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荒原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5-25

荒原读后感(精华九篇)。

哪怕我们只阅读了一篇小故事,在这之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与体会,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就会有人想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所想。以下是由栏目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荒原读后感”的最新范文,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实际操作的方法让您掌握实用技能!

荒原读后感(篇1)

我曾经读过曹文轩叔叔的散文《荒原上的茅屋》。故事是这样的:在一片荒地里,有一个叫大荒的小男孩。一天晚上,他妈妈要生他弟弟妹妹。他父亲出去吃草,但好几天没回来。

大荒心里十分害怕,不敢去黑松林找接生他的老阿婆,但是他看着妈妈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他战胜了恐惧,勇敢地朝阴森森、会让人害怕的黑松林走去。当他带来老阿婆时,爸爸已经到家了,抱着刚出生的弟弟和妹妹。我认为大荒是一个勇敢的小男孩,他克服了恐惧。

我也有大荒那样的内心恐惧。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因为我会想起童话里的恶魔和恶棍,尤其是在晚上。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害怕一个人在家,风吹过的时候,树木花草发出“沙沙”的声音,像是恶魔披着披风跑了过来,要来抓我似的,真想找个洞躲起来。看完这篇文章,我想我们应该像大荒一样学习,克服内心的恐惧,变得勇敢坚强,以后遇到困难。我们必须面对并克服它。

比如,在学习解决问题时,我们不应该被问题吓倒,要动动脑筋,认真解决问题。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们不要害怕,认真分析错误的问题,找出原因,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和同学有了矛盾的时候,我们不要哭泣,想办法修补我们的友谊。

大荒战胜了恐惧,找到了白发苍苍的老太婆。他的弟弟和妹妹是上帝给他的奖赏,这使他不再孤独。如果我们也能克服恐惧,我相信我们也会得到回报!

荒原读后感(篇2)

《摆渡人1》是两个灵魂相遇相知相惜的过程,《摆渡人2》更像是两人相爱相守的过程。灵魂与灵魂的相互靠近,最初是因为相互理解,而长期稳定的爱是需要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在1里面,迪伦和崔斯坦主要是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勇敢表达爱;在2里面,他们是在享受相爱的过程,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崔斯坦更希望让迪伦少承受负担,而迪伦则更希望有问题、担忧和顾虑的时候,相互之间可以多沟通,一起解决问题。

崔斯坦:我习惯了什么事情都一个人做,什么事都自己拿主意,我还不习惯对别人敞开心扉,这对我来说还很新鲜——这方面我做得并不好,但我愿意做好 迪伦和崔斯坦在爱情过程中的这种观念差异在我们生活中真的太常见了,很多男生都觉得作为男生,需要承担的很多,不希望女朋友有太大的负担,很多事情都藏着掖着,最后总有一天会因为隐瞒出现很多不可挽回的结局。其实,个人真的觉得,最美好的爱情应该是像迪伦和崔斯坦这样的,相互信任,一起有商有量,遇山开路,逢水架桥,携手解决问题的。别小瞧了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她们是温柔而有韧性的,所以真的不必过于担忧,你在的地方,她也会在

荒原读后感(篇3)

还记得第一部封面的那句话“如果我真的存在,那也是因为你需要我”,而现在看第二部是因为第一部给了太多的感动。第二部远不及第一部震撼,让人吐槽的点太多,很多不符合逻辑,但人物塑造还是挺丰满的!崔斯坦真的是一个接近完美的恋人人设,对另一半的包容、体贴、温暖与爱,让人不禁憧憬起来。然而在现实中,遇见这样的另一半是需要很多运气的,希望兜兜转转,我可以遇见一个体贴、温暖、爱我的你。

迪伦,一个十六岁的女孩,正是恋爱懵懂的年纪。每一个女孩在十六岁的时候,都会渴望一个像崔斯坦这样爱她的骑士吧。在面对不管是学校的女生还是苏珊娜这些类似情敌的时候,敏感、任性、吃醋毋庸置疑;在面对琼、詹姆斯、审判官以及那些恶鬼的时候,她又像个战士一样奋力保护自己心爱的崔斯坦,显得那么勇敢与无畏。这是很鲜活的一个人物,我想很多女孩在面对情敌的时候都会变得敏感而脆弱,在面对爱人受困时也会竭尽全力护他周全。这是一个女子面对爱情的毫无保留,有软肋也披铠甲。

苏珊娜,在这一部小说里是个悲情人物吧。面对所爱的人,她其实很勇敢了,至少她愿意踏上未知的旅程追随所爱,尽管结局不胜美好,但至少她勇敢过。而崔斯坦在面对她和迪伦的时候,也表现得很坦荡,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那一句“我只需要你”不止感动了迪伦,也感动了我。面对爱,就是得有这样的底气,不拖泥带水,不混淆视听,坦荡而无畏。这也是对苏珊娜最好的答案。

荒原读后感(篇4)

作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之一,T·S·艾略特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意象,而且从艺术上讲也极为优秀。其中,他的代表作《荒原》以其宏伟的诗境和深刻的意蕴,成为了艾略特最具有影响力的诗歌之一。那么,在我读完《艾略特荒原》之后,我有一些感想想要分享。

首先,艾略特的想象力和语言技巧让人惊叹。《荒原》具有严谨的韵律和蕴含深意的词汇,让人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幅幅壮丽的画卷之中。例如,“April is the cruelest month”(4月是最残忍的月份)以及“Do I dare / Disturb the universe?”(我敢不敢打破宇宙的平静?)这样的诗句,不仅通过精准而复杂的押韵和意境表达出艾略特复杂的思想,更为他塑造了悲壮、虚无和孤独等情感。

其次,尽管《荒原》是一首深邃而苦涩的诗,它却具有不俗的哲学性格和社会性意义。在艾略特的笔下,现代文明和传统历史相互碰撞,人们的道德信仰和社会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剧烈的变革。同时,他也传递出对于社会矛盾和战争等人类恶行的深刻反思,对于生命和存在等哲学命题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于文化传统和后现代主义等问题的关注。

最后,艾略特《荒原》的艺术成就也是让人难以忘怀的。该诗的诗境和形式都是独具特色的,具有强烈的冲击性和魅力。诗中明暗交织、充满矛盾与变换的画面,恰当地表达出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感受和观察,又结合了艺术性和象征性的表现手法,从而在整首诗中营造出一种宏伟而引人入胜的氛围。例如,诗中一系列的人物、场景和象征物等都在其中反映出艾略特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经验,而通过语言的表达来打造出一种新的审美体验。

总体来说,T.S.艾略特的《荒原》是一首充满意象和哲学思考的诗歌杰作,对于现代社会的探讨和文化传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独具美感,不仅在词汇选择、韵律和节奏、情感基调等方面堪称经典,更因其呈现了复杂多样的人生现象和文化史实,使人在细细品味中发现更深一层的美感。因此,我相信《艾略特荒原》应该成为每个人都应该品味的珍品,而艾略特也是当代文学中最卓越的语言大师之一。

荒原读后感(篇5)

《荒原上的芭蕾》读后感

当我翻开了《荒原上的芭蕾》时,我立刻就被眼前的目录所吸引了,那只雷利克斯兔子、飞翔的卡优狄、狼、我的保护神等。这些字眼似乎被作者赋予了魔力一样,让我禁不住想往下看,也想快点了解是什么样的芭蕾在荒原上起舞、狼为什么又是我们的保护神......带着对他们的重重疑问,我认真的往下看。

《荒原上的芭蕾》这本书是沈睿,写的她是以她自己对动物的爱来写这本书的。她收集一生中遇到过的动物,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她用她优美的语言来为我们描述了这个神秘的动物世界。就像林木所说的那样:“沈睿是谦卑的,她的谦卑源于她认为,她和这个世界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朵,都属于同一个家族,都是地球母亲的孩子,理所应当平等地生活在地球上。但很多人却认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万物不过是自己手中的一副牌,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沈睿以她谦卑而优美的文字,告诉自以为是的人类——收起你们的狂妄,分一些爱心给飞蛾与甲虫,爱它们吧,我们的心灵会得到净化。”

在看前几章的时候,我都不明白这些所谓的蜥蜴、猫、兔子、鸡、狗与这本书的名字《荒原上的芭蕾》有什么关系。直到看到第七章,我才明白这所谓的'荒原上的芭蕾舞蹈者原来是羚羊啊!

羚羊是生活在荒原上的一种动物,它奔跑的速度极快,它是北美跑得最快的动物,也是地球上所有哺乳动物的跑步的亚军,仅次于非洲的猎豹。作者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羚羊生活的大荒原上。当他们正在休息的时候,一群羚羊展现在他们的眼前。它们蹦跳着,就好像是在表演的芭蕾舞演员,它们美的自然、纯洁。作者用她那双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羚羊存在于自然中的美。用她自己对动物的爱来向我们阐述她所看到的一切,让我恍然中沉浸其中,也似乎依稀看见了它们的演出一样。

还有那飞翔的卡优狄,它是一种介于狼与狗之间的动物。卡优狄的速度非常快,就像是闪电一样,它们在田野中到处奔跑,就好像是在飞翔。卡优狄寻找伴侣是十分谨慎的,一旦它们组成家庭,夫妻终生不离,共同分担抚育孩子的责任。如果夫妻一方遇难或去世,未亡的幸存者就会保持对伴侣的忠诚,不会再结新欢。而我们呢?就算结婚了也一样能离婚,再结婚再离婚,即使夫妻一方遇难或去世了也还是有可能会再婚的,为什么现实社会的人们就不能像卡优狄一样那么忠诚呢?这是我们需要自我反省的。

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一般都是驯服、当做宠物或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有的甚至成为了猎枪下的猎物。就像卡优狄一样,它长得像狼,以至于人类把它当做凶猛的、会伤害人的狼来对待,对它进行绞杀。以至于它们渐渐地在消失,甚至灭亡。尽管现在的我们认识到了错误,也在尽力的弥补,就像设立自然保护区一样。但这样的办法也不能阻止动物们的灭亡。我们毁灭了它们的家园,再创造一个原来它们的家园还有可能吗?就算有可能,也是经过重重困难,建造起来的,但也不再是原来的“家”了。造成现在的一切追究到底还是人类自己,在于人类对动物缺乏理解与认识。而作者沈睿则不同,她深入到动物界中,与动物和谐相处。她与动物密切接触,发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没有接触和思考的世界——原来动物也是有语言、有智力、有感情的。而作者也说过,她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通过自己与动物接触的经历,介绍给读者一个看动物和理解动物的新角度,一个看人类和理解人类的新角度。

动物与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家园,正是多种多样的动物才构成了缤纷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善待每一个生命,真诚地对待动物。爱护动物,爱护自然,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们对待动物也应该像对待人一样,它们也是需要爱的,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作者:包紫莹

荒原读后感(篇6)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小说,倒不如说是以小说的名号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完全没有故事剧情啊,全都是评论性文字。(我错了,后面还是有剧情的,之后我才意识到我不喜欢看剧情,我就喜欢看这评论性文字。因为剧情看不懂)

这里边描写的荒原狼仿佛把我看透了一样。那种内心时刻有两个自我在做斗争,在相互摒弃的感受被完整的写了出来。和看《悉达多》一样,感觉自己的心里话被说了出来。积压在内心深处不吐不快的情绪被释放了出来。另外会有归属感,不会觉得孤独了,原来有这样的想法的不只是我一个人,既然能被黑塞如此完美的写出来,既然有那么多人喜欢这书,至少我和这群人是同类,我不是孤身一人了。

里边有一些东西其实还是看不懂的,只能部分的看懂,有些片段完全不知所云。仿佛变成了在文中寻找让自己感同身受的金句。可能还是文化水平不够吧。

嗨,看到第4第5节,感觉变玄幻了,我一度以为描写的是主人公的梦境,感觉完全没懂后面两节在表达什么,我好没文化啊。我还是喜欢看前面通过旁人之口对哈里内心的剖析。其实我现在处于一个比较乐观的状态,和《荒原狼》是分不开的。看了荒原狼,我也慢慢接受了自己。如果我注定是一匹荒原狼,注定我的内心时刻有两个性格在交战,那我就试着去接受这样分裂的自己。

自己分裂的两部分,追求精神世界、高雅纯粹的人的修行已经很不错了,我觉得他是有着高于实际年龄的成熟度的。可面对现实世界、面对具体欲望的狼的心智却还是初中生的水平,生活几乎不能自理、不适应现代的生活娱乐方式。于是这人和狼的结合,也就是我,仿佛还没有参与到这个世界的运行中去,仿佛悬于虚空。精神多么迫切的想要羽化登仙,可肉身终究还存在于这个现实世界。于是两者相互仇视,相互嘲弄。于是我在这四年中从没获得过片刻的安稳。

最近还好了,看到《荒原狼》,明白面对这样冲突的原来不只是我孤单一人。慢慢的释怀了一些,人和狼握手言和了,我开始面对生活了。而对于生活中的窘境,我内心那个高雅人也表示了包容,毕竟它还是个孩子,让它慢慢习得经验吧,不必苛求完美。

荒原读后感(篇7)

当年读书之时,有一友人对黑塞莫名的崇拜,勾引得我们同学都对黑塞好奇。如今终于拿起他的成名自传《荒原狼》,算是圆了一个慕名已久的心愿。

赫尔曼黑塞的《荒原狼》(1927)是20世纪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曾经在西方,尤其在美国多次引发讨论热潮,比如20年代初面世时,在40年代二战结束时,以及60年代青年反叛运动时。至今,研究黑塞依然是一种超越国界的国际现象,各种讨论层出不穷,从各个角度不断挖掘黑塞在小说赋予的意义。

当然也有许多人说,黑塞的小说不太容易读,也非常不好理解。认同这种观点,但我也愿意从黑塞的出生生平经历的角度来分享一点自己的感想。黑塞出生于一个笃信宗教的家庭,父亲是宗教史学家,母亲是传教士的女儿,而他本人少年时也在修道院的神学院读书,虽然后来逃出了神学院,但是家庭与宗教的影响始终如影随行,伴随一生。他终生不可摆脱地受着宗教的深刻影响与束缚,另一方面又极力挣扎逃开这种宿命的牵引,再加**时社会意识思潮的冲击与婚姻生活的危机,黑塞陷入精神危机之中。在这部自传性质的小说中,作者借主人公的故事表达的也是这种陷入精神危机的情绪,以及努力探寻出路,自疗并以启发陷入同样危机的人们。

阅读《荒原狼》的过程非常纠结,我不敢说读懂了《荒原狼》,其实只想就精神危机聊一点浅薄的想法。在社会压力与规则的束缚下,主人公自身自称是荒原狼,是人性与狼性的混合体。这样的.人物内心冲突而痛苦,用现在的话来形容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个臆想的疯子。在社会约定俗成的秩序中间,他像在走钢丝,一不小心坠入悬崖----他痛恨却又无法摆脱,和小时候在神学院里学习并逃走情形一样。

黑塞对这种人类精神悖论的探讨,对残酷现实的分析,常让人联系到现实中那些为利益、为物欲的自私和道德的无底线,人类的未来将走向何方,人还是兽?返回内心,返回灵魂的故乡,或许《荒原狼》给出了一个鲜明而深刻的答案,这个世界并非人类唯我独尊的世界,或者还存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平行世界。再向前走一步,人类痛苦的永恒存在,主人人强烈的自我意识反思背后,当心中有头恶狼时,人性的觉醒是自我拯救的唯一药方。这部作品几十年魅力不消,时间也证明了这种探索与讨论的存在价值。

荒原读后感(篇8)

花了将近3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感觉没有第一部好看,可能心境变了吧,没有太多治愈的感觉。崔斯坦和迪伦的日常,因为坚定的信念,他们走出荒原,来到人间。崔斯坦真是理想男友啊(调皮一下)

苏珊娜因为看到崔斯坦和迪伦来到人间,懂了贪念,诱惑她所带领的灵魂助她走出荒原,找到崔斯坦。不知道为什么后面苏珊娜来到人间的理由变成了想真正活一次了。利益结合的关系并不可靠,把苏珊娜和杰克联系起来的纽带是贪念,是各取所需。最后苏珊娜被惩罚重返荒原,继续做她的摆渡人,杰克死了,灵魂也有可能被恶魔吃掉。这也是他的选择,如果在最后审判官判决的时候,他没有不顾一切,只顾自己逃离,结果是不是会不一样。

什么事情都得付出一定代价,崔斯坦和迪伦来到人间,这本是违背规则的,她们来到了人间,逆转了生死,也造就了荒原和人间的缺口,恶魔趁机来到人间,无辜人受累,最后崔斯坦和迪伦为他们的行为负责,杀死人间的恶魔,并组织其他摆渡人来到人间。

有瑜这位老人应该算是最“省力”的灵魂了,勇于面对事实,坦然接受自己的死亡。这应该是我们面对生活应有的态度吧。不慌张,不忧郁,着眼于当下,坦然面对,有好的结果在前方等着你。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摆渡人。

荒原读后感(篇9)

人本就是多面的。普通意义上的正常人是多面之间维持了一个平衡,精神分裂者是多面的失控。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为了某几个小时的虚度光阴和与社会上成功学所讲的勤奋、正能量、热情、坚持等鸡汤背道而驰而自责、懊悔,产生更大的沉没成本。

生活中,我们可能常常会在心里说,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我不喜欢我刚才那样的`表现,我不喜欢我的缺陷,我的不完美。

生活中,我们也常会幻想,如果我怎么怎么样该多好,要是那样是不是就会好一点?

可我们似乎很少去选择接纳,也许你会说,放过自己不就是一种接纳吗?不不,放过是不再纠缠在犯过的错误和问题上,但这些错和问题、本性中负能量的、懒惰的、贪心的、焦躁的等用所有社会上公认的不好的词来形容的那些面对你来说依旧是痛苦的存在。

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要承认你身体里住着很多的你,好的不好的,善良的,可恶的,敏感的,决断的,多愁伤感的,……所有的这些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你。你以为的缺陷其实是你的缺一不可。

虽然有这么多的面,但这些面都只是你手里的棋子,这些棋子,想怎么下,下在哪个位置,怎么安排,完全取决于你,诺,你看,变成了一场策略游戏。

不要排斥小看任何一枚棋子,就像你讨厌的那些不如意的自己,不如想想怎么合理安排,在什么时刻发挥哪枚棋子比较适合。首先要承认那些不一样的你的存在,然后选择接纳,尔后合理安排你的棋局,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才是每个我应该做的。

哪有完美的自己,只有更完善的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