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藤野先生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6-16

最新藤野先生读后感精品。

古人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句就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阅读的过程就是大量感触和思考涌现的过程,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我们能从优秀的读书笔记中写到什么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最新藤野先生读后感精品,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藤野先生读后感 篇1

《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篇文章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藤野先生》读后感(一)

他是生长在荒郊野岭里的一株藤蔓,顺着秀木缠缚,攀延,到达那个最耀眼的高点无疑是他毕生的梦想。于是他努力变得坚韧,顽强,甚至有些顽固,纵然外界再荒凉,无尽的风不断的在打压着他,他却还是,也将永为向上的啊。

他,便是藤野先生,人如其名,而他所攀附的那棵树便是他所深爱的医学,他不断扩开自己的枝丫,想让更多的人领略其魅力。于是,兢兢业业已是稀松平常,每一个血管都了然于心,每一个场景都在脑子无限次回放。从此,他的人生似乎就只有两件事,教学和科研,世界的嘈杂慢慢黯淡,均化为乌有,趋于黑白。他是一个奔跑者,也是一个领路人,他从未停息,从未放弃过一个可造之材。

慢慢的,忘带领结,衣服随便套上一件……已全是小事一桩了。他的爱不可否认,是大爱,或许是爱屋及乌,国界又是什么,中国学生又怎样?一心教学,无理那些是非与谣言,他的心,是笃定的。他充满了对医学的敬畏,和为人师表的本能。

无疑,藤野先生是执着的,属于他的大树一直在那里,不曾动摇。大树没有尽头,便只顾往高处慢慢爬好了,教书,科研,他的热情丝毫不减。鲁迅先生要走了,当然于心不忍,对喜得爱徒的喜悦还尚未完全发酵,便又要失去了。他们之间,不仅是师生情谊,更是跨越年龄,跨越民族的友情,没有任何杂质,纯真而简单。

他是可怜的,直到终了,也未曾收到鲁迅的一封来信。一天天的反复查看信箱,信好像是有的,却又似从未抵达,一次次的失望。眼前所展现出的鲁迅那张脸,早已被岁月腐蚀的模糊不清,心里是对知音的无限挂念。他看着满满的信箱,却没有一封来自他。默默的,他流泪了,竟无半点声息……

《藤野先生》读后感(二)

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十分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修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都要指出。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以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鼓励着鲁迅从事反对封建的斗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下督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于是点上一只烟,在继续为那些‘正人君子’只流所痛疾深恶的文字。”藤野先生影响了鲁迅一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自身那近乎完美的品质。

他以平等公正、一丝不苟的为一个清国留学生改作业,连一根画错位置的血管也要替学生当面改过来;他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听说中国人敬鬼,担心鲁迅不肯上解剖课;他尊重学生,尽管为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

这本书中出现的人才以各种独特的风格魅力出现在我们眼前,影响着我们。

《藤野先生》读后感(三)

藤野先生,就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一位对他悉心教导的老师。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鲁迅在日本留学,当时他不满国内的教学方法,从而想在外国寻求一条新的学习道路。然而,清国留学生作为当时弱国的学生,遭受排挤和藐视。于是,他便到了一个小市镇——仙台。在仙台,鲁迅受到了一定的优待,也获得了学习的机会。藤野先生任教的是骨学,在此后鲁迅的学习生涯中,他一直对鲁迅关爱有加。藤野先生不仅帮助鲁迅修订讲义,而且还帮助他澄清流言,藤野先生严谨治学,不仅不歧视弱国的学生,反而给予更多的关心。

他一心为了自己喜爱事业的发展而努力,也诚心希望别的国家和民族可以接收新的医学。他伟大的人格品质,使鲁迅铭记于心,并且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也正是藤野先生的不倦教诲,让鲁迅坚定了以笔为枪与恶势力斗争的信念,对鲁迅的思想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同时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作为一个学生对自己最敬爱的老师的真情流露与深切怀念。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也遇到过许许多多这样的老师,他们对我的影响与教诲,是与藤野先生对鲁迅先生是一样的。正是老师们的辛勤劳作,才造就了许许多多国家的栋梁之才。也许他们不被许多人知道,但无数被这些园丁们培养过的花朵,一定会将他们永记于心,也一定会为他们送去最诚挚、最热烈的祝福。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于老师们来说,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激扬文字是他们的终生梦想,他们也衷心的希望他们教导的学生成为有用之人。老师们谢谢你们,你们把青春奉献,把知识和关爱传播,你们一定是这世上最美的奉献者!

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爱,激励也提醒了我们,努力绽放更美好的花儿,不在青春留下遗憾,报答对我们有不尽帮助的人!

《藤野先生》读后感,鲁迅藤野先生读后感,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读后感

《藤野先生》读后感

藤野先生读后感

《藤野先生》读后感

藤野先生作品读后感

藤野先生读后感 篇2

我不知为何,读完《藤野先生》这一篇后,我感到很沉重。初看题目本以为文中描述的是中国学生会认真听取国外的知识,壮大中国。但我看到的更多是清朝留学生的污浊与无能,我对他们十分失望。我憎恨那群愚昧无知的畜生!

文章才开端,就看到这些清朝留学生在上野公园上学跳舞的喧闹,鲁迅先生对此甚为厌恶,我也一样。都说“时代造英雄”,但我现在认为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我们的老师说,鲁迅先生最善讽刺,起初还有不解,但读完文章才懂。可能现在辱骂国人可能会挨打。但我想说,鲁迅先生骂得好,字里行间无不刻画出清朝留学生的丑恶。“商女不知亡国恨”这句诗句对应他们应该毫无瑕疵,甚至还有点生动形象!

这一篇文章中,给我的体会最直接也最深感我心的是这句话: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就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起初,我读到这句话时,心里就充满了愤怒,鲁迅先生就算是大文豪,也没有权力去辱骂自己的祖国与国人吧!但当我第二次读到这句话时,感受却不同上次。多么讽刺而又直接啊!当初鲁迅先生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极大创伤和思想的极大震动,我顷刻之间便能体会到!

但我也不得不佩服鲁迅先生。是什么让鲁迅先生有改变志向,弃医从文的决心?是为利益吗?为他因生在中国,长在中国,鲁迅先生是个中国人!可能从匿名信、看电影事件后,鲁迅先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已经有了这样艰难的决定的。

其实藤野先生也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至少在我的认为中。在那个弱国无地位的时代中,能做到没有种族歧视也算是十分不错的。也难怪鲁迅先生在文中这样称: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藤野先生读后感 篇3

《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作者通过对留学日本生活时的回忆,以深切怀念之情,热烈赞颂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的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鲁迅先生散文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归纳

一、藤野先生主要内容100字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二、藤野先生主要内容200字

我去日本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求学,准备学成后报效祖国。遇到的藤野先生是一个黑瘦的,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书的任课教授。他教我修改讲义和解剖图,让我懂得作学问的严谨。他对我没有民族情绪,只当作一个老师疼爱的学生。读后感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将离开仙台,不学医学了。将走时,藤野先生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藤野先生跟那些歧视和侮辱中国人的学生完全不一样,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藤野先生读后感 篇4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对早年生活的一种追忆,里面有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也有他对老师和朋友的记忆。以前我就读过里面的《藤野先生》一文,对他描写的那个又黑又瘦,教学严谨的老师印象深刻。

这篇文章里“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切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对这一段我印象深刻。

从这篇文章里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方法,他先以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运往北京,美其名曰“龙舌兰”作铺的,再写他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就水到渠成,从中也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谦逊情怀。

这一篇是叙事散文,从文中充分表现出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因为无法苟同于当时中国人的态度,为了唤醒,拯救当时已经麻木的中国人,他也在此时改变了学医救国的初衷,虽然从此与藤野先生分别,但藤野先生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和真挚无私的爱给了鲁迅极大的鼓舞。“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有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于是点上一支烟,又继续写此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奠基人。从他的文章中不但可以学到高超的文学写作技巧,还可以从中学习他的高风亮节的情操和那无谓的革命精神。


 朝花夕拾读后感更多鲁迅作品读后感

狗猫鼠读后感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五猖会读后感

无常读后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父亲的病读后感

琐记读后感

藤野先生读后感

范爱农读后感

藤野先生读后感 篇5

在读完《藤野先生》后,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对鲁迅先生无限吹捧,更多的是对现在社会上种种现象的思考。

在现实社会中,在本应充满阳光的青春校园中,那大多数学生,用着国家免费提供的桌椅.书本.甚至免费的住宿,每天念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校规班规背得滚瓜烂熟,背地里,却从不把学习当回事,吃喝玩乐,攀比成风。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学生成群结队,以打架为乐。甚至将谈恋爱常挂于嘴边,拿出来炫耀。

十五六岁的年纪,本应无忧无虑,一心为未来奋斗,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结下莫多的真挚朋友,收获最纯真的友谊。

十五六岁的年纪,是人生中最美好最轻松的时代,是一个人展望未来,目空一切,不断攀爬的时代。

然而,又有多少人为了明天会挨打而担忧,为了失恋而痛苦,为了显示自己多么美丽富有而惆怅。那是他们本不该有的。

想一想鲁迅先生当初为了中华民族毅然弃医从文的壮举,想一想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他们做着不同的事,却有同一个理想----中国有一个崭新的明天!为了这个理想,他们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将青春年华送给了祖国母亲!

同学们,醒醒吧,当你们学习有关革命先烈的文章时,请想一想,我们在他们用一生换来的美好生活中成长,却做着这样那样的龌龊事,对得起他们的牺牲吗?

当初,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众多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从未有一个人喊过苦,说过累。当面对死亡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畏惧,纵使知道前面危险重重,纵使自己有机会可以逃掉且毫发无损,但没有人那样做。即使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愿意用鲜血去唤醒中国。

为什麽?因为他们是中国人,他们有一颗爱国心。

我相信,无论同学们平日多么放荡,在在内心深处,一定有一处最美的地方,那里装着一颗心,一颗爱国心。给你也给我一个机会,给你也给我一个理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为了祖国的明天,请放下那些本不应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事,让我们一起努力翱翔!

革命前辈为中国铺好了道路,是需要我们用心去走出明天的!


 朝花夕拾读后感更多鲁迅作品读后感

狗猫鼠读后感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五猖会读后感

无常读后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父亲的病读后感

琐记读后感

藤野先生读后感

范爱农读后感

藤野先生读后感 篇6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一直鼓舞着鲁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下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藤野先生影响了鲁迅的一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对鲁迅倾注了无私的爱。他平等公正、一丝不苟的为一个清国留学生改作业,连一根画错位置的血管也要当面替学生改过来;他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听说中国人敬鬼,担心鲁迅不肯上解剖课;他尊重学生,尽管替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临别还赠与题写了"惜别"二字的相片。这些对一个受尽了歧视和污辱的清国留学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

因此,作为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上的师生互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在学校人际关系中,居首位的是师生关系。美国罗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前苏联的"合作教育学",都把师生关系提到办学水平的高度来认识。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依靠深厚的师生情感来维系,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和爱戴,是产生师生情感的源泉,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和谐的师生一旦建立,很容易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亲其师然后乐其教。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绪感染了小佛朗士,他听得特别认真,感觉"真奇怪,今天听讲我会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对学生而言,教师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响力,如果这种影响力是建立在教师身份所赋予的权力基础之上的,那是不稳固的。而如果这种影响力是靠教师的人格魅力赢得的,那就相当持久而且强大了,这种影响甚至强大到足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高尚的德行和追求,深入学生心田,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鲁迅就是时时受着藤野先生的鞭策,几十年过去了,仍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坚韧的斗争着,为民族的觉醒和解放而奋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藤野先生读后感 篇7

读了巜腾野先生,我深深体会到藤野先生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分国籍和民族一视同仁,他对鲁迅先生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新的医学能传到中国去,他在鲁迅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那时日本视中国学生为低能儿,那些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梦死,不顾国家危亡,而追求风雅的丑陋现象在鲁迅的笔下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影片中,一群中国人围观一个中国人被枪毙,鲁迅对这种民族的麻木不仁感到无地自容、痛恨不己,在这么一个充满瞧不起、鄙视的环境下,唯有腾野先生不因鲁迅是中国人而歧视他,他对学习有着高度严谨负责的态度,对于鲁迅的笔记,即使偏差一点,藤野先生也要把他改过来。

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的态度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他对生活不拘小节,模模糊糊但工作中细心负责,体现出腾野先生是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他与学生之间,己经超出了民族的界限,连一根血管的微小偏差也要当面改正。藤野先生与其他日本学生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尊重学生的民族习惯,知道中国人敬鬼,怕鲁迅不来上实体解剖课,是一个负责的老师。

在这么一个每天都要面临着讽刺、挖苦、嘲笑的环境中,鲁迅选择了弃医从文,看着一群麻木不仁的清国留学生,他觉的治病不如救国,病可以医,而思想不能医。而至今中囯虽然己逐渐强大起来,但离真正的强国还有一定的距离,中国富强的责任就落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少年强则国强,为了我们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让我们努力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藤野先生读后感 篇8

199月13日下午,中国留学生周树人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阶梯教室与解剖学教授藤野先生初次相遇。

藤野先生的讲课从日本解剖学的历史开始。他说话有家乡福井县的口音,周树人是在东京学习日语的,所以听上去有些不习惯,但却觉得很亲切。他后来在散文《藤野先生》中,也多次说到藤野先生说话的音调起伏很大。

几天以后,周树人被藤野先生叫住了,他要求周树人将课堂笔记给他看。两三天后,笔记本还回来了,周树人打开一看,心中充满惊奇与感激。只见听课笔记中文字与图表的错误,藤野先生都用红墨水作了详尽细致的订正。这种悉心指导在周树人上藤野先生的课以后一直持续着,而两个人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这次相遇,对周树人未来的道路有很大的影响。

周树人在藤野先生的关怀下愉快地学习。一年级结束时,他顺利通过考试,可以升入二年级。但这期间却发生了一起对他打击很大的事件。

细菌学教授中川对自己在德国买来的幻灯机很得意,就在课堂上用幻灯机放映细菌的形状。讲课时间一过,中川放映了取材于日俄战争的幻灯片,其中的一个场景使周树人深感震撼。这是中国人被当作俄国人间谍处决的场面。行刑场面的残酷不用说,对于周树人来说,更不能忍受的是周围注视这残酷情景的中国人居然没有任何表情。

他忽然觉得仅仅身体强壮但精神麻木的国民也是没有什么用的,所以,与其学习医学强健中国人的身体,不如启蒙中国人的精神。由此一想,周树人决心从仙台医专退学,学习文学。

决心走上文学道路的周树人向藤野先生提出要从仙台医专退学。被问到原因时,周树人没有让藤野先生知道真实情况的勇气,就说想去学习生物学。藤野先生很失望,就对周树人说,为医学而传授的解剖学大概对学习生物学起不到什么作用吧。分别时,藤野先生赠给周树人一张照片,照片背面写着:“惜别藤野谨呈周君”。

19,周树人回到中国,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始了他作为教师的生活。后来,他又回到家乡绍兴继续担任教师。

此时,新文学运动以杂志《新青年》作为舞台开展得轰轰烈烈。周树人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并开始使用“鲁迅”这一笔名。鲁迅的笔名是用了母亲的姓,意思是:因为鲁钝,所以行动要快。鲁迅的《狂人日记》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奠下了基础。

1926年3月18日,北洋政府的士兵对奋起抗议进行示威游行的北京民众悍然开枪,造成数十人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事件”。

“三·一八事件”后,当局对鲁迅发出了逮捕令,鲁迅只能去外国人的医院避难。在这样的情况下,鲁迅对自己的生平进行了回顾,完成了一系列自传体散文,《藤野先生》就是其中的一篇。

《藤野先生》是鲁迅对仙台时期生活的回忆。日清战争后,在日本的鲁迅身处蔑视中国与中国人的氛围中,深感愤怒与苦恼,为此,与向自己表示友好的藤野严九郎特别亲近。有一位学者说,《藤野先生》成为现在这样的面貌是后来的事情,据说当初该文是以写中国人的愤懑为主的。结果,文章几经推敲修改完善后,有关藤野严九郎的比重增大,成了将对藤野先生的回忆作为主题的作品。

以《藤野先生》为首篇在《莽原》杂志上登载的一系列文章,后来以“朝花夕拾”为题结集出版。

1931年,刚从大学毕业的中国文学研究者增田涉从日本来上海学习。增田在上海的内山书店与鲁迅相识,从鲁迅那里听中国小说史的讲课。鲁迅对增田很厚爱,也许就是出于对藤野先生的报答。大约一年以后,鲁迅已对他进行单独授课。增田回国后,与鲁迅的书信往来一直没有停止。

1934年,岩波书店计划在“岩波文库”收入鲁迅的作品,编成一册,并由诗人佐藤春夫与增田涉翻译。增田写信给鲁迅,问应当收入哪些作品,鲁迅回信说:都可以,只要你们觉得好就收;不过,只是希望能将《藤野先生》收入。这一意见被岩波书店接受了。1935年6月,“岩波文库”的《鲁迅选集》出版。

这时候,藤野先生的儿子恒弥已经进入第四高等学校。该校由恒弥在福井中学时代的恩师菅好春担任国语与中文老师。菅教谕读《鲁迅选集》时,发现《藤野先生》说的就是藤野严九郎的故事,于是就通知了恒弥。

如此一来,藤野先生才知道以前的中国留学生周树人已经成了作家鲁迅,并且将自己的故事写入了散文。

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对鲁迅的仰慕与日俱增,藤野先生作为鲁迅的恩师也随之为人瞩目。

1956年,鲁迅遗孀许广平女士为出席禁止原子弹世界大会初次来到日本。按预定计划,她在访问福井时要祭拜藤野先生的墓。可是,因为连日的欢迎活动导致过度疲劳,她只能委托鲁迅的密友内山完造代为祭拜。纪念馆珍藏着许广平寄给内山的信。据当时的新闻报道,内山在藤野先生的墓前朗读了这封信。

1960年,仙台建立了“鲁迅之碑”,并于第二年4月举行了揭幕式。受到该碑的启示,福井县于1964年在足羽山上建立了“惜别”碑,碑名就出自藤野先生赠鲁迅照片上的亲笔。1980年,在藤野先生出生地芦原下番,建立了由鲁迅儿子周海婴书写的“藤野严九郎碑”。因为有鲁迅与藤野先生的渊源关系,藤野先生的故乡芦原町与鲁迅的故乡绍兴市结为友好城市。

藤野先生的旧居修复后,设立了藤野严九郎纪念馆与资料展示室,后来,更发展到建立了芦原国际交流中心。纪念馆建立以来,有来自日本与中国的很多人前来参观访问。鲁迅与藤野先生的师生之情,给人们以深深的感动。

藤野严九郎于1874年7月1日出生于敦贺县(现福井县芦原町下番),祖上从江户时代初期开始,就在该地开业做医生。他的祖父与父亲以学习研究“兰学”著称。所谓“兰学”,是指在日本禁止与中国、荷兰以外的其他外国人来往及交易的江户时代,通过荷兰语学习西洋医学的学问,在江户时代的后期很兴盛。藤野先生家与“兰学”的渊源很深。他的祖父与父亲不指望子女飞黄腾达,只希望他们通过学到的新的医学知识为民众服务。

藤野先生读后感 篇9

提起爱国,脑海中不仅会涌现出很多熟悉的人和诗,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但我最喜爱的还是鲁迅先生,特别是读了《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之后我更是敬佩他的爱国精神。

藤野先生影响了鲁迅的一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对鲁迅倾注了无私的爱。他平等公正、一丝不苟的为一个清国留学生改作业,连一根画错位置的血管也要当面替学生改过来;他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听说中国人敬鬼,担心鲁迅不肯上解剖课;他尊重学生,尽管替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临别还赠与题写了惜别二字的相片。这些对一个受尽了歧视和污辱的清国留学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使藤野具有了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至于影响学生的一生。

《藤野先生》中这样两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一是作者在日本留学时一次考试中成绩中等,却遭到了日本学生的诬蔑。在他们的心目中,中国人是十分愚笨的,就是这样中等的成绩他们都认为是抄袭来的。其二是作者在观看影片时,当看到中国人被枪杀的场面时,鲁迅却心如刀割。

可想而知,当时鲁迅是多么的愤怒和伤心,他觉得光救国人的身体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拯救国人的灵魂,让他们坚强起来。因此鲁迅毅然决定放弃自己喜欢的医学,用文学之笔去换醒国人的麻木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