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扫除道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9-13

扫除道读后感(经典十篇)。

古语言: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而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有哪些好的读书笔记范本而资借鉴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扫除道读后感(经典十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扫除道读后感 篇1

有一本书真的是奇怪,奇怪在于这本书似乎不太轻易获得,因为要打扫一下卫生,清理一片地方才能购买这本书。事实上在大的平台上确实是搜索不到这本书的,但在部分读书会的平台上能够买到这本书。

这本书叫《扫除道》,被归类为企业管理的品类当中。是说一家企业通过六十年如一日的打扫形成了一种文化,而这种企业文化在帮助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甚至书里提到说一笔数额很大的合同就是因为对方看到了这家公司的大门被清理得干干净净而签下的。

打扫卫生这个动作我们好像经常做,我当然说的是那些喜欢干净讲卫生的人。我也经常在饭后负责洗碗,擦洗餐桌等等,也习惯把东西摆放整齐。原先确实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心情不爽或者压抑的时候,通过把房间打扫干净,把东西摆放整齐,擦洗凳子桌子等方式可以把自己的心情变好起来。心理学上的解释是说,当你心情不好,抑郁,对事物提不起兴趣的时候,你很容易封闭自我,与周围的事物失去链接,这个时候有很多种方式通过和周围的事物发生链接产生新的关联,逐渐走出困境。比如跑跑步,跳跳绳,打打球等等。而相比较之下,打扫卫生来得更容易,而且能够立即看到反馈结果,一目了然。

《扫除道》这本书中,总结了因为打扫产生出来的一种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关联,因为这种关联生成了幸福感,奉献,敬畏等等好的品质。但街道上或者公司里那些负责清洁工作的人身上似乎又看不到这样的效果,因为那毕竟是一份底薪的养家糊口的工作罢了。而《扫除道》里的打扫卫生,是企业管理者带头做的,往往是管理者在清洁一个小便池,旁边就是员工在上厕所。我想这样的现象是几乎见不到甚至不能理解的事情吧。但确确实实这种文化产生了不一样的东西。如果是心甘情愿的这么做,可想而知这家企业对外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是多么地不一般。

我们的校训或者是所在公司的文化,几乎没什么例外地提倡什么创新、真诚、奉献、感恩等等数不清的优良品质。但实际上这些词是那么的抽象,都知道是好词,但怎么做到呢?可能连管理者都不清楚,可能连管理者都不知道怎么表达这样的东西。而打扫这个动作,那种自觉地,集体地,至上而下地打扫似乎可以承载这些想表达又表达不出来的抽象的优良的品质。我想稍微地总结一下打扫这个动作所带来的东西,以便寻找除了打扫以外还有什么动作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毕竟日本这样的文化落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似乎能理解能接受,但是提倡不出来。而且“扫除文化”是六十年如一日的文化,那几乎是一个人的甲子。

首先第一点,敬畏感。给自己打扫可能没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是给别人打扫或者给集体打扫,并且这种打扫是自我意愿的,或者可以说是一种义工,自愿者。这样的打扫行为有一种“卑微感”,而这种卑微感能产生一种敬畏,敬畏是一种谦虚不自大的感觉。

第二点,结果实时反馈。抹布往上一擦,桌子立马变得不一样,干净与不干净立马可见,你能够马上看到你付出的结果,而且结果让人赏心悦目。能够得到一个正向反馈进而进入正向循环。

第三点,随时随地。打扫这件事,几乎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这是一件只要想就能马上能做的事。哪怕是拿起一块镜布擦拭手机屏幕这样的小事都可以随时发生。

第四点,成本低。这里的成本包括打扫这件事本身需要的文化水平,需要的工具等等。只需要你愿意,只需要你行动,只需要你付出时间就能做,同时能熏陶你的素养,一个爱干净的人,需要创造干净的环境,创造干净的环境就暗示你远离那些腌臜的东西。这里不是说那些有洁癖的人就素养更好,反而这是一种过了度所呈现出来的病态的表现,而且这种过于追求干净的表现已经有可能影响到了周围的人。

可能还有其他打扫这件事产生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目前而言我只看到这四点。倘若一件事能产生这样四点特征,也不见得只有打扫这么一件事能产生“扫除道”,可能还有更多的方式产生更多的道。而且别忘了,这是一个甲子年总结来的。

扫除道读后感 篇2

《扫除道》作者是日本“美好协会”顾问,扫除道创始人键山秀三郎,著有《凡事彻底》、《从扫除中学到的人生法则》等书。这位老人最初创立公司时,看到员工心态普遍浮躁,工作不顺时,员工就会发脾气,摔包或踢椅子,他希望能平缓他们的心绪,但他觉得自己既不善说,也不会写,所以只好选择扫除。他认为:整洁的环境能消减浮躁。而打扫是当时他唯一能向员工表达感谢的方式。这位老人六十年如一日坚持扫除,创立公司的最初十年,扫除基本上是他一个人完成,最尴尬的事是他作为老板在打扫厕所,员工却在他旁边上厕所,他在擦楼梯,员工翻过他的手上楼。十年后,开始有一两个员工帮忙。二十年时,大部分员工开始帮忙,扫除的企业文化渐渐形成,公司风气变得越来越好,员工的集体意识和配合度得到提高,人际关系显著好转。二十年后,公司外部人士开始前来请教打扫厕所的方法。之后扫除道影响着日本的各行各业甚至整个社会。扫除能改变人心、事业、家庭和社会。这样的改变,看似不可思议,其实你也可以。

听过这本书后,希望大家爱上扫除。可能我们永远达不到作者的这种境界,放下身段不戴手套打扫公共区域的便池,走到哪打扫到哪,不给别人添麻烦。但我们都能做到: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共同维护公共区域的卫生环境,让自己所处的空间始终保持整洁。爱上扫除从打扫自己的家开始,从打扫自己的办公室开始,每天都勤擦拭,每周一次大清扫,时刻保持整齐清洁。爱上扫除还要维护公共区域的卫生开始,不随地乱扔杂物,不随便往洗手池、便池等池子里倒杂物,洗手、拖地都要先尊重保洁人员的劳动成果,你清洁的过程不要弄脏了大家的公共区域。大家都行动起来,自觉主动重视起来,环境就会好起来。如果长期做下去,培养你的感动之心,你就是一个有心人。书中讲到:整洁的环境能消除浮躁的情绪。这我是深有体会的,如果每周能回一趟家,我就用半天的时间能把家打扫的干干净净,如果两周才回一趟家,就得用一天的时间打扫。打扫时汗流浃背,是很累的,但打扫完后洗个澡,环视整洁清新的屋子,心情很是舒畅,然后盘腿一坐喝口茶吃个水果再听本书眯一会,很是惬意。所以当心情浮躁的时候,不妨试试打扫办公室、打扫自己的家。这就是一个舒缓情绪的过程。

事物之间道理都是相通的。书中主人公十年间公司里的卫生都是他一个人在打扫,这是何等不容易的坚持,但坚持就是胜利,之后有更多的人加入打扫行列,从而形成一种文化和行为习惯。这和俞敏洪的海尔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把平凡的事坚持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做下去就是不简单。”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就会做出成果。这方面例子很多,都发生在我们身上。比如我们按时上下班,全年如一日,就会养成准时的习惯,比如每天都保持工作环境、家居环境整洁清新,那就会养成有序利索、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凡事贵在坚持,重在用心。

爱上扫除会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凝聚力和配合度是激发团队精神,产生巨大生产力的核心,无论是扫除还是工作,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想法不同、做法不同,但目标相同,这就要求大家求同存异,协调配合,而不是因为想法不同、做法不同而去互相指责、拆台,最终无法达到共同目标。看人看长处,用人也要用长处,扬长避短,及时鼓励支持,他的长处就会更突出,短处就会被忽略,团队力量才会发挥到极致。

道理这次讲读都已经讲了,我最后把这本书里的这句话分享给大家:知道的是理,行出来的才是道。理想很美好,但只有行动起来它才能实现,所以希望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从自己的办公室打扫开始,从维护大家共用的公共卫生间的干净开始,从和同事、父母家人好好相处开始,从做好当下自己的本职工作开始,来体验扫除道的哲学境界,最后使我们成为一个容易感动的人,一个心性淡然、谦虚诚信的人,一个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人,一个凡事都讲精品意识的人。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更多浮躁的人去改变,成为大家都希望成为的人。

扫除道读后感 篇3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听了樊登讲书。其中键山秀三郎的《扫除道》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最为深刻,对我的启示最为深远。

《扫除道》中,密不可缺的就是“认真”二字。有了认真,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了前进的动力,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种愉悦感就会油然而生,让人感受到清扫所产生的快乐。

作者从小就和父母在一起,养成了爱讲卫生的好习惯,身为董事长,自己竟徒手清理便池,这就是一种态度。打扫事物的态度与人格是成正比的,越做越熟练还会督促我们多用脑去思考问题。

打扫卫生会让我们微笑着去面对一切,我们已有了心态的最好地位——乐观,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净化我们的心灵。日本时期有些暴走徒就是在打扫卫生时幡然醒悟。更上一层楼有一颗感动的心。人间世态炎凉,明白其中的谦虚有爱,让我们可以在做任何事时一丝不苟。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就是一件普通的打扫问题,许多人说法万千,百般推脱,有的人就欣然去做,这就是一个理想人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它打动着许多人的心灵。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却可以扭转公司的亏损状况,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难道可以忽视吗?有人说:“区区小节,何足挂齿?”而就是这个“小”看似微乎其微,却常常是一件事成功与否的关键。

学习中更需要扫除道精神,微笑着去面对,一丝不苟地去尝试,扫除道必会改变人的心灵,人生理想思想的境界,因其孕育下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扫除道读后感 篇4

这是一本讲述厕所革命,在扫除厕所卫生后,在如此肮脏的环境中使人学习如何做卫生,如何在做卫生的使用学习知识提升做卫生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人在从内心开始改变,升华自身缺乏的缺点,使人谦虚、提高察觉、孕育感动、萌生感恩、磨炼心性。

在文章中父母的教导,会使孩子在幼时就会学会不要给别人增加麻烦,增加不必要的的工作量,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就如陈先生所说,为什么我们会穷,就是我们的长辈未给我们好的教导,只叫我们要做好,但没有教我们怎么去做,没有一个标准让我们找不到做好是如何定义的。

如同一个公司的现场卫生能体现出管理是否有用心在做事情,一个场所的卫生重点突出在厕所内,你的厕所是否干净整齐,是否给顾客一进入特别舒心的感觉,才能让顾客记忆忧心。当你的厕所凌乱不堪时,给顾客带来的就是不注重卫生,不注重细节,整体拉低了现场的卫生感觉。

一个良好的公司,对于在细节上特别注重,就算是一件工具也要维护好,清洗摆放整齐,损坏维修,保证第二次能使用,在维修和做卫生途中要不断的想办法改善效果,当每个人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看到自己的进步,人就会开心,人只有在开心的环境下,才会愿意继续坚持,人只有在坚持下才会成功。人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下,干净整齐的环境,整洁的环境能消除浮躁的内心,能使人达到心平气和的状态。

人这一生都是在重复着做很多事情,上班每天都在做着重复的事情,生活也是每天都要洗脸刷牙洗澡。但是你若没有去发觉生活的美,工作的乐趣,你就会渐渐失望,所以人这一生只有在生活工作中学会自我调节调整,来解除内心一些压抑和躁动。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成为高尚的人远比成为能干的更重要,思想上的改变能造就人,就如同书中所说:常积阴德,谦卑隐忍,日积月累,成就此人。

书中所写到。做任何事情都要身先士卒,每一件都是从自身先开始,做到做好,坚持下去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中,在自己坚持的事情中要抱着不放弃的精神,即使努力了得不到回报,也绝不气馁,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

书中所写卫生、工具,要想做好卫生,必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像刷洗马桶,我们都是直接用手干的,以前组员询问为什么不带手套刷洗马桶呢,我们通常的回答是,只有你克服了对马桶的脏你才能做好马桶的卫生,书中让我们了解到因为手指的指尖比较敏感,通过指尖去直接感知是解决问题的捷径,如果我们带上手套或者使用别的工具,感觉就会差远,换言之也就离问题远了,就像母亲给孩子换尿布一样是没有戴手套的,正因为直接接触,她们才能掌握孩子身体的信息。重要的是面对问题不逃避,要尽可能的接近它并加以应付。

扫除卫生可以给公司带来良好的氛围,只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扫除,大家才能融合在一起做事,才能多有效率,只有放下心中芥蒂,才能配合更加顺畅,如同公司在节假日生意都是最忙的时候,所有人心中就一个想法,如何为公司带来更好的效益,前台如何控制进客,如何判定客人消费能力,超市如何促销让客人选择到更好的产品,外场如何翻包,出清卫生让前台更好的待客,一环靠一环配合无间,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若大家心中都为自己能轻松一点,学会偷懒就没办法达成统一。所以通过扫除并坚持扫除来消除大家心中不统一的想法,从何达到统一思想,统一奋斗。

人要学会成为一个谦虚的人,一个傲慢的人,无论他多么有才华也不能给别人带来幸福,所以为人最重要的一点是谦虚。成为一个有心人世上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异在于是否做无用功,成为一个有心人至关重要,有心人不会做无用功的,培养感动之心,有感动的人生拥有一个能让人感动的活法,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先应让自己成为已个容易感动的人,人总能被那些放低身段,使出浑身解数拼命努力的形象所感动,萌生感恩的心,人不是因为幸福才感恩,是因为感恩才幸福,这些方面通过扫除厕所能给大家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扫除道读后感 篇5

这两节自习课老师又安排我们听樊登讲书了,这次他所讲的题目就是"扫除道"。

首先讲述的是一个小故事,樊登曾经讲过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在讲解后,这本书的作者便对樊登表示了感谢,说在讲过这本书之后这本书的销售量提了很多,但作者却一点都不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反映很多人都是在买下这本书后,便将它丢在了脑后,将书永远尘封在柜中,使得"匠人精神"成为了一句没有人去实行的空话。

随后,那本书的作者买下了所有《匠人精神》存放在仓库里,还说只有参与"扫除道"活动的人才能领到这本书,这样下去买这本书的门槛一下子提高了许多。樊登随后也买了本《匠人精神》,并讲述了其中一个故事。

说的便是剑山秀三郎开的一家洗车店,说起来日本确实是与我们结下了深仇大怨,但日本人的品质却实实在在抨击了中国对打扫这件事的不重视,健山秀三郎先生自小便与父母在避难营一起生活,每天健山先生的父母都会将避难营打扫得干净整洁,就连下地干活时,健山先生的父亲都会将菜种的整整齐齐。但大家都知道,活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哪还管干净不干净啊。可就是健身先生父母的爱干净成就了现在这个爱干净的他。健山先生长大后开了一间洗车店,店开张后便受到了顾客的投诉,说车内有有味儿啊、靠背洗的不干净之类的,健山先生实在没办法便用了他的父母经常教育他的办法,随后便在公司内部不停的打扫。书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十年前是他一个人在打扫,十年后有人开始跟他一起打扫。

其实这种做法就是一种自我净化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够真正体会到真正的开心的感觉,看见自己所做的成果,不会使人感到成就以及愉悦感吗?而当一个人扫扫了一个马桶或者什么之类的,看见自己做出了一件平常人都做不出来的事,便会产生一种感想:自己一定能在别人的事上超越他人,以及其他种种好处。

而这不也正是我的座右铭"言忠信,行笃敬"吗?

扫除道读后感 篇6

直接面对,“重要的是面对问题时不逃避”,这是我从《扫除道》得到的最重要收获。

“不逃避”在键山秀三郎先生身上非常明显,麻烦不常现,而灰尘每日有,所以身为打扫者的他几乎每天都要类似选择:虽然第二天还是会有落叶,但是当天依旧要打扫地面;虽然可能会下雨,但是每天依旧要清洗车辆。

他这种“浪费劳动力”的方式乍看之下甚至有些不合情理。但是,舍得把自己豁出去,实际上是面对生活的捷径。

“通过敏感的指尖去直接感知大小便池”,被键山秀三郎称为打扫厕所的捷径。

为什么?因为,当下这一刻,便是全部。

去面对,尽情拥抱。

直接面对并非逆来顺受,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这其中除了勇气,还需要行动的方法与智慧。

解决问题的态度被键山秀三郎先生发挥到了极致,也是我从《扫除道》中得到的最大启示,他对扫除这件事有很高的要求,要求自己与其他参与者“要用心,要动脑”,不断提高效率或质量。因为这样的高要求,键山秀三郎秉承了日本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发展出了一套高效而完备的扫除流程与模式。

我从中吸收到的重要几点是:

1、重视外物,即工具的准备。

工具齐全,放置在显眼处,用色别整理和看板显示的方式建立摆放机制。

2、工作步骤的优化。

所有的行为流程化、模块化。比如小便处的清理有8个步骤,只要严守操作流程,便可保质保量完成。

3、设置正反馈与激励。

比如打扫一片空地,可先规划出一小块地方清扫干净,形成对比,会让打扫者产生欲罢不能的感觉。

4、树立高于自身的目标

只看自己获益断不能经年累月地坚持,键山秀三郎的打扫最终是为了保护整个社会的环境,将丢弃的垃圾减到最少。

所以,他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键山秀三郎对打扫有一种态度,那就是全情投入,做到最好。把事情做到足够好时,益处也会想象不到的大。

这本书是我的妹妹送给我的,她参加了扫除道的学习,在日本亲身体会了扫除道后大受启发,不仅用在自己生活中,还买了很多本书送给亲友,我便得到了其中一本。我看到妹妹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开始实践扫除道的态度,生活中日渐多出的那份从容态度叫人欣赏。

一位企业家在日本自己的企业里打扫卫生间,45年后,中国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开始学习他的方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清爽。

打扫这个行为因为被不断优化,便发生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难怪键山秀三郎先生会感叹“有心,就像是来自上天的启示,是一种超越人类的智慧”。

这本书我收获最大的一句话是,对那些不完美的事情要“毫不含糊并且井然有序地推进”。

面对生活的每一个问题,这就是当下,观照的是人本身。

愿我们每一位书友,都能够从自己做起,扫地扫心,历事炼心,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家庭,企业等。扫除,是我们最切实的下手处。

扫除道传习中心,将伴随各位书友的深入实践,陆续开展每周、每月的共同学习、成长提升等课程。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企业,都可以以会员的身份深入参与其中。

扫除道读后感 篇7

《扫除道》学习心得

《扫除道》说主要讲述的“打扫”并非大街小巷、公司负责清洁的工作人员,这并非是一种工作,也不是讲述一种职业。这本书中,总结了因为打扫产生出来的一种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关联,因为这种关联生成了幸福感,奉献,敬畏等等好的品质。《扫除道》里的打扫卫生,是企业管理者带头做的,往往是管理者在清洁一个小便池,旁边就是员工在上厕所。

个人对于本书的观后感,总结以下几点:

1、 培养个人敬畏感

给自己打扫可能没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是给别人打扫或者给集体打扫,并且这种打扫是自我意愿的,或者可以说是一种义工、自愿者。这样的打扫行为有一种“卑微感”,而这种卑微感能产生一种敬畏,敬畏是一种谦虚不自大的感觉。

2、 培养个人习惯

这是一件只要想就能马上能做的事。哪怕是拿起一块镜布擦拭手机屏幕这样的小事都可以随时发生。本书观点是打扫这件事,几乎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

3、 低成本的自我改善

这里的成本包括打扫这件事本身需要的文化水平,需要的工具等等。只需要你愿意,只需要你行动,只需要你付出时间就能做,同时能熏陶你的素养,一个爱干净的人,需要创造干净的环境,创造干净的环境就暗示你远离那些腌臜的东西。这里不是说那些有洁癖的人就素养更好,反而这是一种过了度所呈现出来的病态的表现,而且这种过于追求干净的表现已经有可能影响到了周围的人。

扫除道读后感 篇8

近来,闲暇时翻阅了《扫除道》一书,书中开篇的一句话对我启发很大,它是这样说的——“十年可以造就不凡,二十年可以让人敬畏,三十年可以制造历史”。这句话很好地表达了坚持的意义。

这本书着重叙述了企业内部,全员参加扫除,物品定置定位,及其带来的乐观正面的影响力。由此我也领悟到了坚持做某事的深远意义。许多的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你把公司的事情做好了,工作的区域清扫洁净了,无形中也影响了自己,由于锻炼了自己,磨炼了自己的心性意志,工作起来也能得心应手。

脏乱的地方是一些平安隐患的场所,我们对于脏的地方,可能避之不及,或者根本难以靠近。很大程度上来说,自己工作区域能否保持洁净整齐,也从中反应出你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做一次大扫除,能磨砺心性,净化心灵,就犹如观察的事物都是洁净美妙的。我们公司的产品不良率高,每天基本都有加班,这一部分可能和产品特性有关,但更多的还在于我们个人,我们应当秉持将卫生做洁净,将事情做到最好的原则,说究竟还是对事态度的问题。

假如我们也定期来次大打扫,让环境瞬间变得洁净很多,在这样的环境状况下,员工们是否会有所不同表现,脸上的表情可能也变得温柔,工作效率上升,不良率急剧下降,公司整体风气将焕然一新。假如真能做到那样,我想已经也不再需要加班了。当然,公司每年举办的一些活动,肯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工作乐观性,只是全员参加的热忱还不够。唯有通过一次次彻彻底底的环境卫生大扫除,才能让我们身心舒适,在洁净的环境中工作,心情确定是不一样的'。

我们应当知道,我们所说的也只是公司内部的扫除。它不仅仅是指地面洁净的简洁事,也包含着设备,附件设施的全面维护。只要我们专心去做,肯定会做得更好。平常工作中少些埋怨,多些乐观向上的乐观心态,从“扫除”开头做起,锻炼心志,磨砺心性,安静地处理工作中的全部问题。

扫除道读后感 篇9

对于日本人而言,做任何事情都可以从一件简单的小事上升到归纳总结技巧,再从技巧上升到道的层面。我们熟悉的茶道、花道、香道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道,比如扫除道。

以扫除改变人生的观点对于在前几年基本把扫除一系列都看过一遍的读者而言并不陌生。在中国传统儒家也经常有借助扫除整理或者亲自种田一类亲力亲为的做手工劳动来洗洁净自己的内心的方法,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算中式扫除道宣言了。

这种以劳动做为修炼手段,进行个人的精进的修行方法,无论是儒家还是佛家都有许多认同者与践行者。但是书中的道理让人认可之余,并不意味着这本书就是一本可以打5分的书。

毕竟,对于一本40%是原创内容,60%都是各家企业学校,团体践行扫除道的异美之词,或者说是案例说明的书,在部分读者眼中看来未免有注水的嫌疑。这一点在舛田光洋的《扫除力》系列图书中也有非常多的体现。

对于一个好的自我提升方法进行实地践行,然后有非常详实的案例,固然可以让读者们从中获得动力,更有信心去执行,但是一本书多一半内容是这种成功案例,是不是稍嫌太多了呢?

另外,在《扫除道》一书所举案例中,有人因为践行早出道竞选成功,有些学校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善,有些单位的业绩不断提升等等真实性与否姑且不论,但这些示范型企业在进行扫除的同时是否还做了其他努力才获得书中所讲成绩呢?书中一味单纯强调扫除力,这样说是否有吹嘘的嫌疑呢?

好了,此处暂停批判,画风一转,我们来说说这本书前面40%的原创内容吧。

原创内容是什么呢?就是说作者如何通过践行扫除道,如何认真搞卫生,具体说是认真清扫厕所清洁单位,甚至单位前面街道来获得成功的经历。

除了如何搞卫生,作者还介绍了一下他的经验,比如说从哪些角落做起,为什么要亲手去做?不带手套如何进行清理?顺带还推荐了他觉得用的好的清洗剂等等。以上这些,构成了全书的一半内容。

身为一本日本人写的方法书,这本书的错误特点和优点都同样的明显。缺点和优点也都同样的典型日本方法论读书那样子。

许多读者曾经吐槽过,日本人讲做事方法的书,总是有些神神叨叨、玄玄妙妙的,总能把简单的事情说的很复杂很高大上的样子,硬生生把简简单单一张纸就能说清楚的法子,写成一厚本书。

巧了,这本书也是。

还有人曾说过,许多日本人写的方法论书,总是要放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填页数,把书做的尽量厚一点。

巧了,这本书还是。

按照知乎的无中生友论,我有一个朋友也好,曾经有某某人说过也罢,这里的别人通常是作者本人。

巧了,我恰好是这许多读者之一。

以上这些小问题并不妨碍图书内容的优秀,这本书的缺点和优点都同样的明显。

对于通过大扫除就能拯救公司,改变一个人命运这种事情,相信会有许多人感兴趣。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这种“扫除道”理念的践行者。他将自己用扫除来改变工作与生活的经历写成书,宣传自己的“扫除道”思想。这也是全书的精华所在,让人们可以正视并重视扫除这件事。

但是,在读过前三章作者自述后,从第四章扫除让什么发生了改变,就开始大量罗列那些践行过扫除道的企业或个人在实践扫除道后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改变,简言之,就是用了***洗发水那半边就不同了,有了明显改善的实例版。只不过,举的实例太多,有一点被人按头安利的反效果。希望这本书出修订版时理论多一点,实例少一点,相信会得到更多读者的喜欢。

虽然如此,但我对于作者此书的核心观念还是非常认同的,“特别是身处逆境的时候,把周围打扫干净,会给自己一种得救的感觉。”

做扫除也好、写手账也好、开始写作也好、学习一门新技能也好,都是人们身处谷底时的一种自我改变、自我救赎之道,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效果真的很好。

要从一地鸡毛中站起来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实现自我改变,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己。只不过现今的人们过分强调术的重要,总痴迷于寻找快速有效的所谓诀窍,而忽略了当事人的主观因素。毕竟,方法再好,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事情照样会变得一团槽。

最后,作为本书的读者塈扫除践行者,个人实操效果显示,当人们在做过扫除以后,在梳理内心、提升自信等等方面的确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如果盲目相信书中部分内容,例如通过做扫除一间企业就能有源源不断的订单和利润进来,那么个人觉得未免有点呵呵了,因为我绝不认为如此多的倒闭企业、创业公司都是因为没做好扫除造成的,似乎倒是产品落后、决策失误、资金链断裂等等问题导致倒闭的比较多。

从阅读体验上讲,不仅是一个人在另一个人生命中出现的时间很重要,一本书在一位读者面前出现的时机也是。如果我早在舛田光洋的《扫除力》系列之前读到这本书,一定会奉为至宝。但在一系列《扫除力》《扫除力:让你看见真实的自己》《加速成功的扫除力》《实现梦想的扫除力》《让你跨入有钱有闲族的扫除力》《扫除力:看到你的房间就知道你的未来》《扫除力:看到你的桌面就知道你的效率》接连登陆图书市场之后,对‘扫除力’三字有些信息过载的读者我表示真的要累觉不爱了,在这种时候与《扫除道》一书相遇,注定很难给出高分了。

作为一个听完全书的读者,如果要给这本书设定一个合适的阅读场合吗?个人亲身的实践经验是,做扫除的时候听此书最好不过,对此书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试。

扫除道读后感 篇10

今天我们又听了一本书,名叫《扫除道》。听完之后,我懂得了有关扫除的一些启示。

这本书的作者是键山秀三郎。攀登给我们讲的第一个内容是: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作者小时候生活在战争中。有一次,他和爸爸一起去逛商场,看到许多玩具,他情不自禁地摸那块玻璃,被他的爸爸狠狠地吵了一顿。爸爸说:“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你摸了别人辛辛苦苦擦干净的玻璃,害的别人还得重新擦!”

键山秀三郎长大后,开了一家出租车公司,本以为可以顺利营业,却被顾客投诉车里卫生差,司机话语十分粗鲁等方面的问题。他突然想到:在家里,母亲经常干的就是打扫卫生,一天天从早到晚都在打扫家里的一切。既然母亲在家打扫,那我就是公司的“母亲”。于是他便在公司里开始打扫卫生,刚开始员工对他不理不睬,他打扫小便池时,员工在旁边上厕所;他擦楼梯时,员工从他的手上跨过去。对此,他从没有任何抱怨。十年过去了,他一直在默默地打扫卫生。十年之后,逐渐有员工开始帮他打扫卫生,后来每一个员工都体验到了打扫卫生的快乐,都自觉的打扫起了卫生。

他们公司还把卫生工具放的十分整齐,而且在每个工具上都标注了一个员工的姓名。并在每个工具上,栓绳子挂好。环境干净整洁,让人心旷神怡。这样一来,人们就会爱上打扫卫生。

他的公司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天都要清洗车辆。并不是下级人员给上级擦,而是谁有空,谁去擦。把车擦得一尘不染,可以让别的车老远就看到你,减少了事故率。

听完书后,我想:我也要爱上打扫卫生,做到匠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