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堂吉诃德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6-26

堂吉诃德读后感汇总。

我为了让您满意精心制作了这份“堂吉诃德读后感”。对于读后感,有人欢喜有人愁,而欢喜的人可以从读后感中获取果实,每个人品位完作品,心中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感悟。 读后感是对阅读的深度领悟和心得体会的总结。分享给他人也是与大家分享快乐的好方式!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1

经典之所以可以被人们广为传颂,我认为可能是因为人们能从作者笔下看到作者所理解的不一样的世界,甚至可以看见一个时代的缩影。作为中小学生必读书目,乃至到了大学,仍然在我们“经典百书”名列的《堂吉诃德》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尽管小说的结构不够严密,有些细节前后矛盾,但不论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它都可谓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中国学者周作人在《欧洲文学史》中写道:塞万提斯“以此书为刺,揭示人以旧思想之难行于新时代也,惟其成果之大,乃出意外,凡一时之讽刺,至今或失色泽,而人生永久之问题,并寄于此,故其书亦永久如新,不以时地变其价值。书中所记,以平庸实在之背景,演勇壮虚幻之行事。不啻示空想与实际生活之抵触,亦即人间向上精进之心,与现实俗世之冲突也。堂吉诃德后时而失败,其行事可笑。然古之英雄,现时而失败者,其精神固皆堂吉诃德也,此可深长思者也”。

在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后,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却”,拉着邻居叫桑丘·潘沙的农民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在两次外出游侠冒险中,闹了无数的笑话,傻把风车当巨人,把旅店当城堡,把苦役犯当作被迫害的骑士,把皮囊当作巨人的头颅等等。做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在周围人眼里,堂吉诃德是一个对骑士小说走火入魔了的疯子,但他却不以为然,大战风车就足以成为他在人前人后吹嘘的资本。他深信自己是一位行侠仗义的中世纪骑士,决心以后亲历危险,解救苦难,建功立业。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么一些人为了心中得到理想乡,面对众人的不理解和现实的打击,或愈挫愈勇,或渐渐消沉,也许他们心中的伊甸园和堂吉诃德的骑士梦一样,不过是白露与泡影,虚无,然而不管最后结果是否达成目标,他们百折不挠的勇气和韧性都使这段经历镀上不一样的光彩。

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科学家叫万户,他一直热衷于研究研炼丹技术和火器制造。在晚年时期,他萌生出一种想法——想利用火箭将人送上天空,目睹天幕以上的世界。他尝试用民间自制的烟花来产生动力,于是发明了一种自制火箭,在一把椅子上装满47枚烟花,自己捆绑在椅子前面,两只手各拿着一个大风筝,然后让仆人点燃这些烟花。最终在火箭的推动下,万户也升上了天空,但由于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引起爆炸,万户也葬身在火海之中。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飞往航天的英雄,尽管万户的行为看似荒诞且愚蠢,但也正因这种探索的精神,也推动人类对天空向往,人类社会也不断进步。

书中,堂吉诃德被同村的加尔拉斯果学士假扮的白月骑士彻底打败后,卧倒在床,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最后的理智在垂危中醒来,发现过去自己的荒唐严厉斥责了科幻骑士小说,并且立遗嘱说全部遗产留给侄女,但是侄女如果嫁给骑士的话,一分钱也不会得到。这个伟大的“骑士”在传奇一生的尽头回归了现实,也揭示了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

堂吉诃德在他自己世界的大部分冒险中里可谓是为所欲为,一个乡绅,硬是挺着一副老骨头,拖着一匹瘦马,四处行侠仗义,最终他几乎为了这个骑士梦付出了浪漫而荒诞的一生。曾有书评这样写道:“堂吉诃徳和他的创造者塞万提斯,他们身上有一种疯子精神,虽然我并不认同堂吉诃德的无效行为,但我仍能感到他们像一把红日的余晖,烛照人间。"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2

“读书是人前进的阶梯。”爱因斯坦说。所以我就多多的读书。我从七年级的课本上发现了《堂吉诃德》的片段,觉得非常风趣,便买了一本读。我读完这本书有不少心得领会,所以和你一同共享一下。

这本书的作者是塞万提斯,是16世纪一个西班牙作家。这本书在其时的社会布景下,叙述了一个年轻人因为读其时风行的骑士小说入了迷,自己仿效骑士小说中的那样给自己取名为堂吉诃德,并亲自扮成骑士出去冒险的工作。他后来三次被送回家园,终究一次被送回家园时临终悔悟给这本书增添了颜色。这本书刻画了堂吉诃德这个不幸可笑又可悲的人物。我以为堂吉诃德的做法是不对的。一件事都应该掌握好合理的标准,不能太过于依靠或排挤,就像玩游戏相同,只需掌握好合理的尺度,不要沉迷于其间,适量游戏仍是非常有利的.。别的,书本上的内容不能够悉数地信任,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多读书必定好,可阅览时对书本上的常识也要进行合理的选取,不要一味、盲目的信任书里的一切都是对的。

可是堂吉诃德身上也有咱们需求向他学习的长处,比方他非常正义。尽管他身上一股鲁莽的冲劲咱们不应该仿效,可是咱们有必要为他的正义点赞。协助微小,乐于助人是他所奉行的骑士道精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质量,尽管他非常的愚蠢,鲁莽。在生活中,或许有些工作咱们并不敢挺身而出,可咱们能够从微乎其微的小事做起,比方给举动不方便的人让座,这便是咱们中国公民所奉行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中的“友善”二字。

堂吉诃德身上别的一个长处,也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质量:守信。当堂吉诃德被打败后,恪守约好,回到家园,一年内不脱离家园。终究总算在那里去世了。或许有人会说,堂吉诃德是因为骑士道的原因才乖乖回到了家园,可咱们不可否认,堂吉诃德仍是一个守信的人。现在,守信才干交到朋友,守信才干生意兴隆,守信才干安居乐业。所以由此可见守信的宝贵,古代的郭靖给咱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的收成,远比你幻想之中得到的要多。同学们,举动起来吧,让咱们一同漫游在书的海洋里!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3

《堂吉诃德》的作者是西班牙巨大的作家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

这部小说叙述的是一位名叫吉哈达的败落乡绅受骑士小说的影响,模仿骑士的做法,拼凑了一副旧铠甲,骑上一匹瘦马,并为自己取名为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先后三次出门游历。第一次,他孤军独战来到一个他以为是城堡的客店,乞求“城堡长官”封他为骑士。他脱离城堡后,看见一个牧童被主人绑在树上打,他上前去挽救,当其满意的扬鞭而去后,小孩又被主人打得起死回生。之后,堂吉诃德遇上几个商人,他以为他们是一伙骑士,便与之较量凹凸,成果被打的皮开肉绽。后来,他找了同村农人桑丘·潘莎做随从,再次出门行侠。

这次堂吉诃德把田野上的风车看做无法无天的伟人——干了一桩桩荒诞可笑之事。

终究,堂吉诃德与桑丘·潘莎第三次出游,阅历了一次次乖僻的冒险——终究他从自己乖僻的思维中走出来,痛斥骑士小说的损害。

从这部小说中我感到不能幻想、虚幻、想入非非、主观主义,不能像堂吉诃德相同迷信。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4

堂吉诃德,最出名的事迹就是把风车当做巨人与之大战弄得遍体鳞伤。

这位人物把骑士小说中的事迹当成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并且励志要做游侠骑士来建功立业,行侠仗义。

一方面他疯疯癫癫遇到和骑士小说沾点边的事情就能直接代入不顾现实。

另一方面他又理智清晰能说很多大道理,让人信服。

谁碰上他谁就倒霉,闹出了一堆笑话,抢了剃头匠的铜盆并认为那是头盔,把住宿的旅店当做城堡,把相向而行的羊群当做正在大战的军队。

同时,他也因为神志不清被捉弄,坐在木马上蒙着眼睛以为自己飞到天上与魔法师大战,行侠仗义却被对方一顿乱揍。

堂吉诃德有着高尚的品德,愿意帮助弱小,英勇无畏,坚定的相信着他的理想信念。

在他的世界里,骑士是理想,而在实现理想的途中完全不顾现实,以致于最终病死家中。

他很可笑,却也是另一种理想主义的化身。

而他的侍从潘萨则是事事从实际出发,吃饱喝足有钱拿是他的目的。

这两个人的对比,更是给故事增添了一份诙谐。

在堂吉诃德大战风车时,潘萨就劝主人那是风车。

在堂吉诃德大战羊群时,潘萨就和主人说那是羊群。

堂吉诃德从来没有信过潘萨,潘萨为了得到利益也跟着堂吉诃德。

两个人可谓是天造地设适合一起出行,不然以堂吉诃德的疯癫连饭都会吃不上。

堂吉诃德是理想的代表,潘萨则是现实中认真谋生的人。

人们得有理想,但是也要看见现实。

堂吉诃德和潘萨一起成就了这本小说。

就像理想和现实的结合才能成就真正的骑士。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5

床头、卫生间、沙发、阳台是我看书的固定位置。当然,后面的两个是相对奢侈和难得的。

堂吉诃德读了半月有余。中间穿插看着《撒哈拉的故事》、《更喜欢摄影》、《卡尔维特的教育》还有几章节的c语言,外带erp培训教程。这个读书方式,结果只能是狗熊摘棒子了。

《堂吉诃德》,自小听过无数遍、考试也考了

三、四次。竟然没有通读过。我这个“汉语言本科准毕业生”,真真个够厚颜无耻的。

这部耳熟能详的大作。整部读下来总感觉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所表达的感**彩略有不同。作者前半部分对骑士**、骑士道精神简直是发自肺腑的深恶痛绝,甚至不惜下血本大篇幅的列举骑士**种种,并付之一炬不为快。

正如作者说的目的是“攻击骑士**”,“把骑士**那一套扫除干净”。然而,到了后半段不知不觉中,堂吉诃德的人文主义精神显现出来,完成了从荒诞不经到“为崇高理想而献身伟大精神的化身”的转变。这种形象的转变和浓厚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渗透,是随堂吉诃德三次出游“润物细无声”地完成的。

想了解堂吉诃德的这种人文思想的来龙去脉,有必要先了解下他的“父亲”塞万提斯以及那个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塞万提斯,西班牙人,全名米盖尔·德·塞万提斯· 莎阿维德拉(1547-1616)活了69岁,死于“水肿病”。其实也不是病。

应该说是一种肾病的临床表现。现在打上几针,注意饮食。基本能痊愈。

不过在那动荡的时代,69岁绝对高寿了。“动荡的年代”里西班牙其实是相当相当的nb的。16世纪上半叶,在西班牙女王的支持下,意大利的弟弟哥伦布勇敢地向西、向西、再向西。

航行了76天,发现了美洲大陆。这位勇敢的小哥一度认为他发现的是“东方印度”(当时去印度必须走被葡萄牙占领着的“好望角”,他认为自己找到了捷径)。西班牙女王的投资获得了超出她想象的财富!

随后西班牙向墨西哥、智利、秘鲁、玻利维亚等国进军。最高峰时,每天有1000多艘商船在大西洋航行。这个曾经的农业小国变成了世界的主人。典型的暴发户。

暴发户的轨迹往往很相似——在狂妄了几十年后,这个膨胀了的小西进一步触摸南天门。在飞利浦二世的带领下打土耳其、打葡萄牙,还组织了“无敌舰队”去打英国。结果,全军覆没。

从此一蹶不振,国内由于连年战乱,国库空虚,人民生活水深火热。暴发户的贵族是人民的血肉之躯,阶级矛盾日益加深。这对人们来说是悲剧性的,但火和岩浆往往会导致金矿。

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困苦造就了深厚的文学创作和繁荣的精神文化。《堂吉诃德》便在这样的历史环境里横空出世了。

其实出世也未必横空。该书创作近20年。据说第一部是在塞维利亚的监狱里动笔的。

是的,监狱里。可怜的塞万提斯这个不幸的孩子。出身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中。

打过海战,左手残疾。回国途中被海盗掳去(比文天祥还倒霉)。被赎回后生活困顿。

写过剧本、做过公务员(收粮、收税)。结果,这个小公务员被诬告入狱两次,大约1597年,他开始创作《堂吉诃德》。直到1614年,第一本书才完成,第二本书写了59章。据说他突然看到别人写的续集已经出版了,于是赶紧写了第二部,1615年出版。

出版后第二年他就“留取丹心照汗青”了。如此看来我对此书的感觉不无道理。想想,进20年的光阴,谁的思想能一成不变?

不可否认这是一部特“逗笑”的**——堂吉诃德的洋相百出、桑丘的市侩俚语着实让人捧腹喷饭。堂吉诃德三次出游:第一次单枪匹马,出师未捷身先伤。

第二次是比较逗笑的一次。他和“骑士忠实的侍从”桑丘处处碰壁、处处闯祸,战风车、冲羊群、放囚犯。他力图锄强扶弱,但每次的回报总是被拳打脚踢,还连累可怜的桑丘被人当做面袋子扔。

他的好动机总是得到相反的结果:营救被房东殴打的牧童,相反,他差点又杀了牧童。就像被他当魔鬼打下马跌断腿的教士说的:“你打抱不平,却害得我一辈子走不平”。

这时候的作者还是抱着彻底铲除骑士**为目的的。第三次出游,可以说是作者被逼的,也可以说是被作者逼的。正是这一次出游,才成就了堂吉诃德和《堂吉诃德》。

书中不止一次提到关于被别人写的堂吉诃德的传记,而且被作者严词回绝“其他的都是骗人的”、“我才是真正的堂吉诃德”、“只能承认我是唯一的”。这种对作品中名字的批驳和更正的急切,让人目瞪口呆,有点像电影中的植入广告。但可以确定这第三次出游,是在有了别人做的“续集”之后才写的。

这一次的出游让堂吉诃德取得了“丰功伟绩”,可爱的桑丘甚至如愿以偿的被封为“小岛提督”。当然这一切都是暴发户公爵夫妇的作弄。当桑丘气急败坏的发现被人作弄后毅然放弃“提督”,要求回到故乡。

他说:“我本赤条来,而今赤条去。谁也莫奈何!

”原来桑丘竟然和黛玉妹妹有相同的话语和感悟啊。

堂吉诃德的形象前后也是有微妙转变的。头两次出游更单纯、更执拗、更呆痴一些。第三次出游更能成就他的光辉形象。

用桑丘的话:“曼恰的那位真正的堂吉诃德声名显赫既勇敢又聪明,他多愁善感,铲除**,扶弱济贫、保护妇女,惹得姑娘们为他死去活来,而他唯一的心上人就是托波索的杜尔西内娅。他就是我高贵的主人——堂吉诃德。

”这个傻丘此时已被他主人的深深的影响和感化了。堂吉诃德不讲骑士精神,是相当聪明,深刻和明确的。这种形象上突兀的反差,让其在污浊、黑暗的社会中更加熠熠生辉,仿佛灯塔上执着的明灯,让芸芸众生在物欲的泥沼里沉沦时不忘却理想的坐标。

《堂吉诃德》这部巨著,不仅展示了一副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西班牙社会生活画卷更表达了作者崇尚民主、自由,渴望摆脱封建束缚的人文主义思想。想想看,师傅和仆人的历险,就像唐僧和徒弟的历险一样。但前者用荒诞来书写现实,后者用神魔来书写现实。

而其中的社会意义都远远超出了作者对故事本身的讲述。《堂吉诃德》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就像一位读者说的:

“读一遍想笑,二遍想哭,三遍想很多。”我还停留在读第一遍偷着乐的阶段。希望有时间重读、细读。

最后用堂吉诃德的墓志铭来结束吧:

高尚贵族

长眠此地

英勇绝伦

功盖天地

雄踞世界

震撼寰宇

身经百难

生前疯癫

死后颖异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6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反骑士小说。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堂吉诃德原名)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堂·吉诃

德·德·拉-曼却”(德·拉-曼却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文学评论家都称《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我最最喜欢同时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堂吉诃德》,这本书是一本好书,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我为什么喜欢堂吉诃德呢?那是因为堂吉诃德里面有许许多多好笑的故事,比如说

第三章,堂吉诃德的第二次冒险:堂吉诃德因为他的胡思乱想,把风车看成了妖魔鬼怪,提起长矛就冲上去。一阵风吹过,风车开始转动,堂吉诃德以为是邪恶魔法师的魔法,一下子刺中了风车翼结果被转动的风车带到天上转了一圈才掉下来。再比如说第十九章,堂吉诃德在狮子面前展示勇气:堂吉诃德看到一个笼子里装着两个巨大的狮子,以为是邪恶的魔法师又来用狮子害他了。那狮子懒得从笼子里出来,堂吉诃德以为是他的勇气和力量镇住了狮子,继续发疯。看到这里,我的肚子都笑疼了,眼泪也笑出来啦!更有趣的是前言里说西班牙菲利普三世在皇宫阳台上看到一个学生一面看书一面狂笑,就说:“这学生一定是在看《堂吉诃德》,要不然他一定是个疯子。”派人过去一问,那学生果然在读《堂吉诃德》。这就说明《堂吉诃德》这本书有多好笑。这些好笑的故事让我笑口常开。

我还喜欢堂吉诃德和桑丘这两个人物。堂吉诃德是这本书的主人公,他有着疯狂的骑士意识和怪念头,惹出了不少笑话。桑丘是堂吉诃德的侍从,他憨傻可爱,有时很聪明,有时像他主人一样想入非非。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堂吉诃德的勇敢和不分青红皂白。堂吉诃德的勇敢是在是让人佩服,居然敢去和狮子决斗!要是我的话,我估计就会吓得躲到树上去了。但是堂吉诃德的勇敢也不一定都是优点,比如说和狮子决斗,如果那时狮子从笼子里出来了,那堂吉诃德不就死定了?所以说,勇敢还是适当的为好,过度勇敢就很有可能没命啦!堂吉诃德真的是不分青红皂白,看到一队送葬的人就以为他们是吃人尸体的魔鬼,不由分说就上去砍杀起来,一个教士说:我们只是送葬的。我觉得堂吉诃德应该先弄清楚他们到底是不是魔鬼再说。后来堂吉诃德说他是除暴安良,可是那一队送葬的人被砍的死的死,伤的伤。所以,干事情不能像堂吉诃德一样不分青红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