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运营之光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5-08

运营之光读后感(必备10篇)。

古语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阅读的过程就是大量感触和思考涌现的过程,那么,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的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书笔记吧!那么,有哪些可以值得参考的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运营之光读后感(必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运营之光读后感【篇1】

运营分两面宏观之分和微观之分

定义微观运营?

做活动

推广文案

做好管理社群

定义宏观运营?

意味着如何用运营手段,组织,串联,策划和规划资源分配。

运营:是有节奏的展开,有充足的内心信仰,价值基础上的合理套路和人文关怀。

互联网的发展

概念驱动

产品驱动

运营驱动

在未来产品不断同质化的基础下,运营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如何是一名合格的运营人?

有3-5年以上运营经验,(充分了解内容/用户/活动)

对流程化,细节的关注度,精准

能够设计决策,产品方案

为什么当今有些运营者生存状态不佳?

因为运营范围过大,权重较低

运营工作的情况?

内容

基础文章内容策划展现

用户运营

如何提高用户留存率,管理用户

活动运营

产品运营

拓展资源,内部组织

互联网的特殊性区别于传统产品价值在于用户粘性

品牌的无形价值?

缩短决策时间

提供价值线索

提供体验价值

提供消费者身份价值

产品和运营的区别?

产品提供运营思维导向,运营创造长期价值。

运营效果决定反馈,并创造品牌短期价值完善其长期价值。

Howtodoit?

有良好的素质工作习惯思维方式

产品投入比,和流程化意识,目标导向型意识,回报后置意识。

掌握硬技能,文案,数据分析,用户维系,活动策划

作为合格的运营者,一定要做好自身,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有强烈的回报后置意识。强烈的事业感

运营是需要层次感的,我们要有关注热点得敏锐度,流程化思维。做一个有选择,有温度,有态度,有责任的运营者。

运营之光读后感【篇2】

这本书看得不快。因为实操性很强,常常看着看着就联想到自己的工作,有什么可以参考的,有什么可以拿来就用的。也有不少时候,引我思考了一些比较"虚"的东西。甚至看的过程中有两次因为内容引起了深深的共鸣和认同,忍不住给作者的个人公众号留言,老黄说看完写个书评,我也痛快地答应了。我想即便没有约定也会写吧,毕竟这远远不只是一本实用的书。

好的内容或一个好的媒体,承载的是信息、思想、知识、价值主张等,而可能不是单一的资讯。

《运营之光》中的这句话可以完美概括我对这本书的感受。老黄的文如其人、言行一致在这本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最近热映的电影《爱乐之城》里最为重大的一次冲突中,石头姐在高司令为自己不热爱的音乐而奔忙时,表达出强烈的不满,高司令不理解,他认为自己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她,并且一开始她也说并不喜欢爵士乐。这时,石头姐说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话:"可是你让我喜欢上了爵士乐,人们会因为你对爵士乐的热情而受到感染……"

虽然以前的工作也或多或少跟运营有些关联,但我真正开始从事运营工作也不过是三个月前。很庆幸在这期间看到了《运营之光》,这本书中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老黄对运营的热爱让我深深地受到了感染。

我觉得对运营来说,也存在大量类似的"艺术",它们或许是脱离"手段"而存在的,或许只有你真的存有某些"相信"或某些特定的"价值理念",你才能把它们做好。

老黄用自己的存在证明了运营的价值,而他在运营中收获的乐趣也令人向往。

这本书的好看还在于,作者无处不在。即便是运营方法总结和案例分析,也有着老黄强烈的个人风格。看这本书就像是有一位老师就在你身边给你答疑解惑,并且这位老师一点儿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

什么曾经拯救过你,

你最好就试着用它来拯救这个世界。

老黄在书里引用了这句话,他说这足以成为他的其中一个信仰。这不难理解,因为整本书看下来,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老黄因为对运营这件事情的热爱而将其做到了极致,还有他对年轻一辈的殷切希望和苦口婆心的引导。

看到最后会非常感动,会觉得"光"这个字眼恰如其分,因为这本书本身就会发光。

运营之光读后感【篇3】

《运营之光》读后感


《运营之光》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它详细地揭示了运营的重要性以及成功运营的关键要素。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作者向读者展示了运营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运营战略来确保企业的长久成功。


在这本书中,作者强调了运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十分普遍。如果企业只依靠产品本身来吸引顾客,很难在市场中取得优势。通过精心的运营策略,企业可以在同质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运营可以为企业提供战略性的优势,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成功的运营策略。作者指出,运营的核心是围绕客户需求进行服务。通过有效的市场调研和顾客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顾客的需求和喜好,从而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另外,书中还提到了运营的时间管理和团队管理。作者认为,时间管理对于运营至关重要,只有合理规划和有效利用时间,企业才能高效运作。团队管理也是成功运营的关键,良好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可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运营之光》中的案例分析生动形象,将运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书中提到了阿里巴巴的运营成功之道。阿里巴巴通过建立供应链协同和强大的物流网络,实现了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他们通过运营策略,有效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并通过物流和供应链的优化,提高了整体效率。另一个案例是星巴克的成功运营模式。星巴克通过打造独特的咖啡店体验以及与顾客的互动,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形象和顾客忠诚度。这些案例向读者展示了运营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指导。


通过阅读《运营之光》,我深刻认识到运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产品销售和营销的工具,更关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长期发展。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脱颖而出,必须注重运营的战略规划和执行。只有通过深入理解顾客需求、精心策划运营活动,并建立高效的团队和合作伙伴关系,企业才能不断提高竞争力,实现长久的成功。


我要强调《运营之光》这本书的可读性。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运营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具体案例和故事,使其更加贴近读者。我通过读这本书,既学到了运营的相关知识,又受到了启发和激励。我相信,将书中的原则与实践相结合,我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运用所学,提高自己的运营能力。


《运营之光》这本书是一部对于运营理论和实践都有深入探讨的优秀著作。通过阅读此书,我不仅提高了对运营的理解,更懂得了如何运用运营策略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我相信,将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我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运营之光读后感【篇4】

重新拾起了看书的欲望,近期仿佛找回了小时喜欢阅读的感觉,无非就是小时候读的是名著,现在阅读的书籍更会选择对工作有益的。看了麦肯锡工作法与运营之光,发现这两本封面黄闪闪的书倒有一个共同点。更偏重于如何教你在工作内容中使用某些方法,偏方法论一些。在书之外,两书作者又多次提到了麦肯锡与三节课。想来除了传授知识外,也另有一丝目的吧。

运营之光是朋友重点推荐的书籍,讲述的是互联网公司中产品,技术,运营中产品与运营的入门知识。作者在书中的篇幅其实不全是方法论,更有作者对于本岗位的独特的见解。作者提出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从技术岗与产品岗稀缺,到因人口红利,对产品的增长逐渐变得困难来分析,下一个互联网岗位中,运营是不可或缺并会成为关键岗位的工作。

书中并没有一开始想象的那样先有运营岗做方法论的书写,而是认清什么是运营。的确,在阅书前我只会知道运营的工作是拉新,维护,转化。却不知道从各个产品细分下来,运营的工作内容与技能重点偏差如此之大。

在你认清楚什么是运营之后,作者抛出了一个问题。你把用户当成什么?前两天是微信每年一度的公开课,张小龙前辈整整讲述了4个多小时自己对于微信的见解,这位中国最伟大的产品经理有一句话印在了我的脑海中。用户是活生生的人,而并不是冷冰冰的KPI。在本书中也是如此,你真诚的去对待用户,用户也会真诚的跟随你。就像小米的第一批米粉,小米成功的用自己的真诚收获了一批米粉,也成为小米成功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认清楚运营,了解用户只有,你才可以去学习他的方法论。其实除作者的经验之外,运营的方法论与麦肯锡书中提到了高度类似。去做某事前先分析产品,分析自我,再制定自己的目标,将目标拆解完成。就像一个公式,套进去,一步步把她解开。也是航在很久之前跟我说的,做事情要线想,再去做,说不定就有更合适的方法呢?

在你熟悉方法后,你的成长路线会到瓶颈,那时候你的成长并不是所谓方法的继续更新或更高效,而是你的格局,做事儿的方式。你执着与一个产品短期的KPI,还是它从小体量到一个庞大产品的成长。就像我近期的所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跑到一个身边比你优秀的多的地方去学习,只有在追赶中你才能突破自身的瓶颈。

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写东西的人,但我想给我的生活留下什么,只希望这些文笔烂到自己都看不下去的字能不被更多的人所知。

运营之光读后感【篇5】

《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

8小时40分钟读完,很爽!把自己做过的事与正在做的事捋了一遍,读过之后最起码知道你每天在干嘛,做运营的意义。学的过程也是运用的过程,并在自己运营方面做出很多改善。我也推荐给身边好多做运营的朋友去读,因为自己受益,所以知识分享。

大概聊聊这本书中印象比较深的几点:

1.【运营怎么分】4大运营职能: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和产品运营。

2.【运营的特点】极度不标准性,从来没有一个标准具体的职能内容。

3.【运营做什么】无非两方面,一是拉新、引流、转化,二就是用户维系。

4.【与其他职能对比】

研发需要懂技术懂代码,产品经理需要懂一堆方法论和各种原型工具,但运营是一件入门容易但事实上深不见底、需要做很多打杂体力活但实际上极度有趣也极有技术含量的事儿。

5.顶尖运营跟普通运营到底还是有差距的,比如【大局观】

6.【业务的三要素——用户、产品和运营】

运营,是为了帮助产品和用户之间建立和维护好关系,你可能会使用的一切相关手段和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使产品价值和用户价值可以相对最大化。

7.【ABZ计划】

在任何时刻,手中都需要有三个计划。

A计划,当下你觉得值得去持续投入,并获得部分产出和安全感的计划,好比一份你现在正在投入和从事着,且还算满意的工作。

B计划,则是一个A计划以外,你给自己培育的某些机会。

Z计划,是一个用来应对最糟糕状况的备用计划,也就是给自己留点后路。

当然,这些是建立在你有A计划的基础上[捂脸]

8.【核心用户的界定】不一定为产品付费的就是核心用户,这样会限制用户的主动性,持续付费并自身形成传播的才可以界定为此。

9.每一个运营,自己一定要体验并热爱自己的产品,这样让别人购买你的产品的时候才更有说服力。

10.做运营,最大的乐趣和幸福所在,就是这种“你能够以自己为杠杆,撬动起成千上万人的愉悦和满足”的感受。

划了100多条线,记了好几页笔记,依然觉得不够,这本书很实用,结合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断运用,会慢慢发现:运营真是一件有趣有刺激的事情。

推荐给需要它的你。

运营之光读后感【篇6】

打卡八月最后一本书

因为从事新媒体行业,所以看了几本类似“文案”、“运营”的“工具书”,《运营之光》是目前为止个人认为最具可读性的一本。本书优点如下:

1、语言简洁明了,浅显易懂,很适合像我这样的运营小白来读;2、书中作者举了大量的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非自说自话夸夸其谈。当然,因为本书写于四五年前,所以有些观点放在当下或许不是很适合,毕竟新媒体互联网行业瞬息万变。但总体来说,瑕不掩瑜。

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大学毕业已经一年,来杭也近一年,之前仅凭着喜欢读读写写而加入新媒体行业的热情也正消失殆尽。毕业时为找何种类型的工作而苦恼,如今却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而感到迷茫。恰好近日获悉几位大学(高中)同学辞职之事,有为准备教师资格证及国考者,亦有准备雅思托福者。其中有下定决心奋力拼搏者,但不乏为了逃避现实工作而以准备考试为由辞去工作自欺欺人者。

当然我无权评判他人的生活方式,只是觉得作为一个成年人,无论做怎样的选择都该为背后支持你的家人及自己负责。

似乎扯得有些远了。

运营之光读后感【篇7】

《运营之光》是一本能够给予运营人员指引的好书,读完之后深受启示。这本书对于我这个即将成为企业新人的我来说,尤其有益。

首先,书中强调了“用户体验至上”的运营理念,这也是现代企业框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尽管不同企业之间有所差异,但是用户的需求始终是在第一位的。时刻为用户考虑,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用户支持。在企业中,用户就是主人。因此,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模式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发展的标配和最优选择。

其次,本书具有很多实践性的建议,例如强调轻量级流程和高效沟通,旨在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保持运营所需的速度。在现代社会,快速反应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企业必须保持敏捷性。对于一个初入职场的人来说,这方面的建议尤其重要。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诸如如何利用数据分析等工具进行业务分析、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如何提升客户满意度的有用信息。这些是企业运营团队进行策略和决策时需要依赖的,对于提高运营能力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内容还包括关于品牌管理、公关和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都为刚刚入职而想更好学习和实践的我提供了全面而有用的指导。

综上所述,“运营之光”为我们提供了揭示运营实践和方法的新视角,这对于我这个初入职场的人有极大的益处。本书通过系统化的探讨和丰富的案例,为我们阐述了公司运营在业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有计划、有策略地推进。同时,它也强调了一系列关键的成功因素以及如何利用各种工具去支持它们。我相信这些知识将成为我在职场中的重要资产,帮助我更好地应对未来的职业挑战。

运营之光读后感【篇8】

在这本书中,黄有璨老师不仅讲述了运营相关的思维意识、技能方法、实践案例,还从宏观规律和职业发展方面做了深度分析,并且其中很多观点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值得深入学习。

在讨论运营相关的思维和意识之前,需要明确一个技能背景,那就是:基础素质和思维方式、意识习惯等软技能,是做好运营的前提条件,之后,在软技能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具备一项或者多项硬技能,如文案、内容、活动策划等,这样才可能真正做好运营工作。如果忽略了思维方式、意识习惯这些因素,直接去研究硬技能,往往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或者比较容易遇到瓶颈。

一、3种运营意识

这里提到的意识主要有目标导向、效率意识与回报后置意识如下三种。

1、目标导向意识

运营工作,按照不同属性、侧重点,通常可以分为纯职能支持类、目标导向类;其中纯职能支持类的工作,例如客户支持,用户沟通等,基本属于纯粹依靠销售劳动力和时间的工作方式,长期来看,不怎么有利于价值提升和个人成长;这时候,就需要注意培养目标感,强化目标导向意识,可以提高工作产出和价值,同时也提升了个人竞争力。

例如,对用户反馈的信息加以归纳整理,经过统计分析,找出其中相对集中的问题,再用这些问题来推动产品优化;或者是,在和用户沟通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沟通方式、技巧来提升沟通体验、改善沟通效果,增强产品的传播效果,等等。

2、效率意识

在前面基础上,具有效率意识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因为“效率”贯穿于运营工作的始终,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从自我总结的角度,在每周结束的时候,自己可以做个思考,过去的这一周做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情产出效率较高,值得更多投入,相反地,哪些事情产出不明显,可以忽略?

运营工作中,往往会涉及到推广引流的任务,例如,对于某个网站“在已有基础上增加到3倍的流量”这个任务,这时候,同样需要考虑效率,包括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的流量构成、各自的引流效果、转化率,重点是从效率的角度,找到引流效果较好的渠道并对应增加投入。

3、回报后置意识

和前面两种有些不同,个人认为这种属于更高层次的一种意识,也是很可能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并且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具体可以分为这3点:

基于自己的理解把事情做到极致,先不论可以得到什么回报

优先给用户创造出令他们惊喜的价值,把用户当作朋友

给用户创造的价值足够多了之后,才去消耗一点

总体上,就是以用户价值为中心,根据当前产品或服务的状态,明确目标,分析更容易带来产出的路径和方法,再去投入执行。

二、4个关键的运营思维

在讨论相关思维之前,有必要先提及运营中的“做局与破局”。

如同书中所述,在很多情况下,运营就像是在做一个“局”,也即设计或者假想一个最终可以拉动很多人一起参与、一起活跃的事情,并让这个事情从假想成为落地。换个角度来说,可以让多人一起参加并同时收获价值、在多个角色之间实现价值匹配的氛围和状态。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做局成功的关键有哪些?如何找到破局点?这部分内容与相关案例,我整理到了文末的思维导图中。下面对4个关键的运营思维及其要点做个说明。

1、流程化思维

首先是界定目标和结果,梳理清楚问题对应的流程与主要环节,然后分析在每个环节中,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给用户创造不同的价值或体验?例如,如何通过活动给公众号增加粉丝?

2、精细化思维

重点是把自己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拆解为多个执行细节,并能掌控这些细节;例如,用户运营中,先将用户分类,再对每一类用户分别使不同的策略和方法。相关案例:某微博运营的内容排期与素材搜集工作表。

3、杠杆化思维

该思维可以结合前面提到的“做局与破局”。主要是,先做好、做足某一件事,再以此为杠杆点去撬动更多的、更有利于运营工作推进的事情发生。需要深入思考:围绕自己想要达到的结果,当前有哪些事物、哪些人可以成为杠杆点?

4、生态化思维

互联网运营,与传统运营的差异点,往往就是有更大的空间和机会去搭建一个可良性循环的生态,其中的一个关键是:梳理清楚生态间的各种价值关系,或者相关概念、模型。这种思维可以用于社区型App产品运营、网站运营,也可以用到社群运营中,只是侧重点、具体方法有所不同。

例如App运营中,需要优先梳理清楚产品的核心逻辑、以特定主题/内容为中心的、针对不同角色的功能设计;而网站运营则可能需要对用户群体进行分类、按比例分层,并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策略,将这些用户的价值链打通、串联起来。

运营之光读后感【篇9】

《运营之光》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有小一个月,不困的中午就在工位上看个十几页。

其实作为一个实干者,一开始我是实力拒绝干货类的书籍,因为在我看来每一本干货类的书籍都是一篇篇无关痛痒的鸡汤。

就像很多书里会告诉你:工作要认真,为人处世要情商高。

这个谁不知道啊,可是我就是个玩物丧志的人,要怎么提高我的认真度,具体做到哪几点,就能训练我的专注力?情商高要如何培养,有没有适合切实的方法论可提供呢?

而这些东西,很多书里未必可以提供具体的方法论。

因为书籍本就是浓缩精华,是较为宏观的,而每个学习者却不止想学策略性的大框知识,更多的是如何操作,操作细节,尽可能要微观。

干货类的书籍,就面临着宏观和微观的冲突。

然而这本《运营之光》打破了我对干货类图书的固有认知,原来,我一直不喜欢这类的图书,只是没有遇到一本真正好的干货书。

这本书,宏观有之,理想概念有之,案例有之,操作细则有之。关键是这种种操作细则,确实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易上手,且马上成长的,这才是一本干货书该有的样子。

《运营之光》,听名字就知道讲的是运营,而运营这个词语,产生于互联网。这本书,就是讲“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互联网行业的运营”。

首先,它告诉你,运营是什么。

曾有一段时间,我比较纳闷,我们有没有必要对每个职位的定义有个清晰的认知。毕竟,你就算不知道,事情不也照样做么,但追本溯源,每个运营才会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目的是什么,该如何取舍,不然也只是稀里糊涂的做一些稀里糊涂的事情。

然后,本书循循诱之:你想做什么样的运营。

不想当将军的小兵不是好兵,每个运营都想成为顶级运营,那种运筹在握决胜全局的感觉不要太爽。

之后本书会教会你,顶级运营该有的格局。比如该具备哪些思维,眼光,能力等等。

再来,就来到了最干货的地方,这些能力不是说说就有了,它会详细的阐述:如何培养这些能力,通过案例对比,提供你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

这个时候,你就会说:不同环境不同解决策略,我学会了这个产品的运营之道,未必就可以搞定另一个产品的运营。

本书接下来就会教你如何把握一些宏观规律和逻辑。

举个简单的栗子:你之前是在微信卖花,母亲节的时候你会推出康乃馨套装,之后你在淘宝卖衣服,入春时,你就会推出新款夏季套装。

在这里,难道规律是推出套装吗?

规律其实是:合适的时节推出相应的产品活动。

运营的事情包含很多方面,很多时候,我们太忙与做事,而忘了总结规律,有了这些规律在手,免除你很多不必要的冗长杂事,更容易抓住要害,事半功倍。

如果你做运营,看到这里,你就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知,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全局的能力,更掌握了万用的规律。

曾经那些你看不破苦苦执着的地方,那些被迷雾遮住的地方就缓缓消散了……

诚然,看了很多干货书,未必就能在工作上一帆风顺,然而,人类是需要心灵饱腹感的物种。

你有过茫然吗?你会感到空虚吗?心头会突然涌上一阵“我在浪费时间”的恐慌吗?

相信我,这时候,看一本书,尤其是一本干货书,会让你减轻这种茫然空虚恐慌感。

因为这样,你就可以自我安慰:今天没有浪费时间,又进步了一点点呢!

是不是真的有进步,管他呢~

运营之光读后感【篇10】

作者对运营的理解,对运营所下的定义以及对运营未来的发展趋势判断,都与我不谋而合,这样说有点大言不惭,但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我在做了两年运营的时候就大概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未来是一个运营驱动的时代,书中的观点是这样的,我们经历了技术驱动的年代、产品驱动的年代,那么应该来到了运营驱动的年代,因为产品的同质化,技术的成熟化,通过运营形成商业壁垒几乎是必然的趋势。那么问题在于知道了趋势如何把握?现在应该干什么?

我简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这样说话有没有一点知乎范?)

首先要做的是选择,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运营人的工作多而杂乱,时常会陷入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当中,这时能否维持自己的工作热情显的特别重要,有一句话说的好:靠意志力维持的东西通常都坚持不了多久,同样只为了拿工资而工作我觉得也是耽误时间,所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然可以不是只在一家公司工作,一个行业必定有不止一家公司供你选择,一个行业专家不一定是优秀的运营人,但是优秀的运营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行业专家。

第二个问题是找到自己的优势,书中介绍了运营的各个板块分类,以及工作年限、经验达到的一个水平,这些要自己对号入座,自己是擅长做内容呢,还是擅长做用户,是擅长做活动,还是擅长做推广,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就有了基本的生存技能,之后我认为要考虑自己到了哪个阶段?是只能做一些执行的工作,还是可以独立负责项目了,还是已经有一定经验了需要尽快突破到负责整体运营工作的阶段,这些问题明确了,我想一个运营人的路线规划应该是很清晰了。

第三个,要加强思维的训练,书中讲了两个方向,一个是流程化思维,一个是精细化思维,这在我的理解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坐标系,流程化就是一个事情从开始到结束的一个过程,精细化就是这个事情每一个步骤需要做的程度,简单的说,一个考察的是思维的全面性,一个考察的是思维的深度。这将成为优秀运营人的一个分水岭。

我想,成就伟大的条件有很多,其中核心的就是思维,是对事物的判断,和对选择的信仰,一个优秀的运营人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一个伟大的运营人在具备信仰的同时,还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