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6-28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汇编六篇)。

古语言: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阅读完相关作品以后,相信心中会有不少的心得,这些瞬间即逝的收获,就是我们写读书笔记的基础。怎么写好一份优秀的读书笔记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汇编六篇)》,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篇1)

暑假期间,在家闲读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第二次拜读的《周国平论教育》。再次拜读,更感此书文字朴实真诚,读起来轻松亲切,像一壶香茗,让人回味无穷。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周先生最欣赏的第一条教育箴言。“教育即生长”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尊重天性、发挥潜能、潜移默化、因势利导……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这一箴言不无关系。“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生长的重要阶段,儿童期自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很多家长信奉“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为了赢得未来那不确定的所谓幸福,驱赶孩子去做有违他们个性的事,这些做法其实都是因为无视童年的价值,只希望孩子们快快“长大成人”。

书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二辑《阅读与素质教育》。大凡大家名家,都有一个爱好,或者说是癖好,那就是阅读,通过阅读积累知识、生成智慧、涵养品性,阅读对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只有素质教育才配称教育。若不是着眼于素质,仅仅传授一些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就只可叫作培训。”作者认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阅读经典。“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例如学生、教师、作家、工程师、企业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一个高素质的、优秀的人才,他必定拥有一定读者的身份,而且是一个终身读者的身份。作者又写道:“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作读者的(同样,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是阅读)。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有人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我想,当我们的学生真正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是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所剩下的东西。

本书中,周国平先生十分强调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的重要性。作者认为人生有两种好习惯,一旦养成了,就终身受益。这两种好习惯就是阅读的习惯和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至少有四种好处:第一,日记的岁月的保险箱;第二,日记是灵魂的密室;第三,日记是忠实的朋友;第四,日记是作家的摇篮。周国平先生结合自己写日记的经历,也给我们提了几点写日记的建议:一是坚持,每天都写,来不及就第二天补写,决不偷懒,决不姑息自己。二是认真,对触动了自己的事情和心情要仔细写,努力寻找确切的表达,决不马虎,决不敷衍自己。三是私密,排除他人眼光干扰,坦然面对自己,句句都写真心话。由此想到,作为教师,应该养成写教学日记的好习惯,除了以上几种好处外(当然不一定要当作家),教学日记可以记录我们精彩的教学人生,可以成为我们进行教学反思的载体和依据。

树荫下,手捧着这样一本书,就像是和一位智者促膝长谈,聆听他对人生、对教育的思考,分享他智慧人生的幸福与快乐,给人以无穷的启迪和力量。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篇2)

今天,目睹教育现状的中种弊端,哪位负责任的中国人不担心教育?身受弊端的危害,哪个心力交瘁的家长不在把教育埋怨?因此,周国平作为一个公民发表了他的一些思想。

周国平是学哲学的,在思考教育问题时,就一定会把这个专业背景带进来。他在哲学上做的工作,大量的是对人生问题的思考。生活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做人和教书基本上是一样的。人生最值得追求的是教育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

这个信念,构成了周先生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点

生命的价值可以用两个词来表示:幸福和卓越。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

可见,两者都有赖于人性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是教育的使命。

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周国平发现,关于教育最中肯、最精彩的话语往往来自哲学家。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

现在他列举了他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它们确实具有谚语的特点:直指事物的本质,它们简洁如神谕,简单如常识。令人惊奇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幻觉中,宁愿相信各种复杂的谬误,忘记简单的常识。

然而,依然朴素的心灵一定会感到,这些箴言如何融入当今教育的弊病,我们的教育需要多少回归常识和最基本的教育原则。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篇3)

读完整本书,我不禁反思我们的教育和日常教学。当我们的孩子学习得很好时,他们似乎还可以。 他们为什么总是有问题?心理问题和人格问题是教育中最致命、最关键的错误。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在工作中过于注重前两项,而忽略后两项。当代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作为一线教师,我从阅读中觉醒,我知道如何面对未来的工作,如何面对自己和现实。在我面前有两条路,只有一条路我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个方法我不能拒绝,那就是学习和成长。

目标,建立价值生活,行动,创造更好的生活。我们生命价值的体现需要通过阅读和学习不断的体高和提升。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通过阅读来培养自己。可以说,生活是美好的,工作是幸福的!只有那些真正热爱工作的人才能在工作中真正快乐!希望我们正在做的每一位老师都能用自己的努力做一个快乐的老师!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篇4)

之前我有幸参加了“亲近母语”活动,在哲学家周国平的讲座中,他结合高中考试阅读选自己文章的角度来分享自己的教育观点,及对自家孩子的教育故事,朴素的话语客观又真实,他是一位热爱生活的哲人,让我更多思考教育怎样返璞归真。寒假里,我拜读了《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写下自己的浅感。

书中用七个部分对教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分别是“神圣的好奇心、阅读与成长、童心和童年、如何做父母、我心目中的好教师、我看道德教育、讲演辑录”,虽然有一些往日随笔和采访的后期汇总,但又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其认知的完整性。好奇心之所以神圣在于其易夭折,在教育上好奇心表现在学习的兴趣上,相对比哲学教材不能只是一些教条,而应该真正启迪学生爱智慧,像儿童的爱提问也是一种哲学;阅读与成长中周教授更强调阅读经典和素质教育并驾齐驱,看学生的心智素质可以看其是否具备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童心童年从自己的孩子啾啾和圣诞老人的故事讲了自己怎样保护孩子的童心,相信童话的孩子即使到了不再相信童话的年龄仍更容易相信善良;如何做父母则从他写的《宝贝,宝贝》序入手写了新生命的奇迹和为人父的喜悦,切身谈孩子的独立灵魂和彼此成就;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写了他所认为好老师具备的6条素质;而我看道德教育和讲演辑录则讲了孩子的德育塑造,如何为人处世。

这会儿,我想说的是第五部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我从当老师以来,有人问我的理想时,我笑着说:“简单,我就想当名好老师。”我遇到教育困难和挫折也总是宽慰自己心里要求自己怎样做是对的,达到我认定的好老师。渐渐,有学生和我说:“老师你真好!”有家长说:“徐老师是用心负责的好老师。”也有同事说:“你做的很好了,非常用心!”有成绩出来进步了或者第一名了可能更直观的来说明你是好老师……“好老师”的概念到底是什么?这也让我从简单的师德师风规范要求中在思考,读了周教授他心目中的好老师是这样讲的:1、智情双修,德才兼备,做一个优秀知识分子;2、爱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目的;3、懂教育,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4、讲究教学艺术,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5、处理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6、淡泊名利,甘于受冷落。

这6条的详细阐述里我是这样理解1、教育是精神事业,它透过教师的精神素质比如教学态度、内容、方法及与学生的关系中来体现,教师在精神上对学生的影响更重要,而智则是自己不停止学习,永远保持学习、思考、钻研的习惯。精神这块在我当老师的第三个年头上感受很深,自己带的多是留守儿童,不仅课堂知识传授,在她早上饥肠辘辘上课头晕找我时,我煮的热乎鸡蛋面里含着;他们信任你叽叽喳喳在说着想爸妈的笑容里;做错事先局促低头、泛红的眼圈里带着;我想更多是一种互相的精神感染,他们纯净的心灵也时时映着我做他们老师或者被当成朋友时的积极态度和精神温暖。

智这块在我现在教学的第6个年头体会最深,学生们接触的信息多样,看得睡和走出去的眼界有时是大于你的,甚至他们上课拓展延伸的提问是你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时他们更像小老师模样在和你讲话,你也确实受益,你在黑板上画了幅配图,我会开心学生用:“哇,老师你真是大艺术家!”这样的话语来夸你,其实听了楞下转身看他们认真夸大的样子我又是苦笑不得的,自己只画了几条弧线一样的山脉迎着一个圆圈太阳和不规则云朵,我们都欢乐的像孩子一样上完这节课。但是这样的评价鼓励语是我在课堂鲜少用的,我想自己要像周教授讲的那样拥有保持学习、思考、钻研的精神,在学生的答语中可以在补充启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和兴趣,更获新知。

2、爱学生这块对我是很容易的,像性格原因,更多的是学生可爱,自己总能先看到他们的闪光点,我在我的立场上尽可能多的爱他们,不过在陈柯欣同学身上,我总是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他天真调皮,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起初我是很喜欢并且总被他逗乐着回答,他也心满意足地跑开,不过时间久了,他总是倒数第一,我自问花费的时间精力不少,可是还这样,即使成绩这样还笑嘻嘻问和学习没关地事,我忍不了了,生气了两次,第三次直接说:“你什么时候学习进步了,我才单独和你说话。”这个时候他多是悻悻离开。现在想想,柯欣的成绩在我这样忽冷忽热地态度里提高了,我再见他欣慰极了,高兴的和他交谈,他也美滋滋的,可我也觉得哪里不一样了,大概是我脑子里有了他尴尬不快的样子,我想在他身上我缺少了像他那样真挚的笑容和一直不停问问题的耐心,像周教授说的要真正把学生当作目的才对。3、懂教育,拥有真正的教育理念。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不能一味盲从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这里周教师推荐老师们不要只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之类的书,可以多读教育哲学类,它探讨的正式教育理念,即教育的根本道理,历史上的哲学家如:“洛克、卢梭、康德、杜威、怀特海”,他们主张不一,但皆深谙人性,各有真知灼见,我这方面做的不好,自己要多挤时间读读,可能会解开自己不少教育疑惑,豁然开朗。4、讲究教学艺术,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这要求我要培养广泛的知识兴趣和人文修养,把所教课程的教学做得生动活泼,让学生也产生兴趣并易于领会 和接受,这点我在一直平时的备课和教研中也一直要求自己。

5、处理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任何体制都有相对自由,在小学英语学科还好,压力不是特别大,班多时间少是主要问题,像周教授说的一个好老师的责任和本事就在于:一方面帮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对付考试,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拓展素质教育的空间。这也是我一直想做到的,这次寒假英语作业我想没有书面上的写,给了学生唱跳玩演涂画的选择,他们一定是开心的。

6、淡泊名利,甘于受冷落。周教授说如果你做到了前5条,你无疑是一个好教师,但是她也会面临不被现行体制认可和赞誉,所以只有凭良心做事,不计个人得失,良心的评判高于体制的评判,要有信念。我自认为我是有信念的人,这一路也坚定,傻气的话和事多了,不过在名利上做不到淡泊,我这点做不到。更多的会连着现实想付出很多,学生和家长送走了一批一批,当时的成绩和话语夸奖随着时间也越来越远,或者大家都忘了,那有什么来记着自己走过的教育时间,我想在成长的某个节点某一刻总是很想要一个荣耀来闪亮的,以后回忆起来也容易,更重要的是你一直付出自己认为是对的,这条路特立独行甚至有些异类,你是会想被认可,名利更像证明自己和这个大时代下教育体制的融合和被肯定,那种快乐我想多于了名利本身,是溢于言表的知音和伯牙,更多是小人物一直坚持的梦想实现,一直努力做的除了自己认为是对的,原来大家和这个时代也这样认为,那这样是最快乐的事情。

这样写下来,我离“好老师”距离是有的,不过我有信心,自己笨点不过可以学习和坚持,一天一天近了,有天就会实现了“好老师”。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篇5)

读了《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周国平老师是位哲学家,书中的文字素朴、真诚,令人有说不出的亲切感,我被他的思想所深深吸引,这本书里面收集了作者在不同时期有关教育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散文、随笔、杂谈的形式呈现,语言简明而不深奥,生动不乏幽默,所以读起来很轻松、很亲切,但回味无穷。

周国平在哲学方面的工作是对生活的许多思考。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这种信念构成了周先生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点。

他在“教育的七条箴言”中说道:“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

”对这种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人”是教育的原点,“人的充分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一个教师,如果拘泥于教育的“技术”,而没有对人、对人性的一种整体洞察和思考,教育就会有局限和偏差。那么,作为哲学家,周先生是如何看待教育的呢?

周国平老师认为: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守护人性,并由此赢得人生的幸福与优秀,这就是周国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贯穿本书每个章节的主线。

“守护人性”四个字,宛如一条发光的河流,平静而有力地穿越原野,那些充满生命气息的智慧水花激荡着我的胸膛。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

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周国平发现,关于教育最中肯、最精彩的话语往往来自哲学家。

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现在他把他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它们的确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

令人惊奇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幻觉中,宁愿相信各种复杂的谬误,忘记简单的常识。然而,依然朴实的心灵一定会感到,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周国平还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们应该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什么是真正的读者呢?根据这本书,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要有较高的读书品味。你要有一个信仰,不是最好的书不读,要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进一步启迪你的心志。那你就不会读那些肤浅的书了。

在这方面,人文经典书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第二,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世上的书如汪洋大海,你我终其一生只能品尝其中一瓢,不要跟着大众走,那样会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让自己和好书失之交臂。只有找大到书中知己,才会欲罢不能,锲而不舍。

因为人就是她吃的东西。阅读也是。你度什么样的书将决定你的精神领域变成什么样。第三,养成读书的癖好。

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须,不可缺少,就如作者在书中所言:攀登大自然的高峰,我们才能俯视大千,一览众山小。读一本好书的效果与此类似。伟大的灵魂引领我们走向精神的巅峰,超越平凡的生活,领略生命的广阔天地。

许多教育家和思想家都非常重视阅读。周国平老师写到“把受教育者引领到经典著作的宝库里,让他们了解、熟悉、领悟存在于其中的传统,受其浸染,加入到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进程中去,在我看来,不可能有比这更名副其实也更有效的素质教育了。”电视和网络充斥着我们的视野,这似乎也是人们变得浮躁的一个原因,没有了思考,没有了想象,人似乎成了纯享受的机器人。

读书是良药,但也有一些无用甚至有毒的东西。周国平给了我们忠告“千万不要追随**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永远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

书中还有关于“生命教育”、“灵魂教育”的精彩论述,以及一些教育讲演录,让我深受启示,回味久久。《周国平论教育》不是一本工具书,也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教育专业书,较少针对具体的教育现场问题进行分析,没有告诉你面对具体的教育问题该怎么做,也许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是很强,但它又的确是一本值得教育工作者读一读的好书。正因为不是教育家的诞生,笔者认为,教育少了框架,多了自由和轻松;因为是哲学家出生,所以文中少了锢于经验的肤浅,多了基于深刻的思辨,处处闪耀着思想的火花。

总之,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灵感。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篇6)

最近,我一直在读《周国平论教育》。在这本书的第53页,周国平老师认为衡量一本书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自己是否也遏制不住地想写点什么,哪怕想写的东西与它似乎全然无关。”这句话真精辟,一语中的。专家就是不一样,随便一句话就这么深刻。

对于这位著名的哲学家所谈的关于教师的见解让我感触颇深,里面的几个观点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因此,我几次回过头来,看了好几遍。周国平老师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如果我是教师,我会怎么教学生?”这个话题。紧接着,周老师凭借自己的切身经验谈了一些感受。然后谈到了语文水平无非就是这两样东西,一是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二是写作的兴趣和能力。结合我自身的教育人生经验,一直以来,我也是这样培养学生的。首先是因为我本人及其喜欢阅读和写作,其次是因为非师范院校毕业的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也是得益于阅读和写作。

另外,我还将第二辑“阅读与素质教育”里面的“阅读经典与素质教育”,即《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的第26页,用心品读了几遍。

周国平老师认为阅读经典是素质教育的最佳教育途径。在这一辑的扉页,周国平老师说“把受教育者引领到经典著作的宝库里,让他们了解、熟悉、领悟存在于其中的传统,受其浸染,加入到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进程中去,在我看来,不可能有比这更名副其实也更有效的素质教育了。”

周国平老师用平实的语言从德育、智育、美育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经典著作是极好的教材。他说,若能从中学时代就开始走近经典,阅读经典,乃至迷上经典必将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