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5-10

2024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热门十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经典作品书籍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而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那些收获瞬时涌现,需要即时把它记录下来。写好读书笔记,有哪些关键要点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2024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热门十篇》,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1

〖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

杨涟,千年之下,终究不朽!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灵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一生很长,我想试试看。

明朝也很长,从1368年到1644年,从朱元璋到朱由检,共享国276年,是隋朝的7倍。所以,除了我最喜欢的杨涟,还有很多人。因为这是一本历史书,你可以看到每一个走向死亡的生命都在蓬勃发展。

比如张居正的老师徐阶,从一个刚正不屈、直言上谏的愤青,变成了圆滑出世、工于心计的政治家,中间是他的隐忍与谋略。比如张居正从嘲笑老师〖古之匹夫尚有高论于天子之前者,今之宰相,竟不敢出一言,何则?!〗到消极避世,到明代最杰出的政治家、最优秀的内阁首辅,中间是老师的守望相助与自己的励精图治。

再比如张居正的**搭档戚继光,从子承父业的热血青年,到怕老婆的武举人,到倭寇的粉碎机、我们的民族英雄。当然还有陕西的雒于仁和他的《酒色财气疏》,明末最精锐的部队——秦兵,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前段时间,我在微博上看到了徐霞客。他说,从来没有读过徐霞客的人不足以谈论人生。文中提到,明朝有很多牛人,当年明月却选了徐霞客压轴,一个看似不务正业只好游玩的浪荡子,那是因为,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

关件事-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我希望你能以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你的一生!你可以马上去横戈,也可以一辈子嘲笑江花边月。想你所想,如你所愿。

最后,请允许我发现你和我一样喜欢这本书。“hello”or“how do you do”?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2

用时一个月,终于把这本页数多达8千多页的书籍,读完。昨晚上,读完以后,脑子里真的有很多的想法,就像当年明月讲的那样,看历史,只有2个字,悲剧。跟随着朱元璋,从一无所有,到建立明朝,在崇祯皇帝的无数次自救计划失败,到最后的不甘心的自缢,那种对于国家的情怀;以及各个首辅,愿意的不愿意的,好的坏的,精明的和稀泥的,最后的下场,貌似都是一样的,没有一个好的下场,被挖坟的居多。

那一刻,突然明白:为什么,读史会使人明智。因为不管处于什么样的朝代,身为人臣,总是那样,有忠心的,也有奸佞的,你真的会在那个历史条件下,看到一个很大的格局,这个格局,是在你现实生活中,不会去考虑到的,也许是历史的沧桑巨变,也许是一路的下坡路,你会看到,很多很多的东西。

记忆最深的的东西,是最后结尾的地方,那首诗,那四个字:相信未来。就算是自己的一生,你也会经历很多很多的东西,人生真如过山车。昨天看自己人人网,很久之前的那个动态,讨厌人生的起伏不定。讨厌的东西,也是会去经历,注定的东西,真的不会逃过去的,那天,同时觉得,自己以前没有活的那样纯粹了,以前可以一觉到天明,现在不会,会做超多的梦,心里会压太多的事,这就是现在的生活。会失去很多很多的东西,会失去很多的人,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没了,走着走着就散了,就不见了。以后的人生,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坦坦荡荡的讲出:相信未来,这样的话。

这大概这就是读书的意义,在你慢慢接受现实的同时,你心里不再像以前那样的纯粹,读书,是让你永远记着,前方有光。气数这个东西,不是谁能够决定的,坚持内心想要的,坚持理想,是件很难很难的事,但至少,要相信,坚持下去的时候,未来依然美好。

《明朝那些事儿》,读不懂,朱元璋打天下的辛苦,以及大面积罢免官员的心理,和罢免宰相,大面积罢免官员,每年的休息日还少的可怜;朱棣拼死拼活的打天下,迁都北京;每一位皇帝,都有自身的亮点;还有言官,那种吵得不得了的,无穷力量。很荣幸,能够读到你—《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3

法治意为依法治国,虽然看似离我们挺远的,却与百姓的生活,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后,我再次深刻地体会了法治的重要性与社会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故事梗概: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决定好好整治国家。他从小憎恨贪官,所以首要的就是扫除一切腐败者!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于是,他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肃贪法令,贪污六十两以上银子者,立杀!官员的厄运来了,有的酷刑,有的剥皮,有的流放,有的杀头。个个像敢死队,前腐后继地在朱元璋残酷的刑具下接受着死亡艺术,甚至有的无辜的百姓也会妻离子散,走向黑暗的刑场。可笑的是,由于杀人太多,地方官愈来愈少,于是,朱元璋颁布了更绝的戴死罪与徒流罪。简单一点儿就是,把你打个半死不活的,最送到衙门处理公务。想死?便宜你了!先干活儿!

种种条令,可见朱元璋为了治理出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是下了功夫肃贪的。但是经过一番分析,我个人认为朱元璋的方法不对!法治的确是公正地依法治国,有章可循,但天下所有人并不是都贪得无厌,官员贪污必定要给予处罚,但在惩戒的同时,更应该保障老百姓的权利。可见朱元璋在依法治国时,方法欠妥,以至于失掉民心。即使有法律的的约束,但还是没能改变当时国家现貌和不良风气。

可幸的是,现在的中国已经迈入法治健全的时代。通过宪法条约,有效地保障了公民的各项权利不受侵犯,大大提高了公民生活质量,改善了国家风貌,促进了社会各项文明的发展。

所谓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这是极有道理的。法治决定着国家发展前进的步伐。依理治法,有效行法,重视法律,才会使中国的明天更昌盛,人民生活更美好!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4

我读过《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至今还记忆犹新,以往我对明朝的印象,自从看了这本书后,就彻底的改变了。

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自古以来有许多传说。关于崇祯究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还是一个力图奋起的人,一直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也是一个精彩的时代。这本书就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

读了这本书,我真正认识到历史的有趣。天启皇帝病逝,朱由检继位,成为崇祯皇帝。这个刚上任的皇帝,竟把几十年的老江湖魏公公耍得团团转。对于政治,崇祯展现出了极大的天赋,他不像他的那个傻哥哥那样,整天痴迷于木匠,而是聪明地把阉党统统除掉,一个也不给自己留下后患。

《明朝那些事儿》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这样的好文章,多一字是狗尾续貂,少一字又言犹未尽。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底气,作者不露庐山真面目,没有借助任何名号,学历光环效应,却能仅以文字的魅力脱颖而出。这样的文章真是亘古少有啊!

我先前也读过几本写明朝的历史的书籍,刚开始,我认为《明朝那些事儿》应该是胡编乱造的,因为我看的那些历史书籍几乎都是写穿越的,而且,结果还跟这本书不一样!可是我错了!除了《明朝那些事儿》之外的历史书,几乎都是故作高深,添加神秘感,而且重要的历史还让我们自己去猜。先不说这个,那些历史书中的内容肯定是电影里胡编乱造的片段。可以说,要不是《明朝那些事儿》,我肯定还对明朝的历史“迷路”了呢!

《明朝那些事儿》就像一个小精灵一样在我的脑海“四处乱窜”,它告诉我关于袁崇焕的死因,告诉我于谦是被谁害死的……《明朝那些事儿》是我记忆犹新。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5

最近,我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作者风趣幽默的话语令我十分喜爱这部书。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对斗争的描述淋漓尽致,对情节的把握炉火纯青,真的很令我钦佩。在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朱元璋了,一个出身于农民世家的人,竟然能成功当上皇帝。

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统治之苦,家中十分贫苦,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放牛、做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简单的简历。没受过教育,却能直接带领千军万马争夺王位,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对于这种情况,我有自己的看法:平静的湖面,练不出不畏风浪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宁静的世界,找不出真正的英雄,朱元璋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成为一个伟大的霸主。正是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朱元璋,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

朱元璋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各种本领:果断、让朱元璋能在危险的情况下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坚持、能让他在僵持时打破僵局;冷静、能让他有准确的策略。这三样宝物、合起来,能让你在战场上完美地指挥出应敌的方法,假如任何事中,都具备果断、冷静和坚持会让你在困境中发现机会。在这三个本领前,相信无论怎样的困难都回迎刃而解,最后将登上成功的彼岸。

朱元璋还教会了我自信,他曾经说过“我相信我是对的”。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胜利之门。当你引领大军作战,当百万生灵的一切掌握在你的手中,当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没有多少人能不紧张,而在战争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但朱元璋却在关键时刻毫不紧张,他相信了自己的决定,是自信,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皇位。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6

建文帝的皇位是从爷爷手上继承的,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朱允炆的父亲太子朱标的早亡,二是因为朱元璋对结发妻子马皇后的深厚感情,也就是说它选的继承人一定是马皇后所生,朱允炆是个好人,但未必是称职的皇帝,和他四叔朱棣正相反,所以被夺了天下也很正常, 虽然爷爷给他出了道很棘手的难题,26个藩王叔叔各自割据一方,对中央政府形成威胁,但如果处理得当也能相安无事。而且历史上,汉景帝,汉武帝也曾经遇到过相类似的事,汉景帝的削藩引起了叛乱,好在镇压下去了,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推恩令,清松化解了难题。所谓推恩令,也就是说,皇帝颁布命令,藩王的儿子都有继承权,可以均分老爹的家产,这样一来,藩王的数量增加了,但个体的力量就变的很小,这样就无法对中央形成威胁。朱允炆似乎是没有读过这段历史,于是历史就这样被改写了。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7

在历史的长廊中,一人踽踽而行。瞧,一双眯眯眼,一张圆圆的大饼脸,一顶可爱的西瓜式头发,实在谈不上玉树临风。但就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人,写下了精彩的明朝历史《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的这本书,共有七部。文章以通俗的方式,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国工人的严谨,法国酿酒师的情怀,美国喜剧演员的幽默讲述了六百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起义,并将继续讲述至明末两百七十六年历史。老少皆宜,即可作为史料而研读,也可用于茶余饭后消遣。他还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本白话文说明历史的书籍。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的很好看。

在我看来,最有意思的是第五部《帝国飘摇》。这一部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内争:老奸巨猾的严嵩被徐阶取而代之后,高拱、张居正、徐阶三个杰出的政治家各施手段,你方唱罢我登场,三个人都是厚黑学

专家,却也都是实干家。为中兴朝廷呕心沥血。在嘉靖的英明怠工下,大明王朝最为优秀的六位天才才开始角逐,除了一边看热闹的杨傅外,大家都赤膊上阵,近身肉搏。徐阶等死了陆柄,除掉了严世蕃,把持了朝政,却被高拱一下子打翻,家破人亡。之后,高拱高调上台,风光无限。

然而胜利却属于一直低调的张居正,他等到了最后,也熬到了最后,用一记黑枪结果了高拱,成为了游戏的终结者。并推行了鞭法和考成法,遗惠万民,泽及百代,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虽杀门生亦不眨眼。

第二部分是外战,亦援朝抗日之战。从庙算到外交,从战争到和平,运筹帷幄,神龟莫测,惊心动魄,更是描绘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英雄人物:李舜臣,邓子龙内争部分写尽尔虞我诈波谲云诡,令人毛骨悚然。外战部分则荡气回肠,让你身临其境。

怎么样,你动心了吗?就快来看看我推荐的好书《明朝那些事儿》吧!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8

作者:平湖市实验小学606班沈睿思指导老师:陈燕暑假里,我读了许多书,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非《明朝那些事儿》莫属。

在整本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对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描写。我已经读了三四遍了,但还是读得不够。朱元璋,又名朱崇坝,出身贫寒。他的父母是农民。

后来,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朱重八的父母都死了,却连安葬的地方都没有。为了生存,朱崇八到皇觉寺出家乞食。然而,命运之神却不愿意让他过这样平淡的生活,一封信让他与好友汤和造反。

接着,他经历了无数磨难,终于打败了强于自己数倍的对手,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坐上了属于他一个人的宝座。

我很佩服朱元璋。他是个勇敢的人。在困难面前,他毫不畏惧,勇往直前,迎难而上。终于从一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母死去却无能为力的孩子,被别人欺负却只能在角落默默流泪的杂役变成了一个能勇敢面对一切挑战的勇士,一个武装到心灵的战士。

朱元璋也是个智者。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军事天才,找出敌人的缺点,无情地予以致命的打击。所有的人只能是他的失败者,他终于创造了自己光辉的历史。

读完全文,掩卷深思,我觉得真正的勇者应该是一个懂得坚持的人,他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永不放弃,直到成功。美国著名影星史泰龙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年轻时很穷,但他想当演员。

在他的第一次尝试中,好莱坞500家公司无一例外地拒绝雇用他。面对打击,他没有退缩,立即开始了第二次尝试,但情况仍然如此。直到1851年他尝试了,成功的大门才向他敞开。

1851次,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它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去做。曾写下旷世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送到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也是一个懂得坚持的人。十几岁时,他和养父之间产生了矛盾,从家里搬出,一个人住进了僧房。

每天都吃不饱饭,最困难的时候一天只喝了一碗粥,可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坚持学习,不完成学习计划就不睡觉,终于学有所成。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9

今天和刘淑姝讨论了一下这本书。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实施了极其残暴的手段,但仍旧不能遏止贪污的现象。那到底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视财如命”的当官者?究其根本,当官的俸禄很低,他们也需要养家糊口,而朱元璋只采取惩罚打压而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体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医生收取红包?他们就那么爱钱吗?发自内心的讲,医生相比其他行业来说付出的辛劳是其数倍,但得到的回报却是一样的甚至还不如其他行业。试想一下,如果医生收入与每天高强度的工作量成正比,他还会把手伸向那些可怜巴巴的病人吗?说不准他还会自己掏腰包给病人治病。我相信没有人不愿意去当一个好人。当然也会有看破红尘的圣人,不趋名不逐利。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凡夫俗子,不是神。希望我们国家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解决问题。到那时候,我相信会有更多有才华有思想的人投身医疗事业,投身祖国的建设中。最后,还想对学医的同窗们说,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神圣的职业,不管外界环境怎样,我们还是要做好自己,无愧于心。“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共勉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10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功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很多,并加入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被称为“迄今为止唯一全本白话正说明朝大历史”。这就是现代作家“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

这本书记叙了明朝的辉煌历史,从建国。到兴盛。到衰败。最后被清朝爱新觉罗氏取而代之。这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奸臣”严嵩。魏忠贤。;“忠良”徐阶。张居正……他们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搞“厚黑学”,否则,你无法在官场“混”下去。

所谓“厚黑学”,就是在已有的“乌纱帽”上长久地保住。首先要拉帮结派,搞好“同事”关系,否则,你无法在这个黑暗而又不公平的朝廷“斗”下去,也就是看谁笑到最后。即使你再爱国,再忠心,也会被人暗地里“黑”了,“剐”了。最主要的是跟你的顶头上司——皇帝大人打好关系,否则,你叫李大人。张大人。王大人等哥们儿劝皇帝,说不定皇上会龙颜大怒,把他们也“剁”了呢。如果你是一品大员,但是在边境,说不定会让仇人花重金把皇上的亲信收买了,在背后插了你一刀,轻则休了,罢官,回家种地,重则金瓜击顶,把你脑袋当夜壶使。也有一些人(比如严大哥)最开始是抱着为国捐躯,赤胆忠心的心愿来官场的,后来为了“混”呀!只得苦练“厚黑学”。就连小太监们也学什么“葵花宝典”,坑七大妈八大姨的钱。

我看完《明朝那些事儿》后,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张居正,他的厚黑学那个牛,在人家徐阶面前装愣头青,等徐阶把严嵩搞下去,再和高拱搞关系把徐阶搞下去,再和兼笔太监冯保搞关系,斗倒了高拱,最后解决内阁,当上了唯一的内阁人士,首辅。甚至还坐32人抬的轿子,比万历皇帝的规模还大。张居正如此,我为什么不可以如此?

记得一天傍晚,我在乒乓球桌上打球,恰巧李晨熙。吴竞泽也在场,此时我和李晨熙闹过几次矛盾,现在我们又和好了,原因就是吴竞泽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吴竞泽叫我也不理睬,不屑地把手插在口袋。那天风吹得大,我刚好打了个擦边球,没想到李晨熙却嘀咕了一句:“切!运气好!仅此而已。”我听了以后很不爽,冷冷地说:“运气也是要技术的!”我当时也没多想,就打起了球。没想到旁边的吴竞泽冷笑了几声。然后李晨熙打赢了就说什么“好球”,说我烂,菜鸟之类的;打输了还装模作样地教,什么上转要往下压,还做手势。结果,原本李晨熙是约我来打球的,经他这么花言巧语一哄,叫我时就说“他”。“这家伙”一类陌生的词语;又对吴竞泽说:“老吴,我请你x元。”然后天黑了和吴竞泽一起有说有笑地回家了,都不睬我一声。我一个人,站在原地,寒风凛冽地吹着,我默默地收起了球拍,t贴上膜,两眼流露出愤怒的神情,心想:虚伪的家伙,平时和我说和吴竞泽玩是为了打球,都是借口。回家后,我不经意间瞥了一眼爸爸书桌上的《明朝那些事儿》,心中想起了张居正的厚黑学,心理逐渐平静下来,想:不能这样便宜了吴竞泽,如果和李晨熙绝交,那就正中了他的下怀!

于是我发挥了我的智慧细胞,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第二天,我刚好看见了李晨熙,便强压心中的怒火,“得意洋洋”地对李晨熙说“昨天我表演得不错吧!”我还假惺惺地说:“要多在吴竞泽面前说我的好话哦!”什么叫厚黑?这就叫厚黑!毫不经意间化解了一场危机,绝吧!如果想在大家心中的印象好些,便和我学习厚黑学吧!在我这儿还有专门培训哦!学费不贵,事成之后30元就够了。什么?不值?值了!30元保你终生,你这条贱命不可能就值30元吧?要想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为师眼中留个大富大贵的形象,便多加学费酬劳吧!

其实,虽然张居正精通厚黑学,但在他斗倒了一代代“牛人”豪杰们后,还是为百姓们着想的,他深知平民百姓的疾苦,他憎恨一些官污吏,所以创立了“鞭法”,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改革,最后却落了个被贵族们抄家的凄惨。悲观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