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教学机智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8-23

教学机智读后感(精品七篇)。

今天中学范文网为大家整理了一个“教学机智读后感”专题快来看看吧,在读了作者的作品后,我有了知识和感悟的双重收获。此时可以在笔记本上写出自己从作品中收获的读后感,阅读本文内容或许能够为您解决深陷的困境帮助您重新理清思路!

教学机智读后感 篇1

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所撰写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从实际情境与现象中探讨教育学的问题,提出了以责任和使命为基础的“教授法”,为理性的教育学注入了丰富的情感。

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也是教师管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独特的能力驾驭课堂,用教学心理对待偶发事件,把握教育契机,都是教学机智发挥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平等相待的心。只有当教师用赤诚的真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时,才会消除“火暴”脾气、减少“急躁”情绪、避免对学生疾风暴雨般的“训斥”,以“温柔”的方式去开启和诱导学生。

(2)要有敏捷的思维。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善于因势利导,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特别是遇到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如何在不伤害学生情感的前提下保持教师的威信,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并转化其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发散性的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抓住教学心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同学,把握教育契机利用独特的能力来驾驭课堂,才既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4)教师熟悉教材、教法和学生是实施课堂教学机智的前提和基础。熟悉教材,教师就会对讲课满怀信心,胸有成竹;熟悉教法,教师就能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有效创设教学情景;熟悉学生,教师就能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教师做到这“三熟”,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判断,妥善处理;还可以尽快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案,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总之,教学机智不是单纯的技能和技巧,也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更不是虚情假意的做秀,它是一种充满教学智慧、具有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熔铸的合金。

课堂是动态的、不可预知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很多棘手的突发状况,如果不能灵活的处理好这些事情,就可能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是终身的影响。我们都是从学生成长到今天,很多学生的做法、想法,其实我们都可以进行一定的换位思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决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与学习,不断地积累与反思,让自己继续成长!

教学机智读后感 篇2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工具,教学机的使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趋势。在很多学校里,教学机已经成为了教室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在这些机器的使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就是教学机智读功能的使用。在我使用教学机智读功能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很多的好处。

首先,教学机智读功能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加高效。举一个例子,英语阅读是很多学生的难点,这是因为很多学生对一些生词缺乏理解。而使用教学机智读功能,在阅读时,学生只需将光标放在生词上,智读功能便会告诉他这个单词的音、意以及用法。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生词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快速理解全文,提高阅读效率。

其次,教学机智读功能可以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在阅读时,如果学生遇到一些生词或不熟悉的句子,他们可能会停下来查阅词典或者询问老师。而在使用教学机智读功能时,学生可以一边阅读一边查阅词汇,减少了学生查找词典或询问老师信息的时间,让学生更加容易阅读更多的书籍,丰富他们的知识量。

最后,教学机智读功能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在使用教学机智读功能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选择和使用教学机智读功能来得到自己需要的帮助,而不需依靠老师或他人的帮助。这样,学生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学习自由度,更好地自我提升学习效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主。

总之,使用教学机智读功能的好处是非常显著的。它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因此,我相信,在未来教育的发展中,教学机智读功能将会变得越来越普及,成为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教学机智读后感 篇3

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五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肩上的重担,读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这些关于教育的见解值得反复阅读和品味。

书中有广阔的世界,书中有不朽的精神。尽管沧海桑田,书籍总是新的。诚然,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是与大师的对话,是与智者的交流。这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也能让人收获良多。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务必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

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爱学生、育师爱、以情促教的心。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

“爱自我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果教育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就不是为了唤起人的灵魂的变化而进行的教育。要实现真正好处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

“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之下,用形象的话来说,才是情感血液在活生生的知识体中流动。”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其实,后进生和优秀学生一样,都是祖国的期待。对于那些还没有开放的花朵,我们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倾注对个性的热爱,以个性来对待他们,从而迎来花园的春天!

其次,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对彼此严苛仁慈。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带给机会。人性中最可贵的是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欣赏,保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生命的价值,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和成功的教育。

让孩子们觉得你是一棵大树,给他们盖上绿阴。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教学机智读后感 篇4

有爱有心有教育

自从工作以来,读书的机会越来越少。繁忙的工作和缺乏时间是一贯的借口。但老实说,工作太忙,挤不出读书时间,对自己的要求还是不高。无论在教育上还是教学上,都有自我满足的心理,感觉差不多就行,就是这种“差不多”的心态,使自己无谓的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才使自己裹足不前。直到今年,从参加市优质课比赛到参加省优质课的选拨赛,都感觉到了自己精神世界的贫瘠,才知道平常的这种“差不多”心态到最终的结果就是让自己“差很多”。

这时候才真正的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箴言。

所以,重拾读书的习惯,让书籍来丰富、充实自己便成为我将一以贯之的目标,在刘校的鼓励和推荐下,最近,我读了加拿大著名的教育专家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没读这本书之前,在我感觉教学机智无非就是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所采取的一些应急措施,但读完之后,才从中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更要能够在平常的生活中对教育现象存有的敏锐的眼光及对教育过程的反思。

在读书伊始,范梅南提到这样一句话,教师的含义就是他们必须不断提醒自己留意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替代父母的关系”,咋一读来,觉得这句话不仅拗口,而且晦涩难懂,细读下去,才懂得“替代父母”一词的含义。大体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来理解:一,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有着怎样的家庭环境可能就会培养出怎样的孩子,缺少了父母任何一方,孩子的成长环境都是不充分的,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所以说父母不可替代。二,反过来说,孩子对于整个家庭而言,是全部的希望,是100%,对于老师而言,就是五六十分之一,我们不能起到父母的作用,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用我们的全心全意去呵护,关爱孩子的成长。我们知道父母对孩子的爱并不在乎得失或回报。他们知希望他们的孩子有一个健康和光明的未来。这是世界上最纯洁最美丽的爱。这是最高的爱。

一个教师,如果他能用孩子的心来对待学生,不计代价,付出不回报,学生进步,老师满意他们,学生有缺点,老师及时指出,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实现教育者的替代父母关系。

罗素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而在这本书的第四章中也这样的阐述了教育学的条件:

“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学的条件”,“对孩子的希望是教育学的条件”,“对孩子的责任感也是教育学的条件”。由此可见,爱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何等重要。师爱学生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情感,师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爱学生,所以使生之间有良好的情感基础,这种爱可以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动力。

在教育过程中,爱不是一种刻意的行为。它渗透在我们每天与孩子交谈的情境中,以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存在。每一个微小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场所都可能蕴含着教育机会。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能够在看似日复一日重复的环境中找到任何可用的教育机会,者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一切也恰恰反映了教育的魅力,正如书中所说:

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这也说明,教育智慧不是先天的,也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总结和反思的结果。它是教育教学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必修课。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将使自己从以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步一步的盲区,走向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阶段。正如笛卡尔所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交谈,就像和聪明的人交流。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道:“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对一个人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而作为心灵唤醒者的我们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学机智读后感 篇5

事实上,当我第一次得到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它太厚了。我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读完它!所以一开始,我怀着渔民移山的精神去读这本书。慢慢地我发现,它并不像其他教育书籍那样纯粹,而是通过许多事例和作者自己的许多深刻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淋漓尽致、清晰生动。

虽然作者是加拿大人,但他书中的一些教育现象与我们生活中看到的相似吗?它让我们感觉更友好,更容易产生共鸣。

读完此书,主要有两点想法:

首先,教育机智并非“遥不可及”。在此之前,我对教学机智的理解是,一个聪明的教师能够适应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并以适当的方式加以解决,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学是学不来的,那是天生的。对大多数的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这只是对我的教育智慧的狭隘理解。

书中写到:“教育机智表现为克制,表现为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表现为尊重孩子的主体性,表现为‘润物细无声’,表现为对情境的自信,表现为临场的天赋”。“机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间,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防止伤害,将破碎的东西变成整体,使好的品质得到巩固和加强,加强孩子的独特之处,促进孩子的学***性成长”。

而且教育智慧也可以通过学***累。我很羡慕那些教学很有水平的老师,总觉得他们身上有很多是我所学不来的。现在看来,他们身上那些突出之地,有很多就是因为他们有十分睿智的教学机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处理很多随时出现的教学突发事件,化险为夷,化腐朽为神奇,他们的成就又何尝是一朝一夕促成的呢。

当然,任何技能和能力的形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学机智是教学艺术的一部分。它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对自身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而形成的一种教学素养。它是教师经过长期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和个人智是积累而自然形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追求教学机智的闪光点,不仅成为评委评判好课的标准之一,也成为广大有理想、有个性教师的自觉追求。

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平时教学和听课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也经常思索,更烦恼于没有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比如:现在的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冲突时,教师该怎么办?等等。而范梅南在这本书里用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详细说明了教育机智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教育机智做什么,教育机智如何实现它的目的?

如可以“通过言语来调和,通过沉默来调和,通过眼睛来调和,通过动作来调和,通过气氛来调和,通过榜样来调和”。看过范梅南的相关论述后,虽然没有直接告诉我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但却帮助我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第二、反思可以使我们走上智慧之路。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行为,凭着“自以为是”的经验、机械化地、年复一年地进行着,这种行为远没有达到反思的要求。书中作者写道,“未经反思的行动是‘缺乏智慧’的、没有机智的。

”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装进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指向光明面,开口指向黑暗面。

几个小时后,科学家们发现五只苍蝇都从玻璃瓶的后面爬出来,而五只蜜蜂都被杀死了。为什么蜜蜂找不到出路?通过观察它们,蜜蜂的经验决定了:

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二是它们每次朝光源飞的时候都是用尽了全部力量;三是它们被撞后还是不长教训,爬起来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四是同伴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它们在寻找出口时也没有采用互帮互助、分工合作的方法。为什么苍蝇会找到出路?如果说蜜蜂是教条的和理论的,那么苍蝇是探索性的和实践性的。

它们的智慧中,就从来不会认为只有光的地方才是出口;它们撞的时候也不是用上全部的力量,而是每次都有所保留;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在被碰撞后知道回头,知道另外想办法,甚至不惜向后看;它们并不死抱教条认定出口只在有光亮的地方、只在前方;他们能从同伴身上获得灵感,合作与学***神让它们共同获救。所以,最终它们是胜利者。

面对新课程改革,许多原有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反思。那么,教师应该反思什么呢?有人提出这样一个教师反思的公式:

既有知识和经验+实践+反思=教师成长。这个公式说明了教学反思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布鲁**从时间维度将教学反思分为三类:

一是实践后的反思,二是实践中的反思,三是实践中的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总结、记录自己教学的成功之处

任何一堂课都有其成功的地方,也可能存在某些缺憾。作为教师,不论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或手段的独到之处、创新之处、精彩之处及时记录下来,作为以后从事教学的宝贵素材或案例,不断加以充实和改进,就可使以后的教学更轻松,更趋于完善。同时,也为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2、从瞬间的灵感中给人以感悟

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瞬间迸发出的教学灵感,抑或是学生思维方式的独到的见解、想法、做法,都是难能可贵的。作为一名教师,他在及时给予学生积极鼓励的同时,记录下来,使自己的教学更具创新性。

3、从教与学的错误或败笔中汲取教训

从教师的角度看,不论一堂课有多么精彩,多么成功,疏漏与缺憾在所难免,在教学中通过同科教师以及学生的评议、自身的总结中反思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由于当时自己紧张所致,语言表达失误还是实验操作失误?是自己这方面知识欠缺或操作技能不过关?

是由于自己在教学设计中本身出了问题,而自己当初并未曾意识到?是自己的教学理念滞后,未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还是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从学生的学***看,更是对教学状况的很好折射,及时与学生对话、沟通、反馈学生的学***对于调整和改进教学十分必要。在课堂上,要从学生的茫然无助的表情中反思教学方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规范教学行为。从学生的作业或试卷书写不规范或错误来看,有的可能根本不规范,有的可能是一时疏忽,那么有必要进一步问:

是什么导致了他的“失误”?是对这些要点的含义理解不深?还是这些同学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动作行为实时监控能力差,即元认知水平低?

再如,一个计算题,有的同学解法简捷,过程简略,没有多余的文字或步骤,而有的冗余步骤多,表述罗嗦,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简捷性不够,或解题思路不是很清晰、顺畅。认真剖析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不论从知识掌握方面或是思维方式的优化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反思,都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很好地促进。

四。及时记录和反思教学行为,重新设计课堂教学

作为教师,每上完一堂课都应反问自己:今天的这节课上得如何?哪些较为成功,哪些方面处理得不好?

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不成功又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对自己教学行为及时写课后记、教学随笔,进行课后备课,通过对自己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为自己进一步重新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从而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实现自我提高与自我超越。

5、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日常教学活动,与别的教师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发现自己或别人在教学设计中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别人的缺点对自己也许有很重要的启发作用,它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在教学研究中,我们遇到不少的问题和困惑,亟待我们拥有解决问题的实践智慧,相信此书能成为你教学的导师。阅读此书,你会发现西方教育科学领域多年来由**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的光辉,你也可能会感同身受重新理解和思考教育智慧的意蕴,在纷繁困扰中产生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感觉,领悟教育的真谛。一个富有教育智慧的教育家将是孩子一生的幸福。

教学机智读后感 篇6

我们的老师每天都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特殊问题,从而干扰正常的教学过程。妥善解决这些突发事件,可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迅速、熟练、正确地处理突发事件的心理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心理活动。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缺乏教育机智的教师,无论怎么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上的好老师。”

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育机智呢?最近看了《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使我收获很多。浅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机智源于浓浓的师爱

教学机智源自于对学生的无限关爱和真诚的尊重。

要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教师必须付出真爱,关爱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他们不能把一个学生当作另一个。特别是对贫困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心、多引导,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提高。新的教育理念提醒我:“每个学生都应该发展,但不是为了同一个发展。

每个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求同步的提高。每个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的规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和尊严,也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

因此,我非常重视自己在课堂上的言行,表扬、鼓励、引导已成为我课堂上的常用手段。我相信教师的真挚奉献一定会得到学生真情的回报。我班有一名女生名叫董丽,她是一个非常非常内向的孩子,课上从来也看不见她主动举手发言,下课时也总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不做声,当在路上看见我时也尽量避开。我曾试着几次和她聊聊天,结果也没什么进展。

有一次,她病了,发着烧坚持来上学。在课堂上我发现了她的不适,就走到她身边询问,才知道她病了,问她带药了吗?说到午饭,我关心她怎么吃午饭,中午给她倒水吃药,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坚强进取的精神,给了她一颗星星。

得到了鼓励的她一下子精神了许多,而且从那以后有时会静静地站在我边上看我批作业,这时我会微笑的询问她一下早饭吃饱了吗?昨晚几点睡的呀?下课走廊里看到我,也不再避开,她感受到,原来老师是喜欢她的,上课也专注了。

不过这件事过后,班里的同学便有了一个习惯,只要是带病来上学的,不用我发现,他们会主动告诉我,我当然也是按例行事,表扬过后发给他们一颗星。其实,我知道孩子们的心都在期待我的关心和赞美,因为这也代表着我对他们的认可和爱。专家认为,孩子在家里依恋父母,在学校依恋老师。他们需要和老师形成一种亲密的关系,否则他们会坐立不安,像幼苗一样枯萎缺少阳光。

其实,这不是给我付出而是收获,一颗小星星和几句话贴近了孩子纯洁无邪的心。

如果我只是冷淡地对待这个孩子,她会不会从后面进步?

二、教学机智体现“道”“术”结合

在细细体味名师的教学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运用智慧将教学中的“道”和“术”有机地结合,教学机智表现的是如此完美。看得见的部分是“术”――教学过程的谋略与方法,而内涵的部分是教师自身的“道”――教学过程中的信念、价值观和伦理标准,“道”为原则,“术”为方法,如此的内外兼修,便产生了各自独特的教学机智。

每个班上的学生层次不一,课堂上好学生常常“领先一步”,要学的内容他们已经知道了,经常在上课过程中要“叫”出来,怎么办?书中的各位名师们应对方法不一:①有的教师请这些好学生做“评委”,评判别的同学讲得对不对;②有的教师处理成“请你悄悄地告诉老师”;③有的教师则顺势应接话题:

“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吧” ……等等的这些应对,其结果都是让教师继续面向大多数学生展开后续教学,效果各有不同。第一个反应是,好学生更注重倾听其它学生的声音,因为有评委的责任。第二种反应,好学生暂时不会发出影响他人的声音,只是悄悄地告诉老师——有一种神秘感,但只有老师知道,似乎没有学生羡慕的眼睛有点上瘾。

第三种处理方式是暂时冷淡处理,正确转移话题。一个好学生可能有点迷路。虽然很难确定哪个效果好,但并不是简单的叫停,而是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效果的不同折**教师“道”的不同――对于学生观的理解。

道有境界,术就有高低。很赞赏书中的一句话:“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芒”,徐芳老师的话也许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

“瞬间的灵感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点,一个侧面,但从中我们能够透析出教育行为背后的,但却是自觉的教育思考、教育智慧和教育理念。”

三.教学机智需要行且思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指出:“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只有让它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时候才会成熟。功夫没有错用的,你自己以为劳而不获,但是你在潜意识中实在仍然于无形中收效果。

”这段话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智慧迸发的前提,智慧不是凭空生成的,而是厚积的结果,是行思结合,且行且思的消化,是平时的积淀遇上特定的情景自然绽放的美丽。

一要广泛阅读。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常读书和常思考,才能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思,因此要广泛阅读。要阅读数学教材,不仅要读所教学段,还要读其他学段的。

我们的小学教师不仅要读小学课本,而且要在有机会的时候读初中和高中课本。这样才能居高临下。要阅读数学史,因为“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有许多平时我们困惑不解的难题可以在读史的过程中豁然开朗,并能潜移默化地在学生身上做到“润物细无声”。

要阅读杂书,教数学的,不妨读点文学、读点哲学、读点美学……做一个“杂家”。这样,在正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就会拥有更多的智慧、自由和自由。除了读有字之书外,我们更要读无字之书。

要阅读同伴,“三人行必有我师”,同伴是一种资源,更是一座宝库,我们要学会欣赏,并充分开发、利用。要阅读社会,社会是一部大书,“留心处处皆学问”,要读懂这部大书,必须抛开浮躁,沉下心来,处处留心。

二要积极实践。要结合学校、班级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经验和方法,大胆探索,大胆实践。要关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我们经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而名师们用自己的教学魅力更让我感受到细节决定境界,你对细节关注的程度能决定你的教学高度。

三要不断反思。这是我做得比较弱的一点,所以是我特别需要加强的。叶澜教授曾经说过:

一个老师写一辈子的教案,很难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的反思,他可能成为名师。名师们之所以成功,之所以有令人敬佩的教学机智与他们的勤反思,善反思分不开。重视反思,及时反思,深入反思,有效反思,坚持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动力,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提高水平的必由之路。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智者对话。看名师的课堂,就像与名师面对面。虽然不可能立竿见影,但至少比昨天又进了一步。

品味经典课堂,感受教学魅力,反思自身不足,加快进步步伐,也许有一天,我也能拥有名师的教学智慧。

通讯地址:江西省德兴市花桥中学

联系电话:137p>

邮编:334213

工作单位:江西省德兴市花桥中学

教学机智读后感 篇7

人们说:读书足以感同身受,足以赌博,足以培养才华。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

暑假中,我细细拜读了加拿大教育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max van manen)先生的力作,说实话,以前对于教育学方面的专著,我一向抱有一种“高山仰止”的心情,它们的高深与理论化让我这个普通的一线教师有点望而却步。然而,这本《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于生动浅显中蕴含大智慧,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

范梅南教授用许多日常生活的例子生动、清晰地阐述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枯燥基本观点。这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反复阅读和品味。举起这本书,不像是在听作者的布道,更像是与作者的对话,让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凝神处,自己教学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一幕幕场景浮现在眼前,重新激起我的热情,引起我的反思。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年轻一代的重任,任重道远。我们不该让我们的教育刻板话,教条化,我们需要培养教学机智,需要教育智慧的滋养,飞速发展的时代召唤着鲜活灵动的教育学。教育学需要实践而不是理论知识。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通过生活中实际经历的实例,激发我们教师反思性的智慧和情境性的机智,激励我们成为一名灵魂生命的教师,鼓舞者和引路人。我们需要的不是僵硬的教育学,而是充满人情的生动的教育学。以下是我从这本书中得到的经验和启示。

(love)爱是春泥

如果你把老师比作园丁,把孩子比作花朵。那么,老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滋润花朵的春泥。在范梅南教授看来,教育者对孩子们的教育爱(pedagogical love)是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类的灵魂并引起灵魂的变化,那么就不能将其视为教育。

爱几乎是实现真正教育的惟一力量。现在,我们提倡“和谐校园”,不就是想培养一种充满关爱的学校环境吗?当老师的时间越长,我就越意识到爱的重要性。

就在上个月,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带领新生去奉贤军训。班级中的一位男生刚开始几天很不“老实”,路上见到老师非但不打招呼,还赶紧溜走,站军姿时小动作特别多,吃饭爱讲话,整理内务又偷懒。但是,渐渐地,他变了,军人的姿势挺直了,室内干净多了,他主动向老师问好。

我惊喜于他的巨大变化,却又不知道这背后的原因,直到我读了他的《军训日志》——“军训很热,老师陪在我们身边……她看着我的目光给了我力量……老师看到我还很热情的向我打招呼呢……我热的满头大汗,老师递给我一张“free”牌的湿手巾……我肚子疼,老师扶我休息,还跑着去给我倒了杯水来,老师对我真好”,读着他写的日志,我的眼眶有些湿润,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原来学生点点滴滴都记在了心里。我再一次意识到用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走进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性。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后进生),我们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让我们的爱就像春泥一样,滋润着祖国的花朵,唤起满园的春色。

(hope)希望是阳光

如果说爱情是培养学生的春泥,那么对学生的希望就是爱抚花朵的阳光。我们对我们真正爱的孩子抱有殷切的希望。 范梅南先生对学生的教育宣言是“我不会放弃对你的希望的。

我知道你可以造就你自己的生活”。无数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经历过我们信任的孩子会受到启发,充满信任。信任激发信任!让我们相信我们的孩子,用希望激励他们,支持他们,激励他们创造自己的生活。

联想起来,现在,有不少教师琐事缠身,职业倦怠,整日唉声叹气。如果,我们对学生充满希望,真心相信学生善良的本质,相信学生充满潜力的话,我们自己也会更加快乐,更有成就感。所以,让我们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那些灰尘在角落里丰富了脸上的各种表情。

我们决不应绝望,因为我们充满了期望,我们的孩子也非常有希望。正如范梅南先生所言“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带着爱和同情,我们不放弃,永不放弃。

让我们用我们的专著告诉大家,我们没有放弃。”

(respect)尊重是雨露

祖国花朵的生长离不开春泥和阳光,更需要雨露的滋养。而对学生的尊重,就像雨露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范梅南先生看来。

教学机智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尊重儿童的主体性。教师应该把学生当作主体而不是客体。曾经有这么一个深刻的教学比喻,为了学习到新知识,学生需要跨过一些障碍(比如,一条河或一条街)才能来到老师身边,真正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

很多老师并没有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跋涉的困难,而只是希望学生能自己来。这样的老师站在讲台上,表情严肃,只关心自己的讲解。在这些老师看来,学生理解不理解那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能理解讲授内容的就是无可救药的笨学生。

然而,学生可能有困难,缺乏兴趣,缺乏基础,不知道如何越过障碍来找老师。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不应该讥讽,嘲笑,甚至嗤之以鼻,置之不理,我们因该对于他们给予足够的尊重,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尊重他们学习上的主体性。

一个机智的教育者必须认识到,跨越障碍的不是孩子,而是教师本身。老师应该放下架子,站在孩子的身边,从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他们观察事物的方法,洞察孩子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孩子认识要跨过的地方,为孩子寻找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走到另一边,走向理性的世界。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师不会成为优秀的教师,只有具有教育机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理解学生所思所想的教师,才能成为成功的教育者

教育机智还不仅仅表现在爱,希望与尊重,教育智慧的意蕴还很深很深。但总而言之,教育机智是针对孩子的,是关心孩子的幸福。范梅南先生的代表作不仅是用心灵创作的,更是用全身心的表达。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阐释已经陷入理论陷阱的教育学。它告诉我们,教育学是活的,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我们对学生微妙的态度和方法。此书为我们教师提供了许多源于生活的经验,引导我们更善于反思,不断的激发出我对教育的热情,对孩子的的责任心。

范梅南教授不是一个教条主义的教育学理论,而是一个充满人情的活生生的教育学。原来,教育学可以如此生动生动,我们的教育充满了爱和希望。潘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