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9-04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不可一日无书读。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不同的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这时候,我们可以去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来记录自己的感悟,读书笔记,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也许下面的“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正合你意!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篇1)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教师应该怎样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成了关键所在。

道德,在古代是分开的。道,本意是行走的路。引申出疏导、开导、引导、治理的意思。天下熙熙攘攘,行走在同一条路上,难免冲突和摩擦,礼让于是就成了德。道和德之所以密不可分,就是因为一个“行”字。同样是在天地之间,人和动物、人和人走的路有重合,又有区别。所以“走自己的路”,为自己负责,同时需要别人的选择,保持宽容和理解。

道德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它决定人生的方向,方向一错,全盘皆误。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因此,修身先修德,做事先做人。教师道德首先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调解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职业工作关系所遵守基本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上,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袒,不偏心,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治理、不同个性、不同出身、不同籍贯、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一视同仁,关心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从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地教育好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并不只是责任或义务的产物。教师之所以爱学生,不是因为他想要这么做,更不是因为他应该这样做,而是当师生通过接触、了解和不断交流之后,出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悦纳学生的内心体验,是心甘情愿的付出,是一种想到学生的存在就产生的预约或关切、关注。而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在于人性、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要在教育者那里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和最大发挥,其核心的标志表现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尤其体现在对学生的信赖上。信任是教育关系中的必要条件,教师避免过早地对学生产生猜疑,因为这种看法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并可能由于这类猜疑把学生引入歧途。教师对学生的信任表现为对学生的亲近感、理解感和期望感,这不仅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取得一种肯定体验,而且会使他们获得自我肯定的自信心,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前提。

作为教师,谁如果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者,就要把教师道德理论化为思想方法,同时要身体力行,化为自己有血有肉的道德人格。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篇2)

通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使我接受了许多新理念,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了解了很多教育教学策略,本书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和关爱学生。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敬业爱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师是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桥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程师。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育人先育德,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的迅速发展,只有把握"做人"的真谛,才能真正立足于社会。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赢得学生尊敬和信赖的首要条件,教师只有加强师德,才能保证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二十一世界人才。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责任的呼唤。

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为基础。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会出现学生调皮捣蛋、恶作剧、逆反对抗、违纪犯规等。这些问题使人气愤、烦躁。这要求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极大的耐心,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与科学的调适方法,避免消极的心理偏激反应。教师必须言行一致,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在不断要求学生的过程中自己也要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示范比口头教育更有效。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篇3)

读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本书后,因此了解和弄清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是非常必要的。

现阶段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其内容的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首要标准。在各道德规范的联系中,爱岗敬业是基础,其他规范都是爱岗敬业的体现。教师爱岗敬业必然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因为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传授知识是教师工作的主要方式;教师爱岗敬业,必然期望自己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而人的培养教育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取得成效必然要与他人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主要特征。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及廉洁从教都是为人师表应有的重要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教师的职业道德无比重要,只有谨记职业道德,才能够真正规范自己的行为,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出好的学生。总之通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把这次的学习收获尽快地运用到我的工作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篇4)

通过学习,我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作用,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尤其是进行新课改具有推动作用。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先进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道德应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先进的要求。教师教育学生,不仅通过言教,而且通过身教,不仅要用渊博的知识教人,更要用自己的高尚品格教人,即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行为去影响、启迪和感化学生的心灵。

2、示范性。“师者,人之楷模”。教师的教育对象可塑性大。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世,乃至气质、性格等,都对其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3、继承性和稳定性。教师的道德规范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长期积淀、继承、发展的结果。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今天的“春蚕”、“红烛”、“园丁”、“人梯”精神。两千多年来,教师道德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伦理道德的财富。

4、奉献性。教师的工作是“育人”工程,功在千秋,但却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收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无私的高尚品质,特别是在当今体制转轨,各种利益调整、碰撞的改革形势下,更需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操。

二、师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一是导向作用。良好的师德,对于引导、启发、教育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凝聚和约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作用,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是继承性和稳定性。教师的道德规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长期积淀、继承、发展的结果。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今天的“春蚕”、“红烛”、“园丁”、“人梯”精神,两千多年来,教师道德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道德伦理财富。四是奉献性。教师的工作是“树人”工程,虽功在千秋,却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收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特别是在当今体制转轨,各种利益调整、碰撞的改革形势下,更需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操。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

首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提高理论修养。其次,要严格执行《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懂得依法履行教师义务,增强师德教育中的刚性因素。第三,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师德监督机制。除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外,应积极开展社会监督,通过聘请校外各界人士担任师德校风监督员等方式,全方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导向作用。良好的师德,对于引导、启发、教育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凝聚和约束作用。师德规范把教师凝聚成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群体,师德规范又对教师的行为举止有着强烈的约束作用。这种约束作用,一般是通过检查、督促、激励、评价等方式来体现。三是辐射作用。一方面,师德会通过教师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影响社会风气的改变;另一方面,师德还会通过学生对其家庭的作用而影响社会风气。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篇5)

杨萍:武汉市汉南区银莲湖小学

(**:***或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培养好人,做个方面的老师。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他们应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以德治国,以德治国。

近来,接二连三地在互联网和报纸上看到了几例“学生弑师”的事件,心里不免想法颇多。起初是对学生的这种疯狂的行为感到害怕,感到恐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良好思维和行为的塑造者。

在培养学生成才的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疯狂的行为,不仅剥夺了教师的生命,也扼杀了他们的未来?在这些悲剧中,有些教师的确是无辜的受害者,但在学生如此极端行为的背后,是不是没有社会、家庭和教师的责任?

所以我一直在想,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规范自己,为社会培育健康心灵的栋梁?读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我又似乎从中得到了答案。

“尊重学生”。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任何一个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在本质上爱学生。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往往把成绩和分数作为优秀学生的评价标准。这不仅伤了学生的心,也造成了师生之间的隔阂。学生不愿意与教师交流,给教学带来困难。

如果我们能用热情、善良和真诚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那么我相信有一天他们会对老师坦诚相待,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悲伤甚至伤害。所以我认为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身上,多微笑,多关心,多宽容,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作用,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课堂气氛才会和谐,工作才能取得成效。

“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一位公民和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社会每一个成员都了解和遵守法律,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要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人和未来**祖国人民。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言行塑造国家的守法、教养和教育下一代,使他们从小树立爱国主义和守法意识,为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奠定坚实的基础。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要求。没有责任就教不好学生,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师。我们要始终牢记神圣职责,**远瞩,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祖国的繁荣昌盛紧密联系起来,在深刻的社会改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光荣职责。

不辜负****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人民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我们要用百倍、千倍的责任心教好书、育好人,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师从事的一项高尚的教育-----爱的教育。我们必须真心的关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要引导学生学会去“爱”社会的每一个人。引导他们学会知恩图报、学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当学生处在学习或者生活的低谷时,帮助他们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让学生感到“世界充满爱”的道理。

我想很多的悲剧就可以避免。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我们“传道”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和学生一起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研能力,而不要过分地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各行各业,总有杰出的人才。我们的目标不是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专家和教授,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未来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不仅仅是在教师的着装、仪容等方面提出的要求。更深层次的是对教师的言行举止的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你的言行会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标榜。一个好的教师不仅是一个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更是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他还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知识魅力教育和影响着学生。

“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因此,对我来说,努力学习商业,不断提高我的商业水平是一门永久的必修课。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逐步形成各知识点的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加强对先进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吸收先进教育理念,丰富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常流水”否则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最终要被淘汰。

总之,我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应该体现并渗透到正常教学的每一点。

2011年7月28日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篇6)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读后感范文

大榭第一小学胡昭龙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台,是非常及时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读后感。我作为一名教师,在读完这一规范之后也有很深的感触。社会、家长把关切的目光放在了我们的身上,那我们就要努力的对得起这份关切以及自身的责任。那么怎样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呢?又或者说怎样才能使自己更优秀呢?怎样才是真正的关爱孩子们呢?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教师肩负的是双重任务,教书、育人。育人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教师。特别是现在社会,有的学生酷爱文化课钻研;有的学生爱好体育;有的学生善于艺术,学生各有所长,以分数论“英雄”早以欠妥。所以我们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以达到教育的培养目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紧密结合教师职业的特点,对师德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其中有一个章节讲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师德——教师对学生的爱。但是,“爱生”并不容易。在我的日常教学、教育工作中,会时常碰到学生犯了个小错误,需要老师去正确引导、耐心指正的时候,有时,教师一个粗暴的动作,甚至一个责备的眼神,尽管不是刻意的',尽管也是爱学生,却能在师生之间隔起一道心灵的屏障,这对老师来说实在是一种失败的教育。那么,在工作中,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关爱每一个学生呢?读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后,我认为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的机智。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关爱学生,首行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任何一个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从本质上热爱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才能取得成功。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示范地位,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善待每一位学生,使师生关系平等,激发学生的自我肯定意识。教师对学生的爱并不只是责任或义务的产物。教师之所以爱学生,不是因为他想要这么做,更不是因为他应该这样做,而是当师生通过接触、了解和不断交流之后,出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悦纳学生的内心体验,是心甘情愿的付出,是一种想到学生的存在就产生的预约或关切、关注。在级教学工作,要多化时间和工夫在小朋友身上,多和他们讲话,交流,多一点笑容,多一点关爱,去扶植这些祖国的幼苗,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既能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教育作用,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师生关系的融洽,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班级气氛就会融洽,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读后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读后感》。

二、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据了解。

上一次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还是在1997年,距今已有11年。在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质量,体现具体的时代精神,所以需要对规范进行修订。在新规范中首次增加了“保护学生安全”内容。这也正是教育人文的体现,没有安全何谈教育。正因为如此在近段时间的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我觉得实在是太有必要了。如在不少学校,都有着这样的一些行为。学校与每位教师签订《安全自护责任书》。在家长会上,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和家长交流、沟通,家校联合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又如开学第一课《让知识守护生命》,通过电视这个媒介,让学生在面对火灾、地震等危险时懂得自救,自护,懂得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己,提高应急防护自救能力等。为了普及安全常识,强化未成年人安全意识,不断积累集体疏散经验,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几乎每个学校都坚持学生防地震、防火灾紧急疏散演练。进一步强化了广大师生在遭遇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时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同时也再次训练了师生们对此类似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关爱学生,不仅要创设安全的环境,还因及时的了解孩子的身体健康情况,要及时的作出相应的正确的处理。这样孩子才能学的放心,家长也能放心。三让批评教育成为真正的一种关心,关爱学生。就不能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惩戒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学生犯了错误应小以惩诫,但还是以教育为主,教师的心底是要爱学生的。批评其实是一种关心、爱护的表现。“恨铁不成钢”便是最好的解释。我们教师经常要面对做错事的学生,那么如何进行教育呢?其实,如果一味地劈头盖脸地对他们进行指责,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特别是小学生,尤其不能这样,他们需要的是谆谆善诱,及时的引导。批评学生,要注意一事一批,学生犯了错,要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不要轻易地将学生以往的错误联系起来。批评学生,要对事不对人,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经常出错的学生,我们都要一视同仁,批评学生,评语要准确,恰如其分,同时还可以对他做得好的地方加以肯定,借此来鼓励他及时改正缺点,使优点更多,让他们懂得老师会更喜欢他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他曾处理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打死了一只麻雀,为教育学生,他责令学生找到鸟巢,见一个鸟巢里面几只雏雀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不无忧伤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无法救活它们了。”这情景使这个学生非常懊悔,二十年后,他对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当年您严厉批评我,那么这么多年来我就不会自己惩罚自己。”可见自我教育是批评达到的最高境界,艺术的批评是教师奉献给学生的一份财富。总之,学习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让我明白了从自身出发,作为教师,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身兼重担,以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从孩子出发,那就必须,爱孩子从关注孩子的安全、尊重孩子人格开始!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篇7)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以下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读书心得》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频道为您整理的,希望您对您有所帮助。

最近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这种深刻的学习过程,我们深深地理解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孔子说的:“爱之,能勿劳乎?言之,能勿诲乎?”就是这个道理。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爱是甘露,可以浇灌生命之树;爱是春风,可以吹绿人类心灵的荒漠;爱是一条无形的纽带,能架起师生感情的桥梁;爱是一把金光闪闪的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奥秘。学生是稚嫩的幼苗,需要老师的呵护。老师要有妈妈一样慈爱的胸怀,她需要有细致的心,慈祥的目光,温暖的双手,像对待儿女一样精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有家的感觉。学生病了,要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并送医院。学生学习上有了困难,要细心的辅导;学生有了错误,要耐心教育;学生取得了成绩,要加以鼓励。关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能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人类文明悠久的历史,值得我们不断的去挖掘。同时人类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每天我们都能听到新的讯息。不断的学习,能让我们与时代同步,能让我们感受到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学生们也是如此。有句话说“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得有一桶水”,学生在不断的进步,不断吸收新的知识,而作为教师则停滞不前,当你的“一桶水”已经给完的时候,你还能拿出什么?工作中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受益非浅,我会用它时刻的鞭策我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我会时时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心得体会栏目推荐链接:

心得体会的范文汇总

读书心得范文汇总

教师读书心得范文汇总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篇8)

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职业理论水准,于是利用工作之余,认真阅读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从中知晓了许多新知识,懂得了许多新道理。无疑,这将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莫大的帮助。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更作为教育下一代的言传身教者,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与培养下一代息息相关的大事。教师不是神,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名誉地位等种种人生琐事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当心情不好时,很容易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语言不检点,甚至动手施暴,打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感到紧张、委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做人有做人的准则,干工作要求具备最起码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如果说对教师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我认为,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这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

教师是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桥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程师。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義在《续师说》中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未师矣。"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为人师道,端品为先""师者,人之模范也"这些历史名句无不充分说明师德的重要性。"学为人师,德为世范"的高度概括,更强调了教师品德高尚的示范作用和重要地位。育人先育德,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的迅速发展,只有把握"做人"的真谛,才能真正立足于社会。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赢得学生尊敬和信赖的首要条件,也只有加强师德教育,才能保证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二十一世界人才。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责任的呼唤。

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使教师满怀激情地组织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对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都能宽容和理解,并给以真诚的激励,营造出民主、温暖、健康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想象丰富而开阔,思维活跃而流畅,记忆快捷而有效。这显然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各种潜能的挖掘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与信任,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并激发出内在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更加主动地认识自己、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有效的发挥学习自觉性和提高学习效果。

师爱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对世间情态、人情冷暖的感受。学生耳闻目染教师的风范,同时感觉到被关注、被理解、被信任,自然就减少猜疑、狭隘、自私、自卑或狂妄,更多表现出坦荡、宽容、友好善良、乐观自信、通达、善待他人、善待环境,在为人处世中,就会常获得积极而肯定的情绪情感体验。这些显然有利于健康情感的培养,促进心理的健康。

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教师的失误有弥补作用,对教师的自我完善有激励作用。教师也是人,谁能无过。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有失误,不可能尽善尽美。如果学生经常领受老师的无私关爱,他们就会用情感去过滤老师的失误。“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必须不断地发展、完善自我,才能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爱心会激励教师不遗余力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完善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的价值。

同时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美誉。我想,师德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备良好师德的人才可能教出优秀的学生、祖国的栋梁。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篇9)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

首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其次,要严格执行《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懂得依法履行教师义务,增强师德教育中的刚性因素。第三,自尊自省,自我警示,自我鼓励。

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师德监督机制。除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监督外,应积极开展社会监督,通过聘请校外各界人士担任师德校风监督员等方式,全方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导向作用。良好的师德,对于引导、启发、教育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是凝聚和约束作用。师德规范把教师凝聚成一个热爱工作、无私奉献的群体。师德规范对教师行为举有强烈的制约作用。这种约束效果一般通过检查、监督、激励、考核等方式体现出来。

三是辐射作用。一方面,师德会通过教师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影响社会风气的变化;另一方面,师德会通过学生在家庭中的角色来影响社会氛围。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 (二)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教师应该怎样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成了关键所在。

道德,在古代是分开的。道,本意是行走的路。引申出疏导、开导、引导、治理的意思。

世界是繁华的,走在同一条路上,难免会发生冲突和摩擦,所以礼让就成了美德。道和德之所以密不可分,就是因为一个“行”字。同样是在天地之间,人和动物、人和人走的路有重合,又有区别。

所以“走自己的路”,为自己负责,同时需要别人的选择,保持宽容和理解。

道德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它决定了人生的方向,错了方向,一切都错了。道德常常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但智慧永远不能弥补道德的缺陷。因此,修身先修德,做事先做人 。

教师道德首先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调解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职业工作关系所遵守基本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上,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袒,不偏心,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治理、不同个性、不同出身、不同籍贯、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一视同仁,关心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从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地教育好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责任或义务的产物。教师之所以爱学生,不是因为他想要这么做,( )更不是因为他应该这样做,而是当师生通过接触、了解和不断交流之后,出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悦纳学生的内心体验,是心甘情愿的付出,是一种想到学生的存在就产生的预约或关切、关注。

课堂教学应被视为师生重要的生活体验,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一部分。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篇10)

通过学习,我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尤其是进行新课改具有推动作用。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先进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应该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高的要求。

教师教育学生,不仅通过言教,而且通过身教,不仅要用渊博的知识教人,更要用自己的高尚品格教人,即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行为去影响、启迪和感化学生的心灵。

2、示范性。“师者,人之楷模”。教师的教育对象可塑性大。教师的言行、对他人的对待,乃至气质、性格等,都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3、继承性和稳定性。教师的道德标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们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长期积累、继承和发展的结果。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今天的“春蚕”、“红烛”、“园丁”、“人梯”精神。

两千多年来,师德已成为我国宝贵的道德财富。

4、奉献性。教师的工作是“育人”工程,功在千秋,但却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收效。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无私高尚的品质,特别是在当前体制转型、各种利益调整和改革碰撞的形势下,更需要以职业道德为基础的无私奉献。

二、师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一是导向作用。良好的师德,对于引导、启发、教育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凝聚力和契约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是继承性和稳定性。

师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长期积累、继承和发展的结果。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今天的“春蚕”、“红烛”、“园丁”、“人梯”精神,两千多年来,教师道德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道德伦理财富。四是奉献性。

教师的工作是“树人”工程,虽功在千秋,却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收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特别是在当今体制转轨,各种利益调整、碰撞的改革形势下,更需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操。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

首先,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其次,要严格执行《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懂得依法履行教师义务,增强师德教育中的刚性因素。第三,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师德监督机制。除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监督外,要积极开展社会监督,全面加强师德建设,聘请校外各界人士担任师德监督员。良好的师德,对于引导、启发、教育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是凝聚和约束作用。教师的道德标准把教师凝聚成一个热爱岗位、无私奉献的群体。师德规范对教师行为也有很强的约束作用。这种制约一般表现为检查、监督、激励和评价。

三是辐射作用。一方面,师德通过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影响社会风气的变化;另一方面,师德通过学生在家庭中的作用,影响社会风气。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二)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教师应该怎样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成了关键所在。

道德,在古代是分开的。道,本意是行走的路。引申出疏导、开导、引导、治理的意思。

世界是熙熙攘攘的,走在同一条路上,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摩擦,礼让已成为一种美德。道和德之所以密不可分,就是因为一个“行”字。同样是在天地之间,人和动物、人和人走的路有重合,又有区别。

所以“走自己的路”,为自己负责,同时需要别人的选择,保持宽容和理解。

道德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它决定着人生的方向,一个错误的方向,一切都是错误的。道德往往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但智慧永远无法弥补道德的缺陷。因此,修身先修德,做事先做人。

教师道德首先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调解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和专业工作的观系时所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师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上,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袒,不偏心,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治理、不同个性、不同出身、不同籍贯、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一视同仁,关心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从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地教育好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责任或义务的产物。教师之所以爱学生,不是因为他想要这么做,更不是因为他应该这样做,而是当师生通过接触、了解和不断交流之后,出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悦纳学生的内心体验,是心甘情愿的付出,是一种想到学生的存在就产生的预约或关切、关注。

而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教师来说,课堂教学是教师职业生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对专业的感受和态度,影响着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影响着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最有价值的品质之一,就是教育者要充分体现和发挥人性、人格尊严和人的价值,其核心标志是对学生的态度。尤其体现在对学生的信赖上。信任是教育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应避免过早地怀疑学生,因为这种怀疑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并可能使他们误入歧途。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表现为对学生的亲近感、理解感和期望感,这不仅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取得一种肯定体验,而且会使他们获得自我肯定的自信心,这正是激发学生学***理前提。

作为教师,谁如果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者,就要把教师道德理论化为思想方法,同时要身体力行,化为自己有血有肉的道德人格。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三)

读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本书后,因此了解和弄清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依法教学、热爱岗位、爱护学生、严谨学习、团结协作、尊重父母、诚实教学、当教师。其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做一名教师。

依法教学是调整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关系,判断教师行为好坏的首要标准。在各种道德规范的联接中,敬业是工作的基础,而其他规范则是对工作奉献的体现。教师爱岗敬业必然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因为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传授知识是教师工作的主要方式;教师爱岗敬业,必然期望自己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而人的培养教育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取得成效必然要与他人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主要特征。

依法教学、敬业、严谨学习、爱护学生、团结协作、尊重家长、诚信教学,都是教师的重要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教师的职业道德无比重要,只有谨记职业道德,才能够真正规范自己的行为,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出好的学生。总之通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把这次的学***尽快地运用到我的工作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篇1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读后感名师与明师

姓名:赵庆松

单位:贵州盛华职业学院

**:138********

邮箱:二〇一三年十月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

明师与名师

高校教师担负着培养大学生的重任,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们不仅肩负着传承知识的责任,而且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教育目的的二重性和特殊性,对高校教师的职责提出了比一般职业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高低,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关键,以及教师能否维护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教师能否很好的承担起培育社会人才,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任。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更加突出。由于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滑坡较为严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按照德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基本途径,严格要求自己,逐步成为优秀的高校教师。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常会听人们提到某某国家级教授,某某名牌大学教授,某某省级名师、、、,下面我就名师来**一番。

在生活中,老年人常说眼睛清楚的人一眼就能知道,也常说头脑清楚。一段时间以来,阅读和教育使我思考了明与名的问题。

世人很难逃脱对名利的追求,因为名利给人们带来了利益,也带来了无数的利益。因此,才有一些人为了成名、出名,不惜以绯闻、耻辱出名,然后成就自己的利欲的情况出现。这样的世道,足见其浅薄。

今天的教育,在独生子女的情况下,每个家庭都关心孩子的成长和成功,没有一个家庭会甘心孩子教育的失败。对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失败就是失败。没有弥补的机会。不像过去孩子多的家庭,总是有机会和好。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得出了家庭教育失败的结论。

为此,很多家长不惜财力、物力为子女到处寻找名师,以为凭借名师的指点自己的孩子就会青云直上。然而,却往往事与愿违。原因何在?

读佛教经典,知道佛教中的明师非名师。学佛的人要寻求的是明师而非名师。因为学习佛法是为了修行,而寻求一位大师是为了向自己展示一种修行的方式。教育之路何不如此?

我们当今的社会,名师不少,从小学到大学,依凭现代的**技术力量,成就自己名师之路的老师不计其数,然而明师又何其有?即便是有,也是寥若晨星少之又少。这是不是现今教育的悲哀?

我不知道从传统佛教的教度来看,我们的教育是否应该受到佛教经典得启发?

明与名两者的区别在于,明师在自己的修行,在于修己之德,最后达于明了人世间的关系,明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其明在自我建立起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于天人一体。这样的老师,修德才是目的。而后教育学生**。

他的目标直接指向修成大德,而非功名利禄。

然名师则不同,名师其成名不过是为一己之私利,为实现自己物质欲望上的满足罢了,正因如此为成名会不择手段,甚至是以恶成名。名成了他本身追求的目的,教育学生不过成了他求名的途径和手段。这样的老师其目标指向无非功名利禄,而不是成德。

因此,我鄙视那些以赚钱为目的的教育活动,鄙视那些所谓的课外活动,鄙视这种行为。他背离了教师德道德规范。但这样的情况却举目皆是,无奈……

以明成就名师之路的人是罕见的,然而以明成就名师的人,功名利禄却是他在求德路上的附属品,是意外的收获,也是求德的附加值,是上天给予他的奖赏。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老师的影响。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其特殊的职业特点和宗旨决定了我们要努力从各各方面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修养,才能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塑造优秀的教师形象。

一、加强自身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学习理论知识,了解自己的职业,达到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的目的,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也能有效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历来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道德修养不等同于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更多的针对他律性和被动性。当教师逐渐适应附加的道德规范,从无意是道德教育转向自觉道德教育时,这种自我道德教育就是道德修养。也就是一种由外显到内化的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由他律转为自律,才会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不断的完善自己,对正确履行高校教师的职责才能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三、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实践。道德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只有在教育活动的实践中,才能真正深刻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才能更进一步对自己良好品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

教育需要的是更多的明师,而非名师。求学要找的也当是明师,而非名师。做人当努力去做明人,而非名人。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篇12)

作为高校教师,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完善自身人格,形成积极的导向,树立人格榜样,引领社会风尚,不仅可以影响学生,而且还会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因此,它不仅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而且也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高校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大学生,其劳动任务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这就要求高校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师德、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力及健康的身体与心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素质。在专业文化素质方面要求有比较系统的哲学理论修养、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在实践能力方面要求具有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大学教师的职业素质中占据核心和主导地位,而高水平的职业素养是大学教师职业素质最集中的体现。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尊得和爱护学生,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关心集体,把职业当成事业,树立对职业负责就是对事业负责的职业意识,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高等学校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的功能,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地方,作为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相应的职业道德原则,如教育公平原则,即让所有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让受教育者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及让受教育者人人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教育诚信原则要求教师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术道德行为。集体主义原则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集体利益应该是最重要的,但个人的合法利益应该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人道主义原则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

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为了承担这一神圣责任,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科学的教学理念,掌握开展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了解从事教育活动的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一)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道德修养是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是每一位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教育实践证明,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道德修养。

教师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的内心需求,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自觉抵制和克服各种与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悖的道德意识,才会使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转化为个人稳定的内心信念,才会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去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学生的需要。教师道德不仅对教师具有激励作用,而且对学生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教师。

教师的道德素质、思想感情、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老师做的往往是学生的领导者。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的学生。

(三)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合作与竞争空前广泛和激烈,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正在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不仅对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4)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对道德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中利益最大化原则会诱发人们的私欲,使一些人无视市场规则,采取不正当手段,通过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使社会出现如:

各种道德问题,如失信、违约等,甚至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都十分猖獗。有的教师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下降。要克服这些现象,不仅要依靠法律的力量,还需要人们的道德意识。

三、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体会

当我认真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后,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高校教师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集中体现在教师职业责任心上,这种责任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我们当教师一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古人云“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高校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的独特定位,使高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的思想感情、哲学观、人生观、道德境界、道德修养,乃至言行、声音和微笑,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言传身教,做到言传身教比言传身教更重要。

(二)对学生未来负责。我们常说:"一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过程。一个环节的缺陷会使其他环节变得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当今有的高校教师没能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那几节课一上完,就溜之大吉。

平时不钻研,临上课时才匆匆上阵,没有课前准备。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

(三)对学生所授的知识负责。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教师传授的知识是学生的新知识。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会对学生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教书育人是一项责任重大的严肃工作。不允许有点虚伪、敷衍和马虎。必须确保学生掌握真正的知识。作为教师,他们不能按照教科书、全家福等方法传授知识。

这样,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应当能够对科学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钩深致远,游刃有余,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理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了知识传授的过程。

(四) 对教师的灵魂负责。《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培养好人,做个方面的教师。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高校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然后才能用道德管理教育,成为合格的高校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