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10-07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古语有云: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通常会记录下读书笔记,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读书笔记有一定的深度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论十大关系读后感,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篇1)

《论十大关系》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基本原则作了说明。改革的方向: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基本是照抄苏联模式,“尽管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可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我们几乎是一张白纸,只能是边照抄、边学习,边探索,边总结。”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我党也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重视调查研究,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就是1956年,毛泽东连续听取了党中央有关同志和国务院30多个部的汇报后写成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也为我们党解放思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以苏联为警示,总结了苏中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在《论十大关系》的开篇,毛泽东就讲: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1956年,在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讲到赫鲁晓夫“揭了盖子”——他破除了那种认为苏联苏共和斯大林一切都是正确的迷信,有利于反对教条主义。我们不应该照搬苏联的一切,而应该把马列主义的原则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改革的基本原则。改革就是通过更加合理地调整人民的物质利益、权利义务,解决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提高人民的自觉表达自由,从而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以苏为戒,毛泽东总结苏联体质和某些制度中影响人们积极性发展的弊端: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把地方卡得过死;民族关系上的大民族主义;党派关系上的大党主义等等,结合我国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原则对今天的改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篇2)

2008年经济危机到来,又使很多人开始反思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西方很多国家都掀起了《资本论》重读的高潮,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当代青年读过几本马克思的原著?重燃恰同学少年般五四的激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离不开毛泽东,他开始自觉地阅读毛泽东的一些著作,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探索,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社会主义进程和当代国情。

前两天,刚拜读了《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一文,是毛泽东花一个半月,听取****34部门的工作回报后,在56年5月2号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做的报告。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关系;**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十个方面论述当时中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主要的问题。本文应该属于毛泽东领导的第一代集体领导集体,积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

关于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毛泽东深刻认识到重工业对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只有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我们才能不受他人控制。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20世纪50年代末中俄关系的恶化反映出,要想摆脱统治,就必须有自己的高科技体系和产业体系。

无论是中苏联合舰队,还是长波电台,如果中国人不了解这些高科技,不能建立自己的舰队和电台,这些只能由苏联控制。农业和轻工业的功能是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保持货币价值和社会稳定,促进重工业的交流和发展。对于农业的发展,毛泽东高度重视高科技的作用,如袁隆平的两系杂交水稻、美国引进高产肥料技术、人民群众的作用等。

但是,过低的压低粮食价格,不利用农业的长久发展。

对于沿海工业与内陆工业的关系,沿海地区应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基础,发挥更大的作用。处于战争布局的考虑,要平衡工业分布,新建的工厂要大部分放在内地。现在很多人说,我们备战这么久,没有战争,浪费了大量的物资,阻碍了国民经济建设。

代表国家的大规模**建设,浪费了大规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我们要明白,那时候,中苏边界上有几百万苏联士兵。我们可以不准备吗?只是因为我们准备充分,才避免了战争。如果我们没有准备,在于防上疏忽大意,可能真的会发生战争。这样的损失会更大吗,

备战和防灾是一样的,我们都是防范于未然。还有人说,今天的战争都是高科技、导弹、卫星致盲、网络战等,平衡产业布局有什么用?毛泽东的观点是为战争做好准备。我们可以随时战斗,敢于战斗。

如果让内地有了工业基础,我们就有了战争的战略缓冲地带,犹如二战中的苏联的西伯利亚工业基础。因为我们有组织反击的能力。不管技术有多高,我们不能一下子消灭这么大的中国。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我们打的是多么有战略,有战术,基本上和古巴导弹危机同起同落。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泽东重视经济建设,降低军费,裁军。保证国家的财政更多的用于经济的建设。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经济建设良好国际环境的保证。

同时,毛泽东高度重视核技术的发展和先进国防工业的发展。军工技术的进步,同样促进民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民航10号客机运行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试运行取得成功。

从三个方面分析十大关系所揭示的毛泽东思想,我们总以为毛泽东不懂经济,我们的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前就濒临崩溃。通过你的教导,和自己多毛泽东著作的读,明白了毛泽东也是非常懂经济的,至少比现在的我懂。十大关系中,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关系都是关于经济的,**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中间都透漏着经济的因素。

而且其中很多都很合适,至少我没有发现太多漏洞。同时对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我们也是这样做的。比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都与毛泽东的均衡产业布局非常相似。

军费每年的保持10%以上的增长,重视自主的高精尖**的研发,不是和毛泽东搞核**的劲头不是一样的嘛。在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重视发展高新技术重工业,难道不是一个道理吗?

十大关系,亦可谓十大矛盾。如何解决这些关系,不光是建国初期面临的问题,也是现在将来都存在的问题,而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已给我们指明了基本方向。它不但适用于过去,也适用于现在和未来。

它在国家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历史是辩证的,人生也是辩证的。作为大学生,我们也需要处理身边的种种关系。

学习、工作、休闲、娱乐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学习和工作没有错。他们互相促进。适当的休闲娱乐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必须平衡,个人价值不能脱离集体价值。只有找到集体与个人的交汇点,通过个人利益调动个人的积极性,才能促进集体利益做大做优;集体利益的扩大和优化,才能为个人提供更好的发挥平台。

再者,关系既是复杂,又是简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我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必须了解的知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有赖于和谐的人际关系。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篇3)

***xx大学大学生读书报告

姓名:所在院系:

专业:学号:

指导教师:

书籍摘要

《论十大关系》

1956年初,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开始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已有三年多的实践经验。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渐被人们认识。

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警示,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把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提到中国共产党面前。

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动员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所谓民主,不再是旧范畴的民主,不再是旧范畴的民主,而是新范畴的民主,而是新民主主义。

可以说,所谓中华民族新政治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所谓中华民族新经济就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所谓中华民族新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文化。

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在中国从事革命的一切党派,一切人们,谁不懂得这个历史特点,谁就不能指导这个革命和进行这个革命到胜利,谁就会被人民抛弃,变为向隅而泣的可怜虫。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一、解放思想,使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

2、 解放思想,使我们党坚定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成功地把改革开放推向21世纪;

3、 解放思想,使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和平与发展逐渐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同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后,以信息科学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发展更为迅速,日益取代传统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对峙的两极格局开始松动,尤其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打破,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于苏东剧变,受到严重挫折,转向低潮。

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势,邓小平强调要利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抓住机遇,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强调发展经济,主要应依靠科技和教育;强调应对苏东剧变的消极影响,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毛泽东在讲话中以苏联的经验为例,总结了中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提出动员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鉴戒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

它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适当地安排国民经济,提出按“农、轻、重”的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思想。提出我国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一、何为十大关系

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在**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

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二、当时的基本国情

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提前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由于国内外、主客观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们借鉴了苏联的经济模式来建设我国。但毛泽东从来不是教条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始终认为苏联的建设是前车之鉴,但不能照搬苏联的经验。他应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证明毛泽东态度的最好例子是,中国走了一条不同于苏联镇压和剥夺的和平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思想越来越明显。《论十大关系》就是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

促使我国必须突破苏联模式更强烈的动因,则是仿效苏联给自己带来的诸多问题。我国采用苏联经济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对有效地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对发展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一五”后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经济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这种模式的弊端就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

体现在:1、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难以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拖了生产力发展的后腿;2、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集中过多,国家统的过死,压抑和限制了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和机动性;3、在经济运行中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调节作用,既影响了流通又影响了生产;4、在分配上存在着重积累轻消费的现象,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些都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说明苏联模式已不能适应包括苏联自身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别于苏联的具有自己特点的中国经济模式。

三、主要特点

一。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我们贯彻了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为前提、以重工业为基础的方针

产业包括以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经济发展战略;

2。在经济体制上,取消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

三。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实行国家行政手段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运行机制中不包括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这一模式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中曾显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1940年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用10年左右时间,跑完了欧美先进工业国家100年的工业化路程,并在50年代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这更增强了对我国的吸引力。

因而我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化三改”过程中引进了苏联的经济模式。随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的经济体制基本形成,明显受到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同苏联一样,就是建立一个高度集中统一、以行政管理为主要任务的计划经济体制。

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只剩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两个层次;取消市场,实行粮棉等重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分配领域中实行低消费,高积累并趋于平均主义。

四、《论十大关系》突出贡献

《论十大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依据,并对改革的性质作了界定。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一点,今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对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是否需要改革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矛盾,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依据。毛泽东讲;“一共讲了十点。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

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

”毛泽东大胆地向传统看法提出了挑战,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依据,即改革就是解决矛盾。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把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

矛盾归纳为十对,并逐一加以解决。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反复强调处理好十个关系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就蕴含了改革是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改革的性质是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

特别是1957年2 月,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进一步发挥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更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改革的依据和性质。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像“资本主义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它不是对抗的,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是变革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论十太关系》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基本原则作了说明。

改革的方向: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基本是是照抄苏联模式,“尽管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可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我们几乎是一张白纸,只能是边照抄、边学习,边探索,边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我党也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注重搞调查研究,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论十大关系》就是1956 年2-4月.毛泽东连续听取了党**有关同志和国务院30多个部的汇报后写成的。

苏共20大的召开,又为我党解放思想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以苏为戒,总结苏联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在《论十大关系》的开篇,毛泽东就讲: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1956年3月19日和24日,在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讲到赫鲁晓夫“揭了盖子”??他破除了那种认为苏联苏共和斯大林一切都是正确的迷信,有利于反对教条主义。

不要再硬搬苏联的一切了,应该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改革的基本原则。改革就是解决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更合理

地调整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权利义务关系,提高人们意识表达的自由程度,从而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以苏为戒,毛泽东总结苏联体制和某些制度中影响人们积极性发挥的弊靖:

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上,搞高积累;在**和地方关系上把地方卡得过死;民族关系上的大民族主义;党派关系上的大党主义等等+结合我国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社会主义改革这一基本原则,对今天改革仍具有现实意义。

《论十大关系》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的序幕。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篇4)

在读完毛泽东阐述的十大关系中,我觉得每对关系都充满唯物辩证法的色彩,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事物的矛盾,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现在国家的许多政策和方针都还体现《论十大关系》中的观点,可见它对中国的发展有指导意义。同时比如其中,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的一些见解,它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例也有启示意义。

人作为复杂社会的一部分,做事难免会犯错,就像古人说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我要求一个错误时,我必须勇敢地承认它,以实际和现是的态度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学会反思。我们都是血气方刚的新时代大学生,遇事难免会冲动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大学生打架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例如,同学因为一时口角之争就大打出手,一时失手将对方致残好,甚者致命。本来只是一件小事,没想到会发展成犯罪,有关人员很后悔。

而对待这些犯过错误的同学,我们应学习“是非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不能因为他们曾经他们犯过错就和他们交流,歧视他们。相反,我们应该主动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从灵魂深处反思,并努力尽快纠正他们。

当我们周围的学生犯错时,要以宽容的心去接受,允许他们犯错,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苛求别人只会疏远别人,最终导致失去朋友。作为一学生和未来的医生,我们更有责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培养医德医风。

不管患者曾经是否犯过罪,我们都应当救死扶伤,医治肉体疼痛时安抚他们心灵的伤疤。在战争年代,战地医生不会因为患者是战俘就任其疼痛而死,地方的士兵许多是被迫入伍参战,并非自愿来侵略他国。

随着物价的**,我们学校食堂的饭菜**也在**。学校四大食堂的**都**了。我认为学校食堂涨价一方面有**的影响,还有学校食堂少的原因。我们学校的米价比大连其他大学高。在同样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学校的米价更高?

原因是与其他大学相比,我们学校的就餐场所较少。在这么大的学校里,四个食堂明显少了一点。每到吃饭时间段,同学都要排长长的队伍买饭。

食堂之间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为了不断推出新菜来吸引学生,听取他们的建议。作为我们学生当然希望学校能有更多就餐的地方,食堂间才能因为竞争不断出新,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食堂涨价,就像“党和非党的关系”。毛主席明确指出: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仅在过去,而且在未来,即长期共存和相互监督。

”我觉得学校在有一个主食堂的基础上,应增设多个小食堂。如此众多的食堂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防止垄断,从而保护学生的利益。

在学习方法方面,我们应学习“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如果我们同学的学习方法对我们有效,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不论对方性别、年龄、性格、班级等方面与我们差异多大,只要他们的学习方法能适用于我们提高成绩,我们都应当采纳。

就像我国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同时防范“拿来主义”,要理性分析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一方面比别人优越,另一方面却平庸甚至矮小。

成绩优秀的同学只能说明他善于学习,而不能说明他各方面都很优秀。如果他冷淡待人,不尊重老师等许多缺点。他们的短处当然不要学,成绩优秀同学的一切不良行为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

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学习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

最近社会上发生许多发人深思的事件,出现老人跌倒不敢扶、二次碾压路人漠视、还有11月16日发生的甘肃校车事故,让人不禁对公民良知和**监管的怀疑。生活中处处可见形象工程,真正为百姓谋福利的工程总是被些人用于谋己私利。只有当每一个中国公民与社会恶作斗争,以责任感监督**,坚持是非关系,才能减少类似的悲剧。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篇5)

为了更加深入透彻地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更好地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我在寒假期间研读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这是1956年毛泽东在听取了**34个部委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汇报的基础之上,经过**政治局的几次讨论而集中概括总结出来的。同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无可否认,《论十大关系》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讲话:它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并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此外,它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对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简单说来,《论十大关系》中的十个关系指的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以及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报告对此十大关系分别作了详细的说明和阐释,并据此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以后建设发展的方向。

从报告内容来看,它主要针对的是当时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等方面,概括起来体现了三个特点:一,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行了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为前提,以重工业包括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二,在经济制度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实行与之相适应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三,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由国家行政手段调节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在运行机制上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

《论十大关系》虽然针对的是当时社会主义中国建设中的各个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很明显,它对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仍然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对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仍旧显示着先进的指导意义。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首先要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报告中明确提到了这一点,这与我们今天的发展战略是一致的。

在当代中国,许多问题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例如,近年来,经常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各各部门的腐败。

这些都是与、强啊、提到**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指出“在巩固**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从当时的情况更来看,这种办法无疑是正确的,有益的。当然,在今天的中国也同样有益,但既然出现问题了,我们就该考虑把这种“地方的独立性”放在一个合理的位置,对上述所说的腐败问题起到一个很好的控制作用,以尽可能达到最优化。

再说我感受也比较深的一个地方: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的问题。我的家乡,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我深深地感受到民族政策。

报告强调,要真诚、积极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建设。举几个很简单的例子,今天我们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大学预科设定政策,对地区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等都能体现。我们今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给少数民族大力帮扶,力求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这与报告中所体现的民族关系思想是一致的。

最后,让我们谈谈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报告指出: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性和批判性学习,不能盲目学习,不能照搬一切,机械照搬。”这才是完整的方针:

要学习,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分析批判学习,不能盲目学习。但在我看来,今天的中国,社会上很多人都在盲目地学,我们称之为“跟风”。讽刺地说,就是觉得“外国的月亮都比我们自己的圆”。

所以洋节的地位渐渐与我们的传统节日齐平甚至超越我们的传统节日;很多人不惜花费巨资去国外读一个野鸡大学也不愿扎扎实实拿一个国内文凭;更有甚者,当下的很多学生对外语的认知水平要远远超于我们的母语汉语。这不正常,也不应该。我认为,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对其他国家的盲目崇拜。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在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等等方面都还与他们存在一定的距离。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方方面面不如人,更不能说我们需要一味地向别国看齐。我们需要学的是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等等,不是要摒弃我们的传统文化而让其取而代之。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体现了坚持从实际出发,辩证的看待和处理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中遇到的各个实际问题。对我们今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可以说,《论十大关系》所体现的活跃的辩证思维方法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石。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篇6)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在课程开设了几周后,我们就应老师要求去研读毛东的著作《论十大关系》。在此之前,我们只是对此有所耳闻,但是一直没有去捧起它好好读读其中的奥义,甚至连其中的十大关系是哪十大也并不是非常清晰的了解。但是在读过后我受益匪浅,颇有感受。

一是十大关系,主要论述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生活种积极因素的调动和中外关系的处理。

1、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报告不仅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还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和谐是矛盾事物的最佳组合。能否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和谐国家,是检验执政人民领导能力的最好标准,也是巩固执政地位的最好途径。正如该文所讲的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这些矛盾能否在实践中得到彻底处理,还应准备好两种可能,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会遇到新的矛盾和问题。

但是,正如我们常说的,道路总是曲折的,未来总是光明的。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最后在读到“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中,也受到了一些启迪,“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同时,每个民族也都有它的短处。

有人以为社会主义就了不起,一点缺点也没有了哪有这个事?应当承认,总是有优点和缺点这两点。”一个民族是这样,那么作为一个单个的人,更是如此,我们在不能妄自菲薄的同时,不能盲目自信,要充分地认清自己的能力,要学会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这样才有助于个人的发展。

薛霏***

环艺1301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篇7)

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学***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模仿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

二、三十年代苏联实行“一五”“二五”计划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国际形势日益恶化,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严重威胁社会主义苏联的生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革命后有限的实践经验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它的主促使我国必须突破苏联模式更强烈的动因,则是仿效苏联给自己带来的诸多问题。我国采用苏联经济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对有效地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对发展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一五”后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经济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这种模式的弊端就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

体现在:1、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难以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拖了生产力发展的后腿;2、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集中过多,国家统的过死,压抑和限制了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和机动性;3、在经济运行中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调节作用,既影响了流通又影响了生产;4、在分配上存在着重积累轻消费的现象,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些都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说明苏联模式已不能适应包括苏联自身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别于苏联的具有自己特点的中国经济模式。主要内容如下:1。在工业化道路上,不搞工农业,而搞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是通过强调工业、压榨工业、剥夺农民权利、通过工业品与农副产品的剪刀差实现高积累来发展农业。造成了重工业的片面发展和农业、轻工业的落后。中国“一五”计划直接受苏联影响,对农业和轻工业重视不足。毛泽东对此深感忧虑,及时纠正了这种错误认识,指出要发展更多的农业和轻工业,促进重工业的发展。

他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并把这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来认识。毛泽东指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中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必须予以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毛泽东提出的这种与苏联不同的实现工业化的道路的具体途径,使50年代中期我国在农轻重比例关系上处理得比较好。

2。在分配方面,建议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一条中,毛泽东指出:“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人和工厂,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

”在国家和职工的关系上,他指出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既3、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反对**集权过多,主张给地方和企业以适当的权力。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什么都集中到**,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毛泽东对此是不赞成的,他在**与地方的关系上,指出“应当在巩固**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

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情况这么复杂。我们既有**的主动权,也有地方**的主动权,比一个好得多。”但毛泽东认为既此外,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在**和地方的关系的论述中,还朦胧地认识到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过于单一,计划经济的统购包销政策的一些负面效应,影响了生产力的充分发挥,而且给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开始对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与经济运行机制有了一些反思。

不久,毛泽东就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情况下,从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比较落后这个客观事实出发,利用个体经济和某些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补充,搞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毛泽东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是在50年代初中期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当时对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不可能象今天这样充分和深刻,因而这种探索难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也难免有失误。我们不应该对探索者要求太高,因为探索真理比拥有真理更有价值。无论如何,毛泽东毕竟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经验和教训都成为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宝贵思想财富和一定准备。

可以说,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成就,是在历史巨人毛泽东的肩上取得的。我们不能忘记毛泽东的艰辛探索。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篇8)

学院:法学院

年级:2011级1班

姓名:张哲

学号:***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在这次讲话中,毛泽东同志以苏联的经验为例,总结了中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提出了更快、更好、更经济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基本思想,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论十大关系》中的十个关系指的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它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行了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为前提,以重工业包括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第二个,在经济制度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实行与之相适应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第三个,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由国家行政手段调节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在运行机制上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

十大关系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可以说是全面的、知情的。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选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政治经济模式受到苏联的影响。

然而,毛泽东主席从来不是教条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始终认为苏联的建设是前车之鉴,但不能照搬苏联的经验,应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证实毛泽东主席态度的最好例子是,中国走了一条不同于苏联镇压和剥夺的和平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思想越来越明显。

《论十大关系》就是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它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探索了当时中国与苏联的不同。

《论十大关系》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对十大关系,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一系列方案,从而达到“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目的。把调查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中间环结合桥梁,是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中要内容和特点。

在方**看来,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认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不断了解社会情况,进行实际调查。

他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振聋发聩的警示。他不仅把调查研究作为党的工作路线和方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重要方面,而且把调查研究提到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机会主义、盲动主义的哲学高度来认识。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的主义力和重点开始转向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建设。这是全党也是毛泽东面临的一个新的任务,即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非常困难和复杂的问题。它既不能从马列主义的著作中找到现成的答案,也不能照搬照搬苏联模式。只有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这正如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所指出的:“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其次,善于在调查研究中掌握全面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力求避免调查工作中的片面性。这是毛泽东对调查工作的基本要求。此外,要在调查中学习思考,善于集中集体智慧,逐步形成对经济工作的经常性认识。

毛泽东善于在调查中研究、思考,集思广益。他在听取汇报和共同研讨中,集中思考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的若干关系问题,先是形成并归纳出三个关系,即沿海与内地的关系,轻工业与重工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随之又增加**与地方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后来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对这五条作了完整的表述。

其中,关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这三条,通过对于产业关系、地域经济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后两条讲**与地方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实际上已涉及对过分集中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问题。同时,报告还增加了五个关系,即在经济建设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学习国外。最后,这十种关系的形成是本次调查研究的直接结果。它所体现的许多重要思想原则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毛泽东的一切哲学活动都是立足于中国实际,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论十大关系》体现了毛泽东活跃的辩证思维方法。在这里,毛泽东牢牢抓住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确定了我们的工作重点。

同时,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和建设实际出发,在着眼于重点工作的同时,也十分重视非重点工作,即把非重点工作提高到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重点工作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辩证地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反映了矛盾的同一性。毛泽东指出,矛盾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联结。

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种性质,叫做同一性”。

毛泽东长期致力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挫折,但他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改革,吸收了毛泽东的有益成果。毛主席关于经济方面的论述是非常恰当的,对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这样做。

比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都与毛泽东的均衡产业布局非常相似。可以说,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成就,是在历史巨人毛主席的肩上取得的。《论十大关系》体现了坚持从实际出发,辩证的看待和处理中国面临的十大重要关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指导性意义,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