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7-07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9篇。

中学范文网小编已经找到了以下相关资料供您参考:“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读书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闲暇之余我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受益良多。写读后感不是简单地复述原文,应该写出自己的体会。只要我的建议对你有所作用请不要忘记将其收藏起来!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1

第一次接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还是在大学求学期间,因为缺乏教学实践的锻炼,看着书中详列的一百多条建议,没有多大的感触。如今,迈出学生时代,走上三尺讲台,才发现《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所列的每一条建议和教学案例,都好似真的发生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如教师的时间问题、如何让每一位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如何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效率等等,迫使我再次回顾经典著作,感受大教育家的教学理念。

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课前备课、准备、课件、课外资料等等一些列的前序工作使我感觉到时间的紧俏,再加上家里的日常琐事,身心有些许的承受不住。一次在与同事的交谈中,同事极力推荐《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希望我从这本书中寻找到适合我自己的解决办法。大学里的略读也给我留下了一些印象,使我很快找到了这一章。

看着书中附加的教学案例,领悟到“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准备每一节课”的真正内涵,不是每天单纯地准备和应对明天课程的内容,而要真正激发起一名教师对知识、文化的渴望和热情。后来,我记录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并参考现有条件补充了自己的知识不足,如参加教学实践交流会、关注名校教学**、多读学术著作、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等。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备课并没有那么辛苦单调,教学工作也能高效、正常地进行。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整本书是以“爱”和“科学教育”为线索,不是简简单单的空口号,而是用真切的教学案例来指引读者。目前,许多教师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价学生,希望教育全体学生成为优秀的学习者。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是评价学生的一个因素,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比较强。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以“五分”和“三分”的比喻,指明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就程度是不同的。教师要认真观察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激励每一个学生成为好学生。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相对不好的后进生,切忌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辅导和帮助,而是要根据这些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书籍,可以帮助其提高阅读范围和阅读质量,唤醒大脑的智能状态。

此外,该书还倡导科学教学的理念,强调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现在很多学校缺乏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只能鼓励家长进行“事后补救”,让学生多参与家务劳动、社区义务活动等。

品味教育经典,一次次的教学难题在书中都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就仿佛是一位智者在为我排忧解难,指点策略。再读《给教师的建议》,已不在是当年的粗略翻阅,而是我工作中的“宝典”,用真实的教学案例和精辟理论来指导我有序地开展教学工作,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2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几天,我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著作——《给教师的建议》。虽然我读的不多,但他的一些教育思想和不懈的教育实践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深厚的感情。

全书共分100个章节,对现在的我来说每个章节都是神奇的。特别是第33条“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和第22条“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中的每一句话都令我久久难忘,不断地探寻着、思考着。

作为一名刚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我有着满腔的教育热情,浑身充满干劲儿,当我想到自己走上三尺讲台,拥有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生时,心中涌起阵阵的莫名的激动之情。然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神圣的。我所面对的是一群天真而热切的孩子。我怎么才能真正承担这个负担?“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点燃了我心灵的火花。

其中特别强调了新教师应该每月至少读三本书,并细致地讲解了这三本书的类型包括:(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本文还强调了对新教师的几点要求:1。每年努力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当教育工作满十年的时候,教科书会“薄得”像识字课本一样。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才能说:为了上好课,我们一辈子都在备课。只有每天不断补充自己的科学知识,才能看到学生在讲课过程中的心理工作;课堂的中心不会是思考教材的内容,而是思考学生的思想。

这是每一位教师教育技能的巅峰,我们应该努力攀登。2、刚从师范院校毕业出来的教师,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心理学,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做到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孩子的心理,贴近他们的心灵,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三。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即使这是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发现,没有发现就没有教育的创造力。

在学校工作的每一年里,都应当使你的教育劳动的“工艺实验室”不断地充实起来。教师必须不断地为全班和个别学生思考、发现和积累大量的例子,并能在为学生做个别作业时熟练地运用这些例子。

我很庆幸自己在没有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前就读到了“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这一条内容,我想它将成为我毕生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只有当学生喜欢某一学科时,他们的自然素质才能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和抱负才能自觉地建立起来。让学生把你所教的科目视为最有趣的科目,让尽可能多的孩子在你所教的科目中像向往幸福、幻想创造一样,这将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如果学校里有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数学就会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就会在许多学生身上发现杰出的数学才能。如果学校里有一位新的天才生物老师,也许两年后,就会有10位天才的少年生物学家爱上植物,沉迷于学校花园的试验和研究。”多么朴实却又深刻的话语呀!

那么学生们如何才能喜欢他们的科目呢?读了本章节后,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激情影响每个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你都应该表现出对所教科目的热爱。充满激情的课堂,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轻松的课堂气氛,丰富的背景补充,与学生交流时的积极状态……都在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我热爱这个学科,这个学科太有意思了,我从这个学科的学***获很多,你也会情不自禁地爱上这个学科的,跟我一起交流**吧!

”即使你没有亲口说出这些话语,只要你有这种想法,这种心理状态,在你的积极引导下,学生会自然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2、努力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前不仅要学习教材,还要静心设计课堂语言。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

老师的语言素养很好,下课后会很放松,学生也能听懂。相反,语言能力差不仅会影响课堂效率,而且会使学生讨厌老师和学科。充分的备课和巧妙的语言设计,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广泛征求参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让每个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3、用爱播种每粒种子。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爱学生,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以真诚、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我的心理学老师曾经给我们介绍过一本叫《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的书,我也大致浏览了一下,还记得里面有这样几句话:

蹲下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如此美丽,蹲下你会发现孩子的心和你如此亲近。如果你成为一个孩子,将会有惊人的奇迹:老师和学生立即成为朋友,学校立即成为天堂。

我们要经常在课间与学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倾听学生的声音,与学生玩游戏,逐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我们的真诚,让学生喜欢我们,亲近我们,喜欢我们的课堂。

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每个孩子都拥有属于他的灿烂天地! “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孩子像向往幸福的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 说得多好呀!

作为一名教师,能让自己的教学达到这样的程度,那将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太多太多的启示和震撼。我要时时刻刻读这本书,反复读,吸取书的精华,把它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3

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不禁感叹虽然今天的教育形式比之他所写的年代有很大变化,但他书中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于我们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就像面对面与我们面对面,面对我们在教学中的痛苦和困惑,往往阅读常新,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和体会。

我记得有一位家长曾问我,她的孩子每天写作业都很慢,她不能监督他们。孩子们总是觉得很难学。我们该怎么办?那时候,我不太记得我是怎么具体回答的,但我觉得我当时的回答太弱了。

如果我是医生,我就不会给病人最有效的药。直到读了他的书以后,我才了解到这时的孩子们的全部经力都用在背诵、识记和保持上去了,以便使他们能在课堂上回答出教师的提问。而他们没有时间去读一点“满足精神需要”的书,没有时间去思考。

换言之,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我们应该让他们读两倍于他们需要记住的东西。

阅读此段,我不禁深受启发,他的这个建议对我们而言何尝不也是深有其效?现在的工作节奏非常快,平时我们常常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辅导、写各种各样的总结、反思,我想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 我们的时间从**来?

也就是像他说的那样读书,每天不停地读书,和书本建立终生的友谊。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使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的才能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所以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需要和渴求。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4

新港小学徐传美手机151********

《给教师的建议》是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为教师写了上百条建议。

内容充实,全面反应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师实践。每次谈到这100条建议,都有生动的事例和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包含情感,非常利于阅读,是一本教育的经典图书。

暑假拜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感受颇深。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

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因此,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不应埋怨学生的差异,而应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

的潜能让学生生动发展。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在课堂。“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冯恩洪教授就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人.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努力实现使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课堂教学中,应旨在实现学生学***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即实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人,教学中的主体。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那种无视教学规律的“一言堂”、“满堂灌”式的作法必须改变.把学生从“应试教育”、“淘汰教育”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生动活泼地发展.。

2、让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 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首先是看教师能否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让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学习。

合作学习是利用学生的集体智慧,而不是四个人的简单外表。所讨论的问题要具有思辩性,讨论时要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学习,讨论后要进行每组间的组际交流。不要把一看就会,一找就到的问题拿来讨论。

如果把真正能表现学生不同见解的问题拿来讨论,那讨论后的学生回答将是各抒己见,百花齐放这样,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统一认识,这样的讨论才真正有意义但这样的讨论需要教师认真的备课,了解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才能够完成. 4、让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在课堂教学重,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和提问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的实际情况

对于疑难问。题,只找举手同学答对就完事是不行的。还要考虑到其他层。

次的学生,给中等或低层次的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让大家帮助分析、解决.这样,才能是真正面向全体;这样,才能不仅全体都学习,而且力求做到全部都学会.

5。、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名天才的想象家.。创造性学习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提问和表达不同观点的结果。

如果只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想法作出预先确定的答案,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相当丰富。每个学生都是作家,每个学生都是天才的幻象家。

就看我们的老师能否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启发学生,并创造条件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就看教师能否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谁做到了这一点,谁的课堂将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世界。那么,他培养的学生不仅是知识的大师,更是一代具有独立见解和创造力的优秀人才。

为了不教书,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国目前的教育存在许多弊端,即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教师很少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 “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围绕中考指挥棒,我们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学***挣扎,这样的教育能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吗?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5

为什么同时教授,有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却什么也学不会,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我没有在备课中考虑到孩子们的差异性,没有周密的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要做什么,没有因人而异,为他们挑选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使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原来就因为我这种欠缺考虑的备课,使我的课堂中产生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而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吧。正是苏霍姆林斯基首条解决了我初为人师的困惑。

他要求我们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来自内心的需要和求知欲。他鼓励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从温暖紧张的工作中抽出时间,逐步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智慧。他教导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学习同龄人的优秀经验,获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刻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这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一定的成绩,取决于什么因素。

读到这些建议,突然很懊恼自己的消极,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曾经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己,但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真如流水就这样荒废了。

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诲让我茅塞顿开,他书中那个用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的历史老师也让我领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妙,我终于明白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的工作和创造时间就像一条大河,由许多小溪滋养。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我们首先应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让每时每刻浪费。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认识世界,而且认识自己时,他就能形成兴趣。

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经历,就不可能真正对知识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我又拜读了一遍,越读越是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真是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象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6

我又到顾维蓉的班上听了课,思考了老师如何从学生在班上的表现中引导学习规范,调动学习氛围,从而掌握拼音教学的课堂语言规范,并在区级公开课上赢得好评。专家的讲座和外教的经验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会更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必将促进我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三、怎样有效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读了这本书,我对学习困难的孩子有了新的认识。在我们的身边不乏“学习困难”的学生存在,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明显比普通学生差,好像“什么都学得很差”。我总认为对这些“学困生”不能要求太高,认为这些学生连教材上的内容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去读其他的书籍,就是增加他们的负担,也会浪费时间。

在教学中我仅仅希望“学困生”先能够把基础知识掌握好,如:把拼音表默会,把生字都认会,要背的课文能默写出。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我也发现了——这些“学困生”还是连词也组不出,试题要求也读不懂,阅读更是胡填一气。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这一点想法确实新颖,我们以前做的方法也确实值得思考:把学习仅仅局限于必修的基础这种做法是否会扼杀学生的脑细胞?至少我们的做法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看来我们到了不妨尝试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用“阅读、阅读、再阅读”的方式来补补差的时候了。说不定就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啦!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百条“建议”,我不能一一列举。这些建议的背后,步实生动的教育案例,就是感人的教育故事。这些建议也是我们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实践和思考的问题。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体会和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让我们的思想与灵性飞舞,使自己的教育品质得以有效的提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7

英语是世界上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一门跨文化的英语教学课程,只有把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和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让语言教学走向生活,走向生活中学,走向生活。

一、探索教学方法,探求生活实践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大卫曾通过大量的教改实践提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在美国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整个班际的主流。他们按时(每两周一次)在课堂上变换位置,每次都为自己找一个搭档,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锻炼自己的听说机会,学习交际能力。

在课堂交际过程中,学生的紧张情绪逐渐消失。学生怕说、想说、敢说的递进过程表明,学生在交际过程中逐渐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学习新知识。

因此,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也引进了西方新的课堂模式和学习方法体系,并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例如在学习i like …,i don’t like…来表达对各种食品喜好的句型时,让学生学会礼貌地用would you like…?询问别人对食物的需要,并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喜好,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西方人的三餐之食。

我从语言功能出发,就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计划地补充了大量的西方食品,如hamburger(汉堡包)、hot dog(热狗)、pizza(比萨)等西餐名称,以及中餐中常见的豆浆、油条、大饼等日常用词,为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我还经常改变座位的形式,让学生在新鲜的环境中接触到更多的学生,自然地表达和交流所学的知识。由于教学内容的生命性和教学形式(交流形式)的真实性,对学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二、加强交际操练,突破语言难关

实践是语言教学中巩固和反馈的主要途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困难。有时是英语词汇的发音,有时是句子的使用,有时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这个时候,如果老师一味地听、说、读,让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跟从,就很难工作。

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好坡度,严密安排各个环节,在师生间充分运用全身反应法,在听、说、读、用的过程中,在师生、生生的互为双向运用及多向交际中激发和发掘学生学习的潜力,从而突破语言难关。

比如,在教铅笔、尺子、书包、书本等学习用品时,我会进行学生生活中流行的单词纸牌游戏和说教游戏。结合我的一个句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学习用品,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模拟真实情景中享受学习语言的乐趣。

例如,在教了数字1-10之后,我让学生们带上他们最喜欢的步行球,一边玩,一边数。学生们不仅打球,还复习巩固数字,一举两得。如此将枯燥、机械的单词运用到生活化的语言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个别-小组-集体三种形式进行交叉训练,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机会,渐渐地把语言难点融化在交际操练中。实践证明,合理吸收西方教学的精华,结合中国儿童的身心特点,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完全可行的。

三、创设良好环境,力求学以致用

在美国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教师和学生经常注意创造一个非常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边喝咖啡,边坐在课桌上讲课,学生也可以随时提问。取其精华,我也要求学生善于利用语言、表情、动作、体态,并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创设出丰富多彩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情景化的教学氛围中感知—模拟-巩固-反复,最后达到学会交际的目标。

如在教学《happy birthday!》一课时,我设计了为一个外国小朋友过生日的情景,让学生们先商量要送给外国小朋友什么生日礼物,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使用语言,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自然地使用和巩固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及各种表示饮料、水果、食品和文具的单词;接着让学生为生日的外国小朋友送礼物,大家争先恐后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礼物并说“it’s for you.

happy birthday!”。还借助**和灯光烘托情景,在美妙的《happy birthday!

》(生日快乐)的英文歌曲中,唱唱跳跳,轻轻松松地学英语,学习的乐趣不言而喻。尽量将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中,或者是借助学生喜欢的**和科幻人物来学习语言,如在教学低年级的打招呼用语时,设计了向七个小矮人打招呼的情景,请学生带上头饰扮演小矮人,还配上了欢乐的“士兵进行曲”,学生见到了童话中熟悉的人物乐不可支,争先恐后地运用学到的英语同他们打招呼。同时,我也鼓励学生自编英语短剧,积极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教育观点和信念的形成

(1) 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师,也是教育者。由于教师和学生集体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不是单单归结为传授知识,而表现现为多方面的关系。

(2)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对特定的学生实加个人的影响,用一些东西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独特的个性得到体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体现,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格。他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

学生从我们身上看到是什么样的人。对学生来说,我们应该成为丰富精神生活的榜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才有教育学生的第一权利。无论什么也比不上一位聪明的、智力丰富的、诲人不倦的教师,使学生感到那样赞叹和具有吸引力,以那样强大的力量激发着他们上进的愿望。

(3) 深信只要是一个正常人,他就可以获得智力财富,可以享受完整智力生活的幸福。无论课堂教学方法多么完善,都不能保证一个完整的教育。一个人在课堂上越难接受课学的基本知识,就越不能把他的智力生活局限于这些基本知识。

只有当一个人认识的东西,比要求他知道的东西多得无可比拟的时候,他才能享受到认识的乐趣。

(4)培养学生对自学的发自内心的需要。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认识自己。建立一种信念,相信他已经向前迈进了一步,不仅因为他学到了一些新的东西,而且因为总的来说他变得更聪明了。

五、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识记方法

一般来说,每个学生在一定的发展阶段,都会表现出某种能力,这种能力使他在一定的学科上取得突出的成绩。从本质上讲,我们给予学生的道德激励和引导他们从事脑力劳动正是基于此。学生们以浓厚的兴趣来对待这一要求,因为它是符合他们喜欢思考的这一愿望的。

学生们又逐渐地过渡到完成更复杂的要求:

总之,要求教师不断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服务于教学。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8

行走在苏氏思潮的边缘

合肥市康园小学方义和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具有3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谈一个问题,其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他倡导“信子、尊子、以心塑造心”的思想,对当代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暑假,当再次捧起这本厚重的教育巨著,细细咀嚼中,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诱,娓娓道来,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迷惘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众多理论精髓虽不能一一领略吃透,却着实启发警醒着自己:在今后漫长的教育教学生涯中该以怎样的思想和信念去寻找教育的真谛,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和行为去书写心中美丽的神话?

今天,当再次漫步于苏氏思潮的边缘,透过那熠熠生辉的片言碎语,那份默默流淌于心底的顿悟与感动便油然而生……

时间都去哪儿了?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到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抱怨。昼夜只有24小时,单位每天只有8小时,这8个小时是满的: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能力差的学生。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布置的各项任务等等,单这些就已经是应接不暇了,更何况家中还有琐碎的事情等着我们、子女的教育等着我们……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他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要让备课变得枯燥乏味,你应该阅读学术著作。

这篇文章发人深省。它让我从本质上理解了一些教育技能的奥秘。我们没有理由总是抱怨时间不够、东西太多,因为在我们教的语文学科中,课本里所包含的基本知识知识入门常识。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那些基础知识其实知识沧海一粟。

教师要想提高教育水平,搞好教学,就要不断阅读,不断补充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越来越广阔。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也许,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

也许,只有读书并思考,才能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亲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该去哪儿了?我想,此刻大家的心中或许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你是我的“小苹果”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重,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赏识教育的思想。他认为,小学生最需要的不是失败的体验,而是别人的肯定、老师的欣赏和成功的体验。只有通过这些,他们才能产生内在的动力,促进自己成功动机的发展,促使自己找到自我,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和优势,不断满怀信心地争取成功。

仔细想想。事实上,当孩子犯错时,他们渴望得到的是老师的理解和帮助,而不是粗鲁的批评和惩罚。孩子们通过不断地从错误中学习而成长和惩熟。事实上,当孩子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就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我们恨孩子,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开始,事实上,已经结束了。

反思我们的教学,必要的批评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当批评教育不见一点成效,我们恰恰需要这种“赏识教育”。当批评失去应有的功能时,我是否可以改变自己的观念,尝试选择与之相反的教育方式——表扬。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可能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但用在我们班汪家传这个孩子身上,却很恰当。王的家人是个很少说话的孩子。除了回答问题和偶尔和同学聊天外,他几乎不和别人交流。更有趣的是,他不喜欢站在客队,总是一个人远离球队。刚开始,我试图找他的同桌和他拉手一起走,可他就是把手往怀里缩。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他的小手白白胖胖的,可爱极了,于是,站队时,我故意大声说:“汪家传的小手这么漂亮!这么干净!

我看谁也比不上他,还是让老师来拉着吧。” 那一天,他终于拉着我的手站在队伍里走出了校门口。

每天早上,总会有几个孩子比我来得早。为了让他们有意识地读书,不跑来跑去,我规定,一个好学生在早上会得到一颗星的奖励,但是当老师来到教室时,如果他或她已经坐对了,努力学习了,他或她会得到两颗星的奖励。从那以后,早上读书班的孩子们追得少了,朗朗的读书声逐渐成为我班的一道亮丽风景。

每周班会课时,我都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做能给学生一种感觉: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孩子对班级的热爱和信心。

在每周的表扬大会上,我都会大赞特赞这些孩子,把表扬的言辞尽量夸张,并及时利用我班qq群给家长发去“喜报”,家长也会把孩子的改变转达给老师。类似这样的无声教育,真的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们的教育,需要家长和老师双方的密切配合才能有序进行。我们在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尽可能多地调动家长参与对孩子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及时与家长沟通,不仅要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找到家长,还要在孩子有进步的时候通知家长。

通过家校两方面的合作,给孩子们制造更多受表扬的机会,从而及时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毫不吝啬自己的奖励或表扬。有时候,只要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爱抚,一颗糖果,它就会在一个懵懂的孩子心中打开一股强大的内心动力,然后散发出灿烂的智慧之光!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喜欢,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你学会尊重和欣赏你的学生,你一定可以走进他们的内心,在班集的沃土上培育出灿烂的花朵。

只要你肯真诚地说上一声——你是我的“小苹果”,便足矣!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9

西郊乡中心学校卢桂玲

假期拜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有很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请记住:成功的喜悦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能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和希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没有这种力量,任何巧妙的教育措施都无济于事。”这就集中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赏识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时刻更新赏识教育的观念,赏识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漠和偏见,用真情浇水,用爱心培养,用家庭情怀呵护。观察、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孩子在浇水、培养、护理过程中的闪光点,使其闪光点得到升华。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不同程度的体验与成功。

使他们感到“我是最棒的!” “我能行!”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

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建立自信,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有积极参与一切活动的欲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

成功的喜悦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能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和希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没有这种力量,任何巧妙的教育措施都无济于事。

”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赏识教育让自由、欢乐与舒畅回归课堂,回归孩子的一日生活,赏识教育把自信、创造与成功,带给孩子,还给孩子一个完整的自我。赏识教育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沟通和爱能打开每个学生的心扉。

首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师爱是教师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欣赏并发自内心地履行对学生的职责的一种良好情感。当学生意识到这种爱,就会激发积极的热情,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只有有了爱,才能用伯乐的眼光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有信心和爱心,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

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最终他们也会成为生活和学***者。

其次,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激发与培养。 成功教育很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甚至有人提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的天赋和才能,为他提供发展的条件,竭力做到使每个学生在每天中都感到有所成就,从而感到快乐,从中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对小学生,尤其是那些学***者,特别需要的不是失败,而是别人的肯定、老师的赏识和成功的体验,通过这些,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促进他们成就动机的发展,促进他们发现自己,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和优点,从而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这使我想起了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的故事,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但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惩罚他的是画出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心怀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有时候也可能***些行为过失调皮捣蛋的孩子戴上“坏”帽子,随意的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径一事,不长一智,孩子们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和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细细想想,其实孩子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老师的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孩子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其实孩子们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如果我们讨厌孩子,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让我们时常想一想教育专家们的谆谆告诫:

“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

成功的喜悦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能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和希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没有这种力量,任何巧妙的教育措施都无济于事。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