见过,比如穿过树林的阳光就是直的,探照灯的光也是直的。

师:回答的很好,但要想确切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同学们必须用实验自己去研究,实验中要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多媒体)

(1)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

(2)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3)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

(学生利用已准备好的小激光器、水、牛奶等器材进行实验,教师指导、点拨)

师: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能否上来给大家通过实验来说明一下?(学生踊跃上前表演)

生1:光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演示激光通过有烟雾的空气)

生2、光可以在水中传播。(演示激光穿过烧杯中的水)

生3、光可以在牛奶中传播。(演示激光在果冻中传播)

师: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它们都是透明的。

师:我们把空气、水、玻璃、牛奶等这些透明物质也叫光的传播介质。

师:光在这些介质中传播时有什么规律?

生:都是沿直线传播。

师:这说明我们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

(板书: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师: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板书示范光线的画法)

注意,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而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是表示光的传播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理想模型法)

师:光在空气这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水中也沿直线传播,如果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它还沿直线传播吗?

(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师:这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这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它周围的这层大气并不均匀,请看射向地面的阳光还是沿直线传播吗?

(增加板书: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和解释现象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三张带孔的纸板,中间还栓有细线,下面找一位同学来观察一下灯光,我们看看他看见灯光时细线处于什么状态!

(师生配合演示)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师:光的这种直线传播的特性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生:检查排直队,路旁电杆是否直,打靶瞄准时要"三点一线"等等。

师: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讨论,凿火车隧道时最怕凿出的隧道不直,用今天的所学的知识有办法解决吗?

(学生讨论方法,教师点拨鼓励,师生共同做小游戏:,教师模拟激光准直来凿隧道。)

师:(演示手影)请看,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光学现象,谁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达到的区域,便形成了影子。)

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做几个漂亮的手影呢?

(学生积极表演,演示狗、鹰、大雁等手影。)

师:也就是说光在传播过程中有两种可能:如果在均匀介质中将沿直线传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物体后面便会形成影子。

(板书:影子的形成,)

师:你相信月亮真是被狗吃了吗?

生:不相信。是月食。

师:古人由于知识有限,所以迷信的说法是天狗吃月亮。而实际上用今天所学的光的直线传播完全可以解释,谁能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学生踊跃上前尝试。)

师:下面老师通过多媒体形象地展示一下发生日食、月食时太阳、月亮、地球它们三者的位置关系。

(分析日食、月食的成因。)

4、光的传播速度

师:光的传播速度到底有多大呢,打雷时闪电和雷声实际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

生:先看到闪电。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快。

师:光的传播速度很大,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板书)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比真空中略小,但也近似认为是3×108米/秒,光在水中、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小,关系是:v水=3/4c;v玻璃=2/3c。

三、小结与练习

师:谁能把这节课给大家总结一下?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练习:同学们都在路灯下走过,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生:人的影子会发生长短变化。

师: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人的影子会长短变化呢?

(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微机辅助。)

六、布置作业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大全通用


一名好的教师会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教案是老师顺利上课不可缺少的工具。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胸有成竹,怎么样写好教案?经过精心的设计中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呈现了“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大全”,希望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你祝一切顺利!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大全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初中物理光学的重点章节,也是人类“看清世界,感受光明”的基本知识。四大光学现象中“光的色散”课标要求较低,“光的反射”这一课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光在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的现象。既是认识平面镜、球面镜对光的作用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光的折射现象的基础,是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一节课。本节课包括三个知识板块,分别是: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反射类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校八年级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归纳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在探索创造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成因。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光学知识比较抽象,鉴于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依靠实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2、学法:刚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头脑中的物理积淀几乎没有,更谈不上用物理的思维和方法去研究和解决问题,因此我力求改变他们传统接受式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在尝试简单的探究过程中,向他们潜移默化地渗透发现式学习方法,从而为以后实现更深入更全面的“自主、合作、探究”打下良好基础。

三、说教具和学具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实验不仅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研究物理问题最重要的手段。它不仅直观、具体,更重要的是它能真实的再现物理情境和物理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来源,而且新的课程理念还要求我们要尽可能多的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的探究实验。当然我们也不会放弃在微观领域和细微过程中教学模拟课件的辅助作用。为此本节课我设计和选择的教具和学具如下:

激光笔、白塑料板、平面镜、自制漫反射演示仪、自制课件、手电筒、量角器、白纸。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新教材中光的反射这一课,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我把课程设计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情境导入,定标自学;亲历实验,探究达标;紧扣目标,强化训练;检测反馈,拓展提高)

(一)、情境导入,定标自学

我们大家都知道“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实验,首先问学生: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吗?这个问题老师还有点拿不准!(表情:迷惑不解)同学们怎么想?我请两个同学到前边来试一下,大家一起作见证。要求一位同学拿手电筒照向另一位同学,这个同学拿大平面镜去挡照来的光束,结果光束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而射向了另一个方向,为什么?借此引出课题“光的反射”(板书课题)。此时教师提出:针对这一课题,不知大家想弄清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顺势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也就是前面出示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然后教师出示自学指导,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本,感知教材。通过阅读,学生能自行解决疑问,也可以发现新的问题。

(二)、亲历实验,探究达标

1、在承接前一实验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同学拿手电筒去照射不同的物体(透明、不透明的;光滑、粗糙的)亲自感受一下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有了这一基础老师又向学生提出:谁能把刚才的反射过程用最简单的图形描述出来?

最后老师利用课件模拟光路图明确三线、两角、一点(演示课件)(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在我们认识了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光在反射时遵守什么规律?(提出问题为探究做准备)

此时学生还不能完全自主探究,需要老师加以适当引导(老师提示探究过程,可以帮助学困生设计探究方法)

探究1):三线共面问题

探究2):两线分居问题

探究3):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问题

这三个探究过程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一定让学生全部参与,并对积极主动的学生给予激励评价。

探究结果的获得并不难,一定要由学生反馈、总结、归纳,并告诉他们科学家研究问题也用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渗透研究方法)

老师小结:大家的探究结果合起来就是光的反射规律(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意义,并形成合作互助的意识)教师用模拟课件展示规律的全过程和垂直入射、光路可逆等特殊情况。

3、结合环节1,学生已经发现光照到光滑和粗糙的物体表面会有不同的现象,眼睛有不同的感受,从而引出并介绍光的反射类型,教师用课件辅助演示,并强调这两种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课件演示)

(三)紧扣目标,强化训练

告诉学生学物理最大的好处就是学以致用,物理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生产中的许多问题,现在我就为大家提供一席用武之地

课件出示练习题(同时发篇子给学生)

第1题主要考查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及培养学生的动手作图能力,

第2题黑板反光问题,第3题为电视遥控问题,第4题是自行车尾灯的结构问题,这三个题目都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际问题,出示这组题目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学生准确的利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的新理念。

(四)检测反馈,拓展提高

告诉学生刚才是我们的练兵过程,现在我要搞实战演习!要求学生不看书,不看黑板,不研究、不商量,独立完成检测试卷。

课件出示检测卷,并发卷子给学生

(如果有时间小组交换判卷,提出问题,共同进步,需要延伸的老师点拔)

这一环节事实上是让学生有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同时也体现出了学校倡导的“堂堂清”的教学要求。

五、说板书设计

§2—2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现象

二、光的反射规律

线的关系:

角的关系:

特例

三、光的反射类型

(本板书设计再现了光的反射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反射类型,和前面的学习目标是相对应的。“光的反射现象”这一问题课本虽没有单独提出,但它是探究反射规律的必备知识基础,需要学生加以认识。本板书同时也突出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大全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反射》是八年级物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四章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内容,它与日常生活.生产.军事.航天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理解的知识。本单元包括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两小节,本节说课我们只谈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是初中光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引申,通过这接课的学习,可以为学习《平面镜成像》这一节铺平道路,同时也为学习光的折射奠定了基础,还可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这节学习,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物理新课标》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③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④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学习、研究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②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并且能够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难点: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实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从而加强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

二、教法

1、教学理念:

多方面,多角度为学生搭建平台。体现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结合自身的积极探索,用自己的实践去亲自感悟。教学过。程体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

2、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教具激光器、硬纸板、大头针、平面镜、量角器、计算机多媒体

3、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反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反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教法实施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直线传播,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莅临紧密联系实际。

三、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本节采用实验探究、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反射规律,应用反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教师提问:光源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那么人为什么能看不发光的物体?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的教学

(一)光的反射现象演示:光射到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概括: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叫光的反射

(二)有关的几个物理名称教师边演示边画图,并强调平面镜的光学符号的画法

一“点”:

入射点O

三“线”

入射光线AO(强调:字母顺序,画实线,箭头及方向)

反射光线OB(同上)

法线ON

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直线(画虚线)

两“角”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三)光的反射定律

1、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①当E、F屏在同一平面上时,可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不在同一平面时,不能同时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引导学生此现象说明:“三线共面”。

②让学生观察: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此现象说明:“两线分居”。

③让学生根据现象和测量填充表格,引导学生发现现象规律: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反之亦然。反射角总等于入射角。

2、概括出光的反射定律。

3、引申:法线既是镜面的垂线,又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

4、应用:

①求角(随堂教师举例)

②作图

(四)光的反射类型:

1、对照课本4—16中的a、c两图分析说明特点:

镜面反射:

①反射面平滑

②入射光平行,则反射光平行。

漫反射:

①反射面粗糙

②入射光平行,反射光向各个方向。

2、强调二者都遵行光的反射定律

3、列举日常生活中两种反射的事例,并加以解释。

①看电影

②黑板反光

③雨后夜晚走路

(五)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知识要点:

(1)光线传播到两种不同物质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反射分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六)作业。

课本58页练习1和学习达标训练

五、学生素质培养情况

预想所任教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基础较差,在整个教改氛围比较浓厚的熏陶下,老师利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学习、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现象

二、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三线一面)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两线分居)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叫镜面反射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平面上,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的反射叫漫反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大全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的光谱。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感悟和体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物体的颜色。

教学难点

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及其混合规律的不同。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三棱镜、档光板、白光屏。

学生:玻璃板、白纸板、盛水的碗、光碟、三棱镜、手电、各种颜色的颜料和透明光屏、调色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太阳光和我们息息相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太阳光有关的光的色散。

2、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比较哪组表现的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进行新课

1、光的.色散

提出问题: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光的色散。引导学生观察自屏及彩色光带上颜色的排列顺序。

光通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或两次折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可能向尖端也可能另一端;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出现彩色的光。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

2、色光的混合

启发学生思考彩色光带再经过三棱镜后,又将怎样?

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七色光的混合。引导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讨论归纳实验结论:太阳光(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演示实验: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三色比例,旋转时就看到三色盘呈灰白色.对于红、绿色光的混合,可调整三个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改变各色比例,旋转时就会观察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几种颜色.各种色光的混合不必都给学生演示,只演示其中几个即可,其余可由学生在课下完成.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光的色散和光的混合。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

指导学生利用实验探究三基色(课本图4—37)。认识红、绿、蓝被称为三基色。

用挂图或多媒体投影电视机画面,简单说明画面是由红、绿、蓝三色光合成的。

3、物体的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太阳光通过棱镜和红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条红色光带,启发学生解释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如果此实验现象不明显,可适当增加几块红玻璃或多层红玻璃纸。

再用蓝玻璃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玻璃是蓝色的原因。

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实验: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屏上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换用一张绿纸,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总结实验结论: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4、颜料的混合

让美术专业较好的学生回答:只需哪三种颜色就可得其他种颜色的颜料。

学生分析总结出红、黄蓝为三原色。

引导学生将不同的颜料混合,观察混合后的颜色。学生分组做实验,体验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不同。

课堂小结

建议由学生发挥主动性,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板书演示,配合学生的总结发言。

板书设计

第四节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二、色光的混合

三基色:红、绿、蓝

三、物体的颜色

四、颜料的混合

三原色、红、黄、蓝

布置作业

做一做“水三棱镜”和“七彩陀螺”。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大全 篇4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以上项目每期至少各进行一次。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大全 篇5

本学期我担负八(3)、(4)、(13)班教学工作以及八(3)班的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本人遵照学校各项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形,认真备课、听课、及时反思,使教学工作得以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展开。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获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年的教学工作总结以下:

第一,对于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由于初中物理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不是太强,有些概念也比较抽象,有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还是有些跟不上。所以针对这个实际情形,决定采取坚持“夯实基础,狠抓双基,改进学法,激发爱好,提高能力”的指导思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我做到认真备课。上好一堂课难,但是要备好一堂课更难。在备课之前,对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参考相干资料,认真研究教材,肯定重难点;同时,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还要备教法;除此之外,更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形(即学情)采取合适易于他们接受的教学手段,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爱好。认真写好教案,对每一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课后及时对授课做出反思,总结其中不足。为了使学生更爱开口,在练习中,要重视运用鼓励性语言,不断强化学生参加交际的信心。

授课之后,做到精讲精练。鉴于学生的基础薄弱,或是没有知道语境,没法补充所缺信息;或是知道是哪个词,不是拼写有误,就是该词的词形不对。所以单词还有待于加强巩固练习。在每单元结束时,会针对该单元教学重点难点,精简一些习题供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习题或是从调研题挑选,抑或是从其它套题或网络上挑选具有针对性的习题供学生练习。

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时,坚持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情势多样化。每个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掌控程度,都会在作业中得以直接体现出来。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学生显现毛病较多的作业,课上利用时间统一详细讲评每个毛病;对于学生不该显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及时纠正。每周进行两次听写测试,对所学新单词、新短语、好句子进行听写。认真及时地批改听写。并针对学生的.听写情形,认真透彻地进行讲评,根据其情形不断改进教法。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在努力上好课之余,为了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及业务能力。我积极参加各种讲座,常常利用各校公布周的机会去听课“取经”,不断给自己“充电”,以适应时期发展对于教师职业技能的要求。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体会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我还在不断的摸索前进。期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获得更好成绩。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大全 篇6

一、说教材

《电流和电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内容。以往初中物理教材多把电学放在力学之后,认为力学是学习物理的基础,而电学内容比较抽象,应该放在力学之后学习。但是“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特别倡导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培养目标上走向多元化。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教材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逻辑的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把电学放在力学之前。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让人感到神秘,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知识跟自己的生活很贴近,而且很有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认识到电是可操作的,并产生进一步探究其奥秘的兴趣。电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本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而本节中的电流、电路、电路图的内容又是学习本章的基础,因此,掌握好本节的知识和技能,对今后电学内容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②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③结合小灯泡、电子门铃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可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概括性表达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强烈的兴趣;在学习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电流和电路的概念不但贯穿电学部分的始终,而且是本章的核心,电路的连接是初中学生实验操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它摸不着,看不到。本节又是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电路连接;第一次进行物理作图,对于八年级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重要。能否会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电学各章的学习。因此,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八年级学生对“电”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但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电路的连接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突破难点,结合本节课的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转换法、引导法、类比法等。

通过连接电路的操作性练习来认识电流与电路的关系,电源和用电器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指导原则,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练习法等,培养学生的兴趣、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电学实验习惯,提高认识电路、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实验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用录音机播放节奏感强的一段音乐,让学生看到突然断开录音机电源,音乐声停止。问:同学们为什么听不到音乐声?从而引入了“电”,并且结合演示实验(如图)引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演示实验,突破难点

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对初中学生来说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这都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实验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通过观察、教师类比、引导等方法得出电流的概念。

(三)分组实验,培养观察和分析归纳能力

1、利用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器材和要求让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在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教科书中的实验警示“!”,并对他们示范:如果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此时通过导线的电流会很大,会将电源烧坏。在学生做实验时,要有科学的实验习惯,必须有正确的实验操作,先结合实验的进程,规范实验操作,利用挂图告诉学生什么是短路、断路和通路以及短路的危害。电流的方向以及形成条件的教学采用学生实验分析归纳、观察,教师类比、引导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分析归纳出电流的方向和形成条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2、在电路的构成的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容易分析归纳电路的组成:用电器、开关以及导线的作用,对于电源的作用,可结合课本103页的小资料进行讲解,以加深理解,培养环保意识。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根据平时的观察,列举知道的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并说出它们的作用。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四)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对初学电路的学生,正确画电路图和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是学习电学的基本功,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

1、让学生认识课本104页图5.2—8中的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为画电路图打下必要的基础。2、进行规范的画图示范,结合元件符号的特点,针对学生容易马虎的地方,提出画好元件符号的要求。并结合同学们的分组实验,让同学们把实物连接电路画成电路图(可在课后让同学们练习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小小比赛)学生经过训练,认识电路、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能力会有较快的提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05动手动脑学物理1、2、3题。回家动手练习,实验。

六)、板书设计

二、电流和电路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了形成电流。

电流方向:电源正极用电器电源负极。

形成电流的条件:(1)有电源(2)电路闭合

电路: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等连成电流的路径。

电源和用电器:

(1)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发电机。

(2)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等。

电路图:用元件的符号表示出电路连接形成的图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大全 篇7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的第一节《光的折射》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的思考】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还是高中进一步学习光的折射定律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二、【学情分析】:

光的折射的特点就其本身的表述学生不难记住,但初二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较短,学生平均年龄比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结构上尚不成熟,因此在接受光的折射特点上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形成对光的折射特点的理解使其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理性的认识则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光的折射特点。(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用“探究”的方法得出光的折射特点,学会用“探究”的方法获取科学知识。(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五、【学习资源】

自制光的折射组合演示仪、烧杯、泡沫板、适量的水、多媒体课件。

选择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

通过多个学生活动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上述方法总结规律,并联系实际解决课堂实际问题。

七、【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又将如何呢?设计渔夫叉鱼的实验引入新课。在装有水的鱼缸里有一条鱼,请学生到讲台先用瞄准器对鱼瞄准,再用激光灯通过瞄准器照射,检验学生是否瞄得准确,接着用鱼叉去叉鱼,结果却叉不到鱼。(装置见图1)这是为什么?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通过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点燃其求知的欲望。

(说明: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为使学生看清水中的鱼,教师用电筒把鱼照亮)

二、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

【学生活动一】:一个同学将一束激光射至空烧杯的B点并保持不动,然后另一个同学向烧杯内注水,注意观察:烧杯底部的光斑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见图2、图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多媒体课件师生一起分析得出光的折射的概念。(板书)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刚学习了光的反射,请学生回答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那么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又有哪些特点呢?

2、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学生活动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情况(图4、图5)。

〖提出问题〗: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②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③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④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实验后由学生归纳

【演示一】:①电脑课件模拟演示光的折射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改变入射角度,在电脑上直观显示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关系。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演示二】:利用自制光的折射仪演示:光在水和空气中的折射情况,重点演示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况(图6、图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初步归纳光的折射特点。

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

【学生活动三】: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特点。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后,将向哪个方向偏折?当该光线从玻璃砖的另一侧面射出时,出射光线又会向哪个方向偏

学生活动后,画出光通过玻璃砖时的光路图。

【演示三】:多媒体课件演示,边分析边讲解得出结论。(板书)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以及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

3、用光的折射解释开篇的问题:渔夫为什么叉不到鱼?怎样才能叉到鱼?[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解决问题、首尾呼应)

通过学生猜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整堂课通过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亲历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探寻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

三、复习小结、布置作业(1)课本p871、2、4

(2)上网搜索:海市蜃楼现象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光的折射

一、折射现象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折射光线折射角

二、光的折射特点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④光垂直入射时的折射角等于零。

⑤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八年级物理温度说课稿集锦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应该有为自己预先备好教案的意识。教案改革是一种创新。通过改造,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我们根据您的实际需求编辑了“八年级物理温度说课稿”,请点击查看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八年级物理温度说课稿【篇1】

教学过程设计

(一)温度的概念

点拨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引导请同学们体验把左、右手分别放在冷水、热水中片刻后,一起放入温水中的不同感觉。

归纳要准确测量物理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实验体验温度。

结论靠感觉无法区水的冷热度。

3分

(二)温度计

点拨1.常见的温度计2.作用

引导3.观察常用温度计并归纳:①构造②工作原理

播放课件摄氏温度的定标

点拨4.摄氏温度的定标与读法

练习温度计的读数

观察温度计

交流观察结果

质疑℃意思?

观看课件

练习温度计的`读数

15分

(三)温度计的使用

播放课件温度计的使用

点拨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估、放、读

练习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练习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10分

四、体温计及其他温度计

观察1.测量氛围、最小刻度2.特殊结构

点拨使用时可离开人体读数,用完将汞液甩回玻璃泡

练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播放课件展示其他温度计

练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8分

小结(板书)

八年级物理温度说课稿【篇2】

1、物体的______________叫温度。要准确判断或测量温度,就必须选用科学的测量工具————____________。

2、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3、使用温度计时,首先应观察它的__________,认清它的__________。

4、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它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

5、2.在4—1中,各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

甲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是因为体温计有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8、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把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____________。

9、人们常说“今天最高气温是摄氏16度”,其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__K,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_______K。

八年级物理温度说课稿【篇3】

课 题

物态变化 温度

学 习

目 标

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2、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3、理解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方法。

重 点

难 点

重点: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难点: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其应用即温度计的读书。

教 法

选 择

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课 型

新授课

课 前

准 备

烧杯、水、温度计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 学时 数

1 课时

教学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总数

第 2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1、晶莹剔透的冰雕、飞流而下的瀑布、古老的蒸汽机这几幅图有什么联系?

2、物质分类的比赛:矿泉水、光盘、酒精、铅球、醋、冰气球中的氢气、牛奶、肥皂、可口可乐、薯条、水银。

总结:

一、物质在自然界存在的状态

1.固态:既具有一定的 ,又具有一定的 。

2.液态:具有一定的 ,但没有一定的 。

3.气态:既没有一的 ,又没有一定的 。

二、物态变化: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6种)

三、温度及其测量

实验:用感官感知物体的冷热。用手摸放在教室里的金属块、木块、泡沫塑料,感觉它们的温度是否相同?

1.温度: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

2.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常见的有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4、温度计构造: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均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做1摄氏度。记做1℃,用符号t表示。

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尔文,符号表示K。

四:体温计:

结构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

量程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

使用方法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

五、小结

创设情境,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各组分类比赛,要求学生说出分类标准。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根据分类总结各种物态的特点。

讲解物态变化的概念。

演示实验,叫学生尝试,由此引入温度概念。目的:让学生亲身体会,理解温度记这一测量工具学习的必要性。

结合实验仪器,介绍实验用的温度计、家庭常用的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观察自己试验台上的温度计构造。目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温度计使用经验总结对比两种温度计。目的:教学生学会对比总结学习。

引导学生总结。

小组讨论并回答:同一种物质可以有固态、液态、气3种状态存在。期中

固:光盘、铅球、冰、薯条

液:水银、牛奶、可口可乐、矿泉水、酒精

气:气球中的氢气。

和老师一起完成固液气的特点总结。并笔记。

理解并笔记。

学生积极尝试,感受感官有时候是会骗人的。

观察温度计,结合课本内容理解并记录笔记。

学生观察普通温度计后和体温计比较,小组讨论总结:

1、构造不同:在存储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缩口。

2、量程和分度值不同: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

3、使用方法不同:使用前,拿着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向下甩,读书时可以离开人体。

举手阐述一节课所得。

作业设置

课后作业2、3题做于作业本上

八年级物理温度说课稿【篇4】

§ 4.1 温 度

一、温度的概念

1. 热现象: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二、温度计

1.常见的温度计:常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2.作用: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3.常用温度计

①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玻璃管:内径细而均匀

②构造 玻璃泡:水银、酒精、煤油等适量液体

刻度:零刻度、测量范围、最小刻度

4.摄氏温度的定标与读法

0℃:冰水共存物的温度

①规定 10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1℃:在两者间均分100等份后的每一等份

②读法:5℃读作“5摄氏度”;

-5℃读作“负5摄氏度或零下5摄氏度”。

三、常用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

(1)估: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2)放:玻璃泡浸没于被测液体,不接触容器底、壁。

(3)读:玻璃泡不离被测液体片刻后读数,视线与液面相平。

四、体温计

1.测量范围:35℃-42℃ 最小刻度:0.1℃

2.特殊构造:

①玻璃泡上方有一很细弯曲管道(可离开人体读数)

②玻璃泡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准确到0.1℃)

3.使用:可离开人体读数,用完将汞液甩回玻璃泡。

回家作业

完成P19实验报告及练习1

课后小结:

在本节教学设计中试图通过对教材的再处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实验和学生活动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体现实验学科的基本特点。冀此探索老教材的新用法,为迎接二期课改的到来做一些铺垫和积累

八年级物理温度说课稿【篇5】

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了解常见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温度,知道体温计并会使用。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结构及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为1℃。

(1)作用是测体温,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

1.了解单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准确的,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2.知道摄氏温度的定义及常见温度值.

3.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重点:

1、 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其读法和写法。

2、 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

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和寒暑表在结构、测量范围、分度值和使用方法上的区别。

阅读课本第47、48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2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一只手接触冷水,另一只手接触热水,过一会儿,两只手同时插入温水中,如图所示,感受一下,两只手的感觉是一样的吗?说明什么问题?

解:不一样;仅凭感觉器官去判断温度的高低不准确.

2.如图,取一个带塞玻璃瓶(如注射用青霉素瓶)和一根细透明塑料管(如细饮料吸管),在瓶中装满水(在水中滴两滴红色墨水),将细管插入塞中并使细管中的水略高出瓶口,将玻璃瓶放入热水中,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再将玻璃瓶放入温度更高的热水中,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液面高度的不同,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常用的温度计是依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解:细管中的液面上升;液面会继续上升;说明物体的温度不同;液体的热胀冷缩.

1.在制备简易温度计时,玻璃管越细越好,能更好地观察到液面的变化;在玻璃瓶的水中加入红墨水,可以方便观察到液面的变化.

2.常见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的,另外也有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工作的.

阅读课本第48页,完成下列填空:

1.在1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在0℃和100℃之间划分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摄氏度.

2.-4.7℃念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制成如图所示的简易温度计.将玻璃瓶放进冰水混合物中,静置一会儿,待玻璃管中的水柱稳定后,用笔在管壁上水柱对应处做上记号;再将玻璃瓶放进用沸水中,静置一会儿,待玻璃管中的水柱稳定后,用笔在管壁上水柱对应处做上记号.用刻度尺测出两记号之间的距离,将此距离划分100等份.则每一等份表示多少℃?

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每一等份都表示着相同的温度,在0℃以上每上升一小格增加1℃,0℃以下每往下数一小格即下降1℃,为负数.

阅读课本第49页,完成下列填空:

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然后要看清它的分度值.

2.使用实验室用温度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观察如下使用温度计的操作,判断正误.如果错误,请指出错误的原因.

解:(1)D、F、H对.A错,温度计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B错,温度计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C错,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E错,温度计玻璃泡不能离开待测液体读数;G、I错,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1.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①“一看一清”: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②“三要”:(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若将玻璃泡接触容器的底或壁,温度计将显示的是容器本身的温度;视线若在液柱的上表面以上或以下,读取的数值将比实际值偏大或偏小.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C.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2℃,水的温度是87℃.

阅读课本第50页,完成下列填空:

1.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

2.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细管之间有很细的细管,这种结构使体温计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3.每次使用前,体温计需要甩动,使玻璃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内.

1.取一支体温计,认识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是多少?

2.将实验室用温度计和体温计同时放入一杯温水中(37℃左右),待示数稳定后读数并记录,将它们取出过两分钟后再次读数,比较它们的示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解:体温计示数较高;实验室用温度计拿出后示数下降,而体温计拿出几分钟后示数保持不变,因为体温计有一缩口结构.

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的区别表现在:①量程不同;②分度值不同;③使用方法及读数方法不同;④结构不同.

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读数时看到的是水银柱的正立、放大的虚 像.下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36.5℃,请写出一点有关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使用前先甩一下.

八年级物理温度说课稿【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准备】 小组: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感受温差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用你们的手摸摸你们的额头,再摸摸桌面,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它们的温度不一样。 我发现它们的冷热程度不一样。 二、新课教学 1、比较水的冷热   师:大家真厉害,现在你们来猜猜老师这的两杯水,哪杯是热的哪杯是冷的? (1号杯,2号杯) 师: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你的猜想是对的? 生:用手摸、用眼睛看、用嘴尝…… (请同学上台来判断哪杯水是热的,哪杯是冷的。) 2、了解温度计 师:如果老师想要知道热水究竟比冷水热多少,你们知道我们该用什么进行测量吗? 生:知道,叫温度计。 师:你们在哪里见过温度计?能简单描述一下吗? 生:我在医院见过体温计。那是夹在胳肢窝下测体温的,是医生判断病人是否有发烧。   我在家里见过气温计。那是挂在室内测室内温度的。   …… 师:大家见过的温度计真不少,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种温度计,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出示温度计)这温度计看起来好脆弱啊,同学们你们认为在使用时该注意什么呢? 生:轻拿轻放;捏牢不掉下;不争夺折扭等。 师:没错,我们在拿温度计时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或摔碎。现在请小组长上来排队领取温度计。   想想你们准备怎么观察,然后仔细观察。小组间相互讨论、交流。并将观察到的东西写在记录单上。[5分钟] (组织汇报、交流)在观察中,你们有什么发现?说说温度计的构造如何。 (师根据汇报情况板书温度计构造,并予以纠正和板书:密封玻璃管、玻璃泡、刻度。出示挂图) 师:大家观察的都不错,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温度计可以测量物体的温度吗?或是说你认为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生:把它放到要测量的物体里就可以测量温度了。(学生只能回答出温度计的应用,说不出原因。) 师:现在老师要你们小组合作。一个同学模仿老师,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捂住,(注意不要太用力,防止玻璃泡破裂)一个同学观察温度计的产生的变化,另两个同学商量该怎样进行记录和分析原因。 (学生观察记录两分钟) 师:你们有什么的发现吗? 生:我们发现温度计上的温度升高了。 师:其他组还有什么发现吗?(生说出发现) 师:为什么温度会生高呢?小组讨论一下,并把你的结果写在记录单上。[教师参与讨论](学生汇报结果) 生:热胀冷缩。(学生不一定答的出来) 答不出来 师:你们发现没,当你们的掌心一直包着玻璃泡时,玻璃泡的温度比刚才暴露在空气中时温度高,也就是说,玻璃泡内的水银受热膨胀,从而使温度计内的水银柱升高。当你的手掌心离开玻璃泡一段时间后,玻璃泡与空气进行了热传递又恢复了原来的温度,而这时玻璃泡的水银受冷收缩,从而使温度计内的`水银柱降低。这种现象就是热胀冷缩,这也是温度计工作的原理。 答出来 师:通过小小的实验你就发现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真了不起,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师:认识了温度计的构造,知道了它的工作原理,你会识读温度吗? 出示卡片:25℃ -8℃ 师:怎么读? (请学生读) 生:二十五摄氏度,负八摄氏度。 (学生读不出来的话,由教师读一至两个示范) 师:那下面这些温度你会读吗? (出示卡片:37℃ 12 ℃ 9 ℃  0 ℃ 11 ℃ 27 ℃) (请学生读) 师:知道了怎么读,那老师叫你们写,你会吗?把它们写在记录单上 出示卡片:十三摄氏度 五摄氏度  三十六摄氏度  二十三摄氏度 (请两个学生到黑板上写) 师:现在大家看看这几个温度该怎么写? (出示零下5摄氏度 零下7摄氏度 零下13摄氏度) (请两个学生上来试着写写,教师讲解,并强调,自 0 ℃ 以下,数字越大,温度越低。 4、读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师:温度我们会读会写了,那温度计上的温度到底是几呢?我们能正确读出来吗? (指3名学生上台,师分别让他们仰视、平视、俯视读同一个温度计上的温度) 师:为什么同一根温度计读出来的温度不一样呢?你认为应该怎样读温度计上的温度?(出示挂图三个角度观察温度计)图中哪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生:第二种。仰视偏大、俯视偏小。(画图解析原因) 师:在读取温度计温度时我们除了要注意角度问题,还要注意什么呢? 生:查看测量范围、手持温度计上端、靠近温度计读数时尽量屏住呼吸、注意每一格所代表的温度。(答不出来的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 5、体验读取温度计 师:现在大家拿出温度计,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温度计上的温度数。每个人都读一读,有不明白的及时提出来,组员间相互检查是否正确。 三、总结 师:学到这里,你觉得这节课过得快乐吗?有没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 生: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温度计。如何读取温度计上的数值。…… 师:温度和温度计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里面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温度计,还学会了读写温度计上的温度,老师觉得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下节课老师将要和同学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八年级物理温度说课稿【篇7】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及常用的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3.知道摄氏温度。

4.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热现象是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教师:从这个实验中可知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种类很多,有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的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等。

实验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水银、酒精或煤油。泡上连着一根细玻璃管,管壁厚,壁上有刻度。当温度升高时,泡内的液体膨胀,液面上升;温度下降时,泡内液体收缩,液面下降。从液面的位置可读出温度的数值。所以,实验用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摄氏温度。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它表示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写作1 ℃。例如,人体正常温度为37 ℃,读作37摄氏度。

教师:自然界中的物体,温度高低相差很悬殊。请大家看课本图4-3,

宇宙中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大约是负273摄氏度,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科学家们提出了热力学温度,它的单位是开尔文,用K表示。

热力学温度是以绝对零度即负273摄氏度为起点。-273 ℃=0 K,0 ℃=273 K,100 ℃=373 K。所以,摄低温度的数值加上273就等于热力学温度。

练习:

(1)水的沸点=____ ℃=____K (2)沸水的温度=____ ℃=____K

(3)绝对零度是____ ℃=____K (4)人体正常体温是____ ℃=____K

学生阅读课文“体温计”,回答以下问题。

(1)体温计是用什么液体的什么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它的刻度范围是从多少度到多少度?(刻度范围是从35℃到42 ℃。)刻度范围为什么是这样?

(4)测体温时,为什么要把体温计夹在腋下近10分钟?(因为只有时间足够长,才能使体温计中水银的温度跟人体温度相等。)

(5)测体温前,为什么要拿着体温计用力下甩?(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水银收缩时,水银从缩口处断开,管内水银面不能下降,指示的仍然是上次测量的温度,所以再用时必须向下甩。)

八年级说课稿精选9篇


你想知道关于教案的格式要求呢?向善的根本在于教育,教育的根本在于老师,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效的展开教学活动,这篇“八年级说课稿”的文章充满着灵感与智慧肯定是值得你收藏的,请将这篇文章加入收藏列表方便重复阅读!

八年级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屏”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3、理解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正音

屏风()纳凉()伧俗()忒()休憩()帷幕()擅长()

2、释义

伧俗:粗俗鄙陋。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雅俗之别:高雅与粗俗的分别。

二、指导学习研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

(2)作者简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内容,试用一句话归纳大意。

明确:本文介绍了屏的特点、作用、种类和设置。

3、研讨

(1)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先用文中语句回答什么是“屏”?然后用自己的话作一解释。

(3)根据课文,说一说“屏”有何作用?

(4)“屏”可以怎样分类?

(5)作者认为“屏”的设置应注意些什么?

4、赏析

(1)深入体会作者在介绍“屏”的时候,为什么用上了“富有诗意”、“令人销魂”、“心生向往之情”等词句?明确:体现了作者对屏的喜爱之情,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本文是介绍“屏”的说明性小品文,但也有些记叙内容穿插其中,从文中找出来,说说其作用。

(3)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词句,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

三、延伸迁移

完成语段阅读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之一。20世纪以来,全球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大大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在各种能源中,化石燃料中的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的主要一次能源。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统计,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按1992年各国的产量计算,分别只能开采44年和60年;虽然可采储量还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但社会需求也在增长,特别是考虑到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油气燃料可供开采的时间不会很长。在化石燃料中,尽管煤炭的蕴藏量最丰富,但燃煤造成的严重污染使其不大可能成为世界范围的主要能源。虽然核聚变反应可提供清洁的能源,在海洋中蕴藏着约42万亿吨核聚变的主要物质氘,但核聚变堆研究的难度很大,估计要到下一世纪后期核聚变电站才有可能实现商品化。因此,在展望21世纪能源问题的前景时,可能不得不面对油气资源面临枯竭、核聚变发电又未能商品化的一段时期。为保证这一时期内人类有充足的清洁能源供应,利用太阳能来发电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太阳能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无不与之密切相关。事实上,太阳在地球的演化、生物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中,起了无比重大的作用,也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能源。太阳内部不断进行的高温核聚变反应释放着功率为3.8×1026兆瓦的巨大辐射能,其中只有二十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高层;经过大气层时,约30%被反射,23%被吸收,仅有不到一半的能量8×1016兆瓦到达地球表面。尽管如此,只要能够利用其万分之几,便可满足今日人类的全部需要。

1、本文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什么?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3、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4、结合选文说出太阳能发电的主要优势。

八年级说课稿 篇2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期终测试情况来看,及格率90%左右,平均分70多分。

少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处于朦胧状态,有一部分学生的预习习惯尚未形成,上课学生合作能力差,发言不够积极。

有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认真勤奋,他们的学习情绪比较稳定,有的尽管基础较差,也能坚持不懈,能有秩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能够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学习自觉性和稳定性不足,回家很少复习功课,需要老师的督促。

二、教材简析

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组织单元,且均出自大家名家之手。《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人生思想转变历程;《我的母亲》节选胡适自传,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不懈追求人生的一小部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围绕着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为主题设计。

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内涵丰富,含有哲理,很适合诵读。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一个具有诗化、抒情性的活动。

第三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编写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这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

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编写。《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端午的鸭蛋》写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吆喝》写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响曲”;《春酒》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俗世奇人》写的是两位民间艺人的故事。“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是围绕以民风民俗为主题设计。

第五单元、第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单元,每单元五篇。教学时应当做好以下两点:(一)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文言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二)倡导探究式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自主领悟的能力。“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词作一番梳理,激发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的兴趣。“背起行囊走四方”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4.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练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5.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措施

1.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12.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1-2次。

13.教学过程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五、教学进度

三月:第四单元、第五单元 两篇作文

四月: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两篇作文

八年级说课稿 篇3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赏读《归园田居》,指导学生自读《游山西村》,品味诗歌的人情美、风物美。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间意;赏析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诗歌。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诗四首》。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现存。

二、指导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示一些应注意的词语: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一诗划分节奏。

3.教师播放示范旅进朗读课件,要求学生仔细听读,纠正不恰当的读音和节奏。

三、师生共同赏读《归园田居》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要求学生概述诗意。

这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剪影,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陶渊明一天的'劳动生活情形。

教师提示:可以先逐句解释,然后进行完整的表述。

3.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意境美。

(1)提问: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想像带月荷锄归的动人画面。

明确: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它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

(2)提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乡村的自豪之情。

4.学生齐读,尝试背诵。

5.深层探究。

提问: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可提供另外两首诗帮助学生理解。

多媒体显示另外两首诗。

四、指导学生自读《游山西村》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课件,指导学生朗读。

3.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多媒体显示问题:

(1)诗题《游山西村》,八句却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请结合诗句对此作一番分析。

(四句,有人认为是回忆来村的经历,有人认为是入村后徐行山村周围所看到的景致,你觉得哪种看法更切合语境?

(3)诗人为什么结尾写道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是什么使诗人如此留恋?

(4)全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深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积累名句。

提问:《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

6.学生齐读《游山西村》,背诵。

五、背诵两首诗,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预习《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八年级说课稿 篇4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3.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1、以有关刘禹锡的故事导入。故事如下:

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 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转眼千年已过,策知县早已化作一g黄土,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代代相传,流芳百世,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3.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凌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带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作者“德馨”表现在何处?怎样表现的?(用文中的话回答)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苔------劳形)此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分析:德在何处:中国文人中“君子”所秉持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精神。

馨在哪里: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运用比兴手法。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

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不多。“苔-----青”)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还写了什么?

6.提问:到陋室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原文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

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人,以显示自己的“德馨”。因为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朋友走了之后他干些什么呢?(原文回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这里既有正面的描写,又有反面的描写;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正面描写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写实,表现了从容、恬淡的生活。反面描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虚写,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8、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

9.提问: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

分析: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10、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11、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

小结:作者先运用比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其意不言自明。

分析: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再次证明陋室不陋,从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又以古代圣贤自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2、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悟出作者借这篇“铭”赞美简陋的居室,要表达什么?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有学生学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后仿写了一篇《学生铭》,你觉得它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

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山水   比兴引陋室 --馨             陋室 ---- 德馨 ---- 不陋

衬托   对仗夸朋友--雅              自然环境(优美)

实写   对比话生活--静              主人情趣(优雅)         雅致澹泊、豁达乐观

类比   暗含立志向--高              往来客人(脱俗)

1.完成课后练习一、1.            2.选用课时优化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题目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可爱者甚蕃”者: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可爱的(花)”。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                   “世人甚爱牡丹”甚: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连词,表转折,却。

“濯清涟而不妖”而:连词,表转折,却。  “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花之隐逸者也”之:结构助词,的。      “陶后鲜有闻:鲜:少。(xiǎn)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分析: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而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但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1)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2)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3)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描写角度          语   句                    赋予的品格

明确:   生长环境      (出……不妖)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    (中……益清)       ----正直、芳香

风度           (亭……亵玩焉)      ----清高

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明确: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分析: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花之隐逸者也)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不是)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花之富贵者也)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明确: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10、在最后三句,作者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朗读是应注意其中的感情,

明确:“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陈述句    读平调,重音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疑问句    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感叹句    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这篇短文托物言志,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句式骈散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陶渊明          独爱          菊花-- 隐逸者--陶后鲜有闻      正衬             惋惜

世 人       甚爱          牡丹--富贵者--宜乎众矣        反衬             鄙视

予         独爱      莲花--君子者 --同予者何人                      赞美

托物                                                            言志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四。

八年级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芦花荡》是以白洋淀地区军民抗日斗争为题材的小说。小说在飘逸精巧的叙事中蕴含着一股讴歌抗日军民的激。小说的主人公是“老头子”。分析这位老英雄的思想性格,首先要把握他的爱与憎,智与勇,对他的“过于自信自尊”,要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根据这篇小说叙事、写景、抒情的特点,可以探究小说的传奇色彩是怎样造成的,还可以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

3、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4、认识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总体把握情节。

2、学习富有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教学难点】

对老英雄性格的核心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学生简介作者背景,教师适当补充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并思考: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

三、粗略探究

1、复述故事情节,可以按照课文的顺序复述,也可以打乱课文顺序有创造性地复述。但要注意交代清楚六要素。由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2、交流对文章的初步感受:

要求同学用“我喜欢这篇小说的_____,因为______。”这样的句式说话。畅谈阅读这篇小说的感受。

教师对同学的发言作总结归纳,明确这篇小说的美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情节、人物、环境描写。

四、布置作业

1、进一步思考这篇小说的情节美、人物美、景物美。

(由学生任选一方面思考,准备第二课时交流。)

2、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二、精细探究

(围绕上节课布置的思考题:小说的情节美、人物美、景物美作进一步探究。)

1、深层体味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

⑴要求学生就“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分小组展开讨论。

⑵各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教师必须点评,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2、赏读小说中的人物:

⑴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出运用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⑵学生朗读相关语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尤其是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⑶学生齐读表现“老头子”的复杂心理的语段,在想像中再次感受人物的复杂心理及理解人物性格。

3、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⑴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景物的句子,用心感受并揣摩其妙处,再在小组交流。

⑵各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教师必须点评,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三、拓展延伸

补写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

四、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谈谈学习这篇文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这篇小说景物描写的精彩语句,并仿写家乡的景物。

2、阅读其姊妹篇《荷花淀》,比较异同,进一步感受孙犁作品的特色。

八年级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

2.体会象征、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体会课文的深刻含义,把握海燕形象。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诵,分析海燕形象的思想内涵。

2.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和研讨点拨法相结合。

课时:1节课

教学设想

《海燕》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语文课上对学生(特别是对初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形象的感染手段。学生受感染的过程一般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依据作者所提供的全部艺术细节,在自己的头脑里初步再现作品的境界,把握其中的主要形象,并在思想感情上跟作者产生共鸣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第二阶段是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学生能运用自己的想象去感受作者曾经感受过的生活,据此,再逐步深入领会作者怎样按照自己的写作方式把他的感受凝聚成作品中的形象。到这一步,也只有到这一步,学生才能接受作者美学观的影响,变作者的追求为自己的追求。历来的教学经验证明:形象的感染是深入理解的基础,也是学生从作品中获取审美感的必经途径。

教《海燕》这篇作品,尤其离不开形象的感染。

《海燕》写于1901年,正是俄国第一次革命(1905年革命)的前夜。它以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和乐观战斗的精神,号召人民群众跟沙皇专制制度进行决战。由于高度集中地表现了当时俄国革命群众的斗争要求,这首诗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作者高尔基也因此被誉为俄国革命的海燕和反抗的群众的天才表现者。要使学生深刻理解这篇作品的主题,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是,使学生真正进入作品中所描绘的暴风雨到来之前海上风云变幻的壮阔境界,并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现那高傲飞翔的海燕的形象,进而体会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渗透着的作者渴望用战斗迎来光明前景的炽烈感情。这就意味着必须有效地利用形象感染的手段。

要使诵读法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收到实效,下面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朗读的起码要求是把节奏读好,把重音找准。这首诗的原文是有格律的(轻重音按一定的规律交错安排),译者非常重视这一点,他用不同的形式让读者能感受到散文诗的语言美,不仅把词语译得十分准确,而且语句的节奏非常鲜明,句中重音也很明确。应当首先要求学生读出节奏和重音,而后在理解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继续提高,直至能够有表情地朗读全文。

(二)讲清时代背景,在本课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认识作品主题的条件,也是理解作品思想感情的基础。不懂得作品的背景,只凭直感,也不可能朗读好这篇作品。

(三)要正确地讲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文学作品中的象征物不是现实生活中某些事物的简单代号;它们在本质上仍然是艺术形象。应当首先把它们作为完整的艺术形象来加以分析,而后让学生通过联想去认识它们的象征内容;切忌每讲一个细节都要说它象征什么,这种索隐式的讲法对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其实并无好处。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看过高尔基的哪些作品?

(学生回答,老师确定)

谁能介绍高尔基情况?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投影)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他出生于木工家庭,四岁丧父,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备尝了人间的苦难,亲眼目睹了俄国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小市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这篇文章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激越的诗情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成为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明珠。让我们一起走近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凝结着高尔基敏锐艺术感悟力的海燕形象。(板书文题、作者)

二、解题

散文诗《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当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章。

1.学生自读全文,初步感知文章。,疏解、积累字词。

2.学生听录音范读,思考:

(1)体会文章的朗读感情处理,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散文诗有什么特点?

(2)海燕是一个是什么样的形象?课文中赞美海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3)作者写海鸥、海鸭、企鹅的目的何在?

(4)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四、深层探究

全班有表情的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探讨下列问题:

1.本文在象征手法的运用有什么特点?

2.本文如何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3.作者为什么多次大声疾呼暴风雨的来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五、总结

《海燕》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奏和流动感的油画。他把诗和散文的特点结合起来,又表现出音乐美和绘画美,文笔粗犷,气势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本文最重要的写作特色是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作为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也就是所谓的托义于物。它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在今后的阅读中,我们要仔细揣摩。

六、分组朗读

将全班分成三组,分别朗读三个场景,体会作者在这三个部分情感上的变化和语气、节奏的变化。

七、课堂作业

研讨与练习三、四。

板书设计

海燕

高尔基

结构

形象

手法

画面一:渴望暴风雨

海燕:英勇无为、乐观豪迈(正面描写)

象征

画面二:搏击风浪

海鸭

比喻

迎接暴风雨

海鸥

恐惧胆怯(侧面描写对比烘托)

拟人

企鹅

反复

画面三:呼唤暴风雨

对比

八年级说课稿 篇7

一、自由交流: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我所知道的托尔斯泰”为题,进行交流。交流围绕三个重点展开,生平、艺术成就、见解与思想,约5分钟,5分钟后,请同学代表发言。

二、教师小结并导入: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著名。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尔斯泰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下面,就让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列夫托尔斯泰。

三、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炽热、颔首低眉、广袤无垠

2、解词:

器宇、鹤立鸡群、正襟危坐、禁锢、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无垠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一)研读课文第一小节:

1、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读音和句子中的停顿。

2、请生齐读课文

3、思考:这段文字写了托尔斯泰哪一方面的外貌特征?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写的?

明确:主要表现了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通过大量比喻和夸张来表现的。

4、品读: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使用比喻和夸张的语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这一段文字抓住托尔斯泰面部多毛,须发浓密的特征反复描写,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不仅生动写出了托翁的特点,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二)第2——5节

刚才我们集体研读了第一小节,下面请同学们自主研读第2—5节,看一看这几节分别写了托尔斯泰哪些方面的外貌特征,是如何写的。(学生自由阅读,思考)

五、布置作业

八年级说课稿 篇8

1、积累本课新词,并能掌握和运用。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艺术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4、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说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照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1、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2、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了解我国园林艺术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1、请您欣赏苏州园林,简介苏州园林。

[展示课件(一)1、2] [展示课件(一)3--8]

2、作者及相关资料简介。

(1)简介叶圣陶;[展示课件(二)] [展示课件(三)]

(2)导语设计:

叶圣陶是苏州人,青少年时代一直生活在苏州。当年课余时间他常和同窗好友游园林,赏美景,他与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让我们跟随叶老的笔迹,一起去领略苏州园林的风采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播放录音。

2、多媒体显示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3、用文中的词语写一段话。

4、朗读课文,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1 、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 、课文第 2 自然段中的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这四个方面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用文中相应的语句加以说明。

(1)生互相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3)多媒体课件展示。

3、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用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文中找出几例加以简要说明。

1、本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即“寄托深切的怀念”,你从文中亦没有体会到这种感情,请找出来作简单的评议。

2、根据本文所学的知识,请你对本校的建筑布局等做些评价或提出建议。

八年级说课稿 篇9

一、教材简析:

《遗传和变异现象》是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一节,教材主要从三方面:1、通过比较个体间性状的差异,使学生识别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2、通过欣赏和评价两幅19世纪的漫画,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的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3、通过课后的性状调查和思考与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领悟;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遗传与变异的概念,从而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世界遗传的多样性,为今后学习生物的进化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从未学习过遗传学的相关知识。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这已经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判断、推理的能力。教师应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能列举和辨别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以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调查、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使学生了解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

2、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幻灯片展示:2组同学们熟悉的明星照片,请同学们观察照片中的人物在外貌特征上有什么共同点,以此导入新课:遗传和变异现象。

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都称为性状。

3)根据性状的概念说出葡萄的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展示4组图片,判断图片中的性状是否是相对性状?

①在活动最后,有没有人和报告者一起站立?说明了个体间性状表现是否完全相同?

②根据活动结果推测世界上两个人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

3)你能行:辨别下列哪些是相对性状。(对性状和相对性状进行巩固)

讨论:

①《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脱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②哪幅漫画中表达的生物学现象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请同学们说说以上两项活动的体会: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性状有相似性,说明性状可以由亲代传递给子代。

从而引出:遗传――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相似性,表明性状可以从亲代传递给子代,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3)展示4组与遗传有关的图片。

4)思考: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性状一定相似吗?展示3组有亲缘关系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他们之间的性状差异。从而引出:变异――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的性状表现存在。

八年级上册说课稿9篇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范文的撰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八年级上册说课稿9篇,感谢您的参阅。

八年级上册说课稿【篇1】

《芦花荡》

知识目标

1.积累“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2.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3.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能力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德育目标

从文中智勇双全的“老头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教学重点

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教学难点

探究问题: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在复述中再现文章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在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美点追寻,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感受作品的美。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感受课文内容的传奇色彩,并探究传奇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同学们,你们一定听到过许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抗日英雄“老头子”的故事。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神奇的老人。(板书文题)设计(二)请大家翻开课本前面的彩色插图《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芦苇万顷,俯仰吐穗,风光旖旎。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的足迹,追随他们高大的身影。

二、作者、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多媒体显示白洋淀优美风光,声屏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感受课文内容。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辨明字音:

提防(dī fɑnɡ)竹篙(ɡāo)苇塘(wěi)疟子(yào)寒噤(jìn)吆喝(yāo he)一梭机枪(suō)蹿(cuān)仄歪(zè)趴(pā)扒(bā)飒(sà)转弯抹角(mò)辨析词义: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仄歪(倾斜、歪斜)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2.学生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3.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评价。师:那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

生: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

师:在这篇小说中,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生:是那一片芦花荡。

教师点拨: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复述时应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明确:一个干瘦的、眼睛特别明亮的老者撑着一只小船,无数次地穿过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运干部。他不带一支枪,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样的衣服(除了那件蓝色的破旧短裤),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驰骋,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稻米和肥鱼的香味,才和歌声一起从苇塘里飘出来;靠了他,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才得以维系。

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接着复述故事情节的后半部分,即最精彩的部分。以“但有一次,却发生了意外„„”开头,续说下文。

四、美点大追寻

师: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找一找,划一划,文中有哪些描写芦花荡景色的句子。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师:这段文字,传达给你什么信息?

生:芦花荡的夜色是非常优美,非常安宁的(师:能不能想象一下这种情境?)生:晶莹的星星倒映在明澈的淀水里,微风吹过水面,荡起阵阵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多么美的夜色啊,可是,敌人却侵占了我们的家园,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一次美点大追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美。

1.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同学读这篇小说的感受,要求同学用“我喜欢,因为 ”这样的句式说话。学生各抒己见,畅谈阅读的感受。生:“我喜欢这篇小说的情节,因为它具有浓浓的传奇色彩。” “我喜欢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老头子’,因为他孤身一人捉弄并战胜十几个鬼子,本领神奇。”

“我喜欢这篇小说中的两个俊女子,因为她们小小年纪便投身革命,大菱受伤后表现得异常坚强,是个真正的革命战士。” „„

2.教师对同学的发言作总结归纳,明确这篇小说的美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情节、人物、环境描写。

五、教师引导学生深层体味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 1.要求学生就“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2.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表现在老英雄身上。老人年近六十,身体干瘦,却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就是因为他,敌人的阴谋总不能得逞。

表现在老英雄的英雄行为上。老人手无寸铁,独自一人,竟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3.深层探究

师: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的?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部落空,保证了塘内物质的充足与联络的通畅。两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有传奇色彩。

(2)“英雄的行为”更富有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先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大菱受伤后,老人发誓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而女孩却一再怀疑,先不答话,后来竟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女孩的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后来叙述打鬼子,也只交待打鬼子的过程,而不写他事先已设好圈套;写打鬼子的过程,只写老人的行动,也不写其用意,就在剥莲蓬、绕小船中,巧妙地痛击鬼子。让人读后才恍然大悟,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

八年级上册说课稿【篇2】

1、积累词语,把握其读音、词义。

2、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3、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5、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

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选两位同学复述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应抓住记叙的六要素。

明确:1944年9月19日,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保卫战中,与德国鬼子展开了激烈的争战,在红军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时,一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不忍红军烈士暴尸战场,冒着德国人的炮火安葬红军战士。她用双手舀干弹坑里的积水,把烈士的遗体拖进弹坑,摆正遗体,并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双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坟堆,埋葬了烈士。为悼念烈士,她拿出珍藏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坟头上,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

1、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

2、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推想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教师提示:选择典型画面推想,如“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她坐在那里,静静地,一小时,也许两小时。”老妇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做这一切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她坐在那里,静静地。”她想了些什么?

又如,拂晓前,红军战士来寻找契柯拉耶夫的尸体,老妇人又拿出一支蜡烛点燃在烈士的坟头。“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为什么鞠躬?

3、要求学生谈谈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⑴学生自由讨论。

⑵选两位同学发言。

明确:老妇人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了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爱。

老妇人思想感情概括起来就是“敬爱”和“哀痛”。

4、探究思考。

提问: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来谈。有人认为:“文章突出小小的烛光,意蕴深远。”有人认为:“事件本身很感人。”有人认为:“文章一再写德国人的炮火,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更突出老妇人行为的感人。”有人认为“老妇人把一生中最珍爱的结婚喜烛献给红军战士,这一点很感人。”……

归纳总结:首先作者着力描写了感人的因素。感人的因素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不顾个人生死;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异常吃力,烈士牺牲的精神是老妇人力量的源泉;三是对待烈士如亲人,表现出母子亲情;四是老妇人献出一生中的最爱,悼念红军战士。

其次,突出蜡烛,突出烛光,更是作品成功的关键。结尾“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像抒情诗,赞美烛光,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1、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

(把这句话改成“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好不好?为什么?)

2、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时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3、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4、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段文字如果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默读、品味,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

1、改后效果不太好。原句的描述,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老妇人的喘息声都能听得见,十分感人。改后过于笼统,不够细致。

2、补充说明这支蜡烛的来历,表现了老妇人奉献给红军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3、黑色,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黑色围巾,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4、不好。原句勾画了经战争破坏后的环境,勾画了烛光的背景,“炮火烧焦了的土地”“炸弯了的铁器”“烧死了的树木”,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原句再次点出这支蜡烛的非常来历,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原句不写老妇人和烈士的名字,而说“南斯拉夫母亲”和“一个苏联青年”,揭示这种感情的意义,是两国军民感情的集中表现,这种感情达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

师生共同品味结尾“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的含义。

明确:这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头。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

用“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等五个词写一段话,要求自然合理。

八年级上册说课稿【篇3】

(出示多媒体课件)

1、听一听:

请同学回答你听见什么声音?从而引出“水”。

2、欣赏分析:

a、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鱼。

要求:一边欣赏一边观察这些鱼的形状和色彩。

b、提问:你觉得自然界的鱼漂亮吗?哪个同学记得它们的形状和色彩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3、欣赏教师范画: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提问:小朋友你觉得哪条鱼画的最生动呢?

教师强调;画水中的鱼,只要画出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不用画水,人们也可以感觉到鱼是在水中的。鱼游动时全靠鱼尾的摆动,一般的鱼是向左右摆尾的,若能画出摆尾的形状,便能表现出有动感的游鱼了。

4、演示如何把自然界中的鱼用美术的方法画出来,使学生懂得画鱼的方法。

(1)先确定鱼的外型。

(2)将鱼的花纹确定下来,细致的画出来。

(3)设色。

八年级上册说课稿【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2、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教学重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教学方法:读议、圈点批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二、自学检测:

师:什么是屏?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师:很好,我们一起齐读识记。    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屏风的分类,屏的设置。师:能不能具体的说说屏风的作用?   1、  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   2、屏风的作用: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 是流通的;

3、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师:大家能不能再具体说说屏的设置应注意什么?    1、屏的设置应注意: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师:关键是什么?请用一个词回答。     得体。师:作者在说明屏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屏的作用、种类、设置的?     举例子、分类别、做诠释。师:大家能不能用“实例--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介绍了事物的什么特征”。来回答。  1、举例子,如:“小时候……”,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放在室内和室外的屏风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大同小异的。  2、分类别,“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说明屏的种类繁多。  3、举例子、做诠释,“近来我注意到……缘故”。说明屏风的设置要要做到得体。师:作者对屏的感情怎样?    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喜爱、向往、赞赏之情。师:能不能把体现这些感情的词语找出来?    表明作者观点、态度、感情的词语有:“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三、质疑:

师:通过学习明确了说明对象,理清了说明内容、辨明了说明方法.    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有什么作用?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    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师: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引出说明对象。师: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鼓励建筑师、家具师们在屏的运用上创新。    这篇文章的结构方式是什么?    总--分--总。

四、板书:                                说 “屏”                                      陈从周     一(1)  总说:赞屏(引出说明对象)                    作用 举例子    二(2-4)分说:种类 分类别                    设置 举例子     三(5)  总说:写作意图

八年级上册说课稿【篇5】

目的:

提高农村中学生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加深对《观潮》这篇文章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

掌握并理解文章内容。难点: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应用于实际的写作之中。

教学时间:

1课时

过程:

一、导言(插入主题幻灯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致读懂、理解了这篇文章。为了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今天我们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来直观感受一下钱塘潮,并对这篇文章重新梳理一下,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

首先,同学们先来直观感受一下钱塘潮的雄伟壮观

(插入图片7张)

(插入动感短片感受钱塘潮雄伟气势)

(一)插图(钱塘潮的形成 解释2张)

(二)钱塘地势图直观介绍

(三)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①提问 雷霆 杨诚斋 艨艟 倏尔 僦赁 一舸无迹

鲸波万仞 罗绮 如履平地 善泅 (点拨)

② 重点词义(问——→答)

(四)回忆文意,逐句释义回味(4张)

(五)总结课文内容

(1)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2)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3)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4)写观潮的人数之多

二、发展与体验

(一)找原文填空

(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4)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二)悟

钱塘潮为何如此雄伟壮观?

三、作业练习

1、解释下列古今异义的字词

席地( ) 文身( )

是 ( ) 虽 ( ) 标枪( )

2、解释下列词语:

既望:农历十六

略:一点点

逝:去,往

方:当……时

文:画着文彩

溯迎:逆流迎着潮水。

3、倏尔:突然 6、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八年级上册说课稿【篇6】

1) leave的用法

1.“leave+地点”表示“离开某地”。例如:

When did you leave Shanghai?

你什么时候离开上海的?

2.“leave for+地点”表示“动身去某地”。例如:

Next Friday, Alice is leaving for London.

下周五,爱丽斯要去伦敦了。

3.“leave+地点+for+地点”表示“离开某地去某地”。例如:

Why are you leaving Shanghai for Beijing?

你为什么要离开上海去北京?

2) 情态动词should“应该”学会使用

should作为情态动词用,常常表示意外、惊奇、不能理解等,有“竟会”的意思,例如:

How should I know? 我怎么知道?

Why should you be so late today? 你今天为什么来得这么晚?

should有时表示应当做或发生的事,例如:

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我们应当互相帮助。

我们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用于表示“应该”或“不应该”的概念。此时常指长辈教导或责备晚辈。

例如:

You should be here with clean hands. 你应该把手洗干净了再来。

2. 用于提出意见劝导别人。例如:

You should go to the doctor if you feel ill.

如果你感觉不舒服,你最好去看医生。

3. 用于表示可能性。should的这一用法是考试中常常出现的考点之一。例如:

We should arrive by supper time. 我们在晚饭前就能到了。

She should be here any moment. 她随时都可能来。

3) What...? 与 Which...?

1. what 与 which 都是疑问代词,都可以指人或事物,但是what仅用来询问

职业。如:

What is your father? 你父亲是干什么的?

该句相当于: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What is your father's job?

Which 指代的是特定范围内的某一个人。如:

---Which is Peter? 哪个是皮特?

---The boy behind Mary. 玛丽背后的那个男孩。

2. What...? 是泛指,所指的事物没有范围的限制;而 Which...? 是特指,

所指的事物有范围的限制。如:

What color do you like best?(所有颜色)你最喜爱什么颜色?

Which color do you like best, blue, green or yellow?

你最喜爱哪一种颜色? (有特定的范围)

3. what 与 which 后都可以接单、复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如:

Which pictures are from China? 哪些图片来自中国?

4) 频度副词的位置

1.常见的频度副词有以下这些:

always(总是,一直)

usually(通常)

often(常常,经常)

sometimes(有时候)

never(从不)

2.频度副词的位置:

a.放在连系动词、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后面。如:

David is often arrives late for school.大卫上学经常迟到。

b.放在行为动词前。如:

We usually go to school at 7:10 every day.

我们每天经常在7:10去上学。

c.有些频度副词可放在句首或句尾,用来表示强调。如:

Sometimes I walk home, sometime I ride a bike.

有时我步行回家,有时我骑自行车。

3.never放在句首时,主语、谓语动词要倒装。如:

Never have I been there.我从没到过那儿。

5) every day 与 everyday

1. every day 作状语,译为“每一天”。如:

We go to school at 7:10 every day.

我们每天7:10去上学。

I decide to read English every day.

我决定每天读英语。

2. everyday 作定语,译为“日常的”。

She watches everyday English on TV after dinner.

她晚饭后在电视上看日常英语。

What's your everyday activity? 你的日常活动是什么?

6) 什么是助动词

1.协助主要动词构成谓语动词词组的词叫助动词(Auxiliary Verb)。被协助的

动词称作主要动词(Main Verb)。助动词自身没有词义,不可单独使用,

例如:

He doesn't like English. 他不喜欢英语。

(doesn't是助动词,无词义;like是主要动词,有词义)

2.助动词协助主要动词完成以下功用,可以用来:

a. 表示时态,例如:

He is singing. 他在唱歌。

He has got married. 他已结婚。

b. 表示语态,例如:

He was sent to England. 他被派往英国。

c. 构成疑问句,例如:

Do you like college life? 你喜欢大学生活吗?

Did you study English before you came here?

你来这儿之前学过英语吗?

d. 与否定副词not合用,构成否定句,例如:

I don't like him. 我不喜欢他。

e. 加强语气,例如:

Do come to the party tomorrow evening. 明天晚上一定来参加晚会。

He did know that. 他的确知道那件事。

3.最常用的助动词有:be, have, do, shall, will, should, would

7) forget doing/to do与remember doing/to do

1.forget to do忘记要去做某事(未做);forget doing忘记做过某事(已做)

The light in the office is still on. He forgot to turn it off.

办公室的灯还在亮着,它忘记关了。(没有做关灯的动作)

He forgot turning the light off.

他忘记他已经关了灯了。 ( 已做过关灯的动作)

Don't forget to come tomorrow.

别忘了明天来。 (to come动作未做)

典型例题

---- The light in the office is still on.

---- Oh,I forgot___.

A. turning it off B. turn it off

C. to turn it off D. having turned it off

答案:C。由the light is still on 可知灯亮着,即关灯的动作没有发生,

因此用forget to do sth.而forget doing sth 表示灯已经关上了,而

自己忘记了这一事实。此处不符合题意。

2.remember to do记得去做某事(未做);

remember doing记得做过某事(已做)

Remember to go to the post office after school.

记着放学后去趟邮局。

Don't you remember seeing the man before?

你不记得以前见过那个人吗?

8) It's for sb.和 It's of sb.

1.for sb. 常用于表示事物的特征特点,表示客观形式的形容词,如:

easy, hard,difficult,interesting,impossible等:

It's very hard for him to study two languages.

对他来说学两门外语是很难的。

2.of sb的句型一般用表示人物的性格,品德,表示主观感情或态度的形容词,

如:good, kind, nice, clever, foolish, right。

It's very nice of you to help me. 你来帮助我,你真是太好了。

3.for 与of 的辨别方法:

用介词后面的代词作主语,用介词前边的形容词作表语,造个句子。如果道理上通顺用of,不通则用for。如:

You are nice. (通顺,所以应用of)。

He is hard. (人是困难的,不通,因此应用for。)

9) 对两个句子的提问

新目标英语在命题中有将对句子划线提问这一题型取消的趋势,现在采取的作

法是对一个句子进行自由提问。例如:

句子:The boy in blue has three pens.

提问:1. Who has three pens?

2. Which boy has three pens?

3. What does the boy in blue have?

4. How many pens does the boy in blue have?

很显然,学生多了更多的回答角度,也体现了考试的灵活性。再如:

句子:He usually goes to the park with his friends at 8:00 on Sunday.

提问:1. Who usually goes to the park with his friends at 8:00 on Sunday?

2. Where does he usually go with his friends at 8:00 on Sunday?

3. What does he usually do with his friends at 8:00 on Sunday?

4. With whom does he usually go to the park at 8:00 on Sunday?

5. What time does he usually go to the park with his friends on

Sunday?

6. When does he usually go to the park with his friends?

10) so、such与不定冠词的使用

1.so与不定冠词a、an连用,结构为“so+形容词+a/an+名词”。如:

He is so funny a boy.

Jim has so big a house.

2.such与不定冠词a、an连用,结构为“such+a/an+形容词+名词”。如:

It is such a nice day.

That was such an interesting story.

11) 使用-ing分词的几种情况

1.在进行时态中。如:

He is watching TV in the room.

They were dancing at nine o'clock last night.

2.在there be结构中。如:

There is a boy swimming in the river.

3.在have fun/problems结构中。如:

We have fun learning English this term.

They had problems getting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4.在介词后面。如:

Thanks for helping me.

Are you good at playing basketball?

5.在以下结构中:

enjoy doing sth 乐于做某事

finish doing sth 完成做某事

feel like doing sth 想要做某事

stop doing sth 停止做某事

forget doing sth 忘记做过某事

go on doing sth 继续做某事

remember doing sth 记得做过某事

like doing sth 喜欢做某事

keep sb doing sth 使某人一直做某事

find sb doing sth 发现某人做某事

see/hear/watch sb doing sth

看到/听到/观看某人做某事

try doing sth 试图做某事

need doing sth 需要做某事

prefer doing sth 宁愿做某事

mind doing sth 介意做某事

miss doing sth 错过做某事practice doing sth 练习做某 be busy doing sth 忙于做某事

can't help doing sth

禁不住做某事

12) 英语中的“单数”

1.主语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即可用“he, she, it”代替的。如:

he,she, it,my friend, his teacher, our classroom, Tom, Mary's uncle

2.名词有单数名词和复数名词。如:

man(单数)---men(复数) banana(单数)---bananas(复数)

3.动词有原形,第三人称单数形式,-ing分词,过去式,过去分词。如:

go---goes---going---went---gone

work---works---working---worked---worked

watch---watches---watching---watched---watched

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的时候,谓语动词必须用相应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如:

The boy wants to be a sales assistant.

Our English teacher is from the US.

Their daughter makes her breakfast all by herself.

13) 名词的复数构成的几种形式

名词复数的构成可分为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两种。

I 名词复数的规则变化

1.一般在名词词尾加-s。如:

pear---pears hamburger---hamburgers

desk---desks tree---trees

2.以字母-s, -sh, -ch, -x结尾的名词,词尾加-es。如:

class---classes dish---dishes

watch---watches box---boxes

3.以字母-o结尾的某些名词,词尾加-es。如:

potato---potatoes tomato---tomatoes

Negro---Negroes hero---heroes

4.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名词,将-y变为-i,再加-es。如:

family---families dictionary---dictionaries

city---cities country---countries

5.以字母-f或-fe结尾的名词,将-f或-fe变为-v,再加-es。如:

half---halves leaf---leaves

thief---thieves knife---knives

self---selves wife---wives

life---lives wolf---wolves

shelf---shelves loaf---loaves

但是:

scarf---scarves(fes) roof---roofs

serf---serfs gulf---gulfs

chief---chiefs proof---proofs

belief---beliefs

II 名词复数的不规则变化

1.将-oo改为--ee。如:

foot---feet tooth---teeth

2.将-man改为-men。如:

man---men woman---women

policeman---policemen postman---postmen

3.添加词尾。如:

child---children

4.单复数同形。如:

sheep---sheep deer---deer

fish---fish people---people

5.表示“某国人”的单、复数变化。

即“中日瑞不变英法变,其它国把-s加后面”。如:

Chinese---Chinese Japanese---Japanese Swiss---Swiss

Englishman---Englishmen Frenchman---Frenchmen

American---Americans Australian---Australians

Canadian---Canadians Korean---Koreans

Russian---Russians Indian---Indians

6.其它。如:

mouse---mice

apple tree---apple trees

man teacher---men teachers

14) 双写最后一个字母的-ing分词

初中阶段常见的有以下这些:

1.let→letting 让

hit→hitting 打、撞

cut→cutting 切、割

get→getting 取、得到

sit→sitting 坐

forget→forgetting 忘记

put→putting 放

set→setting 设置

babysit→babysitting

临时受雇照顾婴儿

→shopping 购物

trip→tripping 绊

stop→stopping 停止

drop→dropping 放弃

3.travel→travel(l)ing 旅游

swim→swimming 游泳

run→running 跑步

dig→digging 挖、掘

begin→beginning 开始

prefer→preferring 宁愿

plan→planning 计划

15) 肯定句变否定句及疑问句要变化的一些词

1.some变为any。如:

There are some birds in the tree.→There aren't any birds in the tree.

但是,若在表示请邀请、请求的句子中,some可以不变。如:

Would you like some orange juice?

与此相关的一些不定代词如something, somebody等也要进行相应变化。

2.and变为or。如:

I have a knife and a ruler.→I don't have a knife or a ruler.

3.a lot of (=lots of)变为many或much。如:

They have a lot of friends.(可数名词)→They don't have many friends.

There is lots of orange in the bottle.(不可数名词)

→There isn't much orange in the bottle.

4.already变为yet。如:

I have been there already.→I haven't been there yet.

16) in与after

in 与 after 都可以表示时间,但二者有所区别。

1.in 经常用于将来时的句子中,以现在为起点,表示将来一段时间。如:

He will leave for Beijing in a week. 一周后他会动身去北京。

2.after 经常用于过去时的句子中,以过去为起点,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如:

He left for Beijing after a week. 一周后他动身去了北京。

不过,如果after后跟的是具体的时刻,它也可用于将来时。如:

We will finish the work after ten o'clock.十点后我们会完成工作的。

3.注意区分以下的in的用法。

I'll visit him in a week. 一周后我会去拜访他。

I'll visit him twice in a week. 一周内我会去拜访他两次。

17) 不定冠词a与an的使用

1.a 用在以辅音音素开头的单词前。如:

There is a “b” in the word “book”. 单词book中有个字母b。

类似的字母还有:c, d, g, j, k, p, q, t, u, v, w, y, z。

She has a small knife. 她有一把小刀。

2.an 用于以元音音素开头的单词前。如:

There is an “i” in the word “onion”. 单词onion中有个字母i。

类似的字母还有:a, e, f, h, l, m, n, o, r, s, x。

Do you have an umbrella? 你有一把雨伞吗?

3.以元音字母开头的单词前面不一定都用an;以辅音字母开头的单词前面也不一定都用a.如:

a useful book

a universe

a one-letter word

an hour

an uncle

an umbrella

an honest person

18) 如何表达英语中的“穿、戴”?

英语中表示“穿、戴”的表达方法有好几种,常见的有以下这些:

1、put on 主要表达“穿”的动作。如:

He put on his coat.他穿上了他的外套。

You'd better put on your shoes.你最好穿上你的鞋子。

2、wear 主要表示“穿、戴”的状态。如:

The old man wears a pair of glasses.老人戴着一副眼镜。

The girl is wearing a red skirt.那女孩穿着一条红色的短裙。

3、dress 可作及物动词,有“给......穿衣”的意思,后接“人”,而不是

“衣服”。如:

Please dress the children right now.请立即给孩子们穿上衣服。

dress 也可作不及物动词,表示衣着的习惯。如:

The woman always dresses in green.那位妇女总是穿绿色的衣服。

4、be in 表示穿着的状态。如:

John is in white today.约翰今天穿白色的衣服。

The man in black is a football coach.

19) a little, a few 与 a bit (of)

a little, a few 与 a bit (of) 都有“一些、少量”的意义。他们的区别:

1. a little 意为“一些、少量”,后接不可数名词。如:

There is a little water in the bottle. 瓶子里有一点水。

还可以接形容词。如:

He is a little shy. 他有些害羞。

2. a few 意为“一些、少数”,后接复数的可数名词。如:

There are a few people in the room. 房间里有一些人。

3. a bit 意为“一点儿”,后接形容词。如:

It's a bit cold. 有点冷。

a bit of 后接不可数名词。如:

He has a bit of money. 他有一点儿钱。

4. a little和a few表肯定意义,little和few表否定意义;如:

There is a little soda in the glass. 杯子里有一点儿汽水。

There is little soda in the glass. 杯子里几乎没有汽水了。

I have a few Chinese friends. 我有一些中国朋友。

Few people like him. 几乎没有人喜欢他。

5. a little = a bit of, 后接不可数名词;

a little = a bit = a little bit = kind of, 后接形容词,意为“有

点儿”。

20) 关于like的用法

like 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介词。

1、like 作动词,表示一般性的“爱好、喜欢”,有泛指的含义。如:

Do you like the color? 你喜爱这种颜色吗?

like 后可接不定式(like to do sth),也可接动词的-ing分词(like doing

sth),有时意思不尽相同。如:

She likes eating apples.她喜爱吃苹果。(习惯)

She likes to eat an apple.她喜爱吃一粒苹果。(平常不喜欢吃)

like 与 would 连用,后接不定式,表示愿望或客气的请求。如: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您愿意喝杯茶吗?

“喜欢某人做某事”可以用结构“like sb to do sth/doing sth”。如:

They all like me to sing/singing English songs.

他们都喜欢我唱英文歌。

2、like 作介词,可译成“像......”。如:

She is friendly to us like a mother.她对我们友好,就像母亲一样。

It looks like an orange.它看起来像个桔子。

3、区分以下句子:

A. What does he look like? 他长相如何?(指一个人的外貌特征)

B. What is he like? 他人怎么样? (指人的性格特点)

C. The boy like Peter is over there. (句指外貌相似)

D. A boy like Peter can't do it. (指性格相似)

21) stop to do sth 与 stop doing sth

1. stop to do sth 意为“停下来去做某事”。如:

The students stop to listen to their teacher.

学生们停下来去听他们老师讲话。

2. stop doing sth 意为“停止做某事”。如:

The students stopped talking. 学生们停止了谈话。

与它们相反的句式是:go on to do sth “继续做某事(与刚才一事不同)”

和 go on doing sth “继续做某事(与刚才同一件事)”。如:

He finishes his homework and goes on to study English.

他完成了作业,接着继续去念英语。

They went on playing games. 他们继续玩游戏。

22) tell, speak, say 与 talk

1. tell 意为“告诉、讲述”,指某人把某一件事、一条信息传送给别人或讲

述一件事。如:

He tells me that he wants to be a teacher.

他告诉我说他想成为一位教师。

Father always tells interesting stories to us.

爸爸总是给我们讲有趣的故事。

tell sb sth 意为“告知某人某事”。如:

He told me something about his past. 他告诉我一些他的往事。

tell sb to do sth 意为“告诉某人去做某事”。如:

David told his son to do the homework. 大卫要他的儿子去做作业。

2. speak 意为“说话、讲话”,后面主要接语言。如:

He can speak English and a little Chinese.

他能讲英语和一点汉语。

speak to 意为“和.....讲话、谈话”。如:

Can I speak to Mr Zhang? 我能和张先生讲话吗?

speak of 意为“提到、说起”。如:

The book speaks of my hometown. 那本书提到我的家乡。

3. talk 意为“谈话、讲话”,如果只有一方对另一方说话时,一般用 talk to;

如果双方或多方交谈,多用 with。如:

Please talk to him right now. 请立即同他谈话。

He is talking with his friend. 他在和朋友交谈。

talk about 意为“谈论......”。如: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 movie. 他们在谈论那部电影。

have a talk with 意为“与......交谈”。如:

Can I have a talk with you? 我可以和你交谈吗?

4. say 意为“说”。如:

Can you say it in English once more? 你能用英语再说一遍吗?

say to 意为“对......说”。如:

He said to his students that they would have a test.

他对他的学生说他们将有一个测试。

It is said that... 意为“据说”。如:

It is said that he could stay under the water for a long time.

据说他能呆在水里很长时间。

23) Excuse me! 与 I'm sorry!

1. Excuse me! 意为“打搅了!对不起!”,一般是为了与陌生人搭话,或者要打断对方所说(做)的事。如:

Excuse me, is there a hotel in the neighborhood?

请问,附近有旅馆吗?

Excuse me, could I say something? 打搅一下,我能说一些吗?

2. I'm sorry! 意为“对不起!”,表示道歉。如:

I'm sorry, Mr Zhang. I won't do it again.

对不起,张先生。我不会这么做了。

24) 表示时间的 in、on 与 at

in, on 与 at 都可以和表示时间的词(组)连用。

1. in 表示时间的一段或较长的时间。如:

in the morning 在上午 in May, 在五月

in a week 在一周之内(后)

It's Sunday, I can finish it in two days.

现在是星期天,我能在两天后完成。(星期二)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罗马不是在一天内建起来的。

2. on 主要指在具体的一天。如:

on Sunday 在星期天 on May Day 在“五一”节

on a hot afternoon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

He arrived in Beijing on April 26,2004.

他于204月26日到达北京。

3. at 表示时间的一点或比较短的时间。如:

at 8:00 在八点 at noon 在中午

I always get up at 6:00 every morning. 我总是每天早晨六点起床。

It's always warm at this time of year. 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是暖和的。

25) Other及其用法

Other 及其相近的词(组),如 others, the other, the others, another,

any other 等,一直是中学生朋友们比较困扰的问题,平常的考试、作业中经

常出错。下面是它们的一些用法:

1、other 指其余的人或物,所有格是 other's,复数形式是 others;the other

指“两个人或物中的另一个”,其复数形式是 the others;others相当于“other + 名词”,所以不能充当定语,修饰名词。others指整体中去掉一部分后剩余的部分,但不是全部的,即 some...others (一些...其余的人...);the others 强调整体中除去一部分后剩余的全部,即some...the others.

2、another泛指三个以上的不定数目中的“另外一个”。由 an 和 other 合

并构成,所以不能和冠词连用。another 修饰单数名词,比如:another pencil.

3、any other 指除去本身以外的“任何其他的人或物”,后面要用名词的单

数形式。

26) look 短语

常见的look短语有以下这些:

1.look at 朝......看 (look at=have a look at)

Please look at the map of China.请看中国地图。

2.look for 寻找

The old man is looking for his dog. 老人在寻找他的狗。

3.look like 看起来像

Nancy looks like her mother. 南希看起来像她母亲。

4.look the same 看上去一样

Li Ping and Li Jing look the same. 李萍和李晶看上去一样。

5.look up 查找

Please look up the word in the dictionary.请在词典中查找这个单词。

6.look over 仔细检查

The doctor looked over Mary carefully. 医生仔细检查了玛丽。

7.look after 照顾,照看

You must look after your old father. 你必须照顾你的老父亲。

8.look around 到处寻找、查看

We looked around, but we found nothing strange.

我们四处查看,但是我们没有发现奇怪的东西。

27) too,also与either

1.too用于肯定句和疑问句,一般放在句尾,其前常加逗号。如:

We are in the same school, too. 我们也在相同的学校。

Do you play soccer every day, too? 你也每天踢足球吗?

2.also用于肯定句和疑问句,一般位于实义动词前、be动词后。如:

Sandra is also a Korean student. Sandra 也是一个韩国学生。

3.either用于否定句,一般放在句末。如:

They don't know the answer, either. 她们也不知道答案。

4.as well as也有“也”的意思。如:

We have great mushroom pizza as well as soda.

He is a happy boy as well.

28) hard与hardly

1.hard既可作形容词,也可作副词。如:

It's a hard (adj.) question. (=difficult) 这是一个难的问题。

The boy studies very hard (adv.). 那男孩学习非常努力。

句子结构:It's hard for sb to do sth 做某事对某人来说是难的。如:

It's hard for him to finish the work. 完成那项工作对他来说很难。

注意区分:hard work 困难的工作

work hard 努力工作

3. hardly是频度副词,表示否定的意思。(=almost not)通常用在形容词、

副词和动词之前。如:

I can hardly see it. 我几乎看不到它。

29) sometime,sometimes,some time与some times

记忆:sometimes(有时)some times(好几次)sometime(某一次)some time(一段)

口诀:有s是有时,有时分开好几次,无s是某时,某时分开是一段。

1.sometime是时间副词,指不确定的将来或过去某一点时间(某时候或任何

时候),不指一段时间。如:

We'll go to Beijing sometime next month.

我们下个月某一时候会去北京。

2.sometimes是频度副词,指“有时”、“不时”的意思(=at times)。如:

Sometimes I get up very late on Sunday morning.

有时候我在星期天早晨起得很晚。

3.some time是名词词组,指一段时间(一些时间或若干时间)。如:

It took him some time to finish the book.她花了一些时间去完成作业。

4.some times指“几次”。如:

He met the woman some times last month. 上个月他见过那妇女几次。

30) exercise的一些用法

1.作不及物动词,译为“运动,锻炼”。如:

David exercises every morning. 大卫每天早晨进行锻炼。

2.作及物动词,译为“训练”。如:

Swimming exercises the whole body. 游泳能使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

3.作名词,译为“体育锻炼、运动、体操、练习题”等。如:

It's good to do eye exercises every day.

每天做眼保键操对眼睛有好处。

Please do more exercise from now on. 从今以后请多做运动吧。

I have lots of homework to do tonight. 今晚我有很多的作业要做。

4.注意:exercise指具体运动或体操时是可数名词,复数形式为exercises;

泛指运动时是不可数名词。

31) maybe与may be

1.maybe是副词,译为“也许、可能”,相当于“perhaps”。如:

Maybe he can answer the question. 也许他能回答那个问题。

He maybe is from the USA, too. 他可能也来自美国。

2.may be中的may为情态动词,译为“可能是......”。如:

He may be from the USA, too. 他可能也来自美国。

She may be our English teacher. 她可能是我们的英语老师。

32) same与different

1.same指“相同的”,前面通常要有一个定冠词the,但是如果same前面已

经有this,those等词,就不能再与the连用了。如:

We are in the same class. 我们在同一个班级。

结构:the same as 与......一样 如:

His mark is the same as mine. 他的分数和我的分数一样。

2.different译为“不同的”,其后的可数名词应为复数形式。如:

We are in different classes. 我们在不同的班级。

结构:be different from 与......不同 如:

This sweater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ne. 这件毛衣与那一件不同。

different的名词形式为difference, 复数形式为differences。

33) 动词want的用法

1. want sth. 想要某物

They want some help. 他们需要一些帮助。

2. want sb. to do sth. 想要某人去做某事

My father wants me to help him on the farm.我父亲要我在农场上帮他。

3. want to do sth. 想要做某事

I want to study English in England. 我想要在英国学习英语。

4.want doing 需要...

Your sweater wants washing. 你的运动衣该洗了。

34) be good(bad) for、be good at的相关用法

1.be good for 对......有益

Doing morning exercises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做早操对你们的建康有益。

2.be good at 擅长于......

Li Ping is good at basketball. 李平擅长于篮球。

= Li Ping is good at playing basketball. 李平擅长于打篮球。

be good at = do well in 如:

I'm good at math. = I do well in math. 我擅长于数学。

3.be good to 对......好

Parents are always good to their children.

父母亲总是对他们的孩子好。

35) how many与how much

1.how many表示“多少”,对数量提问,后面接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如:

There are four people in my family.

---How many people are in your family? 你家里有几个人?

We have seven classes every day.

---How many classes do you have every day? 你们每天上几节课?

2.how much也是表示“多少”,但它对不可数名词进行提问。如:

There is some milk in the bottle.

---How much milk is there in the bottle? 瓶子里有多少牛奶?

3.how much还可以对价格提问,表示“多少钱”的意思。如:

The yellow T-shirt is only 35 yuan.

---How much is the yellow T-shirt? 那件黄色的T恤衫多少钱?

36) with的几个用法

1.with表“和、同、与”。如:

Can you go to the park with me? 你能和我一起去公园吗?

2.with表“用、以、被”。如:

Don't write with the red pen. 不要用那支红色的钢笔写字。

3.with表“随着”。如:

Climate varies with the time of the year.气候随着时令的不同而不同。

4.with表“带有、有......的”。如:

The girl with long hair is my classmate. 长头发的女孩是我的同学。

5.with表“因为、由于”。如:

They were angry with hard work. 他们因为艰难的工作而生气。

6.一些with结构:

play with 与......一起玩

be angry with 对......生气

talk with 与......交谈

get on well with与......相处融洽

37) a lot of(lots of)与many,much

1.a lot of意为“许多、大量”,相当于lots of.它既可以修饰可数名词,又

可以修饰不可数名词。如:

I have a lot of friends in China. 我在中国有很多朋友。

The old man has lots of money. 那位老人有很多的钱。

2.many意为“许多”.它用来修饰可数名词。如:

Do you have many beautiful skirts? 你有很多漂亮的裙子吗?

3.much意为“大量”.它用来修饰不可数名词。如:

There is much water in the lake. 湖里有大量的水。

4.a lot of(=lots of)用在肯定句中,而many,much不受限制。如果将一

个含有a lot of(=lots of)的肯定句改为否定句或疑问句,要将它们

改为many或much。如:

We can see a lot of birds in the tree.

---We can't see many birds in the tree. 我们在树上看不到很多鸟儿。

He wants lots of soda.

---Does he want much soda? 他需要许多汽水吗?

38) help用法举例

help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

1.help作名词,意为“帮助”。如:

He needs some help. 他需要一些帮助。

2.help作动词,也是“帮助”的意思。如:

Can you help me? 你能帮帮我吗?

3.help的结构:

help sb (to) do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help sb with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如:They want to help the boy carry the heavy box.

=They want to help the boy with the heavy box.

他们想要帮助那位男孩搬那个重箱子。

39) well的用法

well可以作副词,也可以作形容词。

1.well作副词,意为“(某事干得)好”。如:

The boy draws very well. 男孩画得很好。

2.well作形容词,意为“健康、安好”。如:

I'm not feeling well. 我觉得不舒服。

40) ago与before

ago与before都表示“......以前”,但用法有所区别。

1.ago意为“以前”,表示从此刻算起的若干时间之前,常用于过去时的句子

中。如:He took a photo a week ago. 他一周前照了一张相片。

2.before作为副词时表示:

a.从过去某一时刻算起的若干时间以前,用于过去完成时的句子中。如:

The boy had already seen the comedy before.

那男孩以前已经看过那部喜剧片了。

b.笼统的“以前”,用于一般过去时或现在完成时的句子中,一般单独使

用,而ago不可以单独使用。如:

He's read this novel before. 他以前读过这部小说。

41) need的用法

1.need作实义动词,意为“需要”。如:

Do you need to stay at home? 你要呆在家里吗?

2.need作情态动词,一般用于对must的否定回答。如:

---Must he leave now? 他必须离开吗?

---No, he needn't. 不,他不必。

3.区分:

a.need作实义动词。

He needs to go.

He doesn't need to go.

Does he need to go?

Yes, he does./No, he doesn't.

b.need作情态动词,一般不用于肯定句。

He needn't go.

Need he go?

Yes, he need./No, he needn't.

42) decide的几种句式

1.decide to do sth 决定去做某事

They decide to fly kite on weekend. 他们决定在周末去放风筝。

2.decide on doing sth 决定做某事

They decide on flying kites. 他们决定放风筝。

3.decide on sth 就某事决定......

Betty decided on the red skirt. 贝蒂选定了那条红裙子。

4. decide的名词形式为decision,

结构:make a decision,意为“做决定”。如:

He has made a decision. 他已经做一个决定了。

43) too many,too much与much too

1.too many意为“太多”,用于修饰可数名词的复数。如:

There are too many students in our class. 我们班上有太多的学生。

2.too much意为“太多”,用于修饰不可数名词。如:

We have too much work to do. 我们有太多的工作要做。

3.much too表示“太”,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如:

The box is much too heavy, so I can't carry it.

箱子太重了,所以我搬不动它。

44) can的用法

1.表示能力。如:

We can carry the heavy box. 我们可以搬得动箱子。

Who can sing an English song? 谁会唱英文歌?

2.表示惊讶、不相信等态度,主要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如:

Can it be true? 这会是真的吗?

You can't be serious? 你不会当真吧?

3.表示允许,意思与may相近,主要用于口语中。如:

Can I smoke here? 我可以在这儿吸烟吗?

Can I go with him? 我可以跟他一起去吗?

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I. 应掌握的词组:

1. go to the movies 去看电影

2. look after=take care of 照顾

3. surf the internet 上网

4. healthy lifestyle 健康的生活方式

5. go skate boarding 去划板

6. keep healthy=stay healthy 保持健康

7. exercise=take (much) exercise

=do sports锻炼

8. eating habits 饮食习惯

9. take more exercise 做更多的运动

10. the same as 与什么相同

11. once a month一月一次

12. be different from 不同

13. twice a week一周两次

14. make a difference to 对什么有影响

15. how often 多久一次

16. although=though虽然

17. most of the students=most students

大多数学生

18. shop=go shopping

=do some shopping 购物

19. as for至于

20. activity survey活动调查

21. do homework做家庭作业

22. do house work做家务事

23. eat less meat吃更少的肉

24. junk food垃圾食物

25. be good for 对什么有益

26. be bad for对什么有害

27. want to do sth 想做某事

28. want sb to do sth想某人做某事

29. try to do sth 尽量做某事

30. come home from school放学回家

31. of course=certainly=sure当然

32. get good grades取得好成绩

33. some advice

34. help sb to do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

=help sb with sth

35. a lot of vegetables

=many vegetables许多蔬菜

36. hardly=not nearly / almost not几乎不

37. keep/be in good health保持健康

II. 应掌握的句子: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你(你们)多久锻炼一次身体?

How often + 助动词do(does或did) + 主语 + do sth.? 疑问词how often是问频率(多久一次),(在这里助动词do(does或did) 是起帮助构成疑问的作用)与一般现在时或一般过去时连用,回答一般是用表示频率的副词,如:once, twice, three times…, sometimes, often, quite, often, never, every day, once a week , twice a month , three times a month , three or four times a month 等。

翻译:“你们多久到工厂去一次?”“每星期两次。”

(“How often do you go to the factory?” “Twice a week. ”)

“他们多长时间举办一次舞会?”“通常每两周举办一次。”

(“How often do they have a dancing party?” “Usually, once every other week.”)

“他多久去购一次物?”“一个月一次。”

(“How often does he go shopping?” “He goes shopping once a month.”)

2.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 I usually play soccer.”

“周末你通常做什么?”“我通常踢足球。”

第一个do为助动词, 在这起帮助构成疑问的作用;而第二个do则是实义动词。

翻译: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I often go to the movies.

What does she usually do on weekends? She sometimes go hiking.

3. “What’s your favorite program?” “It’s Animal World.”

“你最喜欢什么节目?”“动物世界。”

4. As for homework , most students do homework every day .

as for...意思是“至于;关于”,常用于句首作状语,其后跟名词、代词或动词的

-ing形式(即动名词)。如:

As for him,I never want to see him here. 至于他,我永远不希望在这里见到。

As for the story,you'd better not believe it. 关于那故事,你最好不要相信。

翻译:至于我自己,我现在不想去。

(As for myself, I don’t want to go now. )

至于那个人,我什么都不知道。

(As for the man, I know nothing about him.)

5. Mom wants me to get up at 6:00 and play ping-pong with her .

want to do sth. 意思是“想要做某事”;

want sb. to do sth.意思是“想要某人做某事”。如:

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movies with me?你想和我一起去看电影吗?

The teacher doesn't want us to eat hamburgers.老师不想让我们吃汉堡包。

6. She says it’s good for my health.

be good for...表示“对……有益(有好处)”;其反义为:be bad for...。(这里for 是

介词,后跟名词、代词或动名词)如:

It's good for us to do more reading. 多读书对我们有好处。

Reading in bed is bad for your eyes.在床上读书对你的眼睛有害。

7. How many hours do you sleep every night?

8. I exercise every day , usually when I come home from school .

9. My eating habits are pretty good . 这里pretty相当于very 。

10. I try to eat a lot of vegetables , usually ten to eleven times a week .

try to do sth.表示“ 尽力做某事 ” ,不包含是否成功的意思而try doing sth.表示

“(用某一办法)试着去做某事”。如:

You’d better try doing the experiment in another way.

你最好试试用另一种方法做这个试验。

11. My healthy lifestyle helps me get good grades.

help sb.(to) do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

12. Good food and exercise help me to study better.

这里better是well的比较级,而不是good的比较级

13. Is her lifestyle the same as yours or different?

=Is her lifestyle the same as your lifestyle or is her lifestyle different from yours? be the same as … / be different from …

14. What sports do you play ?

15. A lot of vegetables help you to keep in good health .

keep in good health = keep healthy = stay healthy

16. You must try to eat less meat .

try to do sth.表示“ 尽力做某事 ” ,不包含是否成功的意思,less是little的比较级

17. That sounds interesting.

这是“主语+系动词+表语”结构的简单句。sound(听起来),look(看起来),smell

(闻起来),taste(尝起来),feel(觉得),seem(好象),grow(变得),get

(变得)等词在英语中可用作系动词,后跟形容词作表语。如:

It tastes good. 这味道好。

The music sounds very sweet. 这音乐听起来很入耳。

The smoke grew heavier and heavier. 烟雾变得越来越浓了。

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I. 应掌握的词组:

1. Have a cold 感冒 2. sore back 背痛

3. neck and neck 并驾齐驱,齐头并进

4. I have a stomachache 我胃痛

= I have got a stomachache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my stomach

= My stomach hurts = I have (got) a pain in my stomach

5. What’s the matter? 怎么了?

= What’s the trouble (with you)? = What’s your trouble?

= What’s wrong (with you)? =What’ the matter (with you)?

=What has happened to you? =Is there anything wrong (with you)?

= what’s up?

6. sore throat 咽喉痛

7. lie down and rest 躺下休息

8. see a dentist 看牙医

9. drink lots of water 多喝水

10. hot tea with honey 加蜂蜜的热茶

11.That’s a good idea 好主意

12.That’s too bad 太糟糕了

13.I think so 我认为如此

14. I’m not feeling well. 我觉得不太舒服

= I’m not feeling fine/all right. = I’m feeling ill/sick. =I feel terrible/bad.

= I don’t feel well.

15. get some rest 多休息

16. I have no idea = I don’t know

我不知道

17. stressed out 筋疲力尽

18. I am tired 我累了

He is tired. 他累了

19. a healthy lifestyle健康的生活方式

20. traditional Chinese doctors传统中医

21. a balance of yin and yang阴阳调和

22. you have too much yin.你阴气太盛

23. to eat a balance diet饮食平衡

24.healthy food 健康食品

25. stay healthy 保持健康=keep healthy=keep in good health = keep fit

26. enjoy oneself (myself, yourself, herself, himself, themselves, ourselves, itself

反身代词) 玩得高兴,过得愉快=have a good time = have a wonderful time

=have fun

27. enjoy sth. =like sth. (名词)喜欢某物,

enjoy doing sth.喜欢做某事=like dong sth

Practice doing sth.练习做某事,

mind doing sth. 介意做某事,

finish doing sth.完成某事,

give up doing sth.放弃做某事,

can’t help doing sth.忍不住做某事,

keep ding sth. 坚持做某事.

即:practice, mind, finish, give up, can’t help, keep 与enjoy用法基本相似

28.at the moment = now 此刻

29. Host family 东道家庭

30. Conversation practice会话练习

31.I’m sorry to hear that.听到此事我很难过

II. 应掌握的句子:

1. 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bad cold. 你怎么了?我得了重感冒。

翻译:他怎么了?他胃痛。

魏芳怎么了?她背痛。

2.Maybe you should see a dentist. 或许你应该看牙医。

翻译:我应该上床睡觉。

李平应该躺下休息。

我们不应该上课吃东西。

3.I hope you feel better soon. 我希望你很快好起来。

翻译:我希望他明天能来。

他希望能取得好成绩。

我们希望能取得一等奖。

我希望你喜欢我在纽约的学校。

4.Traditional Chinese doctors believe we need a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to be healthy. 传统中医认为我们需要阴阳调和以保持身体健康。

翻译:老师认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以取得好成绩。

父母认为我们应该上大学以便得到一份好的工作。

你应该做锻炼来保持健康。

我相信每天晚上睡眠8个小时很重要。

吃均衡饮食以保持健康。

5.Eating Dangshen and Huangqi herbs is also good for this.

吃党参和黄芪等草本植物也对这有好处。

翻译: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对你的健康有好处。

看电视太多对你的眼睛有害。

6.People who are too stressed out and angry may have too much yang.

太紧张易怒的人或许吃了太多的阳性食物。

7.It’s easy to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 and it’s important to eat a balanced diet.

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容易,饮食平衡是很重要的。

翻译:学好英语不是很容易的。

上课注意听讲是必要的。

完成作业也很重要。

8.When you are tired, you shouldn’t go out at night. 疲倦时,晚上你不该外出。

翻译:他小的时候就知道应该努力学习。

他5岁就上学了。

我们进教室时,老师已经开始讲课了。

9.I believe him, but I can’t believe in him.

他的话是真的,但是我不信任他这个人。

10.I am not feeling very well at the moment. 这段时间我感觉不大好。

I’m tired and I have a lot of headaches. 我很疲劳,而且经常头痛。

11.I’m stressed out because my Mandarin isn’t improving.

我很容易紧张,因为普通话没有长进。

12.I practice playing the piano every day.我每天练习弹钢琴。

翻译:他每天练习踢足球。

我们应该每天练习说英语。

我们应该经常联系用英语写日记。

13.She had finished writing the letter when I went in.

我进去时,她已经写完信了。

翻译:他踢完足球去游泳了。

我洗完餐具后去商店了。

14.The doctor asked him to give up smoking.医生叫他戒烟。

翻译:不要放弃学英语。

15.Do you mind closing the window? 请把窗户关上好吗?

翻译:在这里吸烟你介意吗?

16.Mary couldn’t help laughing at his jokes.对于他的玩笑,玛莉忍不住笑了。

翻译:听到这个消息,我忍不住哭了起来。

17.They kept working though it was raining.尽管天在下雨,他们仍坚持工作。

翻译:我们应该坚持学英语。

新目标八年级英语第三单元复习

I.应掌握的词组:

1. babysit one’s sister 照顾妹妹

2. visit one’s grandmother 看望奶奶

3. spend time with friends

和朋友们一起度过时光

4. visit cousins 看望表弟等

5. Go to sports camp 去运动野营

6.go to the beach 去海滩

7. go camping 去野营

8. Go shopping 去买东西

9. go swimming 去游泳

10. go boating去划船

11. go skating 去溜冰

12. go walking去散步

13. go climbing 去登山

14. go dancing去跳舞

15. go hiking 去徒步远足

16. go sightseeing 去观光

17. go house-hunting 去找房子

18.go on a hike 徒步旅行,go bike riding 骑自行车旅行,go fishing 去钓鱼

19. do some shopping 买东西

20. do some washing 洗衣服

21. do some cooking 作饭

22. do some reading 读书

23. do some speaking训练口语

24. do some sewing 做缝纫活

25.that sounds nice 那好极了

26. at home 在家

27. how about=what about ……

怎么样?

28. how long 多长时间

29. how far 多远

30. how often 多长时间一次

31. how much, how many 多少

32. have a good time =have fun= have a wonderful time= enjoy oneself

玩得高兴,过得愉快

33. show sb. Sth.=show sth. to sb.出示某物给某人看

give me the book=give the book to me 给我书,

pass me the cup=pass the cup to me 把杯子递给我,

sell me the house=sell the house to me 把房子卖给我

buy me a book =buy a book for me 给我买书,

make me a cake=make a cake for me给我做蛋糕

34. get back=come back回来

35. rent videos租借影碟

36. take walks=go for a walk散步

37. think about 考虑

38. decide on= decide upon

决定一个计划

39. something different 不同的事情

40.a great vacation 一个愉快的假期

41. I can’t wait 我等不及了

42. the famous movie star 著名的影星

43. an exciting vacation

激动人心的假期

44. Ask her about her plans 向她询问她的计划ask sb. about sth.向某人询问某事

45. forget to do sth. 忘记要做某事,forget doing sth. 忘记做过某事

II.应该掌握的句子:

1.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I’m babysitting my sister.

假期你要做什么?我要照顾我的妹妹。

翻译:周末他要做什么?他要去滑划板。

李平假期要做什么?他要去野营。

2.Who are you going with? I’m going with my parents.

你要和谁一起去?我要和父母一起去。

翻译:王林要和谁一起去观光?他要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去。

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去游泳。

我和父母要去游览长城。

他们假期要做什么?他们要在家里放松放松。

3.When is he going camping? He is going on the 12th of February, .

4.I’m going to Tibet for a week. 我要去西藏一周。

翻译:你要去西藏多长时间?

他们假期要在家里呆一个月。

你要在香港呆多长时间?只呆4天,我不喜欢离开太长时间。

5.What are you doing there? I’m going hiking in the mountains.

你在那里要做什么? 我要在山区里远足。

6.Show me your photos when we get back to school.

我们返回学校时,你把照片拿给我看。

翻译:我来把我的新照片拿给你看看。

他长大时想当一名时装杂志的记者。

7.Where are you going for vacation? I’m going to Hawaii for vacation.

你要去哪度假?我要去夏威夷度假。

翻译:他要去哪度假?他要去泰国度假。

8.I’m going to Hawaii for vacation in December, and I’m staying for three weeks.我要在12月去夏威夷度假,在那里呆3个星期。

翻译:他打算在11月2日去海南度假,在那呆大约1个月。

9.What is it like there? 那里什么样子?

翻译:那部电视剧怎么样?

那里的天气怎么样?

你和谁一起去?

你要呆多长时间?

10. Can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about your vacation plans?

我可以问你一些有关你假期计划的问题吗?

翻译:我能吃点肉吗?

他向我打听你家的情况。

11. He thought about going to Greece or Spain, but decided on Canada.

他考虑去希腊或西班牙,但是最后他决定去加拿大。

翻译:我总是在欧洲读假。

这次,我想有所改变。

我听说加拿大风景优美,而且我知道那里也有很多人说法语。

12. He is leaving the first week in June and staying until September.

他将在6月的第一个星期动身,一直呆到9月。

翻译:他想度过一个轻松的假期。

我想要过一个令人兴奋的假期。

我计划去美丽的乡村度过这段时间。

13. Please don’t forget to close the door when you leave.

你离开时,请别忘记关门。

14.She couldn’t wait to get home to see he parents.

她迫不及待的想回家看望父母。

翻译:我听说泰国是一个观光游览的好地方。

她星期二动身去香港。

我想要问你有关在中国旅游地点的问题。

八年级英语第四单元复习

I.应掌握的词组:

1.get to school 到校

2. get home 到家

3. how about=what about

…….怎么样?

4.take the subway 乘地铁

5.ride a bike 骑自行车

6.take the bus乘公共汽车

7.take the train乘火车

8.take a taxi乘坐出租车

9. go in a parent’s car 坐父母的车

10. by bike, bike bus,

by subway, by taxi,

by car, by train

(乘坐……车,放在句尾)

11. have a quick breakfast

迅速吃早饭

12. the early bus 早班车

13. how far多远

14. take sb. to sp.带某人到某处

15. doing sth. takes sb. Some time/ money

=It takes sb. some time/money to do sth.

=sb. spends dome time/money (on sth.)

=sb. spends some time/money (in) doing sth.

=sth. costs sb. some time/money

=sb. pay some money for sth.

花费某人多少时间/金钱做某事/某人花费多少金钱/时间做某事

16. bus stop公共汽车站,

train station火车站,

subway station地铁站,

bus station客运站

17. want to do sth.想做某事

18.walk to school 步行上学

19. in North America 在北美

20.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在世界的其他地区

21. depend on=depend upon

依靠,靠……决定

22. not all 不是所有的

23. need to do sth.需要做某事

24. number of students学生数

25. a number of=many 许多number前可用large, great, small修饰其谓语是复数26.the number of….的数量,谓语是单数

27. don’t worry(about sth./sb.)别着急(为某人/事担心

28. around the world= all over the world世界各地,全世界

II.应掌握的句子:

1.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I walk to school.你是怎样到校的?我步行。

翻译:你们如何去上海?我乘飞机去,他坐火车去。

李平怎样到校的?骑自行车。

火车什么时候到站?

我们是今天早上到上海的。

2. How about the white shirt? 这件白衬衫怎么样?

翻译:他怎么样?

去游泳怎么样?

3. I usually walk but sometimes I take the bus.我通常步行,但有时坐公共汽车。

翻译:他总是骑自行车上学,但这次他乘地铁上学了。

4. How long does it take you to get to school? It takes about 10 minutes to walk and 15 minutes by bus.你需要多长时间到校?步行大约10分钟,乘汽车15分钟。

翻译:做早操每天花费他半小时。

建造这座桥工人们将花费1年多的时间。

我花了20分钟做作业。

这件新外套花了我母亲80元钱。

他花了20美圆买这个新玩具。

5. How far is it from his home to school? About 10 kilometers.

从他家到学校有多远?大约10公里。

翻译:从地球到月球有多远?大约38万公里远。

本溪到沈阳有多远?大约70公里远。

6. Lin Fei’s home is about 10 kilometers from school.林飞的家离学校大约10公里

翻译:我们学校到望溪公园大约7公里。

7. He leaves for school at around six-thirty. 他大约在6点30分动身去学校。

翻译:你什么时候离开本溪的?

我们下星期去北京。

我们不会离开北京到大连市。

8. Then the early bus takes him to school.然后,他乘坐早班车到学校。

翻译:他们李平送到医院。

请把书带到学校来。

张强把水果从书包里拿了出来。

我打算带一些苹果回家。

9. Thomas wants to know where Nina lives.托马斯想要知道尼娜住在哪里。

翻译:老师想知道她住的地方离学校有多远。

李平想知道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

他们想知道他通常怎样到校。

我想知道她认为交通怎么样。

10. In Japan, most students take trains to school, although others also walk or ride their bikes. 在日本,大部分学生乘坐火车上学,尽管其他人也步行或骑自行车。

翻译:在中国,这要看你住在哪里。

在大城市,学生通常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汽车上学。

在有河流或湖泊的地区,学生们通常坐船上学。

那一定要比乘坐公共汽车要有趣得多。

在北美地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乘坐公共汽车上学。

世界的其它地区与美国不同。

在日本,到校的三个最常用的交通方式是:公共汽车,火车和自行车。

在中国,自行车和公共汽车是最常用的交通方式。

11. A small number of students take the subway to school.

小部分学生乘坐地铁上学

翻译:我有许多信件要写。

我们学校许多学生来自农村。

说汉语的人的数量要大于说英语的人的数量。

12.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 your town?

你对你们镇的交通认为怎么样?

翻译:你认为这本书怎么样?

下雨时,我乘坐出租车。

你住的离学校有多远?

13. She is dead but her memory still lives on.她虽然死了,但人们仍然怀念她。

翻译:羊靠青草维持生命。

八年级英语第五单元复习

I.应掌握的词组:

e to one’s party

参加某人的聚会

2. on Saturday afternoon

在星期六的下午

3. I’d love to 我非常乐意

4. I’m sorry 对不起

5. study for a test为测验而学习

6.go to the doctor 去看医生

7.visit one’s aunt 看望某人的姑姑

8.have a piano lesson 上一堂钢琴课

9. go to one’s guitar lesson

去上吉他课

10. too much homework

太多家庭作业

11. much too interesting 有趣得多

12.maybe another time 也许下一次吧

13.Thanks for asking(inviting)

谢谢邀请

14.go to the baseball game

参加棒球比赛

15.Birthday Party 生日聚会

16.go to the mall 去购物中心

17. soccer practice 足球练习

18. look for 寻找

19. find out 找到,弄清楚,查明

20.studu for the math test

为数学考试而学习

21. play tennis with me

和我一起打网球

23. I have a really busy week

我一周很忙

24. my cousin’s birthday party

我表弟的生日聚会

25. write soon 尽快回信

26.study for my science test

为科学考试而学习

27.给某人打电话的几种说法:

call sb. up,

call sb.,

phone sb.,

phone to sb.,

telephone sb.,

telephone to sb.,

phone sb. up,

ring sb.,

give sb. a ring,

give sb. a phone,

make a telephone call to sb.

28. on Thursday night 星期四晚上

29. be (go) on vacation 度假

30.next week下周

31.join sb.加入某人一起

32. Please keep quiet! 请保持安静, keep+形容词表示“保持某种状态”,

keep+(sb.)+doing 表示“(使某人)不停地做某事”,keep sth. 保存某物

33.football match足球比赛

34. culture club 文化俱乐部

35. try to do sth. 努力(企图)做某事,

try doing sth.试着做某事,

try one’ best to do sth. 尽力做某事

II.应掌握的句子:

1.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on Saturday afternoon? Sure, I’d love to.

星期六的下午你能来参加我的聚会吗?当然,我非常乐意。

翻译:你能在星期三来参加我的聚会吗?对不起,我不能去,我得帮助我的父母。

星期四他们能和我一起去看电影吗?不能,他们有太多的作业要做。

星期天你能和我一起去看电影吗?对不起,我得去看我的姑姑。

星期一李平能来上学吗?不能,他要去看医生。

他能干大事。 他会那样做的。

2. 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Sure. / Of course. /Certainly.

我可以问您一些问题吗?当然可以。

翻译:我能帮你做这件事吗?当然可以。

我能用一下您的钢笔吗?当然可以。

杰克,我们去踢球吧。好主意。

今天晚上你准备做什么?没什么事。

3. I would love to go to your party. 我愿意参加你的聚会。

翻译:你想要喝茶还是咖啡?

我想要一千克大米。

我想要见见她。

吴老师想要我在会上发言。

我倒是希望明天能来,但恐怕来不了。

4. She isn’t very well these days and has to stay home.

她这几天身体不太好,只好呆在家里。

翻译:他知道她必须做什么以及需要什么。

我们必须去帮助他摆脱困境。

5. We can learn what we did not know. 我们能够学会原来不知道的东西。

翻译:我去年学会滑冰的。

我想学好英语。

我们要学会互相帮助。

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学习。

6. Thank you for inviting me. =Thanks for asking (having, inviting)

谢谢你邀请我。

翻译:谢谢你的帮助。

感谢你照顾我妹妹。

上周日他邀请我参加他的生日聚会。

他没有邀请她同他们一起就餐。

谢谢你们来看我。

7. Maybe another time.或许下一次吧。

翻译:请再给我一块蛋糕好吗?

这件外套太小,请再给我拿一件。

我有支钢笔,一支给你,一支个吉姆,另一支给汤姆。

这儿有两根尺子,一根很短,另一根很长。

汤姆的脚一只比另一只大。

吉姆和杰克在教室里看书,其他学生在活动。

8. Can she go to the movies? No, she can’t. She’s playing soccer.

她能去看电影吗?不,她不能。她要踢足球。

翻译:他们能去音乐会吗?不,他们不能。他们要区参加聚会。

9. Read these dialogues and find out about another kind of football.

朗读这些对话,找出有关另一种足球的语句。

翻译:我去查一下火车什么时候到。

10. She and I are both students. 我和她都是学生。

翻译:我们俩都必须学好英语。

我们应该感谢你们俩。

星期五晚上,我要和一些朋友一起去看电影。

星期三,我要和校球队一起打网球。

我的美国朋友下一个假期要来看望我。

我不能加入你们一起,因为我得帮助我母亲。

你能在星期三的晚上来我们家与我们一起讨论科学报告吗?

八年级英语第六单元复习

I.应掌握的词组:

1. long hair 长头发

2.How are you? 你身体好吗?

3. How old 多大年纪

4. how tall 多高

5. how long ago多久前(的事)

6.more outgoing 比较外向

7. want/plan to do sth. 意欲,企图

8.here are photos of me 这是我的照片

9. as you can see 正如你所看到的

10.in some ways在某些地方

11. we look the same我们看起来一样,

They look different他们看起来不?

八年级上册说课稿【篇7】

由“蜡烛”我们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和歌曲,各有什么寓意?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

4、“烛光里的妈妈”,借蜡烛歌颂母亲。

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意呢?

二、朗读课文,思考:

这是一支什么样的蜡烛?作者共写了几处?课文中哪一句话意味深长?

是老妇人珍藏45年的结婚红喜烛,意义不一般。

①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

②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

③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④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⑤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⑥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齐读,体会用意。

d象征和平、希望和胜利。

四、如果文中没有“蜡烛”,能否表达出这么多的意思?

1944年9月中,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到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半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使用建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一次规模空前的正义战争。战争使亿万人民处于法西斯的铁蹄之下。然而真正强大的不是法西斯,而是人民,人民中间蕴藏着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人民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正如*所说:“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将赢得战争,赢得和平,又赢得进步。”与课文相似的是,《勇气》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处于被侵略国的人民与解放人员之间发生的故事,并且文中也有“两种勇气”“两次收留”,为学生尝试“归类品味”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文本,可以成为这种学法的“试验田”。

八年级上册说课稿【篇8】

1.新支点卷子108页 My Hobby(同步参考教科书55,56,58页)

Collecting stamps is my ’s great started to collect them at the age of mother bought me the first stamp on my ’s about the house of then on, I started to collect of old stamps are of great can learn a lot about people, places, history and special events from I get lots of pleasure and knowledge from them, like them very much and I’ll go on collecting 新支点卷子112页 My favorite StarI’d like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my favorite Chinese name is Zhou Jielun and his English name is Jay was born in Hong Kong on , is is 60kg in weight and in favorite color is red and his favorite food is enjoys writing songs and playing favorite songs are Qilixiang and Listen to like him very 新支点卷子116页(注意如何用过去进行时描述过去正在发生的事was/were + doing)

We live a colorful life after example, from five to six yesterday afternoon, some students were playing the were watching an interesting movie and some were visiting a Lei was Ping was doing some was playing a computer were very we can do what we really 新支点卷子120页(环境问题)

Dear Bob,I am very excited to receive your am interested in your is a long river in our weather in the river used to be is because people cut a lot of trees we know, trees can keep the water much March 12th, we often plant some trees on the and more trees are think the water is becoming cleaner and forward to meeting you again ,Li Hua

5.新支点卷子124页There are different shapes of own robot looks like a can help me find my lost I wake up late, it can wake me I want to sleep, it can tell me interesting stories, and also my robot can play computer games with course, I hope my robot can make my room clean and tidy instead of me.另:机器人的优缺点,参考书P85-86

6.新支点卷子128页The Hulu Island is a beautiful place and it has a long ’s s good place to spend holiday because 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on can have great fun on this can go boating, go fishing and have pictures if you , you can walk along the ’ll stay on the island for the whole morning, have lunch on the island and leave in the you are traveling, pay attention to your own 新支点卷子132页I am Li have been in Liangjiang Middle School for a year and a have changed a year ago, I got up was often late for didn’t listen to my teachers carefully in I work very Thursday I go to my art won the first prize in last week’s painting am going to be an artist when I grow hope I can hold my art 白卷子Unit3A Happy Sunday(过去进行时)I had a happy Sunday last got up early in the 6:30, I was running in the about 8:00 , I was cleaning the room, and went to see my grandparents at 9: I came home, my mother was made a lot of delicious lunch, I had a short about 2:, my friends and I were playing football on the playground in the school supper, I was watching a wonderful movie with my family at 8: a happy Sunday I spent!

9.白卷子Unit3&4My HobbyListening to music is my think music is very important in everyone’s life, especially pop parents think listening to music is bad for their sons and don’t think I am very tired, pop music makes me I am in a bad mood, light music makes me I make progress in school, music makes me forms a part of my listen to some pieces of music every music, there will be no color in my will love my hobby of listening to Internet(参考教科书P89)

11.农村城市对比The air in the countryside is fresher than that in the plants in the country side are more beautiful than those in the river is cleaner in the can aso see taller and greener in the city, there are fewer at the road in the ’s wider and busier than that in the it’s dirtier and noisier at the same are sure the air in the country side is fresher than that in the you tell me where you want to live now?

12.作文题材方面:爱好,最爱明星,机器人,因特网,旅游,环境,生病,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对比,保持健康,预防流感,好习惯(注意书信格式,请假条为书信格式)

八年级上册说课稿【篇9】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用彩墨画鱼》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1、教学内容:

《用彩墨画鱼》这节课属于中国画教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画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技法,初步感受和体会中国画特有的魅力。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用彩墨画鱼》这节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三年级学生学习了《彩墨游戏》,淡淡的接触了一下中国画,而这节课要学生加深对国画的认识和一些基本技法的掌握为以后的国画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由此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特征,学会用彩墨的方法画鱼。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笔墨知识和方法大胆地进行作画,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以及驾驭画面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笔情墨趣中,发现彩墨魅力,体验民族艺术,大胆地亲近彩墨,表现鱼的生命和美丽,并获得欢愉和满足。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和艺术。

4.审美目标:欣赏、感知民族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发现并尊重他人和自己的艺术表现。

艺术来源于生活,就应该服务于生活。另外,有些学生喜欢根据自己想法表现鱼,但又不知该怎么去表现,需要教师一定的指导,因此我将本课重难、点确定如下

学习重点:是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色和用墨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如何用浓淡干湿的画法和国画颜料相结合的画法来表现事物以及画面的构图。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大全10篇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值得参考的范文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大全10篇 ”,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大全 篇1

本学期,我担负八年级(1、3、4)班的物理教学工作,整体上来说学生上课不专心,基础较差,学习不自觉,学生接受能力差,新学科教学进度缓慢,展开实验教学难度较大。因此我坚持依照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环节,特别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找准方法,坚持在上课前把课备出、备好,并参考许多相干资料,认真摸索,结合学生情形不断修改,总结出终究合适本校学生教学的教案和教育教学方法。

学期初,认真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探讨班上情形,充分了解学生状态,结合相干班级实际情形改进其中的不足。备好课,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条件,让教案真正为教育教学起到预见性和指导性作用,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同时利用学校安排的公布课和观摩课,从中吸取体会和教训,找准教学突破口,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展开利于本班教育教学的教法让学生从中获益。从学生的基础情形和本学期的教学情形来看成效较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大的进步。

因学科知识的特点,肯定了物理与其它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需从头建立,普遍学起来容易,做题却感到困难,原因是教材的改革,使教材内容的简易化,知识没有透彻性,内容不够充实,导致难教难学,这也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备课教学,并充分掌控好学生的特点。因此为学好物理,必须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发散思维能力,并要求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同时要重视物理知识的运用,除了重视教科书上的知识运用外,还启示学生联系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及参考运用题,这是使学生能真正学好物理的重要途径。

另外,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也是重视能力培养的学科,除了让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实验以外,还组织了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学习爱好,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完成了许多能够完成的小实验。同时在课间,我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形展开探讨讲练式的教师教与学生练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即简单的由学生自己解决,较难的由小组长给成员讲授弄懂,难度较大的.要求学生小组内相互探讨后再由我来渐渐启示,并逐渐解决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和自信心,养成学生学会学习的习惯,并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做题中找到乐趣。

在学习物理的进程中,起初大多学生都感觉有难度,特别是透镜方面的知识,使很多学生感觉非常难,特别是在学画光路图的画法方面,学生缺少发散思维,学习信心不足,导致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其主要是上课讲的他们都听懂了,而且感觉也不难,但一到课下自己做题就感觉非常难。老师讲的都不知道到哪去了,上课听的也不知道去哪里了?这种情形我并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拔苗助长,而是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动身,给学生鼓励,并加以个别指导,给他们信心,不搞偏难度题,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形进行评判,用称赞的眼光看学生,用观赏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充分感到自己实实在在的是在学校里学习和成长。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引导学生积极学习,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课堂学习。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教学情形的基本总结。总之,在这一学期中,依照新课标要求,虽积极认真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按时完成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成效,但在讲课进程中我也看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照实验仪器的缺少、造成了许多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对学生的检查不够,让一部分学生钻了空子,得过且过等情形。为了今后教学的顺利地进行,我将一如既往地连续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处处为学生着想,做好本职工作,并争取更好的成绩,在以后的教学中也会不断的努力和进取,力求精益求精。当然,如何减小两极分化;怎样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爱好;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仍值得探索。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大全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器材】

显微镜,凸透镜(两只),凹透镜(一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

远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

眼镜的度数如何计算

二、引入新课

放大镜可以使我们看到较小的物体,但是太小的物体像细胞,用放大镜却不能看到。为了能看到细小的物体,人们制成了显微镜。为了看清远处的物体,人们又制成了望远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

三、新授课

(一)显微镜

1、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2、原理: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离物体近的这个透镜叫物镜,其焦距较短;离眼睛近的这个透镜叫目镜,其焦距比物镜稍大。两镜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3、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①拿显微镜时,要一手紧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不要单手提拿,以防目镜或其他零件滑落。

②显微镜不可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

③不要随意取下目镜或拆卸显微镜的各种部件,以防灰尘落入内部或发生丢失损坏等。

④使用显微镜时,操作要正规,养成两眼同睁、两手并用的习惯,边观察边计数和绘图等。

⑤要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发现有灰尘或操作中不慎使镜头和载物台沾上染料、水滴等,应及时擦去。光学和照明部分的镜面只能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切勿用手指、手帕和绸布等擦摸,以免磨损镜面。机械部分可以用布擦拭。

⑥显微镜使用完毕,转动粗调螺旋上升镜筒或下降载物台,取下标本片,转动转换器使物镜离开通光孔,然后再下降镜筒或上升载物台使接近物镜,垂直反光镜,下降集光器,关闭虹彩光阑,复原倾斜关节和报片器位置,把显微镜放回镜箱。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和宽的倍数

③物镜、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率越高。

(二)望远镜

1、作用:利用望远镜能看清远处的(大)物体。

2、组成:有一种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物镜的第二焦点与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

3、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4、视觉效果:望远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但是由于“视角”增大,人感觉物体被放大了。

望远镜的直径比我们的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明亮。

还有一种望远镜用凸透镜作物镜,用凹透镜作目镜(伽利略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望远镜成的是倒立的像,而日常及军用望远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像,是因为安装了正像系统。

5、思考题

用望远镜看远处运动的汽车,其运动速度比实际上的速度快了还是慢了?

四、课堂练习

动手动脑学物理

五、板书设计

5、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显微镜

1、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2、结构: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3、原理:

3、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二、望远镜

1、作用:利用望远镜能看清远处的(大)物体。

2、组成:

3、原理:

4、视觉效果:望远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由于“视角”增大,人感觉物体被放大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不易讲得太深,只要求让学生知道两个凸透镜组合能产生神奇的效果,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热情。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大全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的光谱。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感悟和体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物体的颜色。

教学难点

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及其混合规律的不同。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三棱镜、档光板、白光屏。

学生:玻璃板、白纸板、盛水的碗、光碟、三棱镜、手电、各种颜色的颜料和透明光屏、调色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太阳光和我们息息相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太阳光有关的光的色散。

2、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比较哪组表现的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进行新课

1、光的.色散

提出问题: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光的色散。引导学生观察自屏及彩色光带上颜色的排列顺序。

光通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或两次折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可能向尖端也可能另一端;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出现彩色的光。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

2、色光的混合

启发学生思考彩色光带再经过三棱镜后,又将怎样?

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七色光的混合。引导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讨论归纳实验结论:太阳光(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演示实验: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三色比例,旋转时就看到三色盘呈灰白色.对于红、绿色光的混合,可调整三个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改变各色比例,旋转时就会观察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几种颜色.各种色光的混合不必都给学生演示,只演示其中几个即可,其余可由学生在课下完成.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光的色散和光的混合。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

指导学生利用实验探究三基色(课本图4—37)。认识红、绿、蓝被称为三基色。

用挂图或多媒体投影电视机画面,简单说明画面是由红、绿、蓝三色光合成的。

3、物体的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太阳光通过棱镜和红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条红色光带,启发学生解释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如果此实验现象不明显,可适当增加几块红玻璃或多层红玻璃纸。

再用蓝玻璃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玻璃是蓝色的原因。

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实验: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屏上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换用一张绿纸,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总结实验结论: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4、颜料的混合

让美术专业较好的学生回答:只需哪三种颜色就可得其他种颜色的颜料。

学生分析总结出红、黄蓝为三原色。

引导学生将不同的颜料混合,观察混合后的颜色。学生分组做实验,体验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不同。

课堂小结

建议由学生发挥主动性,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板书演示,配合学生的总结发言。

板书设计

第四节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二、色光的混合

三基色:红、绿、蓝

三、物体的颜色

四、颜料的混合

三原色、红、黄、蓝

布置作业

做一做“水三棱镜”和“七彩陀螺”。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大全 篇4

本学期我担负八(3)、(4)、(13)班教学工作以及八(3)班的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本人遵照学校各项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形,认真备课、听课、及时反思,使教学工作得以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展开。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获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年的教学工作总结以下:

第一,对于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由于初中物理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不是太强,有些概念也比较抽象,有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还是有些跟不上。所以针对这个实际情形,决定采取坚持“夯实基础,狠抓双基,改进学法,激发爱好,提高能力”的指导思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我做到认真备课。上好一堂课难,但是要备好一堂课更难。在备课之前,对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参考相干资料,认真研究教材,肯定重难点;同时,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还要备教法;除此之外,更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形(即学情)采取合适易于他们接受的教学手段,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爱好。认真写好教案,对每一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课后及时对授课做出反思,总结其中不足。为了使学生更爱开口,在练习中,要重视运用鼓励性语言,不断强化学生参加交际的信心。

授课之后,做到精讲精练。鉴于学生的基础薄弱,或是没有知道语境,没法补充所缺信息;或是知道是哪个词,不是拼写有误,就是该词的词形不对。所以单词还有待于加强巩固练习。在每单元结束时,会针对该单元教学重点难点,精简一些习题供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习题或是从调研题挑选,抑或是从其它套题或网络上挑选具有针对性的习题供学生练习。

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时,坚持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情势多样化。每个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掌控程度,都会在作业中得以直接体现出来。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学生显现毛病较多的作业,课上利用时间统一详细讲评每个毛病;对于学生不该显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及时纠正。每周进行两次听写测试,对所学新单词、新短语、好句子进行听写。认真及时地批改听写。并针对学生的.听写情形,认真透彻地进行讲评,根据其情形不断改进教法。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在努力上好课之余,为了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及业务能力。我积极参加各种讲座,常常利用各校公布周的机会去听课“取经”,不断给自己“充电”,以适应时期发展对于教师职业技能的要求。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体会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我还在不断的摸索前进。期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获得更好成绩。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大全 篇5

1.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包括摄氏温度、温度计原理、温度计及体温计的使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本章的教学首先是围绕“温度”和“温度计”进行的,它不仅是本章的预备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特别在后面的实验探究以及人们的生活、生产、气象测量中,温度计的使用也将是其中重要的角色。

3.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能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依据课标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理解温度计的原理。

了解并能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课前调查学生对本节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一般学生均知道物体的冷和热常会用温度的低与高来表达,知道热胀冷缩的特点,会说温度但不太清楚其规定及意义,对于零下温度值容易读错,温度计使用中不能规范测量,对体温计只知道用前摔几下。所以针对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体会,在课堂教学时间上做相应的调整。

结合课标的要求,在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制作和体验,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培养对生活环境温度的感知能力,对摄氏温度的规定只作初步了解,重点锻炼学生的认读能力和温度计的规范使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作用。能做的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做,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来说,不能用教师的一味说教代劳。

带着对科学的热情,有组织的进行探究与体验,用心观察,仔细体会。大胆讲读,认真规范的操作,养成良好的习惯。

1.首先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对冷热程度的表述自然过渡到本章第一节温度的教学。

2.合作探究,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自学讨论,学生通过阅读“摄氏温度”这段内容,了解其规定,教师根据回答适当补充。

(2)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观察并体会液体热胀冷缩的特点。这时教师要引领学生观察常用的温度计,了解其原理、里面的液体、名称等。

(3)合作探究,教师指导并示范。迎合学生的心理,先让学生测一测冷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教师巡视并将学生的一些错误做法模仿出来,让学生纠错,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气氛。教师作

正确示范再次引导学生规范测量(测热水温度),正确认读。

(4)多媒体展示,从对体温计的了解感受科技的发展。此处可以问答的形式,边问边解答体温计的相关知识。

3.课堂小结,当堂练习。师生共同小结本节内容,掌握知识脉络,辅以温度计的读数练习检查学习效果。

1、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自主性、表述、交流、讨论、互动、互助可能与教师的教学设想存在一定的距离。

2、不同层面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本节课中可能难全以解决。

冷与热是学生的身体时刻能感受到的,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密的关系。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物体的冷热变化已经有了很多的感知,对于温度计的了解也不太陌生。但是学生在感知冷热的过程中,容易将错觉当作科学,同时对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也仅仅限于表层。本节课的重点是观察和研究温度计的主要构造,并能识读温度计的刻度,能把温度计上的数字和物体的冷热联系起来。

本节课新的课程标准有四项要求:(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3)会测量温度。(4)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与旧的教学大纲相比,新教材将旧教材中《温度计》和《温度计测液体温度》合为一节,容量更大,课标的第4条要求是旧的大纲所没有的。虽然本节容量较大,但要求都不太高,学生对本节内容原来就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所以将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作为本节的重点,这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的教育理念。

一年中冬冷夏热温度不同,在理论上是无可置疑的。因此,教师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去说明这一“事实”。但是,我在这一个教学过程中却在学生的发现中,把握住亮点,促进学生开展了新一轮的学习研究。 在教学中为了一槌定音的给学生留下正确的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体软件以及语言上的强调突出温度计的原理.摄氏温度的单位等物理知识.,从而落实教学大纲.

在课改热潮的推动下,科学教师都希望通过“思中做,做中思”的科学探究方式,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科学探究平台,培养和发展学的科学思维能力。但是,真正做起来难度比较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认真“把握学生的发现,激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故此,第一,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课堂中学生突然出现的不同声音不能以一句简单的话语轻描谈写地放过。教师要设法机敏地抓住那些产生于动态中的问题,将一个学生的问题化为全班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样才能使课堂具有探究性,富有创意和动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的价值,产生不断创意新的求知欲望。二是教师要善于引导,使课堂上产生思维的碰撞,在老师的引导,使其自己去探究,找出解决方法,这样学生感到的不只是自己积极的思维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得淋漓尽致,使教学活动步步深入,富有活力。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又有效地运用可利用的资源及科学方法去进行学习和研究,在行为参与的过程中,逐步习得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这正是“思中做,做中思”的理念的所在。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大全 篇6

光的直线传播

执教人:田发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过程与方法: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物体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维以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速

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激光笔

玻璃水槽。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观察插图,同学们想到了什么?(所有问题经小组讨论回答展示)二:出示课题:(检查学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三:新课过程(所有问题经小组讨论回答展示)

1、思考:在黑暗的屋子里,人为什么看不见物体?思考:光是从哪来的?生活当中有哪些光呢?

2、什么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哪几类?每类例举几个例子。

3、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怎样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呢?

4、光在所有的物质传播过程当中都是直线传播的吗?

5、光的直线传播应用,例举生活中一些例子。

6、讨论日食;月食的形成。

7、讨论光的传播速度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等于多少?(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多少?(4)、在玻璃中的速度为 多少?

(5)、光年的概念,光年是时间单位还是路程单 所有问题待学生回答完毕时,教师再进行补充和完善。

四、课堂练习

五、学生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重要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课后练习题目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大全 篇7

《电流和电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内容。以往初中物理教材多把电学放在力学之后,认为力学是学习物理的基础,而电学内容比较抽象,应该放在力学之后学习。但是“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特别倡导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培养目标上走向多元化。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教材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逻辑的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把电学放在力学之前。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让人感到神秘,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知识跟自己的生活很贴近,而且很有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认识到电是可操作的,并产生进一步探究其奥秘的兴趣。电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本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而本节中的电流、电路、电路图的内容又是学习本章的基础,因此,掌握好本节的知识和技能,对今后电学内容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②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③结合小灯泡、电子门铃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可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概括性表达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强烈的兴趣;在学习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电流和电路的概念不但贯穿电学部分的始终,而且是本章的核心,电路的连接是初中学生实验操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它摸不着,看不到。本节又是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电路连接;第一次进行物理作图,对于八年级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重要。能否会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电学各章的学习。因此,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八年级学生对“电”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但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电路的连接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突破难点,结合本节课的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转换法、引导法、类比法等。

通过连接电路的操作性练习来认识电流与电路的关系,电源和用电器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指导原则,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练习法等,培养学生的兴趣、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电学实验习惯,提高认识电路、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的能力。

用录音机播放节奏感强的一段音乐,让学生看到突然断开录音机电源,音乐声停止。问:同学们为什么听不到音乐声?从而引入了“电”,并且结合演示实验(如图)引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对初中学生来说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这都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实验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通过观察、教师类比、引导等方法得出电流的概念。

1、利用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器材和要求让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在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教科书中的实验警示“!”,并对他们示范:如果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此时通过导线的电流会很大,会将电源烧坏。在学生做实验时,要有科学的实验习惯,必须有正确的实验操作,先结合实验的进程,规范实验操作,利用挂图告诉学生什么是短路、断路和通路以及短路的危害。电流的方向以及形成条件的教学采用学生实验分析归纳、观察,教师类比、引导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分析归纳出电流的方向和形成条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2、在电路的构成的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容易分析归纳电路的组成:用电器、开关以及导线的作用,对于电源的作用,可结合课本103页的小资料进行讲解,以加深理解,培养环保意识。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根据平时的观察,列举知道的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并说出它们的作用。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对初学电路的学生,正确画电路图和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是学习电学的基本功,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

1、让学生认识课本104页图5.2―8中的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为画电路图打下必要的基础。2、进行规范的画图示范,结合元件符号的特点,针对学生容易马虎的地方,提出画好元件符号的要求。并结合同学们的分组实验,让同学们把实物连接电路画成电路图(可在课后让同学们练习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小小比赛)学生经过训练,认识电路、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能力会有较快的提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课本P105动手动脑学物理1、2、3题。回家动手练习,实验。

电路: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等连成电流的路径。

电源和用电器:

(1)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发电机。

(2)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等。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大全 篇8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初中物理光学的重点章节,也是人类“看清世界,感受光明”的基本知识。四大光学现象中“光的色散”课标要求较低,“光的反射”这一课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光在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的现象。既是认识平面镜、球面镜对光的作用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光的折射现象的基础,是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一节课。本节课包括三个知识板块,分别是: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反射类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校八年级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归纳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在探索创造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成因。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光学知识比较抽象,鉴于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依靠实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2、学法:刚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头脑中的物理积淀几乎没有,更谈不上用物理的思维和方法去研究和解决问题,因此我力求改变他们传统接受式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在尝试简单的探究过程中,向他们潜移默化地渗透发现式学习方法,从而为以后实现更深入更全面的“自主、合作、探究”打下良好基础。

三、说教具和学具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实验不仅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研究物理问题最重要的手段。它不仅直观、具体,更重要的是它能真实的再现物理情境和物理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来源,而且新的课程理念还要求我们要尽可能多的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的探究实验。当然我们也不会放弃在微观领域和细微过程中教学模拟课件的辅助作用。为此本节课我设计和选择的教具和学具如下:

激光笔、白塑料板、平面镜、自制漫反射演示仪、自制课件、手电筒、量角器、白纸。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新教材中光的反射这一课,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我把课程设计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情境导入,定标自学;亲历实验,探究达标;紧扣目标,强化训练;检测反馈,拓展提高)

(一)、情境导入,定标自学

我们大家都知道“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实验,首先问学生: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吗?这个问题老师还有点拿不准!(表情:迷惑不解)同学们怎么想?我请两个同学到前边来试一下,大家一起作见证。要求一位同学拿手电筒照向另一位同学,这个同学拿大平面镜去挡照来的光束,结果光束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而射向了另一个方向,为什么?借此引出课题“光的反射”(板书课题)。此时教师提出:针对这一课题,不知大家想弄清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顺势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也就是前面出示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然后教师出示自学指导,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本,感知教材。通过阅读,学生能自行解决疑问,也可以发现新的问题。

(二)、亲历实验,探究达标

1、在承接前一实验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同学拿手电筒去照射不同的物体(透明、不透明的;光滑、粗糙的)亲自感受一下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有了这一基础老师又向学生提出:谁能把刚才的反射过程用最简单的图形描述出来?

最后老师利用课件模拟光路图明确三线、两角、一点(演示课件)(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在我们认识了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光在反射时遵守什么规律?(提出问题为探究做准备)

此时学生还不能完全自主探究,需要老师加以适当引导(老师提示探究过程,可以帮助学困生设计探究方法)

探究1):三线共面问题

探究2):两线分居问题

探究3):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问题

这三个探究过程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一定让学生全部参与,并对积极主动的学生给予激励评价。

探究结果的获得并不难,一定要由学生反馈、总结、归纳,并告诉他们科学家研究问题也用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渗透研究方法)

老师小结:大家的探究结果合起来就是光的反射规律(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意义,并形成合作互助的意识)教师用模拟课件展示规律的全过程和垂直入射、光路可逆等特殊情况。

3、结合环节1,学生已经发现光照到光滑和粗糙的物体表面会有不同的现象,眼睛有不同的感受,从而引出并介绍光的反射类型,教师用课件辅助演示,并强调这两种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课件演示)

(三)紧扣目标,强化训练

告诉学生学物理最大的好处就是学以致用,物理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生产中的许多问题,现在我就为大家提供一席用武之地

课件出示练习题(同时发篇子给学生)

第1题主要考查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及培养学生的动手作图能力,

第2题黑板反光问题,第3题为电视遥控问题,第4题是自行车尾灯的结构问题,这三个题目都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际问题,出示这组题目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学生准确的利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的新理念。

(四)检测反馈,拓展提高

告诉学生刚才是我们的练兵过程,现在我要搞实战演习!要求学生不看书,不看黑板,不研究、不商量,独立完成检测试卷。

课件出示检测卷,并发卷子给学生

(如果有时间小组交换判卷,提出问题,共同进步,需要延伸的老师点拔)

这一环节事实上是让学生有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同时也体现出了学校倡导的“堂堂清”的教学要求。

五、说板书设计

§2—2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现象

二、光的反射规律

线的关系:

角的关系:

特例

三、光的反射类型

(本板书设计再现了光的反射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反射类型,和前面的学习目标是相对应的。“光的反射现象”这一问题课本虽没有单独提出,但它是探究反射规律的必备知识基础,需要学生加以认识。本板书同时也突出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大全 篇9

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有三个内容: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虚像的概念;

(3)、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它在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定律之后,学习、认识平面镜的成像,是前两节所学知识的应用;另外,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凸透镜成像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平面镜成像的探究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科学探究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有用信息的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领略平面镜成像现象中的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

3、重点和难点

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习、体验科学方法,因此,“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虚像”比较抽象,“看得见”,却“摸不着”,因此,虚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很难提出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探究活动中的又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平面镜,容易使他们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根据学生这些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的编排,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教师引导发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虽然对平面镜成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把“像”与“影”混淆等,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这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则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演示实验、教师讲解等教学手段,来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要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科学探究,让学生从观察现象入手,在质疑、探究、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学到知识,同时,体验实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学习科学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首先通过一个魔术视频引入新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还暗示出将“平面镜改为玻璃板”有助于确定虚像的位置,为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搭建一个“支架”。

2、组织探究

第二个环节我将组织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按照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教学时间的限制,探究活动的重点放在设计探究方案上。

(1)提出猜想:

在板书课题之后,展示一幅平静的水面成像的图片。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平面镜的概念,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之美。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并对成像的特点提出猜想,将猜想一一列在黑板上,作为后面探究的课题。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突破探究过程中难点的关键。首先提出:“如何来探究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呢?”以明确探究目的。如果学生感到困难,可以适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我们怎样比较两个物体大小?”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之所以以小组为单位,一方面是由于该探究活动与以前接触到的探究活动相比,难度要大一些,以小组为单位,便于学生随时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获得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3)进行实验

提供实验器材时,将平面镜和玻璃板同时给出,让学生自主选择。直接选平面镜的学生在实验中会发现一个问题:无法同时看到物体的像与替代物,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学生就会陷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考。此时,可能会有学生受到“水中蜡烛”的实验启发,想到把平面镜改为玻璃板做实验。如果学生没有想到,可以提醒学生回想该演示实验。这样,学生通过实验的亲身体会,产生认知冲突,再联系已有信息,解决冲突,体会更加深刻。这样就突破了探究过程中的难点。

在得出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关系后,近一步提出“怎样研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以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究。由于学生在前一步的探究活动中已掌握了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学生完全可以自主进行探究。

(4)交流探究成果,及时矫正

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像物等大等距”的结论,同时对学生掌握知识、参与实验的态度和效果进行反馈,在这一阶段,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针对性反馈练习,学生将完成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

3、理解“虚像”

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进行动态分析,使学生从理论上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并由非实际光线相交形成。

接着再演示:把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前,把白纸放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上。会发现纸上并没有像,从而说明并没有光到达成像的位置,再次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确实不是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使学生从实际中感受什么是虚像。这样,通过理论分析、实验验证等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变静为动,突破“虚像”这一难点。

4、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播放一段有关平面镜成像应用的影片,通过这段影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生产、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加深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等大:像物大小相等;

(2)等距: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3)虚象: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反射光线的方向延长线形成虚像

以上是我对《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的一些认识,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大全 篇10

连接含有并联电路的回路时,可先只连接并联导体中的一个导体,伏特表也暂不接入电路,即首先连接一个串联回路,然后再把并联的导体和伏特表接入电路,这种入门的方法叫先串后并。这样做,对初学者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滑动变阻器分上下两层,上层钢杆和下层电阻丝各有两个接线柱,为了变阻,使用时应上下各用一个接线柱。可简记为:一上一下,各用一个。

根据这一接法,连接实物时就不必拘泥于电路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方向,从而选择短距离,避免交叉的布线方式。

(三)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物理天平进行称量之前,指针应指在刻度中央。若指针偏在标尺左侧,将横梁左端螺丝向左调,或将横梁右端螺丝向左调,均能使指针回到标尺中央。当指针向右偏时,横梁螺丝(不论左端或右端的螺丝)应向右调,横梁螺丝调节方向可概括为:左偏左调,或者左—左,右偏右调,或者右—右。

托盘天平的指针在横梁上方,故横梁螺丝的调节方向跟物理天平相反。只要熟记物理天平的口诀,联想记忆托盘天平螺丝要反调,就不会混淆了。

(四)防止读错数据的一种方法。

物理量具的刻度方向不尽相同。量筒和温度计的上刻度值比下刻度值大,而弹簧和比重计则相反。再如0.6安培表,每小格刻度值是0.02安培。当指针指在没有标值的地方时,粗心的同学常会读错数据。为防止读错,可以记住这样一个口诀:匀中助读。

意思是说,可以先把指针相邻的两个标度值中点的值读出来,再读指针处的数据。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6.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xxx。

20xx年x月xx日。

八年级物理质量说课稿11篇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你是否在寻找高质量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质量说课稿11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八年级物理质量说课稿(篇1)

2. 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3)换算关系: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3)天平的使用

A.托盘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C. 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教师强调: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小结:(在板书中小结)

观察实物

回顾小学学的重量单位

查看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观察天平构造,对照书本,指出每一组成部分

三、思考与作业 如何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IV.板书

第一节 质量

一、质量

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换算关系:1000进制

二、质量的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

2.天平的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3)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读数

3.使用天平注意事项:

V.课后作业

同步练习册

VI.导学后记

沪科版八年级第七章物理质量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质量的单位换算.

2.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天平的构造,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游码在标尺上任一位置所对应的质量数.

2.培养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会调节天平,学会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知道使用天平时应注意的问题.

3.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概括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培养思维能力

利用实物的对比,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出质量的概念.

德育目标

我国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有了称量质量的工具,而且有了统一的称量物体质量的单位,在教学中应通过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天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平衡美、对称美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

教材首先从学生所熟悉的铁锤和铁钉、木船和木椅,通过比较组成这些物质的物质的多少,引出质量的概念.接着介绍了质量的单位——千克、克、毫克、吨,列举了一些物体质量的大小,目的是让学生对千克形成较具体的观念.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又能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高中物理中学习.在初中对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简单地使学生认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但这并不是质量的定义,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对于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而变,也是让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中可利用挂图或幻灯片让学生对照着实物认识天平的各主要部分和它们的作用.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面两节课的基础.

教法建议 质量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法学习,质量的测量这部分内容可通过示范、讲授、实验法学习.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知识点阐述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质量的概念只作粗浅介绍,重点讲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

(一)质量的概念

通过列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对物体和物

质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各具体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建立起质量的概念.在质量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质量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才能比较质量的大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物体的属性,但是,教材内容中已涉及到这一点,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教学中应明确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通过实践予以说明,这样有利于后面密度的教学.

(三)质量的单位

学生在小学学习过质量的单位吨、千克、克等,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接触质量的单位.教学中可先复习学生原有知识,使学生知道吨、千克、毫克之间的关系.然后说明千克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1kg的质量有多大,使学生对千克形成具体观念.接着介绍吨、克、毫克,这些单位常用在什么情况下.利用课本中给出的“一些物体的质量”,可进一步使学生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讲过质量的单位后,可以告诉学生,在生活和贸易中,人们习惯上把质量叫做重量,但是物理学中都统一叫质量.

(四)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测质量的工具有很多,可先向学生介绍几种秤,使学生知道它们都是用来称质量的.然后重点讲实验室里用的天平.教师可根据本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选择重点讲述的对象.如果本校实验室里托盘天平较多,学生实验中主要用托盘天平,则可重点讲托盘天平.

天平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教师应从1.认识天平2.调节天平3.使用天平三个方面入手.为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天平,为下几节课打基础,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分层次讲授.

二、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组织学生举例、分析、讨论弄清什么是物体、什么是物质.

(二)组织学生分析、比较同一材料组成的不同物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而引出质量的概念.

(三)组织学生观察天平,观察应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局部的层次进行.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以下为本教学示例所需的教具和学具,教师可参考本示例和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1dm3的纯水、大烧杯、天平、砝码盒、金属块、杆秤、托盘秤、板书演示课件、投影仪、各种幻灯片、铁钉、铁锤、冰、水、“天平的使用”交互式动画

五、教学设计示例

(一)新课导入

需要的教具与学具:教室内的各种装备、行星与恒星的幻灯片、讲桌和木椅实物、铝锅和铝勺实物、铁锤和铁钉实物.

方案一:观察教室中的桌椅、黑板、粉笔、黑板擦,教室外的树木、房屋、汽车、飞机,放映幻灯片“行星、恒星”,向学生介绍物体是由铁、木头、水等各种材料组成的,人们叫这些材料为物质,也就是说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方案二:列举生活中熟悉的几种物体,指出它们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例如,指出讲桌和木椅由木材构成;铝锅和铝勺由铝构成;铁锤和铁钉由铁构成.接着向学生提问:讲桌和木椅;铝锅和铝勺;铁锤和铁钉除形状和用途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东

西有多有少”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一张课桌比一把木椅所含的木材多;一个铝锅比一把铝勺所含的铝多;一把铁锤比一个铁钉含的铁多.引出“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课桌和木椅虽然都是由木材构成,但是它们的质量不同.

注意事项:在质量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质量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才能比较质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八年级物理质量说课稿(篇2)

雅酉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优质课教案设计

题:

第一节

设 计 人:

设计时间: 2013年11月25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108页——112页。

1、质量的定义和单位;

2、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

3、实验——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4、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物态和位置而改变。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2.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2.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2.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教法学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学生天平(带砝码),小石块,水、烧杯,矿泉水瓶子一个。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宇宙上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新课教学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物体的这个性质就引入了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表示。(2)质量的单位

第 1页 /总 4页

雅酉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优质课教案设计

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看教材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2.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使用:

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测量物体的质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教师强调:(1)、调节平衡螺母: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为移动游码。(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1)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2)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3、学生实验(多媒体展示操作步骤)(1)、学生用天平测量一个小石块的质量: 步骤: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b、调节天平平衡;

c、把小石块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d、读数——小石块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读数

(2)、学生用天平测量液体水的质量:

第 2页 /总 4页

雅酉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优质课教案设计

步骤: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b、调节天平平衡;

c、把烧杯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d、读出烧杯的质量0=砝码的总质量+游码读数

e、把待测的液体水倒入烧杯中并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f、读出液体水和烧杯的质量1=砝码的总质量+游码读数 g、求出液体的质量= 1-0(师注意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

4、演示实验(P111想想做做)

(1)用天平称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比较这个物体在形状变化前后的质量。

(2)称量一小杯水与一小匙白糖的总质量,然后使白糖溶于水,再称量糖水的质量。比较两次称量的结果。

结论: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三、小

学生对照板书对本节课教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复述: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克(g)。

3、质量测量工具:天平

4、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四、作业布置

教材第11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及答案: √第1题

答:这些货物的质量不会改变。因为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第2题

答:取100个大头针用天平测出这100个大头针的质量,然后用质量÷100即是一个大头针的质量。还可以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减小误差。

√第3题

答:质量为100克的冰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不变仍是100克。√第4题

答:这块金属的质量=100g+50g+20g+游码1.6g=171.6g。√第5题

答:这种案秤的秤盘相当于天平的左盘,砝码盘相当于天平的右盘。槽码相当于天平的砝码,秤杆相当于天平的标尺,游码相当于天平的游码。

第 3页 /总 4页

雅酉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优质课教案设计

板书设计:

一、质量

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进率:1000

二、质量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天平2.天平的使用

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测量: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读数 三.使用天平注意事项 1.不能超过称量;

2.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四.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教学反思:这节课应该说是初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节,是概念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一节课。《质量与密度》这一章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章,而第一节质量又是关键所在,学生要掌握的内容和技能主要有以几个知识点:掌握和理解质量的概念,要学会正确的使用天平进行测量。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在这一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很好的驾驭本节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全面提高认知能力、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传授本章知识的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从生活入手,利用浅显的实验演示来展示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真正懂得质量的概念,掌握用天平测质量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课后,我回顾了一下,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应该做到。第一:在上课时应该抓住重点、难点;寻找突破点。在学生自主互动和思维方面有些不足。其次,在这节课上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不是很好。

第 4页 /总 4页

八年级物理质量说课稿(篇3)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篇二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人所任教的班级,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看,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三、教改措施: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E.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F.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八年级物理质量说课稿(篇4)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篇一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416班共有学生65人,由于上学期才开始教这个班,对他们的情况还不是太了解,只能通过上期期末考试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该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之,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这是新开设的一门科目,新科目,新起点,新观念,难教难学,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声光电等自然现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八年级物理质量说课稿(篇5)

第八章 第一节 《压强》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二、学习过程:

1、知识准备

(1)力是 对 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3)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和。

2、认识压力

请同学们分析,人对地面、图钉对墙面、木块对桌面和斜面的作用力的情况,并画出这些作用力的示意图

分析归纳:(1)物理学中,把 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是。

3、压力的作用效果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在茫茫的雪原上,步行的人会深深陷入雪中,行进非常困难,而双脚踩在滑雪板上的滑雪者却能快速滑行,为什么?

2、用大小不同的力捏气球,观察气球的凹陷程度相同吗? 用两个食指分别顶住铅笔的笔尖和笔尾,感受手指的疼痛并观察皮肤凹陷程

3、分别用两只手指抵住笔尖和笔尾,两只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从上述现象中,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多个因素有关,因此,在探究过程中要使用_____________法。

实验中,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由_______________显示出来。

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具体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具体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我们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22已知:演员G1=475N, S1=10 cm 大象G2=60000N,S2=0.3m

结论:当受力面积的大小和压力的大小都不同时,我们采用______面积上压力的大小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方便。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过物理量有______和______也采用过类似的办法。

5、压强:

1.定义: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______的大小叫做压强。用字母______表示。

42.公式: 3.单位: 4.物理意义:P=2×10Pa表示:

6、怎样增大或减少压强?

1、观察课本P139的图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推土机通过 来(填“增大”或“减小”)压强;(2)刀子通过 来(填“增大”或“减小”)压强;(3)钉钉子通过 来(填“增大”或“减小”)压强;(3)华表通过 来(填“增大”或“减小”)压强;

2、请归纳增大、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有 和 ;(2)减小压强的方法有 和 ;

3、请你举出日常生活、生产中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一些实例

三、当堂达标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关.2.某物体对桌面的压强是1×104Pa,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有一瓶没有开启的汽水,瓶内二氧化碳给瓶盖一个14N的力,若瓶盖的面积为7cm2,则瓶盖受到的压强是()A 0.5×10-4Pa B 2Pa C 200Pa D 2×104Pa 4.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与人站立在地面时相比较()

A、压力不变,压强改变;B、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C、压力改变,压强改变;D、压力改变,压强不变

5.所示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砖,沿竖直方向(见图中虚线)截去一半,则剩下的半块砖与原来整块砖相比()

A.对地面的压强不变 B.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C.砖的密度减小一半 D.砖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不变.学习生活中,常会见到如下现象,其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①削铅笔的小刀刀刃磨得很薄②滑雪板做得很宽很长③往墙上钉钉子时,要用力击打④用订书机订书本时,订书机的柄较宽.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的

C.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一定越大 D.压力大,压强一定大 8.相同的正方体实心铜块和铁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比较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A.压力相等,铜块对桌面的压强较大 B.压力相等,铁块对桌面的压强较大

C.压强相等,铜块对桌面的压力较大

D.压强相等,铁块对桌面的压力

9.质量为50kg,他的每只脚的面积为125cm2,则小明行走时脚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脚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g=10N/Kg)

八年级物理质量说课稿(篇6)

5.1 质量

核心素养

通过对于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的学习,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使学生形成对质量的物理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②常识性了解测量质量的工具。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活动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学情分析

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质量的初步概念,质量的单位和认识测质量的工具。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本节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通过多举例子,让学生区分物体和物质,使学生建立起质量的概念。对于质量的单位,通过列举一些物体的质量并进行单位换算,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对于质量有大体的概念后,通过估计物体的质量认识到测量工具的重要

/ 7

性,认识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本节的内容主要通过事例和实验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形成质量的知识体系,为下一节托盘天平的使用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教学难点:质量的初步概念的形成 教具准备

教具:橡皮泥、苹果、矿泉水、食盐、托盘天平学具:矿泉水、硬币、50g钩码、托盘天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去过菜市场买过菜或水果?请同学们观看这样一段视频(安徽电视台的寻找良心秤)。

提问:你从中可以发现什么信息?(通过“寻找良心秤这档节目,商贩短斤缺两现场被揭穿,我们去买东西时希望足斤足两,不要缺斤短两,我们关注的是什么问题,是我们买到东西的?)提问:对于质量你都知道些什么?你们想知道有关质量的一些知识吗?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质量的有关知识。板书:5.1 质量

二、进行活动,开展新课 活动一:试分类

/ 7 请把大玻璃杯、小玻璃杯、铁钉、铁锤、桌子、椅子进行分类;说出根据什么理由来分类,分为几类?(学生交流讨论)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出分类依据.提问:如果按制作材料分类,以上物体该怎么分呢? 师生共同小结: 讲解:我们把有一定形状、体积、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实物称物体;把组成这种物体的材料叫物质。

请学生找出以上例子中的物体和物质。以上例子说明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思考:以上例子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一样吗? 师总结:这也就反映了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物理学中引入质量这个物理量来区分物体的这种性质。

提问:同学们能根据大屏幕上的分析说出质量的定义吗?(教师引导)板书:

一、质量

1.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2.m 活动二:看变化

出示一个苹果,让一个同学咬掉一口,问:它的质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①问题一:把一块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其质量会改变吗?为什么? 把一铁块做成铁锅,其质量会改变吗?为什么? 把一根铁丝变成圆形,其质量会变化吗?为什么?

/ 7

得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师扔掉铁丝圈,刚才做法中,铁丝的什么发生变化?它的质量会不会变化? ②问题二:神七翟志刚太空漫步,身后的五星红旗从地球到太空,什么发生了变化?其质量会变化吗?为什么? 得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空间位置无关。

③问题三:一瓶冰冻的矿泉水,熔化成水后,它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它的质量会不会变化?为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 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改变而改变,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活动三:知单位

媒体展示:他们在干什么?(测体重)想必同学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体重是多少?(板书 45t 52g)老师刚才写的有没有问题?(我们关注一个物理量定义的同时,还要明确它的单位,否则就要闹笑话了。)请学生打开课本阅读,找出与质量有关的一些知识。阅读并思考: 1.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其符号是什么? 2.什么是国际千克原器? 3.质量还有哪些常用单位? 巡视。

学生阅读完后,请学生把从中获得的知识与同学分享。

/ 7

生边说师边板书。板书: 3.单位:国际制:千克 ㎏ 常用:克 g 毫克 mg 吨 t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kg=103g 1mg=103g=10-6kg 1t=103kg 巩固练习:5t=________Kg 50Kg=________g 10g=________mg 50mg=________g(学生写完后进行投影展示)媒体展示:生活中质量的单位及与国际单位的关系 单位:公斤、斤、两 换算:1千克=1公斤=2斤 1斤=0.5千克=500克 1斤=10两=500克 1两=50克

老师出示一组图片,只有数字没有单位,请学生帮忙填上单位。

生活小常识:过量食盐的坏处,专家们建议,成年人每天的吃盐量,最好不要超过6克。

直观感知:出示一个50g的钩码、一元硬币分别让学生感受质量的大小 请学生用手掂掂实验桌上的物品(物理课本、一根粉笔、一瓶矿泉水),估计他们的质量。

请学生把自己的估计质量跟同学们交流。

/ 7 教师提出:想知道谁的估计本领最高吗?你有什么办法? 活动四:认工具

请学生想一下,日常生活中都有那些测量质量的工具?(杆秤、磅秤、案秤、电子秤、吊秤、估重计、地磅)提问:如果想测一个人的体重,应该用什么秤?案秤行不行? 如果想测一把青菜的重量,应该用什么秤? 如果测一头大象的质量,应该用什么秤? 刚才老师称6g食盐质量,应该用什么秤?或者称比较小的质量应该选用什么测量工具? 媒体展示:托盘天平、物理天平、电子天平、超微量天平。认识天平:各小组同学拿出天平结合书本中插图,对照认识天平结构 学生指认天平各部分结构。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巩固练习

五、布置作业

1、阅读P86“信息窗”,了解自然界不同物体质量的数量级。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托盘天平的称量原理。

3、完成下一课《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预习任务 板书设计: 5.1质量

一、物体与物质

/ 7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常用字母“m”表示。

2、特征: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着它的形状、空间位置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3、单位及其换算:国际单位 千克(kg)常用单位 吨(t)克(g)毫克(mg)等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三、测量工具:托盘天平教学反思:

/ 7

八年级物理质量说课稿(篇7)

第一节:动与静(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3)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重点:

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取和运动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正确选取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让学生举出一些认为运动的例子。(上学的学生、下班的工人、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流动的空气甚至地壳运动等等)

师:除了上面举的例子,还有什么东西在运动呢?(展示图片宇宙星系并解释:大爆炸形成的成千上亿个星系,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许多星系正远离我们而去。)

师: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大陆板块的相互挤压所产生的,说明我们脚下的土地也是在运动着的。

师:动物也在运动当中,那么呢?(展示图片:跑步、游泳)

二、推进新课:

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运动的世界》,自然界的人,动物甚至植物等等都在运动,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三、自学设问

1.我们生活在一个()的世界里?请举例? 2.人们分别在用哪些不同的方式来描述运动的世界? 3.什么叫机械运动?简称什么? 4.什么是参照物? 讲授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过程

5.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6.参照物选取的原则是什么?

四、合学解问

(1)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交流自学成果,合作探究未解决的问题,对预设的问题形成答案。

(2)学生展示,点评,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补充。

(3)交流结果如下

a.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学的学生、下班的工人、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都在运动。

b.诗人用优美的语言和意境描述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描述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述运动

c.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d.事先被选定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e.观察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改变了就运动,不改变就静止。

f.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既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也可以选静止的物体;同一物体,由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也可能不同;参照物一但被选定,我们认为它就是静止的;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一般选择地面或者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五、拓学再问

1.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 ]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判定

2.乘客坐在“女王”号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 ] A.江岸的码头 B.游轮的船舱 C.迎面驶来的汽艇 D.油轮上奔跑的小孩

3:诗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以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以_____为参照物。

4:“月在云中穿梭,云从月旁擦过。”前一句是以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是以____为参照物。

六、固学运用

1、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静止的 B、由东向西运动 C、由西向东运动 D、无法判断

2、如图2-1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在河面上的两艘船上旗帜如图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A、乙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B、甲船肯定是静止的 C、甲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乙船肯定是静止的

七、布置作业:书本课后1和2题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动与静

教学目标: 预设问题: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1)我们生活在一个()的世界里?请举例?(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2)人们分别用哪些方式来描述运动的世界?(3)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什么叫机械运动?简称什么? 教学重点:(4)什么是参照物?

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取和运动静止的判断(5)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教学难点:

(6)参照物选取的原则是什么?(1)参照物的正确选取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

九、教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质量说课稿(篇8)

雅酉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优质课教案设计

课题:第一节质量

设 计 人:设计时间: 2013年11月25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108页——112页。

1、质量的定义和单位;

2、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

3、实验——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4、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物态和位置而改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2.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2.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2.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教法学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学生天平(带砝码),小石块,水、烧杯,矿泉水瓶子一个。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宇宙上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新课教学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物体的这个性质就引入了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

八年级物理质量说课稿(篇9)

我在学习的路上

既选择远方,必风雨兼程

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讲义 专题五 质量与密度

【考纲要求】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2.理解密度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3.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体积;

4.会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

一、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要点诠释:

(1)单位:国际单位:kg,常用单位:t、g、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150g。

一头大象约6t

一只鸡约2kg。

(2)质量的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3)测量:

教育成就梦想

知识引领未来 我在学习的路上

既选择远方,必风雨兼程

考点

二、密度及测量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要点诠释:

(1)公式:

变形:

(2)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

3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其物理意义为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理解密度公式:

①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ρ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ρ成正比。

(4)图象:如图所示:ρ甲>ρ乙

(5)测体积——量筒(量杯)

①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②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教育成就梦想

知识引领未来 我在学习的路上

既选择远方,必风雨兼程

(6)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7)测液体密度:

①原理:ρ=m/V

②方法:a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c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d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V。

考点

三、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2.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可以算出它的质量。

3.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可以算出它的体积。4.判断空心实心。

教育成就梦想

知识引领未来

八年级物理质量说课稿(篇10)

I.知晓目标

1. 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

2. 知道质量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 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仪器是天平;知道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重点:质量单位及单位间换算,天平使用方法

难点: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教具:铁钉、铁锤、木桌、木凳、托盘天平、彩色挂图等

II. 导入激趣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思考、回答

III.合作学习

1. 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八年级物理质量说课稿(篇11)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导学案

课题: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课型:新授主编人:XXX审核人:初二备课组

班级:姓名:学号

【教学目标】

1.道德目标:

2.情智目标:

①感情目标: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

②认识目标:通过实验,学会使用天平,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时间】(1学时)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节

(二)互阅作业

(三)自学与互帮

1.内容一:探究影响物体质量大小的因素

自学方法:1.称橡皮泥的质量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标尺上的分度值为;

②把游码移到标尺的“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③用天平称量一块橡皮泥的质量,然后把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状后再称一称,它的质量是否改变了?

结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无关)

生活经验:当一块冰熔化成水后,他们的质量是否改变?

结论:物体的质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无关)

科学研究还发现:物体的质量不随地理位置的变化而改变,例如。

综上所述:物体的质量不随、、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3.自学内容二:6.2测量一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

实验序号回形针数量/个总质量/g一个回形针质量/g

①1

②20

③40

方法:当测量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按照下表要求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填入空格内。

4.自学内容三:6.3测量烧杯中水的质量

(1)、排出正确的实验步骤:

A、计算烧杯中水的质量

B、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C、测量烧杯的质量

(2)将测量步骤和测量数据填入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