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超越自卑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6-04

超越自卑读后感。

本文主要探讨的话题是与“超越自卑读后感”相关的,读完本文您将会获得一些宝贵的经验。如今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了,阅读作品后,我对于作者描绘的主人公记忆深刻。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写一篇包含了个人感想感悟的读后感。

超越自卑读后感 篇1

与自卑的相遇在我看来是一场误会,同时也是一场残酷的消耗,它让我们错误的认识并对待生活,让我们错失了美好的东西比如时间、生活的乐趣。然而这一切我们都没法申诉,只能憋在心理。仿佛你跟一个女人谈恋爱,到最后发现她是一个女**,而你年华已逝。

阿德勒和弗洛伊德都认为童年经历决定了成年人的行为和他们对生活经历的反映。这种说法同样残酷,但是他们并不是借此来说明我们没法改变自己,要真是这样,那生活就太没意思了。事实上,自卑的人仍然有超越自卑的能力和可能性,这是本书带给自卑者的最好福音。

事实上,无论他们是否为自卑所困扰,我认为个人都有能力超越环境和经验的桎梏,实现这种超越在我看来是个人最高理性和价值的体现。顺便说一句,我完全不同意阿德勒先生认为合作视人生唯一正确的意义的观点。这种主观色彩的理解渗透到了本书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本心理学著作,涉及太多的个人情感和价值理解,会影响其理论本身的严谨性。

如果我们接受阿德勒把自卑定义为无法解决问题所产生的产物,那么人人都有自卑似乎也是言之有理,而且自卑永远无法完全消除,它只能一个个被克服,就像马斯洛的层次需求论,一种需求次被满足另一个种需次会顶替上去。然而,对我们来说,需要做的就是正确的认识自卑,认识到它的偶然性和我们认知的局限性,从而克服它,当你获取了第一个克服自卑成功的经验,那么你就能比较容易克服由下一个问题而产生的自卑情绪,这种正向的良好的循环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面对生活。永远不要被一种自卑或是童年早期的自卑所捆死,我们需要试着突破它,找到生命的补偿,这种补偿将给予我们面对下一个问题的勇气和信念。

超越自卑读后感 篇2

——自卑即超越,超越即人生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生于1870年2月7日,逝于1937年5月28日),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著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他在进一步接受了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之后,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弗洛伊德相比,阿德勒更强调社会因素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即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竞争和完美欲望。认为一切存在的问题无非是爱情、劳动和社会生活。个人幸福不能靠伤害别人的活动来实现,只能靠别人的共同努力。

主张人们要从社会形成的苦恼中解脱出来并重新回到人类的充分一致,条件就是要依靠自由意志,使改变人类的生活安排变为可能。

阿德勒是一位积极乐观的心理学家。他的思想中渗透着他对生活和世界的独特诠释。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生命的使命和自卑与超越。然而,无论从哪方面来描述,都离不开个人发展的主线,这一点有启具有启发性。

1、人生使命,拨云见雾

阿德勒书中的一句话体现了他的整个心理思想,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意义,每个人的行为都取决于他对生命的诠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我们所追求的生活毫无意义,但有趣的是:

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这种毫无意义的生活将被赋予独特的意义。你既可以把短暂却毫无意义的人生用来响应**号召,做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也可以用来悬壶济世,终其一生默默无闻,只为拯救天下苍生;当然你也可以浪掷青春、肆意妄为,只要自己甘愿承担也担得起事后的恶果......所以,有时候我经常在想:

人生非要寻摸个所谓的意义才能更好地生活吗?答案是肯定的。人是非常奇怪的动物。因为他们的感情,他们不得不活得有点使命感,否则他们真的像行尸走肉。

但是命感往往是崇高而悲剧性的,而这样的情感大多来自生活的困境。在书中,阿德勒谈到了生命使命的三个主要限制,第一个:我们生活在小星星地球的表面,而不是其他任何地方。

我们必须尽力学习适应地球上的资源和限制。我们必须不断发展我们的身心,这样我们才能继续生活在地球上,确保人类的延续。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对每个人的挑战。

第二个限制:我们不是人类的唯一成员。我们周围还有其他生物,我们的存在与它们有某种联系。

第三种限制:人类是由两种性别组成的。个体和公共生命的维持都必须顾及这点。

爱情和婚姻都属于第三个限制。

由这三种限制引发了三个问题:第一,在由我们这颗星球的本质所设定的限制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一种能让我们得以生存的职业?第二,为了能够合作,分享合作带来的利益,我们应该如何在身边的人中处于正确的位置?

第三,我们如何才能适应世界上有两种性别,男人和女人,人类的连续性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

看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生命仿佛注定了一般,它不理睬任何人的请求,只管在自己的轨道上滚滚向前。首先,面对天灾人祸等不可抗力,我们必须学会改变和适应,因为我们必须生存下去,才有精力去思考生活。因此看完后的第一个感受是:

即便是被动推着向前走,也必须学着适应不同的环境,不管是何种情况,改变而后适应然后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再者,若视线拉回到原始社会,我们可以理解当初我们的祖先选择群居生活的最主要的原因乃是为了共同抵抗来自生活环境中的虎狼猛兽的侵害。虽然在经历了一次火灾之后,之前没有学会用火烧制食物的祖先体味到了熟食的香甜,但即便如此,他们依旧没有选择一味地杀戮,而是在与动物不断地磨合中学着趋于和谐相处。从这一点上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人们应该学会主动适应环境,这是一种能力。

不难发现,社会上成功人士的共同点是,他们积极寻找商机或学术热点,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最终获得理想人生,实现人生价值。并且在此过程中,我看到了适可而止和磨合,这是人生的智慧。现实中有太多的人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没能够处理好个人与外界的链接,以致于欲壑难填,最终的下场都是惨不忍睹,因此,学着控制自己成功的贪婪,懂得适可而止,时刻提醒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是怎样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最后不得不避免的的是男女两性结合的问题。

仍以原始社会为中心,在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们要想更好地生存下去,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高出生率来繁衍后代,努力对抗高死亡率造成的灭绝种族的危险。目前,为生存而繁殖的行为一直持续到今天。即便是在当下我们不必再担心生存问题的文明社会依旧会选择在结合之后孕育爱情的结晶。

但是就我现在理解的来看,这已经不单纯的是为了告慰传统子袭父位的模式,而更多是为了养育过程本省。人们更多地关注生命的延续,而不是作为避免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工具。

因此,除了有个人使命感,知道如何与外界和谐相处之外,爱是另一件不可或缺的事情。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只有认识自己,认识对方,才能百战不败。只有认识到这三个问题,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促进社会发展。

2、认识自卑,主动超越

自卑是沉睡于骨子里的东西,原本对人没有任何的伤害,但是它却容易受自身残缺器官或不公环境的挑唆。不可否认,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情结,因为平顺的生活是一个神话。因此,就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

当问题出现,个体无法进行恰当的调整或者装备以应对,并且高度坚信自己无法解决,此时所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结。自卑感会让人更多地在意自己的主观感受,在面对问题时更多时候倾向于自我否定,所以相对于物质因素的匮乏,内心的无力感才是最吞噬人积极进取的致**。所以,认识到自卑情结是如何阻碍我们更好享受生活之后,剩下的事情就应该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面对、接受直到超越自卑,实现人生圆满幸福的行动当中。

但是必须要明确的是,自卑情结只会随着你的自信选择再度沉睡,而不会因为你的努力而自行消失。所以,用这样的理念去理解优越感带给我们的幸福体验也是一样的道理。优越感目标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体赋予生命的意义。

这种意义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意义,它会通过生活方式表现出来,是个人所创造的某个贯穿生活的奇怪旋律。但是我们必须要学会为自己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通过踏实的行动,促使它逐渐变成现实。

因此,对于每一个人,我们必须透过表面看实质。个体也许会更改自己确定或者宣布自己目标的方式,就像他们会更改自己目标的表现方式,也就是他们的职业。我们必须寻找其隐藏的相关性,找出其完整的性格特征。

这种完整性在所有的表现方式中都是固定不变的。在我们人类的劳动分工中,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各种各样的目标。正如我们所见,所有的目标都有可能会牵涉到一些小错误,而我们也总是能够找到一些可以挑剔的毛病。

但是人类的合作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的才能。因此,不要太过苛责自己的小错误,也不要太容易因为一点点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学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自己酣睡如泥的自卑感和优越感继续沉睡,尽管自由安然地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3、结语

用阿德勒的一段话作为结语:人生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这个世界充满了偏见和不幸,但是这是我们的世界,无论是优势还是劣势,这都是我们的时代。这是我们的世界,需要我们努力工作,对其加以改善。

我们相信,如果人人都能用正确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使命,他们就能为改造这个世界添砖加瓦。他的思想处处体现理性但乐观的光芒,时刻启迪我们,不管在何种境况下,只要是认真且乐观地面对生活都是对人生最好的眷顾。

超越自卑读后感 篇3

article***mentidarticlebiz读后感|超越自卑

《超越自卑》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a.阿德勒博士的代表作品。此书被西方人视为了解自我和他人的教科书,起到了《圣经》起不到的作用。

《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作者指出,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因为他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追求优越感是所有人的共同本性。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是正确认是人生。家长和教师应培养儿童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自卑与超越》主要有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及同伴和爱情与婚姻等十二个主要论点,共十二章。原书名为《生活对你的意义》。这是阿德勒思想最为成熟的时期。

几乎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都与职业、社会和爱情三大问题有关。当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作出反应时,他表现出他对生命意义的最深切的感受。生活的真正意义是对他人和社会感兴趣,与他人和作。

阿德勒认为,对人类来说,身心是生命的表现,它们都是整个生命的一部分。正是心灵命令身体朝着一个我们可以获得安全感和优越感的位置努力。只有那些对他人感兴趣并决心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心灵才能拥有克服困难的正确技术,使身体正确行动,从而超越自卑和勇往直前。

自卑感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因。科学的兴起是人类努力去感受自己的无知和对未来的需要的结果。优越感的目标取决于每个人对生活的意义,并建立在他的生活方式上。

追求优越感是我们所有文化贡献的源泉。而超越权力的大小,看自卑的力量,以及个性、野心等等。自卑与超越的相对强度是不同的。在不同的人中,有许多不同的性格和行为。

因为这种动力相当强大,如果能够正确使用,它可以成为不断突破的动力,否则,它将成为另一次失败的开始。

在所有的心理现象中,最隐密的是个人记忆。早期记忆特别重要,因为它显示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源和他们简单的表达方式。梦是是人类心灵创造活动的一部分。

梦想的目的是支持生活方式,创造一种适合生活方式的感觉。每个人的梦想都好像他必须在梦想中争取优势。

家庭对人类也有很大的影响。他童年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儿童只要度过了婴儿期,便足以证明他已经受到了某些照顾和关怀。”母亲不仅应该使孩子和她很好地合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学会与其他人平等合作,发展自己的独立性。

父亲必须与妻子平等合作,积极妥善地处理好事业、友谊和爱情三大问题。

“一个六岁的孩子他赋予生活的意义、他追求的目标、他趋近目标的方式、他的情绪倾向等等都已固定,以后他们虽然也可能改变,但在改变之前,他必须先从儿童期人格固定成型时所犯的错误中解脱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是家庭的延续。关注孩子的困难,纠正家长的错误,是学校教师的任务。教师应该对孩子有真正的兴趣;同时,也应该培养他们对他人的兴趣,使他们能够走上独立、合作的生活道路。

青春期的所有危险都是由于缺乏对生活三大问题(职业、社会和爱情)的适当训练和准备。青春期只是一个开始对成年人的生活问题做出独立和创造性回答的机会。

罪犯也是追求优越感。然而,由于罪犯追求的是属于他们私人的优越感,结果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全部失败。我们应该指出他们的错误,鼓励他们对他人产生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并采取其它相关的社会措施。

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从自卑走向超越,社会犯罪数量将大大减少。

职业作为人生的三大问题之一,与其它两大问题密切相关。童年时期的经历和人后来职业的选择大有关系,家庭和学校对儿童未来职业的影响也非常重要。爱情和婚姻都是对异性伴侣最亲密的奉献。

每个人在爱情和婚姻中的表现都符合他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他是自私的还是充满合作精神的。

在《自卑与超越》里,作者以平易轻松的笔调,描写了自卑感的形象、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将其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获取光辉灿烂的成就。在成长的过程中,任何人最初都是通过感觉来判断自己喜不喜欢。从出生到幼儿,任何负面信息都会给宝宝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容貌、身材的高矮胖瘦、课业成绩的好坏、家庭背景的差异等等,都有可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种下自卑的因子。因此应该以坦然的态度面对自我内心中的自卑情结,使自己在生活、工作、处事上,避免走入自暴自弃或是骄傲自大的偏锋,能够超越自己。

书上说到:我们的文化和国民大抵都有一种“自卑而超越”的心理。这种心理对我们文化中重视教育和教育价值的传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是的,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学习。只有当有矛盾时,我们才能进步。只有把学生置于矛盾的境地,他们才能取得进步。然而,所有的孩子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这会激发每个孩子追求一种优越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任务是把这一追求引向一个充满成就和效益的方向。教育者必须确保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能给他们带来精神健康和幸福,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风格,否则会造就成被称为“生活的失败者”的各种问题儿童。这些孩子会把对优越感的追求扭曲成对权力的追求,控制他人、利己,或者沉溺于自我想象的世界,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

而这些错误的优越性追求,正是教育中需要我们教师加以注意的地方。

如果自卑心理一旦产生,而得不到及时纠正,对人的危害是严重的。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以下是我的几点粗浅体会:

第一,澄清学生不正确的认识,消除自卑心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同时也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不能总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相比,这样就很容易产生自卑。

相反,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克服不足,发挥优势,找回自信。

第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勇气和胆量,让学生经常对自己说:“我能行!

”和“我能够做好!”,不断给自己增加勇气,树立对自己、对人生的自信心,以这种自信与自卑对抗,战胜自卑。在学生能够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学生,让学生达到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目标,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一点“特权”,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第三,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让学生知道人无完人,谁都会犯错误,有了错误就要正确的面对批评,让学生知道父母和老师说你不对和比别人差,其实并不是说你真的很差,而是为了给你一种鼓励和鞭策;或者只是一时的气话,并不代表他们的本意,我们应该分析他们当时说话的场合和情境,不能捡起话来就往自己身上套。如果真是他们的不对,你也可以事后与他们评理,为自己辩护。

对同学们的评价也应该采取这种态度。总之,我们不能消极地对待别人的批评和评价。

虽然,我们无法培养一个没有缺点的“完人”,但可以培养一个身心健全的人。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心理素质教育,防止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有了自卑也应当正确对待。帮助学生树立对生活和学***心,这样学生才能健康、更好地发展。

超越自卑读后感 篇4

另外,“合作”,学会合作是人生的必修课。人类的能力是有限的。社会合作可以缓解生活压力;工作合作可以使社会进步;婚姻合作可以使人继续繁衍。

这里,我尤其认识到了婚姻上合作的重要性。现代人的婚恋自由有点令人担忧,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更令人担忧。合作失败导致婚姻失败,婚姻失败可能导致问题儿童的出现,问题儿童的出现会给社会带来不幸。

然而,一对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夫妇可以克服婚姻生活中的各种摩擦。合作的结果是达成一致,创造一个幸福的家庭。我目睹过父母间的种种不和,每场争吵最终以提出“离婚”来结束,但之后,一方的退让或双方的商洽和互谅总可以是他们和好如初。我把它归功于合作。

后来,我查了一下自己的星座,双子座的爸爸和摩羯座的妈妈都不合适,我似乎有点可笑。但无论如何,合作的力量似乎打破了这个神话,因为我的父母已经结婚近30年了。我相信良好的合作是社会、工作和婚姻成功的重要秘诀之一。

相信掌握“将更多的兴趣停留在他人身上”和“学会合作”这两个技巧的人类会更好地发展。

超越自卑读后感 篇5

在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本比较容易让人读懂的著作,以为是将两者通过例子来进行比较,可是事情远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也学,这也是这本名著的魅力所在吧。

先对作者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欧洲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一八七零年生于奥地利一个富裕的米商家里。一八九五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并获该校博士学位。他最初追随弗洛伊德研究精神分析学,一九一二年后和弗氏分道扬镳,自成一派。经过艰辛钻研,他创立了以“自卑情结”为中心思想的新心理分析学派“个体心理学”。阿德勒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处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一九三七年阿德勒在讲学途中因心脏病死于苏格兰。

主要作品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验》、《自卑与生活》等。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思考问题时,我们更多地是要问:“我能提供什么?能帮助他人什么?能对社会有什么贡献?”而不能够一味的问:“为什么我要这样做?我能从中得到什么?生活能给我什么?”。因为后一种思想只是停留在对自我的关心,而前一种却能因自己的贡献使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愉悦。我们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内,思考问题是都会应用后一种思想。经常对自己认为不会有所交集不感兴趣的人事漠不关心,我认为这是对的,是我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但细细想来,却是这种“不感兴趣”使自己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快乐来源越来越小。”

这是原文里的一段比较让人深思的话,一般,我们都是把自己看作是第一位的,比较看重自己的利益和存亡,而很少去想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这就反映了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也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在一个人内心的比重。

这本书也集中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写出一个人在婴儿时期首先学会的是和母亲合作,但是也会应为一些原因,比如经济,家庭背景等,致使这种合作关系不能正常的发展,对儿童早期的影响十分巨大。

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来写自卑。书的题目是《自卑与超越》,可是,在阅读完之后,便发现,书中并不没有一直出现关于自卑很多的字眼。只是在第三章中重点提到。关于自卑,在其他的章节,便显得不是很形象化。这也许是作者的一种写作手法,通过许多形象的事例,来证明他的观点,凸显想要表达的主体思想,所举的例子,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却又是容易被我们忽略的,这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洞察力和很高很准确的分析能力。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比较轻松的语调,来讲述他想要表达的思想。在文章的一开始,作者总结了人生意义的三大问题,也是三种制约,由此也引出了三个问题:社会感,生活的意义,和与他人的合作。

“人的目标一旦建立,随后便会开始自我管理只有此时,他才会意识到解决怎样的人生问题,才会不断的使自己得到提高和发展。”这是原文里的一段话,总结了人们成功的原因。童年对人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有的被溺爱而失败,有的学会了合作,之后便少了些阻碍。

合作,是作者提到最多之一是合作,合作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不能学会合作,他就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不能很好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做事的效率也会大大的降低。在第五章,作者提到了梦这一话题,说明了梦和现实是相关联的,而不是独立与现实生活之外的,与弗洛伊德的观点相反,为他的理论奠定了基础。之间也提到了精神与物质的联系与冲突,将了他们两个是相互的整体,不可分割。说任何动作都是有目标的,而精神则将这种目标变得更加明确。一个人要学会适应环境,如果一个孩子想要克服困难,肯定会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关注社会,关注他人,与他人合作。

关于个性塑造也是很重要的,从早期记忆里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行为思考方式和心理变化。个体心理学对梦的研究,强化人生态度,提到了人生态度是梦的缔造者。

在之后的章节中,讲到了梦中跌倒的场景,说明在人的头脑中,对自我保护的恐惧远大于克服困难的忧虑。一件事在不同人身上的意义是不同的,而个体心理学的治疗方法一直致力于提升个人应对生活的勇气上。

学校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是家庭的延续。注意儿童的困难、纠正父母的错误,是学校教师的任务。教师必须体会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应该遵照人类的利益来工作。对于那些没有准备好接受社会生活的儿童,教师应该设法帮助他们,因为儿童时期的错误容易纠正或防止,否则它对儿童以后的生活所造成的危害将是相当严重的,因为儿童时期的错误和成年后的失败是一脉相通的。

青春期:对于青春期的到来,孩子常常表现得过于不安,其实它不过是人生道路中的一段。重要的是个人赋予它什么样的意义以及以什么样的方法去行动。青春期给人的只是个机会。他开始对成年人的生活问题做出独立的而有创造性的解答。

犯罪及其预防:罪犯并不是特别的人类,犯罪本身并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生活态度的病症。然而,这种病症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在生活面前,没有人是注定要被击败的。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指出他们的错误之所在,并鼓励他们对别人发生兴趣,学会与别人合作,同时采取其它有关社会措施,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由自卑走向超越,社会犯罪的数目也会大大减少。

职业、人及其同伴、爱情与婚姻:之所以把这三章内容合起来说明,是因为这三者是息息相关的。作者在书的刚开始就提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纳在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之下。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的反应,都明白的.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

以上就是我读完这本书的个人体会和所获得的思想精髓。

超越自卑读后感 篇6

事实上,在我看来,我们所有的人类文化都是建立在自卑感的基础上的。

了解一种生活风格就像了解一位诗人的作品一样,个人的生活风格也是一种最丰富和最复杂的作品,因此心理学家必须学习如何在其表现中推敲,换句话说,他必须学会欣赏生活意义的艺术。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生活的意义是在生命开始时的四五年间获得的,获得的方法不是经由精确的数学计算,而是在黑暗中摸索,像瞎子摸象般地对整体感到茫然,只凭感觉捕捉到一点暗示后,即做出自己的解释。

这是生活中的挣扎,是动态的趋势,而不是航海图上绘制的静态点。没有人对他的优越感如此清楚,以至于他能完整地描述它。他也许知道自己的职业目标,但这只是他努力的一小部分。

即使目标已经明确,实现目标的方式也是千变万化的。

我们不打算轻率地刻画出任何对优越感的特殊追求,但是我们在所有的目标中,却发现了一种共同因素——想要成为神的努力。

变成神圣的目标也许会以较合乎理性的方式,表现在变成无所不知而拥有宇宙间所有智慧的欲望中,或在使其生命成为不朽的希望里。

优越感的目标一旦被具体化后,对个人来说,在他的生活的风格中,就不存在什么错误。个人的习惯和病症,对达到其具体目标而言,都是完全正确的,它们都无可非议。每一个问题儿童,每一个神经病患者,每一个酗酒者、罪犯或性**者,都采取了适当的行动,以达到他们认为是优越的地位。

他们不可能攻克自己的病,因为他们有这样的目标,所以他们应该有这样的病。

三、如何利用“自卑”——优越情结与合作精神:

我们该如何帮助那些错误地追求优势的人?如果我们认识到追求优越是人类的普遍本性,那么这并不难。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能设身处地地同情他们的斗争。他们犯的唯一错误是他们的努力指向了生活中无用的一面。如果我们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别人,我们会发现:

要他们悔悟并不困难。

人类对价值和成功的判断总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合作是人类最大的共同点。我们对行为、理想、目标、行动和个性特征的要求,都应该有助于人类的合作。在各种特殊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到:

除了真正的补偿,还有对某些可能性的抵制,以及在某些自我限制中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